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疯人院》观后感(5篇)

时间:2019-05-13 21:53: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飞越疯人院》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第一篇:《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飞越疯人院》这部影片人们再熟悉不过了,1975年荣获五项奥斯卡大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五项大奖。光从奖项来看,这部电影无疑是成功的,就内容来看,也是无可挑剔的。

杰克.尼克尔森饰演男主角麦克墨菲,路易斯.弗莱切饰演女主角瑞秋,二人神奇的演技使得他们同时捧得金像。其余的配角,比如说,酋长齐弗,比利,契士威克等等都将人物的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

影片的绝大多数镜头都发生在一家精神病医院,里面的人们形态各异,千奇百怪,如果从外表看,你会感到恐慌,但是深入地去体会一下,你会感到他们的善良。他们听从护士长瑞秋的话,对她十分顺从,因为她是护士长,只有听从她,才能获得药品减轻自己的痛苦。所有的一切都是千篇一律,病人们面对着枯燥的生活早已麻木,他们需要一针强心剂,终于有一天来了一个人,一个英雄改变了这如浑水一般的格局。

麦克墨菲本来是教养院的一个人,但是为了逃避教养院的种种规章制度,他选择了逃离,在教养院人们的面前,他表现出种种的异常,就是希望被送到精神病院,因为他认为那里会比这里拥有自由,就这样,他被送到了精神病医院。麦克菲克和病人们第一次见面,他和那些病人们做到了一起,玩牌,到时间还得吃药,每天都有一段谈话治疗。用医院的话说是谈话治疗,可是他们谈的话题,都是人们难以启齿的话题。瑞秋通过病人的失恋,对病人进行讥讽,挖苦以及嘲笑,麻木的病人早已习惯,只有一个人对这些事情冷眼相看,他就是麦克菲克,他的眼里充满了怒火,因为护士长在挖苦病人使得病人们难堪。在操场上,麦克菲克教酋长打篮球,酋长不会说话,但是麦克菲克一直执着的教他,酋长渐渐地也学会了篮球。麦克墨菲和几个精神病人组织到了一起,对抗医院的管理人员,结果是麦克菲克他们赢了。所有的一切都进入瑞秋的眼中,作为一个护士长,想要控制自己病人的人,麦克菲克对她来说是一个威胁,因为麦克菲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打乱了她的体系。看到这里,我们应该或许会感觉到一些不好的事情会发上,这也为后来的悲剧抹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麦克菲克是一个球迷,他向护士长瑞秋提出建议,希望可以修改一下作息时间,瑞秋提出了“民主”投票的决策。在多番策动下,最后还是无功而返。“民主”这一源自古希腊的政治制度,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尽管很野蛮,但是和片中的伪民主相比显得十分的正义《飞越疯人院》里的民主充满了种种的伪善,这种民主深深地剥夺了人们的基本权利。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主逐渐成了统治一方的一种基本手段。“民主”早早被打伤了虚伪的折扣。被压抑了,就会产生反抗。被压抑的麦克菲克带着所有的病人们坐着大巴来到了海边,在车上,病人们对美丽的大自然流露出惊讶的感情。因为在一个没有阳光的地方,只有阴暗的地方,大自然的每一寸土体都成为了他们的福音。他们来到了海边,钓鱼,每个人都流露出欣喜之情。这种回归大自然,是每一个病人的渴望。但是美好的时光终究是很短暂的,他们回到了医院。麦克菲克和酋长,契士威克遭到了痛苦的治疗。在无意间,麦克菲克发现了酋长会说话,这令马克菲克十分的高兴。麦克菲克对酋长说他希望离开这里,但是酋长对于离开缺乏信心,对于一个长久呆在一个地方的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总会充满陌生和丝丝的恐惧,但是酋长还是答应了他。

圣诞节之夜,麦克墨菲和病人们来了一次疯狂的派对。麦克墨菲为了满足比利对女友爱意和对爱的信息,他将比利和女友安排在了一个房间,其他的人在外面狂欢。一夜的狂欢释放了所有人的激情。第二天护士长瑞秋发现了这一切,她众谴责所有人,对比利更是冷嘲热讽,护士长利用比利的弱点,深深地打击着他。比利被一个护士带走了,比利在护士长的刺激下割断动脉自杀了,鲜血四溅。所有的人看到这一幕都胆战心惊。这一切都被麦克菲克看在眼里,眼前的景象激起了麦克菲克的愤怒,仇恨的目光布满双眸,他像狮子一样扑向护士长瑞秋,警卫来了,他把麦克菲克打昏。所有的人黯淡的离去。在病房里,麦克菲克接受了惨无人道的手术,他在这次手术后,彻底变成了“白痴”,在医院看来,这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因为他们铲除了一个威胁,在没有人会威胁到他们的统治。人们众说纷纭,只有酋长不语,眼里流露出淡淡的悲伤,但是他相信麦克菲克会回来的,因为他们会一起逃跑。当酋长看见麦克菲克的样子震惊了,他无法接受现实的一切。面对一个不可再挽回的人,一个被医院折磨的不堪入目的人,酋长杀了他,这对于麦克菲克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不再需要忍受痛苦了。酋长砸碎了窗户,趁着暮色,走进了远方„„

但谁才是真正的疯子?是那些病人还是像护士长拉契特和那些医生一样冠冕堂皇的伪君子呢?而影片中发生的这些在生活中不正在不停的重演吗?现实中不断的有所谓的权威或者制度不公平的压制着我们,催眠着人民,但谁有勇气站出来呢?勇敢站出来的人也许会像麦克默菲一样的下场。这让我想起了切·格瓦拉,革命了一辈子始终逃不过阶级敌人的子弹。英雄倒下了,我们这些“病人”依然生活在现代社会这个大“疯人院”中。

《飞跃疯人院》的深刻现实意义让人产生太多的思考,这部电影的成功要归功与杰克·尼科尔森。达力有一句名言“我与疯子唯一的区别就是,我并没有疯”用这句话概括杰克在这部影片中的演出非常恰当。本来是想逃避法律制裁的主人公来到疯人院,却发现自身陷入了一个剥夺人格与自由的集中营。于是,压制与反叛不可避免的发生了。杰克收放自如的演技将角色身上的油滑、叛逆,表现的酣畅淋漓,谁说主题严肃的影片不能用另类的方式去演绎。70年代是杰克·尼科尔森的鼎盛期,《疯人院》和《闪灵》让他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演员。

这部影片也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以及发达国家的种种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那些不可调和的矛盾也接踵而来。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进步深深地走进了人们心里,人们的自私,冷酷无情,所有的人们都呈现出病态心理,成为了工业化的附庸,受经济所摆布。医院本应是给病人疗伤的地方,但是那里已经变成了战场。为了发展,医院用病人当实验品,唯利是图,丝毫不考虑病人的感受,医院拿病人做实验,也是一种施虐的倾向,使用暴力,这或许可以看到战后以及冷战对人们的不良影响,这些会让伤痛越来越深。医院的管理制度也是社会的先进管理制度,不得不说他提高了某种效率,但是效率的背后是对人性的压制。民主的背后更是谎言,民主是一种虚无,现在以21世纪的视角看这部影片,更能深切地体会到民主制度的迫切性。

第二篇:《飞越疯人院》观后感(范文)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第一节的心理电影鉴赏课我们看的是《飞越疯人院》,开始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还以为电影的主要内容是讲一些人从疯人院逃走了而已,但是当看完之后,我发现我错了。电影的主人公麦克默菲是笑着走进了疯人院,但是最后的离开却是死着离开的。

其实很打的程度上来说医院里住着没几个是疯子。而是住着一些为爱所伤、为情所困、暂时失去生活方向的人而已。他们是一群迫切希望得到救赎,想要回归正常人的弱势群体。而这个疯人院的大部分病人是自愿进来的。我想,也许他们来到这里很大程度上市想得到这里的医生和护士的保护,希望找回对生活的信心,但是他们错了。他们走进了一个无视人道,压抑人性的医院,无论是号称最优秀的护士还是看护都是冰冷的嘴脸,冷酷的行为举止简直是令人发指。他们通过一次次的挖开患者的伤口来“治疗”患者,根本就没有为患者考虑过。医院里,没有自由、没有人权,患者们象一群畜生一样活着。但是麦克墨菲的到来,给医院带来了新鲜的空气。患者们麻木的神经被激活了,久违的笑脸重新回到了脸上,生活又重新有了乐趣。他给医院的体制带来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他通过挑战医院传统作息表、私自出海钓鱼。他所做的一切似乎干扰了医院的日常管理,但却是对医院缺乏人文化关怀的强烈抗议。但是他的行为惹怒了医院。在医生眼里,麦克默菲就是一个“疯子”,就是一个“异类”。他的思想、他的行为简直不可理喻。麦克默菲本来是有机会逃离医院的,但是为了同伴,他组织了一次集体舞会,最终错过了逃离的最佳时机。与自由失之交臂。影片最后一幕是大个子酋长望着奄奄一息的麦克默菲心酸不已,不想让失去自由的他痛苦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只好送他离开人世。

麦克默菲死了。但是他的死却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为什么一个好好的人会被怀疑成精神病人,为什么一个精神病人得不到其他人的尊重,麦克默菲向往自由,但是他的性格太张扬了。影片一开始就预视着他注定要失败了。

可能在电影中麦克默菲是有点痞子的形象,但是他却是这部电影中唯一一个懂得尊重别人的人,也是唯一一个对待精神病人用平等的态度去交流的人。而那些所谓的知识分子却总是用有色的眼睛去担待一些病人。

第三篇:《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观电影《飞越疯人院》有感

有这么一个流行笑话里讲到:三个正常人被冤枉抓进疯人院。三人都想证明自己是个正常人,各个采取办法。甲说:医生,我是很博学的,不是疯子。然后甲天天卖弄自己的知识,拒绝治疗。乙说:医生,我是很聪明的,不是疯子。然后乙天天做很难的数学题,拒绝治疗。丙什么都不说,天天听医生的话,乖乖吃药,不说一句话。半年后,甲乙都在疯人院里发疯了,丙出来了,一点也没事情。

是什么改变了三人的命运?甲、乙、丙又何尝不是《飞越疯人院》里那些“疯子们”的影射!

那么,究竟是逃避还是接受?是融于环境还是反抗制度?想要极力证明自己不疯是这么的难,更何况在一个混乱、制度压抑的环境中表现自我,追求个性的奔放在这二者之间,印第安人酋长是明智的,他与麦克默菲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麦克默菲要求看棒球比赛的电视转播,挑战了医院的管理制度;麦克默菲带领病人出海捕鱼,振奋了他们的精神,却让院方头疼不已;在这一切发生的时候,高大的印第安人酋长有条不紊地开始了自己的计划:飞越疯人院。有时候,改变是无声的。环境犹如一名恶棍,不时地扰乱我们的生活,造成一系列的不顺心,改变抑或是接受。是的,寻求希望是一剂良药。但绝不是随性地、“有声”地追求自由就是可取的,配对好方法才是上上策。好比酋长种在心底里的希望,慢慢等待她的生长,径自去探索到一片阳光。

另外,在剧中,麦克默菲有个镜头描述到:他押了十美金,搓了搓手,使劲抱住那个水台子,没搬起来,再一次用力,还是搬不动。他只好退下。突然,他大声叫起来,说到:“去他妈的,我总算试过了,起码我试过了”。我们生活的环境何尝不是一座疯人院,被教条制度制约着手脚思想,面对想做的事情踌躇不前,羞于袒露真爱。慢慢的开始习惯、安定下来,觉得一切还过得去。偶尔遇到一个“麦克默菲”,甚至还嘲笑他的弱小,但至少他试过了,可我们呢?没准下一个麦克默菲就能砸破窗户奔向生活的远方呢!

自由,本意就是没有束缚。看到这部电影,不禁让人想起了《肖甚克的救赎》,想起老布从监狱释放获得自由后自杀的种种思考。老布追求自由,但他只流离于叶公好龙式的追求,同样地,麦克默菲的自由感染了起初选择逃避现实的酋长,在他挪动洗手台柱,逃出疯人院时,在麦克默菲的灵魂和酋长的肉体上更高层面的解放。

我们正是囚笼里的鸟,敢于突破囚笼的麦克默菲,以思想战胜逆境的酋长,才能飞向梦想的天空。

第四篇: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篇一: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一部有名的片子,据说击败“肖申克的救赎,获得奥斯卡奖。西早闻大名。

不是疯子的男主角,因为误会被抓进劳改农场,又因为不好管理被送到疯人院,请医生鉴定是否疯,是否是逃避劳动的借口。

于是,一个不疯的人进了疯人院。

他可真的有热情啊。他的洋溢着快乐生机的笑脸,给疯人院单调麻木的病人们带来了亮色。他教大家打篮球。耐心而执着。他要求开电视看橄榄球比赛,艰难的争取,没有效果,就对着空白的屏幕有声有色地讲解,吸引了一群麻木的疯子跟着他对着空屏幕激动的又喊又叫。他带着大家越狱,去游轮上海钓。他请女朋友带着酒来院里狂欢。即将逃离的时候,他怂恿女友,鼓励羞涩胆怯的男孩勇敢的表达爱,做自己想做的。因为帮助男孩找回勇气,他等啊等的睡着了,错失了夜里逃离的机会。护士回来了。他的机会没有了。

我问西,有何感想。西反问我。我一边思考,一边整理思绪:“我觉得这部片子有很深的象征意义。修道院和护士象征生活中的樊篱。守旧,压抑,枯燥,禁锢着我们的生机和活力。有时候,也像你周围弥漫的慵懒,得过且过,贪图享受等等习气,那样的习气已经让人习惯同化了,看不到它的危害。你看护士出场的便装就是那套黑色的压抑的衣裙,多么典型的形象。主人公就是我们内心的生机活力,我们要打破这个环境,做自己想做的,有梦想,并努力去实现。这部电影像一个寓言,说我们每人怎样追随我们的内心,坚持自己本源的生命的热情,怎样不被环境同化……”西点点头“你看书看得多就是不一样。我只看到了疯人院的表象。”

最后主人公被做了手术,变成个真正的疯子,呆傻的人。很暗淡的结局。可是,也有亮色——他激发了酋长的希望和生机,酋长终于摆脱了之前的犹豫害怕,勇敢的走出了疯人院,在晨光中大步迈向前方。

好的电影,总是会给人以希望和亮光的。就是这微弱的亮光和希望,激励着我们往前走。

篇二: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一部有名的片子,据说击败“肖申克的救赎,获得奥斯卡奖。西早闻大名。

不是疯子的男主角,因为误会被抓进劳改农场,又因为不好管理被送到疯人院,请医生鉴定是否疯,是否是逃避劳动的借口。

于是,一个不疯的人进了疯人院。

他可真的有热情啊。他的洋溢着快乐生机的笑脸,给疯人院单调麻木的病人们带来了亮色。他教大家打篮球。耐心而执着。他要求开电视看橄榄球比赛,艰难的争取,没有效果,就对着空白的屏幕有声有色地讲解,吸引了一群麻木的疯子跟着他对着空屏幕激动的又喊又叫。他带着大家越狱,去游轮上海钓。他请女朋友带着酒来院里狂欢。即将逃离的时候,他怂恿女友,鼓励 羞涩胆怯的男孩勇敢的表达爱,做自己想做的。因为帮助男孩找回勇气,他等啊等的睡着了,错失了夜里逃离的机会。护士回来了。他的机会没有了。

我问西,有何感想。西反问我。我一边思考,一边整理思绪:“我觉得这部片子有很深的象征意义。修道院和护士象征生活中的樊篱。守旧,压抑,枯燥,禁锢着我们的生机和活力。有时候,也像你周围弥漫的慵懒,得过且过,贪图享受等等习气,那样的习气已经让人习惯同化了,看不到它的危害。你看护士出场的便装就是那套黑色的压抑的衣裙,多么典型的形象。主人公就是我们内心的生机活力,我们要打破这个环境,做自己想做的,有梦想,并努力去实现。这部电影像一个寓言,说我们每人怎样追随我们的内心,坚持 自己本源的生命 的热情,怎样不被环境同化。”西点点头“你看书看得多就是不一样。我只看到了疯人院的表象。”

最后主人公被做了手术,变成个真正的疯子,呆傻的人。很暗淡的结局。可是,也有亮色——他激发了酋长的希望和生机,酋长终于摆脱了之前的犹豫害怕,勇敢的走出了疯人院,在晨光中大步迈向前方。

好的电影,总是会给人以希望和亮光的。就是这微弱的亮光和希望,激励着我们往前走。

篇三: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这是一个不相信眼泪的狭小空间。时代无法诉说的悲哀,那是被神明所遗弃的地带。如果连自由都被带走,如果连悲伤 都被带走。

是的,你们不需要情感,只需要活着,活到老迈的无法再行走,连天空的颜色都无法辨认。贴着温柔与优秀标签的护士微笑着,恶毒地说。那是限制一切的规章、制度,他们打压着每一个精神有些失常的人们。开始,妥协、接受,像阿q一样自我安慰。接着,是放弃,僵硬的精神死亡。然后,迷茫的眼神看见了渺茫的希望,开始静默、抵触、挣脱,疯狂的呐喊。

嗟叹是圣人的职业,你们是普通人,无需介意,请大声的长啸疾呼。

当然,黑暗看不见眼泪。因为它讨厌。

最可怕的不是被人限制了自由,而是自己将自己锁住。自己主动的带上精神的枷锁。

没有反抗就没有改变,这个肮脏不堪的角落也许会永远堆上阴暗的灰尘。

如果不是mc的出现,如果他不曾出现,他不曾大喊混蛋,不曾打破监管者的脑袋,不曾带给他们希望,那扇宽敞的、雪白的,又温暖的能让阳光桀骜不驯地撒了进来的窗户。

可怕的是他未曾出现的那段时光,但是,可爱的是他出现了。

电影带给了我们深深地绝望,但是,却把希望留了下来。

这是最重要的。时代也总是这样,总在人们走投无路的时候,送来了丝丝希望的曙光。我无法解释那希望出现的原因,但我却清楚的知道它出现的时间和方式。它硬挺挺地接下了时代的一击,以它的气节,用它的方式。没有摇晃、没有颤抖。

第五篇: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仰望自由——从人物形象角度简谈《飞越疯人院》

看完《飞越疯人院》,不得不承认,好电影就是这样的,无论哪个时代何种社会背景都不会影响电影所能传达给观众的思想,因为真理是永远都不变的。什么是好电影?对于我来说,一部好电影的意义就在于它能让我反复思考,找出它对我的价值,而不是告诉我,我应该明白怎样的道理。

疯人院显然是个隐喻,今天已经有不少人看过了《肖申克的救赎》和《楚门的世界》,道理相同,疯人院在哪?它就是桎梏了我们自由与天性的世界。

在《飞越疯人院》中,最为出彩的便是代表正恶的两大人物形象。麦克墨菲显然是个混混,而且有点小聪明,靠着装疯卖傻躲避了牢狱之灾——然而代价却是被送进了精神病院;护士长拉契特显然应该是个好人,道德上完美无缺,是个完美的制度与即成世界的捍卫者。影片最后小混混墨菲成了英雄,而“该院最好的护士”拉契特却是个地道的恶魔。这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可是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一个巨大的黑色幽默呢?我们渴望逃脱曾经的牢笼即监狱,觉得没有任何一个地方会比那里更糟糕,于是无所畏惧的走进了疯人院。

然而只有真正体会到疯人院的生活,才知道其中的恐怖。于是麦克墨菲是作为一个被艺术化、夸张了的形象出现在影片里的,从戏剧效果的角度考虑,麦克墨菲的流氓气与护士长拉契特的道貌岸然形成的强烈对比,很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且,我们应当可以看到的确是他的这股与众不同的流氓气,让他对制度——他才不管这制度是好是坏,只要这制度限制了他——无比憎恨和对自由极度渴求,让他对生活充满激情,让他尝试“飞越疯人院”,如此便够了。麦克墨菲代表的是我们不能不敢具备的那股无所畏惧的勇气,我们只能仰望自由,而麦克墨菲却无时无刻不在抗争,这种荡气回肠的精神便值得为之鼓掌了。我们的束缚和枷锁使我们只能安于现状做不得流氓,但只有流氓才能对付道貌岸然的卫道士,这似乎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所以麦克墨菲成为了正义的英雄。

有没有这一种人,在你对某一种制度深恶痛绝之时,他们却是这种制度的创建者或保卫者,这种制度不是为他们所建,所以对他们没有任何影响,但当有人试图做出反抗,他们便会做出残忍的回击,然而在这过程中他们是不会有任何罪恶感或者获得快感的——他们只会痛心疾首地感慨世风日下,同时觉得自己的行为无比正确。不合理的制度已经内化为心中的道德律,他们做出的行为便只能代表制度而不能代表他们自己了,因为已经被彻底制度化的他们已经成了制度的一部分。这种人便是通往自由的看守,因为畏惧抗争失败的结局,我们无力抗争,只能忍气吞声的在心中诅咒几句。护士长拉契特的形象便是这一化身,对她的评价,相对而言,似乎可以简单很多。很多人认为她是个恶魔,这大概是没错了。但试图通过举她大声播放音乐来“折磨”病人、在病情讨论会上揭病人伤口等例子来证明这个结论,则显得有点太过简单了。若她这个角色如此单薄,如何让她的扮演者路易丝•弗莱彻获得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实际上我们纵观整部电影,看不出拉契特有任何通过虐待病人而获得快感的迹象。

单纯地从动机而言,我们看到拉契特是处处为病人着想;哪怕结果并不尽人意,她也没有从病人的不悦、甚至痛苦中获得任何恶意的快感。也就是说,道德上她似乎无懈可击。但事实上,过大的音量的确影响了病人的正常交流;而大部分的病人其实不想暴露私、揭自己的伤疤;有不少病人是很想看棒球赛的。于是我们发现,拉契特之所以为恶魔,正在于她是个好人,是一个道德上完美无缺,对制度异常执着的人,正是这种占领了道德制高点的优越感,让她在“一切都是为了病人好”的道德掩护下丝毫不顾忌病人的感受,一意孤行地坚持不合理,她当然不这么觉得这种制度实际上是一种伤害,她也当然认为是在帮助病人,她是理所当然的好心人。

《飞越疯人院》直接地通过“人”这一命题本身来表达对人的关怀和对自由的理解,这使得人物形象更有一种深入人心的力量。它其实是以麦克墨菲和拉契特的矛盾为引子,通过对其他病人,尤其是酋长、比利两人的刻画,表达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近乎哲学的命题,那便是:如何对待“自我”,从而不单对制度化进行批判,更多的是去试图探索、揭开这种“制度化”产生的根源。

其实,影片最让我觉得震惊的其实是,在《飞越疯人院》里,被真正制度化的其实只有一人,那便是制度的代表护士长拉契特;而反制度化的也只有一人,麦克墨菲。其他病人,他们都是自愿进入这个疯人院的,他们自己选择了进来,并且随时可以选择离开——当麦克墨菲知道这点时,感到无比震惊,因为在他看来这完全不可思议。其实真的是不可思议吗?我们深恶痛绝却依然遵守着某些制度,明知道会失去自由却依然进入一个又一个疯人院,实际上,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和麦克墨菲一样毫无牵绊毫无畏惧,疯人院实际上对于病人们来说,也是一种安全的所在,它却是很恐怖,但它也因被习惯而变得安全。很多人会从病人们并不愿意离开这所疯人院并对护士、看守们逆来顺受而得出他们已经被制度化的结论,姑且这么认为吧;但他们忽

视了一点,那便是病人们是自愿进来的。如果他们真的被制度化了,那制度化也只能是果,在他们进入疯人院之前便存在的、让他们接受制度化的因更加引人思索、让人毛骨悚然。

不知道为何,最让我产生共鸣的却是酋长这一形象。影片的结尾墨菲去世了。在比利因拉契特的刺激而自杀后,他袭击拉契特,从而被切除了脑白质成了真正的白痴。此时已经寻回了自我的酋长不忍心见到墨菲如此痛苦且荒谬地活着,便用枕头闷死了他,然后扛起水泥台,砸开了窗户,独自一人,在晨曦中向远方的树林跑去。而在他身后,是其他病人远眺他高大的背影时发出的阵阵欢呼。是的,酋长自由了,但与其说这是挑战制度、规则的胜利,不如说是因为他重新认识了自我,释放了自我。而其他病人,他们望着酋长的背影,望着洞开的窗户却没有行动,这显然不是制度和规则的原因,而仍是因为“内心不自由”,还“没有准备好”。但好歹他们欢呼了——他们对自由有了向往。其实,对于我们平凡人,麦克墨菲只是一个让人热血澎湃的英雄梦,最好的最实际的归宿却是做回自己的酋长,找寻内心的自由,而不是再仰望自由,只为别人的精彩而感叹。

也许你的世界真的是一个疯人院,束缚你的,不是拉契特,也不是疯人院自身,而是你自己。当仰望自由不再只是仰望,才能真正达到心灵的飞跃和精神的升华。

下载《飞越疯人院》观后感(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飞越疯人院》观后感(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1 昨天看了一直想看没有看的《飞越疯人院》,有点阴暗,有点压抑,我觉得编剧是把疯人院比喻成循规蹈矩的社会,护士长是制度的制定和执......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自由的缺陷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影片中的主人公麦克墨菲是个个自由自在的有点过头,却可以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不 用在乎各种条条框框规规矩矩的束缚的年轻人。他的一些行......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怎么样我都忘不了影片开头麦克走进医院时爽朗的笑声,怎么样我都无法接受影片最后麦克死在医院的病床上。医院里住着全是“疯子”吗?不是的!医院里住着为爱......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看完《飞越疯人院》,内心感慨良多,为剧中人物不平,内心里一种愤怒油然而生。这部电影从头到尾总给人一种压抑、沉闷的感觉,但是这种感觉又不会很突兀。剧......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飞越疯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是美国电影历史上最经典的电影之一,被称为“影视表演的必修课”;曾获1975年第4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11级海环1班姓名:常成飞学号1129132看完影片我触动很深,也想到很多,课后我了解了很多关于这部影片 创作背景和相关影片介绍的资料,所以仅凭自己对《飞越疯......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看完电影,有了一种沉重的心情,疯人院就如同我们的社会。我们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规定什么样的人是正常人,什么样的人是疯子。但是我们评什么这样规定?别人有别人......

    电影《飞越疯人院》观后感4篇

    篇一:电影《飞越疯人院》观后感昏睡了几乎一个下午的周日晚上,实在是没有心情再去做其他的事了,抱着电脑趴在瑜伽垫上开始看电影,之前在电脑里下载了很多经典电影,点开了一部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