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时间:2019-05-14 17:32: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题库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题库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第一篇:题库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题库一: 总分值4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以下中国古代神话中,属于描写自然灾害神话的是()

A.夸父逐日

B.女蜗造人

C.盘古开天辟地

D.黄帝蚩尤之战 2《周南·关雎》属于()

A.史诗

B.婚恋诗

C.农事诗

D.政治讽喻诗 3先秦以“笔法”、“微言大义”著称于世的史书是()

A.《尚书》

B.《国语》

C.《春秋》

D.《战国策》 4.神话的基本特性之一是()A.幻想的 C.理论的

5.汉代“四家诗”中属于古文经学的是()A.齐诗 C.韩诗

6.《国语》又被称为()A.《春秋外传》 C.《春秋内传》

7.《春秋》作为史书其体例是()

[在此处键入] 需要其它科目,请

B.现实的 D.逻辑的

B.鲁诗 D.毛诗

B.《左氏春秋》 D.《春秋公羊传》

VX

wuyiyuan365 A.国别体 C.编年体

8.《尚书》的语言风格特色是()A.佶屈聱牙 C.辩丽恣肆

9.《战国策》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记载()A.儒家的言论 C.阴阳家的言论

10.《老子》的文风特点是()A.语录体裁,辞约义丰 C.质木无文,逻辑性强

11.《战国策》在编纂体例上属于()A.国别史 C.编年史

12.下列寓言出自《孟子》的是()A.庖丁解牛 C.揠苗助长

13.班固对《离骚》题义的解释是()A.离骚者,犹离忧也 C.离,犹遭也;骚,忧也

14.下列有关《史记》《汉书》的选项正确的是(A.都反映汉代的历史

[在此处键入] 需要其它科目,请 VX

wuyiyuan365

B.纪传体 D.纪事本末体

B.情韵并美 D.质朴平实

B.道家的言论 D.纵横家的言论

B.篇幅简短,韵散结合 D.义正词严,理直气壮

B.纪传史 D.纪事本末史

B.买椟还珠 D.唇亡齿寒

B.离骚者,楚古乐曲名也D.离,别也;骚,愁也

B.都能以圣人是非为是非)C.都直接受到皇家意志的限制 15.西汉初期的散文主要是()A.表达人生感慨的议论文 C.抒发个人情感的抒情文

D.都融注了作者的深情和感慨

B.为新朝歌功颂德的颂世文 D.与治国安邦有关的政论文

16.贾谊《过秦论》归结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C.“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身不免于戮杀者,正倾非也” D.“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身为禽者,其救败非也”

17.《史记》所采用的几种体例中,作为全书纲领的是()A.本纪 C.列传

18.“赋”作为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A.《高唐赋》 C.《登徒子好色赋》

19.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是()A.《归田赋》 C.《穷鸟赋》

B.《刺世疾邪赋》 D.《鹦鹉赋》 B.《赋篇》 D.《吊屈原赋》 B.世家 D.表

20.《乐府诗集》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类别是()A.《鼓吹曲辞》 C.《相和歌辞》

[在此处键入] 需要其它科目,请

B.《杂曲歌辞》 D.《杂歌谣辞》

VX

wuyiyuan365 21.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所代表的诗歌风格是()A.幽婉深沉 C.慷慨激昂

22.南朝诗人徐陵最擅长的是()A.宫体诗 C.田园诗

23.“声律与风骨兼备”所标志的是()A.唐代近体诗的形成 C.各种诗人群体的形成

24.李白乐府诗的特色是()A.语言简洁明快而蕴涵丰富 C.境界清新而内蕴俊逸风神

25.属于大历“十才子”的一组诗人是()A.韦应物、刘长卿、钱起 C.钱起、李端、卢纶

26.李贺诗中最具特色的作品是()A.气势高扬之作 C.揭露时弊之作

27.李商隐诗歌的风格是()A.峭健俊爽 C.清奇僻苦

28.唐传奇标志着文言短篇小说的成熟,关键在于其([在此处键入] 需要其它科目,请 VX

wuyiyuan365

B.平淡自然 D.豪放雄浑

B.山水诗 D.乐府诗 B.盛唐诗风的形成 D.各种诗歌之美的形成 B.气势凌厉而悲中见豪 D.用古题写己怀而发兴无端B.刘长卿、戴叔伦、李端 D.卢纶、李益、顾况 B.感愤不遇之作 D.咏仙讽鬼之作 B.深情绵邈 D.正大高华)

A.虚构和想象 C.语言和形象

29.具有鲜明的“士大夫之词”特征的词是()A.敦煌曲子词 C.花间词

30.“词为艳科”的局面始于()A.晚唐 C.北宋

B.情节和结构 D.体裁和样式

B.早期文人词 D.南唐词

B.五代 D.南宋

31“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出自()A.《山海经》 C.《淮南子》

B.《庄子》 D.《周易》

32.保留原始歌谣风貌的作品《弹歌》的歌词是()A.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C.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

B.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D.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33.我国先秦古籍《尚书·尧典》中关于原始初民歌舞的记载是()A.屡舞僊僊 C.百兽率舞

34.《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是

A.素朴质实

B.奇幻飘逸

C.冷峻峭拔

D.雄辩淋漓 35.中国古代篇幅最长的抒情诗是

[在此处键入] 需要其它科目,请

B.方将万舞 D.蹲蹲舞我

VX

wuyiyuan365

A.《离骚》

B.《九辩》

C.《悲愤诗》

D.《长恨歌》 36.以下作品属于宋玉的是

A.《九歌》

B.《九辩》

C.《天问》

D.《九章》 37.贾谊《过秦论》的创作特色是

A.铺排渲染

B.质直平实

C.诙谐幽默

D.含蓄委婉 38.董仲舒政论散文的写作特点是

A.引经据典

B.浅切通俗

C.纵横排宕

D.富于激情 39.《越绝书》的作者是

A.马续

B.班昭

C.袁康

D.赵晔

40.扬雄《河东赋》对大赋题材创作的拓展是

A.写都邑

B.写物产

C.写祭祀

D.写田猎 41.张衡《归田赋》的艺术表现特点是

A.鸿篇巨制

B.主客问答

C.形制短小

D.正言曲说 42.下列诗句出自《古诗十九首》的是

A.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B.悲与亲友别,气结不能言

C.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D.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在此处键入] 需要其它科目,请 VX

wuyiyuan365 43.汉乐府《陌上桑》一诗是

A.山水诗

B.婚恋诗

C.思乡诗

D.农事诗

44.汉乐府《战城南》的艺术特色是

A.通篇使用比兴

B.在叙述和描写中抒情

C.着意于人物的刻画

D.变为以五言为主的句式 45.曹操诗歌的艺术风格是

A.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B.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C.吉直悲凉、慷慨沉雄

D.华丽绮焕、浑厚雄健 46.曹操的次子是

A.曹丕

B.曹植

C.曹瞒

D.曹冲 47.建安七子中诗、赋最佳者是

A.王粲

B.刘桢

C.徐干

D.陈琳

48.太康诗人中悼亡诗赋写得最好的作家是

A.张华

B.陆机

C.潘岳

D.傅玄 49.兰亭诗人生活的历史时期是

A.建安

B.正始

C.西晋

D.东晋 50.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的任职是

[在此处键入] 需要其它科目,请 VX

wuyiyuan365

A.彭泽令

B.江州祭酒

C.镇军参军

D.主簿 51.北魏文学成就最高者是

A.陶渊明

B.温子升

C.邢劭

D.魏收 52.庾信在南朝的赋作主要特点是

A.典丽清拔

B.高亢悲凉

C.质朴无文

D.绮丽柔靡 53.历史散文《洛阳伽蓝记》的作者是

A.郦道元

B.杨街之

C.左思

D.陆机 54.以下属于志怪小说的是

A.《西京杂记》

B.《续齐谐记》

C.《笑林》

D.《郭子》

55.隋代聚集在炀帝身边的南朝文士的诗风特点是

A.重气质

B.重骨力

C.重文采

D.重思理 56.陈子昂《感遇》诗的特点是

A.采丽竞繁

B.兴象玲珑

C.复归风雅

D.讲究格律 57.张若虚所属的作家群体是

A.初唐四杰

B.文章四友

[在此处键入] 需要其它科目,请 VX

wuyiyuan365

C.吴中四士

D.大历十才子

58.自居易将自己的诗作分为四类,其中《长恨歌》属于

A.讽谕诗

B.闲适诗

C.感伤诗

D.杂律诗

59.冯延巳词的基本风格是

A.秾艳香软

B.清丽疏放

C.婉丽绮靡

D.雅丽深婉

60.陆龟蒙的《野庙碑》属于

A.山水游记

B.讽刺小品

C.变文

D.俗讲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61.《战国策》的文学特色有

A.铺张辩丽

B.夸饰恣肆

C.引譬设喻

D.善用寓言

E.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62.下列关于五言诗兴起和成熟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五言诗的形成,经过了长时期的酝酿

B.《文选》中的“苏李诗”,是五言诗形成的标志

C.《诗经》中少数的五言句,是五言诗的起源

D.东汉前期的文人五言诗,是五言诗形成的标志

E.张衡和秦嘉诗,是文人五言诗渐趋成熟的标志

[在此处键入] 需要其它科目,请 VX

wuyiyuan365 63.陶渊明今存辞赋有

A.《自祭文》

B.《归去来兮辞》

C.《感士不遇赋》D.《桃花源记》

E.《闲情赋》

64.韩愈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有

A.文以明道

B.唯陈言之务去

C.不平则鸣

D.用事绵密

E.声律严整

65.唐代传奇在艺术上的主要特点有

A.善于描写人物性格

B.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C.语言华实相扶,凝炼传神

D.讲唱结合

E.插入诗歌 66.孔子是()A.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C.孟子的老师 E.鲁国人

67.《墨子》的写作特色是()A.形象化的说理 C.语句上的韵散结合

E.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 68.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是()A.创造了一种山水诗的结构模式

[在此处键入] 需要其它科目,请

B.《论语》的编者 D.春秋时人

B.奇幻诡谲的想象

D.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

VX

wuyiyuan365 B.在局部描写中表现出景物的情思韵味 C.浓烈的抒情与美丽的构辞融为一体 D.对景物的声、光、色都有生动描绘 E.激情澎湃,发则滔滔不绝 69.南朝乐府民歌的特点是()A.刚健激越 C.有金戈铁马之气

E.作者多为船户织女、贾客歌伎 70.晚唐诗歌创作的审美取向有()A.以哀怨悱侧为美 C.以淡泊情思为美 E.以伤感情绪为美 单选

ABCAD

ACADB

ACCAD

BCBAC

BABDC

DBADA

CBCDC

BAACC

CABBC

AACDA

BDBBC

CCCDB

多选

ADE

DE

ABD

BDE

ABCDE

ABCDE

ADE

BCE

ABC

ABCE

[在此处键入] 需要其它科目,请

B.语言清新流丽 D.多谐音双关之趣

B.以悲凉萧瑟为美 D.以幽艳细腻为美

VX

wuyiyuan365

第二篇: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二.试述《离骚》的艺术特点。(5分)答:(1)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离骚》在艺术表现上想象自由驰骋,完全摆脱了现实生活的固有逻辑,而进入奇幻神异的想象境界。《离骚》后半部分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诗人把火一样浓烈的激情、忠贞深沉的爱国情感,通过奔腾飘逸、上天入地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喷发出来。

(2)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真挚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形象。抒情主人公的光辉人格,更多的体现在他追求理想坚贞不屈的思想行为之中。他一心报国,却不断的被馋害、被疏远流放,但他非但没有放弃理想,反而更加注意自己美好品质的修养。他屡遭迫害打击,却九死不悔;忠贞爱国反受其难,却初衷不改;理想终于破灭,便以死殉国。

(3)比兴手法的拓展。《离骚》运用了较《诗经》更丰富的比喻,他把《诗经》片段的比兴发展成为长篇诗歌中比兴的连续使用,他还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熔铸成浑融的艺术境界,使之具有象征的意义。《离骚》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中香草美人的托喻传统,影响极为深远。

(4)结构和语言上的创新。《离骚》围绕诗人忠贞不渝的故乡情结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这个中心谋篇布局。诗作前半部分主要是写实,后半部分大体是虚写。前后两个部分,一虚一实,回环往复,抒情写志通彻淋漓。后半部分多重奇幻境界的描述,又使诗章跌宕起伏,艺术境界层进层新,使思想情感得到了尽情挥洒。在形式和语言方面,屈原即采用了民歌的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表现了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学形式。同时,他开始构造长篇巨制。这样的表现形式,有利于容纳更为丰富的内容,也便于奔腾澎湃之激情的尽情抒发。《离骚》后半表现诗人的情思活动,往往设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这个型制特点对后来汉赋的形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离骚》的语言丰富多姿,草木鸟兽纷至沓来,双生叠韵比比皆是,它们既丰富了诗歌的境界,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诗人还吸收方言如诗,“若‘些’、‘只’、‘羌’、‘纷’”。这类用语,增强了楚辞的地域特色。

第三篇: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2012年7月考试考前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组汉乐府诗中完全采用了五言体的是()。

A.《孔雀东南飞》、《上邪》

B.《十五从军征》、《陌上桑》

C.《东门行》、《上山采蘼芜》

D.《妇病行》、《饮马长城窟行》

2.标志着汉大赋形成的作品是枚乘的()。

A.《七发》

B.《吊屈原赋》

C.《子虚赋》

D.《上林赋》 3.《饮马长城窟行》的作者是()。

A.曹植

B.陈琳

C.王粲

D.曹操

4.我国现存第一首文人七言诗是()。

A.曹操的《蒿里行》

B.曹植的《白马篇》

C.鲍照的《拟行路难》

D.曹丕的《燕歌行》

5.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搜神记》的作者是()。

A.刘义庆

B.吴均

C.干宝

D.颜之推 6.《湘夫人》选自()。

A.《九辩》

B.《九章》

C.《九歌》

D.《招魂》

7.现存最早的我国古代文人五言诗是()。

A.东汉班固的《咏史》

B.西汉刘邦的《大风歌》

C.东汉张衡的《同声歌》

D.东汉蔡邕的《翠鸟》

8.我国诗歌史上最早的一首描写山水的佳作是()。

A.《诗经·关雎》

B.《楚辞·湘夫人》

C.汉乐府《平陵东》

D.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9.下列古代保存神话较多的典籍中,最具有神话学价值的书是()。

A.《老子》

B.《论语》

C.《山海经》

D.《孟子》 10.《战国策》属()。

A.编年体

B.纪传体

C.本末体

D.国别体

11.北朝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类别之中。

A.相和歌辞

B.鼓吹曲辞

C.清商曲辞

D.梁鼓角横吹曲 12.《登楼赋》是建安作家()写的名篇。

A.诸葛亮

B.王粲

C.曹植

D.曹操

13.下列各组汉乐府诗中全部采用了杂言体的是()。

A.《枯鱼过河泣》、《战城南》

B.《东门行》、《上邪》

C.《陌上桑》、《饮马长城窟行》

D.《孔雀东南飞》、《孤儿行》

14.占据东晋诗坛的一种被批评为“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诗歌叫做()。

A.乐府诗

B.宫体诗

C.玄言诗

D.山水诗 15.我们所能见到的我国古代神话数量不多,并且大多支离破碎,不成系统,其原因是()。

A.我国先民的想象力不够丰富

B.时代久远,散失严重

C.我国过早进入了理性社会

D.我国文字产生得太晚

附:参考答案 1.B 2.A 3.B 4.D 5.C 6.C 7.A 8.D 9.C 10.D 11.D 12.B 13.B 14.C 15.B

二、名词解释题 1.北朝三书 2.司马迁 3.《论语》

附:参考答案

1.北朝三书 解答:

北朝时期三部著名的散文著作的合称。它们是郦道元的《水经注》、杨衒之的《洛阳伽 1 蓝记》和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郦道元的《水经注》以描写山水见长,文笔简洁、疏朗、优美,刻画逼真,对后世的游记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以佛寺的兴废为经,交织着描写了政局变化、人事变迁、市场商贾、风土民情、中外交通以及历史传说等等。作者文笔非常流畅,用语以散句为主,适度穿插骈句,形成了“秾丽秀逸”的风格。《颜氏家训》是作者训诫子孙的著作,很多思想内容是庸俗的,但其中多述亲身见闻,因而写得很真切,南朝北国的世态人情往往跃然纸上。作者文风相当质朴,不求文饰,句多单行,这在形式主义文风盛行的时代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2.司马迁 解答: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夏阳龙门(今陕西韩城)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早年博览群书,且曾游历南北,以考察风俗民情,收集遗闻轶事。初任郎中,后继父职,任太史令。曾参加历法的修订,不久着手写作《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触怒汉武帝,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更加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书中的许多人物传记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成为不朽的文学杰作,对后世史学和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此外,他还有《悲士不遇赋》和《报任安书》存世。

3.《论语》 解答:

《论语》所记是孔子与门生弟子讲学论道的言论,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以及再传弟子所记。多三言两语,有段而无篇,属于语录体散文。语言简洁含蓄,有些段落注意到对人物口吻的描摹,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三、简答题 1.《诗经》中被称为“周族史诗”的是哪几篇?请简略说明它们的内容。

2.简要说明枚乘《七发》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以及在辞赋发展史上的意义。3.陶渊明为什么能够开创出田园诗? 4.简要评论郦道元的《水经注》。

5.简述《西洲曲》的内容和写作特点。6.《诗经》作品是如何分类的?各产生于什么时代?

附:参考答案

1.《诗经》中被称为“周族史诗”的是哪几篇?请简略说明它们的内容。解答:

《诗经》中被称为“周族史诗”的一共五篇,均见于大雅,它们是《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生民》写周族始祖后稷的事迹,从其神异的诞生写到长大后对农业生产的巨大贡献,诗中充满传奇色彩。《公刘》写周族另一位祖先公刘率领族人由邰迁徙到豳,在那里建立家园的经历,诗中刻画了这位杰出的部族首领的优秀品质。《绵》写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率族人从豳迁移到岐山之下周原的一段历史,这是周族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又一次大移民。《皇矣》先写太王、王季的德业,接写文王伐崇伐密战争的胜利。《大明》从文王出生写起,一直写到武王领导牧野之战,一举灭商,取得天下。这五首诗本来是散见于大雅之中的,我们按照其所反映史实的次序重新排列,连贯起来,则正是一部周族发祥、发展,建立周朝的历史。

2.简要说明枚乘《七发》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以及在辞赋发展史上的意义。解答:

枚乘的《七发》写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视,“说七事以起发太子”,因以名篇。吴客认为楚太子患病的根由在于“久耽安乐,日夜无极”,要想治愈,必须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于是以夸张的言辞铺陈音乐、饮食、车马、宫苑、田猎、观涛,一步步启发太子。讲到前四件事情时,因为与太子原来的生活没有本质的不同,所以不能引起太子的兴趣。当讲到田猎和观涛,情况开始变化,因为其生活已经超出宫廷的范围,太子有了兴趣,病也有了起色。但尚未触及思想深处,于是吴客又进一步讲述“天下要言妙道”以警醒太子,太子终于“据几而起”,“涊然汗出,霍然病已”。

《七发》辞藻丰富,善于铺排描写。七件事中,以观涛的描写最为精彩。文中将广陵潮比作千军万马、喊杀震天、“遇者死,当者坏”的军阵,从状貌、声势、力量等等方面作多角度比较,把潮水排山倒海的壮观景象刻画得让人魂悸魄动。《七发》是标志新体赋或称散体大赋确立的第一篇作品,影响了以后赋的发展,在赋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它还引起后来文人的模仿,以七段成篇,形成所谓“七体”,如傅毅作有《七激》,刘广世作有《七兴》,张衡作有《七辩》,等等。

3.陶渊明为什么能够开创出田园诗?

解答: 陶渊明之所以能够开创出田园诗,是因为他既有生活实践基础,又有思想基础。从生活实践上说,他长期生活在农村,亲身参加农业劳动,与之交往之人多是农夫野老,谈论的也往往是农桑稼穑之事。封建士大夫很少有人像他那样对农民和农业生产如此熟悉,如此亲切。

从思想上说,他不像以往的儒家那样鄙薄农业劳动,而是恰恰相反,认为农业劳动是人生之根本,人人都应该参加:“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有了这样的生活基础和思想基础,他能够开创出田园诗也就不奇怪了。

4.简要评论郦道元的《水经注》。解答:

郦道元是地道的北方学者,好览奇书。其《水经注》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他对当时的南北方志广采博收,完成了这部“集六朝地志之大成”的伟大的地理学著作。

这虽然是一部学术著作,但行文之际,多写到山水之美,写到作者从山水之美中所得到的畅快、愉悦的体验,反映出作者将自然山水作为审美对象的自觉意识。其中有些山水描写源自所征引的地志,有些出自作者本人手笔。文笔简洁、疏朗、优美,刻画山水逼真如画,对后世的游记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5.简述《西洲曲》的内容和写作特点。解答:

《西洲曲》在东晋南朝民歌中,篇幅最长,艺术成就最高。它大约经过文人的加工,文辞清丽,但仍然保持了清新活泼的民歌风味。诗中写一位年轻女子对情人一年到头绵绵不绝的思念,中间穿插了从春到秋不同季节的景物描写,如早春开放的梅花,春末夏初啼鸣的伯劳,初秋绽放的红莲,暮秋飞来的鸿雁,等等,随着景物的变换,展示女子不同的活动,其感情也自然地流露出来,营造了浓重的抒情气氛。诗中运用各种手法刻画女子心理,或直接抒情:“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或借形体动作反映内心:“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或使用双关隐语:“开门郎不至,出 3 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真是婉转细腻。在需要转折处,诗中使用了“顶真”手法,将全诗蝉联成一个整体,意脉贯通,连绵不断。

6.《诗经》作品是如何分类的?各产生于什么时代?

解答:

《诗经》所收305篇诗,分为风、雅、颂三类,后世学者多认为分类的依据是音乐的不同。

风即音乐曲调之意。风有十五国风,即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风。国是地区、方域之意。因此所谓国风,就是地方土乐的意思。国风共160篇,除少数是西周作品外,多数产生于东周。

雅训为“正”,指朝廷正乐。雅分为大、小雅,共105篇。大雅31篇都是西周作品,小雅74篇主要出现在西周晚期。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乐调典重舒缓。分周、鲁、商三颂,共40篇。周颂31篇是西周早期作品;鲁颂4篇都是歌颂春秋时代鲁僖公之作;至于商颂5篇,产生的时间学界有争议,未有定论。

四、论述题

1.论述阮籍《咏怀诗》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2.举例说明司马迁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 3.《古诗十九首》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如何看待《古诗十九首》的思想情调?请结合作品加以说明。4.《左传》表现了哪些进步思想? 5.如何评价谢灵运的山水诗? 6.论述屈原《离骚》的思想内容。

附:参考答案

1.论述阮籍《咏怀诗》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解答: 阮籍的代表作是82首《咏怀诗》。它们非一时一地之作,其内容也是复杂的。总的说来,它们是诗人那颗充满矛盾与痛苦心灵的袒露,是诗人愤懑而凄厉的呐喊。

《咏怀诗》第一首可以看作全组诗的总纲: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诗中刻画了一位深夜不寐,充满了孤独、彷徨、绝望情绪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其内心难以排解的悲哀、忧思笼罩全组诗,成为全组诗的基调。

这组诗中有的以追求美女失败喻指理想的不能实现,如“西方有佳人,皎若白日光。被服纤罗衣,左右珮双璜……悦怿未交接,晤言用感伤。”(其十九)有的以凤凰羽翼摧伤为喻,写自己满怀才华与壮志,却横遭打击压抑的不幸:“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其七十九)有些直接吐露他在恐怖的政局中如履薄冰的惶惧不安:“天网弥四野,六翮掩不舒。随波纷纶客,汎汎若凫鹥。生命无期度,朝夕有不虞。”(其四十一)有些又以草木由繁华转为憔悴曲写世事的反复:“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4 堂上生荆杞。”(其三)此外,还有些诗慨叹生死之无常(其三

十二、其五十三),有些诗表达了不能把握自身命运的无奈(其

四、其二十四)等等,等等。这些写心之作,尽管所咏之情非止一端,所写之事非止一件,可是它们的情调却很一致。它们把诗人那颗交织着重重矛盾与忧伤的心呈现在我们面前。

诗人不仅解剖自己的内心,也写了一些反映政局之作,只是手法相当隐曲罢了。如《咏怀诗》其三十一:

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复来。夹林非吾有,朱宫生尘埃。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诗中表面上是咏战国时期的魏国,实则指曹魏政权,批评曹魏当权者的醉生梦死、荒淫腐朽,影射了其必然灭亡的下场。

再如其六十七,诗中揭露了礼法之士满口道义实则内心卑污的虚伪本质,这是对司马氏假礼法、假名教的辛辣讽刺。

阮籍对黑暗现实强烈不满,可是又忧谗畏祸,不敢直接发泄,这种心理状态决定了他一方面“使气以命诗”,诗中多牢骚,多感慨;另一方面又多用比兴,多用象征,言在此而意在彼,隐晦曲折。正如钟嵘《诗品》所云:“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以致有许多诗今天已经难以确知其所指了。

2.举例说明司马迁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 解答:

为了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司马迁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手法。

把人物放在矛盾集中的场景中加以刻画是司马迁常用的手法之一,《项羽本纪》“鸿门宴”一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鸿门宴表面看是一次寻常的宴会,其实是楚汉之争中的一场重大的政治斗争,觥筹交错之中处处潜伏着杀机,宴席之上,有明争,有暗斗,有欲置人于死地的进逼,有急中生智的斡旋。在这种紧张得令人屏气凝神的戏剧化场景中,各个人物的性格得到了比平时更为充分的表现,刘邦胆怯而有机智,项羽粗豪而少城府,张良随机应变,富于智谋,樊哙胆力过人,无所畏惧,还有范增、项伯等人的性格都得到生动而饱满的表现,历历如在目前。

通过具有典型性的事件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是司马迁又一常用手法。《李将军列传》描写汉代名将李广,着重写了三件事,一是李广率领百名骑兵追赶三名匈奴射雕手,在射杀二人、生俘一人之后,突然遭遇匈奴几千人大军,李广佯装诱兵,使敌人不敢击,终于脱险而归。二是李广受伤被俘,在被胡人押解途中,突然夺弓取马,射杀追兵,引剩余部下返回塞内。三是李广率四千骑兵追击匈奴单于,猝遇十倍于己的匈奴兵,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之下,李广排兵布阵,镇静应对,终于坚持到援兵到来。传记中说李广一生,与匈奴大小六十余战,而作者著力描写的只是如上三次战斗。正是通过这三次非常特殊的战斗,李广的惊人箭法、过人胆量、不凡的治军才能都被刻画得让人过目不忘。

充分利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也是司马迁喜爱使用的手法之一。《万石君列传》描写石奋和他的儿子们谨小慎微、唯命是从的性格用了两个细节描写,正是通过这样两个典型细节,石奋这个官僚家庭官运亨通的秘诀昭然若揭。此外在《高祖本纪》、《项羽本纪》、《陈涉世家》、《酷吏列传》等篇章中也都用了一些内涵非常丰富的细节,对塑造人物性格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运用对比突出人物性格,同样是司马迁喜用的手法,正是在对比当中,不同人物的性格,或者是统一类型人物的不同性格,刻画得愈加鲜明,这种对比有时是表现在各篇之间的,有时是表现在一篇之内的,例如《项羽本纪》中,他用宋义的畏敌如虎来与项羽的勇武无敌对比,用刘邦的长于心计来与项羽的豪放粗疏对比;在《李将军列传》中,他用匈奴射雕手的 5 箭法来与李广的箭法对比,用程不识的治军才能与李广的治军才能对比,用李蔡的命运与李广的命运对比;都是明显的例子。

运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是司马迁的又一手法。例如刘邦和项羽都在未发迹时见过秦始皇,项羽见到后说:“彼可取而代也!”口无遮拦,冲口而出,表现了他强悍爽直的个性;刘邦见到后却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说得委婉含蓄,写出他贪婪多欲而又谨小慎微的性格。再如《魏其武安侯列传》写灌夫使酒骂座一节更是利用人物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显例。

3.《古诗十九首》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如何看待《古诗十九首》的思想情调?请结合作品加以说明。解答:

《古诗十九首》题材不够宽广,大多数为游子怀乡或思妇闺愁之作,少数为失志者不平之鸣。十九首中没有一首是明朗、轻松、欢乐的歌唱,无不浸透着忧郁、沉重、悲哀的情调。《古诗十九首》的这些特点同其所赖以产生的社会现实息息相关。

游宦风气盛行是东汉中、后期一个值得注意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是由当时的选举制度和养士政策造成的。一般士子都要走州郡,上京师,谒权门,以谋求进身之阶。因此,当时的“游子”“荡子”非常之多。

游子离乡背井,漂流异地,常常久客于外,滞留难归。于是,浓浓的思乡之愁便时时纠结于心头,挥之不去,凝结成了“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样幽怨的诗句。

与游子诗相对应的是思妇诗,独守空闺的妇人的愁苦更难以释怀,她们每因相思而憔悴:“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常常夜不成寐:“愁多知夜长,仰望众星列。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有时思念痴了,会恍惚间生出“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的不祥感觉,或者干脆发出“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的叹息。这些思妇诗恐怕多数是出于游子的虚拟,但却写得情态逼真,它们曲折地表达了游子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对家室的苦苦思恋。

游子思妇的感情,在古代具有普遍性,因而这类诗篇很容易撩动读者的心弦,引起强烈的共鸣。

游子抛家别舍、奔波远方是为了谋求一官半职,他们常常坦诚无隐、直截了当地倾诉内心的欲求:“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贫贱,轗轲长苦辛”。可是,封建机构的容纳是有限的,多数士子都会白忙一场。东汉后期卖官鬻爵、贿赂公行的黑暗局面更让士子们感到前途渺茫,一种被压抑、没有出头之日的绝望攫住他们的心,事事物物都会触发其痛苦,吐露内心的不平。

游子们有时联想到人生的短促,会怀疑自己所追求的人生价值是否真有意义,转而产生干脆放浪形骸、纵情享乐的念头:“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这些表面放达的诗句,骨子里却是无奈的绝望。

久客在外而又落拓失意的游子和独守空闺的思妇对时序的变换格外敏感:“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自然时间长度是一样的,可是心理时间却因人而异,在游子思妇眼里,时光变得格外迅速,因此他们加倍感到生命之短促和人生之无常:“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这种对人生短促的思考与感喟,古往今来的人都会自然而生,可是,在《古诗十九首》里却表现得格外集中与强烈,显得格外深沉与凄怨。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情调给人的感觉是消沉、悲观、颓唐的,可是,放置到一定的历史阶段去考察,却能作出别样的解读。

汉末的危机与动荡使得几百年来的统治思想--经学的弊端被放大了,越发显出了它的空 6 疏、繁琐与无用。对经学顶礼膜拜、不敢有丝毫不敬的状况不复存在,读罢《古诗十九首》,几乎感受不到经学的气味,看不到经学所阐发的那套关于道德节操和人生意义的价值标准。相反,你见到的是和传统理念相悖的诉求:获取功名富贵,夫妻相守相伴,两情相悦相知,甚至是想抓住短促的一生及时行乐,满足感官的需要:“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说得坦率、干脆,不加掩饰。这是在打破经学思想禁锢后对人生欲望的坦诚直言,是对生命意义的重新思索,实质上标志着生命意识的自觉和人的觉醒,标志着新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萌发。只有在敢于对传统观念和外在权威提出质疑和挑战之后,才会出现这种人性的大胆释放与表白。这正是《古诗十九首》在那个时代产生的意义之所在,也正是它不同于后世公开宣扬享乐至上的文学作品的重要原因。

4.《左传》表现了哪些进步思想? 解答:

《左传》内容宏富,思想也是相当复杂的。

就其进步的思想倾向来说,有如下几点,第一,鲜明的民本思想。表现在人与神的关系上,更重视人,贯穿着“重人事,轻天命”的观念。书中多处讲过“天道远,人道迩”、“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一类的话。表现在民与君的关系上,比较重视民的作用。襄公十四年记载,卫献公暴虐不仁,卫国人把他驱逐出国境。晋国师旷对这件事评论说:“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第二,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批判。例如宣公二年,记载了晋灵公“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这样三件事,斥责他“不君”。再如文公六年,秦穆公卒,用活人殉葬,书中借君子之口指斥他:“死而弃民,难以在上”。等等。

第三,用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社会变革,特别是阶级关系的调整。例如,昭公时,鲁国新兴势力的代表季氏掌握了政权,而旧贵族利益的代表昭公由于失掉民心而被季氏驱逐出境,最后死在境外。《左传》如实地记录了这件史实,并没有指责季氏,还用史墨的话评论说:“鲁君世从其失,季氏世修其勤,民忘君矣。虽死于外,其谁矜之?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故《诗》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三后之姓,于今为庶。”(昭公三十二年)。过去有些维护正统的道学家曾批评《左传》作者“习乎时世之所趋,而不明乎大义之所在。”“左氏之病,是以成败论是非,而不本于义理之正。尝谓左氏是个滑头熟子、趋炎附势的人。”这些话恰恰从反面说明了《左传》作者历史观的进步性。

5如何评价谢灵运的山水诗?

解答: 谢灵运适应了时代的要求,成为开一代风气的重要诗人。

谢灵运的山水诗大部分作于出任永嘉太守之后。他善于捕捉自然山水的特征及其变化,用精工绮丽的文辞,给予细腻入微的刻画,故名言佳句,络绎奔会。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等等,无不写得精警多姿,穷态极妍。

但是,谢灵运诗有两个明显的缺点,一是大多未能构成浑融的意境。他喜欢玄学与佛学,像山水一样,玄理与佛理也是他抚慰心灵的药石。他在诗中往往由对自然的观照导向对玄理、佛理的发挥,结构上给人分成两截的感觉。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在诗中,自然山水成了纯客观描写的对象,主观感情未能融入自然山水,主客观处于游离、对峙的状态。虽然某些诗句写得很出色,可是通篇却欠完整。

二是过于繁缛。无论刻画什么,他都力求写细,写尽,写透,所谓“内无乏思,外无遗 7 物”,因而“颇以繁复为累”(钟嵘《诗品》)。

但是,谢灵运毕竟是第一个大量把自然山水引入诗歌创作的诗人,为山水诗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6.论述屈原《离骚》的思想内容。解答:

《离骚》是诗人在遭受政治打击后写下的,他的愤慨、哀怨都和政治斗争联系在一起,所以,这是一首政治色彩浓厚的抒情诗。实现“美政”理想,是屈原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离骚》一诗形象而又扼要地陈明了诗人的“美政”理想。其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选贤任能,二是修明法度,即诗中所云:“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诗人有意列举了傅说、吕望、宁戚、伊尹等等出身卑贱却得遇明君从而施展抱负的事例,以说明应该不分社会地位的高低贵贱来选拔任用人才;同时反复申明“绳墨”、“规矩”,并列举出历史上那些“纵欲而不忍”的昏君无不导致身灭国亡的事例,以说明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必须遵守法度。联系战国末期楚国的现实,屈原的“美政”理想显然具有进步性,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向。

但是,屈原的“美政”理想却和楚国势力强大的“党人”的利益发生尖锐冲突,由此,无耻佞臣的离间和楚王的疏远就无可避免了。这是关系楚国命运之争,故诗人毫不妥协。《离骚》对损害楚国根本利益的小人进行了全面的揭露与批判,把他们贪得无厌、颠倒黑白、嫉害正人、投机钻营、苟合取容的嘴脸一一勾画出来。对楚王,诗人尽管表达了忠贞之心,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仍然不苟且,严厉批评了楚王的昏聩糊涂、反复无常。《离骚》所表现出来的不屈斗志和严正的批判精神是很值得珍视的。

《离骚》一诗抒发了屈原不渝的爱国之情,这正是他为实现“美政”理想汲汲奔竞的原动力,也是他大无畏地同“党人”集团斗争的原动力。为了楚国,诗人可以舍弃个人的一切。屈原的爱国感情,表现在对楚国现实的关切上:“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屈原的爱国之情,也表现在对祖国的眷恋上,当他神思飞越,翱翔天际之时,看到祖国后便流连不行:“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当然,屈原的爱国之情,又是同忠君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当时国君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国家的象征,只有通过国君才能实现振兴国家之梦,所以这无可厚非。屈原赤诚不二的爱国感情感人至深,已经化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民族精神。

屈原其他方面的美好人格也在《离骚》中得到了展示。例如他对于自我完善的不懈追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还有他苦心探索真理和随时准备为理想献身的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还有他独立耿介、不随从流俗的操守:“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在楚国那样黑暗污浊的环境中,屈原出污泥而不染,始终保持了高洁刚正的情操,诚如司马迁所说:“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离骚》中抒情主人公形象于是成为了历代文人不朽的楷模。

第四篇: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

一、名词解释:

1、《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因后来被列入儒 家的“六经”而称为《诗经》。它主要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作品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雅、颂多为贵族的作品,国

风多为民间的作品。它广泛地反映了那一时代的政治、军事、文化、民俗等社会生活,具有 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2、三家诗:秦火以后,《诗经》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 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 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

3、毛诗:毛诗晚出,出于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在西汉被立为官学,并在民间广泛传播,最终压倒三家诗,盛行于世,属于古文经学,多采用先秦古文篆书书写,独传至今,即今本 《诗经》。

4、风、雅、颂:①、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②、雅:即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③、颂:即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5、赋、比、兴:①、赋:铺陈直叙,叙事描写,议论抒情,直述其事,直抒其情。②、比:托物言志,打比方。③、兴:托物起兴,是诗歌的开头引起下文,托物兴辞。

6、《尚书》:《尚书》意为“上古之书”,是我国上古时代的历史文献汇编。包括《虞书》、《夏 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尚书》原称《书》,被儒家定为“六经”后,又称《书经》。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选编。主要是帝王或大臣的誓辞、讲话、训诫、文诰等,是研究中国古代早期历史及文化的珍贵资料。同时,也显示着早期历史散文的文学水平及特征。

7、《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完整的编年史书。《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 简称,又称《左氏春秋》等。《左传》相传为春秋时左丘明作,今人多以为并非成于一人之 手。《左传》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共二百五十五年 的历史。《左传》是先秦时期内容最丰富、规模最宏大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再现了春秋 时期周王朝以及各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活动,比较详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社会生活的广阔的画面与历史的进程。

8、《国语》:《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司马迁认为作者是左丘明,今多认为非成于 一人之手。《国语》记事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吳、越八国的部分史实,共二十一卷。因以“国”为目,以记言为主,所以称之为《国语》。其 主要内容是通过人物的言论反映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活动。国语又称为《春秋》外 传或《左氏外传》。

9、《战国策》:《战国策》是继《国语》之后的又一部国别体史书。分别记载战国时期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韩、魏、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的部分历史。由西汉末刘向整理 编订,正式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刘向整理编订前曾有《国策》、《国事》、《事 语》、《短长》、《修书》等名。主要是记叙战国时代谋臣策士们的言论及其活动,反映了战国 时代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和各诸侯国之间的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

10、《论语》:《论语》的成书约在战国之初,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书中主要 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学术思想、教 育思想等等,是研究孔子思想学说的最集中、最重要的文献,也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南宋以 后列为“四书”之一,是士子的必读书。《论语》的传本,在战国至汉初,主要有鲁论、齐 论、古论,今本为鲁《论语》,共二十篇。

11、《孟子》:《孟子》一书是孟轲及其弟子共同写定的,是记载孟子思想、孟子与其弟子们 活动和言论的散文著作。全书共有七篇:《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每篇又各分上、下,共261章,据赵岐《孟子题辞》统计,有三万四千 六百八十五字。

12、《庄子》:《庄子》为庄周及其后学所作。《汉书·艺文志》著录有52篇,今存33篇,为 西晋郭象整理编定。全书分为内篇(7)、外篇(15)、杂篇(11)三部分。一般认为内篇为 庄周本人所作,外、杂篇为后学所作。全书反映的是道家的思想。

13、楚辞:首先是一种诗体名称。是指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它“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其次是一部诗集的名称。西汉末年,刘向把战国时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以及汉代人模仿这种体裁所写的作品辑录成 书,定名为《楚辞》,于是《楚辞》又作为诗歌总集的名称流传于世。

14、《离骚》:《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 义抒情诗。全诗共373句,2477字。它以深刻的思想内蕴和独特的艺术成就,成为矗立在 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座丰碑。关于写作年代,有人认为写于楚怀王当朝,诗人被疏远以后; 也有人认为作于顷襄王当朝,诗人再放江南时。迄无定论。

15、《九歌》:《九歌》是在楚国民间祭神歌曲的基础上创作的一组抒情诗,共十一篇。在内 容上受到楚国民间宗教巫术文化的影响,均是借神灵以抒情,内容多有恋情的描写。在艺术 上尤其善于把景物的描写、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与人物的思想情感的抒发完美地融为一 体,创造出十分优美的艺术境界。

16、《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秦丞相吕不韦组织手下门客共同编著的,其书杂采百家,保存了先秦各家的一些学说,但也有自己的思想倾向性和选择性。此书可以说是先秦学术思 想的一次总结。《吕氏春秋》体制宏大,包罗广博,但组织严密,体例新颖,全书分为“十 二纪”、“八览”、“六论”,多由短篇组成。《吕氏春秋》内容庞杂,作者不一,但总体而言文 章历史经验意识和现实针对性较强,风格平实,语言明畅;文章构思精巧,结构紧凑,条理 清晰,短小精悍,题旨明确;文章经常运用譬喻、寓言、历史史实或故事来说明道理,具有 较强的文学意味。

17、《淮南子》:《淮南子》是淮南王刘安组织宾客编写的,它是以道家思想为主,兼取儒、法等思想,综汇而成的一部巨著。《淮南子》共二十一篇,每篇都有一个中心论题,组织严 密,论述系统。其论述常引用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也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文章奇伟宏富,善于铺张排比,体现了汉初文章的风格和辞赋的影响,也有战国文章的余风。

18、汉赋:赋是汉代的一种新兴的独特的文体,是诗歌和散文结合的文学形式,是诗歌的散文化和散文的诗歌化。赋在形式上既吸收了诗歌句式整齐和押韵的特点,又兼有散文句型自 由的特点,同时也兼具诗歌与散文的表现功能,是两者的综合性文体。赋源于古诗,奠基于 楚辞,形成和兴盛于两汉。汉赋是汉代赋体文学的总称,它包括骚体赋、汉大赋和小赋(抒 情小赋),但最典型的汉赋是大赋。

19、骚体赋:骚赋指的是模仿屈原《离骚》等楚辞作品而写成的一种赋。这种赋在内容上侧 重于咏物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近于《离骚》的情调。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常用带 有“兮”字的语句。如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司马迁的 《悲士不遇赋》等。20、汉大赋(新体赋):大赋是汉赋的典型形式。大赋在形式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多采 用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一般由小序、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韵文与散文相间,散文的成 份较多;在内容上以写物为主,以“润色鸿业”(班固《两都赋序》)为目的,兼有讽喻劝谏。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采用铺张扬厉的手法和博富绚丽的辞藻,对事物作穷形极貌的描 写,显示了绵密细致、富丽堂皇的风格特征。枚乘的《七发》标志汉大赋的正式形成。司马 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是最典型的作品。

21、小赋:小赋在形式上篇幅短小,多用韵文,句式多样。有的通篇用四言,有的四、六言 兼用。小赋在内容上侧重于抒写个人的心志,或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也有针砭现实之作。在艺术上继承着大赋的铺排手法,但语言较汉大赋朴素得多,手法精巧灵活、风格多样,有 的清丽自然,有的感情激切。汉末的抒情小赋还有诗意化的倾向。张衡的《归田赋》、赵壹 的《刺世疾邪赋》、蔡邕的《述行赋》、祢衡的《鹦鹉赋》都是较有名的作品。

22、司见法:又称旁见侧出法,即在一个人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 特征则放在其他人的传记显示,这样既突出了传主形象的典型性、统一性,又保持了人物性 格的丰富性、完整性。

23、汉乐府:乐府的原义是指朝廷设立的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汉人称合过乐的 歌辞为歌诗,至六朝时期人们就把由乐府机关收集、整理和保存下来的,可以合乐而歌的汉 代诗歌统称为汉乐府,乐府便由音乐机关的名称转为一种新诗体的名称。

24、《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萧统《昭明文选》,是萧统收集、选编的一组无 名氏的五言诗,其产生年代大致在东汉顺帝以后到献帝建安以前,作者多是中下层文人,非 一人一时之作,内容上大多是抒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和文人士子的彷徨失意、伤时感怀,艺术上抒情真挚深入,语言朴素自然,表现委婉曲折,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二、简答题:

1、神话的主要内容。

a、创世神话b、始祖神话c、洪水神话d、战争神话e、发明创造神话 f、悲剧神话

2、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1)、神话的创作具有集体性和口头性的特征,是集体意识的反映。2)、神的形象多是人兽合体,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结果,往往也渗透着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意识观念。3)、艺术形象的创造往往采用幻想化、夸张化、理想化和集中化的艺术手法,具有不自觉的浪漫主义特征。4)、中国上古神话的情结一般都很简单,完整的故事不多,多是零散的片段式叙述和描写。5)、神话的思维方式具有神秘的互渗性、象征性、隐喻性、具体性和形象性。

3、《诗经》的内容、语言艺术和艺术成就。1)、内容:a、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b、农事诗c、燕飨诗d、怨刺诗e、战争徭役诗f、婚姻爱情诗2)、语言艺术:a、优美和谐的语言艺术。《诗经》是诗歌语言的宝库,《诗经》语言的巨大成就首先表现在语言丰富多彩且大多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诗经》词汇丰富,大量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对人、事、物的各种特征,都能给予准确而形象的表现。同时,多种修辞手段的运用也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b、重言叠字和双声叠韵的运用。《诗经》的语言准确优美,富于形象性,诗人根据汉语言自身的特点,运用了重言、叠字和双声、叠韵等词语,来描摹细致曲折的情感和自然景象的特征,增强诗歌的音乐美与节奏感,以收到和谐悦耳的音响效果。c、风、雅、颂不同的语言风格。《诗经》的语言风格大体说来,国风朴素自然,雅、颂典雅庄重。3)、艺术成就:a、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b、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c、语言艺术。

4、《尚书》的文学价值。1)、《尚书》以“记言”为主,主要是记载帝王或大臣的讲话、告诫、誓辞等。其记言多是具有政治性的言论,主要是说理论事,因而说理论证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奠定了后世论说散文的基础。其次,《尚书》也有少量的以叙事为主的作品,如 《尧典》、《禹贡》、《顾命》、《金滕》。另外在“记言”作品中也杂有叙事。在叙事方面已初步具备了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对后来的叙事散文的成熟有一定的影响。2)、《尚书》的说理、叙事,总体上说比较简单质实,重在意旨的表达,不尚藻饰。其论说 主要采用的是以史实论证的手法。其叙事主要采用直叙的手法,简单扼要,很少形容性的描 述。3)、《尚书》都是独立成篇的,而且结构都比较完整,体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结构组织意识。4)、《尚书》语言技巧较之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有了很大的进步,古奥艰涩之中也体现了一定的形象性、生动性。

5、《左传》的基本思想。《左传》的基本思想是趋向于儒家的。1)、《左传》具有更加鲜明突出的民本思想。《左传》表现了民重于天、民为神之主、民重君轻、民为邦本的观点,比较重视民心的向背及民众舆论和民意,即重视人民的意志、人民的力量。2)、《左传》也把握着儒家的“礼”、“仁”思想及伦理道德观念,并常作为解释历史事件成败的原因和评价历史人物的一种尺度。3)、《左传》还热情歌颂了一些有作为的政治家和有爱国思想的人物,露批判了统治者的残暴荒淫。4)、《左传》也有许多宣扬天道鬼神、吉凶灾祥的内容。

6、《左传》的文学成就。1)、写人艺术:《左传》以事件为中心,人物描写是为事件服务的,所以大多人物的描写是片断式的。《左传》的人物描写主要有两种情况:累积式和闪现式。a、闪现式人物:是在历史上活动时间不长,在历史的流程中瞬现瞬逝的人物,表现的是其 一生的某一片断,反映的是其性格的某一侧面。作者常常能以精炼的语言、典型化的人物行 为和性格化的人物语言,突出地表现出人物性格的某一方面。好比是绘画的速写b、累积型人物: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活动面极其广泛的人物,作者在较长的时间内,分散记述他们不同的事迹言行,但总合起来,往往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人物形象。c、表现人物最基本的手法是对人物的言行事迹作白描,通过人物在复杂的历史斗争中的具体行为和言语行动等外在表现,来传达出其内在性格特质和内在心理活动,而很少对人物进行外貌、心理等主观静态描写。2)、战争特色。a、《左传》写战争善于把握繁富的事件、线索及众多的人物和复杂的矛盾。能从宏观的角度,以精炼的笔墨,在不长的篇幅内条理井然地交代出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能写出其进程中的种种曲折变化,能有声有色的再现出各式各样的战斗场景,甚至能在其中点缀、穿插以许多生动有趣的琐细情节。c、深刻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2)、艺术成就。

《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由诗人独立创作的长篇抒情诗。《离骚》是杰出的浪漫 主义的抒情作品,但也深刻地反映了楚国的现实政治。它汲取了北方文化与文学,尤其是 《诗 经》 的现实主义精神,又在南方巫术宗教的文化精神的孕育下,形成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a、《离骚》以诗人自我为原型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b、《离骚》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c、《离骚》创造了波澜壮阔、宏大完整的艺术结构。d、《离骚》在诗歌语言和形式上,也有创新和开拓。它汲取了楚歌和先秦散文的营养,打破 了《诗经》的四言形式,创造了一种基本整齐,而又参差错落,灵活自由的语言形式。《离

骚》的语言精炼华美,极富表现力,并多用方言、虚词、双声、叠韵等。18、汉代文学的分期。1)、西汉初期文学,是汉代文学的初创期,包括汉初至景帝时期的文学。2)、西汉中期文学,是汉代文学的全盛期,包括武帝至宣帝时期的文学。3)、西汉后期至东汉前期文学,是汉代文学的中兴期,包括西汉元帝至东汉和帝时期的文学。4)、东汉后期文学,是汉代文学的衰落和转变期,包括安帝至灵帝时期的文学。19、贾谊的散文特点。

贾谊的散文疏直激切,感情充沛,气势夺人。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和铺排扬厉、夸张渲染的 手法。文章纵横驰骋,颇有战国纵横家的遗风。《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是其 散文的代表作品。20、晁错文章的特点。

晁错的文章多为奏疏性的政论散文,而且多是针对社会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而发论,具有很强 的现实针对性,切于实际,不尚虚谈。晁错的文章观点鲜明,见识深刻,论说着实,有较强 的逻辑论辩力量。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平实通畅,风格朴素无华,可以见到法家文章风格的 影响。

《论贵粟疏》是晁错这类文章的代表作品。21、《过秦论》的写作特点。1)、文章的主题十分鲜明,就是论述秦“过”,而一切选材与论证都是围绕这一中心。2)、文章的在论证方法上,主要采用了陈述史实与议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史实的分析中 揭示其论点与结论。3)、文章采用了比喻、对偶、排比、铺陈等文学表现手法,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说服力,也造成了一种雄健奔放的气势。4)、文章的结构是按历史进程的顺序而展开的,清晰而谨严。句式灵活而多变,奔放而流畅。

语言酣畅淋漓,纵横驰骋,雄辩滔滔,颇有战国纵横家的遗风。22、《七发》的艺术成就。1)、《七发》融会了前代文学的各种因素。

《七发》体制宏大,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环环相 接来结构全篇。

它在体制与描写手法上都受到过楚辞的影响,还有纵横家说辞等诸多因素的

影响。在此基础上《七发》完成了汉大赋的奠基任务。2)、《七发》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描写形容,写景状物,声色情态毕现,描摹精致细 腻,形象生动;善于铺陈排比,夸张渲染,气势恢宏,辞藻华丽。而且,《七发》的人物及 其对话都是虚构的,叙事和描写也是想象的,在这方面来说它更具有文学创作的意味。在内

容上也由骚体赋的以抒情为主,转变为以叙事写物为主。3)、《七发》的语言形式,一方面它吸收了楚辞的句式和“兮”字,一方面大量地使用散文 的句式,同时也有对偶、排比句式的运用。与楚辞相比诗的成分减少,散文的成分增加。是 韵文与散文的结合,是诗歌的散文化与散文的诗歌化。《七发》在体制和艺术手法上,都为 后来汉大赋创作树立了典范。23、司马相如赋的艺术特色。1)、司马相如的赋在艺术构思上,采用了虚构的手法和主客问答的形式。2)、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主要以铺排夸张、描摩渲染的手段来叙事写物。其赋以“体物”为 主,集中笔力来描绘物类、物象、物态,并追求辞藻的博富和绚丽。3)、在语言形式上,大量运用排比、对偶,形成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在字型的排列上,也注意形式美。同时句式长短相间,灵活自如。总之,其赋对辞藻美和形式美的刻意追求,都达到了极至的地步。作品描写形象和运用辞采 的能力,的确超越了前人。但也有堆砌辞藻、好用奇词僻字之嫌,一味追求“写物图貌”而 缺少动人的意境和内在神韵。24、《史记》的艺术成就(叙事艺术、写人艺术、语言艺术)。1)、叙事艺术。a、沟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

《史记》由五种体例相互补充而形成的结构框架,沟连天人,贯通古今,同时也使它的叙事

范围广泛,展示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图。b、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

《史记》在编排人物传记时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了独特的叙事脉络。c、因果关系的探索展示。

《史记》注重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探究,以揭示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d、对复杂事件和宏大场面的驾驭。善于驾驭并描述复杂事件、宏大场面。2)、写人艺术。a、《史记》

能以鲜明生动的笔墨,写出形形色色历史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如信陵君的礼贤

下士、李斯的贪恋爵禄等。还能围绕人物的性格核心,采用多维透视的方法,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写出人物复杂的性格组合,如刘邦、项羽等形象。b、司马迁有意识地把历史过程的叙述情节化,在被故事化了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在戏剧性的情节中刻画人物形象。c、司马迁喜好选择历史人物特异性的事迹和传奇性的故事来塑造形象,这与作者为“倜傥 非常之人”树碑立传的写作目的是相通的。d、司马迁善于捕捉那些最足以表现人物性格内在本质的典型化细节,透视出传主细微的心 理活动和复杂的情感世界,传达出传主的精神风貌与性格特点。e、司马迁还广泛运用了对比、映衬、烘托等多种多样的手法,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3)、语言艺术。a、《史记》 的人物语言:

其最大特色是善于用符合人物身分的口语来表现人物的神情态度和 性格特点。b、《史记》的叙述语言:丰富生动、简洁精炼、明白晓畅,有很强的表现力,有口语化、通 俗化的倾向。c、《史记》

能在语句的组合中充分发挥语词的功能与潜力,创造出某种整体的气势、氛围和 意境。d、《史记》在客观史事的叙述中融汇贯注了浓厚的抒情因素。25、汉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1)、汉乐府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它是创作主体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也是思想情感的真实书写。汉乐府的题材相当广泛,几乎触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尤其

是对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予以了充分的关注,可以说是汉代社会生活的实录。2)、汉乐府有抒情诗,也有叙事诗,但数量多、成就大的还是叙事诗。因此汉代乐府诗歌最 突出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征就是它的叙事性增强。3)、汉乐府在人物形象的描写上,也显示了娴熟的艺术技巧,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

象。汉乐府最常用的艺术手法是通过对人物行为、语言的描写,来显示人物的性格,其优秀 的诗篇已具有行为的典型性和语言的个性化。同时,也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运用

环境、场面描写来烘托人物。4)、汉乐府的语言浑朴自然、言近旨远,保留了口语的特点,颇富表现力和生活气息。汉乐 府形式自由多样,句式富于变化,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而以杂言居多。其中东汉乐 府出现了不少完整的五言诗,对文人五言诗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26、《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1)、《古诗十九首》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长于抒情,它善于将深婉真挚的情感极其自然和谐 地熔铸到生活场景的叙写和景物的描写之中; 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典型细节以表现人物的情感

与心理,因而形成了天然浑成的艺术境界和含蓄曲折,低回婉转的艺术风格。2)、《古诗十九首》继承了诗骚的比兴传统,常以比兴、象征的手法,曲婉地传达出深沉的 寄托,它往往借助于外在的景象、物象来传达内在的情感与意蕴。3)、《古诗十九首》的语言质朴自然,浅近洗练,平易淡远,生动妥贴,不刻意雕琢求工,而意蕴深厚,实是厚积薄发的结果,它还善于化用典故以浓缩的字句传达出丰富的内涵,有 的还汲取了民歌的叠字、双关等手法。

第五篇: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神话

识记:

一、神话的概念::所谓神话,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语)。

二、上古神话的保存:《山海经》,《诗经》,《楚辞》,《淮南子》 理解:

一、上古神话的分类:(P35-39) 创世神话——盘古的故事  始祖神话——女娲的故事

 洪水神话——鲧禹父子《山海经▪海内经》  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史记▪五帝本纪》

 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箭

除了以上这些类型外,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二、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与西方神话比较)(P40-41)

(一)深重的忧患意识(如: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古希腊神话的享乐精神更为明显。

(二)厚生爱民(如: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不重视普通民众,体现鲜明的天神(或英雄)情结。

(三)为公为群(如:尧杀子让位等神话)西方神话突出个人英雄行为,张扬自我。

(四)主张顽强抗争(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争神等神话)

西方神话宣扬命定。

总的来看:1.中国神话重点突出人本身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西方神话重点突出命运的主宰力量和人的自然本性。

2.中国神话的实质是将人神化,着眼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中心是“人”;西方神话将神人化,着重表现神的故事,中心是“神”。

第二章 《诗经》

识记:

一、《诗经》概况:包括数量、编订、分类、采集、传播等(P51-5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编订——1.采诗说——派官员到民间收集民歌;

2.献诗说——很大部分由卿大夫所献;

3.删诗说——《诗经》经孔子删定。

分类——1.风,国风,各地的民歌;

2.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符合礼仪规范的乐曲;

3.颂,祭祀所以的音乐,歌颂祖先的功德。用诗——政治参考书,社交工具书,国学教科书

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一)、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

“兴”的本义是“起”,常借描写外界事物,开一个头,然后加以联想,引出下文,含蓄地表露诗人内心情感,或渲染氛围。

(二)、比者,比彼物比此物也。——朱熹《诗集传》

在《诗经》中,常常是比兴兼用。

(三)、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朱熹《诗集传》

最基本,最常用的手法,可以用来叙事,也可以议论抒情。理解:《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一、思想内容:

 反映了周民族的发展史(如《大雅·生民》) 反映劳动生产

 表现贵族生活(如《小雅·鹿鸣》)

 揭露和批判当时的社会黑暗(如《魏风·硕鼠》、《鄘风·相鼠》) 反映战争徭役及其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 反映爱情婚姻生活

二、艺术特点:(P61-65)

(一)创作方法:现实主义。

善于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刻画日常生活的具体细节,塑造日常生活的具体场景,并通过这些自然地表达内心情感。

与中原文化重人事而敬鬼神,亲人事而远鬼神的传统有很大关系。

(二)表现手法:赋、比、兴。

• 赋:展示现实生活的基本手法

• 比:形象地展示生活和表达情感的基本手法

• 兴:表达情感和营造情景氛围的主要手法

(三)章法:重章叠句

重章:章与章之间句型重复,字面上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词。

“乐竟为一章。”(许慎《说文解字》)例如:《周南·芣苢》、《周南·卷耳》 叠句:诗句重叠。例如:《鄘风·相鼠》、《豳风·东山》

(四)句式:四言为主,也有不少杂言。

(五)语言风格:简洁通俗、生动形象。

第三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识记:

一、记言文之祖、记事文之祖

 记言文之祖:《尚书》

 叙事文之祖:《春秋》

二、“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榖)梁传》、《左传》。

第四章 先秦说理散文(P91)

识记:

一、先秦说理散文代表作品的基本形式——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对话体和寓言体,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

二、《庄子》一书的创作方法—

“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

(一)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重言即借重长者名人言语,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大都用“三言”形式说理,有时融为一体。“寓言十九”(《寓言》),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

(二)结构线索模糊隐秘,思想情感贯注于行文之中,形成纽带,把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融为有机体。内篇多是在明确的内在主旨的统领下,用寓言从不同角度层面,加以展示,最后避开逻辑推理,以寓言作结,是哲理抒情散文。

理解:

一、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脉络——(P91)

(1)《论语》和《墨子》。词约语丰。前者为纯语录体散文,后者则语录体中杂有质朴的议论文;

(2)《孟子》和《庄子》。前者基本上还是语录体,但已有显着发展,形成了对话式的论辩文,后者已由对话体向论点集中的专题论文过渡,除少数几篇外,几乎完全突破了语录的形式而发展为专题议论文;

(3)《荀子》和《韩非子》。在先秦散文中都已经发展到议论文的最高阶段。

二、《孟子》的文学成就——(P93-95)

(一)气势浩然

一方面源于孟子本人的人格精神,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正气,发而为文则情感激烈,词锋犀利。

另一方面,孟子多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气势。

(二)长于雄辩

(1)灵活运用逻辑推理(如类比推理、二难推理等)。(《齐桓晋文之事章》,《告子上》)(2)用比喻或寓言故事说明道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齐桓晋文之事章》,《离娄下》)

(三)擅长譬喻

在辩论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孟子的比喻性推理,从逻辑上来说有些未免牵强,却使孟子的辩论,富于形象性,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四)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精练简约。是成熟、标准的书面语。(1)深入浅出,明白易懂,很少生僻的词汇和复杂的语法(2)精炼准确

第五章 屈原与楚辞

识记:

一、楚辞

含义: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代表作家有屈原、宋玉等人;汉代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作品,编成《楚辞》一书,于是“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诗歌总集。

楚辞体的主要特点

(一)多用语气词“兮”,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散文化倾向:突破了四言的定格,诗的结构篇幅扩大。

(三)音乐性强

(四)语言词汇地方色彩较浓

二、屈原的作品:

史载25篇,据考证,一般认为《离骚》、《天问》、《招魂》、《九歌》(共9篇)、《九章》(共11篇)这23篇为屈原所作。

理解:

一、屈原的生平和思想

(一)生平:

名平,字原;楚王同姓贵族;

曾任楚怀王左徒 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后任三闾大夫 掌管王族屈、景、昭三姓事物,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教育

遭顷襄王放逐江南,历经长江、洞庭湖等处,终投江汨罗。

(二)思想人格:爱国忠君,洁身自好,正直不阿,坚持理想信念(《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后人为追述屈原事迹创作的《渔父》)造成屈原悲剧的两大原因

(一)外在政治原因:与最高统治集团政见不合,又遭小人谗害。

(二)内在性格原因:诗人气质与环境矛盾造成的悲剧。

二、屈原的创作特点 ⑴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 ⑵具有情节变化的抒情过程 ⑶比兴手法的拓展

《离骚》创造了复杂而巧妙的象征系统。⑷形式和语言的创新

●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

●大量采用语助词“兮”以及楚地方言入诗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二章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识记:

一、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

二、扬雄的四大赋——《甘泉赋》,《河东赋》,《长杨赋》,《羽猎赋》

理解:汉赋的发展脉络——汉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堪称“一代之文学” 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 形成期:骚体赋

(1)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初年,约六七十年

(2)仿效《离骚》创作: 多用语助词“兮”;批判现实;情调凄恻哀婉。

(3)代表作家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以及司马相如《长门赋》《大人赋》、司马迁《悲士不遇赋》淮南小山《招隐士》等  兴盛期:汉大赋(散体大赋)

(1)从武帝初年到东汉中叶二百年间。

(2)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正式形成。(3)代表作家:司马相如、扬雄、以及东方朔《答客难》、王褒《洞箫赋》、班固《两 都赋》、张衡《二京赋》等  衰微(转变)期:抒情小赋

(1)东汉和帝以后。

(2)现实促使作家从歌功颂德转为讥讽时世;铺张扬厉的长篇变为抒情咏物的短篇。(3)张衡的《归田赋》首开抒情小赋的先河。还有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

识记:

一、《史记》概况: 纪传体通史(纪传体指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始创于司马迁的《史记》)《史记》由五体组成:(1)《本纪》十二篇(记“王迹所兴”,即历代帝王或实际统治者事迹,如《项羽本纪》)(2)《表》十篇(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年表)(3)《书》八篇(有关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史)(4)《世家》三十篇(记载王侯外戚及个别有特殊贡献的人物事迹,如《孔子世家》)(5)《列传》七十篇(历代上自将相,下至游侠,社会各阶层人物的传记,如《货殖列传》、《屈原贾生列传》)

二、互见法——互见法即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表现

理解:

一、《史记》的叙事艺术

[1]、独到的叙事结构

大结构上有五种体例相互补充,勾连天人,贯通古今。

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郑樵《通志》)

小结构上依照传主的实际情况,以及由此确定的每一篇作品的主题来编排人物传记。基本原则为:政治地位、时间顺序、以类相从原则。

[2]、深层的原因探讨

重视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探究

但有时陷入宿命论

[3]、合理的叙事时间

叙事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叙事速度:一是详写事件发展的主因,略写最终结果;二是将重要事件放大、放慢,详细叙述,而一般事件就一笔带过,或简单概括叙述

二、《史记》的写人艺术

[1]、数量众多,涉及范围广

帝王将相,刺客游侠,商人倡优 [2]、抓住个性,精心选材

[3]、运用互见法,多层面刻画人物

第四章 两汉乐府诗

识记:

一、乐府

秦汉时朝廷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构

汉魏六朝,人们把合乐而歌的诗称为乐府 

唐代指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

宋元以后,也称词、曲为乐府

二、乐府诗

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不是传统古乐,而是以楚声为主的流行曲调。

三、两汉乐府诗的收集、保存情况

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是保存乐府诗最完备的总集。

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相和歌辞(最多)、郊庙歌辞、鼓吹曲辞、杂歌谣辞中。

理解:汉乐府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叙事艺术

(一)思想内容——

(1)反映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战城南》,《十五从军征》)(2)对两性爱恨的坦露和表白(《有所思》,《上邪》,《江南》)

(3)强烈的乐生恶死的愿望(《薤露》,《蒿里》,《长歌行》)

(二)叙事艺术——【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

(1)在选择叙事对象时,善于发现富有诗意的镜头,及时摄入画面

(2)在选择叙事题材时,表现出明显的尚奇倾向 例:《天马》(汗血宝马)

(3)多具有比较完整的情节,而不限于撷取一二个生活片段,如前《孔雀东南飞》

(4)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前《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5)在叙事技巧上,详略得当、繁简有法

 详于叙事,略于抒情

 铺陈场面,详写中间过程而略写首尾始末

 详写服饰仪仗而略写容貌形体

第六章 《汉书》及东汉散文

识记:《汉书》的体例及结构

体例——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起自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于更始帝二年(24年),共230年史事

结构——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100篇。80多万字

理解:《汉书》的叙事艺术

(一)冷静叙事而不挟带感情,在平铺直叙中寓含褒贬

(二)强调与制度起源相关的“故事”、先例,往往用“自某某始”等语揭示

(三)材料安排位置的一致性,如篇末安排生活小故事的写法,以追叙、补叙总结人物一生

第七章 东汉文人诗

识记:

一、现存东汉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歌——

班固:《咏史》,现存最早的完整五言诗

二、东汉文人五言诗歌成熟的标志—— 秦嘉:《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

理解:

一、《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及艺术风格

思想内容——

 游子思乡和羁旅情怀(《行行重行行》、《明月何皎皎》、《青青河畔草》、《迢迢牵牛星》) 揭示人生哲理,如:生命短促,及时行乐(《生年不满百》)

艺术风格——深入浅出的艺术构思,富于想象的比喻手法,情景相衬的描写技巧,如话家常的平淡语言,融合在一种直抒感兴、曲尽衷情而委婉动人的独特风格之中。 长于抒情,用浅貌表现深衷,用短语表现长情,巧妙的起兴发端。

 情景交融,物我互化,体现出“美是生活”的精神,从意象与诗中呈现的情感氛围中透视出诗人的灵魂。

 语言朴素、精炼,是情真意切的艺术,是文人抒情诗的典范。既有乐府歌谣的纯真,又有文人诗的文雅,质朴而自然,纯真而高妙,在追求思想表达的畅通无阻中,自然把自己的文化修养融入全部情感之中。

二、前人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钟嵘《诗品》

下载题库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题库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的 复习资料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神话的基本特征: 一、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二、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题库(选择题)5则范文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题库(选择题) □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古弹歌》记载在×. 《淮南子》 √. 《吴越春秋》×. 《吕氏春秋》 ×. 《山海经》 □ 较详细地记载后......

    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一

    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袁行霈) 第一部分 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比较难复习,一是因为文学史时间跨度大,上下几千年。二是内容多,有很多风格各异的作家、作品以及抽象的文学理论。......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称解释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资料(五篇范文)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30分) 1、今天我们见到的《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照其它本子形成的。2、在思想内容上,《战国策》的特点有:极其重士、崇尚实利、崇尚权便 3、出自......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选择题知识点.

    1、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古弹歌》记载在《 吴越春秋 》 2、 “葛天氏,操牛尾,歌八阕”记载于《 吕氏春秋 》 3、 “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这句歌谣见于《 周易......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选择题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1、“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古弹歌》记载在《吴越春秋》 2、“葛天氏,操牛尾,歌八阕”记载于《吕氏春秋》 3、“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这句歌谣见于《......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资料[五篇模版]

    1、知识点: 1、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 2、《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