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峰赤壁怀古课堂实录

时间:2019-05-13 21:37: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赵伟峰赤壁怀古课堂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赵伟峰赤壁怀古课堂实录》。

第一篇:赵伟峰赤壁怀古课堂实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 PPT 投:苏轼简介(不提名字)问:所讲者谁? 生:苏轼

师:是的,所讲者苏轼。对于苏轼,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他的才情,他的文笔,他的境界在《赤壁赋》中我们早已领教。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讲到: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被贬黄州期间,苏轼不仅在思想境界上得到了升华,也留下了“赤壁三绝”-----“前后赤壁赋”大家已经拜读,今天我们来学习赤壁第一绝《念奴娇·赤壁怀古》【板书】

PPT投文本

师:请大家高抬贵头,齐读一遍

师:字音不准-----PPT投字音文本------再读 师:断句不齐整-----PPT断句----再读

这次好多了,不是老师难为大家,祖师爷有遗言在此:----PPT投“朱熹·读书之要” 师读一遍-------PPT点回文本

师:提问一学生---你是谁?-----不行,没入文-----你是苏轼,大家都是苏轼

咱们一起读一遍

师:要读出苏轼的感觉,得把握苏轼的情感。情感何在?在乎文句之间也

PPT------苏轼在词中描写了赤壁哪些景物? 提问学生------板书

山 师:钟嵘评价《古诗十九首》“天衣无缝,一字千金”,卢延让讲“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诗之味,全在用字之妙。

你感觉在江山描绘中,哪些子最妙? 生:指名、自由回答 师:【板书

穿、拍、卷 】提醒:炼字品味时---修辞技巧、动词形容词、描写技巧 赤

虚实

所绘

江山

动静

气势·豪迈·雄浑··· 壁

比喻夸张

怀

古 师:(学生回答过程中,回顾:清风徐来···

比较意境)

好一幅如画江山,心有所思笔有所现----心中有济苍生之志,笔下便有江山之叹。

毛泽东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苏轼在“一时多少豪杰中”想到了谁? 生:周瑜

师:好,请大家齐读下片涉及周瑜的句子,思考:PPT苏轼从哪些方面描绘周瑜的?你最喜欢哪一句?

时光-----风流人物

美人映衬(项羽¥虞姬,辛弃疾¥倩何人换取)

所思

周瑜

君臣互信(孙策妻,孙权嫂。铜雀春深锁二乔)

儒雅风流(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功成名就

师:在苏轼看来,周瑜就是自己心中“男神”嘛。但是,作为贬谪之人,苏轼自己的伤痕还未抚平,为何要极力赞美周瑜呢? 生:怀古诗 师:赤壁怀古就得写周瑜?我起一句,大家背-----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赤壁赋》怀曹操,落脚点在“而今安在哉”,侧重人生无常,人生短暂---为了安抚自己 本词怀周瑜会不会也和自己心态有关呢?(学生回答)

师:怀古要注意“三及”,咏叹周瑜,自然要考虑对比自己喽。苏轼拿什么和周瑜相比呢? PPT(周瑜&苏轼)

是呀,怎么比呢?谁能用词中原话说出苏轼此时心情

师:人最大的痛苦不在与痛苦本身,而在于如何面对。苏轼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自己感受,有人说这句话表现了苏轼消极避世的心态,你怎么看?PPT 我读出了————的苏轼

生:答出各类答案

师:深受儒释道影响的苏轼没有选择屈原的“殉道”,也没有选择陶渊明的“隐逸”。儒:拿得起——担当;道:看得开——旷达;释:放得下——超脱。PPT———————砥砺进取之人格精神,健全圆融之文化人格 作业: 200-300字的评价苏轼的文段

第二篇:名师课堂实录:《念奴娇 赤壁怀古》专题

名师课堂实录:赵志升《念奴娇赤壁怀古》 执教:南京市第五中学特级教师 2005年11月26日 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

师:请坐。今天我和同学们一道来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请大家告诉我,你们喜欢这首词吗? 生:喜欢!

师:喜欢。好!我们就来学习。(众笑)

师:请大家来看一看,看书。有人说苏轼的这首词要关西大汉来读,可惜我没那么壮,我来读读看,好不好? 生:好。

师: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鼓掌)

师:谢谢。我想请同学们一起读一遍,好吗? 生:好。

师:念奴娇赤壁怀古,一、二——(众生朗读全词)

师:好,总的来说,大家读得很有气势,尤其是男生。请大家注意,有几个地方,提醒一下。看一下开头,“浪淘尽、”这儿是顿号,我们停顿的时间要稍微短一点,显得急促一些;最后,“一尊还(hái)酹江月”,不读“还(huán)酹江月”。注意这个字。好,我们读完了。这首词大家课前预习了,四十位同学交给我七十二个问题,我把相同的合并一下,一共有三十九个问题。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挑出几个问题来,大家一块讨论讨论。(投影)

师:戴睿同学问:“这首词被公认为豪放派代表作,豪放风格表现在哪儿?”谁来说说?根据你的理解。好,请你说。

生:我认为这首词的豪放风格主要表现在上阕。上阕中尤以倒数第二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寥寥数字便描绘出了当时长江边上那种震撼人心的画面,而在前面,第一句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中,可以联想到当年在三国时,周瑜火烧赤壁,大败曹操的英勇战绩。我由这一句中不禁联想到当时激烈,甚至可以说是惨烈的那种战斗场景,由此我认为这首词是豪放派的代表,极具豪放的风格。

师:好的,请坐!还有别的意见吗?有没有?没有?大家都认同刚才这位同学的发言?就在上阕?是不是?写景的那部分?噢,你请讲。

生:我认为这首词在它的下阕,也同样反映出苏轼豪放的风格,像它描写周瑜的“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以“笑”来写出周瑜在当时那么危急、紧张的战况下,他依然能够笑着面对强敌,指挥军队打败八十万曹军,这也体现出苏轼那种豪放的风格。

师:好,这儿也看出它的豪放。还有吗?没有新的意见?好,我们大家来看一下,上阕。把写景的部分,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次我想请一位同学读。哪一位自告奋勇?就读写景的语句。谁来?我想请一位男生,找一位壮壮的。哪一位?你们班谁最壮?(众生指一位同学,笑)在哪儿呢?好!有请。

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师:好的,要不要鼓励鼓励啊?(众生鼓掌)

师:嗳,读得这么有气势,应当鼓励。不过有一个问题,我刚才说的,是描写景色的语句,是不是?刚才这位同学说的,最能体现豪放风格的,就是那个地方,哪儿啊?(生:乱石„„)好,一起读,一、二——

众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师:好的,我们来看看写景的地方,它好在哪儿啊?你请说。生:这几个动词,穿、拍、卷,写得好。师:好在哪儿啊? 生:三个字用得很有气势!

师:很有气势,怎么看出它的气势来? 生:拍,卷,就是很有力度的词。

师:很有力度,你有没有注意到,如果是拍电影,拍电视的话,这个“乱石穿空”的“穿”,是一种什么样的镜头? 生:速度很快。

师:速度很快,一下子把天空穿一个窟窿,是不是?(众生笑)噢,你说。

生:我想应该是在江边,乱石耸立,直插云天的一种状态。

师:直插云天的一种境况。我刚才问的是拍电影,拍电视,用一种什么样的镜头,这个角度,怎样的? 生:仰视。

师:好,下面,“惊涛拍岸”。生:俯视。

师:好,“卷起千堆雪”。生:平视。

师:哎哟,你看苏东坡那会儿,如果我们现在拍电影片,拍电视的话,就有了一个脚本了,是不是?仰视、俯视、平视,我们都有了,写出了这种气势,好得很吧?再来读一遍。乱石穿空,一、二——

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师:为什么苏东坡的这个词就给人这种豪放的感觉呢?我们来比较一下,李后主有这么两句,我不说大家也明白,哪两句?(众生:问君能有„„)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也写江水啊,比较一下,有何不同?请一位女同学说一说。有请。

生:我觉得“问君能有几多愁”,那个“愁”字就表现出词人的心情,不是那种很豪放的,而是一种愁,“愁”,就感觉,当然就不是那种气势磅礴了。

师:说得太好了。有同学说了,为什么说苏东坡这首词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刚才两位同学,有的从上阕,有的从下阕,分别找了一些语句。这位同学通过比较李后主的词,让我们明白了。李后主写什么?写个人的愁,家国的愁。不过这是词的正宗,过去词都写什么?写男女的爱情,写离别,而苏东坡呢?你看看,他写的什么?怀古!有同学问,怀古怎么跟“念奴”捏在一块儿了。你请讲。

生:“念奴娇”是一个词牌名,“赤壁怀古”是词的内容。师:噢,是这样把它们放在一块儿了。生:“念奴娇”是一个体裁,是词牌名。

师:好,你请坐。有同学问的是“念奴”,那是歌妓,是不是?那为什么要用她来怀古,显得豪放?这儿要说一下,“念奴娇”这里的“念奴”,她唱歌的时候音调很高亢,适宜抒发胸中的豪情,所以很多豪杰之士都用这个词牌来写念奴娇。好了,这个问题,我们说到这儿。(投影:“作者对三国人才辈出的时代很向往,但为什么尤其艳羡周瑜? ——朱志宇同学问)

师:朱志宇同学问,他是抓住上阕里面提到的“三国周郎赤壁,一时多少豪杰”,这多少豪杰啊,很多啊,刘备算不算?曹操算不算?为什么苏轼要独独地艳羡周瑜?为什么? 生思考,举手。师:你请讲。

生:我认为这与苏轼当时的政治状况有关。因为周瑜备受孙权的器重,让他指挥赤壁之战,而且他有才智、有谋略,而苏轼当时是因“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他政治上不得意,所以他希望借周瑜来表达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怀。

师:好的,你说得不错。我刚才问的是为什么不羡慕刘备,不羡慕曹操,偏偏要羡慕周瑜?我们来看一看这个问题。(板书:羡周瑜)生举手。师:好,请你说。

生:周瑜在年轻时就非常有作为,而这就和作者“早生华发”而碌碌无为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而刘备、曹操都不是青年时就有多大成就的。

师:是吗?刘备、曹操年轻的时候没有什么作为?请注意,这儿是赤壁!请坐,好吗?哦,还有,那接着说。生:由于周瑜他年轻时„„ 师:别慌。

生:年轻的时候作为比较大吧。(众生笑)他不羡慕其他人,就羡慕周瑜,因为他就是,比较„„(众生大笑)

师:就是比较喜欢,是吧?行,说到这儿。

生:在上阕中我们看到一句话:“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也就是说,苏轼根据当地的传说来看,他就认为这个地方暂且把它当作是赤壁之战的战场。赤壁之战的主角是周瑜。因为他打败了兵力众多的曹操,虽然刘备、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也做出了一些贡献,但周瑜做出的最大。所以他艳羡周瑜是自然的。

师:很自然的,没写曹操,没写刘备,因为曹操是周瑜的马前败将。(投影:李白《赤壁歌》)根据李白所说的“周瑜于此破曹公”。还能写败将吗?当然要写战胜的英雄了。仅仅是因为这个吗?我们再想想,还羡慕什么? 生举手。师:好,你来。

生:我们知道,周瑜在赤壁之战时年仅34岁,而此时苏轼被贬黄州45岁。师:47岁。

生:周瑜在34岁时就有了这么大的功绩,而苏轼自己已经45岁了,还没多大的成就,所以他就借赤壁羡慕周瑜。

师:嗯,好的,请坐。你查的资料是45岁。45岁时苏轼遭遇“乌台诗案”,到黄州隔了几年写了这首词,所以应是47岁。生举手。师:好,你来说。

生:老师,我觉得周瑜属于将才,而曹操、刘备都是属于帅才,而苏轼作为一个被贬的官员,所以属于将才,因此他与周瑜作比较,着重写周瑜。

师:你从将才、帅才这个角度来区分,觉得他特别羡慕周瑜,是不是? 生举手。

生:下阕中“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第一句写的是周瑜与江南美女小乔喜结连理,正是才子配佳人。第二句“羽扇纶巾”,写周瑜大破曹军。这两句一句写的是周瑜,写他人生得意的境况。而下一句写周瑜,写他运筹帷幄的雄才大略、辉煌业绩。我想当时的苏轼正是为周瑜这种美妙的人生以及他的气度所吸引而独羡周瑜的。

师:好!刚才很多同学谈了不少,引经据典地说了不少。看来这个问题又牵扯出一些问题来了。我们来看一下,(投影)张璧琳、杨柳等同学问:“词的下阕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刚才这位同学也提到了,对吧?和东吴的美女小乔喜结连理。好,我们来看看为什么? 生:首先,我认为是因为美女是配英雄的。

师:噢,美女是配英雄的,美女衬英雄,所以这也是苏轼艳羡周瑜的一个原因。(板书:小乔(美女衬英雄))好,你接着说。

生:小乔的姐姐大乔,是孙权的嫂子。所以周瑜他能得到孙权的绝对信任。生大笑。

师:大家笑了。嗯,有同学说有道理。你来说说看,有什么道理。噢,你请稍等。生:赞同而已。

师:噢,赞同而已。好,你接着说。

生:就是因为周瑜得到孙权的绝对信任,所以他才能够指挥赤壁之战,才能这样从容地把曹操打败。

师:好,请坐。你好眼力!你不光看到美女衬英雄这一点。其实更重要的是什么?因为小乔的姐姐大乔嫁给了孙权的哥哥孙策。孙策死后,他的母亲就对孙权说:“你可一定要把周瑜看作是自己的兄长。”正因为这一点,所以孙权、周瑜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得到信任,他才能指挥作战。好的,看看下面的问题。

(投影)魏恺同学问“赤壁之战对东吴来说,是一场以弱敌强的战争”,我觉得魏恺同学这个“敌”字用得特别好。曹操多少兵力?八十三万。东吴多少?五六万人。“为何将周瑜描绘成毫无惧色的样子?这与历史符合吗?” 生思考。师:谁来说说?

生:从一点来说,东吴的兵力一般都是水军,东吴久居江南,以长江为天堑,周瑜所谓有恃无恐啊!

师:这个词用得不太准确。好,你接着说,没关系。

生:而曹操的兵大多来自北方,就算他收复荆州的兵马,但他的兵大多是乌合之众。而对于周瑜那些精良的兵马来说,周瑜本来不必怕曹操,而且他把曹操手下的蔡瑁、张允都设计除掉了。因此以长江为天堑,曹操想攻破,是比登天还难。

师:你是从宏观的角度,大的方面来分析战局。请注意,魏恺同学问得很细,说为什么要把周瑜描绘成毫无惧色的样子。从哪儿看出来?“羽扇纶巾”,特别用了一个“谈笑”(板书)。请注意,谈笑之间就能破曹,跟历史相符吗? 生举手。

生:我觉得,这多少带有苏轼个人的情感在里面。因为此时苏轼他被贬黄州,此时的境遇与周瑜多少有点相似,他把周瑜描写得毫无惧色,同时有一点也是表现苏轼他自己此刻的情感。师: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魏恺问的是跟历史相符不相符?我说不符。就在赤壁之战,破曹以后,曹操是走了,留下曹仁在那儿守着。周瑜要与曹仁交战,他身先士卒,右肋中了一箭。没那么儒雅,不符吧。苏轼这样写有没有根据呢? 生:我觉得这应该是文学与历史的相比较的一个层面。师:两者结合? 生:是的,文学脱胎于历史。苏轼写这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正是想表达与周瑜相同的豪情壮志。而当时具体的周瑜情况到底什么样,若根据《三国演义》或其他史书我们也是无法得知。苏轼想借助这首词表达这种情怀。根据这首词来说,我觉得苏轼借毫无惧色表现他的壮志豪情。

师:表达他的壮志豪情。他特别要写出周瑜的“羽扇纶巾”,一派儒雅的装束。这种儒雅的装束充分显示出周瑜的才干,(板书:儒雅显才干)如此地破曹。我刚才说的《三国志》,——那位同学也讲《三国演义》不等于《三国志》——《三国志》是历史记载。史书上记载周瑜还是身先士卒的。那么他的儒雅有没有根据呢?有。《三国志》里面还提到周瑜精通音乐。喝酒喝多了,他还能听出旁边演奏的乐曲哪个地方错了,——当时流传“曲有误,周郎顾”——他掉过头来看看:“怎么搞的?你们演奏错了。”从这一点看,看出什么?看出周瑜的儒雅。刚才那位同学说文学与历史对比、结合,脱胎于历史,说得很好!所以这个儒雅还是可以相信的。再看苏轼说他“雄姿英发”。(板书)

师:“雄姿”,是说他长得很雄壮、很有姿色;“英发”,说他议论、见解卓越不凡。好,这个问题我们解决了。

(投影徐政康、徐晓曦等同学问:

“多情应笑我,„„”是否与苏轼一贯的乐观情绪相抵触?“人间如梦,„„”是说苏轼消极,还是积极?)

师:这上面一个问题是柏坤同学提出的。哪一位是柏坤同学?噢,是你。你说说,你怎么知道他一贯乐观?

生:我想起了他其他的一些词,比如《密州出猎》中的“老夫聊发少年狂”。从此句中他把自己比作行将就木的老者(师:没有行将就木,在密州时苏轼40岁),但他仍抱有一种像少年般的凌云壮志。他说“老夫聊发少年狂”,一个“狂”字,我想,大可以体现出苏轼的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

师:好,他是这样理解的。他又提出一个问题,“多情应笑我”是否和乐观情绪相抵触?我们接着看下面一个问题,“人间如梦,„„”是说苏轼消极,还是积极?”同座位交流,交流。

生交流。(约1分钟)

生:我觉得消极和积极是相对的,此时苏轼面对的是一种“被贬黄州”,面对的是人生中的挫折。而这里的“消极”,是消极地面对他人生中的挫折,而积极地面对的,是政治上的理想和抱负。总体来说,是积极地面对人生。师:你认为总的说是积极的。其他同学有什么看法?

生:从这个“梦”字,我不禁想起了苏轼的另一首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是纪念他的亡妻的。“记梦”之后,梦醒之后,体现出的是对亡妻的一种更深的爱。那么同样,我想,这里的“梦”,应该是他梦醒之后有一种大彻大悟的感觉。“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寄托了一种感情,抒发了他的政治抱负与豪情。我想在这种情形下,苏轼必定是乐观和积极的。他梦醒之后,必定会努力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师:梦醒以后,更加奋发。

生:从这个“人间如梦”,我想从某种意义上,他和尼采的观点有相似之处。“梦”,在尼采的哲学中应该是日神艺术的现实代表,也就是指表象艺术。在这里也就是一个乐观的表象,无论人世间现实是苦是悲,是喜是乐,不过是一场梦罢了。而在这里,我认为,最后一句,“一尊还酹江月”,表明他已经抛开了表象的迷茫和纠缠。他已经超脱了。我总体觉得,他应该是一个乐观的态度。并且,前一句“多情应笑我”,我认为,是个自我解嘲。“早生华发”,他很早就已经愁白了头。而这时,他自己再看他愁白了头这个现实,又是对自己的一种嘲讽。我觉得根据跟前面对比,周瑜的现实,“故国神游”,他觉得自己早应该看透了这一切,不应该在这种痛苦中继续纠缠了。

师:刚才这位同学还引用了外国人尼采的话来诠释这个问题。他认为,总的来说,苏轼超脱了。

生:我觉得苏轼此时的心态应该是积极和消极并存的。说他积极,是可以从前面“他艳羡周瑜”,是因为周瑜是赤壁之战的主角,然而苏轼当时是被贬黄州,而且他时刻关心国家的政治,他看到北宋国力日渐衰落,边境有一些战事,他是非常想,像三国风流人物一样,去实现他自己的抱负。他想换一种方式去诠释自己的理想。从这点说,他是非常积极的。但是当他从“故国神游”一下跌落到现实,看到自己已经是头发斑白的时候,他自然而然会想到自己在他们面前是很惭愧的。他的心态自然会从一个高度跌落下来。他肯定要感叹一下,他在人世间是虚度光阴了,因为别人已经在报效祖国,而他自己却头发斑白而没有作为。师:你分析得很好!我们来看一下。刚才这位同学说,周瑜是值得自己羡慕了,可是看看自己,苏轼这时47岁(师板书:叹自己早生华发),早生华发。从这个角度来看,确实是有点悲慨的。从羡慕周瑜来说,刚才这位同学分析,他还是积极的。(师板书:积极)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苏东坡被贬黄州,遭那么大的难,大难不死,没有像有一些人犬马声色,游戏人生。在那种处境下,他还在想,如何为国、为皇帝效力。你看周瑜34岁就立那么大的功劳,我都47岁了,我空有报国之志,没有施展的机会,对这点有着慨叹。但这种慨叹,能不能说就是消极的呢?我们还可以看一看,苏轼在黄州的时候,写过这样一首词:《定**》。(投影:定**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师:看看这首词,能够看出苏轼什么样的心态?

(读)莫听穿林打叶声(那个雨下得很大),何妨吟啸且徐行(慢慢走)。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不光是遇到这个雨,还可以让我们想到什么?)(生:政治上的„„)(对!政治上的风雨。)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我想请你说说。

生:我觉得这首词表现了苏轼一种很乐观的心态,别人都是很狼狈的,他却“吟啸徐行”,表明了他对于生活的一种很乐观的态度。

师:与其说是乐观,不如说是很平和。再大的风浪他都经得起,“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宠辱不惊啊!平和,旷达,这就是苏东坡的这样一种人生态度。他受的打击太多了,在黄州呆了四年多,后来又到了京都,但是他还是不顺。什么原因呢?他有很大的抱负,早就想为国、为君效力,但他的性格很耿直,不随大流,该怎么说怎么说。王安石变法的时候,他有些不赞成;旧派上台后,他又觉得新法之中还有些东西可取,又不完全反对。两边都不落好,总是倒霉。有一天在家晒书的时候,他拍拍自己的肚子,对那些婢女说:“你们说我这里面装的什么?”有一个婢女说:“您这里面装的一肚子文章。”苏东坡笑笑:“不是。”还有一位说:“您这是满腹经纶啊!”他还是笑笑:“不是。”他的侍妾朝云说了:“您呀,一肚子是不合时宜!”所以,他总是一再地被贬。黄州;后来又贬到惠州,惠州在广东;再贬的时候,当朝的宰相竟然出了一个点子,看到苏轼的字“子瞻”,他们按地图查,海南岛有个地方叫“儋州”,就那儿去吧。——还有这样贬人的?——但是苏轼宠辱不惊,就在那儿,他仍然很平静地生活。我们看,苏轼,他就是这样来对待外界的打击,就像在《赤壁赋》里面说的那样:(投影《赤壁赋》中文字: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苏轼《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苏轼就是这样的气派!所以,你看,慨叹过了以后,他就怎么样呢?举起杯中的酒,邀空中的明月,洒在江里,“一尊还酹江月”。用浩浩的大江,用空中的明月作证,我苏东坡是有报国之志的,只要有机会,我还是为国、为民去效力。你说这是消极,还是积极? 众生:积极。

师:好,我也是这么看的。

(投影课外随笔题目:东坡先生,我对您说)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苏东坡的这样一首词。我们看,他这儿有写景的,有抒发自己情感的(板书:景绘江山如画情)。从苏轼的诗词文赋,可以看出他的人生思想。让我们走近苏轼,与其对话。课外感兴趣的话,就写一写:“东坡先生,我对您说。”想说什么,你们就说吧。有话要说吗? 众生:有!

师:好,那就好!下课。谢谢同学们!

(汪洋、王涛、王梅根据课堂实况录象录音记录 2005年12月30日)附:说课

赵志升(2005年11月27日)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我一向很喜欢苏轼的诗词文赋,更敬重他的为人。特别是他多次遭贬以后,仍然关心民生疾苦,每读一遍,我都有很大的触动。

《念奴娇•赤壁怀古》,从旧教材到新教材,它是一个传统的保留篇目。这次上,我想,苏轼在十岁的时候,跟着他母亲读《后汉书•范滂传》,被范滂的“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所感动。我想,苏东坡十岁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想法,我们的中学生为什么不能有一些大气的想法呢?所以,在考虑上这首词的时候,我就想,我能不能让学生了解一下,或者说,更深入地了解一下苏东坡的人生思想。因此,教学目标,我就定位在,第一,要让学生去品味语言,去欣赏这首豪放派的代表作;第二,要了解苏东坡的人生思想。重点和难点也是这方面的。

苏东坡特别让我敬佩的是,他多次遭贬的时候,不管是当官的时候,还是不当官的时候,在其位,不在其位,都谋其政。这很不容易!你看他,在密州,实际上已经是第一次受打击了。为了捕蝗虫,抗旱灾,从早到晚,他奔忙在田间地头,亲身体验农民的疾苦;在徐州,为抗洪排险,他是整天身披蓑衣,脚穿草鞋,在最危险的地方出现,亲自指挥战斗;在杭州,那会儿闹饥荒,有瘟疫,他自费购药,设置了医院,还熬粥煎药,送给过往行人,——这是当官的人啊!——救了几千条命;还是在杭州,他还治理河道,疏浚六井,建筑长堤。所以,每到一个地方,当地的民众都爱戴他,信赖他。

当他再次被贬,到了惠州,生活上已经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他还设法动员他的弟媳妇,——因为弟媳妇到皇宫里面去过一次,受到过赏赐,有几千两黄金——他动员他的弟媳妇把这些黄金拿出来,在惠州,建桥,同时搞了一个自来水工程,(众笑)——真的,自来水工程——引来了甘甜的泉水;当他晚年到了海南岛的时候,那就更窘迫了,苏东坡居然还讲:“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这种品德,我觉得,真是值得我们一辈子崇敬和学习。我想把这一点,让学生明白。

课堂教学,我主要是采用的一种质疑、点拨和探究的方法,没有更多地去搞一些什么样的设计。抓住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提出的一些问题,作为一个初步的框架,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根据同学提出的问题,去讨论,探究。所以,可能显得比较匆忙。有些地方,我自己也感到,由于时间关系,还有一些没有能说到。

第三篇:《赤壁》课堂实录[推荐]

《赤壁》课堂实录

上课过程

师:请大家看今天讲课的标题——(出示课件):

用数学的方法打开诗歌鉴赏的大门——学习杜牧《赤壁》 请同学们齐读—— 生:(读)用数学的方法打开诗歌鉴赏的大门——学习杜牧《赤壁》

师:声音整齐洪亮,谢谢你们。但我不相信你们能将这首诗读好。有没有哪位想试试? 生1:(朗诵)赤壁,杜牧,折戟(jī)/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声音洪亮,舒缓有致)师:谁来点评一下?

生2:折戟,他读成了一声,应该是三声。我觉得他读得非常好,有点古人之风。

师:你觉得他读得好?我不认为。如果按照一般的诗歌他读得绝对是好,但就这首来说,我觉得他读得不好。请大家看课件,齐读一下(出示课件)清人沈德潜说:“牧之绝句,远韵远神,然如《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近轻薄少年语,而诗家盛称之,何也?”

师:沈德潜可是清代著名的诗论专家,他都对这首诗疑惑,我们就能这么轻易读懂吗? 生:(安静一片)

师:放心,跟我混,肯定能解开这个谜。首先,我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遍这首诗,从后两句里找出一个减法算式来。生:(读,然后安静寻找)

生3:周瑜-东风=铜雀锁二乔(老师同时板书)师:谢谢你。你觉得杜牧对周瑜是什么感情?

生3:有点不屑,如果没有东风这个有利条件,结果肯定是失败。师:你能用不屑的语气读读这两句吗?

生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师:太好了,太好了,这个不屑的味儿出来了。而不是一开始读的断句和重音了。大家再来齐读这首诗,读出不屑的味儿来。生:(齐读)

师:谁能根据刚才的减法算式推出一个加法算式出来? 生4:周瑜=铜雀锁二乔+东风 生6:讲不通啊这个? 生7:我也觉得。

师:我说的是推论出一个加法,不是简单的将刚才的算式移位。大家再读读后两句,想想,可以相互交流的。生:(读,交流,两分钟后)

生8:我知道了。周瑜+东风=二乔留吴。(老师同时板书)

师:有了“东风”这个条件,就是周瑜的功成名就啊。这首诗是首绝句,绝句一般是前两句写景或者叙事,后两句抒情或议论。那么杜牧通过咏这段历史,对了,这是一首咏史诗,就是借历史来表达自己情感的诗,作者是为了表达自己的什么感情呢? 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师:呵呵,大家都很消极嘛,我们能不能来点正能量?“东风”和“锁二乔/二乔留吴”分别指什么? 生9:“东风”指有利条件、机遇等。“二乔”她们指的是成功或者失败。师:嗯,那么如果将刚才的算式换算一下,你能得出什么算式? 生9:杜牧-机遇=壮志难酬;杜牧+机遇=大展身手。师:漂亮,如果把杜牧直接换成“我”,那么算式就成了: 我-机遇=壮志难酬;我+机遇=大展身手

现在大家明白杜牧这首诗想要表达的情感了吗? 生10:不是我不能成功,而是我缺乏机遇。生11:给我机遇,我一定能够成功。师:刚才两个同学的回答有什么区别? 生12:一个是负能量,一个是正能量。

师:很好嘛!我们看问题就是要看正面,不要去消极地看问题。这首诗总有人说是写了杜牧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难道我们学习这首诗就是为了知道这点吗?不是!生13:(打断老师的话)只要给我一个机遇,我就能还你一份轰轰烈烈。师:这才是真男人!请大家齐读大屏幕:(课件展示)杜牧(803--852),字牧之,世称樊川先生,唐京兆万年人。出身诗书之家的他十分希望能够施展平生才学,为改变晚唐的局势出力献策。然而,他却处于藩镇割据,吐蕃(bó)、回纥(hè)入侵、统治阶级苟且偷安的风雨飘摇的唐王朝晚期,他空有才华和抱负,却无处施展。然而,济世情怀总使他的心不甘寂寞,总是在失望中怀有一份希望,渴望有一天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做出一番事业。

师:这就是杜牧,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人,一个满腹才华在失望中永怀希望的人。我也希望每个同学,多发现生活中的正能量,少一些阴霾,多一些阳光。这也是杜牧诗歌的特点之一:俊逸。

(课件出示)抑郁中隐藏着积极向上的力量,这是杜牧诗歌的特点之一:俊逸 师:现在我们再来做个比较题(出示课件)常规思维,下面几个比较题的答案应是如何选 1.一首咏史诗诗,重大还是小事件入手好? 2.一篇文章事件叙述之后,直接曲折抒情好? 3.对重大历史事件描写评论,庄重还是浮薄些好?

生14:应该是:重大>渺小;直接>曲折;庄重>浮薄

师:是的,这也就是沈德潜不理解的原因,就这么一首诗杜牧的思维恰恰相反,他是

重大<渺小;直接<曲折;庄重<浮薄

现在我们再来齐读本诗,然后请同学们具体谈谈杜牧的小与大,直与曲,庄重与浮薄。生:(齐读)

生15:杜牧没有直接写赤壁之战如何重要,也没有写战争如何激烈,而是从一个小小的戟入手,而且还是一个折断的折。但这个折戟却让我们感受到了那场战争虽然远去了,却活生生地在我们面前,改变了一些咏史诗写重要事件的模式。师:真好!

生16:在表面对周瑜的评价中,隐含的是自己的抱负,这种侧面写作的方法,打破了常规思维。我觉得避免了直白的浅薄。师:“我觉得”三个字用得真谦虚。

生17:杜牧将十分庄重的历史融于春闺柔情中,显得不很庄重,但却也不给人轻薄之感,反而让人更容易接受。我觉得这就是杜牧的高明之处。师:你也用了“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学校学生的修养!是的,大家回答非常好。沈德潜不理解为什么这首诗会成为好诗,我们理解了。(出示课件),请读:

勇闯新路,打破常规,给人新颖别 致的感觉,这是杜牧诗歌的另一特点:清新 师:我们着重欣赏品析了诗歌的后两句,现在我们再来用连加的方法品析诗歌的前两句。请大家看看前两句写了哪些事、物?

生18:折戟、沙、铁、磨洗、认前朝。生19:“铁”其实还是“折戟”啊!

生18:呵呵,是的,我不是按照诗句的顺序来说的嘛!

师:嘛!我们庄浪普通话真好听。现在我请大家根据我标示来读读这两句诗,看能读出来什么感觉?(出示课件)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生:(齐读)师:(出示课件)再读。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生20:我读出了作者极力想知道这个折戟背后故事的心情,很想很想。生21:我读出了作者此时的心情非常急迫。

生22: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人睁大眼睛观察然后歪着脑袋思考的样子。生23: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人爬在沙滩上带着放大镜研究来研究去的样子。

师:大家的回答很精彩,而且能够将当时的情景还原得活生生的。现在我们将这些事、物连加,你能想象出作者“认前朝”想认的是什么吗?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出示课件)折戟+沙+磨洗+认前朝=?

生24:就是认出了这个折戟是前朝的东西啊!生25:老师既然这么提问,恐怕就没那么简单。

师:呵呵,你会揣摩老师的心理了,这种学习态度不好哟。大家可以结合我们所讲过的后两句的内容,思考一下“认前朝”是什么意思?

生26:哈哈,老师,我明白了,他是想确认这个“前朝”是哪朝,这个“折戟”是哪朝的东西?

师:结合后两句哟!

生26:我知道了,作者这么认真地磨洗,认真地趴在哪里思考,就是想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使这个东西留了下来,它蕴含着怎样的一种力量?

师:天呐,牛人一个!这或许就是杜牧想要寻找的东西吧?是什么呢?他找到了吗? 生:(恍然大悟状)

生27:找到了,那就是机遇。

生28:不是,不可能机遇让这个东西留下来了。

生29:是一种自信的力量,是一种你给我机遇我就还你一份轰轰烈烈的自信。师:精彩,我们同学确实厉害!(出示课件)读!“折戟”,含蕴了惊心动魄的厮杀,“沉沙”让我们想起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漫漫沉沙,淹没了多少英雄豪杰,沉没了多少动人往事,凝聚了多少沧桑岁月、融入了多少感慨怅惘。多少往事已随风,但物依然。在折戟的“铁未销”里,我们看到了一种韧性,一种坚持,一种岁月摧残不了、沉沙销蚀不尽的东西。作者细心地磨洗,细致地辨认“前朝”。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努力地扒开岁月的沉沙,寻找着什么。到底作者执意地要从前朝找回什么呢?那种韧性,那种岁月销蚀不了的力量又是什么呢? 生:(齐读)

师:这种力量就是自信,也就是我们从这首诗中寻找的正能量!现在,大家能理解这些事、物与全诗的关系了吗? 生30:铺垫。

生31:准备了一种力量。师:详细说一下。生31:作者对一个小小的折戟都如此用力地研究,如此迫切地想知道背后的力量,就是为揭示这种“正能量”准备力量的。

师:谢谢你,帮助了我。在诗歌里,这种“准备力量”叫蓄势。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杜牧诗歌的清新、俊逸的特点,明白了蓄势的魅力,明白了这首诗真正的魅力,更从诗歌中汲取了生命的能量。寂寞当中你不应该悲哀,要时刻做好准备,机遇一旦来临,你将是那个能建大功立大业的人。现在请大家结合今天所学,再来齐读这首诗。生: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师:最后,祝愿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用阳光的心态对待生活,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机会一旦来临,你一定能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感谢同学们的倾情配合!同学们再见!生:老师再见!

第四篇:赤壁怀古读后感

当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赤壁怀古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前几天看《赤壁》,那江流澎湃,波澜壮阔的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伴随着那一系列熟悉的人物,那许多运筹帷幄,出奇制胜的战争故事,我的思绪一下子就飘向了那个英雄倍出的遥远年代,而苏轼的这首千古绝句更是令我心灵震撼,久久无法释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作者一开头就描绘了奔腾汹涌的`长江水,并且把江山,历史,人物合写,将读者从眼前壮景带入千古兴亡的历史气氛中去,感受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体味作者伫立江边对景抒情的壮怀。“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由泛泛的对江山,人物的感想,归到赤壁之战的具体史迹上来。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惊心骇目。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令人联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词人不由得发出感叹:锦绣的河山,美丽如画,那时候,出现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下阕从周瑜写起,写得具体,丰满:刚刚娶小乔为妻的周瑜,春风得意,英姿焕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手中挥着羽扇,头上系着纶巾,一身儒将装束,风度翩翩。谈笑风生中,就使曹军船舰烧为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三句,作者由怀古而转入个人身世的感慨。“故国”,指赤壁古战场。“故国神游”,即神游故国,是说三国赤壁之战和那些历史人物,引起了自己许多感想,好像灵魂向古代游历了一番。

赤壁大战的时候,周瑜才三十多岁。苏轼写这首词时,已经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谪居黄州。此次游览赤壁,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他豪迈奋发的感情,故谓“多情”。然而,仕途坎坷,年华虚度,壮志难酬,自己又能怎样呢?故说“多情应笑我”,即笑自己自作多情。

“早生华发”,即白发早生,表面上是说年岁已大,实际上是感叹光阴虚度。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的一生就像一场梦啊,何必自寻烦恼呢,还是酒洒江月,把人生寄托于山水自然之间吧。篇末的感伤是一种苍凉,抒发了自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从侧面进一步烘托了全词的豪迈气派。

苏轼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将人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

【赤壁怀古读后感】相关文章:

1.赤壁怀古苏轼

2.《赤壁怀古》教案

3.《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

5.《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6.赤壁怀古原文及翻译

7.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

8.苏轼《赤壁怀古》赏析

9.念奴娇(赤壁怀古)

第五篇:赤壁怀古说课稿

赤壁怀古说课稿

赤壁怀古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五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必修四第二单元编选的是宋词,在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著名词人的作品。四人中苏轼和辛弃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而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四人在词坛上都占有一席之地。教材编者可谓用心良苦,编选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词来学习,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完全不同的两种词风,进一步体会四位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

本单元教学课上努力做到学生、教师、编者和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在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后,教给鉴赏词的方法。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情景交融、点染、白描、叠字等),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因必修五模块已没有古典诗词的学习内容,所以本单元的学习还应引导学生对鉴赏古典诗词的一般方法进行总结,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模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文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念奴娇·赤壁怀古》既是苏轼的代表作,又是豪放派词的主要代表作之一。通过对本词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区分两大风格词派的作品以及以后进行诗歌鉴赏的训练。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理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1、了解苏轼的有关知识;2、把握豪放词的意境及特点。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2、通过比较,认识豪放派与婉约派艺术风格的不同。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为:1、体会词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2、比较豪放派与婉约派艺术风格的不同。

教学难点为: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二、学情介绍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学生对苏轼的诗文并不陌生,《题西林壁》《水调歌头》等都耳熟能详,尤其是必修二《赤壁赋》抒写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借主客问答阐发人生感悟,旷达中透出老大无成的不遇之愤,为学生进一步感受苏轼的豪放词风、理解词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奠定了良好基础。经过第4课《雨霖铃》的学习,学生对婉约词的特点有了一定了解,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对于豪放词还不太熟悉,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理解两种不同词风的特点,以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鉴赏—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对此,针对教学重点主要采用了对比分析法,针对教学难点主要采用合作探讨式教学法,而对于诵读部分则采用想像法。

四、学习方法

赏析是诗词学习的能力指点,比较是诗词学习的迁移提升,而诵读则是诗词学习的核心环节,在课堂上安排以下三个步骤的学法引导。

1、运用诵读法,感受词的语言和意境。具体为:泛读,了解背景;朗读,感受意象;研读,探究情感;选读,迁移知识;熟读,达到背诵。

2、运用对比的思维方法,掌握两种词风的不同特点。

3、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理解作者的“人生如梦”。

五、教学过程

导入:古之文人雅士,每当登高望远,必有所触动;每临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湖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由此形成了中国诗词王国里的一朵奇葩——怀古诗词。宋代文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已,醉书一曲《念奴娇·赤壁怀古》,让世人传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感悟东坡豪放的词风。

(一)、泛读,了解背景

学生自由朗读诗词。(背景音乐: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引领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意境。)

请学生自由谈论对苏轼的生平情况及对其的认识和看法。然后老师总结,归纳重点,并介绍本首词的创作背景:苏轼二十岁中进士,力图有所作为。但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写诗讽刺。于是有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词就是作者在此时写就的。

(二)、朗读,感受意象

播放名家朗诵,想像滚滚长江的画面,让学生初步感受本诗雄奇壮阔、气势非凡的意象。

正音,集体朗读。

并思考:题为“赤壁怀古”,本词描绘了赤壁哪些景观,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提示:大江、故垒、乱石、惊涛、千堆雪。作者抓住了悬崖、陡壁、怒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基调:豪迈、奔放。(板书:绘壮景)

1、指导学生描绘出赤壁之景:绘声绘色。

2、指导学生概括出景物特点:壮阔宏大。

3、比较一:为什么不写长江平静之景?明确写景的作用。

(三)、研读,探究情感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的诵读全词。然后自由讨论如下问题:

1、对活动在这里的英雄人物,作者具有怎样的情感?

提示:大江滔滔,犹如历史长河,英雄人物的业绩,被淘洗变淡。这些英雄人物现在又在何方呢?不尽的怀念从中可见。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锦绣河山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的英雄人物,而三国时期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诸多的英雄人物中,作者为何要选择周瑜作为咏诵的对象?

①周瑜形象的特点?风流儒雅,少年得志。

②比较二:把周瑜换成孙权或诸葛亮好不好?理解写周瑜形象的作用,体会用典的贴切。(板书:写伟人)

提示:虽然三国时期是英雄辈出的年代,但只有周瑜符合作者的审美要求:婚姻美满、英俊潇洒、少年得志、功成名就,于是作者选取了周瑜的三个方面“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便把一个叱咤风云的儒将风采写得形象生动。在周瑜身上寄托着作者的人生理想,同时也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东坡当年47岁,不但无建树,反而待罪黄州。怀古思今,对比反差强烈,因而感慨万千。

3、在下阕中作者抒发了怎样的人生感慨?

①“人生如梦”的感叹是否消极?与前面的壮阔之景和英雄周瑜是否协调?

提示:对周瑜的追述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这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感慨和动作中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可结合苏轼的生平思想及创作背景来分析: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所以当苏轼在时空交织的宏大背景上抒发人生感慨时,里面包含着多少幽愤和怅恨啊!)

②比较三:将本文与陆游的《诉衷情》、辛弃疾的《破阵子》比较,体会这种情感的复杂性。

提示:学生讨论,只要抓住主旨言之有理即可,学生未分析的教师课适当补充。

4、有人说“人生如梦”表达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其实不然。

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板书:抒豪情)

5、苏轼所游的是湖北黄州赤壁,而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发生地是在湖北蒲圻(q)。那么苏轼知不知道他所见的赤壁并非真正历史的赤壁?如果他知道,为何还要这样感怀?

提示:从上阕的“人道是,三国周郞赤壁”一句可以看出,苏轼知道这并非历史上的赤壁,至少他对此有怀疑,但文学与历史毕竟不同,文学的真实不等于历史的真实。当他站在波涛汹涌的长江边,感受到天地的.浩大与自身的渺小,再联想到当时的处境,已经情难自已,故此以景为依托,咏史抒怀。

(四)、选读,迁移知识

比较:赏析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思考:

1、诗篇开头借什么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引起了“思古之幽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借一把折戟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这样写的作用是为后二句论史抒怀做了铺垫。

2、诗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东风”一词的深层寓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这一句表现手法是运用典故。“东风”一词的深层寓意是建功立业的各种条件和因素。

3、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根据上述所学及自己的了解,学生自由发言,归纳总结怀古诗词特点:“怀古诗词”是一种以历史事件与人物为感情寄托的诗歌类型。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一般包括述史和咏怀两部分,采用对比手法,主要有古人与作者的对比;永恒与短暂的对比;盛与衰的对比;自然与人生的对比;今与昔的对比等。鉴赏怀古诗词技巧:首先,弄清史实,疏通文意。其次,分析技巧,体察诗心。最后,披文入情,细致领悟。

(五)、熟读,达到背诵

总结全词。这首词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豪迈奔放,一泻千里。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和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都体现了豪壮的情调。用烘托和映衬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全文线索:大江东去—→江山如画—→公瑾当年—→人生如梦

(总揽全篇)(描绘景色)(追想历史)(抒写情怀)

布置作业:根据所学、积累,勾勒自己心目中的苏轼形象。(这是一道开放题,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语言分析、概括的能力。)

赤壁怀古说课稿2

一、导语

现代著名学者林语堂曾经评价过中国古代的一位文人,请大家猜一猜他是谁?(展示课件1,逐一让学生猜想说的是谁)不错,这位文人就是北宋的大文豪苏轼。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罕见的文艺通才,他在诗词文等各方面都开风气之先,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诗与黄庭紧并称“苏黄”,其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尤其是他的词,打破了传统婉约的靡丽词风,开创了壮丽雄劲的豪放派词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豪放词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展示课件2,题目),感受一下他豪放的气概!

二、学习目标

学习这一课,我们要注意三个问题(展示课件3,目标),一是带着感情去朗诵苏轼的词作,二是理解这首词的思想内容,三是了解苏轼豪放词的特点。在下面学习过程中请大家注意这几个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诵读课文

1、听朗诵。(展示课件4)这首词很短,文字上没有多少障碍,我们直接看词的内容。首先,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这首词,请大家认真体会,并注意纠正个别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请大家自己自由地朗读,注意放慢速度,体会其中的感情。

(学生在读课文时,师板书题目)

3、齐读课文。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尽可能慢下来,要注意抑扬顿挫。

(二)分析题目

通过刚才的诵读,我们基本上感知到了苏轼这首词的美。大家看一下这首词的题目,有两个部分组成。

1、“念奴娇”是什么?(词牌名,只要词牌确定了,每句话的字数也就确定了)

2、“赤壁怀古”是什么?(题目,告诉读者词的内容)

3、我们知道中国古代诗词的题材有很多种,比如送别啊,边塞啊,田园啊,这首词你觉得应该属于什么类型的诗歌?题目中有两个字已经提醒我们了!是怀古诗!它也是一种很典型的诗歌类型,这一类诗词有很多,下面我们会陆续遇见。

(三)总括怀古诗特点

这样的诗词,一般是由眼前所见到的景物,引起与之相关的历史人事的联想,进而抒发自己的感慨或者胸怀。这样大体我们可以概括为:(展示课件5)观眼前之景、怀历史人事、抒一己之怀。今天我们来看看,这首词是不是也大约有这么三个部分组成。

(四)分析眼前之景

1、请大家速读上阕,思考一个问题,看是不是写了眼前之景?如果是,请大家找一个短语(用原话就可以)对所见到的景做一个概括。学生读完后请学生回答——江山如画。

2、既然是“江山如画”,能不能找到比较典型的反应“如画”特点的句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我们再深挖一下,有没有哪几个词更加凸显了它的画面感?——穿、拍、卷。

4、欣赏诗词,既要从整体上感知,也要从它细小的环节上去揣摩、玩味,去咬文嚼字。我们看看这几句话好在哪里呢?

①把这三句话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博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②这几句话好在哪里?——从不同的角度诉诸不同感觉,“穿”“惊”“拍”都是比拟,“雪”借喻,“千堆”是数量上的夸张。几种物象作用于视觉、听觉,引发想像,呈现出一个有声有色,富有动感的画面。

5、景的特点

大家看一下,苏轼笔下的景物美不美?能不能在“美”之前再加一个字,能够更好地概括苏轼景物的特点?——壮美!

6、重读上阕,体会壮美特点

所以,在上阕,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壮美的如画江山图景!现在我们一起读一下这三句话,要读出“穿”“拍”“卷”的气势来!——学生齐读。

(五)分析历史人事

1、引出历史人事。上阕写完了眼前之景,看看有没有对历史人事的联想?文中哪个词已经明显地告诉我们联想到历史人物了?——遥想公瑾当年!

2、上阕中哪一句话把眼前之景和历史人事自然地串联起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一时”是什么时候?——三国。

说到三国时,你的脑海里都想到了哪些三国人物?——(选择一排,每人说一个三国人物。)

4、苏轼想到的是谁?——周瑜。

请找出一个既点出了时代有点出了他名字的短语——三国周郎。

5、读下阕,找出作者联想到周瑜的哪些事情?用文中的话概括。——小乔初嫁,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几句话看出周瑜什么样的特点?年轻、英俊潇洒、儒雅风度、指挥若定。

6、总结填表。

7、用原文中一个词概括周瑜的特点。(周瑜很雄姿?周瑜很豪杰?周瑜很风流?)

8、集体读一下,要读出周瑜的风流倜傥,潇洒儒雅,指挥若定。“遥想”轻一点,飘渺一点,“小乔初嫁”轻一点,“羽扇纶巾”儒雅风度,“谈笑间”指挥若定,“灰飞烟灭”有蔑视之感!

9、三国历史人物众多,苏轼为什么要写周瑜?(从作者的遭遇经历的角度思考)(展示课件——介绍苏轼黄州状况)

10、对比人物形象。

周瑜是怎样的形象?自己是怎样的状态?看看人家,想想自己,无论哪一个方面自己都是和周瑜相差甚远啊!

(六)分析一己之怀

1、集体读“故国神游”至最后。

2、文中找出一个短语,精炼地概括他的感怀。——人生如梦

3、哪一个词体现了他的失意?——多情(对建功立业的向往,对壮志难酬的感叹)

4、除了失意,还有什么情感?哪里体现出来?——笑,嘲笑,自我解嘲,释怀,表达出旷达乐观的情感。

(七)回顾总结苏词——豪放词的词风。

景是壮美之景,人是风流之人,情是旷达之情,苏词把写景、咏史、抒情完美地融合在一首词之中!总的来说,苏轼的词气象阔大,境界雄浑,豪情壮志,奔放驰骋,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感情旷达而不哀伤。这就是苏词。

(八)我们一起朗诵一下课文,最后体会一下苏轼词的豪放风格。

赤壁怀古说课稿3

课标解读

根据中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古诗文的阅读与鉴赏属于中职语文教学内容的基础模块部分,通过古诗词的阅读与鉴赏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情境,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多样性、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从而增强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本单元的话题是“透视历史的烟云”,着眼点在于学习前人解读历史的方式,了解他们如何借鉴历史,表达对历史的感悟。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正是作者面对历史陈迹,发思古之幽情、书心中之块垒的杰作,词中阐发了对人生的无尽感慨和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读来让人遐想无穷,玩味无穷,让读者超越时空的界限,与古人对话,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很好的审美情感体验。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他们发表不同意见,在表达与交流中深刻理解作家的感情。

教材分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于神宗元丰五年在黄州写的。由于“乌台诗案”,他被贬黄州,充黄州团练副使。写本词时,他47岁,谪居黄州已经两年多。经常游览祖国大江大河,排遣心中的郁闷。此词正是他游览赤壁,深感年岁渐老,事业无成,借年轻有为的周瑜抒发心中的感慨,自古至今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从结构与内容来看,词的上阕着重写景,景物壮美,借景抒怀;下阕写周瑜,借人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而苏轼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复杂,纠结矛盾,在复杂与矛盾中走向超脱豁达的精神境界。而对于涉世不深、缺少社会经历的中职生来说,理解到位有一定难度。因此,本课的重点定为鉴赏景物特点,分析、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并交流苏轼对人生的态度;难点定为分析、理解作者在社会与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纠结中找到了心理平衡,走向豁达超脱的人生境界。

学情分析

对诗词的学习,中职生比较喜欢朗读,但往往只限于读,浅尝辄止,理解不深。一方面,学生文学基础薄弱,知识面不广泛,对历史不了解,不乐于思考,导致上课容易走神;另一方面,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值得探究的问题要精心设置,确实起到引导的作用。针对以上情况,老师提前布置课下作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查阅、搜集有关苏轼的资料,拉近与作家的距离,做到知人论世,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产生对他的兴趣;同时上网观看电影《赤壁》,了解三国历史,了解赤壁之战,了解周瑜,为学生上课有话说做好充足准备;为了对苏轼的人生态度进行探讨,老师设置几个有效问题带动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词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周瑜?三国英雄人物众多,为什么单选周瑜?周瑜和自己有哪些不同?在对比中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感情?你认为苏轼是积极还是消极?几个问题由浅入深,学生分组探讨,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得出更加贴近词人内心合理的情感。让学生始终处在思考的状态,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了解赤壁之战及周瑜相关的历史知识。

2、能鉴赏词中描写的景物特点,分析词人复杂的感情。

3、培养敢于面对挫折、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评价设计

1、对课下认真查阅资料并作了整理的学生及时表扬,对课上能把自己搜集的信息恰当、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学生及时表扬。

2、鉴赏景物的环节学生自读,通过分析“哪个词用的好,好在哪里”,鉴赏景物特点,学生自由回答,给每个学生机会,尤其是能力稍差点的同学。

3、在探讨环节分组进行,评选出表现最突出的小组和最优秀的学生。

教学过程

上课前3分钟播放《三国演义》的片头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画面惊心动魄,将学生带进宏大的历史氛围中,感受英雄的气概,为上课做好准备。

一、导入

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已经把我们带进了那个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三国年代,时隔数年,又有一位文人面对古战场,发思古之幽情,书心中之块垒,写下一首千古绝唱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幻灯片出示)他就是苏轼。(幻灯片出示苏轼照片)

二、同学还了解苏轼的哪些资料?(设计意图: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课下查阅的资料,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

老师补充:苏轼21岁中进士,才华崭露;30岁以前过着书房生活,随着北宋的政治风浪几上几下,仕途坎坷;43岁那年遇到生平第一祸事,有人故意扭曲诗句,罗织罪名,被扑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为排遣心中郁闷,游览河山,47岁写下此词。

三、请同学大声朗读这首词,初步感受词的风格。

同学用自己的方式读得非常投入,下面我们请朗诵家读给我们听一遍,看能传达给我们怎样的感受。(设计意图:播放视频朗读,增强画面感,直观感受词的内容,激发读的欲望)。

听完专家的朗读,我都热情澎湃了,同学们的表情告诉我你更想读,哪位同学展示一下?(设计意图:请一位同学读而不是齐读,更能以点带面。)

大家觉得是什么风格的?(豪放)。

这位同学基本上把豪放、大气的感觉读出来了,给他点鼓励好么?(设计意图:及时表扬敢读的学生,因为中职生很不愿意带着感情朗读,觉得是做作,这样能纠正这种错误偏见)。

四、1、请同学读词的上阕,鉴赏景物特点。(设计意图:中职生中会回答问题的总是班级里的几个同学,久而久之,其他同学觉得不回答问题、不参与学习活动理所当然,渐渐失去了思考的能力,所以分小组合作,自己每次都不献策也太没面子了。让他们在求知上一定要“要面子”,在请小组回答问题时,老师随机抽取小组成员的名字,而不是老是一个同学代表,让小组讨论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学习意识。)

老师总结:同学们分别从景物的选择、艺术手法、遣词造句等方面做了鉴赏,分析的很到位,好多都是老师没想到的。苏轼展现给我们一幅奇伟壮丽的赤壁图。

2、景物中有人么?是什么人?(设计意图:设问题简单,同学一齐回答就可以,提醒学生更清楚上阕景物与历史人物的融合,为引出下阕作准备)

3、作者写到的是历史英雄人物,请同学大声朗读词的下阕,看看作者究竟写的哪个英雄人物。(同学都能看出来是周瑜,齐回答就可以)

五、齐读下阕。

1、思考:下阕塑造了一位怎样的.周瑜?结合原句回答。(同学自由发言,多加鼓励)

年轻有为

才华横溢(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春风得意(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儒雅从容(羽扇纶巾)

2、提问:三国叱咤风云人物无数,(有骑马射虎的孙权,有运筹帷幄的诸葛,有……让学生随口说出著名历史人物,丰富历史知识),为什么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呢?(设计意图:学生思考,自由发言。怀古词用典的目的是为了伤己,抒发自己的感情,这一问题的设置既考查了学生对用典的理解,又能进一步体会周瑜与词人的不同,深切体会苏轼的敬仰、无奈、伤感之情)

学生回答:

①周瑜是赤壁之战的决定性人物

②对比

3、老师顺势提问:那周瑜和苏轼之间有何不同?(分小组深入分析,老师给予必要的引导)

周瑜苏轼

年轻有为年老无为

春风得意仕途多难

才华横溢怀才不遇

六、合作探究。

在对比中有人消极怠惰,有人奋起直追,那苏轼是怎样的人生态度?结合全词对“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加以分析。(设计意图:这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需要同学合作探究。充分尊重阅读体验的多样性,对不同的观点给与鼓励,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展示探究结果:

(一)消极。苏轼说:“人生如梦”,人生短暂,就像一场梦转瞬即逝,而且年老无为,自然带有一定的消极情绪在里面。

老师:有一定道理。还有不同看法么?

(二)乐观。

1、从全词风格来看,豪放大气。如果一个消极之人不会写出这样的诗词。正所谓“文如其人”;

2、他对英雄人物建功立业充满了无限仰慕之情,正证明他是一个心中有渴望、有向往的人,虽然屡遭磨难,但绝没放弃追求;

老师:还有别的解读么?

(三)豁达超脱。作为他的一生,什么都经历了,都看开了,无所谓了。

老师首先表扬这种观点,很有道理,然后再次提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浪淘尽了什么?英雄人物的历史功绩随着时间的淘洗,逐渐褪色,变成历史陈迹。周瑜这样,曹操这样,无数英雄人物都这样。既然人类如此殊途同归,则汲汲于一时之功名,不免过于迂腐。于是苏轼在感到自己的悲哀之后,转而对人类普遍命运的关注,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与纠结中找到了一种心理平衡,从悲哀中超脱出来,变得平静豁达。在《赤壁赋》中写到(出示幻灯片):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设计意图:老师出口背出这些名句,让学生感到背诵诗词的重要性,给学生作好榜样;同时借助这些名句帮助学生理解感情)

通过这几句诗我们更能体会他这种旷达释然、拥抱自然、消解忧愁的精神。人生难免要遇挫折,在这样的时候多想想苏轼吧。他告诉我们:

(幻灯片出示,同学大声齐读)

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的真谛

积极乐观才是永恒的战歌

豁达坦然更是心灵的境界(设计意图:学习这首词更重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要有乐观积极的心态,将来走向社会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时也不走极端,不论面对成功还是失败还是暂时的磨难,保持一颗坦然、平静、平衡的心态,给自己的理想找一个心灵上宁静的港湾,哪怕是不能实现。这堂课的精华正在于此)

七、作业:拓展阅读《赤壁赋》(设计意图:巩固教学成果,加深对苏轼的认识,进一步体会这种对人生有价值的东西)

八、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上阕景奇伟壮丽

下阕人周瑜苏轼

年轻有为年老无为

春风得意仕途多难

才华横溢怀才不遇

下阕情豁达坦然

赤壁怀古说课稿4

尊敬的老师:

我说课的题目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念奴娇赤壁怀古》选自人教版本第三册第二单元,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宋词,学生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这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通过对前两篇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词的发展脉络和文学常识,也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词的能力,因此《念奴娇赤壁怀古》应该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著名词人苏轼的一首豪放派词,是作者游览“赤壁”时的所见所想,作者以古怀今,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和仰慕,联系自己的处境,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根据考试大纲要求,诗歌鉴赏和诗歌的背诵默写为必考的内容,其中表现手法既是高频考点,又是我校学生的薄弱环节。

二、学情分析。

本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诗歌鉴赏的基础知识,这样就有利于正确理解词的鉴赏手法。但是高一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处理综合能力较低,知识面较为狭隘,习惯于被动接受式教学,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对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单元教学要求和新课标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我确定的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朗读、背诵。

2、能力目标:学会诗歌中情景交融和对比两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3、情感目标: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学习作者从容旷达的胸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从高中语文教学和高考来讲,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高中阶段诗词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享受,影响学生的人生态度。更重要的是,诗歌阅读题也是高考中的一大难点。本词又是辽宁高考诗词默写的必背篇目。因此我确定本课的:

(二)教学重点:朗读、背诵。

(三)教学难点:学会诗歌中情景交融和对比两种表现手法。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中我一直坚持着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宗旨,针对教学的实际情况,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启发引导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诗词中有意象和意境,我会用多媒体展示形象的图片和声音,营造类似的情境,再现当时的情景,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联想,激发学生兴趣;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能描绘出当时的情景,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切身体会到苏轼当时的情感。

学法上,针对高一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处理综合能力较低,知识面较为狭隘,习惯于被动接受式教学,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我设计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

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境界开阔,引导学生多多朗读,品味语言,感悟意境,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还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因此我将朗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语文是个开放性的学科,因此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讨论,用彩色笔勾画,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中我准备了六个环节。

环节1:导入:

我设计的导语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句歌词是出自哪里?

三国中有无数的英雄,你最喜欢那个人物?让学生一个词概括理由,这样提问一两个同学。再问问有没有喜欢周瑜的,如果有同学喜欢,英雄所见略同。(准备两种可能性)但是在一个大文豪苏轼的笔下偏偏何独爱周瑜,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导入,消除了学生上课开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容易打开课堂局面,让学生能畅所欲言。然后顺势提出了和课文相关的问题,自然导入。

环节2:理解内容

理解是鉴赏的基础,为了引导学生很好的理解这首词,我又将这一环节分成几个步骤:

首先,释题,题目是文学作品的眼睛,引导学生关注题目,学会借题目分析隐含的信息是理解文学作品内容主旨的重要步骤。

赤壁,怀古,咏史诗,在这里可以引导学生作一些猜测,或者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学习这首词,会更有目的性。

“念奴娇”为词牌名,题目是“赤壁怀古”,说明词的主要内容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缅怀古人,借古战场抒发自己的感情。

然后,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和写作背景,知人论世,把握作者的人生经历和诗风,有助于学生更准确的理解诗词,为学生理解词的内容作铺垫。

学生们对苏轼并不陌生,所以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自己发言,互相补充,教师明确的方式。

第三步:朗读。

诗词的学习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我设计了学生“四次读”

第一次学生齐读—读准字音,做到不添不漏不错。

此时我会设置问题,上下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能不能用词中的一句话概括出来?

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第二次读。

第二次自读——读懂内容

读过之后,学生一般都能找出概括词上下片内容的一句话: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第三次单个读,然后范读(学生范读或老师范读),体会词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针对我两个班的情况,有播音班的学生,找他们读,一是可以鼓励学生,二是这些学生读的都很不错,可以作为范读的蓝本。

通过三次读学生充分熟悉了本词的内容,同时也体会了豪放派的文章的高亢激昂、铿锵有力,为他们的'背诵和鉴赏教学做了铺垫和基础。

环节3:赏析。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设置两个题,让学生讨论完成,分析之后,再次感悟性齐读一遍。

1、通过朗读我们初步体会了词人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手法表现的?

2、浪淘尽千古的风流人物是谁?怎样体现出来的?作者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

这一环节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以学生发言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赏析上片的过程中,我会展示我的幻灯片,引导学生想象苏轼登赤壁怀念英雄的情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描绘当时的场面,重点描绘“乱石穿空——”,尽可能使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并掌握表现手法。

赏析下片的过程中,当时英雄很多,但是单单写到了周瑜,先引导学生分析周瑜,再分析出对周瑜的敬慕之情,此时我会引导学生知人论世,联系作者的经历和写作背景,学生就能分析出对比的手法,并且体会作者“人生如梦”的情感。

环节4:课堂小结。

这首词中运用了情景交融和对比的表现手法,上片写景,下片写人,描绘了画面波澜壮阔,雄奇壮美赤壁之景,由景写到了功成名就的周瑜,由周瑜想到自身,抒发出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壮志难酬的苦闷。

环节5:高考链接。

这首词是宁夏的高考题,难度适中,题型设置和本课教学紧密相连,通过这首词的练习,学生不仅可以达到知识的巩固和迁移,而且能学会答题,同时也是一个反馈,可以掌握学生对本课的掌握程度。

环节6:背诵。

背诵的方式采取小组连环(自己点名)比赛式背诵,表扬为主

先带着学生利用课件作为提示背一两遍,然后给他们时间自己背,最后小组比赛背。这样比赛式的背诵不但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协同配合的精神。从而突破了教学重点。

六、板书设计。

力求清晰、完整,突出重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上片:赤壁美景——情景交融

乱穿(形)

惊拍(声)豪放洒脱

卷雪(色)

下片:缅怀古人周瑜——苏轼

年龄2447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职位东吴都督团练副使

际遇功成名就壮志难酬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成才之路》28页古诗鉴赏6、7题。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生朗读、讨论、背诵,学生学会了分析诗歌鉴赏中的两种表现手法—情景交融和对比,达到了考纲的要求,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小组讨论研究,提高了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突破了重点难点。语文是灵活的学科,学生当堂学会了不等于可以灵活运用,还要在以后的课堂中引导学生多多积累,灵活运用。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赤壁怀古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外研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中职语文教材的拓展模块古典诗文诵读“诗词四首”的第四首。拓展模块中的两首宋词虽都抒发伤感之情,却风格迥异。《一剪梅》深情缠绵,《念奴娇·赤壁怀古》恢弘雄放,两词分别代表宋词婉约与豪放的较高成就,学生可在对比中加深对宋词的感性认识。

《念奴娇·赤壁怀古》描述了词人被贬黄州游“赤壁”时所见、所闻、所感,词人怀古伤己,并不消极悲观,凸显身处逆境却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这尤其值得自信心不强、有畏难情绪的职高生借鉴。

“外研版”教材的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共有七首宋词,呈层进式编排,“古典诗文诵读”单元强调诵读,学生学习本课,要反复诵读感悟,与《一剪梅》比较不同,领悟苏轼这首词的风格特点,提升阅读赏析能力。

二、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国际商务专业二年级2班学生。

学生特点:活力四射、思维敏捷、乐于表现、交际能力强。

专业学情:国际商务专业的学习以英语和HND课程为主,专业课的学习中,学生养成了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因此,本课采用组内合作、组间交互的学习形式,实现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学习效果。

学科学情:学生在“外研版”基础模块中学习了12首古诗词,具备了诗词知识和诵读基础,阅读赏析能力有所提高,但拓展模块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帮助学生在诵读分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词意象,通过分析语言、意象、人物、情境,走入诗人感情世界,获得精神的感染和启迪。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意象内涵,鉴赏用词精妙,通过对比归纳豪放词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诗词意象、语言特色,把握词人内心情感的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词人复杂的情感,学习词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4、教学重点:理解意象内涵,鉴赏用词精妙,理解词人怀古时的复杂情感,通过对比归纳豪放词一些特点。

5、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诗词意象、语言特色,把握词人内心情感。

四、教法、学法、教具准备

教法:指导阅读法、情境教学法、悬念法。

学法:诵读品味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PPT,MP3,相关图片、视频、文字资料,可联网多媒体教室。

五、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一课时,分为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两部分。

第一部分: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定朗读评价标准和小组学习评价表,布置、检查个人预习作业,把学生异质分为4组,布置小组预习任务,检查并指导各组整合资料。

学生准备有三:上传个人预习作业;各组完成录音评价任务;各组按要求搜集整理资料,做PPT,准备课堂3分钟发言。

预习为课堂小组探究性学习准备资料,锻炼合作能力、搜集整合信息能力和评价能力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

环节一:情境导入(3分钟)

播放全班最优朗读录音,展示小组学习评价表。学生听录音,感受韵律,进入课堂学习;了解各组预习情况,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二:感知设疑(3分钟)

首先,学生回忆并列出《一剪梅》的意象。之后,学生默读并找出《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意象,描述其画面。老师提出悬念:相比《一剪梅》意象的婉约,《念奴娇赤壁怀古》豪放意象的背后会是怎样的感情?

对比两词意象不同,关注意象背后隐藏的'感情,实现由“文”到“情”的过渡;设疑贯穿课堂,提高学习兴趣。

环节三:品读解疑(25分钟)

1、赤壁之景

首先,小组朗读上阙,体会赤壁之景。之后,分析意象和语言,主要提出四个问题。其一,江水是什幺样子?词人为什幺写江水?其二,可否将“人道是”改为“曾经是”?其三,可否改为“乱石向空,惊涛击岸,堆起千堆雪”?为什幺?其四,上阙中的意象共同体现出赤壁什幺特点?最后,男生朗读,读出赤壁气势。

分析上阕,体会意象特点,理解作者用词的豪放大气与准确生动。明确豪放词意象的整体特点,提高学生的对豪放词的感性认识。

2、怀古之情

首先,齐读下阙,感受词人情感。之后,分析豪放意象背后词人复杂的情感,主要提出五个问题。问题一,周瑜是谁?问题二,词中周瑜是什幺样子?问题三,作者实际情况如何?问题四,“笑”词人什幺?问题五,寄托词人哪些情感?最后,全班齐读下阙,体会词人复杂的情感。

品读下阕,走入词人内心世界;对比周瑜和苏轼的人生际遇,理解苏轼当时处境和复杂心态,从而培养学生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对比朗读

请课前全班朗读最优者配乐朗读,其他组各派一名代表配乐朗读。得分记入小组成绩。各组按朗读标准评价,并进行点评。

通过再次诵读,学生更好地表达出对本词的理解;同学的点评,可以检测学生对本文的理解程度。

环节四:归纳破疑(5分钟)

比较《一剪梅》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引导学生从意象、意境、情感、题材等方面比较,归纳填表。通过比较两词不同,初步了解两词派的一些特点。

环节五:拓展阅读(4分钟)

同学展示整合资料:苏轼豪放词作品《定**》《江城子密州出猎》。通过拓展阅读,深入理解苏轼豪放词题材广的特点。

环节六:课后作业(1分钟)

比较学习:秦观的《鹊桥仙》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利用工具书理解词中的内涵,感受其中的婉约之美和豪放之气。以小组作业形式上交。进一步理解两个词派的风格特点。

赤壁怀古说课稿6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 号考生。

现在开始说课。我说课的课题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剖析本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选自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历史坐标上的沉思。诗歌是苏轼被贬黄州游赤壁时所作,感情激荡、气势雄壮,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学习本文有助于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和精神陶冶。本课计划用时1课时。

高一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古诗词知识,但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立本课的三维学习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了解写作背景,学习借古抒怀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及表达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的豪迈气势,学习作者面对人生挫折时的旷达情怀。

教学重点为:赏析语言,感受豪迈之情。教学难点为:评价作者“人生如梦”的复杂情感。

钱理群说过:中国传统文化根本上是一种感悟文化。古典诗词是最具表现力和画面感的文学形式。为此,本课将采用情境教学,以情促读,以读促思的教学方法,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诵读法、比较鉴赏法以及问题探究法完成学习目标。

为实现高效课堂,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

在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拟定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用时约3分钟。

多媒体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为整节课奠定一个良好的感情基调。导入语:古之文人雅士,每当登高望远,必有所触动;每临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已,醉书一曲《念奴娇?赤壁怀古》,世人传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悟东坡豪放的词风。

第二环节:初读品析,用时约10分钟,分三步展开。

1.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掌握字词、疏通文意,多媒体课件展示苏轼以及“乌台诗案”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

2.播放一段名家范读的微课视频,学生采用跟读、自由朗读等方式,体会作者感情。

3.整体感知。引导学生分析词作的结构。上阕着力描绘赤壁之景,下阕借写周瑜抒发感慨。以纵横之笔将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意境开阔、气势磅礴。

第三环节:精读探究,用时约20分钟,分两步展开。

1.读中悟情,深入文本。问:你认为这首词中最能体现作者豪迈气概的句子是哪句?小组交流讨论,适时加以引导。师生共同明确:“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最具豪迈之气。陡峭的山崖耸入云霄、汹涌的波涛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水卷起澎湃的雪浪,生动地勾画出了古战场雄奇壮丽的图景,不仅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也为下阕怀古渲染了气氛。

2.以情促读,探究文本。问:有人认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含有消极情绪,也有人认为是从愤懑走向平静的自我排解,难掩豪放旷达,你怎么看?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基调和写作背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并结合之前学习过的《前赤壁赋》探讨“江月”这一意象在苏轼文学作品中的特殊意义。

第四环节:拓展升华,用时约5分钟。

给学生1-2分钟的时间消化吸收本节课的内容。

问:苏轼的一生,一度下狱,三度贬官,可谓命运多舛。然而他并没有像贾谊那样“抑郁而终”,也没有像陶潜那样“归隐田园”,林语堂也曾说苏轼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感受?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畅所欲言。

整堂课,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以问题为导向,充分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课前预设,并促进课堂的精彩生成。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1.将本词扩写成一篇散文,发布到班级博客中,全班进行交流。

2.三国时代人物众多,作者为什么选取周瑜呢?自主探究,形成文字。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的板书设计如黑板所示。课后我将及时进行总结反思。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各位评委老师。

赤壁怀古说课稿7

说教材:

一、第三册语文主要是诗词,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诗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原因如下:

1、在这一部分,高考时直接题和间接题都很多,关键是直接题较多,如:

(1)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号、并称及文坛地位等;

(2)风格流派、文体;

(3)名句填空;

(4)对相关背景的了解、对主要内容和重点字词的理解;

(5)对写作特点及艺术手法的鉴赏。

2、诗词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

二、这首词可以说是重中之重。苏轼是一个大家,就像讲诗经要《氓》,讲楚词要讲到屈原,讲魏晋诗要讲到陶渊明,讲唐诗要讲到李白杜甫,讲宋词不能不讲到苏轼,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文词对后代文人影响极大。

三、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背诵本词

2、熟记作家作品地位及并称

3、把握豪放词的'意境及特点

4、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

说教法

一、上片以讲授为主,用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引导学生去想象苏轼登赤壁怀念英雄的情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

原因是:我们的学生阅历浅,学生几乎没有登山观海的经历,如不引导,很难体会苏轼面对滚滚大江,想起历史上无数的英雄,看到赤壁形胜,想起潇洒多谋的周瑜,感叹自己壮志难酬的心情。但苏轼又不同于杜甫李商隐,他的性格更倾向于陶渊明李白,又不甘于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迈。

二、下片以讨论为主,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因为有了上片学习的基础,把握全词意境问题不大,讨论更能深入领会到诸如烘托借代等艺术手法;更能领悟到苏轼用词的精妙,如“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人道是”,我安排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正体现了上述认识和想法。

说教学过程:

一、在导课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后面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分打下基础。

二、在作者简介中,介绍得稍多了一点,有些内容似乎与本课内容联系不大,原想舍去,例如对苏轼在文、词、诗、书画并称方面的介绍,但又想到高考要考,所以就罗嗦讲了。学生虽然在小学初中学过苏轼的诗词,对苏轼有一定的了解,但越是熟悉的,越容易记不清楚,所以在这多讲了一点,算是对苏轼一个简单的小结,这样在讲三册24课《赤壁赋》时就可以让学生来介绍苏轼,加以强化。我想如能在适合的篇目中对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进行小结,平时就以全局观念注意点滴积累,就可以减轻学生高三复习的压力。这一点属于个人一点想法,希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三、在背景介绍中,我分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介绍乌台诗案,讲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和本词有关的事实背景;另一方面对苏轼的胸襟性格做简单评价,便于学生把握词风和词人。

四、范读正音

朗读是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朗读有利于记诵,朗读有利于理解,朗读有利于把握意境,朗读好了甚至可以以读代讲,朗读时要把握诗词不同风格、不同基调。这是一首豪放词,应读得铿锵有力。

至于将字词板书,我个人认为在高中教学中依然必要,字词教学在任何时候都是语文教学中极重要的部分,传统教学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相反,近年来流行的所谓“素质教育”对字词教学有点忽视。平时时间充足时,我会在一单元学完后叫学生听写字词并注音,开始学生不以为然,以为是小学生的事,慢慢地倒引起了重视。

五、赏析部分

一是把握对字词的赏析;二是把握意境,尽可能地再现当时的情景;三是对一些艺术手法赏析穿插其中;四是由于诗词跳跃性大,而我们的学生史学知识欠缺,所以我在讲述时补充了一些史学知识,这似乎把语文课讲成了历史,也不知得当与否,算是一种尝试,还望各位前辈提出批评意见。

六、至于延伸比较部分,以柳词和苏词为例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词风,是为了把学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性差异上升到理性,使这种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在这一部分有些地方总结得不是很恰当,例如,把“壮志难酬之恨”说城是一种“悲愤”,“悲愤”一词明知用得不是很合适,但一时又想不出一个合适的词来替换,显得勉强和别扭。

说板书及作业

一、板书基本上是按行文思路来安排的,这样安排一是便于总结写作特点;二是便于学生按思路记忆背诵—本来还安排尽可能课堂背诵,时间来不及没有进行。

二、作业为背诵体会和自学《江成子》,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风格,这样在指导检查作业时可以强调评价和鉴赏同一个人的作品,应从实际出发,我们所强调的风格流派不过是就其主要成就或主要方面来谈,不能一概而谈。

自己的缺点有时是自己清楚的,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背面,旁观者更清楚,所以希望各位老师多提意见,畅所欲言,给我们年轻人一个不断进步的机会!

赤壁怀古说课稿8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五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必修四第二单元的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评价能力,包括风格、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具体分为以下三个目标:

1、领会宋词的艺术特点 。

2、具体领会宋代几位著名词人的艺术风格。

3、初步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

(二)课文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词八首》中的一首词。第二单元所选的都是名家名篇,而《念奴娇﹒赤壁怀古》既是苏轼的代表作,又是豪放派词的主要代表作之一,《词八首》中又特意选了婉约派与豪放派两相对照的词篇,我选择这首词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对不同风格的作品有一个比较性的体会,因此本节课在单元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本词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区分两大风格词派的作品以及以后进行诗歌鉴赏的训练。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理念,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二、学情介绍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平行班与美术班的学生,其语文基础较差。经过上一首词《雨霖铃》的学习,他们对婉约词的特点有了一定了解,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对于豪放词还不太熟悉,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理解两种不同词风的特点,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鉴赏—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对此,我主要采用了对比分析法(主要针对教学重点)、合作探讨式教学法(主要针对教学难点)、多媒体演示法(主要用于诵读部分)。

四、学习方法

这是一堂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朗读鉴赏课,因此我安排以下三个步骤的学法引导。

诵读法,感受词的语言和意境。

运用对比的思维方法,掌握两种词风的不同特点。

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理解“人生如梦”。

五、教学过程:

(一)【学习目标】

第一、知识目标

1、了解苏轼的有关知识。

2、把握豪放词的意境及特点。

第二、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2、通过比较,认识豪放派与婉约派艺术风格的不同。

第三、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体会词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比较豪放派与婉约派艺术风格的不同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二)自主学习

1、自由诵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全词。

2、为下面的字词注音:

瑾( ) 纶( )巾 樯橹( )

酹( ) 垒( ) 华发( )

(三)合作探究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的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造成声势。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明确: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迭。先写江岸,后写江水。既正面描写赤壁江山胜景,又勾勒古战场景象,真可谓是有声有色。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过渡。“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

(四)教师质疑

1、为什么诗人单单怀念周瑜?

明确:

a、建功年龄

苏轼四十多岁 团练副使 虚职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

b、机遇

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

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

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

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

2、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明确:“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苏轼在《前赤壁赋》里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也许苏轼在想:人生真的犹如一场空梦,辉煌像周瑜那样是一生,郁闷像我苏轼一样也是一生,在滚滚不息的长江面前,在圆缺循环的月亮面前,一切的失意潦倒,迫害挫折,郁闷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态度,这也就是苏轼的诗意人生。

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情,这难道算是消极吗?这其实告诉我们一个朴实的生活道理,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当你遇到人生苦难时,抱怨无济于事,伤感徒增烦恼,所以要学会自我解脱和心灵释放,想想人生也就犹如一场梦,“古今将相今何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天大的困难放到短暂而宝贵的人生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又何必苦苦去计较什么呢?这就是人生的豁达境界。苏轼年轻时也是意气风发,拼搏进取,有“澄清天下之志”,而“乌台诗案”让他站到了死亡的边沿线上,也许鬼神在向他敲门的时候,苏轼才能真正的体会和领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如果说这就是“消极”,那么,我想说,人生需要这样的消极,建立自己的弹性人生,或许正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另一种表现。

(五)课堂小结

全词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一种心情,这就是词的主旨所在。

(六)当堂检测

背诵并默写本首词。

下载赵伟峰赤壁怀古课堂实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赵伟峰赤壁怀古课堂实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赤壁怀古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把握内容,感受风格,领会思想。2、 理解宾主互衬,虚实相衬的写作特点; 3、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

    赤壁怀古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教学背景 在初中学习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之后,初步了解了苏轼词的特点、人生经历..... 和性格特征,今天,继续深入了解他的豪放词的特点和......

    赤壁怀古有感

    赏诗词精髓 悟经典国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家长、亲爱的同学们下午好! 我是五年三班的张皓轶。我今天读书汇报的题目是《赏诗词精髓 悟经典国学》 吟唐诗、背宋词是我们五......

    赤壁怀古教案(定稿)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3、理解《赤壁怀古》......

    《赤壁怀古》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沈阳市第二十七中学 高二语文组 盛浩 1 一、教学目标 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

    赤壁怀古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在初中学习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之后,初步了解了苏轼词的特点、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今天,继续深入了解他的豪放词的特点......

    赤壁怀古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位千古奇才,一桩千古奇冤,一段千古奇缘,落魄才子苏东坡与荒僻之地黄州就这样不期而遇。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二赋一词如一道神秘的天光在黄州横空......

    赤壁怀古教案及实录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导入新课 词风分婉约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前面我们学习了柳永的代表作品《雨霖铃》,其景凄美,其事缠绵,其情悲戚,“杨柳岸,晓风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