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铁卢的一分钟(范文)

时间:2019-05-13 21:45: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滑铁卢的一分钟(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滑铁卢的一分钟(范文)》。

第一篇:滑铁卢的一分钟(范文)

滑铁卢的一分钟

茨威格

三、文本资料

雷颐:历史的“灵感”——读《人类的群星光耀时》

出生于1881年的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不仅在小说、诗歌创作方面声名卓著,在人物传记、历史特写方面更是名震遐迩,《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就是他的十二篇历史特写集。此书于1928年出版时虽然仅收五篇,但立即就遍及所有学校,印数很快就高达25万册,并被译成多种文字。由于茨威格是犹太人,希特勒上台后茨威格的所有著作都被列为禁书,此书自不例外。茨威格本人也于1934年受纳粹迫害流亡国外,这位充满博爱精神的大师眼见战火纷飞,人类彼此互相残杀,最终对人类前途悲观失望,于1942年与妻子在巴西双双自杀身亡。他去世不久,就有出版社在1943年将此书再版,并由五篇增补至十二篇,以后不断再版,至今仍在世界拥有大量读者。逾一个“甲子”仍畅销不衰,足见此书魅力之大。

茨威格是杰出的作家,对“灵感”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任用自然体会殊深。他知道,没有任何一位艺术家会始终处于不停的艺术创作之中,而那些最具特色、最有生命力的成功之作往往只是那突然袭来、稍纵即逝的“灵感”之笔。而“历史——我们把它赞颂为一切时代最伟大的诗人和演员——亦是如此,它不可能持续不断地进行新的创造”,“一个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地流逝而去”。在这种关键时刻,“那些平时慢慢悠悠顺序发生和并列发生的事,都压缩在这样一个决定一切的短暂时刻表现出来。这一时刻对世世代代作出不可改变的决定,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

这种惊天动地的“关键时刻”与平淡无奇的“漫长岁月”的关系,实即我们所说历史“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历史究竟是由无数的“偶然性”决定还是由唯一的“必然性”决定,这是史学界、哲学界争论了千百年的“形而上”问题,可能永远不会有为所有人接受的最后结论。或许,那平淡无奇的漫长岁月是为了历史的突变准备、积蓄能量,正如地下奔腾的岩浆,在长期积蓄的压力作用下最终喷薄而出。对个人、国家和民族来说,这种关键时刻的选择,的确关乎一生一世、存亡兴替。如果说那漫长的悠悠岁月是历史长河底部平缓的深流,那短暂的“关键时刻“就是大河上的惊涛骇浪;如果说漫长岁月是历史幕后的长期演练,那辉煌的一瞬间就是历史前台的炫目演出。茨威格这十二篇历史特写,表现的就是历史的滔滔巨浪,历史的精彩演出,是历史的主体——人——在这一瞬间的所作所为。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有时,一秒钟作出的决断将使历史的结果完全不同。决定历史命运的滑铁卢战役,就有这样的“一秒钟”。1815年6月中旬,重掌大权的盖世雄才拿破仑与反法联军激战数天,取得一些胜利后却最终兵败滑铁卢,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命。以后,“滑铁卢”便成为遭遇重大失败的代名词。然而,拿破仑惨败滑铁卢却不乏偶然因素,胆小怕事、唯命是从的格鲁希元帅在一秒钟内作出的错误决定,终酿大祸。

面对强大的联军,拿破仑决定趁其尚未真正集结成形时分而治之,于是定下了先打对他威胁最大的比利时方面的英、普联军。战斗于6月16日下午二时打响,法军主力7万人首先同普军主力8万人交战,拿破仑另派5万兵力牵制英军,他希望能够把英、普军队切开,然后各个击破。在法军的猛攻面前,普军立即溃败,向布鲁塞尔撤退。拿破仑明白普军虽被击败,但并未被消灭,于是抽调了一支部队由格鲁希指挥,追击普军,以防止其与英军会合。

击溃了普军的拿破仑,亲率大军转攻英军,听到普军战败的英军害怕孤军作战,便迅速撤退到滑铁卢方向,英法两国军队在滑铁卢展开决战。这时,被拿破仑击溃的普军重新集结,兵分两路,一种增援滑铁卢附近的英军,一路直接围攻法军右翼。而格鲁希仍在离滑铁卢只有三小时路程的地方寻找普军,但一直没有找到。6月18日上午十一时,决定历史进程的时刻到来了。激烈的战斗使双方伤亡惨重,英军已无力支持,法军也疲惫不堪,双方都在焦急地等待援军——这时谁的援军先到,谁就是历史性会战的胜利者。这的确是极其关键的历史时刻。黄昏时分,终于从远处飞驰过来大队人马,双方都在祈祷上帝: 来的是自己人!些那支部队越来越近,双方终于都看得非常清楚,那高高飘扬的是普鲁士军旗!经过浴血奋战,没有援军的法国军队最终溃败。

就在滑铁卢战役打响时,格鲁希的部队就听到一声声沉闷的炮声不断传来,感到大地在脚下微微震动。他们立即意识到重大战役已经开始,由于找不到普军,所以他的几名下属急切地要求格鲁希命令部队“赶快向开炮的地方前进”,增援拿破仑。对此,格鲁希只考虑了一秒钟,就强硬地宣布自己的决定,在拿破仑撤回成命以前,他决不偏离自己的责任,前去增援。对这决定历史的一秒钟,茨威格感叹道:“这一秒钟决定了整个19世纪。而这一秒钟全取决于这个迂腐庸人的一张嘴巴。”“倘若格鲁希在这刹那之间有勇气、有魄力、不拘泥于皇帝的命令,而是相信自己、相信显而易见的信号,那么法国也就得救了。”“在尘世的生活中,这样的一瞬间是很少降临的。当它无意之中降临到一个人身上时,他却不知如何利用它。在命运降临的伟大瞬间,市民的一切美德——小心、顺从、勤勉、谨慎,都无济于事,它始终只要求天才人物,并且将他造就成不朽的形象。命运鄙视地把畏首畏尾的人拒之门外。命运——这世上的另一位神,只愿意用热烈的双臂把勇敢者高高举起,送上英雄们的天堂。”

不过,命运有时也会残酷把人捉弄,让人只成为“一夜之间的天才”。

1792年4月25日,大革命中的法国向普鲁士和奥地利宣战的消息传到斯特拉斯堡。这座与德国邻近具有战略意义的小城立刻沸腾起来,到处是激动的人群在演讲、喊口号,要求报名参军。而负责鼓动市民的市长感到还缺一些雄壮的歌曲,便请问他认识的一位喜欢音乐的年轻工兵上尉鲁热是否愿意为明天出征讨伐敌人的莱茵军谱写一首战歌。鲁热为到处弥漫的爱国热情感染,爽快答应下来。

4月26日凌晨,劳累了一天的鲁热回到自己的小房间,开始创作。创作非常顺利,白天在街头看到的一切,自己心中的各种感情,全都汇集一起。似乎不要创作歌词,只要把这一天之内有口皆传的话押上韵,配上旋律和强烈的节奏,即把人民最内在的感受表达出来了。好像也无须作曲,因为战士的行军步伐、军号的节奏、炮车的辚辚声如同最好的旋律。“旋律越来越顺从那强有力的欢呼的节拍——全国人民的脉搏。鲁热愈来愈迅速地写下他的歌词和乐谱,好像在笔录某个陌生人的口授似的——在他一个市民的狭隘心灵中从未有过如此的激情。这不是一种属于他自己的亢奋和热情,而是一种神奇的魔力在这一瞬间聚集起来,迸发而出,把这个可怜的半瓶子醋拽到离他自己相距千百倍远的地方,把他像一枚火箭似的——闪耀着刹那间的光芒和火焰——射向群星。”

第二天早上,他急忙带着创作好的歌曲赶到市长家中。当天晚上,在市长的客厅里为那些经过仔细挑选的上流社会人士首次演唱了这首歌曲。客人们出于礼貌客气地鼓了掌,市长夫人在给亲人的一封信中写道,这只是她丈夫为了社交而想出来“换换消遣的花样”,这首歌“社交界认为相当不错”。正如茨威格所说,首先听到这支歌曲的上流社会人士“显然不会有丝毫的预感:一首不朽的歌曲借着它的无形翅膀已飞降到他们所生活的世界。同代人往往很难一眼就看出一个人的伟大或一部作品的伟大”。以后几天,鲁热则不无虚荣心地在咖啡馆为自己的同事演唱这首《莱茵军战歌》,让人抄写复本分送给莱茵军军官。这首不为上流社会沙龙所重视的歌曲,却开始一点点地口耳相传,终于在广场、战场,在群众和士兵中间找到知音,特别是在马赛,反响极为热烈,成千上万人都在传唱这首歌曲。7月2日,马赛的五百名义勇军战士唱着这首雄壮的战歌向巴黎进军。

随着他们的行军,这首歌传到沿途各地。7月30日,马赛义勇军一遍又一遍唱着这首歌进入巴黎,成千上万欢迎他们的巴黎民众第一次听到这首歌,但几小时后这首歌就传遍全城。于是,“这歌声像雪崩似的扩散开去,势不可挡”,歌名也改为《马赛曲》。一两个月后,《马赛曲》就成为全军之歌、全民之歌。许多部队就是唱着这首歌勇敢地向敌人冲去,敌军发现当“成千上万的士兵同时高唱着这首军歌,像咆哮的海浪向他们的队形冲去时,简直无法阻挡这首‘可怕’的圣歌所产生的爆炸力量。眼下,《马赛曲》就像长着双翅的胜利女神奈基,在法国的所有战场上翱翔,给无数的人带来热情和死亡”。后来,《马赛曲》被定为法国国歌。

然而在创作完这首歌曲以后的四十多年中,鲁热却过着十分卑微的生活。他干过行行色色的行当,并且不乏欺蒙拐骗,曾因金融案件入狱,为了逃避债主和警察而东藏西躲,最后在1836年去世。“那一次偶然的机缘曾使他当了三小时的神明和天才,然后又轻蔑地把他重新抛到微不足道的渺小地位,这是多么残酷!”如此人生,不能不让人唏嘘再三。

在人生的旅途中,信仰无疑是生命最重要的支柱。正是信仰的力量,使几被命运“打败”的德国作曲家韩德尔重获新生。

韩德尔早年成名,但正在一帆风顺的时候社会的音乐欣赏趣味骤然大变,他的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他的几部歌剧上演也相继遭到失败,他经营的歌剧院被迫关闭,常被债主堵在门口,并不断遭到竞争对手和各色人等无情的讽刺打击。1734年4月,内外交困的韩德尔中风偏瘫,所有人都认为他的音乐生涯将就此完结。然而,他凭借着生命中的原动力终于在几个月后重新站起,又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创作。他的创作在几年中依然不被人接受,遇到的依然是尖刻的冷嘲热讽,依然是一天天的债主堵门„„在走投无路之中,他的勇气渐渐被消磨,离群索居,心情越来越忧郁,情绪越来越低沉。曾如泉涌般的创作灵感完全枯竭,生命的原动力也不复存在。他心力交瘁,第一次感到自己已被打败击垮,认为自己这回彻底完蛋。他不住地感叹早知如此还不如当年一直就半身不遂更好,甚至认为不如当初一死了之来得痛快。在绝望之中,他时时不由自主地喃喃低语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喊的话:“我的上帝呀,上帝,你为什么离开了我?”

1741年8月21日晚上,逼债人离开后,韩德尔到街上散步。几个小时后,当他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家时,突然发现桌上放着一个白色纸包,是友人写的清唱剧《弥赛亚》的剧词,请他作曲。心情疲惫甚至已有些变态的韩德尔竟认为这是故意羞辱他,气愤地爬上床睡去。但怎么都睡不着,仿佛有种鬼促神差的力量使他无法抗拒,让他下床重新点燃蜡烛,再次打开稿本认真阅读。风一打开稿本,他就如同突遭电击一般,魂不守舍,只听到耳边乐声回响飘荡、呼唤咆哮。当他一页页往下翻的时候,他的手不停地哆嗦,心灵突然被唤醒,每一句歌词就像都是救主弥赛亚在向他召唤,一切疲劳全都消失,“他还从未感到过自己的精力像现在世这样充沛,也从未感到过浑身充满如此强烈的创作欲望。那些歌词就像使冰雪消融的温暖阳光,不断地倾泻到他身上”。他就是要证明“只有饱经忧患的人才懂得欢乐;只有经过磨难的人才会预感到仁慈的最后赦免;而他就是要在众人面前证明: 他在经历了死亡之后又复活了”。在他无能为力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能帮助他、安慰他,但现在一种神奇的力量帮助了他,这就是他的信仰。“信赖上帝,并且看到上帝并没有让他躺在坟墓里”,上帝“再次唤醒他肩负起给人们带来欢乐的使命”。“赞美声已充满他的心胸,在弥温,在扩大,就像滚滚火焰喷流而出,使人感到灼痛。”他立即开始写下一个个音符,无法停止,“就像一艘被暴风雨鼓起了风帆的船,一往直前。四周是万籁俱静的黑夜”,“但是在他的心中却是一片光明,在他的房间里所有的音乐声都在齐鸣,只是听不见罢了”。

随后的三个星期,他一步都没有离开房间已完全如痴如醉,吃饭时也不停地写谱经常泪流满面,浸湿手稿,最终完成了全部创作。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面对众人祝贺,他只是谦卑地低声说道:“不过,我更相信是神帮助了我。”他并且宣布,演出这部作品自己永远不收一分钱,所有的收入都将捐给病人和身陷囹圄之人,“因为我自己曾是一个病人,是依靠这部作品治愈的;我也曾身陷囹圄,是它解救了我”。以后每年春天他都要亲自指挥《弥赛亚》的演出,直到老年双目失明也不例外,并且信守诺言,收入全部捐出。“他在世间取得的胜利愈伟大,他在上帝面前表现得愈恭敬。”《弥赛亚》实际成为韩德尔的灵修圣品,此后他又源源不断谱出多部圣乐。这时,他的创作已经不是为了世俗的成功,而是为了内心的信仰。信仰,使他超越了自我。

1759年4月6日,74岁的韩德尔已身染重病,仍照例指挥了演出。几天后,他终于倒下,再也没有起来。但《弥赛亚》这部旷世的不朽之作,终于成为著名的宗教乐曲。

信仰是生命的支柱,但走向信仰之路却往往充满难以想像的坎坷。而俄罗斯著名作家、思想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几乎是以生命为代价走向信仰之途的。1849年4月,年仅28岁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参加反沙皇的政治活动被捕,被褫夺了贵族身份,并被判处死刑。12月22日,他与其他被判死刑的政治犯一起被带到圣彼得堡谢苗诺夫斯基校场执行枪决。就在行刑的士兵们要扣动扳机的一刹那,一个军官骑着快马气喘吁吁地挥着白手帕横穿广场,宣布沙皇圣谕,免除了他们的死刑。根据沙皇圣谕,陀思妥耶夫斯基被改判为流放服苦役。十年后当他从流放地回到圣彼得堡时,已成为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茨威格以二百余行的长诗,细腻地描述了陀氏思想转变中最为关键、最为惊心动魄的时刻——刑场被赦,并提示了他以后深刻的心理变化的开端。“只有在触到了死神苦涩的嘴唇之后/他的心才感受到生的甜密。/他的灵魂渴望着去受刑和受折磨,/他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秒钟里的他/正如千年前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一样,/在同死神痛苦地一吻之后/又不得不为受难去爱生活。”

走向信仰之途充满痛苦,而虔诚的圣徒因为充满悲天悯人之情,在寻求到信仰之后依然有着深刻的内心痛苦,甚至不能排解。伟大的俄罗斯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在世界观激变之后,在个人生活层面因妻子不同意而无法改变不符合自己信仰的地主庄园式生活而陷入长久的痛苦;在社会关怀层面他坚决反对暴力,强烈谴责暴政却反对以暴易暴,但现实中又看不到专制的暴力统治能为爱所感化,这种无法化解的矛盾也使他痛苦万分。他早就产生了弃家出走的念头,1910年10月28日,82岁高龄的托翁终于下决心出走,几天后因肺炎在途中小站去世。

早在1890年,托翁就开始创作剧本《光在黑暗中发光》,剧中主人公在信仰发生变化后与家庭和社会发生严重冲突,长期内心不安、痛苦,实际是他自己的写照。但这部剧本却一直没有写完,只有一些片断,因为他找不到解决矛盾和痛苦的办法。对托翁充满敬佩的茨威格认为“把托尔斯泰自己的这个结局作为他那部悲剧片断的尾声是最自然不过的了”,所以他以托翁的出走、去世为题材,写了剧本《逃向苍天》,“试图以尽可能忠于历史和尊重事实与文献的态度把这种最后的也是唯一的结局写出来”。他申明,自己的这番努力并非要完成托氏的剧本,“而仅仅是想为他那一部未完成的剧本和未解决的冲突写出一个独立成篇的尾声,唯一的目的是要给那出未完成的悲剧以一个悲壮的结局”。

在这出话剧中,茨威格把托翁的思想矛盾和心灵痛苦以艺术的手法形象生动、集中尖锐地表现出来。剧中的“大学生”是革命者的代表,他们尊重托翁,却不能赞同他的观点。他们以许多残酷的事实说明沙皇专制政权以最残暴的方式镇压人民,因此责备他要人民宽容忍让、用爱感化专制统治者“实际上是在帮助那些压迫者”,表示“要仇恨一切给人类造成不公正的人”,甚至是自己的亲兄弟“只要他给人类带来苦难,我也会把他像一条疯狗似的打倒在地”。而托翁则表示:“我从不知道什么叫仇恨”,“即便是仇恨那些对我们人民犯下罪行的人,我也反对”。“即便是罪人,也还是我的兄弟。”“大学生”斩钉截铁地说暴力革命的时代已经到来,而托翁则尖锐反驳说:“通过暴力不可能建立一种符合道德的制度,因为任何一种暴力不可避免地会再产生暴力。一旦你们掌握了武器你们也会很快建立新的专制主义。你们不是破坏专制,而是使它永存下去。”对此诘问,“大学生”无言以对,但却指出托翁自己生活方式与信念间的矛盾,认为这也是一种虚伪。这种指责,使托翁心灵受到强烈震撼,不能自己„„最终上演了高龄离家出走、“逃向苍天”的悲壮一幕。

揆诸人类历史,当年深深困托翁的这种矛盾,人们至今仍在思索,依然引起激烈争论„„

这些精彩的历史特写将那瞬间的“关键时刻”延长、放大,使我们能够读到历史的心灵,感受到历史的“灵感”。正如茨威格所说:“历史是真正的诗人和戏剧家,任何一个作家都别想超越它。”

——茨威格:《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广西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第二篇:《滑铁卢的一分钟》

滑铁卢的一分钟

一、教学要求

1.培养科学的思辨能力;

2.学习本文工笔细描和大笔勾勒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体会历史特写兼有历史和文学两重特征的特点。

二、学习要点

1.题解关键词

滑铁卢;历史特写;偶然决定历史。2.内容提示

滑铁卢之战是世界军事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这一战役彻底结束了拿破仑的政治生命,也从战术、战略的角度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茨威格用历史回望者的眼光审视了这场影响整个欧洲历史进程的伟大战役。

滑铁卢战役发生于1815年6月18日,从上午11点开始,战争以最残酷而猛烈的方式进行,天黑时分,以拿破仑溃不成军以至他20年来所建立的全部功勋全部被摧毁告终,而决定这一切的是另一个关键人物——当时正身处离滑铁卢不足四小时路程某处的格鲁希元帅,确切地说,是格鲁希元帅听到炮声后考虑应该选择继续向前还是返回滑铁卢的一秒钟。那一秒钟决定了指挥者是超凡还是平庸,决定了拿破仑的命运走势,也决定了整个19世纪世界的格局。最终由于格鲁希的错误决定导致了拿破仑的失败。作者借此文表达了“偶然性决定战争胜负”的看法。

这篇散文依据史料,真实再现滑铁卢战役的过程,充分展示重大历史事件的丰富内涵及深远意义。不仅事实确凿,而且富有文学性的特征,即通过适当的联想、剪裁、描写,使之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这是一篇典型的历史特写。作者以生动的文笔,高超的剪裁技巧,细腻的心理描摹,将读者带入那硝烟弥漫的战场;再加以恰当的评论,深刻地揭示对战争胜负原因的分析,颇有见地,对读者也有启发。

三、作者生平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1881年12月28日生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曾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维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从事外国文学(主要是诗歌)的翻译工作。战争爆发后,发表了反战剧本《耶雷米亚》(1917),在瑞士与罗曼·罗兰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1919年后长期隐居在萨尔茨堡,埋头写作。1928年应邀赴苏联,与高尔基结识。1938年流亡英国,并加入英国国籍。1941年到达巴西。这位充满博爱精神的大师眼见战火纷飞,人类彼此互相残杀,最终对人类前途悲观失望,1942年2月与妻子一起在里约热内卢附近的佩特罗波利斯自杀。

四、作者作品

1.作品概述

他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早期诗集《银弦》(1901)和《往日的花环》(1906)深受法国印象主义流派和霍夫曼斯塔尔、里尔克等人的影响。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作品有《三位大师》(1920),为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传;《罗曼·罗兰》(1921);《同精灵的斗争》(1925),为德国作家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和尼采作传;《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1928),为托尔斯泰、斯丹达尔和卡萨诺瓦作传;《精神疗法》(1931),为催眠术发明者梅斯默尔、“基督科学”的创始人玛丽·贝克-艾迪、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作传;此外还有《玛丽亚·斯图亚特》(1935)和《鹿特丹人埃拉斯穆斯的成败》(1935)。他的传记作品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

他的主要中短篇小说集有《最初的经历》(1911)、《马来狂人》(1922)、《恐惧》(1925)、《感觉的混乱》(1927)、《人的命运转折点》(1927)、《象棋的故事》(1941)。唯一的长篇小说《焦躁的心》(1938),描写一个瘫痪的少女的恋爱和自杀悲剧。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说大多描写孤独的人的奇特遭遇。他笔下的人物常被某种神秘的命运和不可名状的力量所捉弄,最终毁于某种热情。《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运用细腻的心理分析手法,刻画中产阶级妇女的思想感情。茨威格的戏剧作品有诗剧《耶雷米亚》(1917)、悲剧《伏勒波尼》(1927)和歌剧《沉默的女人》(1935)等。

茨威格去世以后,他的遗作《昨日的世界》(1942)和《巴尔扎克》(1946)先后出版,前者为长篇回忆录,记录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奥地利和欧洲的生活风貌,后者是历时十余年而未完成的传记作品。2.重点作品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描写了终守一生的爱情:一位痴情的维也纳少女,从十三岁时起就暗恋上了邻居青年作家R,却被迫随母离开了。五年后,她重返维也纳,每天到他窗下等候,被他当作卖笑女郎带回家中,一起过了三夜。他是个朝三暮四的花花公子似的人物,随即就把她弃之脑后了,而少女却因此生下了他的孩子。以后他们还有过很多次相遇,他已全然不记得她了,而她却绝不向他暴露身份,绝不向他呼救求援,只是一个人默默地抚育着他的孩子,独自承受着生活的重担。直到孩子生病去世,才给R写了一封信。

这种真挚无私、充满献身精神的一厢情愿的爱,也许让人觉得有点儿怪诞和不可思议,但茨威格似乎就是要用这凄婉得催人泪下的爱,来达到在肉欲横流、金钱肆虐的社会里对光明和理想的张扬。

五、创作背景

《滑铁卢的一分钟》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一书。出生于1881年的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不仅在小说、诗歌创作方面声名卓著,在人物传记、历史特写方面更是名震遐迩,《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就是他的十二篇历史特写集。此书于1928年出版时虽然仅收五篇,但立即就遍及所有学校,印数很快就高达25万册,并被译成多种文字。由于茨威格是犹太人,希特勒上台后茨威格的所有著作都被列为禁书,此书自不例外。茨威格本人也于1934年受纳粹迫害流亡国外,这位充满博爱精神的大师眼见战火纷飞,人类彼此互相残杀,最终对人类前途悲观失望,于1942年与妻子在巴西双双自杀身亡。他去世不久,就有出版社在1943年将此书再版,并由五篇增补至十二篇,以后不断再版,至今仍在世界拥有大量读者。足见此书魅力之大。

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作者以独特的手法,重现了历史上的十二个重要时刻,从拜占庭的陷落到滑铁卢的一分钟,从谱写出《马赛曲》的“一夜天才”鲁热到乘坐火车犹如“炮弹”驰回俄国从而震惊世界的列宁。各种人物在他笔下栩栩如生,事件的来龙去脉尽融其中,使读者也情不自禁地回到了那撼人心弦的年代。

六、课文讲解 1.课文预习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包括:关于拿破仑的事迹;滑铁卢之战的背景;滑铁卢之战对法国、对欧洲甚至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2.课文分析

《滑铁卢的一分钟》说的是小人物格鲁希如何被推上历史漩涡的中心又如何错失了上帝给予他成为英雄的机会的。这个平庸的人以他的平庸断送了拿破仑的所有梦想。

内容梳理:1815年,拿破仑从被囚禁的厄尔巴岛重返巴黎,重登皇位。欧洲各国连忙组织了强大的联军,准备镇压拿破仑。拿破仑决定趁联军尚未真正集结成形时分而治之,于是定下了先打对他威胁最大的比利时方面的英、普联军。战斗于6月16日下午二时打响,法军主力7万人首先同普军主力8万人交战,拿破仑另派5万兵力牵制英军,他希望能够把英、普军队切开,然后各个击破。在法军的猛攻面前,普军立即溃败,向布鲁塞尔撤退。拿破仑明白普军虽被击败,但并未被消灭,于是抽调了一支部队由格鲁希指挥,追击普军,以防止其与英军会合。

击溃了普军的拿破仑,亲率大军转攻英军,听到普军战败的英军害怕孤军作战,便迅速撤退到滑铁卢方向,英法两国军队在滑铁卢展开决战。这时,被拿破仑击溃的普军重新集结,兵分两路,一种增援滑铁卢附近的英军,一路直接围攻法军右翼。而格鲁希仍在离滑铁卢只有三小时路程的地方寻找普军,但一直没有找到。6月18日上午十一时,决定历史进程的时刻到来了。激烈的战斗使双方伤亡惨重,英军已无力支持,法军也疲惫不堪,双方都在焦急地等待援军——这时谁的援军先到,谁就是历史性会战的胜利者。这的确是极其关键的历史时刻。黄昏时分,终于从远处飞驰过来大队人马,双方都在祈祷上帝: 来的是自己人!那支部队越来越近,双方终于都看得非常清楚,那高高飘扬的是普鲁士军旗!经过浴血奋战,没有援军的法国军队最终溃败。

就在滑铁卢战役打响时,格鲁希的部队就听到一声声沉闷的炮声不断传来,感到大地在脚下微微震动。他们立即意识到重大战役已经开始,由于找不到普军,所以格鲁希的几名下属急切地要求格鲁希命令部队“赶快向开炮的地方前进”,增援拿破仑。对此,格鲁希只考虑了一秒钟,就强硬地宣布自己的决定,在拿破仑撤回成命以前,他决不偏离自己的责任,前去增援。对这决定历史的一秒钟,茨威格感叹道:“这一秒钟决定了整个19世纪。而这一秒钟全取决于这个迂腐庸人的一张嘴巴。”“倘若格鲁希在这刹那之间有勇气、有魄力、不拘泥于皇帝的命令,而是相信自己、相信显而易见的信号,那么法国也就得救了。”“在尘世的生活中,这样的一瞬间是很少降临的。当它无意之中降临到一个人身上时,他却不知如何利用它。在命运降临的伟大瞬间,市民的一切美德——小心、顺从、勤勉、谨慎,都无济于事,它始终只要求天才人物,并且将他造就成不朽的形象。命运鄙视地把畏首畏尾的人拒之门外。命运——这世上的另一位神,只愿意用热烈的双臂把勇敢者高高举起,送上英雄们的天堂。”

茨威格总是将一个大的历史事件落实在一个个很具体的人物身上,他更相信的是偶然的人站在那个注定要发光发亮的位置上的作用。似乎历史只是一个随时可变幻的舞台,演员的出色与否决定了脚本的全部内容,当格鲁希执意要按照刻板的军令行事而不顾、不去想自己的皇帝正面临怎样的一种困境的时候,一切都结束了。他没有意识到,他有过做主角的机会,而他却白白放弃了。

全文线索:时间和人物两条线索交织。

构思组材:关键人物(格鲁希)突出,双方首领急切盼望援军,侧面烘托,引出格鲁希,格鲁希错误决策以及坚持错误直接导致战争的失败的直接描写,充分表达了主题。

剪裁技巧:切入点准确:以决定性的一秒钟为突破口,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宏大的战争场面跃然纸上。

写作特点:渲染气氛恰当(如“滑铁卢的上午”开头的环境描写);工笔描写细腻(如“回到平凡之中”对军官报告失败的消息这一细节的描写);场面勾勒宏大(如“决战”一章);心理描摹准确(如“卡右的夜里”关于拿破仑焦虑心理的描写);穿插评论深刻(如文章末尾的评论)。

全场景的勾勒与关键细部的刻画相结合:①全场景勾勒的部分:“滑铁卢的上午”中大场景描写较多,其中对拿破仑检阅的大场景描写,在“滑铁卢的下午”中拿破仑军队向威灵顿的高地发起冲锋的场景描写。②关键细部的刻画的部分:“格鲁希的错误”、“决定世界历史的一瞬间”属于关键细部的特写镜头。“回到平凡之中”部分“上午十点钟,总参谋部的一个军官„„用军刀支撑着自己的身体。”军官需要“扶”才能下马,格鲁希用刀支撑颤抖的身体,刻画败军败将入木三分。③“决战”、“回到平凡之中”则属于这两种写法的交替使用。3.课文难点讨论

作者认为滑铁卢之战,拿破仑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是怎样认为的? 答:作者认为“格鲁希考虑的这一秒钟却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这种认为偶然性决定战争胜负的看法不尽全面,滑铁卢一仗固然对拿破仑的失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绝不是原因的全部。“拿破仑的政治生命终结于滑铁卢,而其决定点,则是在莫斯科的失败。”(毛泽东)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看法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即过分夸大偶然性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偶然性”在人物和事件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格鲁希考虑的一秒钟及其做出的错误决策,显然加速了拿破仑的败局,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改变世界历史走向的作用。4.相关评论

茨威格是杰出的作家,对“灵感”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自然体会殊深。他知道,没有任何一位艺术家会始终处于不停的艺术创作之中,而那些最具特色、最有生命力的成功之作往往只是那突然袭来、稍纵即逝的“灵感”之笔。而“历史——我们把它赞颂为一切时代最伟大的诗人和演员——亦是如此,它不可能持续不断地进行新的创造”,“一个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地流逝而去”。在这种关键时刻,“那些平时慢慢悠悠顺序发生和并列发生的事,都压缩在这样一个决定一切的短暂时刻表现出来。这一时刻对世世代代作出不可改变的决定,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

这种惊天动地的“关键时刻”与平淡无奇的“漫长岁月”的关系,实即我们所说历史“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历史究竟是由无数的“偶然性”决定还是由唯一的“必然性”决定,这是史学界、哲学界争论了千百年的“形而上”问题,可能永远不会有为所有人接受的最后结论。或许,那平淡无奇的漫长岁月是为了历史的突变准备、积蓄能量,正如地下奔腾的岩浆,在长期积蓄的压力作用下最终喷薄而出。对个人、国家和民族来说,这种关键时刻的选择,的确关乎一生一世、存亡兴替。如果说那漫长的悠悠岁月是历史长河底部平缓的深流,那短暂的“关键时刻”就是大河上的惊涛骇浪;如果说漫长岁月是历史幕后的长期演练,那辉煌的一瞬间就是历史前台的炫目演出。茨威格这十二篇历史特写,表现的就是历史的滔滔巨浪,历史的精彩演出,是历史的主体——人——在这一瞬间的所作所为。

——雷颐:历史的“灵感”——读《人类的群星光耀时》

七、练习

1.选择题

下面哪一项不是对课文《滑铁卢的一分钟》的描述? A.作者借此文表达了“偶然性决定战争胜负”的看法。

B.本文说的是小人物热拉尔如何被推上历史漩涡的中心又如何错失了上帝给予他成为英雄的机会的。

C.本文运用了全场景的勾勒与关键细部的刻画相结合的手法。D.本文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一书。答:B 2.填空题

《滑铁卢的一分钟》 和 两条线索交织,讲述了滑铁卢之战的关键时刻,小人物 如何被推上历史漩涡的中心又如何错失了上帝给予他成为英雄的机会的。

答:时间;人物;格鲁希 3.简答题

本文的写作特点有哪些?

答:渲染气氛恰当;工笔描写细腻;场面勾勒宏大;心里描摹准确;穿插评论深刻。

八、研习与思考

1.分析作品中拿破仑和格鲁希的性格。

答:拿破仑有雄狮一般的英雄气概,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格鲁希惟命是从、优柔寡断,但失败后勇于承担责任。

2.仔细体会作品开头和结尾对“命运”问题的思考。

答:点题;以此开头,让我们的阅读带有强烈的“命运”意识;以此结尾,让我们对“命运”更有悠长不尽的进一步思考。

九、相关艺术作品展示

1.画

许多艺术家对拿破仑的崇拜,使他们纷纷用画笔记录下拿破仑的一切,于是我们竟然可以从这些艺术作品中,看见拿破仑的活动、成功、加冕,与最后的失败!不仅有艺术意义,也有历史文献的意义。(图画见ppt)2.电影

《滑铁卢战役》(1970年),这是苏联电影大师邦达尔丘克继《战争与和平》之后的又一巨制,描述了拿破仑从放逐地逃亡、重新夺回权力至滑铁卢战败的一段史实,全片场面壮观,苏联出动数万军队助演,施泰格尔塑造的拿破仑大受赞赏,令观众不作第二人想。

十、延伸阅读

1.阅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一书的其他章节。(以下为书中的两章简介)

《马塞曲》 1792年4月25日,大革命中的法国向普鲁士和奥地利宣战的消息传到斯特拉斯堡。这座与德国邻近具有战略意义的小城立刻沸腾起来,到处是激动的人群在演讲、喊口号,要求报名参军。而负责鼓动市民的市长感到还缺一些雄壮的歌曲,便请问他认识的一位喜欢音乐的年轻工兵上尉鲁热是否愿意为明天出征讨伐敌人的莱茵军谱写一首战歌。鲁热为到处弥漫的爱国热情感染,爽快答应下来。

4月26日凌晨,劳累了一天的鲁热回到自己的小房间,开始创作。创作非常顺利,白天在街头看到的一切,自己心中的各种感情,全都汇集一起。似乎不要创作歌词,只要把这一天之内有口皆传的话押上韵,配上旋律和强烈的节奏,即把人民最内在的感受表达出来了。好像也无须作曲,因为战士的行军步伐、军号的节奏、炮车的辚辚声如同最好的旋律。“旋律越来越顺从那强有力的欢呼的节拍——全国人民的脉搏。鲁热愈来愈迅速地写下他的歌词和乐谱,好像在笔录某个陌生人的口授似的——在他一个市民的狭隘心灵中从未有过如此的激情。这不是一种属于他自己的亢奋和热情,而是一种神奇的魔力在这一瞬间聚集起来,迸发而出,把这个可怜的半瓶子醋拽到离他自己相距千百倍远的地方,把他像一枚火箭似的——闪耀着刹那间的光芒和火焰——射向群星。”

第二天早上,他急忙带着创作好的歌曲赶到市长家中。当天晚上,在市长的客厅里为那些经过仔细挑选的上流社会人士首次演唱了这首歌曲。客人们出于礼貌客气地鼓了掌,市长夫人在给亲人的一封信中写道,这只是她丈夫为了社交而想出来“换换消遣的花样”,这首歌“社交界认为相当不错”。正如茨威格所说,首先听到这支歌曲的上流社会人士“显然不会有丝毫的预感:一首不朽的歌曲借着它的无形翅膀已飞降到他们所生活的世界。同代人往往很难一眼就看出一个人的伟大或一部作品的伟大。”以后几天,鲁热则不无虚荣心地在咖啡馆为自己的同事演唱这首《莱茵军战歌》,让人抄写复本分送给莱茵军军官。这首不为上流社会沙龙所重视的歌曲,却开始一点点地口耳相传,终于在广场、战场,在群众和士兵中间找到知音,特别是在马赛,反响极为热烈,成千上万人都在传唱这首歌曲。7月2日,马赛的五百名义勇军战士唱着这首雄壮的战歌向巴黎进军。

随着他们的行军,这首歌传到沿途各地。7月30日,马赛义勇军一遍又一遍唱着这首歌进入巴黎,成千上万欢迎他们的巴黎民众第一次听到这首歌,但几小时后这首歌就传遍全城。于是,“这歌声像雪崩似的扩散开去,势不可挡”,歌名也改为《马赛曲》。一两个月后,《马赛曲》就成为全军之歌、全民之歌。许多部队就是唱着这首歌勇敢地向敌人冲去,敌军发现当“成千上万的士兵同时高唱着这首军歌,像咆哮的海浪向他们的队形冲去时,简直无法阻挡这首‘可怕’的圣歌所产生的爆炸力量。眼下,《马赛曲》就像长着双翅的胜利女神奈基,在法国的所有战场上翱翔,给无数的人带来热情和死亡”。后来,《马赛曲》被定为法国国歌。

然而在创作完这首歌曲以后的四十多年中,鲁热却过着十分卑微的生活。他干过行行色色的行当,并且不乏欺蒙拐骗,曾因金融案件入狱,为了逃避债主和警察而东藏西躲,最后在1836年去世。“那一次偶然的机缘曾使他当了三小时的神明和天才,然后又轻蔑地把他重新抛到微不足道的渺小地位,这是多么残酷!”

韩德尔的复活

在人生的旅途中,信仰无疑是生命最重要的支柱。正是信仰的力量,使几被命运“打败”的德国作曲家韩德尔重获新生。

韩德尔早年成名,但正在一帆风顺的时候社会的音乐欣赏趣味骤然大变,他的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他的几部歌剧上演也相继遭到失败,他经营的歌剧院被迫关闭,常被债主堵在门口,并不断遭到竞争对手和各色人等无情的讽刺打击。1734年4月,内外交困的韩德尔中风偏瘫,所有人都认为他的音乐生涯将就此完结。然而,他凭借着生命中的原动力终于在几个月后重新站起,又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创作。他的创作在几年中依然不被人接受,遇到的依然是尖刻的冷嘲热讽,依然是一天天的债主堵门„„在走投无路之中,他的勇气渐渐被消磨,离群索居,心情越来越忧郁,情绪越来越低沉。曾如泉涌般的创作灵感完全枯竭,生命的原动力也不复存在。他心力交瘁,第一次感到自己已被打败击垮,认为自己这回彻底完蛋。他不住地感叹早知如此还不如当年一直就半身不遂更好,甚至认为不如当初一死了之来得痛快。在绝望之中,他时时不由自主地喃喃低语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喊的话:“我的上帝呀,上帝,你为什么离开了我?”

1741年8月21日晚上,逼债人离开后,韩德尔到街上散步。几个小时后,当他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家时,突然发现桌上放着一个白色纸包,是友人写的清唱剧《弥赛亚》的剧词,请他作曲。心情疲惫甚至已有些变态的韩德尔竟认为这是故意羞辱他,气愤地爬上床睡去。但怎么都睡不着,仿佛有种鬼使神差的力量使他无法抗拒,让他下床重新点燃蜡烛,再次打开稿本认真阅读。风一打开稿本,他就如同突遭电击一般,魂不守舍,只听到耳边乐声回响飘荡、呼唤咆哮。当他一页页往下翻的时候,他的手不停地哆嗦,心灵突然被唤醒,每一句歌词就像都是救主弥赛亚在向他召唤,一切疲劳全都消失,“他还从未感到过自己的精力像现在这样充沛,也从未感到过浑身充满如此强烈的创作欲望。那些歌词就像使冰雪消融的温暖阳光,不断地倾泻到他身上”。他就是要证明“只有饱经忧患的人才懂得欢乐;只有经过磨难的人才会预感到仁慈的最后赦免;而他就是要在众人面前证明:他在经历了死亡之后又复活了”。在他无能为力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能帮助他、安慰他,但现在一种神奇的力量帮助了他,这就是他的信仰。“信赖上帝,并且看到上帝并没有让他躺在坟墓里”,上帝“再次唤醒他肩负起给人们带来欢乐的使命”。“赞美声已充满他的心胸,在弥温,在扩大,就像滚滚火焰喷流而出,使人感到灼痛。”他立即开始写下一个个音符,无法停止,“就像一艘被暴风雨鼓起了风帆的船,一往直前。四周是万籁俱静的黑夜”,“但是在他的心中却是一片光明,在他的房间里所有的音乐声都在齐鸣,只是听不见罢了”。

随后的三个星期,他一步都没有离开房间已完全如痴如醉,吃饭时也不停地写谱,经常泪流满面,浸湿手稿,最终完成了全部创作。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面对众人祝贺,他只是谦卑地低声说道:“不过,我更相信是神帮助了我。”他宣布,演出这部作品自己永远不收一分钱,所有的收入都将捐给病人和身陷囹圄之人,“因为我自己曾是一个病人,是依靠这部作品治愈的;我也曾身陷囹圄,是它解救了我”。以后每年春天他都要亲自指挥《弥赛亚》的演出,直到老年双目失明也不例外,并且信守诺言,收入全部捐出。“他在世间取得的胜利愈伟大,他在上帝面前表现得愈恭敬。”《弥赛亚》实际成为韩德尔的灵修圣品,此后他又源源不断谱出多部圣乐。这时,他的创作已经不是为了世俗的成功,而是为了内心的信仰。信仰,使他超越了自我。

1759年4月6日,74岁的韩德尔已身染重病,仍照例指挥了演出。几天后,他终于倒下,再也没有起来。但《弥赛亚》这部旷世的不朽之作,终于成为著名的宗教乐曲。

2.阅读茨威格的传记文学作品有《三大师》。

茨威格著名的传记文学作品有《三大师》(1920),记叙了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英国作家狄更斯和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它不详细记叙各位作家一生的业绩,也不具体介绍他们的各个作品,哪怕是重要著作,也不一一涉猎。茨威格的叙述和点评是高屋建瓴、综合概括式的,是对各位作家的文学创作进行提炼、浓缩和萃取,简明扼要地,从总体上指明各位作家创作的本质特点。

茨威格显然是将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当作同一类型作家而加以论述的。他们三位的写作范围尽管有所侧重,然而都以作品的深度、广度及人物的丰富多彩构建了各自独具特色的人生形态,表达了各自的人生感受。巴尔扎克不希望别人用个别作品衡量他,而应看他的创作全部。他是描绘时代的丹青高手,其八十余部作品就是一个时代、一个世界、一代人生。拿破仑叱咤风云、征服世界的野心曾深深激励过早年的巴尔扎克,他在拿破仑肖像下写道:“他的剑没有完成的事业,我将用笔来完成。”他笔下的一些人物也具有拿破仑式的功名心和强烈的金钱欲、权势欲。他总是把主人公置于事件中,像命运之手捏泥团一般给他们塑造成型,从而描摹了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法国,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金钱支配整个生活及人际关系的丑恶图画。

狄更斯当时深受英国民众的欢迎和爱戴,是因为他的创作意图与那个时代的精神完全合拍,天才与传统完全一致。他生活于维多利亚时代,与莎士比亚所处的伊丽莎白时代大相径庭。茨威格说,莎士比亚代表着贪婪而强盛的英国之勇气,狄更斯则代表着酒足饭饱的英国之谨慎,“永远停留在天才与传统、超凡与平庸之间,这既是狄更斯的荣誉,亦是他的悲剧所在”。茨威格的这一评价可谓一语中的。

茨威格在《三大师》的前言中提到,论陀思妥耶夫斯基“似乎言有尽而意示尽”,因为陀氏的容量没有止境,这指的是他的内心世界。他一生经受过最悲惨、最严酷的生活考验,流放、监禁、流亡、贫困、疾病„„然而他始终“从痛苦中产生对痛苦的爱,用痛苦的烈焰温暖着他的时代和人世”。他好色、嗜赌,这根植于他要把堕落与无辜进行对比的神秘欲望。他的道德不求完美,不求规范,只求紧张,他认为,正确的生活就是要活得强大,要经历一切,寻求宏富。托尔斯泰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生活得正确还是错误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折磨自己一辈子,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以艺术品、悲剧和命运剖析自己。他的行为是无目的的、无意识的,他不要自我改变、自我完善,要的只是一个:增强自己。他的艺术是把世界与内心联系起来,从内心塑造世界、拯救世界,此乃最深刻、最人性化的艺术。茨威格认为“他(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第一个使我们懂得人的情感分裂的人”,从心理意识流角度高度评价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开创性的伟大。

第三篇:2018滑铁卢大学研究生

www.xiexiebang.com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滑铁卢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公立大学,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铁卢。学校于1957年由格里·哈格博士和艾 校徽拉·湾·尼德尔斯共同创立。学校有很高的声誉,特别是做为北美地区第一个经认可建立数学系的大学,以及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合作办学项目。滑铁卢大学共有六个学院。学校共授予100多个本科学位专业,28种硕士及博士学位专业。滑铁卢大学以数学、电脑、工程科学等学科闻名,学校的代表队曾多次获得ACM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的冠军。学校在加拿大麦克林杂志排名中,连续十年名列综合类大学前三甲,全国知名度排名连续七年第一。2010年六月,英国著名天文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到访滑铁卢大学,举行了为期4个月的演讲。

加拿大留学滑铁卢大学研究生申请要求

GPA要求

滑铁卢大学要求学生的成绩要在80分或者B以上。一般来说,加拿大研究生院要求学生具有正规大学四年制本科学士学位,或至少已读完大四第一学期,并提供能在当年取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的证明。

但是,考虑到个别学校的个别专业截止申请的日期较早,比如申请次年9月入学的,可能在当年12月便开始截止,所以,学生只要上了大四,即可以开始申请了,况且不少学校的课程在大四第一学期就会结束。

语言成绩要求

互联网留学360介绍,其中雅思成绩要达到6.5分,托福成绩要达到90分。根据具体的科目有些调节,比如说理工类对雅思就要求6.5分,而商科对雅思的要求大部分要达到7.0分。

而对于GRE或GMAT学术类语言成绩,这类成绩的考试相对工具类要难一些,并且在申请过程当中可以作为学生学术背景的提升。理工科需要提供 GRE成绩,一般1200分左右,如果申请顶尖名校,即使学校没有要求提供,也建议学生去考一个比较高的GRE成绩,主要是提高自己在众多学生中的竞争力。而申请

www.xiexiebang.com 的考试。

商科管理的学生则通常要求考GMAT,一般要求550分左右。跟美国相比,加拿大没有申请研究生适应能力

第四篇:滑铁卢大学开学

www.xiexiebang.com

据立思辰留学360介绍,滑铁卢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公立大学,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铁卢市。滑大是一所拥有超过30000学生、教师和工作人员的教学机构。学校有很高的声誉,是北美地区第一个经认可建立数学系的大学,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合作办学项目。滑铁卢大学以数学、电脑、工程科学等学科闻名,学校的代表队曾多次获得ACM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的冠军。学校在加拿大麦克林杂志排名中,连续十年名列综合类大学第一名,全国知名度排名连续七年第一。

滑铁卢大学位于安大略省西南部的心脏,是公认加拿大最优秀的大学之一。滑铁卢大学的数学相关专业和CO-OP带薪实习课程,都是全加第一。滑铁卢主要有三个校区,主校区是滑铁卢校区(Waterloo Campus),分校区是建筑学院所在的剑桥校区(Cambridge Campus),以及药学院所在的基奇纳校区(Kitchene Campus)。

滑铁卢大学拥有健康科学,艺术,工程,环境,数学,科学六大学院,以及九个主要方向的数百个专业:这几个方向包括第一,艺术,通讯和社会科学;第二,商业,会计,金融;第三,工程,建筑,设计;第四,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五,健康和服务业;第六,国际问题研究和语言;第七,数学,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第八,物理,生命和健康科学,第九,跨学科课程。(加拿大出国留学)

滑铁卢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公立大学,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铁卢。学校于1957年由格里·哈格博士和艾 校徽拉·湾·尼德尔斯共同创立。学校有很高的声誉,特别是做为北美地区第一个经认可建立数学系的大学,以及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合作办学项目。滑铁卢大学共有六个学院。学校共授予100多个本科学位专业,28种硕士及博士学位专业。滑铁卢大学以数学、电脑、工程科学等学科闻名,学校的代表队曾多次获得ACM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的冠军。学校在加拿大麦克林杂志排名中,连续十年名列综合类大学前三甲,全国知名度排名连续七年第一。2010年六月,英国著名天文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到访滑铁卢大学,举行了为期4个月的演讲。

滑铁卢大学引创建于1957年,位于安大略省的西南面,从这里前往多伦多很方便,驾车仅要 1个小时左右。在加拿大的高校中,滑铁卢大学的名气很盛,常在三甲之内,安大略省也以其为骄傲。

滑铁卢大学引创建于1957年,位于安大略省的西南面,从这里前往多伦多很方便,驾车仅要 1个小时左右。在加拿大的高校中,滑铁卢大学的名气很盛,常在三甲之内,安大略省也以其为骄傲。

滑铁卢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公立大学,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铁卢。学校于1957年由格里·哈格博士和艾 校徽拉·湾·尼德尔斯共同创立。学校有很高的声誉,特别是做为北美地区第一个经认可建立数学系的大学,以及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合作办学项目。滑铁卢大学共有六个学院。学校共授予100多个本科学位专业,28种硕士及博士学位专业。滑铁卢大学以数学、电脑、工程科学等学科闻名,学校的代表队曾多次获得ACM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的冠军。学校在加拿大麦克林杂志排名中,连续十年名列综合类大学前三甲,全国知名度排名连续七年第一。2010年六月,英国著名天文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到访滑铁卢大学,举行了为期4个月的演讲。

开学时间

1月(11月1日之前申请);

5月(3月3日之前申请);

www.xiexiebang.com

9月(3月31日之前申请)

第五篇:19 《滑铁卢之战》教案

19.*滑铁卢之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把握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双重特征的特点。(2)体会本文工笔细描和大笔勾勒相结合的写作方法。2.过程与方法

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先行了解拿破仑经历和滑铁卢之战的背景及其影响。课堂上,分组讨论,鼓励学生有创新性的见解,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思辨教育,并通过共同探讨,逐步把握文章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滑铁卢之战的过程及拿破仑其人,培养科学的思辨能力。☞教学重点

本文工笔细描和大笔勾勒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

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双重特征的特点。☞教学方法 问题研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手段辅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下载滑铁卢的一分钟(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滑铁卢的一分钟(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滑铁卢大学优秀专业

    WWW.SLL.CN 据立思辰留学360介绍,加拿大的高等教育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得到全世界高度认可,计算机专业在很多高校还提供实习机会,吸引了众多国际莘莘学子。说到加拿大计算机专......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申请托福

    WWW.SLL.CN 滑铁卢大学引创建于1957年,位于安大略省的西南面,从这里前往多伦多很方便,驾车仅要 1个小时左右。在加拿大的高校中,滑铁卢大学的名气很盛,常在三甲之内,安大略省也以......

    拿破仑与滑铁卢战役讲稿

    《第一张》 现在我为大家展示的图片就是闻名世界的巴黎凯旋门,1806年2月12日拿破仑下令建凯旋门以象征自己在奥斯特里茨战役的军功。8月开始破土动工,断断续续经过了整整30年,......

    当能力遭遇滑铁卢美文

    他是一个合格的伐木工人,他勤劳,他干劲十足,可当他看着自己的斧下日益减少的树,他质疑自己的能力,难道是力气变小了?老板一语点醒梦中人:“你上一次磨斧子是什么时候?”没有利斧,何以......

    19《滑铁卢之战》教案5篇范文

    白毛坪乡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组 19、滑铁卢之战 斯蒂芬·茨威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并积累生字生词,了解滑铁卢之战的历史背景及其过程;体会新闻特写的语言特点。 能力......

    2017年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全球排名一览

    滑铁卢大学计算机专业全球排名。滑铁卢大学成立于1959年,仅仅数十年时间便挤身加拿大名校行列,是加拿大发展最快的学校。滑铁卢在成立之初便把重点放在新兴的电脑行业上,并罕见......

    16、《滑铁卢之战》教学设计[合集5篇]

    16、《滑铁卢之战》教学设计 南安市毓元中学 林金朗 【教材分析】 茨威格以时间和人物两条线索相交织的方法,运用文学的表现力再现了1815年6月18日发生在比利时滑铁卢地区......

    16.《滑铁卢之战》教学设计(共5则)

    16. 滑铁卢之战 主备人:潘昆龙 学习目标: 1、了解滑铁卢之战的过程及拿破仑其人,培养科学的思辨能力。 2、 把握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双重特征的特点。 3、本文工笔细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