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学信息论文
人体生理参数监控系统
【摘要】
人体生理参数监控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处理和传输用户的生理参数,这些年来,随着 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状况关注力度的加大,引起了生理参数监控仪器的开发热潮。本文设计了基于嵌入式Linux的人体生理参数监控系统,实现了对生理参数采集、加 密处理、远距离实时传输和解密等功能。
【关键词】嵌入式Linux;生理参数;GSM短信息
一、背景
随着嵌入式系统在工业控制和智能家店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控制逻辑和功能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简单的嵌入式系统已经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使用完整的操作系统。在各种嵌入式操作系统中,Linux凭借其开放源代码和免费使用的特性以及架构清晰、平台支持广泛、网络支持强劲的优点,得到广泛采用,具有内核小、功能强、运行稳定、效率高、良好的网络支持等特点,并且支持多种硬件平台。它有大量的不断增加的开发工具,这些工具为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二、目的与意义
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我国出现了这
样一种社会现象:人的寿命越来越长,生活越来越独立。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 了独居。老年人本来就身体不好,行动不便,儿女又不在身边,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年人 的健康和就医成为问题。
为了使单独居住的老年人得到完善的、良好的身体监护。医护人员利用手持的便携式 医疗设备(PDA),定期为待在家中或集中居住在小区的老年人进行必要的生理参数检测,同时使不在老人身边的子女们及时的、便捷的、经济的得到这些生理参数信息
三、常见生理参数的取值范围及其代表症状介绍如下:
1、体温:正常人的体温是36度到37度,一天的体温略有波动,但一般不超过l度。
2、呼吸:正常人平静呼吸频率为16.20次/分钟,呼吸与脉搏的比例一般为l:4,即 呼吸一次心跳4次。脉率减慢(小于60次/分钟)多见于睡眠及某些疾病,如颅内压增高、高血压、缓慢性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3、血压:按国际标准18岁以上成年人正常血压分为三个等级,理想血压80—120mmHg(11—16kPa),正常血压:85—130mmHg(11—17kPa),正常偏高:收缩压(130—139mmHg)(17—19kPa)。
这些参数既可用整数或浮点数表示,也可以用字符串的形式表示,详细分析如下:
1、体温:整数位最多到十位,精确度保证到小数点后1位,在设计其格式时,如果 采用浮点数(float)表示则至少需要4个字节。如果用字符串表示,可以用3个字节,前2个字节表示整数位的十位和个位,第3个字节表示小数位。
2、呼吸:为整数,以次/分钟为单位,每分钟呼吸次数最大不到一百,如果用整型数
四、SMS、EMS以及MMS SMS(短信息业务Short—Message.Service)通过它,移动电话之间可以相互收发短消息,短消息的内容可以是文本、数字或二进制非本数据(用于铃声或logo等)。SMS有两大特点:存储转发机制和传递确认机制。
SMS的协议栈分为四层:应用层(SM.AL)、传输层(SM.TL)、转发层(SM.RL)和链接 层M-LL)。
EMS(增强型短信Enhanced-Message—Service)EMS能够将简单音调、图片、声音、动画、文本集成到一起,然后在EMS手机上显 示,例如,当短信中出现感叹号时演奏相关的音调,或者把简单的黑白图片和文本及声音 效果同时展示出来。
MMS(多媒体短信息Multi-Media-Message)MMS在概念上与SMS和EMS非常相似,可以理解为是SMS向多媒体的演进。但与 SMS和EMS不同的是,MMS对于信息内容的大小或复杂性几乎没有任何限制。MMS不 但可以传输文字短信,还可以传送图像、影像和音频,因此,MMS带来最大的变化是各 运营商可发展更多元化的移动通信服务。
五、嵌入式Linux 嵌入式Linux是从Linux衍变而来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将Linux作为一个嵌入式操作 系有许多的优点:
●系统稳定,功能强大,支持多种硬件平台。●稳定地运行在许多种体系结构的处理器上。
●模块化可裁减特性非常适合嵌入式系统的要求。●自由软件可以有效降低开发成本。
●文档完善,支持渠道众多。
●强大的网络功能,完全适用移动互连的嵌入式设备发展趋势。
它包含四个方面:
●用户进程
用户应用程序是运用在Linux操作系统最高层的一个所有的软件集合。当一个用户程 序在操作系统之上时,它就是操作系统的一个进程。
●系统调用接口
为了在应用程序中实现特定的任务,可以通过系统调用来调用系统内核中特定的功能 函数,以实现特定的任务。●Linux内核
Linux内核是整个Linux系统的灵魂,LinuX内核负责整个系统的内存管理,进程调度和 文件管理。Linux内核的功能大致分成如下几个部分: ● 进程管理 ● 内存管理 ●文件系统 ● 设备控制
六、开发调试环境的建立与安全性
与绝大多数软件开发不一样的是,嵌入式系统中的软件开发采用的是交叉编译方式,即在一个平台上编译与调试可以在另一个平台上运行的代码。这是因为在嵌入式开发中,考虑到成本等原因,没有提供足够的资源在开发板上运行开发工具和调试工具。交叉编译 短信加密算法的研究与实现证信息完整性的方法是使用鉴别与认证机制,数字签名即属于鉴别与认证机制。
1:密码系统的安全性
一个密码系统的实际安全性牵涉到两方面的因素:
(1)所使用的密码算法的保密强度。密码算法的保密强度取决于密码设计的水平,破译技术的水平,以及攻击者对于加密系统的了解程度。密码系统所采用的 密码算法的保密强度是该密码系统安全性的技术保证
(2)密码算法以外的不安全因素。即使密码算法能够达到实际的不可破译,攻击 者也能不通过对密码进行破译的途径,而是通过其他各种非技术手段攻破一 个密码系统。
2:密码系统的基本要求
(1)密码系统的秘钥必须足够大。这是因为,如果秘钥空间小的话,攻击者可以 采用已知的明文攻击。
(2)加密与解密过程必须是计算上可行的,必须能够被方便的实现与使用。
七、结论
本课题基于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利用GSM网络点到点的短信息服务功能,实现
了生理参数监控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用户生理参数的加密和解密以及对参数以短信 的形式实现远距离实时发送和接收。
本文分析了生理参数的取值范围及其代表的意义,设计出两种传输格式,并结合传输
方式中数据编码的特点,选择以字符串表示形式作为传输格式。研究了密码学模型,根据生理参数传输格式的特点,选择基于分组的DES作为加密算法,分析了DES加密算法,选择接收方号码的前8字节作为原始子密钥,这样不固定的密钥,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在此基础上,完成DES算法编解码程序的编写,实现生理参数的加密功能。参考文献
【1】王树红.嵌入式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太原大学学报,2007,8(30):121.139. 【2】陈莉君,冯锐牛欣源译.深入理解LINUX内核[MI,中国电力出版社 【3】万时光.无线生理参数监控系统的研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08 【4】冯时冬,马小铁,李凯.嵌入式Linux加密短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微计算机信息,2010年7月
第二篇:医学信息概论论文
学号:10161015 姓名:杨宝钦 方向:医学信息工程 分数:
医学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体制中的作用
我国医疗改革走到今天,困难重重。从总体上讲,医疗改革是不彻底的。30年来中国医疗卫生体制变革基本走向是商业化、市场化,其带来的后果主要表现为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投入的效率低。从2000年到目前为止,经过11年的改革我国医疗卫生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还是存在许多问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农村没有的到彻底解决,特别是偏远山区。医疗问题是一个不可不察的民生问题,它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全国人名的切身利益,毕竟民生是国之大计。学了医学信息概论后,认识到医学信息技术对于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现状
(一)卫生资源总体不足且分配不合理
优质卫生资源严重不足且分配不合理,是我国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医疗资源多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社区和农村承卫生发展严重滞后。由于全国的医疗资源大多数在城市,而城市的医疗资源主要在大医院,因此,在偏远农村地区看病难现象尤为突出。
(二)医疗保险覆盖面小
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人群之间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差距大,优质医疗卫生资源过分向城市和大医院集中,而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发展严重落后。医疗保险覆盖面小,保险金额落实不到位。
(三)医疗费用昂贵
医疗费用昂贵是我国目前医疗行业的普遍现象,虽然现在有医疗保障体系,但是在许多农村,老百姓的医疗费用得不到可靠的报销,例如,本可以报销60%的变成了40%,甚至更低。
(四)药品领域混乱,政府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
我国药品的生产和流通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追求经济利益,与卫生服务的服务性严重背道而驰。为使药品挤进各类医院,企业不惜采用各种手段,致使商业贿赂猖獗。政府监管力度不够,致使药品审批、生产、流通、购销领域混乱。
第三篇:医学信息
医学信息征稿
医学信息》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信息医学及临床医学综合学术刊物 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医学信息杂志以广大医学信息学及临床医学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医学信息学及临床医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以及对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临床密切结合。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和陕西文博信息医学研究所
国际刊号:ISSN1006-1959,国内刊号:CN61-1278/R,邮发代号:52-98
栏目设置:生物医学信息学、临床医学信息学、医学信息学技术与教育、医学图书情报、医院管理、临床研究、临床论著、经验交流、临床医学、护理探讨、中医中药、病例报告、综述等
宗旨
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医学信息学及临床医学与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坚持“以交流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的办刊宗旨,坚持刊物品质第一位的办刊理念,全力打造一个贴切于新时代要求的学术交流平台。
栏目
主要栏目有生物医学信息学、交叉信息科学、专题、信息教育、远程医疗、计算机辅助医学教育、电子病历、Internet应用、医学影像图像处理、多媒体应用,信息系统建设、网络建设、计算机药学应用等。欢迎投稿。
投稿须知:1.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真实、逻辑严谨、文字准确、语句通顺。
2.文章以2500字为一个版面,每篇5000字为宜;文章标题字数在23字以内;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按引用的先后顺序列于文末)等要素齐全。
3.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写;标点符号使用准确;表格设计合理,推荐使用三线表;图片清晰,注明图题图号。
4.投稿请使用word格式并注明作者姓名、联系电话、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编、电子邮箱。
5.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所投稿件进行修改。
6.本刊已被相关电子期刊等网络媒体所收录,不愿通过网络媒体发布者,请在来稿中注明。
7.严谨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否则一切后果由作者本人负责.8.投稿时请您留下您的通信地址和联系方式,以方便和您沟通.联系方式:邮箱:falunwenxiaopan@163.com
QQ:2607393764
第四篇:人体信息医学
人体信息医学——针灸学
作者:股凰
针灸医学实际上就是人体信息医学,他是解读人体病理信息在人体体表特定部位(穴位)之反应,以及通过分布在穴位上的人体感应器,将其外来的针灸刺激信息,通过解读处理后,以人体自身生理电磁波的形式,按一定的电磁波信号路线(经络),传送到人体内部的信息系统(包括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和病变部位,通过人体自身信息系统的协调作用,改变人体自身病变部位电磁场的变化,协助人体自身的免疫防御和修复系统进行一系列的生化反应,最终修复病理现状,恢复人体的生理功能。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一部分,但针灸学又早始于中医理论形成之前的石器时代,古代科学家将先人积累起来的‘巧遇治病部位’与后来形成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太极八卦学说,运气学说等理论结合起来,并结合临床针刺时患者的感受,气功师练功时的感受,以及针刺部位所治疾病的归类等进行综合分析推论,发明了针灸学说。
随着科学的发展,西方医学的引入,信息科学的出现和发展,当今科学家根据先人的思路又发明了‘人体对应学说’,‘生物全息论学说’等理论,从而将针灸学逐渐归属到信息医学之中。
从科教片《人体奥秘》中我们知道,人体世界实际就是一个信息世界,是一个布满各种人体生理病理信息感应器((此感应器同时具有吸收,转换,发射,反应等功能),通讯网络信息相当严谨,完整,发达,积‘声波’,‘光波’,‘生理电磁波’,‘化学信息’,‘生理射线’等于一体的世界,并且还是一个很好的良性完整导体。在有机人体内有着许许多多数不清的,不但相互联系同时又不断变化的生物电磁场。
人体的一个精子,卵子,甚至一个上皮细胞都储存了我们人体的全部基因信息。正因为人体(包括其他动物)有这样的基因信息结构功能,所以人类才得以胚胎繁衍,克隆技术才得以发明。
人体体表的一个部位(如脐部,腹部,肛部);一个器官(如耳朵,眼睛,舌);甚至一个肢体(如上肢,下肢)都储存或浓缩了我们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全部信息。正因为人体有这样的信息结构特点,科学家才发明了针灸经络穴位学说;人体对应学说;人体全息理论学说。发现了人耳似‘胚胎倒置’;腹针之‘神龟全息图’。并新发明了‘八字针灸’,‘平衡针灸’,‘脐针’。‘腕踝针’等。
经络,穴位,人体感应器,从细胞组织学来讲,与身体其它部位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他们只是在‘有机’人体之中以‘功能作用’形式表现出来,故我们在解剖中发现不了他们。下面我们就从信息医学的角度来探索穴位,经络及其治病原理:
1,穴位
穴位是分布在人体体表的一些特殊点位,从解剖组织学来讲,穴位没有固定组织结构,他是由点位上及其内部的上皮组织,筋膜组织(包括骨膜),脂肪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血管组织,体液(包括血液)组织等以及分布在这些组织上的人体感应器所组成。:穴位的定位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确定:
1,1穴位是‘有机’人体病理信息在体表的‘反应点’
有机人体某一部位(无论体内,体表),一旦发生病理改变,尤其是发生超出了人体自身防御,修复系统能力范围的病理变化时,就会在人体体表某一或多个特定部位出现‘反应’,如:脱皮,结节,变色,压痛,血管扩张,电阻电位改变,温度改变等。
古代医学家根据观察和对临床诸多‘巧遇治病部位’的总结,分析,推论发现了这一现象,并在中医圣典《黄帝内经》中记下了“有诸内必形于诸外”的经典论述,现代科学家根据反映部位的电阻电位改变发明了‘耳穴探测仪’。
古今科学家根据人体这一特殊现象,发现在其‘反应点’上进行针灸(针刺,艾灸,放血,按压,埋线,注射)时,会出现疾病减轻甚至痊愈的现象,尤其是反应点越明显,治疗效果就越好,甚至出现魔术般的神奇效果。
用现代信息术语来讲,穴位就是有机人体病理信息传播在体表的‘视频点’,病变人体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的‘显示点’,同时又是指导外界施救信息输入的‘遥控发射点’。
有机人体这一特殊现象简直就是奥秘人体的一大奇观,穴位的发现就是人类的一大发明。他为科学家今后探索信息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解读人体信息奥秘,从而为健康人类,进化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1,2穴位是‘有机’人体内外各部(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在体表局部的‘对应点’(浓缩点)
古代虽然没有‘全息理论’这种术语,但是古代科学家对于人体全息现象早就有所认识,并在中医整体观念理论中论述道:‘人体局部可以反映全身,上部可以反映下部,左边可以反映右边’。在中医辨证施治理论中论述道:‘上病下取,左病右取,前病后取。’的治疗大法。后来西医‘组织胚胎学’的出现,以及当今‘克隆’技术的发明和‘生物全息理论’的发明证明了这一点。由此当今科学家不但研发了许多新的针种,同时还在人体局部,尤其是手足掌指部研发了许许多多对人体内脏,大脑及全身都有健康作用的保健穴位。
从以上两个方面来确定的穴位基本都属于针灸远端取穴的穴位。针灸之远端取穴早在《黄帝内经》和《四总穴歌》中就有所记载。这类穴位应该是通过人体信息网络(包括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来发挥作用的。
1,3穴位就是病变部位
此类穴位基本类似于传统的‘阿是穴’,其特点是:部位不固定,病变部位取穴,该类穴位一般是根据病变部位反映在体表的压痛点来定位的,属于近端取穴。
1,4穴位的功能
就是显示,转换疾病信息和治疗信息,从而帮助诊断疾病,指导治疗。用现代信息术语来讲,穴位就是‘视频显示器’,‘信息转换器’,‘遥控发射器’。
2,经络
经络是人体(五脏六腑及其他组织结构)的生理病理信息外传至体表穴位的‘信息通道’,同时又是针灸(包括气功)治病的治疗信息内传至病变部位的‘信息通道’。
经络有固定的巡行路线,从组织解剖学来讲,经络和穴位一样没有固定的组织结构,只是由他巡行路线上的组织结构【上皮组织,筋膜(包括骨膜)组织,脂肪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体液(包括血液)组织,血管组织,以及其中的微量元素,电解质等】构成。同一条经络,在其不同的巡行部位其结构是不同的。
经络的功能:就是传送‘信息’。同一条经络,所传送的病理信息和治疗信息的接受点是不相同的,这和他所传播信息的波长频率相关,尤其是治疗信息,他的波长和频率是由所选的穴位和针刺穴位的深浅,方向,角度来决定的。经络只有在‘有机’的人体中才会显现出来,(实验证明:针刺某一条经络上的穴位时,该条经络上的电阻会发生改变。)这也是经络解剖不到的原因,也是经络与同样是信息通道的‘神经’之区别。用信息术语来讲:经络和神经,一个是无线通讯信息网络;一个是有线通讯信息网络。
3,针灸的治病原理
3,1激活人体的通讯信息及防御系统
在针灸发挥治疗作用之前,当作为异物的毫针刺入人体瞬间,自我保护意识极强的人体信息系统(包括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会立即启动,对这‘外来异物’进行辨识以便通知防御修复系统进行处理,这时的人体通讯信息,防御系统处于一个高度戒备的状态。
3,2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
这是人体针灸时的一个最基本的自我保护反应现象,临床和实验证明,针灸时,人体会出现类似于体力运动的效应。
从现代医学来讲,针灸有促进血液循环,促使体内炎性物及其他病理性代谢物质排泄,促进体内脂肪分解,转化。燃烧。从中医学来讲,针灸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化痰减肥,利尿通便等功能。
3,3调整病理状态,稳定生理功能
人体是一个自我保护,自我调节非常强的生物体。从人出生开始,这种自我调节保护的功能就一直在不停的进行着,而且这些功能活动,人体自己一般是察觉不到的,如果自身已经察觉的到的病理反应,应该是一些比较严重,单靠人体内部自身力量来恢复应该是非常艰难甚至无能为力的了,必须借助‘外来力量’才能够恢复的严重病理反应。
针灸就属于这种‘外来力量’,但针灸又非单纯的介入式治疗,他必须借助人体自身免疫保护调节系统,通过启动人体自身防御修复‘应急系统’,激活人体防御修复‘储备系统’来完成病理修复。正因如此,所以说针灸的治病功能是被人体自身的免疫防御,修复系统所掌控的,换言之讲:针灸一般只能修复病理状态,而不会破坏人体生理,故临床治疗学上,针灸有‘双向调节,无副作用’之特性。如:当人体的组织功能亢进,部分组织细胞,微量元素,电解质及其复合体的数量和活性超高超强时,针灸可使其降低,减弱恢复正常,反之可使其升高,加强恢复正常。例:‘大椎穴’既能消炎,退热而使升高的白细胞降低,又能提高免疫而使降低的白细胞数量升高,活性加强。针灸之提高白细胞数量和活性,表现在临床上就有抗菌,抗病毒,抗癌之功能。
3,4激活储备力量,快速生化合成
人体世界是一个各系统配置相当完善,各系统配合相当缜密的有机整体,在完整的人体世界里储备了大量的处于‘休眠’和‘半成品’的防御修复‘应急物质’。当人体遭到外侵,出现损伤,发生病变时,针灸治疗刺激信息可以引导人体自身快速启动应急系统,激活处于休眠状态的储备物质,从而快速合成病变人体所需的一些‘激素’,‘抗体’,‘因子’,‘胺’,‘肽’,‘酶’等物质以用于疾病的治疗。而且这些物质的合成表现在临床上其中就有抗病毒,抗癌的作用。
3,5生理电磁场效应
人体是一个良性导体,当人体内部出现超出人体自身修复能力范围的病理状况时,人体自身的电磁场会以自身电磁波的传导形式将病变情况在自身体表特定部位(即反应点,对应点)反映出来以示求救,如果用探测仪探测这些反应点时会发现这些反映部位的电阻降低,同样,针刺穴位时,会发现所刺穴位所在的经络的电阻会降低,这说明人体病理信息和针灸治疗信息都是以‘生物电波’(生理电磁波)的形式传播的。
人体内有许许多多的生理电磁场,小到一个细胞,一群细胞,大到一个组织,一个内脏,甚至整个人体。这些生理电磁场会根据人体自身信息系统的信号,如:大脑思维(即脑电波)信号(如气功师运气);以及外来刺激信号(如针灸之针刺)进行调节,使其发生改变。根据信息信号指令,人体内的电磁场会聚合在一起并以电磁波的形式顺着经络传导,转移,甚至外传到其他生物体或物体上(如气功治病疗伤,隔空推物,至物发热等)。
当人体内的电磁场根据信息信号指令聚集在人体的某一部位(如病变部位等)达到一定规模,形成一个大的电磁场时,这时电磁场所聚集的部位就会出现超强的生理反应,如:该部位的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加强,肌肉张力加强,免疫防御功能加强,病变部位的自我修复功能加强。而且,这些功能加强的程度是由人体内电磁场聚集的强度和范围来决定的,有时这些功能可加强到‘难以想象。出乎意料’的地步。如:临床上有些针灸治病和气功疗伤治病的效果令人‘惊讶和无法解释’。还有些气功师运气发功时,可‘力大无比,刀枪不入’。故,有些神奇的针灸治病效果让针灸医师有‘魔术师’之美名。
另外,当人体内聚集的电磁场达到一定规模和强度时,在电磁场聚集的部位中是否会产生类似于‘超短波’,‘α’。‘γ’一样的生理射线呢?如果是,那这些人体自身生理射线不仅不会伤害自身正常的生理组织细胞和器官,反而会破坏人体内病理组织细胞(如癌细胞)和外来的微生物组织(如病毒,细菌,寄生虫),从而将其杀灭。如果是这样,那针灸(包括气功)在人体内既能提高白细胞的数量和活性,合成抗体,又能产生生理射线,从而对细菌,病毒,癌症就有双重以上的治疗作用。当然,这只是推测,还需生物学家,生理学家,和临床的进一步求证。
从以上我们看到:针灸治病原理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如:脂肪的分解,脂肪与糖之间的相互转化,维生素以及一些细胞,胺,肽,酶的形成等,而不是许多人认为的只是一个简单的‘物理反应’过程。
4,针灸的操作方法
针灸的操作方法就是在所选的穴位上,用最正确的方式方法和渠道,将针灸最强的治疗信息信号,通过穴位上不同层次上的感应器的解读和转换,内传到病变区,产生最佳的治疗效果。
4,1针刺的深浅
许多针灸医师都知道针刺的深浅是根据针刺部位的所在,针刺对象的胖瘦,以及所治疾病的轻重和疾病部位在脏在经来决定的。
实际上,针灸进针的深浅才是针灸之‘精髓’;才是衡量针灸医师级别的关键。许多穴位因为针刺深浅,方向的不同,而所治疾病也就不一样,故先人有‘用药关键在加减,针刺关键在深浅’之说法。
结合现代组织解剖学来看:同一个穴位,针刺在‘上皮组织’层;针刺在‘筋膜(包括骨膜)组织’层;针刺在‘脂肪组织’层;针刺在‘肌肉组织’层;针刺在‘神经干’上,其治疗效果是不一样的。如:腹针之‘中脘’,‘下脘’穴,浅刺在上皮层能清热解毒,消炎,治疗头,面,口,牙之疾病;深刺到脂肪,肌肉层能健脾和胃;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同样是中脘,下脘穴,浅刺在上皮层可使人有饱胀感而不思饮食,深刺到肌肉层则能促进消化,消除饱胀,使人食欲增加;‘天枢’,‘大横’穴,当浅刺平刺在上皮层和浅筋膜层时有通便泄泻之功,而深刺直刺到脂肪肌肉层时则有健脾止泄之用。又如:董氏奇穴中的‘通胃’‘通背’穴,当浅刺在上皮层时有立即促使口中唾液腺分泌(即生津止渴)之功能,而深刺到肌肉层时,两穴就没有生津止渴之功能而转变成其他方面的治疗功效了。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针刺在不同的深度,组织层面上,同一个穴位所输入的治疗信息是不一样的,这就类似于同一台发报机,所选的波长频率不同,其传播给的接受对象也就不同。这也是许多学生临床治疗所选的穴位与老师相同,但就是达不到老师的临床治疗效果(学艺不精)的原因吧。
当今许多针灸研究者,由于意识到针灸深浅的重要性,以及针灸学就是信息医学,故他们开始用信息科学的眼光,总结先人的经验技术,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和信息科学知识,通过推论,临床,研究发明了许多新的针灸针种,如:以针刺浅筋膜组织为特色的‘腕踝针’;以针刺叩击深筋膜组织(包括骨膜,腹膜,胸膜)为特色的‘八字针灸’;以针刺神经干为特色的‘平衡针灸’;以从新开启人体胚胎时期营养和信息通道为特色的‘脐针’等等。
通过对各针种刺法的综合分析和临床观察发现:许多近端取穴的穴位,针刺的都比较深,且一般都针刺在肌肉肌腱等病变部位以及附近。许多远端取穴的穴位,一般都是针刺在浅表的上皮组织层,如十四经穴和董氏奇穴中浅刺的穴位,头皮针等。这可能是因为上皮组织不但整体相连,感觉神经分布最密集,而且体表分布的‘人体感应器’也是最多的原因吧。
许多远端取穴的穴位又是针刺在筋膜上(包括骨膜)和浅筋膜内,如十四经穴和董氏奇穴中平刺的穴位,以及八字疗法,腕踝针,脐针等,这可能是筋膜组织不但自身整体相连,而且还与人体内其他所有组织器官都紧密粘附在一起,而且筋膜上也应该分布有许许多多的‘人体感应器’。尤其是浅筋膜层是我们针刺和埋线的重要部位,不过筋膜中‘内脏之膜’是我们不可造次的部位;‘腹膜’,‘胸膜’也是针灸之‘雷池禁地’。
筋膜组织,这个容易被忽略,就像建筑物内部的通讯线路管道样的组织也许恰巧就是我们人体最大的信息网络传导系统,也许就是我们苦苦找寻的‘经络’(如果是,经络就应该是人体有线网络)。当然,这只是推测,还需进一步的科学求证。
还有许多远端取穴的穴位要求针刺在穴位里面及其附近的神经干上,如:平衡针,夹脊穴等,这主要是利用神经的传导功能和中枢神经的调节功能来发挥作用的。
还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在远端取穴里,除腹针,脐针,腕踝针,耳针外,其他诸如头皮针,八字针法,平衡针灸,董氏针灸,十四经穴及奇穴等的许多远端取穴的部位都是在对侧(即健侧)取穴,这与大脑神经交叉支配四肢吻合,但哪些穴位取健侧的规律性还需临床的探索和统计。
4,2针刺的方向与角度
针刺的方向一般是朝向病区,其中许多穴位针刺时针尖朝向肢体近端;许多穴位针尖直刺部位深处;还有部分穴位针尖朝向肢体远端(针对掌指趾部疾病)。就临床分析来看,针刺的方向有引导针刺治疗信息传输到病变部位的作用,临床上最讲究方向位置的要数‘脐针’,因为方向位置决定他的所治疾病。
针刺的角度和针刺的深度以及方向是相互配合的,进针同样的尺寸,角度不同,其针刺的深度和所到的层面就不同,治疗效果当然就不一样。如:董氏奇穴中的‘心灵穴’,同样针刺1,5至2寸,平刺以15度角度进针治疗心脏疾病;斜刺以30度角度进针治疗头胸部疾病;斜刺以45度角度进针治疗手足疾病,临床用之确实如此。又如:腕踝针的穴位针刺,他就只要求以15度角度平刺进针在浅筋膜层内,如果你改变了角度,浅刺在上皮层内或者深刺在肌肉层内,那就没有腕踝针的治疗作用了。
4,3针刺手法
临床上针刺的手法有:留针与不留针,快进缓刺,提插,旋转,叩啄,贴骨下针,电针等,其目的就是增强针刺的治疗信号和加快治疗信号的传送。
当然,不同的针种所要求的手法又有所不同,如:常规针灸要求‘提插至酸麻胀沉’;腹针要求‘快进半旋转缓刺’;平衡针要求‘大幅提插至触电感’;八字针法要求‘反复叩击深筋膜(主要是骨膜)’以求筋膜效应;腕踝针要求进针而‘不胀不痛’等。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当我们在解密了奥秘人体的病理信息密码和针灸治疗信息密码后,我们只需用与视频相连的穴位探测针,扫描相关的穴位,就可以在视频上显示和解读人体病理信息;只需用连接有人体生理电磁波治疗仪的穴位贴,贴在所选的穴位上,输入与针刺治疗相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信号,就能达到针灸治疗效果而又没有针刺的痛苦,那样的话,我们最绿色生态,神奇显效,科学先进的针灸,将会是人类医学,健康保健和美容的首选和必选。
编者话:著此劣作,不在介绍经验,旨在传播思想,希望引起同行兴趣。
都江堰市中医院主治医生
网名;股凰(824317252)联系电话;***
第五篇:医学信息工程硕士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初稿)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软件工程领域医学信息工程(技术)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国家医疗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的信息管理和医学信息工程技术人才。具体培养要求如下:
1. 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信息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门技术以及信息化管理知识;掌握解决医疗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中的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具有组织、实施和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的能力。同时还应对医疗卫生系统业务流程、基本医学常识有所了解。
3.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良好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能力。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在职研究生可以采取边工作边学习的培养方式。在攻读学位课程期间,可以分段相对集中。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各门课程的要求必须与全日制研究生课程要求相同。
2.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由校内和企事业单位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责任心强的高级职称的导师联合指导。
3. 对于取得攻读工程硕士学位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在聘任单位从事2—3年工程实践工作,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回校申请答辩。
4.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年限一般为2.5—5年(一般希望三年完成),最长不超过五年; 在学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半年。其中,课程学习中的实验部分,论文工作中选题报告、中期汇报、论文写作与答辩等主要环节必须在校内完成;
论文研究工作时间(从选题报告通过之日起至论文送评阅前止)一般不少于一年半。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完必修课程学分的一半后,可申请论文选题。
三、适用领域 医学信息技术工程及相关领域
四、学分要求
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22学分。具体如下:
1.必修课程学分不少于23学分; 2.选修课程学分不少于6学分; 3.必修环节1学分。
五、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突出“厚基础理论,博前沿知识,重实际应用”的特点。
(一)必修课程(不少于23学分,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20学分)
1.自然辩证法
(60610012)2学分2.外国语
(60648003)
3学分(专业外语不再单列,将融入基础外语中的科技外语阅读部分)3.学科前沿讲座
(69998012)
2学分5. 基础理论课(不少于3学分)医学背景的学生: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编程(Visual Basic或Java,以后者为首选)
计算机网络及应用 数据库原理
计算机背景的学生:
医学基础(可分为4个系列来讲,学分与医学背景的学生相同)6.专业基础和专业课(不少于12学分) 人工智能 数据结构
医学信息工程项目管理和与医学信息学相关管理学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MIS 医疗卫生应用软件系统集成 软件工程CMM
数据库管理技术、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临床系统
医学决策的制定、专家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 医学信息学概论 医学信息学研究方法
(考试)
(考试)
(考查) 医学信息的标准化
人机互动(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医学信息检索、查询原理 生物信息学概论 生物统计学
(二)选修课程(不少于6学分,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2学分)
政府组织流程再造与优化 电子政务与法律法规 城市信息化与社会信息化 嵌入式系统及其软件工具 IT企业文化
(各培养单位可根据领域和生源特点确定选修课程范围)
(三)必修环节(1学分)
1.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2.中期汇报
(四)补修课程
凡在本领域上欠缺本科层次业务基础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若干门主干课程。补修课程学分不计入学位要求学分。
离散数学
操作系统
数据库原理 微型计算机技术 。。。。
六、学位论文工作要求 1.论文指导教师的确定 一般应有二名导师联合指导,校内副教授以上的教师一名,论文课题单位高级职称技术
(课号)(课号)
学分()
学分()
(69990021)(69998000)
1学分(考查)
(考查)
(课号)(课号)
学分()
学分()
人员一名。导师必须填写“清华大学工程硕士论文指导教师简况表”,经学位分委员会主席审查后,报校学位办公室备案,并由学位分委员会发给聘书。
2.文献阅读和选题报告
选题报告包括文献综述和选题两部分(查阅中、外文资料应不少于20篇),由研究生本人写出书面报告(一般应在8千字左右)。
选题报告要在由导师和技术人员参加的专门会议上进行评议,并写出评语,给出成绩。3.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实际的信息工程,具有明确的需求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结合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系统,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等进行研究。论文应选择适合于研究生独立完成的课题,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先进性、理论深度和工作量,能综合体现运用信息工程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4.论文形式
1、工程项目技术报告或系统设计研制报告
2、关键技术或算法的研究论文 6. 论文质量要求
(1)文件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2)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方面提出独立的见解。
(3)论文工作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或理论深度,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4)论文工作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用于完成工程任务和论文工作的实际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半。
(5)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版式规范;
(6)不同论文形式的要求:
● 工程设计类论文,应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设计结构合理,数据准确,设计符合行业标准。
● 技术研究类(包括计算机技术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研究、系统研究等)项目论文,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分析过程严密、正确,实验方法科学、可靠,实验结果准确,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
● 侧重于工程管理的论文,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统计或收集的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
● 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为主要内容的论文,要求需求分析合理,总体设计正确,程序编制及文档规范,并通过测试或现场演示。7. 论文评审与答辩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应有2位专家评阅,其中必须有一位是校外单位的专家。答辩委员会由3—5位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2位专家不是论文作者的导师,至少有一位是校外专家)。
8. 学位授予
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工程硕士学位。
几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1、专业名称:医学信息管理学。。。
2、学科所属领域:软件工程
3、课程设置:专业课程必修
选修课 补修课程 论文选题
4、指导教师、讲员聘任
5、招生:渠道?
应届毕业生?(免试推荐,双证)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