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常用成语故事

时间:2019-05-13 21:12: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常用成语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常用成语故事》。

第一篇:小学生常用成语故事

拔苗助长

【成语释义】

把禾苗拔高一点,帮助它成长。比喻违反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不假思索,反而把事情弄糟。

【成语溯源】

宋国有个农夫,种下稻苗后,便迫切地希望能早早有个好收成。于是,他一天去田间看好多次,可是稻苗像是被人施了定身术一样,几乎看不出变化来。

农夫犹如热锅上的蚂蚁,非常着急。突然,他想到一个好办法。于是,他高兴地跑到田间,顶着炎炎烈日,把稻苗一棵棵地生生拔出一节来。经过一番劳作,看着自己的丰硕成果,农夫喜滋滋地扛着锄头回家了,还向儿子炫耀:“你去咱家地里看看吧,咱家的稻苗比别人家长的都高。” 儿子飞速跑到地里,不一会,就沮丧地回家了:“稻苗都枯死了,看你干的好事。”农夫吓得连鞋都没穿,飞奔到地里。眼前的景象,彻底让他傻眼了——稻苗都枯死了。“啪”地一声,农夫瘫坐在地头上。

杯弓蛇影

【成语释义】

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成语溯源】

古代有个叫乐广的人,他有一位很要好的朋友,两个人来往非常密切。可是,自从上次在他家喝完酒之后,好久都不见这位朋友来自己家了,乐广百思不得其解:莫非这位朋友出了什么事了吗?于是他带着疑问,向朋友询问。朋友告诉乐广,上次在他家喝酒,看见杯中竟然有条蛇,喝完酒后,越想越觉得厌恶,所以接下来的日子里,吃不好睡不好,然后就生病了。乐广想了很久,终于明白了:当时墙上挂着一张角弓,上面用漆喷上了一条蛇,那么杯中的蛇,应该就是墙上角弓的影子。

于是,乐广再次把朋友邀请到家中,向朋友一一解释。然后,又摆酒设宴与朋友共饮。同样的场景,同样的酒杯,乐广问朋友:“这次,你在杯中看到了什么?”朋友看了看,说:“所看到的和上次一样,但是我知道了其中的原因,这次心里豁然开朗,不再害怕了。”说完两个人就欢快地喝着酒,聊起天来。

对牛弹琴

【成语释义】

对着牛在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的是什么。比喻对愚蠢的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同时也讽刺说话的人不看对象。【成语溯源】

古时候有个叫公明仪的乐师,他经常表演才艺给大家欣赏。赞美声总是在他的耳边围绕,渐渐地,公明仪觉得自己只把乐曲带给人类,而其他的动物,却从未欣赏过如此美妙的曲子,实在是遗憾。

一天,公明仪路过一片树林,他发现牛儿在吃草。于是,他灵机一动:为何我不弹奏一曲给牛儿呢?于是,他弹奏了古雅情调的曲子,自己都快陶醉了,闭着眼睛在想:“牛儿一定也和我一样,沉醉在优美的旋律中了吧。”结果,他睁开眼睛一看,大吃一惊,牛儿依旧悠然的吃着草,不时地甩动着尾巴,驱赶着蚊虫。

公明仪很疑惑:怎么会这样?这时身边小牛犊的叫声,让公明仪茅塞顿开。于是他模仿牛犊和蚊虫的叫声,果然,吃草的牛儿竖起了耳朵,小步回应,欢快极了。

东施效颦

【成语释义】

效:仿效;颦:皱眉头。比喻不顾客观条件,盲目模仿,结果适得其反。

【成语溯源】

春秋时期有个女子名叫西施,长得特别漂亮。西施胡美貌丝毫不用修饰,仿佛天仙下凡,连老人、小孩和女人见到她都不愿意离开。

一天,西施心口疼的毛病犯了,只见她捂住胸口,眉头紧皱,流露出一种女性特有的娇柔之美。过往的行人,都流露出怜香惜玉的眼神。邻村有一个丑女叫东施,她说话粗俗,举止不雅,却梦想着自己有无数追随者。她她看到这种情形心想:这病怏怏的样子,能有这么多人欣赏,我模仿她,肯定也会有很多人喜欢。

第二天,她便捂住胸口,眉头紧锁在街上行走。结果,人们吓得纷纷逃跑了,行人都像躲瘟神一样避开她。

东施只知道西施双眉紧锁的样子很美,可不知道为什么会让人感觉美,她仅仅模仿西施的动作,可她粗俗的举止,怎会让人感觉美呢?

负荆请罪

【成语释义】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形容主动向人承认错误,诚恳认罪。【成语溯源】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出名的将士,一个是文将蔺相如,另一个是武将廉颇,他们都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后来,蔺相如在渑池会上立了大功,赵王封他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不服气地对别人说:“我为国家屡立战功,蔺相如只凭一张嘴,官位竟在我之上,我见了他,一定要当面羞辱他!”

这话传到蔺相如耳中,他常常向赵王请了病假不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一天,蔺相如的马车在街上遇到了骑马的廉颇,他让马夫赶紧给廉颇让路。他手下的人不服气地说:“大人,您真的怕廉颇?”“你说秦王和廉将军,哪个更厉害?”手下人说:“当然是秦王了。”蔺相如反问道:“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会怕廉将军呢?我是怕敌国知道我国的文武大将不和,借机攻打我们啊!”

廉颇得知一切后,十分懊悔,他脱下战袍,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蔺相如热情相迎,从此二人成为好朋友,共同保卫自己的国家。

井底之蛙

【成语释义】

井底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片天。比喻见识短浅,思路狭窄的人。

【成语溯源】

从前,有一只青蛙生活在一口枯井里。他对自己的家满意极了,总觉得很宽敞,只要有机会,就会炫耀一番。

一天,一只小鸟正好站在井台上歇脚,青蛙一看,赶紧把小鸟叫住了:“小鸟小鸟,你快过来呀,今天让你见识一下我宽阔的居室,你肯定没见过呢,这回你小子可大饱眼福了啊。”小鸟站在井台往井里看了看,长满青苔的井壁,一股扑鼻的臭味,周围不时还有小虫子爬出来。小鸟打断了在旁边一直说个不停的青蛙:“青蛙大哥,外面的天空比你家的大一千倍一万倍,你赶紧出来看看吧。说完便飞走了。

青蛙半信半疑地跑出来,眼前辽阔的蓝天,让它顿时头晕目眩,不知所措。原来小鸟没骗自己,天空真的很大,自己一直引以为荣的“宽阔”的家,真的是很渺小的。

刻舟求剑

【成语释义】

为了找到宝剑,在船上做记号。比喻不会随着事物的变化来进步性地看待事物,仍然用旧的、不变的眼光看待事物。【成语溯源】

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叫渡江的人,他非常喜欢和朋友一起去划船。

有一天,他们正划得起劲,渡江不小心把自己的宝剑掉在水里了,这可是父亲去年送给自己的礼物啊,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突然,他想了个好办法,急忙用朋友的刀,在宝剑掉下去的船壁上划了一个记号,然后露出满意的笑容。朋友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渡江说:“这就是宝剑掉下去的地方。一会,船靠岸之后,我就从这个划记号的地方跳下去,寻找我的宝剑,不就可以了吗?”朋友哭笑不得地说:“哪有这样的道理啊,船走了,可是宝剑并没有前进啊。”

果然,在船靠岸后,渡江急忙跳下水,可是什么也找不到了,他后悔极了。

狼狈为奸

【成语释义】

狼和狈一同出外伤害牲畜,狼用前腿,狈用后腿,既跑得快,又能爬高。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

【成语溯源】

森林里有一只狼和一只狈,狼的前腿长,后腿短。狈则相反,前腿短,后腿长。一天,他们俩在树林里觅食,冬天的大森林里,小动物们早早准备好了过冬的食物,都躲在家里,谁也不愿出门。

狼和狈走了很久,还是没找到吃的。这时,狈突然想到,森林附近有一些牧民,他们的

羊圈里,一定有很多的肥羊。他刚和狼一说,狼的眼睛立刻闪出绿光,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于是他们飞快的奔向牧民的羊圈。果然,栅栏围成的羊圈里,几只小羊悠闲的吃着干草,它们还不知道,一场大的灾难就要来临了。只见狡猾的狈,正把自己的前腿,搭在狼的后腿上,这样,慢慢地逼近一只靠它们最近的小羊,最后,这只小羊被它们杀害了。

事后,狈得意扬扬地对狼说:“哥们,以我的智商,加上你的能力,咱们真是‘最佳拍档’啊。”

毛遂自荐

【成语释义】

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成语溯源】

战国时期赵国有个叫毛遂的人,他是官员平原君的门客。毛遂饱读诗书,学识渊博。后来,秦国攻打赵国,平原君奉命去楚国求救。楚国国王是一位非常严肃的人,很多人都不敢和他说话,为此,平原君也很犹豫。这时,毛遂主动提出想和平原君一起去楚国。平原君非常感动。

到了楚国后,平原君诚恳地和楚王谈了一上午,一点结果也没有。毛遂便对平原君说:“大人,小人愿前往与楚王谈判。”于是,在平原君半信半疑的思虑中,毛遂已经到了楚国大殿,他详细地为楚王分析了各种利害关系,最后,楚王心悦诚服,对毛遂的分析赞不绝口,他派大将春申君带兵,前往赵国营救。毛遂的自荐行为,也得到了平原君的大力赞赏。

奴颜婢膝

【成语释义】

奴才一样满脸堆笑的面容,婢女一样跪地求饶的样子。形容人奴才相十足,低三下

四、拍马讨好。【成语溯源】

南宋时期,朝廷多次与入侵的元兵交战,可是兵力不足,总是打败仗,南宋面临着灭亡的危机。

此时,南宋的皇帝每天只知道享乐。官员贾似道只报喜不报忧,每天都谎报军情,说宋军一直在打胜仗。

另一官员陈仲微知道后,感到气愤,同时也很担心,于是他便告诉皇帝说:“高宗在位时,君臣都十分昏庸,敌人攻打进来时,他们都向敌人屈膝投降,就像奴才一样满脸堆笑,像婢女一样跪下求饶,我们千万不能像他们一样啊!”南宋皇帝听了很生气地说:“你不要在这乱说话,我们大宋物产丰富,百姓们不知道过得有多幸福;战场上每天都有好消息传来,难道是假的不成?过不了多久,我们一定会打败敌人的。”

南宋有如此昏庸的皇帝,没过多久就灭亡了。

弄巧成拙

【成语释义】

本想耍弄聪明,做得好些,结果做了蠢事或把事情弄得不可收拾。

【成语溯源】

北宋时有位著名画家叫孙知微。有一次他画了一幅《九曜星君图》。他将图勾画好后,只剩着色一道工序了。这时,他有急事要出门,便叮嘱学生们用心给画上色。

他走后,学生们围在一起观看老师的作品。纷纷夸赞老师画得形象逼真。其中有一个叫童仁益的人,却一言不发。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呢?”童仁益说:“水曜星君身边的童子虽然逼真,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像少了点东西。”其他人说:“没发现少什么呀。”童仁益说:“少了支莲花。”说着,他就自信地在瓶口画了一枝莲花。老师回来后,发现画中多出的莲花,哭笑不得地说:“这是谁干的蠢事,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曜星君的镇妖瓶,可是添上莲花后,宝瓶就变成了普通的花瓶了啊。”说着,把画撕碎了。童仁益看见,低着头不说话了。

前车之鉴

【成语释义】

借鉴前面翻车的教训。比喻把前人或以前的失败作为借鉴。【成语溯源】

西汉时期有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名叫贾谊。贾谊从小就被人称为“神童”,参加各种考试总是取得优异的成绩,18岁时,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这个神童聪明过人了。

汉文帝非常欣赏贾谊的才能,十分重视他,并且让他担任朝廷的重要官员。在任期内,贾谊不负众望,专心读书写书,十分刻苦认真,并且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政论文《治安策》,其中一些治理国家的想法,非常有意义。

贾谊在书中详细分析总结了秦朝统治者只顾自己享乐,不关心老百姓的生死,最终灭亡的惨痛教训。他写到:“只有关心百姓疾苦,为百姓办实事,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啊!秦朝的灭亡,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千万不能走他的老路啊!

汉文帝看了《治安策》后,他十分佩服贾谊的见解,并且采纳了书中的一些建议,勤政为民的治理国家。

画蛇添足

【成语释义】

画蛇时给蛇添上了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成语溯源】

楚国有一位负责祭祀的官员,送给了前来帮忙的王二一壶好酒,王二迫不及待地打开了酒壶,刚想喝,可这浓浓的酒香,把周围其他几个伙伴的馋虫勾起了,大家都想喝,可酒又不够。正当人们沉思的时候,其中一位伙伴说:“要不咱们比赛画蛇吧,谁最先画完,谁就可以喝。”大家都表示同意。

王二第一个完成了任务,他拿过酒壶,美滋滋地看着其他几个人还在努力中,心想:我还有时间给蛇把脚画上呢。于是他飞速地按照自己的想象,给蛇画上了脚,得意扬扬地拿起

酒壶准备尽享美味。这时,张三也画完了,只见他夺过酒壶,笑着对王二说:“蛇是没有脚的?”说完,便咕咚咕咚喝起了酒。

此时的王二,傻乎乎的呆在那里:“是啊,我怎么把这一点忘了啊,蛇怎么有脚呢。”他叹了一口气,眼巴巴地看着别人把美酒喝光了。

叶公好龙

【成语释义】

指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但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喜爱,含贬义的色彩。【成语溯源】

古代有一位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衣服上面绣着龙的图案,屋子上刻着龙,酒杯上也贴着龙的画像,甚至扇子上,都挂一个龙的吊坠。他崇拜龙的程度,简直到了狂热的状态。他还总是对身边的人说,自己有多么喜欢龙。人们知道后,总是用敬佩的眼光看着他。住在天上的龙,知道了这件事,他高兴得不得了:“居然有人这么喜欢我,好开心啊,我一定要亲自去叶公家看看,给他一个惊喜。”于是,龙精心打扮一番,腾云驾雾到了叶公家。

叶公看到真正胡龙吓得脸都白了,转身就跑。龙不解地皱着眉头想:“不是说崇拜我吗,怎么见到我吓成这个样子,难道高兴过头了„„”其实,龙哪里知道,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而只是喜欢像龙却不是真龙的东西啊!

狐假虎威

【成语释义】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人,含贬义。

【成语溯源】

一天,森林里一只饥饿的老虎正在寻找食物。突然发现前面有一只狐狸,他高兴得不得了,口水都流出来了,他一把抓住狐狸,准备美餐一顿。这时,狐狸开口了:“小老虎,我可不怕你,我才是真正的万兽之王,不信,你按我说的做试试看。” 老虎看着狐狸一本正经的样子,就按它说的做了,自己走在狐狸的后面,在森林里转了一圈。果然,小兔子、小松鼠等小动物见到这个场面,都吓得跑开了。狐狸在前面得意扬扬地笑着说:“怎么,我说老虎兄弟,这下,你相信我说的话了吧?”老虎低着头,像个做错事的小孩子一样:“是啊,狐狸大哥,小弟以后可不敢这样了。”说完,灰溜溜地走了。

狐狸心想:“没想到这就把你唬住了,就你的智商,还出来和我斗呢,哎呀,赶紧跑吧,一会遇到一只聪明的老虎,我就完了„„”

杞人忧天

【成语释义】

杞人担心天会塌下来。比喻不必要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成语溯源】

古时侯,杞国有个叫赵四的人,年过四十,家庭幸福并且十分富有,他却整天闷闷不乐 6 的,好像这美好的生活会一下子消失似的。

有一天,赵四在街上遇到好友王五,于是两个人便聊了起来,王五感觉到赵四情绪低落,便对问他:“你怎么了?”赵四叹了口气说:“哎,我总是感觉天会塌下来,地也会陷进去的,到时我们就没有住的地方了。就算我有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还不是没福享受啊?”

王五听完他的诉说,连忙开导他:“天不过是气体在一起聚集起来的,咱们的呼吸、活动等都是在空气中进行的,天怎么可能塌下来呢。再说了。天塌下来,还有地接着呢,你愁什么呀!地,都是由土堆积成的,你整天在地面上活动,地怎么可能陷进去呢。”

赵四听了好友的分析,心情顿时明朗了许多。

投笔从戎

【成语释义】

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成语溯源】

在东汉时期,有位著名的将军叫班超,他从小便志向远大。因家境贫寒,班超便找了个替人家抄书的差事挣钱养家。可班超是个志向远大的人,日子久了,他不再甘心做这种乏味的抄写工作了。

一天,他正在抄书的时候,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大丈夫就应该像他们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写之类的小事上浪费光阴呢!”

后来,班超出使西域,终于立了功被封了官。之后,他当上一名将军,在对抗匈奴的战争中取得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公元73年,朝廷采取了班超的建议,就派他再次出使西域。班超克服重重困难,联络了西域的几十个国家,共同对付匈奴,为保卫国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集思广益

【成语释义】

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成语溯源】

三国时期,刘备死后,他的儿子刘禅继位。丞相诸葛亮成为蜀国实际主权掌握者。他的威望很高,但他并不居功自傲,常听取部下的意见。

一位杨姓官员对诸葛亮亲自过问每一件事的做法提出了建议,他说:“处理国家军政大事,上下之间分工应不同。”他还举出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例子,劝诸葛亮不必亲自处理一切文书,少过问一些琐碎小事,对下属应该有所分工,自己应主抓军政大事。诸葛亮对于这位官员的劝告非常感激。后来这位官员病死,诸葛亮非常难过。

为鼓励下属踊跃参与政事,诸葛亮特地写了一篇文章,号召文武百官积极地发表政见。他写道:“朝廷让大家都参与议论国家大事,是为了集中众人的智慧和意见,广泛地听取各方面有益的建议来治理国家。”官员们对诸葛亮的做法,都称赞不已。

三缄其口

【成语释义】

在嘴上多次贴了封条。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成语溯源】

孔子非常崇尚礼节,他曾专程到周国考察文物礼仪制度。

孔子在参观周王拜祭祖先的太庙时,看到台阶旁边站立着一个铜铸的人,但是嘴被贴了三道封条,在这个铜人的背面,刻着一行字:“古之慎言人也。”意思就是说:这是古代一位说话非常慎重的人。

看到这句话,孔子受到极大的震动和启发,他领悟到:其实人们应该像眼前这个铜人一样,说话办事都保持谨慎的态度,反复思量,这也是一种十分高尚的品德。孔子想到这些,兴奋地回国了。他觉得自己这次出行,收获很大。

在以后的日子里,孔子总是教诲自己的学生,要明白说话办事慎重的道理,更要在实际生活中这样做。他自己更是桃李满天下,几乎每个行业都有他的学生,谨言慎行这个道理,也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

守株待兔

【成语释义】

在木桩旁边等待,希望捡到撞死的兔子。原比喻希望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成语溯源】

宋朝有个农夫叫陈达,他的田边有一截树桩。

一天,陈达和妻子正在地里除草,突然,一只兔子飞快地跑过来,一头撞死在树桩上。他一看,高兴地跑过去,捡起兔子来,兴奋地对妻子说:“今天中午咱们有肉吃了!” 他们兴高采烈地往家走,陈达想:“我每天捡一只兔子,以后就是不用种庄稼,也每天有肉吃啊。” 从此,陈达家里的活不干,地里的庄稼也不打理,每天都坐在那个树桩旁边等兔子,可是,世上哪有这么多的好事啊。转眼到了秋收的时节,别人的庄稼都喜获丰收,再看看陈达的地里,草比庄稼长得还高,颗粒无收。

陈达依然不思悔改,还是每天坐在那里等兔子,家里没米没柴他也不管。妻子一气之下,带着孩子回娘家了,只剩下他,依然孤零零地坐在那截木桩旁边等兔子。

第二篇:小学生简短成语故事,小学生必备成语故事

小学生简短成语故事,小学生必备成语故事大全

成语是汉学精髓,但具有古韵的成语对于小学生来说在理解上还是有些难度的,不妨将成语故事化,通过故事的形式教导孩子学习成语了解成语!

1、沆瀣一气

唐僖宗时,有个叫崔沆的主考官,录取了一个叫崔瀣的考生。由于两人都姓崔,而他们的单名沆和瀣连在一起,又恰恰是表示夜间水气的沆瀣两字,于是有人就开玩笑说他们是沆瀣一气。

沆瀣一气:比喻彼此气味相投。

2、不自量力

不自量力的故事

春秋时,弱小的息国与较大的郑国相邻。一次两国发生争执,息国国君不仅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出兵侵略郑国,被郑国军队打得大败。当时有见识的人就认为息国不仅无理,而且还不量力,是走在死亡的道路上。果然,没有多久,息国就被楚国灭亡了。

不自量力:指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

3、乐不思蜀

三国时,蜀主刘备死后,由昏庸无能的儿子刘禅继位。后来蜀国灭亡,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带到洛阳,一次,司马昭请刘禅饮酒,席间让人表演了一些蜀国的娱乐节目。当时跟随刘禅投降的蜀国人看后都产生了亡国的伤感,唯独刘禅嬉笑自如。后来司马昭问他是否怀念故国刘禅却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比喻乐而忘本或乐而忘返。

4、从善如流

春秋时,楚国攻打郑国,晋军元帅栾书率军前去救援。楚军一见晋军,就撤回去了。栾书于是转而攻打依附楚国的蔡国。楚国急忙派出两个县的兵力,前来援救。这时,晋军上下斗志高昂,准备迎战楚军。只有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三人劝栾书退兵,避开楚军的锋芒。栾书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后来晋军趁楚军回国之际,出兵攻克了蔡国。

从善如流:比喻乐于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5、多难兴邦

春秋时,楚灵王为了称霸,想与诸侯会盟,派椒举前去邀请晋平公参加。晋平公想拒绝,司马侯劝他去。晋平公说:晋国地势险要,战马多,而楚国又多灾多难。我们完全用不着怕它。他劝晋平公把眼光放远点,同意楚灵王的邀请。多难以固其国后多作多难兴邦。邦:国家。

多难兴邦:指多经困难,反而可以促使上下团结奋斗,使国家强盛起来。

第三篇: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

刻苦学习的成语故事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孙敬悬梁苦读)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苏秦刺股苦学)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凿壁借光

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

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隔壁人家的烛光透过来。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后来成了西汉著名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名。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匡衡凿壁偷光)

以荻画地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欧阳修以荻画地)

囫囵吞枣

有个人曾经对人们说:“吃一点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吃多了,会伤脾的;枣呢,正好与之相反,虽然可以健脾,但吃多了会对牙齿有害。”

听的人中一个人听了,想了想,说:“吃梨时,只嚼不咽,还会伤脾吗?吃枣时,我不嚼,一口吞下去,这不就可以保护牙齿了吗?”

另一个年轻人听他这么一说,就想开个玩笑:“你这不是囫囵吞下枣吗?”

周围在场的人都笑了。

读后:我们学习知识时不能囫囵吞枣,首先把要学的知识理解清楚,然后再认真去掌握它。如果学知识只是笼统地学,就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

狗猛酒酸

宋国有个卖酒的人,为了招来生意,他总是将店堂打扫得干干净净,将酒壶、酒坛、酒杯之类的盛酒器皿收拾得清清爽爽,而且在门外还要高高挂起一面长长的酒幌子,上书“天下第一酒”几个大字。远远看去,这里的确像个会做生意的酒家。然而奇怪的是,他家的酒却很少有人问津,常常因卖不出去而使整坛整坛的酒搁酸了,变质了,十分可惜。

这个卖酒的宋国人百思不得其解,他于是向左邻右舍请教这好的酒竟然卖不出去的原因。邻居们告诉他:“这是因为你家养的狗太凶猛了的缘故。我们都亲眼看到过,有的人高高兴兴地提着酒壶准备到你家去买酒,可是还没等走到店门口,你家的狗就跳将出来狂吠不止,甚至还要扑上去撕咬人家。这样一来,又有谁还敢到你家去买酒呢?因此,你家的酒就只好放在家里等着发酸变质啊。”您看,一匹恶狗看门,就能把一个好端端的酒店弄得门庭冷落,客不敢入;如果一个国家让坏人控制了某些要害部门,其后果必然是忠奸颠倒,社会腐败,百姓遭殃。

孝敬父母的成语故事

黄香温席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了,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谦虚的成语故事

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 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

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 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虚心好学,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叫“不耻下问”。不耻下问的意思: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现在我们用来形容一个人谦虚、好学,真诚地向别人提问请教,不耻下问。

【卑辞重币】卑:谦恭;重:厚;币:礼物。说谦虚的话,送厚重的礼。形容对人有所求。

【不敢告劳】努力做事,不诉说自己的劳苦。比喻勤勤恳恳,不辞辛劳(多用在自己表示谦虚)。

【纳头便拜】纳头;低头。一见面就低头行下拜礼。形容人谦虚有礼貌。【一谦四益】谦虚能使人得到好些益处。

【引玉之砖】自己表示谦虚的话。比喻为了引出别人高明的意见而发表的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

【好为人师】喜欢当别人的教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谦谦下士】下:屈己尊人。指谦虚恭敬地对待地位比自己低的人。

第四篇:小学生成语故事

小学生成语故事(精选16篇)

小学生成语故事 篇1

1.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的北边。

北山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的北面交通堵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路,就聚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成。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铲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隐土的北面。”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掘土,用箕畚装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才七八岁,也跳跳蹦蹦前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他们才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知道这件事后嘲笑并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残余的年岁和剩下的力量,甚至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棵草木,又能把山上的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孤儿。即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却不会增加高度,何必担忧挖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手里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负着两座山,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从此,冀州的南部,到汉水南岸,没有高山阻隔了。

2.凿壁偷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烛光,让烛光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对这件事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诵读一遍你家的书的机会。”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匡衡最终成了大学问家。

3.废寝忘食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的创始人。

孔子年老时,开始周游列国。在他六十四岁那年,来到了楚国沈诸梁的封地叶邑(今河南叶县附近)。

楚国令尹、司马沈诸梁,热情接待了孔子。沈诸梁人称叶公,他只听说过孔子是个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对孔子本人并不十分了解,于是向孔子的学生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

子路虽然跟随孔子多年,但一时却不知怎么回答,就没有作声。

以后,孔子知道了这事,就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回答他:‘孔子的为人呀,努力学习而不厌倦,甚至于忘记了吃饭,津津乐道于授业传道,而从不担忧受贫受苦;自强不息,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年纪。’这样的话呢?”

孔子的话,显示出他由于有远大的理想,所以生活得非常充实。

小学生成语故事 篇2

东晋名将刘琨和祖逖是好朋友。他们年轻时看到朝廷腐败,深为国家的前途担忧。于是互相勉励,立志要为保卫国家做出贡献。每天鸡叫头遍时,祖逖就叫醒刘琨,一同起床舞剑,苦练杀敌本领。后来祖逖率军北上,收复了大片国土。

[注释]闻:听到。

[提示]比喻有志向的人及时奋发努力。

小学生成语故事 篇3

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被俘虏。勾践被扣押了三年,他遭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屈辱。被释放回国后,他发誓要报仇血恨。为激励斗志,他睡在柴草上,还在旁边挂了一个苦胆,每天都要尝一尝胆的苦味。经过长期准备,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

[注释]薪:柴草。胆:苦胆。

[提示]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小学生成语故事 篇4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晋献公采纳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们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虞国。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小学生成语故事 篇5

初生牛犊不怕虎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刘备利用曹操与孙权的矛盾,就命关羽率军北上,进攻襄阳与樊城。曹操派曹仁领兵出战,被关羽的部将廖化打败。庞德率军指名要与关羽决战,双方难分胜负。关羽对部下说庞德是初生之犊不怕虎,必须用计才能制伏他。

【典故】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出之犊,而无求其故。《庄子·知北游》

【释义】犊:小牛。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

【用法】作定语、补语、分句;一般形容年轻人

【相近词】无所畏惧、敢作敢为

【反义词】胆小怕事

【其它使用】

◎ “乖乖,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问话的人意义不明地挥了一下手。

◎ 不怕起点低,只怕志不高",初生牛犊不怕虎,他勇敢地向那神圣而遥远的科学殿堂,迈开了自己的脚步。

◎ 赵伟不像桑田,他刚刚开始工作还不到一年,既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又有要立一番事业的雄心大志。

小学生成语故事 篇6

礼轻人意重

【成语故事】唐朝一地方官为表达对皇帝的敬意,派缅伯高给皇上进贡一只天鹅。缅伯高爬山涉水,经过沔阳湖时给天鹅洗澡,天鹅逃跑,只剩下一根鹅毛,只好写诗“上复唐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皇帝没有怪罪并奖赏他。

【典故】兄弟,拜义如亲,礼轻义重,笑纳为幸。元·李致远《还牢末》

【释义】礼物虽然很轻,但人的情意却很深厚。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送礼

【近义词】礼轻情意重

【成语举例】就是这个冤家,虽然不值得甚钱,是一个北京客人送我的,却不道礼轻人意重。

小学生成语故事 篇7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成语故事】传说中道家有八大仙人去参加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他们来到东海边,吕洞宾建议各自渡海,铁拐李站在龙头杖上,韩湘子坐在花蓝里,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何仙姑、曹国舅乘各自的箫、纸驴、拍板、鼓、竹罩、玉板渡海。

【典故】正是八仙同过海,独自显神通。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

【解释】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用法】作定语、分句、宾语;比喻个人有自己的本事

【近义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成语例句】

◎ 海拉尔垦区从这一最敏感的神经入手,在坚持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原则中,注入了与投入产出挂钩,按效益分配和多投多得按资分配的内容,使垦区上下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 历史大踏步地走进八十年代,山沟沟迎来了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沸腾局面。

◎ 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 是啊,训练时教练说话没人听,打比赛时又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小学生成语故事 篇8

唐德宗时,有支部队在长安叛变,拥立原卢龙节度使朱泚(cǐ)为皇帝。朱泚自称大秦皇帝,拜张光晟(shèng)为副将。唐德宗命令李晟领兵讨伐朱泚,逼近长安。

张光晟率兵驻扎在九曲,与李晟军对阵。张光晟见李晟军声势浩大,知道自己不是对手,暗中派心腹去与李晟联络。李晟表示欢迎他归降朝廷,张光晟带领部下投降。

李晟为他向德宗上奏章,要求对张光晟减罪任用。李晟带了张光晟参加宴会,华州节度使路元光怒道:“决不与反贼同席!”

李晟只得把张光晟软禁起来,听侯朝廷处理。不久,德宗下旨,认为张光晟罪不赦,理应处死。张光晟临死前说:“传话后人:第一莫做,第二莫休。”

成语“一不做,二不休”由此而来,比喻不做则已,既然已经做了,就索兴做到底。

小学生成语故事 篇9

寒酸落魄

【成语故事】范雎随魏国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须贾怀疑他通齐,回国后报告魏相。范雎含冤被打伤,改名张禄逃到秦国当上宰相。须贾出使秦国,范雎扮作寒酸落魄的穷人去见他。须贾见他一寒如此送他绨袍,待发现他是秦相时吓得一再谢罪。范雎没有杀他。

【出处】(范睢)遂换去鲜服,妆作寒酸落魄之状,潜出府门,来到驿馆,徐步而行,谒见须贾。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

【解释】落魄:沮丧失意。形容不得志时穷困、狼狈颓丧的样子。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穷困潦倒颓丧

小学生成语故事 篇10

揠苗助长

【典故】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忧忧。有一天,他又荷着锄头下田了,他觉得稻苗似乎一点也没长大,于是苦心思索着有什么办法可以使稻子长高一点。

忽然,他灵机一动,毫不犹豫的卷起裤管就往水田里跳,开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点。傍晚,农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为聪明的杰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诉他太太说:“告诉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个好点子,让咱们田里的稻苗长高了不少。”农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儿子到田里去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子听到家里的稻子长高了,兴奋地飞也似的跑到田里去看。这时,他发现稻苗是长高了,但是却一棵棵低垂着,眼看着就要枯萎了。

【释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千万不可以学宋国农夫的作法,一切事情都有它的顺序,如果一心只想早点完成就破坏它的次序,到头来不仅不能提早完成,反而一事无成。

小学生成语故事 篇11小学生成语故事 篇12

汉武帝妹妹隆虑公主的儿子昭平君,是汉武帝的外甥,隆虑公主知道昭平君倚仗权势,经常为非作歹,难免要惹出大事。她担心自己死后,昭平君会犯死罪无人救他,便在病重时对武帝说:“陛下,我愿以一千斤黄金和一千万钱,为昭平君预赎死罪。”

这种事没有先例,但汉武帝见她病生得很重,为了安慰她,也就点头应允了。隆虑公主死后,昭平君因没有人管束他,日益骄横。一次他酒后杀人,被捕入狱

。武帝非常难过,叹息道:“我妹妹很晚才生这个儿子,死前把他托付给了我,现在要判他死罪,我实在不忍心呀!”左右的大臣们都说:“公主早已替他赎了死罪,陛下就赦免他一次吧!”武帝摇摇头说:“法令是先帝制定的,必须遵守。

如果因为我的亲属而破坏法令,岂不失信于民?”最后,武帝狠了狠心,还是下诏处死了昭平君。

处死了昭平君,武帝心里很难过。但是,太中大夫东方朔却向武帝祝酒说:“赏功不避仇敌,罚罪不考虑骨肉,这两点陛下都做到了。四海之内的百姓就会各如其所愿。”

小学生成语故事 篇13

黔驴技穷

过去贵州(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个多事的人运来了一头驴,运来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驴放到山脚下。

一只老虎看见了驴,以为这个躯体高大的家伙一定很厉害,就躲在树林里偷偷观察着,后来又悄悄走出来,小心翼翼地接近驴,不知道驴子的底细。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驴叫的声音很特别,很恐怖。大虎大吃一惊,远远躲开,以为驴要咬自己了,非常恐惧。然而,老虎反复观察以后,觉得驴并没有什么特殊本领,而且越来越熟悉驴的叫声了。

老虎开始走到驴的前后,转来转去,还不敢上去攻击驴。以后,老虎慢慢逼近驴,越来越放肆,或者碰它一下,或者靠它一下,不断冒犯它。驴非常恼怒,就用蹄子去踢老虎。

老虎心里盘算着:“你的本事也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老虎腾扑过去,大吼一声,咬断了驴的脖子,把驴给吃掉了。

这个故事说明,驴子看上去躯体高大,好像很厉害;声音洪亮,好像有本事。但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驴子的本领不过如此。不值得畏惧。

小学生成语故事 篇14

坐井观天

一只青蛙坐在井里,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飞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远处飞来。我在天空中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相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小学生成语故事 篇15

不懂装懂

有个北方人,到南方去做官,刚到南方,肯定有许多事情弄不明白,如果虚心请教别人,也许并不难懂。可这位先生可不想去问别人,那样显得自己太无知,岂不是太没面子了。他宁肯不懂装懂,结果惹出许多笑话来。

有一次,地方上一个乡绅请他去做客,大家聊得很开心,这时,仆人送上一盘菱角。这位没吃过菱角,又不好意思问,主人家又一再请他先尝,无奈,他只好拿起一只菱角,放到嘴里去嚼。主人看他连壳也没有剥就吃了,心里很诧异,问他:“这菱角是要剥了皮才好吃的,你怎么整个丢到嘴里去嚼呢?”他明知自己弄错了,却一本正经地说:“刚刚到南方来,有些水土不服,连壳都吃掉了,为的就是清热解火。”

主人摇摇头,说:“我们怎么没听说过呢?你们那儿这东西很多吗?”那人答道:“多得很呐!山前山后到处都有的长呢。”主人不禁哑然失笑。还有一次,他和一位朋友逛街,在菜市场上,他们看到一个人在卖姜。这人没见过姜是怎么生长的,就问道:“一棵树上一年能结多少姜?”卖姜的人和周围的人都笑了,他们说:“姜是地里长的,怎么能是树上结的呢?”他却硬是和别人争辩个没完:“你们真是笨呀,姜是树上结的,我会不知道?我们邻居家就有一棵姜树,不信,我们问问去?”他虽然这样说,但心里也发虚,因为他知道他的邻居家根本没有姜树,他不过是为自己解围罢了。他的朋友心里明白他是不懂硬要装懂,于是,便故意对大家说:“他这么有学问的人会不知道姜是地里长的吗?他不过是考考你们,看你们能不能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对的,就要敢于坚持,错的,也要敢于改正,这样才能进步啊!”那人听了朋友的话,脸红了。

意思就是成语“不懂装懂”的成语来源,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不明白的问题时,不会就是不会,要多善于向别人学习,不要装懂,反而,遭到别人的嘲笑。

小学生成语故事 篇16

东汉末年的一个盛夏季节,曹操率军出征。因长途跋涉,士兵们口渴难忍,可又找不到水。曹操心生一计,用马鞭向前一指,说:“前面有一大片梅林,梅子正好给大家解渴呀!”一想到酸酸的青梅,大家口水直流,顿时觉得口渴的感觉缓解了不少,行军的速度也加快了。

[提示]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第五篇: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

三年级成语故事

目 录

1.拔苗助长 2.杯弓蛇影 3.对牛弹琴 4.东施效颦 5.负荆请罪 6.井底之蛙 7.刻舟求剑 8.狼狈为奸 9.毛遂自荐 10.奴颜婢膝11.弄巧成拙12.前车之鉴13.叶公好龙14.画蛇添足15.狐假虎威

16.杞人忧天 17.投笔从戎 18.集思广益 19.三缄其口 20.守株待兔 21.负薪(xīn)挂角 22.悬梁刺股 23.凿壁借光

24.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25.囫囵吞枣 26.居安思危 27.开卷有益 28.不耻下问 29.卧冰求鲤 30.黄香温席

拔苗助长

【成语释义】

把禾苗拔高一点,帮助它成长。比喻违反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不假思索,反而把事情弄糟。【成语溯源】

宋国有个农夫,种下稻苗后,便迫切地希望能早早有个好收成。于是,他一天去田间看好多次,可是稻苗像是被人施了定身术一样,几乎看不出变化来。

农夫犹如热锅上的蚂蚁,非常着急。突然,他想到一个好办法。于是,他高兴地跑到田间,顶着炎炎烈日,把稻苗一棵棵地生生拔出一节来。经过一番劳作,看着自己的丰硕成果,农夫喜滋滋地扛着锄头回家了,还向儿子炫耀:“你去咱家地里看看吧,咱家的稻苗比别人家长的都高。”

儿子飞速跑到地里,不一会,就沮丧地回家了:“稻苗都枯死了,看你干的好事。”农夫吓得连鞋都没穿,飞奔到地里。眼前的景象,彻底让他傻眼了——稻苗都枯死了。“啪”地一声,农夫瘫坐在地头上。

杯弓蛇影

【成语释义】

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成语溯源】

古代有个叫乐广的人,他有一位很要好的朋友,两个人来往非常密切。可是,自从上次在他家喝完酒之后,好久都不见这位朋友来自己家了,乐广百思不得其解:莫非这位朋友出了什么事了吗?于是他带着疑问,向朋友询问。朋友告诉乐广,上次在他家喝酒,看见杯中竟然有条蛇,喝完酒后,越想越觉得厌恶,所以接下来的日子里,吃不好睡不好,然后就生病了。乐广想了很久,终于明白了:当时墙上挂着一张角弓,上面用漆喷上了一条蛇,那么杯中的蛇,应该就是墙上角弓的影子。

于是,乐广再次把朋友邀请到家中,向朋友一一解释。然后,又摆酒设宴与朋友共饮。同样的场景,同样的酒杯,乐广问朋友:“这次,你在杯中看到了什么?”朋友看了看,说:“所看到的和上次一样,但是我知道了其中的原因,这次心里豁然开朗,不再害怕了。”说完两个人就欢快地喝着酒,聊起天来。

对牛弹琴

【成语释义】

对着牛在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的是什么。比喻对愚蠢的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同时也讽刺说话的人不看对象。【成语溯源】

古时候有个叫公明仪的乐师,他经常表演才艺给大家欣赏。赞美声总是在他的耳边围绕,渐渐地,公明仪觉得自己只把乐曲带给人类,而其他的动物,却从未欣赏过如此美妙的曲子,实在是遗憾。

一天,公明仪路过一片树林,他发现牛儿在吃草。于是,他灵机一动:为何我不弹奏一曲给牛儿呢?于是,他弹奏了古雅情调的曲子,自己都快陶醉了,闭着眼睛在想:“牛儿一定也和我一样,沉醉在优美的旋律中了吧。”结果,他睁开眼睛一看,大吃一惊,牛儿依旧悠然的吃着草,不时地甩动着尾巴,驱赶着蚊虫。

公明仪很疑惑:怎么会这样?这时身边小牛犊的叫声,让公明仪茅塞顿开。于是他模仿牛犊和

蚊虫的叫声,果然,吃草的牛儿竖起了耳朵,小步回应,欢快极了。

东施效颦

【成语释义】

效:仿效;颦:皱眉头。比喻不顾客观条件,盲目模仿,结果适得其反。【成语溯源】

春秋时期有个女子名叫西施,长得特别漂亮。西施胡美貌丝毫不用修饰,仿佛天仙下凡,连老人、小孩和女人见到她都不愿意离开。

一天,西施心口疼的毛病犯了,只见她捂住胸口,眉头紧皱,流露出一种女性特有的娇柔之美。过往的行人,都流露出怜香惜玉的眼神。邻村有一个丑女叫东施,她说话粗俗,举止不雅,却梦想着自己有无数追随者。她她看到这种情形心想:这病怏怏的样子,能有这么多人欣赏,我模仿她,肯定也会有很多人喜欢。

第二天,她便捂住胸口,眉头紧锁在街上行走。结果,人们吓得纷纷逃跑了,行人都像躲瘟神一样避开她。

东施只知道西施双眉紧锁的样子很美,可不知道为什么会让人感觉美,她仅仅模仿西施的动作,可她粗俗的举止,怎会让人感觉美呢?

负荆请罪

【成语释义】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形容主动向人承认错误,诚恳认罪。【成语溯源】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出名的将士,一个是文将蔺相如,另一个是武将廉颇,他们都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后来,蔺相如在渑池会上立了大功,赵王封他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不服气地对别人说:“我为国家屡立战功,蔺相如只凭一张嘴,官位竟在我之上,我见了他,一定要当面羞辱他!”

这话传到蔺相如耳中,他常常向赵王请了病假不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一天,蔺相如的马车在街上遇到了骑马的廉颇,他让马夫赶紧给廉颇让路。他手下的人不服气地说:“大人,您真的怕廉颇?”“你说秦王和廉将军,哪个更厉害?”手下人说:“当然是秦王了。”蔺相如反问道:“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会怕廉将军呢?我是怕敌国知道我国的文武大将不和,借机攻打我们啊!”

廉颇得知一切后,十分懊悔,他脱下战袍,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蔺相如热情相迎,从此二人成为好朋友,共同保卫自己的国家。

井底之蛙

【成语释义】

井底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片天。比喻见识短浅,思路狭窄的人。【成语溯源】

从前,有一只青蛙生活在一口枯井里。他对自己的家满意极了,总觉得很宽敞,只要有机会,就会炫耀一番。

一天,一只小鸟正好站在井台上歇脚,青蛙一看,赶紧把小鸟叫住了:“小鸟小鸟,你快过来呀,今天让你见识一下我宽阔的居室,你肯定没见过呢,这回你小子可大饱眼福了啊。”小鸟站在井台往

井里看了看,长满青苔的井壁,一股扑鼻的臭味,周围不时还有小虫子爬出来。小鸟打断了在旁边一直说个不停的青蛙:“青蛙大哥,外面的天空比你家的大一千倍一万倍,你赶紧出来看看吧。说完便飞走了。

青蛙半信半疑地跑出来,眼前辽阔的蓝天,让它顿时头晕目眩,不知所措。原来小鸟没骗自己,天空真的很大,自己一直引以为荣的“宽阔”的家,真的是很渺小的。

刻舟求剑

【成语释义】

为了找到宝剑,在船上做记号。比喻不会随着事物的变化来进步性地看待事物,仍然用旧的、不变的眼光看待事物。【成语溯源】

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叫渡江的人,他非常喜欢和朋友一起去划船。

有一天,他们正划得起劲,渡江不小心把自己的宝剑掉在水里了,这可是父亲去年送给自己的礼物啊,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突然,他想了个好办法,急忙用朋友的刀,在宝剑掉下去的船壁上划了一个记号,然后露出满意的笑容。朋友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渡江说:“这就是宝剑掉下去的地方。一会,船靠岸之后,我就从这个划记号的地方跳下去,寻找我的宝剑,不就可以了吗?”朋友哭笑不得地说:“哪有这样的道理啊,船走了,可是宝剑并没有前进啊。”

果然,在船靠岸后,渡江急忙跳下水,可是什么也找不到了,他后悔极了。

狼狈为奸

【成语释义】

狼和狈一同出外伤害牲畜,狼用前腿,狈用后腿,既跑得快,又能爬高。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成语溯源】

森林里有一只狼和一只狈,狼的前腿长,后腿短。狈则相反,前腿短,后腿长。

一天,他们俩在树林里觅食,冬天的大森林里,小动物们早早准备好了过冬的食物,都躲在家里,谁也不愿出门。

狼和狈走了很久,还是没找到吃的。这时,狈突然想到,森林附近有一些牧民,他们的羊圈里,一定有很多的肥羊。他刚和狼一说,狼的眼睛立刻闪出绿光,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于是他们飞快的奔向牧民的羊圈。果然,栅栏围成的羊圈里,几只小羊悠闲的吃着干草,它们还不知道,一场大的灾难就要来临了。只见狡猾的狈,正把自己的前腿,搭在狼的后腿上,这样,慢慢地逼近一只靠它们最近的小羊,最后,这只小羊被它们杀害了。

事后,狈得意扬扬地对狼说:“哥们,以我的智商,加上你的能力,咱们真是‘最佳拍档’啊。”

毛遂自荐

【成语释义】

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成语溯源】

战国时期赵国有个叫毛遂的人,他是官员平原君的门客。毛遂饱读诗书,学识渊博。后来,秦国攻打赵国,平原君奉命去楚国求救。楚国国王是一位非常严肃的人,很多人都不敢和他说话,为

此,平原君也很犹豫。这时,毛遂主动提出想和平原君一起去楚国。平原君非常感动。

到了楚国后,平原君诚恳地和楚王谈了一上午,一点结果也没有。毛遂便对平原君说:“大人,小人愿前往与楚王谈判。”于是,在平原君半信半疑的思虑中,毛遂已经到了楚国大殿,他详细地为楚王分析了各种利害关系,最后,楚王心悦诚服,对毛遂的分析赞不绝口,他派大将春申君带兵,前往赵国营救。毛遂的自荐行为,也得到了平原君的大力赞赏。

奴颜婢膝

【成语释义】

奴才一样满脸堆笑的面容,婢女一样跪地求饶的样子。形容人奴才相十足,低三下

四、拍马讨好。

【成语溯源】

南宋时期,朝廷多次与入侵的元兵交战,可是兵力不足,总是打败仗,南宋面临着灭亡的危机。此时,南宋的皇帝每天只知道享乐。官员贾似道只报喜不报忧,每天都谎报军情,说宋军一直在打胜仗。

另一官员陈仲微知道后,感到气愤,同时也很担心,于是他便告诉皇帝说:“高宗在位时,君臣都十分昏庸,敌人攻打进来时,他们都向敌人屈膝投降,就像奴才一样满脸堆笑,像婢女一样跪下求饶,我们千万不能像他们一样啊!”南宋皇帝听了很生气地说:“你不要在这乱说话,我们大宋物产丰富,百姓们不知道过得有多幸福;战场上每天都有好消息传来,难道是假的不成?过不了多久,我们一定会打败敌人的。”

南宋有如此昏庸的皇帝,没过多久就灭亡了。

弄巧成拙

【成语释义】

本想耍弄聪明,做得好些,结果做了蠢事或把事情弄得不可收拾。【成语溯源】

北宋时有位著名画家叫孙知微。有一次他画了一幅《九曜星君图》。他将图勾画好后,只剩着色一道工序了。这时,他有急事要出门,便叮嘱学生们用心给画上色。

他走后,学生们围在一起观看老师的作品。纷纷夸赞老师画得形象逼真。其中有一个叫童仁益的人,却一言不发。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呢?”童仁益说:“水曜星君身边的童子虽然逼真,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像少了点东西。”其他人说:“没发现少什么呀。”童仁益说:“少了支莲花。”说着,他就自信地在瓶口画了一枝莲花。

老师回来后,发现画中多出的莲花,哭笑不得地说:“这是谁干的蠢事,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曜星君的镇妖瓶,可是添上莲花后,宝瓶就变成了普通的花瓶了啊。”说着,把画撕碎了。童仁益看见,低着头不说话了。

前车之鉴

【成语释义】

借鉴前面翻车的教训。比喻把前人或以前的失败作为借鉴。【成语溯源】

西汉时期有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名叫贾谊。贾谊从小就被人称为“神童”,参加各种考试总是取得优异的成绩,18岁时,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这个神童聪明过人了。

汉文帝非常欣赏贾谊的才能,十分重视他,并且让他担任朝廷的重要官员。在任期内,贾谊不负众望,专心读书写书,十分刻苦认真,并且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政论文《治安策》,其中一些治理国家的想法,非常有意义。

贾谊在书中详细分析总结了秦朝统治者只顾自己享乐,不关心老百姓的生死,最终灭亡的惨痛教训。他写到:“只有关心百姓疾苦,为百姓办实事,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啊!秦朝的灭亡,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千万不能走他的老路啊!

汉文帝看了《治安策》后,他十分佩服贾谊的见解,并且采纳了书中的一些建议,勤政为民的治理国家。

画蛇添足

【成语释义】

画蛇时给蛇添上了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有害无益,徒劳无功。【成语溯源】

楚国有一位负责祭祀的官员,送给了前来帮忙的王二一壶好酒,王二迫不及待地打开了酒壶,刚想喝,可这浓浓的酒香,把周围其他几个伙伴的馋虫勾起了,大家都想喝,可酒又不够。正当人们沉思的时候,其中一位伙伴说:“要不咱们比赛画蛇吧,谁最先画完,谁就可以喝。”大家都表示同意。

王二第一个完成了任务,他拿过酒壶,美滋滋地看着其他几个人还在努力中,心想:我还有时间给蛇把脚画上呢。于是他飞速地按照自己的想象,给蛇画上了脚,得意扬扬地拿起酒壶准备尽享美味。这时,张三也画完了,只见他夺过酒壶,笑着对王二说:“蛇是没有脚的?”说完,便咕咚咕咚喝起了酒。

此时的王二,傻乎乎的呆在那里:“是啊,我怎么把这一点忘了啊,蛇怎么有脚呢。”他叹了一口气,眼巴巴地看着别人把美酒喝光了。

叶公好龙

【成语释义】

指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但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喜爱,含贬义的色彩。【成语溯源】

古代有一位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衣服上面绣着龙的图案,屋子上刻着龙,酒杯上也贴着龙的画像,甚至扇子上,都挂一个龙的吊坠。他崇拜龙的程度,简直到了狂热的状态。他还总是对身边的人说,自己有多么喜欢龙。人们知道后,总是用敬佩的眼光看着他。

住在天上的龙,知道了这件事,他高兴得不得了:“居然有人这么喜欢我,好开心啊,我一定要亲自去叶公家看看,给他一个惊喜。”于是,龙精心打扮一番,腾云驾雾到了叶公家。

叶公看到真正胡龙吓得脸都白了,转身就跑。龙不解地皱着眉头想:“不是说崇拜我吗,怎么见到我吓成这个样子,难道高兴过头了„„”其实,龙哪里知道,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而只是喜欢像龙却不是真龙的东西啊!

狐假虎威

【成语释义】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人,含贬义。【成语溯源】

一天,森林里一只饥饿的老虎正在寻找食物。突然发现前面有一只狐狸,他高兴得不得了,口水都流出来了,他一把抓住狐狸,准备美餐一顿。这时,狐狸开口了:“小老虎,我可不怕你,我才是真正的万兽之王,不信,你按我说的做试试看。”

老虎看着狐狸一本正经的样子,就按它说的做了,自己走在狐狸的后面,在森林里转了一圈。果然,小兔子、小松鼠等小动物见到这个场面,都吓得跑开了。狐狸在前面得意扬扬地笑着说:“怎么,我说老虎兄弟,这下,你相信我说的话了吧?”老虎低着头,像个做错事的小孩子一样:“是啊,狐狸大哥,小弟以后可不敢这样了。”说完,灰溜溜地走了。

狐狸心想:“没想到这就把你唬住了,就你的智商,还出来和我斗呢,哎呀,赶紧跑吧,一会遇到一只聪明的老虎,我就完了„„”

杞人忧天

【成语释义】

杞人担心天会塌下来。比喻不必要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成语溯源】

古时侯,杞国有个叫赵四的人,年过四十,家庭幸福并且十分富有,他却整天闷闷不乐的,好像这美好的生活会一下子消失似的。

有一天,赵四在街上遇到好友王五,于是两个人便聊了起来,王五感觉到赵四情绪低落,便对问他:“你怎么了?”赵四叹了口气说:“哎,我总是感觉天会塌下来,地也会陷进去的,到时我们就没有住的地方了。就算我有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还不是没福享受啊?”

王五听完他的诉说,连忙开导他:“天不过是气体在一起聚集起来的,咱们的呼吸、活动等都是在空气中进行的,天怎么可能塌下来呢。再说了。天塌下来,还有地接着呢,你愁什么呀!地,都是由土堆积成的,你整天在地面上活动,地怎么可能陷进去呢。”

赵四听了好友的分析,心情顿时明朗了许多。

投笔从戎

【成语释义】

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成语溯源】

在东汉时期,有位著名的将军叫班超,他从小便志向远大。因家境贫寒,班超便找了个替人家抄书的差事挣钱养家。可班超是个志向远大的人,日子久了,他不再甘心做这种乏味的抄写工作了。

一天,他正在抄书的时候,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大丈夫就应该像他们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写之类的小事上浪费光阴呢!”

后来,班超出使西域,终于立了功被封了官。之后,他当上一名将军,在对抗匈奴的战争中取

得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公元73年,朝廷采取了班超的建议,就派他再次出使西域。班超克服重重困难,联络了西域的几十个国家,共同对付匈奴,为保卫国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集思广益

【成语释义】

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成语溯源】

三国时期,刘备死后,他的儿子刘禅继位。丞相诸葛亮成为蜀国实际主权掌握者。他的威望很高,但他并不居功自傲,常听取部下的意见。

一位杨姓官员对诸葛亮亲自过问每一件事的做法提出了建议,他说:“处理国家军政大事,上下之间分工应不同。”他还举出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例子,劝诸葛亮不必亲自处理一切文书,少过问一些琐碎小事,对下属应该有所分工,自己应主抓军政大事。诸葛亮对于这位官员的劝告非常感激。后来这位官员病死,诸葛亮非常难过。

为鼓励下属踊跃参与政事,诸葛亮特地写了一篇文章,号召文武百官积极地发表政见。他写道:“朝廷让大家都参与议论国家大事,是为了集中众人的智慧和意见,广泛地听取各方面有益的建议来治理国家。”官员们对诸葛亮的做法,都称赞不已。

三缄其口

【成语释义】

在嘴上多次贴了封条。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成语溯源】

孔子非常崇尚礼节,他曾专程到周国考察文物礼仪制度。

孔子在参观周王拜祭祖先的太庙时,看到台阶旁边站立着一个铜铸的人,但是嘴被贴了三道封条,在这个铜人的背面,刻着一行字:“古之慎言人也。”意思就是说:这是古代一位说话非常慎重的人。

看到这句话,孔子受到极大的震动和启发,他领悟到:其实人们应该像眼前这个铜人一样,说话办事都保持谨慎的态度,反复思量,这也是一种十分高尚的品德。孔子想到这些,兴奋地回国了。他觉得自己这次出行,收获很大。

在以后的日子里,孔子总是教诲自己的学生,要明白说话办事慎重的道理,更要在实际生活中这样做。他自己更是桃李满天下,几乎每个行业都有他的学生,谨言慎行这个道理,也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

守株待兔

【成语释义】

在木桩旁边等待,希望捡到撞死的兔子。原比喻希望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成语溯源】

宋朝有个农夫叫陈达,他的田边有一截树桩。

一天,陈达和妻子正在地里除草,突然,一只兔子飞快地跑过来,一头撞死在树桩上。他一看,高兴地跑过去,捡起兔子来,兴奋地对妻子说:“今天中午咱们有肉吃了!” 他们兴高采烈地往家走,陈达想:“我每天捡一只兔子,以后就是不用种庄稼,也每天有肉吃啊。” 从此,陈达家里的活不干,地里的庄稼也不打理,每天都坐在那个树桩旁边等兔子,可是,世上哪有这么多的好事啊。转眼到了秋收的时节,别人的庄稼都喜获丰收,再看看陈达的地里,草比庄稼长得还高,颗粒无收。

陈达依然不思悔改,还是每天坐在那里等兔子,家里没米没柴他也不管。妻子一气之下,带着孩子回娘家了,只剩下他,依然孤零零地坐在那截木桩旁边等兔子。

负薪(xīn)挂角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朱买臣负薪读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李密牛角挂书)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孙敬悬梁苦读)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苏秦刺股苦学)[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凿壁借光

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

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隔壁人家的烛光透过来。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后来成了西汉著名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员。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匡衡凿壁偷光)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西汉时期,有一个着名将领叫李广,他精于骑马射箭,作战非常勇敢,被称为“飞将军”。

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着一只猛虎。李广急忙弯弓搭箭,全神贯注,用尽气力,一箭射去。李广箭法很好,他以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于是走近前去,仔细一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不仅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李广很惊讶,他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就往后退了几步,张弓搭箭,用力向石头射去。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大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

人们对这件事情感到很惊奇,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学者扬雄。扬雄回答说:“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这一成语也便由此流传下来。

囫囵吞枣

有个人曾经对人们说:“吃一点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吃多了,会伤脾的;枣呢,正好与之相反,虽然可以健脾,但吃多了会对牙齿有害。”

听的人中一个人听了,想了想,说:“吃梨时,只嚼不咽,还会伤脾吗?吃枣时,我不嚼,一口吞下去,这不就可以保护牙齿了吗?”

另一个年轻人听他这么一说,就想开个玩笑:“你这不是囫囵吞下枣吗?” 周围在场的人都笑了。

读后:我们学习知识时不能囫囵吞枣,首先把要学的知识理解清楚,然后再认真去掌握它。如果学知识只是笼统地学,就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

居安思危 洪水未到先筑堤,豺狼未来先磨刀。

一只野狼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提示: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也有人抱怨没有机会,然而当升迁机会来临时,再叹自己平时没有积蓄足够的学识与能力,以致不能胜任,也只好后悔莫及。

开卷有益

“开卷有益”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打开书本,总有益处。常用以勉励人们勤奋好学,多读书就会有得益。

这个成语来源于《渑水燕谈录》,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防等人编写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这部书是宋太平兴国年间编成的,故定名为《太平总类》。对于这么一部巨着,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遂更名为《太平御览》。

当宋太宗下定决心花精力翻阅这部巨着时,曾有人觉得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要去读这么部大书,太辛苦了,就去劝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过度劳神。

可是,宋太宗却回答说:“我很喜欢读书,从书中常常能得到乐趣,多看些书,总会有益处,况且我并不觉得劳神。”

于是,他仍然坚持每天阅读三卷,有时因国事忙耽搁了,他也要抽空补上,并常对左右的人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

宋太宗由于每天阅读三卷《太平御览》,学问十分渊博,处理国家大事也十分得心应手。当时的大臣们见皇帝如此勤奋读书,也纷纷努力读书,所以当时读书的风气很盛,连平常不读书的宰相赵普,也孜孜不倦的阅读《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谓。

后来,“开卷有益”便成了成语,形容只要打开书本读书,总有益处

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 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

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

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虚心好学,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叫“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的意思: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现在我们用来形容一个人谦虚、好学,真诚地向别人提问请教,不耻下问。

卧冰求鲤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继母朱氏时常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黄香温席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了,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下载小学生常用成语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常用成语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成语故事读后感

    篇一:小学生成语故事读后感《成语故事》是我们小学六年级时学校的一本课外书,虽是本课外书,但绝不比语文教科书逊色,内容不仅十分有趣,而且能学到许多成语。在这本书中,每个成语都......

    小学生成语故事演讲稿

    闻鸡起舞——用拼搏为少年喝彩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年轻是搏击风浪的航船,昂扬潇洒;知识是青春航船的动力,永不衰竭。处在花季中的我们,更应该以只争朝夕的精......

    小学生成语故事[五篇材料]

    成语故事包涵着我国从古代到现在的大道理大智慧,通过描写生活的一些简单的事,让我们感觉到有趣从而明白需要知道的,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

    小学生历史成语故事大全

    小学生历史成语故事大全 ●.对牛弹琴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著名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善于弹琴。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如醉如......

    小学生成语故事读后感

    篇一:小学生成语故事读后感《成语故事》是我们小学六年级时学校的一本课外书,虽是本课外书,但绝不比语文教科书逊色,内容不仅十分有趣,而且能学到许多成语。在这本书中,每个成语都......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忍辱负重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忍辱负重 忍辱负重 注释:忍:忍受。负:担负。重:重任。忍受耻辱,承当重任。指忍受着暂时的屈辱,以完成肩负的重大任务。 故事: 公元221年,蜀主刘备不顾将军赵云等......

    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五篇]

    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5篇)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5篇)1铁杵磨针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小学生必读的成语故事

    小学生必读的成语故事 《画龙点睛》《一叶障目》《天衣无缝》《世外桃源》《对牛弹琴》《水中捞月》《画蛇添足》《百步穿杨》《东施效颦》《螳臂当车》《朝三暮四》《一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