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对1岁宝宝进行早期教育
动漫火车早教中心教育导师育儿指导
更多知识请访问www.xiexiebang.com
如何对1岁宝宝进行早期教育
1.运动 独立行走
这个阶段是婴儿学走路进展迅速的时期,开始他(她)可能仅是蹒跚地走几步,但他(她)很乐意一遍遍地走。父母要多给婴儿一些锻炼的机会,逐渐拉长练习的距离。可与婴儿一起玩扔球、捡球、找东西的游戏,训练婴儿独自在地上玩,独立蹲下捡东西,独自站起,并独自稳定地行走。还可让婴儿拉着小拖车之类的玩具练习走路,并使婴儿有机会学习拉着玩具侧着走和倒着走。
牵着手上下楼梯
在婴儿能够独立行走后,可拉着他(她)的手练习迈楼梯,开始婴儿可能抬脚费力、身体不平衡,父母可用较多的助力帮他(她)迈楼梯,以后逐渐减少助力,锻炼婴儿用自己的力量迈楼梯。
2.认知 动手游戏
1岁的婴儿开始有了主动性,可以自己动手进行一些操作。这时可以和婴儿玩多种动手游戏,如搭积木、叠小套桶等,可先给婴儿做示范,说:“我们来搭一座高楼”,然后让婴儿模仿做,以后让他(她)自己搭着玩儿,从搭两块积木开始,逐渐增加。该年龄的婴儿一般可搭起3~4块积木。还可教婴儿把铅笔插入笔筒内,开始用大口的笔筒,慢慢地改用小口的笔筒,或者是仅可插一枝笔的笔座。也可教婴儿玩插插片,把小的东西装入小口径的容器中等,这些都是训练婴儿手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自发涂画
继续鼓励婴儿自己拿笔涂画,此时可先教婴儿学会拿笔:教他(她)掌握住笔,笔尖向下画,同时教他(她)学画,使婴儿能够自己主动地画出笔划。这个年龄段的婴儿大多是随便乱画,父母不要生硬地制止他(她),而应该鼓励他(她)模仿着画出一些笔划,告诉他(她)这些像什么,那些像什么。鼓励这个时期的婴儿涂画,主要是为了培养他们运用笔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作欲望”。
3.语言 命名物体
婴儿已开口说话了,父母首先是要经常给婴儿看些画片、幼儿图书等,教他(她)正确地认识各种物体的名称及其简单的用途。要经常带婴儿出去玩玩,使婴儿认识外界更多的东西,在教婴儿认识的过程中多引导和鼓励他(她)自己说出这些物体的名称、主动地称呼周围的人,对各种东西父母都要问:“这是什么?”以启发宝宝说出名称,婴儿说不出来时,父母要清楚地告诉他(她),并反复地强化,使婴儿能够说出更多物体的名称。
表达
语言是人类交往的工具,交往首先是自我表达,要教宝宝用正确的词语表达自己的要求。开始婴儿可能多用手势、动作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时父母要坚持教婴儿用语言来表达,如“要”、“拿”、“喝”等。这时的婴儿大多只说一个单字,但这个单字往往代表了一句话,而且可能是多种意义的表达。如“拿”可能是“把东西拿给自己”,也可能是“拿给你”等。父母要善于理解婴儿的语言,正确满足他(她)的要求,并教会婴儿用更明确的词语来进行表达。
4.生活与交往 用勺子和拿杯子
父母要给婴儿自己做事的机会,即教他(她)学着做事。首先是从吃饭开始,教婴儿学会自己拿着勺子从碗中取饭往嘴里送。开始婴儿可能用勺很不准确,会洒落很多饭菜,但父母仍要给他(她)机会尝试,可单独给他(她)一个碗和勺,里面放较少的食物供婴儿练习。练习用杯子喝水也是如此,开始杯中可少放些水,教婴儿自己端着往嘴里送,父母可适当给予帮助,以后逐渐由婴儿自己来完成。父母不要因为怕宝宝把食物洒得满地,或怕弄脏了衣服等而不允许婴儿学习,这样会挫伤婴儿的积极性。因为做这些事情不仅是婴儿最初生活自理能力的学习,而且也是对婴儿主动性和独立性的培养。
一起玩 随着婴儿活动范围的增大,他(她)和外界交往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要有意识地让婴儿和小伙伴一起玩,也可教他(她)将布娃娃当作小伙伴。此时婴儿虽然不能你来我往地合作玩,但要使他(她)建立最初的伙伴概念,培养动漫火车早教中心教育导师育儿指导
更多知识请访问www.xiexiebang.com
婴儿与别人一起玩耍的愉快情绪。
怎样让孩子的右脑动起来?(有1岁左右宝宝的妈咪必看)
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它们各有不同的分功,既相对独立,又想互影响.一般左脑具有语言,概念,数字,分析,逻辑推理等功能;右大脑具有音乐,绘画,空间,几何,想像等功能,具体体现直觉,节奏,形象,想像,空间感,整体性等方面的能力.它们相互”分工”,又共同”合作”.有研究表明:人脑在孩子3岁前发育60%,在6岁前发育完成90%.但是在这段时间中,左,右脑的发育快慢并不一样.一般情况下,孩子的右脑在3岁前就已经开始发展,而左脑要在4—5岁时才开始发展.右脑主要负责控制感觉和想像力的发展,如果孩子的右脑在关键时期得到开发,对孩子成年后的创新能力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开发右脑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左脑的发育和发达.那么如何开发孩子的右脑功能呢?
1.鼓励孩子多运动左侧的肢体.因为人的右脑控制左侧肢体.让1---3岁的孩子”刻意”锻炼其左半身,促使其左半身多活动,是开发他右脑的最好方式.比如:父母可以在孩子拿苹果吃时鼓励孩子用左手拿,孩子扔东西时,父母可以鼓励他用左手扔等等.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把孩子培养成左撇子,也无须担心孩子会成为左撇子.因为训练的目的是让孩子在左,右手交替活动的过程中,开发右脑的功能,平衡协调左,用大脑的整体功能.2.和孩子一起参加音乐活动.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认为,音乐具有开发右脑潜能,调整两个大脑半球功能的奇特功效.右脑也有”音乐脑”之称.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将小石子,豆子,大纽扣等不同材料装进废旧的塑料瓶或者易拉罐中,封口后就制成了简单的打击乐器.这些东西看起来简单,却可以很好地来锻炼孩子的节奏感和听觉促进他的右脑发育.3.和孩子玩图形变化的游戏.这有利于培养孩子右脑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要知道拼图,折纸,玩积木的立体造型活动都是促进孩子右脑发展的好方法哦.4.鼓励孩子参与画画活动.在画画过程中,其实就是在锻炼,发展右大脑呢.绘画需要多种能力综合参与,它包括视觉感受,听觉描述,语言理解等.一系列活动就是需要孩子将周围的事物表现在纸上.这一过程可以帮助激活右大脑细胞,促进右脑思维.可以说绘画是开发右脑的最好方式之一.让您的孩子按时上床睡觉
比如,家里的其他地方有什么东西呢?或是我的爸爸妈妈在哪里呢?或是我错过了什么东西了呢?甚至是一些根本没有什么联系的问题,总之,这些问题都让孩子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这就是为什么书中介绍的哄骗孩子上床睡觉的方法,并不是对每一个孩子都有用。所以,很多家长最后都放弃了,让孩子自己等到累了,想睡了,再让他休息。当然,也有一些家长会想方设法的让孩子尽快上床睡觉。
事实上,越早的鼓励您的孩子养成按时上床睡觉的习惯,会越有益。但是,当您决定让您的孩子自己学会如何上床睡觉,您必需寻找一种最好的方法来引导孩子。您是完全的让孩子一个人睡觉呢?还是当孩子每次醒来,您都出现在他的面前?还是任由孩子最后自己又睡着了?
试着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这些问题。到现在为止,每件事都进展得非常好。当您的孩子累了的时候,您可以抱抱他,唱歌给他听。如何孩子迟点醒来了,您可以重复做之前做的,您的孩子可能会继续入睡。而您的孩子会慢慢习惯这种入睡的方式,就算您不在身边,他也会慢慢入睡的。
那么,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呢?突然有一天晚上,您陪着孩子,或给他一个奶瓶,然后说“晚安”,然后将他放到床上,放一点歌,然后离开您的孩子。自然的,您的孩子可能会拒绝,他可能会不停的哭喊,但是,您可以当作看不见,当孩子哭累了,他就会睡着了。
这样做真的好吗?没有什么提示,就将孩子抛弃在床上,这对孩子公平吗?您觉得这样做了,下一个晚上,孩子就会按时的上床睡觉了?那么,您就错了。睡觉,孩子总觉得是一种危险,是一种令人恐惧的事情。从您说“晚安”并将孩子放到床上的那一刻起,您的孩子就会开始对您哭喊,会抓紧你不放。您是否还会再次无情的扔下您的孩子?还是陪孩子,让他慢慢入睡? 动漫火车早教中心教育导师育儿指导
更多知识请访问www.xiexiebang.com
您决定将还不想睡的孩子放到床上之前,一切都是那么好。因为您不想要您的孩子感到害怕,所以您决定陪着他等到他入睡了才离开。尽管您离开孩子,他不会感到害怕,但他还是不希望您在他入睡前就离开。
训练孩子集中注意力
妈妈们也许都发现了,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是孩子的共性。年龄越小,控制注意力的时间越短,比如1~2岁左右的孩子的注意力最多不会超过3分钟。可是你要知道,注意力不集中到了学龄后,会给宝宝带来很多麻烦哦,如何改善宝宝的这种现状呢?下面小编来给各位家长支支招儿。这类孩子具有注意力分散度较大的气质特点,应该及早给予帮助,否则到学龄时期就会出现多动症症状。对于这类孩子,挑选讲故事作为训练注意力的项目之一,具体操作方法:讲故事前,先与孩子面对着面手拉着手坐好,再开始有声有色地为孩子讲故事,并经常用眼神和体态、语言与孩子交流,还可以用提问形式让孩子参与讲故事。直到发现孩子的注意力实在无法坚持集中时,立即宣布“今日故事讲到这里,明日继续。”随着听故事时间的延长,注意力的提高,可以发展到让孩子收听电台里的故事。其它活动形式也可按类似方式进行。
在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1、刚开始训练时,可能孩子并不合作,这时切忌打骂是关键,否则他们会对训练产生厌恶情绪,导致训练无法深入进行。
2、训练内容一定要围绕着“玩”字,切忌认字、写字或课堂式教育。
3、练时间长短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与特征决定,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与要求小孩子。
只要父母注意这三点,注意力训练会收到良好效果。
一岁多宝宝的游戏
你看看是否有用啊爬上爬下
游戏目的:
锻炼宝宝的四肢,促进手脚和全身的动作协调。
游戏内容:
(1)把床上的被子叠好放在中间,主宝宝爬上爬下。
(2)选择不太高的楼梯、攀登架让孩子爬上支、爬下来。
游戏指导:
在宝宝能在平地上爬的灵活之后,适当的让他爬一爬台阶、楼梯。在练习中要注意宝宝的安全,太高的楼梯不能让宝宝去爬。玩豆豆
游戏目的:
(1)训练宝宝手的小肌肉运动;
(2)锻炼宝宝的弯腰下蹲及手指的灵活性。
游戏内容:
(1)碗里放些黄豆或红豆,教宝宝一把抓起豆豆,然后把手松开,让豆豆从指缝里漏出掉到碗里,边抓边说:“黄豆红豆,帮着数数。”
(2)将一些蚕豆或黄平放在地上,和宝宝一起捡到碗中,和宝宝比赛一下,看谁捡的多。这一游戏可和第一步的游戏接着进行。
游戏指导:
(1)注意不让宝宝把豆子吞进嘴里,以防呛进气管。
(2)若捡豆子对宝宝太难了,可在地下放些色彩鲜艳的小玩具让宝宝捡起来放在小床上。全家游戏
游戏目的: 动漫火车早教中心教育导师育儿指导
更多知识请访问www.xiexiebang.com
发展宝宝的认知能力、记忆、思维能力;训练宝宝的平衡感。
游戏内容:
(1)大人先藏起来,不要藏得太隐蔽,要给宝宝某种线索。
(2)当被宝宝找到时,把宝宝放在肩上,两手分别握住宝宝的手腕,掌握好平衡,然后在屋里转几圈,跟他说:“找到爸爸了,找到爸爸了。”
(3)然后让宝宝自己去藏,爸爸、妈妈不要立即找到他,而应假装找一会儿再找到他,并跟他玩飞机的游戏。
游戏指导:
藏猫猫和坐飞机都是宝宝十分喜爱的游戏,在藏猫猫时要尽量收拾起像电、热水等不安全的东西;坐飞机游戏一定要注意安全,以防闪了小宝宝的身体,又要防止抓不牢而将宝宝掉下来。玩积木
游戏目的:
锻炼宝宝的小肌肉动作和想象力。
游戏内容:
(1)给宝宝四块积木,示范搭几种形状,让他模仿或创新。
(2)如果宝宝拿着积木不知往哪儿放,便手把手地教他。
(3)待他学会后,应让宝宝发挥自己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游戏指导:
示范动作要慢,要清楚。饭桌上的游戏
游戏目的:
发展宝宝的认知能力,训练宝宝的语言等综合智能。
游戏内容:
(1)让宝宝帮妈妈拿筷子、小勺子、自己吃饭的小碗。
(2)在这过程中妈妈要不断地给宝宝重复这些物品的名称。
(3)在吃饭时,妈妈可问宝宝:“宝宝,吃不吃饭”,“宝宝吃不吃鸡蛋”、“宝宝喝不喝水”。
游戏指导:
一岁宝宝接触身体的事物不少,但记住的不多,因而成人要一遍一遍地,反复多次说给宝宝听,并鼓励宝宝说出来。
一岁多的宝宝如何开发智力
秘诀
一、交谈
专家认为,一个人在语言上的智商与他在婴儿时期听到的词汇量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你和他说的话越多,他的词汇量就越丰富。由于婴儿的思想还局限在具体的事物上,所以话语要尽量简短,多说些和宝宝有关的话题,比如他的婴儿车或他的玩具等。在宝宝试着和你交流时,你也可以用话语描述出他的意图(比如:哦,你想要那个奶瓶!)。
秘诀
二、阅读
你可以边读边指着书上的字,让宝宝意识到你读的东西从哪来,以及你阅读的顺序是按照从左到右、从前往后的。一本书读完一遍后,你可以再给他读第二遍、第三遍,每读一次,孩子的印象就加深一些,不用担心他会听得厌烦,能够“预知”下面的故事会让宝宝感到兴趣盎然。这样一起阅读有助于在你和宝宝之间建立起一种精神上的纽带,而且对宝宝学习新事物很有帮助。专家认为,和宝宝一起阅读,能使他顺利地掌握有关读写的一些基本信息。另外,如果你平时注意多给他看些老虎、轮船、飞机等平时不常见的东西的图片,也可以让宝宝学到很多新东西。
秘诀
三、在交谈的时候运用手语
在小宝宝不会说话前,可以使用手语和他进行交流。比如,“书”可以用手掌一开一合来代替,如同翻开或合上书本;“鸟”可以用食指和大拇指放在嘴边一张一合来表示,就好像鸟嘴的形状。根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学会手语的孩子不但比那些没有学手语的孩子说话早,而且智商也高。也就是说手语对婴儿智商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影响。
秘诀
四、母乳喂养
通过对吃母乳和吃配方奶粉的宝宝进行的脑力测验得出结论:吃过母乳的孩子的表现一般都比那些吃配方奶长大的孩子要好。而且在一岁以内的宝宝吃母乳的时间越长,智商就越高。当然,采用人工喂养的爸爸妈妈也不必过于烦动漫火车早教中心教育导师育儿指导
更多知识请访问www.xiexiebang.com
恼,研究显示:平均起来,喂养方式的不同只会导致宝宝最后的IQ值相差几个百分点而已。但是专家提醒人工喂养的宝宝一定要在1岁以内注意补铁,因为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幼儿期缺铁的孩子,等长到10几岁的时候,他的运动神经和认知的能力会比同龄的孩子差一些。
秘诀
五、给孩子独处的时间
不要无时无刻地拿个玩具在孩子眼前晃来晃去,这样做不但不能激发他学习的兴趣,反而会令孩子疲惫不堪,甚至会让孩子的观察范围缩小,只注意自己眼前的玩具,而减少对其他信息的摄取。有一种观点认为,小宝宝需要爸爸妈妈夜以继日地关怀和照顾,但也不时需要地一些自我空间,一个人玩玩具,或者到处爬一爬。
秘诀
六、支持
一旦宝宝确认你是值得信赖的,并且可以随时随地从你那里得到爱和帮助,他就开始了自己的探索旅程。也许你会发现,宝宝经常会拉着你,把一朵花指给你看,或者是拼命地让外婆去看他发现的一颗星星,其实这些行为都反映了他想建立一种纽带,亲人与他之间的,一种支持他走向外面世界的纽带。这个阶段,爸爸妈妈应该经常抱抱或搂一搂小宝宝,多和他有一些目光上的交流,这样可以激发宝宝想要与人交谈,进而进行交流的欲望。只有更多地探索和与外界交流才能更好地刺激宝宝的大脑发育,让他们越来越聪明。
适合1—3岁宝宝的游戏
宝宝的储蓄罐
目的:形成大、中、小概念,发展精细动作和专注力。
材料:储蓄罐1只,硬币1元、5角、1角各若干,托盘1只,小盘子3只,三个大中小纸片上分别写上“大”“中”“小”。
玩法:
1、请宝宝取出储蓄罐,帮他把底垫揭开,把里面的硬币倒进托盘里。听一听哗啦啦的声音,“哇!这么多硬币!”
2、爸爸在三个盘子里分别放进一枚1元、5角和1角硬币,请宝宝找出托盘里的1元硬币放进有1元硬币的盘子里,以次类推。然后和宝宝比较一下:1元硬币大,1角硬币小,5角硬币不大不小,是“中”。
3、出示三个字卡的背面,让宝宝比较大中小。然后按次序把字卡翻过来,教宝宝认读“大”“中”“小”。把字卡放在相应的盘子上。
4、“硬币要回家喽!”,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把硬币投进储蓄罐里。
提示:平时爸爸妈妈有硬币时,别忘了交给宝宝,让他认一认,再投进储蓄罐里。需要用硬币时,也请宝宝拿给你吧。
鞋子的家
目的:体验动手制作的快乐,培养秩序感。
材料:十几个鞋盒或纸盒,胶带纸,好看的广告纸(最好印有鞋子图片),托盘,固体胶。
玩法:
1、爸爸妈妈和宝宝都围上围裙,告诉宝宝:“今天要做一个好玩的游戏。”爸爸将准备好的材料一一出示。
2、请宝宝把他的小鞋子通通找出来,排好队,数一数有几双?“哇!宝宝有这么多漂亮的鞋子!鞋子大聚会喽!”爸爸提议,给小鞋子造座宽敞的房子,让它们住到一起。
3、大家一起动手做,用鞋盒搭房子。宝宝传递工具材料,爸爸用胶带把盒子之间粘牢,妈妈帮助宝宝用广告纸贴在“房子”的外面。“鞋子的家造好啦!”
4、和宝宝讨论,怎样给鞋子们分配房间,才能一下子就找到它们?建议如图摆放。
提示:可以给鞋的“家”贴上标签①②③④。如:①拖鞋②凉鞋③运动鞋④皮鞋
宝宝的小画书
目的:学习收集,体验亲手制作小画书的乐趣。
材料:平时收集的各种画片(广告纸、旧杂志、报纸上的玩具、汽车、食品、房子、动植物、日常用品等),36开白纸数张,固体胶棒,托盘,小夹子。
玩法:
1、把各种画片放在托盘里,和宝宝一起欣赏,请宝宝挑出自己喜爱的几张。
2、请宝宝把选出的画片单个或自由组合,粘贴在白纸上。
3、出示小夹子,请宝宝把几张画片夹在一起,就变成了宝宝自己做的一本小画书了!
4、妈妈帮宝宝再夹上一张白纸做封面,写上“宝宝的小画书”。动漫火车早教中心教育导师育儿指导
更多知识请访问www.xiexiebang.com
提示:
睡觉前,陪宝宝一起翻阅《宝宝的小画书》,说说画书中的人或物,还可以编个故事呢。
按照宝宝的兴趣和经验,可以继续做一些分类画书,如“汽车画书”“小狗画书”等。
1岁半-2岁的孩子会哪些技能了?
A:1岁半-2岁的孩子已开始能集中注意看图片、看电视、玩玩具、念儿歌、听故事等。但是,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一般在15分钟左右,并且以无意注意为主。记忆的内容也比较简单,只能记些零散片段,面也较狭窄,一般是他们熟悉的生活内容,如做游戏、分吃东西、玩玩具、看动画片等。且记忆的时间短,很容易忘记。
虽然这个年龄对大人的依赖性还很强,但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独立行动倾向正逐渐发展起来,做父母的会觉得孩子的独立愿望越来越强,不管是自己能做的还是不能做的,他都想自己去做,不愿别人帮忙。例如,妈妈帮他穿衣服时,孩子不再只是配合,而是说:“我自己穿。”饭桌上,他不再满足爸爸妈妈喂他,而是想要“我自己吃。”如果带他出去,他会挣脱大人的搀扶,而要自己走。
除了以上这些,让爸爸妈妈感到欣慰的还有,18个月以后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确实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多数自己能脱外衣,有的还能试着穿衣服;到2岁时,大多数孩子都能自己较好地吃饭了,也会自己洗手了,还能用毛巾把手揩干;而且多数已经能在白天完全控制大小便,2岁的孩子正值天热的时候,还能自己解开裤子坐便盆。
培养独立性,一岁半开始
培养独立性,一岁半开始
一、系鞋带是三四岁孩子的基本技能之一。
在美国餐馆,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一家人吃饭时,父母吃自己的,孩子也是吃自己的——即便他们只能坐在专用的婴儿座位上,吃得满脸花、满身油。而家长的责任只是给孩子擦擦脸,再任由他们去“糟蹋”。这在中国的家长中,恐怕是不多见的。
由于文化不同,中美两国家长在培养、教育孩子问题上有很大不同,而这种不同甚至从婴儿期就开始了。总体来看,不管是美国的家长,还是美国的中小学、幼儿园都很重视独立性、自立精神的培养。
二、夜间专用灯帮孩子入眠
美国家长习惯让孩子很小就晚上独自睡觉,父母只是不时关注一下安全。当孩子懂得害怕了,家长就会给他们买一种瓦数很小的夜间专用灯。大灯关了,小灯就亮了,权当帮孩子驱走一些对黑夜的恐惧。偶尔孩子撒个娇,要求和大人一起睡时,作为父母,他们也只是安慰一下,却绝对不会动摇决心。
三、走段夜路,学点吃苦
在有关美国家长教育孩子的各种文章中,有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位工程师带着3岁的儿子到城外10公里的郊区看望父母。吃过晚饭天色已黑,进城的末班车也错过了。这时如果住下,第二天再回城也合情合理,但工程师却执意带着儿子步行回城。儿子走一段,他背儿子一段,就这样摸黑回了家。
有人问起:“为什么要这么做?”工程师回答担骸拔 巳枚 哟有∈煜ひ幌潞诎担 砸坏憧唷!?br />
四、早早学会自己动手
其实,这种对独立性的培养还更多地体现在自我服务技能的培养上。孩子从小到大要学习很多知识和技能,有些事情不亲手做一次,就永远不会。
美国幼儿园的老师认为,孩子从1岁半起,就应该开始培养自我服务的能力了,这对孩子和家长双方都有好处。
美国幼教工作者提出,一岁半到两岁大的婴儿,要学会自己用杯子喝水,能够拣起玩具;2—3岁的婴儿能够学会控制大小便,会用叉和勺吃饭,能够比较熟练地穿脱衣服、拉拉链;3—4岁的幼儿,独立性进一步增强,几乎不用老师或父母的帮助,就能熟练地自己扣纽扣、系鞋带、吃饭、洗脸、刷牙等;5—6岁的幼儿,就应学会洗碗,能够很好地保管自己的东西。
五、练自立,方法要得当
当然,幼儿园和父母在培训孩子时,也需要一些得当的方法。
美国幼儿园经常采用提出任务的方法,在创造一些条件的基础上,让孩子成功地“完成任务”。例如,老师在训练4岁幼儿自己穿鞋、脱鞋时,给他们提供的鞋要比实际穿的稍大一些,这能够令孩子很容易自己完成穿、脱动作,增加成就感;而在教会孩子向瓶子里倒牛奶时,提供的瓶子也要是大口瓶而不是窄口瓶。
6种情况下不能打孩子 4种情况下可以打孩子 动漫火车早教中心教育导师育儿指导
更多知识请访问www.xiexiebang.com
6种情况下不能打孩子
如今,信奉“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理念的人应该不在少数,持这种观念的人肯定会反对打孩子,甚至认为打孩子是愚蠢的,是父母自己无能,是不会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的一种表现。的确,在以下很多情况下,是不能打孩子的。
1.孩子犯错误,是因为父母事先没有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或者父母没有把话讲清楚。
2.孩子所犯的错误,父母自己也在犯。
爸爸妈妈自己都不知道这方面的事情应该怎么做,没有很好地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时,不要急着去打孩子。等自己改正了这方面的错误,清楚地知道遇到这种事情该怎么做时,再去惩罚也不迟。
3.父母在暴怒之下不能打孩子。
因为这时打孩子往往只是发泄自己的愤怒,惩罚时往往会失去分寸,会忽视孩子犯错误的原因,也很难给孩子讲清楚为什么要打他,很容易失手打伤孩子。应等自己怒气平息了,头脑清醒了,再实施惩罚。
4.孩子生理与心理具有以下特殊情况者不能打:行为亢奋有神经障碍的孩子,十分敏感的孩子,曾受过情感伤害的孩子。
5.不到3岁的孩子不要打。
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3岁的孩子处于游戏期阶段,孩子的自主感十分强烈,同时孩子的良心、道德感也有了发展,自我统一性开始出现,而3岁前的孩子,这一切都没有出现,或者只是刚刚发展。即使是有的孩子过于顽皮,体罚他的时间也只能提前到1岁半,对于1岁半以内的婴儿是绝对不能进行体罚的。因为在这一年龄段,孩子的活动主要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主要是一系列因为吃、喝、拉、撒、睡带来的条件反射,是无意识的。在这一阶段体罚孩子,会影响他们做出正常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导致孩子身心的不健康。
在1~3岁的阶段,孩子处在自主性与羞怯和疑虑之间摇摆的阶段。儿童迅速学会走、爬、推、拉和交谈等许许多多的技能,学会了如何抓握和放开。他们不仅把这些能力应用于物体,而且还应用于控制和排泄大小便。换句话说,儿童现在能“随心所欲”地决定做还是不做某些事情。父母必须按照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向,履行精心保育儿童行为的任务,而又不能伤害儿童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如果父母使用体罚,儿童就会感到疑虑而体验到羞怯。
育儿小贴士:在孩子3岁前的这一年龄阶段,面对孩子的无理吵闹,面对孩子帮倒忙,父母往往是最头疼的,既要管住孩子,又不能体罚他们。怎么办?您不妨采用以下办法来教育犯了错误的孩子:?冷处理。当孩子无理吵闹时,不去搭理他,更不要给孩子以积极刺激,避免孩子在自己吵闹和大人满足要求之间建立条件反射。?自然后果法。对于喜欢乱碰东西的孩子,在不造成肉体伤害的情况下,可以让他碰一碰煮热的食物,让他直接体会到其中的危害。?用生气的表情告诉孩子他的行为不对。你可以把自己的愤怒写到脸上去,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学会看大人的脸色行事。看到大人的愤怒表情,很多孩子会停止自己的错误行为。?讲明道理。给孩子讲明一些简单的道理,说清楚这样做会给他带来的直接伤害。比如,你乱碰开水瓶,会被烫着的,到时候会像打针一样痛的。
6.6岁以后要尽量少打,12岁以后的孩子不能打。
一般而言,孩子6岁以后就应尽量减少体罚,而到了12岁就应完全停止了。6岁以后,多数孩子已经进入学校了,独立自主意识有了较好的发展,自尊心越来越强,开始努力地做事情,渴望着凭借自己的能力、勤奋,不断带来各种成就。这时体罚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丧失成长所必须的成功体验,影响人格的健康发展,养成消极、自卑的人格;而且在这一时期进行体罚,孩子能够清楚地记住父母对自己的体罚,在心灵蒙上一层阴影。
进入青春期后,儿童在肢体运动、认知、道德感等方面日渐完善,逐步形成完整的统一的自我。他们强烈感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独特的个体,具有认识自我、表达自我、张扬自我的强烈要求。如果这时体罚孩子,他会感到这是对自己人格的严重践踏,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一些男孩子甚至还会产生某种报复与逆反心理;而且,随着知识的增多,他们会清楚知道父母的这种做法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一种违反法律的错误行为,因而会对父母产生不良印象,认为他们不遵守法律。
4种情况下可以打孩子
在中国,父母打孩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采访现在的父母时发现:尽管有少数人不打孩子,但多数还是打的。如果你认为“不打不成才”,“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等观点是有道理的,如果你经常不能通过积极的鼓励,也不能通过讲道理让孩子遵守规则,那么你可能认为在以下情况下,父母或许可以通过“打”的方式,给孩子以威吓,使其改邪归正。
1.如果孩子喜欢触摸一些危险物,喜欢到一些不安全的场所,但由于孩子年龄太小,不能理解自己所作所为的严重性,或者理解了但管不住自己,家里人又没有足够时间看住孩子时。比如:有很多孩子喜欢拨弄电源插头、开水瓶、动漫火车早教中心教育导师育儿指导
更多知识请访问www.xiexiebang.com
玩火等,如果不及时而有效地加以制止,将会发生不堪设想的后果。
2.当孩子某些作为、习惯、心理倾向,长大后有可能发展为违犯法律或不道德的行为时。比如:从家里偷过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还有很多小男孩喜欢打人欺负比他弱的孩子,并以此为乐。
3.过于自私、自我中心倾向严重,心中丝毫没有他人的位置。
有些从小被宠惯了的孩子,从来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不懂得要关心他人,长此以往,进学校后很难与同学相处,走上社会后,无法适应社会。对于流露出这种倾向的孩子,父母要及时帮他们纠正。
4.父母或老师已多次提醒他有规则存在,但他仍然故意犯规时,或者犯规后还丝毫不认错,下次还想再犯时,可以打孩子。简单地说,屡教不改时,可以打他。
特别提醒:孩子不能乱打笔者虽然主张在有些情况下,可以打孩子,但也不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残酷、虐待性地责打孩子,或者没头没脑地乱打一气,逮住哪里打哪里,不管是头部还是脸部。不要用任何工具如鞭子、拖鞋等,用手打屁股就可以了,绝不允许拍打孩子的头、眼睛和耳朵。
在实施体罚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及时惩罚,不能倒算帐。要坚持随错随罚的原则,这样孩子所做的错事就能与惩罚带来的不愉快建立起联结。这样,他以后再做这些错事时,会立刻想到惩罚带来的不愉快体验。
2.讲明道理,告诉孩子下次应该怎么做。惩罚时,要告诉孩子为什么打他。打只能阻止错误行为再次出现,但它本身不能带来正确行为。只有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以及造成的危害时,才不会再犯。由于孩子年龄小,即使这次真心说“下次不敢了”,但可能不知道下次应该如何做。因此,父母有必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告诉他正确的做法。而且,还要考虑到自己提出的做法是不是超出孩子的界限,给他的建议是否容易做到的,而不是孩子根本做不到的。
3.不要在外人面前打孩子。孩子尽管小,但有自己的脸面,尤其是在小伙伴面前,他是不甘落后的。一旦别人知道自己挨打了,稍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像大人一样觉得这是奇耻大辱。
4.不能经常打孩子。俗语道:“常骂不惊,常打不怕。”孩子要是经常挨打,由于“久经沙场,千锤百炼”,就会变得“软硬不吃,刀枪不入”。记住,体罚绝对不是教育的主要手段。
第二篇:1岁半宝宝教育
虹猫蓝兔开心智趣园早教视频-早教课程
1岁半宝宝教育
一岁半的宝宝简单自我意识基本形成,始有独立吃饭的欲望,有强烈的好心,喜欢模仿别人动作,看着大人吃饭,想自己拿筷子、勺子动手吃饭,喜欢自己抓东西往嘴里放,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抓住这个宝宝要自己吃饭的“成长关键期”,让宝宝学习自己吃饭。
有的妈妈为了不让宝宝把衣服弄脏,有的妈妈担心宝宝自己吃饭会把碗碰到烫着宝宝,有的妈妈担心宝宝自己吃饭吃不饱,所以总是亲自喂饭给宝宝吃,长期喂饭的方式其实是不可取的。
宝宝自己有吃饭的欲望,是宝宝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表现,宝宝自己吃饭有很多好处。1岁半宝宝教育首先,能培养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宝宝学习吃饭的过程中,他会选择他喜欢吃的东西,努力用各种方式让自己吃饱,刚开始,宝宝经常吃不到嘴里,会吧吃的东西房子嘴的外边,事物弄的满脸、满地都是,时间久了,宝宝学会抓勺子吃饭,他会想办法把勺子里的吃的放在嘴里。这在大人看来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其实这是宝宝动脑、动手的过程。
第二,对宝宝的性格形成有积极的影响。宝宝没有把饭吃下去,会产生焦急的心理,自己体会失败的心情,饿着的感觉会激发他为了吃饭越挫越勇,可以锻炼他建议的性格。当宝宝自己把食物放在嘴里的时候,他并初步品尝到自我行动的成功滋味,父母在宝宝成功把食物放在嘴里的时候,多鼓励,能增强宝宝的自信心。
第三,有利于形成宝宝良好的进餐习惯。吃饭时候,要求宝宝一起规规矩矩吃饭,时间久了,宝宝会在吃饭的时间点,自己坐到平时自己坐的位置,看见大人吃饭,自己要他的吃饭工具。大人吃完饭撤盘子的时候,他会担心不给他吃,为了吃饱,他会加快吃饭速度。不会出现边吃边玩、边看电视边吃饭、大人追着孩子跑的现象。
第三篇:睡前故事是对宝宝进行早期教育的最好方法
睡前故事是对宝宝进行早期教育的最好方法,为宝宝讲睡前故事时的那份爱心,亲子之间的感情互动,是播放录音机等其他方法无法取代的.那么,适合6岁儿童睡前故事有哪些呢?
6岁儿童睡前故事一:小帮手
咦?这里有两只小兔鞋,眼睛瞪得圆溜溜的,耳朵竖得直直的。
可是旁边怎么还有一只呢?
啊哈,原来这不是小兔鞋,是兔妈妈的三个兔宝宝!
兔妈妈可喜欢自己的宝宝了。
一天,兔妈妈不在家,兔宝宝们想:我们要帮妈妈干点活。他们找呀找,看到厨房里桌子上有一堆菜。
一个兔宝宝拿起萝卜,说:“萝卜,萝卜,听话,我来给你洗洗脸。”
一个兔宝宝拿起白菜,说:“白菜,白菜,听话,我来给你洗头发。”
一个兔宝宝拿起西红柿,说:“西红柿,西红柿,听话,我来给你洗洗澡。”
兔妈妈回来了,看见桌子上摆着洗好的菜,兔宝宝们脸上还淌着汗,心里全明白了。
她把三个兔宝宝搂在怀里,高兴地说:“真是妈妈能干的小帮手。”
6岁儿童睡前故事二:爱哭的胖胖熊
胖胖熊两岁了,爱劳动、还爱帮助小朋友,可是胖胖熊有个坏毛病,就是哭鼻子,遇到什么事都要哇哇大哭,看见毛毛虫也要哭,不想上幼儿园要哭,想要吃雪糕也要哭,一天胖胖熊在草地上玩不小心摔了一跤,虽然一点也不痛,可是胖胖熊还是大哭起来,胖胖熊扒在地上哭呀哭呀,越哭越伤心,泪水哗哗地往下掉,惊醒了正在石头上睡觉的小蚂蚁,小蚂蚁觉得身上湿呼呼的,自言自语地说:“耶,怎么突然间下起雨来了呀?哎呀呀,雨越下越大呀”,小蚂蚁抬头一看,不对不对,不是下雨,是胖胖熊在哭呢,小蚂蚁好奇地问:“胖胖熊,胖胖熊,你为什么扒在地上哭呀?” 胖胖熊正哭得伤心,听到有人叫它,连忙低头一看,原来是只小蚂蚁,小蚂蚁正站在小石头上看着它呢,胖胖熊伤心地说:“呜呜呜,我摔倒了”
小蚂蚁奇怪地问:“你为什么不爬起来呢?” 胖胖熊边哭边说:“呜呜呜,我的妈妈会来扶我”小蚂蚁哈哈大笑,笑呀笑呀,不小心从石头上摔了下来,“哎呀” 胖胖熊吓了一跳,正想伸手去扶,小蚂蚁骨碌一下爬了起来,自豪地说:“我们小蚂蚁摔倒了,才不要人家扶呢” 胖胖熊一听特别的不好意思,连忙骨碌一下爬了起来,挺着胸脯说:“我们的小朋友摔倒了,也不要人家扶。”
6岁儿童睡前故事三:三把小伞
三个兔宝宝要去看望奶奶。
兔妈妈说:“太阳太晒了,给你们一人一把小伞”
穿红色裙子的兔宝宝举着小红伞。
穿蓝色裙子的兔宝宝举着小蓝伞。
穿黄色裙子的兔宝宝举着小黄伞。
三个兔宝宝唱着歌,向奶奶家走去。
“呜——”一阵大风吹来,兔宝宝们被吹上了天,大家使劲儿抓住伞,在天上飞呀飞。
风小了,兔宝宝们落到一棵树上。
兔奶奶戴上老花镜:“啊呀,我的树上怎么开了三朵花?”
三个兔宝宝哈哈笑:“奶奶,我们是您的宝宝呀!”
兔奶奶望着三个兔宝宝想:“真是三个好乖乖。”
6岁儿童睡前故事四:小山羊
从前从前,在一个大森林里,住着一只聪明又勇猛的狼,他的名字叫做大野。
森林里的其它动物都非常害怕大野,因为他们不像大野一样有尖锐的牙齿、也不像大野一样有着飞快的速度、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大野那么聪明。
森林里的动物都叫他「大野狼」,只要一听到「大野狼」这三个字,牠们不是吓得发抖,就是惊慌失措的一哄而散找地方躲,深怕慢了一步,就会变成大野的点心。
大野虽然天下无敌,但是他有两个小小的坏习惯:一个是一吃饱就会想睡觉,而且一睡就怎么也叫不醒,非要睡个十几个小时才会起床。另一个是他吃东西总是狼吞虎咽,咬都不咬就直接吞下去。虽然大野的妈妈从小就告诉他一定要改掉这两个坏习惯,否则是无
法当森林之王的,但是大野总是一脸不在乎的说:「要当森林之王还不简单?我比谁都聪明、我比谁都跑得快、我的牙齿比谁都利,其它的一点点小缺点算不了什么啦!」
这天大野在森林里闲晃,看见一只母羊从一间小房子出来,屋里还有一堆小羊咩咩叫的声音。大野正好肚子饿了,他想了想:「母羊的肉比较老,应该没有小羊好吃,我先把小羊吃了,吃完要是还吃得下再来吃母羊。」
大野来到羊的家,敲了敲门。「你是谁?」里面的羊问道。
「我是你妈啦!快开门!」大野模仿他妈妈讲话的口气,没耐性的大喊。
「骗人骗人!你不是我们的妈妈!我们的妈妈的声音才不像你这么粗,而且他对我们很温柔,他都是说:『亲爱的孩子们,妈妈回来了,帮我开门吧!』才不像你这么没礼貌!」
下面的这个故事类别,我们通常会联想到五六岁左右的孩子,相关的这些故事有更多的挑战,更多的细节,其中的主角,通常在他们的世界开始之时即被赋予了一个起码的任务,如:[面粉场的男孩和猫],不过虽然他们遭遇困难、障碍、但他们并不因此觉得他们个人的灵魂背负过重„。这类故事包括:
星星钱币(Star Money, Grimm, 153,格林童话153)
青蛙王子(Frog Prince, Grimm, 1,格林童话 1)
荷利妈妈(Mothe Holle, Grimm, 24,格林童话24)
小红帽(Little Red Cap, Grimm 26,格林童话26)
柏门城音乐家(Bermen Town Musicians, Grimm, 27,格林童话27)
金鹅(Golden Goose, Grimm, 64,格林童话 64)
纺垂木、梭子和针(Spindle, Shuttle and Needle, Grimm, 188,格林童话188)
森林里的小屋(Hut in the Forest, Grimm, 169,格林童话 169)
女王蜂(Queen Bee, Grimm, 62,格林童话 62)
雪姑娘(Snow-White and Rose Red, Grimm, 161,格林童话 161)
七只鸟鸦(The Seven Ravens, Grimm, 25,格林童话 25)
白玫瑰和红玫瑰(Snow-White and Rose Red Grimm, 161,格林童话 161)
小野蔷薇(Little Briar Rose, Grimm, 50,格林童话50)
火焰城公主(Princess in the Flaming Castle)
爱人罗兰(Rumpelstiltskin, Grimm, 55,格林童话 55)
驴子(The Donkey, Grimm, 144,格林童话 144)
白雪和七矮人(Snow-White and the Seven Dwarves, Grimm, 52,格林童话 53)
糖果屋(Hansel and Gretel, Grimm, 15,格林童话 15)
第四篇: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意义(范文)
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意义
有这么一个小故事:在100多年以前,有个年轻的母亲带着孩子去请教大科学家达尔文。她问:“请问先生,我的孩子应该何时开始教育?”达尔文问她:“你的孩子有多大了?”那位母亲得意地说:“他才两岁半呢!”这时达尔文惋惜地回答:“夫人,你已经迟了两年半了。”达尔文的说法是有科学根据的。
现代生理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大脑发育迅速。孩子的脑重量在出生时只有300多克,9个月时就可达到660克,2岁半至3岁时增长到900—1000克,6、7岁时为1200克,已经达到成人脑重量的90%。从脑的生理机能看,孩子2、3岁时,大脑的各种反射机能已经得到发展;
6、7岁时,大脑半球的神经传导通路几乎都已髓鞘化。这为孩子智慧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在此基础上,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可促使他们智慧发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如果以17岁为智力的成熟年龄(即智力发展的最高点,即100%),那么50%的智力发展完成于4岁之前,30%的智力发展完成于4~8岁之间,最后的20%则完成于8~17岁之间。这就是说,一个人的智力在4岁前就完成发展的一半,而其余的一半则要在4~17岁这13年中完成。这些数字告诉我们,出生后头4年智力发展最快,而后随年龄增长智力发展以不同的速度逐步减慢。
德国早期教育专家威特坚信:即使普通孩子,只要教育的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他认为,教育应与孩子“智力曙光”的出现同时开始,即孩子一生下来就要对他们进行教育。威特的儿子卡尔.威特小时被周围人认为是白痴,威特自己也认为儿子不理想。但是,他对儿子进行了有计划的早期训练。几年以后,竟然出现了奇迹:卡尔威特八九岁就能自由运用德、法、意、拉丁、希腊等各种语言,通晓动植物学和化学、数学,九岁考入莱比锡大学,十六岁获得哲学、法学博士学位,成为举世属目的天才。
第五篇:1岁宝宝怎么学英语
导语: 让宝贝对外语有狂热的兴趣从1岁开始,宝贝的外语早教要提早开发才能开发他们的兴趣。想宝贝掌握好外语的家长,记住本文的“1岁外语计划”哦!
现在许多学龄期孩子的父母,把孩子送到补习班或幼儿园,希望孩子回家后便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儿童英语教育专家张湘君指出,学会母语之外的外国语言并不容易,因为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并没有大量提供英语的元素,所以父母不应该把学语言的所有责任都放在老师和孩子身上。
从1岁宝宝开始,父母可以尽量让宝宝多接触另一种外国语言,培养孩子对语言的兴趣及敏感度,而不要期望能立刻看到成效,对孩子要有“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心态。
不少父母担心同时给孩子“双语”刺激,孩子在语言学习上会不会形成干扰?张湘君进一步解释,“双语教育”是指孩子在自然环境中学得两种语言,是一种非强加、非刻意的学习,但是国内目前仍没有这种“双语环境”。至于两种语言的学习干扰问题,一方面受限于父母的英语能力,另一方面是环境中提供英语的“量”仍非常的少,所以英语对中文学习造成干扰的可能性极低;反之,常见中文对英语学习造成干扰,如用中文单字的谐音去记忆英语单字的发音。在家中教孩子英语
张湘君认为,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是以美语为主流,但是教材不实用、教学方式又太过刻板,让学生既有压力又没成就感。父母若想要孩子拥有良好的英语程度,就要像教母语一样花心思,“从小当孩子的英语妈妈,对孩子讲妈妈英语”。所谓的“妈妈英语”是发音清楚且说话速度放慢;腔调特殊且不同于平日;使用简单而具体的字汇;不断重复一个字或句子,直到孩子了解;句法单纯以方便孩子了解。父母可以从小利用以下的方法去强化生活和英语的结合,让孩子在自然的情境中了解英语的意义。重复生活会话
父母要像讲母语一样,重复地和孩子用英语说出生活会话,因为孩子“学得快、忘得也快”,让孩子在反复的语言刺激中,记下英语发音和句子,如“Thank you”,久了之后,孩子会自然模仿母亲的语言。父母要反复和宝宝说英语并示范发音,宝宝才能将英语和生活有效结合。学习英语24小时不打烊
在生活的不同情境,适时作机会教育,如早上叫宝宝起床时说:“Wake up!”,“Good morning,Baby。”,然后为宝宝洗脸时跟他说:“Wash your face。”。以自然轻松的心情
孩子在自然的环境中,才能以轻松、愉快、自然且无恐惧的心情去学习另一种语言。此外,孩子年纪小,有犯错的权利,所以学习语言时,不怕丢脸也能加快学习的脚步。
父母教1岁宝宝英语的原则
许多父母在教孩子英语时,总有许多疑虑,张湘君所长指出,父母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发音或英语程度不佳,试着和孩子“说”英语,就等于给自己一个练习英语的机会,也让孩子觉得这个语言和生活贴近,以下是教1岁宝宝英语的原则。
1、让孩子“说”英语
父母不见得能“教”孩子英语,而是要和孩子“说”英语,最后再让孩子“懂”英语,给孩子足够的语言刺激,孩子在持续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经由不断学习后自动修正。
2、语言是沟通的工具
发音好不好并非英语沟通最主要的重点,流利度才是沟通了解的最佳要件,所以父母不要以为自己英语不好就无法和宝宝“说”英语,多跟宝宝“说”英语,才能给宝宝不同的语言刺激。
3、加入表情说英语
从小和宝宝说生活化的英语,并加入表情动作,让宝宝自然而然接受英语,且了解英语所代表的意义;中国人较保守,不习惯用中文表达情感,使用英语表达不仅是另一种好方法,也是熟悉此种语言最好的方式。如:当错怪宝宝时说:“Sorry”,对宝宝表达爱意时说:“I love you”。
4、在现实场景教宝宝英语
国内非常缺乏自然学习英语的环境,一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平面文字、录影带都是虚拟场景,只能偶尔使用,唯有在生活场景和宝宝说英语,就像说母语一样自然,宝宝才能轻松学习。
5、增加宝宝的学习动机
小宝宝并不会有学习语言的内在动机,所以多给宝宝外在诱因,如:当宝宝懂得你说的话,而且做出正确的动作,就鼓励小宝宝,孩子会因为想讨父母欢心,而表现得更好,多用英语发音。
教1岁宝宝英语的步骤
张湘君指出,学习母语是从听、说、读、写逐步学习起,而学习外语最好也采用类似的步骤,而且量要扩大,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1、由儿歌入门
教1岁宝宝英语最好能利用亲子共玩的方式,听觉、视觉、触觉、动作一起来,宝宝在多重刺激下,学习得较快。
方式:先放录音带或录影带让宝宝熟悉旋律,接着父母跟着唱歌调,再带着宝宝做动作。
2、父母多和宝宝对话
可以在开车接宝宝时,放给孩子听;创造亲子共读时光,念简单的字句给孩子听;陪宝宝一起看英文录影带或卡通。美好的亲子时光,会给孩子好的印象,也会增强孩子学习英文的动机。
3、不断提供给宝宝简单、有趣的英语教材
宝宝不会单纯对英语教材有兴趣,所以不要以为买教材放给宝宝听就好了,也要多跟宝宝以英语互动,让学习英语没有时空限制。(更多知识:http://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