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一_简答论述整理0103

时间:2019-05-14 18:32: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一_简答论述整理010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古代文学史一_简答论述整理0103》。

第一篇:中国古代文学史一_简答论述整理0103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简答论述整理

1、神话的基本特征:

2、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3、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5、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6、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7、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即《大雅》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

8、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9、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10、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11、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12、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13、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14、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

15、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16、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7、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18、试论《庄子》寓言特色。(即《庄子》的文学特色)

19、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20、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21、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22、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23、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24、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25、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26、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27、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8、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9、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30、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31、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32、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33、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34、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35、论述班固《两都赋》。

36、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37、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38、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39、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40、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41、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42、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43、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44、试论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45、试论五言《悲愤诗》内容及艺术特点。

46、试论正始思潮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47、试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48、试论嵇康诗的特色。

49、简述游仙诗的渊源及内容的二种不同倾向。50、试论太康诗歌的内容特点和艺术形式特点。

51、试论左思《咏史》的艺术成就。

52、试论郭璞《游仙诗》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色。

53、简述陶渊明的思想及人生境界。

54、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55、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

56、简述鲍照诗歌的内容。

57、简述北朝民歌内容与艺术。

58、简述南朝民歌艺术特点。

59、简述元嘉诗歌创作新特点。

60、简述宫体诗发生发展的三个阶段。61、简述宫体诗及其特点。

62、试论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63、试论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64、试论谢眺诗歌的艺术成就。65、试比较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异同。66、简述《三都赋》的特点。67、简述建安赋作的特点。

68、简述《大人先生传》与《与山巨源绝交书》艺术之异同。

69、试论《搜神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70、试论《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71、试述《典论•论文》的主要内容。72、试述《文赋》关于创作构思的论述。73、试论《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74、试论《诗品》的文学批评成就。

75、简述初唐四杰在创作上的共同特点。76、概述初唐四杰诗歌的创作特点。77、简述陈子昂《感遇》的思想内容。

78、试论陈子昂诗歌的风骨兴寄及其对唐诗发展的贡献。79、简述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80、简述王昌龄七绝的清刚之美。(即七绝的主要特点)81、试论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82、试论王维、孟浩然田园山水诗的不同特点。83、试论高适《燕歌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84、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85、简述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86、试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87、简述杜甫以时事入诗的新题乐府《兵车行》的创作特点。

88、简述杜甫七律代表作《登高》的艺术特色。88、试述杜诗写实手法的表现。(即写实手法的特点)89、试述杜甫《秋兴八首》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90、试论杜诗的集大成。

91、试论大历十才子作品的艺术特色。92、试论顾况和李益的诗风对盛唐诗歌向中唐诗歌演变转换时的影响。

93、试论白居易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的不同特点。94、试论元稹对新乐府诗创作的推动作用。

95、试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及在诗歌中的创新。96、试比较白居易与元稹在艺术上的异同。97、简述刘禹锡咏史诗的特点。98、简述刘禹锡竹枝词的艺术风格。99、简述柳宗元《江雪》、《渔翁》诗的意境与艺术风格。100、试论李贺诗歌的艺术特征。101、试论柳宗元诗歌的主要内容。

102、试论刘禹锡、柳宗元被贬谪后创作的诗有何不同之处。

103、简述李商隐无题诗的内容和特征。104、试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105、试论杜牧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

106、试叙贾岛和姚合的“苦吟”与孟郊有何不同。107、试叙韩柳古文理论对散文革新运动的推动作用。(即韩柳古文理论有哪些观点)

108、试论韩愈古文成就的表现。109、简述柳宗元人物传记的特点。

110、简述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111、简述柳宗元寓言散文的特色。112、简述唐传奇与志怪小说的区别。113、简述唐传奇的艺术成就。

114、简述冯延巳的婉约词风和优美意境。

115、试论温庭筠《菩萨蛮》二首的艺术风格。116、试论李煜前期词与后期词的不同。117、试分析温庭筠与韦庄词的异同。

118、简述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 119、简述王安石的“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 120、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 121、苏轼散文总的艺术特色是: 122、苏轼诗歌的内容:

123、试叙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124、试叙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125、简述苏轼的“以诗为词” 126、简述苏轼词的风格

127、简述黄庭坚“山谷体”的艺术特点 128、简述黄庭坚“山谷体”的风格特征 129、简述晏殊《珠玉词》的艺术特色

130、试叙北宋词的发展,至柳永出而为一大变(即柳咏词在宋词发展中的重要地位)131、简述柳永词的俚俗色彩

132、周邦彦词的“集大成”体现在哪些方面? 134、试叙周邦彦清真词的艺术特色 135、简述秦观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136、简述秦观词的情致的表现 137、试叙“易安体”的艺术特点

138、简述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所体现的审美追求和诗歌创作观

139、简述元好问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

140、简述白朴历史剧《梧桐雨》的创作特色和寓意。141、简述白朴爱情戏剧《墙头马上》的艺术的风格 142、试叙马致远《汉宫秋》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143、试叙《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144、简述《西厢记》在体制上的突破 145、试叙《西厢记》的人物塑造艺术 146、简述《西厢记》的词章之美

1、神话的基本特征:

一、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二、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的“神化”了现实生活;

三、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

四、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时代的产物。

2、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一、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二、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三、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原则。

3、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一、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为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极大地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二、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如:屈原的楚词、庄子散文、李白诗歌等;明清小说如《西游记》《封神演义》等。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一、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

二、“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雅又分为小雅、大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5、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一、《七月》这首诗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的辛苦劳作。

二、全诗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打猎、修缮房屋和年关祭祀的次 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A.直接叙事的如:《七月》 B.直接刻画描写如:《溱洧》以春日为背景,继而特写一对恋人相约游玩的对话,最后又转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戏热闹场面的描写。

C.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会政治诗、情爱诗都是如此。2.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A.修辞意义的手法,诗经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B.另一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等。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起到起韵的作用。

A.兴与诗歌情思相关,如《关雎》的起兴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此起彼伏的水鸟和和鸣,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

B.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如《唐风•山有枢》

三、形式和语言方面的几个特点 1.重复复沓的结构形式。

A.字词随变而意义相同,如《关雎》。《诗经》中这类同义复沓的重章之歌较多,其回环往复的咏唱,加强了抒情效果。

B.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如《黍离》。

2.语言上,《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但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如《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节奏鲜明,音韵谐恰,有天然的音乐美感。词汇丰富、大量的双声叠韵的连绵词和叠字,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9、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为“六诗”或“六义。1.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方式。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A.直接叙事的如:《七月》 B.直接刻画描写如:《溱洧》以春日为背景,继而特写一对恋人相约游玩的对话,最后又转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戏热闹场面的描写。

C.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会政治诗、情爱诗都是如此。2.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A.修辞意义的手法,诗经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B.另一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等。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起到起韵的作用。

A.兴与诗歌情思相关,如《关雎》的起兴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此起彼伏的水鸟和和鸣,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

B.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如《唐风•山有枢》

10、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一、形象化的说理。即通过可感知的有形事物,比喻说明抽象的道理。

二、语句上的韵散结合。《老子》的语句简短而比较整齐,有的整章用韵,有的韵散相间。

11、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一、《论语》多为简短语录,词约义丰。

二、有的章节能够通过言谈举止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12、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一、有小到大,连类比喻,逐层推理。

二、质朴无华,遣词造句口语化。

13、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一、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淋漓尽致。

二、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言的特色。《荀子》中寓言极少,而他为了说理所使用的比喻,却丰富多彩,层出不穷。

14、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

一、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条理严密,议论透彻。揭破世间实情毫不掩饰,能道他人所不敢道,词锋锐利。明切和犀利,造成了作者散文冷峻峭拔的风格。

二、韩非子最具文学色彩的是他的寓言。《韩非子》中共有寓言300多则。如“买椟还珠”、“狗恶酒酸”等。

15、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一、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如,《郑伯克段于鄢》,记叙春秋初期郑国王室内部兄弟、母子之间一场争夺王位的残酷斗争。这一场历时长久的劝争,《左传》作者仅用了500余字,就把时间的起因、发展、结尾叙述的得明白生动。

二、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如,《晋公子重耳之亡》叙述重耳历经19年的流亡生涯,从一个贪图安逸的贵公子,最终成长为一位心胸宽阔、胆识具备的政治家。

三、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左传》擅长写战争著称,它记叙了春秋时期许多场大大小小的战役,往往注重对双方战前谋划的叙述。

四、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16、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一、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如苏秦说秦惠王连横以争天下的说辞,排比夸饰,气势丰沛。

二、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如《触龙说赵太后》

三、摹绘人物,形貌毕肖。如,《苏秦始将连横》写苏秦说秦王失败而归的形象,回家后“妻不下紝,嫂不为炊”。当苏秦游说成功后“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效迎三十里”。

四、引譬设喻,善用寓言。比喻如,“狡兔三窟”、“抱薪救火”,寓言:“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惊弓之鸟”等。

17、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一、雄辩色彩

A.把握对方心理,循循诱导,引导对方不知不觉地投入到自己设置的机关中,使对方心悦诚服。

B.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逼近,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例《许行》)

二、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典型事例如,《齐恒晋文之事章》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实。比喻如,为了说明“不能”与“不为”,以“挾太山以超北海”、“为长这折枝”。

寓言故事,著名的如《梁惠王》“五十步笑百步”、《公孙丑上》“揠苗助长”等。

18、试论《庄子》寓言特色。(即《庄子》的文学特色)

一、奇幻诡的想象,如《逍遥游》

二、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如《逍遥游》

三、细腻逼真的描写。

四、偕趣和讥刺横生。如《秋水》

19、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一、屈原在《九歌》中既写出了神的灵异,更写出了神的“人性”,神性和人性统一在一起。如《湘君》、《湘夫人》,表现湘水之神相互爱慕追求却终于不遇的波折变化的心境。抒写神与神之间、神与人之间的恋爱故事,使祭神歌曲带有侬侬的人间情味。

二、叙写神灵的活动和神灵的情感,描绘神灵的环境和气氛,是一种清新幽眇的境界。20、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一、结构精密完美。依据方位和事物层层铺叙渲染的表现方式。

二、长于铺排描摹,例如它写四方的恐怖,罗列众多可怕的事物,还描绘出它们可怕的形象。

21、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一、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楚辞即使不能歌唱,也要用“楚声”来诵读。楚辞的许多诗篇都有“乱”辞,它们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更表明楚词与楚乐有亲密关系。

二、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宗教的歌舞,对楚辞有几个方面的直接影响:

1.《九歌》就是在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2.祭神仪式中,巫师装扮成不同的神祗,载歌载舞,就像戏剧一样。这样神秘浪漫而具有故事性的歌舞,对楚辞的构思和表现都有影响。如《离骚》写恶咸降神。

3.民间祭神巫歌,富有神奇的想象或幻想,孕育着丰富的神话故事,这些都成为楚辞的养料和特征。如《九歌》中的神鬼,《离骚》中的天界。

三、楚辞中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道地的楚地方言等。

四、楚辞是在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新诗体。

以上种种,说明楚辞确乎是楚文化的产物,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

22、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一、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覆。

二、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有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三、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23、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一、“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屈原向往“前圣”治国君明臣贤、君臣和谐的境界,提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具体治国方略。

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贵族大臣群起而攻,迫害屈原,但屈原仁不放弃他的政治理想而苦苦追求,《离骚》写他上天入地,寻求出路,就是他追求理想实现的形象描绘。批判精神在于他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理想的同时,也直接揭批黑暗、指斥奸佞。

24、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离骚》前半回顾往事,追忆身世、理想和遭遇,基本是写实,但那些比兴手法铺叙夸饰自己的美好品质的诗句,已具有奇异想象的特色;后半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则更是火一样的浓烈激情、忠贞深沉的爱国情感,通过奔腾飘逸、上天入地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喷发出来。

二、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想象,具有象征意味,表现了这篇抒情长诗的精神实质。

三、比兴手法的拓展。它把《诗经》片段的比兴发展成为长篇诗歌中比兴的连续使用,还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

四、结构特点。全诗都围绕着,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来谋篇布局的。前半部分回顾历史,实写,后半部分对理想之实现的探索,虚写。

五、形式和语言特色。既采用了民歌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成为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离骚》后半表现诗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设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语言丰富多彩、双声叠韵比比皆是。

25、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一、《九辩》的思想境界不及《离骚》尽管它也有自标高洁的咏叹和批判、揭露政局的黑暗,但是缺少屈原那种激切的情思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面对不平际遇,他采取退守保身的态度,甚至感恩阿谀之嫌。

二、表现看,《九辩》不失为楚辞中一篇精品。

A.长于铺排描摹,并在描绘中创造较为圆融的意境。如开头那段广为传涌的文字,渲染秋气之肃杀肃瑟,草木衰落、山空水瘦,天高气清的空阔凄疏之景等。诗人的际遇悲伤之感,被肃杀凄凉的秋景烘托得更加深切浓重。

B.细致入微的刻画描写。写落木之枝萎叶衰,从叶片到枝干,由形态到色彩,都刻画得细微真切。C.《九辩》的造语用词也很可称道。韵散相间,长短不拘,参差错落,抑扬变化。

26、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一、《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说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叙说秦始皇看重外国的好玩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结构严密。

二、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颇具纵横家法。

27、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拒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是贾谊散文的重要特点之一。如《治安策》开头即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三。”

二、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如《论积贮疏》是贾谊散文中的名篇。

28、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如《论贵粟疏》以有力的论据,说明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而贱金玉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

二、晁错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家风气,辞藻谐偶,句式铺排。如《上书言兵事》论“得地形”。

29、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一、精巧的剪裁和安排。

1.司马迁写人的剪裁和安排的手法。《史记》写人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起义、写他的知人善任,正面表现一代开国帝王的神采。而他性格中狡诈、残忍、无赖的一面,则在其他人物的传记中表现。“互见法”的使用,即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

2.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如《李将军列传》中选取四个战役构成全文的骨架,从不同侧面描述李广的性格和遭际,四个战役写出了李广的主要性格特征。

二、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如《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年轻气盛、好勇斗狠的项羽,与世故老成的刘邦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待同样的事情,他们的言谈举止都不相同:两个人都见过秦始皇,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的率直卤莽,刘邦的持重刻深,宛然可见。

三、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现人物特点。如《项羽本纪》的“鸿门宴”中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阴鸷远见,刘邦的智诈狡猾,都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的表现。

四、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如《李将军列传》中杀霸陵尉的细节,令人看到李广于机智勇猛之外,还有负能

使气的一面。《史记》中也有以简单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之处它通过人物独白、语言或是由作者直接揭露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如“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胆,可以想见项羽的强悍卤直:“大丈夫当如此也”,委婉曲折,写出了刘邦的贪婪狡猾。30、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贾谊骚体赋作,今存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惜赋》残局,前散篇是代表作。

一、抒情述志、情感浓郁,是贾谊骚体赋的重要特色,如《吊屈原赋》借凭吊屈原而发述自己征途受挫、怀才不遇的幽愤,情感极为浓郁。

二、从艺术表现看,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二作都直述胸臆,议论多于形象。《旱云赋》描摹云气和大旱的情状,也很有表现力。

31、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一、铺叙描摹,夸饰渲染的文风。如“曲江观涛”描写江涛的汹涌澎湃。

二、缺乏作者的自我真情实感。整篇作品不见抒情的语句,没有作者喜怒哀乐的表现。

三、遣词造句趋向整齐、骈偶、繁难、华丽。

四、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这些特点,标志着大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登上了汉代文坛。

32、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天子游猎赋》采用问难的体式,整齐排偶的句式,已于楚辞不甚相同,而更大的不同表现在:

一、它丧失了真情实感。这是它与楚辞本质的不同。

二、空间的极度排比。《天子游猎赋》没有时间的纵向穿插,唯任空间的繁细铺排。

三、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繁细的铺叙、夸张的摹绘,是《天子游猎赋》最主要的表现手法。以宫殿苑猎、山水品物为主要描摹对象。

四、遣词用语更加繁难辟涩。

《天子游猎赋》上述特点,表明它的根本特色不在抒情写志,而在于文才和游戏文字。

33、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一、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1.写祭祀,如《甘泉》、《河东》;2.把笔触从京师移到外郡,从田猎发展到描摹都市、郡邑的繁华,如《蜀都赋》。

二、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杨雄的大赋几乎无讽谏。如《蜀都赋》同篇铺夸蜀郡山水之雄伟,物产之丰饶。

三、杨雄的大赋在写作上还有一些新的变化,首先是篇幅相对缩短,描摹对象集中。如《蜀都赋》专写蜀都山水雄伟,物产丰饶,《甘泉》、《河东》专写天子祭祀。其次是“以美为讽刺”的思想表达方式。如《长杨赋》把游猎说成是练兵。

34、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洞箫赋》以箫自况、抒发情思。《洞箫赋》在写作上有值得重视的贡献:

一、较之以前的咏物小赋,它在艺术表现上有了质的飞跃。作者以箫自况,把自己的遭遇和情感完全融入箫的描述中。

二、全文只描写乐器和音乐,从乐器的制作,到乐声的摹画,到乐用的阐述,完整而集中。作者开创了全文写音乐的先河。

三、《洞箫赋》咏物自况,融入作者浓烈的情感,其精神实质和创作倾向,与大赋有本质区别。

35、论述班固《两都赋》。

《两都赋》以“西都宾”和“东都主人”相互夸耀辩难结构全篇,描摹西都的形胜巨丽,铺叙东都的礼乐制度之美,表达了作者尊崇礼仪制度而排斥形胜奢华的思想。《两都赋》在汉赋的发展过程中,有些新的内涵。

一、在赋的题材和内容上,不再以田猎、山川、为主,着重写京都,尤其是铺叙京都观念。

二、在谋篇布局上它摆脱了西汉大赋通篇铺叙摹画而“曲终奏雅”的模式,极大加强了讽喻劝导的篇幅。其《东都赋》部分,全篇都是劝讽。《两都赋》避免了西汉大赋“劝一讽百”的弊端,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

三、《两都赋》主客辩难、抑客扬主的基本结构,描摹夸饰的基本笔法,以及鸿篇巨制的规模都还有模仿司法相如的显著痕迹。

36、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东汉赋体文学的创作,呈现为由大赋向抒情小赋的发展变化。张衡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是承前启后的作家。

一、张衡的《二京赋》在谋篇立意上虽然基本是模仿班固《两都赋》,但有所发展,除描绘田猎、宫室等,它还把商贾游侠、辩士以及街市、百戏等市井万象写入赋中,展示了一幅都市生活全图。《二京赋》的规模、容量和篇幅也超过了班固。可以说是汉代大赋的绝响。

二、其《归田赋》是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赋作抒发入世的感慨和厌倦,描写回归山水田园后悠然逍遥的生活,表达作者出世的愿望。

三、《归田赋》全篇只有四十句,形制短小;语句清丽流畅,绝无夸饰堆砌;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情志,个性鲜明。这些特点,都标志着汉赋创作倾向的重大转变。

37、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一、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和漂泊流荡的诗,如《东门行》写一个贫民,因生活无着打算挺而险。《妇病行》写丈夫丧妻,单独与两三个孩子艰难度日,他连给孩子买食物的钱,都要向亲友求乞。

二、反映人民厌倦战争的诗。如《十五从军征》从一个老士卒的视角,揭露战争的惨无人道。这个老兵,一生征战,年老终于可以回家了,但是已经家破人亡!这首诗,极生动鲜明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三、讥刺达官显贵。如《鸡鸣》描写贵族富人的显贵和奢侈,颇具漫画意味。

四、抒写爱情、婚姻。如《江南》是一首极为优美的小诗,以莲叶之“莲”谐音爱怜之“怜”,在纯洁、秀美的景色中,歌唱着同样纯洁美丽的爱情。《上邪》是爱的誓言。总之,汉代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抒写人民切身的情事,情深意真。

38、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一、叙事成分相对增多。

1.在叙述和抒情中插入情节,如《东门行》写贫民男子与妻子的争论过程,《妇病行》写鳏夫向亲友求乞。再如《陌上桑》写秦罗敷与太守的一段对话,就是理想化的情节。2.汉乐府民歌写人物作为成功的,当属《陌上桑》。它写秦罗敷的美貌,先是描写其梳妆打扮、接着写路人见到罗敷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写罗敷之美,始终没有直接、正面的描写,而罗敷之美呼之欲出。

二、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有直述胸臆的作品,如《东门行》;同时也善于以比兴、描写的手法抒情。如《上邪》罗列五种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

三、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汉乐府以杂言和五言为主,是从杂言渐趋五言,对五言诗的最后定型,产生了重要作用。

汉乐府民歌的语言质朴浅白,往往使用口语,虽浅平直白,但富于表现力。

39、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一、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古诗十九首》最鲜明的特点。如《行行重行行》,从字面看去,这诗没有难懂的字句。意思似乎就是思妇想念远方的游子;但是它的含义和情感却异常丰厚。首先。如果把“游子”理解为游子自称,则此诗可以看成是游子之辞。而游子想念妻子与妻子想念游子,感情内涵是不尽相同,体会也不同。其次,这诗所抒发的离别之情,是任何人都有过的情感体验。再次,诗句

看似明白实际,但它的每一句,都可以给读者留下自由联想的广阔空间。

言有尽而意无穷形成的原因:

1.抒写的情感具有普遍性,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共鸣; 2.表达情感的方式含蓄摸棱两可。3.使用比兴手法。

从而造成它“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色。

二、质朴自然,没有雕饰的痕迹。从情感说,《古诗十九首》感情诚挚,没有矫揉造作;从艺术表现说,它的写境用语好象都是信手拈来。如《涉江采芙蓉》,写游子思乡思亲的感情,感情极其纯真,没有杂质。

三、描写的景物、情境非常切合,能够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如《去者日已疏》,写时光蹉跎的悲慨和孤凄的四乡情感。

1.以白描手法,写出门所见的景象:荒凉的坟墓,悲鸣的白杨。

2.比兴手法的运用,如《迢迢牵牛星》,整首诗都是写牛郎织女的传说,却把现实生活中游子思妇的离别情感也融会进去。

3.以象征手法创造圆融艺术境界,如《西北有高楼》,这首诗写楼的高美,曲的悲凉,人的孤独,其实正是作者自身及其生存状态的象征。

四、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练准确,如《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写相思令人憔悴。较多使用叠字,如《青青河畔草》《迢迢牵牛星》。

40、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离情别绪、人生的失意和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的基本情感内容。

一、离情别绪,表现为思乡和怀人。1.游子的思乡情怀,如《涉江采芙蓉》:“还顾望旧乡,长路慢浩浩”。

2.思乡的根底,是思念家乡的亲人。如《涉江采芙蓉》写游子想念家乡的妻子,要采摘花草寄送相思。

二、思妇的闺思和愁怨,展示她们婉曲复杂的心态。这些作品可能是游子琢磨思妇的心态创作的。《迢迢牵牛星》写白昼到夜晚,思妇无心织布,遥望星河想着牛郎织女,只是悲叹、流泪。可以想见她思念游子的深切。

三、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

1.有宫掖迟滞的失意,如《回车驾言迈》 2.有世态炎凉的感受,如《明月皎夜光》 3.人生的飘忽如寄。

四、还表现了汉末下层士人对人生的某些观念。游宦的挫折,人生的失意,使他们面对现实,审时度势,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他们想要摆脱虚名的困缚。

五、《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并不是玩物丧志。他们背井离乡,本是要求功名,但是经历了挫折和失落后,他们有了新的认识。在种种人生的价值取向中,他们更看中生存的价值。总之,《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是“人同有之情”。

41、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一、曹操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造的全盛局面。借古题写新事,如《薤露》、《蒿里》,乐府旧辞皆为挽歌,曹操却用悲凉苦恨之调。

二、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诗特别能表现出他的个性,有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本色质朴大抒情浓郁,表现了他高远的志、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歌慷慨,气韵沉雄。如《短歌行》写得高远阔大,有君临天下之气度,与坚若磐石的信心和意志,能激发起读者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

42、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一、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了便娟婉约的纤丽清新风格。如《燕歌行》全诗清词丽句,情思婉转,缠绵动人,准确成功地表现了一个思妇在漫漫长夜中牵念夫君的无限情意。

二、曹丕的抒怀之作,写得清俊悲凉,带有拟作性质,然更主要的是借以抒发战乱中的一种苍凉情怀。

三、抒发志向记叙军旅的作品,如《黎阳作》气势高昂却亚于曹操。

43、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一、王粲诗歌的艺术特点在于抒情深切,慷慨悲凉,文辞秀丽,局面阔大,抒情深切不但指情语凄婉动人,而且指诗中景物描写都笼罩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感情色彩。取景开阔宏大,具有豪放之美。

44、试论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思想内容:

曹操的诗歌创作分前后两个时期:

一、前期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如《白马篇》通过一个青年英雄的机智勇敢英勇卫国的精神,来表现自己对壮烈事业和战斗生活的憧憬。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的爱国勇士形象,颂扬了他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也寄托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二、后期的作品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倍受压抑的郁愤心情。典型代表是《赠白马王彪》,全诗充满了悲苦之辞、愤慨之音。艺术成就

曹植的五言诗创作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和成就,是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

一、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充实。举凡军旅政事,宴游送别,咏史游仙,抒情抒志,无不发之于诗。曹植用他的笔描绘了广阔的社会人生,表达了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

二、曹植的诗歌被誉为“骨气齐高,辞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就是说他的诗歌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在艺术表现上又生动形象,注意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和音韵流畅,达到了建安诗歌的最高峰。

三、曹植诗歌语言华美主要表现在浓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声色。如《盘石篇》生动再现了大海的宏阔气象。曹植在文人有意为诗方面,有一个大跨度质的飞跃。

四、注重对称回环之美,注意语言锤炼方面。如《赠丁仪》均是对偶工整、声韵对称和谐的精工之句。《赠徐干》“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写时光易逝。他还善于起调,工于发端,往往在全篇之首用一警策之语,振起全诗。如《野田黄雀行》开头用惊风险浪的情景和画面预示了环境的险恶,起到强烈的烘托作用。

五、曹植的诗歌对后世影响很大,博得极高的评价,被谢灵运誉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45、试论五言《悲愤诗》内容及艺术特点。

一、深刻真实地反映了汉末苦难**的年代,艺术再现了诗人惨痛的人生经历。全诗长540字。建立玄学理论,开始了一个思想史上的新时代。建安诗人在悲歌慷慨的抒情中得到感情满足,而正始士人则在玄思妙想中领悟人生。玄学的基础是老庄思想,因而正始诗人在追求自然,心与道冥的同时,把老庄的人生理想自然而然地带入到诗中来。有的在诗中创作了一个庄子逍遥游式的理想境界,诗人可以徜徉乎其中。

二、人与自然的亲和感,表现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开拓了一条广阔的道路,把人对自然的态度引向审美的层次,成为后世山水诗的思想滥觞。

三、玄风对正始诗人的另一影响,就是文学创作的哲理化倾向。建安诗人已发现了文学对人生做哲理的思索和哲学的观照,从诗歌的抒情向诗歌的哲理发展,在诗歌中注重表现哲理。

47、试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阮籍诗歌的成就主要在于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它们非一时一地之作,既有统一的文学特征,每首又各具特点。

一、《咏怀》诗有一种意蕴深沉之美。作者把人生的悲哀挖掘得更全面深入,因而也就更沉痛。在圣人有情无情的玄学命题争论中,显然阮籍是持圣人有请之论,从痛哭兵家少女,常作青白眼可看出,所以他认为明君圣人对面人世短促也无可如何。

二、阮籍的诗还有一种清逸玄远之美。被人称为“玄远”“响逸而调远”。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一个清虚空灵的庄子式的理想世界。

三、《咏怀》诗,融哲理、情思与意象为一炉,意蕴深沉,清逸玄远,不但成为正始时代诗歌的高峰,而且创造了抒情组诗的新形式。

48、试论嵇康诗的特色。

嵇康的文学成就主要在于散文。

一、嵇康在他的诗中创造了一个诗化了的人生理想境界。如《赠兄秀才入军》。他追求一种自由自在,与自然相亲,心与道冥的理想人生。嵇康

三、描写妇女题材的诗,如写相思的《拟行路难》其三。总之,鲍照诗歌内容丰富,能广阔地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了对士族门阀制度的不满与抨击。

57、简述北朝民歌内容与艺术。

内容:

一、北国风光在民歌中有所表现,如《敕乐川》把辽阔的草原风光生动描绘出来。

二、反映了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和尚武精神。

三、反映战争及其到来的苦难。

四、反映爱情婚姻。艺术:北朝民歌抒情真率直爽,语言质朴有力,格调苍劲豪迈,显示出北方民族独有的特色,代表作《敕乐川》

58、简述南朝民歌艺术特点。

一、格调鲜丽明快,不但再现了南方的自然风光之美,也表现出南朝女子的浪漫情怀。

二、其次是语言上清新流丽和多用双关比喻,来自于南方女子特有的俏巧聪慧:“欢欲见莲(怜,爱也)时。”

三、南朝民歌形制多为五言四句,语短情长。

59、简述元嘉诗歌创作新特点。

一、山水题材大量进入诗歌创作,并且改变了东晋诗歌以山水作为玄思载体的倾向。正式奠定了中国山水文学的根基。谢灵运的山水是最突出的代表。

二、诗歌创作由东晋的哲理化改变为重抒情,抒发了强烈的感慨。

三、元嘉诗歌出现了对不同创作个性的追求。

四、元嘉诗歌的新变还表现为对诗歌形式的有意探讨。

60、简述宫体诗发生发展的三个阶段。

所谓宫体诗,是指一种讲求声律、对偶与辞采华美的轻艳丽靡之风,这种文风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大人先生传》与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但两者在艺术上也有异同:

一、《大人先生传》中,作者对那些虚伪的名教人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针对这种规行矩步以谋私利的“君子”,大人先生予以有力的驳斥。达到一种酣畅淋漓,具有震撼心魂的艺术效果。

二、《与山巨源绝交书》则是另一番风貌。他拒绝山涛的举荐,不肯与司马氏合作,却以幽默嘲讽出之。貌似平易之言,将其高洁不污之志尽显,且将官场之俗恶揭露得淋漓尽致。嵇康、阮籍的散文,既继承建安散文重抒情重文采重个性的特点,又有鲜明独特的现实内容,是散文在重艺术特质方向上发展的重要一环。69、试论《搜神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干宝的《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成就最高,可以代表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的基本风貌。它的思想内容有:

一、书中记录有两汉流传的一些故事,魏晋民间传说,也采辑有史传,早出的志怪小说的材料。其中颇有价值的是有些具有积极意义的古神话,和具有现实意义的民间传说。如干将莫邪被楚王杀死,儿子赤为了替父报报仇血恨;吴王的小女紫玉与书生寒重的恋爱故事。

艺术风格:

二、此书结构比较完整,描写较为生动,已初具短篇小说的规模。如《李寄》

70、试论《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是现存志人小说的最高成就。

思想内容:反映了士族阶层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大多篇章是描述魏晋风度,名士风流,士族文人放荡的言行,名士奇特的举动和玄妙的清淡;反映魏晋时期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败和统治集团的残暴与荒淫。艺术风格:

一、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善于采用多种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而且只有短小的文字,却能将事件的中心突出,以特征性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如《俭啬》以典型事件,典型动作描绘人物的个性。《岔狷》篇描写王蓝田性急之事,以动作来刻画他的性格特征。

二、语言精练,简约含蓄,隽永传神,既有典雅的辞句,又有生动的口语,善于将语言写得逼似人物身份。71、试述《典论•论文》的主要内容。

曹丕《典论•论文》是我国探讨文学问题最早的较具系统的文学批评论著。主要内容有:

一、《典论•论文》对自古而来的“文人相轻”之习表示反对,以为作品的长短一是因文体各具特点,一是作家才性不一。他主张以“审己度人”的态度对待文学批评。

二、论文章与事业的关系:曹丕认为文章的社会地位与事业同样重要,因而将文章提到经国大业、不朽盛事的高度。如在文章中论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三、论文气即才性:从曹丕开始,把“气”引入文论中。文章中论道:“文以气为主”,“气”当指作家的才性在作品中的反映。

四、论文体的区分:即对文学题材的区分。根据文的体裁和性质的特点,不同的要求,将文体四科相互区别。四科分别具有雅、理、实、丽的特点。“诗赋欲丽”的特点,表明了建安文学逐步向词采华丽发展。

五、论文学批评者的态度:在文章中指出文学批评者“贵远贱近,向身背实”是错误态度,对贵远贱近、尊古卑今观点进行了指斥,在前人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申说。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新时代标志。

72、试述《文赋》关于创作构思的论述。

陆机《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他们的创作特点有:

一、重视抒发情怀和不平之气,面向市井,写个人生活情怀,也写沧海桑田的感慨,思索人生的哲理。二、四杰往往用七言歌行来铺叙抒情,夹以议论,篇幅可长可段,句式参差错落,工丽整练中显示出流宕和气势。

三、当时渐趋于成熟的五言律,对偶的整齐、声律谐调,表现感情具有稳定性,而四杰的五言律也透露出非常自负的雄杰之气和慷慨情怀。四、四杰诗风并没有完全摆脱当时流行的宫廷诗风的影响,他们的一些作品,不免有雕琢繁缛之病。77、简述陈子昂《感遇》的思想内容。初唐诗人,对唐诗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他的诗歌内容有:

一、他是一个政治色彩很浓的诗人,借《感遇》来恢复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使诗歌创作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

二、一部分诗歌抒怀言志之作,将匡时济世的人生抱负化为慷慨悲歌的情思,具有昂扬壮大的感情气势。

78、试论陈子昂诗歌的风骨兴寄及其对唐诗发展的贡献。初唐诗人,对唐诗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他的诗歌创作表现有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

一、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兴寄的作品。

二、提出诗美理想。即创造了一种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的采美相结合的健康文学。

三、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唐代,他提倡的风骨兴寄和诗美理想对于躺市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这被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盛唐诗歌的繁荣所证实。79、简述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盛唐诗人王维山水田园诗总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一、将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作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二、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如《送妍桂洲》中“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80、简述王昌龄七绝的清刚之美。(即七绝的主要特点)盛唐诗人王昌龄是专攻七绝的高手,他的七绝有清刚之美。

一、格调多样化,或高昂开朗,或低迷凄婉,或雄浑跌宕,或爽丽自然,总有一种清刚之美。

二、诗歌中的情景交融。如《芙蓉楼送辛渐二首》用“冰心在玉壶”自喻高洁,意蕴含蓄而风调清刚。

三、心理描写也非常出色。如《采莲曲二首》“乱如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四、创作了以相关连的多首七绝咏边事的连章组诗,即著名的《从军行七首》。

81、试论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一、盛唐诗人孟浩然山水诗的主要风格特点是自然平淡。

二、他的诗中也有刻画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偶句,但并非有意模山范水,只是一时兴到之语。如《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写自己春晓时的感觉,不经意的猜想中透露出明媚宜人的大好春光。

三、诗境明秀,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如《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四、诗多单行运笔,一气浑成,无刻画之迹,自然流走、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

82、试论王维、孟浩然田园山水诗的不同特点。

王维、孟浩然虽都盛唐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作家,但由于他们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写法和艺术风格方面是有区别的。

一、王维山水田园诗具有空明的境界和宁静之美,诗歌宁静优美而神韵飘渺。

二、净化了的情思,用提纯的景物表现,有种单纯明净的美。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景物描写带有即兴而发、不假雕琢的特点,诗语自然纯净,似比王维的诗更显淳朴,诗歌呈现出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三、王维的山居歌咏擅长与表现空山的宁静之美,而孟浩然的乘舟行吟之作则表现了山水的纯净之美,语言清省。83、试论高适《燕歌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

盛唐诗人,在他 85、简述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自然明快:

一、语言简洁明快而情思无尽,随口说出而趣味丛生,自然,含蓄,真实简练,蕴涵丰富。如《独坐敬亭山》“众尿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二、李白的思想感情,洒脱气质,开朗率真的性格,全都通过绝句灵光一闪地反映出来,自然明快。清新俊逸:

一、李白的绝句境界清新,具有飘逸潇洒的风格,反映了他爽朗的性格,自由自适的气质,就形成清新俊逸的情思韵味。如《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多写兴到神会,一挥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表现自然美和普通的人性、人性,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之美。86、试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一、李白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抒情方式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如《宣洲谢眺楼饯别校叔叔云》。

二、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有异乎寻常的衔接,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气魄宏大,想象力丰富,李白诗中颇多吞云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但也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体现出丰富的艺术风格。《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三、语言风格自然、飘逸,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诗歌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句,显出透明纯净而有绚丽夺目的光彩。

87、简述杜甫以时事入诗的新题乐府《兵车行》的创作特点。

盛唐著名诗人杜甫,字子美。他的乐府古体诗,将“歌”与“行”在表现职能上分开来。《兵车行》的创作特点:

一、此诗讽刺唐玄宗不顾百姓死活穷兵黩武,标题不用《从军行》一类乐府旧题,而是自创新题,直接针砭时弊。

二、在写法上,一开始记事,叙述送别悲惨情景,继之纪言,为征夫的诉苦,采用客观纪实描写手法。简述杜甫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

沉郁顿挫是杜甫早年对自己创作风格的一种描述,出自他的《进雕赋表》。主要表示自己学力深厚,写作技巧娴熟。“沉郁顿挫”具有忧愤深广、潜气内转而波澜老成的含义。“沉郁顿挫”可以概括杜甫诗歌艺术的主体风格。

一、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杜甫的代表作,反映的是一种时代加在无辜者身上的悲剧,笼罩着由于悲凉的气氛。如《登楼》哀切之极,悲怆沉郁。

二、潜气内转和波澜老成:由于生活的折磨,使原本生气勃勃的诗人变得沉郁了。但他是一个有骨气的人,起郁积心头的悲慨涌至口边时,往往又一口气强咽下去,心中的情感往复,流露不笔端的是潜气内转的起伏顿挫,给人以波澜老成之感。杰出的代表作《秋兴八首》,一次一次的忆长安、感盛衰和伤沦落,沉郁回环,悲慨深沉,极顿挫之致。以诗人身世飘零,忧念长安的悲怆心情作为基调,每一乐章从不同的角度共同表现基调的凝重感情。88、简述杜甫七律代表作《登高》的艺术特色。这是杜甫诗中最有名的一首七律。《登高》的艺术特色有:

一、此诗八句皆对,一气贯注,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深厚的感情和精严的诗律相融和。

二、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飞动,悲怆而不消沉。

三、风格深雄悲壮,慷慨激昂,此诗是杜诗中最有名的一首七律,被后人评为古今七言律 绘出带有清幽韵味的小境界。

四、诗的意境疏于浅近狭小。往往

一、两句就勾勒出“诗中有画”的优美诗境,但往往构不成通篇浑融一气的意境。92、试论顾况和李益的诗风对盛唐诗歌向中唐诗歌演变转换时的影响。

在过度时期的大历诗坛,顾况和李益是有突出特点及贡献的诗人,他们对中晚唐诗的影响很大。

一、顾况诗风既有通俗明快,真率自然的一面,如《苔藓山诗》;又有奇思异想,充满狂放之气的一面,如《悲歌》。他的诗预示了贞元元和间元白、韩孟两大诗派的共同特点,其通俗的一面影响了元白诗派,其纵横不羁的奇异一面为韩孟诗派所继承而变本加厉。

二、李益的诗较突出地表现了大历诗风格上的两重性,既有盛唐的余韵,也有中唐的先声。写景抒情时,注重于瞬间感受中捕捉诗意,可已不象盛唐诗人那样着重总体感受的把握,而是偏于较精细深婉的心态描写。他的《喜见外弟又言别》诗中的感伤情调,带有大历的时代特点。而他的《塞下曲》又继承了盛唐边塞诗的风格,诗中不乏豪情壮志。

93、试论白居易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的不同特点。白居易中唐诗人,字乐天。他把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

一、讽喻诗的特点:

1.讽喻诗的代表作是《新乐府》《秦中吟》 2.诗歌的内容:

A.反映国事民生,政治上的美刺作用,符合儒家的比兴传统,能够“为民请命”。如《轻肥》《卖炭翁》。

B.充分暴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

3.讽喻诗的艺术特点: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其辞质而径、其言直而切、其事核而实、其体顺而肆。

二、闲适诗的特点:多写个人闲居独处时的生活感悟,诗风浅近平淡。如《问刘十九》

三、感伤诗的特点:为受外界事物所感、清理动于内而形诸咏叹者,以《长恨歌》和《琵琵行》最为有名,代表着白诗的最高成就。

94、试论元稹对新乐府诗创作的推动作用。中唐诗人,字微之、行九,世称元九。

一、元稹注意到李绅的《新题乐府》,并起而和之。

二、他在《乐府古题序》中提出以杜甫为榜样,大胆借用古题或另拟新题来创作新体乐府诗,在诗歌中反映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专门有讽刺执政,代民伸冤。

三、他在当时兴起的新乐府创作活动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95、试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及在诗歌中的创新。中唐诗人,字退之,郡望昌黎,自称昌黎韩愈。以文为诗:

一、按游记散文的叙述顺序,如《山石》写傍晚上山入寺到 篌引》。鲜明瑰丽的意象和丰富的主观色彩,是李贺诗歌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三、“冷艳怪丽”的风格特色。他的诗歌是冷、艳、奇、险自成一家,喜用“啼”、“泣”、“腥”、“冷”之类的字眼,组成一幅幅冷艳的图画,表现出一种悲哀的美。字词上浓妆重墨,如《雁门太守行》。他的诗歌都在修辞设色上,千锤百炼而成的诗句和奇诡用语,美化了他的苦闷和悲观消极的情绪,使诗歌带有浓重的伤感冷艳风格。

四、唯美倾向。他的诗苦闷的象征,其直观幻想和描写,在艺术修辞技巧上达到了很高的境地。101、试论柳宗元诗歌的主要内容。中唐著名诗人柳宗元,字子厚。

一、他的诗仅存一百余首,大部分作于贬官永州、柳州时期。其诗歌内容主要是抒写谪贬的抑郁悲伤和思乡之情。如《登柳州城楼》难以排遣的愁思充塞于天地山海间。

二、在贬谪期间所写的山水田园诗,主要写自己试图以清静幽寂的自然境界净化心灵,消除现实的困扰为内容。如《江雪》(“千山鸟飞绝,万经人踪灭”)《渔翁》,营造出地老天荒的空旷孤寂境界,意境冷峭清远。

102、试论刘禹锡、柳宗元被贬谪后创作的诗有何不同之处。

一、题材不同

1.刘禹锡的大半生是在谪贬中度过的,在贬谪期间创作了咏史诗,分量不大,却艺术精湛思想深刻。他的咏史诗多为登临历史遗迹的怀古之作,借古喻今。采用五七言律绝的形式。含有精辟的议论和卓识。如《西塞山怀古》在寄寓怀古的风景中,融入了现实的忧患意识。是他被贬逐的二十三年间,受民风淳朴的巴山楚水之地民谣俚曲影响而创作了独具特色的作品:民歌体竹枝词和杨枝词,2.柳宗元在贬谪期间以写山水田园诗见长。作者再次遭贬后为从悲愤中解脱出来,他幻想象陶渊明一样归隐田园,写了一些山水田园诗,试图以清净幽寂的自然境界净化心灵。如《江雪》《渔翁》

二、艺术特色不同

1.刘禹锡的诗歌总的特色比较明快,民歌体诗新鲜活泼、格调明快,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近体则写得含蓄精练,风格刚健爽朗,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如《竹枝词二首》:“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2.柳宗元的诗歌创作了空旷孤寂境界,意境冷峭清远。如“千山鸟飞绝,万经人踪灭”。艺术上写得精刻孤峭。103、简述李商隐无题诗的内容和特征。

晚唐诗人李商隐最为人传诵的,是他以无题为名的爱情诗,他的无题诗具有“朦胧”的特点,旨意隐秘。关于无题诗的内容和作意,主要说法有两种,即寄托说和爱情说。

一、无题诗多数与爱情有关,有的寄托痕迹比较明显,有的则似有似无。抒写的是交织着希望和失望的悲剧性爱情和爱情心理。一些无题诗,在爱情篇章中融入对社会人生的清凉体验、和那种恍惚不定、总是有所失的情感,如《无题二首》“凤尾香罗薄几重”写青年女子与对方邂逅,渴望相间而不得的心情,可能寄寓了作者落拓不遇的感伤。

二、善于运用比兴象征手法写爱情生活中的种种感受,十分注意比兴本身形象的鲜明、生动、完整,力求其既富于生活感受,又具有启发性,创造出交织着希望与失望、令人目眩神迷的带有伤感情调的情诗之美。如《无题二首》“昨夜星辰昨夜风”两心相应一点通,但徒留羡慕不已的回忆而已,非常的失意怅惘。《无题》“相间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伤别复伤春,明知别后会合无望,仍痴心不改、这种执著于苦恋的怨旷之情,已近于爱情绝唱了。

104、试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是唐诗发展到晚期最有成就的诗人,以其独具特色的美仑美奂诗歌登上了整个晚唐诗创作的艺术最高峰。

一、他对于爱情的执着,开创了诗歌上新风格、新境界。他的诗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律、七绝。如果说杜甫是唐代七言律发展史上的 明确了“道”与“文”的关系。

1.从“明道”的要求出发,韩愈特别强调作家思想修养的重要性。

2.在具体的实践中,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的口号。

二、提出“唯陈言之务去”和“词必己出”的主张。

三、提出“文从字顺”要求文字的表达要流利。

四、“气盛则言”把文气与文章的语言表现联系起来,认为文章气势就是从语言的短长和声的高下而来。

柳宗元对于文体、文学语言的改革,他的意见也大体与韩愈相似。

108、试论韩愈古文成就的表现。

“古文”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他把自己的奇句单行、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为古文。古文成就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韩愈的古文在各类文体的上都有创新。

1.碑志。他的碑志虽然也有溢美隐恶的“谀墓”之作,但有不少作品巧于摹写,注意剪裁,把精辟的议论,真挚的感情运用于其中,加之善于刻画人物,突出中心,使其成为“一人一样”的生动传记文。如《柳子厚墓志铭》形象鲜明,感慨深长,很有感染力。

2.赠序。融抒情、记事和议论为一体的杂文问题。如《送孟东野序》

3.杂文中的“杂说”,短小精悍而内容丰富,行文尤为不拘一格。如《杂说四》

二、创作了一种简洁精辟,清晰流畅,富于美感的新型散文。

三、可以用各种体裁,在各种题目下,根据现实的需要和自己的意思自由地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如《进学解》《祭十二郎文》

四、语言接近口语化,通俗明白,能把口语推敲成新的词语。提炼出一些生动的语言,如一些成语:“不平则鸣”、“落井下石”、“坐井观天”等。句式的结构也灵活多变,文从字顺,也杂以骈俪句法。

韩愈古文总的风格是雄深雅健、猖狂恣睢。109、简述柳宗元人物传记的特点。

一、突出的特点:主人公多是社会上地位不高或被压迫的人物,如不愿承担赋税的捕蛇者,种树的老人。

二、多以真人真事为基础,但有的作品也带有若干虚构、寓言的成分,作了一定的夸张,其重情节、重细节处,明显地受唐代新兴的传奇小说的影响。如《捕蛇者说》

三、着重描写的是人物的奇特之处,并通过人物奇特的举动写鲜明的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塑造典型形象。如《种树橐驼传》

110、简述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最具艺术特色的作品,多写于他流放永洲的十年中。主要艺术特色有:

一、寓情于景,在景物描写之外单独的发议论和抒情,大量的情况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会在山水之美的艺术境界中。以山川之美来反映自己的见弃,发抒他的愤怒,悲哀抑郁的情绪。如《始得西山宴游记》自然美与他的精神切合,而与痛苦的人生和鄙俗的现实相对立。

二、把自己的感情移入自然之中,描绘出反映着自己审美理想的自然,表现出了一种诗情画意的自然美。如《永洲八记》荒郊野外的平凡山水被写得千娇百媚,经过艺术的升华,显得单纯、宁静、清新呈现出一种幽丽之美。

三、捕捉自然事物最独特最精微的变化情态,予以生动的再现。如《小石潭记》

四、峭拔的骨力和清冷的色调相糅合,构成其山水散文乃至其他众多作品的典型风格。确立了这种体裁在文学史上的独立地位。

111、简述柳宗元寓言散文的特色。

一、强烈的现实性和高度的概括性。如《黔之驴》叙述一个无能无德又无自知之明的驴被老虎吃掉的故事,在当时具有讽刺作用,对后人也有教育意义。

二、善于绘声绘影,因物肖形,创造了比较完整的、个性化的寓言形象。既集中动物本身的特征,形象鲜明生动,有揭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的嘴脸,寓意深刻,如《蝜蝂传》集中了许多善执物、好上高的小虫的特点,塑造了一个贪婪,愚顽的蝜蝂小虫形象,嘲讽追求名位、贪得无厌的丑行的意义。

确立了寓言在文学史上的独立地位。112、简述唐传奇与志怪小说的区别。

1.唐传奇反映现实生活,志怪小说反映的是超现实的神灵鬼怪。2.唐传奇是作者的虚构,志怪小说收集奇记。3.唐传奇情节曲折离奇,篇幅加长,志怪小说粗陈梗概。113、简述唐传奇的艺术成就。

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明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主要艺术成就有:

一、唐传奇的艺术成就相当高,情节的传奇性与现实性兼容,情节的虚构、想象与作品的艺术性融合一体,起虚构和想象已标志着文言短篇小说创作的成就。如《柳毅传奇》写充满神话色彩的书生与龙女相恋故事,情节离奇,但人情味很重。

二、体裁丰富。有描写爱情的,如元稹的《莺莺传》、蒋防的《霍小玉传》;寓言讽刺题材有沈既济的《枕中记》“黄粱梦”;历史题材陈鸿的《长恨歌传》《东城父老传》;游侠题材杜光庭的《虬髯客传》;神怪题材裴鉶的《传奇》。

三、所写故事情节化、细节化,注重写人物的生活琐事,尤其注重写他们的情感生活或性情偏嗜之类的细节。

四、叙事模式由故事中心向情节中心、人物中心演进。

五、叙述语言雅俗兼采时庄时谐,用文言描写物态人情以至琐事,简洁、准确、丰富、优美,将古代散文的巨大表现力发挥到很高水平。用直白浅露的叙说,把热恋女子约会的情态和放纵心理写得淋漓尽致。

二、李煜后期词的主要内容是写亡国之痛,故国之思。纯以白描的手法直抒内心极度悲痛,词中时空跨度很大,加大了感情容量,抒发的感情以哀伤真实为主,能引起历代读者的共鸣。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用白描的手法抒发了对江山、故国的怀恋,充满了悔恨、悲愤和哀愁等复杂的情感,感慨极深,词境也极为阔大。117、试分析温庭筠与韦庄词的异同。相同:

一、都以词名世,所以并称“温韦”。

二、两人词的内容都是以男女情爱离别相思为主要内容。如温庭筠的〈菩萨蛮〉、韦庄的〈思帝乡〉。

三、都开辟了一种新的词风。反映了词由仅供歌儿舞女演唱的伶工之词,到抒情写怀的士大夫之词的渐变过程。如温庭筠为了适应舞艳歌席场合的实用要求,他的词中都是精丽字面和绮丽意象的组合,适于花间酒下歌咏的香软词境,具有娱乐价值,这对于词在晚唐五代迅速兴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韦庄相对淡漠词体佐欢酬宾的实用功能,开启了文人词自抒情怀的传统。这不仅是韦庄词的一大特色,也是词的风格内容一大转变。相异:

一、温庭筠多“伶工之词”。大胆的写侧艳之词,是“词为艳科”的始作俑者,领导了五代词的发展趋势。而韦庄多“士大夫之词”。

二、艺术表现手法不同。温庭筠:以排比和音声的抑扬长短,增加直觉印象的美感,引人产生一种深美的联想,成功地把形象鲜明的物语、景语与难以琢磨的情语融合在一起,使所要表现的难以言状的心绪,转化成可感的优美物象。如〈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常以静态的描绘代替抒情,尤着力于细部的重彩描绘,富有装饰性,而且善于用暗示的手法,造成了含蓄的效果,如“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美人的情思是希望和他心爱的人成双成对,作者用一种含蓄的手法表现出来。

注重文辞声律的华美精工,艳丽如晚唐诗风,炫人眼目。少藻饰、多白描的语句写离情别恨,如〈更漏子〉〈梦江南〉。词境缠绵悱恻,凄丽而有情致,颇有民间曲子词的风味。

韦庄:以疏淡之美,写词抒情为主,直述胸臆,风格趋向清丽,如〈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自然清新的风格,江南的景美、人美、生活美,写得疏朗、显直。他是一个大力用白描手法作词的作家,对情事多作直接而且分明之叙述。如〈思帝乡〉写的是常见的情爱题材,但长于勾勒,直接描述人物的心理感受,笔调疏放秀美。

三、风格不同。温庭筠:开创词为艳科的传统,领导了五代词的发展趋向。注重藻饰以艳丽见长,具有密丽的风格。

韦庄:对民间抒情词给以艺术的加工,以疏淡为美。118、简述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

1.欧阳修的散文措辞平易,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这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2.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3.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而转折,语言层次平易自然。这些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这种特点偏于阴柔之美。119、简述王安石的“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 1.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中的“奇崛”,似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后,却视奇崛为平常了。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2.“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特点是重炼意,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120、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

宋代古文家苏轼各体散文众多,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等,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和完全胜利。

一、议论文,以政论、史论为突出。他的议论文多雄辩滔滔气势纵横,议论与文采交融,感情与理智并注,语言明快畅达,长于形象的说理,颇具文学价值。

二、记叙文包括碑传文、记体文及文赋等,而以其中的山水游记和亭台楼阁记为代表。凭借议论为文章辟出新的境界,善于表现对自然景物的赏会与人生哲理领悟之间的融合。山水游记,如前、后《赤壁赋》,表现出借景立论的特点。亭台记,如《喜雨亭记》先叙为亭作序之由,次则记雨,再渲染人之喜乐,文章如水波层层荡开去,文理自然。记叙文多数是文学性散文,将叙述、描写、抒情错杂并用,随意挥洒。

三、小品文,篇幅短小、写作随意的书札、题跋、杂记和随笔为主要文体样式,最能反映作者的真性情、真思想。杂记和随笔、记述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见闻和感受,如《记承天寺夜游》。这类小品文,不拘格套,独抒性灵,写作特点是信手拈来,漫笔写成。121、苏轼散文总的艺术特色是:

一、“辞达”、“通脱”,有圆活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真率之美。

二、善于用比喻,多形象思维。如《前赤壁赋》

三、有诗化倾向,以情感和才气为文,富于想象。122、苏轼诗歌的内容:

按题材内容,苏诗大体可分为:

1、社会政事诗:反映民生疾苦和时政得失的诗篇,如《荔枝叹》。

2、山水景物诗:将人生感悟融入山水写景中的抒怀遣兴之作,写流动景色的《江上看山》;写奇幻烟云的《登州海市》;写景寄怀升华的人生感悟日哲理高度,或寓有浓厚的身世之感,如《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

3、和陶诗:寄情山水,以自适为趣的意味更浓,如《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平浅而有深味,在艺术上把握了陶诗豪华落尽见真淳的特色,能够将亲身经历的生活场景予以真切、平淡自然的描写,达到了“神似”陶诗的地步。

4、题画诗:把画景转化为诗境,善于写出画面的动态,并就画意进行艺术联想,揭示画外之韵味,如《惠崇春江小景》。

123、试叙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1、“以文为诗”是苏诗的显著特色之一,多用散文的句法而以气格贯穿,如《石鼓歌》。“以文为诗”实际上靠以才气为诗而获得成功。

2、丰富的比喻,也称“博喻”,如《百步洪》。

3、敏锐细致的观察力与出色的文字表现力,平凡事物,一经其手写出,给人以触处生春之感,如《汲江煎茶》。

4、以才学为诗,体现为好议论、善于使事用典。有意识地以议论入诗,将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哲理思考结合起来。如《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苏诗兼备各体而以七言为擅长,而且风格多样,七绝清丽精美,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苏诗的基本风格有二,一刚健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旷闲逸。高风绝尘才是其诗风的主导倾向,即

一种超越世俗的审美境界。

124、试叙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一、简述苏轼词对词境的开拓

1、苏轼以前的词为应歌之曲子词,多写男女相思,写花间酒下的伤别。苏轼词抒发磊落纵横豪放之襟怀,摆脱花间词婉转之态,为激越、豪放充分表现作者的人格个性。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苏轼把词的题材取向从应歌回归到表现自我,并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创作题材,故苏词多为感事之作,有的还采用词题小序的形式确定表现的内容,交代创作动机。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用记实手法写自己的人生感受,使词的抒情贴近现实生活,词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题也由分离走向统一对应。使词的创作走向正视现实、面向社会和真实人生的大道,极大地拓宽了词的取材范围。

3、苏轼用词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负、人生感慨、生活情趣、感受、山川景色扩大了词境,把词家“缘情”与诗人“言志”结合起来,词品与人品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融合。125、简述苏轼的“以诗为词”

1、首先指的是词所反映的生活内容的扩大,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体制,向“士大夫化”发展。

2、在苏轼之前的“曲子词”的曲子,基本上是“轻音乐”“软性文学”。到苏轼将词题小序发展起来,做词寓以诗人句法、引议论入词、大量用经、子典故,突破音乐对词体的约束,如《临江仙》。苏词充分体现了文人的审美情趣,是典型的士大夫词。

苏轼以诗为词的积极意义,在于改变了词的旧传统,增加了词的内容,丰富了词的体式,促使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

126、简述苏轼词的风格

苏词的风格是豪放,苏轼乃宋词中豪放派的代表,但也有许多极清空幽秀的作品,风格是多样化的。

1、豪放,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婉约,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此词为悼亡之作,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置于生死两茫茫的人生空漠的叹喟中。

3、清旷,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27、简述黄庭坚“山谷体”的艺术特点

黄庭坚的山谷体诗歌是元祐时期宋诗发展到高峰期的产物,严羽在《沧浪诗话》将黄庭坚的诗列为“山谷体”,其主要艺术特点有:

1、喜欢用拗句,所谓“拗句”,主要是将律诗中的句式和平仄加以改变,有意造成一种打破平衡和谐的效果,给人以奇峭倔强的感觉。这种刻意求奇而造拗句、作硬语的做法,是形成山谷体生新瘦硬风格的重要因素。

2、“用典”也是山谷体求创新的重要方面,是“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落实于具体的诗歌创作。所谓“夺胎换骨”,是“点铁成金”的具体化,是一种使古人的意象和用语产生质的变化、化平凡为奇趣的语言炼金术,对前人用典法的一个发展,目的在于“以故为新”——援用前人之语而另立新意。如,《登快阁》“朱弦”、“青眼”一联,活用伯牙、子期和阮籍的历史典故。

128、简述黄庭坚“山谷体”的风格特征

黄庭坚“山谷体”的总风格特征是“生新瘦硬”

1、以字句的奇崛造成一种陌生感,追求诗境的生新美、诗语的峭拔美和诗韵的兀拗美。“生新”刻意求奇而造拗句、作硬语,“用典”也是山谷体求创新的重要方面。“瘦”洗净铅华:“硬”刚健挺拔。工于炼字是山谷体的特征之一,以善用动词、形容词和语助虚词的炼字法著称。

2、也有浏亮芊绵的自然晓畅之作,如《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表现作者晚年历经磨难而不屈服的坚强性格,虽不乏劲峭气格,但运笔自然流畅,语句浅易。129、简述晏殊《珠玉词》的艺术特色

晏殊的《珠玉词》往往是晚会宴游之余的消遣之作,吟咏春花秋月的闲愁。这类词的主要艺术特色有:

1、词中极少出现感情色彩强烈的字眼,圆融平静,没有激情的烈响,营造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一份闲雅的无可奈何情调。如《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明净雅致的语言。

3、曲折精巧的构思,表现了对多彩人生的眷恋之情和与之相伴的伤感。

130、试叙北宋词的发展,至柳永出而为一大变(即柳咏词在宋词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北宋词至柳永出现了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制和推动慢词艺术的发展是柳永对词特殊的贡献。1.因柳永大量地创作慢词,宋词乃始由小令阶段渐进入慢词时期。为长调慢曲作词,柳永属 132、周邦彦词的“集大成”体现在哪些方面? 周邦彦是北宋词的“集大成者”,可从三方面来看:

1、从词调的搜求、审定和考证方面说,他有集成和创制的功劳。

2、就写作功力之成就而言,他善于体物言情,描绘工巧周至,又善于融化前人诗句,炼字妥帖工稳。

3、从创作风格方面说,周邦彦善于勾勒、妙于剪裁,精巧工丽的典雅作风。如《苏幕遮》“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体物工巧细致,用笔之缜密典丽,开南宋雅派词的先河。

134、试叙周邦彦清真词的艺术特色 北宋周邦彦的清真词,以知音律、备法度和风格醇雅著称,清真词的主要艺术特色有:

1、以深契微茫的笔触体物言情,表达曲折深细,心理情感内容得到多层次的展开。

2、讲究辞章和结构,通过严密的结构使丰富曲折的内容归于和谐统一。如《六丑》这是一首羁旅词,看似咏落花,实为自叹身世之作,在结构、章法上都花了很大功夫。

3、“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如《金陵怀古》用笔拗奇,给人以深劲之感,一份深感久蕴的怀古情思借景表达,意境浑厚,气韵雄浑,声调激越。

4、语言流畅精美、声韵协律、能雅能俗、也清也丽;如《苏幕遮》“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如《金陵怀古》此词的题旨隐括刘禹锡的《金陵五题》而成;讲究格律。

135、简述秦观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北宋中叶的秦观善于抒情的哀婉词作,是婉约词的代表。他的婉约词的主要艺术特色有:

1、灵心善感而寄情深微,如《浣溪沙》以寻常之语,状寻常之事,寄情幽远。

2、有句皆隽、无字不雅,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景中寓情,情中有景。

136、简述秦观词的情致的表现

秦观词以抒情为主,能化景物为情思,秦词中的情致主要表现以下两个方面:

1、描写男女之情:如《淮海词》中写“儿女柔情”之作占绝大多数,故有秦词“专主情致”之说。秦词便于女声演唱的那种柔婉缠绵的口吻。秦词善于情景交融来表达感伤的情绪,深具一种袅袅婷婷的情致。秦观的慢词也以铺叙为主展开词情,常在关键的地方插入含蓄优美的景色,使那本欲畅达的感情有所收敛,极富情致和韵味,被誉为北宋词坛婉约派的“大家”。

2、描写身世之感:如《踏莎行》“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悲苦凄怆之情,选择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运用提炼加工的口语来表达,深沉哀婉,感人至深。在写滥了的题材中创出新意,以情韵取胜。137、试叙“易安体”的艺术特点

宋室南渡后的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强调“词别是一家”,以女性词人特有的细腻纤巧写闺情词而有丈夫气,创立独具一格的“易安体”。“易安体”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当时广为流行。主要艺术特色有:

一、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以寻常语度入音律是易安体最突出的特点,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律,而且能“化俗为雅”。如《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能够把浅俗的文字,组成极清新鲜丽的词句,以寻常语创造了不寻常的意境。“易安体”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善用浅俗语,明白如话而清新工巧。

二、“易安体”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同时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如《春晚》“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的后期词,多这种愁苦之作,情调入于凄壮悲伤一途,发展了传统的婉约

词。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相融合,是“易安体”的特殊格调,令人凄怆欲绝。

三、“易安体”倜傥有丈夫气,如《渔家傲》。“易安体”不同于一般婉约词的地方,是温婉中透出刚健、洒脱。138、简述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所体现的审美追求和诗歌创作观

元好问是金代文坛最杰出的大家,他的《诗论三十首》是唐宋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一组诗论绝句,集中体现了他的审美追求和诗歌创作观。

一、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通过历评汉魏以下的诗人作品来明辨清浊,故其论诗绝句,按时间顺序分论魏晋南北朝、唐、宋三个时期的诗歌流派,树立学习榜样而贬斥伪体。

二、他颂扬魏晋风骨,又特别强调诗歌创作要出自天然,天然,质朴和有英雄气。他比较形象和准确地把握唐代诸家诗歌在风格意境和创作手法方面的特点,褒多于贬。

三、对于宋人的诗歌创作则颇多微辞,认为宋诗之病在于不与古人同而一味求奇。他批评宋诗的沧海横流和翻新出奇,认为以偏离了古诗正体而走到尽头。矛头所指苏、黄后学一味求新求变的“更出奇”,明确表示自己不愿意作江西诗派中人。

139、简述元好问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 元好问是金代文坛最杰出的大家。

一、元好问的诗现存一千四百余首,不仅在金代诗人里数量最多,艺术成就也最高。

二、元好问最感人的作品,是他在金亡后写的丧乱诗,真是字字血,声声泪,具有极苍凉沉郁而悲愤高亢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情调悲凉而骨力苍劲的独特风格。

三、元好问擅长写各种诗体,而以七律和七绝成就最为突出。在晚年还写了不少咏物诗、山水诗等,技巧更成熟,且不失其一贯的豪健之气,但艺术感染力已远不如丧乱诗了。

140、简述白朴历史剧《梧桐雨》的创作特色和寓意。

1、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梧桐雨》体现白朴文学创作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善于表现患难后的寂寞和衰残中的孤愤。它直接取材于《长恨歌》,但并不是为了歌颂李、杨的爱情。

2、“安史之乱”是整个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作者把李、杨故事放在这样一种急剧变化的历史背静上表现,抒写了人世沧桑之感,将一个众人熟知的历史故事,处理得寓意深刻,不同凡响。

3、该剧之所以动人,还在于它融进了作者对战乱不幸生活的切身体验,借剧中人物表达自己的感受,故能把唐明皇孤寂时听雨的一缕哀思,写得百转千回。

141、简述白朴爱情戏剧《墙头马上》的艺术的风格

1、白朴《墙头马上》是一出带有较浓喜剧色彩的爱情剧、以紧凑、生动的情节安排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刻画见长。

2、剧中主角李千金大胆、泼辣,在爱情问题上处理采取主动,因此她一遇到意中人就敢与其私奔,并坚定地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看重和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3、这是一出正面歌颂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讽刺封建家长的作品,人物生动,剧情活泼、艺术风格轻松,与《梧桐雨》的凝重迥然不同。

142、试叙马致远《汉宫秋》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著名历史剧《汉宫秋》元代作家马致远的代表作,取材昭君出塞的故事。

1、把“和亲”之举作为国家衰弱的征象,写历史兴亡的感慨,借昭君之恨抒发了反抗民族压迫的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抨击了封建王朝的腐败无能。

2、在剧情描写中,作者把悲剧的根源推倒奸臣毛延寿及满朝文武身上,有意或无意地对汉元帝做了“美化”的处理,把他写成一个忠于“爱情”的风流才子式的人物,并在剧中以大量的篇幅

表现汉元帝失去王昭君时的悲愁别恨。

3、艺术上:剧中许多唱词写得声情并茂,以塞北风光和宫中秋景,衬托离别之恨和思念之苦,意境优美,音节嘹亮跌宕,极富艺术感染力。

143、试叙《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144、简述《西厢记》在体制上的突破

1、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采用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巨制,像是用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连台本。

2、打破了元杂剧由一人主唱的通例,采用了由末、旦轮流主唱的方式。

145、试叙《西厢记》的人物塑造艺术

王实甫的《西厢记》善于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其获得艺术上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主要体现在对张生、莺莺和红娘的性格刻画上。

1、张生:随是一介,但却能不顾门

第二篇: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二.试述《离骚》的艺术特点。(5分)答:(1)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离骚》在艺术表现上想象自由驰骋,完全摆脱了现实生活的固有逻辑,而进入奇幻神异的想象境界。《离骚》后半部分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诗人把火一样浓烈的激情、忠贞深沉的爱国情感,通过奔腾飘逸、上天入地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喷发出来。

(2)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真挚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形象。抒情主人公的光辉人格,更多的体现在他追求理想坚贞不屈的思想行为之中。他一心报国,却不断的被馋害、被疏远流放,但他非但没有放弃理想,反而更加注意自己美好品质的修养。他屡遭迫害打击,却九死不悔;忠贞爱国反受其难,却初衷不改;理想终于破灭,便以死殉国。

(3)比兴手法的拓展。《离骚》运用了较《诗经》更丰富的比喻,他把《诗经》片段的比兴发展成为长篇诗歌中比兴的连续使用,他还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熔铸成浑融的艺术境界,使之具有象征的意义。《离骚》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中香草美人的托喻传统,影响极为深远。

(4)结构和语言上的创新。《离骚》围绕诗人忠贞不渝的故乡情结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这个中心谋篇布局。诗作前半部分主要是写实,后半部分大体是虚写。前后两个部分,一虚一实,回环往复,抒情写志通彻淋漓。后半部分多重奇幻境界的描述,又使诗章跌宕起伏,艺术境界层进层新,使思想情感得到了尽情挥洒。在形式和语言方面,屈原即采用了民歌的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表现了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学形式。同时,他开始构造长篇巨制。这样的表现形式,有利于容纳更为丰富的内容,也便于奔腾澎湃之激情的尽情抒发。《离骚》后半表现诗人的情思活动,往往设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这个型制特点对后来汉赋的形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离骚》的语言丰富多姿,草木鸟兽纷至沓来,双生叠韵比比皆是,它们既丰富了诗歌的境界,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诗人还吸收方言如诗,“若‘些’、‘只’、‘羌’、‘纷’”。这类用语,增强了楚辞的地域特色。

第三篇: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

一、名词解释:

1、《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因后来被列入儒 家的“六经”而称为《诗经》。它主要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作品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雅、颂多为贵族的作品,国

风多为民间的作品。它广泛地反映了那一时代的政治、军事、文化、民俗等社会生活,具有 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2、三家诗:秦火以后,《诗经》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 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 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

3、毛诗:毛诗晚出,出于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在西汉被立为官学,并在民间广泛传播,最终压倒三家诗,盛行于世,属于古文经学,多采用先秦古文篆书书写,独传至今,即今本 《诗经》。

4、风、雅、颂:①、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②、雅:即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③、颂:即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5、赋、比、兴:①、赋:铺陈直叙,叙事描写,议论抒情,直述其事,直抒其情。②、比:托物言志,打比方。③、兴:托物起兴,是诗歌的开头引起下文,托物兴辞。

6、《尚书》:《尚书》意为“上古之书”,是我国上古时代的历史文献汇编。包括《虞书》、《夏 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尚书》原称《书》,被儒家定为“六经”后,又称《书经》。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选编。主要是帝王或大臣的誓辞、讲话、训诫、文诰等,是研究中国古代早期历史及文化的珍贵资料。同时,也显示着早期历史散文的文学水平及特征。

7、《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完整的编年史书。《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 简称,又称《左氏春秋》等。《左传》相传为春秋时左丘明作,今人多以为并非成于一人之 手。《左传》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共二百五十五年 的历史。《左传》是先秦时期内容最丰富、规模最宏大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再现了春秋 时期周王朝以及各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活动,比较详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社会生活的广阔的画面与历史的进程。

8、《国语》:《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司马迁认为作者是左丘明,今多认为非成于 一人之手。《国语》记事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吳、越八国的部分史实,共二十一卷。因以“国”为目,以记言为主,所以称之为《国语》。其 主要内容是通过人物的言论反映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活动。国语又称为《春秋》外 传或《左氏外传》。

9、《战国策》:《战国策》是继《国语》之后的又一部国别体史书。分别记载战国时期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韩、魏、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的部分历史。由西汉末刘向整理 编订,正式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刘向整理编订前曾有《国策》、《国事》、《事 语》、《短长》、《修书》等名。主要是记叙战国时代谋臣策士们的言论及其活动,反映了战国 时代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和各诸侯国之间的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

10、《论语》:《论语》的成书约在战国之初,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书中主要 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学术思想、教 育思想等等,是研究孔子思想学说的最集中、最重要的文献,也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南宋以 后列为“四书”之一,是士子的必读书。《论语》的传本,在战国至汉初,主要有鲁论、齐 论、古论,今本为鲁《论语》,共二十篇。

11、《孟子》:《孟子》一书是孟轲及其弟子共同写定的,是记载孟子思想、孟子与其弟子们 活动和言论的散文著作。全书共有七篇:《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每篇又各分上、下,共261章,据赵岐《孟子题辞》统计,有三万四千 六百八十五字。

12、《庄子》:《庄子》为庄周及其后学所作。《汉书·艺文志》著录有52篇,今存33篇,为 西晋郭象整理编定。全书分为内篇(7)、外篇(15)、杂篇(11)三部分。一般认为内篇为 庄周本人所作,外、杂篇为后学所作。全书反映的是道家的思想。

13、楚辞:首先是一种诗体名称。是指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它“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其次是一部诗集的名称。西汉末年,刘向把战国时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以及汉代人模仿这种体裁所写的作品辑录成 书,定名为《楚辞》,于是《楚辞》又作为诗歌总集的名称流传于世。

14、《离骚》:《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 义抒情诗。全诗共373句,2477字。它以深刻的思想内蕴和独特的艺术成就,成为矗立在 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座丰碑。关于写作年代,有人认为写于楚怀王当朝,诗人被疏远以后; 也有人认为作于顷襄王当朝,诗人再放江南时。迄无定论。

15、《九歌》:《九歌》是在楚国民间祭神歌曲的基础上创作的一组抒情诗,共十一篇。在内 容上受到楚国民间宗教巫术文化的影响,均是借神灵以抒情,内容多有恋情的描写。在艺术 上尤其善于把景物的描写、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与人物的思想情感的抒发完美地融为一 体,创造出十分优美的艺术境界。

16、《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秦丞相吕不韦组织手下门客共同编著的,其书杂采百家,保存了先秦各家的一些学说,但也有自己的思想倾向性和选择性。此书可以说是先秦学术思 想的一次总结。《吕氏春秋》体制宏大,包罗广博,但组织严密,体例新颖,全书分为“十 二纪”、“八览”、“六论”,多由短篇组成。《吕氏春秋》内容庞杂,作者不一,但总体而言文 章历史经验意识和现实针对性较强,风格平实,语言明畅;文章构思精巧,结构紧凑,条理 清晰,短小精悍,题旨明确;文章经常运用譬喻、寓言、历史史实或故事来说明道理,具有 较强的文学意味。

17、《淮南子》:《淮南子》是淮南王刘安组织宾客编写的,它是以道家思想为主,兼取儒、法等思想,综汇而成的一部巨著。《淮南子》共二十一篇,每篇都有一个中心论题,组织严 密,论述系统。其论述常引用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也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文章奇伟宏富,善于铺张排比,体现了汉初文章的风格和辞赋的影响,也有战国文章的余风。

18、汉赋:赋是汉代的一种新兴的独特的文体,是诗歌和散文结合的文学形式,是诗歌的散文化和散文的诗歌化。赋在形式上既吸收了诗歌句式整齐和押韵的特点,又兼有散文句型自 由的特点,同时也兼具诗歌与散文的表现功能,是两者的综合性文体。赋源于古诗,奠基于 楚辞,形成和兴盛于两汉。汉赋是汉代赋体文学的总称,它包括骚体赋、汉大赋和小赋(抒 情小赋),但最典型的汉赋是大赋。

19、骚体赋:骚赋指的是模仿屈原《离骚》等楚辞作品而写成的一种赋。这种赋在内容上侧 重于咏物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近于《离骚》的情调。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常用带 有“兮”字的语句。如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司马迁的 《悲士不遇赋》等。20、汉大赋(新体赋):大赋是汉赋的典型形式。大赋在形式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多采 用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一般由小序、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韵文与散文相间,散文的成 份较多;在内容上以写物为主,以“润色鸿业”(班固《两都赋序》)为目的,兼有讽喻劝谏。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采用铺张扬厉的手法和博富绚丽的辞藻,对事物作穷形极貌的描 写,显示了绵密细致、富丽堂皇的风格特征。枚乘的《七发》标志汉大赋的正式形成。司马 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是最典型的作品。

21、小赋:小赋在形式上篇幅短小,多用韵文,句式多样。有的通篇用四言,有的四、六言 兼用。小赋在内容上侧重于抒写个人的心志,或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也有针砭现实之作。在艺术上继承着大赋的铺排手法,但语言较汉大赋朴素得多,手法精巧灵活、风格多样,有 的清丽自然,有的感情激切。汉末的抒情小赋还有诗意化的倾向。张衡的《归田赋》、赵壹 的《刺世疾邪赋》、蔡邕的《述行赋》、祢衡的《鹦鹉赋》都是较有名的作品。

22、司见法:又称旁见侧出法,即在一个人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 特征则放在其他人的传记显示,这样既突出了传主形象的典型性、统一性,又保持了人物性 格的丰富性、完整性。

23、汉乐府:乐府的原义是指朝廷设立的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汉人称合过乐的 歌辞为歌诗,至六朝时期人们就把由乐府机关收集、整理和保存下来的,可以合乐而歌的汉 代诗歌统称为汉乐府,乐府便由音乐机关的名称转为一种新诗体的名称。

24、《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萧统《昭明文选》,是萧统收集、选编的一组无 名氏的五言诗,其产生年代大致在东汉顺帝以后到献帝建安以前,作者多是中下层文人,非 一人一时之作,内容上大多是抒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和文人士子的彷徨失意、伤时感怀,艺术上抒情真挚深入,语言朴素自然,表现委婉曲折,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二、简答题:

1、神话的主要内容。

a、创世神话b、始祖神话c、洪水神话d、战争神话e、发明创造神话 f、悲剧神话

2、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1)、神话的创作具有集体性和口头性的特征,是集体意识的反映。2)、神的形象多是人兽合体,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结果,往往也渗透着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意识观念。3)、艺术形象的创造往往采用幻想化、夸张化、理想化和集中化的艺术手法,具有不自觉的浪漫主义特征。4)、中国上古神话的情结一般都很简单,完整的故事不多,多是零散的片段式叙述和描写。5)、神话的思维方式具有神秘的互渗性、象征性、隐喻性、具体性和形象性。

3、《诗经》的内容、语言艺术和艺术成就。1)、内容:a、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b、农事诗c、燕飨诗d、怨刺诗e、战争徭役诗f、婚姻爱情诗2)、语言艺术:a、优美和谐的语言艺术。《诗经》是诗歌语言的宝库,《诗经》语言的巨大成就首先表现在语言丰富多彩且大多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诗经》词汇丰富,大量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对人、事、物的各种特征,都能给予准确而形象的表现。同时,多种修辞手段的运用也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b、重言叠字和双声叠韵的运用。《诗经》的语言准确优美,富于形象性,诗人根据汉语言自身的特点,运用了重言、叠字和双声、叠韵等词语,来描摹细致曲折的情感和自然景象的特征,增强诗歌的音乐美与节奏感,以收到和谐悦耳的音响效果。c、风、雅、颂不同的语言风格。《诗经》的语言风格大体说来,国风朴素自然,雅、颂典雅庄重。3)、艺术成就:a、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b、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c、语言艺术。

4、《尚书》的文学价值。1)、《尚书》以“记言”为主,主要是记载帝王或大臣的讲话、告诫、誓辞等。其记言多是具有政治性的言论,主要是说理论事,因而说理论证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奠定了后世论说散文的基础。其次,《尚书》也有少量的以叙事为主的作品,如 《尧典》、《禹贡》、《顾命》、《金滕》。另外在“记言”作品中也杂有叙事。在叙事方面已初步具备了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对后来的叙事散文的成熟有一定的影响。2)、《尚书》的说理、叙事,总体上说比较简单质实,重在意旨的表达,不尚藻饰。其论说 主要采用的是以史实论证的手法。其叙事主要采用直叙的手法,简单扼要,很少形容性的描 述。3)、《尚书》都是独立成篇的,而且结构都比较完整,体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结构组织意识。4)、《尚书》语言技巧较之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有了很大的进步,古奥艰涩之中也体现了一定的形象性、生动性。

5、《左传》的基本思想。《左传》的基本思想是趋向于儒家的。1)、《左传》具有更加鲜明突出的民本思想。《左传》表现了民重于天、民为神之主、民重君轻、民为邦本的观点,比较重视民心的向背及民众舆论和民意,即重视人民的意志、人民的力量。2)、《左传》也把握着儒家的“礼”、“仁”思想及伦理道德观念,并常作为解释历史事件成败的原因和评价历史人物的一种尺度。3)、《左传》还热情歌颂了一些有作为的政治家和有爱国思想的人物,露批判了统治者的残暴荒淫。4)、《左传》也有许多宣扬天道鬼神、吉凶灾祥的内容。

6、《左传》的文学成就。1)、写人艺术:《左传》以事件为中心,人物描写是为事件服务的,所以大多人物的描写是片断式的。《左传》的人物描写主要有两种情况:累积式和闪现式。a、闪现式人物:是在历史上活动时间不长,在历史的流程中瞬现瞬逝的人物,表现的是其 一生的某一片断,反映的是其性格的某一侧面。作者常常能以精炼的语言、典型化的人物行 为和性格化的人物语言,突出地表现出人物性格的某一方面。好比是绘画的速写b、累积型人物: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活动面极其广泛的人物,作者在较长的时间内,分散记述他们不同的事迹言行,但总合起来,往往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人物形象。c、表现人物最基本的手法是对人物的言行事迹作白描,通过人物在复杂的历史斗争中的具体行为和言语行动等外在表现,来传达出其内在性格特质和内在心理活动,而很少对人物进行外貌、心理等主观静态描写。2)、战争特色。a、《左传》写战争善于把握繁富的事件、线索及众多的人物和复杂的矛盾。能从宏观的角度,以精炼的笔墨,在不长的篇幅内条理井然地交代出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能写出其进程中的种种曲折变化,能有声有色的再现出各式各样的战斗场景,甚至能在其中点缀、穿插以许多生动有趣的琐细情节。c、深刻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2)、艺术成就。

《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由诗人独立创作的长篇抒情诗。《离骚》是杰出的浪漫 主义的抒情作品,但也深刻地反映了楚国的现实政治。它汲取了北方文化与文学,尤其是 《诗 经》 的现实主义精神,又在南方巫术宗教的文化精神的孕育下,形成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a、《离骚》以诗人自我为原型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b、《离骚》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c、《离骚》创造了波澜壮阔、宏大完整的艺术结构。d、《离骚》在诗歌语言和形式上,也有创新和开拓。它汲取了楚歌和先秦散文的营养,打破 了《诗经》的四言形式,创造了一种基本整齐,而又参差错落,灵活自由的语言形式。《离

骚》的语言精炼华美,极富表现力,并多用方言、虚词、双声、叠韵等。18、汉代文学的分期。1)、西汉初期文学,是汉代文学的初创期,包括汉初至景帝时期的文学。2)、西汉中期文学,是汉代文学的全盛期,包括武帝至宣帝时期的文学。3)、西汉后期至东汉前期文学,是汉代文学的中兴期,包括西汉元帝至东汉和帝时期的文学。4)、东汉后期文学,是汉代文学的衰落和转变期,包括安帝至灵帝时期的文学。19、贾谊的散文特点。

贾谊的散文疏直激切,感情充沛,气势夺人。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和铺排扬厉、夸张渲染的 手法。文章纵横驰骋,颇有战国纵横家的遗风。《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是其 散文的代表作品。20、晁错文章的特点。

晁错的文章多为奏疏性的政论散文,而且多是针对社会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而发论,具有很强 的现实针对性,切于实际,不尚虚谈。晁错的文章观点鲜明,见识深刻,论说着实,有较强 的逻辑论辩力量。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平实通畅,风格朴素无华,可以见到法家文章风格的 影响。

《论贵粟疏》是晁错这类文章的代表作品。21、《过秦论》的写作特点。1)、文章的主题十分鲜明,就是论述秦“过”,而一切选材与论证都是围绕这一中心。2)、文章的在论证方法上,主要采用了陈述史实与议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史实的分析中 揭示其论点与结论。3)、文章采用了比喻、对偶、排比、铺陈等文学表现手法,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说服力,也造成了一种雄健奔放的气势。4)、文章的结构是按历史进程的顺序而展开的,清晰而谨严。句式灵活而多变,奔放而流畅。

语言酣畅淋漓,纵横驰骋,雄辩滔滔,颇有战国纵横家的遗风。22、《七发》的艺术成就。1)、《七发》融会了前代文学的各种因素。

《七发》体制宏大,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环环相 接来结构全篇。

它在体制与描写手法上都受到过楚辞的影响,还有纵横家说辞等诸多因素的

影响。在此基础上《七发》完成了汉大赋的奠基任务。2)、《七发》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描写形容,写景状物,声色情态毕现,描摹精致细 腻,形象生动;善于铺陈排比,夸张渲染,气势恢宏,辞藻华丽。而且,《七发》的人物及 其对话都是虚构的,叙事和描写也是想象的,在这方面来说它更具有文学创作的意味。在内

容上也由骚体赋的以抒情为主,转变为以叙事写物为主。3)、《七发》的语言形式,一方面它吸收了楚辞的句式和“兮”字,一方面大量地使用散文 的句式,同时也有对偶、排比句式的运用。与楚辞相比诗的成分减少,散文的成分增加。是 韵文与散文的结合,是诗歌的散文化与散文的诗歌化。《七发》在体制和艺术手法上,都为 后来汉大赋创作树立了典范。23、司马相如赋的艺术特色。1)、司马相如的赋在艺术构思上,采用了虚构的手法和主客问答的形式。2)、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主要以铺排夸张、描摩渲染的手段来叙事写物。其赋以“体物”为 主,集中笔力来描绘物类、物象、物态,并追求辞藻的博富和绚丽。3)、在语言形式上,大量运用排比、对偶,形成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在字型的排列上,也注意形式美。同时句式长短相间,灵活自如。总之,其赋对辞藻美和形式美的刻意追求,都达到了极至的地步。作品描写形象和运用辞采 的能力,的确超越了前人。但也有堆砌辞藻、好用奇词僻字之嫌,一味追求“写物图貌”而 缺少动人的意境和内在神韵。24、《史记》的艺术成就(叙事艺术、写人艺术、语言艺术)。1)、叙事艺术。a、沟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

《史记》由五种体例相互补充而形成的结构框架,沟连天人,贯通古今,同时也使它的叙事

范围广泛,展示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图。b、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

《史记》在编排人物传记时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了独特的叙事脉络。c、因果关系的探索展示。

《史记》注重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探究,以揭示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d、对复杂事件和宏大场面的驾驭。善于驾驭并描述复杂事件、宏大场面。2)、写人艺术。a、《史记》

能以鲜明生动的笔墨,写出形形色色历史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如信陵君的礼贤

下士、李斯的贪恋爵禄等。还能围绕人物的性格核心,采用多维透视的方法,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写出人物复杂的性格组合,如刘邦、项羽等形象。b、司马迁有意识地把历史过程的叙述情节化,在被故事化了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在戏剧性的情节中刻画人物形象。c、司马迁喜好选择历史人物特异性的事迹和传奇性的故事来塑造形象,这与作者为“倜傥 非常之人”树碑立传的写作目的是相通的。d、司马迁善于捕捉那些最足以表现人物性格内在本质的典型化细节,透视出传主细微的心 理活动和复杂的情感世界,传达出传主的精神风貌与性格特点。e、司马迁还广泛运用了对比、映衬、烘托等多种多样的手法,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3)、语言艺术。a、《史记》 的人物语言:

其最大特色是善于用符合人物身分的口语来表现人物的神情态度和 性格特点。b、《史记》的叙述语言:丰富生动、简洁精炼、明白晓畅,有很强的表现力,有口语化、通 俗化的倾向。c、《史记》

能在语句的组合中充分发挥语词的功能与潜力,创造出某种整体的气势、氛围和 意境。d、《史记》在客观史事的叙述中融汇贯注了浓厚的抒情因素。25、汉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1)、汉乐府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它是创作主体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也是思想情感的真实书写。汉乐府的题材相当广泛,几乎触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尤其

是对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予以了充分的关注,可以说是汉代社会生活的实录。2)、汉乐府有抒情诗,也有叙事诗,但数量多、成就大的还是叙事诗。因此汉代乐府诗歌最 突出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征就是它的叙事性增强。3)、汉乐府在人物形象的描写上,也显示了娴熟的艺术技巧,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

象。汉乐府最常用的艺术手法是通过对人物行为、语言的描写,来显示人物的性格,其优秀 的诗篇已具有行为的典型性和语言的个性化。同时,也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运用

环境、场面描写来烘托人物。4)、汉乐府的语言浑朴自然、言近旨远,保留了口语的特点,颇富表现力和生活气息。汉乐 府形式自由多样,句式富于变化,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而以杂言居多。其中东汉乐 府出现了不少完整的五言诗,对文人五言诗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26、《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1)、《古诗十九首》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长于抒情,它善于将深婉真挚的情感极其自然和谐 地熔铸到生活场景的叙写和景物的描写之中; 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典型细节以表现人物的情感

与心理,因而形成了天然浑成的艺术境界和含蓄曲折,低回婉转的艺术风格。2)、《古诗十九首》继承了诗骚的比兴传统,常以比兴、象征的手法,曲婉地传达出深沉的 寄托,它往往借助于外在的景象、物象来传达内在的情感与意蕴。3)、《古诗十九首》的语言质朴自然,浅近洗练,平易淡远,生动妥贴,不刻意雕琢求工,而意蕴深厚,实是厚积薄发的结果,它还善于化用典故以浓缩的字句传达出丰富的内涵,有 的还汲取了民歌的叠字、双关等手法。

第四篇: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2012年7月考试考前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组汉乐府诗中完全采用了五言体的是()。

A.《孔雀东南飞》、《上邪》

B.《十五从军征》、《陌上桑》

C.《东门行》、《上山采蘼芜》

D.《妇病行》、《饮马长城窟行》

2.标志着汉大赋形成的作品是枚乘的()。

A.《七发》

B.《吊屈原赋》

C.《子虚赋》

D.《上林赋》 3.《饮马长城窟行》的作者是()。

A.曹植

B.陈琳

C.王粲

D.曹操

4.我国现存第一首文人七言诗是()。

A.曹操的《蒿里行》

B.曹植的《白马篇》

C.鲍照的《拟行路难》

D.曹丕的《燕歌行》

5.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搜神记》的作者是()。

A.刘义庆

B.吴均

C.干宝

D.颜之推 6.《湘夫人》选自()。

A.《九辩》

B.《九章》

C.《九歌》

D.《招魂》

7.现存最早的我国古代文人五言诗是()。

A.东汉班固的《咏史》

B.西汉刘邦的《大风歌》

C.东汉张衡的《同声歌》

D.东汉蔡邕的《翠鸟》

8.我国诗歌史上最早的一首描写山水的佳作是()。

A.《诗经·关雎》

B.《楚辞·湘夫人》

C.汉乐府《平陵东》

D.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9.下列古代保存神话较多的典籍中,最具有神话学价值的书是()。

A.《老子》

B.《论语》

C.《山海经》

D.《孟子》 10.《战国策》属()。

A.编年体

B.纪传体

C.本末体

D.国别体

11.北朝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类别之中。

A.相和歌辞

B.鼓吹曲辞

C.清商曲辞

D.梁鼓角横吹曲 12.《登楼赋》是建安作家()写的名篇。

A.诸葛亮

B.王粲

C.曹植

D.曹操

13.下列各组汉乐府诗中全部采用了杂言体的是()。

A.《枯鱼过河泣》、《战城南》

B.《东门行》、《上邪》

C.《陌上桑》、《饮马长城窟行》

D.《孔雀东南飞》、《孤儿行》

14.占据东晋诗坛的一种被批评为“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诗歌叫做()。

A.乐府诗

B.宫体诗

C.玄言诗

D.山水诗 15.我们所能见到的我国古代神话数量不多,并且大多支离破碎,不成系统,其原因是()。

A.我国先民的想象力不够丰富

B.时代久远,散失严重

C.我国过早进入了理性社会

D.我国文字产生得太晚

附:参考答案 1.B 2.A 3.B 4.D 5.C 6.C 7.A 8.D 9.C 10.D 11.D 12.B 13.B 14.C 15.B

二、名词解释题 1.北朝三书 2.司马迁 3.《论语》

附:参考答案

1.北朝三书 解答:

北朝时期三部著名的散文著作的合称。它们是郦道元的《水经注》、杨衒之的《洛阳伽 1 蓝记》和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郦道元的《水经注》以描写山水见长,文笔简洁、疏朗、优美,刻画逼真,对后世的游记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以佛寺的兴废为经,交织着描写了政局变化、人事变迁、市场商贾、风土民情、中外交通以及历史传说等等。作者文笔非常流畅,用语以散句为主,适度穿插骈句,形成了“秾丽秀逸”的风格。《颜氏家训》是作者训诫子孙的著作,很多思想内容是庸俗的,但其中多述亲身见闻,因而写得很真切,南朝北国的世态人情往往跃然纸上。作者文风相当质朴,不求文饰,句多单行,这在形式主义文风盛行的时代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2.司马迁 解答: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夏阳龙门(今陕西韩城)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早年博览群书,且曾游历南北,以考察风俗民情,收集遗闻轶事。初任郎中,后继父职,任太史令。曾参加历法的修订,不久着手写作《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触怒汉武帝,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更加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书中的许多人物传记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成为不朽的文学杰作,对后世史学和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此外,他还有《悲士不遇赋》和《报任安书》存世。

3.《论语》 解答:

《论语》所记是孔子与门生弟子讲学论道的言论,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以及再传弟子所记。多三言两语,有段而无篇,属于语录体散文。语言简洁含蓄,有些段落注意到对人物口吻的描摹,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三、简答题 1.《诗经》中被称为“周族史诗”的是哪几篇?请简略说明它们的内容。

2.简要说明枚乘《七发》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以及在辞赋发展史上的意义。3.陶渊明为什么能够开创出田园诗? 4.简要评论郦道元的《水经注》。

5.简述《西洲曲》的内容和写作特点。6.《诗经》作品是如何分类的?各产生于什么时代?

附:参考答案

1.《诗经》中被称为“周族史诗”的是哪几篇?请简略说明它们的内容。解答:

《诗经》中被称为“周族史诗”的一共五篇,均见于大雅,它们是《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生民》写周族始祖后稷的事迹,从其神异的诞生写到长大后对农业生产的巨大贡献,诗中充满传奇色彩。《公刘》写周族另一位祖先公刘率领族人由邰迁徙到豳,在那里建立家园的经历,诗中刻画了这位杰出的部族首领的优秀品质。《绵》写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率族人从豳迁移到岐山之下周原的一段历史,这是周族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又一次大移民。《皇矣》先写太王、王季的德业,接写文王伐崇伐密战争的胜利。《大明》从文王出生写起,一直写到武王领导牧野之战,一举灭商,取得天下。这五首诗本来是散见于大雅之中的,我们按照其所反映史实的次序重新排列,连贯起来,则正是一部周族发祥、发展,建立周朝的历史。

2.简要说明枚乘《七发》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以及在辞赋发展史上的意义。解答:

枚乘的《七发》写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视,“说七事以起发太子”,因以名篇。吴客认为楚太子患病的根由在于“久耽安乐,日夜无极”,要想治愈,必须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于是以夸张的言辞铺陈音乐、饮食、车马、宫苑、田猎、观涛,一步步启发太子。讲到前四件事情时,因为与太子原来的生活没有本质的不同,所以不能引起太子的兴趣。当讲到田猎和观涛,情况开始变化,因为其生活已经超出宫廷的范围,太子有了兴趣,病也有了起色。但尚未触及思想深处,于是吴客又进一步讲述“天下要言妙道”以警醒太子,太子终于“据几而起”,“涊然汗出,霍然病已”。

《七发》辞藻丰富,善于铺排描写。七件事中,以观涛的描写最为精彩。文中将广陵潮比作千军万马、喊杀震天、“遇者死,当者坏”的军阵,从状貌、声势、力量等等方面作多角度比较,把潮水排山倒海的壮观景象刻画得让人魂悸魄动。《七发》是标志新体赋或称散体大赋确立的第一篇作品,影响了以后赋的发展,在赋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它还引起后来文人的模仿,以七段成篇,形成所谓“七体”,如傅毅作有《七激》,刘广世作有《七兴》,张衡作有《七辩》,等等。

3.陶渊明为什么能够开创出田园诗?

解答: 陶渊明之所以能够开创出田园诗,是因为他既有生活实践基础,又有思想基础。从生活实践上说,他长期生活在农村,亲身参加农业劳动,与之交往之人多是农夫野老,谈论的也往往是农桑稼穑之事。封建士大夫很少有人像他那样对农民和农业生产如此熟悉,如此亲切。

从思想上说,他不像以往的儒家那样鄙薄农业劳动,而是恰恰相反,认为农业劳动是人生之根本,人人都应该参加:“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有了这样的生活基础和思想基础,他能够开创出田园诗也就不奇怪了。

4.简要评论郦道元的《水经注》。解答:

郦道元是地道的北方学者,好览奇书。其《水经注》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他对当时的南北方志广采博收,完成了这部“集六朝地志之大成”的伟大的地理学著作。

这虽然是一部学术著作,但行文之际,多写到山水之美,写到作者从山水之美中所得到的畅快、愉悦的体验,反映出作者将自然山水作为审美对象的自觉意识。其中有些山水描写源自所征引的地志,有些出自作者本人手笔。文笔简洁、疏朗、优美,刻画山水逼真如画,对后世的游记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5.简述《西洲曲》的内容和写作特点。解答:

《西洲曲》在东晋南朝民歌中,篇幅最长,艺术成就最高。它大约经过文人的加工,文辞清丽,但仍然保持了清新活泼的民歌风味。诗中写一位年轻女子对情人一年到头绵绵不绝的思念,中间穿插了从春到秋不同季节的景物描写,如早春开放的梅花,春末夏初啼鸣的伯劳,初秋绽放的红莲,暮秋飞来的鸿雁,等等,随着景物的变换,展示女子不同的活动,其感情也自然地流露出来,营造了浓重的抒情气氛。诗中运用各种手法刻画女子心理,或直接抒情:“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或借形体动作反映内心:“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或使用双关隐语:“开门郎不至,出 3 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真是婉转细腻。在需要转折处,诗中使用了“顶真”手法,将全诗蝉联成一个整体,意脉贯通,连绵不断。

6.《诗经》作品是如何分类的?各产生于什么时代?

解答:

《诗经》所收305篇诗,分为风、雅、颂三类,后世学者多认为分类的依据是音乐的不同。

风即音乐曲调之意。风有十五国风,即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风。国是地区、方域之意。因此所谓国风,就是地方土乐的意思。国风共160篇,除少数是西周作品外,多数产生于东周。

雅训为“正”,指朝廷正乐。雅分为大、小雅,共105篇。大雅31篇都是西周作品,小雅74篇主要出现在西周晚期。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乐调典重舒缓。分周、鲁、商三颂,共40篇。周颂31篇是西周早期作品;鲁颂4篇都是歌颂春秋时代鲁僖公之作;至于商颂5篇,产生的时间学界有争议,未有定论。

四、论述题

1.论述阮籍《咏怀诗》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2.举例说明司马迁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 3.《古诗十九首》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如何看待《古诗十九首》的思想情调?请结合作品加以说明。4.《左传》表现了哪些进步思想? 5.如何评价谢灵运的山水诗? 6.论述屈原《离骚》的思想内容。

附:参考答案

1.论述阮籍《咏怀诗》的内容和艺术特点。解答: 阮籍的代表作是82首《咏怀诗》。它们非一时一地之作,其内容也是复杂的。总的说来,它们是诗人那颗充满矛盾与痛苦心灵的袒露,是诗人愤懑而凄厉的呐喊。

《咏怀诗》第一首可以看作全组诗的总纲: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诗中刻画了一位深夜不寐,充满了孤独、彷徨、绝望情绪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其内心难以排解的悲哀、忧思笼罩全组诗,成为全组诗的基调。

这组诗中有的以追求美女失败喻指理想的不能实现,如“西方有佳人,皎若白日光。被服纤罗衣,左右珮双璜……悦怿未交接,晤言用感伤。”(其十九)有的以凤凰羽翼摧伤为喻,写自己满怀才华与壮志,却横遭打击压抑的不幸:“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其七十九)有些直接吐露他在恐怖的政局中如履薄冰的惶惧不安:“天网弥四野,六翮掩不舒。随波纷纶客,汎汎若凫鹥。生命无期度,朝夕有不虞。”(其四十一)有些又以草木由繁华转为憔悴曲写世事的反复:“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4 堂上生荆杞。”(其三)此外,还有些诗慨叹生死之无常(其三

十二、其五十三),有些诗表达了不能把握自身命运的无奈(其

四、其二十四)等等,等等。这些写心之作,尽管所咏之情非止一端,所写之事非止一件,可是它们的情调却很一致。它们把诗人那颗交织着重重矛盾与忧伤的心呈现在我们面前。

诗人不仅解剖自己的内心,也写了一些反映政局之作,只是手法相当隐曲罢了。如《咏怀诗》其三十一:

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复来。夹林非吾有,朱宫生尘埃。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诗中表面上是咏战国时期的魏国,实则指曹魏政权,批评曹魏当权者的醉生梦死、荒淫腐朽,影射了其必然灭亡的下场。

再如其六十七,诗中揭露了礼法之士满口道义实则内心卑污的虚伪本质,这是对司马氏假礼法、假名教的辛辣讽刺。

阮籍对黑暗现实强烈不满,可是又忧谗畏祸,不敢直接发泄,这种心理状态决定了他一方面“使气以命诗”,诗中多牢骚,多感慨;另一方面又多用比兴,多用象征,言在此而意在彼,隐晦曲折。正如钟嵘《诗品》所云:“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以致有许多诗今天已经难以确知其所指了。

2.举例说明司马迁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 解答:

为了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司马迁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手法。

把人物放在矛盾集中的场景中加以刻画是司马迁常用的手法之一,《项羽本纪》“鸿门宴”一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鸿门宴表面看是一次寻常的宴会,其实是楚汉之争中的一场重大的政治斗争,觥筹交错之中处处潜伏着杀机,宴席之上,有明争,有暗斗,有欲置人于死地的进逼,有急中生智的斡旋。在这种紧张得令人屏气凝神的戏剧化场景中,各个人物的性格得到了比平时更为充分的表现,刘邦胆怯而有机智,项羽粗豪而少城府,张良随机应变,富于智谋,樊哙胆力过人,无所畏惧,还有范增、项伯等人的性格都得到生动而饱满的表现,历历如在目前。

通过具有典型性的事件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是司马迁又一常用手法。《李将军列传》描写汉代名将李广,着重写了三件事,一是李广率领百名骑兵追赶三名匈奴射雕手,在射杀二人、生俘一人之后,突然遭遇匈奴几千人大军,李广佯装诱兵,使敌人不敢击,终于脱险而归。二是李广受伤被俘,在被胡人押解途中,突然夺弓取马,射杀追兵,引剩余部下返回塞内。三是李广率四千骑兵追击匈奴单于,猝遇十倍于己的匈奴兵,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之下,李广排兵布阵,镇静应对,终于坚持到援兵到来。传记中说李广一生,与匈奴大小六十余战,而作者著力描写的只是如上三次战斗。正是通过这三次非常特殊的战斗,李广的惊人箭法、过人胆量、不凡的治军才能都被刻画得让人过目不忘。

充分利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也是司马迁喜爱使用的手法之一。《万石君列传》描写石奋和他的儿子们谨小慎微、唯命是从的性格用了两个细节描写,正是通过这样两个典型细节,石奋这个官僚家庭官运亨通的秘诀昭然若揭。此外在《高祖本纪》、《项羽本纪》、《陈涉世家》、《酷吏列传》等篇章中也都用了一些内涵非常丰富的细节,对塑造人物性格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运用对比突出人物性格,同样是司马迁喜用的手法,正是在对比当中,不同人物的性格,或者是统一类型人物的不同性格,刻画得愈加鲜明,这种对比有时是表现在各篇之间的,有时是表现在一篇之内的,例如《项羽本纪》中,他用宋义的畏敌如虎来与项羽的勇武无敌对比,用刘邦的长于心计来与项羽的豪放粗疏对比;在《李将军列传》中,他用匈奴射雕手的 5 箭法来与李广的箭法对比,用程不识的治军才能与李广的治军才能对比,用李蔡的命运与李广的命运对比;都是明显的例子。

运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是司马迁的又一手法。例如刘邦和项羽都在未发迹时见过秦始皇,项羽见到后说:“彼可取而代也!”口无遮拦,冲口而出,表现了他强悍爽直的个性;刘邦见到后却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说得委婉含蓄,写出他贪婪多欲而又谨小慎微的性格。再如《魏其武安侯列传》写灌夫使酒骂座一节更是利用人物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显例。

3.《古诗十九首》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如何看待《古诗十九首》的思想情调?请结合作品加以说明。解答:

《古诗十九首》题材不够宽广,大多数为游子怀乡或思妇闺愁之作,少数为失志者不平之鸣。十九首中没有一首是明朗、轻松、欢乐的歌唱,无不浸透着忧郁、沉重、悲哀的情调。《古诗十九首》的这些特点同其所赖以产生的社会现实息息相关。

游宦风气盛行是东汉中、后期一个值得注意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是由当时的选举制度和养士政策造成的。一般士子都要走州郡,上京师,谒权门,以谋求进身之阶。因此,当时的“游子”“荡子”非常之多。

游子离乡背井,漂流异地,常常久客于外,滞留难归。于是,浓浓的思乡之愁便时时纠结于心头,挥之不去,凝结成了“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样幽怨的诗句。

与游子诗相对应的是思妇诗,独守空闺的妇人的愁苦更难以释怀,她们每因相思而憔悴:“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常常夜不成寐:“愁多知夜长,仰望众星列。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有时思念痴了,会恍惚间生出“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的不祥感觉,或者干脆发出“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的叹息。这些思妇诗恐怕多数是出于游子的虚拟,但却写得情态逼真,它们曲折地表达了游子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对家室的苦苦思恋。

游子思妇的感情,在古代具有普遍性,因而这类诗篇很容易撩动读者的心弦,引起强烈的共鸣。

游子抛家别舍、奔波远方是为了谋求一官半职,他们常常坦诚无隐、直截了当地倾诉内心的欲求:“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贫贱,轗轲长苦辛”。可是,封建机构的容纳是有限的,多数士子都会白忙一场。东汉后期卖官鬻爵、贿赂公行的黑暗局面更让士子们感到前途渺茫,一种被压抑、没有出头之日的绝望攫住他们的心,事事物物都会触发其痛苦,吐露内心的不平。

游子们有时联想到人生的短促,会怀疑自己所追求的人生价值是否真有意义,转而产生干脆放浪形骸、纵情享乐的念头:“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这些表面放达的诗句,骨子里却是无奈的绝望。

久客在外而又落拓失意的游子和独守空闺的思妇对时序的变换格外敏感:“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自然时间长度是一样的,可是心理时间却因人而异,在游子思妇眼里,时光变得格外迅速,因此他们加倍感到生命之短促和人生之无常:“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这种对人生短促的思考与感喟,古往今来的人都会自然而生,可是,在《古诗十九首》里却表现得格外集中与强烈,显得格外深沉与凄怨。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情调给人的感觉是消沉、悲观、颓唐的,可是,放置到一定的历史阶段去考察,却能作出别样的解读。

汉末的危机与动荡使得几百年来的统治思想--经学的弊端被放大了,越发显出了它的空 6 疏、繁琐与无用。对经学顶礼膜拜、不敢有丝毫不敬的状况不复存在,读罢《古诗十九首》,几乎感受不到经学的气味,看不到经学所阐发的那套关于道德节操和人生意义的价值标准。相反,你见到的是和传统理念相悖的诉求:获取功名富贵,夫妻相守相伴,两情相悦相知,甚至是想抓住短促的一生及时行乐,满足感官的需要:“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说得坦率、干脆,不加掩饰。这是在打破经学思想禁锢后对人生欲望的坦诚直言,是对生命意义的重新思索,实质上标志着生命意识的自觉和人的觉醒,标志着新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萌发。只有在敢于对传统观念和外在权威提出质疑和挑战之后,才会出现这种人性的大胆释放与表白。这正是《古诗十九首》在那个时代产生的意义之所在,也正是它不同于后世公开宣扬享乐至上的文学作品的重要原因。

4.《左传》表现了哪些进步思想? 解答:

《左传》内容宏富,思想也是相当复杂的。

就其进步的思想倾向来说,有如下几点,第一,鲜明的民本思想。表现在人与神的关系上,更重视人,贯穿着“重人事,轻天命”的观念。书中多处讲过“天道远,人道迩”、“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一类的话。表现在民与君的关系上,比较重视民的作用。襄公十四年记载,卫献公暴虐不仁,卫国人把他驱逐出国境。晋国师旷对这件事评论说:“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第二,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批判。例如宣公二年,记载了晋灵公“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这样三件事,斥责他“不君”。再如文公六年,秦穆公卒,用活人殉葬,书中借君子之口指斥他:“死而弃民,难以在上”。等等。

第三,用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社会变革,特别是阶级关系的调整。例如,昭公时,鲁国新兴势力的代表季氏掌握了政权,而旧贵族利益的代表昭公由于失掉民心而被季氏驱逐出境,最后死在境外。《左传》如实地记录了这件史实,并没有指责季氏,还用史墨的话评论说:“鲁君世从其失,季氏世修其勤,民忘君矣。虽死于外,其谁矜之?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故《诗》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三后之姓,于今为庶。”(昭公三十二年)。过去有些维护正统的道学家曾批评《左传》作者“习乎时世之所趋,而不明乎大义之所在。”“左氏之病,是以成败论是非,而不本于义理之正。尝谓左氏是个滑头熟子、趋炎附势的人。”这些话恰恰从反面说明了《左传》作者历史观的进步性。

5如何评价谢灵运的山水诗?

解答: 谢灵运适应了时代的要求,成为开一代风气的重要诗人。

谢灵运的山水诗大部分作于出任永嘉太守之后。他善于捕捉自然山水的特征及其变化,用精工绮丽的文辞,给予细腻入微的刻画,故名言佳句,络绎奔会。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等等,无不写得精警多姿,穷态极妍。

但是,谢灵运诗有两个明显的缺点,一是大多未能构成浑融的意境。他喜欢玄学与佛学,像山水一样,玄理与佛理也是他抚慰心灵的药石。他在诗中往往由对自然的观照导向对玄理、佛理的发挥,结构上给人分成两截的感觉。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在诗中,自然山水成了纯客观描写的对象,主观感情未能融入自然山水,主客观处于游离、对峙的状态。虽然某些诗句写得很出色,可是通篇却欠完整。

二是过于繁缛。无论刻画什么,他都力求写细,写尽,写透,所谓“内无乏思,外无遗 7 物”,因而“颇以繁复为累”(钟嵘《诗品》)。

但是,谢灵运毕竟是第一个大量把自然山水引入诗歌创作的诗人,为山水诗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6.论述屈原《离骚》的思想内容。解答:

《离骚》是诗人在遭受政治打击后写下的,他的愤慨、哀怨都和政治斗争联系在一起,所以,这是一首政治色彩浓厚的抒情诗。实现“美政”理想,是屈原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离骚》一诗形象而又扼要地陈明了诗人的“美政”理想。其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选贤任能,二是修明法度,即诗中所云:“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诗人有意列举了傅说、吕望、宁戚、伊尹等等出身卑贱却得遇明君从而施展抱负的事例,以说明应该不分社会地位的高低贵贱来选拔任用人才;同时反复申明“绳墨”、“规矩”,并列举出历史上那些“纵欲而不忍”的昏君无不导致身灭国亡的事例,以说明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必须遵守法度。联系战国末期楚国的现实,屈原的“美政”理想显然具有进步性,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向。

但是,屈原的“美政”理想却和楚国势力强大的“党人”的利益发生尖锐冲突,由此,无耻佞臣的离间和楚王的疏远就无可避免了。这是关系楚国命运之争,故诗人毫不妥协。《离骚》对损害楚国根本利益的小人进行了全面的揭露与批判,把他们贪得无厌、颠倒黑白、嫉害正人、投机钻营、苟合取容的嘴脸一一勾画出来。对楚王,诗人尽管表达了忠贞之心,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仍然不苟且,严厉批评了楚王的昏聩糊涂、反复无常。《离骚》所表现出来的不屈斗志和严正的批判精神是很值得珍视的。

《离骚》一诗抒发了屈原不渝的爱国之情,这正是他为实现“美政”理想汲汲奔竞的原动力,也是他大无畏地同“党人”集团斗争的原动力。为了楚国,诗人可以舍弃个人的一切。屈原的爱国感情,表现在对楚国现实的关切上:“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屈原的爱国之情,也表现在对祖国的眷恋上,当他神思飞越,翱翔天际之时,看到祖国后便流连不行:“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当然,屈原的爱国之情,又是同忠君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当时国君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国家的象征,只有通过国君才能实现振兴国家之梦,所以这无可厚非。屈原赤诚不二的爱国感情感人至深,已经化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民族精神。

屈原其他方面的美好人格也在《离骚》中得到了展示。例如他对于自我完善的不懈追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还有他苦心探索真理和随时准备为理想献身的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还有他独立耿介、不随从流俗的操守:“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在楚国那样黑暗污浊的环境中,屈原出污泥而不染,始终保持了高洁刚正的情操,诚如司马迁所说:“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离骚》中抒情主人公形象于是成为了历代文人不朽的楷模。

第五篇:《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的

复习资料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神话的基本特征:

一、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二、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的“神化”了现实生活;

三、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

四、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时代的产物。

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一、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二、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三、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原则。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一、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为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极大地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二、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如:屈原的楚词、庄子散文、李白诗歌等;明清小说如《西游记》《封神演义》等。

第二章 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一、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

二、“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雅又分为小雅、大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一、《七月》这首诗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的辛苦劳作。

二、全诗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打猎、修缮房屋和年关祭祀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铺直叙一年四季适应不同节候的各种劳作,也反映了农夫在衣、食、住等方面的情况,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A.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

一、表达下层人民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治国政策的批评,形象生动,情感浓郁。

1、揭露宫闱丑行,如《邶风·新台》

2、对于贵族统治者的荒淫无耻,人民极度愤慨,予以严厉批评,如《鄘风·相鼠》

二、反映当时繁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苦难,抒发愤怨情绪。如《邶风·击鼓》、《王风·君子于役》

三、对剥削现象表示不满。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

B.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如《邶风·北门》

C.抒发生活郁懑和人生忧伤的诗。如《王风·黍离》 D.称颂执政者的诗 情爱诗的内容:

A.歌咏美丽的爱情,反映出周人生活的一个侧面。如《郑风·溱洧》写男女自由表达爱情;《邶风·静女》诗风温文典雅。

B.《诗经》中还有许多抒写婚姻生活的诗。如《周南·桃夭》。

C.还有一些诗,在歌唱婚恋爱情的同时,也反映着某些相关的社会问题。如《郑风·将仲子》

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即《大雅》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大雅》五篇史诗包括:《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一、叙述了周人之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

二、有选择地描绘具体的事件,从而歌颂先祖的功勋,抒发了周民对先王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三、周人史诗还有先祖神话的记述,如《生民》写始祖后稷的出生。

四、总结历史教训,提出了治国思想,也是周人史诗的主要内容。

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一、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诗经》305篇,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

首先,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如:《伐檀》、《硕鼠》一类地位不平等和不劳而获现象表示不满的诗;又如情爱诗《氓》。

其次,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如《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再次,叙事诗的诗作中也包含着作者的情感。如《七月》叙述农夫一年四季辛勤繁忙的劳作,内心却涌动着一股浓郁的不平之气。

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式

1.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方式。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A.直接叙事的如:《七月》 B.直接刻画描写如:《溱洧》以春日为背景,继而特写一对恋人相约游玩的对话,最后又转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戏热闹场面的描写。

C.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会政治诗、情爱诗都是如此。2.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A.修辞意义的手法,诗经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

B.另一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等。

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起到起韵的作用。

A.兴与诗歌情思相关,如《关雎》的起兴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此起彼伏的水鸟和和鸣,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

B.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如《唐风·山有枢》

三、形式和语言方面的几个特点 1.重复复沓的结构形式。

A.字词随变而意义相同,如《关雎》。《诗经》中这类同义复沓的重章之歌较多,其回环往复的咏唱,加强了抒情效果。

B.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如《黍离》。2.语言上,《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但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如《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节奏鲜明,音韵谐恰,有天然的音乐美感。词汇丰富、大量的双声叠韵的连绵词和叠字,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为“六诗”或“六义。

1.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方式。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A.直接叙事的如:《七月》

B.直接刻画描写如:《溱洧》以春日为背景,继而特写一对恋人相约游玩的对话,最后又转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戏热闹场面的描写。

C.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会政治诗、情爱诗都是如此。

2.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A.修辞意义的手法,诗经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

B.另一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等。

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起到起韵的作用。

A.兴与诗歌情思相关,如《关雎》的起兴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此起彼伏的水鸟和和鸣,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

B.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如《唐风·山有枢》

第三章 先秦散文

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一. 形象化的说理。即通过可感知的有形事物,比喻说明抽象的道理。二. 语句上的韵散结合。《老子》的语句简短而比较整齐,有的整章用韵,有的韵散相间。

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一.《论语》多为简短语录,词约义丰。

二.有的章节能够通过言谈举止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一. 有小到大,连类比喻,逐层推理。二. 质朴无华,遣词造句口语化。

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一. 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淋漓尽致。二. 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言的特色。《荀子》中寓言极少,而他为了说理所使用的比喻,却丰富多彩,层出不穷。

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一.

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条理严密,议论透彻。揭破世间实情毫不掩饰,能道他人所不敢道,词锋锐利。明切和犀利,造成了作者散文冷峻峭拔的风格。

二. 韩非子最具文学色彩的是他的寓言。《韩非子》中共有寓言300多则。如“买椟还珠”、“狗恶酒酸”等。

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一.

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如,《郑伯克段于鄢》,记叙春秋初期郑国王室内部兄弟、母子之间一场争夺王位的残酷斗争。这一场历时长久的劝争,《左传》作者仅用了500余字,就把时间的起因、发展、结尾叙述的得明白生动。二.

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如,《晋公子重耳之亡》叙述重耳历经19年的流亡生涯,从一个贪图安逸的贵公子,最终成长为一位心胸宽阔、胆识具备的政治家。三. 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左传》擅长写战争著称,它记叙了春秋时期许多场大大小小的战役,往往注重对双方战前谋划的叙述。

四. 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一. 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如苏秦说秦惠王连横以争天下的说辞,排比夸饰,气势丰沛。

二. 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如《触龙说赵太后》 三. 摹绘人物,形貌毕肖。如,《苏秦始将连横》写苏秦说秦王失败而归的形象,回家后“妻不下紝,嫂不为炊”。当苏秦游说成功后“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效迎三十里”。四. 引譬设喻,善用寓言。比喻如,“狡兔三窟”、“抱薪救火”,寓言:“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惊弓之鸟”等。

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一. 雄辩色彩

A. 把握对方心理,循循诱导,引导对方不知不觉地投入到自己设置的机关中,使对方心悦诚服。

B. 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逼近,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例《许行》)

二. 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典型事例如,《齐恒晋文之事章》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实。

比喻如,为了说明“不能”与“不为”,以“挾太山以超北海”、“为长这折枝”。寓言故事,著名的如《梁惠王》“五十步笑百步”、《公孙丑上》“揠苗助长”等。

试论《庄子》寓言特色。(即《庄子》的文学特色)一. 奇幻诡的想象,如《逍遥游》

二. 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如《逍遥游》

三. 细腻逼真的描写。

四. 偕趣和讥刺横生。如《秋水》

第四章 屈原和楚词

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一.

屈原在《九歌》中既写出了神的灵异,更写出了神的“人性”,神性和人性统一在一起。如《湘君》、《湘夫人》,表现湘水之神相互爱慕追求却终于不遇的波折变化的心境。抒写神与神之间、神与人之间的恋爱故事,使祭神歌曲带有侬侬的人间情味。

二. 叙写神灵的活动和神灵的情感,描绘神灵的环境和气氛,是一种清新幽眇的境界。

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一. 结构精密完美。依据方位和事物层层铺叙渲染的表现方式。

二. 长于铺排描摹,例如它写四方的恐怖,罗列众多可怕的事物,还描绘出它们可怕的形象。

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一.

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楚辞即使不能歌唱,也要用“楚声”来诵读。楚辞的许多诗篇都有“乱”辞,它们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更表明楚词与楚乐有亲密关系。

二. 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宗教的歌舞,对楚辞有几个方面的直接影响:

1.《九歌》就是在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

2.祭神仪式中,巫师装扮成不同的神祗,载歌载舞,就像戏剧一样。这样神秘浪漫而具有故事性的歌舞,对楚辞的构思和表现都有影响。如《离骚》写恶咸降神。

3.民间祭神巫歌,富有神奇的想象或幻想,孕育着丰富的神话故事,这些都成为楚辞的养料和特征。如《九歌》中的神鬼,《离骚》中的天界。

三. 楚辞中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道地的楚地方言等。

四. 楚辞是在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新诗体。以上种种,说明楚辞确乎是楚文化的产物,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

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一. 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覆。

二. 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有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三. 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一.“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屈原向往“前圣”治国君明臣贤、君臣和谐的境界,提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具体治国方略。

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贵族大臣群起而攻,迫害屈原,但屈原仁不放弃他的政治理想而苦苦追求,《离骚》写他上天入地,寻求出路,就是他追求理 5

想实现的形象描绘。批判精神在于他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理想的同时,也直接揭批黑暗、指斥奸佞。

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点。

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离骚》前半回顾往事,追忆身世、理想和遭遇,基本是写实,但那些比兴手法铺叙夸饰自己的美好品质的诗句,已具有奇异想象的特色;后半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则更是火一样的浓烈激情、忠贞深沉的爱国情感,通过奔腾飘逸、上天入地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喷发出来。

二.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想象,具有象征意味,表现了这篇抒情长诗的精神实质。

三.

比兴手法的拓展。它把《诗经》片段的比兴发展成为长篇诗歌中比兴的连续使用,还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四.

结构特点。全诗都围绕着,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来谋篇布局的。前半部分回顾历史,实写,后半部分对理想之实现的探索,虚写。

五.

形式和语言特色。既采用了民歌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成为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离骚》后半表现诗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设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语言丰富多彩、双声叠韵比比皆是。

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一.《九辩》的思想境界不及《离骚》尽管它也有自标高洁的咏叹和批判、揭露政局的黑暗,但是缺少屈原那种激切的情思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面对不平际遇,他采取退守保身的态度,甚至感恩阿谀之嫌。

二.表现看,《九辩》不失为楚辞中一篇精品。

A.

长于铺排描摹,并在描绘中创造较为圆融的意境。如开头那段广为传涌的文字,渲染秋气之肃杀肃瑟,草木衰落、山空水瘦,天高气清的空阔凄疏之景等。诗人的际遇悲伤之感,被肃杀凄凉的秋景烘托得更加深切浓重。

B. 细致入微的刻画描写。写落木之枝萎叶衰,从叶片到枝干,由形态到色彩,都刻画得细微真切。

C. 《九辩》的造语用词也很可称道。韵散相间,长短不拘,参差错落,抑扬变化。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一章 秦汉散文

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一.《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说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叙说秦始皇看重外国的好玩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结构严密。

二.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颇具纵横家法。

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一.

拒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是贾谊散文的重要特点之一。如《治安策》开头即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三。” 二. 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如《论积贮疏》是贾谊散文中的名篇。

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 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如《论贵粟疏》以有力的论据,说明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而贱金玉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

二. 晁错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家风气,辞藻谐偶,句式铺排。如《上书言兵事》论“得地形”。

第二章 司马迁与汉代史传散文

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一. 精巧的剪裁和安排。

1.司马迁写人的剪裁和安排的手法。《史记》写人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起义、写他的知人善任,正面表现一代开国帝王的神采。而他性格中狡诈、残忍、无赖的一面,则在其他人物的传记中表现。“互见法”的使用,即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

2.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如《李将军列传》中选取四个战役构成全文的骨架,从不同侧面描述李广的性格和遭际,四个战役写出了李广的主要性格特征。

二.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如《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年轻气盛、好勇斗狠的项羽,与世故老成的刘邦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待同样的事情,他们的言谈举止都不相同:两个人都见过秦始皇,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的率直卤莽,刘邦的持重刻深,宛然可见。

三.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现人物特点。如《项羽本纪》的“鸿门宴”中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阴鸷远见,刘邦的智诈狡猾,都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的表现。四.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如《李将军列传》中杀霸陵尉的细节,令人看到李广于机智勇猛之外,还有负能使气的一面。《史记》中也有以简单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之处它通过人物独白、语言或是由作者直接揭露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如“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胆,可以想见项羽的强悍卤直;“大丈夫当如此也”,委婉曲折,写出了刘邦的贪婪狡猾。

第三章 汉代辞赋

名词解释:骚体赋

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如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严戒《哀时命》、淮南小山《招隐士》等。

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贾谊骚体赋作,今存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惜赋》残局,前散篇是代表作。

一.抒情述志、情感浓郁,是贾谊骚体赋的重要特色,如《吊屈原赋》借凭吊屈原而发述自己征途受挫、怀才不遇的幽愤,情感极为浓郁。

二.从艺术表现看,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二作都直述胸臆,议论多于形象。《旱云赋》描摹云气和大旱的情状,也很有表现力。

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一.铺叙描摹,夸饰渲染的文风。如“曲江观涛”描写江涛的汹涌澎湃。

二.缺乏作者的自我真情实感。整篇作品不见抒情的语句,没有作者喜怒哀乐的表现。三.遣词造句趋向整齐、骈偶、繁难、华丽。四.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

这些特点,标志着大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登上了汉代文坛。

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天子游猎赋》采用问难的体式,整齐排偶的句式,已于楚辞不甚相同,而更大的不同表现在:

一.它丧失了真情实感。这是它与楚辞本质的不同。二.空间的极度排比。《天子游猎赋》没有时间的纵向穿插,唯任空间的繁细铺排。三.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繁细的铺叙、夸张的摹绘,是《天子游猎赋》最主要的表现手法。以宫殿苑猎、山水品物为主要描摹对象。

四.遣词用语更加繁难辟涩。

《天子游猎赋》上述特点,表明它的根本特色不在抒情写志,而在于文才和游戏文字。

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一.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

1.写祭祀,如《甘泉》、《河东》;

2.把笔触从京师移到外郡,从田猎发展到描摹都市、郡邑的繁华,如《蜀都赋》。二.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杨雄的大赋几乎无讽谏。如《蜀都赋》同篇铺夸蜀郡山水之雄伟,物产之丰饶。

三.杨雄的大赋在写作上还有一些新的变化,首先是篇幅相对缩短,描摹对象集中。如《蜀都赋》专写蜀都山水雄伟,物产丰饶,《甘泉》、《河东》专写天子祭祀。其次是“以美为讽刺”的思想表达方式。如《长杨赋》把游猎说成是练兵。

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洞箫赋》以箫自况、抒发情思。《洞箫赋》在写作上有值得重视的贡献:

一.较之以前的咏物小赋,它在艺术表现上有了质的飞跃。作者以箫自况,把自己的遭遇和情感完全融入箫的描述中。

二.全文只描写乐器和音乐,从乐器的制作,到乐声的摹画,到乐用的阐述,完整而集中。作者开创了全文写音乐的先河。

三.《洞箫赋》咏物自况,融入作者浓烈的情感,其精神实质和创作倾向,与大赋有本质区别。

论述班固《两都赋》

《两都赋》以“西都宾”和“东都主人”相互夸耀辩难结构全篇,描摹西都的形胜巨丽,铺叙东都的礼乐制度之美,表达了作者尊崇礼仪制度而排斥形胜奢华的思想。《两都赋》在汉赋的发展过程中,有些新的内涵。

一.在赋的题材和内容上,不再以田猎、山川、为主,着重写京都,尤其是铺叙京都观念。

二.在谋篇布局上它摆脱了西汉大赋通篇铺叙摹画而“曲终奏雅”的模式,极大加强了讽喻劝导的篇幅。其《东都赋》部分,全篇都是劝讽。《两都赋》避免了西汉大赋“劝一讽百”的弊端,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

三.《两都赋》主客辩难、抑客扬主的基本结构,描摹夸饰的基本笔法,以及鸿篇巨制的规模都还有模仿司法相如的显著痕迹。

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东汉赋体文学的创作,呈现为由大赋向抒情小赋的发展变化。张衡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是承前启后的作家。

一.

张衡的《二京赋》在谋篇立意上虽然基本是模仿班固《两都赋》,但有所发展,除描绘田猎、宫室等,它还把商贾游侠、辩士以及街市、百戏等市井万象写入赋中,展示了一幅都市生活全图。《二京赋》的规模、容量和篇幅也超过了班固。可以说是汉代大赋的绝响。二.其《归田赋》是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赋作抒发入世的感慨和厌倦,描写回归山水田园后悠然逍遥的生活,表达作者出世的愿望。

三.《归田赋》全篇只有四十句,形制短小;语句清丽流畅,绝无夸饰堆砌;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情志,个性鲜明。这些特点,都标志着汉赋创作倾向的重大转变。

第四章 汉代诗歌

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一.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和漂泊流荡的诗,如《东门行》写一个贫民,因生活无着打算挺而险。《妇病行》写丈夫丧妻,单独与两三个孩子艰难度日,他连给孩子买食物的钱,都要向亲友求乞。

二.反映人民厌倦战争的诗。如《十五从军征》从一个老士卒的视角,揭露战争的惨无人道。这个老兵,一生征战,年老终于可以回家了,但是已经家破人亡!这首诗,极生动鲜明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三.讥刺达官显贵。如《鸡鸣》描写贵族富人的显贵和奢侈,颇具漫画意味。

四.抒写爱情、婚姻。如《江南》是一首极为优美的小诗,以莲叶之“莲”谐音爱怜之“怜”,在纯洁、秀美的景色中,歌唱着同样纯洁美丽的爱情。《上邪》是爱的誓言。

总之,汉代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抒写人民切身的情事,情深意真。

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一.叙事成分相对增多。

1.在叙述和抒情中插入情节,如《东门行》写贫民男子与妻子的争论过程,《妇病行》写鳏夫向亲友求乞。再如《陌上桑》写秦罗敷与太守的一段对话,就是理想化的情节。2.汉乐府民歌写人物作为成功的,当属《陌上桑》。它写秦罗敷的美貌,先是描写其梳妆打扮、接着写路人见到罗敷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写罗敷之美,始终没有直接、正面的描写,而罗敷之美呼之欲出。

二.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有直述胸臆的作品,如《东门行》;同时也善于以比兴、描写的手法抒情。如《上邪》罗列五种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

三.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汉乐府以杂言和五言为主,是从杂言渐趋五言,对五言诗的最后定型,产生了重要作用。

汉乐府民歌的语言质朴浅白,往往使用口语,虽浅平直白,但富于表现力。

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一.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古诗十九首》最鲜明的特点。如《行行重行行》,从字面看去,这诗没有难懂的字句。意思似乎就是思妇想念远方的游子;但是它的含义和情感却异常丰厚。首先。如果把“游子”理解为游子自称,则此诗可以看成是游子之辞。而游子想念妻子与妻子想念游子,感情内涵是不尽相同,体会也不同。其次,这诗所抒发的离别之情,是任何人都有过的情感体验。再次,诗句看似明白实际,但它的每一句,都可以给读者留下自由联想的广阔空间。

言有尽而意无穷形成的原因:

1.抒写的情感具有普遍性,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共鸣; 2.表达情感的方式含蓄摸棱两可。

3.使用比兴手法。

从而造成它“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色。二.质朴自然,没有雕饰的痕迹。从情感说,《古诗十九首》感情诚挚,没有矫揉造作;从艺术表现说,它的写境用语好象都是信手拈来。如《涉江采芙蓉》,写游子思乡思亲的感情,感情极其纯真,没有杂质。

三.描写的景物、情境非常切合,能够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如《去者日已疏》,写时光蹉跎的悲慨和孤凄的四乡情感。

1.以白描手法,写出门所见的景象:荒凉的坟墓,悲鸣的白杨。2.比兴手法的运用,如《迢迢牵牛星》,整首诗都是写牛郎织女的传说,却把现实生活中游子思妇的离别情感也融会进去。

3.以象征手法创造圆融艺术境界,如《西北有高楼》,这首诗写楼的高美,曲的悲凉,人的孤独,其实正是作者自身及其生存状态的象征。

四.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练准确,如《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写相思令人憔悴。较多使用叠字,如《青青河畔草》《迢迢牵牛星》

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离情别绪、人生的失意和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的基本情感内容。

一.离情别绪,表现为思乡和怀人。1.游子的思乡情怀,如《涉江采芙蓉》:“还顾望旧乡,长路慢浩浩”。

2.思乡的根底,是思念家乡的亲人。如《涉江采芙蓉》写游子想念家乡的妻子,要采摘花草寄送相思。

二.思妇的闺思和愁怨,展示她们婉曲复杂的心态。这些作品可能是游子琢磨思妇的心态创作的。《迢迢牵牛星》写白昼到夜晚,思妇无心织布,遥望星河想着牛郎织女,只是悲叹、流泪。可以想见她思念游子的深切。

三.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

1.有宫掖迟滞的失意,如《回车驾言迈》 2.有世态炎凉的感受,如《明月皎夜光》

3.人生的飘忽如寄。

四.还表现了汉末下层士人对人生的某些观念。游宦的挫折,人生的失意,使他们面对现实,审时度势,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他们想要摆脱虚名的困缚。

五.《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并不是玩物丧志。他们背井离乡,本是要求功名,但是经历了挫折和失落后,他们有了新的认识。在种种人生的价值取向中,他们更看中生存的价值。总之,《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是“人同有之情“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 建安风骨

名词解释:建安风骨

建安诗坛,指汉末魏初时期诗歌。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此时期作家众多,诗作丰富,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成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一.曹操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造的全盛局面。借古题写新事,如《薤露》、《蒿里》,乐府旧辞皆为挽歌,曹操却用悲凉苦恨之调。

二.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诗特别能表现出他的个性,有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本色质朴大抒情浓郁,表现了他高远的志、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歌慷慨,气韵沉雄。如《短歌行》写得高远阔大,有君临天下之气度,与坚若磐石的信心和意志,能激发起读者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

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一.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了便娟婉约的纤丽清新风格。如《燕歌行》全诗清词丽句,情思婉转,缠绵动人,准确成功地表现了一个思妇在漫漫长夜中牵念夫君的无限情意。

二.曹丕的抒怀之作,写得清俊悲凉,带有拟作性质,然更主要的是借以抒发战乱中的一种苍凉情怀。

三.抒发志向记叙军旅的作品,如《黎阳作》气势高昂却亚于曹操。

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一.王粲诗歌的艺术特点在于抒情深切,慷慨悲凉,文辞秀丽,局面阔大,抒情深切不但指情语凄婉动人,而且指诗中景物描写都笼罩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感情色彩。取景开阔宏大,具有豪放之美。

试论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思想内容:

曹操的诗歌创作分前后两个时期:

一.

前期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如《白马篇》通过一个青年英雄的机智勇敢英勇卫国的精神,来表现自己对壮烈事业和战斗生活的憧憬。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的爱国勇士形象,颂扬了他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也寄托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二.后期的作品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倍受压抑的郁愤心情。典型代表是《赠白马王 11

彪》,全诗充满了悲苦之辞、愤慨之音。

艺术成就

曹植的五言诗创作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和成就,是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一.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充实。举凡军旅政事,宴游送别,咏史游仙,抒情抒志,无不发之于诗。曹植用他的笔描绘了广阔的社会人生,表达了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

二.曹植的诗歌被誉为“骨气齐高,辞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就是说他的诗歌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在艺术表现上又生动形象,注意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和音韵流畅,达到了建安诗歌的最高峰。

三.曹植诗歌语言华美主要表现在浓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声色。如《盘石篇》生动再现了大海的宏阔气象。曹植在文人有意为诗方面,有一个大跨度质的飞跃。

四.注重对称回环之美,注意语言锤炼方面。如《赠丁仪》均是对偶工整、声韵对称和谐的精工之句。《赠徐干》“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写时光易逝。他还善于起调,工于发端,往往在全篇之首用一警策之语,振起全诗。如《野田黄雀行》开头用惊风险浪的情景和画面预示了环境的险恶,起到强烈的烘托作用。

五.曹植的诗歌对后世影响很大,博得极高的评价,被谢灵运誉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试论五言《悲愤诗》内容及艺术特点

一.深刻真实地反映了汉末苦难**的年代,艺术再现了诗人惨痛的人生经历。全诗长540字。第一段写董卓之乱,诗人及难民被掳后的非人遭遇。第二段主要写在匈奴时想念父母,被赎归时又不忍割舍孩子的肝肠寸断的巨大痛苦。

二.蔡琰的五言《悲愤诗》在艺术上获得了极大成功。首先,它是一位女诗人在亲身经历基础上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其感情描写心理活动刻画真实细腻复杂微妙,在诗歌史上实属罕见。其次,能够注意细节的描绘,气氛的渲染,对烘托主题起到了良好作用。另外,全诗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有史诗般的效果。

第二章 正始之音

试论正始思潮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这个时期的玄学思潮对正始士人心态及诗歌创作影响更为重大。

一.正始诗人,往往都是崇尚老庄的士人,他们大畅玄风,建立玄学理论,开始了一个思想史上的新时代。建安诗人在悲歌慷慨的抒情中得到感情满足,而正始士人则在玄思妙想中领悟人生。玄学的基础是老庄思想,因而正始诗人在追求自然,心与道冥的同时,把老庄的人生理想自然而然地带入到诗中来。有的在诗中创作了一个庄子逍遥游式的理想境界,诗人可以徜徉乎其中。

二.人与自然的亲和感,表现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开拓了一条广阔的道路,把人对自然的态度引向审美的层次,成为后世山水诗的思想滥觞。

三.玄风对正始诗人的另一影响,就是文学创作的哲理化倾向。建安诗人已发现了文学对人生做哲理的思索和哲学的观照,从诗歌的抒情向诗歌的哲理发展,在诗歌中注重表现哲理。

试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阮籍诗歌的成就主要在于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它们非一时一地之作,既有统一的文学特征,每首又各具特点。

一.《咏怀》诗有一种意蕴深沉之美。作者把人生的悲哀挖掘得更全面深入,因而也就更 12

沉痛。在圣人有情无情的玄学命题争论中,显然阮籍是持圣人有请之论,从痛哭兵家少女,常作青白眼可看出,所以他认为明君圣人对面人世短促也无可如何。

二.阮籍的诗还有一种清逸玄远之美。被人称为“玄远”“响逸而调远”。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一个清虚空灵的庄子式的理想世界。

三.《咏怀》诗,融哲理、情思与意象为一炉,意蕴深沉,清逸玄远,不但成为正始时代诗歌的高峰,而且创造了抒情组诗的新形式。

试论嵇康诗的特色

嵇康的文学成就主要在于散文。

一.嵇康在他的诗中创造了一个诗化了的人生理想境界。如《赠兄秀才入军》。他追求一种自由自在,与自然相亲,心与道冥的理想人生。嵇康第一个把庄子诗化了,使他的诗具有一种清远的境界。

二.嵇康的部分诗歌中还有一种峻切之语。对险恶的世道人心发出一种愤激的批判,锋芒犀利。

三.嵇康在四言诗中另辟蹊经。他的四言诗,继曹操之后为四言顶峰,情调高远,语言流畅,表现了作者很强的语言功力。

第三章 两晋诗坛

简述游仙诗的渊源及内容的二种不同倾向。

一.游仙诗的渊源可以上溯到先秦。在《离骚》中,当屈原对现实不满时就幻想神游天界。以“游仙”为诗名,始于曹植的《游仙诗》。

二.游仙诗内容有二种不同倾向,一种纯写求仙长生之意,如汉乐府《长歌行》。另一种是愤世嫉俗之言。如曹植《游仙诗》。

试论太康诗歌的内容特点和艺术形式特点。

内容特点: 一.“儿女情多,风云气少”。(《诗品》)没有胸怀天下的巨大抱负,没有面对历史的深沉思索,转而在儿女之情中表现绮丽情思。

二.拟古模仿,缺乏现实内容。如陆机,古诗十九首,他拟作十二首;他的《短歌行》简直就是曹操原诗的翻版。

艺术特点:(“缛旨星稠,繁文绮合”)

一.追求文字华美与辞藻华丽。张溥称傅“新温婉丽”。

二.追求新的技巧,注意排偶。典型的是陆机。他的诗中对句占主要篇幅。三.描写更细腻。

太康诗风的代表诗人为陆机与潘岳。

试论左思《咏史》的艺术成就。

一.左思的诗歌有一种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阔大胸怀。如《咏史》

一、三,没有刻意的调饰有艳丽的辞藻,全部思想感情喷发而出,大气磅礴,所以被成为胸次高旷,笔力雄迈。二.诗歌中充满着一种悲愤不平之气。他的诗歌对门阀制度的批判极其强烈,对贫士失志极为愤慨,一股磊落不平之气喷发而于诗中。如《咏史》其二比兴手法表达了这种感情。

三.左思的诗歌继承了建安诗歌的风骨,被誉为“文典以怨”,“左思风力”(诗品),就 13

是指他诗歌引用历史典故以抒时愤,刚健有力。他一改班固创为《咏史》时的质木无文,打入自己的身世之感,情感激烈深切,借古人之事,抒个人情怀,使咏史有了新的飞跃。

试论郭璞《游仙诗》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色。

一.郭璞的游仙诗有两类内容。一类是“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也。”如《游仙诗》其一。另一类内容,则是在承继传统上求仙长生之主题,以高蹈轻举、复食采药为主旨。如《游仙诗》其六。

二.郭璞的游仙诗感情真实,坎壈咏怀。另外,郭璞诗情采斐然,描写生动,色泽丰富。如“风生梁栋间,云出窗户里。”

第四章 杰出诗人陶渊明

简述陶渊明的思想及人生境界

一.少年的陶渊明,好学不拘。一方面“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一方面“学不称师,文取皆达。” 二.陶渊明达到了一种物我一、心与道冥的人生境界。他领悟到大自然的不息生机是自己生命的最好安归之所,完全融入到自然中去。没有用语言赞美自然,而自然的美去从心里流露出来。面对人生的苦患,以老庄的无为的玄学人生观去对待,还靠儒家的思想力量。陶渊明摆脱了人间世俗的烦恼,在精神上真正到达与自然合一的境界,由此而创造了格高千古的优秀诗篇。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贡献,就是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一.亲切自然地描绘出田园风光。通过对草屋茅舍、榆柳桃李、远村炊烟等的白描,流露出对田园风物的由衷喜爱和深切依恋。读者也可体味出诗人那纯净的心地和平静的心境,与简朴恬静的田园风光交融为一。

二.真实地描写了自己的躬耕生活,对劳动的艰辛诗人却表现出平静乐观的心态,躬耕之志始终不渝。如《庚戍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写出了诗人的人生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管,而以求自安。”在作者的笔下,劳动是艺术化了的很有诗意的行为。如《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三.陶渊明的田园诗中还记叙了他与农夫野老、素心挚友的往还,如《移居》二首。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

一.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另一个贡献,就是创造了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平淡不是淡而无味,而是意味隽永。平和淡泊的人生境界,自然流露于诗。最能代表作者冲淡之美的诗,是《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二.形成陶渊明平淡自然之美的原因,一在诗人心境的平和散淡,二在于诗人语言的平易质朴。

三.就诗歌语言而言,陶诗的特点是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纯净之美。他不用夸张的铺排和绮丽的色彩,和的对仗、典故,他的诗句魅力,在于全是以他性情中自然流出的言语,在于内在感情力量。如《闲情赋》写得多么绮丽多姿,说明他不是不会用华丽的辞藻,但他的审美趋向不在于此,而在于以自然语创造出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的艺术境界。

第五章 南北朝诗歌

名词解释:永明文学

一. 永明文学是指上自刘宋泰始二年,下至梁武帝天监十二年这一时期的文学活动,而以齐永明年间为中心。

二.“永明文学”重文学特质的发扬,重个人情怀的抒发,而且逐渐由情怀抒发转向重娱乐。同时创造了一种清新的美的理想。更重要的,是在诗歌形式上的探索。

三.“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角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度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

简述鲍照诗歌的内容。一.由于他“才秀人微”,更能认识到门阀制度的黑暗和不公,对高门世族压抑人才愤慨不平,所以他的许多诗作是对这种社会现象的不满与抨击。如《拟行路难》其四。

二.边塞题材之作,描写边塞的艰苦及将士卫国的决心,如《代出自蓟北门行》。三.描写妇女题材的诗,如写相思的《拟行路难》其三。

总之,鲍照诗歌内容丰富,能广阔地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了对士族门阀制度的不满与抨击。

简述北朝民歌内容与艺术。

内容:

一.北国风光在民歌中有所表现,如《敕乐川》把辽阔的草原风光生动描绘出来。二.反映了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和尚武精神。三.反映战争及其到来的苦难。四.反映爱情婚姻。

艺术:

北朝民歌抒情真率直爽,语言质朴有力,格调苍劲豪迈,显示出北方民族独有的特色,代表作《敕乐川》

简述南朝民歌艺术特点。

一.格调鲜丽明快,不但再现了南方的自然风光之美,也表现出南朝女子的浪漫情怀。二.其次是语言上清新流丽和多用双关比喻,来自于南方女子特有的俏巧聪慧:“欢欲见莲(怜,爱也)时。”

三.南朝民歌形制多为五言四句,语短情长。

简述元嘉诗歌创作新特点。

一.山水题材大量进入诗歌创作,并且改变了东晋诗歌以山水作为玄思载体的倾向。正式奠定了中国山水文学的根基。谢灵运的山水是最突出的代表。

二.诗歌创作由东晋的哲理化改变为重抒情,抒发了强烈的感慨。三.元嘉诗歌出现了对不同创作个性的追求。

四.元嘉诗歌的新变还表现为对诗歌形式的有意探讨。

简述宫体诗发生发展的三个阶段。

所谓宫体诗,是指一种讲求声律、对偶与辞采华美的轻艳丽靡之风,这种文风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天监八年以前,可视为宫体诗的先导阶段。此时尚为永明文学时期,永明体在声律、对偶上已经为宫体诗准备了条件。

第二阶段是天监八年至中大通三年宵纲为太子以后,徐陵成《玉台新咏》,是宫体诗的高 15

峰期。

第三阶段为宫体诗尾声期,以陈后主及其身边文士为主,波及隋及唐初。

简述宫体诗及其特点。

所谓“宫体诗”是指一种以写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的重声律、词采丽靡轻艳的文风。特点:

一.表现为题材处理上的娱乐性质。主要是写妇女、男女情怀、咏物、游宴、游戏等。宫体诗人在写这些时带有明显的娱乐目的和消遣性质。

二.对写实技巧的追求。宫体诗的写实技巧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词采美丽,构形惟妙惟肖。

试论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谢灵运是诗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山水诗人。

一.创造了一种山水诗的结构模式。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先叙述登游缘起或路线,接着是具体描写局部景物,最后议论或感慨。

二.局部景物描写中,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把握和非常具体的画面,表现出某一景观的情思韵味,朝着景物与情思交融的方向发展。如《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传达出诗人心中一种难以言喻的对生命的惊喜。

三.对山水景物的声、光、色都有生动的描绘,他能注意到诗中描写之画面的色彩和谐与明暗对比。

试论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

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在南朝诗人中可谓最高。

一.他的乐府诗有抒情浓烈、气势流畅之美。他把惯用比兴、善叙他人他事的乐府诗,发展为一种直接抒写自己感情、叙说自己遭遇的诗体,把浓烈的抒情与构辞的美丽融为一体,来表现自己的澎湃情怀。如乐府《白苎舞》。

二.语言也很有特色。被称为“雕藻淫艳,倾炫心魂。”如《拟行路难》其三;注意吸收明间口语;善运用奇特大胆的想象和比喻。

三.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拟行路难》是以七言为主的杂言。以前的杂言是以四言或五言为主,七言为辅。鲍照大胆变革,改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而且创造性地自由换韵。鲍照的大胆革新有积极创作,使七言诗体大大发展,直接影响到唐代七言歌行的创作。杜甫也称赞“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

试论谢眺诗歌的艺术成就。

谢眺诗歌的主要特色是:情思明净潇散,意象清新明丽,语言明白流畅,声韵流丽和谐。一.从情思方面言,小谢因为感情单纯,所以因物色感发而或喜或悲时,较为明朗外露。在他的诗中常常可以感受到一种纯净如竹露如风荷如月色如流泉般的情思流动,如《观朝雨》写晨起观雨引发的一份归隐情思,心境在空朦潇洒的朝雨中何等的平静,一切都好象在潇潇雨雾中净化了。

二.小谢诗意象创造也清新明丽,大多落尽华饰,有一种天然韵味。尤其在山水描写方面,大谢在意象创造上颇多着意,较多客观描写。而小谢诗中的意象,则带者更多心象的性质,把景物提纯得与他的心绪一致起来。因之,他创造的意象十分省净明快,如《之宣城出新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

三.小谢诗语言流畅明白,去除任何晦涩的文字和赘典。有的甚至完全接近口语。

四.革除了以往山水诗的玄思哲理。

试比较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异同。一.地域不同

南朝:南朝民歌主要产生于南方都市。

北朝:北朝民歌主要产生于辽阔的北方(草原)二.作者不同 南朝:女性较多 北朝:男女皆有 三.内容、题材不同

南朝:南朝民歌的内容很单一,绝大多数是表现男女之情,反映的情恋内容极其广泛,角度多样。如《西洲曲》写一个女子怀人,情思缠绵。

北朝:北国风光在民歌中有所表现,如《敕乐川》把辽阔的草原风光生动描绘出来;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和尚武精神;反映战争及其带到来的苦难;反映爱情婚姻。

四.风格不同

南朝:A.格调鲜丽明快,不但再现了南方的自然风光之美,也表现出南朝女子的浪漫情怀。

B.其次是语言上清新流丽和多用双关比喻,来自于南方女子特有的俏巧聪慧:“欢欲见莲(怜,爱也)时。”

C.南朝民歌形制多为五言四句,语短情长。

北朝:北朝民歌抒情真率直爽,语言质朴有力,格调苍劲豪迈,显示出北方民族独有的特色,代表作《敕乐川》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赋

简述《三都赋》的特点。

《三都赋》是西晋赋家左思的的主要成就,其特点:

一.内容丰富,详尽细致描写了蜀吴魏三国的山川城邑、鸟兽草木、风谣歌舞、重要人物。

二.精心锤炼语言,辞藻壮丽,下笔琳琅。三.以求实的精神去创作。

简述建安赋作的特点。

一.有一个自觉主动行动辞赋创作的作者群。如三曹、七子等。

二.建安作家由于思想较为自由,其赋作的题材更为广泛。如大自然的寒暑阴晴《秋思赋》、飞禽走兽、瓜果树木等,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三.建安赋作的抒情性进一步加强。

四.在艺术上也有新的发展,成为汉赋向南北朝骈赋变化的开端。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文

名词解释:骈文

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它实际上是广义的散文的一部分,但它与散体单行的狭义的散文相对比而有明显区别。骈文的主要特征有四:对偶、用典、声律、辞藻。

简述《大人先生传》与《与山巨源绝交书》艺术之异同。

正始时期的文章都是“师心以遣论”,或直言指斥,言辞激烈而掷地有声;或反语讥讽。堪为代表的,就是阮籍的《大人先生传》与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但两者在艺术上也有异同:

一.《大人先生传》中,作者对那些虚伪的名教人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针对这种规行矩步以谋私利的“君子”,大人先生予以有力的驳斥。达到一种酣畅淋漓,具有震撼心魂的艺术效果。

二.《与山巨源绝交书》则是另一番风貌。他拒绝山涛的举荐,不肯与司马氏合作,却以幽默嘲讽出之。貌似平易之言,将其高洁不污之志尽显,且将官场之俗恶揭露得淋漓尽致。嵇康、阮籍的散文,既继承建安散文重抒情重文采重个性的特点,又有鲜明独特的现实内容,是散文在重艺术特质方向上发展的重要一环。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试论《搜神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干宝的《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成就最高,可以代表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的基本风貌。

它的思想内容有:

一.书中记录有两汉流传的一些故事,魏晋民间传说,也采辑有史传,早出的志怪小说的材料。其中颇有价值的是有些具有积极意义的古神话,和具有现实意义的民间传说。如干将莫邪被楚王杀死,儿子赤为了替父报报仇血恨;吴王的小女紫玉与书生寒重的恋爱故事。

艺术风格:

二.此书结构比较完整,描写较为生动,已初具短篇小说的规模。如《李寄》

试论《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是现存志人小说的最高成就。思想内容:反映了士族阶层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大多篇章是描述魏晋风度,名士风流,士族文人放荡的言行,名士奇特的举动和玄妙的清淡;反映魏晋时期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败和统治集团的残暴与荒淫。

艺术风格:

一.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善于采用多种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而且只有短小的文字,却能将事件的中心突出,以特征性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如《俭啬》以典型事件,典型动作描绘人物的个性。《岔狷》篇描写王蓝田性急之事,以动作来刻画他的性格特征。

二.语言精练,简约含蓄,隽永传神,既有典雅的辞句,又有生动的口语,善于将语言写得逼似人物身份。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试抒《典论·论文》的主要内容。

曹丕《典论·论文》是我国探讨文学问题最早的较具系统的文学批评论著。主要内容有: 一.《典论·论文》对自古而来的“文人相轻”之习表示反对,以为作品的长短一是因文体各具特点,一是作家才性不一。他主张以“审己度人”的态度对待文学批评。

二.论文章与事业的关系:曹丕认为文章的社会地位与事业同样重要,因而将文章提到经国大业、不朽盛事的高度。如在文章中论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三.论文气即才性:从曹丕开始,把“气”引入文论中。文章中论道:“文以气为主”,“气”当指作家的才性在作品中的反映。

四.论文体的区分:即对文学题材的区分。根据文的体裁和性质的特点,不同的要求,将文体四科相互区别。四科分别具有雅、理、实、丽的特点。“诗赋欲丽”的特点,表明了建安文学逐步向词采华丽发展。

五.论文学批评者的态度:在文章中指出文学批评者“贵远贱近,向身背实”是错误态度,对贵远贱近、尊古卑今观点进行了指斥,在前人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申说。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新时代标志。

试抒《文赋》关于创作构思的论述。

陆机《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的系统性文学理论作品。此文用赋的形式较为细致地分析阐述了文学创作过程。《文赋》中论文学创作的构思:

一.他认为文学创作是一个形象思维过程,认为文学创作必须要观察万物,钻研古籍,具有高洁心情。

二.构思中意与物的关系:对文学创作构思中的各种现象作了详细而精彩的描述,如论述构思中意与物的关系就十分细致而生动。创作者因为有感于物而引起创作冲动。三.构思中的灵感:认为创作者灵感的潜意识表现为突发性和不受主观意志和人力支配的自动性。如其“来不可遏,去不可止”。陆机论述了灵感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灵感的心理特征,以及灵感的根源,特别注意并论述了文学创作的整个过程。这也是他对我国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主要贡献。

试论《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齐末梁初刘勰的文论巨著《文心雕龙》,力图用儒家思想观点来指导魏晋以来离开经典本原,追逐浮靡文风的文学思潮主流。

全书着重探讨者有:总论,即全书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文体论,系统而周密地祥论文体的分类;创作论,分论创作过程,作家个性风格,文与质的关系,以及写作技巧等;批评论,评论前代文风及作家成就,并探讨批评方法。

一.总论:《原道》《征圣》《宗教》《正纬》《辩骚》五篇是“文之枢纽”,也是全书的根本论点,和论文的关键。《宗教》在全书的理论观点中最为重要。二.文体论:刘勰《文心雕龙》的文体论二十篇,分为文、笔两部分,即所谓“无韵者笔比,有韵者文也(《总术》”。他为辨析文体分类:以文笔分类;以性质分体;不可分者别辟一类。

三.创作论:是全书的精华。所涉及的问题主要是对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内容和形式;艺术构思;创作过程;文学风格及写作技巧。

四.批评论:他提出建立正确的文学批评方法,论述了批评家的修养,批评家的态度,批评标准。

试论《诗品》的文学批评成就。

钟嵘的《诗品》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诗论专著。其诗评主要目的是探讨作家与作品的流别,分其优劣,论述文学的进化现象,也论各家源出得失,而且建立起历史法的批评。

一. 在文学理论上,钟嵘阐述了文学家环境与文学的关系。二.钟嵘在书中将诗歌抒情意义的地位提到极高的程度。如《诗品·总论》开篇就论道:“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在前人物感说的基础上,将心物交感的关系,有人与自然的关系延伸到社会生活。这就比人与自然论大进了一步,心物交感论,从社会生活领域去展开的论说是钟嵘提出和建立的。

三.钟嵘还提出自然美说。他反对人为的声律,提倡自然声律,保持诗歌的自然美。其 19

“自然英旨”指的是自然精美,也就是真美。

四.钟嵘又提出风力华采说。他要求诗歌当具备写实抒情,自然美,风骨,华美的特点。五.从以上可见,钟嵘对五言诗进行专项研究,并别其来源,开了专体诗研究的先河。作者在《诗品》中对汉魏六朝五言诗所作的总结品评,全面而系统。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

名词解释 上官体

一.上官,指初唐诗人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上官仪贵显,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人称为上官体。

二.特点:细致体察、情思婉转、笔法精细、对偶工整。

唐传奇

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小说文体。

馆阁体

馆阁体是唐代一种分题赋咏和寓直酬唱的诗体。在对于诗律和诗艺的研炼发展上,为唐代近体诗的定型做出了贡献。

初唐四杰

一.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二.初唐四杰能真正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人士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

简述初唐四杰在创作上的共同特点。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1.四人的创作个性是不同的,所长也异,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律诗。2.他们自负很高,名高而位卑。

3.他们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

4.都有一种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概述初唐四杰诗歌的创作特点。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他们的创作特点有:

一.重视抒发情怀和不平之气,面向市井,写个人生活情怀,也写沧海桑田的感慨,思索人生的哲理。

二.四杰往往用七言歌行来铺叙抒情,夹以议论,篇幅可长可段,句式参差错落,工丽整练中显示出流宕和气势。

三.当时渐趋于成熟的五言律,对偶的整齐、声律谐调,表现感情具有稳定性,而四杰的五言律也透露出非常自负的雄杰之气和慷慨情怀。

四.四杰诗风并没有完全摆脱当时流行的宫廷诗风的影响,他们的一些作品,不免有雕琢繁缛之病。

简述陈子昂《感遇》的思想内容。

初唐诗人,对唐诗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他的诗歌内容有:

一.他是一个政治色彩很浓的诗人,借《感遇》来恢复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使诗歌创作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

二.一部分诗歌抒怀言志之作,将匡时济世的人生抱负化为慷慨悲歌的情思,具有昂扬壮大的感情气势。

试论陈子昂诗歌的风骨兴寄及其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初唐诗人,对唐诗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他的诗歌创作表现有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

一. 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兴寄的作品。

二.提出诗美理想。即创造了一种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的采美相结合的健康文学。

三.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唐代,他提倡的风骨兴寄和诗美理想对于躺市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这被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盛唐诗歌的繁荣所证实

第二章 盛唐诗歌

名词解释:辋川集 一.《辋川集二十首》,是盛唐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辋川别业写的一组小诗。

二.诗人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表露得极为透彻,在明秀的诗境中,让人感受到一片完全摆脱尘世之累的宁静心境,似乎一切情绪的波动和思虑都被净化掉了,只有寂以通感的直觉印象,难以言说的自然之美。

简述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盛唐诗人王维山水田园诗总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一. 将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作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二.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如《送妍桂洲》中“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简述王昌龄七绝的清刚之美。(即七绝的主要特点)

盛唐诗人王昌龄是专攻七绝的高手,他的七绝有清刚之美。

一.格调多样化,或高昂开朗,或低迷凄婉,或雄浑跌宕,或爽丽自然,总有一种清刚之美。

二.诗歌中的情景交融。如《芙蓉楼送辛渐二首》用“冰心在玉壶”自喻高洁,意蕴含蓄而风调清刚。

三.心理描写也非常出色。如《采莲曲二首》“乱如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四.创作了以相关连的多首七绝咏边事的连章组诗,即著名的《从军行七首》。

试论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一.盛唐诗人孟浩然山水诗的主要风格特点是自然平淡。

二.他的诗中也有刻画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偶句,但并非有意模山范水,只是一时兴到之语。如《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写自己春晓时的感觉,不经意的猜想中透露 21

出明媚宜人的大好春光。

三.诗境明秀,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如《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四.诗多单行运笔,一气浑成,无刻画之迹,自然流走、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

试论王维、孟浩然田园山水诗的不同特点。

王维、孟浩然虽都盛唐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作家,但由于他们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写法和艺术风格方面是有区别的。

一.王维山水田园诗具有空明的境界和宁静之美,诗歌宁静优美而神韵飘渺。

二.净化了的情思,用提纯的景物表现,有种单纯明净的美。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景物描写带有即兴而发、不假雕琢的特点,诗语自然纯净,似比王维的诗更显淳朴,诗歌呈现出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三.王维的山居歌咏擅长与表现空山的宁静之美,而孟浩然的乘舟行吟之作则表现了山水的纯净之美,语言清省。

试论高适《燕歌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

盛唐诗人,在他第一次北上归来后,创作了极负盛名的边塞诗作《燕歌行》。诗作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如下:

一.表达的情感极为复杂,如表彰边塞兵将的英雄气概,对百姓饱受战争灾难的痛苦深表同情。

二.描写征战的艰辛,颂扬战士浴血奋战的崇高精神,不满将领帐前歌舞作乐的荒淫,指责当时边塞用兵将非其人。

三.具有奋发激昂的高亢基调,苦难与崇高的对照,反映了出塞征战的慷慨悲壮。四.此诗多用律句骈语,但并不繁于文采华丽,而是以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

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

岑参两次创作大量边塞诗,素有写边塞诗著称的盛唐诗人,他的边塞诗艺术特色有: 一.岑参乐观开朗,充满了昂扬进取精神。

二.岑参长于写感觉印象的艺术才能和好奇的个性,将大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此诗写得大气盘旋,奇情逸发。

三.艺术表现上,他借鉴了高适等人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的体势十分灵活,有基本上一韵到底。如《白雪歌》、也有两句换韵等,句式长短不齐。

试论高适、岑参的边塞诗在表现内容及表现手法方面有何不同。

表现内容上的不同: 一.高适反映现实问题要超过岑参。他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时许多诗人,应时而生的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杂糅,使其诗歌创作颇多感慨而不失高亢,深雄浑厚,有一种感慨悲壮的美。

二.描写边塞风光,民域风情上,岑参超过高适。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诗人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物、民域风情,全都变得神奇瑰丽起来,并热情地加以歌颂,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 22

和内容范围。

艺术上的不同:

一.高适将自己的个人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遗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

二.岑参的诗歌中带有感性的色彩,讲究感觉印象,浪漫的想象,飘逸的描写,寓情于景。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三.高适的七言歌行多用律句骈语,但并不繁于文采华丽,而是以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岑参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体势十分灵活。

第三章 李白

简述李白绝句佳作《独坐敬亭山》的创作特点。

一.《独坐敬亭山》写独做时寂寞的心情与寂静的山景忽然冥会,人与自然相亲近,刹那间灵性相同,浑然一体。描绘出片刻的超然意趣。

二.诗人信口说出心领神会的感受,在相看两不厌的人与山的冥会中,似有未曾说出的无限情思,韵味无穷。

简述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自然明快:

一.语言简洁明快而情思无尽,随口说出而趣味丛生,自然,含蓄,真实简练,蕴涵丰富。如《独坐敬亭山》“众尿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二.李白的思想感情,洒脱气质,开朗率真的性格,全都通过绝句灵光一闪地反映出来,自然明快。

清新俊逸:

一.李白的绝句境界清新,具有飘逸潇洒的风格,反映了他爽朗的性格,自由自适的气质,就形成清新俊逸的情思韵味。如《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多写兴到神会,一挥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表现自然美和普通的人性、人性,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之美。

试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一.李白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抒情方式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如《宣洲谢眺楼饯别校叔叔云》。

二.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有异乎寻常的衔接,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气魄宏大,想象力丰富,李白诗中颇多吞云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但也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体现出丰富的艺术风格。《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三.语言风格自然、飘逸,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诗歌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句,显出透明纯净而有绚丽夺目的光彩。

第四章 杜甫

简述杜甫以时事入诗的新题乐府《兵车行》的创作特点。

盛唐著名诗人杜甫,字子美。他的乐府古体诗,将“歌”与“行”在表现职能上分开来。《兵车行》的创作特点:

一.此诗讽刺唐玄宗不顾百姓死活穷兵黩武,标题不用《从军行》一类乐府旧题,而是自创新题,直接针砭时弊。

二.在写法上,一开始记事,叙述送别悲惨情景,继之纪言,为征夫的诉苦,采用客观纪实描写手法。

简述杜甫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

沉郁顿挫是杜甫早年对自己创作风格的一种描述,出自他的《进雕赋表》。主要表示自己学力深厚,写作技巧娴熟。“沉郁顿挫”具有忧愤深广、潜气内转而波澜老成的含义。“沉郁顿挫”可以概括杜甫诗歌艺术的主体风格。

一.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杜甫的代表作,反映的是一种时代加在无辜者身上的悲剧,笼罩着由于悲凉的气氛。如《登楼》哀切之极,悲怆沉郁。

二.潜气内转和波澜老成:由于生活的折磨,使原本生气勃勃的诗人变得沉郁了。但他是一个有骨气的人,起郁积心头的悲慨涌至口边时,往往又一口气强咽下去,心中的情感往复,流露不笔端的是潜气内转的起伏顿挫,给人以波澜老成之感。杰出的代表作《秋兴八首》,一次一次的忆长安、感盛衰和伤沦落,沉郁回环,悲慨深沉,极顿挫之致。以诗人身世飘零,忧念长安的悲怆心情作为基调,每一乐章从不同的角度共同表现基调的凝重感情。

简述杜甫七律代表作《登高》的艺术特色。这是杜甫诗中最有名的一首七律。《登高》的艺术特色有:

一.此诗八句皆对,一气贯注,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深厚的感情和精严的诗律相融和。

二.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飞动,悲怆而不消沉。

三.风格深雄悲壮,慷慨激昂,此诗是杜诗中最有名的一首七律,被后人评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试述杜诗写实手法的表现。(即写实手法的特点)杜甫以时事入诗,直面社会现实,确实是杜诗很突出的特点,在他创作的新题乐府和古体诗中体现得尤为充分。写实手法的特点有:

一.杜甫的诗歌主要反映社会人生,取材多是当代时事和自己经历。以时事入诗而含热泪深情。他的乐府古体诗,将“歌”与“行”在表现职能上分开来,一“行”诗写时事,自立新题,另外独创格调,如《兵车行》。二.写自己的真实见闻、感受,也就成为人民的代言人。不管自己多苦,也踏踏实实地在忧国忧民,所以才会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正是由于有对乱离生活的切身体会,他才能含血泪写出《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生动描写现实生活画面的杰出诗篇。

三.形象的画面中包含对祖国、人民、亲人深切的感情。如《无家别》言“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民不聊生,则国将不国,他对于国家的命运的真挚关心,对于人民灾难的深切同情,全融入一幅幅活生生的历史画卷里,具有感人的力量。

四.家事诗、自传诗和纪行诗里,观察仔细,能融入个人的生死之感,做到国事、家事、人事的融合。杜诗以家庭细事和日常生活为题材“家事诗”,如《月夜》《月夜忆舍弟》里。家愁与国恨互为因果,国恨而使家恨愈重,因家愁而将国恨具体化了。纪行诗,如《旅夜书怀》里,使山水草木都充满着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和迟暮飘零之感。

试述杜甫《秋兴八首》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一.这组诗共八首,是杜甫居夔洲时思念长安之作,以家事的兴衰为主题。八首犹如一首,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内容在第一首的“从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句已概括了。

二.杜甫有组诗中一次有一次忆长安,其盛衰之慨、沦落之哀回环往复。诗即景抒情,直诉悲愤,皆古喻今,沉郁悲慨,极尽顿挫之致。

三.这组诗以夔府的秋日萧瑟,诗人的身世飘零和暮年多病,特别上忧念长安的悲怆心情为基调,从不同角度表现其凝重感情,抑扬顿挫,如多重乐章组成的抒情曲。

试论杜诗的集大成。

一.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戏为六绝句》所谓“亲风雅”,实际是重兴寄,表现为写时事的写实倾向,把文学从侧重抒发个人情怀引向写民生疾苦,开拓创作视野。

二.在艺术上“转益多师”,广泛学习前辈作家,总结文学艺术经验,对诗的艺术形式,表现力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追求,因而成为诗歌的集大成者。

三.杜诗集大成的体现:

1.不簿今人爱古人,虚心学习前人和时人经验。杜诗的叙事和写实,受到《诗经》的雅诗和汉乐府的影响,其爱国忧民、坚持正义的精神,又是对屈原《离骚》的继承,具体表现为对以屈赋为代表的楚辞诗句词语的直接运用和影响。在五言诗上由受到王粲、曹植、陶渊明等人的影响。

2.作诗兼备众体,风格多样,并能推陈出新。

3.功力深厚,能融会贯通,自铸伟辞,是杜甫集大成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抒》中“语不惊人死不休”。

第五章 大历诗坛

名词解释:大历十才子

一.“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二.“十才子”齐名的重要原因是,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

三.他们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升平、吟咏山水和称道隐逸成为基本主题;擅长写送别诗和隐居的诗歌。

四.诗歌艺术:讲究格律辞藻,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

试论大历十才子作品的艺术特色。

“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他们的艺术特色有:

一.都擅长五言律诗,风格大致相同,个性表现不强烈不分明,遣词造句都偏重于工整精练。追求清雅闲淡的艺术风格。

二.受特定心境和意绪支配,选择的诗歌词语往往带有凄清萧瑟、暗淡的色彩,因而其诗具有凄凉的整体风格。如用“秋风、落叶、夕照、寒雁”等。

三.喜用白描手法,多用描述性意象。其意象虽为生活中常见事物,但描写细致,刻画逼真。如钱起《湘灵鼓瑟》,追求精确和具体的写实倾向,往往是极细微处感受体认,再逼真地描绘出带有清幽韵味的小境界。

四.诗的意境疏于浅近狭小。往往

一、两句就勾勒出“诗中有画”的优美诗境,但往往构不成通篇浑融一气的意境。

试论顾况和李益的诗风对盛唐诗歌向中唐诗歌演变转换时的影响。

在过度时期的大历诗坛,顾况和李益是有突出特点及贡献的诗人,他们对中晚唐诗的影响很大。

一.顾况诗风既有通俗明快,真率自然的一面,如《苔藓山诗》;又有奇思异想,充满狂放之气的一面,如《悲歌》。他的诗预示了贞元元和间元白、韩孟两大诗派的共同特点,其通俗的一面影响了元白诗派,其纵横不羁的奇异一面为韩孟诗派所继承而变本加厉。

二.李益的诗较突出地表现了大历诗风格上的两重性,既有盛唐的余韵,也有中唐的先声。写景抒情时,注重于瞬间感受中捕捉诗意,可已不象盛唐诗人那样着重总体感受的把握,而是偏于较精细深婉的心态描写。他的《喜见外弟又言别》诗中的感伤情调,带有大历的时代特点。而他的《塞下曲》又继承了盛唐边塞诗的风格,诗中不乏豪情壮志。

第六章 中唐诗歌

名词解释:元和体

一.元和体是唐宪宗的年号。

二.唐代诗人元稹、白居易在元和年间所写的长篇排律、“小碎篇章”、艳体诗统称为“元和体”

三.世俗化为社会普遍接受和欣赏的浅近文体,呈现出诗歌历史转折时期的写实尚俗特征。

试论白居易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的不同特点。

白居易中唐诗人,字乐天。他把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一.讽喻诗的特点:

1.讽喻诗的代表作是《新乐府》《秦中吟》 2.诗歌的内容:

A.反映国事民生,政治上的美刺作用,符合儒家的比兴传统,能够“为民请命”。如《轻肥》《卖炭翁》。

B.充分暴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

3.讽喻诗的艺术特点: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其辞质而径、其言直而切、其事核而实、其体顺而肆。

二.闲适诗的特点:多写个人闲居独处时的生活感悟,诗风浅近平淡。如《问刘十九》 三.感伤诗的特点:为受外界事物所感、清理动于内而形诸咏叹者,以《长恨歌》和《琵琵行》最为有名,代表着白诗的最高成就。

试论元稹对新乐府诗创作的推动作用。中唐诗人,字微之、行九,世称元九。

一.元稹注意到李绅的《新题乐府》,并起而和之。

二.他在《乐府古题序》中提出以杜甫为榜样,大胆借用古题或另拟新题来创作新体乐府诗,在诗歌中反映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专门有讽刺执政,代民伸冤。

三.他在当时兴起的新乐府创作活动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试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及在诗歌中的创新。中唐诗人,字退之,郡望昌黎,自称昌黎韩愈。以文为诗:

一.按游记散文的叙述顺序,如《山石》写傍晚上山入寺到第二天清晨下山的所见所闻,记叙详细,给人如临其境之感。

二.以“单行”散句贯穿,写景刻露,为七言诗散文化的典范之作。如《山石》

三.铺排的手法,如《南山诗》写终南山的高峻和景象变幻,连用五十个“或”字的诗句加以铺排描写。

诗歌上的创新: 一.以文为诗

二.构思、想象、意象都很特别,在艺术上蓄意追求恨重、怪奇、险劲的境界。如其《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

三.着意搜罗奇语,但因有真情实感贯穿,所以仍然不失诗的感染力。如《八月十五液赠张功曹》

四.以丑为美,将生活中的丑陋事物写入诗中,如《答柳柳州食虾蟆》。

试比较白居易与元稹在艺术上的异同。

相同:

一.文学主张相同,都主张诗歌要反映社会、政治、民生推动了讽喻诗的创作。如白居易的《轻肥》《卖炭翁》;元稹《上阳白发人》,都充分暴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

二.部分诗歌的题材、内容相近。如讽喻诗、艳情诗

三.艺术上都写实尚俗。不同:

一.元稹部分新乐府借用古题,不似白居易那样坚决彻底,旗帜鲜明。二.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人物的生动性方面,都不及白居易。

三.白居易最看中讽喻诗,但成就最高的是感伤诗,以《长恨歌》和《琵琵行》最为有名。元稹创作成就表现在艳情诗和写生离死别的悼亡诗,如《物腰》《行宫》《离思》《谴悲怀》

名词解释:

长吉体

一.中唐诗人李贺,字长吉,所以他的诗歌也被称为“长吉体”。二.“长吉体”诗在构思、意象、遣词、设色等方面都表现出新奇独创的特色,形成瑰丽、冷艳的浪漫风格,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都独树一帜。

简述刘禹锡咏史诗的特点。

中唐诗人,字梦得,有“诗豪”之称。他的咏史诗在他的诗歌中占的分量不大,艺术上却极精湛:

一.他的咏史诗多为登临历史遗迹的怀古之作,借古喻今。二.采用五七言律绝的形式。

三.含有精辟的议论和卓识。如《西塞山怀古》在寄寓怀古的风景中,融入了现实的忧患意识。

简述刘禹锡竹枝词的艺术风格。

中唐诗人,字梦得,有“诗豪”之称。

一.刘禹锡的民歌体竹枝词和杨枝词,是他被贬逐的二十三年间,受民风淳朴的巴山楚水之地民谣俚曲影响而创作的独具特色的作品。

二.这些作品注意吸收民间口语,学习民歌悠扬婉转的情调,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 27

方特色。如《竹枝词二首》“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请”。以七绝写民歌体诗,前两句保持了七绝声律谐婉的特点,后两句则吸收了民间传唱的竹枝词曲调凄凉怨慕的特点,有采用谐声双关、重叠回环等艺术手法。

简述柳宗元《江雪》、《渔翁》诗的意境与艺术风格。柳宗元再次遭贬后为从悲愤中解脱出来,他幻想象陶渊明一样归隐田园,写了一些山水田园诗,试图以清净幽寂的自然境界净化心灵。如《江雪》《渔翁》 一.这两首诗是作者山水诗代表作,营造出地老天荒的空旷孤寂境界,意境冷峭清远。如“千山鸟飞绝,万经人踪灭”。

二.艺术上写得精刻孤峭,虽受陶渊明山水田园诗的平淡风格影响,但没有陶诗那么恬静闲适,而多了一层冷漠空寂。

试论孟郊诗的苦吟风格特征。

孟郊作诗尚奇峭,出自苦吟。在中唐大批寒士困顿失意的广阔社会背景下,孟郊为成为中唐苦吟诗人的代表。

一.诗中颇多患难感、忧郁感,以及人生悲剧与绝望心理交织成的幻灭感。如《叹命》 二.重主观感受,能妙造幽微,变熟为生,化险为夷。惯用白描手法,形象化的比拟和苦吟出来的精警字句,夸张地突出描写对象。如《寒地百姓吟》。

三.突破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光大自屈原以来发愤以抒情的精神,实践了不平之鸣的创作理论。

试论李贺诗歌的艺术特征。

中唐的李贺是一个苦吟诗人,他的诗歌称为“长吉体”,主要艺术特色有:

一.在构思与艺术想象上具独创性。如《梦天》诗的前半部分写瑰丽的月宫仙境景色,扑朔迷离,后半部分突然转而俯览人世的苍桑,构思甚为奇特,想象力惊人。

二.诗歌的一向非同寻常,善于运用神话和怪诞、华美的词汇,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异想天开、从未有过的意象。强烈的主观色彩常表现为意象复合的“通感”,如《李凭箜篌引》。鲜明瑰丽的意象和丰富的主观色彩,是李贺诗歌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三.“冷艳怪丽”的风格特色。他的诗歌是冷、艳、奇、险自成一家,喜用“啼”、“泣”、“腥”、“冷”之类的字眼,组成一幅幅冷艳的图画,表现出一种悲哀的美。字词上浓妆重墨,如《雁门太守行》。他的诗歌都在修辞设色上,千锤百炼而成的诗句和奇诡用语,美化了他的苦闷和悲观消极的情绪,使诗歌带有浓重的伤感冷艳风格。

四.唯美倾向。他的诗苦闷的象征,其直观幻想和描写,在艺术修辞技巧上达到了很高的境地。

试论柳宗元诗歌的主要内容。中唐著名诗人柳宗元,字子厚。

一.他的诗仅存一百余首,大部分作于贬官永州、柳州时期。其诗歌内容主要是抒写谪贬的抑郁悲伤和思乡之情。如《登柳州城楼》难以排遣的愁思充塞于天地山海间。二.在贬谪期间所写的山水田园诗,主要写自己试图以清静幽寂的自然境界净化心灵,消除现实的困扰为内容。如《江雪》(“千山鸟飞绝,万经人踪灭”)《渔翁》,营造出地老天荒的空旷孤寂境界,意境冷峭清远。

试论刘禹锡、柳宗元被贬谪后创作的诗有何不同之处。

一.题材不同

1.刘禹锡的大半生是在谪贬中度过的,在贬谪期间创作了咏史诗,分量不大,却艺术精湛思想深刻。他的咏史诗多为登临历史遗迹的怀古之作,借古喻今。采用五七言律绝的形式。含有精辟的议论和卓识。如《西塞山怀古》在寄寓怀古的风景中,融入了现实的忧患意识。

是他被贬逐的二十三年间,受民风淳朴的巴山楚水之地民谣俚曲影响而创作了独具特色的作品:民歌体竹枝词和杨枝词,2.柳宗元在贬谪期间以写山水田园诗见长。作者再次遭贬后为从悲愤中解脱出来,他幻想象陶渊明一样归隐田园,写了一些山水田园诗,试图以清净幽寂的自然境界净化心灵。如《江雪》《渔翁》

二.艺术特色不同

1.刘禹锡的诗歌总的特色比较明快,民歌体诗新鲜活泼、格调明快,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近体则写得含蓄精练,风格刚健爽朗,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如《竹枝词二首》:“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2.柳宗元的诗歌创作了空旷孤寂境界,意境冷峭清远。如“千山鸟飞绝,万经人踪灭”。艺术上写得精刻孤峭。

第七章 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名词解释:无题诗

一.李商隐用无题为名的爱情诗,称无题诗。无题诗具有“朦胧”的特点,旨意隐秘。二.无题诗的范围,一般认为是作者抒写不原明言的生活遭遇或思想感情的诗篇。包括以《无题》为题的十五首,和以句首二字为题“准无题”近三十首。主要包括两种,即寄托说和爱情说。

简述李商隐无题诗的内容和特征。晚唐诗人李商隐最为人传诵的,是他以无题为名的爱情诗,他的无题诗具有“朦胧”的特点,旨意隐秘。关于无题诗的内容和作意,主要说法有两种,即寄托说和爱情说。一.无题诗多数与爱情有关,有的寄托痕迹比较明显,有的则似有似无。抒写的是交织着希望和失望的悲剧性爱情和爱情心理。一些无题诗,在爱情篇章中融入对社会人生的清凉体验、和那种恍惚不定、总是有所失的情感,如《无题二首》“凤尾香罗薄几重”写青年女子与对方邂逅,渴望相间而不得的心情,可能寄寓了作者落拓不遇的感伤。

二.善于运用比兴象征手法写爱情生活中的种种感受,十分注意比兴本身形象的鲜明、生动、完

整,力求其既富于生活感受,又具有启发性,创造出交织着希望与失望、令人目眩神迷的带有伤感情调的情诗之美。如《无题二首》“昨夜星辰昨夜风”两心相应一点通,但徒留羡慕不已的回忆而已,非常的失意怅惘。《无题》“相间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伤别复伤春,明知别后会合无望,仍痴心不改、这种执著于苦恋的怨旷之情,已近于爱情绝唱了。

试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是唐诗发展到晚期最有成就的诗人,以其独具特色的美仑美奂诗歌登上了整个晚唐诗创作的艺术最高峰。

一.他对于爱情的执着,开创了诗歌上新风格、新境界。他的诗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律、七绝。如果说杜甫是唐代七言律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那么,李商隐则为第二座里程碑。他继承了杜甫的沉郁顿挫,有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的幻想象征手 29

法,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1.写景中融合比兴象征,寄寓困顿失意的身世之感。

2.爱用冷僻的典故,故诗中的意象特别美丽,而整体意旨往往隐晦。3.语言绮丽而对仗工整,音律圆美婉转。4.“近而不浮,远而不尽”之趣,富于象征暗示色彩,有朦胧之美。

二.他的绝句写得深情绵邈,沉博绝丽,有的比较隐晦,但可以在精工富丽的辞章中体会到他的婉转情思,而且很伤感。如《夜雨寄北》感情细腻,意境婉约,在艺术上的明显特色便是细美幽约、朦胧含蓄,为伤感唯美文学的典型。

试论杜牧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一.

晚唐诗人中,他第一个大量用七绝写咏史诗,用史论笔法,寓褒贬议论于含蓄诗味中,极大地发挥了绝句体的妙用,创作了许多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的咏史作品。如《泊秦淮》通过对历史曾有过的繁盛转瞬即逝的伤悼,以及揭露统治者的荒淫误国,抒发自己的政治感慨和见识,其中深寓对现实的不满和讽刺,立意高绝的议论,表现出横溢的才气。

二.忧国忧民的壮怀与伤悼之情交织成一种俊爽的风格。

三.还写过一些出色的伤别诗,纪行、写景诗也颇多佳作。善于选择清新明朗、能给人以快感的景物来抒写他的情怀,用色彩鲜明的语言,创造出情景交融的优美诗境,如《山行》“远上寒山石经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富于诗情画意,意境优美,以畅达的语言传达出自然景物的清新气息,明丽而有立体感的画面给人美妙的艺术感受。

名词解释:苦吟诗

1.晚唐时期,苦吟诗的早期代表是孟郊,后来有贾岛、姚合。他们的诗风相近,都以苦吟著称所以称苦吟诗。

2.他们的诗风又各有特色特色:

孟郊诗中颇多患难感、忧郁感、以及人生悲剧与绝望心理交织成的幻灭感。贾岛诗多是寄赠酬唱之作,极少反映但是生活,局度也显得比较狭窄。姚合与贾岛是诗风相近的诗友。

试叙贾岛和姚合的“苦吟”与孟郊有何不同。相同:

1.他们都以苦吟著称,因此历来有“郊寒岛瘦”之说 2.孟郊、贾岛都写贫病饥寒、穷困潦倒。不同:

内容:他们都写贫病饥寒、穷困潦倒。

孟郊:写“士不遇”,想用世而最终赉志以殁的悲剧性的一面。

贾岛:彻底放弃雄心、醉心于琢磨词句的循世的一面,他的诗也有激烈奋发的一面,如《剑客》。但更多的如其《送别》。他的诗多是寄赠酬唱之作,极少反映但是生活,局度也显得比较狭窄。反应生活的深广度不如孟郊。

艺术上:

孟郊成就最高

贾岛:不如孟郊,他的五言律写得很精深,能于细小处见精神,造清奇幽微之境,推敲字句。如《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姚合:作诗的才华和“苦吟”工夫都不及贾岛,他的大多数诗都显得平淡无奇,境界与格调也并不很高。

第八章 唐代散文

试叙韩柳古文理论对散文革新运动的推动作用。(即韩柳古文理论有哪些观点)

唐代古文运动之所以至韩、柳始成,主要是因为韩、柳在批判继承古文运动先驱之文论的基础上对儒道进行全面的清理,提出了许多反传统观念的新解,以文章内容的变革带动形式的变革,使“文以载道”说产生了实践意义,并在理论上趋于完善。

一.韩愈第一次提出“文以明道“的观念,在总结前人关于文章作为表现儒家思想体系的“道”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道”与“文”的关系。

1.从“明道”的要求出发,韩愈特别强调作家思想修养的重要性。2.在具体的实践中,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的口号。二.提出“唯陈言之务去”和“词必己出”的主张。

三.提出“文从字顺”要求文字的表达要流利。四.“气盛则言”把文气与文章的语言表现联系起来,认为文章气势就是从语言的短长和声的高下而来。

柳宗元对于文体、文学语言的改革,他的意见也大体与韩愈相似。

试论韩愈古文成就的表现。

“古文”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他把自己的奇句单行、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为古文。古文成就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 韩愈的古文在各类文体的上都有创新。

1.碑志。他的碑志虽然也有溢美隐恶的“谀墓”之作,但有不少作品巧于摹写,注意剪裁,把精辟的议论,真挚的感情运用于其中,加之善于刻画人物,突出中心,使其成为“一人一样”的生动传记文。如《柳子厚墓志铭》形象鲜明,感慨深长,很有感染力。

2.赠序。融抒情、记事和议论为一体的杂文问题。如《送孟东野序》

3.杂文中的“杂说”,短小精悍而内容丰富,行文尤为不拘一格。如《杂说四》 二.创作了一种简洁精辟,清晰流畅,富于美感的新型散文。

三.可以用各种体裁,在各种题目下,根据现实的需要和自己的意思自由地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如《进学解》《祭十二郎文》

四.语言接近口语化,通俗明白,能把口语推敲成新的词语。提炼出一些生动的语言,如一些成语:“不平则鸣”、“落井下石”、“坐井观天”等。句式的结构也灵活多变,文从字顺,也杂以骈俪句法。

韩愈古文总的风格是雄深雅健、猖狂恣睢。

简述柳宗元人物传记的特点。

一.突出的特点:主人公多是社会上地位不高或被压迫的人物,如不愿承担赋税的捕蛇者,种树的老人。

二.大多以真人真事为基础,但有的作品也带有若干虚构、寓言的成分,作了一定的夸张,其重情节、重细节处,明显地受唐代新兴的传奇小说的影响。如《捕蛇者说》

三.着重描写的是人物的奇特之处,并通过人物奇特的举动写鲜明的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塑造典型形象。如《种树橐驼传》

简述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最具艺术特色的作品,多写于他流放永洲的十年中。主要艺术特色有:

一. 寓情于景,在景物描写之外单独的发议论和抒情,大量的情况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会在山水之美的艺术境界中。以山川之美来反映自己的见弃,发抒他的愤怒,悲哀抑郁的情绪。如《始得西山宴游记》自然美与他的精神切合,而与痛苦的人生和鄙俗的现实相对立。

二.把自己的感情移入自然之中,描绘出反映着自己审美理想的自然,表现出了一种诗情画意的自然美。如《永洲八记》荒郊野外的平凡山水被写得千娇百媚,经过艺术的升华,显得单纯、宁静、清新呈现出一种幽丽之美。

三.捕捉自然事物最独特最精微的变化情态,予以生动的再现。如《小石潭记》 四.峭拔的骨力和清冷的色调相糅合,构成其山水散文乃至其他众多作品的典型风格。确立了这种体裁在文学史上的独立地位。

简述柳宗元寓言散文的特色。

一.强烈的现实性和高度的概括性。如《黔之驴》叙述一个无能无德又无自知之明的驴被老虎吃掉的故事,在当时具有讽刺作用,对后人也有教育意义。

二.善于绘声绘影,因物肖形,创造了比较完整的、个性化的寓言形象。既集中动物本身的特征,形象鲜明生动,有揭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的嘴脸,寓意深刻,如《蝜蝂传》集中了许多善执物、好上高的小虫的特点,塑造了一个贪婪,愚顽的蝜蝂小虫形象,嘲讽追求名位、贪得无厌的丑行的意义。

确立了寓言在文学史上的独立地位。

第九章 唐传奇与变文、俗讲

名词解释: 唐传奇

一. 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

二.在唐代,传奇只是某些单篇作品或小说集的专称,至宋代才开始将传奇用作唐代新体小说的统称,以区别于旧有的志怪小说。

变文 一.“变文”是唐代明间创作的一种新文体,其体裁是有说有唱的,为佛教俗讲所借用。所谓“变文”之“变”,当时指变更了佛经的本文而成为“俗讲”之意。

二.变文的体制是散文与韵文相结合而成。散文为讲述之用,韵文用来歌唱。

三.变文分为三类:一是演说佛经故事的宗教性作品;二是演说历史故事讲史作品;三是演说明间传说题材的作品。

简述唐传奇与志怪小说的区别。

1.唐传奇反映现实生活,志怪小说反映的是超现实的神灵鬼怪。2.唐传奇是作者的虚构,志怪小说收集奇记。

3.唐传奇情节曲折离奇,篇幅加长,志怪小说粗陈梗概。

简述唐传奇的艺术成就。

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明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主要艺术成就有:

一.唐传奇的艺术成就相当高,情节的传奇性与现实性兼容,情节的虚构、想象与作品的艺术性融合一体,起虚构和想象已标志着文言短篇小说创作的成就。如《柳毅传奇》写充满神话色彩的书生与龙女相恋故事,情节离奇,但人情味很重。

二.体裁丰富。有描写爱情的,如元稹的《莺莺传》、蒋防的《霍小玉传》;寓言讽刺题材有沈既济的《枕中记》“黄粱梦”;历史题材陈鸿的《长恨歌传》《东城父老传》;游侠题材杜光庭的《虬髯客传》;神怪题材裴鉶的《传奇》。

三.所写故事情节化、细节化,注重写人物的生活琐事,尤其注重写他们的情感生活或性情偏嗜之类的细节。

四.叙事模式由故事中心向情节中心、人物中心演进。

五.叙述语言雅俗兼采时庄时谐,用文言描写物态人情以至琐事,简洁、准确、丰富、优美,将古代散文的巨大表现力发挥到很高水平。

第十章 唐五代词

名词解释:花间词派

1.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2.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共十八家词共五百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

3.产生与西蜀,多用华丽的字面和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别恨。

简述冯延巳的婉约词风和优美意境。冯延巳是南唐词人中的佼佼者。

一.冯延巳作词不追求人物描述的具体真切,而是重在抒发触景所生之情,情思千回百转,若有寄托,深婉而缠绵悱恻,将晚唐以来的婉约词风又推进了一步。

二.写思念、离愁,把男女之情作为抒写的主要内容,这是冯延巳和“花间”词人共同之点。但较少对女人的容貌和体态进行刻画,他写的是一种感情的境界。如《鹊踏枝》。有的词较多身世的凄怆感慨的抒发,如《采桑子》。冯延巳词中着力表现的,不是情事的直接描述,而是雅致优美的意境,〈如谒金门〉以风吹皱水面起兴,写思春闲情,完全是一种优美意境感发的心绪,开阖荡漾,情调极为雅致。

试论温庭筠《菩萨蛮》二首的艺术风格。

一.温庭筠是“词为艳科”的始作俑者,领导了五代词的发展趋向。他的两首有名的〈菩萨蛮〉词,写美女的体态装饰及其闺阁情思。

二.不作明白的叙述,而以物象的错综排比和音声的抑扬长短,增加直觉印象的美感,引人产生一种深美的联想,成功地把形象鲜明的物语、景语与难以琢磨的情语融合在一起,使所要表现的难以言状的心绪,转化成可感的优美物象。“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通过将美女起床、梳洗的懒散的动作,把一种本来难以琢磨的闺阁情思,表现的可感知。三.温庭筠的词常以静态的描绘代替抒情,尤着力于细部的重彩描绘,富有装饰性,而且善于用暗示的手法,造成了含蓄的效果。如“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美人的情思是希望和他心爱的人成双成对,作者用一种含蓄的手法表现出来。

试论李煜前期词与后期词的不同。

李煜是南唐的最后一个皇帝,世称李后主。

一.他的早期作品以反映沉溺声色、纵情逸乐的宫中生活为主要内容。描写精细、生动、且富有情趣。如专咏美人口的〈一斛珠〉。他的艳情词并未脱“花间”旧格,但写得较为真切率真,如相传写与小周后偷情的〈菩萨蛮〉,用直白浅露的叙说,把热恋女子约会的情态和放纵心理写得淋漓尽致。

二.李煜后期词的主要内容是写亡国之痛,故国之思。纯以白描的手法直抒内心极度悲痛,词中时空跨度很大,加大了感情容量,抒发的感情以哀伤真实为主,能引起历代读者的共鸣。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用白描的手法抒发了对江山、故国的怀恋,充满了悔恨、悲愤和哀愁等复杂的情感,感慨极深,词境也极为阔大。

试分析温庭筠与韦庄词的异同。相同:

一.都以词名世,所以并称“温韦”。

二.两人词的内容都是以男女情爱离别相思为主要内容。如温庭筠的〈菩萨蛮〉、韦庄的〈思帝乡〉。三.都开辟了一种新的词风。反映了词由仅供歌儿舞女演唱的伶工之词,到抒情写怀的士大夫之词的渐变过程。如温庭筠为了适应舞艳歌席场合的实用要求,他的词中都是精丽字面和绮丽意象的组合,适于花间酒下歌咏的香软词境,具有娱乐价值,这对于词在晚唐五代迅速兴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韦庄相对淡漠词体佐欢酬宾的实用功能,开启了文人词自抒情怀的传统。这不仅是韦庄词的一大特色,也是词的风格内容一大转变。

相异:

一.温庭筠多“伶工之词”。大胆的写侧艳之词,是“词为艳科”的始作俑者,领导了五代词的发展趋势。而韦庄多“士大夫之词”。

二.艺术表现手法不同。温庭筠:以排比和音声的抑扬长短,增加直觉印象的美感,引人产生一种深美的联想,成功地把形象鲜明的物语、景语与难以琢磨的情语融合在一起,使所要表现的难以言状的心绪,转化成可感的优美物象。如〈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常以静态的描绘代替抒情,尤着力于细部的重彩描绘,富有装饰性,而且善于用暗示的手法,造成了含蓄的效果,如“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美人的情思是希望和他心爱的人成双成对,作者用一种含蓄的手法表现出来。

注重文辞声律的华美精工,艳丽如晚唐诗风,炫人眼目。少藻饰、多白描的语句写离情别恨,如〈更漏子〉〈梦江南〉。词境缠绵悱恻,凄丽而有情致,颇有民间曲子词的风味。

韦庄:以疏淡之美,写词抒情为主,直述胸臆,风格趋向清丽,如〈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自然清新的风格,江南的景美、人美、生活美,写得疏朗、显直。他是一个大力用白描手法作词的作家,对情事多作直接而且分明之叙述。如〈思帝乡〉写的是常见的情爱题材,但长于勾勒,直接描述人物的心理感受,笔调疏放秀美。

三.风格不同。

温庭筠:开创词为艳科的传统,领导了五代词的发展趋向。注重藻饰以艳丽见长,具有密丽的风格。

韦庄:对民间抒情词给以艺术的加工,以疏淡为美。

下载中国古代文学史一_简答论述整理0103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古代文学史一_简答论述整理010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题库一: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题库一: 总分值4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以下中国古代神话中,属于描写自然灾害神话的是( )A.夸父逐日 B.女蜗造人C.盘古开天辟地 D.黄帝蚩尤之战 2《周......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神话 识记:一、 神话的概念::所谓神话,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论述简答题整理[五篇范例]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 1.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2.试论《左传》的文学特色。 3.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4.试论《庄子》的寓言特点。 5.分析《离骚》......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对照知识点

    第 一 编 先 秦 文 学 第一章 上古传说文学 1.古代典籍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2.《周易·贲卦》**爻卦;《中孚》九二爻辞; 《弹歌》;《蜡辞》 3.神话基本特性;与传说联系和......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

    ......

    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一

    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袁行霈) 第一部分 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比较难复习,一是因为文学史时间跨度大,上下几千年。二是内容多,有很多风格各异的作家、作品以及抽象的文学理论。......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称解释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 自考

    1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 。“顿挫”有抑扬顿挫、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