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接本政治答题技巧

时间:2019-05-13 21:21: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专接本政治答题技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专接本政治答题技巧》。

第一篇:专接本政治答题技巧

专接本政治理论考试简介

一、政治理论考试的命题规律:政治理论考试的命题规律就是政治理论考什么的规律,纵观多年来政治理论的全真试题,我们不难发现,政治理论无非是考三个内容:

(一)考的是《大纲》规定的考点:什么是考点?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侧重,对于哲学来说,其考点是(1)概念,(2)观点(3)意义(方法论);对于邓论来说,是(1)观点(2)依据(3)现实意义。

(二)考的是考点与考点的相互联系:在政治理论的命题中,这是测试的重点,从测试的角度讲,这种相互联系包括:(1)概念与概念之间,(2)概念与观点之间,(3)观点与观点之间,(4)观点与依据之间,(5)观点与意义之间,其中对概念的把握和运用是最基本最核心的。

(三)考试是考点与热点之间的结合点:经过多年的考试,政治理论的命题在各种考试中是最为成熟的考试形式之一,它能灵活地将政治观点与热点结合起来,具体考查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二、政治理论解题的根本前提和总体思路:

(一)根本前提:以中央精神为指导,以大纲为范围,以教材为基础,以互联法为要求,准确,完整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考点及其相互关系,是政治理论考试解题的根本前提。

(二)总体思路:在具体解题的环节上总体思路是“步步为营”(1)先对试卷上的具体问题进行概括归纳,确定该问题涉及哪一个或哪几个学科的问题。(2)然后再逐步缩小包围的范围,确定的问题涉及哪一个或哪几个考点,(3)最后在所确定的这一个或几个考点相关的知识体系中确定问题的答案。

专接本政治答题技巧

在掌握知识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答题技巧的不同可能使总分相差10到20分。

一、总的答题原则

 1.先易后难,适用于所有题型,不会的,做一个标记,回头再做。

二、客观题

 1.排除法,不会做的情况下。 2.第一感觉 

三、主观题

 1.提纲式答题法,先写要点,先把主要观点、亮点展示给老师。切忌把观点写在最后,更不能写在中间。

2.如何写够800字。同一个意思,正反两方面论述。

一、选择题

选择题的难度在加大(选拔性考试,高考;而不是资格考试,四六级),由原来单纯的知识现转变为对学生分析、理解、综合判断能力的考查。学会选择题,特别是选择题的答题思路和技巧,提高选择题的准确率,将成为影响同学们考试成绩的关键环节。下面就选择题的题型特点,谈谈做好选择题的答题方法,希望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单项选择题的题型特点和解题思路

1、题型特点:

该题型共20题,其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占分比例是每小题1分,共20分。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事件的掌握。

单项选择题是一种考查学生记忆、理解、辨别能力的题型,主要考查识记和理解水平较低的基础知识,侧重于知识的再认能力。单项选择题的主要特点是答案具有唯一性和最佳性,因而也是较为容易的题型,同时也是同学们选择准确绿较高、得分较多的题型。

2、从21—35题,共15题,15分。

3、特征

(1)简单,直接问什么是什么;重复率低。

2009年第29.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B)2010年第28题

A.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C.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

(2)个别理解型。和我们平时讲课时的表述不太一样。2009年比较个性、典型。2010年中规中距,很标准。

举例:2009年:

20.邓小平同志科学世界观最鲜明的特征是(D)

A.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

B.“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C.为人民服务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2.整个社会全面现代化的基础与保证是(A)

A.经济现代化

B.科技现代化

C.教育现代化

D.军事现代化

27.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B)A.坚持治理整顿

B.发展经济

C发展民主

D.发展科技和教育 28.被誉为新时期解放思想宣言书的是(A)A.邓小平1978年12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1978年5月12日发表的《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1977年4月邓小平以个人名义致中共中央的信 D.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决议

32.在全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A)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D.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2010年第24题

(3)没有时事政治题。

(二)多项选择题的题型特点和解题思路

该题型共5题,其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占分比例是每小题2分,共10分。主要适用于考察对基本概念或原理的记忆和对有关观点、原理的掌握和理解。有时也可用来考查对基本观点的鉴别或比较,但要求层次不高。题目考查的角度和形式比较灵活,时常在给出不同于教材的表述,情境或言论等情况下,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1、题目2-3个

2009年3个

37.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理论意义是(ABCD)

A.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B.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C.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为国家制定经济战略和方针政策提供了指导原则

D.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为中国对外开放理论的不断发展构建了基础

38.2008年7月9日,胡锦涛主席应邀出席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他提出的关于千年发展目标的建议,主要有(ABCD)

A.建立真正的发展伙伴关系

B.制定公平的进展评估框架

C.提供有力的资金技术支持

D.加强国际社会的对非援助

40.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ABC)很细致。

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生态良好

D.环境优美

2010年2个

客观题解题要求和步骤:(1)联系相关考点,直接选出明显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2)运用比较分析,排除明显不符合题意的错误答案。(3)万不得已,没有办法的猜测法。

二、判断题(2009年)2010年简单。

1、命题特点:该题型共10题,占分比例是每题1分,共10分。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判断辨别,题目涉及的往往是各学科中容易混淆的概念或社会热点问题,并且有较明确的理论针对性,就是一般性的是非判断,观点十分明确,非正即误。它要求考生对所给命题进行全面的分析,辨别观点表达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解题要求和步骤:(1)注意联系相关考点,在头脑中对命题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找出命题的几个组成部分,逐个判断其表达上的严密性和准确性。(2)在头脑中判断命题时的态度一定要十分谨慎,不要轻易得出对或错的结论,除非命题十分明确。(3)在填写答案时要仔细对照所要求的标志写对或涂正确。(4)回答这一问题要注意节约时间,无需对试题做任何主观的附加解释和修改。

41.(1)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剥削(F)(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T)

42.(1)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T)

(2)“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反对人们热衷于谈论姓‘资’姓‘社’问题(F)43.中国共产党人的最崇高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F)44.(1)存在即过程,所以世界无所谓发展不发展(F)

(2)认识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T)45.发展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T)46.物质世界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F)47.运动是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唯一特性。(F)

48.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就是讲在任何地方、任何产业中,公有制必须居主导地位。(F)49.“歼-10飞机工程”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T)50.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集体主义。(F)

51.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都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F)52.人权不过是西方国家用来攻击社会主义国家的工具(F)53.股份制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董事会(F)

54.我国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人民民主专政(T)55.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认识的客体。(F)

特点:

1、难度较大,侧重理解。

2、哲学与政治结合起来考查。54题。

3、有时事政治题。49题。

主观题(论述题与分析题,共计60分)简要分析

1、命题特点:主要考察考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联系具体情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论述题一般不给具体材料,但会在题目中给出答题的基本要求和要点(原理、分析的依据、及分析的对象);材料分析题一般是由给出的几段材料为题基,要求考生分析材料,结合设问运用材料作出回答。该题型选取的材料既可以是围绕某一主题设置一组材料的题目,考生需要读懂材料回答问题,而对于一段或一句材料的题目,则需要考生以自已所学的知识为底蕴,结合材料作适当引申,分析其中要旨作答。

2、解题要求和步骤(1)明确所提出的问题,明确该分析题考试的学科范围和阅读材料时的重点段句(2)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在阅读材料时,努力在头脑中联系相关考点及其基本思想(3)在试卷上答题的过程,就是阐述运用相关考点分析所提出问题的过程,在阐述中首先应简述分析该问题运用到的相关考点的基本原理和具体要求。(4)在试卷上,阐述分析问题的过程应尽可能做到全面、周到。(5)在解答论述题时一定要将论述题的题目做出适当分解,形成自己答题的基本思路和框架结构。(6)注意做好术语的转换,找到让自己感到快乐的关键术语,让自己的答案基本做到符合命题者和阅卷老师的要求。

四、特别提示:我们根据对历年考题的分析,特别强调考生仍应注意考题的重复,鉴于今年考试题型的变化,在答题时,应注意合理分配时间,客观题所用时间一定要缩短,一旦遇到有相当难度的客观题必须跳过确保主观题的答题时间,一般在回答主观题时应侧重于写出要 点(提纲式答题法),不必过多展开,但要做到让老师满意。

三、论述题

(一)历年真题

1、题目数量:2008年2个,每个10分;2009年2个,每个10分;2010年1个,20分;2011年1个,20分。

2004年(20分)

36.论述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2005年(25分)

41.试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联系我国国情,阐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006年

36.论述实践为何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7.论述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007年

36.试述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意义。37.论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及其意义。(时事政治题)2008年

36.请你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意义。37.结合党的十七大精神,请你谈谈如何全面认识科学发展观。2009年

5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按照这一原理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当前综合国力竞争的实质及我们的对策? 56.论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这对我们正确看待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有何指导意义。2010年

56.试用质量互变规律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2011年

56.哲学上关于发展的原理+政治学的科学发展观

(二)命题特点

1、哲学+政治;用哲学上的某个规律说明政治学的某个问题。

2、对考生作答的要求逐年提高。体现在参考答案字数方面,尤其是2007年以来,几乎都是一个小论文:2004年36题,240字;2007年36题,620字;2009年56题,640字,57 题,760字;2010年56题,500字;2011年839字。

(三)答题方法

第一步:仔细审题。找出本题目是关于哪个学科的哪个章节,在草稿纸上写下此章节内所有可能与本题有联系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大多数题目是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

第二步:解释每一个概念并写出原理的基本内容。如果自己写出的相关概念太多,则视试卷留出的空白捡重要的写,解释概念和原理一般不要超过本题答题空间的二分之一。什么?太多了?不要怕,答多不扣分。但要注意答题时每个概念和原理要作为一段,字迹要工整清晰。本题目分数的一半你已经拿到了。

第三步:联系实际。如果本题是论述题,则根据本题联系实际中的一些现象,给出评价;如果本题是材料题,则材料就是实际,指出材料中的一些问题,也就是将材料用你学过的关于政治的术语再复述一遍。这部分一定要有,而且要作为一个段落,如果字迹工整的话,即使这一段答得驴头不对马嘴,至少也有两分。

第四步:总结。这一部分是绝对送分的,但也要有技巧。要将其作为一个段落,如果此题是论述题,则将整个题目再复述一遍,不要忘了在前面加上一个所以;如果此题是材料题,则提倡材料中好的做法,批评材料中坏的做法。

四、材料题

(一)历年真题

2005年,邓小平理论的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及其意义 2006年,唯物史观(人民群众)+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38.(1)材料1、2、3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什么原理、什么观点?

材料1、2、3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基本原理。(5分)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一切向群众学习的观点。(5分)

(2)材料1、2、3共同说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强调那些观点? 材料1、2、3共同说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强调以下观点: 1.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代表群众利益的观点、2.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前两点给5分)3.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观点。

4.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观点。(后两点给5分)说明:

表述不同,但意思与标准答案相同的,同样给分;如果某一要点答得全面、深刻、有新意,在该要点上可适当加分。

2007年38题

1)秦王朝“焚书坑儒”的严酷措施,说明社会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力量是巨大的,有时甚至能够决定社会的发展。

2)这一史实证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3)这一史实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根据所给材料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类似辨析题)

(1)社会意识是指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社会的全部精神现象。(1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并对社会存在其反作用。(2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相对对社会存在,社会意识是派生的和第二性的。(1分)因此,社会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决定社会的发展。(2分)秦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秦末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焚书坑儒”等文化钳制政策,不过是加剧了这种矛盾的激化。(2分)

(2)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分)在物质生产活动中,生查理是主导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整个社会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决定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所以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2分)秦始皇虽然同意了中国,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绩。但没有注重与民休息,稳定社会,恢复经济。其对人民的残酷压迫,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从而导致了秦王朝的迅速崩溃。(2分)

(3)社会发展的历史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作为物质资料生产者的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2分)因此,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务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分)。秦末农民大起义以风起云涌之势推翻了秦王朝统治,正是人民群众历史创造作用的生动体现。(2分)

2008年2道题

38题,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1)

运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驴子为何死于非命。2)

运用真理与谬误关系原理,说明驴子的错误。

3)

试举日常生活中一例,说明人类也会犯同样的错误。39题,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1)材料1中所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体是怎样的一个历史跨度?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

(2)结合材料2,说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

(3)根据材料3,说明党中央为什么一再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当前重申这个问题的现实意义何在?

2008年2道题 57题,请回答:(1)材料1的合理思想和局限性

(2)分别指出材料2和材料3的不同思想倾向和共同本质(3)简述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

(4)试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 58题,根据材料,请回答:

(1)简述我国把对外开放确立为基本国策的依据。

(2)分析说明材料3、4所反映的问题及其与对外开放的关系。2010年2道题 57题,请回答:

(1)结合材料1说明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58题,请回答:

(1)材料1中所说“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开放以来铸就的时代精神”是什么?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2011年2道题

57题,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58题,“三农”问题的现状;十六大以来,“三农”问题的成就及其解决措施。

(二)题型特点

1、自2005年开始出材料分析题

2、自2008年以来每年2道题。

3、有一定的难度,参考答案字数

2009年380、540字;2010年310、400字;2011年,450字左右。

(三)答题方法(核心,寻找答题角度)

1、快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大意。仔细(一个字一个字的)阅读问题,理解问题的要求。找出问题中的关键词和答题角度。(每个关键词可能就是一个答题角度)

2、带着问题继续细读材料。彻底理解材料的意思。

3、找出热点问题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继续增加答题的角度。

4、根据问题所给的分数,确定答案的多少和条数。如1——2分答一条。3——4分答两条。5——6分答三条。7——8分答四条等。

5、如果你所确定的答案角度多,所答题给的分数又少,你就要选择最能说明本题内容的答案写在最前面。或者把几个方面的答案,融合在一起,(不是机械的堆集)概括性地去作出答案。

6、要灵活去答题,不要死搬课本的知识。

专接本政治理论考试的解题思路和步骤

一、政治理论考试的命题规律:政治理论考试的命题规律就是政治理论考什么的规律,纵观多年来政治理论的全真试题,我们不难发现,政治理论无非是考三个内容:

(一)考的是《大纲》规定的考点:什么是考点?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侧重,对于哲学来说,其考点是(1)概念,(2)观点(3)意义(方法论);对于邓论来说,是(1)观点(2)依据(3)现实意义。

(二)考的是考点与考点的相互联系:在政治理论的命题中,这是测试的重点,从测试的角度讲,这种相互联系包括:(1)概念与概念之间,(2)概念与观点之间,(3)观点与观点之间,(4)观点与依据之间,(5)观点与意义之间,其中对概念的把握和运用是最基本最核心的。

(三)考试是考点与热点之间的结合点:经过多年的考试,政治理论的命题在各种考试中是最为成熟的考试形式之一,它能灵活地将政治观点与热点结合起来,具体考查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二、政治理论解题的根本前提和总体思路:

(一)根本前提:以中央精神为指导,以大纲为范围,以教材为基础,以互联法为要求,准确,完整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考点及其相互关系,是政治理论考试解题的根本前提。

(二)总体思路:在具体解题的环节上总体思路是“步步为营”(1)先对试卷上的具体问题进行概括归纳,确定该问题涉及哪一个或哪几个学科的问题。(2)然后再逐步缩小包围的范围,确定的问题涉及哪一个或哪几个考点,(3)最后在所确定的这一个或几个考点相关的知识体系中确定问题的答案。

三、政治理论具体题型的命题特点,解题要求和步骤:

(一)选择题:(30分)

1、命题的特点:选择题1:该题型共20题,其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占分比例是每小题1分,共20分。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事件的掌握。选择题2,该题型共5题,其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占分比例是每小题2分,共10分。主要适用于考察对基本概念或原理的记忆和对有关观点、原理的掌握和理解。有时也可用来考查对基本观点的鉴别或比较,但要求层次不高。题目考查的角度和形式比较灵活,时常在给出不同于教材的表述,情境或言论等情况下,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2、解题要求和步骤:(1)联系相关考点,直接选出明显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2)运用比较分析,排除明显不符合题意的错误答案。(3)万不得已,没有办法的猜测法。(4)多选题的基本判断法。(5)特殊题型的特别选择法。

(二)判断题(10分)

1、命题特点该题型共10题,占分比例是每题1分,共10分。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判断辨别,题目涉及的往往是各学科中容易混淆的概念或社会热点问题,并且有较明确的理论针对性,就是一般性的是非判断,观点十分明确,非正即误。它要求考生对所给命题进行全面的分析,辨别观点表达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解题要求和步骤(1)注意联系相关考点,在头脑中对命题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找出命题的几个组成部分,逐个判断其表达上的严密性和准确性。(2)在头脑中判断命题时的态度一定要十分谨慎,不要轻易得出对或错的结论,除非命题十分明确。(3)在填写答案时要仔细对照所要求的标志写对或涂正确。(4)回答这一问题要注意节约时间,无需对试题做任何附加的解释和修改

(三)论述题与分析题(共计60分)

1、命题特点:主要考察考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联系具体情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论述题一般不给具体材料,但会在题目中给出答题的基本要求和要点(原理、分析的依据、及分析的对象);材料分析题一般是由给出的几段材料为题基,要求考生分析材料,结合设问运用材料作出回答。该题型选取的材料既可以是围绕某一主题设置一组材料的题目,考生需要读懂材料回答问题,而对于一段或一句材料的题目,则需要考生以自已所学的知识为底蕴,结合材料作适当引申,分析其中要旨作答。

2、解题要求和步骤(1)明确所提出的问题,明确该分析题考试的学科范围和阅读材料时的重点段句(2)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在阅读材料时,努力在头脑中联系相关考点及其基本思想(3)在试卷上答题的过程,就是阐述运用相关考点分析所提出问题的过程,在阐述中首先应简述分析该问题运用到的相关考点的基本原理和具体要求。(4)在试卷上,阐述分析问题的过程应尽可能做到全面、周到。(5)在解答论述题时一定要将论述题的题目做出适当分解,形成自己答题的基本思路和框架结构。(6)注意做好术语的转换,找到让自己感到快乐的关键术语,让自己的答案基本做到符合命题者和阅卷老师的要求。

四、特别提示:我们根据对历年考题的分析,特别强调今年的考生仍应注意考题的重复,鉴于今年考试题型的变化,在答题时,应注意合理分配时间,客观题所用时间一定要缩短,一旦遇到有相当难度的客观题必须跳过确保主观题的答题时间,一般在回答主观题时应侧重于写出要点(提纲式答题法),不必过多展开但要做到让老师满意。

河北省专接本教育考试政治模拟最后冲刺试卷一(满分:100分)

说明: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答案填写在其他位置上无效

第一部分: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填写在其他位置无效。(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曾存在(B)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A)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其规律性 D.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下列选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D)A.理在事先

B.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C.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D.心外无物

4.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必须分析主流和支流,看到取得的成绩是主流,只有这样才能不迷失方向,坚定信心。这在哲学上坚持了(B)A.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相统一的观点 B.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观点

5.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D)A.主要矛盾决定的 B.内部矛盾决定的 C.矛盾的斗争性 决定的 D.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6.下列变化中,属于发展的是

(B)A.大雁由南向北飞 B.旧中国的覆灭和新中国的诞生 C.封建王朝的宫廷政变 D.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 7.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党的(B)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届三中全会 C.十三届三中全会 D.十四届三中全会 8.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D)A.科技

B.教育 C.民主 D.经济 9.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D)A.发展生产力 B.实现四个现代化 C.提高综合国力 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0.邓小平认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其中第二个飞跃是指(B)A.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 B.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

C.分散管理和集中管理相结合 D.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A)A.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B.以人为本 C.发展

D.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它们已经成为(C)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必要补充

13.“牛奶事件”是中国当前有毒食品泛滥的突出表现,它在发展观念上属于(D)A.以钱为本 B.以效益为本 C.以市场为本 D.以物为本

14(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B)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民主集中制(2)股份制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D)A.监事会 B.职代会 C.董事会 D.股东代表大会(3)股份合作制在我国最早出现在(A)A.农村 B.城市 C.经济特区 D.边远地区

1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B)A.价格体制改革 B.国有企业改革 C.计划体制改革 D.金融体制改革

1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的问题是(C)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B.什么是小康社会,怎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C)A.突出各民族特色 B.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

C.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D.避免民族矛盾产生 18.我国经济特区的社会性质是(B)A.资本主义性质的 B.社会主义性质的 C.半社会主义性质的

D.半殖民地性质的 19.关于计划和市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 B.是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C.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D.都是商品经济的本质特征 20.(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是(D)A.建设和谐文化 B.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C.社会公平

D.社会公平和正义(2)社会和谐是(A)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C)A.两位一体 B.三位一体 C.四位一体 D.五位一体

[解析]构建和谐社会反映的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布局,所以选C项。(4)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科学发展观

B.公平正义 C核心价值体系 D.以人为本 [D](5)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B)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B.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 D.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把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填写在其他位置无效,错选、多选、漏选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21.下列选项中,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有(ABCD)A.准备性因素 B.独立的实体性要素 C.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D.渗透性因素

22.下列选项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ABD)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社会风气 D.生产方式 23.下列选项属于社会进步的有(BCD)A.社会制度变化 B.物质文明发展 C.精神文明发展 D.政治文明发展 24.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CD)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25.台湾问题是(CD)A.二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B.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C.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D.中国的内政问题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纸相应的括号内填写T错误的填写F)26.唯心主义就是主张精神和理想的崇高作用(F)

27.宏观调控就是政府对企业进行调控(F)28.(1)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F)(2)客体就是客观事物,是客观的(F)

29.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最首要最根本的任务(T)30.我国社会新阶层的出现不是经济发展物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F)

31.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对按劳分配的否定和扬弃。(F)32.认识的目的在于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F)

33.哲学的党性是指哲学上的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四军对垒(F)34.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是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T)

35.邓小平理论是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T)第二部分:主观题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36.试述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理,并运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答:(1)认识的反复性是指由于受到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制约,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一个正确地认识往往学要经过实践、人事、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的无限性是指由于客观世界和实践的发展是无限的,认识的发展也是无限的。(3)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也经历了不断反复和深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将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37.试述公平与效率的相互关系。

[答案要点](1)所谓效率,是指用多少活动实现多少目的的比例,即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效率通常是与资源的有效使用、有效配置联系在一起的,即用最少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更多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商品和劳务的资源配置过程,目的在于获取最佳的效益。同时,所谓公平,是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以及体现利益关系的原则、政策、制度、行为等公平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现存经济关系的观念化表现,是价值判断。(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在本质上是辩证统一的。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效率,无法实现公平,效率又必须体现和统一于公平,在注重公平中追求效率,公平促进效率的提高。包括资源的合理配置,既取决于劳动者活动的能力,更取决于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个社会的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常是由公平决定的。(3)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打破了平均主义,调动了积极性,推动了经济发展,但是也出现了贫富差距扩大,损害社会主义公平从而影响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严重问题,使经济效率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开始提出,在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方针,强调在不影响效率的前提下,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更注重解决社会公平问题。(4)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体现了公平和效率的统一,在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中体现了社 会主义本质。①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一方面,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说明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公平,即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另一方面,也纠正了忽视生产力发展,不讲效率的错误观念和做法,通过解放、发展生产力,把社会主义本质落到实处。②在强调生产力的基础上,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内容,进一步强调公平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重要意义。但是共富、公平、共享的前提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效率的提高,从而在生产关系的意义上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

五、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8.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伊索寓言》有一则故事说,有个放羊娃赶着他的羊群到村外很远的地方去放牧。他老是喜欢说谎,开玩笑,时常大声向村里人呼救,谎称有狼来袭击他的羊群。开始两三回,村里人都惊慌得立刻跑来,被他嘲笑后,没趣地走了回去。后来,有一天,狼真的来了,窜入羊群,大肆咬杀。牧羊娃对着村里拼命呼喊救命,村里人却认为他又在像往常一样说谎,开玩笑,没有人再理他。结果,他的羊群全被狼吃掉了。

请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有人从这则故事得到启发说,“谎言重复一万遍,也就成了真理”。请分析故事的本意,并对以上观点进行驳斥。(2)放羊娃的多次撒谎而失去了人们的信任,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说明“诚信”等道德准则的重要性。(4分)【答案要点】(1)这则故事的本意是说,放羊娃多次撒谎,失去了人们的信任,最终使自己受到损失,自食其果。这则故事主要是说明在社会生活中诚信等道德准则的重要意义。

“谎言重复一万遍,也就成了真理”的观点,是对这则故事涵义的误解。它违背了真理观的基本原理。真理就是主观同客观的认识,是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检验标准、作用等都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转移的。真理有其客观的确定的内容和标准,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或者靠“谎言重复一万遍”得来的。真理和谬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真理和谬误二者有原则区别,但又相伴而生,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即超出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转化为谬误,反之亦然。但是二者的相互转化,需要具备相应的客观条件。谬误、“谎言”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真理,但决不是靠主观意志或者“重复一万遍”来实现。

“谎言重复一万遍,也就成了真理”是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这种相对主义诡辩论抹杀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理论和实际上都是有害的。(2)“诚信”等道德原则属于意识形态。它又称思想上层建筑或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形式。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但意识形态又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包括反映社会存在、维护或批判现实社会、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以及观念创新等方面。先进的意识形态推动社会的发展。“诚信”等道德原则,作为人类社会积极的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成果,是人类和谐共存的社会生活的需要和反映,它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推动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这则故事也说明,人类社会要坚持和弘扬“诚信”等道德原则。

39.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 :2007年9月28日下午,胡锦涛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44次集体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实行对外开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党的中心工作的要求制定的重大战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材料2 :在2007年10月的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在谈到“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时,报告中明确地论述了“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方面。

摘自人民网2007年10月文章材料3 :中国近30年的改革开放,建立了一批经济高速发展的地区,但是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 地区,内地和西部地区的改革开放步伐明显滞后。在东部沿海的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展现了丰富的经济发展活力,如广东的东莞市,从一个普通的小镇,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出口加工制造业的核心地带,被誉为“世界工厂”。以东莞为代表的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主要以纺织服装、玩具、家用电器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在世界市场上获得出口优势。随着中国逐渐融入世界市场、人民币升值、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这种传统的优势正在逐步降低。还有不少地区,在引起外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没有注意在产业方面进行选择,只是盲目增加引进外资的规模,引进了一些国外发达国家已经淘汰或者禁止生产的高污染产业,直接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以上这些方面,都是在我国的对外开放中,必须加以认识和改进的问题。

摘自新华网2007年9月文章请回答:(1)结合材料1和2,说明为什么我国要把对外开放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2)材料3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3)结合材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应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答案要点】(1)将对外开放确立为基本国策的最重要的依据,是邓小平关于“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两个重要观点。实行对外开放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需要,是适应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的需要,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2)材料3明确反映了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着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东部、中部和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改革开放的步伐不同步;我国经济开放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长期以来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不够,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不够,后续动力不足。在引进外资过程中,片面追求外资的数量与规模,没有注意外资的质量和社会效益,从而导致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加剧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生态、资源、环境问题。为此,我国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发展目标,①要继续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的同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实施西部大开发,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②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③另外,在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要注意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坚持对外开放为本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方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3)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我们要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①要坚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②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优化进出口结构,努力促进对外贸易从数量增加为主向质量提高为主转变,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③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要发挥利用外资在推进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④要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⑤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⑥要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⑦要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第二篇:专接本材料

专接本材料.txt45想洗澡吗?不要到外面等待下雨;想成功吗?不要空等机遇的到来。摘下的一瓣花能美丽多久?一时的放纵又能快乐多久?有志者要为一生的目标孜孜以求。少年自有少年狂,藐昆仑,笑吕梁;磨剑数年,今将试锋芒。自命不凡不可取,妄自菲薄更不宜。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 江苏省教育厅

苏教考〔2008〕14号

关于下发《关于在全省普通高校中开展在籍专科学生

接读自学考试本科工作的补充意见》的通知

各高等学校、各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委员会、教育局:

为进一步加强对在籍专科学生接读自学考试本科工作的管理,使自学考试事业更好地服务于全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积极推进“两个率先”,省考委、省教育厅在总结经验、充分调研并认真听取本、专科院校意见的基础上,对《关于在全省普通高校中开展在籍专科学生接读自学考试本科工作的意见(试行)》(苏教考〔2004〕1号)文件进行了补充和修订。现将《关于在全省普通高校中开展在籍专科学生接读自学考试本科工作的补充意见》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关于在全省普通高校中开展在籍专科学生接读自学考试本科工作的补充意见》

二〇〇八年七月二十三日

关于在全省普通高校中开展在籍专科学生

接读自学考试本科工作的补充意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考委、省教育厅《关于在普通高校中开展在籍专科学生接读自学考试本科工作的意见(试行)》的文件精神,根据三年多来全省开展试点工作的情况及自学考试自身的发展,经研究,决定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接本”工作提出以下补充意见:

一、培养目标

积极探索具有自学考试特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自学考试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实用性与职业性特点,建立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符合大众化教育要求的人才培养机制。在确保基本理论够用的基础上,着力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重视学生个人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和竞争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专业开设与主考学校

“专接本”工作开设的专业,在现有自学考试面向社会开考本科段专业目录中选取。

开设“专接本”专业的普通本科高校,原则上是自学考试主考学校。主考学校可根据自身办学优势,在已开设专业中确定 “专接本”专业,并报省教育考试院同意后,面向普通专科学校及五年制高职学校(以下简称专科学校)开展衔接工作。

专科学校应根据生源状况及办学条件,按专业相同相近的原则,自主确定接读专业,并向相关主考学校提出申请。主考学校应对专科学校的办学申请进行认真审核,并统一报省教育考试院批准后方可开展“专接本”助学辅导工作。

三、课程设置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专接本”专业在面向社会开考专业考试计划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增设实践与应用课程。其课程由沟通课程、衔接课程、主干课程、实践与应用课程等四部分组成。

1、沟通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公共基础课。学生在专科阶段已学过与本科计划名称相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且成绩合格的,承认其课程及学分。学生在专科阶段已学过的公共基础课,在专科学校考核合格的基础上,按一定比例计取成绩。计取比例由主考学校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审定,并报省教育考试院批准备案,计取比例最高不得超过40%。学生要求取得学士学位的,须符合主考学校学位授予的外语要求。

2、衔接课程。衔接课程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对专科阶段学过的主要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等内容作进一步的延伸与拓展,体现本科教育需要的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衔接课程的设置一般不超过5门。在专科学校考核合格的基础上,衔接课程按一定比例计取成绩。计取比例由主考学校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审定,并报省教育考试院批准备案,计取比例最高不得超过30%。

3、主干课程。学生参加主干课程的学习,原则上应通过全部沟通课程与衔接课程的学习与考试。主干课程的设置一般不少于5门。

4、实践与应用课程。包括综合实践、知识拓展、选修课程、社会实践等。一般为3-4门,每门不少于2学分。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考核办法由主考学校确定,并由主考学校负责考核。

四、管理职责

主考学校须在省考委的领导下,负责“专接本”工作实施细则的拟定、专科学校助学辅导条件的审核、招生宣传材料的审核、专业考试计划和助学辅导计划的制定、课程分类的界定、教材的选定、课程考试大纲的编写、师资培训、实践性环节及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与考核、对专科学校助学辅导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参与命题和评卷,在毕业证书上副署、办理省教育考试院交办的其他有关工作。

开展“专接本”助学辅导工作的专科学校,应指定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本校 “专接本”助学辅导工作的宣传发动、新生注册、学生报考、考籍管理、学生管理,在主考学校的指导下开展助学辅导工作,办理省教育考试院交办的其他有关工作。

五、招生对象与报考条件

自学考试“专接本”助学辅导工作的招生对象是列入国家计划,经省招生部门正式录取的各类专科学校的三年级在籍学生;经市招生部门正式录取的五年一贯制高职的五年级在籍学生。学生报考的基本条件为:

1、思想品德优良,遵纪守法,身体健康。

2、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优良,学有余力。

3、报考的“专接本”专业与专科所学专业相同或者相近。

符合以上条件的学生,可根据自愿的原则,向所在学校的自学考试管理部门申请报考,经学校审核同意,方可参加学习与考试,并由学校向所在地省辖市考办办理集体报名。

六、教学与管理

1、“专接本”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除实践与应用课程外,必须以省教育考试院指定的课程考试大纲和使用的教材为依据,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性环节教学,选派责任心强、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任教,保持任课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

2、在主考学校的指导下,“专接本”助学辅导工作由专科学校负责实施。为保证助学辅导的质量,报考人数较多的专业应实行分班教学。专科学校开展助学辅导工作必须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上开展,要确保各门课程的教学学时数(每学分18课时)。

3、在主考学校的指导下,专科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学管理,设立或指定一个职能部门负责日常的教学管理,要配备与工作相适应的专职管理人员,确保助学辅导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4、强化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签订专科学校、家长、学生三方协议书。学生单科课程缺课学时数超过规定学时数三分之一以上(含三分之一),不得参加该课程的考试。

5、助学辅导中增设的实践与应用课程,应由主考学校提出教材计划,并在开课前三个月内完成考试大纲的编写,报省教育考试院审核同意后,方可开始教学。

6、主考学校应指定专人对专科学校开展不定期的教学检查和评估,并于每个学年结束后,形成书面的评估报告报省教育考试院。

七、考试的组织与实施

为保证国家考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专接本”专业的考试工作均在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管理和指导下,由专科学校所在地省辖市考办负责组织实施。

专业考试计划中确定的按一定比例计取成绩的课程,其最终成绩,由专科学校与主考学校、省教育考试院共同核定。

学生未能如期通过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不能毕业的,原通过的课程成绩有效,未通过的沟通课程和衔接课程不再计取校考成绩。

“专接本”的考试时间为每年的4月和10月。

八、经费与使用

举办“专接本”助学辅导工作的专科学校,应严格按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规范培训收费管理的通知》(苏价费〔2003〕408 号、苏财综〔2003〕157号文件)精神,自主确定收费标准,并按要求到同级价格主管部门备案。收取的费用须用于自学考试工作,不得挪作他用。

专科学校每学年按实际收费向有关主考学校缴纳一定比例的管理费(不含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与答辩费),并向省教育考试院缴纳相应的考试费。

本“意见”适用于2008年下半年起招收的“专接本”专业学生。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文件

苏教考自〔2008〕26号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关于下发《“专接本”

工作补充意见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高等学校、各市自考办公室:

为进一步加强对在籍专科学生接读自学考试本科工作的管理,根据省考委、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高校中开展在籍专科学生接读自学考试本科工作的补充意见》(苏教考〔2008〕14号)文件精神,特制定《“专接本”工作补充意见实施细则》,请遵照执行。

附件:1.“专接本”工作补充意见实施细则

2.江苏省2008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接本”

主考学校及开设专业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二〇〇八年九月十六日

附件1

“专接本”工作补充意见实施细则

根据《关于在全省普通高校中开展在籍专科学生接读自学考试本科工作的补充意见》文件精神,为更好地推进“专接本”工作的开展,现制定如下实施细则:

一、主考学校与专业开设

1.开设“专接本”专业的普通本科高校,必须是具备相应专业学位授予权的自学考试主考学校,其中师范类专业的主考学校必须为师范院校或开设师范专业的普通高校。

2.“专接本”开设的专业,在现有面向社会开考自学考试本科段专业目录中选取。

3.每个本科院校原则上只可申办1~3个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的“专接本”专业。面向社会开考专业的主考学校可优先选择主考专业。“专接本”专业原则上在主考学校中不重复开设。

4.主考学校申办的“专接本”专业应连续开办,连续两年没有生源的专业应予停办。

5.主考学校于每年3月初向省教育考试院申报新开设的“专接本”专业,同时备案已开考专业。

二、专业考试计划与教学计划

1.主 考学校按照自学考试面向社会开考相应专业考试计划的课程设置,界定沟通课程、衔接课程和主干课程。根据“专接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设置实践与应用课程。在“专接本”考试计划中不设置选考课程和外语替代课程。沟通课程、衔接课程和主干课程的课程考试大纲和教材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供应。实践与应用课程由 主考学校提出教材计划,并在开课前三个月完成课程考试大纲编写,报省教育考试院审核同意后方可开始教学。

2.主 考学校根据“专接本”专业考试计划的课程设置和学制年限,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教学计划。制定“专接本”专业教学计划时,既要考虑先行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循序渐进,又要考虑每学期考试课程门数的相对均衡,还要考虑省教育考试院上、下半年考试课程的安排及给上一年级学生补考机会。“专接本”专业教学计划一经确 定,必须保持稳定,不得随意变动。

3.“专接本”专业考试计划和教学计划报省教育考试院备案后方可实施。

三、宣传与组织

1.专科学校要根据生源状况和办学条件,按与本校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原则,确定接读专业,并于每年3月底前向主考学校申报。连续两年没有生源的专业应予停办。已停办的专业,如再开办,需向主考学校重新申请。

2.专科学校仅面向本校的在校生举办“专接本”专业,不得跨校组织生源,不得安排插班生。

3.“专接本”专业宣传与组织工作于每年4月进行,专科学校应于4月底前将新生名单报主考学校备案。

4.宣传须实事求是,要有诚信,不得夸大其词。

5.专科学校在每“专接本”工作开展前,应将相关宣传材料报主考学校进行审核,并由主考学校汇总报省教育考试院备案。

6.专科学校在以各种形式介绍本校概况时和在各类宣传中,凡涉及“专接本”专业,均须明确说明其自学考试性质,凡涉及主考学校,均须经相关主考学校审核同意。

四、教学及师资队伍

1.专科学校应根据“专接本”专业考试计划和教学计划,认真组织教学活动。相关教学活动必须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上开展。

2.任课教师必须以指定的课程考试大纲和教材实施教学。课程教学内容要详略得当,要确保课程的教学时数。

3.专科学校应加强“专接本”专业任课教师的队伍建设,要选派有责任心、教学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任教,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须占30%以上。任课教师要保持相对稳定。在课程教学的进程中,任课教师不得擅自调课、停课或请他人代课。专科学校应于每学期开学前将任课教师名单及其自然信息报主考学校备案。

4.主考学校应加强面向专科学校的师资培训工作,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努力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5.要做好教学质量的监控工作。专科学校协同主考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教学与管理的检查工作。主考学校在每学年结束后形成教学评估报告报省教育考试院。省教育考试院对主考学校的管理工作和专科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

五、考试的组织和实施

为保证国家考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专接本”的考试工作均在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管理和指导下组织实施。

1.按照“教考分离”的原则,命题、考试、阅卷工作统一由省教育考试院组织。

2.具体统考工作由所在市考办负责实施,并按自学考试规定的要求执行。

3.沟通课程和衔接课程的校考部分应安排在统考之前进行。

4.实践与应用课程的考核、课程实践环节的考核、毕业论文的指导与答辩,由省教育考试院负责管理,由主考学校负责实施。

六、学籍和考籍

1.“专接本”专业的助学辅导工作,三年制专科学校从第三学年开始组织,五年制高职院校从第五学年开始组织。“专接本”专业的学制不少于两年,修业年限在学制年限基础上延长一年。

2.学生一经注册即取得自学考试“专接本”专业学籍,专科学校负责学生学籍档案的建立,并使用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印制的学籍卡记录学生在学期间的表现和学业成绩。专科学校在每学年开学一个月内要将注册的在籍学生名单报主考学校,由主考学校汇总后报省教育考试院。

3.学生通过考核,取得一门课程合格成绩的,即取得自学考试考籍,考籍由省教育考试院建立,专科学校与市考办协助。

4.沟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在专科阶段已学过并且成绩合格的,省教育考试院承认其课程及学分。沟通课程中的公共基础课,学生在专科阶段已学过,在专科学校考核合格的基础上,按一定比例计取成绩,成绩的计算方法为:校考成绩最高40%,统考成绩不少于60%。衔接课程成绩的计算方法为:校考成绩最高30%,统考成绩不少于70%。课程的校考成绩必须在课程的统考成绩发布之前报送主考学校,再由主考学校汇总、审核后报省教育考试院。统考课程的考试成绩由省教育考试院负责发布。凡属按一定比例计取成绩的课程,其最终成绩由专科学校、主考院校和省教育考试院共同核定后,再由省教育考试院负责发布。

5.学生临毕业时,须以《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为主要依据,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作全面鉴定,包括学生的自我鉴定和专科学校对学生的鉴定。鉴定的重点应放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学习态度等方面。

6.学生学完“专接本”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包括课程的实践性环节),通过考试取得合格成绩,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并持有专科毕业证书,由省考委发给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证书,主考学校附署,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由主考学校授予学士学位。

修业期满(学制期满一年后),未能毕业的,可转入自学考试面向社会开考相应专业的考试,符合毕业条件的,发给原“专接本”专业主考学校附署的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可向原“专接本”专业主考学校申请学士学位。

修 业期满两年(学制期满三年)后,仍未毕业的,还可继续参加自学考试面向社会开考相应专业的考试,已通过的课程继续有效,未通过的课程不再计取校考成绩,并须参加面向社会开考同专业主考学校组织的课程实践性环节的考核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指导与答辩,符合毕业条件的,发给面向社会开考专业主考学校附署的毕 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向面向社会开考专业主考学校申请学士学位。

七、教务管理

1.专科学校每学期开学前均须依据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进程和课程的教学时数(每学分为18学时)编排课程表,向省教育考试院或所在市考办订购相应课程的课程考试大纲和教材,并做好发放工作。

2.在籍学生每学期必须按规定时间到校办理注册手续和参加教学活动。因故不能按时到校注册和参加教学活动者,必须事先履行请假手续。

3.学 生必须按规定时间参加各门课程的考试和补考,逾期(不可抗力原因除外)视为自动放弃。每门课程安排一次补考。经一次补考仍未及格或对学位要求课程的考试成绩虽及格但不满意,若学校条件允许(如相关专业继续开设或相关课程仍在开考等),学生可申请再补考或重考,再补考和重考的报考费由学生自理。补考、再补 考、重考均应参加下一年级学生相同课程的考试。再补考或重考也可自行报名参加4月、10月份的自学考试,或者1月、7月份的增考。

4.要严格考勤制度,学生某门课程缺课学时数超过该门课程学时数三分之一的,取消其该门课程当次考试的资格。

5.学生可自行参加面向社会开考相应专业选考课程和外语替代课程的考试,但学校不另行组织教学,不计取校考成绩。

6.要及时做好课程考试的安排,课程考试的报名,课程考试成绩(包括校考成绩和统考成绩的计取)的记录以及毕业生登记表和毕业证书的办理、学士学位的申报等工作。

7.根据经物价主管部门备案的收费标准收取学费。每学年按实际收费的20%左右向主考学校缴纳管理费(不含课程实践性环节考核费和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指导与答辩费),并按规定缴纳报名考试费。

八、学生管理

1.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要向学生进一步明确“专接本”专业性质和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过程和考试过程的要求;要强化诚信教育,组织学生学习学校和自学考试的有关规定、规章、制度,以保证“专接本”专业的正常教学秩序和考试质量。

2.学生在校期间,共享学校一切资源,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文体场所、餐厅、宿舍等。

3.健全学生会、班委会、宿管会等学生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作用,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组织能力、公关能力等。

4.建立党团组织,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5.学生要严格遵守自学考试的考场纪律和其他有关规定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6.实行专科学校与学生、家长三方协议的教育管理制度。学生入学时,要签订协议书。学生在校期间,三方在遵守协议书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加强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改进教学、完善管理,防止异常情况乃至重大事故发生。

九、加强领导,严密组织 “专接本”专业是国家考试和学校助学相结合的一种教育形式,其教学过程和考试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规范性和时间性,各项工作都要加强领导,严密组织。

1.主考学校应指定专, , , 门的部门(一般为继续教育学院)负责“专接本”工作的开展,并配备与事业规模相适应的专职管理人员。

2.专 科学校要设置或指定一个职能部门负责“专接本”专业教学与管理的日常工作。要明确“专接本”专业的主管领导、教务员、班主任。“专接本”专业的主管领导负责“专接本”专业的全面工作,包括宣传发动工作和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教务员要认真细致地做好教务管理的各项工作,班主任要落实考勤制度,加强对学生思 想、学习、生活的管理。

本《细则》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完善。《细则》发布后,各主考学校原开设的“专接本”专业,不再招收新生。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文件

苏教考自[2009]11号

省教育考试院关于下发《“专接本”工作

实施细则补充规定》的通知

各主考学校、有关专科学校、各市自考办公室、盐城市招生考试中心、扬州教育考试院:

为进一步加强对在籍专科学生接读自学考试本科工作的管理,根据省教育考试院《关于下发<“专接本”工作补充意见实施细则>的通知》(苏教考自〔2008〕26号)文件精神,特制定《“专接本”工作实施细则补充规定》,请遵照执行。

附件:“专接本”工作实施细则补充规定

二〇〇九年五月二十日

主题词:自学考试 专接本△ 补充规定△ 通知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办公室 2009年5月20日印发

附件:

“专接本”工作实施细则补充规定

为更好地推进“专接本”工作的开展,现就《“专接本”工作补充意见实施细则》作出如下补充规定:

一、注册与报考

1.“专接本”新生注册工作:

(1)专科学校于每年4月份向学生公布学校举办的“专接本”专业目录,学生根据自愿原则向校方申请报名;

(2)专科学校于每年6月20日前,将“专接本”新生名单通过自学考试“专接本”管理系统报相关主考学校,同时提供学生专科入学时的录取名册。报送工作完成后,不再接受任何形式的补报名;

(3)主考学校根据录取名册对“专接本”新生的注册资格及接读专业进行审核;

(4)主考学校于每年7月10日前,通过“专接本”管理系统,将审核通过的新生注册名单报专科学校所在市考办,并反馈至相关专科学校,由市考办统一分配准考证号码,新生注册工作结束。

2.专科学校于7月10日后到所在市考办办理新生集体报名手续。老考生的报考与自学考试面向社会开考专业报名同步进行。

3.学生退学须经专科学校审批后报主考学校,由主考学校汇总后报省教育考试院备案。

二、教学管理

1.专科学校应严格按照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课程考试时间安排每学期的课程表,要保证课程教学的学时数。2.主考学校每学期组织专科学校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或召开一次教学研讨会,每学年召集相关专科学校召开一次总结会。

3.“专接本”工作采取省级督导和专科学校督导两级督导机制。

(1)省级督导机构由省教育考试院和主考学校有关人员组成,对专科学校“专接本”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不定期的指导和检查。

(2)专科学校应根据《“专接本”工作督导细则》(见附件1),建立专门的督导机构,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具体的管理办法,定期开展“专接本”教育教学质量检查工作。

三、考试管理

1.专科学校应根据教学计划,制订具体的课程校考部分考试计划,明确考试的时间和地点,报主考学校同意后实施。

2.主考学校根据专业考试计划,制订实践与应用课程和课程的实践性环节考核计划,确定毕业论文指导与答辩的日程安排。

3.“专接本”专业课程校考部分试卷评定成绩后由专科学校负责保存,课程的实践性环节考核材料、毕业论文由主考学校负责保存。以上材料均须保存至学生本科毕业后一年。学生未能如期毕业的,应保存至学生修业期满后两年。

4.学生在课程统考和校考过程中有违规行为的,根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18号)和专科学校有关规定分别处理。

四、成绩管理

1.成绩记分:

(1)课程的实践性环节考核成绩用合格或不合格评定。

(2)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用五级记分法(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或百分制记分法。

(3)实践与应用课程的考核成绩视具体情况而定,可用合格或不合格评定,也可以用五级记分法或百分制记分法。

2.课程补考、重考:

(1)每门课程的校考成绩只限上报一次,一旦上报,不得更改。需要补考的,由专科学校在成绩上报前统一组织。课程成绩合成后不及格的,只允许参加课程统考的补考。

(2)学位课程申请重考的,只限课程统考的重考,且须在办理本科毕业申请手续之前进行。

(3)学生修业期满后两年(学制期满后三年)内,学生参加补考由专科学校统一报名,重考和再补考由学生向专科学校申请,由专科学校统一报名,学生自行参加自学考试面向社会开考同课程考试的,不得计取校考成绩。

3.课程免考:

(1)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免考细则》有关规定,符合条件者可申请课程免考。课程免考申请在学生就读“专接本”后至本科毕业前半年办理。

(2)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成绩合格的(用百分制记分),由专科学校报主考学校确认后,视为免考课程进入自学考试“专接本”管理系统。

(3)学生在专科就读期间和在“专接本”修业期满后两年内,在本校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在425分以上(含425分),可免考“英语

(二)”课程。

4.学生修业期满后两年(学制期满后三年)内,承认其已通过的课程成绩和课程的校考成绩。未毕业的,可转入自学考试面向社会开考相应专业的考试,按自学考试有关规定执行,已通过的课程成绩继续有效,未通过的课程不再计取校考成绩。

五、毕业管理

学生修业期满后两年(学制期满后三年)内,课程免考申请、本科报考资格审核、毕业申请均由专科学校统一向所在市考办办理,办理时间为每年5月底和12月初报名期间。

1.“专接本”学生的本科报考资格审核工作在学生专科毕业后至本科毕业前半年办理,办理时需提供以下材料:

(1)《本科段报考资格审批表》。

(2)身份证。

(3)准考证。

(4)专科毕业证书(原件及其复印件各一份)。

(5)专科学校“学籍卡”复印件(加盖教务处公章)。

2.学生通过所报专业课程的考试和考核申请毕业的,需提供以下材料:

(1)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

(2)准考证。(3)实践性环节考核(含毕业论文)成绩通知单。

(4)课程免考审批材料。

(5)本科段报考资格审批材料。

(6)2寸标准彩色照片(两张)。

六、收费管理

1.“专接本”的考生,参加4月份和10月份自学考试的,按32元/门收取报名考试费。专科学校自行安排“专接本”考生参加1月份和7月份增考的,按200元/门收取报名考试费。因计划原因,由省教育考试院安排在1月份和7月份考试的统考及补考课程,仍按32元/门收取。

2.报名考试费(含第一次补考费用)、准考证工本费、课程免考审定费、毕业生审定费等,由专科学校向市考办缴纳。按自学考试收取的报名费上缴省教育考试院13元,市考办留用19元;按增考收取的报名费上缴省教育考试院150元,市考办留用50元。论文指导与答辩费、实践课程考核费由专科学校向主考学校缴纳。以上费用在学费中列支。重考和再补考的报名考试费由学生自理。

七、其他

1.专科学校须于每年4月20日前,将拟发布的“专接本”招生简章和广告等各类宣传材料报主考学校审核同意后,方可开展宣传工作。相关宣传材料由主考学校汇总后,于每年6月20日前报省教育考试院备案。

2.普通专科学校的在籍学生毕业后在专科学校继续参加“专接本”专业学习的,可计算为专科学校的就业人数、就业率。专科学校在向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中心报送就业名单时,将“专接本”学生计入升学人数。

3.普通专科学校在籍学生在专科毕业后两年内,获得自学考试“专接本”毕业证书的,可凭该证书到原就读的专科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申请办理本科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报到证上的毕业学校统一填写为“在籍学生自学考试”)。

附件:1.“专接本”工作督导细则

2.“专接本”专业课程考试成绩合并处理办法

3.江苏省2009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接本”

主考学校及开设专业

附件1:

“专接本”工作督导细则

总 项

分 项

具 体 要 求

督导方式

组织管理

管理机构

学校设置或指定专门的职能部门负责“专接本”工作的开展。

查阅资料:

相关文件

管理队伍

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管理人员(如分管领导、日常管理负责人、教务员、班主任等)。管理人员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好,分工明确,各尽其责。

查阅资料:

院(系)负责“专接本”工作的领导与管理人员一览表或相关资料

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专接本”工作文件精神,并结合本校实际,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使用统一格式的《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接本”办学协议书》、《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接本”申请表》。使用全省统一的“专接本”管理软件。严格遵循《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接本工作时间安排表》开展各项工作。

查阅资料:

1.学校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2.《办学协议书》

组织宣传

根据“专接本”工作有关文件精神,积极组织生源,使用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印制的宣传资料,如实向学生宣传其自学考试性质。

召开座谈会,了解学生对“专接本”的认识。

收费管理

根据有关规定,向当地物价主管部门备案收费标准,并严格按照备案的标准收取学费。

查阅资料:

备案文件

办学条件

办学设施

现有的条件与设备(教室、实验室、图书资料、食宿、安全保卫、卫生、体育、娱乐设施等)能够满足办学的要求。投入的教学力量、教学资源要与学生规模相适应。

实地察看

师资队伍

1.选聘责任心强,具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任教,不得聘请在读的研究生(在职教师除外)担任主讲教师。及时向主考学校报送《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接本”专业专科学校师资情况表》。

2.任课教师的职称结构合理,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占30%以上。

3.任课教师相对稳定。

查阅资料: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接本”专业专科学校师资情况表

资源共享

学生在校期间,共享学校教室、实验室、图书馆、文体场所、餐厅、宿舍等资源。

实地察看

学生管理

学籍管理

1.使用省教育考试院统一格式的学籍卡记录学生在学期间的表现。

2.根据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将学籍变动情况报主考学校。查阅资料:

学籍卡

协议管理

与学生及家长签订三方协议书,明确各自权利与义务。

查阅资料:

三方协议书

组班方式

仅面向本校在校生举办“专接本”专业,不跨校组织生源,不安排插班生。

查阅资料:

学生档案

学生组织

健全学生会、班委会、宿管会等学生组织。

查阅资料:

1.党团及学生会建设材料

2.各类活动照片

党团建设

建立党团组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文体活动

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强化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教学内容

1.按照课程考试大纲和实践性环节考核大纲的要求实施教学。

2.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性环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1.听课

2.查阅资料:

(1)教案(或讲稿或备课笔记或教学日历)

(2)学生评教材料、教学情况调查表及统计分析材料

(3)学生座谈会材料

(4)院(系)领导与相关教师听课记录材料

教学过程

1.依照教学计划(教学进度)编排课程表,开足课时数(含课程实践性环节)。

2.认真做好学生参加教学活动的考勤工作。

3.认真做好学生课程考试成绩登记工作。

4.健全质量监控和督导机制,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教学与管理检查工作。

查阅资料:

1.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2.课程表(1学分的教学时数为18个学时,即一学期教学时间以18周计,1学分的教学时数为1个周学时)

查阅资料:

1.考勤记录表(含请假材料)

2.学籍卡(成绩记录表)

3.教学检查的有关材料、听课记录

附件2:

“专接本”专业课程考试成绩合并处理办法

专接本成绩合并总原则执行苏教考自〔2008〕26号文件精神,具体操作补充如下:

一、专接本成绩合并前提:

校考成绩只能与该校考成绩上报之后产生的统考成绩进行合并。

二、专接本成绩操作细则:

1.校考比例为0的,总成绩即为统考成绩。

2.校考比例为100%的,由主考学校公布校考成绩。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成绩,按有关规定执行。

3.校考比例在0到40%(含40%)之间的,按比例将校考与统考成绩进行合成,取合成成绩与统考成绩的高分(含及格与不及格两种情况)。

4.未报送校考成绩的,按0分处理。

5.学校校考成绩缓考未报的,视为0分。

附件3:

江苏省2009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接本”

主考学校及开设专业

主考学校

专业名称

南京大学

计算机及应用

工商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南京师范大学

英语

旅游管理

秘书学

南京财经大学

会计

市场营销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计算机网络(委托)

商务英语

南京工业大学

工程管理

化学工程

南京理工大学

机电一体化工程(委托)电子工程

南京农业大学

日语

现代农业管理

南京审计学院

审计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电子政务

南京艺术学院

美术

艺术设计

南京邮电大学

计算机通信工程

广告学 河海大学

环境工程

南京工程学院

商务管理

数控加工与模具设计

南京林业大学

林业生态环境工程与管理(委托)

苏州大学

计算机信息管理(委托)

电子商务

扬州大学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建筑工程

畜牧兽医

江苏大学

工业工程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江南大学

动画设计

食品科学与工程

江苏工业学院

物流管理(合作开考)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汽车维修与检测

江苏科技大学 社会工作与管理

南通大学

小学教育

中国矿业大学

行政管理学

徐州师范大学

法律

教育管理

徐州工程学院

金融管理

淮阴师范学院

汉语言文学

盐城师范学院

学前教育

第三篇:2013专接本政治真题

河北省2013年普通高校专科接本科教育选拔考试 《政治》试卷解析(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说明: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填写在其他位置上无效!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每小题1分,共35分)1.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答案是B。本题考查的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主客观的问题,而备选答案A、D思维和意识、思维和精神都属于主观的问题,备选答案C物质河村都属于客观的问题。本题学生不应有错。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系统性

答案是C。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的和科学性的统一,再实践性、革命性的、科学性中,实践性是最基本的,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关键所在。备选答案D和此问题不沾边,学生容易在此问题上错选备选答案A,因为老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种观点属于()。

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答案是C。此题考查的是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备选答案首先被排除。因为在我国木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阶段,备选答案A被排除,因为是古文,自然排出辩证唯物主义。4.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B.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离开运动的物质

C.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

D.物质和运动有时可以分割

答案是D。此题考查的是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因为问的是“错误的是”,所以选D,因为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物质和运动不可分,世界上木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故备选答案A强调不可分,B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C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都是正确的。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说明()。

A.时间具有一维性

B.时间具有二维性

C.时间是绝对的 D.时间具有三维性

答案是A。此题考查的是时间的特点,一维性即不可逆性。时间从来都是一维的,不存在二维和三维,故排除备选答案B、D,而备选答案C虽然是正确的说法,但和题干不符,故不能选,但这是学生容易错选的。

6.在人类意识产生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社会劳动

B.劳动工具

C.人脑

D.科学技术

答案是A。此题考查的是意识的起源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备选答案B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物质尺度,备选答案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备选答案D,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此题学生容易错选备选答案B。7.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答案是C。此题考查的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备选答案A、D显然与此题无关,而备选答案B讲的是矛盾的同一性,故不能选。8.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A.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B.事物的内在矛盾性

C.矛盾双方相互斗争

D.外力的作用

答案是B,此题考查的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即内部矛盾内因。备选答案A说的是矛盾的同一性的表现,备选答案C说的是矛盾的斗争性,而外力或者外部矛盾不能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只是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故都不能选。学生容易错选备选答案答案A。9.实际工作中的“一刀切”的工作方法忽视了()。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普遍性

D.矛盾的特殊性

答案是D。此题考查的是矛盾的特殊性的实际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备选答案A、B说的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备选答案B说的是矛盾的普遍性,无处不在无处不有。10.事物发展的本质是()。

A.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事物内部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C.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对立统一

D.事物的螺旋式上升

答案是A。此题考查的是发展的实质,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备选答案B是矛盾问题,备选答案C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备选答案D是否定之否定的表现形式,故不能选。11.“喜鹊叫喜,乌鸦报丧”。这一说法的错误在于()。

A.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B.违背了联系的普遍性

C.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

D.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案是A。此题考查的是联系的客观性问题,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能胡乱联系。而乌鸦叫丧,喜鹊报喜正是胡乱联系的表现。备选答案B联系的普遍性是木有独立存在的事物,备选答案C是认识的任务,而喜鹊叫喜之类不是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备选答案D是矛盾特殊性的意义。1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一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观点

B.唯物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问题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是B。此题考查的是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内容,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唯物主义反映论从物质第一性出发,物质是根源。备选答案A唯心主义是和唯物主义对立的观点,不能选,备选答案C是世界怎么样问题,备选答案D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实践基础上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显然也不能选。13.感性认识的特点是()。

A.间接性

B.直接性

C.抽象性

D.相对性

答案是B。此题考查的是感性认识的特点,直接性、具体性。备选答案A、C是理性认识的特点,备选答案D既不是感性认识也不是理性认识的特点。

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全面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绝对性

答案是C。此题考查的是真理的相对性,不能穷尽是相对的意思。备选答案A是说的真理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备选答案B虽然是真理相对性的表现,但不符合本题,备选答案D真理的绝对性。

15.恩格斯曾经指出: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段话主要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决定实践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时间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答案是D。此题考查的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一方面,社会需要推进科学发展,社会需要可以理解为实践。备选答案A说的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虽然正确,但是不确切符合题意,备选答案B颠倒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备选答案C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一个方面,但此答案不符合题意。16.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自然环境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答案是D。此题考查的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方式。备选答案A、B虽然也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但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备选答案C是地理环境的一部分。17.生产力的主导要素是()。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土地

答案是C。此题考查的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中的主导因素。备选答案A、B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但作为物的要素不起主导作用,备选答案土地不属于生产力的要素。学生容易把这个问题和生产力的物质尺度搞混,而选择备选答案B。18.国家的对内职能不包括()。

A.组织国防,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

B.组织、调节、干预经济生活,维护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

C.调节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秩序

D.镇压被统治阶级的的反抗,对本阶级实行民主

答案是A.此题考查的是国家的职能中的对内职能不包括的,学生容易看做包括的是,从而出错。答案A是对外职能所以是正确的选项,备选答案B、C、D是对内职能所以不能选。19.人的本质()。

A.是人的生理属性

B.是人的自然属性

C.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是人的自我意识 答案是C。此题考查的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不在于自然属性而在于社会属性,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备选答案A、B讲的是人的自然属性,显然不合题意,备选答案D把自我意识看做人的本质更是错误的。20.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人生价值观的是()。

A.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B.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C.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

D.知足常乐,随遇而安

答案是B。此题考查的是共产主义人生价值观的内容,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备选答案A显然是错误的,而备选答案C、D虽然不及A极端,但是不应是共产主义人生价值观。21.2012年,中共十八大第一次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答案是D。此题为时政题。考点是: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其中科学发展观是第一次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

22.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答案是B。此题是识记题。考点是:党的思想路线基本内容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P51。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路线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和核心;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23.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A.“什么是中国革命、怎样进行中国革命”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答案是B。此题为识记题。考点是: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是什么。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P24。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24.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发展

B.改革

C.稳定

D.创新

答案是A。此题为识记题。考点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P124。

邓小平特别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和作用。江泽民指出,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2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其时间跨度为()。

A.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D.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实现发达社会主义

答案是C。此题为识记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P141。

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算起,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时间。

26.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

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B.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C.不断发展生产力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案是A。此题为识记题。考点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P169。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是本学科必考知识点。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27.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的是()。

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

B.私营企业职工的劳动收入

C.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D.自有货币存入银行所取得的利息

答案是C。此题是理解题。考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P192。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按劳分配是全社会分配领域中主体的分配原则,也体现在它是公有制经济内部主体的分配原则。只要企业仍然是公有制或公有制控股企业,按劳分配就应当仍然是企业内部职工收入的主要形式,职工收入的主要部分仍然来自按劳分配。其它选项都属于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故不是正确选项。28.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

A.科技

B.教育

C.人才

D.劳动

答案是C。此题是识记题。知识点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P206。

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29.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不包括()。

A.政治协商

B.民主监督

C.民主选举

D.参政议政 3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3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A.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B.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C.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D.消除两极分化,走共同富裕道路 32.“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提出是()。

A.针对台湾问题

B.针对澳门问题

C.针对香港问题

D.针对钓鱼岛问题 3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C.和平与发展的相辅相成的

D.和平与发展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

3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是()。

A.全国各族人民

B.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

C.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

D.人民解放军 35.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A.必须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为主线

B.必须以反腐倡廉为主线

C.必须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

D.必须以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为主线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这些选项前的字母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每小题2分,共10分)36.旧唯物主义的两大根本缺陷是()。

A.没有把唯物主义世界观贯彻到底,在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的B.否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C.不懂得辩证法,把世界看成是凝固不变的

D.把世界看作是由内在矛盾引起的自己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答案是AC。此题考查的是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直观性,主要缺陷是没有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和形而上学性。备选答案B显然是错误的,如果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承认世界本原是物质,就不是唯物主义了。备选答案D是承认矛盾的辩证法的内容,显然不是旧唯物主义缺陷的表现。

37.我们与自然界的关系既不是“自然界是主人,我们是仆人”的关系,也不是“我们是主人,自然界是仆人”的关系。这反映出()。

A.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 B.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C.自然规律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

D.自然规律同社会规律一样都是通过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活动实现的

答案是AB。此题考查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着重考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自然规律对社会发展有作用,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备选答案C不承认这一点显然是错误的。自然规律是自发起作用的,不需要人的参与,故备选答案D 错误。38.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

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代表中国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39.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0.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有()。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B.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

C.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D.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在答题纸相应题号处划“√”,错误的在答题纸相应题号处划“╳”。(每小题1分,共15分)41.世界观就是哲学。

此命题是错误的。此题考查的是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哲学史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4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此命题是正确的。此题考查的是物质的特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客观实在性自然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43.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此命题错误。本题考查的是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的实践,三种基本实践形式中最基本的是生产实践,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44.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二是过程的集合体。

此命题是正确的。此题考查的是恩格斯的过程论思想。任何事物都是作为过程存在的。45.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要求我们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此命题正确。此题考查的是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的意义。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要求我们在两点中看到重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46.使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是量。此命题是错误的,此题考查的是量和质的概念,使失误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是事物的质。而事物的量是事物的规模、速度、程度等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47.社会发展过程是一个合目的性和和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此命题是正确的。此题考查的是社会反正过程问题。社会发展过程一方面必须符合规律性,另一方面社会发展和自然界发展的区别在于,社会发展是人的有目的活动的结果。48.人的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身、人与社会的关系。

此命题是正确的。此题考查的是人的价值问题。人的价值一方面要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即人的社会价值(人与社会的关系),一方面要得到尊重和满足,即人的自我价值(人与自身的关系)。

49.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50.邓小平第一次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5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52.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是有明显的公有性。5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的方针。5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55.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不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四、论述题(20分)

56.试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并联系实际分析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此题考查的是社会基本矛盾及其意义。首先应该阐述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然后阐述其对改革开放的意义。

(1)一般答对原理,准确并完整给10分,原理包括两部分,一是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二是两对矛盾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反作用,它适合或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能够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对立统一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革,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能动的反作用,它适合或不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能够对经济基础的存在和发展起促进和阻碍作用。学生丢分主要在于原理答的过于简单,只有几个词。

(2)这部分是意义。主要阐述为什么改革开放,改革改什么,改革开放的正确性和成就。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有着深刻的客观必然性。我国原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存在重大弊端,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要求我们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5分)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同时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改革开放的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再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來解决。(5分)(未能联系实际或联系实际不恰当者,酌情减分)此部分学生丢分主要在于不能联系实际活联系实际不恰当。

五、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57.材料1:党在任何时候都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12年11月14日通过)

材料2: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问题:

(1)请结合材料1,分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与认识辩证运动的一致性。

(2)简析材料1和材料2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此题考查的是党的群众路线问题,第一问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理来分析,此题的答案大纲上是有的,学生丢分主要在于不能回答出认识的两次飞跃和反复性和无限性于群众路线的关系,只回答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不能得分的。

第二问是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分析党的群众路线,学生基本都可以回答上来。此题应该是比较简单的,因为已经给你指出了联系的原理,第一问主要写出群众路线和认识辩证运动的关系即可,第二问只要把原理写清楚就可。

58.材料1: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在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坚定不移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材料2: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创造了发展的“中国奇迹”,但我们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们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依然具有决定性意义。——刘云山:《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问题:

请结合材料1和材料2,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依据。简述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河北省2013年普通高校专科接本科教育选拔考试 《政治》试卷答案(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每小题1分,共35分)

1.B

2.C

3.C

4.D 5.A

6.A

7.C

8.B

9.D

10.A

11.A 12.B

13.B

14.C 15.D

16.D

17.C

18A .

19.C

20.B

21.D 22.B

23.B

24.A

25.C

26.A

27.C

28.C

29.C

30.B

31.B 32.A

33.D

34.B

35.C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这些选项前的字母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每小题2分,共10分)36.AC

37.AB

38.ABC

39.ABC

40.ABCD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在答题纸相应题号处划“√”,错误的在答题纸相应题号处划“╳”。(每小题1分,共15分)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51.╳

52.╳

53.╳

54.√

55.╳

四、论述题(20分)56.参考答案: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它适合或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能够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对立统一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革,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能动的反作用,它适合不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能够对经济基础的存在和发展起到促进或阻碍作用。(10分)

(2)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既有深刻的客观必然性。我国原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存在重大弊端,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要求我们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得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模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5分)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同时,改革开放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改革开放的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改革开放出现的很多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5分)(未能联系实际或联系实际不恰当者,酌情减分)

五、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57.参考答案:

(1)我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工作方法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是完全一致的。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又是认识的主体。群众的实践活动是认识的源泉和认识发展的动力。②从群众中来的过程,就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就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③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反复、无限发展,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的过程。(5分)

(2)材料1和材料2集中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具体的说就是: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5分)58.参考答案:

(1)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基础。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重要借鉴。(5分)(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想协调。

第四篇:专接本政治大纲

08年专接本政治考试大纲 2009-02-01 09:12 考试说明

一、内容概述与总要求

1.我省各院校使用的政治课教材的版本不统一,各版本对有关知识点的要求也不统一,在我省专接本的政治考试时,有关要求以本大纲为准。

2.对考试的有关知识点的评价要求,区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要求考生知道有关内容并准确再现。理解:要求考生理解有关知识并加以解释。

掌握: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并能运用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考试内容主要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适当包括部分时事。

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将考察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情况,学习毛泽东和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情况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是辩证法和历史观部分。

5.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部分,将考察学生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的理解,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的情况。重点是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

6.时事部分,考察学生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的了解情况和分析辨别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既考察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情况,又考察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知识性试题(含时事)占40%,能力性试题(含时事)占60%。

2.考试采取闭卷形式,时间0分钟,满分100分。考试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部分。客观题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20分)、多项选择题(10分)、判断题(10分),主观题的题型包括论述题(40分)和材料分析题(20分)。

第五篇:专接本英语

Passage 1 Making a film takes a long time and is a very hard work.Writing the story for the film may take many weeks.Filming the story being acted or shooting the film, as it is called, often takes at least six months.Actors and cameramen work from very early in the morning until late at night.Each scene has to be acted and reacted, filmed and re-filmed, until it is just right.Sometimes the same scene may have to be acted twenty or thirty times.The film studio is like a large factory, and the indoor stages are very big indeed.Scenery of all kinds is made in the studio: churches, houses, castles, and forests are all built of wood and by actors and actresses.The director of the film, however, is the most important person In a film studio, he decides now the scene should be filmed and how the scene should be arranged.Most people go to see a film because they know the film stars in it.Sometimes the film may be very poor.It is best to choose a film made by a good director.Some famous directors make their films very real.People feel that they themselves are among the people in the film.61.Making a film usually involves__________.A)writing a story B)film studio C)shooting the film D)all of the above 62.The sentence “sometimes the same scene may have to be acted twenty or thirty times” means______ A)every scene must be acted at least twenty or thirty times before it is a success.B)on occasion the same scene has to be acted again and again before it is a success.C)every scene has to be acted again and again in order to make it perfect.D)not all films are made smoothly.63.It is implied but not stated in the passage that_________.A)every famous director can make his film real B)not all famous directors can make their films real C)every director is a good director D)most famous directors can make their films real 64.The most important person in making a film is __________.A)an actor or actress B)a cameraman C)a director D)a writer of the story 65.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s far as the making of a film is concerned? A)It is an easy job and usually takes a long time.B)It is a difficult job and usually takes a long time.C)It is a fun when actors or actresses can act freely.D)Very often each scene can just be acted once.Passage 2 No author in American literature is better known or more loved than Samuel Langhome Clemens.Born in Missouri in 1835, he grew up on the banks of the Mississippi River and became a river boat pilot when he was 21 years old.So he adopted the pen name of “Mark Twain”, which was derived from a phrase meaning “two fathoms deep” used by the boatmen on the Mississippi as they measured the depth of the river.The river environment inspired the two novels which brought him his greatest na me : “Tom Sawyer” and “Huckleberry Finn”.Another book ,“Life on the Mississippi”, told of his adventures on the river boats of that period.It was during the Civil War that Mark Twain’s life as a writer started.At that time he was working as a newspaper man in Nevada and California.His short story “The Celebrated Jumping Frog of Calaberas County” was an immediate success and his new career began ,“A Million Pound Note” written in 1893 was another well-known short story.In 1870, Mark Twain married Olivia Langdon.He had fallen in love with her picture even before he met her.According to his biographers, his wife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wain’s later books.Mark Twain was also a very successful lecturer.His travels around the country giving talks on a variety of subjects helped make him famous and increased the sale of his books.“Tom Sawyer” and “Huckleberry Finn” are considered Twain’s best works.They are marked by humor and salty and provide his readers with an excellent picture of his era.His last book was finished before his death.He was then 74 years old.66.Samuel Langhome Clemens adopted the pen name of “Mark Twain” ______.A)when he was 21 years old.B)after he wrote the novel “Life on the Mississippi”.C)from a phrase used by the boatmen on the Mississippi.D)because the boatmen called him “Mark Twain” when he worked as a riverboat pilot.67.Mark Twain’s career as a writer began when_______.A)he wrote “A Million Pound Note” B)he was working on the Mississippi C)the Civil War broke out D)he was working as a newspaper man 68.According to this passage ,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ooks was most probably writte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Olivia Langdon? A)“The celebrated Jumping Frog of Calaberas County”.B)“A Million Pound Note”.C)“Life on the Mississippi”.D)“Tom Sawyer”.69.What helped Mark Twain become famous and made better sale of his books? A)His humorous style in writing.B)His experience on the Mississippi.C)His talks on a variety of subjects during his travels around the country.D)His wife’s influence on his works.70.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is not true about Mark Twain? A)He is considered the best author in American literature.B)He fell in love with Olivia Langdon when he saw her picture.C)He was a successful lecturer as well as famous writer.D)He completed his last work when he was 74 years old.Passage 3 Long before the white man came to the America, the land belonged to the American Indian nations.The nation of the Cherokees lived in what is now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United States.After the white man came, the Cherokees copied many of their ways.One Cherokees name Sequoyah saw how important reading and writing was to the white man.He decided to invent a way to write down the spoken Cherokee language.He began by making word pictures.For each word he drew a picture.But that proved impossible------there were just too many words.Then he took the 85 sounds that made up the language.Using his own imagination and an English spelling book, Sequoyah invented a sign for each sound.His alphabet proved amazingly easy to learn.Before long, many Cherokees knew how to read and write in their own language.By 1828, they were even printing their own newspaper.In 1830, the U.S.Congress passed a law.It allowed the government to remove Indians from the homes.The Cherokees refused to go.They had lived on their lands for centuries.It belonged to them.Why should they go to a strange land far beyond the Mississippi River? The army was sent to drive the Cherokees out.Soldiers surrounded their villages and marched them at gunpoint into the western territory.The sick, the old and the small children went in carts, along with their belongings.The rest of the people marched on foot or rode on horseback.It was November, yet many of them still wore their summer clothes.Cold and hungry, the Cherokees were quickly exhausted by the hardships of the journey.Many dropped dead and were buried by the roadside.When the last group arrived in their new home in March 1839, more than 4,000 had died.It was indeed a march of death.71.The Cherokees Nation used to live ________.A)on the American continent.B)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U.S.C)beyond the Mississippi River.D)in the western territory.72.One of the ways Sequoyah invented aimed at ________.A)writing down the spoken language B)making word pictures C)teaching his people reading D)printing their own newspaper 73.A law was passed in 1830 to______.A)allow the Cherokees to stay where they were B)sent the army to help the Cherokees C)force the Cherokees to move westward D)forbid the Cherokees to read their newspaper 74.When the Cherokees began to leave their lands,_______.A)they went in carts B)they went on horseback C)they marched on foot D)all of the above 75.Many Cherokees died on their way to their new home mainly because_______.A)they were not willing to go there B)The government did not provide transportation C)They did not have enough food and clothes D)The journey was long and boring P1 61.D 62.B 63.B 64.C 65.B P2 66.D 67.D 68.B 69.C 70.D P3

71.B 72。A 73.C 74.D 75.C

下载专接本政治答题技巧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专接本政治答题技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专接本流程

    河北省2015年专科接本科教育选拔考试网上报名须知及流程图 1、网上报名步骤及说明: (1)第一步:查看网上报名须知,了解网上报名的步骤、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第二步:《计算机应用......

    专接本心得体会

    专接本学习总结报告 回首去年的这个时候,自己应该是茫然而彷徨的吧。专接本是很多专科生不可回避的话题,但接本前的迷茫让很多人是深有体会的。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同学们就开......

    专接本简介

    专接本简介专接本是指专科生在校学满 3年后可以考取本科,在本科学校再读两年获得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 专接本是我院学生能够继续深造的一个很好的选择,每年的3月份在我院招生......

    专接本心得体会

    专接本学习总结报告 回首去年的这个时候,自己应该是茫然而彷徨的吧。专接本是很多专科生不可回避的话题,但接本前的迷茫让很多人是深有体会的。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同学们就开......

    专接本流程

    专接本是指在校专科学生毕业那年所参加的最重要的考试,3月在本校报名并填写志愿,5月在第一志愿学校考试,考上后在本科院校再接受两年本科学习,取得学士学位和本科毕业证,每年学......

    专接本试卷

    河北省2008年专接本选拔考试 工商管理专业试题(A卷) (请将所有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不得分) 第一部分 管理学(满分: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面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

    专接本英语试题

    专接本英语试题 I. Phonetics (5) 1. A. sail B. said C. raise D. straight 2. A. great B. treat C. weak D. dream 3. A. second B. college C. physics D......

    专接本学习心得(★)

    专接本学习心得 回首2014年专接本,已渐渐离我们远去。可是,我想专接本是很多专科生不可回避的话题,我们这一届已经完成了这项“任务”,可是还有很多学弟学妹们要面对这个挑战,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