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2春《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作业及答案
12春《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作业1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V 1.屈原的《离骚》开创了_b___的先河。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感伤主义 D.象征主义
满分:4 分
2.“寓言十九”是下列哪部书的特点?c A.A<<汉书>> B.B<<战国策>> C.C<<庄子> D.D<<论语>> 满分:4 分
3.《诗经》国风的第一篇是_a___。A.《关雎》 B.《七月》 C.《东山》 D.《蒹葭》
满分:4 分
4.下列哪部作品通篇采用了诘问的语气?d A.A<<九章>> B.B<<九思>> C.C<<招魂>> D.D<<天问>> 满分:4 分
5.《尚书》的篇名含义是____a__。A.上古之书 B.史官之书 C.风尚之书 D.崇尚之书
满分:4 分
6.____是很具代表性的一首弃妇诗,叙述了女主人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过程。a A.《氓》 B.《七月》 C.《采薇》 D.《桃夭》
满分:4 分 7.《汉书·艺文志》:“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下列史书侧重“记言”的是___b_。A.《春秋》 B.《左传》 C.《战国策》 D.《尚书》 满分:4 分
8.有关<<尚书>>今古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c A.A今文<<尚书>>是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的 B.B古文<<尚书>>是用古文写的 C.C今古文的篇目相同的有32篇 D.D<<尚书>>是记言的古史
满分:4 分
9.以下哪部书的中心内容是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_ d__。A.《左传》 B.《国语》 C.《春秋》 D.《战国策》
满分:4 分
10.下列不属于屈原作品的是___a_。A.《九辨》 B.《九章》 C.《九歌》 D.《天问》
满分:4 分
11.《战国策》最终由谁定名__b _。A.左丘明 B.刘向 C.贾谊 D.桓谭
满分:4 分
12.中国文学艺术的起源是什么?b A.A宗教 B.B生产劳动 C.C游戏 D.D巫术
满分:4 分
13.《曹刿论战》出自___b_。A.《国语》 B.《左传》 C.《春秋》 D.《论语》
满分:4 分
14.有关<<楚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A是南北文化合流的产物 B.B受到楚国民间巫歌的影响 C.C是屈原所创作的诗歌 D.D受到楚国地方音乐的影响
满分:4 分
15.<<庄子>>一书的第一篇是什么?d A.A《天下》 B.B《人间世》 C.C《齐物论》 D.D《逍遥游》
满分:4 分
16.“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出自《诗经》中的_c___。A.《蒹葭》 B.《七月》 C.《采葛》 D.《采薇》
满分:4 分
17.称<<楚辞>>“衣被词人,非一代也”的是谁?d A.A司马迁 B.B王逸 C.C刘安 D.D刘勰
满分:4 分
18.有关<<论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a A.A此书是记载孔子向老子问礼的书 B.B此书古有古论,齐论和鲁论三种本子 C.C此书是语录体散文
D.D它所表达的思想核心是“仁” 满分:4 分
19.中国的悲秋主题始于 c。A.《九章》 B.《九歌》 C.《九辨》 D.《七发》
满分:4 分
20.“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诗集传》之《关雎》注)指的是《诗经》__a__的艺术手法。A.赋 B.比 C.兴 D.排
满分:4 分
21."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语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A.A<<采葛>> B.B<<七月>> C.C<<终风>> D.D《采薇》
满分:4 分
22.下列不属于《战国策》别称的是__c _。A.《国事》 B.《国策》 C.《战策》 D.《短长》
满分:4 分
23.下列《诗经》的篇目反映青年男女的恋爱生活的是_c___。A.《东山》 B.《七月》 C.《静女》 D.《采薇》
满分:4 分
24.中国保存神话最多的作品是__ b_。A.《楚辞》 B.《山海经》 C.《淮南子》 D.《穆天子传》
满分:4 分
25.在<<诗经>>中,篇目最多的部分是什么?a A.A风 B.B大雅 C.C小雅 D.D颂
满分:4 分 12春《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作业2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V 1.“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览人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也”这句话是谁说的?C A.扬雄 B.司马迁 C.司马相如 D.枚乘
满分:4 分
2.西汉乐府民歌最早记录于哪部书?c A.A《汉书·艺文志》 B.B《乐府诗集》 C.C《宋书·乐志》 D.D《玉台新咏》
满分:4 分
3.下列不属于汉代散体大赋的是_d___。A.《子虚赋》 B.《上林赋》 C.《长门赋》 D.《归田赋》
满分:4 分
4.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不韦迁蜀,世传吕览”,这里的吕览是指哪部书?d A.A《谏逐客书》 B.B《答客难》 C.C《过秦论》 D.D《吕氏春秋》
满分:4 分
5.《过秦论》是_c___的代表作。A.晁错 B.桓宽 C.贾谊 D.桓谭
满分:4 分
6.东汉的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其中的一篇具有代表性的诗作讲述了胡姬的抗拒豪强,它是哪篇作品?d A.A《董娇饶》 B.B《陌上桑》 C.C《咏史》 D.D《羽林郎》
满分:4 分
7.《论衡》涉及文学、政治、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问题,提倡唯物主义、反对迷信虚妄,它的作者是__b__。A.贾谊 B.王充 C.桓宽 D.晁错
满分:4 分
8.孔子在《史记》中有专门一篇介绍其生平事迹,这篇划分在__b__。A.本纪 B.世家 C.列传 D.表
满分:4 分
9.“乐府”的含义不包括__c__。A.音乐机构 B.诗体 C.小说 D.词、曲
满分:4 分
10.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赋者铺也,铺采擒文,体物写志也。”,以下不属于“赋”的基本特征的是__d__。A.铺陈扬厉 B.讲究辞采 C.堆砌名物 D.重视意境
满分:4 分 11.我国最早的断代史是哪部史书?b A.A《三国志》 B.B《汉书》 C.C《史记》 D.D《左传》
满分:4 分
12.下列汉乐府民歌中表达婚恋之情的是___b_。A.《东门行》 B.《上邪》 C.《陌上桑》 D.《妇病行》
满分:4 分
13.《古诗十九首》的共同特征不正确的是__c__。A.充满对人生易逝、节序如流的感伤
B.主题多是闺人怨别、游子怀乡、游宦无成、追求享乐 C.叙事成分大于抒情成分 D.作者和写作年代多不明确
满分:4 分
14.是哪位文人说“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泉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用来抒发对帝王摆布士人的不满?c A.A司马相如 B.B扬雄 C.C东方朔 D.D枚乘
满分:4 分
15.被鲁迅称为“并非单单的老学究,也是一个有血性的人”是哪位作家?c A.A赵壹 B.B张衡 C.C蔡邕 D.D祢衡
满分:4 分
16.“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是__c__对《史记》的经典评价,自此“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也成为后世史家追求的标准。A.刘向 B.扬雄 C.班固 D.刘勰
满分:4 分
17.关于《史记》的说法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d A.A此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B此书坚持历史真实的原则下写人物
C.C此书在写人物是用“互见法”以表现其性格特征 D.D它的思想核心是清静无为
满分:4 分 18.刘安的《淮南子》杂取诸家思想和学说,尤以__b__为主,文风诡异瑰奇。A.儒家 B.道家 C.杂家 D.法家
满分:4 分
19.《报任安书》的作者是__a__。A.司马迁 B.司马相如 C.班固 D.贾谊
满分:4 分
20.关于王充的评价不正确的是哪项?b A.A所著《论衡》是我国思想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 B.B他重视文章的实用价值,但又提倡绚烂的文采 C.C他反对古代诗歌中的夸张手法 D.D他要求文章创新,反对因袭
满分:4 分
21.司马相如奉武这命“通西南夷”,作了一篇文章以阐明通西南夷的重大意义,是下列哪篇?d A.A《谕巴蜀檄》 B.B《封禅文》 C.C《答客难》 D.D《难蜀父老》
满分:4 分
22.对《古诗十九首》作出的经典评价是“惊心动魄,一字千金”,这句话的作者是谁?a A.A钟嵘 B.B刘勰 C.C刘熙载 D.D曹植
满分:4 分
23.“古诗”一直是中国古代诗人创作的榜样,谁曾经把“古诗”誉为“五言之冠冕”?b A.A钟嵘 B.B刘勰 C.C刘熙载 D.D曹植
满分:4 分
24.对汉乐府的经典评价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这句话是哪位学者所说?a A.A班固 B.B白居易 C.C汉武帝 D.D刘勰
满分:4 分 25.《吊屈原赋》,是____谪往到长沙、途径湘水时作,与《离骚》一样,表现了愤世嫉俗的感情。a A.贾谊 B.司马相如 C.东方朔 D.枚乘
满分:4 分
12春《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作业3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V 1.我们都知道《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完整七言诗,它的作者是下列哪位作家?b A.A曹操 B.B曹丕 C.C曹睿 D.D曹植
满分:4 分
2.《大人先生传》的作者是谁?a A.A阮籍 B.B嵇康 C.C向秀 D.D郭向
满分:4 分
3.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是___c_。a A.左思 B.王粲 C.曹植 D.陆机
满分:4 分
4.陶渊明因为《五柳先生传》而被人称为“五柳先生”,这篇作品的作者是谁?c A.A柳宗元 B.B韩愈 C.C陶渊明 D.D钟嵘
满分:4 分
5.在“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中被钟嵘评为“词采葱菁,音韵铿锵”是哪一位?a A.A张协 B.B陆机 C.C潘岳 D.D左思
满分:4 分
6.哪一篇作品标志着南朝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a A.A《西洲曲》 B.B《子夜歌》 C.C《华山畿》 D.D《懊侬歌》
满分:4 分
7.“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句》)是元好问对____的艺术特征的经典概括。a A.陶渊明 B.谢灵运 C.鲍照 D.谢朓
满分:4 分
8.对曹植的经典评价是“骨气奇高,辞采华茂”,这一评价出自哪位学者?d A.A刘勰 B.B陆机 C.C曹丕 D.D钟嵘
满分:4 分
9.我们知道“四声八病”之说对律诗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是谁提出来的?c A.A周颙 B.B谢灵运 C.C沈约 D.D梁元帝
满分:4 分
10.“太康诗风”的代表文人是__d__。A.嵇康 B.谢灵运 C.阮籍 D.陆机
满分:4 分
1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出自曹操的哪首诗?d A.A《观沧海》 B.B《龟虽寿》 C.C《蒿里行》 D.D《短歌行》
满分:4 分
12.从西晋永嘉到东晋灭亡,统治诗坛一百余年的是_b___。A.田园诗 B.玄言诗 C.山水诗 D.咏怀诗
满分:4 分
13.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说“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说:“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这里的“谢玄晖”、“谢宣城”同指的是_b___。
A.谢灵运 B.谢朓 C.谢庄 D.谢安
满分:4 分
14.关于建安文学的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哪一项?d A.A多反映社会**和人民疾苦 B.B表现了文学的自学精神 C.C具有抒情化个性化的倾向
D.D以老庄的"自然"来对抗"名教"
满分:4 分
15.我们知道正始时期的作家如阮籍和嵇康多是以"自然"来对抗"名教",这里的"名教"是指的哪一学派?a A.A道家 B.B儒家 C.C佛家 D.D名家
满分:4 分
16.被钟嵘评价为”太康之英”的是__c__。A.左思 B.鲍照 C.陆机 D.陆云
满分:4 分
17.正始时期,文坛流行的思潮是___c_。A.儒学 B.禅学 C.玄学 D.道学
满分:4 分
18.关于阮籍有一个经典评价是“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是哪部书中的评价?d A.A《文心雕龙》 B.B《文赋》 C.C《诗薮》 D.D《诗品》
满分:4 分
19.《颜氏家训》中的颜氏是指谁?b A.A颜师古 B.B颜之推 C.C颜延之 D.D颜元
满分:4 分
20.“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出自__a__的《别赋》。A.江淹 B.鲍照 C.颜延之 D.左思
满分:4 分
21.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是__a__。A.庾信 B.徐陵 C.沈约 D.谢朓
满分:4 分 22.苏轼评价:“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指的是_a___的艺术风格。A.陶渊明 B.谢灵运 C.鲍照 D.谢朓
满分:4 分
23.以下不属于志人小说的是___d_。A.《西京杂记》 B.《语林》 C.《世说新语》 D.《搜神记》
满分:4 分
24.钟嵘《诗品》评价“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指的是__b__的作品。A.谢灵运 B.左思 C.鲍照 D.江淹
满分:4 分
25.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是要与谁绝交?d A.A向秀 B.B阮籍 C.C刘伶 D.D山涛
满分:4 分 12春《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作业4
一、单选题(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V 1.关于唐传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d A.A唐传奇是作家有意为小说,文辞多华艳
B.B唐人小说称为传奇,始自晚唐裴铏的《传奇》一书 C.C它来源于志怪小说
D.D唐传奇里已经没有神话的因素
满分:4 分
2.千古名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作者是_b___。A.刘希夷 B.张若虚 C.贺知章 D.陈子昂
满分:4 分
3.从贞观到与开元是唐代历史上的一个强盛时期,大家所熟知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是描写这一时时期的名句,它的作者是谁?b A.A李白 B.B杜甫 C.C高适 D.D李商隐
满分:4 分
4.“沉郁顿挫”是对唐朝哪位作家风格的评价_b_。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满分:4 分
5.司空图的《诗品》中将诗歌的风格分为几类?d A.A10 B.B20 C.C16 D.D24
满分:4 分
6.“香山居士”是下列哪位诗人的号___b_。A.元稹 B.白居易 C.韩愈 D.柳宗元
满分:4 分 7."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我们自小就能背诵的诗句,它的作者是下列哪位诗人?c A.A李白 B.B王维 C.C孟浩然 D.D常建
满分:4 分
8.我们知道唐以前无所谓的古文,是谁先提出了这个概念?b A.A白居易 B.B韩愈 C.C柳宗元 D.D张说
满分:4 分
9.盛唐的诗人中,深受佛教影响的并将佛教文化融入到诗歌创作中的是__c__。A.王昌龄 B.高适 C.王维 D.孟浩然
满分:4 分
10.“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作者是__d__。A.李白 B.柳宗元 C.白居易 D.杜甫
满分:4 分
11.关于初唐四杰的一个经典说评价是"王杨卢骆当时体","不废江河万古流",这一评价是谁说的?b A.A李白 B.B杜甫 C.C王维 D.D白居易
满分:4 分
12.以下属于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的是__b__。A.柳宗元 B.白居易 C.钱起 D.韩愈
满分:4 分
13.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以下列哪个题材创作的___a_。A.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 B.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 C.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故事 D.西施和范蠡的故事
满分:4 分 14.苏轼《东坡志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评价的是下列哪位诗人__d__。A.李白 B.孟浩然 C.白居易 D.王维
满分:4 分
15.《祭十二郎文》是著名的抒情散文,被前人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它的作者是_a___。A.韩愈 B.柳宗元 C.白居易 D.杜牧
满分:4 分
16.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评价“深美闳约”,“开北宋一代风气”指的是__b__。A.温庭筠 B.冯延巳 C.李璟 D.李煜
满分:4 分
17.有关词的说法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A.A大约是在初盛唐产生从中唐以后流行 B.B配合词的音乐是中原地区所产生的 C.C词有许多调子,每个调子有一个名称 D.D词又称为长短句
满分:4 分
18.对杜甫的一个经典评价是在《杜君墓系铭》中所说的“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这句话是谁说的?a A.A元稹 B.B白居易 C.C李贺 D.D李商隐
满分:4 分
19.在唐朝诗人中,创立了大量“无题”诗,作品神情绵邈、绮丽精工,富含朦胧美的诗人是_c_。A.杜牧 B.李贺 C.李商隐 D.刘禹锡
满分:4 分
2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作者是___a_。A.王勃 B.杨炯 C.卢照邻 D.骆宾王
满分:4 分
21.新乐府运动中"新乐府"这一概念是谁先提出来的?a A.A白居易 B.B韩愈 C.C柳宗元 D.D张说
满分:4 分
22.“少陵野老”是下列哪位诗人的自称_d___。A.李白 B.韩愈 C.白居易 D.杜甫
满分:4 分 23.“三吏”、“三别”是下列哪位诗人的代表作__a__。A.杜甫 B.柳宗元 C.白居易 D.韩愈
满分:4 分
24.骆宾王在他的哪一首诗的序里写了"情沿物应,哀弱羽之漂零;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以表达他的悲愤沉痛?d A.A《边城落日》 B.B《至分水戍》 C.C《边夜有怀》 D.D《在狱咏蝉》
满分:4 分
25.花间词的鼻祖是_c_。A.韦庄 B.张志和 C.温庭筠 D.李煜
满分:4 分
第二篇:中国古代文学史作业
论柳永艳词中的女人形象特征
(20110252047 张伟)
【摘要】北宋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词人柳永为我们留下了大量词作,至今仍广为传唱,他的才气令人赞叹不已;但其创作多与花房之事有关,流传下来的《乐章集》中有近乎一半的艳词之作,为后代文人雅士之诟病。虽然柳永艳词写的极为露骨,但词中刻画饱满的女人使读者尤为印象深刻。本文从柳永艳词下手,分析出艳词里面的几种有代表性的女人形象特征。
【关键词】柳永;艳词;女人;特征
一、柳永艳词的创作源泉
首先,柳永出生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柳永天生浪漫多情的本性被儒家礼法长期压制。久留于内。必求发之于外。柳永在北宋真宗威平年间进京参加其第一次进士考试。就成了一个发泄的契机。到了汴京之后,柳永常常穿梭于秦楼楚馆。加上后来他科举失意仕途坎坷,寻花问柳也就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柳永才气出众为人风流,又专好写词,故此花间楼阁,歌妓舞女也就成为了他创作的素材。
【1】其次,在仕途阻塞的时候,他“选择了爱情与温情来对抗现实体证生命。”
柳永仕途受挫,与生活在最底层的歌妓舞女颇有点“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味道。他与歌妓的关系不仅仅是顾客求欢歌妓献技的关系,而是上升到了一种互相寻求慰藉的关系。当时的歌妓们也大都愿意让柳永写,因为在柳永的勾勒下,她们的升价会抬高不少。柳永也不避讳,摆脱世俗的诟病,做着他爱做的事情。他的词也一反常态,故此柳永被誉为成为当世一朵的怪异奇葩。在仕途阻塞的时候,他“选择了爱情与温情来对抗现实体证生命”
二、柳永艳词中的女人形象
古今论者对柳永指责最多的,是其艳情词中充满了大量的色性描写。《能改
【2】斋漫录》评柳词“好为淫冶讴歌之曲。”据统计,全宋词。《全宋词》收录柳永的词有212首,而其中描写歌妓的就有149首,占其全部词作的百分之七十强,为数之多无不令人咂舌。那么他的艳词中的女人究竟有哪些个性鲜明的形象呢?下面简述一下我理解到的女人形象:
1、追求快乐幸福
在儒家思想长期浸淫下,中国传统的封建士大夫有着根深蒂固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总是把“立德”、“立功”、“立言”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并把它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在事业与爱情的天平上,前者重如泰山,后者轻若鸿毛。所以造成男人对女人的不重视,男人总是把女人凉在一边。自己去追求属于他一个人的幸福。而女人却独自等待着她那平凡的幸福快点到来。如
堪恨还堪叹。当初不合轻离散。乃至厌厌独自个,却眼穿肠断。似恁地、深情密意如何拚。虽后约、的有于飞愿。奈片时难过,怎得如今便见。
(【安公子】(梦觉清宵半))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彩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定**】(自春来))
以上两首词都写的是游子离家追求功名后,思妇悔恨哀怨的心理。第一首词写思妇不想要从前约定的那样比翼双飞,只想现在立即相见的复杂心情,也透露着一股淡淡的忧伤。第二首词写思妇后悔当初没留下她的男人,让他只呆在书房里“吟课”,而自己则在他身边做针线活。夫妻长相厮守,不让“光阴虚过”。笔者认为,柳永这种平凡快乐的爱情观念,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体现了下层市民的【3】爱情观。”两首词都写出思妇的哀怨,从侧面能反映出思妇不在乎荣华富贵功名利禄,在乎的只是能与丈夫长相厮守天长地久,过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生活。
2、痛苦难祛和追求真爱
歌妓多是破产农民的女儿.因家庭生计艰难而被迫卖给妓院为妓。也有其他良家女子,因各种偶然的原因被坏人拐骗入籍。她们的遭遇是非常悲惨的.柳永不少词作都有着深刻的揭露。
少年游—其八
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事、暗心伤。好天良夜,深屏香被,争忍便相忘。王孙动是经年去,贪迷恋、有何长。万种千般,把伊情分,颠倒尽猜量。
这首小词表现了歌妓的痛苦,也暗示她们堕落的本性。但是生活在最底层的她们又能怎样呢?只能“深屏香被,争忍便相忘”。虽然她们都被囚禁在笼子里,为世人所看不起。但也有一些敢于反抗世俗的勇敢地追求她们的真爱。柳永一生流连于秦楼楚馆之间,结识了多位名妓。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柳永的衷爱:谢玉英。北宋仁宗时,有位名妓谢玉英,色佳才秀,最爱唱柳永的词。柳永才高气傲,恼了仁宗,不得重用,中科举而只得个馀杭县宰。途经江州,照例浪流妓家,结识谢玉英,见其书房有一册“柳七新词”,都是她用蝇头小楷抄录的。因而与她一读而知心,才情相配。临别时,柳永写新词表示永不变心,谢玉英则发誓从此闭门谢客以待柳郎。《昼夜乐》一词就是他们爱情最好的见证。
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况值阑珊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时留住。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处,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谢玉英后来违背誓言结了客,柳永闻后写词以表不爽。谢玉英见词后自愧未守前盟,就卖掉家私赶往东京寻柳永。几经周折,谢玉英在东京名妓陈师师家找到了柳永。久别重逢,种种情怀难以诉说,两人再修前好。谢玉英就在陈师师东院住下,与柳永如夫妻一般生活。柳永死后,谢玉英痛思柳郎,哀伤过度,两个月后便死去。陈师师等念她情重,葬她于柳永墓旁。谢玉英对柳永的这份情,可谓情真意切死心塌地。表现出她对真爱的期待,并能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
3、人性自然欲望
柳永不少词作中的歌妓形象,鲜明地透漏着人性自然欲望。柳永将歌妓这一形象,放在一副充满暧昧,诱惑,激发人类原始欲望的场景中,比较直接地描写了男女欢爱场景。比如《菊花新》
欲掩香帏论缱绻,先敛双蛾愁夜短。催促少年郎,先去睡、鸳衾图暖。须臾放了残针线,脱罗裳、恣情无限。留取帐前灯,时时待、看伊娇面。从传统的观念看,这词有点让人难以接受。很多人会觉得它粗俗浅薄,场面淫乱无比。但从词的内涵以及词人写词的意图来看,却是另一番感慨。柳永的词赋予了歌妓生命感,鲜明表现出了歌妓这一古代特殊的女性群体的欲望。打破了很多人将歌妓视作消遣作乐的玩物和花、酒没什么区别的物化的陈腐思想。从柳永的词中可以看出,生活在底层的歌妓也是有生命感的,不是供人娱乐的玩物。在她们心底充斥着作为人的那份原始欲望。
三、结语
诗词是时代的产物,柳永的艳词更是时代与个人才华、人生经历的结晶。由于世间狎妓的风气,柳永醉心于依红偎翠的生活;因为“专业词人”的身份,导致了他仕途理想的落空;而青楼文化中的情感体验,又帮助柳永超越了现实人生的艰难。并激发了他的音乐才华和创作欲望。一本《乐章集》,百首歌妓词,说不完红尘往事,道不尽柳郎风流。柳永的艳词虽然在自称文人雅士前辈得一无是处,但从辩证的方法来看当代文人雅士的评价显得极不客观。他的艳词里关注的是生活在最底层的歌妓,写出了她们一些妖艳外表背后不为人知的艰辛以及她们内心深处的苦痛,当然也表达出她们对苦难的反抗以及对真爱幸福的勇敢追求。柳永既无家室,也无财产,死后无人过问。谢玉英、陈师师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学和情痴,凑一笔钱为他安葬。谢玉英曾与他拟为夫妻,为他戴重孝,众妓都为他戴孝守丧。出殡之时,东京满城妓女都来了,半城缟素,一片哀声。这便是“群妓合金葬柳七”的佳话。柳永有这般待遇,也能反映出柳永是真正懂她们的人。
柳永艳词中的的女人,其形象特征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有追求平凡幸福的、有沉溺苦难的、有才华横溢的、有追求真爱的······柳永将歌妓写于词中,其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女性群体在传统观念里是弱势群体,她们需要社会的关注。从这一点看,柳永无疑是超前的,他提醒着当今社会应该摒弃旧观念,更多的关注女性这一群体。
【参考文献】
【1】 冷成金.中国古代文学【M】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 唐圭璋.词话丛【M】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
【3】 赵义山,李修生.中国分体文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第三篇: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二.试述《离骚》的艺术特点。(5分)答:(1)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离骚》在艺术表现上想象自由驰骋,完全摆脱了现实生活的固有逻辑,而进入奇幻神异的想象境界。《离骚》后半部分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诗人把火一样浓烈的激情、忠贞深沉的爱国情感,通过奔腾飘逸、上天入地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喷发出来。
(2)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真挚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形象。抒情主人公的光辉人格,更多的体现在他追求理想坚贞不屈的思想行为之中。他一心报国,却不断的被馋害、被疏远流放,但他非但没有放弃理想,反而更加注意自己美好品质的修养。他屡遭迫害打击,却九死不悔;忠贞爱国反受其难,却初衷不改;理想终于破灭,便以死殉国。
(3)比兴手法的拓展。《离骚》运用了较《诗经》更丰富的比喻,他把《诗经》片段的比兴发展成为长篇诗歌中比兴的连续使用,他还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熔铸成浑融的艺术境界,使之具有象征的意义。《离骚》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中香草美人的托喻传统,影响极为深远。
(4)结构和语言上的创新。《离骚》围绕诗人忠贞不渝的故乡情结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这个中心谋篇布局。诗作前半部分主要是写实,后半部分大体是虚写。前后两个部分,一虚一实,回环往复,抒情写志通彻淋漓。后半部分多重奇幻境界的描述,又使诗章跌宕起伏,艺术境界层进层新,使思想情感得到了尽情挥洒。在形式和语言方面,屈原即采用了民歌的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表现了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学形式。同时,他开始构造长篇巨制。这样的表现形式,有利于容纳更为丰富的内容,也便于奔腾澎湃之激情的尽情抒发。《离骚》后半表现诗人的情思活动,往往设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这个型制特点对后来汉赋的形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离骚》的语言丰富多姿,草木鸟兽纷至沓来,双生叠韵比比皆是,它们既丰富了诗歌的境界,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诗人还吸收方言如诗,“若‘些’、‘只’、‘羌’、‘纷’”。这类用语,增强了楚辞的地域特色。
第四篇: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2012年7月考试考前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组汉乐府诗中完全采用了五言体的是()。
A.《孔雀东南飞》、《上邪》
B.《十五从军征》、《陌上桑》
C.《东门行》、《上山采蘼芜》
D.《妇病行》、《饮马长城窟行》
2.标志着汉大赋形成的作品是枚乘的()。
A.《七发》
B.《吊屈原赋》
C.《子虚赋》
D.《上林赋》 3.《饮马长城窟行》的作者是()。
A.曹植
B.陈琳
C.王粲
D.曹操
4.我国现存第一首文人七言诗是()。
A.曹操的《蒿里行》
B.曹植的《白马篇》
C.鲍照的《拟行路难》
D.曹丕的《燕歌行》
5.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搜神记》的作者是()。
A.刘义庆
B.吴均
C.干宝
D.颜之推 6.《湘夫人》选自()。
A.《九辩》
B.《九章》
C.《九歌》
D.《招魂》
7.现存最早的我国古代文人五言诗是()。
A.东汉班固的《咏史》
B.西汉刘邦的《大风歌》
C.东汉张衡的《同声歌》
D.东汉蔡邕的《翠鸟》
8.我国诗歌史上最早的一首描写山水的佳作是()。
A.《诗经·关雎》
B.《楚辞·湘夫人》
C.汉乐府《平陵东》
D.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9.下列古代保存神话较多的典籍中,最具有神话学价值的书是()。
A.《老子》
B.《论语》
C.《山海经》
D.《孟子》 10.《战国策》属()。
A.编年体
B.纪传体
C.本末体
D.国别体
11.北朝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类别之中。
A.相和歌辞
B.鼓吹曲辞
C.清商曲辞
D.梁鼓角横吹曲 12.《登楼赋》是建安作家()写的名篇。
A.诸葛亮
B.王粲
C.曹植
D.曹操
13.下列各组汉乐府诗中全部采用了杂言体的是()。
A.《枯鱼过河泣》、《战城南》
B.《东门行》、《上邪》
C.《陌上桑》、《饮马长城窟行》
D.《孔雀东南飞》、《孤儿行》
14.占据东晋诗坛的一种被批评为“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诗歌叫做()。
A.乐府诗
B.宫体诗
C.玄言诗
D.山水诗 15.我们所能见到的我国古代神话数量不多,并且大多支离破碎,不成系统,其原因是()。
A.我国先民的想象力不够丰富
B.时代久远,散失严重
C.我国过早进入了理性社会
D.我国文字产生得太晚
附:参考答案 1.B 2.A 3.B 4.D 5.C 6.C 7.A 8.D 9.C 10.D 11.D 12.B 13.B 14.C 15.B
二、名词解释题 1.北朝三书 2.司马迁 3.《论语》
附:参考答案
1.北朝三书 解答:
北朝时期三部著名的散文著作的合称。它们是郦道元的《水经注》、杨衒之的《洛阳伽 1 蓝记》和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郦道元的《水经注》以描写山水见长,文笔简洁、疏朗、优美,刻画逼真,对后世的游记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以佛寺的兴废为经,交织着描写了政局变化、人事变迁、市场商贾、风土民情、中外交通以及历史传说等等。作者文笔非常流畅,用语以散句为主,适度穿插骈句,形成了“秾丽秀逸”的风格。《颜氏家训》是作者训诫子孙的著作,很多思想内容是庸俗的,但其中多述亲身见闻,因而写得很真切,南朝北国的世态人情往往跃然纸上。作者文风相当质朴,不求文饰,句多单行,这在形式主义文风盛行的时代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2.司马迁 解答: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夏阳龙门(今陕西韩城)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早年博览群书,且曾游历南北,以考察风俗民情,收集遗闻轶事。初任郎中,后继父职,任太史令。曾参加历法的修订,不久着手写作《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触怒汉武帝,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更加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书中的许多人物传记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成为不朽的文学杰作,对后世史学和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此外,他还有《悲士不遇赋》和《报任安书》存世。
3.《论语》 解答:
《论语》所记是孔子与门生弟子讲学论道的言论,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以及再传弟子所记。多三言两语,有段而无篇,属于语录体散文。语言简洁含蓄,有些段落注意到对人物口吻的描摹,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三、简答题 1.《诗经》中被称为“周族史诗”的是哪几篇?请简略说明它们的内容。
2.简要说明枚乘《七发》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以及在辞赋发展史上的意义。3.陶渊明为什么能够开创出田园诗? 4.简要评论郦道元的《水经注》。
5.简述《西洲曲》的内容和写作特点。6.《诗经》作品是如何分类的?各产生于什么时代?
附:参考答案
1.《诗经》中被称为“周族史诗”的是哪几篇?请简略说明它们的内容。解答:
《诗经》中被称为“周族史诗”的一共五篇,均见于大雅,它们是《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生民》写周族始祖后稷的事迹,从其神异的诞生写到长大后对农业生产的巨大贡献,诗中充满传奇色彩。《公刘》写周族另一位祖先公刘率领族人由邰迁徙到豳,在那里建立家园的经历,诗中刻画了这位杰出的部族首领的优秀品质。《绵》写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率族人从豳迁移到岐山之下周原的一段历史,这是周族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又一次大移民。《皇矣》先写太王、王季的德业,接写文王伐崇伐密战争的胜利。《大明》从文王出生写起,一直写到武王领导牧野之战,一举灭商,取得天下。这五首诗本来是散见于大雅之中的,我们按照其所反映史实的次序重新排列,连贯起来,则正是一部周族发祥、发展,建立周朝的历史。
2.简要说明枚乘《七发》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以及在辞赋发展史上的意义。解答:
枚乘的《七发》写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视,“说七事以起发太子”,因以名篇。吴客认为楚太子患病的根由在于“久耽安乐,日夜无极”,要想治愈,必须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于是以夸张的言辞铺陈音乐、饮食、车马、宫苑、田猎、观涛,一步步启发太子。讲到前四件事情时,因为与太子原来的生活没有本质的不同,所以不能引起太子的兴趣。当讲到田猎和观涛,情况开始变化,因为其生活已经超出宫廷的范围,太子有了兴趣,病也有了起色。但尚未触及思想深处,于是吴客又进一步讲述“天下要言妙道”以警醒太子,太子终于“据几而起”,“涊然汗出,霍然病已”。
《七发》辞藻丰富,善于铺排描写。七件事中,以观涛的描写最为精彩。文中将广陵潮比作千军万马、喊杀震天、“遇者死,当者坏”的军阵,从状貌、声势、力量等等方面作多角度比较,把潮水排山倒海的壮观景象刻画得让人魂悸魄动。《七发》是标志新体赋或称散体大赋确立的第一篇作品,影响了以后赋的发展,在赋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它还引起后来文人的模仿,以七段成篇,形成所谓“七体”,如傅毅作有《七激》,刘广世作有《七兴》,张衡作有《七辩》,等等。
3.陶渊明为什么能够开创出田园诗?
解答: 陶渊明之所以能够开创出田园诗,是因为他既有生活实践基础,又有思想基础。从生活实践上说,他长期生活在农村,亲身参加农业劳动,与之交往之人多是农夫野老,谈论的也往往是农桑稼穑之事。封建士大夫很少有人像他那样对农民和农业生产如此熟悉,如此亲切。
从思想上说,他不像以往的儒家那样鄙薄农业劳动,而是恰恰相反,认为农业劳动是人生之根本,人人都应该参加:“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有了这样的生活基础和思想基础,他能够开创出田园诗也就不奇怪了。
4.简要评论郦道元的《水经注》。解答:
郦道元是地道的北方学者,好览奇书。其《水经注》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他对当时的南北方志广采博收,完成了这部“集六朝地志之大成”的伟大的地理学著作。
这虽然是一部学术著作,但行文之际,多写到山水之美,写到作者从山水之美中所得到的畅快、愉悦的体验,反映出作者将自然山水作为审美对象的自觉意识。其中有些山水描写源自所征引的地志,有些出自作者本人手笔。文笔简洁、疏朗、优美,刻画山水逼真如画,对后世的游记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5.简述《西洲曲》的内容和写作特点。解答:
《西洲曲》在东晋南朝民歌中,篇幅最长,艺术成就最高。它大约经过文人的加工,文辞清丽,但仍然保持了清新活泼的民歌风味。诗中写一位年轻女子对情人一年到头绵绵不绝的思念,中间穿插了从春到秋不同季节的景物描写,如早春开放的梅花,春末夏初啼鸣的伯劳,初秋绽放的红莲,暮秋飞来的鸿雁,等等,随着景物的变换,展示女子不同的活动,其感情也自然地流露出来,营造了浓重的抒情气氛。诗中运用各种手法刻画女子心理,或直接抒情:“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或借形体动作反映内心:“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或使用双关隐语:“开门郎不至,出 3 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真是婉转细腻。在需要转折处,诗中使用了“顶真”手法,将全诗蝉联成一个整体,意脉贯通,连绵不断。
6.《诗经》作品是如何分类的?各产生于什么时代?
解答:
《诗经》所收305篇诗,分为风、雅、颂三类,后世学者多认为分类的依据是音乐的不同。
风即音乐曲调之意。风有十五国风,即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风。国是地区、方域之意。因此所谓国风,就是地方土乐的意思。国风共160篇,除少数是西周作品外,多数产生于东周。
雅训为“正”,指朝廷正乐。雅分为大、小雅,共105篇。大雅31篇都是西周作品,小雅74篇主要出现在西周晚期。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乐调典重舒缓。分周、鲁、商三颂,共40篇。周颂31篇是西周早期作品;鲁颂4篇都是歌颂春秋时代鲁僖公之作;至于商颂5篇,产生的时间学界有争议,未有定论。
四、论述题
1.论述阮籍《咏怀诗》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2.举例说明司马迁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 3.《古诗十九首》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如何看待《古诗十九首》的思想情调?请结合作品加以说明。4.《左传》表现了哪些进步思想? 5.如何评价谢灵运的山水诗? 6.论述屈原《离骚》的思想内容。
附:参考答案
1.论述阮籍《咏怀诗》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解答: 阮籍的代表作是82首《咏怀诗》。它们非一时一地之作,其内容也是复杂的。总的说来,它们是诗人那颗充满矛盾与痛苦心灵的袒露,是诗人愤懑而凄厉的呐喊。
《咏怀诗》第一首可以看作全组诗的总纲: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诗中刻画了一位深夜不寐,充满了孤独、彷徨、绝望情绪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其内心难以排解的悲哀、忧思笼罩全组诗,成为全组诗的基调。
这组诗中有的以追求美女失败喻指理想的不能实现,如“西方有佳人,皎若白日光。被服纤罗衣,左右珮双璜……悦怿未交接,晤言用感伤。”(其十九)有的以凤凰羽翼摧伤为喻,写自己满怀才华与壮志,却横遭打击压抑的不幸:“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其七十九)有些直接吐露他在恐怖的政局中如履薄冰的惶惧不安:“天网弥四野,六翮掩不舒。随波纷纶客,汎汎若凫鹥。生命无期度,朝夕有不虞。”(其四十一)有些又以草木由繁华转为憔悴曲写世事的反复:“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4 堂上生荆杞。”(其三)此外,还有些诗慨叹生死之无常(其三
十二、其五十三),有些诗表达了不能把握自身命运的无奈(其
四、其二十四)等等,等等。这些写心之作,尽管所咏之情非止一端,所写之事非止一件,可是它们的情调却很一致。它们把诗人那颗交织着重重矛盾与忧伤的心呈现在我们面前。
诗人不仅解剖自己的内心,也写了一些反映政局之作,只是手法相当隐曲罢了。如《咏怀诗》其三十一:
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复来。夹林非吾有,朱宫生尘埃。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诗中表面上是咏战国时期的魏国,实则指曹魏政权,批评曹魏当权者的醉生梦死、荒淫腐朽,影射了其必然灭亡的下场。
再如其六十七,诗中揭露了礼法之士满口道义实则内心卑污的虚伪本质,这是对司马氏假礼法、假名教的辛辣讽刺。
阮籍对黑暗现实强烈不满,可是又忧谗畏祸,不敢直接发泄,这种心理状态决定了他一方面“使气以命诗”,诗中多牢骚,多感慨;另一方面又多用比兴,多用象征,言在此而意在彼,隐晦曲折。正如钟嵘《诗品》所云:“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以致有许多诗今天已经难以确知其所指了。
2.举例说明司马迁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 解答:
为了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司马迁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手法。
把人物放在矛盾集中的场景中加以刻画是司马迁常用的手法之一,《项羽本纪》“鸿门宴”一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鸿门宴表面看是一次寻常的宴会,其实是楚汉之争中的一场重大的政治斗争,觥筹交错之中处处潜伏着杀机,宴席之上,有明争,有暗斗,有欲置人于死地的进逼,有急中生智的斡旋。在这种紧张得令人屏气凝神的戏剧化场景中,各个人物的性格得到了比平时更为充分的表现,刘邦胆怯而有机智,项羽粗豪而少城府,张良随机应变,富于智谋,樊哙胆力过人,无所畏惧,还有范增、项伯等人的性格都得到生动而饱满的表现,历历如在目前。
通过具有典型性的事件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是司马迁又一常用手法。《李将军列传》描写汉代名将李广,着重写了三件事,一是李广率领百名骑兵追赶三名匈奴射雕手,在射杀二人、生俘一人之后,突然遭遇匈奴几千人大军,李广佯装诱兵,使敌人不敢击,终于脱险而归。二是李广受伤被俘,在被胡人押解途中,突然夺弓取马,射杀追兵,引剩余部下返回塞内。三是李广率四千骑兵追击匈奴单于,猝遇十倍于己的匈奴兵,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之下,李广排兵布阵,镇静应对,终于坚持到援兵到来。传记中说李广一生,与匈奴大小六十余战,而作者著力描写的只是如上三次战斗。正是通过这三次非常特殊的战斗,李广的惊人箭法、过人胆量、不凡的治军才能都被刻画得让人过目不忘。
充分利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也是司马迁喜爱使用的手法之一。《万石君列传》描写石奋和他的儿子们谨小慎微、唯命是从的性格用了两个细节描写,正是通过这样两个典型细节,石奋这个官僚家庭官运亨通的秘诀昭然若揭。此外在《高祖本纪》、《项羽本纪》、《陈涉世家》、《酷吏列传》等篇章中也都用了一些内涵非常丰富的细节,对塑造人物性格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运用对比突出人物性格,同样是司马迁喜用的手法,正是在对比当中,不同人物的性格,或者是统一类型人物的不同性格,刻画得愈加鲜明,这种对比有时是表现在各篇之间的,有时是表现在一篇之内的,例如《项羽本纪》中,他用宋义的畏敌如虎来与项羽的勇武无敌对比,用刘邦的长于心计来与项羽的豪放粗疏对比;在《李将军列传》中,他用匈奴射雕手的 5 箭法来与李广的箭法对比,用程不识的治军才能与李广的治军才能对比,用李蔡的命运与李广的命运对比;都是明显的例子。
运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是司马迁的又一手法。例如刘邦和项羽都在未发迹时见过秦始皇,项羽见到后说:“彼可取而代也!”口无遮拦,冲口而出,表现了他强悍爽直的个性;刘邦见到后却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说得委婉含蓄,写出他贪婪多欲而又谨小慎微的性格。再如《魏其武安侯列传》写灌夫使酒骂座一节更是利用人物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显例。
3.《古诗十九首》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如何看待《古诗十九首》的思想情调?请结合作品加以说明。解答:
《古诗十九首》题材不够宽广,大多数为游子怀乡或思妇闺愁之作,少数为失志者不平之鸣。十九首中没有一首是明朗、轻松、欢乐的歌唱,无不浸透着忧郁、沉重、悲哀的情调。《古诗十九首》的这些特点同其所赖以产生的社会现实息息相关。
游宦风气盛行是东汉中、后期一个值得注意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是由当时的选举制度和养士政策造成的。一般士子都要走州郡,上京师,谒权门,以谋求进身之阶。因此,当时的“游子”“荡子”非常之多。
游子离乡背井,漂流异地,常常久客于外,滞留难归。于是,浓浓的思乡之愁便时时纠结于心头,挥之不去,凝结成了“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样幽怨的诗句。
与游子诗相对应的是思妇诗,独守空闺的妇人的愁苦更难以释怀,她们每因相思而憔悴:“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常常夜不成寐:“愁多知夜长,仰望众星列。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有时思念痴了,会恍惚间生出“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的不祥感觉,或者干脆发出“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的叹息。这些思妇诗恐怕多数是出于游子的虚拟,但却写得情态逼真,它们曲折地表达了游子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对家室的苦苦思恋。
游子思妇的感情,在古代具有普遍性,因而这类诗篇很容易撩动读者的心弦,引起强烈的共鸣。
游子抛家别舍、奔波远方是为了谋求一官半职,他们常常坦诚无隐、直截了当地倾诉内心的欲求:“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贫贱,轗轲长苦辛”。可是,封建机构的容纳是有限的,多数士子都会白忙一场。东汉后期卖官鬻爵、贿赂公行的黑暗局面更让士子们感到前途渺茫,一种被压抑、没有出头之日的绝望攫住他们的心,事事物物都会触发其痛苦,吐露内心的不平。
游子们有时联想到人生的短促,会怀疑自己所追求的人生价值是否真有意义,转而产生干脆放浪形骸、纵情享乐的念头:“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这些表面放达的诗句,骨子里却是无奈的绝望。
久客在外而又落拓失意的游子和独守空闺的思妇对时序的变换格外敏感:“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自然时间长度是一样的,可是心理时间却因人而异,在游子思妇眼里,时光变得格外迅速,因此他们加倍感到生命之短促和人生之无常:“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这种对人生短促的思考与感喟,古往今来的人都会自然而生,可是,在《古诗十九首》里却表现得格外集中与强烈,显得格外深沉与凄怨。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情调给人的感觉是消沉、悲观、颓唐的,可是,放置到一定的历史阶段去考察,却能作出别样的解读。
汉末的危机与动荡使得几百年来的统治思想--经学的弊端被放大了,越发显出了它的空 6 疏、繁琐与无用。对经学顶礼膜拜、不敢有丝毫不敬的状况不复存在,读罢《古诗十九首》,几乎感受不到经学的气味,看不到经学所阐发的那套关于道德节操和人生意义的价值标准。相反,你见到的是和传统理念相悖的诉求:获取功名富贵,夫妻相守相伴,两情相悦相知,甚至是想抓住短促的一生及时行乐,满足感官的需要:“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说得坦率、干脆,不加掩饰。这是在打破经学思想禁锢后对人生欲望的坦诚直言,是对生命意义的重新思索,实质上标志着生命意识的自觉和人的觉醒,标志着新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萌发。只有在敢于对传统观念和外在权威提出质疑和挑战之后,才会出现这种人性的大胆释放与表白。这正是《古诗十九首》在那个时代产生的意义之所在,也正是它不同于后世公开宣扬享乐至上的文学作品的重要原因。
4.《左传》表现了哪些进步思想? 解答:
《左传》内容宏富,思想也是相当复杂的。
就其进步的思想倾向来说,有如下几点,第一,鲜明的民本思想。表现在人与神的关系上,更重视人,贯穿着“重人事,轻天命”的观念。书中多处讲过“天道远,人道迩”、“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一类的话。表现在民与君的关系上,比较重视民的作用。襄公十四年记载,卫献公暴虐不仁,卫国人把他驱逐出国境。晋国师旷对这件事评论说:“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第二,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批判。例如宣公二年,记载了晋灵公“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这样三件事,斥责他“不君”。再如文公六年,秦穆公卒,用活人殉葬,书中借君子之口指斥他:“死而弃民,难以在上”。等等。
第三,用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社会变革,特别是阶级关系的调整。例如,昭公时,鲁国新兴势力的代表季氏掌握了政权,而旧贵族利益的代表昭公由于失掉民心而被季氏驱逐出境,最后死在境外。《左传》如实地记录了这件史实,并没有指责季氏,还用史墨的话评论说:“鲁君世从其失,季氏世修其勤,民忘君矣。虽死于外,其谁矜之?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故《诗》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三后之姓,于今为庶。”(昭公三十二年)。过去有些维护正统的道学家曾批评《左传》作者“习乎时世之所趋,而不明乎大义之所在。”“左氏之病,是以成败论是非,而不本于义理之正。尝谓左氏是个滑头熟子、趋炎附势的人。”这些话恰恰从反面说明了《左传》作者历史观的进步性。
5如何评价谢灵运的山水诗?
解答: 谢灵运适应了时代的要求,成为开一代风气的重要诗人。
谢灵运的山水诗大部分作于出任永嘉太守之后。他善于捕捉自然山水的特征及其变化,用精工绮丽的文辞,给予细腻入微的刻画,故名言佳句,络绎奔会。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等等,无不写得精警多姿,穷态极妍。
但是,谢灵运诗有两个明显的缺点,一是大多未能构成浑融的意境。他喜欢玄学与佛学,像山水一样,玄理与佛理也是他抚慰心灵的药石。他在诗中往往由对自然的观照导向对玄理、佛理的发挥,结构上给人分成两截的感觉。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在诗中,自然山水成了纯客观描写的对象,主观感情未能融入自然山水,主客观处于游离、对峙的状态。虽然某些诗句写得很出色,可是通篇却欠完整。
二是过于繁缛。无论刻画什么,他都力求写细,写尽,写透,所谓“内无乏思,外无遗 7 物”,因而“颇以繁复为累”(钟嵘《诗品》)。
但是,谢灵运毕竟是第一个大量把自然山水引入诗歌创作的诗人,为山水诗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6.论述屈原《离骚》的思想内容。解答:
《离骚》是诗人在遭受政治打击后写下的,他的愤慨、哀怨都和政治斗争联系在一起,所以,这是一首政治色彩浓厚的抒情诗。实现“美政”理想,是屈原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离骚》一诗形象而又扼要地陈明了诗人的“美政”理想。其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选贤任能,二是修明法度,即诗中所云:“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诗人有意列举了傅说、吕望、宁戚、伊尹等等出身卑贱却得遇明君从而施展抱负的事例,以说明应该不分社会地位的高低贵贱来选拔任用人才;同时反复申明“绳墨”、“规矩”,并列举出历史上那些“纵欲而不忍”的昏君无不导致身灭国亡的事例,以说明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必须遵守法度。联系战国末期楚国的现实,屈原的“美政”理想显然具有进步性,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向。
但是,屈原的“美政”理想却和楚国势力强大的“党人”的利益发生尖锐冲突,由此,无耻佞臣的离间和楚王的疏远就无可避免了。这是关系楚国命运之争,故诗人毫不妥协。《离骚》对损害楚国根本利益的小人进行了全面的揭露与批判,把他们贪得无厌、颠倒黑白、嫉害正人、投机钻营、苟合取容的嘴脸一一勾画出来。对楚王,诗人尽管表达了忠贞之心,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仍然不苟且,严厉批评了楚王的昏聩糊涂、反复无常。《离骚》所表现出来的不屈斗志和严正的批判精神是很值得珍视的。
《离骚》一诗抒发了屈原不渝的爱国之情,这正是他为实现“美政”理想汲汲奔竞的原动力,也是他大无畏地同“党人”集团斗争的原动力。为了楚国,诗人可以舍弃个人的一切。屈原的爱国感情,表现在对楚国现实的关切上:“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屈原的爱国之情,也表现在对祖国的眷恋上,当他神思飞越,翱翔天际之时,看到祖国后便流连不行:“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当然,屈原的爱国之情,又是同忠君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当时国君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国家的象征,只有通过国君才能实现振兴国家之梦,所以这无可厚非。屈原赤诚不二的爱国感情感人至深,已经化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民族精神。
屈原其他方面的美好人格也在《离骚》中得到了展示。例如他对于自我完善的不懈追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还有他苦心探索真理和随时准备为理想献身的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还有他独立耿介、不随从流俗的操守:“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在楚国那样黑暗污浊的环境中,屈原出污泥而不染,始终保持了高洁刚正的情操,诚如司马迁所说:“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离骚》中抒情主人公形象于是成为了历代文人不朽的楷模。
第五篇: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
一、名词解释:
1、《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因后来被列入儒 家的“六经”而称为《诗经》。它主要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作品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雅、颂多为贵族的作品,国
风多为民间的作品。它广泛地反映了那一时代的政治、军事、文化、民俗等社会生活,具有 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2、三家诗:秦火以后,《诗经》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 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 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
3、毛诗:毛诗晚出,出于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在西汉被立为官学,并在民间广泛传播,最终压倒三家诗,盛行于世,属于古文经学,多采用先秦古文篆书书写,独传至今,即今本 《诗经》。
4、风、雅、颂:①、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②、雅:即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③、颂:即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5、赋、比、兴:①、赋:铺陈直叙,叙事描写,议论抒情,直述其事,直抒其情。②、比:托物言志,打比方。③、兴:托物起兴,是诗歌的开头引起下文,托物兴辞。
6、《尚书》:《尚书》意为“上古之书”,是我国上古时代的历史文献汇编。包括《虞书》、《夏 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尚书》原称《书》,被儒家定为“六经”后,又称《书经》。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选编。主要是帝王或大臣的誓辞、讲话、训诫、文诰等,是研究中国古代早期历史及文化的珍贵资料。同时,也显示着早期历史散文的文学水平及特征。
7、《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完整的编年史书。《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 简称,又称《左氏春秋》等。《左传》相传为春秋时左丘明作,今人多以为并非成于一人之 手。《左传》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共二百五十五年 的历史。《左传》是先秦时期内容最丰富、规模最宏大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再现了春秋 时期周王朝以及各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活动,比较详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社会生活的广阔的画面与历史的进程。
8、《国语》:《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司马迁认为作者是左丘明,今多认为非成于 一人之手。《国语》记事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吳、越八国的部分史实,共二十一卷。因以“国”为目,以记言为主,所以称之为《国语》。其 主要内容是通过人物的言论反映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活动。国语又称为《春秋》外 传或《左氏外传》。
9、《战国策》:《战国策》是继《国语》之后的又一部国别体史书。分别记载战国时期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韩、魏、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的部分历史。由西汉末刘向整理 编订,正式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刘向整理编订前曾有《国策》、《国事》、《事 语》、《短长》、《修书》等名。主要是记叙战国时代谋臣策士们的言论及其活动,反映了战国 时代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和各诸侯国之间的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
10、《论语》:《论语》的成书约在战国之初,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书中主要 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学术思想、教 育思想等等,是研究孔子思想学说的最集中、最重要的文献,也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南宋以 后列为“四书”之一,是士子的必读书。《论语》的传本,在战国至汉初,主要有鲁论、齐 论、古论,今本为鲁《论语》,共二十篇。
11、《孟子》:《孟子》一书是孟轲及其弟子共同写定的,是记载孟子思想、孟子与其弟子们 活动和言论的散文著作。全书共有七篇:《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每篇又各分上、下,共261章,据赵岐《孟子题辞》统计,有三万四千 六百八十五字。
12、《庄子》:《庄子》为庄周及其后学所作。《汉书·艺文志》著录有52篇,今存33篇,为 西晋郭象整理编定。全书分为内篇(7)、外篇(15)、杂篇(11)三部分。一般认为内篇为 庄周本人所作,外、杂篇为后学所作。全书反映的是道家的思想。
13、楚辞:首先是一种诗体名称。是指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它“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其次是一部诗集的名称。西汉末年,刘向把战国时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以及汉代人模仿这种体裁所写的作品辑录成 书,定名为《楚辞》,于是《楚辞》又作为诗歌总集的名称流传于世。
14、《离骚》:《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 义抒情诗。全诗共373句,2477字。它以深刻的思想内蕴和独特的艺术成就,成为矗立在 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座丰碑。关于写作年代,有人认为写于楚怀王当朝,诗人被疏远以后; 也有人认为作于顷襄王当朝,诗人再放江南时。迄无定论。
15、《九歌》:《九歌》是在楚国民间祭神歌曲的基础上创作的一组抒情诗,共十一篇。在内 容上受到楚国民间宗教巫术文化的影响,均是借神灵以抒情,内容多有恋情的描写。在艺术 上尤其善于把景物的描写、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与人物的思想情感的抒发完美地融为一 体,创造出十分优美的艺术境界。
16、《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秦丞相吕不韦组织手下门客共同编著的,其书杂采百家,保存了先秦各家的一些学说,但也有自己的思想倾向性和选择性。此书可以说是先秦学术思 想的一次总结。《吕氏春秋》体制宏大,包罗广博,但组织严密,体例新颖,全书分为“十 二纪”、“八览”、“六论”,多由短篇组成。《吕氏春秋》内容庞杂,作者不一,但总体而言文 章历史经验意识和现实针对性较强,风格平实,语言明畅;文章构思精巧,结构紧凑,条理 清晰,短小精悍,题旨明确;文章经常运用譬喻、寓言、历史史实或故事来说明道理,具有 较强的文学意味。
17、《淮南子》:《淮南子》是淮南王刘安组织宾客编写的,它是以道家思想为主,兼取儒、法等思想,综汇而成的一部巨著。《淮南子》共二十一篇,每篇都有一个中心论题,组织严 密,论述系统。其论述常引用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也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文章奇伟宏富,善于铺张排比,体现了汉初文章的风格和辞赋的影响,也有战国文章的余风。
18、汉赋:赋是汉代的一种新兴的独特的文体,是诗歌和散文结合的文学形式,是诗歌的散文化和散文的诗歌化。赋在形式上既吸收了诗歌句式整齐和押韵的特点,又兼有散文句型自 由的特点,同时也兼具诗歌与散文的表现功能,是两者的综合性文体。赋源于古诗,奠基于 楚辞,形成和兴盛于两汉。汉赋是汉代赋体文学的总称,它包括骚体赋、汉大赋和小赋(抒 情小赋),但最典型的汉赋是大赋。
19、骚体赋:骚赋指的是模仿屈原《离骚》等楚辞作品而写成的一种赋。这种赋在内容上侧 重于咏物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近于《离骚》的情调。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常用带 有“兮”字的语句。如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司马迁的 《悲士不遇赋》等。20、汉大赋(新体赋):大赋是汉赋的典型形式。大赋在形式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多采 用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一般由小序、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韵文与散文相间,散文的成 份较多;在内容上以写物为主,以“润色鸿业”(班固《两都赋序》)为目的,兼有讽喻劝谏。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采用铺张扬厉的手法和博富绚丽的辞藻,对事物作穷形极貌的描 写,显示了绵密细致、富丽堂皇的风格特征。枚乘的《七发》标志汉大赋的正式形成。司马 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是最典型的作品。
21、小赋:小赋在形式上篇幅短小,多用韵文,句式多样。有的通篇用四言,有的四、六言 兼用。小赋在内容上侧重于抒写个人的心志,或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也有针砭现实之作。在艺术上继承着大赋的铺排手法,但语言较汉大赋朴素得多,手法精巧灵活、风格多样,有 的清丽自然,有的感情激切。汉末的抒情小赋还有诗意化的倾向。张衡的《归田赋》、赵壹 的《刺世疾邪赋》、蔡邕的《述行赋》、祢衡的《鹦鹉赋》都是较有名的作品。
22、司见法:又称旁见侧出法,即在一个人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 特征则放在其他人的传记显示,这样既突出了传主形象的典型性、统一性,又保持了人物性 格的丰富性、完整性。
23、汉乐府:乐府的原义是指朝廷设立的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汉人称合过乐的 歌辞为歌诗,至六朝时期人们就把由乐府机关收集、整理和保存下来的,可以合乐而歌的汉 代诗歌统称为汉乐府,乐府便由音乐机关的名称转为一种新诗体的名称。
24、《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萧统《昭明文选》,是萧统收集、选编的一组无 名氏的五言诗,其产生年代大致在东汉顺帝以后到献帝建安以前,作者多是中下层文人,非 一人一时之作,内容上大多是抒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和文人士子的彷徨失意、伤时感怀,艺术上抒情真挚深入,语言朴素自然,表现委婉曲折,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二、简答题:
1、神话的主要内容。
a、创世神话b、始祖神话c、洪水神话d、战争神话e、发明创造神话 f、悲剧神话
2、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1)、神话的创作具有集体性和口头性的特征,是集体意识的反映。2)、神的形象多是人兽合体,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结果,往往也渗透着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意识观念。3)、艺术形象的创造往往采用幻想化、夸张化、理想化和集中化的艺术手法,具有不自觉的浪漫主义特征。4)、中国上古神话的情结一般都很简单,完整的故事不多,多是零散的片段式叙述和描写。5)、神话的思维方式具有神秘的互渗性、象征性、隐喻性、具体性和形象性。
3、《诗经》的内容、语言艺术和艺术成就。1)、内容:a、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b、农事诗c、燕飨诗d、怨刺诗e、战争徭役诗f、婚姻爱情诗2)、语言艺术:a、优美和谐的语言艺术。《诗经》是诗歌语言的宝库,《诗经》语言的巨大成就首先表现在语言丰富多彩且大多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诗经》词汇丰富,大量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对人、事、物的各种特征,都能给予准确而形象的表现。同时,多种修辞手段的运用也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b、重言叠字和双声叠韵的运用。《诗经》的语言准确优美,富于形象性,诗人根据汉语言自身的特点,运用了重言、叠字和双声、叠韵等词语,来描摹细致曲折的情感和自然景象的特征,增强诗歌的音乐美与节奏感,以收到和谐悦耳的音响效果。c、风、雅、颂不同的语言风格。《诗经》的语言风格大体说来,国风朴素自然,雅、颂典雅庄重。3)、艺术成就:a、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b、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c、语言艺术。
4、《尚书》的文学价值。1)、《尚书》以“记言”为主,主要是记载帝王或大臣的讲话、告诫、誓辞等。其记言多是具有政治性的言论,主要是说理论事,因而说理论证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奠定了后世论说散文的基础。其次,《尚书》也有少量的以叙事为主的作品,如 《尧典》、《禹贡》、《顾命》、《金滕》。另外在“记言”作品中也杂有叙事。在叙事方面已初步具备了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对后来的叙事散文的成熟有一定的影响。2)、《尚书》的说理、叙事,总体上说比较简单质实,重在意旨的表达,不尚藻饰。其论说 主要采用的是以史实论证的手法。其叙事主要采用直叙的手法,简单扼要,很少形容性的描 述。3)、《尚书》都是独立成篇的,而且结构都比较完整,体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结构组织意识。4)、《尚书》语言技巧较之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有了很大的进步,古奥艰涩之中也体现了一定的形象性、生动性。
5、《左传》的基本思想。《左传》的基本思想是趋向于儒家的。1)、《左传》具有更加鲜明突出的民本思想。《左传》表现了民重于天、民为神之主、民重君轻、民为邦本的观点,比较重视民心的向背及民众舆论和民意,即重视人民的意志、人民的力量。2)、《左传》也把握着儒家的“礼”、“仁”思想及伦理道德观念,并常作为解释历史事件成败的原因和评价历史人物的一种尺度。3)、《左传》还热情歌颂了一些有作为的政治家和有爱国思想的人物,露批判了统治者的残暴荒淫。4)、《左传》也有许多宣扬天道鬼神、吉凶灾祥的内容。
6、《左传》的文学成就。1)、写人艺术:《左传》以事件为中心,人物描写是为事件服务的,所以大多人物的描写是片断式的。《左传》的人物描写主要有两种情况:累积式和闪现式。a、闪现式人物:是在历史上活动时间不长,在历史的流程中瞬现瞬逝的人物,表现的是其 一生的某一片断,反映的是其性格的某一侧面。作者常常能以精炼的语言、典型化的人物行 为和性格化的人物语言,突出地表现出人物性格的某一方面。好比是绘画的速写b、累积型人物: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活动面极其广泛的人物,作者在较长的时间内,分散记述他们不同的事迹言行,但总合起来,往往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人物形象。c、表现人物最基本的手法是对人物的言行事迹作白描,通过人物在复杂的历史斗争中的具体行为和言语行动等外在表现,来传达出其内在性格特质和内在心理活动,而很少对人物进行外貌、心理等主观静态描写。2)、战争特色。a、《左传》写战争善于把握繁富的事件、线索及众多的人物和复杂的矛盾。能从宏观的角度,以精炼的笔墨,在不长的篇幅内条理井然地交代出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能写出其进程中的种种曲折变化,能有声有色的再现出各式各样的战斗场景,甚至能在其中点缀、穿插以许多生动有趣的琐细情节。c、深刻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2)、艺术成就。
《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由诗人独立创作的长篇抒情诗。《离骚》是杰出的浪漫 主义的抒情作品,但也深刻地反映了楚国的现实政治。它汲取了北方文化与文学,尤其是 《诗 经》 的现实主义精神,又在南方巫术宗教的文化精神的孕育下,形成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a、《离骚》以诗人自我为原型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b、《离骚》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c、《离骚》创造了波澜壮阔、宏大完整的艺术结构。d、《离骚》在诗歌语言和形式上,也有创新和开拓。它汲取了楚歌和先秦散文的营养,打破 了《诗经》的四言形式,创造了一种基本整齐,而又参差错落,灵活自由的语言形式。《离
骚》的语言精炼华美,极富表现力,并多用方言、虚词、双声、叠韵等。18、汉代文学的分期。1)、西汉初期文学,是汉代文学的初创期,包括汉初至景帝时期的文学。2)、西汉中期文学,是汉代文学的全盛期,包括武帝至宣帝时期的文学。3)、西汉后期至东汉前期文学,是汉代文学的中兴期,包括西汉元帝至东汉和帝时期的文学。4)、东汉后期文学,是汉代文学的衰落和转变期,包括安帝至灵帝时期的文学。19、贾谊的散文特点。
贾谊的散文疏直激切,感情充沛,气势夺人。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和铺排扬厉、夸张渲染的 手法。文章纵横驰骋,颇有战国纵横家的遗风。《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是其 散文的代表作品。20、晁错文章的特点。
晁错的文章多为奏疏性的政论散文,而且多是针对社会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而发论,具有很强 的现实针对性,切于实际,不尚虚谈。晁错的文章观点鲜明,见识深刻,论说着实,有较强 的逻辑论辩力量。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平实通畅,风格朴素无华,可以见到法家文章风格的 影响。
《论贵粟疏》是晁错这类文章的代表作品。21、《过秦论》的写作特点。1)、文章的主题十分鲜明,就是论述秦“过”,而一切选材与论证都是围绕这一中心。2)、文章的在论证方法上,主要采用了陈述史实与议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史实的分析中 揭示其论点与结论。3)、文章采用了比喻、对偶、排比、铺陈等文学表现手法,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说服力,也造成了一种雄健奔放的气势。4)、文章的结构是按历史进程的顺序而展开的,清晰而谨严。句式灵活而多变,奔放而流畅。
语言酣畅淋漓,纵横驰骋,雄辩滔滔,颇有战国纵横家的遗风。22、《七发》的艺术成就。1)、《七发》融会了前代文学的各种因素。
《七发》体制宏大,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环环相 接来结构全篇。
它在体制与描写手法上都受到过楚辞的影响,还有纵横家说辞等诸多因素的
影响。在此基础上《七发》完成了汉大赋的奠基任务。2)、《七发》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描写形容,写景状物,声色情态毕现,描摹精致细 腻,形象生动;善于铺陈排比,夸张渲染,气势恢宏,辞藻华丽。而且,《七发》的人物及 其对话都是虚构的,叙事和描写也是想象的,在这方面来说它更具有文学创作的意味。在内
容上也由骚体赋的以抒情为主,转变为以叙事写物为主。3)、《七发》的语言形式,一方面它吸收了楚辞的句式和“兮”字,一方面大量地使用散文 的句式,同时也有对偶、排比句式的运用。与楚辞相比诗的成分减少,散文的成分增加。是 韵文与散文的结合,是诗歌的散文化与散文的诗歌化。《七发》在体制和艺术手法上,都为 后来汉大赋创作树立了典范。23、司马相如赋的艺术特色。1)、司马相如的赋在艺术构思上,采用了虚构的手法和主客问答的形式。2)、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主要以铺排夸张、描摩渲染的手段来叙事写物。其赋以“体物”为 主,集中笔力来描绘物类、物象、物态,并追求辞藻的博富和绚丽。3)、在语言形式上,大量运用排比、对偶,形成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在字型的排列上,也注意形式美。同时句式长短相间,灵活自如。总之,其赋对辞藻美和形式美的刻意追求,都达到了极至的地步。作品描写形象和运用辞采 的能力,的确超越了前人。但也有堆砌辞藻、好用奇词僻字之嫌,一味追求“写物图貌”而 缺少动人的意境和内在神韵。24、《史记》的艺术成就(叙事艺术、写人艺术、语言艺术)。1)、叙事艺术。a、沟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
《史记》由五种体例相互补充而形成的结构框架,沟连天人,贯通古今,同时也使它的叙事
范围广泛,展示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图。b、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
《史记》在编排人物传记时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了独特的叙事脉络。c、因果关系的探索展示。
《史记》注重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探究,以揭示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d、对复杂事件和宏大场面的驾驭。善于驾驭并描述复杂事件、宏大场面。2)、写人艺术。a、《史记》
能以鲜明生动的笔墨,写出形形色色历史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如信陵君的礼贤
下士、李斯的贪恋爵禄等。还能围绕人物的性格核心,采用多维透视的方法,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写出人物复杂的性格组合,如刘邦、项羽等形象。b、司马迁有意识地把历史过程的叙述情节化,在被故事化了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在戏剧性的情节中刻画人物形象。c、司马迁喜好选择历史人物特异性的事迹和传奇性的故事来塑造形象,这与作者为“倜傥 非常之人”树碑立传的写作目的是相通的。d、司马迁善于捕捉那些最足以表现人物性格内在本质的典型化细节,透视出传主细微的心 理活动和复杂的情感世界,传达出传主的精神风貌与性格特点。e、司马迁还广泛运用了对比、映衬、烘托等多种多样的手法,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3)、语言艺术。a、《史记》 的人物语言:
其最大特色是善于用符合人物身分的口语来表现人物的神情态度和 性格特点。b、《史记》的叙述语言:丰富生动、简洁精炼、明白晓畅,有很强的表现力,有口语化、通 俗化的倾向。c、《史记》
能在语句的组合中充分发挥语词的功能与潜力,创造出某种整体的气势、氛围和 意境。d、《史记》在客观史事的叙述中融汇贯注了浓厚的抒情因素。25、汉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1)、汉乐府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它是创作主体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也是思想情感的真实书写。汉乐府的题材相当广泛,几乎触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尤其
是对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予以了充分的关注,可以说是汉代社会生活的实录。2)、汉乐府有抒情诗,也有叙事诗,但数量多、成就大的还是叙事诗。因此汉代乐府诗歌最 突出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征就是它的叙事性增强。3)、汉乐府在人物形象的描写上,也显示了娴熟的艺术技巧,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
象。汉乐府最常用的艺术手法是通过对人物行为、语言的描写,来显示人物的性格,其优秀 的诗篇已具有行为的典型性和语言的个性化。同时,也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运用
环境、场面描写来烘托人物。4)、汉乐府的语言浑朴自然、言近旨远,保留了口语的特点,颇富表现力和生活气息。汉乐 府形式自由多样,句式富于变化,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而以杂言居多。其中东汉乐 府出现了不少完整的五言诗,对文人五言诗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26、《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1)、《古诗十九首》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长于抒情,它善于将深婉真挚的情感极其自然和谐 地熔铸到生活场景的叙写和景物的描写之中; 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典型细节以表现人物的情感
与心理,因而形成了天然浑成的艺术境界和含蓄曲折,低回婉转的艺术风格。2)、《古诗十九首》继承了诗骚的比兴传统,常以比兴、象征的手法,曲婉地传达出深沉的 寄托,它往往借助于外在的景象、物象来传达内在的情感与意蕴。3)、《古诗十九首》的语言质朴自然,浅近洗练,平易淡远,生动妥贴,不刻意雕琢求工,而意蕴深厚,实是厚积薄发的结果,它还善于化用典故以浓缩的字句传达出丰富的内涵,有 的还汲取了民歌的叠字、双关等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