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信息论文
现代农业与农业信息论文
题目: 农业信息技术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及关键技术集成研究
学号: 姓名:
成绩:
农业信息化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与对策
缑建芳
【摘要】:本文着重分析了信息化对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基础上,提出了实施农业信息化战略实施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信息化对农村农业的促进作用。【作者单位】: 山西省农科院情报研究所;
【关键词】: 农业 信息化 现代农业
【分类号】:F320 【正文快照】: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竞争环境的变化,农业的国际竞争也在凸显,不断提高农业的信息化水平,可以早日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其中信息的作用尤为突出。随着当前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更好地实现农业信息化必须将其与信息化有效结合,要把信息化作为农业发展过程中一个全新的生产力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实现路径
王慧贤
【摘要】:正
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现代农业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产供销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高效率与高效益的农业。我们从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比较入手,来探讨我国现代农业在实现过程中应该多加关注的问题,以此来加速我国现代农业的实现。(一)播种面积及667m~2产量的变化反映出的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我国农业的发展就现在的情况来说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可以称之为纯粹的传统农业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第一目标就是解决温饱问题,当时由于科技水平落后,在无法提高667m~2产量的情况下,提高产量的唯一方法就是扩大种植面积,属于纯粹的传统农业。从建国到 【作者单位】: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实现路径 农业发展现状 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总动力 农业生产 发展时期 文化程度 传统农业 前提条件
农业信息化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与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竞争环境的变化,农业的国际竞争也在凸显,不断提高农业的信息化水平,可以早日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其中信息的作用尤为突出。随着当前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更好地实现农业信息化必须将其与信息化有效结合,要把信息化作为农业发展过程中一个全新的生产力要素,以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以现代会促进信息化。
一、农业信息化战略实施的必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农业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的发展要求,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农业信息化也不断的显现出来,所谓的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化技术的方法手段,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并且可以向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科学管理决策水平的一个过程。世界信息化的发展大背景下,加速了农业领域的信息化速度,它已成为农业经济增长中最活跃、最强有力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信息化在农业的广泛应用可以驱动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同时也可以开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时代,这就能够使农业经济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好时机。
20世纪末,随着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上提出了数字农业的概念,预示着21世纪的农业将呈现一个以数字化为特征的崭新面貌。
近年来,美国、加拿大、荷兰、英国、法国等少数国家开始以农业系统模型和GIS技术为基础,探索建立数字化农业生产实验系统,获得了一些可喜的发展。
国内外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显示,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由作物模拟、管理决策、遥感监测、信息管理等拓展到农业区划、资源利用、经济分析和电子商务等多个方面。
农业信息学的前景展望 信息农业
信息农业是以农业信息科学为理论指导,一农业信息技术为工具支撑,用信息流调控农业活动的全过程,一信息化为目标的现代农业产业
当今世界,以计算机为主导的信息技术浪潮席卷全球,人类正朝着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从商品经济到知识经济,从现代农业到信息农业的转变,并逐步经历着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渗透到了农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农业中的运用已构成一个完整的功能体系。
一、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概况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农业应用逐步发展为一股潮流,广泛应用于作物生产、畜禽生产、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农业环境监测与控制、作物产量预测、农业病虫预报及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计算机技术不仅给农业管理、生产和科研带来了高效益、高效率和高质量,自身也逐步形成农业科技领域里的特殊分支。当今,我国农业信息化已经从主要是以科学计算、数学规划模型和统计方法应用为主,发展到应用领域包括农业自然资源数据处理、农业信息管理与推广服务、农业规划与决策和农业生产过程实时处理与控制等多个方面,计算机应用已渗透到农业各学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领域项目促进我国农业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
科技部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2008年07月03日
来源:科技部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领域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为“三农”服务的能力不断提高。项目收集了全国500个县包括分县统计的人口、土壤数据、基础地理数据、作物播种面积、作物亩产、经济信息等统计数据和土地利用图与行政边界图等空间数据,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完成了品种高效认知技术以及认知度计量方法、县域小麦-玉米种植体系作物需肥规律研究;整合了作物长势和环境胁迫因子的遥感定量反演方法、土壤-作物系统过程模型和作物生长信息遥感监测模型的技术;完成了种猪场繁殖、奶牛场繁殖过程数据采集的描述规范;建立了水质参数(PH、DO、EC和温度)预警、饲料配方模型,设计并建立了针对不同鱼种的营养的知识库、不同配料原料的营养比例知识库;设计和建立了鱼病预警指标和警情知识库,建立了鱼病预警模型;进一步完善了奶牛疾病诊疗专家系统及其知识库,确定30种奶牛健康检查指标。
开展了知识本体概念体系及基于本体的关系数据库存储技术研究;农村知识本体的底层互操作技术及农村知识库构建技术的研究;生产技术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和农资商品信息的元数据标准框架研究以及基于本体的智能搜索模型研究;开展并初步完成了农业信息网站的自动发现算法;研究了农村知识库的构建技术,用于规范指导信息的提取及农村生产技术知识库、农产品市场知识库和农资商品知识库的构建过程;制订了7个标准规范初稿,初步构建了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关键模型。完成了系统模型的验证试验,研发了遥感干旱监测预报系统、作物推荐施肥决策支持系统等各原型系统,部分系统进入试运行。构建了种猪、奶牛联合育种网络平台,研究获得的“种猪场、奶牛场健康养殖信息系统”的单机版已经在示范区投入运行,并进入系统调试阶段。
先后在北京、上海、浙江、山东、新疆、河北和黑龙江省垦区等地区建立了9个示范基地,并将共性研究课题的技术产品和系统、已有的信息技术产品和系统相结合,进行了集成开发和基础数据库建设,在信息化村、信息化乡镇、信息化县和信息化企业方面取得显著效果。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及路径选择
中国已经进入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阶段,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已明确指出了发展现代农业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现代农业是依赖于高效率的农业,建设现代农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认识到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效率视角的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措施,是建设新农村、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
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1.农业经营规模小。我国目前的农业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传统的、原始的小农小本耕作经营,2.4亿农户,每户平均经营0.5公顷的土地,属于“超小型”农户经济。高成本低效率的小农经营,成为阻碍农业发展的“瓶颈”。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人少地多”的格局,随着近年来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流失现象严重,耕地面积由19.5亿亩下降为18.3亿亩,由于在科技进步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持续走低和农村劳动力人数绝对增加,再加上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迟滞,农村剩余劳动力积压在日益短缺的土地上,妨碍农村土地形成适度经营规模
期刊——著者,题名,期刊名称,出版年,卷号(期号),起始页码。
书籍——著者,书名、版次(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
学位论文----作者.文题:[XX学位论文].授予单位所在地:授予单位,授予年
举例如下:
[1] 梅树立,陈奎孚,张森文,等.两点边值问题的Shannon小波数值解法.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2,7(2):12—16 [2] 朱文学.粮食干燥原理及品质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7—108 [3] 欧阳忠.中国股市及农业板块的弱市场有效性假设的分析和应用:[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2 [4] Nearing M A,Norton L D, Bulgakov D A,et al.Hydraulics and erosion in eroding rills.Water Resources,1997,33(4):865-876
参考文献:
1、期刊——齐虎春,《现代农业》 2010年 > 第07期 总第409 期2010年7月1日出版 ;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编辑出版 内蒙古农业杂志社
2、期刊——缑建芳 ; 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年第04期 ;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杂志编辑部
3、期刊——李娅;刘慧;,《党政干部论坛》,2007年第07期
4、期刊——王慧贤,《河南农业》2008年第一期,西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5、期刊——窦熙博,《新农从》路
2011年第23期浅析我国现代农业的现状及发展思
第二篇:农业信息
伴随天气回暖,我省备春耕生产正全面展开。28日,记者从省农委了解到,全省春耕生产各项准备基本就绪,种植意向已经落实,各类农资加快下摆,水稻扣棚基本结束,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当前备耕进度和质量标准均为近年来最快最好,只待气温适合,开犁落籽。
目前,全省农机具检修已全面结束,比上年提前10天以上;已落实春耕资金556亿元,占总需求的95%,其中农民自筹230多亿元;已下摆化肥456万吨、种子95万吨、农药农膜10.3万吨,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32万吨、7万吨和2.2万吨;全省89万栋水稻育苗大棚扣棚已基本结束,各地正抓紧调试智能催芽车间设备。
针对去秋以来降水少、土壤墒情差的严峻形势,各地积极开展抗旱水源建设,提前做好抗旱准备。去秋以来,各地已新打抗旱水源井1.48万眼,小型蓄水工程265处,维修机电井1.2万眼,维修抗旱设备9881台套,渠道清淤10116公里;新储耐旱早熟大豆种子300万公斤。
省农委种植业管理处有关人士介绍,为提高春耕科技含量,我省分区域、分作物制定了15项抗旱保种技术栽培模式,已下发到基层和农民手中。去冬以来,全省累计培训农民417万人次,举办各类培训班15411期,广播电视讲座2524期,开展科技咨询96万人次。省农委还成立了13个农业专家指导组,深入到各市县包乡、包村、包地块,实行技术承包,为农民抗旱保种提供全程生产技术服务。当前我省水稻超早育苗工作已启动,庆安县的两段式超早育苗、虎林市的隔寒育壮苗已播种1.4万平方米;一些小麦主产区抓住当前回暖期开展小麦试播;小麦正式播种、水稻大棚育苗工作将于4月初陆续拉开序幕,玉米、大豆等大田播种预计在4月中下旬开始。
据农情统计,今年全省共落实农作物意向种植面积21800万亩,比上年增加70多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意向种植面积20650万亩,玉米、水稻两大高产作物面积继续增加,分别达到9000万亩和5300万亩。
第三篇:农业论文
浅议宝丰县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张二科
羊角天麻的脂肪族成分研究 ………………………………………程忠泉 杨丹等
可追溯体系与食品安全——基于委托代理模型分析 ………………………………………高思安 浅析我国现代农业的内涵及主要类型 ………………………………………魏艳丽 蒋会利
三亚市耕地资源现状评价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袁伟方 欧海等 DTOPSIS 法在大豆品种综合评估中的应用 ………………………………………李振江
如何把握农村金融发展的战略机遇 ………………………………………段红宇
安徽沿淮地区农业避洪减灾对策研究——农产品资源优势和加工 ………………………………………何永晴 郁家成发挥农业资源优势 促进德宏桥头堡建设 ………………………………………侯跃
安庆市现代农业的实证分析与思考 ………………………………………朱义龙
安徽省粮食补偿机制的实施与绩效评价 ………………………………………管叔琪 孙自铎
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的几点思考 ………………………………………王华银
宣城市木子禽业专业合作社运行模式研究 ………………………………………陈世跃
桐城市兴隆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调查与思考 ………………………………………黄雄壮 向平阜阳市发展现代农业制约因素及对策 ………………………………………李庭奇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思考 ………………………………………丁金海
安徽现代农业应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上做文章 ………………………………………陶学军 郑之宽
第四篇:论文 农业
论文 农业.txt生活,是用来经营的,而不是用来计较的。感情,是用来维系的,而不是用来考验的。爱人,是用来疼爱的,而不是用来伤害的。金钱,是用来享受的,而不是用来衡量的。谎言,是用来击破的,而不是用来装饰的。信任,是用来沉淀的,而不是用来挑战的。:文章简要介绍了现代农业的含义、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以及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和农村农业人才情况,提出了从统筹协调管理体制,制定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规划;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依托高校加强农业技术人才培养;依托科技特派员制度,吸引相关人才到农村贡献才智;建立并运作好农业专家人才数据库;出台相关政策吸引人才服务于农业农村等六方面,构建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支撑体系。引言
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与传统农业相比,它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简而言之,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建设将作为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过程贯穿新农村建设的始终。发展现代农业,意味着给农业注入更多的现代理念和方式,更多地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业的素质、效率和竞争力。1 福建省农业发展与农业农村人才的现状
1.1 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简单地概括,我省农业发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①特色农业发展迅速。水果、茶叶和食用菌占了相当的比重,根据2006年统计数据,我省以发展特色农产品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1100多个,参与农户达30多万户。②闽台农业合作深入拓展。近年来,我省闽台农业合作进一步扩大,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扩大到福建全省。根据2006年统计数据,全省累计批办农业台资项目近2000个,引进台湾农业良种2500个,先进与实用技术800多项。③农村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较快。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销售收人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带动了40%以上的农户发展生产。根据2006年统计数据,全省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6000多个。④外向型农业持续增长。福建近年来积极利用对台优势和对外优势,着力在闽台农业合作、培育特色产业和优势品种、推广订单农业、引进涉农资金和技术等方面寻求突破,外向型农业逐渐成形。⑤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产业化水平不高;产和销结合不紧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农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加工企业技术、装备、管理水平落后行业指导和服务滞后。1.2 我省农村农业人才的现状 2006年末,福建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1403.18万人,农村从业人员1220.6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87.0%。全省共有农业生产经营户423.07万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5.71万个。农村劳动力呈现以下的分布特点:①农业从业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技术人员偏少。2006年末,全省农业从业人员613.87万人。按年龄分,20岁以下占3.0%,21-30岁占11.9%,31-40岁占25.4%,41-50岁占27.4%,51岁以上占32.2%;按文化程度分,文盲占9.5%,小学占51.6%,初中占34.4%,高中占4.1%,大专及以上占0.4%。农村从业人员将近60%在41岁以上,小学学历占了51.6%。农业技术人员9.24万人,占农业从业人员总数的1.5%。②年青并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外出从业转移速度加快。2006年,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399.48万人。外出从业劳动力中,20岁及以下占16.2%;21-30岁占41.4%;31-40岁占26.3%;41-50岁占11.5%;50岁以上占4.7%。文盲占1.0%;小学文化程度占20.5%;初中文化程度占66.1%;高中文化程度占10.2%;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2.2%。③农村劳动力集中在农作物种植业,而加工、营销等直接为农业服务的人才欠缺。2006年末,全省共有农业生产经营户423.07万户,其中以农作物种植业经营户达到362.18万户,占85.6%。2 发展现代农业及其人才支撑体系的对策建议
根据福建农业发展情况和农村人才现状,建议从以下方面加强农村人才建设,构建农村人才体系。
2.1 统筹与协调管理体制,制定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规划。把农村成人教育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纳入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对农村成人教育进行整体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建立全方位铺开、全领域推进、各层次相互衔接、各类别相互沟通的农村教育体系;由政府统一规划统筹协调,有效整合、利用农村中小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高等农业教育院校等的教师、校舍资源,健全和充实农村成人教育管理机构,建设好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创建与新农村相适应的新型多功能的农村成人教育示范基地。2.2 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引进农村师资队伍人才与利用高等农业院校师资力量结合的办法,完善农村农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等农业教育横跨高等教育和农业,具有很强的行业性和发展的特殊性,担负着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的双重使命,是农业智力的依托和培养基地。他们可以为农村成人教育培养、培训专业师资队伍,也可以送培下乡,成为农村成人教育的特聘兼职教师。
2.3 依托高校加强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就我省而言,可以充分发挥福建农林大学农科、工科等学科门类齐全,办学基础良好,教学经验丰富等优势条件,结合福建省地域特点、现代农业发展情况以及海峡西岸建设特点,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农村适用技术人才和现代农业管理人才。
2.4 依托科技特派员制度,吸引相关人才到农村贡献才智。科技特派员制度由福建省南平市首创,“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互动联动、一体运作”是这一制度的高度概括。它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成功实践,是城市反哺农村、有效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生动体现,是政府公共资源应用于农村的重大措施。
作为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源地的福建省,自1999年开始逐步推广这一制度。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福建省委、省政府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管理体制上,党委(政府)统筹协调,各方合力推动;在工作部署上,围绕“三农”需要,全面综合服务;在工作方法上,注重力量整合,健全科技队伍;在激励机制上,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机制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服务农村农业中,取得显著成效,并日渐成为促使农民增收的催化剂,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我国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引起了国际机构和组织的极大关注,科技部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IFAD)、中德合作项目办公室(GTZ)日本国际办力事业团(JICA)等国际机构和组织进行了有效沟通与合作,为利用国外资源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福建也可发挥自己的优势,争取更多的海外资金参与科技特派员项目开发。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对科技特派员制度进行完善和延伸,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和机制的创新实践和持续发展,落实和提高科技特派员相应的待遇,鼓励科技特派员以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科技服务,取得合法报酬,以吸引更多的农业人才到农村贡献才智。2.5 建立并运作好农业专家人才数据库。集中建立我省农业专家人才数据库,形成松散形的人才管理模式,掌握全省农业人才分布情况,根据农业技术问题,随时查找相应的农业专家为农村农民提供服务,使人才的使用处于流动的状态,提高人才利用效率,避免了人才资源浪费。
农业专家数据库的信息内容应包括专家的主要研究领域、技术专长以及研究成果,专家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和学术报告,专家承担及已完成的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专家最新研究动态等。农业专家数据库是动态的,其建设内容随着各专家学者每项研究成果的获得以及论文的发表进行不断更新,从专家数据库中,可以随时了解各专家的最新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更好地应用于农村农业服务。
2.6 出台相关政策吸引人才服务于农业农村。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和其他种种原因,越来越多的知识人才积聚在城市,城市人才挤过独木桥,就业竞争空前激烈,人才浪费空前严重。城市人才相对过剩与乡村人才极度紧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政府部门可根据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人才需求,人才政策向农业农村倾斜,人才培养发展重心放在农业农村,人才配置农业农村倾斜,建立人才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导向机制。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发展为多下乡、长驻乡,扎根农村,扎实服务,帮助农村培训科技队伍,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和科技人员现场服务。着力营造乡镇村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解决好乡村人才的待遇、职称、工作条件等问题
第五篇:农业信息工作总结(精选)
全方位开展信息服务 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推进信息化是党中央、国务院“十二五”期间一个明确的战略部署,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一定会为农业农村转变发展方式起到积极的作用。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是顺应当前信息技术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客观需要,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必将提高我市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近年来,哈尔滨市农业技术推广系统把农业信息化建设做为我们的工作重心之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现实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思路,着力完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大力开发农业信息资源,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步伐,切实提升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为保障农产品数量、质量和农业生态安全做出不懈的努力。
一、多渠道开展信息服务,全面反映农技推广工作
在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哈尔滨市农业技术推广系统以“热线咨询、网络延伸、信息发布、实地服务”为四个着力点,充分利用“12316”农业服务平台、“哈尔滨农技服务网”、《哈尔滨农技推广》、专家讲课、电视讲座和实地指导等多渠道开展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工作,效果显著。
1、开展惠民服务,畅通“12316”农业服务平台
哈尔滨市“12316”农业服务平台建设了约207万字的技术数据库,提供包括农作物种植、林业生产、渔业生产、蚕蜂生产、畜牧兽医生产和农业机械化以及农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专家咨询和现场服务。在市农技中心及两区十县同时建设了13个服务平台,实现了全市统一使用“12316”一个拨入号码。该平台的建设与应用被列为2009年哈尔滨市一百项惠民行动之一。这项工作为全省首创,已经在我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被借鉴使用。
为了更好、更贴近实际地为哈尔滨地区的广大农民服务,我们选聘了84名专家,组织建设了专家服务体系,成为服务平台的智力核心。平台运行时有专人负责值机,在农业生产关键季节和病虫害发生时期,部分咨询平台24小时为农民提供服务。自2009年至今,哈尔滨市“12316”农业服务平台累计接听和回复咨询电话50000余次,专家现场指导15000余次,对农民咨询的问题回复率为100%。
2、拓展服务空间,完善“哈尔滨农技服务网”
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2006年3月10日正式开通了“哈尔滨农技服务网”(http//www.xiexiebang.com)。它是我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系统第一个专业网站,包括“业内新闻”、“推广人风采”、“中心政务”等八个版块。其中网站设计的“植保专家咨询服务系统”,具有强大的农作物生物灾害查询功能,深受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的欢迎。在网站管理方面,我们成立专家组,对网站的内容进行技术和方向把关,确保技术准确。截止目前,网站的访问量已经达到351347人次,网站发布的即时性技术信息和资料已经达到576万字。“哈尔滨农技服务网”的运行,增强了农业生产技术指导的时效性,为技术人员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电子平台,促进了我市农技推广系统电子化政务进程。
3、共促发展,活跃《哈尔滨农技推广》交流
《哈尔滨农技推广》包括“十大重点技术”、“生产指导”、“体系工作动态”和“农业小知识”等专栏,实现了保持特色、服务农业生产,转变观念、展现体系风采,活跃交流、实现共促发展的工作目标,不仅出色地发挥了对我市农业生产的技术服务和指导作用,为政府做好技术参谋,而且及时、准确和全面地反映了我市农技推广系统的工作动态。从2008年初改版至今,《哈尔滨农技推广》共编辑70 期,发布信息290余条,约26.1万字。我们还与省市农业科研单位、省内农业高校、兄弟地市和相关部门约60多个单位互动交流,深受好评。由于农业信息工作规范、报送及时,内容科学并有较强的技术指导性,我们一直是哈尔滨市委的信息直报点。
4、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指导,为农民送技术、送信息 市农技中心每年都组织内容丰富的科技培训,各地通过农业科技大集、办班讲课、电视技术讲座和发放技术资料可以培训农民120万人次。双城市配备了6台松花江微型面包车作为“农技110服务车”,延寿县配备了21台摩托车作为“科技入户服务车”,在生产季节,这些服务车每天都巡回在田间地头,车到之处,立刻就形成一个现场的“技术咨询平台”、一个现场的“信息服务平台”,把农业技术推 3 广到田间、把致富前景展现在农民眼前、也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信心建立在农民的心中。
5、领导重视信息工作,不断提高信息工作水平
市农技中心领导非常重视信息工作,为了更好的完成信息工作,市农技中心成立了信息科,专门负责信息编辑、发放、更新等工作。每年都印刷《农业科技资料汇编》和《哈尔滨农技推广资料汇编》,以便技术人员查阅、学习。市农技中心还组建了一支以基层技术人员和科技示范户为主体的信息员队伍,保证了信息及时更新和有较强的针对性。并制定了《关于信息报送以及通讯员管理的若干要求》,从而保证信息工作的质量,不断提高信息工作水平。
总体看,通过走访农户和实地调查,接受技术培训或信息服务的农户,亩节约生产成本或增加收入50~170元,全市节支或增收近1亿元。
二、信息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市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信息服务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信息服务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信息资源整合难度大、共享程度有待提高。农业信息涉及面广、分散,在及时、无偿提供信息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2、信息工作队伍服务能力、素质还不能满足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偏少,这将成为发展农业信息服务最大的限制因素。
3、信息服务的范围越广,工作经费的投入就越多,服务成本偏高。
三、对信息服务工作的建议 我们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努力解决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为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方式,努力提高信息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
2、推进农业信息服务内容、方式和工作机制的创新。要适应农民的需求,不断丰富和更新信息服务内容;要注重传统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要发挥农业部门的主导作用,加快推进“三电合一”工程建设,合力推进农业信息化。
3、加快制定农业科技、农产品市场、政策法规等信息采集、处理标准和信息服务规范,建立起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
二0一0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