第一篇:婴儿日记观后感
婴儿日记观后感
今天一口气把3集婴儿日记的纪录片全都看完了,很多情节都让我感慨颇多。下面就罗列几点来表达我的看法。
婴儿离开温暖的母体,第一次触及这个世界,他们对一切都是那么的不习惯,因此他们用强烈的哭声来表达他们对这个世界的不满,小小的他们刚刚开始就要经历这样大的挫折。渐渐地,在这样的挫折中,他们学会了接受,学会了慢慢适应这个社会。不得不说即使作为新生儿,他们都有着亦乎执着的坚强。
十几个月的他们开始对周围所有的人事物感到好奇。安娜开始学着自己画画,但笨拙地小手怎么也打不住水彩笔的盖子,她一次次地尝试,却一次次的失败,最终,她找到了技巧,独立地完成了打开水彩笔这个过程。阿加特,这个朦胧大眼的小美女,在探索世界的道路上同样遇到了不少问题,阿加特姐妹俩经常为小事闹得不可开交。阿加特的姐姐总是觉得阿加特抢走了父母对她的关爱,经常和妹妹争宠,不给她喝奶粉,经常把小阿加特气的痛哭一番,但痛哭过后,仍不断地前进。让我最最印象深刻地是马克桑斯,没有父母在跟前,他独自推着小车在外面玩,遇到一个坎,小车上不去,他努力了好多次,都没有成功,摔了好多次跟头,渐渐地,他开始失去耐心,用手去拍打小车,以此来发泄心中的怒火,但当他意识到这样做没有一点效果之后,他平静下来,继续想办法。虽然他们的年龄不满周岁,但他们却拥有连我们成人都羡慕地精神世界,即对世界持续不断地探索和对怒火的控制,虽然在对欲望的控制上他们稍稍做得有点欠缺。但也不能否认在某些方面成人需要向他们学习。如果你仍然觉得不服气,请你设想一下这样的画面,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和一位记忆力完全丧失的成年人,他们综合能力的发展会如何。还有一个方面也让我印象深刻,孩子对父母的依赖。父母和孩子的互动会在孩子的一生中产生十分重要影响。因为作为一个没有一点自理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完全不熟悉的新生儿,他们能依靠的仅仅只有父母。父母和孩子讲话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这就是为什么当亚力克西被送往外祖父母家过假期,没有父母的陪伴,即使外祖母怎么哄他,他都会应为离开妈妈而伤心的晚上睡不着觉;这就是为什么马克桑斯去曾祖母家过假期,他却害羞的躲在母亲的后面不愿意和曾祖母拥抱。所有的这一切都说明了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缺少了任何一方,都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阴影,因为母亲丰富了孩子的内心世界,而父亲丰富了孩子的外在世界。有人说,父母很伟大。但我想说,只有我的父母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才是世界给予我最好的礼物,他们教会了我一切,从最初的牙牙学语到最后的生死离别。婴儿日记,让我感动于婴儿,也让我感动于父母。
第二篇:《婴儿日记》观后感
《婴儿日记》观后感
在婴儿日记这个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五个可爱的婴儿在母亲的肚子里经过了九个多月的成长后最终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以前我以为婴儿一出生就是一副可爱的模样,眼睛大大的,很明亮,头很圆,还有头发呢,那是我在电视上看到的结果,可是看了婴儿日记后我才知道我被电视蒙骗了很多年,婴儿一出生时像一个小老头,皮肤上还带有一些血丝的,头脑还没愈合,眼睛还不能睁开,身体只有手掌那么大,一点都不可爱。
在这个纪录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婴儿由于在母亲的肚子里生活了几个月,他们天生就会游泳,可以在水利自由畅快地游动,我也明白了为什么很多孕妇选择在水里生孩子,这样可以减轻很多痛苦。婴儿的诞生在人类的世界里是一个奇迹,他们看起来是很脆弱的,很需要人们来保护的,但是他们必须靠自己的能力,天赋去和父母亲进行互动,获得保护。他么不会说话,他们会用哭声来告诉父母他们的需要,眼睛的一闭一合,一个微笑都会很轻易地牵动父母对他们的爱抚。有时候父母亲为了教孩子说话,为了逗他们的孩子那天真的微笑,会做出在旁人看来很弱智的动作,会和小孩发出同样的声音。或许没有当过父母的人很难懂得父母的这种行为,可是那是亲子之间的一种互动啊!谁可以理解?(读后感 www.xiexiebang.com)父母可以理解,孩子可以从中得到父母的爱,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尊严,不是一种可以用金钱买来的快乐。
在黑暗的世界里生活了九个多月,现在终于可以不用憋在母亲的羊水里了,可是,新生儿刚出生那眼睛是看不清东西的,要等几个月后才由弱视到正常。婴儿在出生后的几个月里吃得比较多,身体长得很快的,他们从母亲那里获得营养物质以维持生存。他们是那样的可爱,生命又是那样的强大。从出生到蹒跚走路,从哭泣到呀呀学语,其中充满了父母亲的爱和个人的毅力。
从婴儿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照顾一个小孩并不是那么容易。小孩子也会挑食的,对于甜的,香的东西特别喜欢,特别讨厌臭的,苦的事物,有时候还弄得衣服很脏,可想而知我小的时候有多难照顾了。婴儿睡觉的时间是比较长的,这样子有利于他们骨骼的生长。他们出生的时候头脑里很多神经都没有连接起来,有时候你会看到婴儿拿东西时,手势不断晃动的,一是他们没有力气,二是头脑的神经还没连接起来,不过婴儿的神经在外部条件的刺激下会连接得很密切的了。
第三篇:《婴儿日记》观后感
《婴儿日记》观后感范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婴儿日记》观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婴儿日记》观后感1在婴儿日记这个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五个可爱的婴儿在母亲的肚子里经过了九个多月的成长后最终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以前我以为婴儿一出生就是一副可爱的模样,眼睛大大的,很明亮,头很圆,还有头发呢,那是我在电视上看到的结果,可是看了婴儿日记后我才知道我被电视蒙骗了很多年,婴儿一出生时像一个小老头,皮肤上还带有一些血丝的,头脑还没愈合,眼睛还不能睁开,身体只有手掌那么大,一点都不可爱。
在这个纪录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婴儿由于在母亲的肚子里生活了几个月,他们天生就会游泳,可以在水利自由畅快地游动,我也明白了为什么很多孕妇选择在水里生孩子,这样可以减轻很多痛苦。婴儿的诞生在人类的世界里是一个奇迹,他们看起来是很脆弱的,很需要人们来保护的,但是他们必须靠自己的能力,天赋去和父母亲进行互动,获得保护。他么不会说话,他们会用哭声来告诉父母他们的需要,眼睛的一闭一合,一个微笑都会很轻易地牵动父母对他们的爱抚。有时候父母亲为了教孩子说话,为了逗他们的孩子那天真的.微笑,会做出在旁人看来很弱智的动作,会和小孩发出同样的声音。或许没有当过父母的人很难懂得父母的这种行为,可是那是亲子之间的一种互动啊!谁可以理解? 父母可以理解,孩子可以从中得到父母的.爱,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尊严,不是一种可以用金钱买来的快乐。
在黑暗的世界里生活了九个多月,现在终于可以不用憋在母亲的羊水里了,可是,新生儿刚出生那眼睛是看不清东西的,要等几个月后才由弱视到正常。婴儿在出生后的几个月里吃得比较多,身体长得很快的,他们从母亲那里获得营养物质以维持生存。他们是那样的可爱,生命又是那样的强大。从出生到蹒跚走路,从哭泣到呀呀学语,其中充满了父母亲的爱和个人的毅力。
从婴儿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照顾一个小孩并不是那么容易。小孩子也会挑食的,对于甜的,香的东西特别喜欢,特别讨厌臭的,苦的事物,有时候还弄得衣服很脏,可想而知我小的时候有多难照顾了。婴儿睡觉的时间是比较长的,这样子有利于他们骨骼的生长。他们出生的时候头脑里很多神经都没有连接起来,有时候你会看到婴儿拿东西时,手势不断晃动的,一是他们没有力气,二是头脑的神经还没连接起来,不过婴儿的神经在外部条件的刺激下会连接得很密切的了。
《婴儿日记》观后感2这几天,我一有时间就窝在宿舍里观看“婴儿日记”,看了以后我感触好大。从他们出生前到长大,我看到了父母的伟大。我想,没有我们父母无微不至的爱护、教导就没有今天的我们。在这里,我想对我父母说一句,辛苦了爸爸妈妈,谢谢你们!
在观看时,我不禁为婴儿顽强的生命力所震撼,为他们的强大学习能力而喝彩。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他们还没发育完全,但他们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和一系列惊人的技能继续完成发育的任务。婴儿一出生就能迈步,这是一种返祖现象,也是一种令我们惊叹的现象。但三个月以后婴儿的踏步反射就会消失。原来婴儿刚出生是会有这种现象的,如果没有这个心理作业,可能就只有在我生孩子时才能发现吧!
婴儿在出生至出生后的两个月,他们的身高居然能增长10厘米,他们那么小,一天却要吃下高于他们体重10倍左右的食物!婴儿的眼睛特别大,是脸上所占比例最大得器官了。他们的鼻子好小,嘴巴好小,相比整个身体,头就显得特别大了,看起来特别可爱!本以为婴儿眼睛大会看得很清楚,但事实却是:他们出生后,看到的东西都是很模糊的,出生大约两周后,他们才能看清楚30厘米以内的物品,那是在喂奶时妈妈脸庞距离婴儿眼睛的距离。
婴儿出生后妈妈就会不停地对婴儿进行交流。据说,妈妈与婴儿的这种交流会对婴儿的智力带来很大的作用。可能现在我能读到大学来,一部分与我后天与先天因素有关外,另一部分也与我父母从小与我的交流有关吧。在这里,我要再一次感谢我的父母。
婴儿在没有学会说话之前,他们发出来的咯咯声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有些父母就会高兴地以为这是他们孩子在叫他们呢!这时父母会高兴得不亦乐乎。渐渐地,他们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发展各自的语言。
说到这里,我不禁感到生命的伟大,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因为生命不但是自己的,他同样是你父母的。
第四篇:《婴儿成长》的观后感
《婴儿成长》的观后感
当婴儿呱呱坠地,一声嘹亮哭泣时,他(她)就已经开始用自己的方式认识世界,认识自己。————题记
婴儿的变化
大人们常常口里念着,小孩子小时候变化很快的,一天一个样,如果错过孩子每个成长的阶段,会很遗憾的。的确是这样的,从会仰头、伸手、爬行、坐、扶杆行走、到独立行走。每一个动作都是婴儿成长的见证,每一个动作背后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因为这都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一个开始。婴儿变化的太快,或许在大人们匆匆的世界里,已经错过了。
正确引导
每个降临人世的孩子,都是天上的天使,但是人世间,对于孩子来讲,是陌生的。他需要大人们的引导,一步、一步。家里有小孩的,对于孩子说的最多的是,不要碰,不要去,不要拿,不要动,不可以。这样看似保护孩子,希望孩子不要受到任何危险。其实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发展。我们总是认为孩子太小,我们告诉他,他也不明白。其实婴儿是很聪明的。在《婴儿成长》的记录片里,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情。在婴儿出生十二、三个月左右,婴儿已经开始慢慢学会行走了,婴儿的好奇欲望及其强烈,当小家伙学会行走时,婴儿就到处乱走,婴儿并不知道危险正在慢慢靠近。对于这个问题,专家给婴儿做了如下实验:首先专家让婴儿走一段平坦的路,之后专家在每个阶段设置坡度不等的斜坡,依次让婴儿走过。开始婴儿非常高兴,慢慢的走着,随着坡度越来越陡,婴儿脸上的表情越来越凝重,知道这样下去肯定很危险,在经过一段路程时,当婴儿看见陡坡时,会自动停下来。因为婴儿知道,这样走下去肯定很危险。事实上,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就已经告诉婴儿,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实验结束后,婴儿在走路时,不会随意乱走了。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其实婴儿是很聪明的,只是需要我们大人们正确的,好好的引导。
婴儿动作背后的意义
婴儿的每个阶段的成长,都有着不同的意义。
一、学会抬头,当婴儿刚刚出生的时候,身体没有很好的钙化,头部比较软,根本就无法抬头,眼睛所能看见的东西,极其的有限。当婴儿学会抬头的时候,视野有了很大的变化,婴儿的认知慢慢的发展。
二、学会爬行,在婴儿还没有学会爬行之前,婴儿一直在母亲的怀抱里,或者是坐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所看见的东西一直是静止的,当婴儿看见动态的东西,婴儿也会思考,为什么他一直在动呢?当婴儿学会爬行时,婴儿的世界慢慢展开,婴儿的思维也进一步发展。
其实婴儿每个阶段的成长,都是为下个阶段做好准备,婴儿正在改变,他的世界也正在慢慢开始。
关注婴儿的成长,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第五篇:日记观后感
《星空日记》观后感
在跟车协的团课中,看到这个北大的立志微电影,有好多的感慨。
《星空日记》讲的是一个乡下孩子,从小有一个摘星星的梦想,但却一直被人嘲笑,在现实和梦想中徘徊。在北大的四年里,他学习了经济学,天文学,俩个完全不同的学系,代表着他的现实和梦想。纠结徘徊中他渐渐长大,渐渐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渐渐一点一点的糅合这现实和梦想的差距。整个微电影中,现实,梦想,爱情,亲情交替,一点一点阐释了北大精神,微电影开头,主人公说自己来北大之前已经成功忘掉自己的梦想,可是果真如此吗? 那一段孩童声音的梦想“摘一颗星星,首先,你要有一把梯子,然后,你要有一个夹子,星星很烫,不能直接用手摘。”虽然听上去很幼稚,也有一点点可笑。可是这却是一个孩子真实的梦想,一个很朴素却又很伟大的梦想。可是,毕竟这只能说是一个梦想。在那个乡下的环境里,没有人会把天文当做是一个职业,更多的只是当成一种笑话。所以,主人公一直被嘲笑着,而这在父亲知道他要上天文学时体现的一清二楚。摔书本,摔笔,生气,这也许就是主人公的可悲之处。
十八岁,母亲去世,家里欠债,大学志愿改报经济专业。那是,他哭了,哭得很伤心很伤心。我想,这眼泪里,包含的不仅仅是对他对母亲的不舍和思念,还有他对梦想的放弃,对现实的屈服。
大学第一年,报到,主人公想,从那时起,不会再让人笑我,北大将是他新的起点。努力的把自己的生活做成一张全是对勾的表格,可是在那一张满满对勾的表格后面,我想隐藏的确实一颗空虚全是叉的表格吧。因为那并不是他想要的。
这样去定义一个人?是他所处的位置?不是!是他前进的方向。可是方向到底是什么?在北大那个有无数可以随时进去的课堂里,他再一次迷惑了。
“如果梦想是一件衣服,那天文学是我穿不起的品牌”很形象的比喻,却能很好的阐明现实和梦想的差距。梦想真的如此遥不可及吗? 王老师和他的第一次谈话中,王老师赞赏了他的梦想。可是在对于这个梦想被人笑话而放弃的现实,王老师的解释就是,大笑,然后,突然停下。“现在笑完了,又能怎么样?”是啊,笑完了,那又怎么样?能怎么样?那些嘲笑的人们,在嘲笑过后,又能怎样?继续笑?那自己呢?就这样放弃了?主人公最后选择辅修天文学双学位。可是对于已经被笑怕的他来说,似乎还是现实更重要。
“像我这样一生下来就没有抓到好牌的人,只能打好手中的烂牌。面对现实,才是我正确的路”现实,真的那么残忍吗?没有抓到一手好牌,就一定要去接受这样的现实?
第二年,她走了,去美国。他没有送别。因为他觉得,如果你不能让自己喜欢的姑娘坐在奥马车里,你就不要去打扰她,免得让然笑话。
„„
第四年,北大的双学位体系能给他一个机会,王老师问他的选择。他知道这时她最后接近梦想的机会,于是,他去寻求最后一个可能性。想找一个公司实习,支持他天文学研究生的学位。可是,那个老板很直接地吧简历撕掉,倒了一杯酒,说,这才是最重要的,醒醒吧,被做梦了。于是,他放弃了最后的机会,在王老师失望的转身后,他只能说,星空,再见,你好,现实。
就这样,他去了金融部应聘面试处。很快,他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就业中心传来的消息,他在全班第一个得了国际投资银行的工作邀请。坐在快车上。拿着那张应聘纸张,看着对面孩子一声声唱着小星星,再一次哭了。梦想,就真的要放弃了。不过,此时,他也不用再担心有人会笑话他了,再也不用了?? 而当他觉得自己有资格有勇气向他表白的时候,他却发现,那个自己喜欢的人,在五岁 那年,就在等待着那个仰望星空追梦的男人,而不是现在的自己。她转身而过的那个瞬间,他的笑脸渐渐的僵硬了?? 再次回到天文学的教室,王老师默默地说,好久没来上课了。一句淡淡的问候,却让他在无言以对。
别人对他说过一千次:”别做梦了。”
可王老师却对我说,“梦,才是最真实的现实。” 一直逼自己长大,比自己走正确的路。可是到最后才发现,不是现实支持了梦想,而是梦想支撑了你的现实。
最后,他放弃了银行的工作,开始建立动态的星团数据库,作为天文专业毕业设计。你好,星空;现实,再见。
站在舞台上,面对众多的评委,过往的经历再次被一一唤起,嘲笑,嘲笑,无尽的嘲笑从脑海里闪过,最后王老师的一个巴掌响起,结束了这无尽的嘲笑。“笑完了,又能怎样?” “如果人只能活一次,就让梦想比现实,高那么一点吧”。
面对动态的星空数据库,王老师笑了,在场所有的观众都在惊讶起身鼓掌,而他自己,手捧着星团,也呆了,因为他最终追逐到了自己的梦想。那一天,在北大的一角,独自等待星空的到来,从此,感到勇气。
看完之后,有个学姐说,她今天感触很多。因为上课时老师刚说过这个话题,转眼间就有这么一个微电影,作为大二的学生,有了自己的对未来的担忧。学姐说,当梦想额现实有了冲突,你会选什么?
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现实。当时我看完之后的感想其实,并没有多少,因为我一直觉得,现实和梦想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而能像主人公一样有如此勇气的,现实中真的很多吗?我不敢赌。所以我选择现实。
而当我一遍又一遍地看着这仅仅十五分钟的微电影时,我的感触越来越多。十五分钟的电影,我看到了一个小时。因为,我觉得,这虽然仅有十五分钟,不多的台词,却全是经典。
爱情,很美好,却又很现实。什么才是真正表白的勇气?我想并不是物质上的富有,宝马车又怎样?没有宝马车,单车就不能带来幸福吗?
现实,很残酷,却又很温存。在一个个痛楚的背后,我相信总会有那么一个温暖的地方,会让你在残忍的现实中有那么一个可以坚持你梦想的地方。但是,这个过程会很漫长,会很痛苦。
我也不知道梦想和现实,最后我会选择什么,大学四年,我希望我会慢慢成长,我也相信我会慢慢成长,到时候,我相信,我会有面对,解决它的勇气和信心。we believe in dreams.胡洁 2014年10月26日星期日篇二:警察日记观后感
看片前,我只知道《警察日记》曾让王景春斩获东京电影节影帝桂冠,却没想到《民警故事》的导演宁瀛时隔十八年后再拍警察题材,却带来一部冷峻细致的犯罪佳作。本片将一段荡气回肠的追凶长旅,融入英年早逝的英雄事迹里,各种华丽摄影与蒙太奇剪辑,都吸取了好莱坞商业化手法。当男主角被迫陪土豪喝酒,当他打击黑势力敲诈勒索,当他查到二百元引发的血案,揭露了内地边缘地区的病疮。而那起蒙古悬而未决的惊天血案,更犹如《杀人回忆》般隐藏了悲剧宿命。
《警察日记》原型取材于一名公安局长写的64本日记,郝万忠刚当一名小刑警时,恰逢一桩惊天血案诞生,不想成为鄂尔多斯警局局长,十三年悬而未决血案,则成为他一生未了的心结。宁瀛导演选择以记者视角,各种忆中忆的写实手法,让郝万忠的英雄形象屹立得客观。例如师父、同事、兄弟、爱妻等人的访问,一点一滴呈现局长的辛酸劳累。再如鄂尔多斯市环境恶化得无以复加之时,大家望着郝万忠年三十弃家办案,老婆孩子一片怨言,这也是他的一种痛苦。而郝万忠在疲劳架势撞车后,还带着手下远赴万里追凶,那种人物执拗办案信念,让你深有感触。开场,孙亮扮演的记者不相信准格尔旗还有清官,惧怕“不良报道”会导致网友的“人肉搜索”,提早为影片铺垫一个悬念——郝万忠究竟是怎样的人?接着,各色人等粉墨登场,瞬间追忆郝万忠生平点滴,强大的信息量,让你不但觉得他是一名英雄,还是一根筋的工作狂。兢兢业业、敬忠职守、为民情愿、不贪污、不腐败??这些标签或许是每个有警察梦的青年人追求,但谁又能做到呢?片中,郝万忠当刑警时擦着子弹英勇救人,回到家立即抱着妻子不放,这种历经劫难后的心态很真切;他当上局长后,提倡拒绝贿赂,发通知不去拉赞助,但烈士家属有需求时,自己还得跑到兄弟那里要钱,甚至被迫同土豪喝白酒要公路修建费,透出人物的各种无奈。篇三:街头日记观后感
你回到家了
——《街头日记》观后感
记得第一次看《街头日记》这部电影,我脑海里深的印象是:美国的教育环境真是太糟糕了,枪击、暴力、种族歧视等等无处不在。当看到学生们用那种不屑的眼神打量古老师的时候,我真为古老师捏一把汗。
也许像其他老师那样,过一阵子就不再会这样热情,“天真”的想改变什么了吧。因为她现在是一个“新老师”。要是有一天我需要面对这样一群学生,我可能会选择放弃,但古老师没有,她的勇气深深地折服了我。
今天是第二次看这部电影,而我的眼里看到全是希望的坚守。当学生对着古老师说“我回到家了”,古老师回应“你回到家了”时,我的眼里满是激动的泪水:教育的力量竟然可以让那些世俗的物质世界变得如此渺小。
去倾听学生的声音,走进孩子们的生活,让他们知道学习让人受益非浅,让学生在学习之余了解一些社会事物、社会现象、偏激行为等,让他们知道原以为自己什么都懂的世界其实只是展现了真实生活的某一个面,这不代表所有,也代表不了所有的一切。当学生们谈到为了自己的种族去死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古老师很认真的回答“你死了,你认为他们会伤心吗?不,一切都不会因你的牺牲而改变,死了,然后腐烂,忘记。” 古老师通过兼职为学生们买书,买日记本,甚至带他们一起去没
有去过的地方旅游。我刚开始觉得这个老师很傻,为什么要自己贴钱来做这些,是我狭隘了。当孩子拿到崭新的书本,惊喜地说道这是新书,当孩子们闻到墨香的时候,古老师笑了。她坚信这些对于孩子们很重要,可以让孩子们了解更深层次的道理;看到学生打着手电筒看书,有学生不时跑过来问老师“安妮日记的结局是什么”的画面时,我明白了,这一切是值得的。
她跟着孩子们一起跳街舞,一起学习,一起party,通过写日记来了解孩子们的实际生活状态。看到学生们表现不友善的时候,她的第一反应不是愤怒,也不是一声“stop”叫停,而是想办法来改变这一切,很震撼。孩子们意识到他们的古老师为他们所做的一切,他们变得像朋友一样相处着。她让学生明白:我是老师,你可以不尊重我,但是如果你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就必须先学会尊重别人。一个刚上任的老师,她的准备要有多充分才可以这样从容地面对这些叛逆的孩子。其他任教老师以为她疯了,尤其是在那种不可越级申请活动的情况下,她勇敢地做到了。
开办学校,聘请教师,招收学生,老师就应该去教育学生,而不是去抱怨学生们是差劲的,或者孺子不可教也,然后习惯性地给学生们贴上许许多多的标签。如此,我们很难想象那个受伤的孩子里面就有一个我们的影子,很难不是吗?
古老师的热情和激情,贯穿始终。她的品格个人风采一一尽显。是她的美丽?是她的教学技巧让她如此非凡?是她的关系网络或是家庭背景?亦或是她的知识云云。其实都不是,是她的用心,是她的 热情,是她的不放弃和坚持,是她那颗充满希望的心感染了学生,是她的善良解救了这群濒临危险的孩子,让孩子们找到了心灵的家。古老师很了不起,她做了很多老师都没有去做的事情,她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她想要实现的一切,重要的是她给了学生以希望,她触摸到了孩子们的灵魂。古老师是平凡的,她不是英雄,因为她只是做了一个老师应该做的。最大的不同就是她帮助学生们改变,用心陪伴着学生,改变他们对生活,世界、自我认知态度。正是因为古老师不断地尝试去改变,才有了孩子们的改变。她才是一位真正的教师!篇四:子宫日记读后感
《子宫日记》观后感 心理课上老师给我们播放了《子宫日记》,看过这部片子以后,我内心深受震撼。第一次看到一个婴儿是如何从一个单细胞逐渐分裂演化成为人。这部片子从 “卵细胞”与 “精子”相遇的那刻起讲起,完整纪录了它在妈妈子宫里生活的三十八周,详细清晰地记录了生命神奇的发展历程,什么阶段呈现什么生命状态,什么时候睁眼什么时候打呵欠,什么时候做梦什么时候吃手。我们通过那些精彩的画面和讲解听到了胚胎心脏的第一次跳动,见识了手、脚、眼部等各个器官的形成过程,目睹了胎儿在子宫里吸吮、排泄、偶尔玩耍、还有睡觉等等一系列平时难以想象的事情。看过以后,首先让我赞叹的是:人类进化的过程真是太伟大、太奇妙了。受精形成受精卵,在输卵管中分裂最终在子宫壁上着床,细胞分化形成胚胎,进而分化形成生命维持系统、形成器官等等,每一步都是这么的完美精确。在胚胎的各个阶段,不同的细胞里,不同的dna片段被表达,人的身体就是这些dna片段表达的产物,在这个神奇的物理世界上,实现完美的自我复制,那些形象生动的画面让我惊叹着生命诞生的神奇。
看这个片子的时候,我也第一次了解到自己在妈妈子宫里的成长过程,小时候老师曾经给我们布置过一个“护鸡蛋”的作业,我只保护了一天鸡蛋,那一天里我牵肠挂肚、处处小心翼翼,还是最终把鸡
蛋打碎了,没有保护好自己的鸡蛋。我在妈妈肚子里的38周是多么漫长啊,难以想象的是妈妈是用怎样的心情保护着我,她克服了多少困难,经历了多少麻烦和不舒服,尤其是生孩子的可怕场面,更是让我感受到了妈妈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的不容易和伟大。
这个片子给予我很多启迪和教育,我一天天长大了,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一方面要更加尊重孝敬父母,另一方面,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宝贵的时间,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多的“奇迹”。篇五:《安妮日记》观后感
绿色阅读,书香办我成长
——《安妮日记》读后感
我与《安妮日记》结缘源于书的封面,那张黑白照片上有着天真笑容的女孩触动我的心弦,我想看看此书与此女子有何渊源?看完书后发现那正是作者安妮最自豪的一张照片,也代表着安妮对生活美好的期待。13岁的安妮在生日礼物中发现了这本日记,从此在安妮的生活中多了一个忠实的听众,耐心的朋友。安妮对着她真挚的朋友叙述她的酸甜苦辣,诉说少女的心事。
日记中记载了安妮一家由于害怕遭受纳粹地迫害,于是与朋友一行8人一起躲进了密室,开始他们长达25个月的暗无天日的生活,虽然通过日记也抒缓了安妮不少压力与恐惧,但是好景不长,安妮一家还是由于坏人地告密被抓忘集中营,最后只有安妮的父亲有幸生还,他出版了安妮的日记,完成安妮的心愿。安妮,天真,活泼,她身处乱世,但她任然对生活抱有最美好的希望和期待。开始在密室时,由于青春期的叛逆和对密室生活的不适应,安妮与凡达恩太太经常发生口角,与母亲的关系也不好,日记中多是安妮的抱怨。但是由于在生活的强压下,安妮渐渐懂事,与母亲的关系也渐渐缓和。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有了自己的处事原则,也有自己的向往,她想做个记者,想把日记出版等等,于是日记更多出现了安妮对外界生活的渴望和对和平的向往。在我看完此书后,我深深感到战争的可怕,也庆幸自己生在和平时代,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身边的人。在书中虽然对战争的具体场面描写不多,但是从安妮的生活能感受到战争带来的伤害。纳粹迫害了数以万计的犹太人那其中就包括安妮,安妮的故乡阿姆斯特丹居住有八万犹太人,几乎没有幸存的。虽然二战很可怕,但战争无情人有情。安妮一家在几个好心人冒着生命危险的帮助下,生活地苦并快乐着,这几个好心人不但帮他们搬入密室,还为他们提供生活上的帮助,比如替他们买食物,生活用品,还给安妮和她的姐姐带来精神食粮——书,让我不禁感叹世上还是好心人多,战争无情,人有情。也许安妮的文章是稚嫩的,写的也只是生活琐事。但我觉得那是精彩的,是扣人心弦的,是直入灵魂的。安妮用笔记录下在表面波澜不惊的生活下,人们那深深的恐惧与渴望。他们渴望自由,渴望和平。在密室中,他们明天都要听广播,听那来自外界的消息,希望盟军能解放荷兰,解放她们。身处乱世的人们都没有对生活丧失过希望,那我们就更不能轻易地放弃生命了。
我们的生活和平美好,即使有挫折,有坎坷,有我们意想不到的,但是我们应该抱着对生活的期待生活下去,相信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