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19-05-13 21:40: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篇: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是人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项最重要的社会目标。然而,对于什么是健康,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在许多人脑子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为身体没病,体格健壮。这种单纯的身体健康观,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偏重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内容,这种倾向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完全将健康剥离到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范围,是当前我们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概述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说到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我就不得不说说我认为的心理健康的意义了。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在谈到幼儿心理健康这个定义的同时,我们不可回避的就是心理健康这个概念。究竟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的长处、短处,自己的个性特点,都有一个现实的、正确的认识。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对于办不到的事,也不会苛求自己。

②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发展的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明确的生活目标,有自我发展的驱动力。因此,在困难和逆境面前能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对待和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并不断前进。

③能和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人,对人对事都能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已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能采取友好宽容的、公平的、有理有节的方式处理,容易与他人合作和相处。

④主动适应环境,顺应社会需要。心理健康的人,能够自觉地调整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不是环境顺应自己,而是使自己适应环境。在任何复杂的环境中,一方面保持自己人格、个性上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有扬长避短、适应环境需要的应变能力,无论是在艰苦的逆境中,还是在顺利环境中,都能很好地发展自己。

判断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很难用一个统一标准来衡量,所以一般学者认为,应以整个行为的适应情况为基准,而不要过分看重个别症状的有无。了解了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就可以帮助判断自己的心理健康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卫生保健措施,从而达到身心全面健康。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分析

幼儿心理教育是以“幼儿为本”,也就是把孩子当成与大人有着平等人格的人来关照,老师在关心与爱护孩子的同时,切莫丢掉“尊重”与“平等”,这两种当代人文意识,老师不仅仅是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更是真正地将大人的架子放下来,用心同孩子交流。孩子虽小,但却完全可以感受到这一种来自老师“母爱”般的关照,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老师的温情关照下健康的成长。

三:如何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目前,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第二、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在家庭中凡事以他们为中心,而在集体中他们却必须考虑到别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见,独生子女的增多使越来越多的幼儿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导致在人际关系中无所适从,正如我国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所说:“人类的心理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交往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而来的”。所以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小抓起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认为至少应包括下面这五条:

(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

(2)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

(3)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4)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环境;(5)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这五条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要靠大人的培养,如何培养呢?我们不要忘记孩子的身心发展变化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作为对孩子的终生教育的目标,点点滴滴、持之以恒,我们一定能把孩子培养成适应新世纪社会生活的栋梁之材。

而在现今社会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出现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77年就提出了健康“应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备状态”,将心理与社会适应这两个重要内容作为了健康的基本要素。但是,在相当多的幼儿园中,目前对健康的认识仍然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水平上,还没有实现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新模式的转变,因此,明显存在着重生理保健轻心理保健的现象。这种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普遍存在对幼儿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在于对幼儿身心关系的认识模糊,在于没有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许多人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表现看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自然现象,不去加以关注。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严密的系统性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没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迄今为止,全国除了少量的幼儿心理卫生、行为与情绪问题等方面的书籍之外,尚未见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著;二是在全国为数不多的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中,开设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课程的极少;三是无论高校,还是幼儿师范,都没有一本全国通用的幼儿心理健康的教材;四是尽管《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了应做好幼儿的心理保健工作,但内容分散、零乱,大多体现在其他内容之中,如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等。这些内容之间没有一个内在的联系系统和统一的观念,而且还有许多有关幼儿心理健康及教育的内容没有纳入到教育之中或没有引起教育者的重视。这导致我们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大多只能借鉴其他相邻学科或中小学、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经验,而且整合不够。

三、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近年来,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儿园日益增多,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而高校中不少教师也开始重视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多。但是,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一方面,高校中从事幼儿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者较少深入到幼儿园中去进行指导,更少去建立几个点长期进行实验;另一方面,幼儿园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又只能是停留在一种对表面现象的认识,不能由现象认识其实质,因此,在很多时候,其工作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一种经验的总结,而难以使之得到更深的发展,主题难以深化,妨碍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进行。

四、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

教育活动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质、专业知识的结构及丰富程度。然而,在沿袭已久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知识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这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而扎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是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此同时,如何把握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关系,注意教育内容的整合,也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时下,在不少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与此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五、具体操作中的非科学性

1.违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问题。例如: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本属于品行障碍,对于这一类行为的矫正与教育应当坚持正面教育,树立榜样作用,或采用暂时隔离、减少刺激的方法。但有些幼儿教师在对待这一类孩子时,采用宣泄的方法来加以矫正,为其提供摔打的物品,让其发泄愤怒的情绪。而研究表明,幼儿在宣泄后习得更多的攻击技能,可产生更强的攻击倾向。因此,采用宣泄法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些教师甚至在对待这类孩子时采取体罚的方法,这更加强化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因为,体罚本身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起的就是示范作用。

2.家园教育不同步的问题。在幼儿园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 育本是一件有利幼儿身心健康的好事,但在实施中如未注意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则可以使幼儿园的努力付之东流。某幼儿园几年来一直坚持对幼儿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的交往、分享与合作、提高其社会适应力。但在具体操作中,他们忽略了与家庭的联系与合作,而有些家庭对其子女一向采用溺爱、放任的教育方式,结果导致幼儿园中所教与家庭所教的冲突,教育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3.不能区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在部分幼儿身上,说谎这一现象是较为常见的。造成幼儿说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在思维、记忆、想象、判断等方面出现与事实不符时造成的说谎;另一方面,是由于幼儿做错了事,怕受到处罚,或由于老师、家长对幼儿的过分严厉所致。因此,我们对幼儿的说谎问题应全面分析,区别对待。如因认知水平低所致,则为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如因过于严厉的要求所致,则为教育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都与成人时期的说谎有本质的区别,无所谓道德不道德。而在某些幼儿园中,防止一旦出现诸如偷窃、说谎等行为时,斥责幼儿品德不好,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混为一谈的现象并不少见。

4.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的问题。由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一些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常是借鉴中小学校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模式。这导致了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的忽视。如对一些有行为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矫正时,有些幼儿园的老师简单地照搬一些行为治疗的方法,而未考虑这种方法采用后,对幼儿会有什么样的消极影响,结果导致行为问题未矫正,又出现了新的适应问题。

其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在这里,我们仅仅是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分析,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方面有赖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则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诸方面的共同努力。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而是关乎我们民族未来的大事。在这个方面,我们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气魄和胸怀来投入其中,让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沐浴着全社会呵护关爱的阳光下健康而快乐的成长,将来成为身心俱健的合格幼儿。结束语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长,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标志,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创造的激情与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才是我们应赋予孩子的珍贵财富。作为教师要用爱拨亮每位幼儿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那么教育这朵花会越开越美。

第二篇:浅谈幼儿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浅谈幼儿学前教育

丹东职专

12学前3班

宋淑馨

目 录

一、我国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现状

1、对“方法”概念和层次的理解模糊混乱

2、强调技术手段,忽视对方法论的认识

3、注重研究方法的运用,忽视对研究方法的研究

4、盲目的借鉴其他学科或领域的方法

二、家庭教育方面

1、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2、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3、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三、情商教育方面

1、情商教育的意义

2、当前幼儿情商教育的现状

3、幼儿情商教育的策略

四、学前教育的方法

1、善于把握幼儿的心理特征

2、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3、激发兴趣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4、智力开发要科学进行

5、让孩子多接受艺术启蒙

五、提高幼儿能力做到幼小衔接

1、时间上的互相靠拢

2、生活能力上的重点培养

3、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4、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上互相衔接

5、适当向幼儿进行拼音教学

6、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六、参考文献

浅谈幼儿学前教育

摘要:幼儿教育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内容不完整,教育方法不当,教育主题不明确,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幼儿教育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家庭教育 情商教育

一、我国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现状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或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学前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它的研究方法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研究方法可以规范和指导学前教育研究,在学前教育研究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在学前教育研究不断深入的今天,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也从教育研究方法中逐渐分化出来,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特别是近20年来,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成为学前教育研究领域中一个日益升温的课题。

1、对“方法”概念和层次的理解模糊混乱

教育理论在其发展初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他学科知识,很多时候是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借鉴。教育研究方法也不例外,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借鉴了很多不同的方法。如哲学思辨的方法、逻辑分析的方法、科学抽象的方法、直觉思维的方法等等。这些方法的分类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统一的标准。近几年来,一些关于方法的新概念层出不穷,但它们很多没有明确、系统的定义,指向较为模糊,如科学研究方法、现场研究方法、教育研究诊断方法等等。某些新旧概念之间非常容易混淆,这些给教育研究方法的运用和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也从一开始就存在着这种先天不足。并且在还没有厘清这些概念之前,就开始使用这些方法了。除此之外。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层次理解也较为模糊。由于强调学前教育的实践取向和应用性原则.人们习惯于把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看作是一种具体的技术和技巧,把观察法、文献法等收集资料的方法等同于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论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是为研究教育规律而建立的一整套理论以及相应的方法体系,而各种具体的教育研究方法则是方法论在实际研究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转化形式,具体的技术和技巧则是方法或方式的情景适应。这三个层面互相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

2、强调技术手段,忽视对方法论的认识

由于缺乏对研究方法层次系统的了解,在学前教育研究和实践中人们更多把注意力集中在研究方法的第二和第三层面,即强调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忽视对方法论的认识。也就是说,有的研究者对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持有的态度往往是“用什么”“有什么可以用”或“怎么用”,而很少去思考“为什么用”的问题。将“是否能用”作为学前教育研究方法选择的标准。这就导致了在选择和运用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方法论研究和学习的缺失是导致学前教育研究产生众多问题的重要原因。

3、注重研究方法的运用,忽视对研究方法的研究

“强调技术手段,忽视对方法论的认识”这一误区。反映在学术研究中,就是研究者将注意力过多地集中于研究方法运用的探讨,而较少对研究方法本身进行研究。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好比是沟通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座桥梁。它的正确运用对实践活动的指导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对其规范性、科学性的理论追求,可以丰富和充实学前教育理论。因此,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运用和研究缺一不可,两者只有“齐头并进”,才能推动学前教育学科朝着更科学更理性的方向发展。

4、盲目的借鉴其他学科或领域的方法

近几年来,在学前教育领域,很多研究者热衷于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学前教育问题。这虽然反映了研究者跨文化多学科的视野。但有很多研究对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既不考虑这种方法与学前教育具体问题的适宜性,也不考虑这种方法产生的深刻理论渊源,为赶时髦为突破和拓展方法而使用这种方法,结果往往只是借用新的术语和概念对学前教育研究进行表面化的装饰,产生不了具有说服力的研究。任何研究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有其特定的价值取向,不能无限地夸大其作用。学前教育研究对象是学前儿童,具有特殊性和规定性。这就要求我们运用研究方法必须具体化和特殊化。

二、家庭教育

1、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家庭教育是幼儿的第一课程,每个儿童从出生到进入社会,约有百分之六十的时间是家庭度过的,家庭教育在儿童早期发展中影响极大,这是因为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思想品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具备着社会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优势.据专家分析,幼儿有如下方面的表现优势:①天然的早期化:②巨大的感染性:③强烈的针对:④间接的传递性.如果家庭教育的优势发挥很好,这对幼儿早期的成长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反之,就会阻碍儿童的发展和成长.由于幼儿在家里受到父母的第一教育,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中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性.老师应经常配合幼儿家庭进行教育,帮助纠正其不良的习惯.例如:特别幼儿爱吃零食,老师要结合家庭教育,使家长做到在幼儿上学前,让其能吃好早餐.此外,不要给孩子零花钱.培养其从小注重节俭的习惯。

2、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欧美著名家庭教育家认为: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什么样的教育观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作为家长,一定要“该出手时就出手”,重视孩子的“第一次”,因为这是良好习惯的开端。许多家长正是在教育中没有抓住“一”字关,不但没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反而给以后的教育带来了后患。

3、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孩子最直接的榜样则来自于成人,尤其是家长。蒙台梭利说:“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说话。”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必须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三、情商教育

1、情商教育的意义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20%依赖于智力因素即智商(IQ)的高低,而80%依赖于非智力因素,其中最关键的是情绪智力即情商(EQ)的水平高低。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教育重智轻德现象严重,特别是情商教育被忽视。幼儿到四、五岁时,脑会长至成人的2/3,其精密的演化是一生中最快的阶段,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尤其是情感学习能力,也在这个时期得到最大发展,6岁以后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一个儿童此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燥,猜疑、易怒、悲观,具有破坏性,孤独、焦虑,有各种恐惧的幻想,对自己不满意等,以后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将很难把握机会,发挥潜力,可以说他这时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在幼儿阶段进行正规系统的情商教育十分必要,这是奠定人生成败的基础。

2、当前幼儿情商教育的现状

教育目标上重智力开发轻情商教育。一直以来,我国理论界倡导全面素质教育,实际教育过程中更多地注重幼儿智力的研究和开发即“智商”的发掘,而忽视“情商”的教育,于是出现了诸如“智优德劣”等诸多不良现象。家长行为上过分重视对孩子智力的开发,教师的教育实践上轻视了幼儿的主体性。

3、幼儿情商教育的策略

我们明确了情商教育的重要性,面对当前情商教育现状,就要大大增强教育幼儿的耐心,一点一滴地去塑造幼儿的灵魂,注重提高他们的情商。建议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构建情商智商并重的教育观(2)提高家长的情商教育意识(3)强化幼儿园的情商教育责任

四、学前教育的方法

1、善于把握幼儿的心理特征

幼儿与成人是两个不同范畴的群体,两者在心理上差异是很大的,只有真正认识这些事实,才能对幼儿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达到预期目标。幼儿的心理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①活泼好动:②好奇好问:③认识具体形象:④模仿性强:⑤无意性大:针对幼儿以上的心理特征,就不能长时间地让幼儿单纯而枯燥地进行活动。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应该热情地.耐心地给予解答。在教育幼儿时,要注意将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生动的东西〔比如概念和道理〕。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要让幼儿多模仿文明的语言和优良的行为。

2、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在孩子形成良好行为的过程中,父母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给予引导,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耐心地培养,使他的一举一动逐渐向良好的行为发展。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父母要做有心人,要仔细观察,对他的良好行为及时表示赞许,强化鼓励他继续发展,形成习惯,巩固下来;对不良行为要表示不满,帮助他学会识别的能力,而不是指责他。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他的习惯。习惯决定人的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

3、激发兴趣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是调动幼儿思维、探究、认识的内动力。幼儿年龄小,有意控制力差,一切从兴趣出发,兴趣在幼儿的学习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有了兴趣,幼儿就能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并产生欣慰、快乐的情绪,能抑制疲劳,克服困难。兴趣是学习知识,开发智力的动力,能促使幼儿创造性地学习。凡是幼儿感兴趣的东西,他学习时就注意力集中,积极性高。兴趣还能激发、维持、促进幼儿的探索欲望,并能使之形成积极、主动、富有坚持性的性格特点。兴趣是一种内驱力,它能使幼儿主动探究,并使活动得以深入持续。

4、智力开发要科学进行

智力是在外界环境中锻炼的结果。专家认为,它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对于平常人来讲,后天因素的作用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大脑发育与成长大部分是在幼儿阶段进行的,一般可以结合如下几个方面来开放幼儿的智力:①训练幼儿的动作发展:②促进幼儿观察力的提高:③丰富幼儿的语言观念:④提高幼儿记忆力:⑤培养幼儿思维能力:⑥鼓励幼儿的创造力。专家认为,要为幼儿提供广泛的生活经验和内容。让幼儿的智力在吸收了形式多样的生活经验后得到发展。

5、让孩子多接受艺术启蒙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他通过美妙的声音,生动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音乐的感染力是巨大而不可比拟的。马雅可夫斯基说过:“歌手的声音唤起勇气.”宛转动听的旋律可以使人兴奋,给人带来无比的喜悦,有可以使人黯然流泪。音乐能潜移默化地陶治幼儿的性情,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多些开辟音乐欣赏课,让孩子们多接触音乐,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是人的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科学的有计划的高水平的学前教育必将对受教育者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为受教育者的未来人生发展奠定终身受用的基础。我们一定要用正确并适合幼儿的教育方法进行幼儿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

五、提高幼儿能力做到幼小衔接

1、时间上的互相靠拢 在幼儿园大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四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

2、生活能力上的重点培养

幼儿园大班应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使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拉四,东拉西扯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

3、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幼儿园应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要求教师注意语言的规范、优美、丰富多彩,并要求教师鼓励幼儿多作普通话交谈,还要提倡家庭里多用普通话交谈。另外,在大班环境创设中要创造一个自然学习汉字的环境,唤起幼儿无意识频繁出现的汉字的本能。如,图文并茂,蒙台梭利的三段式学习法等,都是幼儿自己创造的学习汉字的方法。

4、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上互相衔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坐姿、写姿、握笔姿势是教师一直需要强调的事情,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在高年级纠正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这样的起始阶段建立起上述几个良好习惯尤为重要。在大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还可以组织大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观看有关录象,这些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适当向幼儿进行拼音教学

在与小学老师讨论过程中,小学老师指出幼儿在上小学后学习拼音只有一个月时间,这给学生带来非常大的压力。所以幼儿园期间可以给幼儿进行23个声母的教学,可以利用各种空隙时间,运用电教化的手段进行教学。如:小学语文拼音的软件、拼音的磁带等。给予幼儿标准的发音和正确的指导。使孩子上小学后能更扎实的学好拼音。

6、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大班应坚持开展了阅读活动,主要形式可以包括自由阅读和老师指导下的阅读活动两种。这两种活动,使小朋友既有自由选择阅读内容的机会,又能得到老师的引导,在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中,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这些能力又直接、有力地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通常,班里有这样的情形,识字的小朋友喜欢读书,读书又能学到更多的字。人与书产生互动,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在互动中增长。拥有这样的基础进入小学,给小学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如开学上课时,能听老师的要求正确理解拿、取书,能看通知,喜欢识字活动,能顺利地阅读报纸,能正确理解题意。识字兴趣、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明显比不识字的小朋友强,学习的起点高。

经过以上的这些活动为幼儿进入小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们还会探索更多的方法,让孩子能更好的过渡这个成长的转折点、困难点

六、参考文献

【1】骆正编著.《情绪控制的理论与方法》.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10月 【2】智商・情商・识商[J].学前教育研究.1997.(04)【3】曾天德.略谈情商及其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意义[J].基础教育研究.2000.(04)【4】《幼儿教育心理学》,潘日文、侯桂兰,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 【5】《学前教育论稿》,赵寄石,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幼儿园教育》,李季湄、肖湘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7】唐莹.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第三篇:浅谈学前教育中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目 录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1

(一)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自己...................................................................................2

(二)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发展的心理动力...............................................................2

(三)善于协调和谐的人际关系...........................................................................................2

(四)主动适应环境,顺应社会需要...................................................................................2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

三、如何才能让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个健康的心理.......................................................3 参考文献...................................................................................................................................4

浅谈学前教育中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学前教育

摘要 对于健康,传统的理解是身体没病,体格健壮。这种理解是很不全面的,仅仅是单纯的身体健康观,它忽视了健康的另一个重要组成:心理健康。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历程中,健康的心理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不健康的心理则起到消极阻碍作用。《三字经》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在专”,它不仅说明心里健康的重要性和变化的复杂性,还指出心理健康的教育之道。然而,即便对于心理健康认识和“教之道,贵在专”由来已久,在当前幼儿健康教育中,仍然偏重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内容,这种倾向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彻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将心理健康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当前幼儿教育中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

心理健康 教育 全面

健康是人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项最重要的社会目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身体健康保障取得长足的进展,于是,人们开始逐步重视健康的另一方面—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一大因素。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的成长,希望孩子有高水准的文化素质修养,以求长大后在竞争日益严重的社会中具备较强的生存能力,因此,身心健康教育便成了幼儿学前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在谈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我们不可回避的就是心理健康这个概念。究竟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所谓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大脑能正常工作,即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社会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自己。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的长处、短处,自己的个性特点,都有一个现实的、正确的认识。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对于办不到的事,也不会苛求自己。

(二)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发展的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明确的生活目标,有自我发展的驱动力。因此,在困难和逆境面前能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对待和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并不断前进。

(三)善于协调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人,对人对事都能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已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能采取友好宽容的、公平的、有理有节的方式处理,容易与他人合作和相处。

(四)主动适应环境,顺应社会需要。心理健康的人,能够自觉地调整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不是环境顺应自己,而是使自己适应环境。在任何复杂的环境中,一方面保持自己人格、个性上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有扬长避短、适应环境需要的应变能力,无论是在艰苦的逆境中,还是在顺利环境中,都能很好地发展自己。

判断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很难用一个统一标准来衡量,所以一般学者认为,应以整个行为的适应情况为基准,而不要过分看重个别症状的有无。了解了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就可以帮助判断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卫生保健措施,从而达到身心健康。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幼儿在幼儿园学习时,曾被认为是智力出众的孩子,可在行为习惯方面却没有什么作为。这说明智力高的未必一定能成才,人的成才除了一定智力因素和社会条件外,还取决于一些非智力因素。一个人是否能够获得成功出了需要一定的智力基础意外,更重要的是这个人的情商如何,也就是这个人的品德、情感、社会适应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如何,在学前教育阶段,如果只重视智力的培养而忽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或者在培养过程中不恰当的引导都会给幼儿的心理带来一定的伤害。而这恰恰是目前教育所忽视的。幼儿心理教育是以“幼儿为本”,也就是把孩子当成与大人有着平等人格的人来关照,老师在关心与爱护孩子的同时,切莫丢掉“尊重”与“平等”,这两种当代人文意识,老师不仅仅是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更是真正地将大人的架子放下来,用心同孩子交流。孩子虽小,但却完全可以感受到这一种来自老师“母爱”般的关照,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老师的温情关照下健康的成长。

三、如何才能让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目前,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第二、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在家庭中凡事以他们为中心,而在集体中他们却必须考虑到别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见,独生子女的增多使越来越多的幼儿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导致在人际关系中无所适从,正如我国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所说:“人类的心理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交往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而来的”。

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小抓起。3-6岁时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关键,家长只是让幼儿吃好、睡好、玩好、身体好,让孩子学小学课程、学钢琴、学书法、学美术、学电脑等等,而不顾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强行施教,这些都是不可取的、错误的。幼儿在5-6岁前,逐渐认识了各种事物,懂得了各种道理,还学会了不少技能,在这个时期幼儿求知欲特别强,学习能力也特别好,印象特别深,道德、性格、习惯、爱好也逐渐形成,是最容易接受各种思想观念的时候,也是教师塑造幼儿个性的好时期,因此幼儿教师以及家长应抓住教育的时期,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如果让孩子养成了不好的习惯或品德后再教育就难了。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长,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标志,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创造的激情与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才是我们应赋予孩子的珍贵财富。作为教师要用爱拨亮每位幼儿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那么教育这朵花会越开越美。总之,只有家校共同努力才能把幼儿培养成心理健康的人,即是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环境;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不要忘记孩子的身心发展变化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作为对孩子的终生教育的目标,点点滴滴、持之以恒,我们一定能把孩子培养成适应新世纪社会生活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王振宇.学前儿童心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7.[2]李姗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1.[3]梁旭.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8.[4]郭德俊.心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7.[5]傅建明.学前教育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7.

第四篇: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小议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

摘要: 心里健康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目标,是社会的基本要求。然而,对于什么是健康,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在许多人脑子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为身体没病,体格健壮。这种单纯的身体健康观,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幼儿健康教育中,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偏重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内容,这种倾向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完全将健康剥离到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范围。

关键词:健康 全面 身心并重

现在: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说到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我就不得不说说我认为的心理健康的意义了。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当我们谈到幼儿心理健康这个定义的同时,不可回避的就是心理健康这个概念。那么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大体上分这几个方面,①要 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的长处、短处,自己的个性特点,都有一个现实的、正确的认识。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对于办不到的事,也不会苛求自己。

②要 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发展的心理动力。因此,在困难和逆境面前能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对待和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并不断前进。

③既 能和他人友好相处,又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人,对人对事都能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已让人的态度,能采取友好宽容的、公平的、有理有节的方式处理,容易与他人合作和相处。

④ 会主动适应环境,顺应社会需要。心理健康的人,能够自觉地调整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不是环境顺应自己,而是使自己适应环境。在任何复杂的环境中,一方面保持自己人格;另一方面,又有扬长避短、适应环境需要的应变能力,无论是在艰苦的逆境中,还是在顺利环境中,都能很好地发展自己。

怎样判断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很难用一个统一标准来衡量,所以一般学者认为,了解了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就可以帮助判断自己的心理健康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卫生保健措施,从而达到身心全面健康。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分析

一般学者认为幼儿心理教育是以“幼儿为本”,老师在关心与爱护孩子的同时,切莫丢掉“尊重”与“平等”,这两种当代人文意识,老师不仅仅是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更是真正地将大人的架子放下来,用心同孩子交流。孩子虽小,但却完全可以感受到这一种来自老师“母爱”般的关照,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老师的温情关照下健康的成长。三:如何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我们都知道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目前,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两

个方面:首先、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其次、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在家庭中凡事以他们为中心,而在集体中他们却必须考虑到别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见,独生子女的增多使越来越多的幼儿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正如我国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所说:“人类的心理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交往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而来的”。所以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小抓起

现在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认为至少应包括下面这四条:

(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

(2)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

(3)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

(4)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要想做到这些而要靠大人的培养,如何培养呢?我们不要忘记孩子的身心发展变化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作为对孩子的终生教育的目标,点点滴滴、持之以恒,我们一定能把孩子培养成适应新世纪社会生活的栋梁之材。

我总结了几点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目前对健康的认识仍然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水平上,还没有实现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新模式的转变,因此,明显存在着重生理保健轻心 理保健的现象。这种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普遍存在对幼儿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在于对幼儿身心关系的认识模糊,在于没有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许多人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 表现看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自然现象,不去加以关注。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严密的系统性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没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全国除了少量的幼儿心理卫生、行为与情绪问题等方面的书籍之外,尚未见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著;其次在全国为数不多的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中,开设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课程 的极少;三是无论高校,还是幼儿师范,都没有一本全国通用的幼儿心理健康的教材;四是尽管《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了应做好幼儿的心理保健工作,但内容分散、零乱,大多体现在其他内容之中,如培养幼儿活泼开 朗的性格,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等。这导致我们在对幼儿实施心理 健康教育时,大多只能借鉴其他相邻学科或中小学、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经验,而且整合不够。

三、脱离了理论与实践

现在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儿园日益增多,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而高校中不少 教师也开始重视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多。但是,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一方面,高校中从事幼儿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者较少深 入到幼儿园中去进行指导,更少去建立几个点长期进行实验;另一方面,幼儿园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又只能是停留在一种对表面

现象的认识,不能由现象认识其实质,因此,在很多时候,其工作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一种 经验的总结,而难以使之得到更深的发展,主题难以深化,妨碍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进行。

四、缺乏具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教师

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质、专业知识的结构及丰富程度。然而,在沿袭 已久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知识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这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而扎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是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此同时,如何 把握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关系,注意教育内容的整合,也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时下,在不少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与此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五、非科学性的具体操作

1有些教师在工作中.违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问题。例如: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本属于品行障碍,对于这一类行为的矫正 与教育应当坚持正面教育,树立榜样作用,或采用暂时隔离、减少刺激的方法。但有些幼儿教师在对待这一类孩子时,采用宣泄的方法来加以矫正,让其发泄愤怒的情绪。而研究表明,幼儿在宣泄 后习得更多的攻击技能,可产生更强的攻击倾向。因此,采用宣泄法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些教师甚至在对待这类孩子时采取体罚的方法,这更加强化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因为,体罚本身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起的就是示范作用。

2.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不同步的问题。在幼儿园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本是一件有利幼儿身心健康的好事,但在 实施中如未注意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可能使幼儿园的努力付之东流。某幼儿园几年来一直坚持对幼儿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的交往、分享与合作、提高其社会适应力。但在具体操作中,他们忽略了与家庭的联系与合作,而有些家庭对其子女一向采用溺爱、放任的教育方式,结果导致幼儿园中所教与家庭所教的冲突,教育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3.不能区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在部分幼儿身上,说谎这一现象是较为常见的。造成幼儿说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在思维、记忆、想象、判断等方面出现与事实不符时造成的说谎;另一 方面,是由于幼儿做错了事,怕受到处罚,或由于老师、家长对幼儿的过分严厉所致。因此,我们对幼儿的说谎问题应全面分析,区别对待。如因认知水平低所致,则为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如因过于严厉的要求所致,则为教育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都与成人时期的说谎有本质的区别,无所谓道德不道德。而在某些幼儿园中,防止一旦出现诸如偷窃、说谎等行为时,斥责幼儿品德不好,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混为一谈的现象并不少见。

4.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的问题。由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一些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常是借鉴中小学校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模式。这导致了在教育的过程中,对 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的忽视。如对一些有行为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矫正时,有些幼儿园的老师简单地照搬一些行为治疗的方法,而未考虑这种方法采用后,对幼儿会有什么样的消极影响,结果导致行为问题未矫正,又出现了新的适应问题。

其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在这里,我们仅仅是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分析,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方面有赖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则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诸方面的共同努力。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而是关乎我们民族未来的大事。在这个方面,我们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气魄和胸怀来投入其中,让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沐浴着全社会呵护关爱的阳光下健康而快乐的成长,将来成为身心俱健的合格幼儿。

结束语:

目前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长,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标志,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创造的激情与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才是我们应赋予孩子的珍贵财富。作为教师要用爱拨亮每位幼儿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那么教育这朵花会越开越美。

第五篇: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师带徒”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

《剑桥少儿英语》幼儿用书中的反偏见内容分析

2-3岁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研究

3-6岁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特点的实验研究

3-6岁幼儿告状行为现状的研究

3-6岁幼儿家庭中早期阅读的调查研究

3-6岁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发展的调查研究

3—6岁幼儿对动物死亡概念认知发展的研究

3—6岁幼儿同情心的调查研究

5-6岁儿童合作意识的培养研究

5-6岁幼儿特长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5—6岁幼儿学习品质与幼小衔接的调查研究

案例研究利于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暗示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及实施策略的研究

表扬法在幼儿园教育中运用状况研究

不同类型幼儿园对家庭亲子阅读指导的现状研究

不同年龄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现状调查研究

常规教育中幼儿权力与地位的研究

成人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应对策略研究

城市学前班:问题及存在的原因分析

大班益智区材料选择与投放研究

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研究

大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调查研究

大班幼儿区域活动现状调查

大班幼儿同伴交往对象选择的研究

大班幼儿同情心研究

动画片《虹猫蓝兔》对大班儿童攻击性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独二代学前儿童饮食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南开区第十八幼儿园为例

对天津市3-6岁儿童膳食习惯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对小班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研究

对学前教师入职适应状况的调查研究

对幼儿音乐考级现象的调查及分析

对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方式的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班幼儿同伴关系影响的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研究综述

概念图辅助教学与常规教学在幼儿园大班故事教学中的效果比较 ——以《小猪变形记》为例

隔代教养中祖辈家长的幼儿教育观念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隔代教育的弊端及其应对策略

故事讲述对幼儿语言发展影响的研究

关于天津市工薪家庭幼儿教育投入的个案研究

关于幼儿家园表现差异的研究

集体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理答行为的研究

家长对学前儿童自闭症的早期发现鉴别及家庭干预对策研究综述

如需以上论文,请联系QQ1549984848

下载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目 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科学教育》教学大纲[定稿]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最新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5篇)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本科论文--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 摘 要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起点,是人一生中受教育的重要阶段。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是当代社会的一大......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1、 试论陈鹤琴思想的现实意义 2、 试论陶行知思想的现实意义 3、 试论张雪门思想的现实意义 4、 论游戏是园的基本活......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1、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2、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3、试论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4、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1 、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研究。 2 、关于幼儿争抢行为及其教育策略的研究。 3 、关于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 4 、关于幼儿不......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1.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2 .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3 .试论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4 .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

    幼师(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幼儿行为问题与父母心理健康 相关研究 目 录 内容提要————————————————1 幼儿行为问题与父母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2 1.习惯是形成良好品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