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黄廖版课后习题上下册完整版答案

时间:2019-05-13 22:39: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汉语》黄廖版课后习题上下册完整版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汉语》黄廖版课后习题上下册完整版答案》。

第一篇:《现代汉语》黄廖版课后习题上下册完整版答案

第一章 绪论”习题答案

“绪论”思考和练习一

一、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

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的过程中,北京话占有特殊的地位。早在唐代,北京已是北方军事要镇。北京是辽、金、元、明、清各代的都城。近千年来,北京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话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它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本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国语运动”的开展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两个运动互相推动和影响,这就使得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形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二、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样的? 方言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或变体,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一民族语言的共同语,则是通用于这个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表现力。共同语形成后,对于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它的词语经常传播到各方言中去。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使地域方言向它靠拢,对方言的发展起一种制约的作用。与此同时,共同语也要从方言中吸收种种语言成分,以丰富和发展自己。但是,地域方言间差异的缩小,以至于消失,则须经过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第二章

语音”习题答案

“语音”思考和练习一

四、语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

“语音”思考和练习二

二、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各包括哪几种?请画成一个总表把声母填上。

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包括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舌面、舌根七种。发音方法,从阻碍的方式看,包括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五种;从声带是否颤动看,包括清音、浊音两种;从气流的强弱看,包括送气音、不送气音两种。声母总表(略)。

三、根据所提供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在下面横杠上填上相应的声母。

1.双唇送气清塞音是p。

2.舌尖后清擦音是sh。

3.舌尖中浊边音是?。

4.舌尖后浊擦音是r。

5.舌面不送气清塞擦音是j。

四、根据所提供的声母,写出它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1.k:舌根、送气、清、塞音

2.ch: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 3.n:舌尖中、浊、鼻音 4.x:舌面、清、擦音

5.z: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五、试把下列字音的声母写出来 京(?)

沪(h)

津(?)吉(?)

黑(h)

晋(?)蒙(m)

鲁(?)

苏(s)皖(?)

闽(m)

赣(g)鄂(?)

湘(x)

粤(?)琼(q)

陕(sh)

甘(g)青(q)

新(x)

川(ch)滇(d)

黔(q)

台(t)

七、有些方言区的人对声母n、?的发音有困难,就把下列词语的音读混了:女客——旅客,男衣——蓝衣,年代——连带。试问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去分辨?

有些汉语方言区的人,把普通话声母n、?的字音读混了。有的全部相混,有的局部相混。要读准n、?的发音和分清普通话声母为n、?的字的读音,关键在于控制软腭的升降。因为n、?,都是舌尖抵住上齿龈发音的,它们的不同是n为音,发音时软腭下降为边音,发音时软腭上升。如果捏住鼻孔,气流振动声带后无法从鼻孔通出,感到发音有困难,那就是n。如果捏住鼻孔,气流振动声带后从舌头两边或一边通出,并不感到发音有困难,那就是?。至于哪些字声母是n,哪些字声母是?,一般可采取汉字声旁类推的办法。例如声旁是“内”的字,声母往往是n(如纳、呐、钠、讷等);声旁是“仑”的字,声母往往是?(如沦、伦、抡、轮等)。如果要记住声母n、?的全部常用字,那就可利用<常用同韵字表)采取记少不记多的办法分别记忆。

八、有些方言区的人对声母zh、ch、sh、和z、c、s分辨不清,下列词语的读音相混:战歌——赞歌,木柴——木材,诗人——私人。试简述分辨zh、ch、sh和z、c、s的方法。

这两组声母中的zh、ch、z、c都是清塞擦音,其中zh、z不送气,ch、c送气;sh、s都是清擦音。有些汉语方言区的人对zh、ch、sh和z、c、s的发音感到难以分辨,主要是分不清前一组是舌尖后音声母,后一组是舌尖前音声母。根据它们的主要差别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就能较快地掌握它们的发音。发舌尖后音时,舌尖要翘起来,对准(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发舌尖前音时,舌尖不翘,要对准(抵住或接近)上齿背。

九、试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方面分辨下列各组声母的异同。

1、g——k同:舌根、清、塞音。异:前者不送气,后者送气。

2、f——h同:清、擦音。异:前者是唇齿音,后者是舌根音。

3、zh——z同:不送气、清、塞擦音。异:前者是舌尖后音,后者是舌尖前音

4、b——p同:双唇、清、塞音’ 异:前者不送气,后者送气。

5、m——n同:浊、鼻音。

异:前者是双唇音,后者是舌尖中音。6.q——c 同:送气、清、塞擦音。

异:前者是舌面音,后者是舌尖前音。

十、:写出并读准下面《太平歌)每个字的声母,并按发音部位重新排列。

子夜久难明,喜报东方亮。

此日笙歌颂太平,众口齐欢唱。

先读写歌中每个字的声母,然后排成下表:(略)

“语音”思考和练习三

三、分别按韵头、韵尾分类,韵母各可分成哪些类?

按韵母开头的元音发音口形分,韵母可分成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简称四呼。

开口呼

韵母不是i、u、ü或不以i、u、ü起头的韵母”。

齐齿呼 i或以i起头的韵母。

合口呼 u或以u起头的韵母。

撮口呼

ü或以ü起头的韵母。

按韵尾分,韵母可分为无韵尾韵母;元音韵尾韵母,即有元音i、u(o)作韵尾的韵母;鼻音韵尾韵母,即有鼻音n、ng作韵尾的韵母。

四、举例说明单元音的发音应从哪几方面进行分析。

普通话的单韵母共有十个,即a、o、e、ê、i、u、ü,它们都是单元音构成的。前七个是舌面元音,接着的两个是舌尖元音,末一个是卷舌元音。舌面元音的发音应从下列三个方面分析:

(1)舌位的高低

舌位的高低指舌头隆起部位的高低,同开口度的大小有关。开口度大的,舌位较低,是低元音;开口度小的,舌位较高,是高元音;其间还可以适当划分为半高元音和半低元音。

(2)舌位的前后

舌位的前后指舌头隆起部位的前后。舌位在前的,是前元音;舌位在后的,是后元音;舌位不前不后的,是央元音。

(3)圆唇不圆唇

唇形拢圆的,是圆唇元音;唇形平展的,是不圆唇元音。

另外,舌尖元音、卷舌元音的发音分析如下:

是舌尖前元音、发音时舌尖前伸接近上齿背,不圆唇。

是舌尖后元音,发音时舌尖上翘接近硬腭前部,不圆唇。

er是央元音,口形略开,舌位居中,不圆唇。在发e[?]的同时,舌头向硬腭卷起,就形成er。

五、根据所提供的发音条件,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单韵母。1.舌面、前、高、圆唇元音(ü)2.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e)3.舌面、后、高、圆唇元音(u)4.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ê)5.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o)6.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 7.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a)

六、将下列单韵母的发音条件写出来。1.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2.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3.舌面、后、高、圆唇元音。4.卷舌、央、中、不圆唇元音。5.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6.舌面、央、中、不圆唇元音。

八、有些方言区的人对韵母en、eng,in、ing。的发音有困难,常常区别不搞,把下列词语的音读混了:分化——风化,地震——地政,禁止——静止,不信——不幸。试问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分辨。

方言区的人对韵母en、eng,in、ing分辨不清的情况,大致有两种。一种是都念成前鼻音尾韵母en、in,另一种是都念成后鼻音尾韵母eng、ing。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问题都出在对鼻音n、ng的发音要领掌握不好,掌握不住。因此,学习时应从区别n、ng的发音入手加以改正。n是舌尖鼻音,发音时要把舌尖抵住上齿龈;ng是舌根鼻音,发音时要把舌根抵住软腭。理解和掌握这些发音要领,认真比照复习,就容易将上述两类词语区分开来了。属于前一种情况的,着重练习ng的发音;属于后一种情况的,着重练习n的发音。

九、有些方言区的人对韵母i、ü的发音分辨不清,下列词语读音相混:里程——旅程,移民——渔民,饥民——居民,拟人——女人。试说明分辨i、ü发音的方法。

方言区的人对韵母i、ü分辨不清,主要是没有发圆唇元ü的习惯,往往把ü或以ü开头的韵母读成i或以i开头的了。这两类韵母的主要区别在于i是不圆唇音,ü是圆唇音。对ü或以ü开头的韵母,在发音时注意把唇拢圆,经常练习,逐步养成习惯。

十、韵母调查例字:用国际音标写出下列汉字的普通话韵母,然后整理出一个韵母表来。同时按一种方言的读音用国际音标标音,然后整理出一个方言韵母表。注意比较两者的异同。(略)

“语音”思考和练习七

一、举例说明什么是音位。

音位是依据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指的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

例如在普通话里[a][A][a]属一类,是一个音位,即在实际说话的时候,不管你发的是哪个。都没有区别词义的作用,比如把“他”[t‘A]念成[t‘a]或[t ‘a],意思不变。相反地,[n]和[1]属两个音位,甲为在任何一个音节中,如果把[n]换成[1],或把[n]换成[n],都表示不同的意思。当然,这指的是普通话。若是在某些汉语方言(如福州话)里则[n]和[1]属一个音位。

二、举例说明应怎样归纳音位。

音位是以语音的辨义功能、互补分布和音感差异为标准归纳出来的,而辨义功能是最重要的标准。把一些不同的音素放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来替换比龟看它们是否能区别意义,凡是能够区别意义的音,就分别归纳成不同的音位,否则就是伺一个音位了。例如,在普通话里(爸)和(怕)韵母和声调都完全相同,但意思不同,这是因为这两个音节的声母不同,两个声母不能互相替换,也就是说b和p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能区别意义,应归纳为两个音位。其他两个归纳音位的标准见下题。

三、什么是互补分布?什么是音感特征?二者作为归纳音位的语音标准来看,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互补分布指的是音位不同条件的变体各有自己的分布条件,绝不出现在相同的位置上,它们的分布状况是互相补充的。所谓音感特征指的是当地人对某些音在听感上的差异。就这两个归纳音位的标准来看,一般地说互补分布是更重要的,音感特征可作为参考,当然,也应尽可能地照顾。

四、什么是音位变体?

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叫做音位的变体。音位跟音位变体的关系是类别同成员的关系,也可以说音位变体是音位的具体表现形式。例如,普通话里的/a/(音位),当它处在n前的时候读[a](如“安”[an]),处在n。前的时候读(o)(如“昂’,[a?]),单用时读[A](如“啊”[A]”。因此我们说[a][a][A]都是/o/的变体。

五、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的区别何在?

凡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音位变体就叫作“条件变体”,凡是无条件的,即不受环境的限制,可以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的音位变体叫作“自由变体”。例如普通话里的[a][A] [a]是/o/的条件变体,因为它们的出现是有条件的。在零声母合口呼的音节中,可以把开头的音自由地念成[w]或[?]而不影响意义,所以[w]和[?]是/w/的两个自由变体。

第三章 文字

“文字”思考和练习一

三、为什么说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世界上的文字可分为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两大类。表音文字是用数目不多的符号表示一种语言的有限的音位或音节,作为标记词语声音的字母;表意文字是用数目众多的表意符号表示一种语言中有意义的语言单位——语素或词,而不是表示语言中的音位或音节。汉字用笔画构成的大量表意符号(字)来表示汉语的语素,从而代表了汉语语素的声音,而不是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汉语的音位或音节,所以说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举例略)“文字”思考和练习三

一、什么是笔画?它有哪些类型?确定笔画数的依据是什么?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各种点和线,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现行汉字有五种基本笔画,即一(横)、丨(竖)、√(撇)、、(点)、┐(折)。其中前四种是单一笔画,后一种是复合笔画。复合笔画又可以分成撇类、点类、提类、折类、钩类、弯类等6类25种。确定笔画数的依据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1988年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三、具体说明下列各字综合运用哪些笔画组合方式构成的。鸣灼疗灿兮:相离、相接两种方式 佳甸改冈:相离、相接、相交三种方式

四、什么是偏旁?它有哪些类型? 偏旁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它是由笔画构成的。根据不同的标准,偏旁可区分为不同的类型。1.成字偏旁如“岩、界、盆”中的“山、石、田、介、分、皿”等。不成字偏旁如“字、煮、剔”中的“宀、、、、、、刂”等。2.按能否再切分成小的偏旁划分,可分为单一偏旁和复合偏旁两类。单一偏旁如“切”中的“

七、刀”。复合偏旁如“胡”中的“古”,还可以再切分成“

十、口”。3.按偏旁切分出的先后划分,可以分成一级偏旁、二级偏旁等。如“湖”,第一次切分出的“氵”和“胡”,是一级偏旁;第二次把“胡”切分出的“古”和“月”,是二级偏旁;第三次把“古”切分出的“ 十”和“口”,是三级偏旁。

八、古代的“六书”是什么?

古代的“六书”指古人总结的古文字的六种造字法,一般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现在一般认为,前四种是造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

十二、下列古文字各是用什么造字法造的?从现行汉字看,哪些还能看出原来的造字法?

“虫、衣、水、爪、宀、贝”的古文字是用象形造字法造的,“出”的古文字是用指事造字法造的,“见、囚”的古文字是用会意造字法造的。从现行汉字看,“爪”和“囚”还能勉强看出原来的造字法。

十三、下列用“丁”作声旁的形声字,它们的字义同形旁有什么联系?试给每个字注音,看哪些字同声旁的读音不完全相同。

疔ding:疗疮。意义同表示疾病的形旁“广chuáng"有联系。

玎ding:玎玲,玉石撞击声。意义同形旁“I(玉)”有联系。

叮ding:叮嘱,叮问,叮了一口。意义同形旁“口”有联系。

仃ding:伶仃,孤独。意义同形旁“亻”(人)有联系。

盯ding:集中视力看。意义同形旁“目”有联系。

钉一ding:钉子。意义同形旁“韦”(金)有联系。ding:把钉(ding)子钉(ding)上。意义同形旁“韦”(金)也有一些联系。

耵ding:耵聍,耳屎。意义同形旁“耳”有联系。

酊ding:医药上用酒精和药配制成的液剂。意义同表示酒义的形旁“酉”(甲骨文像酒瓶)有联系。②ding:酩酊,大醉。意义同形旁“酉”有联系。

轩ding:补鞋底。意义同形旁“革”有联系。

顶ding:头顶。意义同表示头义的形旁“页”有联系。

订ding:订立。意义同形旁“喜(言)”有联系订。

汀ding:水边平地,小洲。意义同形旁“f(水)”有联系。

厅ting:客厅、餐厅。意义同可住人的山崖义的形旁“厂”(hǎn)有联系。亭ting:亭子,从高省,丁声。(说文解字):“亭有楼。”意义同形旁“高”有联系。

灯ding:灯火。意义同形旁“火”有联系。

打dǎ:打击。意义同形旁“f”(手)有联系。

“疔、玎、叮、仃、盯、耵、轩”和“钉、酊”的第一个读音同声旁“丁”(ding)读音完全相同;其余字的读音同“丁”不完全相同。

十四、分析下列各组同声旁异形旁的形声字,看它们的字义同形旁有什么联系。

1.赌、睹:赌博,意义同表示钱财的形旁“贝”有联系。睹,看见,意义同形旁“目”有联系。

2.瞠、膛:瞠,瞪着眼,意义同形旁“目”有联系。膛,胸膛,体腔,意义同形旁“月”(肉)有联系。

3.胳、赂:胳,胳膊,意义同形旁“月”(肉)有联系。赂,贿赂,意义同表钱财的形旁“贝”有联系。

4.恳、垦:恳,真诚,意义同表心理活动的形旁“心”有联系。垦,用力翻土,意义同形旁“土”有联系。

5.炕、坑:炕,用土坯砌成的、底下可烧火的、供睡觉取暖用的长方台,意义同形旁“火”有联系。坑,泥坑,坑道,意义同“土”有联系。

6.苔、笞:苔,隐花植物的一种,意义同形旁“仆”有联系。笞目竹板或鞭、杖打,意义同形旁“竹”有联系。“文字”思考和练习五

一、举例说明什么是错别字,什么是不规范字。

错字,指写得不成字。如把“染’写成“染”。别字,指把甲字写成乙字。如把“欣赏”写成“欣尝”。广义的错字也包括别字,因为别字也是错的。

不规范字,指写得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规范写法的字。错别字都是不规范宁。另外,已简化的繁体字,如“声’’的繁体“聱”;已整理废除的异体字,如“布”的异体叫布”;已废除的旧印刷体字,如“吕”的旧印刷体“吕”;已废除的“简”字,如“赛”的“简”写法“宙”。这些字如果随便运用,也是不规范字。

二、下列简化字和简化偏旁,哪些可作偏旁类推?试举出例字来。(略)

三、下面哪些字不是规范字?

“偿、丽、场、临、丝、厢、争、换、绳、赊”是规范汉字。

五、用下列各组每个偏旁造成几个字。(略)

七、改正下面词语中的别字、错字、不规范的字,并加以说明,痊癔:应作“痊愈”,指病好了。“癔’’是已淘汰的异体字。

传染:应作“传染”。“染”是错字。“染”是从水(氵)、从木、从九的会意字。

牍糊:应作“模糊”。“牍”是错字,因受“糊”的影响而写错。

宽澜:应作“宽阔”。“阔”,从门活声。“澜”是错字。

无条件:应作“无条件”。(“无”是“燕”的简化字。“无”读几指嗝气,用在这里是别字。“条”,7画,上部不是“欠”。

桥根:应作“桥梁”。“根”是已淘汰的异体字。

泡制:应作“炮制”,指用烘炒等方法把原料加工制成中药。

“炮”,páo。,烧。“泡”,pào或pāo,指泡沫、像泡的东西等,音义和“炮”不同。

粉粹:应作“粉碎”,指破碎得像粉末。粹cuì,纯粹、精粹,与“碎”音义不同。

迫不急待:应作“迫不及待”,指急迫得不能再等待。不及,来不及,不能;不能用“急”。

情不自尽:应作“情不自禁”,指控制不了自己的感情。禁,抑制。“情不自禁”不能用“尽”。

原形必露:应作“原形毕露”,指本来面目完全暴露了。毕,完全;不能用“必”。

披星带月:应作“披星戴月”,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动。戴月,头上顶着月亮;不能用“带”。

破斧沉舟:应作“破釜沉舟”,指把锅打破,把船弄沉,比喻下决心干到底。(见(史记?项羽本纪))釜fǔ,古代的一种锅;不同于卜“斧”。

负偶顽抗:应作“负隅顽抗”,指(敌人或盗贼)依靠险要的地势抵抗。隅yú,同yú,山势弯曲险要的地方;不同于“偶ǒu”。

僳俱:应作“家具”,指家庭用具。“惊”在这里是“家”的异体字,以用“家”为宜。俱心全、都义,用在这里是别字。

按排:应作“安排”,指有条理、分先后地处理(事物),安置(人员);也指规划、改造。“安”读6n,“按”读6n,二者音义都不同。

竟竟业业:应作“兢兢业业”,指小心谨慎,认真负责。“兢”读jīng “竟”读jìng,二者音义

第四章 词汇(上)

“词汇”思考和练习一

三、用“替代法”证明“驼绒”是两个语素,“骆驼”是一个语素。

“驼绒”中的“驼”跟“绒”都可为已知语素所代替,也可跟已知合,如:(1)驼绒

平绒

呢绒

鸭绒(2)驼绒

驼毛

驼峰

驼铃

(1)组说明“驼”被“平、呢、鸭”替换,“绒”可跟上述语素组合,(2)组说明可以被“毛、峰、铃”替换;所以“驼”、“绒”是两个语素。“驼绒中”的“驼”不能被替换,也就是说“骆”不能跟任何其他语素组合,它不具备语素的资格。由于语言中同一层次的单位才能组合,语素不能跟非语素组合,所以在这里“驼”也不是语素,“骆驼”只能算一个语素。

四、分别指出下列字中的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不自由语素单独作语素的字。

狼 自由语素:狗、羊、学、祝、闪、平、狼 半自由语素:绩、柿、素、眉、虎、鸭、习没有不自由语素。

不能单独作语素的字:蜻、鹃

五、划分出下文中的词(在词下划一横线,成语不划,不分析)。如果是合成词就注明它的构成方式。(略)

六、指出下列的双声词、叠韵词、音译词。

仓促

灿烂

沙发

孑孓

恍惚

婆娑

铿锵

扑克

涤纶

秋千

踟蹰

拮据

婀娜

腼腆 双声词:仓促

孑孓

恍惚

秋千

踟蹰

拮据 叠韵词:灿烂

婆娑

腼腆 音译词:沙发

扑克

涤纶’

七、指出下列复合式合成词的类型。

痛快

认真

抓紧

房间

革命

飞快

解剖

石林

开关

领袖

工人

碰壁

戳穿

司令

雪崩

动静

无论

烧饼

粉饰

体验

奶牛

牛奶

功用

用功

(一)联合型:人民

解剖

开关

领袖

美好

丝毫

伟大

动静

衣服

功用

(二)偏正型:痛快

飞快

石林

雪白

工人

烧饼

粉饰

(三)补充型:抓紧

房间

照明

戳穿

(四)动宾型:认真

革命

碰壁

司令

无论

用功

(五)主谓型:雪崩

体验

八、试举出yi音的五个同音语素,用每个语素各造三个合成词,同时注明其结构类型

(一)一

一定(偏正)一律(偏正)统一(补充)

(二)衣

衣服(联合)大衣(偏正)衣领(偏正)

(三)依

依靠(联合)依赖(联合)依然(附加)

(四)医

医院(偏正)医术(偏正)医疗(联合)

(五)揖

揖让(联合)作揖(动宾)拜揖(联合)

十、下面句子里加着重点的词中间也插进了其他成分,你认为对吗?

①为了完成全年计划,昨天厂里又动了一次员。

②老头儿注了几次射,才退烧。

③我向领导汇过报了。

“动员、注射、汇报”都不是离合词,它们结合很紧 进其他成分。惯用的形式是:

1.又动员了一次

又一次动员了

2.注射了几次 3.汇报过了

“词汇”思考和练习二

六、理性义与色彩义有什么区别?

理性义又叫概念义,在指明词所表示的事物的范围时,理性义起主要作用,它是实词词义中不可缺少的主要部分,主要靠它表示相应的概念。

色彩义是在理性义的基础上附加上去的一些意义要素。色彩义往往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产生的,所以与使用者的感情,使用场合(语境)、使用者的形象感以及词的来源(来源于古代书面语、现代方言、某种社会集团等)有关,它们不是每个词所必须具备的因素。一个词可以没有色彩义,也可以有两种以上的色彩义,但不能没有理性义。

七、指出下列各词的色彩义:(一)感情色彩: 1.褒义:康复

2.贬义:倒爷

搅和

轻蔑

欺凌

癞皮狗

蛤蟆镜 3.中性的:鸭绿江

调试

车流

出台

脑袋

疙瘩(二)语体色彩:

1.书面语:康复

轻蔑

欺凌

车流

囹圄

鸟瞰

演奏

2.口语:倒爷

哥们儿

搅和

癞皮狗

发毛’蛤蟆镜

脑袋

疙瘩(三)形象色彩:葡萄胎

鸭绿江

癞皮狗

哈蟆镜

车流 出台

鸟瞰(四)术语、行业语色彩:葡萄胎

演奏

调试

康复

出台(五)地域方言色彩:搅和(六)时代色彩:囹圄(古语词)

八、固定短语也可能有各种色彩义,试指出下列各短语的色彩

龙腾虎跃

三长两短

唇红齿白

打游击

打牙祭

炒鱿鱼

举世瞩目

蝇营狗月 龙腾虎跃:褒义、形象

打牙祭:口语、方言

三长两短:中性、口语

炒鱿鱼:口语、方言、形象 唇红齿白:褒义、形象

举世瞩目:褒义、书面语

打游击:中性、口语

蝇营狗苟:贬义、书面语、形象

九、下列带点的词的色彩义有无变化?

真是地方

什么东西

瞧那长相

有派头

硬了点儿

有点讲究

(批评)还尖锐

(批评)太尖锐

“地方、派头、讲究”由中性变成褒义。

“东西、长相”由中性变成贬义。

“硬了点儿”说明“硬”得过格了,含贬义。

“批评还尖锐”,认为“尖锐”得合适,应该尖锐,“尖锐”含褒义;“批评太尖锐”,认为“尖锐”得过火了,含贬义。

“词汇”思考和练习三

一、下列词中哪些是单义词? 单义词有:懂

苗条

发火

缎子

杜绝

二、1.种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掐,了一朵花。

2.供观赏的植物:买了一盆花。

3.颜色错杂:这布太花了点儿。

4.用掉:花了三元钱。

5.姓:小李广花荣。

6.模糊不清:眼睛花了。

于同一个词的各个义项必须有意义上的联系——引申或比据这个标准,1、2、3、6各义项应属同一个词:“花l”,4应属词另一个词:“花 2”,5应屑“花3”。“花1”“花2”“花3”是三个不同的词,虽然字形与读音都相同。

五、“论”有下列义项,但是有的义项能作为词的意义,有的只能作为语素的意义,你能分辨吗?谈谈你分辨它们的标准,并探讨一下词典中有无区别的必要。

①分析和说明事理:议论丨就事论事丨要论起这件事 ②分析和说明事理的话或文章:社论丨舆论。③学说:唯物论。

④说,看待:相提并论丨不能一概而论 ⑤衡量;评定:论罪丨论功行赏。舆论。

⑥按照某种单位或类别说:论天计酬丨买鸡蛋论斤还是论个儿? ⑦姓。

作为词的义项,必须是能够单说或单用的,如题中例句所显示的,1、4、5、6、7各个义项都属这类。当然作为词的义项还可以作为语素的义项用于造词。

2、3两义项只是“论”作为语素构词时才有的,因此,只是“论”这个语素的义项。

分清词的义项和语素的义项与分清词和语素的意义是类似的。只有词的义项才能作为独立运用的词:的内容参与造句,而屑于不能成词的语素的义项则只起构词作用,所以应该分清,词典中最好能加以区别。

六、同形同音词和一词多义,有时很难区分。试用下列各词,分别造几个句子来说明哪些是同音词,哪些是多义词。

新生

杜鹃

疙瘩

区分同形同音词和一词多义,主要看义项之间有无联系。新生:

1.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刚产生的或刚出现的。)2.是党给予我新生。(新生命)

3.中文系招了一百余名新生。(新入学的学生)杜鹃:

1.远处飞来了一只杜鹃。(鸟名)2.满山的杜鹃都绽开了新蕾。(花名)疙瘩:

1.脸上长满了疙瘩,挺难看。(皮肤上突起的硬结)2.面粉受潮结成了疙瘩。(块状或球状物)3.一天只吃了一小疙瘩馒头。(量词)苦:

1、黄连虽苦但能治病。(一种与甜相反的味道)

2、生活苦一点,没什么,不能没了志气。(难受、痛苦)

3、这些年全仗她支撑门户,可真苦了她了。(使难受、使痛苦)

例1、2的“新生”意义有联系,属于一个词,是一词中的两个义项。例3的“新生”是另一个词,与例1、2的“新生”形成同形同音词。两个“杜鹃”意义间没有联系,各是一词,形成同形同音词。“疙瘩”、“苦”中的各例说明它们都具有两个以上互有联系的义项,是多义词。

七、什么是义素?义素分析有什么用处?

义素是词义构成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义素分析随着语义学的兴起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义素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掌握、解释、理解词义,可以突出地显示词义之间的异同及联系,可以突出词义聚合时的相同点和区别点,可以考察词义组合时的正误。义素分析便于形式化,有利于运用电子计算机处理语言信息。

九、试就下面一组词进行义素分析:

伯伯

叔叔

姑姑

伯伯

十[父系血亲]+[长辈]+[男性]+[长于父] 叔叔 +[父系血亲]+[长辈]+[男性]—[长于父] 姑姑 +[父系血亲]+[长辈]—[男性]±[长于父] “词汇”思考和练习四

四、什么是同义词?怎样辨析同义词?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的语义场叫做同义义场,同一义场中的各个词叫做同义词。

辨析同义词最重要的方法是从语境中去考察,考察它们可能出现的上下文语境,设想相互替换的可能性。一般来说,可能替换的总是显示出同义词中相同的部分,不能替换的往往是差异所在。为此,首先要尽可能多地搜集包含有关同义词的句子或短语,然后进行归类,看看能用哪些义项进行解释。第二步便是互相替换,对种种替换情况进行分析、概括、说明,找出它们的差异可能在哪些方面。(如教材上册288页附表所列)

七、指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它们属于什么类型的反义词?

和善

分散

脆弱

冷落

低落

淡季

通俗

浑浊

积累

赞同

拘泥

丑恶

富裕

平坦

吝啬

节约 和善——凶恶

[极性] 分散——集中

[互补] 脆弱——坚强

[极性] 冷落——热闹

[极性] 低落——高涨

[极性] 淡季——旺季

[极性] 通俗——艰深

[极性] 浑浊——清澈

[极性] 积累——消耗(消费)[互补] 赞同——反对

[互补] 拘泥——变通(灵活)[互补] 丑恶——美好

[极性] 富裕——贫困

[极性]平坦——崎岖

[极性] 吝啬——慷慨(大方)[极性] 节约——浪费

[互补]

九、什么是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试以“重——轻”、“团结——分裂”为例加以说明。一般说”王安忆是女作家”,却只说“梁晓声是作家”,形成“作家——女作家”的对立,这也是不平衡现象吗?

成对的两个反义词之间的语义范围、使用频率往往不相等,这就是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例如“重——轻”,一般提问题时问“重不重?”如“这杠铃重不重?”回答可以是“重,180kg”,也可以是“轻,才120kg”。一般情况下不问“轻不轻?”只是在已知为轻时或希望它为轻时,才问“这杠铃轻不轻?”回答只能是“轻,120kg”,不能说“重,180kg。”但可回答说“不轻,180kg”。一般只能问“有多重?”只在已知为轻时说“有多轻?”但陈述句只说“有180kg重。”“有120kg重。”不能说“有120kg轻”。

“团结——分裂”也如此。一般情况下(不知是否分裂)只问“他们团结不?”“他们团结的情况如何?”“他们有多团结?”一般不问“他们分裂不?”只有在已知为分裂时,才问“他们分裂的情况如何?”

“作家—女作家”的对立也是不平衡的。“作家”可以特指男性作家,所以一般只说“梁晓声是作家”,除非强调性别时,不说“梁晓声是男作家”。“作家”还可以兼指女作家。如果说:“来了一群作家。”其中可以有男的也可以有女的;如果说:“来了一群女作家。”其中便只能有女作家,不能包括男的。当然说“王安忆是作家”也是可以的。

十、下边句子里都有用词不够妥当的地方,试指出来加以改正,并说明理由。①他那双沾满红丝的眼睛说明他又为革命熬了一个通宵。

“沾满”改为“布满”。“红丝”不是从外面附着在眼睛上的,不能用“沾满”。

②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的心脏跳动停顿了,但是他的声音,他的思想,却没有停顿。年轻一代接过他的笔,继续在革命的大道上前进。

“停顿”均改为“停止”。人死了,心脏不能再跳动起来了,不能用“停顿”,“停顿”含有可能再起动的意思。

③大家决心继续发挥艰苦朴素的作风,努力攻克困难,争夺更大的成就。

“发挥”改为“发扬”,“攻克”改为“克服”,“争夺”改为“争取”。这样一改,动词和宾语就搭配得拢了。

?

④运动员踏着强健的脚步,举着五彩缤纷的旗帜,穿过了检阅台。

“踏着”改为“迈着”,“强健”改为“矫健”,“脚步”改为“步伐”。改后,动词和宾语,定语和中心词都搭配得拢了。“穿过”改为“走过”,因为事实上并不是从检阅台穿过,而是从台前走过。

⑤大家对王同志的批评正确而尖刻。

“尖刻”改为“尖锐”。“尖刻”是贬义词,对同志的正确批评不能说是“尖刻”的。

⑥今年,市场上西瓜供应充沛。

“充沛”改为“充足”。这样一改,与“供应”就搭配得拢了。

⑦敌机驾驶员非常机警,往云端里一钻仓皇地逃走了。

“机警”是个褒义词,不能用来描写敌人,应改为“狡猾”或“胆怯”。⑧每个革命者都元例外地期望把自己的工作搞好。“期望”改为“希望”。“希望”可以用于对人或对己,但“期望”

只能用于对人。又,“期望”一般用于上级(或长辈)对下级(或晚辈)。

⑨两国经过协商,已达成了协议,双方军队各自撤回自己的边疆。

“边疆”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大,这里指靠近边界的地方,应改为“边境”。

⑩他总爱表现自己,不顾场所,大谈自己的见闻,惹得人们看不起他。

“场所”只指活动的处所,“场合”则表示时间、地点、气氛等的综合情况,“不顾场所”应改为“不分场合”。

⑩我们必须彻底揭发反革命两面派的所有言行。

“所有言行”应改为“种种罪行”,因为“反革命两面派”的“所有言行”不一定都有罪、都应该揭发。、⑩边防战士虽然在天寒地冻的北国边陲,但仍日夜在国 境线上巡视着。

“巡视”是到各处视察的意思,“巡逻”则是军事术语,表示巡查警戒的意思,“巡视”应改“巡逻”。

⑩在我校评职称会上,有人故意大闹会场,说职称评得不公道,一下子把会场的程序打乱了。“公道”指公正的道理,不公道着重指不合道理,“公平”着重指处理事情不偏不倚,不偏袒任何一方,这里的“公道”应改“公平”。

“程序”只指事情进行的先后顺序,“秩序”指有条理不混乱,会场本身无所谓程序,打乱的应是“秩序”。

⑩一位老农说,今年的早稻,经过精心培育,长势颇佳。

“精心培育”,“长势颇佳”这类话。书面语色彩很浓,不适用于口语,更不像目前我国老农所能说的话。应改为口语色彩的词语。“词汇”思考和练习八

二、词义发展变化有哪几种原因?其发展变化的途径有哪几种?

词义发展变化的原因有下列三种:

(一)词所标志的事物、现象本身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了词义的变化。例如:

“车”,从指“两轮中贯以轴,轴上承舆以任载’’的以马为动力的陆上交通运输工具,发展到指“以电、汽油等为动力”的电车、火车、汽车等等。“车”的基本义指“陆上的交通运输工具”,虽没有变化,但内涵却丰富多了。

(二)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提高,引起了词义的深化。如:

“云”,《说文解字》说是“山川气”,合乎科学的说法应是“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在空中悬浮的物体”(《现代汉语词典》)。

(三)人们循着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相关点把词用来指与原义有某种联系的新事物、新认识,从而引起了词义项的增加或减少。如:

“铁流”,由“流动的铁水”去指称“战斗力强的队伍”。“皮毛”,由“带毛的兽皮的总称”,去指称“表面的知识”。

词义变化的途径有下列三种:

(一)扩大旧词所概括的对象范围,即词义的扩大。如:

“残年”,由指称“一年将尽的时候”扩大到指“人的晚年”。

“老巢”,由指“鸟的老窝”扩大到指“匪徒、团伙盘踞的地方”。

(二)缩小旧词所概括的对象范围,即词义的缩小。如:

“小说”,由指“街谈巷议之类的异闻、琐记等等”,缩小指“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报复”原指报答恩和怨(《三国志?蜀?法正传》:“一冶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现缩小为“报怨”,对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进行反击。

(三)把表示甲类对象的词转用于指称与之有关的乙类对象,即词义的转移。如:

“布告”,原为动词,是宣布、公告之意(《史记?吕太后纪》:“事已布告诸侯。”),现转移指机关团体张贴出来通告大众的文件,是公文的一种。

“明目张胆”,由“无所畏避”的褒义,转移为“公开大胆地做坏事”的贬义。

三、解释下列各词的意义,指出它们的意义是怎样变化的。

1.“本钱”

①用来营利、生息、赌博的钱财。②比喻可以凭借的资历、能力。——用比喻方法扩大词所指对象的范围。

2.“走狗”

①猎狗。②受人豢养的助人作恶的爪牙。——用比喻的方法扩大词所指对象的范围。

3.“讲究”

①讲求、重视。②精美(由于讲求、重视而使之出现的好结果)。③(儿)值得注意或推敲的内容(如“有讲究儿”)。——用

第五章

语法 “语法”思考和练习二

八、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①一位干过多年售票工作的老人很兴趣地凑上前说:“真了不起,我要向你学习!”

“兴趣”是名词,不能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不能作状语,这是把名词误用为形容词了。可以把“兴趣”改为“高兴”或者在“兴趣”前加一个“有”字。

②在工厂、农村、学校我见闻了许多英雄,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忘我地工作着。

原句中名词“见闻”被误用为动词,应当改为“看到”之类的动词。

③小梅干活很卖力气,咱队的大人小孩没有一个不说她 劳动不积极。

原句中“没有一个不说”即“大家都说”,后面再加上一个否定副词“不”来否定“积极”,意思就正好和原意相反了。应去掉最后一个“不”字。

④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一倍。

数量的减少不能用倍数表示,只能用分数表示。“一倍”应改为“百分之五十”“二分之一”或“一半”。

⑤他家在村子的南边,面对着一幢小山。

量词“幢”常用于楼房,“山”应用“座”表示。

⑥王师傅对我们讲,他12岁上得了一场病,是李大夫把我从死亡线上抢救了过来。

本句中“他”“我”都是指代“王师傅”的,前后所用人称代词不一致。“我”应改为“他”。“语法”思考和练习三

三、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在词性上、作用上有没有不同?为什么?(略)

四、在下面句子里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结构助词,并说明理由。

①问题彻底——解决了。

“彻底解决”是动词性偏正短语作谓语,“彻底”是状语,应填“地”。

②彻底——解决问题是不容易的。

主语是动词短语,动词“解决”前的附加成分是状语 “地”。

③问题解决——不彻底。

“解决”是中心语,“不彻底”是补语,应填“得”。

④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解决”是宾语中心,“彻底”是定语,应填“的”。

五、下面两组里结构相似的句子意思是否相同?

①我在北京住了三年。

②我在北京住了三年了。

①表示现在已不在北京住。②表示现在还在北京住着

③我只同他说过。

④我同他只说过这个问题。

③表示“只同他说过”,没有同别人说过。④表示“只说过这个问题”,没有说过别的问题。

六、“我跟他去过”这句话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请分别加上适当的词把不同的意思都固定下来,并说明各个意思中“跟”的词性。

①我跟他都去过。(“跟”是连词)

②我曾经跟他去过。(“跟”是介词)③我跟着他去过。(“跟”是动词)

七、改正下列病句,并说明理由。

①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粮食产量超过去年的12.5%。“超过去年的12.5%”等于说比去年粮食产量的12.5%多,实际上还投有去年生产的粮食多,那就不是丰收年了。应将“的”去掉,使“12.5%”成为超过量。

②这个山区的变化,对于我们都是非常了解的。

本句犯了主客颠倒的毛病。是我们了解山区的变化,不是山区变化了解我们。应将“对于”移到句首,或在“我们”后边加上“来说”二字,让“对于我们来说”成为独立语。

③在改善学生生活上,我们学校采取了一些措施。

在“在„„上”中应该是名词性短语,而“改善学生生活”是动词性短语。改法有二:一是将“上”改为“方面”,一是在“生活”后边加上“的问题”。

④窗前有一个小菜园,种有苋菜、豆角、黄瓜和许多种蔬菜。

此句犯了种概念和类概念并列的毛病,“苋莱”“豆角”和“黄瓜”各是蔬菜的一种,不能与“蔬菜”并列。应将“和”改为“等”或在“许多种”前加上“其他”二字。

⑤本校职工或学生出入校门要凭工作证和学生证。

“和”表示加合性并列,“或”表示选择性并列。职工只能凭工作证,学生只能凭学生证。因此,“和”应改为“或”。

⑥我代表学校向新同学表示热烈地祝贺。

“祝贺”为宾语中心语,“热烈”是其定语,因此应将“地”改为“的”。

⑦他深知过华人进入美国一旦触犯美国法规,除文化背景语言不通外,再加上财力不足,打起官司来必败无疑。

“深知”属于动作不强的动词,不能带“过”。⑧即使做超级明星的目标达不到,高级的业余爱好,也可比一般人拥有了较充实的人生。

“拥有”本身含有动作已实现的意思,不必加“了”。“语法”思考和练习四

四、指出下面句子中定语的短语结构类和功能类

攀登高峰——动宾,动词性

金色秋天——偏正,名词性

友谊园里——方位短语,名词性

理想王国——偏正,名词性

获得甜果——动宾,动词性

秉公办事——偏正,动词性

健康长寿——联合,形容词性

身体内部——偏正,名词性

时代洪流——偏正,名词性

前进路上——偏正短语,名词性

走向深渊——中补,动词性

五、指出下列短语的基本类型,用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的层次分析法分析每个短语的层次和结构关系。(略)

“语法”思考和练习五

二、指出下面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并说明用哪类词语充当。

①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II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动宾,II动宾)

②现状和习惯,II往往束缚人的头脑。(联合,II偏正)

③一年,III三百六十多天。(量词短语,II量词短语)④康熙皇帝,II对当时西方传教士所带来的一切欧洲学术,几乎都发生兴趣。(同位II偏正)⑤当年红军二方面军长征渡金沙江时总指挥贺龙写的一封信II已经在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发现。(偏正II偏正)

⑥越王勾践,II囚服独自坐在石室里。(同位II偏正)

⑦用历史著作《三国志》去对比文学著作《三国演义》,II未尝不是有益的事。(偏正)II(偏正)

⑧几乎大多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II史学界的评价还莫衷一是。(偏正)II(主谓)

三、指出下面句子的宾语和补语。

①阳光火一般地喷<下来>,我热得<气都喘不过来>。

②他的话说<到我的心坎里>了。

③这批汉代简册的发现,具有I(极其重要)的意义。(竖线右边是宾语,浪线上是宾语中心)

④这些见解道<出>了I(古代东方学术精神和希腊科学精神)的(深刻)差别。

⑤树上掉<下>I(一个)苹果<来>。

⑥老雷找<到>了I(他)的同学,安顿<好>了I住处。⑦我们走<进>了I(昨天还是威风凛凛)的大门。⑧这时已经是I(下午)三点多钟了。

⑨我们左右张望了<一下>,想I从左边长廊走出去。⑩一条船可以坐I五十人。

⑩身体不好,先在家看<几天>I病。

⑩考得<上>,是I(你)的福气;考<不上>,也省得落I你的埋怨。

六、指出下面句子的定语、状语是用什么词语充当的。

①他拿来(一件)(崭新)的(白色)(府绸)衬衫。(量词短语?形容词?名词?名词)

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它生活资料)的所有权。(名词?联合短语)

③(我们)的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代词?形词?名词)

④这是(一件)(刚买来)的(呢子)大衣。(量词短语?偏正短语?名词)

⑤他[用胳膊][轻轻]地触着我,眼睛[却][然][在][出神]地望着外面。(介词短语?形容词?副词?副词?副词?形容词)

⑥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 [同他][一路]出去。(副词?副词?形容词?介词短语?副词)

七、定语是说明性质、领属、数量等等的,试指出下面句子里每个定语所表示的意义类别以及是描写性的还是限制性的。

①(我们)的祖国多么壮丽!(事物的领有者/限制性)

②(昨天)的报纸有(个)(好)消息。(时间?数量?性状/限制性?限制性?描写性)

③(西湖)的风景非常美。(处所/限制性)

④前面是(一片)(绿油油)的田野。(数量?性状/限制性?描写性)

⑤他是(一个)(勇敢)的人。(数量?性状/限制性?描写性)

⑥(四个)战士都来了。(数量/限制性)

⑦(铜)茶壶放在桌子上。(质料/限制性)

⑧(那件)衣服已经晒干了。(指量/限制性)

八、下面句子里的状语,哪些既可以放在主语后,又可以移到主语前?哪些只适宜于放在主语前?哪些不能放在主语前?

①在敌国,在暴君的掌握之中,我也不怕不惊。状语“在敌国,在暴君的掌握之中”分别表处所、范围,可以移到主语后。只是状语比较长,而要突出状语所表达的意思,最好放在句首。

②早在十六七世纪之交,西方的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已经

传播到中国。状语“早在十六七世纪之交”表时间,可以移到主语后。状语“已经”也是表时间的,不过这个副词只能用在动词前,不能移到主语前。

③根据一些地方的调查,五十年代,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力约占95%以上。

句中有两个状语,每一个都有可能移到主语后,但是这一句的状语较长,为了句子结构的紧凑,状语不宜移动。

④几百年来,很多人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状语“几百年来”表时间,不能移到主语后。一移动,意思就变了,变成主语下艮多人”用几百年的时间去做某事,而人是活不了几百年的。

⑤一会儿,瘦李一阵风似地飘进来。状语“一会儿”指一件事以后,过了很短时间又出现另一件事,它不能移到主语后,否则变成表主语在很短时间内做了一事又做一事,意思不同。

⑥今天回国的难道是三个被俘的士兵!状语“难道”表加强谓语部分的反问语气;可以移到主语前,这时加强整句的反问语气。

⑦李记饭馆的买卖像春雷滚过的青草地蓬蓬勃勃。

状语“像春雷滚过的青草地”是比喻,一般用在谓语中心前面,因为要出现在比喻本体的后头,不宜移到主语前。

⑧这地方本来就低洼。

状语“本来”表时间,可以用在主语前。

⑨你不妨对他直说。

这一句有三个状语,“不妨”表示可以怎样做,“对他”是引出动作的对象,“直”表示动作方式,都只宜用在动词前,不宜用在主语前。

⑩我从年轻时就希望有个强大的中国。状语“从年轻时”表时间,可以放到主语前。

九、指出下面句子里的独立语的类别和结构。指出结构上哪一类的词和短语。

①哎呀!漏水了,怎么办?(感叹语,表惊讶、突兀/叹

②同义词,例如“看”和“瞅”,都是在意义上有细微差的。(插入语,用于举例/动宾短语)

③你想想,这难道不是事实吗?(插入语,引起注意/主短语)

④看来不会下雨了。(插入语,表示推测/中补短语).

⑤车,不用说,当然是头等的。(插入语,表肯定或强偏正短语)

⑥这个礼堂,充其量只能容纳一千人。(插入语,表推2动宾短语)

⑦小张,快点来。(称呼语,引起注意/名词)?

⑧听说你昨天来过三次。(插入语,表示话语的来源仕 他人/动词)“语法”思考和练习六

一、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句型: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及其小类):

①窗下一幅繁华的街景。(主谓句,名词谓语句)②他给我们以武器。(主谓句,动词谓语句,不是双宾句)

③有一头张牙舞爪的大熊隐藏在野树林子里。(非主谓 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

④这种野鸭子,我一次能捕获二三个只。(主谓句,主谓谓语句)

⑤你们应该把情况汇报上去。(主谓句,动词谓语句,把字句)

⑥大家故意不给他水喝。(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

⑦勤劳让你有钱花。(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

⑧部长同志,请你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的客人。(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兼语句,双宾句)

⑨你把那杯茶端给我喝。(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

⑩从南口经居庸关到八达岭,尽是崇山峻岭。(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⑾他们在渺无人烟的野草丛林间披荆斩棘种下果木。(主谓句,动词谓语句,连谓句)

⑿大厅里弥漫着一种森严气氛。(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存现句)

⒀施工之前,我就主张把图纸改一条线,加两条线。(主 谓句,动词谓语句)

⒁多少年来,那捆他用生命换来的教科书和指导员没说 完的话,一直激励着我前进。(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

⒂别忘了带雨伞。(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

⒃我,你还信不过吗?(主谓句;主谓谓语句)

⒄当心油漆!(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

⒅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了头,大概不是假的。(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⒆我在学校门口看小学生匆匆忙忙回家吃饭。(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二、试指出下列句子属哪一句类。如果是疑问句,要指出小类名;如果有语气词,还要指出它的意义。

①面对这一派太好形势,我们能无动于衷吗?(疑问句,反诘问句,“吗”表示疑问[是非问]语气)②给他两块钱上街买冰棍儿吃。(祈使句)

③有什么事儿瞒着我呢?(疑问句,特指问句,“呢”表示疑问语气)

④这儿还有一张漫画哪!真不好看!(感叹句,“哪”表感叹语气,增加感情色彩)

⑤你来取呢,还是我送去呢?(疑问句,选择问句,“呢”在这句里表示疑问语气)

⑥他的事您到底还管不管吧?(疑问句,正反问句,“吧”表疑问,带有催促对方回答的口气)

⑦快往屋里搬东西吧!(祈使句,“吧”表示商量、请求)

⑧得罪了谁都不成,这年头。(陈述句)

⑨他难道会说这种糊涂话吗?(疑问句,反诘问句,“吗” 表示疑问语气)

⑩他不会说这种糊涂话的。(陈述句,气)

⑥当心上小李的当。(祈使句)的”表示确定语

三、把下列句子变换为别的格式的句子。

①小伙子们嗓子喊哑了。——小伙子们的嗓子喊哑了。——小伙子们喊哑了嗓子。——小伙子们把嗓子喊哑了。

②谁都能估价出诚实和忠厚的分量。——谁都能把诚实

和忠厚的分量估价出来。——诚实和忠厚的分量,谁都能估价出来。——谁不能估价出诚实和忠厚的分量呢?

③你认识刚才进去的那个人?——刚才进去的那个人,你认识?

④我耳边响起了一个宏亮的声音。——一个宏亮的声音 在我耳边响起了。

⑤万绿丛中闪耀着赭红色屋顶和鹅黄色屋顶。——赭红 色屋顶和鹅黄色屋顶在万绿丛中闪耀着。——赭红色屋顶和 鹅黄色屋顶闪耀在万绿丛中。

白墙上挂着横幅。——横幅在墙上挂着。——横幅挂在 墙上。——横幅被挂在墙上。——把横幅挂在墙上。

⑦战火把这个村的树木烧尽了。——战火烧尽了这个村 的树木。——这个村的树木被战火烧尽了。

⑧我把纸糊了窗户了。——纸,我糊了窗户了。——纸 让我糊了窗户了。

四、指出下面各句的句型,并分析句子成分。(附加成分内部可以不分析)(略)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是方言的句子宴指出何处不合和为什么不合普通话语法。

①眼看离考试没几天了,恨不得不吃饭,不睡觉,把二十四小时都扑在学习上。

介词“把”介引的成分应是谓语中心动词“扑”的受事,但“二十四小时”不能成为“扑”支配、关涉的对象,应将“扑”改为“用”。

②大家先把这个问题考虑以后抽时间研究。

“把”字句的谓语中心一般不能是孤零零的动词,“考虑”后应加补语“一下”,或者把“考虑”重叠起来。

③我们不应指责别人而辩护自己。

“辩护”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带受事宾语。应把“辩护自己”改成“为自己辩护”。“而”字可删。

④不坚固的房子被地震倒塌了。

“被”字句的谓语中心要求是及物动词。句中“倒塌”是不及物动词,不能支配“不坚固的房子”,“倒塌”应改为“震塌”。

⑤这时,高蓓的心脏跳动被停止了,血液循环的总枢纽被阻断了。

“高蓓的心脏跳动”不是被动者(受事),本句头一个“被”字应删去。

⑥老雷在旧社会受尽了剥削和压迫,剥夺了上学读书的权利,直到解放后才识几个字。

“剥夺”前应添个“被”字,构成被动句,否则就成了老雷剥夺自己上学读书的权利了。

⑦作者把要求改正文章中某些错误的信件,没有寄给编辑部,而寄给某同志。

在否定式“把”字句里,否定词应该放在“把”字前而不能放在“把”字后,因此句中的“没有”应该移到“把”字前。此外,“把”字短语后头的逗号应该删去。还有,这一句是叙述已经实现的事情,第二个“寄给”后头应该加助词“了”。

⑧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法制观念,已成为当务之急。

“观念”是观察事物的结果,不能说“提高”,同时“文化素质”里也应包含“法制观念”,二者不能并列,应该删去“和法制观念”,要保留“法制观念”就要把“和”改为“包括”或“特别是”。

⑨你有收到我的信吗? 或:你有没有收到我的信? “你有收到我的信(吗)?”是方言说法,去掉动词前的“有”字才合普通话语法。“你有没有收到我的信”也是方言说法,把动词前加的“有没有”去掉,或同时在句末加上“了没有”才是普通话说法。但是动词前加“有没有”表示疑问的格式,已见于某些书面语,有被逐渐吸收到普通话里的趋势。

⑩这个人高过那个人。

或:这个人强似那个人。

“这个人高过那个人。”是方言说法,它相当于普通话的“这个人比那个人高”。应把形容词后的“过那个人”改为“比那个人”并且移到形容词前头做状语。“这个人强似那个人”改法同前句。

⑩你讲少两句好不好? 或:你讲先。

“你讲少两句好不好”和“你讲先”是方言说法,应把“讲”后头的“少”“先”移到动词前头。

⑩你去学校不(唔)去?

“你去学校不(唔)去?”是方言的正反问句,普通话中一般应说i成“你去不去学校?”或“你去学校不?”

⑩我给(畀、拨)一本书你。

“我给(畀、拨)一本书你”是方言的双宾句;普通话应说成“我:给你一本书”。‘指人的宾语“你”,应放在指物宾语“一本书”的前头。“语法”思考和练习七

三、下列句子有没有成分搭配不当的毛病?如果有,试加以改正,并说明理由。

①张钰所以这般刻苦,是因为一种坚强的思想在支配她。

定语“坚强”与中心语“思想”不搭配,可改为“坚定的思想”。

②参加这次运动会的八名男运动员和三名女运动员,均由优秀选手组成。

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可把谓语改作“都是优秀选手”。

③我们不但盖出了林立的工厂、学校、住宅,而且-盖出了人民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这样宏伟浩大的工程。

第二分句动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可把“盖出„„工程”改作“建成了工程巨大的宏伟的人民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第一分句的定语“林立”应改为“许多”。

④这次在工厂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劳动”不能是“„„一天”,“是”前可改为“在工厂劳动的最后一天”,或把第二个“一天”删去;

⑤老王是机修王,老李是装配工,本来各有任务。这次为了搞技术革新,他们协作了一台打包机。

“协作„„打包机”,动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可把“协作”改作“协作制造”。

⑥他奋然而起,挪开床,刨着泥土,汗水湿透了里外衣衫。

几层用厚塑料布严密包裹着的小铁箱终于出现了。

第二句的“几层”语序安排不当。可移到“厚塑料布”之前,也可移到“包裹”之后,并删去“着”字。

⑦敌人已经发现我们了,这里不能久住,今晚六点出发瓦窑堡。

“出发”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瓦窑堡”做宾语,可把“出发瓦窑堡”改作“向瓦窑堡进发”,或“去瓦窑堡”。

⑧气焰嚣张、不可一世的德国法西斯,在人民的铁拳下终于灰飞烟灭,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场噩梦。

主语“德国法西斯”与宾语“噩梦”搭配不当。“成为„„噩梦”一句可删去,其前的逗号改作句号。

四、试分析比较一下下面三种说法,看看其中有没有病句,能不能都“合法”存在。

①在党的培养教育下,使我提高了思想觉悟。

②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我提高了思想觉悟。

③党的培养教育,使我提高了思想觉悟。

后两句都是合乎规范的。对于句①,有人认为“使”前是个介词短语,句子的主语残缺,是个病句;也有人认为这个句子可以看作是承前省略主语,或看作“使”前有意会主语,这类句子在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中大量存在,可以视为“合法”。

五、下列句子有没有成分残缺或多余的毛病?如果有,试加以改正,并说明理由。

①英雄的可歌可泣的壮举,猛烈地拨动着观众的心弦,在极度的激动中受到了深刻的阶级教育。

第二分句缺主语。考虑到第一分句中出现了“观众”,可在第二分句前加“使他们”。

②通过多年的生产劳动和技术革命活动中,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劳动人民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

介词“通过’’和方位词“中”不搭配,使句子缺主语。可删去“通过’’和“中”,让“多年„„活动”做主语;也可以把“通过”改成“在”,或者删去“中”,让主语承前省略。

③伟大的思想家鲁迅在《祝福》中的祥林嫂是受封建礼教迫害的千百万妇女中的一个。

“祥林嫂”的定语里缺动词,可在“中”后加“描写”“塑造”之类

④贺兰县委接到文件后,立即在县委扩大会议上进行了传达,一致认为,中央的文件说出了广大农民和干部的心里话。

第二分句缺主语,“一致”前应加“会议”做主语。

⑤大热天劳动,出汗多,身体里的水分和盐分消耗得也多,不随时补充上去,容易发生中暑。

“发生”多余,可删去。

⑥科学工作者认为,目前在国内具有如此独特的适于猴 类种群自然繁衍的生态环境,是不多的。

“具有”后的宾语缺中心语,应在“如此独特”后加“条件”二字;

⑦几乎从来没有听过列宁唱消沉、忧郁的歌,他的歌声永远充满着勇敢、无畏、激昂和号召力。

“几乎”多余,可删去。而且,“几乎”跟“从来”相矛盾。

六、下面句子有什么毛病?指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许多党的地下工作者的光辉形象。

“许多”语序安排不当,可移到领属性定语“党的”之后,以免产生歧义。②两个感叹句,仿佛使我们’看到郭老写这段文字时那种心情舒畅、信心满怀的喜悦心情。

“郭老的心情”怎能“看到”?动宾不搭配。“心情舒畅”“信心满怀”也不能做“喜悦心情”的定语,意思重复。可把“喜悦心情”改作“神情”,“仿佛”也应移到“我们”之后。

③不仅这样,他们还把小岛建成花园一样美丽。

“把小岛建成花园一样美丽”,是把两种结构套在了一起,可改作“把小岛建成美丽的花园”,或改作“把小岛建设得花园一样美丽”。

④考试场设在一间古色的大厅里举行的。这句也是两种结构杂糅。可改成“考场设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或改成“考试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进行。” ⑤学生通过大量课外读物的阅读和浏览,通过语文课中学过的知识在大量的课外书籍、报刊中的反复出现,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得以巩固。

“通过大量的课外读物的阅读和浏览”,是主语“学生”的行动,而“通过„„反复出现”并不是“学生”的行动。这个句子应作较大的改动:“学生通过„„阅览,巩固了已经学过的知识,因为他们所学过的知识是反复出现在这些课外读物和刊物里的。”

⑥红萍具有繁殖快、肥效高的特点,但在生产上长期采用季节性稻底养萍,潜力没有充分发挥。

“采用”与“稻底养萍”搭配不当。可在“养萍”后加上“的方法”三字,或改“采用”为“利用”。另外,“发挥”之后也以加“出来”做补语为好。

⑦我们姐妹蜷缩在地板上,合盖一床薄薄的被子,冻得发抖,只好用相互的身子暖和着对方。

“相互”是副词,不宜做”身子”的定语,可把“相互”移于“暖和”前做状语。此外,“对方”应删去。

⑧只有弄清30年来教育战线上的是非得失,认识教育规律,才能改革教育适应四个现代化的要求。

第二分句因残缺成分而使两个结构杂糅在一起,可改成“才能改革教育,使之适应四个现代化的要求”。⑨他每天踏着一辆三轮车,从徐家汇到宝山县,从西郊到浦东,把23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本句有歧义。可以把“230多家”改为“230多个”,并移于“出版社等”之后。

“语法”思考和练习八

一、下列各句哪是单句,哪是一重复句,哪是多重复句,哪是紧缩复句?为什么? ①外面太阳很好,I也没有风。

并列一重复句。有两个分句,中间有停顿。②作者在这篇小说里,主要是写一个农民。

单句。“作者”是主语,“在这篇小说里写一个农民”是谓语“主要是”是插入语。

③只要你能工作,I就应当工作。

条件

一重复句。有两个分句,中间有停顿。④只有这样,I我们才能完成任务。

条件

一重复句。有两个分句,中间有停顿

⑤无论谁,都不能不学习。

单句。“无论”用在主语“谁”前,同谓语中的“都”配合,强调所指的人毫无例外,主谓中间有停顿。⑥你跑得再快也追不上他。

紧缩句。“你跑得再快”和“追不上他”都是分句,中间没有停顿,后一分句的主语承前一分句的主语“你”省略。

⑦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我们要努力工作。

单句。介词短语“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是“我们要努力工作”的状语,把它放在主语“我们”前面是为了强调它。

⑧那两边,你瞧,绿油油的一大片,I都是新法栽种的好庄稼。

并列

一重复句。“你瞧”是插入语,“那两边绿油油的一大片”和“都是新法栽种的好庄稼”都是分句,第二个分句的主语承前省略了。⑨每个人都把准备好的锄头扛在肩膀上,I爬上山去。

顺承

一重复句。后一个分句承前省略了主语。

⑩分析能力强,是这位青年同志的优点。

单句。主谓短语“分析能力强”是主语,主谓之间有停顿。⑩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可以改变咱们的计划。

单句。“在特殊情况下”是介词短语作状语,“只有”“才”分别用在状语和中心语之前表示必要条件。

⑩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I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

并列 家II,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递进

多重复句。由三个分句组成,有两个层次。第一分句与第二第三分句之间是第一个层次,第二分句与第三分句之间是第二个层次。

这是多重复句。四个分句间有两层关系,前三个与后一个之间有转折关系,前三个分句之间有并列关系,是二重复句。第三分句是个内部有选择关系的紧缩句,作一个分句看。

二、指出上题中复句内分句的关系。(答案见上题)

三、指出下列复句的各种类型(关联法,意合法?联合,偏正?并列,递进,因果„„):

①老哥哥为人非常和善,孩子们都喜欢他。意合法,偏正复句,因果关系。

②天气暖和起来了,蜘蛛又出来在檐前做网。

意合法,联合复句,并列关系。

③就是说,两亿人可以同昧通过一条线路讲话而互不干 扰,听得清清楚楚。

意合法,联合复句,并列关系。

④首先,激光是一种颜色最单纯的光,而我们平常看见的光,是各种颜色的光混合起来的。

关联法,联合复句,并列关系。

⑤行李太多,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过得去。意合法,偏正复句,因果关系。

⑥但是,他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意合法,偏正复句,因果关系。

⑦我们不怕死,因为我们有牺牲精神。关联法,偏正复句,因果关系。

⑧你看,那边山路上走来了两位老任,一人提着一只竹筒。意合法,联合复句,并列关系。

⑨朝也等,暮也等,等了漫长的20年。意合法,联合复句,顺承关系。(二重复句)

五、改正下列病句,并说明理由。

①革新技术以后,不但加快了生产速度,提高了产品的质量。缺少同启下连词“不但”相搭配的承上连词,应在“提高”前添上“而且”。

②犯罪分子一面不断地变换手法,一面终究逃脱不了人民的法网。

错用关联词语。两分句间是转折关系,不是并列关系,应将“一面„„一面”改为“虽然„„但(是)”或“„„但(是)”。

③这部作品虽然写的是农民,却也深刻地表现了广大农民的愿望。错用关联词语。两分句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转折关系,应删去“虽然”“却也”。④这次全校篮球比赛,真想不到我们班会夺取冠军,并且一连战胜了六个强劲的对手。

关联词语“并且”多余。分句间是并列关系,不是递进关系。⑤如果我们前一时期已经克服了学习上的一些困难,那么今后的困难也同样能克服。

滥用关联词语。分句间是并列关系,应删去“如果”“那么”。

⑥人们只有解放思想,努力学习,就可以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并且有可能成为科学家。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将“只有”改为“只要”,或将“就”改为“才”。

⑦这本书已经出版好几年了,所以作者最近作了较大的修改。

错用关联词语。两分句间是顺承关系,应删去表因果关系的“所以”。

⑧如果分析什么文章,只有掌握了这种方法,才能迎刃而解。

错用关联词语。第二分句与第三分句之间是充足条件关系,应将“只有„„才”改为“只要„„就”;全句第一层应为条件关系,不是假设关系,应将“如果”改为“无论”。

⑨广大群众热烈地拥护这个方针;为了更支持群众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党和群众的关系加强 了。

分句之间在意义上缺乏联系。可改为:“广大群众热烈拥护这个方针,党发挥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和群众的关系密切了。”或改为:“广大群众„„方针,因为它支持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它使党和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

⑩他生长在偏僻的山区,因而从小就对农民有深厚的感 情。

两个分句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应删去“因而”。

⑾我们既然决定要修改这本书,所以得赶快研究修改的原则。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两分句之间是推论因果关系,应将“所” ⑿为了抢救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哪怕刀山火海,我们就要上。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将“就”改为“也”。

⒀不管天气如此变化多端,天池仍是一片沉静,渺渺湖水,清澈如镜。

“不管”表示无条件,后面不能出现表示确定的词语。“天气如此变化多端’’是确定的说法,应改为“天气怎样变化”。如果“天气如此变化多端”不改动,就应将“不管”改为“尽管”,因为“尽管”后需要有表示确定的说法。“语法”思考和练习十

二、标点下列几段文字:

1.当年,焦裕禄同志调到兰考后,经过调查研究,找张副书记交换意见。他问:“改变兰考面貌的关键在哪儿?”张说:“在于人的思想的改变。”“对!”焦裕禄说,“但是应该在‘思想’前面,加两个字:‘领导’。关键在于县委领导核心的思想转变。没有抗灾的干部,就没有抗灾的群众。”在这里,焦裕禄仅用了短短几句话,就把如此重大而复杂的问题说得一清二楚,内涵深刻,这才是简洁朴素的语言。

2.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他以极其丰富的事实、无可辩驳的证据指出:现在的生物界不是上帝或神创造的,而是由共同的最原始的祖先经过极其漫长的时间发展进化来的。各种生物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三、改正下面的句子中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并加以说明。1.“行喽,”小陈停了一会说:“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将句中的冒号改为逗号。因为前后两个引号中的文字是一句话,这里的冒号只有提示下文的作用,它不能统领前一引号里的“行喽”。

2.师范院校的学生都必须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公共必修课。

“教育学”“心理学”是课程名,不是书名,应将书名号删去,碉在中间加上顿号。

3.他家里的人说:“自己家里的炉子用多少煤,你从来刁管,对火车烧煤却这样认真”。他说:“国家的事要一丝不苟”。句中的两个句号都是表示直接引语之后的停顿,所以不能放在引号之外,应放在引号之内。

4.贵报《中外名人故事》专栏内刊登的“刻苦自学的华罗庚”一文,我们都很喜欢读。

报刊专栏名不应用书名号,应将书名号改为引号;“刻苦自学的华罗庚”是文章篇名,应将引号改为书名号。

5.我回到家乡一看。嗬?一幢幢美丽的瓦房;一片片葱翠的农田;一条条笔直的渠道;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和“嗬”后都应改用逗号。三个分号也都应改为逗号,因为这几个分号隔开的不是并列的三个分句。

6.国家体委领导希望全体运动员“赛出水平、赛出风格,为国争光”。

“水平”之后的顿号应改为逗号,虽然它处在宾语内部’,却相当于分句之间的停顿。

7.什么地方什么条件下可以种植什么样的药材?老农民了如指掌。应将问号改为逗号,因为前句不是疑问句。

8.一个时期,诗人对于季节:春夏秋冬的自然描写特别多。应将冒号改为破折号,这儿“春夏秋冬”是对“季节”的注释说明。

第二篇:《现代汉语》黄伯荣_廖序东_课后习题答案_上下册

第一章 绪论”习题答案 “绪论”思考和练习一

一、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 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的过程中,北京话占有特殊的地位。早在唐代,北京已是北方军事要镇。北京是辽、金、元、明、清各代的都城。近千年来,北京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话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它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本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国语运动”的开展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两个运动互相推动和影响,这就使得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形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二、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样的? 方言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或变体,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一民族语言的共同语,则是通用于这个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表现力。共同语形成后,对于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它的词语经常传播到各方言中去。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使地域方言向它靠拢,对方言的发展起一种制约的作用。与此同时,共同语也要从方言中吸收种种语言成分,以丰富和发展自己。但是,地域方言间差异的缩小,以至于消失,则须经过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第二章 语音”习题答案 “语音”思考和练习一

四、语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语音”思考和练习二

二、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各包括哪几种?请画成一个总表把声母填上。

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包括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舌面、舌根七种。发音方法,从阻碍的方式看,包括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五种;从声带是否颤动看,包括清音、浊音两种;从气流的强弱看,包括送气音、不送气音两种。声母总表(略)。

三、根据所提供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在下面横杠上填上相应的声母。1.双唇送气清塞音是p。2.舌尖后清擦音是sh。3.舌尖中浊边音是l。4.舌尖后浊擦音是r。5.舌面不送气清塞擦音是j。

四、根据所提供的声母,写出它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1.k:舌根、送气、清、塞音 2.ch: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 3.n:舌尖中、浊、鼻音 4.x:舌面、清、擦音

5.z: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五、试把下列字音的声母写出来 京(?)沪(h)津(?)吉(?)黑(h)晋(?)蒙(m)鲁(?)苏(s)皖(?)闽(m)赣(g)鄂(?)湘(x)粤(?)琼(q)陕(sh)甘(g)青(q)新(x)川(ch)滇(d)黔(q)台(t)

七、有些方言区的人对声母n、?的发音有困难,就把下列词语的音读混了:女客——旅客,男衣——蓝衣,年代——连带。试问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去分辨? 有些汉语方言区的人,把普通话声母n、?的字音读混了。有的全部相混,有的局部相混。要读准n、?的发音和分清普通话声母为n、?的字的读音,关键在于控制软腭的升降。因为n、?,都是舌尖抵住上齿龈发音的,它们的不同是n为音,发音时软腭下降为边音,发音时软腭上升。如果捏住鼻孔,气流振动声带后无法从鼻孔通出,感到发音有困难,那就是n。如果捏住鼻孔,气流振动声带后从舌头两边或一边通出,并不感到发音有困难,那就是?。至于哪些字声母是n,哪些字声母是?,一般可采取汉字声旁类推的办法。例如声旁是“内”的字,声母往往是n(如纳、呐、钠、讷等);声旁是“仑”的字,声母往往是?(如沦、伦、抡、轮等)。如果要记住声母n、?的全部常用字,那就可利用<常用同韵字表)采取记少不记多的办法分别记忆。

八、有些方言区的人对声母zh、ch、sh、和z、c、s分辨不清,下列词语的读音相混:战歌——赞歌,木柴——木材,诗人——私人。试简述分辨zh、ch、sh和z、c、s的方法。

这两组声母中的zh、ch、z、c都是清塞擦音,其中zh、z不送气,ch、c送气;sh、s都是清擦音。有些汉语方言区的人对zh、ch、sh和z、c、s的发音感到难以分辨,主要是分不清前一组是舌尖后音声母,后一组是舌尖前音声母。根据它们的主要差别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就能较快地掌握它们的发音。发舌尖后音时,舌尖要翘起来,对准(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发舌尖前音时,舌尖不翘,要对准(抵住或接近)上齿背。

九、试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方面分辨下列各组声母的异同。

1、g——k同:舌根、清、塞音。异:前者不送气,后者送气。

2、f——h同:清、擦音。

异:前者是唇齿音,后者是舌根音。

3、zh——z同:不送气、清、塞擦音。异:前者是舌尖后音,后者是舌尖前音

4、b——p同:双唇、清、塞音’ 异:前者不送气,后者送气。

5、m——n同:浊、鼻音。

异:前者是双唇音,后者是舌尖中音。6.q——c 同:送气、清、塞擦音。

异:前者是舌面音,后者是舌尖前音。

十、:写出并读准下面《太平歌)每个字的声母,并按发音部位重新排列。

子夜久难明,喜报东方亮。

此日笙歌颂太平,众口齐欢唱。

先读写歌中每个字的声母,然后排成下表:(略)

“语音”思考和练习三

三、分别按韵头、韵尾分类,韵母各可分成哪些类? 按韵母开头的元音发音口形分,韵母可分成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简称四呼。开口呼 韵母不是i、u、ü或不以i、u、ü起头的韵母”。

齐齿呼 i或以i起头的韵母。

合口呼 u或以u起头的韵母。

撮口呼 ü或以ü起头的韵母。

按韵尾分,韵母可分为无韵尾韵母;元音韵尾韵母,即有元音i、u(o)作韵尾的韵母;鼻音韵尾韵母,即有鼻音n、ng作韵尾的韵母。

四、举例说明单元音的发音应从哪几方面进行分析。

普通话的单韵母共有十个,即a、o、e、ê、i、u、ü,它们都是单元音构成的。前七个是舌面元音,接着的两个是舌尖元音,末一个是卷舌元音。舌面元音的发音应从下列三个方面分析:

(1)舌位的高低 舌位的高低指舌头隆起部位的高低,同开口度的大小有关。开口度大的,舌位较低,是低元音;开口度小的,舌位较高,是高元音;其间还可以适当划分为半高元音和半低元音。

(2)舌位的前后 舌位的前后指舌头隆起部位的前后。舌位在前的,是前元音;舌位在后的,是后元音;舌位不前不后的,是央元音。

(3)圆唇不圆唇 唇形拢圆的,是圆唇元音;唇形平展的,是不圆唇元音。

另外,舌尖元音、卷舌元音的发音分析如下:

是舌尖前元音、发音时舌尖前伸接近上齿背,不圆唇。

是舌尖后元音,发音时舌尖上翘接近硬腭前部,不圆唇。

er是央元音,口形略开,舌位居中,不圆唇。在发e[?]的同时,舌头向硬腭卷起,就形成er。

五、根据所提供的发音条件,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单韵母。1.舌面、前、高、圆唇元音(ü)2.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e)3.舌面、后、高、圆唇元音(u)4.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ê)5.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o)6.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 7.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a)

六、将下列单韵母的发音条件写出来。1.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2.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3.舌面、后、高、圆唇元音。4.卷舌、央、中、不圆唇元音。5.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6.舌面、央、中、不圆唇元音。

八、有些方言区的人对韵母en、eng,in、ing。的发音有困难,常常区别不搞,把下列词语的音读混了:分化——风化,地震——地政,禁止——静止,不信——不幸。试问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分辨。

方言区的人对韵母en、eng,in、ing分辨不清的情况,大致有两种。一种是都念成前鼻音尾韵母en、in,另一种是都念成后鼻音尾韵母eng、ing。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问题都出在对鼻音n、ng的发音要领掌握不好,掌握不住。因此,学习时应从区别n、ng的发音入手加以改正。n是舌尖鼻音,发音时要把舌尖抵住上齿龈;ng是舌根鼻音,发音时要把舌根抵住软腭。理解和掌握这些发音要领,认真比照复习,就容易将上述两类词语区分开来了。属于前一种情况的,着重练习ng的发音;属于后一种情况的,着重练习n的发音。

九、有些方言区的人对韵母i、ü的发音分辨不清,下列词语读音相混:里程——旅程,移民——渔民,饥民——居民,拟人——女人。试说明分辨i、ü发音的方法。

方言区的人对韵母i、ü分辨不清,主要是没有发圆唇元ü的习惯,往往把ü或以ü开头的韵母读成i或以i开头的了。这两类韵母的主要区别在于i是不圆唇音,ü是圆唇音。对ü或以ü开头的韵母,在发音时注意把唇拢圆,经常练习,逐步养成习惯。

十、韵母调查例字:用国际音标写出下列汉字的普通话韵母,然后整理出一个韵母表来。同时按一种方言的读音用国际音标标音,然后整理出一个方言韵母表。注意比较两者的异同。(略)

“语音”思考和练习七

一、举例说明什么是音位。

音位是依据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指的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

例如在普通话里[a][A][a]属一类,是一个音位,即在实际说话的时候,不管你发的是哪个。都没有区别词义的作用,比如把“他”[t‘A]念成[t‘a]或[t ‘a],意思不变。相反地,[n]和[1]属两个音位,甲为在任何一个音节中,如果把[n]换成[1],或把[n]换成[n],都表示不同的意思。当然,这指的是普通话。若是在某些汉语方言(如福州话)里则[n]和[1]属一个音位。

二、举例说明应怎样归纳音位。

音位是以语音的辨义功能、互补分布和音感差异为标准归纳出来的,而辨义功能是最重要的标准。把一些不同的音素放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来替换比龟看它们是否能区别意义,凡是能够区别意义的音,就分别归纳成不同的音位,否则就是伺一个音位了。例如,在普通话里(爸)和(怕)韵母和声调都完全相同,但意思不同,这是因为这两个音节的声母不同,两个声母不能互相替换,也就是说b和p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能区别意义,应归纳为两个音位。其他两个归纳音位的标准见下题。

三、什么是互补分布?什么是音感特征?二者作为归纳音位的语音标准来看,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互补分布指的是音位不同条件的变体各有自己的分布条件,绝不出现在相同的位置上,它们的分布状况是互相补充的。所谓音感特征指的是当地人对某些音在听感上的差异。就这两个归纳音位的标准来看,一般地说互补分布是更重要的,音感特征可作为参考,当然,也应尽可能地照顾。

四、什么是音位变体? 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叫做音位的变体。音位跟音位变体的关系是类别同成员的关系,也可以说音位变体是音位的具体表现形式。例如,普通话里的/a/(音位),当它处在n前的时候读[a](如“安”[an]),处在n。前的时候读(o)(如“昂’,[a?]),单用时读[A](如“啊”[A]”。因此我们说[a][a][A]都是/o/的变体。

五、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的区别何在? 凡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音位变体就叫作“条件变体”,凡是无条件的,即不受环境的限制,可以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的音位变体叫作“自由变体”。例如普通话里的[a][A] [a]是/o/的条件变体,因为它们的出现是有条件的。在零声母合口呼的音节中,可以把开头的音自由地念成[w]或[?]而不影响意义,所以[w]和[?]是/w/的两个自由变体。第三章 文字

“文字”思考和练习一

三、为什么说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世界上的文字可分为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两大类。表音文字是用数目不多的符号表示一种语言的有限的音位或音节,作为标记词语声音的字母;表意文字是用数目众多的表意符号表示一种语言中有意义的语言单位——语素或词,而不是表示语言中的音位或音节。汉字用笔画构成的大量表意符号(字)来表示汉语的语素,从而代表了汉语语素的声音,而不是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汉语的音位或音节,所以说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举例略)“文字”思考和练习三

一、什么是笔画?它有哪些类型?确定笔画数的依据是什么?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各种点和线,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现行汉字有五种基本笔画,即一(横)、丨(竖)、√(撇)、、(点)、┐(折)。其中前四种是单一笔画,后一种是复合笔画。复合笔画又可以分成撇类、点类、提类、折类、钩类、弯类等6类25种。确定笔画数的依据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1988年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三、具体说明下列各字综合运用哪些笔画组合方式构成的。鸣灼疗灿兮:相离、相接两种方式 佳甸改冈:相离、相接、相交三种方式

四、什么是偏旁?它有哪些类型? 偏旁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它是由笔画构成的。根据不同的标准,偏旁可区分为不同的类型。1.成字偏旁如“岩、界、盆”中的“山、石、田、介、分、皿”等。不成字偏旁如“字、煮、剔”中的“宀、、、、、、刂”等。2.按能否再切分成小的偏旁划分,可分为单一偏旁和复合偏旁两类。单一偏旁如“切”中的“

七、刀”。复合偏旁如“胡”中的“古”,还可以再切分成“

十、口”。3.按偏旁切分出的先后划分,可以分成一级偏旁、二级偏旁等。如“湖”,第一次切分出的“氵”和“胡”,是一级偏旁;第二次把“胡”切分出的“古”和“月”,是二级偏旁;第三次把“古”切分出的“ 十”和“口”,是三级偏旁。

八、古代的“六书”是什么? 古代的“六书”指古人总结的古文字的六种造字法,一般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现在一般认为,前四种是造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

十二、下列古文字各是用什么造字法造的?从现行汉字看,哪些还能看出原来的造字法? “虫、衣、水、爪、宀、贝”的古文字是用象形造字法造的,“出”的古文字是用指事造字法造的,“见、囚”的古文字是用会意造字法造的。从现行汉字看,“爪”和“囚”还能勉强看出原来的造字法。

十三、下列用“丁”作声旁的形声字,它们的字义同形旁有什么联系?试给每个字注音,看哪些字同声旁的读音不完全相同。

疔ding:疗疮。意义同表示疾病的形旁“广chuáng“有联系。

玎ding:玎玲,玉石撞击声。意义同形旁“I(玉)”有联系。

叮ding:叮嘱,叮问,叮了一口。意义同形旁“口”有联系。

仃ding:伶仃,孤独。意义同形旁“亻”(人)有联系。

盯ding:集中视力看。意义同形旁“目”有联系。

钉一ding:钉子。意义同形旁“韦”(金)有联系。ding:把钉(ding)子钉(ding)上。意义同形旁“韦”(金)也有一些联系。

耵ding:耵聍,耳屎。意义同形旁“耳”有联系。

酊ding:医药上用酒精和药配制成的液剂。意义同表示酒义的形旁“酉”(甲骨文像酒瓶)有联系。②ding:酩酊,大醉。意义同形旁“酉”有联系。轩ding:补鞋底。意义同形旁“革”有联系。

顶ding:头顶。意义同表示头义的形旁“页”有联系。

订ding:订立。意义同形旁“喜(言)”有联系订。

汀ding:水边平地,小洲。意义同形旁“f(水)”有联系。

厅ting:客厅、餐厅。意义同可住人的山崖义的形旁“厂”(hǎn)有联系。亭ting:亭子,从高省,丁声。(说文解字):“亭有楼。”意义同形旁“高”有联系。

灯ding:灯火。意义同形旁“火”有联系。打dǎ:打击。意义同形旁“f”(手)有联系。

“疔、玎、叮、仃、盯、耵、轩”和“钉、酊”的第一个读音同声旁“丁”(ding)读音完全相同;其余字的读音同“丁”不完全相同。

十四、分析下列各组同声旁异形旁的形声字,看它们的字义同形旁有什么联系。

1.赌、睹:赌博,意义同表示钱财的形旁“贝”有联系。睹,看见,意义同形旁“目”有联系。2.瞠、膛:瞠,瞪着眼,意义同形旁“目”有联系。膛,胸膛,体腔,意义同形旁“月”(肉)有联系。3.胳、赂:胳,胳膊,意义同形旁“月”(肉)有联系。赂,贿赂,意义同表钱财的形旁“贝”有联系。

4.恳、垦:恳,真诚,意义同表心理活动的形旁“心”有联系。垦,用力翻土,意义同形旁“土”有联系。

5.炕、坑:炕,用土坯砌成的、底下可烧火的、供睡觉取暖用的长方台,意义同形旁“火”有联系。坑,泥坑,坑道,意义同“土”有联系。

6.苔、笞:苔,隐花植物的一种,意义同形旁“仆”有联系。笞目竹板或鞭、杖打,意义同形旁“竹”有联系。

“文字”思考和练习五

一、举例说明什么是错别字,什么是不规范字。

错字,指写得不成字。如把“染’写成“染”。别字,指把甲字写成乙字。如把“欣赏”写成“欣尝”。广义的错字也包括别字,因为别字也是错的。

不规范字,指写得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规范写法的字。错别字都是不规范宁。另外,已简化的繁体字,如“声’’的繁体“聱”;已整理废除的异体字,如“布”的异体叫布”;已废除的旧印刷体字,如“吕”的旧印刷体“吕”;已废除的“简”字,如“赛”的“简”写法“宙”。这些字如果随便运用,也是不规范字。

二、下列简化字和简化偏旁,哪些可作偏旁类推?试举出例字来。(略)

三、下面哪些字不是规范字? “偿、丽、场、临、丝、厢、争、换、绳、赊”是规范汉字。

五、用下列各组每个偏旁造成几个字。(略)

七、改正下面词语中的别字、错字、不规范的字,并加以说明,痊癔:应作“痊愈”,指病好了。“癔’’是已淘汰的异体字。

传染:应作“传染”。“染”是错字。“染”是从水(氵)、从木、从九的会意字。

牍糊:应作“模糊”。“牍”是错字,因受“糊”的影响而写错。

宽澜:应作“宽阔”。“阔”,从门活声。“澜”是错字。

无条件:应作“无条件”。(“无”是“燕”的简化字。“无”读几指嗝气,用在这里是别字。“条”,7画,上部不是“欠”。

桥根:应作“桥梁”。“根”是已淘汰的异体字。

泡制:应作“炮制”,指用烘炒等方法把原料加工制成中药。

“炮”,páo。,烧。“泡”,pào或pāo,指泡沫、像泡的东西等,音义和“炮”不同。

粉粹:应作“粉碎”,指破碎得像粉末。粹cuì,纯粹、精粹,与“碎”音义不同。

迫不急待:应作“迫不及待”,指急迫得不能再等待。不及,来不及,不能;不能用“急”。

情不自尽:应作“情不自禁”,指控制不了自己的感情。禁,抑制。“情不自禁”不能用“尽”。

原形必露:应作“原形毕露”,指本来面目完全暴露了。毕,完全;不能用“必”。

披星带月:应作“披星戴月”,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动。戴月,头上顶着月亮;不能用“带”。

破斧沉舟:应作“破釜沉舟”,指把锅打破,把船弄沉,比喻下决心干到底。(见(史记?项羽本纪))釜fǔ,古代的一种锅;不同于卜“斧”。负偶顽抗:应作“负隅顽抗”,指(敌人或盗贼)依靠险要的地势抵抗。隅yú,同yú,山势弯曲险要的地方;不同于“偶ǒu”。

僳俱:应作“家具”,指家庭用具。“惊”在这里是“家”的异体字,以用“家”为宜。俱心全、都义,用在这里是别字。

按排:应作“安排”,指有条理、分先后地处理(事物),安置(人员);也指规划、改造。“安”读6n,“按”读6n,二者音义都不同。

竟竟业业:应作“兢兢业业”,指小心谨慎,认真负责。“兢”读jīng “竟”读jìng,二者音义 第四章 词汇(上)

“词汇”思考和练习一

三、用“替代法”证明“驼绒”是两个语素,“骆驼”是一个语素。“驼绒”中的“驼”跟“绒”都可为已知语素所代替,也可跟已知合,如:(1)驼绒平绒 呢绒 鸭绒(2)驼绒 驼毛 驼峰 驼铃

(1)组说明“驼”被“平、呢、鸭”替换,“绒”可跟上述语素组合,(2)组说明可以被“毛、峰、铃”替换;所以“驼”、“绒”是两个语素。“驼绒中”的“驼”不能被替换,也就是说“骆”不能跟任何其他语素组合,它不具备语素的资格。由于语言中同一层次的单位才能组合,语素不能跟非语素组合,所以在这里“驼”也不是语素,“骆驼”只能算一个语素。

四、分别指出下列字中的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不自由语素单独作语素的字。

柿 素 眉 蜻 狗 羊 鸭

习鹃 祝 闪平虎 狼 自由语素:狗、羊、学、祝、闪、平、狼 半自由语素:绩、柿、素、眉、虎、鸭、习没有不自由语素。

不能单独作语素的字:蜻、鹃

五、划分出下文中的词(在词下划一横线,成语不划,不分析)。如果是合成词就注明它的构成方式。(略)

六、指出下列的双声词、叠韵词、音译词。

仓促 灿烂 沙发 孑孓 恍惚 婆娑 铿锵

扑克 涤纶 秋千 踟蹰 拮据 婀娜 腼腆 双声词:仓促 孑孓 恍惚 秋千 踟蹰 拮据 叠韵词:灿烂 婆娑 腼腆 音译词:沙发 扑克 涤纶’

七、指出下列复合式合成词的类型。

痛快 认真 抓紧 房间 革命

飞快 解剖 石林 开关 领袖

工人 碰壁 戳穿 司令 雪崩

动静 无论 烧饼 粉饰 体验

奶牛 牛奶 功用 用功

(一)联合型:人民 解剖 开关 领袖 美好 丝毫 伟大 动静 衣服 功用(二)偏正型:痛快 飞快 石林 雪白 工人 烧饼 粉饰(三)补充型:抓紧 房间 照明 戳穿

(四)动宾型:认真 革命 碰壁 司令 无论 用功(五)主谓型:雪崩 体验

八、试举出yi音的五个同音语素,用每个语素各造三个合成词,同时注明其结构类型(一)一 一定(偏正)一律(偏正)统一(补充)(二)衣 衣服(联合)大衣(偏正)衣领(偏正)(三)依 依靠(联合)依赖(联合)依然(附加)(四)医 医院(偏正)医术(偏正)医疗(联合)(五)揖 揖让(联合)作揖(动宾)拜揖(联合)

十、下面句子里加着重点的词中间也插进了其他成分,你认为对吗? ①为了完成全年计划,昨天厂里又动了一次员。

②老头儿注了几次射,才退烧。

③我向领导汇过报了。

“动员、注射、汇报”都不是离合词,它们结合很紧 进其他成分。惯用的形式是: 1.又动员了一次 又一次动员了 2.注射了几次 3.汇报过了

“词汇”思考和练习二

六、理性义与色彩义有什么区别? 理性义又叫概念义,在指明词所表示的事物的范围时,理性义起主要作用,它是实词词义中不可缺少的主要部分,主要靠它表示相应的概念。

色彩义是在理性义的基础上附加上去的一些意义要素。色彩义往往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产生的,所以与使用者的感情,使用场合(语境)、使用者的形象感以及词的来源(来源于古代书面语、现代方言、某种社会集团等)有关,它们不是每个词所必须具备的因素。一个词可以没有色彩义,也可以有两种以上的色彩义,但不能没有理性义。

七、指出下列各词的色彩义:(一)感情色彩: 1.褒义:康复

2.贬义:倒爷 搅和 轻蔑 欺凌 癞皮狗 蛤蟆镜 3.中性的:鸭绿江 调试 车流 出台 脑袋 疙瘩(二)语体色彩:

1.书面语:康复 轻蔑 欺凌 车流 囹圄 鸟瞰 演奏

2.口语:倒爷 哥们儿 搅和 癞皮狗 发毛’蛤蟆镜 脑袋 疙瘩(三)形象色彩:葡萄胎 鸭绿江 癞皮狗 哈蟆镜 车流 出台 鸟瞰(四)术语、行业语色彩:葡萄胎 演奏 调试 康复 出台(五)地域方言色彩:搅和(六)时代色彩:囹圄(古语词)

八、固定短语也可能有各种色彩义,试指出下列各短语的色彩

龙腾虎跃 三长两短 唇红齿白 打游击

打牙祭 炒鱿鱼 举世瞩目 蝇营狗月 龙腾虎跃:褒义、形象 打牙祭:口语、方言 三长两短:中性、口语 炒鱿鱼:口语、方言、形象 唇红齿白:褒义、形象 举世瞩目:褒义、书面语 打游击:中性、口语 蝇营狗苟:贬义、书面语、形象

九、下列带点的词的色彩义有无变化? 真是地方 什么东西

瞧那长相 有派头

硬了点儿 有点讲究(批评)还尖锐(批评)太尖锐

“地方、派头、讲究”由中性变成褒义。

“东西、长相”由中性变成贬义。

“硬了点儿”说明“硬”得过格了,含贬义。

“批评还尖锐”,认为“尖锐”得合适,应该尖锐,“尖锐”含褒义;“批评太尖锐”,认为“尖锐”得过火了,含贬义。“词汇”思考和练习三

一、下列词中哪些是单义词? 单义词有:懂 煤 瞟 溅 风 苗条 发火 雨 缎子 剥 杜绝

二、1.种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掐,了一朵花。2.供观赏的植物:买了一盆花。3.颜色错杂:这布太花了点儿。4.用掉:花了三元钱。5.姓:小李广花荣。6.模糊不清:眼睛花了。

于同一个词的各个义项必须有意义上的联系——引申或比据这个标准,1、2、3、6各义项应属同一个词:“花l”,4应属词另一个词:“花 2”,5应屑“花3”。“花1”“花2”“花3”是三个不同的词,虽然字形与读音都相同。

五、“论”有下列义项,但是有的义项能作为词的意义,有的只能作为语素的意义,你能分辨吗?谈谈你分辨它们的标准,并探讨一下词典中有无区别的必要。

①分析和说明事理:议论丨就事论事丨要论起这件事 ②分析和说明事理的话或文章:社论丨舆论。③学说:唯物论。

④说,看待:相提并论丨不能一概而论 ⑤衡量;评定:论罪丨论功行赏。舆论。

⑥按照某种单位或类别说:论天计酬丨买鸡蛋论斤还是论个儿? ⑦姓。

作为词的义项,必须是能够单说或单用的,如题中例句所显示的,1、4、5、6、7各个义项都属这类。当然作为词的义项还可以作为语素的义项用于造词。

2、3两义项只是“论”作为语素构词时才有的,因此,只是“论”这个语素的义项。

分清词的义项和语素的义项与分清词和语素的意义是类似的。只有词的义项才能作为独立运用的词:的内容参与造句,而屑于不能成词的语素的义项则只起构词作用,所以应该分清,词典中最好能加以区别。

六、同形同音词和一词多义,有时很难区分。试用下列各词,分别造几个句子来说明哪些是同音词,哪些是多义词。

新生 杜鹃 疙瘩 苦

区分同形同音词和一词多义,主要看义项之间有无联系。新生:

1.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刚产生的或刚出现的。)2.是党给予我新生。(新生命)3.中文系招了一百余名新生。(新入学的学生)杜鹃:

1.远处飞来了一只杜鹃。(鸟名)2.满山的杜鹃都绽开了新蕾。(花名)疙瘩:

1.脸上长满了疙瘩,挺难看。(皮肤上突起的硬结)2.面粉受潮结成了疙瘩。(块状或球状物)3.一天只吃了一小疙瘩馒头。(量词)苦:

1、黄连虽苦但能治病。(一种与甜相反的味道)

2、生活苦一点,没什么,不能没了志气。(难受、痛苦)

3、这些年全仗她支撑门户,可真苦了她了。(使难受、使痛苦)例1、2的“新生”意义有联系,属于一个词,是一词中的两个义项。例3的“新生”是另一个词,与例1、2的“新生”形成同形同音词。两个“杜鹃”意义间没有联系,各是一词,形成同形同音词。“疙瘩”、“苦”中的各例说明它们都具有两个以上互有联系的义项,是多义词。

七、什么是义素?义素分析有什么用处? 义素是词义构成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

义素分析随着语义学的兴起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义素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掌握、解释、理解词义,可以突出地显示词义之间的异同及联系,可以突出词义聚合时的相同点和区别点,可以考察词义组合时的正误。义素分析便于形式化,有利于运用电子计算机处理语言信息。

九、试就下面一组词进行义素分析:

伯伯 叔叔 姑姑

伯伯 十[父系血亲]+[长辈]+[男性]+[长于父] 叔叔 +[父系血亲]+[长辈]+[男性]—[长于父] 姑姑 +[父系血亲]+[长辈]—[男性]±[长于父] “词汇”思考和练习四

四、什么是同义词?怎样辨析同义词?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的语义场叫做同义义场,同一义场中的各个词叫做同义词。

辨析同义词最重要的方法是从语境中去考察,考察它们可能出现的上下文语境,设想相互替换的可能性。一般来说,可能替换的总是显示出同义词中相同的部分,不能替换的往往是差异所在。为此,首先要尽可能多地搜集包含有关同义词的句子或短语,然后进行归类,看看能用哪些义项进行解释。第二步便是互相替换,对种种替换情况进行分析、概括、说明,找出它们的差异可能在哪些方面。(如教材上册288页附表所列)

七、指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它们属于什么类型的反义词? 和善 分散 脆弱 冷落 低落 淡季 通俗 浑浊

积累 赞同 拘泥 丑恶 富裕平坦 吝啬 节约 和善——凶恶 [极性] 分散——集中 [互补] 脆弱——坚强 [极性] 冷落——热闹 [极性] 低落——高涨 [极性] 淡季——旺季 [极性] 通俗——艰深 [极性] 浑浊——清澈 [极性] 积累——消耗(消费)[互补] 赞同——反对 [互补] 拘泥——变通(灵活)[互补] 丑恶——美好 [极性] 富裕——贫困 [极性]平坦——崎岖 [极性] 吝啬——慷慨(大方)[极性] 节约——浪费 [互补]

九、什么是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试以“重——轻”、“团结——分裂”为例加以说明。一般说”王安忆是女作家”,却只说“梁晓声是作家”,形成“作家——女作家”的对立,这也是不平衡现象吗? 成对的两个反义词之间的语义范围、使用频率往往不相等,这就是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例如“重——轻”,一般提问题时问“重不重?”如“这杠铃重不重?”回答可以是“重,180kg”,也可以是“轻,才120kg”。一般情况下不问“轻不轻?”只是在已知为轻时或希望它为轻时,才问“这杠铃轻不轻?”回答只能是“轻,120kg”,不能说“重,180kg。”但可回答说“不轻,180kg”。一般只能问“有多重?”只在已知为轻时说“有多轻?”但陈述句只说“有180kg重。”“有120kg重。”不能说“有120kg轻”。

“团结——分裂”也如此。一般情况下(不知是否分裂)只问“他们团结不?”“他们团结的情况如何?”“他们有多团结?”一般不问“他们分裂不?”只有在已知为分裂时,才问“他们分裂的情况如何?”

“作家—女作家”的对立也是不平衡的。“作家”可以特指男性作家,所以一般只说“梁晓声是作家”,除非强调性别时,不说“梁晓声是男作家”。“作家”还可以兼指女作家。如果说:“来了一群作家。”其中可以有男的也可以有女的;如果说:“来了一群女作家。”其中便只能有女作家,不能包括男的。当然说“王安忆是作家”也是可以的。

十、下边句子里都有用词不够妥当的地方,试指出来加以改正,并说明理由。①他那双沾满红丝的眼睛说明他又为革命熬了一个通宵。

“沾满”改为“布满”。“红丝”不是从外面附着在眼睛上的,不能用“沾满”。

②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的心脏跳动停顿了,但是他的声音,他的思想,却没有停顿。年轻一代接过他的笔,继续在革命的大道上前进。

“停顿”均改为“停止”。人死了,心脏不能再跳动起来了,不能用“停顿”,“停顿”含有可能再起动的意思。

③大家决心继续发挥艰苦朴素的作风,努力攻克困难,争夺更大的成就。

“发挥”改为“发扬”,“攻克”改为“克服”,“争夺”改为“争取”。这样一改,动词和宾语就搭配得拢了。? ④运动员踏着强健的脚步,举着五彩缤纷的旗帜,穿过了检阅台。

“踏着”改为“迈着”,“强健”改为“矫健”,“脚步”改为“步伐”。改后,动词和宾语,定语和中心词都搭配得拢了。“穿过”改为“走过”,因为事实上并不是从检阅台穿过,而是从台前走过。

⑤大家对王同志的批评正确而尖刻。

“尖刻”改为“尖锐”。“尖刻”是贬义词,对同志的正确批评不能说是“尖刻”的。

⑥今年,市场上西瓜供应充沛。

“充沛”改为“充足”。这样一改,与“供应”就搭配得拢了。

⑦敌机驾驶员非常机警,往云端里一钻仓皇地逃走了。

“机警”是个褒义词,不能用来描写敌人,应改为“狡猾”或“胆怯”。

⑧每个革命者都元例外地期望把自己的工作搞好。“期望”改为“希望”。“希望”可以用于对人或对己,但“期望” 只能用于对人。又,“期望”一般用于上级(或长辈)对下级(或晚辈)。

⑨两国经过协商,已达成了协议,双方军队各自撤回自己的边疆。

“边疆”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大,这里指靠近边界的地方,应改为“边境”。

⑩他总爱表现自己,不顾场所,大谈自己的见闻,惹得人们看不起他。

“场所”只指活动的处所,“场合”则表示时间、地点、气氛等的综合情况,“不顾场所”应改为“不分场合”。

⑩我们必须彻底揭发反革命两面派的所有言行。

“所有言行”应改为“种种罪行”,因为“反革命两面派”的“所有言行”不一定都有罪、都应该揭发。、⑩边防战士虽然在天寒地冻的北国边陲,但仍日夜在国 境线上巡视着。

“巡视”是到各处视察的意思,“巡逻”则是军事术语,表示巡查警戒的意思,“巡视”应改“巡逻”。

⑩在我校评职称会上,有人故意大闹会场,说职称评得不公道,一下子把会场的程序打乱了。“公道”指公正的道理,不公道着重指不合道理,“公平”着重指处理事情不偏不倚,不偏袒任何一方,这里的“公道”应改“公平”。

“程序”只指事情进行的先后顺序,“秩序”指有条理不混乱,会场本身无所谓程序,打乱的应是“秩序”。

⑩一位老农说,今年的早稻,经过精心培育,长势颇佳。

“精心培育”,“长势颇佳”这类话。书面语色彩很浓,不适用于口语,更不像目前我国老农所能说的话。应改为口语色彩的词语。“词汇”思考和练习八

二、词义发展变化有哪几种原因?其发展变化的途径有哪几种? 词义发展变化的原因有下列三种:

(一)词所标志的事物、现象本身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了词义的变化。例如:

“车”,从指“两轮中贯以轴,轴上承舆以任载’’的以马为动力的陆上交通运输工具,发展到指“以电、汽油等为动力”的电车、火车、汽车等等。“车”的基本义指“陆上的交通运输工具”,虽没有变化,但内涵却丰富多了。

(二)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提高,引起了词义的深化。如:

“云”,《说文解字》说是“山川气”,合乎科学的说法应是“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在空中悬浮的物体”(《现代汉语词典》)。

(三)人们循着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相关点把词用来指与原义有某种联系的新事物、新认识,从而引起了词义项的增加或减少。如:

“铁流”,由“流动的铁水”去指称“战斗力强的队伍”。“皮毛”,由“带毛的兽皮的总称”,去指称“表面的知识”。

词义变化的途径有下列三种:

(一)扩大旧词所概括的对象范围,即词义的扩大。如:

“残年”,由指称“一年将尽的时候”扩大到指“人的晚年”。

“老巢”,由指“鸟的老窝”扩大到指“匪徒、团伙盘踞的地方”。(二)缩小旧词所概括的对象范围,即词义的缩小。如:

“小说”,由指“街谈巷议之类的异闻、琐记等等”,缩小指“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报复”原指报答恩和怨(《三国志?蜀?法正传》:“一冶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现缩小为“报怨”,对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进行反击。

(三)把表示甲类对象的词转用于指称与之有关的乙类对象,即词义的转移。如:

“布告”,原为动词,是宣布、公告之意(《史记?吕太后纪》:“事已布告诸侯。”),现转移指机关团体张贴出来通告大众的文件,是公文的一种。

“明目张胆”,由“无所畏避”的褒义,转移为“公开大胆地做坏事”的贬义。

三、解释下列各词的意义,指出它们的意义是怎样变化的。

1.“本钱” ①用来营利、生息、赌博的钱财。②比喻可以凭借的资历、能力。——用比喻方法扩大词所指对象的范围。

2.“走狗” ①猎狗。②受人豢养的助人作恶的爪牙。——用比喻的方法扩大词所指对象的范围。3.“讲究” ①讲求、重视。②精美(由于讲求、重视而使之出现的好结果)。③(儿)值得注意或推敲的内容(如“有讲究儿”)。——用

《现代汉语》第五章语法习题答案-----思考和练习一

一.汉语学里的和词法和句法各研究些什么?

语法学里的词法和句法各有研究范围.词法以词为研究对象,研究词的内部结构,词的形态变化和词的语法分类,例如语素构成词的类型有哪几种,词形变化的方式及其表示的意义有哪些,此能分多少类,每类词以至每个词有哪些功能或用法,等等.句法以短语和句子为研究对象,研究语句结构的类型和规则.例如短语,句子的结构层次如何,每层中各组成成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形成什么类型,表示什么意义,句子有什么语用条件,等等。

二.什么是语法体系?对语法体系的分歧应采取什么态度?

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语法结构成分的组合规则和关系所构成的整体在这个意义上,一种语言只能有一种客观的语法体系。但在语法学界,由于众多语法研究者的认识不尽相同,所使用的析句方法和术语也就不同,对同一语法现象分析的结果和解释会出现分歧,从而形成不同的语法体系,这一含义的语法体系应该说成语法学体系。不同的语法学体系都是为了帮助大家认识和运用好各种语法结构的。它们往往大同小异,各有所长,因此,学习是要细心观察,拿它同语言实体相印证,采用符合客观事实的说法。不能因体系的分歧而否定学习语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语法学体系的分歧,是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对语法的深入研究才有可能逐步减少分歧。我们有必要分清语法体系的两个含义,知道通常说的语法体系往往是语法学体系。

三,举例说明语法的抽象性和稳固性。

语法的抽象性指语法不管词、短语和句子的具体意义,而只管其中的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和 语法规则。例如∶“牛、太阳、飞机、春天、经济、势力”这些词的词汇意义各部相同,而语法形式和 意义有共同点,即指它们有常做主语、宾语、定语的功能,能单独受数量短语的修饰,都有事物意义。又如“蓝蓝的天、善良的愿望、奔跑的羊群、火车的速度、一本书”,这些短语的具体意义不同,但是语法不管这些,只注意每个短语都是有修饰关系的偏正结构,是定语性质不同的定中短语。

语法具有稳固性,这是说许多语法规则经历千百年而不变,旧的语法规则的变化和新的语法规则的产生都是比较缓慢的。例如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是利用语序和虚词,从古到今都如此,主谓结构中主语和谓语是一前一后直接组合的,不用语法成分来连接,但是主语后头停顿处,有时可以出现语气词,这些结构特点也是古今一致的。又如在上古,名词可以做谓语,到了现代,名词一般不能直接做谓语了,这可以看出酒规则虽有变化,但变化很缓慢。

四,为什么说研究语法要注意民族特点。

不同民族的语言,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如果忽视民族语言的个性和特点,就不能深入认识一种语言的语法结构规律。例如对汉语,要研究“把”字句和“被”字句,不能只满足于说明哪是主语、哪是谓语、哪是状语等,还要指出它的结构特点,构成条件和所表示的语法意义,还要了解把家回被他打这些说法的语用条件,这样才能研究好、掌握好汉语语法。

五,谈谈四级语法单位的关系

四级语法单位指的是语素、词、短语和句子。语素、词、短语是没有句调的备用单位,句子是有句调的运用单位。说话至少得说一句。一个语素可以单独成为一个单纯词,也可以同别的语素构成合成词。词是组成短语的备用单位,短语是组成更大的短语的备用单位。某些词和短语加上句调就可以成句,另一些词和短语不能加句调形成句子。

六,举例说明一般的句法成分是如何配对的。

一般句法成分有八个。每一个成分都是在同一层次上跟另一成分发生直接关系。因而配成一对,即:

主语---------谓语(差距---很大)

动语---------宾语(学好---本领)

定语---------定语中心语(春节---前夕)

状语---------状语中心语(明显---回落)

补语中心语---------补语(调查---出来)

七,分析出下列句子的句法成分。

中心词分析法:

①这 篇 文 章 批 判 了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定语 主语 谓语 定语 宾语

②我 们 厂 试 制 成 功 了 新 产 品。

定语 主语 谓语 补语 定语 宾语

层次分析法:

这 篇 文 章 批 判 了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我 们 厂 试 制 成 功 了 新 产 品。

第五章语法习题答案-----思考和练习二(143页)

一、讲语法、分析句子的结构不使用词类名称行不行?是举出例句说明划分词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为了认识、分析、说明语句的语法结构,有必要对结构中的各种用法不同的词加以分类,把用法相同的许多词用一个概括的类别名称来称说。要不然,就要把用法相同的词一个个列举出来,这样就难于认识、说明结构的异同及其规律了。

词类是汉语里的客观存在,各类词有不同的语法特点,表现出不同的性质。这就为划分词类提供了可能性。例如:“瞎子摸鱼”中“瞎子、鱼”可以受指示代词的修饰,而动词“摸”不行;“摸”可以受副词“不”的修饰,而名次不行。这样根据词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就可以把词分出不同的类来。

划分词类不但有可能性,而且有必要性。因为各种各样的句子多数是由词逐层组成的,不划分词类,就没有办法说明语句各种结构规律的差异和词的不同功能,就不便于说明句子应该怎样组织和不应该怎样组织,不利于说明句子的正误。如“球队获得了冠军,队员们都感到十分荣誉。”这个句子中“荣誉”是名词,这儿误用为形容词了,改为“光荣”才与动词“感到”搭配得拢。如果不划分词类,怎么说明用词是否符合规律呢?

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有三,主要标准是词的语法功能,次要标准是词的形态和词的概括意义。语法功能包括:(1)能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对能够充当句子成分的实词,应该进一步看能够充当哪些句子成分。(2)词和词组合的能力。指同哪些词组合,用什么方式组合,组合后的语法关系。所谓词的形态,既指构形形态,例如动词、形容词会有不同的重叠方式,也指构词形态,例如加“子、头”等词缀组成名词。所谓词的概括意义,是指一类词的类别意义,例如名词表人、事物的名称。

二、将下面句子的词划分开,然后列一个实词简表,把其中的实词分别填在简表里。

①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②你们|在|想要|攀登|科学|顶峰|之前,务必|把|科学|的|出初步|知识|研究|透彻,还|没有|充分|领会|前面|的|东西|时,就|决|不|要|动手|搞|以后|的|事情。

③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了。

名 词 春分 清明 科学 春天 臂 顶峰 之前 知识

前面 东西 时 以后 事情 秋天 后半夜 月亮 太阳 天

动 词 过去 到来 是 让 张开 拥抱 想要 攀登 研究 领会 要 动手 搞 下去 出 剩下 夜游 睡 着

形容词 热烈 透彻 充分 乌蓝

区别词 初步

数 词 一

量 词 双 个 片

副 词 刚刚 即将 务必 还 没有 就 决

代 词 这 我们 你们 什么

三、给下列各词分别归类。

①热爱(动词)、可爱(形容词)②答案(名词)、答应(动词)

③战争(名词)、作战(动词)

④非常(副词)、平常(形容词)

⑤青年(名词)、年轻(形容词)

⑥坚决(形容词)、决心(名词)

四、“爱、恨、希望”等十动词,经常受程度副词修饰;“笔直、雪亮、红彤彤、绿油油”等是形容词,却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为什么说前者是动词,后者是形容词?

一般动词不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但是“爱、恨、希望”等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有程度之别,所以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我们之所以判定这些是动词,是因为这些词都能做谓语中心,又能带宾语,如“爱祖国”、“恨敌人”等。

一般形容词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但是“笔直、雪亮、红彤彤、绿油油”等不受程度副词修饰,因为这些词本身含有程度深的意思。我们之所以判定它们为形容词,是因为它们都可以作定语和谓语,不能带宾语。例如:“笔直的大道”、“眼睛雪亮”等。

五、举例说明“我们”与“咱们”、“你”、“您”、“那”与“哪”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我们”可以是包括式(包括听话人一方),也可以是排除式(不包括听话人一方)。例如,“小李,你是我的好朋友,我们在一起很愉快。”(包括式)“大哥,你在这儿再等一会儿,我们先走了。”(排除式)

“咱们”只是包括式。例如说“小李,你乘114次车,我乘109次车,咱们南京见。”

“你”和“您”都是第二人称代词。“你”是一般称呼,没有尊敬色彩;“您”是敬称,表示尊敬。例如说“妈妈,您到哪儿去啊?”“昨天跟你说过,去上海。”

“那(nà)是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如“那时教室,这是寝室。”“哪(nǎ)是疑问代词,表示疑问,如“哪是你的座位?”也可以用于虚指,如“哪天有空,我们去看球赛。”又可以用于任指,如“这几盆花,哪一盆都好。”

六、有人使用“他(她)们、怹(tān)”,这种用法规范吗?

“他(她)们”的使用,愿意是想表示男女兼有。但是汉语“他们”并不表示性别,它可以表示男性,也可以兼表男女,因此没必要写成“他(她)们”。

“怹(tān)”是北京方言第三人称单数“他”的敬称,但是并未进入普通话。因此,这种说法从普通话来看并不规范。

七、误用量词有时是由于没注意方言和普通话的量词跟名词的搭配规律或习惯的差异,试举出“羊、鱼、树、针、桥、车”等十个名词,在它前面填上“一”和专用量词。(如“一只(个)羊”,在括号里填上自己方言的专用量词。)(答案略)

八、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①在工厂、农村、学校我见闻了许多英雄,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忘我地工作着。

原句中名词“见闻”被误用为动词,应当改为“看到”之类的动词。

②小梅干活很卖力气,咱队的大人小孩没有一个不说她劳动不积极。

原句中“没有一个不说”即“大家都说”,后面再加上一个否定副词“不”来否定“积极”,意思就正好和愿意相反了。应去掉最后一个“不”字

③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一倍。

数量的减少不能用倍数表示,只能用分数表示。“一倍”应改为“百分之五十”、“二分之一”或“一半”。

④他家在村子的南边,面对着一幢小山。

量词“幢”常用于楼房,“山”应用“座”表示。

⑤目前,日本约有二万台机器人,……机器人多用于汽车装配、炼钢、搬运、喷漆等工种。

名词“机器人”前的量词“台”应改为“个”。

⑥这个特别恶狠狠的抢劫犯,终于被刑警逮捕了。

形容词“恶狠狠”不能加程度副词,“特别”应该删掉。

九、在当代的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副+名”的组合,例如“副+一般名词”的“很学生、很男人”,“副+抽象名词”的“很青春、特现代”,“副+专有名词”的“很雷锋、很中国”。你对这些语法现象是怎样看待的?请说明理由。

思考和练习三(148页)

一、划分汉语实词、虚词的依据是什么?

两者的不同主要是:实词意义比较实在,有词汇意义,能充当句法成分;虚词则相反,意义较虚,只有语法意义,不单独充当句法成分。

二、用“△”号把下面一段话里的虚词标出来,然后列一个虚词表,把它们的大类小类分别填在表里。(重复的可只写一个,并用数码表示重复的次数)

一个晴朗的△早晨,天空碧蓝碧蓝的△,不沾一丝云彩,一股带着△清凉和△花香的△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早起的△飞燕掠过小白杨树的△头顶,找食去了△。多嘴的△小麻雀刚睁开眼睛,就吵吵嚷嚷地△讨论早饭该吃什么。牵牛花、向日葵的△花瓣沾满了△露水,给刚刚升起的△太阳照耀得△闪闪发光,颜色变得△格外鲜艳了△。一只花喜鹊从△村子里飞来,她还没站稳脚跟,就对△小白杨树们说:“喂!小白杨树,村子里的△人们就要来修大路啦△。”

介词 给 从 对

连词 和

助词 结构助词 的(8)地(2)得(2)

动态助词 着(2)了(沾满了)

语气词 的(碧蓝碧蓝的)了(“……去了”“……鲜艳了”)啦

三、下面各组句子里加着重号的词在词性上、作用上有没有不同?为什么?

① 这个人不会过●日子。

甲{ ② 我去过●上海。

例①“过”动词,在句子中作动语。例②“过”是动态助词,表示曾经有的经历。

③ 情况会一天天好起来的●。

乙{ ④ 他是一个修房子的●。例③“的”是起强调、肯定作用的语气词。例④“的”是结构助词,放在“修房子”后边一起组成“的”字短语,这个“的”字不可缺少。

⑤ 他近来很容易闹脾气了●。

丙 {⑥ 不必客气,我的确吃过了●。

例⑤“了”时语气词,表示陈述语气,肯定事情发生了变化。例⑥“了”兼有语气词和动态助词两种作用,既表动作完成,又表陈述语气,肯定事情已经实现了。

四、在下面句子里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结构助词,并说明理由。

①问题彻底__解决了。

“彻底解决”是动词性偏正短语作谓语,“彻底”是状语,应填“地”。

②彻底__解决问题时不容易的。

主语是动词短语,动词“解决”前的附加成分是状语,应填“地”。

③ 问题解决__不彻底。

“解决”是中心语,“不彻底”是补语,应填“得”。

④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__解决。

“解决”是宾语中心,“彻底”是定语,应填“的”。

⑤ 他认为应当认真__研究。

“认真”是形容词作状语,后面应当填“地”。

五、下面两组里结构相似的句子意思是否相同?

① 我在北京住了3年

甲{ ② 我在北京住了3年了。

①表现现在已经不在北京住。②表示现在还在北京住着。

③ 我只同他说过这个问题。

乙{ ④ 我同他只说过这个问题。

③表示“只同他说过”,没有同别人说。④表示“只说过这个问题”,没有说过别的问题。

六、“我跟他去过”这句话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请分别加上适当的词把不同的意思都固定下来,并说明各个意思中的“跟”的词性。

① 我跟他都去过(“跟”是连词)

② 我曾经跟他去过(“跟”是介词)

③ 我跟着他去过(“跟”是动词)

七、改正下列病句,并说明理由。

①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粮食产量超过去年的12.5%。

“超过去年的12.5%”等语说比去年粮食产量的12.5%多,实际上还没有去年生产的粮食多,那就不时丰收年了。应将“的”去电,使“12.5%”成为超过量。

②这个山区的变化,对于我们都是非常了解的。

本句犯了主客颠倒的毛病。是我们理解山区的变化,不时山区变化了解我们。应将“对于”移到句首,或在“我们”后边加上“来说”二字,让“对于我们来说”成为独立句。

③在改善学生生活上,我们学校采取了一些措施。在“在……上”中应该是名词性短语,而“改善学生生活”是动词性短语。该法又二:一是将“上”改为“方面”,一是在“生活”后边加上“的问题”。

④窗前有一个小菜园,中游苋菜、豆角、黄瓜和许多种蔬菜。

此句犯了种概念和类概念并列的毛病,“苋菜”、“豆角”和“黄瓜”各是蔬菜的一种,不能与“蔬菜”并列。应将“和”改为“等”或在“许多种”前加上“其他”二字。

⑤本校职工或学生出入校门要凭工作证和学生证。

“和”表示加合性并列,“或”表示选择性并列。职工只能凭工作证,学生只能凭学生证。因此,“和”应改为“或”。

⑥我代表学校向新同学致以亲切的慰问。

“慰问”为宾语中心语,“亲切”是其定语,因此应将“地”改为“的”。

⑦他深知过华人进入美国一旦触犯美国法规,除文化背景语言不通外,再加上财力不足,打起官司来必败无疑。

“深知”属于动作不强的动词,不能带“过”

⑧即使做超级明星的目标不到,高级的业余爱好者,也可比一般人拥有了较充实的人生。

“拥有”本身含有动作已实现的意思,不必加“了”。

思考和练习四(151页)

一、试述短语在语法中的重要地位。

短语处于词和句子这两级语法单位之间的重要位置上。短语有词构成,短语和词一样可以做句子的组成成分,大多数短语加上句调就可以独立成句。这样看来,掌握了短语的结构分析,实质上也就掌握了句子的结构分析。短语的重要结构类型和词的结构类型是基本一致的,掌握了短语的结构分析,也就不难掌握合成词的结构分析了。

二、试举例说明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

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是语序和虚词。有一些短语只靠语序组成。例如主谓短语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动宾短语是动于在前,宾语在后。有些短语既依靠语序,也依靠虚词。例如偏正短语和中补短语里都有一部分短语不只靠语序,还要分别用上相应的结构助词。

三、指出《不老歌》中三字短语的结构类和功能类

起得早 睡得好——中补,动词性

七分饱——偏正,形容词性

常跑跑——偏正,动词性

多笑笑——偏正,动词性

莫烦恼——偏正,形容词性

天天忙 永不老——偏正,形容词性

四、指出下面句子中定语的短语结构类和功能类

攀登高峰——动宾,动词性

金色秋天——偏正,名词性 友谊园里——方位短语,名词性

理想王国——偏正,名词性

获得甜果——动宾,动词性

秉公办事——偏正,动词性

健康长寿——联合,形容词性

身体内部——偏正,名词性

时代洪流——偏正,名词性

前进路上——偏正短语,名词性

走向深渊——中补,动词性

五、指出下列短语的基本类型,用从大到小何从小到大的层次分析法分析每个短语的层次和结构关系。

①矿山建设者的摇篮(偏正)

②不能磨灭的深刻印象(偏正)

③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动宾)

④分析研究一下材料(动宾)

⑤谁是最可爱的人(主谓)

⑥做一个有理想有作为的青年(动宾)

⑦一种新式的炊具电磁炉(同位)

⑧世界珍贵稀有动物熊猫的故乡中国(同位)

⑨划分词类的一个目的是讲述词的用法(主谓)

⑩浓浓的长长的眉毛和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联合)

六、下列短语都是多义短语,试分析它们内部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的不同

①他的哥哥和妹妹的三位朋友(偏正,联合)

②热爱人民的军队(偏正,动宾)

③三个报社的记者和编辑(偏正,偏正)

④看打乒乓球的中小学生(偏正,动宾)

⑤对售货员的意见(介词短语,偏正)

⑥照顾孩子的妈妈(偏正,动宾)

⑦反对用人唯亲的成ⅩⅩ(偏正,动宾)

⑧讨厌酗酒和赌博的女人(偏正,动宾)

思考和练习五159页

一。了解各种句法成分的构成材料。从教材中归纳并加以补充,注意指出每个成分经常用什么词语充当,有什么条件限制。

1.什么词语可以充当主语宾语?什么词语可以充当谓语?

名词性词语和谓词性词语都可以充当主语。名词性主语在用法上一般不受限制,只有一些词语,例如代词量词短语做主语时受语言环境的限制。谓词性主语对谓语又有一定的 限制。作主语的例子如:

名词 马列主义

代词 他 偏正短语 她的答案

联合短语 小李和老李

同位短语 他们

量词短语 五米

助词短语 他说的

以上是名词性词语 是正确的 动词 劝告

形容词 谨慎

偏正短语 努力学习

联合短语 耐心细致

主谓短语 表里一致

动宾短语 坚持实践

中补短语 继续下去} 连谓短语 下乡调查

兼语短语 让他出面

以上是谓词性词语

能做主语的词语一般都能做宾语。举例如下:

美术 名词

他 代词

老实人 偏正短语

琴棋书画 联合短语 名词性短语

他们几个 同位短语

这本 量词短语

红的 助词短语

小王喜欢

游泳 动词

清静 形容词

巧干 偏正短语

发明创造 联合短语

衣冠整洁 主谓短语 谓词性短语

爬山 动宾短语

住在三楼 中补短语

下海游泳 连谓短语

求人帮忙 兼语短语

能自由作谓语的 是谓词性词语,而名词性词语做谓语有一定的 条件的限制。举例如下:

来了 动词

厚道 形容词

怎么了 代词

不罗嗦 偏正短语

沉着果断 联合短语

胸怀宽广 主谓短语 谓词性词语 爱热闹 动宾短语

他老人家 说道 好中补短语

有兴趣做 连谓短语

请你去 兼语短语

中等身材 偏正短语

六十岁了 量词短语

2.什么词语可以充当定语,补语,状语?三者各修饰或补充什么成分?

除副词性词语外,其他实词和短语一般都可以做定语,举例如下:

名词性短语 名词 农民的代词 他的

偏正短语 北方农村的联合短语 法官和律师的同位短语 他们渔民的量词短语 一个

方位短语 菜园里面的动词 挨打的形容词 可爱的偏正短语 很用功的联合短语 天真烂漫的主谓短语 大家喜欢的动宾短语 放羊的中补短语 跑得快的连谓短语 上山放羊的兼语短语 叫人喜爱的定语主要是修饰后面的 名词性中心语。有时候,特别是自书面语里,中心语也会用谓词性成分,例如:管理上的失策,海底的奇异。

经常做状语的词是副词,时间名词,形容词,能愿动词和谓词性代词,短语里的介词短语可以自由作状语,其他一些短语也会用作状语。举例如下:

副词性词语 副词 不

介词短语 通过对比

谓词性词语 动词 能够

形容词 认真

代词 怎样

偏正短语 很细心地

联合短语 小心谨慎地 分析问题

主谓短语 头脑冷静地

动宾短语 有步骤地

量词短语 一次次地

名词性词语 时间词 现在 偏正短语 这时候

状语主要是修饰后面的 谓词性中心语。名词性成分如果做谓语,也可以用状语修饰,例如:明天又中秋了。

经常作补语的 是形容词动词疑问代词和介宾短语,一部分其他短语也可以做补语,例如:

他讲 明白了 形容词

完了 动词

得怎么样 代词

得很透彻 偏正短语

得深刻动人 联合短语

了两小时 量词短语

了两次两次 短语

得天花乱坠 主谓短语

得动人心弦 动宾短语

得好极了 中补短语

到哪儿了 介词短语

补语用来补充说明前面的 动词或形容词中心语。

二。.指出下面句子的 主语和谓语,并说明永那种功能类的 词语充当。

①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们群众的切身事业。动宾||动宾

②现状和习惯||往往束缚人们的头脑.联合||偏正

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量词短语||量词短语

④康熙皇帝||对当时西方传教士所到来的一切欧洲学术,几乎都发生兴趣。同位||偏正

⑤当年红军二方面军长征渡金沙江时总指挥贺龙写的一封信||已经在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发现。偏正||偏正

⑥越王勾践||独自坐在石室里。同位||偏正

⑦用历史著作三国志去对比文学著作三国演义,||未尝不是有益的事。偏正||偏正

⑧几乎大多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史学界的评价还莫衷一是。偏正||主谓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宾语和补语。

①阳光火一般地喷〈下来〉,我热得〈气都喘不过来〉。

②他的话说〈到我的心坎里〉了。

③这批汉代简册的发现,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竖线右边是宾语,浪线上是宾语中心)

④这些间接道〈出〉了|古代东方学术精神和希腊科学精神的深刻差别。

⑤树上掉〈下〉|一个苹果〈来〉.⑥老雷找〈到〉了|他的同学。

⑦我们走〈进〉了|昨天还是威风凛凛的大门。

⑧这是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

⑨我们左右张望了〈一下〉,想|从左边长廊走出去。

⑩一条船可以坐|五十人。

⑾身体不好,先在家看—〈几天〉|病。

⑿考得〈上〉,是|你的福气;考〈不上〉,也省得落|你的埋怨。

四、试指出第三题的宾语所属的意义类别。

3、“极其重要的意义”是表存在事物的当事宾语。

4、“古代东方学术精神和希腊科学精神的深刻差别”是表示动作结果的受事宾语。

5、“一个苹果”是施事宾语。

6、“他的同学”是表动作对象的受事宾语。

7、“昨天还是威风凛凛的大门”是表处所的当事宾语。

8、“下午三点多钟”是表时间的当事宾语。

9、“从左边长廊走出去”是表动作结果的受事宾语。

10、“五十人”是施事宾语。

11、“病”是表动作对象的受事宾语。

12、“你的福气”是表类别的当事宾语,“你的埋怨”是表结果的受事宾语。

五、试指出第三题的不予所属的意义类别。

1“下来”时趋向补语,“气都喘不过来”是状态补语。

2“到我的心坎里”是处所补语。

4“出”是结果补语。

5“下、来”是趋向补语。

6“到”是结果补语。

7“进”是趋向补语。

9“一下”是数量补语。

11“几天”是数量补语。

12“上、不上、”是可能补语。

六、指出下面句子的定语、状语是用什么词语充当的。

1他拿来(一件)(崭新的)白色)(府绸)衬衫。(量词短语•形容词•名次•名词)

2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生活资料的)所有权。(名词~联合短语)

3(我们的)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代词•形容词•名词)

4这是(一件)(刚买来的)(呢子)大衣。(量词短语•偏正短语•名词)

5他〔用胳膊〕〔轻轻地〕触着我,眼睛〔却〕〔仍然〕〔在〕〔兴奋地〕望着外面(介词短语•形容词•副词•副词•副词•形容词)

6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副词•副词•形容词•介词短语•副词)

七、定语是说明性质、领属、数量等等的,是指出下面句子里每个定语所表示的意义类别以及市描写性的还是限制性的。

1(我们的)祖国多么壮丽!(事物的领有者/限制性)

2(昨天的)报纸有(个)(好)消息。(时间,数量,性状/限制性,限制性,描写性。)

3(西湖的)风景非常美。(处所,限制性)

4前面试(一片)(绿油油的)田野。(数量•性状/限制性•描写性 5他是(一个)(勇敢的)人。(数量,性状/限制性,描写性)

6(四个)展示都来了。(数量/限制性)

7(铜)茶壶放在桌子上(质料/限制性)

8(那件)衣服已经晒干了。(指量/限制性)

八、下面句子里的状语,哪些既可以放在主语后,又可以移到主语前?哪些只适宜于放在主语前?哪些不能放在主语前?

1在敌国,在暴君的掌握之中,我也不怕不惊。

状语“在敌国,在暴君的掌握之中”分别表处所、范围、,可以移动到主语后。只是状语比较长,而要突出状语所表示的意思,最好放在句首。

2早在十六七世纪之交,西方的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已经传播到中国。

状语“早在十六七世纪之交”表时间,可以移动到主语后。状语“已经”也是表时间的,不过这个副词只能用在动词前,不能移动到主语前。

3根据一些地方的调查,五十年代,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力约占95%以上。

句中有两个状语,每一个都有可能移动到主语后,但是这一句的状语较长,为了句子结构的紧凑,状语不宜移动。

4几败年来,很多人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状语“几百年来”表时间,不能移动到主语后。一移动,意思就变了,变成“很多人”用几百年的时间去做某事,而人是活不了几百年的。

5一会儿,瘦李一阵风一样飘进来。

状语“一会儿”指一件事以后,过了很短时间又出现另一件事,它不能移动到主语后,否则变成表主语的很短时间内作了一件事又做了一件事,意思不同。

6今天回国的难道是三个被俘的士兵!

状语“难道”表示加强位于部分的反问语气;可以移动到主语前,这时加强整句的反问语气。

7李记饭馆的买卖相春雷滚过的青草地蓬蓬勃勃。

状语“像春雷滚过的青草地”是比喻,一般拥在位于中心前面,因为要出现在比喻本体的后头,不宜移动到主语前。

8这地方本来就低洼。

状语“本来”表时间,可以用在主语前。

9你不妨对他直说。

这一句有三个状语,“不妨”表示可以怎样做,“对它”是引出动作的对象,“直”表示动作方式,斗只适用在动词前,不宜用在主语前。

10我从年青时就希望有个强大的祖国。

状语“从年轻时”表时间,可以放在主语前。

九。指出下面句子里的独立语表示的意义,并指出结构上是哪一类的词或短语。

1哎呀!漏水了,怎么办?(感叹语,表惊讶、突兀|叹词)

2同义词,例如“看”和“瞅”,大都是在意义上有细微差别的。(插入语,用于举例|动宾短语)

3你想想,这难道不是事实吗?(插入语,引起注意|组为短语)

4看来不会下雨了。(插入语,表示推测|中补短语)

5车,不用说,当然是头等的。(插入语,表示肯定或强调|偏正短语)

6这个礼堂,充其量只能容纳一千人。(插入语,表示推测|动宾短语)

7小张,快点来。(称呼语,引起注意|名词)

8听说你昨天来过三次。(插入语,表示话语的来源出自他人|动词)

思考和练习六(167页)

一、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型。(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及其小类)

1窗下一副繁华的街景。(主谓句,名词谓语句)

2他给我们以武器(主谓句,动词谓语句,不是双宾语)

3有一头张牙舞爪的大熊隐藏在野树林里。(非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

4这种野鸭子,我一次能捕获二三十只。(主谓句,主谓语句)

5你们应该把情况汇报上去。(主谓句,动词谓语句,把字句)

6大家故意不给他水喝(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

7勤劳让你有钱花。(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

8部长同志,请你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的客人。(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兼语句,双宾句)

9你把那杯茶端给我喝(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

10从南口经居庸关到八达岭,尽是崇山峻岭。(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11他们在渺无人烟的草叶丛林间披荆斩棘种下果木。(主谓句,动词谓语句,连谓句)

12大厅里弥漫着一种森严气氛。(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存在句)

13施工之前,我就主张把图纸改一条线,加两条线。(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14多少年来,那捆他用生命换来的教科书和指导员没说完的话,一直激励着我前进(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

15别忘了带雨伞。(非主谓句,动词形非主谓句)

16我,你还信不过吗?(主谓句,主谓谓语句)

17当心油漆!(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

18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了头。(主谓句,动词谓语句,连谓句)

19我在学校门口看小学生匆匆忙忙回家吃饭。(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二、试指出下列句子属哪一句类。如果是疑问句,要指出小类名;如果有语气词,还要指出它的意义。

1面对这一派大好形势,我们能无动于衷吗 ?(疑问句,反诘问句,“吗”表示疑问语气)

2给他两块钱上街买冰棍儿吃。(祈使句)

3有什么事儿瞒着我呢?(疑问句,特指问句,“呢”表示疑问语气)

4这儿有还有一张漫画哪!(感叹句,“哪”表示感叹语气,增加感情色彩)

5你来取呢,还是我从去呢?(疑问句,选择问句,“呢”在这句里表示疑问语气)

6他的事您到底还管不管?(疑问句,正反问句)

7快往屋里搬东西吧!(祈使句,“吧”表示商量、请求)

8他难道会说这种糊涂话吗?(疑问句,反诘问句,“吗”表示疑问语气)

9他不会说这种糊涂话的(陈述句,“的”表示确定语气)

10当心上小李的当(祈使句)

三、把下列句子变换为别的格式的句子。

1小伙子们嗓子喊哑了。——小伙子们的嗓子喊哑了——小伙子们喊哑了嗓子——小伙子们把嗓子喊哑了。

2谁都能估价出诚实和忠厚的分量——谁都能把诚实和忠厚的分量估价出来——诚实和忠厚的分量,谁都能估价出来——谁不能估价出诚实和忠厚的分量呢?

3你认识刚才进取的那个人?——刚才进取的那个人,你认识?

4我耳边响起了一个洪亮的声音。——一个洪亮的声音子在我耳边响起。

5万绿丛中闪耀着赭红色屋顶和鹅黄色屋顶。——赭红色屋顶和鹅黄色屋顶在万绿丛中闪耀着——赭红色屋顶和鹅黄色屋顶闪耀在万绿丛中。

6墙上挂着横幅——横幅在墙上挂着——横幅挂在墙上——横幅被挂在墙上——把横幅挂在墙上

7战火把这个村的树木烧尽了。——战火烧尽了这个村的树木——这个村的树木被战火烧尽了。

8我把纸糊了窗户了。——纸,我糊了窗户了。——纸让我糊了窗户了。

四、分析下面各句并指出其句型:(附加成分内部可以不分析)

1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2(风景美丽)的西双版纳,||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有志气有抱负)的知识青年||进入|橡胶园。(主谓句,兼语句)

3(敦煌艺术宝库)的保存,||使我们||有|可能|来|理解|(一千五六百年来)的(中国艺术)的成长、演变和发展。(主谓句,兼语连谓连用句)

4(康藏公路的青藏公路)的通车||(把幸福和繁荣)带给了|(住在青藏高原)的人们。(带宾语主谓句,动词谓语句,把字句)

5(生长在江南)的同志们||看〈到〉|这些水墨画|高兴得〈直鼓掌〉。(主谓句,动词性谓语句,连谓句,用|表示前后是为此连用)(170页)

6(凡是)于小事忠实的||于大事业忠实。主谓句,形容词谓语句

7.我所遇到的||毕竟还是好人多与坏人。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8.篇章||指的||是|头句子连接成篇的语言体。主谓句,主谓谓语句

9.银行法||对中国金融界的发展意义||重大。主谓句主谓谓语句

10.旧社会||逼得他没路可走。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11.多威风啊,仪仗队!变式主谓句,形容词谓语句

12.在战争年代,人们||对一身灰布制服,一件本色的 粗毛线衣,或者自己打的一副手套,一双草鞋,都很有|感情。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13.为了保护羊群,英雄的 小姐妹-----玉容和龙梅||同暴风雪搏斗了一天一夜。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14.鲁迅先生||小心地翻阅着|方志敏同志利用敌人要他写自由书的笔墨写成的 文稿:一片清贫一片可爱的中国。动词谓语句。

15.他||被亲人送到医院把伤治好了。主谓句,动词谓语句,连谓句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是方言的句子要指出何处不合为什么不合普通话语法规范。

1.眼看离考试没几天了,恨不得不吃饭,不睡觉,把二十四小时都扑在学习上。

介词把介引的成分是谓语中心词扑的受事,但二十四小时不能成为扑支配关涉的对象,将扑改用。

2.大家先把这个问题考虑,以后抽时间研究。

“把”字句的谓语中心一般不能是孤零零的动词,“考虑”后应加补语“一下”,或者把“考虑”重叠起来。

3我们不应该指责别人而辩护自己。

“辩护”是不及物动词,后面部带受事宾语。应该把“辩护自己”改成“为自己辩护”。“而”字可以删除。

4不坚固的房子被地震倒塌了。

“被”字句的谓语中心要求是及物动词。句中“倒塌”是不及物动词,不能支配“不坚固的房子”,“倒塌”应改为“震塌”

5这时,高培德心脏跳动被停止了,血液循环的总枢纽被阻断了。

“高培德心脏跳动”不是被动者,本句头一个“被”字应该删掉。

6老雷在旧社会受尽了剥削和压迫,剥夺了上学读书的权利,直到解放后才识几个字。

“剥夺”前应该添哥“被”字,构成被动句,否则就成了老雷剥夺自己上学读书的权利了。

7作者把要求改正文章中某些错误的信件,没有寄给编辑部,而寄给某同志。

在否定式“把”字句里,否定词应该放在“把”字前。此外,“把”字短语后头的逗号应该删掉。还有,这一句是叙述已经实现的事情,第二个“寄给”后头应该加助词“了”

8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权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法制观念,已成为当务之急。

“观念”是观察事物的结果,不能说“提高”,同时“文化素质”里也应该包含“法制观念”,二者不能并列。应该删掉“和法制观念”。要保留“法制观念”,就要把“和”改成“包括”或者“特别是”。

9你有收到我的信吗?

“你有收到我的信吗?”时方言说法,去掉动词前的“有”字才合普通话语法。“你有没有收到我的信”也是方言说法,把动词前加的“有没有”去掉,或者同时在句末上“了没有”才是普通话说法。但是动词前加“有没有”表示疑问的格式,已见于某些书面语,有被逐渐吸收到普通话里的趋势。

10这个人高过那个人。

“这个人高过那个人“。是方言说法,它相当于普通话的“这个人比那个人高”。应该把形容词后的“过那个人”改成“比那个人”并且移动到形容词前头做状语。

11你讲少两局好不好? 或 你讲先

“你讲少两句好不好”和“你讲先”是方言说法,应该把“讲”字后头的“少”“先”移动到动词前头。

12你去学校不去

“你去学校不去?”时方言的正反问句,普通话中一般应该说成“你去不去学校?”或者“你去学校不”

13我给一本书你

“我给一本书你”是方言的双宾语;普通话应说成“我给你一本书”。只认得宾语“你”,应该放在指物宾语“一本书”的前头。

思考和练习七(156页)

一、下面几组句子中的甲乙两种说法都对吗?为什么?

第一组

甲、艰苦的工作正是我们锻炼自己的好机会。

乙、担任艰苦的工作正是我们锻炼自己的好机会。

第二组

甲、吴哥寺在淡蓝色的烟霞中就像一座仙宫,多么美妙地引起人们的遐想。

乙、吴哥寺在淡蓝色的烟霞中,就像一座仙宫,引起人们多么美妙的遐想。

第三组

甲、他甚至连车窗外的茂密的青起伏的翠岗和遍地的野花也无意观赏。

乙、他甚至连车窗外的株株青松、道道翠岗和束束野花也无意观赏。

第一组 甲句说法不对。主语和宾语在意义上不搭配。

第二组 甲句说法不对。语序不当,定语错放于状语的位置上。

第三组 乙句说法不对。定语“束束”不对。

二、下面两句话中的动词和宾语是否能搭配?谈谈你的看法。

1、我国防止流行性出血热的科研人员,在国内首次分离到能稳定传代的流行性出血热相关病原体。

“分离……病原体”动宾不搭配,可改“分离到”为“查处”。

2、那就要谴责和依法严肃惩处肇事者,医治和保护受害者的安全和健康。

“医治和保护”(联合短语)中的“医治”与“安全和健康”(联合短语)动宾不搭配。可删去“医治和”三字。

三、下列句子有没有成分搭配不当的毛病?如果有,试加以改正,并说明理由。

1、张钰所以这般刻苦,是因为有一种坚强的思想在支配她。

定语“坚强”与中心语“思想”不搭配,可改为“坚定的思想”。

2、参加这次运动会的八名男运动员和三名女运动员,均由优秀选手组成。

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可把位于改作“都是优秀选手”。

3、我们不但盖出了林立的工厂、学校、住宅,而且盖出了人们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这样宏伟浩大的工程。

第二分句动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可把“盖出……工程”改作“建成了工程巨大的宏伟的人们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第一分句的定语“林立”应该为“许多”。

4、这次在工厂最后一天的老的,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劳动”不能是“……一天”,“是”前可改为“在工厂劳动的最后一天”,或把第二个“一天”删去。

5、敌人一经发现我们了,这里不能久住,今晚六点出发瓦窑堡。

“出发”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瓦窑堡”做宾语,可把“出发瓦窑堡”改作“向瓦窑堡进发”,或“去瓦窑堡”。

四、试分析比较一下下面三种说法,看看其中有没有病句,能不能都合法存在。

1、在老师的教育下,使我提高了认识。

2、在老师的教育下,我提高了认识。

3、老师的教育,使我提高了认识。

后两句都是合乎规范的。对于句1,有人认为“使”前是个介词短语,句子的主语残缺,是个病句;也有人认为这个句子可以看作是承前省略主语,或看作“使”前有意会主语,这类句子在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中大量存在,可视为“合法”。

五、下列句子有没有成分残缺货多余的毛病?如果有,试加以改正,并说明理由。1、5月3日,分局又在《解放日报》上刊登了“招认无名女尸”广告的当天,尽100万份《解放日报》及时发至全国各地和本市的街头巷尾。

只说主语“分局”和状语“又在……当天”,就另起一个分句,因此第一分句谓语残缺。删去头一个“的”字,加个逗号,第一分句就有了谓语。

2、通过多年的生产劳动和技术革命活动中,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劳动人民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

介词“通过”和方位词“中”不搭配,使句子缺主语。可删去“通过”和“中”,让“多年……活动”做主语;也可以把“通过”改成“在”,或者删去“中”,让主语承前省略。

3、贺兰县接到文件后,立即在会议上进行了传达,一致认为,文件说出了广大农民和干部的心里话。

第二分句缺主语,“一致”前应加“会议”做主语。

4、大热天劳动,出汗多,身体里的水分和盐分消耗得也多,不随时补充上去,容易发生中暑。

“发生”多余,可删去。

5、科学工作者认为,目前在国内具有如此独特的适合于猴类种群自然繁衍的生态环境,是不多的。

“具有”后的宾语缺中心语,应在“如此独特”后加“条件”二字。

6、目前正值印度黄金季节。全国游客纷至沓来,这种盛况为“黑市”生意提供了机会。

“黄金季节”前缺定语“旅游”,其后的就好应该为逗号。“游客”前的定语“全国”也多余,应删。“机会”前也应加定语。

7、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的事迹,就是我们学习的很好的榜样。

本句主语应是“老一辈革命家”,“的事迹”三字多余,有了它使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上。

六、下面句子有什么毛病?指出来并加以改正。

1、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许多党的地下工作者的光辉形象。

“许多”语序安排不当,课移到领属性定语“党的”之后,以免产生歧义。

2、两个感叹句,仿佛使我们看到郭老写这段文字时的那种心情舒畅、信心满怀的喜悦心情。

“郭老的心情”怎能“看到”?动宾不搭配。“心情舒畅、信心满怀”也不能做“喜悦心情”的定语,意思重复。可把“喜悦心情”改作“神情”,“仿佛”也应移到“我们”之后。

3、不仅这样,他们还把小岛建成花园一样美丽。

“把小岛建成花园一样美丽”,是把两种结构套在了一起,可改作“把小岛建成美丽的花园”,或改作“把小岛建设得花园一样美丽”。

4、考试场设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

这句也是两种结构杂糅。可改成“考场设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或改成“考试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

5、红萍具有繁殖快、肥效高的特点,但在生产上长期采用季节性稲底养萍,潜力没有充分发挥。

“采用”与“稲底养萍”搭配不当。可在“养萍”之后也以加“出来”做补语为好。

6、我们姐妹蜷缩在地板上,合盖一床薄薄的被子,冻得发抖,只好用互相的身子暖和着对方。

“相互”是副词,不宜做“身子”的定语,可把“相互”移于“暖和”前作状语。此外,“对方”应删去。

7、只有弄清30年来教育战线上的是非得失,认识教育规律,才能改革教育适应四个现代化的要求。

第二分句因成分残缺而使两个结构杂糅在一起,可改成“才能改革教育,是指适应四个现代化的要求”。

8、他奋然而起,挪开床,刨着泥土,汗水湿透了里外衣衫。几层用厚塑料布严密包裹着的小铁箱终于出现了。

末句的定语“几层”语序不当,应移到“用”字后面。

思考和练习八(179页)

一、下列各句哪句是单句,哪是一重复句,哪是多重复句,哪是紧缩复句?为什么?并指出复句内分句间的关系,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

1.外面太阳很好,(并列)/也没有风。

一重复句。有两个分句,中间有停顿。

2.作者在这篇小说里,主要写一个农民。

单句。“作者”是主语,“在这篇小说里,主要写一个农民”是谓语。

3.只要你能工作,(条件)/就应当工作。

一重复句。有两个分句,中间有停顿。

4.只有这样,(条件)/我们才能完成任务。

一重复句。有两个分句,中间有停顿。

5.无论谁,都不能不学习。

单句。“无论”用在主语“谁”前,同谓语中的“都”配合,强调所知的人毫无例外,主谓中间有停顿。

6.你跑的再快也追不上他。

紧缩句。“你跑的再快”和“也追不上他”都是分句,中间没有停顿,后一分句的主语承前一分句的主语“你”省略。

7.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我们要努力工作。

单句。介词短语“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是“我们要努力工作”的状语,把它放在主语“我们”前面是为了强调它。

8.那两边,你瞧,绿油油的一大片,(并列)/都是新法栽种的好庄稼。

一重复句。“你瞧”是插入语,“那两边绿油油的一大片”和“都是新法栽种的好庄稼”都是分句,第二个分句的主语承前省略了。

9.每个人都把准备好的锄头扛在肩膀上,(顺承)/爬上山去。

一重复句。后一个分句承前省略了主语。

10.分析能力强,是这位青年的优点。

单句。主谓短语“分析能力强”是主语,主谓之间有停顿。

11.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可以改变咱们的计划。

单句。“在特殊情况下”是介词短语作状语,“只有”“才”分别用在状语和中心语之前表示必要条件。

12.鲁迅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并列)/它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递进)/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多重复句。有三个分句组成,有两个层次。第一分句与第二第三分句之间是第一个层次,第二分句与第三分句之间是第二个层次。

13.他还启示人们,不应该迷信书本上的道理,而应该重视客观事实,重视试验和实践;要有勇气怀疑应且敢于批评不符合实际却历来被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学说。

单句。双宾语中的远宾语是多重复句形式。

二、指出下列复句的各种类型。(关联法,意合法?联合,偏正?并列,递进,因果……)

1.老哥哥为人非常和善,孩子们都喜欢他。

意合法,偏正复句,因果关系。

2.天气暖和起来了,蜘蛛又出来在檐前做网。

意合法,联合复句,并列关系。

3.两亿人可以同时通过一条线路打电话而互不干扰,听的清清楚楚。

意合法,联合复句,并列关系。

4.首先,激光是一种颜色最单纯的光,而我们最常看见的光是各种颜色的光混合起来的。

关联法,联合复句,并列关系

5.行李太多,每个人都要拿一些。

6.他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

意合法,偏正复句,因果关系。

7.我们不怕死,因为我们有牺牲精神。

关联法,偏正复句,因果关系。•

8.那边山路上走来了两位老表,一人提着一只竹筒。

意合法,联合复句,并列关系

三、分析下列多重复句 【一】他虽然没有很用力,(转折)/【二】可是因为铁烧得过了火,(因果)//【三】火星溅得特别多。【一】谁要是工作起来马马虎虎,(假设)/【二】不管他说得多么好听,(条件)//【三】人们也不会信任他。【一】没有知识,(假设)//【二】工人就无法做好工作;(并列)/【三】有了知识,(条件)//【四】工人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一】滚难是欺软怕硬,(解说)/【二】你的思想是硬的,(假设)///【三】它就变成豆腐,(并列)//【四】你要软,(假设)///【五】它就硬。【一】地方那么大,(并列)///【二】 事情那么多,(因果)//【三】我知道得真的太少了,(转折)/【四】虽然我生在那里,(顺承)//【五】一直到27岁才离开。【一】我不能说我不珍重这些荣誉,(递进)//【二】并且我承认它很有价值,(转折)/【三】不过我从来不曾为追求这些荣誉而工作。【一】尽管古代的一些作家,并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转折)/【二】但是他们既然是现实主义者,(因果)///【三】他们 思想中就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的成分,(因果)//【四】 因而他们能够从艺术描写中反映出一定的客观真理。【一】我们所以要隆重纪念阿耳伯特•爱因斯坦,(因果)/【二】不仅是因为他一生的科学贡献对现代科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递进)//【三】而且还因为他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为真理和社会二现身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并列)///【四】是鼓舞我们为加速视线四个现代化而奋斗的力量。【一】在周副主席的号召和影响下,整个村子的部队都搓米:(解说)/【二】有瓦片对瓦片搓的;(并列)//【三】有石头对石头搓的;(并列)//【四】有的干脆就用手搓,(顺承)////【五】手上磨出了血泡,(转折)///【六】但仍然愉快地搓。【一】有些人背上虽然没有包袱,(并列)///【二】有联系群众的长处,(转折)//【三】但是不善于思索,(并列)///【四】不愿意用脑筋多想苦想,(因果)/【五】结果仍然做不成大事。

四 按照复句内各大类的关系,每类各造一个复句。(略)

五 改正下列病句,并说明理由

①革新技术以后,不但加快了生产速度,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缺少同启下连词“不但”相搭配的承上连词,应在“提高”前添而且”。

②犯罪分子一面不断地变换手法,一面终究逃脱不了人民的法网。

错用关联词语。两分句间是转折关系,不是并列关系,应将“一面……一面”改为“虽然……但(是)”或“……但(是)”。

③这部作品虽然写的是农民,却也深刻地表现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错用关联词语。两分句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转折关系,应删去“虽然”;“却也”。

④如果我们前一时期已经克服了学习上的一些困难,那么今后的困难也同样能克服。

错用关联词语。分句间是并列关系,应删去“如果”、“那么”。

⑤人们只有解放思想,努力学习,就可以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并且有可能成为科学家。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将“只有”改为“只要”,或将“就”改为“才”。

⑥如果分析什么文章,只有掌握了这种方法,才能迎刃而解。

错用关联词语。第二分句与第三分句之间是充足条件关系,应将“只有……才”改为“只要……就;全句,第一层应为条件关系,不是假设关系,应将“如果”改为“无论”。

⑦为了抢救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哪怕刀山火海,我们就要上。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将“就”改为“也”。

⑧不管天气如此变化多端,天池仍是一片沉静,渺渺湖水,清澈如镜。

“不管”表示五条件,后面不能出现表示确定的词语。“天气如此变化多端”是确定的说法,应改为“天气怎样变化”。如果“天气如此变化多端”不改动,就应将“不管”改为“尽管”,因为“尽管”后需要有表示确定的说法。

思考和练习九(189页)

一、简要说明句群与复句、段落的区别。

句群和复句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两点:

1、构成单位不同。句群由句子构成,复句由分句构成。2关联词语使用情况不同。有些复句使用的成对的关联词语,再句群中一般不能使用。

句群和段落的区别主要有两点:

1、句群是语言使用单位,属语言学范畴;划分的依据主要是语义上的向心性、逻辑上的条理性和相关的关联词语。自然段是文章的结构单位,属文章学范畴;它的划分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文章的内容、风格、题材、流派,作者的个性、习惯等等、二者相比,自然段具有更大的任意性。

2、划分的目的不同。划分句群主要是为了研究句群的结构规律及其表达效果;划分自然段主要是为了使文章的眉目清楚,结构显豁。

二、从某篇文章中选一个自然段,划分出句群,并分析各句群的结构和关系。

(答案略)

三、举例说明哪些复句不能直接变换成句群,哪些句群不能直接变换成复句。

一般地说,限选关系复句常用成对联词语“不是……就是”关联,决选关系复句常用成对关联词语“与其……不如”、宁可……也不“等关联,这两类复句一般不能直接变换成句群。例如:

1、不是小林来向他打听回话,就是两位伙伴催他拿主意。(限选关系)

2、文章与其长而空,倒不如短而精。(决选关系)

句群中的问答句式、连问句式、连叹句式等都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组成,因而不能直接变换成复句。

3、什么叫做先锋队的作用?就是带头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问答句式)

4、怎么了?什么东西掉了?(连问句式)

5、真见鬼!这简直是乘人之危!(连叹句式)

四、分析下列句群的句际关系类型。

1、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并列)/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

2、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绝不责备的。(递进)/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

3、【一】”满招损,谦受益“,这两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多年了。(解说)//【二】这事普遍真理,任何地区、时代都适用的真理。(转折)/【三】但是,可惜得很,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从这句话受到教益。

4、【一】大豆属于豆科植物,包括我们常见的黄豆、青豆、黑豆、褐豆等。(解说)/【二】大豆的茎有直立的,也有半蔓生货蔓生的,茎上、叶上和豆荚上都有茸毛。(并列)//【三】话有白色的,也有紫色的。(并列)//【四】种子圆形货椭圆形,有黄、青、黑、褐等不同颜色。

5、【一】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并列)///【二】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并列)//【三】我高兴了。(转折)/【四】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们,不可靠;母亲又说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和情理的。

例5中的第一个句子的第二分句,“他说”的宾语是个句群:“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这类句子比较特殊,应该重视这种语法现象。

五、改正下列句群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1、在海外,我是个穷孩子,当时不必说读书,就连日常生活都不能维持。我爸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替资本家做苦工给折磨死了,爸死了以后,我就没有书读了。

前后矛盾。从第一句看,“我”没有读过书;从第三句看。“我”是读过书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2、她已经完成了硕士论文的撰写。导师劝她留校执教。她的论文答辩已经通过。她不肯,一心要去艰苦的新疆工作。

语序不当,有的地方啰嗦。可改为:“她已经完成了硕士论文,并通过了答辩。导师劝她留校执教。她不肯……”

3、“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这是一部分同志摆出的一对矛盾。雷锋同志是怎么处理学习和业务这对矛盾的呢?他说:“我们在学习问题上,也要倡导„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前后语意不连贯。前面谈的是“工作和学习”的矛盾,后面谈的是“学习和业务”的矛盾。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今年暑假是我在校期间的最后一个假期。在放假前夕,我正在考虑如何度过这最后一个假期时,我收到了我在南京的老同学小李的来信,邀请我在假期内到南京玩,因此我高兴地接受了邀请,决定到南京去度过这最后一个假期。

语言重复啰唆。可改为:“……放假前夕,我正考虑如何度假时,收到了在南京的老同学小李邀请我去他那里玩儿的信,我高兴地接受了他的邀请。”

思考和练习十(206页)

一、简述句末点号同语气的关系

句末点号与句子语气的关系十分密切,表示陈述语气要用句号,表示疑问语气要用问号,表示感叹语气要用叹号,但是,语气有四大类,句末点号只有三个,两者不是一对一的关系。句子的祈使语气与句末点号是一对二的关系,语气强烈的祈使句用叹号,语气舒缓的祈使句可用句号。

二.解释下列各段文字中的每个标点符号的使用理由。

1、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是一个乞丐了。

逗号表示分句之间和变式句后置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的停顿。分号表示并列的两组分句之间的停顿。冒号表示下文是总括语。句号表示这个陈述句的停顿。

2、我们的孩子不会了解19世纪俄罗斯小说家契诃夫的沉痛的话:“我小时候就没有童年。”

冒号表示下文是直接引语。引号表示引用的原话。句号表示陈述句后的停顿。(引用的话是个陈述句)

3.这是老先生最得意的作品,是老先生十多年的汗水——不,是他毕生的心血!

头一个逗号表示第一个分句后的停顿,破折号表示语意的转换,第二个逗号表示非主谓句后的停顿。叹号表示感叹句后的停顿。

4.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等光辉的名字,像一颗颗美丽的宝石,嵌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顿号表示并列人名之间的停顿。第一个逗号表示主语后的停顿,因为这个主语内有很长的定语,需要停顿。第二个逗号表示分句间的停顿。句号表示整个陈述句后的停顿。

5、《母与子》的作者——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

书名号表示《母与子》是一本书,破折号表示后面部分是对前面部分的解释说明。间隔号表示音译的名和姓之间的分界。句号表示整个陈述句后的停顿。

三.标点下列几段文字

1、当年,焦裕禄同志调到兰考后,经过调查研究,找张副书记交换意见。他问:“改变兰考面貌的关键在哪?” 张说:“在于人的思想的改变。”“对!”焦裕禄说,“但是应该在„思想‟前面,加两个字:„领导‟。关键在于县委领导核心的思想转变。没有抗灾的干部,就没有抗灾的群众。”在这里,焦裕禄仅用了短短几句话,就把如此重大而复杂的问题说的一清二楚,内涵深刻,这才是简洁朴素的语言。2、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他以极其丰富的事实,无可辩驳的证据指出:现在的生物界不是上帝或神创造的,而是由共同的最原始的祖先经过极其漫长的时间发展进化来的。各种生物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3、A.他赞成,我也赞成,你怎么样?

B.他赞成我,也赞成你,怎么样?

4、A.男人没有了,女人就慌了。

B.男人没有了女人,就慌了。

四、改正下列句中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并加以说明。

①“行喽,”小陈停了一会说:“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将句中的冒号改为逗号。因为前后两个引号中的文字是一句话,这里的冒号只有提示下文的作用。它不能统领前一引号里的“行喽”。

②师范院校的学生都必须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公共必修课。

“教育学”、“心理学”是课程名,不是书名,应将书名号删去,并在中间加上顿号。

③他家里的人说:“自己家里的炉子用多少煤,你从来不管,对火车烧煤却这样认真”。他说:“国家的事要一丝不苟”。

句中的两个句号都是表示直接引语之后的停顿,所以不能放在引号之外,应放在引号之内。

④贵报《中外名人故事》专栏内刊登的“刻苦自学的华罗庚”一文,我们都很喜欢读。

报刊专栏名不应用书名号,应将书名号改为引号;“刻苦自学的华罗庚”是文章篇名,应将引号改为书名号。

⑤我回到家乡一看。嗬!一幢幢美丽的瓦房;一片片葱翠的农田;一条条笔直的渠道;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和“嗬”后都应改用逗号。三个分号也都应改为逗号,因为这几个分号隔开的不是并列的三个分句。

⑥国家体委领导希望全体运动员“赛出水平、赛出风格,为国争光”。

“水平”之后的顿号应改为逗号,虽然它处在宾语内部,却相当于分句之间的停顿。

⑦什么地方什么条件下可以种植什么样的药材?老农了如指掌。

应将问号改为逗号,因为前句不是疑问句。

⑧一个时期,诗人对于季节:春夏秋冬的自然描写特别多。

应将冒号改为破折号,这儿“春夏秋冬”是对“季节”的注释说明。

一.有人说:“修辞就是咬文嚼字,修辞就是雕琢词句。卖弄文字技巧。”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第一种说话欠妥。它的弊病是把修辞看作单纯的文字技巧,贬低、缩小了修辞的功用。不可否认,修辞是要从锤炼词语的角度,咬文嚼字的,可这只不过是它的部分功用。修辞还要研究句式的调整、修辞格的运用以及语言风格与同义手段选用的关系等,单单在文字上雕琢是不够的。第二种说法虽然比第一种说法扩展了修辞的功用,然而也不尽合适。选用同义手段提高表达效果虽然离不开对词句的雕琢,然而修辞是语言的综合运用,要恰当地运用各种积极的语言手段,涉及面很广,不是“雕琢词句”所能全面概括的。在说,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达到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并非只是语言形式的雕琢问题,思想内容的锤炼更为重要,不要把修辞看作单纯追求文字技巧的问题,更不是“卖弄”。

二.结合实例谈谈修辞同语境的关系。

修辞中语言手段的恰当运用要以适应语境为前提,修辞效果的检验也难以离开语境。像适应表达内容一样,适应语境也是修辞的重要原则。

“超常”是修辞特点之一。修辞往往借助故意违反常规表达而取得不同一般的表达效果,但这要紧紧依靠语境的配合和制约。

双关就是故意使语句具有双重含意,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手法,不管是利用词语意义,还是借助语音条件,总是以语境为前提的。这不必举例。

“种”是个动词。它可以用“花草、树木、药材”等做宾语,这是正常的语法结构,如果以“希望、理想、精神、意志”做它的宾语,是搭配不拢的,但是,在甲乙两件事连说的语境里,后一种用法却可“起死回生”,产生别开生面、含义深厚的表达效果。如说:“在高原的土地上种下一株株树秧,也就是种下了一个美好的希望。”在这句话里,把“种……树秧”的“种”同“希望”拈用到一起,不仅不是病句,而且顿生文采,含蓄、隽永、别具一格。

修辞的情境意义、形象意义、色彩意义以及风格意义都要受制于语境。

三、修辞同语言三要素有什么关系?明确它们的关系对学习和研究修辞有什么好处?

修辞用语音、词汇、语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们既非并列关系,也不是从属关系。

修辞从综合运用的角度、提高表达效果的角度研究语音、词汇和语法。修辞把语音的双声叠韵、叠音、轻声、重音、儿化、字调、平仄等作为语言手段加以调动,使之特定题旨情境中以声传情,以音达意,收到较好的修辞效果。修辞还从筛选、锤炼的角度,就声音、形体、意义、色彩、用法方面对词语加以选用,使语言材料成为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语言手段。语言的表达更多的是靠句子传达修辞感受的。一般地说,修辞要在合乎语法的基础上进行,但有时也可突破语法规则。修辞往往是从同义手段选择的角度研究句子和句群的表达效果的。语言和文章的力量、气势、情采、义理、跌宕等方面的效果是离不开句式的选择和调整的。

总之,语言三要素为修辞手段的选用、为修辞效果的体现提供了条件,而修辞又在语言的综合运用中扩大了语言三要素的功用。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从综合角度研究语言的运用,有利于多方面地恰当地选用语言手段,也有利于了解修辞的某种特点并就此去辨证地分析修辞现象。

一、词语锤炼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为什么?

词语的锤炼应该从意义和声音两方面入手。在意义方面,应力求用最准确妥帖的词语集中地突出地揭示人物的外部特征和内心世界;通过联想,用动态的词语去烘托、渲染静态的事物,使之栩栩如生;用含义比较具体、色彩比较鲜明的词语描绘事物,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还须注意词类活用,临时改变某些词的词性,赋予新的生命力。这些都应以提高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为基础。在声音方面应力求音节整齐匀称,平仄相间,韵脚和谐以及叠音、双声叠韵的运用恰当,使词语声音协调。因为词语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所以,要想以声传情达意,只有从意义和声音两方面锤炼词语,才能收到完满的表达效果。

二、下面这些句子在声音配合上各有些什么特色?

① 您的光辉将永远照耀者雄伟的天安门广场,照耀着我们伟大祖国的河山⑻照耀着五洲四海,照耀着我们的万里征途。

叠韵词“照耀”(zhaoyao四声)多次重现形成了声音的反复美。各分句谓语结构大体一致。又“广场”(仄仄)和“河山”(平平)、“四海”(仄仄)和“征途”(平平),平仄相间,声音错落有致,悦耳动听。

② 他坚强不屈地斗争,铮铮铁骨,凛凛情操,真正表现了松鼠的风格。

“铮铮铁骨”(平平仄仄)和“凛凛情操”(仄仄平平),音节整齐匀称、平仄相间,有节奏感。又“铮铮”和“凛凛”叠音相对,音调铿锵,表现了一位革命家的崇高气节。

③ 人民中国,屹立亚东。光芒万道,辐射寰空。艰难缔造庆成功,无星红旗遍地红。生者众,物产丰,工农长作主人翁。

这段文字或4个音节连用成句,或7个音节连用成句,或3个音节与7个音节连用成句,在音节配合上比较整齐匀称,有变化,有节奏感。押韵自然,合辙(中东辙)上口,读起来比较有诗词的格调和韵味。

三、比较下面各组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① 山愈聚愈多,渐渐暮霭低垂了,渐渐进入黄昏了,红绿灯渐次闪光,而苍翠的山峦模糊为一片灰色。

② 三愈聚愈多,暮霭低垂了,进入黄昏了,红绿灯闪着光,而苍翠的山峦模糊为一片灰色。

例① 用“渐渐”修饰“暮霭低垂”和“进入黄昏”,用“渐次”修饰“闪光”,描绘了夜景的变化和时间推移的过程,表现了人的悠闲的心情和细微的观察。

例② 虽也描写了夜景,但不能使人明显地感觉出它的变化,也暗示不出人的有限心情和细微的观察。

① 那时候,天气还很冷,潍河里还在流着冰水,平原上整天价在刮着老黄风。

② 那时候,天气还很冷,潍河里还在流着冰水,平原上整天价在刮着扬天揭地的老黄风。

例① 对“老黄风”缺乏具体的描写。例②用“扬天揭地”修饰“老黄风”,写出了“老黄风”猛烈的情状,形象而有气势。

四、从词语锤炼的角度谈谈下面这两段文字中一些词语的修辞效果。

① 金刚山的美景,被朝鲜人民引为自豪。

她位于朝鲜中部东海岸太白山脉的北部地区,绚丽多姿,四季有不同的雅名。春天万紫千红,叫金刚山;夏天飞泉腾空,浓荫蔽日,又名蓬莱山;秋天谩山红叶,层林尽染,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人称皆骨山。

“绚丽多姿”一语十分准确地概括了对金刚山美好景色的总印象。“绚丽”言其美,“多姿”言其变化,只此一语包括了下文的许多描写。“万紫千红,飞泉腾空,浓荫蔽日,谩山红叶,层林尽染,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等四字格词语描绘了金刚山四季景物的变化,音节整齐匀称,声调仰扬起伏,富于音乐美。又“飞、腾、蔽、染、装、裹”等动词使静止的景物鲜明而生动,随季节的变化更替的山名,更使人感到金刚山的四时之美。

② 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些永都来自难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挂着清代著名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出叮叮咚咚的响声。

首句用了“多、清、静、柔”4个单音节形容词,简洁干脆,描写贴切,有容量。作为总写部分,很有概括力和形象感。次句对偶十分自然,“深潭”、“小渠”点出到处是深水浅流。第三句的“有河”、“有井”、“有溪”除了同前一句尽写这里水多之外,还暗含无水不成景之意。接下来的对偶句又含蓄地写出了这里的水给人的感官之美:清亮、平静、柔和。水之源肉就是难老泉。这段文字用词准确形象,朴素自然,透出一股清新之气。单音节词用得平时稳妥,全文有整句的效果。

一、句式选择的总的原则是什么?

不同的思想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一个意思可以用几种句式来表达。为什么用这种句式表达而不用那种句式表达?

这说明人们在表达思想时对句式是要进行调整和选择的,调整和选择句式的总的原则就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表达的目的,选择那种具有最佳表达效果的句式。这种句式应该是尽可能准确、鲜明、生动、简练的,尽可能连贯得体的。

二、从《白杨礼赞》中选出适当的例子谈谈句式选择的作用。

《白杨礼赞》中有短句、有长句;有整句,有散句;有陈述句,有反问句;有的句子有比较长的插入语。各种句式都有它的表达作用。以反问句为例,文中第七自然段连用4个反问句:“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他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紧靠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向着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这4个用“难道”的排比句,语气激昂,极有气势和力量,启人深思,激人奋斗,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几句结构基本上相同,只是宾语越来越长,内容越来越丰富,热情地赞颂白杨树,赞颂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赞颂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写得有变化,有层次。

四、现代汉语的句式多种多样,除了讲到的五组,还有哪些?举例并说明它们的特点。

从修辞角度去分,常见的句式爱有松句和紧句、常式句和变式句,等等。现将松句和紧句加以比较,说明其特点:

① 中国人民是勤劳的勇敢的伟大的人民。

② 中国人民是勤劳的人民,是勇敢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

例① 是单句组成的紧句,“勤劳(的)、“勇敢(的)、”“伟大(的)”三个定语集中在一起说,没有语音停顿,结构较紧。语意的重点是“人民”。

例② 是复句组成的松句,“勤劳(的)、”“勇敢(的)”、“伟大(的)”分开来说,作三个分句的“人民”的定语,分句间有语音停顿,结构较松,突出表明这三个定语是语意的重点。

五、分析下面各组的原句和改句,说明它们属于哪种句式变换,再指出改句的修辞效果。

A、原句:苏轼有“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做岭南人。”一诗,久为人所传诵。

改句:苏轼有名诗云:“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做岭南人。”一诗,久为人所传诵。

原句的第一分句是宾语有同位短语的句式,因同位语列举全诗成了动词“云”的宾语,虽然形式上仍是两个分句,但诗的内容较原句明显突出,读起来更觉顺畅。

B、原句:他告诉将军:因为天气太热,要多喝开水,等会来了咸菜要猛吃。告诉他:下班时候要把鞋里的沙土倒赶紧,要不走到家就会打泡的!还告诉他:睡觉前要用热水烫烫手脚。

改句:他告诉将军:因为天热要多喝开水,等会儿来了咸菜要猛吃;下班的时候要把鞋里的沙土倒干净,要不到家会打泡的;睡觉前要用热水烫烫水脚。

原句是个并列关系的句群,它由带双宾语的三个单句构成。

三个单句的谓语都有“告诉”,句群的中心意思比较明确:通过一再告诉,强调了要提醒的生活细节,表现了人们对将军的关照和热爱。如此表达,既可突出提醒的内容,又显得有条理。

改句把有三个单句的句群改成一个有双宾语的长单句,远宾语成了复杂的复句形式,把“告诉”的三个内容都集中在远宾语成分上,表达效果不如单句清楚。字数少了,句式化简了,但结构上拖沓,表意不如原句突出。

三、从句式选择的角度看,下面句子是那种类型?他们有什么修辞效果?

① 那种假统一论,不合理的统一论,形式主义的统一论,乃是亡国的同意论,乃是丧尽天良的统一论.这个句子是个整句,有结构相同的两个谓语,形式整齐,气势贯通,有力地揭露了??顽固派所宣扬的“统一论”的阴谋实质。

② 抑不住的颂歌啊,尽情地歌唱吧,止不住的喜泪呀,甜甜地流吧,金子般的光辉题词啊,把各族人民团结的金桥飞架!

这也是个整句,三个分句都是结构想色的主谓句,而且主语、谓语的末了都是押韵的,形式整齐,音韵和谐,流畅地书法了赞颂党的真挚感情。

③ 他生得身材高大,面貌敦厚,眉目间透出股英武的俊气。

这是个散句,两个分句结构不同,但语意贯通,散而不乱,描述了一个英俊人物的特征。

④ 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这是书面语句式。句中用了“……而……,……而……”的结构,揭示了真、善、美的事物的发展规律,有严密的逻辑性。一.分析下列各句中的比喻,说明各是哪种类型,它们的修辞效果如何。

1.人需要真理,就像庄稼需要阳光和雨露才能生长,开花,结果一样。

这句的比喻是明喻,喻词“像”的前后有本性和喻体。本句是想把“人需要真理”(本体)这个比较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些,具体些,形象些,使人容易理解,并加深印象。

2.波浪“哗哗啦啦”有节奏地拍打着船舷,溅起千百朵璀璨的水花,恰似撒下一把晶莹的珍珠。

这句的比喻是明喻。“似”是喻词。用“珍珠”比喻“水花”,使“水花”更加形象生动,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3.生命如果是树,那么,理想是根,勤奋是叶,毅力是干,成功是果。

这是个比较复杂的暗喻。首先从总体上来比,用喻词“是”把“生命”(本体)比作树(喻体);接着根据“树”的特点,又从四个方面比作:用四个本体和四个喻体。全句通过“树”的各部分的特点,把一个人的“成功”过程,具体而形象地描绘出来了,表达效果非常突出。

4.树影再长也离不开根,雁飞再远也忘不了故乡,人走天边也怀念祖国。

这句用的是没有喻词的比喻。第一二两分句是喻体,第三分句是本体。喻体和本体排列成结构相似,互相映衬的并列句式,有突出本体,使人印象深刻的作用。有人称这种比喻为引喻。

5.再往下走几十级,瀑布就在我们上头,要抬头看了。这时候看见一幅奇景,好像天蒙蒙亮的辰光正在下急雨,千万枝银箭直射而下,天边还留着几点残星。

这是明喻,“瀑布”是本体,“好像”是喻词。“天蒙蒙亮的辰光正在下急雨”,“千万枝银箭直射而下”是连用的两个喻体。作者意在描写,把瀑布的奇景说成像“天蒙蒙亮的辰光正在下急雨”,进而又像“银箭直射而下”,是为了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二,形式上带有“像,好像,同,如同”一类词的,有的是明喻,有的不是。是与不是的根据是什么?举例说明。

A1.红军像一个火炉,俘虏兵过来马上就溶化了。

2.那年轻人像他来的时候一样,匆匆忙忙地打开屋门,冒着大雨走过去了。

B1.敌人进到直罗镇,真如同钻进了口袋。

2.泥塑《收租院》,如同真人真事。

A,B两组的第一句都是明喻,把“红军”比作“火炉”,把“敌人进到直罗镇”比作“钻进了口袋”。“像,如同”前后的事物本质是不同的,但又有突出的相似点。又如“月光好像水银泻地一般”也是明喻。

A,B两组的第二句虽也有“像,如同”这类词,但它们前后的词语并不代表不同本质的事物,所以不是明喻。又如“他像他哥哥一样高”也不是明喻,而是比较。

三,就下面两句进行比较,说明比喻和比拟的区别在哪里。

1.满天的阳光下,一川的翡翠雕刻似的大瓜,一个个大如斗。

2.沙家店一战,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一败涂地,再也不敢恋战,只有夹着尾巴冒死南逃了。

例1.有两处比喻,例2是比拟(拟物)。比喻是取其一个相似点,通过喻体加以形象描绘,并不涉及本体事物其他方面属性的描写问题。如例1.以“翡翠雕刻”喻瓜的色泽与整个光洁晶莹的外形,以“斗”喻瓜的大。比拟是物我不分,把拟体的特征家给本体。把本体完全当作拟体来描述。例2.把敌人当作狗来描述,拟体(狗)并不出现,直说本体“夹着尾巴”,这就是比拟。四.试就比拟的运用分析一下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的修辞效果。

《卜算子•咏梅》这首词运用了比拟修辞手法。作者用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动作情态的词语,如“送,迎,俏,争,报,笑”等来描绘大自然和梅花,把大自然的现象和梅花写得栩栩如生。通过比拟,赞美刻傲霜斗雪的梅花,也就赞美了不为名利,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坚韧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五.借代也就是“换名”,为什么要“换名”?换名的方式主要有那些?

借代就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的种种关系,巧妙地形成一种语言上的艺术换名。这主要是为了引起人们的联想,使表达富于变化,取得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换名的方式通常有这样几种:

(一)特征代本体。(如用“红领巾”代替少先队员)

(二)专名代泛称。(如用“诸葛亮”代替有智谋的人)

(三)具体代抽象。(如用“头脑”代替思想)

(四)部分代整体。(如用“柴米油盐”代替所有日常生活资料)

六.举例说明粘连和比拟的区别。

1.在高原的土地上种下一株株的树秧,也就是种下了一个美好的希望。

2.群山肃立,江河挥泪,辽阔的祖国大地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例1.是拈连。拈连的特点主要是利用上下文的联系,即甲乙两事物连起来的时候,把适用于上文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下文乙事物上。“种下”和“树秧”的搭配关系而临时运用的。拈连的成立是依赖甲乙事物都出现。例2,是比拟。比拟是由本体和拟体构成,在字面只出现本体,而拟体是不出现的。“群山”“江河”“大地”都是本体,它们有共同的拟体——人,然而拟体并没有出现,字面上只是把人的特征¬¬¬——“肃立”“挥泪”“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直接加在本体上。

七.夸张常常借助哪些词格加强表达效果?举例说明

(一)借助比喻来夸张。例如:

1.眼睛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2.跟随的人越来越多,霎时汇成了一条长长的河流。

(二)借助比拟来夸张。例如:

天简直热的发了狂。

(三)借助借代来夸张。例如:

他们看见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财东,往往垂着一尺长的蜒水。

八.运用比喻,比拟,夸张辞格,以“人与自然”为题写一篇300~400字的短文。

一、双关的修辞作用是什么?从你读过的诗文里选出两个运用栓关的例子,分析一下他们的修辞效果

双关有两类。

一类是谐音双关。例如: 我失骄阳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闻讯吴刚和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毛泽东《蝶恋花 答李淑一》)

第二句中的“杨柳”字面上写的是轻轻飘飏直上重霄的氧化柳絮,实际上是指杨开慧和柳直荀烈士,歌颂他们忠魂升天,永垂不朽。谐音双关,寓意伸长。

一类是语意双关。例如:

可是匪徒们走上着几十里的大山脊,他们没有想到马蹄的麻袋片全踏烂掉在路上,露出了他们的马脚。(曲波《林海雪原》)

“露出了马脚”的另一种意义是匪徒露出了破绽。一语双关。含蓄幽默,很有表现力。

二、运用反语应力求明显,切忌含混,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试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采用下列办法刻是反语明显,不含混。

(一)用上下文来显示某些词语是反语.例如:

也有解散鞭子,盘的平的,初夏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是标致极了。(鲁迅《藤野先生》)

行文“扭几扭”已将清国留学生留上小姑娘似的发髻的丑态描写出来了,接着却说“实在是标致极了”,这就是反语。

(二)用引号表明某些词语是反语。例如:

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同上)

“正人君子”加上引号,实指它的反面。

三,举例说明婉曲和反语,双关的区别.1.今天光明的新中国已经到来,他这个最有资格看到它的人却永远闭上了眼睛。(巴金《忆鲁迅先生》)

2.流氓欺乡下佬,洋人大中国人,教育厅长冲小学生,都是善于克敌的豪杰。

3.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吧。

例1是婉曲。它是用委婉曲折的话来正面表达本意的。这里不说“去世了:而用“永远的闭上了眼睛”来委婉地表达。例2是反语。它是故意使用和本意恰好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里“豪杰”的本意与句中本意恰恰相反。反语的意思一定是与本义截然相反,或者是感情色彩上的对立的,对越鲜明,反语的效果也就越明显。例3是双关。它有意用语音和语意的条件,使词语或句子可以是实指,但更重要的意思却在于他们暗指黑暗的社会和革命的征途。双关的两重意思一般只有意义上的联系或御用上的联系,并不一定要求对立。

一 对比和映衬有什么不同?指出下列句子里对比 映衬的表达作用。

A 我急急走前几步伏在他身上,叫着,喊着。灶膛里火光熊熊,他的身体却在我的胸前渐渐变冷了。

有的人死在战场上,有的人死在酷刑下,而我们的钱班长却死在他的岗位上---锅灶前。

B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偏巧,这天风和日暖,一路上山溪婉转,鸟语花香。莲子虽然没做上花轿,心里依然是喜气洋洋。

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互相依存的。映衬是用陪衬事物说明被陪衬事物的,是用来突出被陪衬事物的。

例1中的“灶膛里火光熊熊”与“身体…渐渐变冷”是映衬手法,写出了钱班长忠于职守,死于工作岗位的敬业精神。又以钱班长死于锅灶前与“有的死在战场上” “有的死在酷刑下”对比,死的环境虽然不同,但公而无私,其死重如泰山,是相同的,两者对比,可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文中的映衬和对比连用更能表现出钱班长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革命精神。例2中的“风和日暖” “山溪婉转” “鸟语花香”用来映衬莲子的喜悦之心情。这是用陪衬的自然景物来衬托被陪衬的人物心情,已收到“绿叶扶花花更红”的效果。

二 举例说明反复与重复的区别。

1.红军哥呀,我盼你,夜里不能把眼闭,草枕天天用泪洗!

红军哥呀,我盼你,大浪里破船盼人救,旱焦的秧苗盼甘雨。(乔林《白兰花》)

2.我们现在学习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我们现在学习是为了社会主义添砖加瓦,我们现在学习是为了以后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更好地工作。

例1是反复。它为了突出语意,增强感情,特地反复使用“红军哥呀,我盼你”,这是一种常用的修辞表达手段,效果突出。例2是重复。字面有重复,语意也有重复,这是一种语病,使人感到内容空虚,语言累赘乏味,根本没有什么修辞效果。

三 什么是设问?设问和一般的疑问句有什么不同?试从形式和效果上加以比较说明。

设问有时是自问自答,如“是谁把天安门打扮得这么漂亮?是劳动人民巧手一双。”设问有时是明知故问,设问可以使语言有波澜,引导人们注意和思考问题。或激发人们的感情。一般疑问句是有疑而问,要求对方回答的,如“你知道明天有雨吗年?”对方回答:“我不知道。”它的效果就是使对方明白自己的疑问而做出回答。

四,按设问和反问连用的要求写一小段话

什么地方最值得留恋?故乡最值得留恋。谁不留恋自己的故乡呢?难道那些红瓦楼房掩映在绿树丛中不像一幅画吗?

五,什么是通感?它常借助于哪些修辞手法来表达?

五官功能出现互相补充,互相转化的彼此沟通现象,这叫通感,也叫移觉。

通感借助于比喻。例如:

这声音将变成炽烈的火焰,永远照亮士兵的眼睛。

“声音”是听觉,“火焰”是视觉,听觉和视觉互相沟通。

通感借助于比拟。例如:

年年三月是歌节,月儿明亮歌儿甜。

“歌儿”是听觉,“甜”是味觉,这是听觉向味觉挪移,使人在听觉中获得味觉的感受。

通感借助于夸张,例如:

看着他慢慢朝前面走,坐在礼堂最后面的黄佳英的脸刷一下红起来了。

“刷一下”是听觉,又是夸张,“红起来”是视觉,这是听觉和视觉的互相沟通。

通感利用感觉区的沟通,强化人们所得到的感受,使表达的事物更加具体形象,鲜明生动。

六.什么是警策?就你熟悉的作品举出三个例句来.使某些语句语简言奇,含义深刻并富有理性的辞格叫警策,也叫警语或警句.下面是三个例句: 1.事实就是事实.2.实干是孕育理想之花的雨露,空喊是扼杀理想之花的屠刀.3.种子将整个身心献给大地,并不意味着失去了自己.七.下列文句都用了什么辞格?

1,言简意赅,是凝炼,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对比.2.杨嗣信艰难地翻了个身,转脸眺望着窗外.夜空阴云密布,看不见一颗行星.可他那跳跃的心却是明亮的.映衬.3.苏州城里,有不少这样别致的小街小巷:长长的,瘦瘦的,曲曲又弯弯;石子路面,经过夜雾洒过,阵雨洗过,光滑,闪亮.在它的旁边,往往淌着一条小河,同样是长长的,瘦瘦的,曲曲又弯弯.间隔反复.4.是云?是雾?是烟?还是沙漠中常见的海市蜃楼的幻影?还是翻译同志眼尖,脱口而叫着:”骆驼!骆驼!” 反复

5.然而,如果拿这点成绩和整个共产党事业比较起来,又到底有多大呢?这对于有共产主义世界观的人来说,又有什么可以值得骄傲的呢? 两个反问.6.悦华瞟了世信一眼,这一眼像香槟酒一般使世华经不住舔着嘴唇.通感.7.修辞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科学.警策.一.辞格的综合运用形式有哪些?它们的修辞效果是什么?试举出几个综合运用的例子,分析它们的类型和表达效果.辞格的综合运用有连用,兼用,套用等形式.辞格的连用是指同类辞格或异类辞格在一段文字中的接连使用.具有不同修辞效果的辞格的交错使用,前后搭配,互补互衬,珠联璧合,浑然一体,可使思想内容表达的更加丰富多彩,鲜明有力.例如:

杜鹃花开遍山头的时节,英雄们终于唱着凯歌,欢送着亲手砍下来的那三十万毛竹.让它们沿着满山旋绕的滑道,一路欢唱着下山去了.这是比拟辞格的两次连用.”欢送””毛竹”是把毛竹比作被欢送的人.这是第一次比拟.日让毛竹”一路欢唱着飞下山了”‟是把毛竹比作又欢唱又能飞的动物,这又是一次比拟.文字写得极其生动活泼,使读者对毛竹有深刻的印象.辞格的兼用是指一种表达形式有多种辞格.也叫兼格.它可以使多种修辞效果相得益彰.多彩多姿,使文章的表达效果更有文采和力量.例如:

真是天大的好事!屋子里连扫帚也在欢笑.这是拟人与夸张两种修辞兼用.扫帚在欢笑,是拟人,也是夸张,它描绘了喜事临门,皆大欢喜的景色.辞格的套用是指一种辞格又包含其它辞格,形成大套小的包容关系.套用的几个辞格互相配合,使大辞格有所借助,小辞格有所依托,大中有小,变化层出,从而加强了表达效果.例如: 风来花自舞, 春到鸟能言.这是对偶套用比拟.从结构形式上看,上句和下句形成对偶.分开来看,上句的花能舞蹈,使拟人,下句的鸟能说话,是拟人,这幅对联把春天的美景写活了,二.从综合运用的角度分析下面的辞格.1.那黄河和汶河又恰似两条飘舞的彩绸,正有两只看不见的大手在耍着;那连绵不断的大小山岭,却又像许多条龙灯一起滚舞----整个山河都在欢腾着阿!

分号前是明喻与拟人连用,分号后是明喻,破折号后是拟人.

第三篇:现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绪论”习题答案 “绪论”思考和练习一

一、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

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的过程中,北京话占有特殊的地位。早在唐代,北京已是北方军事要镇。北京是辽、金、元、明、清各代的都城。近千年来,北京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话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它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本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国语运动”的开展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两个运动互相推动和影响,这就使得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形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二、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样的? 方言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或变体,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一民族语言的共同语,则是通用于这个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表现力。共同语形成后,对于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它的词语经常传播到各方言中去。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使地域方言向它靠拢,对方言的发展起一种制约的作用。与此同时,共同语也要从方言中吸收种种语言成分,以丰富和发展自己。但是,地域方言间差异的缩小,以至于消失,则须经过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第二章 语音”习题答案 “语音”思考和练习一

四、语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语音”思考和练习二

二、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各包括哪几种?请画成一个总表把声母填上。

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包括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舌面、舌根七种。发音方法,从阻碍的方式看,包括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五种;从声带是否颤动看,包括清音、浊音两种;从气流的强弱看,包括送气音、不送气音两种。声母总表(略)。

三、根据所提供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在下面横杠上填上相应的声母。

1.双唇送气清塞音是p。

2.舌尖后清擦音是sh。

3.舌尖中浊边音是l。

4.舌尖后浊擦音是r。

5.舌面不送气清塞擦音是j。

四、根据所提供的声母,写出它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1.k:舌根、送气、清、塞音 2.ch: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 3.n:舌尖中、浊、鼻音 4.x:舌面、清、擦音

5.z: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五、试把下列字音的声母写出来 京(j)沪(h)津(j)吉(j)黑(h)晋(j)蒙(m)鲁(l)苏(s)皖(w)闽(m)赣(g)鄂(e)湘(x)粤(y)琼(q)陕(sh)甘(g)青(q)新(x)川(ch)滇(d)黔(q)台(t)

七、有些方言区的人对声母n、?的发音有困难,就把下列词语的音读混了:女客——旅客,男衣——蓝衣,年代——连带。试问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去分辨?

有些汉语方言区的人,把普通话声母n、?的字音读混了。有的全部相混,有的局部相混。要读准n、?的发音和分清普通话声母为n、?的字的读音,关键在于控制软腭的升降。因为n、?,都是舌尖抵住上齿龈发音的,它们的不同是n为音,发音时软腭下降为边音,发音时软腭上升。如果捏住鼻孔,气流振动声带后无法从鼻孔通出,感到发音有困难,那就是n。如果捏住鼻孔,气流振动声带后从舌头两边或一边通出,并不感到发音有困难,那就是?。至于哪些字声母是n,哪些字声母是?,一般可采取汉字声旁类推的办法。例如声旁是“内”的字,声母往往是n(如纳、呐、钠、讷等);声旁是“仑”的字,声母往往是?(如沦、伦、抡、轮等)。如果要记住声母n、?的全部常用字,那就可利用<常用同韵字表)采取记少不记多的办法分别记忆。

八、有些方言区的人对声母zh、ch、sh、和z、c、s分辨不清,下列词语的读音相混:战歌——赞歌,木柴——木材,诗人——私人。试简述分辨zh、ch、sh和z、c、s的方法。

这两组声母中的zh、ch、z、c都是清塞擦音,其中zh、z不送气,ch、c送气;sh、s都是清擦音。有些汉语方言区的人对zh、ch、sh和z、c、s的发音感到难以分辨,主要是分不清前一组是舌尖后音声母,后一组是舌尖前音声母。根据它们的主要差别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就能较快地掌握它们的发音。发舌尖后音时,舌尖要翘起来,对准(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发舌尖前音时,舌尖不翘,要对准(抵住或接近)上齿背。

九、试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方面分辨下列各组声母的异同。

1、g——k同:舌根、清、塞音。异:前者不送气,后者送气。

2、f——h同:清、擦音。

异:前者是唇齿音,后者是舌根音。

3、zh——z同:不送气、清、塞擦音。异:前者是舌尖后音,后者是舌尖前音

4、b——p同:双唇、清、塞音’ 异:前者不送气,后者送气。

5、m——n同:浊、鼻音。

异:前者是双唇音,后者是舌尖中音。6.q——c 同:送气、清、塞擦音。

异:前者是舌面音,后者是舌尖前音。

十、:写出并读准下面《太平歌)每个字的声母,并按发音部位重新排列。

子夜久难明,喜报东方亮。

此日笙歌颂太平,众口齐欢唱。

先读写歌中每个字的声母,然后排成下表:(略)

“语音”思考和练习三

三、分别按韵头、韵尾分类,韵母各可分成哪些类?

按韵母开头的元音发音口形分,韵母可分成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简称四呼。

开口呼 韵母不是i、u、ü或不以i、u、ü起头的韵母”。

齐齿呼 i或以i起头的韵母。

合口呼 u或以u起头的韵母。

撮口呼 ü或以ü起头的韵母。

按韵尾分,韵母可分为无韵尾韵母;元音韵尾韵母,即有元音i、u(o)作韵尾的韵母;鼻音韵尾韵母,即有鼻音n、ng作韵尾的韵母。

四、举例说明单元音的发音应从哪几方面进行分析。

普通话的单韵母共有十个,即a、o、e、ê、i、u、ü,它们都是单元音构成的。前七个是舌面元音,接着的两个是舌尖元音,末一个是卷舌元音。舌面元音的发音应从下列三个方面分析:

(1)舌位的高低 舌位的高低指舌头隆起部位的高低,同开口度的大小有关。开口度大的,舌位较低,是低元音;开口度小的,舌位较高,是高元音;其间还可以适当划分为半高元音和半低元音。

(2)舌位的前后 舌位的前后指舌头隆起部位的前后。舌位在前的,是前元音;舌位在后的,是后元音;舌位不前不后的,是央元音。

(3)圆唇不圆唇 唇形拢圆的,是圆唇元音;唇形平展的,是不圆唇元音。

另外,舌尖元音、卷舌元音的发音分析如下:

是舌尖前元音、发音时舌尖前伸接近上齿背,不圆唇。

是舌尖后元音,发音时舌尖上翘接近硬腭前部,不圆唇。

er是央元音,口形略开,舌位居中,不圆唇。在发e[?]的同时,舌头向硬腭卷起,就形成er。

五、根据所提供的发音条件,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单韵母。1.舌面、前、高、圆唇元音(ü)2.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e)3.舌面、后、高、圆唇元音(u)4.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ê)5.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o)6.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 7.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a)

六、将下列单韵母的发音条件写出来。1.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2.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3.舌面、后、高、圆唇元音。4.卷舌、央、中、不圆唇元音。5.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6.舌面、央、中、不圆唇元音。

八、有些方言区的人对韵母en、eng,in、ing。的发音有困难,常常区别不搞,把下列词语的音读混了:分化——风化,地震——地政,禁止——静止,不信——不幸。试问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分辨。

方言区的人对韵母en、eng,in、ing分辨不清的情况,大致有两种。一种是都念成前鼻音尾韵母en、in,另一种是都念成后鼻音尾韵母eng、ing。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问题都出在对鼻音n、ng的发音要领掌握不好,掌握不住。因此,学习时应从区别n、ng的发音入手加以改正。n是舌尖鼻音,发音时要把舌尖抵住上齿龈;ng是舌根鼻音,发音时要把舌根抵住软腭。理解和掌握这些发音要领,认真比照复习,就容易将上述两类词语区分开来了。属于前一种情况的,着重练习ng的发音;属于后一种情况的,着重练习n的发音。

九、有些方言区的人对韵母i、ü的发音分辨不清,下列词语读音相混:里程——旅程,移民——渔民,饥民——居民,拟人——女人。试说明分辨i、ü发音的方法。

方言区的人对韵母i、ü分辨不清,主要是没有发圆唇元ü的习惯,往往把ü或以ü开头的韵母读成i或以i开头的了。这两类韵母的主要区别在于i是不圆唇音,ü是圆唇音。对ü或以ü开头的韵母,在发音时注意把唇拢圆,经常练习,逐步养成习惯。

十、韵母调查例字:用国际音标写出下列汉字的普通话韵母,然后整理出一个韵母表来。同时按一种方言的读音用国际音标标音,然后整理出一个方言韵母表。注意比较两者的异同。(略)

“语音”思考和练习七

一、举例说明什么是音位。

音位是依据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指的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

例如在普通话里[a][A][a]属一类,是一个音位,即在实际说话的时候,不管你发的是哪个。都没有区别词义的作用,比如把“他”[t‘A]念成[t‘a]或[t ‘a],意思不变。相反地,[n]和[1]属两个音位,甲为在任何一个音节中,如果把[n]换成[1],或把[n]换成[n],都表示不同的意思。当然,这指的是普通话。若是在某些汉语方言(如福州话)里则[n]和[1]属一个音位。

二、举例说明应怎样归纳音位。

音位是以语音的辨义功能、互补分布和音感差异为标准归纳出来的,而辨义功能是最重要的标准。把一些不同的音素放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来替换比龟看它们是否能区别意义,凡是能够区别意义的音,就分别归纳成不同的音位,否则就是伺一个音位了。例如,在普通话里(爸)和(怕)韵母和声调都完全相同,但意思不同,这是因为这两个音节的声母不同,两个声母不能互相替换,也就是说b和p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能区别意义,应归纳为两个音位。其他两个归纳音位的标准见下题。

三、什么是互补分布?什么是音感特征?二者作为归纳音位的语音标准来看,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互补分布指的是音位不同条件的变体各有自己的分布条件,绝不出现在相同的位置上,它们的分布状况是互相补充的。所谓音感特征指的是当地人对某些音在听感上的差异。就这两个归纳音位的标准来看,一般地说互补分布是更重要的,音感特征可作为参考,当然,也应尽可能地照顾。

四、什么是音位变体?

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叫做音位的变体。音位跟音位变体的关系是类别同成员的关系,也可以说音位变体是音位的具体表现形式。例如,普通话里的/a/(音位),当它处在n前的时候读[a](如“安”[an]),处在n。前的时候读(o)(如“昂’,[a?]),单用时读[A](如“啊”[A]”。因此我们说[a][a][A]都是/o/的变体。

五、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的区别何在? 凡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音位变体就叫作“条件变体”,凡是无条件的,即不受环境的限制,可以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的音位变体叫作“自由变体”。例如普通话里的[a][A] [a]是/o/的条件变体,因为它们的出现是有条件的。在零声母合口呼的音节中,可以把开头的音自由地念成[w]或[?]而不影响意义,所以[w]和[?]是/w/的两个自由变体。“文字”思考和练习一

三、为什么说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世界上的文字可分为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两大类。表音文字是用数目不多的符号表示一种语言的有限的音位或音节,作为标记词语声音的字母;表意文字是用数目众多的表意符号表示一种语言中有意义的语言单位——语素或词,而不是表示语言中的音位或音节。汉字用笔画构成的大量表意符号(字)来表示汉语的语素,从而代表了汉语语素的声音,而不是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汉语的音位或音节,所以说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举例略)“文字”思考和练习三

一、什么是笔画?它有哪些类型?确定笔画数的依据是什么?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各种点和线,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现行汉字有五种基本笔画,即一(横)、丨(竖)、√(撇)、、(点)、┐(折)。其中前四种是单一笔画,后一种是复合笔画。复合笔画又可以分成撇类、点类、提类、折类、钩类、弯类等6类25种。确定笔画数的依据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1988年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三、具体说明下列各字综合运用哪些笔画组合方式构成的。鸣灼疗灿兮:相离、相接两种方式 佳甸改冈:相离、相接、相交三种方式

四、什么是偏旁?它有哪些类型? 偏旁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它是由笔画构成的。根据不同的标准,偏旁可区分为不同的类型。1.成字偏旁如“岩、界、盆”中的“山、石、田、介、分、皿”等。不成字偏旁如“字、煮、剔”中的“宀、、、、、、刂”等。2.按能否再切分成小的偏旁划分,可分为单一偏旁和复合偏旁两类。单一偏旁如“切”中的“

七、刀”。复合偏旁如“胡”中的“古”,还可以再切分成“

十、口”。3.按偏旁切分出的先后划分,可以分成一级偏旁、二级偏旁等。如“湖”,第一次切分出的“氵”和“胡”,是一级偏旁;第二次把“胡”切分出的“古”和“月”,是二级偏旁;第三次把“古”切分出的“十”和“口”,是三级偏旁。

八、古代的“六书”是什么? 古代的“六书”指古人总结的古文字的六种造字法,一般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现在一般认为,前四种是造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

十二、下列古文字各是用什么造字法造的?从现行汉字看,哪些还能看出原来的造字法?

“虫、衣、水、爪、宀、贝”的古文字是用象形造字法造的,“出”的古文字是用指事造字法造的,“见、囚”的古文字是用会意造字法造的。从现行汉字看,“爪”和“囚”还能勉强看出原来的造字法。

十三、下列用“丁”作声旁的形声字,它们的字义同形旁有什么联系?试给每个字注音,看哪些字同声旁的读音不完全相同。

疔ding:疗疮。意义同表示疾病的形旁“广chuáng"有联系。

玎ding:玎玲,玉石撞击声。意义同形旁“I(玉)”有联系。

叮ding:叮嘱,叮问,叮了一口。意义同形旁“口”有联系。

仃ding:伶仃,孤独。意义同形旁“亻”(人)有联系。

盯ding:集中视力看。意义同形旁“目”有联系。

钉一ding:钉子。意义同形旁“韦”(金)有联系。ding:把钉(ding)子钉(ding)上。意义同形旁“韦”(金)也有一些联系。

耵ding:耵聍,耳屎。意义同形旁“耳”有联系。

酊ding:医药上用酒精和药配制成的液剂。意义同表示酒义的形旁“酉”(甲骨文像酒瓶)有联系。②ding:酩酊,大醉。意义同形旁“酉”有联系。

轩ding:补鞋底。意义同形旁“革”有联系。

顶ding:头顶。意义同表示头义的形旁“页”有联系。

订ding:订立。意义同形旁“喜(言)”有联系订。

汀ding:水边平地,小洲。意义同形旁“f(水)”有联系。

厅ting:客厅、餐厅。意义同可住人的山崖义的形旁“厂”(hǎn)有联系。亭ting:亭子,从高省,丁声。(说文解字):“亭有楼。”意义同形旁“高”有联系。

灯ding:灯火。意义同形旁“火”有联系。

打dǎ:打击。意义同形旁“f”(手)有联系。

“疔、玎、叮、仃、盯、耵、轩”和“钉、酊”的第一个读音同声旁“丁”(ding)读音完全相同;其余字的读音同“丁”不完全相同。

十四、分析下列各组同声旁异形旁的形声字,看它们的字义同形旁有什么联系。

1.赌、睹:赌博,意义同表示钱财的形旁“贝”有联系。睹,看见,意义同形旁“目”有联系。

2.瞠、膛:瞠,瞪着眼,意义同形旁“目”有联系。膛,胸膛,体腔,意义同形旁“月”(肉)有联系。

3.胳、赂:胳,胳膊,意义同形旁“月”(肉)有联系。赂,贿赂,意义同表钱财的形旁“贝”有联系。

4.恳、垦:恳,真诚,意义同表心理活动的形旁“心”有联系。垦,用力翻土,意义同形旁“土”有联系。

5.炕、坑:炕,用土坯砌成的、底下可烧火的、供睡觉取暖用的长方台,意义同形旁“火”有联系。坑,泥坑,坑道,意义同“土”有联系。6.苔、笞:苔,隐花植物的一种,意义同形旁“仆”有联系。笞目竹板或鞭、杖打,意义同形旁“竹”有联系。“文字”思考和练习五

一、举例说明什么是错别字,什么是不规范字。

错字,指写得不成字。如把“染’写成“染”。别字,指把甲字写成乙字。如把“欣赏”写成“欣尝”。广义的错字也包括别字,因为别字也是错的。

不规范字,指写得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规范写法的字。错别字都是不规范宁。另外,已简化的繁体字,如“声’’的繁体“聱”;已整理废除的异体字,如“布”的异体叫布”;已废除的旧印刷体字,如“吕”的旧印刷体“吕”;已废除的“简”字,如“赛”的“简”写法“宙”。这些字如果随便运用,也是不规范字。

二、下列简化字和简化偏旁,哪些可作偏旁类推?试举出例字来。(略)

三、下面哪些字不是规范字?

“偿、丽、场、临、丝、厢、争、换、绳、赊”是规范汉字。

五、用下列各组每个偏旁造成几个字。(略)

七、改正下面词语中的别字、错字、不规范的字,并加以说明,痊癔:应作“痊愈”,指病好了。“癔’’是已淘汰的异体字。

传染:应作“传染”。“染”是错字。“染”是从水(氵)、从木、从九的会意字。

牍糊:应作“模糊”。“牍”是错字,因受“糊”的影响而写错。

宽澜:应作“宽阔”。“阔”,从门活声。“澜”是错字。

无条件:应作“无条件”。(“无”是“燕”的简化字。“无”读几指嗝气,用在这里是别字。“条”,7画,上部不是“欠”。桥根:应作“桥梁”。“根”是已淘汰的异体字。

泡制:应作“炮制”,指用烘炒等方法把原料加工制成中药。

“炮”,páo。,烧。“泡”,pào或pāo,指泡沫、像泡的东西等,音义和“炮”不同。

粉粹:应作“粉碎”,指破碎得像粉末。粹cuì,纯粹、精粹,与“碎”音义不同。

迫不急待:应作“迫不及待”,指急迫得不能再等待。不及,来不及,不能;不能用“急”。

情不自尽:应作“情不自禁”,指控制不了自己的感情。禁,抑制。“情不自禁”不能用“尽”。

原形必露:应作“原形毕露”,指本来面目完全暴露了。毕,完全;不能用“必”。

披星带月:应作“披星戴月”,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动。戴月,头上顶着月亮;不能用“带”。

破斧沉舟:应作“破釜沉舟”,指把锅打破,把船弄沉,比喻下决心干到底。(见(史记?项羽本纪))釜fǔ,古代的一种锅;不同于卜“斧”。

负偶顽抗:应作“负隅顽抗”,指(敌人或盗贼)依靠险要的地势抵抗。隅yú,同yú,山势弯曲险要的地方;不同于“偶ǒu”。

僳俱:应作“家具”,指家庭用具。“惊”在这里是“家”的异体字,以用“家”为宜。俱心全、都义,用在这里是别字。

按排:应作“安排”,指有条理、分先后地处理(事物),安置(人员);也指规划、改造。“安”读6n,“按”读6n,二者音义都不同。

竟竟业业:应作“兢兢业业”,指小心谨慎,认真负责。“兢”读jīng “竟”读jìng,二者音义都不同。第四章

词汇 “词汇”思考和练习一

三、用“替代法”证明“驼绒”是两个语素,“骆驼”是一个语素。“驼绒”中的“驼”跟“绒”都可为已知语素所代替,也可跟已知合,如:(1)驼绒

平绒

呢绒

鸭绒(2)驼绒

驼毛

驼峰

驼铃

(1)组说明“驼”被“平、呢、鸭”替换,“绒”可跟上述语素组合,(2)组说明可以被“毛、峰、铃”替换;所以“驼”、“绒”是两个语素。“驼绒中”的“驼”不能被替换,也就是说“骆”不能跟任何其他语素组合,它不具备语素的资格。由于语言中同一层次的单位才能组合,语素不能跟非语素组合,所以在这里“驼”也不是语素,“骆驼”只能算一个语素。

四、分别指出下列字中的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不自由语素单独作语素的字。

柿 素 眉 蜻 狗 羊 鸭

习鹃 祝 闪平虎 狼

自由语素:狗、羊、学、祝、闪、平、狼 半自由语素:绩、柿、素、眉、虎、鸭、习没有不自由语素。

不能单独作语素的字:蜻、鹃

五、划分出下文中的词(在词下划一横线,成语不划,不分析)。如果是合成词就注明它的构成方式。(略)

六、指出下列的双声词、叠韵词、音译词。

仓促 灿烂 沙发 孑孓 恍惚 婆娑 铿锵

扑克 涤纶 秋千 踟蹰 拮据 婀娜 腼腆 双声词:仓促 孑孓 恍惚 秋千 踟蹰 拮据 叠韵词:灿烂 婆娑 腼腆 音译词:沙发 扑克 涤纶’

七、指出下列复合式合成词的类型。

痛快 认真 抓紧 房间 革命

飞快 解剖 石林 开关 领袖

工人 碰壁 戳穿 司令 雪崩

动静 无论 烧饼 粉饰 体验

奶牛 牛奶 功用 用功

(一)联合型:人民 解剖 开关 领袖 美好 丝毫 伟大 动静 衣服 功用(二)偏正型:痛快 飞快 石林 雪白 工人 烧饼 粉饰(三)补充型:抓紧 房间 照明 戳穿

(四)动宾型:认真 革命 碰壁 司令 无论 用功(五)主谓型:雪崩 体验

八、试举出yi音的五个同音语素,用每个语素各造三个合成词,同时注明其结构类型

(一)一 一定(偏正)一律(偏正)统一(补充)

(二)衣 衣服(联合)大衣(偏正)衣领(偏正)

(三)依 依靠(联合)依赖(联合)依然(附加)

(四)医 医院(偏正)医术(偏正)医疗(联合)

(五)揖 揖让(联合)作揖(动宾)拜揖(联合)

十、下面句子里加着重点的词中间也插进了其他成分,你认为对吗?

①为了完成全年计划,昨天厂里又动了一次员。

②老头儿注了几次射,才退烧。

③我向领导汇过报了。

“动员、注射、汇报”都不是离合词,它们结合很紧 进其他成分。惯用的形式是:

1.又动员了一次 又一次动员了

2.注射了几次 3.汇报过了

“词汇”思考和练习二

六、理性义与色彩义有什么区别? 理性义又叫概念义,在指明词所表示的事物的范围时,理性义起主要作用,它是实词词义中不可缺少的主要部分,主要靠它表示相应的概念。

色彩义是在理性义的基础上附加上去的一些意义要素。色彩义往往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产生的,所以与使用者的感情,使用场合(语境)、使用者的形象感以及词的来源(来源于古代书面语、现代方言、某种社会集团等)有关,它们不是每个词所必须具备的因素。一个词可以没有色彩义,也可以有两种以上的色彩义,但不能没有理性义。

七、指出下列各词的色彩义:(一)感***彩: 1.褒义:康复

2.贬义:倒爷 搅和 轻蔑 欺凌 癞皮狗 ***镜 3.中性的:鸭绿江 调试 车流 出台 脑袋 疙瘩(二)语体色彩:

1.书面语:康复 轻蔑 欺凌 车流 囹圄 鸟瞰 演奏

2.口语:倒爷 哥们儿 搅和 癞皮狗 发毛’***镜 脑袋 疙瘩(三)形象色彩:葡萄胎 鸭绿江 癞皮狗 哈蟆镜 车流 出台 鸟瞰(四)术语、行业语色彩:葡萄胎 演奏 调试 康复 出台(五)地域方言色彩:搅和(六)时代色彩:囹圄(古语词)

八、固定短语也可能有各种色彩义,试指出下列各短语的色彩

龙腾虎跃

三长两短

唇红齿白 打游击

打牙祭

炒鱿鱼

举世瞩目

蝇营狗月 龙腾虎跃:褒义、形象

打牙祭:口语、方言 三长两短:中性、口语

炒鱿鱼:口语、方言、形象 唇红齿白:褒义、形象

举世瞩目:褒义、书面语 打游击:中性、口语

蝇营狗苟:贬义、书面语、形象

九、下列带点的词的色彩义有无变化?

真是地方

什么东西

瞧那长相

有派头

硬了点儿

有点讲究

(批评)还尖锐

(批评)太尖锐

“地方、派头、讲究”由中性变成褒义。

“东西、长相”由中性变成贬义。

“硬了点儿”说明“硬”得过格了,含贬义。

“批评还尖锐”,认为“尖锐”得合适,应该尖锐,“尖锐”含褒义;“批评太尖锐”,认为“尖锐”得过火了,含贬义。“词汇”思考和练习三

一、下列词中哪些是单义词? 单义词有:懂 煤 瞟 溅 风 苗条 发火 雨 缎子 剥 杜绝

二、1.种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掐,了一朵花。

2.供观赏的植物:买了一盆花。

3.颜色错杂:这布太花了点儿。

4.用掉:花了三元钱。

5.姓:小李广花荣。6.模糊不清:眼睛花了。

于同一个词的各个义项必须有意义上的联系——引申或比据这个标准,1、2、3、6各义项应属同一个词:“花l”,4应属词另一个词:“花2”,5应屑“花3”。“花1”“花2”“花3”是三个不同的词,虽然字形与读音都相同。

五、“论”有下列义项,但是有的义项能作为词的意义,有的只能作为语素的意义,你能分辨吗?谈谈你分辨它们的标准,并探讨一下词典中有无区别的必要。

①分析和说明事理:议论丨就事论事丨要论起这件事 ②分析和说明事理的话或文章:社论丨***。③学说:唯物论。

④说,看待:相提并论丨不能一概而论 ⑤衡量;评定:论罪丨***行赏。***。

⑥按照某种单位或类别说:论天计酬丨买鸡蛋论斤还是论个儿? ⑦姓。

作为词的义项,必须是能够单说或单用的,如题中例句所显示的,1、4、5、6、7各个义项都属这类。当然作为词的义项还可以作为语素的义项用于造词。

2、3两义项只是“论”作为语素构词时才有的,因此,只是“论”这个语素的义项。

分清词的义项和语素的义项与分清词和语素的意义是类似的。只有词的义项才能作为独立运用的词:的内容参与造句,而屑于不能成词的语素的义项则只起构词作用,所以应该分清,词典中最好能加以区别。

六、同形同音词和一词多义,有时很难区分。试用下列各词,分别造几个句子来说明哪些是同音词,哪些是多义词。

新生 杜鹃

疙瘩

区分同形同音词和一词多义,主要看义项之间有无联系。新生:

1.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刚产生的或刚出现的。)2.是党给予我新生。(新生命)

3.中文系招了一百余名新生。(新入学的学生)杜鹃:

1.远处飞来了一只杜鹃。(鸟名)2.满山的杜鹃都绽开了新蕾。(花名)疙瘩:

1.脸上长满了疙瘩,挺难看。(皮肤上突起的硬结)2.面粉受潮结成了疙瘩。(块状或球状物)3.一天只吃了一小疙瘩馒头。(量词)苦:

1、黄连虽苦但能治病。(一种与甜相反的味道)

2、生活苦一点,没什么,不能没了志气。(难受、痛苦)

3、这些年全仗她支撑门户,可真苦了她了。(使难受、使痛苦)

例1、2的“新生”意义有联系,属于一个词,是一词中的两个义项。例3的“新生”是另一个词,与例1、2的“新生”形成同形同音词。两个“杜鹃”意义间没有联系,各是一词,形成同形同音词。“疙瘩”、“苦”中的各例说明它们都具有两个以上互有联系的义项,是多义词。

七、什么是义素?义素分析有什么用处?

义素是词义构成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

义素分析随着语义学的兴起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义素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掌握、解释、理解词义,可以突出地显示词义之间的异同及联系,可以突出词义聚合时的相同点和区别点,可以考察词义组合时的正误。义素分析便于形式化,有利于运用电子计算机处理语言信息。

九、试就下面一组词进行义素分析:

伯伯

叔叔 姑姑

伯伯 十[父系血亲]+[长辈]+[男性]+[长于父] 叔叔 +[父系血亲]+[长辈]+[男性]—[长于父] 姑姑 +[父系血亲]+[长辈]—[男性]±[长于父] “词汇”思考和练习四

四、什么是同义词?怎样辨析同义词?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的语义场叫做同义义场,同一义场中的各个词叫做同义词。

辨析同义词最重要的方法是从语境中去考察,考察它们可能出现的上下文语境,设想相互替换的可能性。一般来说,可能替换的总是显示出同义词中相同的部分,不能替换的往往是差异所在。为此,首先要尽可能多地搜集包含有关同义词的句子或短语,然后进行归类,看看能用哪些义项进行解释。第二步便是互相替换,对种种替换情况进行分析、概括、说明,找出它们的差异可能在哪些方面。(如教材上册288页附表所列)

七、指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它们属于什么类型的反义词?

和善 分散 脆弱 冷落 低落 淡季 通俗 浑浊

积累 赞同 拘泥 丑恶 富裕平坦 吝啬 节约 和善——凶恶

[极性] 分散——集中

[互补] 脆弱——坚强

[极性] 冷落——热闹

[极性] 低落——高涨

[极性] 淡季——旺季

[极性] 通俗——艰深

[极性] 浑浊——清澈

[极性] 积累——消耗(消费)[互补] 赞同——反对

[互补] 拘泥——变通(灵活)[互补] 丑恶——美好

[极性] 富裕——贫困

[极性]平坦——崎岖

[极性] 吝啬——慷慨(大方)[极性] 节约——浪费

[互补]

九、什么是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试以“重——轻”、“团结——***”为例加以说明。一般说”王安忆是女作家”,却只说“梁晓声是作家”,形成“作家——女作家”的对立,这也是不平衡现象吗?

成对的两个反义词之间的语义范围、使用频率往往不相等,这就是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例如“重——轻”,一般提问题时问“重不重?”如“这杠铃重不重?”回答可以是“重,180kg”,也可以是“轻,才120kg”。一般情况下不问“轻不轻?”只是在已知为轻时或希望它为轻时,才问“这杠铃轻不轻?”回答只能是“轻,120kg”,不能说“重,180kg。”但可回答说“不轻,180kg”。一般只能问“有多重?”只在已知为轻时说“有多轻?”但陈述句只说“有180kg重。”“有120kg重。”不能说“有120kg轻”。

“团结——***”也如此。一般情况下(不知是否***)只问“他们团结不?”“他们团结的情况如何?”“他们有多团结?”一般不问“他们***不?”只有在已知为***时,才问“他们***的情况如何?”

“作家—女作家”的对立也是不平衡的。“作家”可以特指男性作家,所以一般只说“梁晓声是作家”,除非强调性别时,不说“梁晓声是男作家”。“作家”还可以兼指女作家。如果说:“来了一群作家。”其中可以有男的也可以有女的;如果说:“来了一群女作家。”其中便只能有女作家,不能包括男的。当然说“王安忆是作家”也是可以的。

十、下边句子里都有用词不够妥当的地方,试指出来加以改正,并说明理由。①他那双沾满红丝的眼睛说明他又为革命熬了一个通宵。

“沾满”改为“布满”。“红丝”不是从外面附着在眼睛上的,不能用“沾满”。

②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的心脏跳动停顿了,但是他的声音,他的思想,却没有停顿。年轻一代接过他的笔,继续在革命的大道上前进。

“停顿”均改为“停止”。人死了,心脏不能再跳动起来了,不能用“停顿”,“停顿”含有可能再起动的意思。

③大家决心继续发挥艰苦朴素的作风,努力攻克困难,争夺更大的成就。

“发挥”改为“发扬”,“攻克”改为“克服”,“争夺”改为“争取”。这样一改,动词和宾语就搭配得拢了。?

④运动员踏着强健的脚步,举着五彩缤纷的旗帜,穿过了检阅台。

“踏着”改为“迈着”,“强健”改为“矫健”,“脚步”改为“步伐”。改后,动词和宾语,定语和中心词都搭配得拢了。“穿过”改为“走过”,因为事实上并不是从检阅台穿过,而是从台前走过。

⑤大家对王同志的批评正确而尖刻。

“尖刻”改为“尖锐”。“尖刻”是贬义词,对同志的正确批评不能说是“尖刻”的。

⑥今年,市场上西瓜供应充沛。

“充沛”改为“充足”。这样一改,与“供应”就搭配得拢了。

⑦敌机驾驶员非常机警,往云端里一钻仓皇地逃走了。

“机警”是个褒义词,不能用来描写敌人,应改为“狡猾”或“胆怯”。

⑧每个革命者都元例外地期望把自己的工作搞好。“期望”改为“希望”。“希望”可以用于对人或对己,但“期望”

只能用于对人。又,“期望”一般用于上级(或长辈)对下级(或晚辈)。

⑨两国经过协商,已达成了协议,双方军队各自撤回自己的边疆。

“边疆”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大,这里指靠近边界的地方,应改为“边境”。

⑩他总爱表现自己,不顾场所,大谈自己的见闻,惹得人们看不起他。

“场所”只指活动的处所,“场合”则表示时间、地点、气氛等的综合情况,“不顾场所”应改为“不分场合”。

⑩我们必须彻底揭发反革命两面派的所有言行。

“所有言行”应改为“种种罪行”,因为“反革命两面派”的“所有言行”不一定都有罪、都应该揭发。、⑩边防战士虽然在天寒地冻的北国边陲,但仍日夜在国 境线上巡视着。

“巡视”是到各处视察的意思,“巡逻”则是军事术语,表示巡查警戒的意思,“巡视”应改“巡逻”。

⑩在我校评职称会上,有人故意大闹会场,说职称评得不公道,一下子把会场的程序打乱了。

“公道”指公正的道理,不公道着重指不合道理,“公平”着重指处理事情不偏不倚,不偏袒任何一方,这里的“公道”应改“公平”。

“程序”只指事情进行的先后顺序,“秩序”指有条理不混乱,会场本身无所谓程序,打乱的应是“秩序”。

⑩一位老农说,今年的早稻,经过精心培育,长势颇佳。

“精心培育”,“长势颇佳”这类话。书面语色彩很浓,不适用于口语,更不像目前我国老农所能说的话。应改为口语色彩的词语。“词汇”思考和练习八

二、词义发展变化有哪几种原因?其发展变化的途径有哪几种?

词义发展变化的原因有下列三种:

(一)词所标志的事物、现象本身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了词义的变化。例如:

“车”,从指“两轮中贯以轴,轴上承舆以任载’’的以马为动力的陆上交通运输工具,发展到指“以电、汽油等为动力”的电车、火车、汽车等等。“车”的基本义指“陆上的交通运输工具”,虽没有变化,但内涵却丰富多了。

(二)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提高,引起了词义的深化。如:

“云”,《说文解字》说是“山川气”,合乎科学的说法应是“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在空中悬浮的物体”(《现代汉语词典》)。

(三)人们循着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相关点把词用来指与原义有某种联系的新事物、新认识,从而引起了词义项的增加或减少。如:

“铁流”,由“流动的铁水”去指称“战斗力强的队伍”。“皮毛”,由“带毛的兽皮的总称”,去指称“表面的知识”。

词义变化的途径有下列三种:

(一)扩大旧词所概括的对象范围,即词义的扩大。如:

“残年”,由指称“一年将尽的时候”扩大到指“人的晚年”。

“老巢”,由指“鸟的老窝”扩大到指“匪徒、团伙盘踞的地方”。

(二)缩小旧词所概括的对象范围,即词义的缩小。如:

“小说”,由指“街谈巷议之类的异闻、琐记等等”,缩小指“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报复”原指报答恩和怨(《三国志?蜀?法正传》:“一冶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现缩小为“报怨”,对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进行反击。

(三)把表示甲类对象的词转用于指称与之有关的乙类对象,即词义的转移。如:

“布告”,原为动词,是宣布、公告之意(《史记?吕太后纪》:“事已布告诸侯。”),现转移指机关团体张贴出来通告大众的文件,是公文的一种。

“明目张胆”,由“无所畏避”的褒义,转移为“公开大胆地做坏事”的贬义。

三、解释下列各词的意义,指出它们的意义是怎样变化的。

1.“本钱” ①用来营利、生息、赌博的钱财。②比喻可以凭借的资历、能力。——用比喻方法扩大词所指对象的范围。

2.“走狗” ①************。②受人豢养的助人作恶的爪牙。——用比喻的方法扩大词所指对象的范围。

3.“讲究” ①讲求、重视。②精美(由于讲求、重视而使之出现的好结果)。③(儿)值得注意或推敲的内容(如“有讲究儿”)。——用 第五章

语法 “语法”思考和练习二

八、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①一位干过多年售票工作的老人很兴趣地凑上前说:“真了不起,我要向你学习!”

“兴趣”是名词,不能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不能作状语,这是把名词误用为形容词了。可以把“兴趣”改为“高兴”或者在“兴趣”前加一个“有”字。

②在工厂、农村、学校我见闻了许多英雄,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忘我地工作着。

原句中名词“见闻”被误用为动词,应当改为“看到”之类的动词。

③小梅干活很卖力气,咱队的大人小孩没有一个不说她 劳动不积极。

原句中“没有一个不说”即“大家都说”,后面再加上一个否定副词“不”来否定“积极”,意思就正好和原意相反了。应去掉最后一个“不”字。

④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一倍。

数量的减少不能用倍数表示,只能用分数表示。“一倍”应改为“百分之五十”“二分之一”或“一半”。

⑤他家在村子的南边,面对着一幢小山。

量词“幢”常用于楼房,“山”应用“座”表示。

⑥王师傅对我们讲,他12岁上得了一场病,是李大夫把我从死亡线上抢救了过来。本句中“他”“我”都是指代“王师傅”的,前后所用人称代词不一致。“我”应改为“他”。“语法”思考和练习三

三、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在词性上、作用上有没有不同?为什么?(略)

四、在下面句子里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结构助词,并说明理由。

①问题彻底——解决了。

“彻底解决”是动词性偏正短语作谓语,“彻底”是状语,应填“地”。

②彻底——解决问题是不容易的。

主语是动词短语,动词“解决”前的附加成分是状语 “地”。

③问题解决——不彻底。

“解决”是中心语,“不彻底”是补语,应填“得”。

④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解决”是宾语中心,“彻底”是定语,应填“的”。

五、下面两组里结构相似的句子意思是否相同? ①我在北京住了三年。

②我在北京住了三年了。

①表示现在已不在北京住。②表示现在还在北京住着

③我只同他说过。

④我同他只说过这个问题。

③表示“只同他说过”,没有同别人说过。④表示“只说过这个问题”,没有说过别的问题。

六、“我跟他去过”这句话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请分别加上适当的词把不同的意思都固定下来,并说明各个意思中“跟”的词性。

①我跟他都去过。(“跟”是连词)

②我曾经跟他去过。(“跟”是介词)③我跟着他去过。(“跟”是动词)

七、改正下列病句,并说明理由。

①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粮食产量超过去年的12.5%。“超过去年的12.5%”等于说比去年粮食产量的12.5%多,实际上还投有去年生产的粮食多,那就不是丰收年了。应将“的”去掉,使“12.5%”成为超过量。

②这个山区的变化,对于我们都是非常了解的。

本句犯了主客颠倒的毛病。是我们了解山区的变化,不是山区变化了解我们。应将“对于”移到句首,或在“我们”后边加上“来说”二字,让“对于我们来说”成为独立语。

③在改善学生生活上,我们学校采取了一些措施。

在“在……上”中应该是名词性短语,而“改善学生生活”是动词性短语。改法有二:一是将“上”改为“方面”,一是在“生活”后边加上“的问题”。

④窗前有一个小菜园,种有苋菜、豆角、黄瓜和许多种蔬菜。

此句犯了种概念和类概念并列的毛病,“苋莱”“豆角”和“黄瓜”各是蔬菜的一种,不能与“蔬菜”并列。应将“和”改为“等”或在“许多种”前加上“其他”二字。

⑤本校职工或学生出入校门要凭工作证和学生证。

“和”表示加合性并列,“或”表示选择性并列。职工只能凭工作证,学生只能凭学生证。因此,“和”应改为“或”。

⑥我代表学校向新同学表示热烈地祝贺。

“祝贺”为宾语中心语,“热烈”是其定语,因此应将“地”改为“的”。

⑦他深知过华人进入美国一旦触犯美国法规,除文化背景语言不通外,再加上财力不足,打起官司来必败无疑。

“深知”属于动作不强的动词,不能带“过”。

⑧即使做超级明星的目标达不到,高级的业余爱好,也可比一般人拥有了较充实的人生。“拥有”本身含有动作已实现的意思,不必加“了”。“语法”思考和练习四

四、指出下面句子中定语的短语结构类和功能类

攀登高峰——动宾,动词性

金色秋天——偏正,名词性

友谊园里——方位短语,名词性

理想王国——偏正,名词性

获得甜果——动宾,动词性

秉公办事——偏正,动词性

健康长寿——联合,形容词性

身体内部——偏正,名词性

时代洪流——偏正,名词性

前进路上——偏正短语,名词性

走向深渊——中补,动词性

五、指出下列短语的基本类型,用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的层次分析法分析每个短语的层次和结构关系。(略)“语法”思考和练习五

二、指出下面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并说明用哪类词语充当。

①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II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动宾,II动宾)

②现状和习惯,II往往束缚人的头脑。(联合,II偏正)

③一年,III三百六十多天。(量词短语,II量词短语)④康熙皇帝,II对当时西方传教士所带来的一切欧洲学术,几乎都发生兴趣。(同位II偏正)⑤当年红军二方面军长征渡金沙江时总指挥贺龙写的一封信II已经在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发现。(偏正II偏正)

⑥越王勾践,II囚服独自坐在石室里。(同位II偏正)

⑦用历史著作《三国志》去对比文学著作《三国演义》,II未尝不是有益的事。(偏正)II(偏正)

⑧几乎大多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II史学界的评价还莫衷一是。(偏正)II(主谓)

三、指出下面句子的宾语和补语。

①阳光火一般地喷<下来>,我热得<气都喘不过来>。

②他的话说<到我的心坎里>了。

③这批汉代简册的发现,具有I(极其重要)的意义。(竖线右边是宾语,浪线上是宾语中心)

④这些见解道<出>了I(古代东方学术精神和希腊科学精神)的(深刻)差别。

⑤树上掉<下>I(一个)苹果<来>。

⑥老雷找<到>了I(他)的同学,安顿<好>了I住处。⑦我们走<进>了I(昨天还是威风凛凛)的大门。⑧这时已经是I(下午)三点多钟了。

⑨我们左右张望了<一下>,想I从左边长廊走出去。⑩一条船可以坐I五十人。⑩身体不好,先在家看<几天>I病。

⑩考得<上>,是I(你)的福气;考<不上>,也省得落I你的埋怨。

六、指出下面句子的定语、状语是用什么词语充当的。

①他拿来(一件)(崭新)的(白色)(府绸)衬衫。(量词短语?形容词?名词?名词)

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它生活资料)的所有权。(名词?联合短语)

③(我们)的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代词?形词?名词)

④这是(一件)(刚买来)的(呢子)大衣。(量词短语?偏正短语?名词)

⑤他[用胳膊][轻轻]地触着我,眼睛[却][然][在][出神]地望着外面。(介词短语?形容词?副词?副词?副词?形容词)

⑥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 [同他][一路]出去。(副词?副词?形容词?介词短语?副词)

七、定语是说明性质、领属、数量等等的,试指出下面句子里每个定语所表示的意义类别以及是描写性的还是限制性的。

①(我们)的祖国多么壮丽!(事物的领有者/限制性)

②(昨天)的报纸有(个)(好)消息。(时间?数量?性状/限制性?限制性?描写性)

③(西湖)的风景非常美。(处所/限制性)

④前面是(一片)(绿油油)的田野。(数量?性状/限制性?描写性)

⑤他是(一个)(勇敢)的人。(数量?性状/限制性?描写性)

⑥(四个)战士都来了。(数量/限制性)

⑦(铜)茶壶放在桌子上。(质料/限制性)

⑧(那件)衣服已经晒干了。(指量/限制性)

八、下面句子里的状语,哪些既可以放在主语后,又可以移到主语前?哪些只适宜于放在主语前?哪些不能放在主语前?

①在敌国,在暴君的掌握之中,我也不怕不惊。状语“在敌国,在暴君的掌握之中”分别表处所、范围,可以移到主语后。只是状语比较长,而要突出状语所表达的意思,最好放在句首。

②早在十六七世纪之交,西方的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已经

传播到中国。状语“早在十六七世纪之交”表时间,可以移到主语后。状语“已经”也是表时间的,不过这个副词只能用在动词前,不能移到主语前。

③根据一些地方的调查,五十年代,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力约占95%以上。

句中有两个状语,每一个都有可能移到主语后,但是这一句的状语较长,为了句子结构的紧凑,状语不宜移动。

④几百年来,很多人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状语“几百年来”表时间,不能移到主语后。一移动,意思就变了,变成主语下艮多人”用几百年的时间去做某事,而人是活不了几百年的。

⑤一会儿,瘦李一阵风似地飘进来。状语“一会儿”指一件事以后,过了很短时间又出现另一件事,它不能移到主语后,否则变成表主语在很短时间内做了一事又做一事,意思不同。

⑥今天回国的难道是三个被俘的士兵!状语“难道”表加强谓语部分的反问语气;可以移到主语前,这时加强整句的反问语气。

⑦李记饭馆的买卖像春雷滚过的青草地蓬蓬勃勃。

状语“像春雷滚过的青草地”是比喻,一般用在谓语中心前面,因为要出现在比喻本体的后头,不宜移到主语前。

⑧这地方本来就低洼。

状语“本来”表时间,可以用在主语前。

⑨你不妨对他直说。

这一句有三个状语,“不妨”表示可以怎样做,“对他”是引出动作的对象,“直”表示动作方式,都只宜用在动词前,不宜用在主语前。

⑩我从年轻时就希望有个强大的中国。状语“从年轻时”表时间,可以放到主语前。

九、指出下面句子里的独立语的类别和结构。指出结构上哪一类的词和短语。

①哎呀!漏水了,怎么办?(感叹语,表惊讶、突兀/叹

②同义词,例如“看”和“瞅”,都是在意义上有细微差的。(插入语,用于举例/动宾短语)

③你想想,这难道不是事实吗?(插入语,引起注意/主短语)

④看来不会下雨了。(插入语,表示推测/中补短语).

⑤车,不用说,当然是头等的。(插入语,表肯定或强偏正短语)

⑥这个礼堂,充其量只能容纳一千人。(插入语,表推2动宾短语)

⑦小张,快点来。(称呼语,引起注意/名词)?

⑧听说你昨天来过三次。(插入语,表示话语的来源仕 他人/动词)“语法”思考和练习六

一、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句型: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及其小类):

①窗下一幅繁华的街景。(主谓句,名词谓语句)②他给我们以武器。(主谓句,动词谓语句,不是双宾句)

③有一头张牙舞爪的大熊隐藏在野树林子里。(非主谓 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

④这种野鸭子,我一次能捕获二三个只。(主谓句,主谓谓语句)

⑤你们应该把情况汇报上去。(主谓句,动词谓语句,把字句)

⑥大家故意不给他水喝。(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

⑦勤劳让你有钱花。(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

⑧部长同志,请你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的客人。(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兼语句,双宾句)

⑨你把那杯茶端给我喝。(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

⑩从南口经居庸关到八达岭,尽是崇山峻岭。(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⑾他们在渺无人烟的野草丛林间披荆斩棘种下果木。(主谓句,动词谓语句,连谓句)

⑿大厅里弥漫着一种森严气氛。(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存现句)

⒀施工之前,我就主张把图纸改一条线,加两条线。(主 谓句,动词谓语句)

⒁多少年来,那捆他用生命换来的教科书和指导员没说 完的话,一直激励着我前进。(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

⒂别忘了带雨伞。(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

⒃我,你还信不过吗?(主谓句;主谓谓语句)

⒄当心油漆!(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

⒅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了头,大概不是假的。(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⒆我在学校门口看小学生匆匆忙忙回家吃饭。(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二、试指出下列句子属哪一句类。如果是疑问句,要指出小类名;如果有语气词,还要指出它的意义。

①面对这一派太好形势,我们能无动于衷吗?(疑问句,反诘问句,“吗”表示疑问[是非问]语气)②给他两块钱上街买冰棍儿吃。(祈使句)

③有什么事儿瞒着我呢?(疑问句,特指问句,“呢”表示疑问语气)

④这儿还有一张漫画哪!真不好看!(感叹句,“哪”表感叹语气,增加感***彩)

⑤你来取呢,还是我送去呢?(疑问句,选择问句,“呢”在这句里表示疑问语气)

⑥他的事您到底还管不管吧?(疑问句,正反问句,“吧”表疑问,带有催促对方回答的口气)

⑦快往屋里搬东西吧!(祈使句,“吧”表示商量、请求)

⑧得罪了谁都不成,这年头。(陈述句)

⑨他难道会说这种糊涂话吗?(疑问句,反诘问句,“吗” 表示疑问语气)

⑩他不会说这种糊涂话的。(陈述句,气)

⑥当心上小李的当。(祈使句)的”表示确定语

三、把下列句子变换为别的格式的句子。

①小伙子们嗓子喊哑了。——小伙子们的嗓子喊哑了。——小伙子们喊哑了嗓子。——小伙子们把嗓子喊哑了。

②谁都能估价出诚实和忠厚的分量。——谁都能把诚实 和忠厚的分量估价出来。——诚实和忠厚的分量,谁都能估价出来。——谁不能估价出诚实和忠厚的分量呢?

③你认识刚才进去的那个人?——刚才进去的那个人,你认识?

④我耳边响起了一个宏亮的声音。——一个宏亮的声音 在我耳边响起了。

⑤万绿丛中闪耀着赭红色屋顶和鹅***屋顶。——赭红 色屋顶和鹅***屋顶在万绿丛中闪耀着。——赭红色屋顶和 鹅***屋顶闪耀在万绿丛中。

白墙上挂着横幅。——横幅在墙上挂着。——横幅挂在 墙上。——横幅被挂在墙上。——把横幅挂在墙上。

⑦战火把这个村的树木烧尽了。——战火烧尽了这个村 的树木。——这个村的树木被战火烧尽了。

⑧我把纸糊了窗户了。——纸,我糊了窗户了。——纸 让我糊了窗户了。

四、指出下面各句的句型,并分析句子成分。(附加成分内部可以不分析)(略)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是方言的句子宴指出何处不合和为什么不合普通话语法。

①眼看离考试没几天了,恨不得不吃饭,不睡觉,把二十四小时都扑在学习上。

介词“把”介引的成分应是谓语中心动词“扑”的受事,但“二十四小时”不能成为“扑”支配、关涉的对象,应将“扑”改为“用”。

②大家先把这个问题考虑以后抽时间研究。

“把”字句的谓语中心一般不能是孤零零的动词,“考虑”后应加补语“一下”,或者把“考虑”重叠起来。

③我们不应指责别人而辩护自己。

“辩护”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带受事宾语。应把“辩护自己”改成“为自己辩护”。“而”字可删。

④不坚固的房子被地震倒塌了。

“被”字句的谓语中心要求是及物动词。句中“倒塌”是不及物动词,不能支配“不坚固的房子”,“倒塌”应改为“震塌”。

⑤这时,高蓓的心脏跳动被停止了,血液循环的总枢纽被阻断了。

“高蓓的心脏跳动”不是被动者(受事),本句头一个“被”字应删去。

⑥老雷在旧社会受尽了剥削和压迫,剥夺了上学读书的权利,直到解放后才识几个字。

“剥夺”前应添个“被”字,构成被动句,否则就成了老雷剥夺自己上学读书的权利了。

⑦作者把要求改正文章中某些错误的信件,没有寄给编辑部,而寄给某同志。

在否定式“把”字句里,否定词应该放在“把”字前而不能放在“把”字后,因此句中的“没有”应该移到“把”字前。此外,“把”字短语后头的逗号应该删去。还有,这一句是叙述已经实现的事情,第二个“寄给”后头应该加助词“了”。

⑧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法制观念,已成为当务之急。

“观念”是观察事物的结果,不能说“提高”,同时“文化素质”里也应包含“法制观念”,二者不能并列,应该删去“和法制观念”,要保留“法制观念”就要把“和”改为“包括”或“特别是”。

⑨你有收到我的信吗? 或:你有没有收到我的信? “你有收到我的信(吗)?”是方言说法,去掉动词前的“有”字才合普通话语法。“你有没有收到我的信”也是方言说法,把动词前加的“有没有”去掉,或同时在句末加上“了没有”才是普通话说法。但是动词前加“有没有”表示疑问的格式,已见于某些书面语,有被逐渐吸收到普通话里的趋势。

⑩这个人高过那个人。或:这个人强似那个人。

“这个人高过那个人。”是方言说法,它相当于普通话的“这个人比那个人高”。应把形容词后的“过那个人”改为“比那个人”并且移到形容词前头做状语。“这个人强似那个人”改法同前句。

⑩你讲少两句好不好? 或:你讲先。

“你讲少两句好不好”和“你讲先”是方言说法,应把“讲”后头的“少”“先”移到动词前头。

⑩你去学校不(唔)去?

“你去学校不(唔)去?”是方言的正反问句,普通话中一般应说i成“你去不去学校?”或“你去学校不?”

⑩我给(畀、拨)一本书你。

“我给(畀、拨)一本书你”是方言的双宾句;普通话应说成“我:给你一本书”。‘指人的宾语“你”,应放在指物宾语“一本书”的前头。“语法”思考和练习七

三、下列句子有没有成分搭配不当的毛病?如果有,试加以改正,并说明理由。

①张钰所以这般刻苦,是因为一种坚强的思想在支配她。定语“坚强”与中心语“思想”不搭配,可改为“坚定的思想”。②参加这次运动会的八名男运动员和三名女运动员,均由优秀选手组成。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可把谓语改作“都是优秀选手”。

③我们不但盖出了林立的工厂、学校、住宅,而且-盖出了人民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这样宏伟浩大的工程。

第二分句动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可把“盖出……工程”改作“建成了工程巨大的宏伟的人民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第一分句的定语“林立”应改为“许多”。

④这次在工厂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劳动”不能是“……一天”,“是”前可改为“在工厂劳动的最后一天”,或把第二个“一天”删去;

⑤老王是机修王,老李是装配工,本来各有任务。这次为了搞技术革新,他们协作了一台打包机。

“协作……打包机”,动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可把“协作”改作“协作制造”。

⑥他奋然而起,挪开床,刨着泥土,汗水湿透了里外衣衫。

几层用厚塑料布严密包裹着的小铁箱终于出现了。

第二句的“几层”语序安排不当。可移到“厚塑料布”之前,也可移到“包裹”之后,并删去“着”字。

⑦敌人已经发现我们了,这里不能久住,今晚六点出发瓦窑堡。

“出发”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瓦窑堡”做宾语,可把“出发瓦窑堡”改作“向瓦窑堡进发”,或“去瓦窑堡”。

⑧气焰嚣张、不可一世的德国法西斯,在人民的铁拳下终于灰飞烟灭,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场噩梦。

主语“德国法西斯”与宾语“噩梦”搭配不当。“成为……噩梦”一句可删去,其前的逗号改作句号。

四、试分析比较一下下面三种说法,看看其中有没有病句,能不能都“合法”存在。

①在党的培养教育下,使我提高了思想觉悟。

②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我提高了思想觉悟。

③党的培养教育,使我提高了思想觉悟。

后两句都是合乎规范的。对于句①,有人认为“使”前是个介词短语,句子的主语残缺,是个病句;也有人认为这个句子可以看作是承前省略主语,或看作“使”前有意会主语,这类句子在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中大量存在,可以视为“合法”。

五、下列句子有没有成分残缺或多余的毛病?如果有,试加以改正,并说明理由。①英雄的可歌可泣的壮举,猛烈地拨动着观众的心弦,在极度的激动中受到了深刻的阶级教育。

第二分句缺主语。考虑到第一分句中出现了“观众”,可在第二分句前加“使他们”。

②通过多年的生产劳动和技术革命活动中,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劳动人民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

介词“通过’’和方位词“中”不搭配,使句子缺主语。可删去“通过’’和“中”,让“多年……活动”做主语;也可以把“通过”改成“在”,或者删去“中”,让主语承前省略。③伟大的思想家鲁迅在《祝福》中的祥林嫂是受封建礼教***的千百万妇女中的一个。“祥林嫂”的定语里缺动词,可在“中”后加“描写”“塑造”之类

④贺兰县委接到文件后,立即在县委扩大会议上进行了传达,一致认为,中央的文件说出了广大农民和干部的心里话。

第二分句缺主语,“一致”前应加“会议”做主语。

⑤大热天劳动,出汗多,身体里的水分和盐分消耗得也多,不随时补充上去,容易发生中暑。“发生”多余,可删去。

⑥科学工作者认为,目前在国内具有如此独特的适于猴 类种群自然繁衍的生态环境,是不多的。

“具有”后的宾语缺中心语,应在“如此独特”后加“条件”二字;

⑦几乎从来没有听过列宁唱消沉、忧郁的歌,他的歌声永远充满着勇敢、无畏、激昂和号召力。

“几乎”多余,可删去。而且,“几乎”跟“从来”相矛盾。

六、下面句子有什么毛病?指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许***的地下工作者的光辉形象。

“许多”语序安排不当,可移到领属性定语“党的”之后,以免产生歧义。

②两个感叹句,仿佛使我们’看到郭老写这段文字时那种心情舒畅、信心满怀的喜悦心情。“郭老的心情”怎能“看到”?动宾不搭配。“心情舒畅”“信心满怀”也不能做“喜悦心情”的定语,意思重复。可把“喜悦心情”改作“神情”,“仿佛”也应移到“我们”之后。③不仅这样,他们还把小岛建成花园一样美丽。

“把小岛建成花园一样美丽”,是把两种结构套在了一起,可改作“把小岛建成美丽的花园”,或改作“把小岛建设得花园一样美丽”。④考试场设在一间古色的大厅里举行的。

这句也是两种结构杂糅。可改成“考场设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或改成“考试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进行。”

⑤学生通过大量课外读物的阅读和浏览,通过语文课中学过的知识在大量的课外书籍、报刊中的反复出现,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得以巩固。

“通过大量的课外读物的阅读和浏览”,是主语“学生”的行动,而“通过……反复出现”并不是“学生”的行动。这个句子应作较大的改动:“学生通过……阅览,巩固了已经学过的知识,因为他们所学过的知识是反复出现在这些课外读物和刊物里的。”

⑥红萍具有繁殖快、肥效高的特点,但在生产上长期采用季节性稻底养萍,潜力没有充分发挥。

“采用”与“稻底养萍”搭配不当。可在“养萍”后加上“的方法”三字,或改“采用”为“利用”。另外,“发挥”之后也以加“出来”做补语为好。

⑦我们姐妹蜷缩在地板上,合盖一床薄薄的被子,冻得发抖,只好用相互的身子暖和着对方。“相互”是副词,不宜做”身子”的定语,可把“相互”移于“暖和”前做状语。此外,“对方”应删去。

⑧只有弄清30年来教育战线上的是非得失,认识教育规律,才能改革教育适应四个现代化的要求。

第二分句因残缺成分而使两个结构杂糅在一起,可改成“才能改革教育,使之适应四个现代化的要求”。

⑨他每天踏着一辆三轮车,从徐家汇到宝山县,从西郊到浦东,把23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

本句有歧义。可以把“230多家”改为“230多个”,并移于“出版社等”之后。

“语法”思考和练习八

一、下列各句哪是单句,哪是一重复句,哪是多重复句,哪是紧缩复句?为什么? ①外面太阳很好,I也没有风。

并列一重复句。有两个分句,中间有停顿。②作者在这篇小说里,主要是写一个农民。

单句。“作者”是主语,“在这篇小说里写一个农民”是谓语“主要是”是插入语。③只要你能工作,I就应当工作。

条件

一重复句。有两个分句,中间有停顿。④只有这样,I我们才能完成任务。

条件

一重复句。有两个分句,中间有停顿

⑤无论谁,都不能不学习。

单句。“无论”用在主语“谁”前,同谓语中的“都”配合,强调所指的人毫无例外,主谓中间有停顿。

⑥你跑得再快也追不上他。

紧缩句。“你跑得再快”和“追不上他”都是分句,中间没有停顿,后一分句的主语承前一分句的主语“你”省略。

⑦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我们要努力工作。

单句。介词短语“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是“我们要努力工作”的状语,把它放在主语“我们”前面是为了强调它。

⑧那两边,你瞧,绿油油的一***,I都是新法栽种的好庄稼。

并列 一重复句。“你瞧”是插入语,“那两边绿油油的一***”和“都是新法栽种的好庄稼”都是分句,第二个分句的主语承前省略了。

⑨每个人都把准备好的锄头扛在肩膀上,I爬上山去。

顺承 一重复句。后一个分句承前省略了主语。

⑩分析能力强,是这位青年同志的优点。单句。主谓短语“分析能力强”是主语,主谓之间有停顿。⑩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可以改变咱们的计划。

单句。“在特殊情况下”是介词短语作状语,“只有”“才”分别用在状语和中心语之前表示必要条件。

⑩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I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

并列

家II,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递进

多重复句。由三个分句组成,有两个层次。第一分句与第二第三分句之间是第一个层次,第二分句与第三分句之间是第二个层次。

这是多重复句。四个分句间有两层关系,前三个与后一个之间有转折关系,前三个分句之间有并列关系,是二重复句。第三分句是个内部有选择关系的紧缩句,作一个分句看。

二、指出上题中复句内分句的关系。(答案见上题)

三、指出下列复句的各种类型(关联法,意合法?联合,偏正?并列,递进,因果……): ①老哥哥为人非常和善,孩子们都喜欢他。意合法,偏正复句,因果关系。

②天气暖和起来了,蜘蛛又出来在檐前做网。

意合法,联合复句,并列关系。

③就是说,两亿人可以同昧通过一条线路讲话而互不干 扰,听得清清楚楚。

意合法,联合复句,并列关系。④首先,激光是一种颜色最单纯的光,而我们平常看见的光,是各种颜色的光混合起来的。关联法,联合复句,并列关系。⑤行李太多,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过得去。意合法,偏正复句,因果关系。

⑥但是,他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意合法,偏正复句,因果关系。⑦我们不怕死,因为我们有牺牲精神。关联法,偏正复句,因果关系。

⑧你看,那边山路上走来了两位老任,一人提着一只竹筒。意合法,联合复句,并列关系。⑨朝也等,暮也等,等了漫长的20年。意合法,联合复句,顺承关系。(二重复句)

五、改正下列病句,并说明理由。

①革新技术以后,不但加快了生产速度,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缺少同启下连词“不但”相搭配的承上连词,应在“提高”前添上“而且”。

②犯罪分子一面不断地变换手法,一面终究逃脱不了人民的法网。

错用关联词语。两分句间是转折关系,不是并列关系,应将“一面……一面”改为“虽然……但(是)”或“……但(是)”。

③这部作品虽然写的是农民,却也深刻地表现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错用关联词语。两分句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转折关系,应删去“虽然”“却也”。④这次全校篮球比赛,真想不到我们班会夺取冠军,并且一连战胜了六个强劲的对手。关联词语“并且”多余。分句间是并列关系,不是递进关系。⑤如果我们前一时期已经克服了学习上的一些困难,那么今后的困难也同样能克服。滥用关联词语。分句间是并列关系,应删去“如果”“那么”。

⑥人们只有解放思想,努力学习,就可以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并且有可能成为科学家。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将“只有”改为“只要”,或将“就”改为“才”。⑦这本书已经出版好几年了,所以作者最近作了较大的修改。错用关联词语。两分句间是顺承关系,应删去表因果关系的“所以”。⑧如果分析什么文章,只有掌握了这种方法,才能迎刃而解。

错用关联词语。第二分句与第三分句之间是充足条件关系,应将“只有……才”改为“只要……就”;全句第一层应为条件关系,不是假设关系,应将“如果”改为“无论”。

⑨广大群众热烈地拥护这个方针;为了更支持群众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党和群众的关系加强 了。

分句之间在意义上缺乏联系。可改为:“广大群众热烈拥护这个方针,党发挥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和群众的关系密切了。”或改为:“广大群众……方针,因为它支持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它使党和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 ⑩他生长在偏僻的山区,因而从小就对农民有深厚的感 情。

两个分句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应删去“因而”。

⑾我们既然决定要修改这本书,所以得赶快研究修改的原则。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两分句之间是推论因果关系,应将“所” ⑿为了抢救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哪怕刀山火海,我们就要上。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将“就”改为“也”。⒀不管天气如此变化多端,天池仍是一片沉静,渺渺湖水,清澈如镜。

“不管”表示无条件,后面不能出现表示确定的词语。“天气如此变化多端’’是确定的说法,应改为“天气怎样变化”。如果“天气如此变化多端”不改动,就应将“不管”改为“尽管”,因为“尽管”后需要有表示确定的说法。“语法”思考和练习十

二、标点下列几段文字:

1.当年,焦裕禄同志调到兰考后,经过调查研究,找张副***交换意见。他问:“改变兰考面貌的关键在哪儿?”张说:“在于人的思想的改变。”“对!”焦裕禄说,“但是应该在‘思想’前面,加两个字:‘领导’。关键在于县委领导核心的思想转变。没有抗灾的干部,就没有抗灾的群众。”在这里,焦裕禄仅用了短短几句话,就把如此重大而复杂的问题说得一清二楚,内涵深刻,这才是简洁朴素的语言。

2.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他以极其丰富的事实、无可辩驳的证据指出:现在的生物界不是上帝或神创造的,而是由共同的最原始的祖先经过极其漫长的时间发展进化来的。各种生物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三、改正下面的句子中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并加以说明。1.“行喽,”小陈停了一会说:“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将句中的冒号改为逗号。因为前后两个引号中的文字是一句话,这里的冒号只有提示下文的作用,它不能统领前一引号里的“行喽”。

2.师范院校的学生都必须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公共必修课。

“教育学”“心理学”是课程名,不是书名,应将书名号删去,碉在中间加上顿号。3.他家里的人说:“自己家里的炉子用多少煤,你从来刁管,对火车烧煤却这样认真”。他说:“国家的事要一丝不苟”。句中的两个句号都是表示直接引语之后的停顿,所以不能放在引号之外,应放在引号之内。4.贵报《中外名人故事》专栏内刊登的“刻苦自学的华罗庚”一文,我们都很喜欢读。报刊专栏名不应用书名号,应将书名号改为引号;“刻苦自学的华罗庚”是文章篇名,应将引号改为书名号。

5.我回到家乡一看。嗬?一幢幢美丽的瓦房;一片片葱翠的农田;一条条笔直的渠道;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和“嗬”后都应改用逗号。三个分号也都应改为逗号,因为这几个分号隔开的不是并列的三个分句。

6.国家体委领导希望全体运动员“赛出水平、赛出风格,为国争光”。

“水平”之后的顿号应改为逗号,虽然它处在宾语内部’,却相当于分句之间的停顿。7.什么地方什么条件下可以种植什么样的药材?老农民了如指掌。应将问号改为逗号,因为前句不是疑问句。

8.一个时期,诗人对于季节:春夏秋冬的自然描写特别多。应将冒号改为破折号,这儿“春夏秋冬”是对“季节”的注释说明。第六章

修辞 “修辞”思考和练习二

二、下面这些句子在声音配合上各有些什么特色?

①您的光辉将永远照耀着雄伟的***广场,照耀着我 们伟大祖国的河山,照耀着五洲四海,照耀着我们的万里征 途。

叠韵词“照耀”(zhaoyao)多次重现形成了声音的反复美。各分句谓语结构大体一致。又,“广场”(仄仄)和“河山”(平平)、“四海”(仄仄)和“征途”(平平),平仄相间,声音错落有致,悦耳动听。

②他坚强不屈地斗争,铮铮铁骨,凛凛情操,真正表现了松树的风格。

“铮铮铁骨”(平平仄仄)和“凛凛情操”(仄仄平平),音节整齐匀称、平仄相间,有节奏感。又“铮铮”和“凛凛”叠音相对,音调铿锵,表现了一位革命家的崇高气节。

③人民中国,屹立亚东。光芒万道,辐射寰空。艰难缔造庆成功,五星红旗遍地红。生者众,物产丰,工农长作主人翁。

这段文字或4个音节连用成句,或7个音节连用成句,或3个

音节与7个音节连用成句,在音节配合上比较整齐匀称,有变化,有节奏感。押韵自然,合辙(中东辙)上口,读起来很有诗词的格调和韵味。

三、比较下面各组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①山愈聚愈多,渐渐暮霭低垂了,渐渐进入黄昏了,红绿灯渐次闪光,而苍翠的山峦模糊为一片灰色。

②山愈聚愈多,暮霭低垂了,进入黄昏了,红绿灯闪着光,而苍翠的山峦模糊为一片灰色。例①用“渐渐”修饰“暮霭低垂”和“进入黄昏”,用“渐次”修饰“闪光”,描绘了夜景的变化和时间推移的过程,表现了人的悠闲的心情和细微的观察。例②虽也描写了夜景,但不能使人明显地感觉出它的变化,也暗示不出人的悠闲心情和细微的观察。①那时候,天气还很冷,潍河里还在流着冰水,平原上整天价在刮着老黄风。

②那时候,天气还很冷,潍河里还在流着冰水,平原上整天价在刮着扬天揭地的老黄风。例①对“老黄风”缺乏具体的描写。例②用“扬天揭地”修饰“老黄风”,写出了“老黄风”猛烈的情状,形象而有气势。

四、从锤炼词语的角度谈谈下面这两段文字中一些词语的修辞效果。①金刚山的美景,被朝鲜人民引为自豪。她位于朝鲜中部东海岸太白山脉的北部地区,绚丽多姿,四季有不同的雅名。春天万紫千红,叫金刚山;夏天飞泉腾空,浓荫蔽日,又名蓬莱山;秋天漫山红叶,层林尽染,外号枫岳山;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人称皆骨山。

“绚丽多姿”一语十分准确地概括了对金刚山美好景色的总印象。“绚丽”言其美,“多姿”言其变化,只此一语便包括了下文的许多描写。“万紫干红,飞泉腾空,浓荫蔽日,漫山红叶,层林尽染,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等四字格词语描绘了金刚山四季景物的变化,音节整齐匀称,声调抑扬起伏,富于音乐美。又“飞、腾、蔽、染、装、裹”等动词使静止的景物鲜明而生动,随季节的变化更替的山名,更使人感到金刚山的四时之美。

②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挂着清代著名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

首句用了“多、清、静、柔”4个单音节形容词,简洁干脆,描写贴切,有容量。作为总写部分,很有概括力和形象感。次句对偶十分自然,“深潭””“渠’’点出到处是深水浅流。第三句的“有河”“有井”“有溪”除了同前一句尽写这里水多之外,还暗含无水不成景之意。接下来的对偶句又含蓄地写出了这里的水给人的感官之美:清亮、平静、柔和。水之源头就是难老泉。这段文字用词准确形象,朴素自然,透出一股清新之气。单音节词用得平实稳妥,全文有整句的效果。

“修辞”思考和练习三

三、从选择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句子是何种类型?它们有什么修辞效果?

①那种假统一论,不合理的统一论,形式主义的统一论,

第四篇:现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

练习一

一、什么是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成语: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谚语:谚语是群众口中通俗精炼、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惯用语:是指口语中小短小定型的习用的短语。

歇后语:歇后语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固定短语。成语语言词汇中的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汉语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多数为4个字。

惯用语是一种习用的固定的词组,既有三音节为主的固定格式,又有比较灵活的结构。它通过比喻等方法而获得修辞转义。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所以像谜底。

二、解释下列成语的意义

叱咤风云:叱咤:怒喝声。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形容威力极大。精雕细刻:精心雕琢,细致刻画。比喻十分认真,非常细致。形容创作艺术品时的苦心刻画,也比 喻认真细致地加工和刻意追求完美的精神。

居高临下:居:站在,处于;临:面对。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老马识途: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途:路,道路。倩人捉刀:倩:请;捉刀:代人执笔作文。请人代做文章。

危如累卵: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落拓不羁:形容人性情豪放,行为散漫。

披沙拣金:拨开沙子来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

不刊之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泰山北斗: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三、使用成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弄清成语的实际意义

2.成语是凝固结构,运用时一般不能随意变换和增减其中的成分

3.成语有其确定的字形和读音,须分辨清楚,不能写错读错。

四、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在括号中写出正确的字。

委屈(曲)求全

黄粮(粱)一梦

礼上(尚)往来

响扼(遏)行云 得泷(陇)望蜀

重蹈复(覆)辙

淹(湮)没无闻

濯(擢)发难数

五、解释下列惯用语的意义。

背包袱:喻指有沉重的经济或精神负担,思想背包袱,学习受影响。安钉子:比喻人为地制造困难或设置障碍物 绊脚石:绊脚的石头,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 翅膀硬:用来比喻人,就是开始得依靠别人,后来慢慢长了本事了。隐含着长了本事后,忘了过去帮助自己的人,有些忘恩、忘了过去的意思。

穿小鞋:用来专指那些在背后使坏点子整人,或利用某种职权寻机置人于困境的人为“给人穿小鞋”。也指上级对下级或人与人之间进行打击报复,都称为“穿小鞋”。

定调子:确定乐曲的调子。今多用以比喻在开会﹑开展某种活动﹑进行某项工作等之前,事先下结论,确定其基本方向。比喻事前确定途径或做法。

耳边风: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高帽子:比喻恭维的话

六、搜集喻意、谐音两类歇后语各十条,并加以解释。

喻意类:大海里捞针——无处寻

老牛追兔子——有劲使不上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

木头眼镜——看不透

快刀切豆腐——两面光

石碑水煮石头---难熬

上钉钉子——硬碰硬

乌龟爬泥潭---越爬越深

河中间斩竹篙---两头不到岸

谐音类:孔夫子搬家——尽输(书)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精装茅台——好久(酒)

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

怀里揣小拢子——舒(梳)心

小苏他爹——老输(苏)

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七、运用歇后语应该注意些什么?

运用歇后语要选取内容健康、构造规范的,抛弃内容庸俗落后胡编乱造、违反歇后语构造规律的。对于内容健康的歇后语,也要根据语体风格,即结合作品所要表达的意思和语言环境恰当的使用,不能滥用,有的歇后语不宜在庄严的场合使用。

练习二

一、什么是文字?什么是汉字?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二、汉字是怎样产生的?你怎样认识“仓颉造字”说?

汉字是世界上起源很早的文字之一。殷商的甲骨文,距现在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从形体和造字法来看,甲骨文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由此可以推测,汉字产生的时间应该还要更早。西安半坡遗址距今有五六千年,遗址出土的彩陶上有一些重复出现的简单符号同流传下来的古代汉字有某些相同之处,很可能是古汉字的前身。

我国历史上流传着汉字是仓颉一个人创造出来的说法,甚至把汉字神秘化,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实际上,文字是为了满足日益复杂的交际的需要,在原始的画画记事的基础上,人们共同创造出来的。文字是为了满足日益复杂的交际需要,在原始的画面记事的基础上,人们共同创造出来的。文字一般起源于图画。鲁迅先生说:“文字在人民间萌芽”;“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这种说法是可信的,萌芽的原始文字可能是分散的、不成系统的。经过整理,图形或符号同语言中的词完全固定下来,并能够代表语言用来记事,这样文字就逐步成熟了。如果仓颉确有其人,他可能是搜集和整理汉字的名人之一。

三、汉字有哪些特点?

1.汉字的主要特点是它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 2.汉字是形体复杂的方块结构 3.汉字分化同音词能力强 4.汉字有超时空性

四、为什么说汉字是表意文字?

汉字从记录语义入手,用符号(字形)直接表示语义的文字,叫义符文字,即表意文字。

五、说“汉字是表意文字”对不对?请说明理由。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即用书面的形式记录语言的音和义的一种符号。这是文字的本质和功能,从这个角度看,各种成熟的文字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但是,汉字的符号有不同的类型,它们跟文字所记录的词或语素产生联系的方式不同,有的是在意义上产生联系,有的是在语音上产生联系。文字的性质正是由它所使用的符号的类型决定的,汉字的性质也是如此。

在象形程度较高的古汉字阶段,汉字基本上是使用意符和音符的一种文字;隶变以后,成为使用意符、音符和记号的一种文字。从总体看来,汉字应称作意音文字(记号绝大多数也是由意符、音符变来的。)

由此可见,汉字是象形文字、表意文字或表音文字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或片面的。

六、怎样理解汉字有一定的超时空性?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方言复杂,汉字同音无直接的、固定的联系,这点使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容易阅读一两千年前写的古书,使广大方言地区的人用书面交际成为可能。它能表示古今方言不同的音,能为古今不同方言的人所使用。这说明汉字适应汉语的需要,在客观上对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保存和传播历代优秀文化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七、将汉字同某一种表音文字进行比较,具体谈谈汉字的性质。

①表音文字,看到就会读,但不一定知道其含义,即见字会读;汉字,看到不一定会读,但根据字体结构,可以大体明白其含义,即:见字知意。

②表音文字,各地方方言不同可能拼写不同,比如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不同,而西欧各国字母相同但拼写出来含义却不同,于是虽然各国距离近,但沟通却有障碍,难以形成大疆域文化统一;汉字,各地发音不同,但书写却相同,人们可以书信往来,文章流传后世也能被读懂,有利于传承文明。

③表音文字,由于拼写一个词需要多少不一的字母组合成词,从视觉上不如汉字显得整齐美观。

④同样的语意,表音文字往往要用很长的篇幅表达,汉字却能用更少的篇幅表达,言简义丰,当然阅读时读汉字比读表音文字读得快。这在联合国文件就能比较出来,同样的文件,汉语译本的页数最少,公开诵读时用时最短。

⑤表音文字,音调只有轻重音,降调和声调;汉字不但有轻重缓急,还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轻声等声调,还有反问疑问等语气,因此汉字诵读时有天然的韵律美,更富音乐性。

八、从历史和现实、国内和国际不同角度说明汉字的作用。

汉字使用时间很长。英语、拉丁语都有很长历史,但现在哪些古英语等现在基本不用了,但汉字不同,我们直到现在还经常引用2000年前的词语、成语,还经常用文言文说几句、写几句,可见,古汉语比那些文字生命力强。由于一直在用,汉字也成了历史发展的一部分。通过看古人用了哪些字和词,可以从一个侧面判断古人在做什么,在想什么。随着时间,字和词的数量愈多,通过这些演变,又可以看出,社会取得了哪些发展。

汉字是艺术的一个门类,就是书法。这是那些拼音文字根本办不到的。通过写字,可以修身养性,欣赏汉字,可以陶冶情操。

九、有人主张汉字应分词连写,你认为是否可行?

不可行 英文以空格作为天然的分隔符,而中文由于继承自古代汉语的传统,词语之间没有分隔。对词和短语的边界很难区分。几千个汉字组成的词汇,如果用数学上的排列组合算一下,是个天文数字。计算机不可能将这么多词全带在身上。

练习三

一、什么是词义?

词义是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即词的内容。

二、怎样理解词义的概括性?专有名词的词义也有概括性吗?

1.词义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具有一般性。现实现象是纷繁复杂的,人们要达到认知现实的目的,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现实现象进行切分,把有共同特点的现象归为一类,然后用语词把它包装起来,加以命名,从而把它和其他现象区别开来。

2.词义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具有模糊性。所谓词义的模糊性是指,通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词义的指称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

3.词义的概括性还表现为词义对于具体语言社团的全体成员具有全民性。“语言实质上只表达普遍的东西,但人们所想的却是特殊的东西、个别的东西。

任何一个词的意义都有概括性,即使专有名词也不例外。

三、什么叫做词义的模糊性?“书、画、浪、婴儿、钢”有没有模糊性?

词义的模糊性指的是词义界限有不确定性,它来源于词所指的事物边界不清。有

四、查查有关辞书,看看下列两组汉语、英语词在词义方面表现出什么异同:

桌子——table 现代汉语的“桌子”:单义词,一种家具,泛指各种桌子(书桌、课桌、餐桌、圆桌、办公桌、八仙桌等);

英语的“table”:多义词,(1)桌子(餐桌之类——区别于表示书桌、课桌、办公桌的“desk”),(2)平面、平地、平板,(3)食物、菜单,(4)表、清单、目录,(5)放在桌上、展示、提议、列表。

雪——snow 现代汉语的“雪”:(1)雪花,(2)洗去,除去;

英语的“snow”:(1)雪,(2)雪状物(海洛英之类)、白色、白发,(3)下雪,(4)以雪覆盖,(5)以巧言诱骗。

不同语言中即使有相对应的词,也往往只是个别义项相同,而各种转义可能相差很远。

五、汉语的姑妈、姨妈、伯母、婶母„„能用同样的词称呼吗?英语行不行?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英语行,汉语不行。这和中西文化差异,家庭观、价值观不同有关。西方尤其是英语国家,注重个体,关注个人的自由、价值,所以他们每一代人对父辈祖先的责任义务,对下一代的责任义务都比较有限。自然对血缘关系也比较淡漠。反映到语言里,自然对因着血缘而联系起来的成员的区分也就比较粗线条了。

中华文化注重家庭,注重血缘关系,有所谓血浓于水的观念,对祖先,对后代都极其看重,对血缘的延续变化也极其看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做事要对的起祖先 等等思想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层面,影响着我们的许多行为,反映到语言里,就是对家族关系的精细区分和描述。

六、理性义与色彩义有什么区别?

理性义又叫概念义,在指明词所表示的事物的范围时,理性义起主要作用,它是实词词义中不可缺少的主要部分,主要靠它表示相应的概念。色彩义是在理性义的基础上附加上去的一些意义要素。色彩义往往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产生的,所以与使用者的感情,使用场合(语境)、使用者的形象感以及词的来源(来源于古代书面语、现代方言、某种社会集团等)有关,它们不是每个词所必须具备的因素。一个词可以没有色彩义,也可以有两种以上的色彩义,但不能没有理性义。

七、指出下列各词的色彩义。

倒爷 哥们儿 葡萄胎 前奏 鸭绿江 调试 康复 搅合 轻蔑 癞皮狗 欺凌 发毛 蛤蟆镜 车流 出台 脑袋 疙瘩 囹圄 鸟瞰 狐媚子(一)感情色彩: 1.褒义:康复

2.贬义:倒爷 搅和 轻蔑 欺凌 癞皮狗 蛤蟆镜 3.中性的:鸭绿江 调试 车流 出台 脑袋 疙瘩(二)语体色彩:

1.书面语:康复 轻蔑 欺凌 车流 囹圄 鸟瞰 演奏

2.口语:倒爷 哥们儿 搅和 癞皮狗 发毛‟蛤蟆镜 脑袋 疙瘩(三)形象色彩:葡萄胎 鸭绿江 癞皮狗 哈蟆镜 车流 出台 鸟瞰(四)术语、行业语色彩:葡萄胎 演奏 调试 康复 出台(五)地域方言色彩:搅和(六)时代色彩:囹圄(古语词)

八、固定短语也可能有各种色彩义,试指出下列各固定短语的色彩义。

龙腾虎跃 三长两短 唇红齿白 打游击 打牙祭 炒鱿鱼 举世瞩目 蝇营狗苟 马不停蹄

龙腾虎跃:褒义、形象 打牙祭:口语、方言

三长两短:中性、口语 炒鱿鱼:口语、方言、形象 唇红齿白:褒义、形象 举世瞩目:褒义、书面语

打游击:中性、口语 蝇营狗苟:贬义、书面语、形象

九、下列带点的词的色彩义有无变化?

真是地方 什么东西 瞧那长相 有派头 ........硬了点儿 有点研究(批评)还尖锐(批评)太尖锐 .......“地方、派头、讲究”由中性变成褒义。“东西、长相”由中性变成贬义。

“硬了点儿”说明“硬”得过格了,含贬义。“批评还尖锐”,认为“尖锐”得合适,应该尖锐,“尖锐”含褒义; “批评太尖锐”,认为“尖锐”得过火了,含贬义。

十、“强人”一词有什么语义色彩?为什么现代汉语中有“女强人”,没有“男强人”?

五种解释(1)强盗(2)强有力的人;能人(3)强悍凶暴的人(4)身体强健的人(5)男子汉;男人。不同语境意义不同,有的褒义有的贬义。由于强人本来就是形容男人的,所以没有“男强人”,能干的女子用女强人形容

这是语言的不对称现象,与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有关。男人本来就是大家认定的强人。而女人在人们心目中本不应该是坚强的,因为女强人寥寥无几,所以才出现”女强人“一词。从语言经济角度来看,无需有”男强人"一词。

男人本来就是强人,不太特殊。女人本不应该是坚强的,正因为女强人少见,才出现的。女强人是对专注事业并获得成就的女性的一种称呼。传统社会,特别是东方社会,普遍存在著男尊女卑,女性甚少可涉足政治或商业。但西方社会在20世纪开始,渐渐变得男女平等,女性接受教育,以至在社会发展事业的机会不断增加,于是逐渐有杰出成就的女性出现,巾帼不让须眉。

第五篇:《现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

现代汉语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绪论”习题答案 “绪论”思考和练习一

一、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 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的过程中,北京话占有特殊的地位。早在唐代,北京已是北方军事要镇。北京是辽、金、元、明、清各代的都城。近千年来,北京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话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它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本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国语运动”的开展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两个运动互相推动和影响,这就使得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形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二、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样的? 方言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或变体,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一民族语言的共同语,则是通用于这个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表现力。共同语形成后,对于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它的词语经常传播到各方言中去。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使地域方言向它靠拢,对方言的发展起一种制约的作用。与此同时,共同语也要从方言中吸收种种语言成分,以丰富和发展自己。但是,地域方言间差异的缩小,以至于消失,则须经过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第三章 文字

“文字”思考和练习一

三、为什么说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世界上的文字可分为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两大类。表音文字是用数目不多的符号表示一种语言的有限的音位或音节,作为标记词语声音的字母;表意文字是用数目众多的表意符号表示一种语言中有意义的语言单位——语素或词,而不是表示语言中的音位或音节。汉字用笔画构成的大量表意符号(字)来表示汉语的语素,从而代表了汉语语素的声音,而不是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汉语的音位或音节,所以说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举例略)“文字”思考和练习三

一、什么是笔画?它有哪些类型?确定笔画数的依据是什么?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各种点和线,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现行汉字有五种基本笔画,即一(横)、丨(竖)、√(撇)、、(点)、┐(折)。其中前四种是单一笔画,后一种是复合笔画。复合笔画又可以分成撇类、点类、提类、折类、钩类、弯类等6类25种。确定笔画数的依据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1988年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三、具体说明下列各字综合运用哪些笔画组合方式构成的。鸣灼疗灿兮:相离、相接两种方式 佳甸改冈:相离、相接、相交三种方式

四、什么是偏旁?它有哪些类型?

偏旁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它是由笔画构成的。根据不同的标准,偏旁可区分为不同的类型。1.成字偏旁如“岩、界、盆”中的“山、石、田、介、分、皿”等。不成字偏旁如“字、煮、剔”中的“宀、、、、、、刂”等。2.按能否再切分成小的偏旁划分,可分为单一偏旁和复合偏旁两类。单一偏旁如“切”中的“

七、刀”。复合偏旁如“胡”中的“古”,还可以再切分成“

十、口”。3.按偏旁切分出的先后划分,可以分成一级偏旁、二级偏旁等。如“湖”,第一次切分出的“氵”和“胡”,是一级偏旁;第二次把“胡”切分出的“古”和“月”,是二级偏旁;第三次把“古”切分出的“ 十”和“口”,是三级偏旁。

八、古代的“六书”是什么? 古代的“六书”指古人总结的古文字的六种造字法,一般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现在一般认为,前四种是造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

十二、下列古文字各是用什么造字法造的?从现行汉字看,哪些还能看出原来的造字法? “虫、衣、水、爪、宀、贝”的古文字是用象形造字法造的,“出”的古文字是用指事造字法造的,“见、囚”的古文字是用会意造字法造的。从现行汉字看,“爪”和“囚”还能勉强看出原来的造字法。

第四章 词汇(上)

“词汇”思考和练习一

三、用“替代法”证明“驼绒”是两个语素,“骆驼”是一个语素。

“驼绒”中的“驼”跟“绒”都可为已知语素所代替,也可跟已知合,如:(1)驼绒平绒 呢绒 鸭绒(2)驼绒 驼毛 驼峰 驼铃(1)组说明“驼”被“平、呢、鸭”替换,“绒”可跟上述语素组合,(2)组说明可以被“毛、峰、铃”替换;所以“驼”、“绒”是两个语素。“驼绒中”的“驼”不能被替换,也就是说“骆”不能跟任何其他语素组合,它不具备语素的资格。由于语言中同一层次的单位才能组合,语素不能跟非语素组合,所以在这里“驼”也不是语素,“骆驼”只能算一个语素。

四、分别指出下列字中的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不自由语素单独作语素的字。

柿 素 眉 蜻 狗 羊 鸭

习鹃 祝 闪平虎 狼

自由语素:狗、羊、学、祝、闪、平、狼 半自由语素:绩、柿、素、眉、虎、鸭、习没有不自由语素。

不能单独作语素的字:蜻、鹃

五、划分出下文中的词(在词下划一横线,成语不划,不分析)。如果是合成词就注明它的构成方式。(略)

六、指出下列的双声词、叠韵词、音译词。

仓促 灿烂 沙发 孑孓 恍惚 婆娑 铿锵

扑克 涤纶 秋千 踟蹰 拮据 婀娜 腼腆 双声词:仓促 孑孓 恍惚 秋千 踟蹰 拮据 叠韵词:灿烂 婆娑 腼腆 音译词:沙发 扑克 涤纶’

七、指出下列复合式合成词的类型。

痛快 认真 抓紧 房间 革命

飞快 解剖 石林 开关 领袖

工人 碰壁 戳穿 司令 雪崩

动静 无论 烧饼 粉饰 体验

奶牛 牛奶 功用 用功

(一)联合型:人民 解剖 开关 领袖 美好 丝毫 伟大 动静 衣服 功用

(二)偏正型:痛快 飞快 石林 雪白 工人 烧饼 粉饰

(三)补充型:抓紧 房间 照明 戳穿

(四)动宾型:认真 革命 碰壁 司令 无论 用功

(五)主谓型:雪崩 体验

八、试举出yi音的五个同音语素,用每个语素各造三个合成词,同时注明其结构类型

(一)一 一定(偏正)一律(偏正)统一(补充)(二)衣 衣服(联合)大衣(偏正)衣领(偏正)(三)依 依靠(联合)依赖(联合)依然(附加)(四)医 医院(偏正)医术(偏正)医疗(联合)(五)揖 揖让(联合)作揖(动宾)拜揖(联合)

十、下面句子里加着重点的词中间也插进了其他成分,你认为对吗? ①为了完成全年计划,昨天厂里又动了一次员。

②老头儿注了几次射,才退烧。

③我向领导汇过报了。

“动员、注射、汇报”都不是离合词,它们结合很紧 进其他成分。惯用的形式是:

1.又动员了一次 又一次动员了

2.注射了几次 3.汇报过了

“词汇”思考和练习二

六、理性义与色彩义有什么区别? 理性义又叫概念义,在指明词所表示的事物的范围时,理性义起主要作用,它是实词词义中不可缺少的主要部分,主要靠它表示相应的概念。

色彩义是在理性义的基础上附加上去的一些意义要素。色彩义往往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产生的,所以与使用者的感情,使用场合(语境)、使用者的形象感以及词的来源(来源于古代书面语、现代方言、某种社会集团等)有关,它们不是每个词所必须具备的因素。一个词可以没有色彩义,也可以有两种以上的色彩义,但不能没有理性义。

七、指出下列各词的色彩义:(一)感情色彩: 1.褒义:康复

2.贬义:倒爷 搅和 轻蔑 欺凌 癞皮狗 蛤蟆镜 3.中性的:鸭绿江 调试 车流 出台 脑袋 疙瘩(二)语体色彩:

1.书面语:康复 轻蔑 欺凌 车流 囹圄 鸟瞰 演奏

2.口语:倒爷 哥们儿 搅和 癞皮狗 发毛’蛤蟆镜 脑袋 疙瘩

(三)形象色彩:葡萄胎 鸭绿江 癞皮狗 哈蟆镜 车流 出台 鸟瞰(四)术语、行业语色彩:葡萄胎 演奏 调试 康复 出台(五)地域方言色彩:搅和(六)时代色彩:囹圄(古语词)

八、固定短语也可能有各种色彩义,试指出下列各短语的色彩

龙腾虎跃 三长两短 唇红齿白 打游击

打牙祭 炒鱿鱼 举世瞩目 蝇营狗月 龙腾虎跃:褒义、形象 打牙祭:口语、方言

三长两短:中性、口语 炒鱿鱼:口语、方言、形象 唇红齿白:褒义、形象 举世瞩目:褒义、书面语

打游击:中性、口语 蝇营狗苟:贬义、书面语、形象

九、下列带点的词的色彩义有无变化? 真是地方 什么东西

瞧那长相 有派头

硬了点儿 有点讲究

(批评)还尖锐(批评)太尖锐

“地方、派头、讲究”由中性变成褒义。

“东西、长相”由中性变成贬义。

“硬了点儿”说明“硬”得过格了,含贬义。

“批评还尖锐”,认为“尖锐”得合适,应该尖锐,“尖锐”含褒义;“批评太尖锐”,认为“尖锐”得过火了,含贬义。“词汇”思考和练习三

一、下列词中哪些是单义词? 单义词有:懂 煤 瞟 溅 风 苗条 发火 雨 缎子 剥 杜绝

二、1.种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掐,了一朵花。

2.供观赏的植物:买了一盆花。

3.颜色错杂:这布太花了点儿。

4.用掉:花了三元钱。5.姓:小李广花荣。

6.模糊不清:眼睛花了。

于同一个词的各个义项必须有意义上的联系——引申或比据这个标准,1、2、3、6各义项应属同一个词:“花l”,4应属词另一个词:“花 2”,5应屑“花3”。“花1”“花2”“花3”是三个不同的词,虽然字形与读音都相同。

五、“论”有下列义项,但是有的义项能作为词的意义,有的只能作为语素的意义,你能分辨吗?谈谈你分辨它们的标准,并探讨一下词典中有无区别的必要。

①分析和说明事理:议论丨就事论事丨要论起这件事 ②分析和说明事理的话或文章:社论丨舆论。③学说:唯物论。

④说,看待:相提并论丨不能一概而论 ⑤衡量;评定:论罪丨论功行赏。舆论。

⑥按照某种单位或类别说:论天计酬丨买鸡蛋论斤还是论个儿? ⑦姓。

作为词的义项,必须是能够单说或单用的,如题中例句所显示的,1、4、5、6、7各个义项都属这类。当然作为词的义项还可以作为语素的义项用于造词。

2、3两义项只是“论”作为语素构词时才有的,因此,只是“论”这个语素的义项。

分清词的义项和语素的义项与分清词和语素的意义是类似的。只有词的义项才能作为独立运用的词:的内容参与造句,而屑于不能成词的语素的义项则只起构词作用,所以应该分清,词典中最好能加以区别。

六、同形同音词和一词多义,有时很难区分。试用下列各词,分别造几个句子来说明哪些是同音词,哪些是多义词。

新生 杜鹃 疙瘩 苦

区分同形同音词和一词多义,主要看义项之间有无联系。新生:

1.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刚产生的或刚出现的。)2.是党给予我新生。(新生命)3.中文系招了一百余名新生。(新入学的学生)杜鹃:

1.远处飞来了一只杜鹃。(鸟名)2.满山的杜鹃都绽开了新蕾。(花名)疙瘩:

1.脸上长满了疙瘩,挺难看。(皮肤上突起的硬结)2.面粉受潮结成了疙瘩。(块状或球状物)3.一天只吃了一小疙瘩馒头。(量词)苦:

1、黄连虽苦但能治病。(一种与甜相反的味道)

2、生活苦一点,没什么,不能没了志气。(难受、痛苦)

3、这些年全仗她支撑门户,可真苦了她了。(使难受、使痛苦)例1、2的“新生”意义有联系,属于一个词,是一词中的两个义项。例3的“新生”是另一个词,与例1、2的“新生”形成同形同音词。两个“杜鹃”意义间没有联系,各是一词,形成同形同音词。“疙瘩”、“苦”中的各例说明它们都具有两个以上互有联系的义项,是多义词。

七、什么是义素?义素分析有什么用处? 义素是词义构成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义素分析随着语义学的兴起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义素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掌握、解释、理解词义,可以突出地显示词义之间的异同及联系,可以突出词义聚合时的相同点和区别点,可以考察词义组合时的正误。义素分析便于形式化,有利于运用电子计算机处理语言信息。

九、试就下面一组词进行义素分析:

伯伯 叔叔 姑姑

伯伯 十[父系血亲]+[长辈]+[男性]+[长于父] 叔叔 +[父系血亲]+[长辈]+[男性]—[长于父] 姑姑 +[父系血亲]+[长辈]—[男性]±[长于父] “词汇”思考和练习四

四、什么是同义词?怎样辨析同义词?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的语义场叫做同义义场,同一义场中的各个词叫做同义词。

辨析同义词最重要的方法是从语境中去考察,考察它们可能出现的上下文语境,设想相互替换的可能性。一般来说,可能替换的总是显示出同义词中相同的部分,不能替换的往往是差异所在。为此,首先要尽可能多地搜集包含有关同义词的句子或短语,然后进行归类,看看能用哪些义项进行解释。第二步便是互相替换,对种种替换情况进行分析、概括、说明,找出它们的差异可能在哪些方面。(如教材上册288页附表所列)

七、指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它们属于什么类型的反义词? 和善 分散 脆弱 冷落 低落 淡季 通俗 浑浊

积累 赞同 拘泥 丑恶 富裕平坦 吝啬 节约 和善——凶恶 [极性] 分散——集中 [互补] 脆弱——坚强 [极性] 冷落——热闹 [极性] 低落——高涨 [极性] 淡季——旺季 [极性] 通俗——艰深 [极性] 浑浊——清澈 [极性] 积累——消耗(消费)[互补] 赞同——反对 [互补] 拘泥——变通(灵活)[互补] 丑恶——美好 [极性] 富裕——贫困 [极性]平坦——崎岖 [极性] 吝啬——慷慨(大方)[极性] 节约——浪费 [互补]

十、下边句子里都有用词不够妥当的地方,试指出来加以改正,并说明理由。①他那双沾满红丝的眼睛说明他又为革命熬了一个通宵。

“沾满”改为“布满”。“红丝”不是从外面附着在眼睛上的,不能用“沾满”。

②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的心脏跳动停顿了,但是他的声音,他的思想,却没有停顿。年轻一代接过他的笔,继续在革命的大道上前进。

“停顿”均改为“停止”。人死了,心脏不能再跳动起来了,不能用“停顿”,“停顿”含有可能再起动的意思。

③大家决心继续发挥艰苦朴素的作风,努力攻克困难,争夺更大的成就。

“发挥”改为“发扬”,“攻克”改为“克服”,“争夺”改为“争取”。这样一改,动词和宾语就搭配得拢了。? ④运动员踏着强健的脚步,举着五彩缤纷的旗帜,穿过了检阅台。

“踏着”改为“迈着”,“强健”改为“矫健”,“脚步”改为“步伐”。改后,动词和宾语,定语和中心词都搭配得拢了。“穿过”改为“走过”,因为事实上并不是从检阅台穿过,而是从台前走过。

⑤大家对王同志的批评正确而尖刻。

“尖刻”改为“尖锐”。“尖刻”是贬义词,对同志的正确批评不能说是“尖刻”的。

⑥今年,市场上西瓜供应充沛。

“充沛”改为“充足”。这样一改,与“供应”就搭配得拢了。

⑦敌机驾驶员非常机警,往云端里一钻仓皇地逃走了。

“机警”是个褒义词,不能用来描写敌人,应改为“狡猾”或“胆怯”。

⑧每个革命者都元例外地期望把自己的工作搞好。“期望”改为“希望”。“希望”可以用于对人或对己,但“期望”

只能用于对人。又,“期望”一般用于上级(或长辈)对下级(或晚辈)。

⑨两国经过协商,已达成了协议,双方军队各自撤回自己的边疆。

“边疆”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大,这里指靠近边界的地方,应改为“边境”。

⑩他总爱表现自己,不顾场所,大谈自己的见闻,惹得人们看不起他。

“场所”只指活动的处所,“场合”则表示时间、地点、气氛等的综合情况,“不顾场所”应改为“不分场合”。

⑩我们必须彻底揭发反革命两面派的所有言行。

“所有言行”应改为“种种罪行”,因为“反革命两面派”的“所有言行”不一定都有罪、都应该揭发。、⑩边防战士虽然在天寒地冻的北国边陲,但仍日夜在国 境线上巡视着。

“巡视”是到各处视察的意思,“巡逻”则是军事术语,表示巡查警戒的意思,“巡视”应改“巡逻”。

⑩在我校评职称会上,有人故意大闹会场,说职称评得不公道,一下子把会场的程序打乱了。“公道”指公正的道理,不公道着重指不合道理,“公平”着重指处理事情不偏不倚,不偏袒任何一方,这里的“公道”应改“公平”。“程序”只指事情进行的先后顺序,“秩序”指有条理不混乱,会场本身无所谓程序,打乱的应是“秩序”。

⑩一位老农说,今年的早稻,经过精心培育,长势颇佳。

“精心培育”,“长势颇佳”这类话。书面语色彩很浓,不适用于口语,更不像目前我国老农所能说的话。应改为口语色彩的词语。“词汇”思考和练习八

二、词义发展变化有哪几种原因?其发展变化的途径有哪几种? 词义发展变化的原因有下列三种:

(一)词所标志的事物、现象本身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了词义的变化。例如:

“车”,从指“两轮中贯以轴,轴上承舆以任载’’的以马为动力的陆上交通运输工具,发展到指“以电、汽油等为动力”的电车、火车、汽车等等。“车”的基本义指“陆上的交通运输工具”,虽没有变化,但内涵却丰富多了。

(二)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提高,引起了词义的深化。如:

“云”,《说文解字》说是“山川气”,合乎科学的说法应是“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在空中悬浮的物体”(《现代汉语词典》)。

(三)人们循着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相关点把词用来指与原义有某种联系的新事物、新认识,从而引起了词义项的增加或减少。如:

“铁流”,由“流动的铁水”去指称“战斗力强的队伍”。“皮毛”,由“带毛的兽皮的总称”,去指称“表面的知识”。

词义变化的途径有下列三种:

(一)扩大旧词所概括的对象范围,即词义的扩大。如:

“残年”,由指称“一年将尽的时候”扩大到指“人的晚年”。

“老巢”,由指“鸟的老窝”扩大到指“匪徒、团伙盘踞的地方”。

(二)缩小旧词所概括的对象范围,即词义的缩小。如:

“小说”,由指“街谈巷议之类的异闻、琐记等等”,缩小指“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报复”原指报答恩和怨(《三国志?蜀?法正传》:“一冶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现缩小为“报怨”,对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进行反击。

(三)把表示甲类对象的词转用于指称与之有关的乙类对象,即词义的转移。如:

“布告”,原为动词,是宣布、公告之意(《史记?吕太后纪》:“事已布告诸侯。”),现转移指机关团体张贴出来通告大众的文件,是公文的一种。

“明目张胆”,由“无所畏避”的褒义,转移为“公开大胆地做坏事”的贬义。

《现代汉语》第五章语法习题答案-----思考和练习一

一.汉语学里的和词法和句法各研究些什么?

语法学里的词法和句法各有研究范围.词法以词为研究对象,研究词的内部结构,词的形态变化和词的语法分类,例如语素构成词的类型有哪几种,词形变化的方式及其表示的意义有哪些,此能分多少类,每类词以至每个词有哪些功能或用法,等等.句法以短语和句子为研究对象,研究语句结构的类型和规则.例如短语,句子的结构层次如何,每层中各组成成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形成什么类型,表示什么意义,句子有什么语用条件,等等。

二.什么是语法体系?对语法体系的分歧应采取什么态度?

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语法结构成分的组合规则和关系所构成的整体在这个意义上,一种语言只能有一种客观的语法体系。但在语法学界,由于众多语法研究者的认识不尽相同,所使用的析句方法和术语也就不同,对同一语法现象分析的结果和解释会出现分歧,从而形成不同的语法体系,这一含义的语法体系应该说成语法学体系。不同的语法学体系都是为了帮助大家认识和运用好各种语法结构的。它们往往大同小异,各有所长,因此,学习是要细心观察,拿它同语言实体相印证,采用符合客观事实的说法。不能因体系的分歧而否定学习语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语法学体系的分歧,是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对语法的深入研究才有可能逐步减少分歧。我们有必要分清语法体系的两个含义,知道通常说的语法体系往往是语法学体系。

三,举例说明语法的抽象性和稳固性。

语法的抽象性指语法不管词、短语和句子的具体意义,而只管其中的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和 语法规则。例如∶“牛、太阳、飞机、春天、经济、势力”这些词的词汇意义各部相同,而语法形式和 意义有共同点,即指它们有常做主语、宾语、定语的功能,能单独受数量短语的修饰,都有事物意义。又如“蓝蓝的天、善良的愿望、奔跑的羊群、火车的速度、一本书”,这些短语的具体意义不同,但是语法不管这些,只注意每个短语都是有修饰关系的偏正结构,是定语性质不同的定中短语。

语法具有稳固性,这是说许多语法规则经历千百年而不变,旧的语法规则的变化和新的语法规则的产生都是比较缓慢的。例如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是利用语序和虚词,从古到今都如此,主谓结构中主语和谓语是一前一后直接组合的,不用语法成分来连接,但是主语后头停顿处,有时可以出现语气词,这些结构特点也是古今一致的。又如在上古,名词可以做谓语,到了现代,名词一般不能直接做谓语了,这可以看出酒规则虽有变化,但变化很缓慢。

五,谈谈四级语法单位的关系

四级语法单位指的是语素、词、短语和句子。语素、词、短语是没有句调的备用单位,句子是有句调的运用单位。说话至少得说一句。一个语素可以单独成为一个单纯词,也可以同别的语素构成合成词。词是组成短语的备用单位,短语是组成更大的短语的备用单位。某些词和短语加上句调就可以成句,另一些词和短语不能加句调形成句子。

六,举例说明一般的句法成分是如何配对的。

一般句法成分有八个。每一个成分都是在同一层次上跟另一成分发生直接关系。因而配成一对,即:

主语---------谓语(差距---很大)

动语---------宾语(学好---本领)

定语---------定语中心语(春节---前夕)

状语---------状语中心语(明显---回落)

补语中心语---------补语(调查---出来)

七,分析出下列句子的句法成分。

中心词分析法:

①这 篇 文 章 批 判 了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定语 主语 谓语 定语 宾语

②我 们 厂 试 制 成 功 了 新 产 品。

定语 主语 谓语 补语 定语 宾语

层次分析法:

这 篇 文 章 批 判 了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我 们 厂 试 制 成 功 了 新 产 品。

第五章语法习题答案-----思考和练习二(143页)

一、讲语法、分析句子的结构不使用词类名称行不行?是举出例句说明划分词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为了认识、分析、说明语句的语法结构,有必要对结构中的各种用法不同的词加以分类,把用法相同的许多词用一个概括的类别名称来称说。要不然,就要把用法相同的词一个个列举出来,这样就难于认识、说明结构的异同及其规律了。

词类是汉语里的客观存在,各类词有不同的语法特点,表现出不同的性质。这就为划分词类提供了可能性。例如:“瞎子摸鱼”中“瞎子、鱼”可以受指示代词的修饰,而动词“摸”不行;“摸”可以受副词“不”的修饰,而名次不行。这样根据词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就可以把词分出不同的类来。

划分词类不但有可能性,而且有必要性。因为各种各样的句子多数是由词逐层组成的,不划分词类,就没有办法说明语句各种结构规律的差异和词的不同功能,就不便于说明句子应该怎样组织和不应该怎样组织,不利于说明句子的正误。如“球队获得了冠军,队员们都感到十分荣誉。”这个句子中“荣誉”是名词,这儿误用为形容词了,改为“光荣”才与动词“感到”搭配得拢。如果不划分词类,怎么说明用词是否符合规律呢?

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有三,主要标准是词的语法功能,次要标准是词的形态和词的概括意义。语法功能包括:(1)能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对能够充当句子成分的实词,应该进一步看能够充当哪些句子成分。(2)词和词组合的能力。指同哪些词组合,用什么方式组合,组合后的语法关系。所谓词的形态,既指构形形态,例如动词、形容词会有不同的重叠方式,也指构词形态,例如加“子、头”等词缀组成名词。所谓词的概括意义,是指一类词的类别意义,例如名词表人、事物的名称。

二、将下面句子的词划分开,然后列一个实词简表,把其中的实词分别填在简表里。

①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②你们|在|想要|攀登|科学|顶峰|之前,务必|把|科学|的|出初步|知识|研究|透彻,还|没有|充分|领会|前面|的|东西|时,就|决|不|要|动手|搞|以后|的|事情。

③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了。

名 词 春分 清明 科学 春天 臂 顶峰 之前 知识

前面 东西 时 以后 事情 秋天 后半夜 月亮 太阳 天

动 词 过去 到来 是 让 张开 拥抱 想要 攀登 研究 领会 要 动手 搞 下去 出 剩下 夜游 睡 着

形容词 热烈 透彻 充分 乌蓝

区别词 初步

数 词 一

量 词 双 个 片

副 词 刚刚 即将 务必 还 没有 就 决

代 词 这 我们 你们 什么

三、给下列各词分别归类。

①热爱(动词)、可爱(形容词)

②答案(名词)、答应(动词)

③战争(名词)、作战(动词)

④非常(副词)、平常(形容词)

⑤青年(名词)、年轻(形容词)

⑥坚决(形容词)、决心(名词)

四、“爱、恨、希望”等十动词,经常受程度副词修饰;“笔直、雪亮、红彤彤、绿油油”等是形容词,却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为什么说前者是动词,后者是形容词?

一般动词不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但是“爱、恨、希望”等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有程度之别,所以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我们之所以判定这些是动词,是因为这些词都能做谓语中心,又能带宾语,如“爱祖国”、“恨敌人”等。

一般形容词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但是“笔直、雪亮、红彤彤、绿油油”等不受程度副词修饰,因为这些词本身含有程度深的意思。我们之所以判定它们为形容词,是因为它们都可以作定语和谓语,不能带宾语。例如:“笔直的大道”、“眼睛雪亮”等。

五、举例说明“我们”与“咱们”、“你”、“您”、“那”与“哪”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我们”可以是包括式(包括听话人一方),也可以是排除式(不包括听话人一方)。例如,“小李,你是我的好朋友,我们在一起很愉快。”(包括式)“大哥,你在这儿再等一会儿,我们先走了。”(排除式)

“咱们”只是包括式。例如说“小李,你乘114次车,我乘109次车,咱们南京见。”

“你”和“您”都是第二人称代词。“你”是一般称呼,没有尊敬色彩;“您”是敬称,表示尊敬。例如说“妈妈,您到哪儿去啊?”“昨天跟你说过,去上海。”

“那(nà)是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如“那时教室,这是寝室。”“哪(nǎ)是疑问代词,表示疑问,如“哪是你的座位?”也可以用于虚指,如“哪天有空,我们去看球赛。”又可以用于任指,如“这几盆花,哪一盆都好。”

六、有人使用“他(她)们、怹(tān)”,这种用法规范吗?

“他(她)们”的使用,愿意是想表示男女兼有。但是汉语“他们”并不表示性别,它可以表示男性,也可以兼表男女,因此没必要写成“他(她)们”。

“怹(tān)”是北京方言第三人称单数“他”的敬称,但是并未进入普通话。因此,这种说法从普通话来看并不规范。

七、误用量词有时是由于没注意方言和普通话的量词跟名词的搭配规律或习惯的差异,试举出“羊、鱼、树、针、桥、车”等十个名词,在它前面填上“一”和专用量词。(如“一只(个)羊”,在括号里填上自己方言的专用量词。)(答案略)

八、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①在工厂、农村、学校我见闻了许多英雄,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忘我地工作着。

原句中名词“见闻”被误用为动词,应当改为“看到”之类的动词。

②小梅干活很卖力气,咱队的大人小孩没有一个不说她劳动不积极。

原句中“没有一个不说”即“大家都说”,后面再加上一个否定副词“不”来否定“积极”,意思就正好和愿意相反了。应去掉最后一个“不”字

③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一倍。

数量的减少不能用倍数表示,只能用分数表示。“一倍”应改为“百分之五十”、“二分之一”或“一半”。

④他家在村子的南边,面对着一幢小山。

量词“幢”常用于楼房,“山”应用“座”表示。

⑤目前,日本约有二万台机器人,……机器人多用于汽车装配、炼钢、搬运、喷漆等工种。

名词“机器人”前的量词“台”应改为“个”。

⑥这个特别恶狠狠的抢劫犯,终于被刑警逮捕了。

形容词“恶狠狠”不能加程度副词,“特别”应该删掉。

九、在当代的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副+名”的组合,例如“副+一般名词”的“很学生、很男人”,“副+抽象名词”的“很青春、特现代”,“副+专有名词”的“很雷锋、很中国”。你对这些语法现象是怎样看待的?请说明理由。

思考和练习三(148页)

一、划分汉语实词、虚词的依据是什么?

两者的不同主要是:实词意义比较实在,有词汇意义,能充当句法成分;虚词则相反,意义较虚,只有语法意义,不单独充当句法成分。

二、用“△”号把下面一段话里的虚词标出来,然后列一个虚词表,把它们的大类小类分别填在表里。(重复的可只写一个,并用数码表示重复的次数)

一个晴朗的△早晨,天空碧蓝碧蓝的△,不沾一丝云彩,一股带着△清凉和△花香的△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早起的△飞燕掠过小白杨树的△头顶,找食

去了△。多嘴的△小麻雀刚睁开眼睛,就吵吵嚷嚷地△讨论早饭该吃什么。牵牛花、向日葵的△花瓣沾满了△露水,给刚刚升起的△太阳照耀得△闪闪发光,颜色变得△格外鲜艳了△。一只花喜鹊从△村子里飞来,她还没站稳脚跟,就对△小白杨树们说:“喂!小白杨树,村子里的△人们就要来修大路啦△。”

介词 给 从 对

连词 和

助词 结构助词 的(8)地(2)得(2)

动态助词 着(2)了(沾满了)

语气词 的(碧蓝碧蓝的)了(“……去了”“……鲜艳了”)啦

三、下面各组句子里加着重号的词在词性上、作用上有没有不同?为什么?

① 这个人不会过●日子。

甲{ ② 我去过●上海。

例①“过”动词,在句子中作动语。例②“过”是动态助词,表示曾经有的经历。

③ 情况会一天天好起来的●。

乙{ ④ 他是一个修房子的●。

例③“的”是起强调、肯定作用的语气词。例④“的”是结构助词,放在“修房子”后边一起组成“的”字短语,这个“的”字不可缺少。

⑤ 他近来很容易闹脾气了●。

丙 {⑥ 不必客气,我的确吃过了●。

例⑤“了”时语气词,表示陈述语气,肯定事情发生了变化。例⑥“了”兼有语气词和动态助词两种作用,既表动作完成,又表陈述语气,肯定事情已经实现了。

四、在下面句子里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结构助词,并说明理由。

①问题彻底__解决了。

“彻底解决”是动词性偏正短语作谓语,“彻底”是状语,应填“地”。

②彻底__解决问题时不容易的。

主语是动词短语,动词“解决”前的附加成分是状语,应填“地”。

③ 问题解决__不彻底。

“解决”是中心语,“不彻底”是补语,应填“得”。

④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__解决。

“解决”是宾语中心,“彻底”是定语,应填“的”。

⑤ 他认为应当认真__研究。

“认真”是形容词作状语,后面应当填“地”。

五、下面两组里结构相似的句子意思是否相同?

① 我在北京住了3年

甲{ ② 我在北京住了3年了。

①表现现在已经不在北京住。②表示现在还在北京住着。

③ 我只同他说过这个问题。

乙{ ④ 我同他只说过这个问题。

③表示“只同他说过”,没有同别人说。④表示“只说过这个问题”,没有说过别的问题。

六、“我跟他去过”这句话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请分别加上适当的词把不同的意思都固定下来,并说明各个意思中的“跟”的词性。

① 我跟他都去过(“跟”是连词)

② 我曾经跟他去过(“跟”是介词)

③ 我跟着他去过(“跟”是动词)

七、改正下列病句,并说明理由。

①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粮食产量超过去年的12.5%。

“超过去年的12.5%”等语说比去年粮食产量的12.5%多,实际上还没有去年生产的粮食多,那就不时丰收年了。应将“的”去电,使“12.5%”成为超过量。

②这个山区的变化,对于我们都是非常了解的。

本句犯了主客颠倒的毛病。是我们理解山区的变化,不时山区变化了解我们。应将“对于”移到句首,或在“我们”后边加上“来说”二字,让“对于我们来说”成为独立句。

③在改善学生生活上,我们学校采取了一些措施。

在“在……上”中应该是名词性短语,而“改善学生生活”是动词性短语。该法又二:一是将“上”改为“方面”,一是在“生活”后边加上“的问题”。

④窗前有一个小菜园,中游苋菜、豆角、黄瓜和许多种蔬菜。

此句犯了种概念和类概念并列的毛病,“苋菜”、“豆角”和“黄瓜”各是蔬菜的一种,不能与“蔬菜”并列。应将“和”改为“等”或在“许多种”前加上“其他”二字。

⑤本校职工或学生出入校门要凭工作证和学生证。

“和”表示加合性并列,“或”表示选择性并列。职工只能凭工作证,学生只能凭学生证。因此,“和”应改为“或”。

⑥我代表学校向新同学致以亲切的慰问。

“慰问”为宾语中心语,“亲切”是其定语,因此应将“地”改为“的”。

⑦他深知过华人进入美国一旦触犯美国法规,除文化背景语言不通外,再加上财力不足,打起官司来必败无疑。

“深知”属于动作不强的动词,不能带“过”

⑧即使做超级明星的目标不到,高级的业余爱好者,也可比一般人拥有了较充实的人生。

“拥有”本身含有动作已实现的意思,不必加“了”。

思考和练习四(151页)

一、试述短语在语法中的重要地位。

短语处于词和句子这两级语法单位之间的重要位置上。短语有词构成,短语和词一样可以做句子的组成成分,大多数短语加上句调就可以独立成句。这样看来,掌握了短语的结构分析,实质上也就掌握了句子的结构分析。短语的重要结构类型和词的结构类型是基本一致的,掌握了短语的结构分析,也就不难掌握合成词的结构分析了。

二、试举例说明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

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是语序和虚词。有一些短语只靠语序组成。例如主谓短语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动宾短语是动于在前,宾语在后。有些短语既依靠语序,也依靠虚词。例如偏正短语和中补短语里都有一部分短语不只靠语序,还要分别用上相应的结构助词。

三、指出《不老歌》中三字短语的结构类和功能类

起得早 睡得好——中补,动词性

七分饱——偏正,形容词性

常跑跑——偏正,动词性

多笑笑——偏正,动词性

莫烦恼——偏正,形容词性

天天忙 永不老——偏正,形容词性

四、指出下面句子中定语的短语结构类和功能类

攀登高峰——动宾,动词性

金色秋天——偏正,名词性

友谊园里——方位短语,名词性

理想王国——偏正,名词性

获得甜果——动宾,动词性

秉公办事——偏正,动词性

健康长寿——联合,形容词性

身体内部——偏正,名词性

时代洪流——偏正,名词性

前进路上——偏正短语,名词性

走向深渊——中补,动词性

五、指出下列短语的基本类型,用从大到小何从小到大的层次分析法分析每个短语的层次和结构关系。

①矿山建设者的摇篮(偏正)

②不能磨灭的深刻印象(偏正)

③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动宾)

④分析研究一下材料(动宾)

⑤谁是最可爱的人(主谓)

⑥做一个有理想有作为的青年(动宾)

⑦一种新式的炊具电磁炉(同位)

⑧世界珍贵稀有动物熊猫的故乡中国(同位)

⑨划分词类的一个目的是讲述词的用法(主谓)

⑩浓浓的长长的眉毛和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联合)

六、下列短语都是多义短语,试分析它们内部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的不同

①他的哥哥和妹妹的三位朋友(偏正,联合)

②热爱人民的军队(偏正,动宾)

③三个报社的记者和编辑(偏正,偏正)

④看打乒乓球的中小学生(偏正,动宾)

⑤对售货员的意见(介词短语,偏正)

⑥照顾孩子的妈妈(偏正,动宾)

⑦反对用人唯亲的成ⅩⅩ(偏正,动宾)

⑧讨厌酗酒和赌博的女人(偏正,动宾)

思考和练习五159页

一。了解各种句法成分的构成材料。从教材中归纳并加以补充,注意指出每个成分经常用什么词语充当,有什么条件限制。

1.什么词语可以充当主语宾语?什么词语可以充当谓语?

名词性词语和谓词性词语都可以充当主语。名词性主语在用法上一般不受限制,只有一些词语,例如代词量词短语做主语时受语言环境的限制。谓词性主语对谓语又有一定的 限制。作主语的例子如:

名词 马列主义

代词 他

偏正短语 她的答案

联合短语 小李和老李

同位短语 他们

量词短语 五米

助词短语 他说的

以上是名词性词语 是正确的动词 劝告

形容词 谨慎

偏正短语 努力学习

联合短语 耐心细致

主谓短语 表里一致

动宾短语 坚持实践

中补短语 继续下去} 连谓短语 下乡调查

兼语短语 让他出面

以上是谓词性词语

能做主语的词语一般都能做宾语。举例如下:

美术 名词

他 代词

老实人 偏正短语

琴棋书画 联合短语 名词性短语

他们几个 同位短语

这本 量词短语

红的 助词短语

小王喜欢

游泳 动词

清静 形容词

巧干 偏正短语

发明创造 联合短语

衣冠整洁 主谓短语 谓词性短语

爬山 动宾短语

住在三楼 中补短语

下海游泳 连谓短语

求人帮忙 兼语短语

能自由作谓语的 是谓词性词语,而名词性词语做谓语有一定的 条件的限制。举例如下:

来了 动词

厚道 形容词

怎么了 代词

不罗嗦 偏正短语

沉着果断 联合短语

胸怀宽广 主谓短语 谓词性词语

爱热闹 动宾短语

他老人家 说道 好中补短语

有兴趣做 连谓短语

请你去 兼语短语

中等身材 偏正短语

六十岁了 量词短语

2.什么词语可以充当定语,补语,状语?三者各修饰或补充什么成分?

除副词性词语外,其他实词和短语一般都可以做定语,举例如下:

名词性短语 名词 农民的代词 他的

偏正短语 北方农村的联合短语 法官和律师的同位短语 他们渔民的量词短语 一个

方位短语 菜园里面的

动词 挨打的形容词 可爱的偏正短语 很用功的联合短语 天真烂漫的主谓短语 大家喜欢的动宾短语 放羊的中补短语 跑得快的连谓短语 上山放羊的兼语短语 叫人喜爱的定语主要是修饰后面的 名词性中心语。有时候,特别是自书面语里,中心语也会用谓词性成分,例如:管理上的失策,海底的奇异。

经常做状语的词是副词,时间名词,形容词,能愿动词和谓词性代词,短语里的介词短语可以自由作状语,其他一些短语也会用作状语。举例如下:

副词性词语 副词 不

介词短语 通过对比

谓词性词语 动词 能够

形容词 认真

代词 怎样

偏正短语 很细心地

联合短语 小心谨慎地 分析问题

主谓短语 头脑冷静地

动宾短语 有步骤地

量词短语 一次次地

名词性词语 时间词 现在偏正短语 这时候

状语主要是修饰后面的 谓词性中心语。名词性成分如果做谓语,也可以用状语修饰,例如:明天又中秋了。

经常作补语的 是形容词动词疑问代词和介宾短语,一部分其他短语也可以做补语,例如:

他讲 明白了 形容词

完了 动词

得怎么样 代词

得很透彻 偏正短语

得深刻动人 联合短语

了两小时 量词短语

了两次两次 短语

得天花乱坠 主谓短语

得动人心弦 动宾短语

得好极了 中补短语

到哪儿了 介词短语

补语用来补充说明前面的 动词或形容词中心语。

二。.指出下面句子的 主语和谓语,并说明永那种功能类的 词语充当。

①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们群众的切身事业。动宾||动宾

②现状和习惯||往往束缚人们的头脑.联合||偏正

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量词短语||量词短语

④康熙皇帝||对当时西方传教士所到来的一切欧洲学术,几乎都发生兴趣。同位||偏正

⑤当年红军二方面军长征渡金沙江时总指挥贺龙写的一封信||已经在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发现。偏正||偏正

⑥越王勾践||独自坐在石室里。同位||偏正

⑦用历史著作三国志去对比文学著作三国演义,||未尝不是有益的事。偏正||偏正

⑧几乎大多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史学界的评价还莫衷一是。偏正||主谓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宾语和补语。

①阳光火一般地喷〈下来〉,我热得〈气都喘不过来〉。

②他的话说〈到我的心坎里〉了。

③这批汉代简册的发现,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竖线右边是宾语,浪线上是宾语中心)

④这些间接道〈出〉了|古代东方学术精神和希腊科学精神的深刻差别。

⑤树上掉〈下〉|一个苹果〈来〉.⑥老雷找〈到〉了|他的同学。

⑦我们走〈进〉了|昨天还是威风凛凛的大门。

⑧这是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

⑨我们左右张望了〈一下〉,想|从左边长廊走出去。

⑩一条船可以坐|五十人。

⑾身体不好,先在家看—〈几天〉|病。

⑿考得〈上〉,是|你的福气;考〈不上〉,也省得落|你的埋怨。

四、试指出第三题的宾语所属的意义类别。

3、“极其重要的意义”是表存在事物的当事宾语。

4、“古代东方学术精神和希腊科学精神的深刻差别”是表示动作结果的受事宾语。

5、“一个苹果”是施事宾语。

6、“他的同学”是表动作对象的受事宾语。

7、“昨天还是威风凛凛的大门”是表处所的当事宾语。

8、“下午三点多钟”是表时间的当事宾语。

9、“从左边长廊走出去”是表动作结果的受事宾语。

10、“五十人”是施事宾语。

11、“病”是表动作对象的受事宾语。

12、“你的福气”是表类别的当事宾语,“你的埋怨”是表结果的受事宾语。

五、试指出第三题的不予所属的意义类别。

1“下来”时趋向补语,“气都喘不过来”是状态补语。

2“到我的心坎里”是处所补语。

4“出”是结果补语。

5“下、来”是趋向补语。

6“到”是结果补语。

7“进”是趋向补语。

9“一下”是数量补语。

11“几天”是数量补语。

12“上、不上、”是可能补语。

六、指出下面句子的定语、状语是用什么词语充当的。

1他拿来(一件)(崭新的)白色)(府绸)衬衫。(量词短语•形容词•名次•名词)

2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生活资料的)所有权。(名词~联合短语)

3(我们的)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代词•形容词•名词)

4这是(一件)(刚买来的)(呢子)大衣。(量词短语•偏正短语•名词)

5他〔用胳膊〕〔轻轻地〕触着我,眼睛〔却〕〔仍然〕〔在〕〔兴奋地〕望着外面(介词短语•形容词•副词•副词•副词•形容词)

6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副词•副词•形容词•介词短语•副词)

七、定语是说明性质、领属、数量等等的,是指出下面句子里每个定语所表示的意义类别以及市描写性的还是限制性的。

1(我们的)祖国多么壮丽!(事物的领有者/限制性)2(昨天的)报纸有(个)(好)消息。(时间,数量,性状/限制性,限制性,描写性。)

3(西湖的)风景非常美。(处所,限制性)

4前面试(一片)(绿油油的)田野。(数量•性状/限制性•描写性

5他是(一个)(勇敢的)人。(数量,性状/限制性,描写性)

6(四个)展示都来了。(数量/限制性)

7(铜)茶壶放在桌子上(质料/限制性)

8(那件)衣服已经晒干了。(指量/限制性)

三、下列句子有没有成分搭配不当的毛病?如果有,试加以改正,并说明理由。

1、张钰所以这般刻苦,是因为有一种坚强的思想在支配她。

定语“坚强”与中心语“思想”不搭配,可改为“坚定的思想”。

2、参加这次运动会的八名男运动员和三名女运动员,均由优秀选手组成。

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可把位于改作“都是优秀选手”。

3、我们不但盖出了林立的工厂、学校、住宅,而且盖出了人们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这样宏伟浩大的工程。

第二分句动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可把“盖出……工程”改作“建成了工程巨大的宏伟的人们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第一分句的定语“林立”应该为“许多”。

4、这次在工厂最后一天的老的,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劳动”不能是“……一天”,“是”前可改为“在工厂劳动的最后一天”,或把第二个“一天”删去。

5、敌人一经发现我们了,这里不能久住,今晚六点出发瓦窑堡。

“出发”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瓦窑堡”做宾语,可把“出发瓦窑堡”改作“向瓦窑堡进发”,或“去瓦窑堡”。

四、试分析比较一下下面三种说法,看看其中有没有病句,能不能都合法存在。

1、在老师的教育下,使我提高了认识。

2、在老师的教育下,我提高了认识。

3、老师的教育,使我提高了认识。

后两句都是合乎规范的。对于句1,有人认为“使”前是个介词短语,句子的主语残缺,是个病句;也有人认为这个句子可以看作是承前省略主语,或看作“使”前有意会主语,这类句子在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中大量存在,可视为“合法”。

五、下列句子有没有成分残缺货多余的毛病?如果有,试加以改正,并说明理由。

1、5月3日,分局又在《解放日报》上刊登了“招认无名女尸”广告的当天,尽100万份《解放日报》及时发至全国各地和本市的街头巷尾。

只说主语“分局”和状语“又在……当天”,就另起一个分句,因此第一分句谓语残缺。删去头一个“的”字,加个逗号,第一分句就有了谓语。

2、通过多年的生产劳动和技术革命活动中,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劳动人民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

介词“通过”和方位词“中”不搭配,使句子缺主语。可删去“通过”和“中”,让“多年……活动”做主语;也可以把“通过”改成“在”,或者删去“中”,让主语承前省略。

3、贺兰县接到文件后,立即在会议上进行了传达,一致认为,文件说出了广大农民和干部的心里话。

第二分句缺主语,“一致”前应加“会议”做主语。

4、大热天劳动,出汗多,身体里的水分和盐分消耗得也多,不随时补充上去,容易发生中暑。

“发生”多余,可删去。

5、科学工作者认为,目前在国内具有如此独特的适合于猴类种群自然繁衍的生态环境,是不多的。

“具有”后的宾语缺中心语,应在“如此独特”后加“条件”二字。

6、目前正值印度黄金季节。全国游客纷至沓来,这种盛况为“黑市”生意提供了机会。

“黄金季节”前缺定语“旅游”,其后的就好应该为逗号。“游客”前的定语“全国”也多余,应删。“机会”前也应加定语。

下载《现代汉语》黄廖版课后习题上下册完整版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汉语》黄廖版课后习题上下册完整版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

    现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一、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 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

    现代汉语黄廖版下册书语法课后习题答案[精选多篇]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下册 一、语法学里的词法和句法各研究些什么?语法学里的词法和句法各有研究范围。词法以词为研究对象,研究词的内部结构、词的形态变化和词......

    《现代汉语》课后答案_下册完整版(黄廖版)(合集五篇)

    《现代汉语》第五章语法习题答案思考和练习三(148页)一、划分汉语实词、虚词的依据是什么? 两者的不同主要是:实词意义比较实在,有词汇意义,能充当句法成分;虚词则相反,意义较虚,只......

    《现代汉语通论》课后习题答案参考

    第一节 现代汉语词汇概述(P116) 练习题 一、请运用“同形替代法”来鉴测哪些是语素,哪些不是语素。 语素:研、究、沙龙、汪、洋、仿佛、荒唐、荒、原、精、密、玻璃 二、请区别......

    现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全)

    第一章 绪论”习题答案 “绪论”思考和练习一 一、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 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增订四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 绪论”习题答案 “绪论”思考和练习一 一、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 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

    现代汉语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 词汇 “词汇”思考和练习一 三、用“替代法”证明“驼绒”是两个语素,“骆驼”是一个语素。 “驼绒”中的“驼”跟“绒”都可为已知语素所代替,也可跟已知合,如: (1)驼绒......

    现代汉语课后答案

    “修辞”思考和练习四 一、分析下列各句中的比喻,说明各是哪种类型,它们的修辞效果如何。①人需要真理,就像庄稼需要阳光、雨露才能生长、开花、结果一样。 这句的比喻是明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