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选1(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21:35: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文选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文选1》。

第一篇:美文选1

《美文选读》——读《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有感

赣榆罗阳大沙小学

徐进兰

周小平在文章里提到了“民粹微博”这个词,然后也点了“薛蛮子、李开复、作业本、韩寒、李承鹏”等人的名字。我觉得对这些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使用“民粹”这个词是再合适不过的。

“民粹”这个词,大家都听说过但也比较陌生,很少有人能清楚的说出它的意思,或者对民粹主义给出明确的界定。其实,学界也有很多的争论,也难以给出明确的答案,这是因为民粹主义其实具有多变的内涵,包含的内容也非常复杂,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但是能说清楚的是,民粹主义更多的是代表着一种思潮,在东西方的历史上也多次出现和盛极一时。远的,像阿根廷庇隆上校发动的“无衫汉”“正义主义运动”,近的像五四运动中的火烧赵家楼事件,再有“文革”也是民粹主义的大爆发。

当代中国的民粹主义也有自己的内容和形式,马立诚曾经指出当代中国的民粹主义的六项主要内容,虽然对此人舆论褒贬不一,但他的概括个人认为还是比较准确:一是极端平民主义,反对精英主义,以平民的是非为是非,常常打出“人民”的旗号否定精英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二是倡导直接“大民主”,要求普通民众直接参与政治决策过程;三是“均贫富”,要求结果均等;四是认为底层大众的裁决就是正义;五是崇拜那些从底层崛起的领袖;六是不耐烦渐进改良,热衷于暴力和推倒重来。

我们来看看被周小平点名的那些“公知”的主张和政见,是不是正和以上六条中的几条甚至全部相吻合呢?

当今中国在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出现的诸如贪污腐败、贫富分化、司法不公等问题,为民粹主义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和崛起的可乘之机,也成为了民粹主义攻击的主要方向。而这些民粹主义者们,又利用互联网占领舆论阵地,成为了网络民粹主义。在他们的攻势下,网络恶搞、人肉搜索、炮轰打倒、传播不实之词这些现象屡见不鲜,并且经常演化成网络上的话语暴政。

这些所谓的“公知”,俨然成为了网络中的舆论领袖,成为了网络民粹主义的头头。

民粹主义确实在倡导平民参与,在监督权威和精英,但他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具有太大的破坏性,多数人暴政的结果往往会把社会拉向倒退,给民众造成更大的伤害。

这种极端化和暴力化的民粹主义,对中国绝对不是福音,对中国的平民百姓也未必是好事,因为我们无法知道如果民粹主义真的有一天成为运动或者浪潮的时候,枪口会朝向什么人,也许是我们自己。

第二篇:叙事文选

叙事文选

真 情

有一种真情,铭心刻骨,感人至深,任何一种文字在它面前都显得苍白而脆弱无力。如果一定要给它一个定义,那就是——无私付出。

“刷刷”的铅笔触纸的声音不断的从书房中传出。已经晚上八点半了,我还坐在书桌前明亮的台灯下奋笔疾书,艰苦地在作业的海洋中“遨游”着。

“啪嗒”一声,眼前一片漆黑,一向怕黑的我猛然觉得一阵莫名的恐慌,忙大声问:“出什么事了?爸妈,你们在哪?”“别怕,爸爸在这儿,在这儿!”爸爸的声音像镇静剂一样,我惊鹿一样的心一下子稳了下来,寻声在黑暗中摸到了爸爸的大手,又回到了书桌前。旋即又发了愁,自言自语道:“哎,停电了,作业怎么写呀?”

突然眼前一亮,呀,这是什么光?一束若明若暗,朦朦胧胧的光从我的身旁斜射到书桌上,我心里的最后一丝恐惧立刻烟消云散,好像这光不仅在我眼前,也在我心里。我的眼睛在快速地寻找光源,哦,原来是爸爸给我带来了光明,只见他用手高高地举着一只红蜡烛,蜡烛放射着淡黄色的光芒。妈妈忙着去找固定蜡烛的物体,爸爸为了不耽误我写作业,他只好举着蜡烛站在那里。

我继续写着,蓦地,觉得烛光剧烈地晃动了一下,旋即又不动了。我抬头一看,原来是妈妈接过了蜡烛,固定在了一个高高的茶杯上。

爸爸正手忙脚乱地处理着被如鲜血般红色的融化的烛液烫伤了的手背,可他刚才却纹丝不动,我一点都不知道他被烫着了。我不安的望着爸爸,他好像看出了我内心中的不安,望着自己的手背,毫不在意地说:“你快写吧,别管我!”他动了动肩膀,毫无疑问,肩已经酸了。我提高了书写速度……

深夜,卧室里传来爸妈的谈话声。“你怎么那么傻,烫手也不知道撒开,这么一大片都烫红了,几天才能好呀?”

“我怕老动弹耽误他写作业,这点小伤不算什么,为了孩子,值得……”

我愣住了,时光和思维骤然停止。爸爸为了我,当那滚烫的烛液“洗礼”着他的手时,他选择了忍耐,而留下的灼印却是浩荡无私的爱呀!在这样深挚的真情面前,我是多么的惭愧,而这永久的真情一直呵护着我,感动着我。从小到大,经历了十一个春夏秋冬……

生活中的感动

印象最深的要数那次生病了。那天是周三,我发烧了,因为父母工作都很忙所以没有时间来照顾我,所以在替我请完假,叮嘱了我几句后,就将我自己留在了家里。我的头实在晕得很,于是便躺下来小憩一会。

不知过了多久,清脆的门铃声把我唤醒了,我迟疑了一下,便去开了门。原来是奶奶,我急忙将她请进了屋。还没等我说话,奶奶已经开始忙活起来了:她先是一路踉跄地去做梨水,一会儿又忙不迭地开始削苹果。我好不容易插了一句:“奶奶,您怎么来了?”没想到这句话竟然差点引起了第三次世界大战,但见奶奶停下了手中的活,扭过脸,吃惊地上下打量着我,最后眼睛死死地定住了我的脸,嘴巴张得跟她手中的苹果一样大。我暗暗祈祷。停了一下,奶奶用拿着苹果的左手指着我,眉毛挑得老高,问我:“你怎么还在这?快去床上躺着去!”眼瞧奶奶要来拽我,我一溜烟地跑回了床上,不一会就进入了梦乡。

当我再次睁开眼,看见奶奶斜靠在躺椅上。她用手轻轻地拍打着自己的双腿,身体也随着微微的颤抖。每一次的拍打都重重地撞击在我的心上,我心里很清楚奶奶有着不轻的风湿痛,也许从奶奶家到我们家40分钟的乘车路程对别人来说是小菜一碟,但对奶奶来说却是一段漫长痛苦的路程。我甚至可以想象出奶奶双手紧紧握着栏杆,生怕摔倒,皱着眉头忍受疼痛的样子。我默默地注视着奶奶已经有些驼的背影,苍白的双鬓,觉得越来越模糊,我把头埋进被子中,生怕奶奶发现我的泪水。兴许是烧得太严重了,我又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在睡梦中,我听见了开门和关门的声音,我知道奶奶走了,但我没有起来因为我害怕会抑制不住想哭的冲动。傍晚时分,我醒了。一抬头,便看见床边的柜子上放着一杯水,一片药和一盘切好了的苹果。我把压着的纸小心地抽了出来,上面是奶奶的字迹:我看你睡得太香了,所以没有叫醒你,自己走了。药给你放在桌子上了,要按时吃。苹果也给你切好了,想吃拿牙签扎……看着这张充满奶奶关心的纸,我不禁又想起了躺椅中奶奶苍老的背影,顿时姗姗泪下。

亲爱的海浪,是您用自己的身躯不断地拍击着我,关怀着我,使我成为了现在健康的礁石。大海中的海浪不停地拍击着我,生活中的感动包围着我,又怎能不使我热泪盈眶感叹真情永恒?

童年趣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的事情往往充满稚趣,使人回味无穷。有一件事,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这件事已经过去五六年了,那是我5岁的时候发生的。我非常爱吃虾,每逢周六周日妈妈总是特意给我做一两次虾,我每次都吃的津津有味,而妈妈呢?她每次都是吃那苦涩的虾头,总是把鲜美的虾肉让给我。由于当时我还小,我总以为妈妈爱吃虾头。于是,一件可笑而稚趣的事就因此发生了。

一次,爸爸从外边买回3只烤虾,让我上午到幼儿园去吃。啊!虾是多么香啊!颜色是多么的诱人啊!在去幼儿园的路上,我禁不住诱惑,正准备吃,这时,我想起了妈妈。妈妈平时都是把最好吃的东西让给我,这回,我也应该给妈妈一次最好吃的啊!那妈妈又最爱吃什么呢?我想来想去,最终想出了虾头,大虾头。因为妈妈每次吃虾只吃虾头,而不吃虾身,所以我断定妈妈最爱吃虾头。我将3只虾头一一拔下,津津有味地吃完了3只虾身。

中午,我在幼儿园睡觉时,害怕3只虾头被老师发现,特意从口袋里掏出,压在了枕头底下。在睡觉时,我还做了一个梦,我梦见妈妈在接我回家时,我拿出了3个虾头给她吃,妈妈见了以后,高兴地夸我懂事了,还奖励了我一大块巧克力。于是,我非常急切地盼望着妈妈早点儿来接我。

终于,下午放学了,妈妈来接我了。我欣喜若狂,两三步就跑到了妈妈身边。“妈妈!看我给你带来了什么好东西!”的高兴地说着。

“哦,什么东西?”妈妈像平常一样温和地说。“到外面在给你看。”我神秘地眨眨眼。

到了外面,我让妈妈闭上眼睛,然后说数“3、2、1”,当我用手捧出了3个干枯的大虾头时,妈妈笑了,我似乎感觉到妈妈笑的并不甜,笑的十分勉强,十分尴尬,眼中似乎闪动着一丝泪花。她亲了我一下,抚摸着我的头说:“傻孩子,妈妈怎么会爱吃下头呢?”接着又温和地说了一声,“谢谢你!”我听了,似懂非懂地笑了,迷惑地望着妈妈,妈妈既然不喜欢吃虾头,可为什么每次却......我长大了,渐渐地懂事了,一想起这件事,就会对自己的幼稚行为感到又好笑又内疚;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妈妈对我的爱,我也更爱妈妈了!

我们在一起

风依旧刮着,我坐在家里的沙发上看着相册,一幕幕的情节映入眼帘,记忆的闸门轰然开启------记得那是在日本的一个早晨,我早已在宾馆的房间里收拾好行李,跟同屋的小朋友李浩一起望着窗外,盼望着第一次滑雪的漫漫到来------上午,我们下了大巴,映入眼帘的是一间标准的日式小屋。窗户紧闭,一层哈气笼罩着玻璃窗。走进房屋,身上的寒意一下子消失的无影无踪,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冻僵了的手渐渐地有了知觉。

木屋里烧着暖炕,发黑的木头清晰可见。虽然这是一间日式房屋,但里面却充满西方情调。

我们出了门,来到滑雪场。极目远眺,白色的地面,白色的天空,这也使得我分不清哪里是天空,哪里是地面。正当我凝视着皑皑白雪的世界时,李浩来到我的身边,带我来到滑雪的指定地点。

这时只见老师拿着一种“奇怪”的滑雪板来到我们身边。红的、蓝的、黄的------五颜六色的滑雪板上总有一根细细的白绳。听说这种滑雪板是要坐进去的,手拉白绳,随时准备用它来控制方向。

不知是谁有意安排我和李浩一组进行滑雪比赛。我是第一次滑雪,心里多少有些不安,但至少要比站在板子上的那种安全多了吧!

“预备,走!”我和李浩同时双脚离开地面搁进板子里。“冲啊!”我手拉白绳像风一样向下冲去。眼看我就要拿第一了,突然前方有一个拐弯,此时我再想改变方向已经来不及了,连人带滑雪板一同重重的摔在了地上。此刻我连忙回头一看,李浩也没能控制好方向,笔直地朝我冲了过来----“砰”我被他又撞了个底朝天,直接来了个360度,再次摔在了地上,嘴里还多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冰凉味。

雪,是雪!这是我第一次尝到雪的滋味。我想爬起来,可身上剧痛无比,怎么也站不起来,这时李浩从下面冲到跟前把我拉起来,再次坐进了滑雪板------我合上相册,记忆的闸门也随之关闭。是啊,我们在一起!有很多往事在我们身上发生,这些往事是多么刺激,多么扣人心弦啊!

母爱

唐朝诗人孟郊说的好:“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最后两句诗的意思是:谁说小小的草儿赤子的心,能报答春天的阳光母亲的恩。这话一点儿也不假,母亲对我们恩太多了,绝对报答不完。小时侯,我没有注意母亲对我的点点滴滴的母爱,而如今,我长大了,终于注意到母亲对我点点滴滴的爱。

记得有一次吃饭,我家吃羊肉。我本来就是一个肉食主义者,专挑满是瘦肉的羊排吃,对那肥肉,绝对是瞧都不瞧一眼。而妈妈却去吃那肥肉。我明明白白的看着她从那棕色的汤中夹了块瘦肉,她看出是瘦的后,便将那块瘦肉放到了盛马铃薯丝的盘子的边沿,等待我来将它“干”掉。她又在看不清楚的汤汁里夹了一把。这次,夹到的是一块我不爱吃的肥肉。她没有一丝半毫的不愿意,直接把那块肉送进嘴里,吞下肚中,一切的一切都那样自然,似乎是很早就想好了似的。

还有一次,由于头天晚上(星期五)我写作业写到大约9:45才睡,第二天我起不来了。妈妈将我拉了起来,慢慢帮我穿衣服,当我穿好了并且已经醒来时,我发现母亲竟只穿着一条裤子,一件上衣,披着外套。问她时,她却说:“我不冷。”

母爱,令人难以理解……

如何写好叙事文:要学会写写事记叙文,得弄清它的写法,认识什么是写事记叙文,它在写作上有什么要求。因为写文章不仅要掌握各类文章的共同规律(如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等等),还要掌握各类文章特有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把文章写好。

那么,什么是写事记叙文呢?它有那些特点呢?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是以真人真事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类型。也就是说,记叙文是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方法来写人、记事、状物、绘景,表达思想感情的文章。

记叙文按表达内容来分,大致可分为四个种类:(1)写事记叙文,包括写活动;(2)写人记叙文;(3)写景记叙文;(4)写物记叙文。写事记叙文是一种把事件作为主要记叙对象的记叙文。这类文章,事是重点,虽然少不了写到人和环境景物,但人物和环境景物的描写只能围绕着事,服从于事或依附于事。它的明显特点是:注重把事件、情节的过程具体地表现出来,文章的着眼点在事情的过程上;不着力去刻画人物,也无中心人物;文章的中心思想着重表现事件的思想意义,而不是着重表现主人公的思想品德。

第三篇:求职文选[范文模版]

我的理想

假如此刻你和我面对面的聊天,问我:“你的理想是什么”?我可能会怔住。是呀,我的理想是什么?

曾经,我有着数不清的理想,各式各样,五花八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意识到那些理想很难实现,它们应当是我天真无邪和美丽可爱的愿望。那不是理想,是梦想。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走上工作岗位,这之间经历了多少岁月的历练。从幼稚走向成熟,这是每个人必经的行程。在这段行程中有多少故事沉淀了下来?让自己铭记在心的也许寥寥无几,但必定是极为深刻的!回首往事,曾经淡淡的些许理想拂过心头,似乎正在温柔的把我拉回到几年前,那个湿冷的冬天。

湖南的冬天是潮湿的、阴冷的。在一个没有月亮和星星的夜晚,我穿着军大衣站在执勤室的窗前,远处灯光点点,伴着轻薄的雾气在墨黑墨黑的小山里若隐若现。当时我意识到自己孤身一人,而那些微弱的灯光里可能充满了无数家庭的温暖。

我想有个家!

那个寒夜里我忘了自己是否泪如雨下,噗哒噗哒的泪珠儿好像并没有顺着脸颊流下,它们悄悄地滑进喉咙,心脏被灼热的疼痛,让我像是突然苏醒似的猛猛的吸了几大口气!继而无声的呐喊:我想有个家!

时至今日我还不敢充分的确定,那句心底的呐喊是不是当时自己的理想。当时父母远在家乡,思亲的心绪早已无法压抑!所以才自然而然的迸发出那样的想法。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假如那算是理想,那么那个理想也应当是卑微的。

我也有崇高的理想。

2004年的春天,我所在的黄金四中队去湖南省平江县开展工作,当时我住在平江县浯口镇指泉村的村民李生谷家里。当地的村民居住分散,李生谷的房子在半山腰,整座山就他家一户。他告诉我从他家的那座山开始向西北的几十座山叫做指泉岭。那年的3月到10月我们一直围绕着指泉岭做测量、物探、槽探、采样、钻探、坑探等工作。虽然最后找到的只是一个开采量5吨的小金矿,但是我们的工作热情却异常的兴奋。那里的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犹如世外桃源。那里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之一,那里的夏天格外凉爽,没有噪音,没有污染;有虫鸣,有鸟叫;夜晚特别的黑,又特别的亮;奔流不息的山水在每次雨后总会挂几尺瀑布在对面的山上,伴随着紧凑有型的山雾让人无限遐想;山上的植被自由生长,数不清的奇花异草意外芬香,一株小小的野生兰花可以让整个山谷幽香!以至于在很短的时间内,我就爱上了那个一生难忘的地方!

在指泉岭的半年多里,我利用休息时间阅读了足足两大箱书,有哲学的、历史的、政治的、文学的等等,虽然今天已经记不清那些书的名字和内容了,但是我能感受到在我的潜意识里它们还在。比如现在的我爱好哲学、关心政治、喜欢诗歌、爱钻研设计,以及对一切新生事物感兴趣,新科技或者新医学的研究成果让我很容易接受并尽量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可能是来指泉岭之前的自己懂得太少,突然安静的看了许多书,加之期间有三篇文章刊登在了《总队时讯》的内部期刊上,有了种“学富五车”的感觉。让我不自觉的对人生有了某种意义上的引导性思考。让我产生了当时自己认为非常坚定的理想。

我要过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从此埋身于深山老林。

这样一个想法,也许是因为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很多情况下的衣、食、住、行差不多都是自给自足有关。但更多的冲击是指泉岭给我带来的。我常常在山顶驻足远眺,也常常在小溪边游虾戏水,而我心里的一系列变化自己却一直不曾察觉。我贪婪的幻想一个未来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有我,有你,有他,世界上的所有人和谐相处,互帮互助。无论肤体是什么颜色,大家像一家人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2004年国庆节过后,四中队在指泉岭的所有工作进行完毕,十月中旬全部收队,离开了指泉岭,回到了支队所在地——湖南宁乡。

“那么美丽的地方,不知何时再去”。对指泉岭的留恋让我对之前关于“世外桃源”的理想有了新的认识。“世外桃源”只是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可以在湖南的“指泉岭”,也可以在湖北的“指泉岭”„„那么,假如“世外桃源”在人的心里呢?假如人的心就是“世外桃源”呢?那么一个纯洁干净的地方是人的心!是人的心灵!我自己在生活中做了实验,“世外桃源”式的心灵完全可以做到!这个心灵的钥匙就是——爱。(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伴随着对爱的理解,我莫名的感觉到需要做些什么了?不久我们单位组织到韶山瞻仰毛泽东故居,我被毛主席的人生经历深深地吸引,在讲解员的详细讲解下,我还是感觉了解的不够。回到单位后,我在图书馆找到了关于毛主席的几本重要书籍,其中包括美国人斯诺写的《毛泽东自传》、《红星照耀中国》,和《毛泽东诗词》、《长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等。其中详细讲述了毛泽东从湘潭县的外婆家拜石头做干妈的的石牙子,到共和国主席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每次大起大落他老人家都能从容化解,并且高瞻远瞩,他的思想被国际认可„„怀揣着对伟人的敬仰,我突然想到,我可以学习毛主席缔造新中国的勇气和智慧,把我的想法让世人知道,让爱充满人间,让每个人的心灵都成为不受污染的“世外桃源”!我突然激情澎湃的迎来了我的又一个理想!

创立一门以爱为宗旨的宗教,像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那样世界闻名!

很遗憾,这个理想很快就消失了。我甚至没有任何准备去为之努力,这完全是梦想,很早就意识到了完全的不可能。所以这个梦想对于我来说是天真的、幼稚的。但是我一直认为这个夭折的梦想是崇高的。

当然,无论崇高的还是卑微的,或者一时无法忆起的其它梦想,我庆幸我都曾经拥有过。假如让我和几年前的那个我对话,我会羡慕他的年轻、无知、和他所拥有的梦想,因为没有他就没有我。

人们通常把经过一番努力,成功机率极大的想法称之为理想。而梦想是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憧憬和渴望。

如今我有自己的理想了吗?

假如此刻你和我面对面的聊天,问我:“你的理想是什么”?我可能会怔住。也许是以前的理想太多了,或者变化太快了,到如今几乎一个也没有实现,这些理想的破败让我不敢再奢望理想。反而让我学会了踏实的生活。在生活中我发现到处充满着理想,到处需要我去努力奋斗,到处需要保持比较高的成功率。我没有遵从“中庸思想”,处处追求稳妥。而是坚持实事求是,努力探寻真谛,不夸张做作,不好高骛远,让心灵得到真正的慰藉!

我的理想,还在酝酿,还在岁月的磨砺中逐渐成长„„

第四篇:文选下学期

下学期

名词解释

1、《三国志》:作者陈寿,是一部纪传体分国史,仅有纪传无表志。记事上起东汉末黄巾起义,下迄吴灭亡,西晋统一。《三国志》以魏为正统,魏国君用纪,蜀吴称传,但均用编年体方式,名为传实为纪。它选材十分谨慎,如空城计等不确切的史事便不记载。它为各阶层的人物立传,内容简约,反应当时的社会风气。《三国志》是现存唯一的记录三国历史的史书。

2、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全书采用编年体形式,用翔实的史料完善了编年叙事法,还通过史论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全书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对礼乐、文学、地理也有较详记录,对经济文化等典制基本未涉及。其目的是从政治上总结历代统治经验教训,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一部教科书。后世多有仿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通典》:是唐代杜佑在《政典》基础上扩充内容编撰而成,是记录历代典制的通史,也是典制体史书的开山之作。其内容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唐天宝末年的制度沿革。《通典》注重治史经世,重视经济,把食货典放在卷首。它打破历代编史习惯,不录天文、五行、祥瑞等,增加兵典、边防典。他对典章制度探本穷源,利用序、论发表了精辟见解,为后世提供了系统的研究材料。但它对封建礼制十分重视,礼典多达100卷,另外在兵典兵制记载较少。

4、史通:我国第一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专著《史通》。它兼有史学理论和史学批评两方面内容。内容主要包括:其一,关于史学源流及史官制度。其二,关于历史编纂学。其三,关于历史文献学。其中内篇和外篇重出或相矛盾的地方,可能是作者的读书札记,虽严禁稍逊,但议论广泛,更能表达作者的史学观点。他与一般的史家不同的是他对封建儒家经典和以儒家思想为知道的史学著作的批判。他反对绮丽的文章但是仍不能脱离六朝文风的影响,因而轻视史书中的表、志。应当肯定的是,《史通》对我国古代史学作出了全面的总结,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史学理论,成为唐代以前我国史论的集大成。

5、明儒学案:清黄宗羲撰,明代学术思想史专著,对清代史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该书62卷,首列《师说》一篇,作为全书总纲;以下略按时代先后和学术流别列出17个学案,总叙明代学者210多人,每个学案前面为案序,略述该学派师承渊源、主要代表人物、学术宗旨等内容;其次是学者小传,首列学派创始人作为案主,然后按照师承或地域胪列本派学者个案;小传之后摘录传主的主要学术著作或言论之精华,编成《语录》,间或撰有案语加以评论,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出每个学案的学术风貌。《明儒学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的学术史著作,开创了史学上的学案体史书体裁。

6、汉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由东汉班固著。《汉书》起自汉高祖刘邦,止于平帝、王莽,写了西汉王朝历史。《汉书》大体上沿袭《史记》的体例,它在《史记》的基础上纠偏补缺,使用断代史,新增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对改革的评价较客观。《汉书》吸取过去许多历史著作的长处,有《史记》、《后传》作基础,所以它的叙述“文瞻而事详”,周密而有条理,但全书贯穿封建正统史观,又有封建神学色彩,并且其中多用古字古义比较难懂。

7、后汉书:《后汉书》是纪传体的东汉断代史著作,其中的纪、传作者是南朝宋的范晔,志的作者是晋的司马彪,司马彪将“表”成为“志”。《后汉书》是中国史籍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它记事翔实,史料丰富,叙事以类相从,新创类传反映时代特点。它对历史人物事件,从不同角度综述分析,便于了解东汉的社会状况。其勇于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黑暗腐朽,反对佛教迷信,具有进步思想。其文学成就也很高。但它也有以世家豪族的政治标准权衡人物的缺点。

8、三国志注:南北朝时裴松之撰,引书200多种,补《三国志》中不足,纠正其中谬误,还将自己的和引用的评论加入其中,他一反传统做法把重点放在史实的增补和考订上,裴松之不仅开创了注史的新例,而且对研究三国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9、续资治通鉴:是仿《资治通鉴》体例编写一部较完备的宋辽金元编年史,记录从宋太祖建隆元年下迄元顺帝,全书共220卷,清毕沅撰。全书以徐亁学《资治通鉴后编》为基础,广泛取材历二十年而成。其中北宋部分较精,元代部分较为简略。它矫正了旧作详两宋而略辽金元的弊病,增加了辽金元的篇幅;

2、仍用〈通鉴〉旧体,折中诸说异同,阐明取舍原因,将《考异》散载于正文下,便于检阅。

3、据事直书,使善恶自见,不采用主观论断。

但是该书体例书法多有欠妥处,记载一事往往有始无终,或有尾无首,《考异》考订不够详细,事实脱漏,以及衍文讹字比比皆是。

10、大唐西域记:我国古代历史、地理中外交通与宗教史的名著。唐玄奘口述,门人辩机编写,为游记体。本书由玄奘出高昌故地说起,到楼兰故地作结。确切记录了西北少数民族的历史状况,而且填补了不少史料的空白,是我国古代西部边疆历史的宝贵历史资料,对于研究南亚古代史具有重要价值。

11、文史通义我国一部史学评论专著,清章学诚著,他认为理学脱离历史实际,考据学脱离社会实际,故作此书。内

篇多论史学,兼顾经学文学的理论探讨。外篇主要为杂著。系统阐述了“六经皆史”观点,进一步完善了历史编纂学的一些问题,总结我国地方志编纂原则。

12、通志:宋郑樵著,是一部自三皇五帝到隋朝的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他注意到了以往历史学家忽略的文化史,吸收了一些劳动人民的智慧经验,是一部较为系统的史学巨著,但在编写形式上无所创新,在史料上没下功夫考核发掘。

13、文献统考:宋末元初马端临著,记载历代典章制度的专著,上起三代,下至南宋宁宗嘉定末年。创造了新体例,痛加揭露了两宋政治的黑暗面,多真相,史料价值高;史料丰富,分类详细;但有一定的封建性与迂腐的言论;史料繁杂,难免顾此失彼。

填空

1、《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2、《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司马彪续作),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的195年历史。

3、、《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受到后人推崇。

4、、《史通》是中国首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专著,作者是唐朝的刘知几。全书内容主要评论史书体例与编撰方法,以及论述史籍源流与前人修史之得失。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史学理论和史学批评两大类。

5、《大唐西域记》,简称《西域记》,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笔受编集而成。《大唐西域记》共十二卷,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646年),为玄奘游历印度、西域旅途19年间之游历见闻录。其中,包括玄奘游学五印,大破外道诸论的精彩片段,高潮迭起。

6、三通指唐朝杜佑的《通典》、宋朝郑樵的《通志》、元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通典》是我国留存的第一部专记历代经济、政治、文化等典章制度沿革的专史;《通志》南宋郑樵撰,《通志》当今称其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中国通史。但传统史学将其归入典章制度的政书,列入“三通”之一。《文献通考》,是宋元时代著名学者马端临的重要著作。简称《通考》,从上古到宋朝宁宗时期的典章制度通史。

7、《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纪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8、《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国古代私家著述中卷帙最大的断代编年史。原本九百八十卷﹐今存五百二十卷。作者李焘(1115~1184)﹐字仁甫﹐四川眉州丹棱人﹐累迁州县官﹑实录院检讨官﹑修撰等。李焘仿司马光著《资治通鉴》体例﹐断自宋太祖赵匡胤建隆﹐迄於宋钦宗赵桓靖康﹐记北宋九朝一百六十八年事﹐定名《续资治通鉴长编》。近代治宋史者对该书史料价值评价甚高。

9、《续资治通鉴》二百二十卷,清代毕沅撰。即起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下迄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共四百一十一年,是仿《资治通鉴》体例编写一部较完备的宋辽金元编年史。

10、《通鉴纪事本末》的作者是南宋的袁枢。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的历史著作。

11、《宋史纪事本末》是明代陈邦瞻撰写的继《通鉴纪事本末》之后,用纪事本末体裁记载宋代(960——1279年)三百多年历史的史书,共一百零九卷。

12、《明实录》是明朝官方撰写的编年体史书。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到明熹宗为止,共3045卷,1600多万字。

13、《明儒学案》六十二卷。清黄宗羲(1609-1695)撰。明代学术思想史专著。

14、《日知录》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的代表作品之一。《日知录》是顾炎武“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的著作。

15、《文史通义》是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它是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的代表作,与刘知几的《史通》一直被视作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双璧。

16、《廿二史札记》为清代史学家赵翼的名著(清代三大史学名著之一)。为作者读史之笔记。采用以史证史的方法,对历代正史(实涉及二十四部正史)作整体考察,对史著和历史现象、史实、事件、人物进行客观评价。其书注重经世致用,旨在探究“治乱兴衰”。内容充实,条理清晰,题目大多标新立异,有考有论,非一般读书笔记所能比拟。《新史学》,近代梁启超撰,是用进化论观点批判封建史学,主张重新研究全部中国历史的早期论著。

简答比较《汉书》与《史记》的异同 司马迁作《史记》有其独创性;班固作《汉书》则倾向于文献保存。

一、体例内容的比较《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而《汉书》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班固取材于《史记》而并非完全照搬,承袭《史记》而有所补充、调整、变化和发展,体例较《史记》更为整齐统一。

二、思想比较第一,《汉书》的封建正统思想比《史记》浓厚。反映了他俩的思想分歧。第二,《史记》有较强烈的反天道、迷信的思想,而《汉书》则有宣扬天道、迷信的内容。第三,司马迁则强调经济所起的决定作用,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相吻合。而班固所谓“欲寡而事节,财足而不争”,则是迂腐的道德说教。

三、风格比较

1、感情色彩方面。《史记》的爱憎感情,主观色彩相当明显,而《汉书》常常变成不动声色的客观叙述。

2、叙事方法方面。《史记》善于叙事,笔法千变万化,不拘一格。而《汉书》只是通过平时的叙述以完成清晰的记事,故其生动性、文学性不及《史记》。

3、人物刻画方面《汉书》中的人物不如《史记》中的人物生动传神、血肉丰满,因而其文学性亦不及《史记》。

4、语言风格《史记》语言感情浓烈、气势奔放、简练畅达、生动形象,完全是文学家的语言;《汉书》简洁整饬、典雅规范、准确严密、韵味深长,堪称史家语言的典范。

32怎样看待张骞的凿空之功

张骞这次远征,仅就预定出使西域的任务而论,是没有完成。因为他未能达到同大月氏建立联盟,以夹攻匈奴的目的。如从其产生的实际影响和所起的历史作用而言,无疑是很大的成功。张骞第一次通使西域,使中国的影响直达葱岭东西。自此,不仅现今我国新疆一带同内地的联系日益加强,而且中国同中亚、西亚,以至南欧的直接交往也建立和密切起来,为中国人走出西域,走向世界奠定了思想基础;后人正是沿着张骞的足迹,走出了誉满全球的“丝绸之路”,促进人类经济文化共同发展。所以张骞的“凿空”之功,是应充分肯定的。

《后汉书》所立类转的独到之处

《后汉书》中的类传除《党锢列传》以外,对后世史家影响是比较大的。多数类传都为后来的史家所沿袭。从历史编纂学的角度看,《后汉书》虽比不上《史记》所创纪传体史书的宏规,也没有《汉书》建立纪传体断代史的范例。但是在完善纪传体断代史方面,却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这主要表现在类传的设置。《史》、《汉》类传比较少,一方面是社会历史现实反映还没有这主面的需要,另一方面就是史家造作之初,还没有顾及到这些方面。从《后汉书》新增了七个类传以后,纪传体史书的类传名目,大体上就齐备了。后来的纪传体史书只在个别传目有所增减外,基本固定下来了。36 《后汉书·党锢列传序》与汉末士大夫的“婞直”“摽榜”之风

党锢中牵涉的人物,其影响多体现在精神上的引导力量,即他们品行高洁,在朝堂上仰仗自己的道德权威和浊流对抗,以实现他们“除奸臣清王道的思想”,他们崛强而刚直,引起社会尤其是众多太学生的同情与支持,形成标榜之风。当人触犯了宦官、宠臣的利益,导致党锢之祸的直接原因:党人将正义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连王权也无法阻碍正义的实现,这在当时是正确的,却造成了一场始料未及的浩劫。

当道德与强权碰撞时,道德捍卫者的身份是尴尬的,倘若坚持道德,则会遭到迫害;倘若不坚持道德,则会失去高尚节操,不管怎样,其结局都是悲观的。

37、《三国志》在编纂体例上的创新点

《三国志》是我国史学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国别史,它是在扬弃的基础上对纪传体断代史和国别史的创新,因而独具特色。

38、《三国志注》与传统史注的明显差异

过去的史注受汉儒传解笺经的传统影响,以名物古训、章句解释为主,注释范围大抵不超出正文之外。由于三国时代政治上长期分裂,有些史家采取广集诸说、求同存异、自己不加以评论的办法。魏晋以后,墨守家法师说的汉儒解经的方式,被注重义理、不拘一说的集解、义疏的方法所代替。《三国志注》便是一反传统做法,把重点放在史实的增补和考订上的著作。

39、《三国志·让县自明本志令》与曹操的历史评价问题

在此令中,曹操叙述了他55岁以前生平抱负的变化,是曹操一篇很重要的自传。在《武帝纪》末,裴松之注引《魏书》、《傅子》諸书,综述曹操的为人,并补充了曹操援剑割发、多疑滥杀、生性节俭等方面的史实,都为后人研究曹操提供了重要资料。

47、试析中国史书的基本体例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起源于春秋1著名的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纪传体: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

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与断代体史正好相反,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也可称为通史 断代体: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汉书》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断代史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通鉴纪事本末》

典制体:强调典章制度及同类史实统一性,缺点是从纵向分裂了历史完整性。

48、《史通·二体》对编年、纪传之长短的辨析是否全面恰当

49试析刘知几对《史记》、《汉书》的评论

50《大唐西域记》的史料价值

为我国古代历史地理、中外交通及宗教史名著。记录西北少数民族确切情况,记有西南亚地区社会历史和宗教文化记载,对研究南亚历史有重要意义。

53从《通志·总序》看郑樵的治史精神和恶劣学风

第一主张会通治史。把这种会通思想作为治史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他评价历代史书的标准。第二重视实践的经验,反对空言著述。认为历史是史学,应当讲究核实之法,绝不可空谈义理。第三反对任情褒贬。坚决反对《春秋》的“一字褒贬一阴中时人”,骂作“欺人之学”第四反对灾祥占候。反对五行灾详的迷信思想,批判那些怪诞而无法使人相信的文章,斥为“欺天之学”。

54试述通志二十略的史料价值

二十略包罗百代之宪章,学者之能事,提出若干新课题,对文献学的主要贡献体现在《校雠略》、《艺文略》、《金石略》、和《图谱略》上,文字不多却内容丰富,对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典藏及使用等问题都包括在内。二十略中体现的郑樵的文献学理论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文献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57、对司马光所创长编考译法的认识

60、《明实录》铁榜铁在何处?

(1)首先在心理意念上对公侯形成一种威慑力量,警告与希望相交织,恫吓与感召相配合,都是对公侯“攻心”

(2)颁布铁榜,为惩治公侯确立历史依据,九条律令对公侯“攻身”

(3)攻心与攻身交相为用,借以解决朱明王朝和公侯之家的矛盾冲突。

62《明儒学案凡例》与黄宗羲的“学有宗旨说”和“学贵自得论”。

学有宗旨说:在研究学术史著作中,应抓住被研究者的学术宗旨。《明儒学案》无论在内容编排上还是对明代学术的总体把握上,都较好地做到了明宗旨的要求。其中对许多学派及学者的学术思想分析和学术宗旨的评判,都非常精彩中的,体现了黄宗羲的学问精神。

学贵自得论:贵自得之学,求学术精神。贵在学有所得,有自己的思考与见解。提倡学术上的创新,只有“自用得着者”才是真学问。他极为反对人云亦云、照搬照抄、依样画葫芦的行径,反对缺乏独立思考的平庸之谈。

63、谈谈“史学三长”为什么是一位优秀史家必备的素养

史学,掌握丰富资料、历史知识及与历史有关各种知识;史才,搜集、鉴别、组织史料的能力;史识,除史学见解外,还秉笔直书,忠于忠实品质,勇敢精神。其中史识最为重要。史学史才史识得一者已不易,得三者尤为难,所以三才是一位优秀史学家必备素养。

64、比较章学诚与刘知几的史学思想不同

A章学诚是我国古代史学史上第一个严格区别史著与史料的史学家(记注类、撰述类);刘知几从史书的形势与内容把握古代史籍,分为六家二体。章学诚推崇通史;刘知几主张断代史。C章学诚提出史德问题;刘知几提出史家三长。

65、章学诚的史德说与当代提倡的学术道德有何关系

章学诚在史学三长基础上又提出史德。“著书者之心术”,最根本一条便是不能违背“名教”,并没有超脱传统。对某些史家以个个利好等进行揭露、批评。而当今提倡学术道德与其有继承、发扬的关系。公正、客观、正义是史家永恒追求的标准,而所应突破的不仅局限于封建纲常名教。

68梁启超《新史学》的基本观点。谈谈你对新史学的认识

1、历史进化观:三世说,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

2、地理环境决定论:

3、新英雄史观,4、文化史观,国开之明德,爱国心之源泉也。主张历史学为国民服务。目前中国史学风格流派基本无超越新史学命题框架。一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到最后都要进入历史层面;考究问题根源。

69、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典籍的认识。

第五篇:中国历史文选(范文模版)

史部概述

《汉书·艺文志》“六艺略”之“春秋” 《隋书·经籍志》“史部”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

正史·纪传体

本纪-帝王的编年传记 12

-编年大事记 10

-制度与文化的专题史 8

世家

-重要诸侯的传记 30

列传

-各类人物传记 70 《史记》

数量(130卷)

《汉书》

数量(100卷)

纪传体的特点:

1、以人物传记为中心述史,首创于司马迁《史记》;

2、体大思精,包容百科知识。

《汉书》概说

1、《汉书》的成书过程 《史记后传》(班彪,65篇)《汉书》(班固,《世祖本纪》+28篇列传、载记)《汉书》八表、天文志(班昭、马续)

2、《汉书》的体例、内容

卷数、体例: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凡100卷。·时间:汉高祖元年(前206)——王莽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历史。

3、《汉书》史料来源

(1)武帝以前:多抄录《史记》原文,只是文字略有精简,如有的新列传,《张骞传》;增加史实,《韩信传》、《萧何传》、《卫青传》等;增加文章,《贾谊传》中增《治安策》等。(2)武帝以后:一是班彪的《史记后传》;二是各家对《史记》的续作;三是汉人的诗赋、议奏以及诸子百家、天文历法之书等。

4、《汉书》的史学贡献

(1)开纪传体断代史的先例。(2)《汉书》继承《史记》的体例,又有所变更、发展。书——>志、本纪——>纪、列传、世家——>传。

(3)开拓史学研究的新领域。“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等,都是《汉书》新创的。

(4)求实致用的史学观点。(5)《汉书》是一部文史结合的作品

5、《汉书》的不足(1)内容增入当时流行的谶纬之学,如《五行志》。

(2)是非爱憎观不如司马迁明显,明哲保身的思想比较浓厚。(3)喜用古字,古奥难解。

(三)注释、研究

1、唐颜师古

2、清王先谦

3、杨树达《汉书窥管》,对王注有补证;

4、陈直《汉书新证》,运用考古材料。

5、张汉生,《汉书著述目录考》,收录东汉至近世考校班固《汉书》的专著215种,其中现存72种,已佚96种,未见者48种。

编年体概说

1、编年体特点

以时间为经,史事为纬。

2、代表著作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3、编年体的优缺点 优点:

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将同时发生的历史事件备载一处,便于比较、了解各史事之间的关系;避免重复记载。缺点:

记事前后割裂,“一事而隔越数卷,首尾难稽”,同时,对历史人物的生平和典章制度等史事,也无从详其原委;多记载国家大政人物;重政治事件,忽略经济文化事件。

4、《资治通鉴》(1)《通鉴》的编写:

助手:刘恕、刘攽、范祖禹。卷数:294卷。用时:19年。

断限: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涑水纪闻》、《稽古录》。(2)《通鉴》的特点及价值 ·“通”;

·采集史料广泛;

· 写作严谨,结构完整。

除十七史外,所引杂史诸书达数百种。于唐五代史事,甄采书籍最多,史传文集之外,还有实录、谱牒、家传、行状、小说等各种史料。《通鉴》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尤以《隋纪》、《唐纪》、《五代纪》为最。(3)对《通鉴》的注释和评论

刘安世《通鉴音义》10卷,世已失传;

(南宋)史炤《资治通鉴释文》30卷:音义训诂。历代学者评价: 胡三省:“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乃如用兵行师,创法立制,而不知迹古人之所以得,鉴古人之所以失,则求胜而败,图利而害,此必然者也。” 王鸣盛:“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不可不读之书。” 梁启超:“司马温公《通鉴》,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结构之宏伟,其取材之丰赡,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势不能不据以为蓝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温公亦伟人哉!”

3、实录(1)定义

·编年体史书的一种,专记某皇帝在位期间的重要史实。

·一般以所记皇帝的谥号或庙号为书名,如唐《顺宗实录》或清《世祖章皇帝实录》。也有以某一王朝命名的合刊本,如《明实录》、《清实录》等。(2)沿革

·南北朝时期已有实录。

《隋书·经籍志》卷二内著录有《梁皇帝实录》三卷,周兴嗣撰,记梁武帝时史事;另有《梁皇帝实录》五卷,梁中书郎谢吴(一作昊)撰,记梁元帝时史事,是为最早的有关实录的著录。

唐以后,实录均由官修。

每当某个皇帝去世,即由继位者指令史臣撰修先皇一朝的实录,历代相沿,成为定制。

南北朝至元代的实录,除唐《顺宗实录》及宋《太宗实录》残本20卷外,皆已佚失。明清两代的实录,较完整地 保存至今。

明实录:记录明太祖朱元璋到明熹宗朱由校共十五代皇帝的史实。其中建文朝实录附于《太祖实录》中,景泰朝实录附于《英宗实录》中。全书共十三部,二千九百零九卷。

纂修此书,系以朝廷诸司部院所呈缴的章奏、批件等为本,又以遣往各省的官员收辑的先朝事迹做补充,逐年记录各个皇帝的诏敕、律令,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大事而成。

《明实录》保存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史料价值,是研究明代历史的基本史籍。清代实录,清代12个皇帝中有11个撰修了实录,全部保存下来,共4355卷,另有总目、序、修纂凡例、目录、进实录表、修纂官等51卷,合计4406卷。此外尚有《满洲实录》8 卷。其中太祖、太宗朝的实录,曾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朝多次重修和改修,有多种撰修本传世;世祖朝(顺治)的实录也经雍乾时重修,但未见其初修本留传。

·最后一个皇帝宣统帝溥仪即位未久即被推翻,无人为其修实录,原修《德宗景皇帝实录》的编修机构编有一部70卷的《宣统政纪》,另附目录1卷。

由《隋书·经籍志》归纳“杂史”的特点 “杂史”类产生的原因:

1、史籍数量的不断增加;

2、目录学的内在发展;

3、意识形态和史学观念的影响等。

《国语》概况

1、作者:以左丘明为焦点

2、体例:以记言为主的国别体

3、记载时间范围、内容

4、别称:《春秋外传》

5、注释:以韦昭注为主

6、价值(1)史学价值: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开创了先例。

如后世陈寿的《三国志》等,可以说是受《国语》的影响而产生的,常璩《华阳国志》、崔鸿《十六国春秋》、吴任臣的《十国春秋》都是《国语》体的发展。(2)思想史上的价值:

《国语》多记教诲之语,表现出“重民”、“尚礼”、“崇德”的倾向。(由对天命的崇拜,转向对人事的重视)(3)认识价值:

形象地反映了西周中叶至春秋时代各诸侯国内部和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斗争,总结了政治斗争的经验,揭露了统治者的凶残,也反映了民众处境的悲惨。如《晋语》载“骊姬谮杀太子申生”,《越语》载“勾践灭吴”。(4)文学价值:

成就主要在记言,所记多为朝聘、飨宴、讽谏、辩诘、应对之辞。记事和记言互相照应,融为一体,言为事而发,事为言的验证。如《邵公谏弭谤》。语言平实自然,明白流畅。(5)史料价值高

其中许多材料都是《左传》上没有的,即使有些史事,《左传》有记载,但详略不同,且往往有出入,这些正可以为我们研究春秋时期历史提供重要的参证。

《国语》各部分的史料价值不完全一样,大体上以《周语》和《楚语》的史料价值最高。《晋语》、《郑语》、《鲁语》次之。

(二)思考角度

1、将《国语》与《左传》等著作进行比较; 相同点:

(1)以民为本,民重神轻思想;(2)崇尚礼仪道德;

(3)揭露暴君丑行,颂扬爱国壮举;

(4)宣扬天命灾祥,称道鬼神占卜的迷信思想。不同点:(1)《国语》重民不轻君,先民后神;《左传》有强烈的民本思想。(2)《国语》国别体;《左传》编年体。(3)《国语》记言为主;《左传》记事为主。(4)《国语》语言质朴,贴近生活,贴近口语;《左传》语言较有文采,文学性强,艺术性高。

2、《国语》人物的角度;

3、《国语》中的相人;

4、《国语》中的智者女性形象等。

学案概说

1、定义

学案:记述学派源流及其学说内容并加论断的著作。

学案体体裁中的“学”指学术、学派,而“案”则谓考察、按据,是叙述学派源流及其学说内容、考按学术事件而加以论断的专门史学著述形式,为学术思想史专著。

2、发展: 萌芽:宋代朱熹作《伊洛渊源录》

产生:《明儒学案》

发展:清:黄百家、全祖望撰《宋元学案》 唐鉴撰《国朝学案小识》

民国:徐世昌撰《清儒学案》

《明儒学案》概说

(一)作者生平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浙江余姚人。

师承关系:上承明代学者王守仁、刘宗周,下启清初史家万斯大、万斯同。是清代浙东学派的创始人。代表著作:《明史案》(成为《明史稿》的蓝本)、《明夷待访录》、《南雷文案》(散文)等。PS:

明末清初三大儒: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黄宗羲曾向日求援抗清; 万斯同《明史稿》; 黄宗羲定律。

(二)《明儒学案》内容 《明儒学案》,于康熙十五年(1676)成书。

·是一部系统总结和记述明代传统学术思想发展演变及其流派的学术史著作。·全书共62卷,记载了有明一代约210位学者。·《明儒学案》以王守仁心学发端发展为主线。黄宗羲搜集各家文集语录,撰成本书。卷首列《师说》,上起明初方孝孺,下止明末许孚远,评介明朝25人思想要点和行为得失,实为说明全书的断案标准。卷一至卷九,立崇仁(吴与弼)、白沙(陈献章)、河东(薛瑄)、三原(王恕)等四学案,叙述王学的先驱和朱学的传人; 卷十至卷四十二,姚江学案为首的十学案,以三十三卷篇幅述评王守仁学术思想及王学的传播和分派;

卷四十三至卷五十七,立诸儒学案十五卷,分叙摇摆于程朱和陆王之间的学者;

卷五十八至卷六十二,立东林、蕺山两学案计五卷,表彰与宦官斗争的东林“清议”,以及作者本师、以身殉明的刘宗周。

区分门户,按出现早晚列十七学案,以王学为中心。

(三)该书独到之处

《明儒学案》既是一部明代学术思想史,又是学案体史书的开山之作。这部开山之作的独到之处在于:

1、体例严密明晰、别开生面。从全书结构看,按照学术宗旨和传授系统,对明朝二百多名学者分宗别派,予以通体组织。

编纂方法看,每一学案由小序、传、语录组成。

2、内容完整系统,简明扼要。

·从客观上展现了明朝二百七十多年学术思想的发展历程,反映王守仁心学的正统地位,揭示了各个学派之间的相互对立与影响; ·从微观上点明了每一学派的思想宗旨和学术特点,叙述了每一学派内部每一家的生平经历、论学要旨以及师承关系,显示了每一派各家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破除门户之见,客观如实评述 正统派 + 各层次有造诣者

——>“是非互见,得失两存”

各派各家学术思想,取自原书,不因袭成见及主观臆测。

禅学:唐朝,慧能创立。南派。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他认为万法实有,万象不虚,此身是菩提树,有成佛的心性。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是倾向于万法皆空的,法体本不是菩提。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方孝孺传》

禅宗南派:五家七宗 南岳:临济宗、沩仰宗

青原: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 后,临济宗下又衍生出黄龙派、杨岐派 ·夫子既焉不学: 《论语·子张》: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五服:

斩衰:最重的丧服。用最粗的生麻布制布制做,断处外露不缉边,表示毫不修饰以尽哀痛,服期三年。《清史稿·礼志十二》:“斩衰三年,子为父、母;为继母、慈母、养母、嫡母、生母;为人后者为所后父、母;子之妻同。女在室为父、母及已嫁被出而反者同;嫡孙为祖父、母或高、曾祖父、母承重;妻为夫,妾为家长同。”

齐衰:列位二等,其服以粗疏的麻布制成,衣裳分制,断处缉边,缘边部分缝缉整齐,具体服制及穿著时间视与死者关系亲疏而定。服期分三年、一年、九月、五月、三月。大功,亦称“大红”。丧服名。是次于“齐衰”的丧服。用粗熟麻布制做。服期为九个月。小功,亦称“上红”。丧服名。是次于“大功”的丧服。用稍粗熟麻布制成。服期五月。缌麻,“五服”中最轻的一种。用较细熟麻布制成,做功也较“小功”为细。服期三月。·分封太过,七国之反: 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大封同姓诸侯王。各诸侯国势力逐渐增大,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汉景帝即位后,采纳晁错建议,对各诸侯国实行削地政策,引起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国联合举兵反叛,后被西汉王朝平定。

政书

1、定义

又叫典制体,其特点是分门别类、叙述沿革、系统完整,便于研究典章制度的发展史。

2、源流

以政书作为类目,最早见《秘阁书目》。《总目提要》在史部设立政书类:“以国政朝章六官所职者,入于斯类。” 先秦:

有关典制的内容已经出现。最早记述典章制度的是《尚书》。秦以后:

史书有关典章制度的记载很多。唐:

开元末,刘秩撰成《政典》三十五卷。

后杜佑在此基础上加以扩充,撰成《通典》。

《通典》的出现,标志着政书体的正式产生。

3、分类

第一,通史。即历述各代典章制度的政书。如“三通”

“九通”

“十通”等。第二,断代史。

即分类记载某一時期或某一朝代典章制度的专书,即“会要”,别名“会典”。

如:《唐会要》等。《通志》

1、作者及成书

以门荫入仕,历官至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岐国公。

《旧唐书·杜佑传》《新唐书·杜佑传》

杜佑在《政典》的基础上,扩充研究范围,博采经史及汉、魏、六朝人的重要议论,参考《大唐开元礼》,撰成《通典》。此外,杜佑又用问答体的形式作了摘要,名《理道要诀》,共10卷,33篇。“非古是今之书”。《通典》出现不是偶然:

其一,统治者的政治需要;

其二,史学发展的需要。

2、内容及体例

记事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唐玄宗天宝末年。

全书对历代的政治、经济制度详加记载,而唐代的制度尤其详尽。

《通典》共200卷,分九门: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刑、兵、州郡、边防。

3、特点

历代史学家对《通典》评价很高。

“虽三通并称,终非《通志》、《通考》所能及其核也。”

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卷二九

第一,贯通。

第二,不拘常例(自注法)。

注释字音、字义;列举典故、补充史实及考证史料;前史所载,认真考订。第三,史料价值。

(1)杜佑耳闻目睹有关唐代的史料;

(2)后人辑佚、校订唐以前古籍的重要依据之一。第四,经世致用。“所纂《通典》,實采群言,征諸人事,將施有政。”(《通典•食貨序》)

篇目安排。

4、不足

典制体的体例只是首创,因此从编纂形式上看,不免详略失当。

马端临曾批评它:

“節目之間,未為明確;而去取之際,頗欠精審。”(《文獻通考•自序》)

5、影响

第一,为史学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后来形成一套贯通古今的政书系列。

第二,引起统治者的日益关注。清代,不仅以官修形式取代了私修,而且也提高了以《通典》为代表的政书在史书中的地位。

下载美文选1(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文选1(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爱国文选

    爱国故事 屈原爱国故事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 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 「博闻强志, 明於治乱, 娴於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宾客, 应对诸侯,......

    毛泽东文选读书笔记

    毛泽东文选读书笔记 班级: *** 学号: *** 姓名: *** 毛泽东文选读书笔记 提起毛泽东,相信绝大部分人心中会立刻浮现出一个散发着耀眼光芒的伟人形象。确实,咱们伟大的毛泽东主......

    碑文选载

    1. 音容宛在, 永远怀念2.养育之恩, 永世不忘3.生为奉献, 万古流芳4.祖训永耀, 5.勤劳一生, 6.胸有天地, 7.寸草春晖, 8.无私奉献, 9.相见梦里, 10.父范长存,母仪永在11.痛失良友,硕德......

    《江泽民文选》读书笔记

    《江泽民文选》读书笔记 经几日,读《江泽民文选》,现叙其感受,一家之言,勿怪。 《江泽民文选》分为三卷。记叙了很多方面,包括全面论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建......

    毛泽东文选读后感

    《毛泽东文选》读后感 以前我就学过毛泽东的很多文章,如《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论持久战》、《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论联合政府》、《愚公移山》......

    2011国庆节征文选

    一、征文主题: 1、永远向前--我们家的60年:从家庭的历史看新中国的变迁。可以从衣食住行各个角度记录家庭生活的变迁,也可以写家里的人或经历的事,晒晒家庭的老照片等。 2、盘点......

    马列经典文选节选读后感

    马列经典文选节选读后感 英语13-2 余翔 130914204 我在读了列宁写的《论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几个特点》,《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和马克思的《资本论》等论述的片段......

    毛泽东文选读后感

    做个好党员——读《整顿党的作风》有感 王勤勤 工商管理133 13115225 看到《毛泽东选集》的目录,整顿党的作风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兴趣,以前很少读这样的文章,总以为这样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