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现代汉语教案(黄、廖本)

时间:2019-05-12 16:54: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0现代汉语教案(黄、廖本)》,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0现代汉语教案(黄、廖本)》。

第一篇:00现代汉语教案(黄、廖本)

现代汉语教案(黄廖本)

绪论

第一节 语言概说

一、语言的内涵

1.语言的自然属性

符号(符号是事物的标记)系统。符号=能指+所指。

2.语言的社会属性

思维(认知)工具、交际工具、信息载体 内涵:萨丕尔:“语言是人类独有的、用任意创造出来的符号系统进行交流思想、感情和愿望的非本能的方法。”(《语言论》P7)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当作用于人与人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当作用于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认知事物的工具;当作用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P475)

3.语言工具的优点

使用上的轻便性、负载信息的无限性、表义传情的精细性。

4. 语言的全民性

使用语言是一种基本人权

二、语言的特点

1.人类语言的四个特点

①分离性; ②组织性; ③理智性(制约与开放); ④传授性。

2.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的区别

三、语言的构成要素

1.语音:语言的物质外壳

2.语义:语言的信息内容 3.语法:语言的组织规律

四、语言和言语

言语就是说话和所说的话,是语言运用的产物。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没有言语,就无所谓语言。

第二节 现代汉语概说

一、汉语的归属

1.谱系归属:世界上目前共有5620余种语言(仅巴布亚新几内亚就有800多种),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与境内的藏语、壮语、傣语、侗语、黎语、彝语、苗语、瑶语等为亲属语言。

2.类型归属:分析性语言

二、汉语的历史分期

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

三、现代汉语的内涵

现代汉语即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母语,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方言 狭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四、现代汉语的表现形式

口语、书面语和文学语言

五、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与方言

1.民族共同语: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不限于一种,如加拿大、瑞士)。2.方言:民族语言的地方变体。

3.基础方言:作为共同语基础的方言。一般方言能否成为基础方言取决于该方言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因素。

英语的基础方言——伦敦方言(政治与经济因素)意大利语的基础方言——多斯岗方言(文化因素)4.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发展进程:雅言(先秦)——通语(凡语)(两汉到宋元)——官话(明清)——国语(民国)——普通话(新中国)

基础方言:北方方言

影响因素:人文因素、地理因素、人口因素(四分之三)、政治因素、文学因素

内涵: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1955年现代汉语规范化学术会议确定)

现行《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5.现代汉语方言概况

北方方言:人口占73%,以北京话为代表,有东北华北、西北、西南、江淮四个次方言。吴方言:人口占7%,分布于江南的江、浙、沪一带,以苏州话为代表。湘方言:人口占3%,以长沙话为代表,有新湘语和老湘语之别。赣方言:人口占3%,以南昌话为代表。

客家方言:人口占4%,以梅州话为代表,主要分布于中南和华南地区。

闽方言:人口占6%,主要分布福建、海南、台湾及广东的潮汕地区,有闽东(福州话)、闽南(厦门话)、闽北、闽中、莆仙五个次方言。

粤方言:人口占4%,以广州话为代表,当地人称“白话”。晋方言(至今未获公认)

方言之间的差异:语音(最大)——词汇(次之)——语法(最小)

方言与普通话的差距:闽、粤方言(最大)——吴方言(次之)——湘、赣、客家(最小)

方言是历史的产物,具有语言化石的价值,它保留了大量的历史与文化信息。在社会统一、交通发达、文化交融日益频繁的今天,方言之间的差异日趋缩小,并迅速向普通话靠拢。必须明确:推广普通话不是为了消灭方言。

6.现代汉语的特点

A.同印欧语相比显示的特点

语音方面:有声调、无重音与次重音、、元音占优势、无复辅音

词汇方面:语素以单音节为主,词以双音节为主,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词 语法方面:缺乏形态变化、词类与句子成分不简单对应、各级语言组织的语法构造大致雷同、有丰富的量词与语气词、以词序和虚词为主要的语法手段

B.同古代汉语比较显示的特点

语音方面:无成套的全浊声母、入声消失、[m]尾韵消失

词汇方面:以双音节词为主、出现大量的新词新语、有较多的外来词和字母词

语法方面:词缀增加、词类活用减少、一些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消失、欧化句式进入 7.现代汉语的历史地位

国内地位:使用人口占全国的97% 一些少数民族如满族、壮族、回族也都以汉语为第一语言 民族交际语,属于真正的“国语”。

国际地位: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1973年12月8日联大第二十八届会议一致通过,但使用量不到1%)

使用人口最多(约20亿)历史上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有六十多个国家在学校中开设中文课 每年两度的汉语水平考试(“汉托”)不断升温

第三节 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与政策

国家历来重视语言文字工作,曾多次修订语言文字的规范与标准。2000年10月31日九届人大第十八次会议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此法已于2001年1月1日生效实施。

一、工作方针

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当前及今后的任务 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制订各项有关标准;进一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研究并解决实际使用中的有关问题;研究汉语汉字信息处理问题,参与鉴定有关成果;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做好社会调查和社会咨询、服务工作。中心任务:现代汉语规范化、推广普通话(国家现已出台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制度)

第四节 本课的性质、作用、内容和任务

一、性质 工具课、基础课

二、作用

1. 更好地掌握母语,保持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与统一,继承与发展民族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大力推广普通话。” 2. 更好地进行日常的学习、工作与生活。

3. 更好地维护汉语规范化,促进汉语的健康发展。

三、内容

第一学期:绪论、语音、文字、词汇 第二学期:语法、修辞

四、任务

精简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第二章 语音 第一节 语音概说

一 语音的性质

1. 语音的物理属性

语音是由物体(声带)的振动而产生的。发音体振动空气或其他媒介形成音波,音波作用于人耳,刺激听觉神经,使人感受到声音。声音有乐音和噪音之别。

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发音的高低与发音体的大小、粗细、长短、松紧有关。大、粗、长、松者音低,反之则高。男女的声带之别即在于此,这是造成语音高低的原因。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与发音体的振幅有关。振幅大,则声音强,反之则弱。语音的强弱取决于发音气流的强弱。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的久暂。音质:又叫“音色”,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取决于音波的波纹(波形)。造成音色差别的因素有三: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形状。

语音的物理四要素在语言中的作用与价值并不等同。音色为基本要素,音高、音强、音长在不同语言中有不同的表现,其作用亦不一般。2.语音的生理属性 肺和气管——动力器官 喉头和声带——振动器官 口腔和鼻腔——共鸣器官 3.语音的社会属性

语音与语义(意义)之间的社会契约性、语音的系统性 二 语音单位 1. 音素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从音色角度划分出。

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

元音与辅音的区别:成阻与否、气流强弱与否、声带振动与否。2. 音节

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3.声母、韵母、声调

声母:音节开头的辅音。无辅音的称为零声母。注意:声母≠辅音。韵母: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注意:韵母≠元音 声调: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4.音位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即所谓的音类。一个语言中可以发出的音很多,但并非所有的都能区别意义。音位〈音素。三 记音符号

1.汉字注音法的进化

直音法、反切法——注音字母——拼音字母 2.汉语拼音方案

构成: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 作用:给汉字注音、推广普通话 3. 国际音标(发音训练)第二节 声母

一 声母(21,不含零声母)的发音 1.声母的发音部位(气流的受阻部位)双唇音:b p m 唇齿音:f 舌尖前音:z c s 舌尖中音:d t n l 舌尖后音:zh ch sh r 舌面音:j q x 舌根音:g k h 2. 声母的发音方法(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1)按成阻和除阻方式分 塞音:b p d t g k 擦音:f h x sh r s 塞擦音:j q zh ch z c 鼻音:m n 边音:l 2)按声带是否振动分

清辅音:除m n l r外的所有辅音 浊辅音:m n l r 3)按气流强弱分(限于塞音与塞擦音)送气音:p t k q ch c 不送气音:b d g j zh z 3.声母的逐个描写(略)二 声母辩正 1. 分辨n和l 2. 分辨zh ch sh和z c s 3. 分辨f和h 4. 把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的z c s g k h改成j q x 5. 把浊音改为清音 6. 读准零声母的字 第三节 韵母

一 韵母(39个)的分类

1. 按结构:单元音韵母

10、复元音韵母

13、鼻音韵母16 2. 按开头元音: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 3. 按韵尾:无韵尾韵母、元音韵尾韵母、辅音韵尾韵母 二 韵母的发音 1.单元音韵母

1)舌面元音单韵母:α o e ê i u ü

舌面元音的描写角度:舌位的高低、舌位的前后、嘴唇的圆展 2)舌尖元音单韵母:-i(前)-i(后)注意与舌面元音i的区别 3)卷舌元音:er(“r”是卷舌的标记,不代表独立的音素)2.复元音韵母

复元音韵母由复元音构成,复元音韵母指的是发音时舌位、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复元音的发音过程是一个自然滑动的过程,中间无停顿。普通话共有十三个复元音韵母ai、ei、ao、ou、ia、ie、ua、uo、üe、iao、iou、uai、uei。有的韵母可分为韵头、韵腹和韵尾三个部分。韵头又称介音,只有i、u、ü三个,韵尾只有iu,韵头和韵尾分别代表复韵母的起点和终点,发音短促而含混;韵腹由主元音充当,发音洪亮,是韵母的主干,如a、o、e等。在韵头、韵腹和韵尾三者中,韵腹和韵尾最为重要,是押韵的所在。按主元音的位置,复元音韵母可分为前响、中响和后响三类。3.鼻音韵母

普通话共有鼻音韵母an、ian、uan、uan、en、in、uen、ün、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等十六个,前鼻音韵和后鼻音韵各占八个。发音时,元音与鼻辅音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三 押韵和韵辙

押韵是指韵文中某些句子的特定部位(一般是末尾)用上同韵的字。押韵在戏曲界被称为合辙。同韵指的是韵腹和韵尾相同,介音不计在内。

先秦韵文一般按三十个韵部押韵,隋唐主要按《广韵》中的206韵押韵,宋代归并为106韵(称为平水韵,一度成为诗词押韵的依据)。明清以来,人们又进一步归为“十三辙”。现代人们押韵则根据黎锦熙先生等编的《中华新韵》中的十八韵。就总体而言,分韵呈由细而粗的趋势,这既是实际语音的反映,同时也是为了方便文学创作。四 韵母辨正

总的要求:联系各自方音,进行针对性的辨正。以下是带共性的方面: 1. 分辨前后鼻音 2. 分辨i和ü 3. 分辨o和e 4. 避免韵头i和u的丢失 第四节 声调 一 调值和调类

声调是汉语中具有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人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声调: 1.调值:音节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即声调的实际读法。

音高有绝对音高和相对音高之分,声调注重的是相对音高。测定相对音高方法是五度标记法,由赵元任先生首创。

2.调类:声调的种类,即把调值相同的字归在一起所建立的类。注意:特定调类与特定调值之间的对应在不同的方言中有不同的表现。调类同并不意味着调值同,调值同也不意味着调类同。二 普通话的声调(一平、二升、三曲、四降)1. 阴平55 2. 阳平35 3. 上声214 4. 去声51 三 古今调类对比

古四声:平、上、去、入 四 声调辨正 第五节 音节 一 音节的结构

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由一个或几个音素组成。普通话的音节结构具有如下特点:

1. 一个音节至多有四个音素。

2. 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韵腹是音节中的主元音。3. 音节不必有辅音。

4. 音节必须有声调,轻声是声调的弱化形式。二 拼音

1. 应注意的问题:声母用本音、声韵之间不能有停顿、读准韵头 2. 拼音的方法:两拼法、三拼法、声介合拼法 3. 普通话声韵主要拼合规律

1)双唇音和舌尖中音dt不跟撮口呼韵母拼合,双唇音拼合口呼限于u。2)唇齿音、舌根音、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不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唇齿音拼合口呼限于u。3)舌面音不跟开口呼、合口呼韵母拼合。4)舌尖中音nl能跟四呼韵母拼合。5)零声母音节在四呼中都有。三 音节的拼合规则

1.Y、W的使用:i行韵母、u行韵母、ü行韵母 注意:Y、W不是声母,在音节中仅起隔音作用。2.隔音符号的用法

3.省写:iouueiuen的省写、ü上两点的省写 4. 标调法:一般标于主元音上、轻声不标 5. 音节连写:以词为单元 第六节 音变 一 变调 在语流中,音节的声调有时会发生一点的变化,这就是所谓的变调,又称连读变调。变调有的出于同化,有的出于异化。普通话常见的变调有以下几种情形: 1.上声的变调

1)两个上声相连,前者变阳平35:美好、领导、水果。

2)在非上声字前,调值由214变21:首都、语言、强大、尾巴。2.去声的变调:两个去声相连,前者一般变53:去向、大肆、痛快。3.“

一、不”的变调

1)去声前一律变35:一定、一套、不去、不做。2)非去声前“一”变51(一般、一两),“不”仍读去声(不管、不说)。3)“

一、不”嵌在相同的动词中间时一律读轻声:喝一喝、走不走。4.“

七、八”的变调:在去声前可以变阳平,也可不变;其他场合不变 5.形容词重叠式的变调

1)单音形容词重叠并儿化时,后一音节一律读55调。比较:好好的——好好先生 2)单音形容词的叠音后缀一律读55调:黑漆漆、白茫茫、绿油油。

3)双音形容词重叠后,第二音节变为轻声,第三、四音节一律为55调:仔仔细细、高高兴兴、大大方方。二 轻声

1. 何谓轻声

轻声不是第五种声调,而是一种声调的弱化形式。轻声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只出现于语言组合之中(如词、短语等)。轻声字在词语中读得既短又轻,在物理上表现为音长变短、音强变弱。就音高而言,轻声无统一而固定的音高。一般情形是:上声字后面的轻声字的音高较高(4)、阴平和阳平后面的轻声字的音高偏低(2和3)、去声字后面的轻声字的音高最低(1)。轻声有时还引起音色的变化,如“爸爸”的后一个“爸”、“哥哥”的后一个“哥”的声母都有浊化倾向。轻声字的韵母含混,甚至还会脱落。2. 轻声词

1)助词“的、地、得、着、了、过”和语气词“吧、嘛、呢、啊”等。2)叠音词和动词重叠式后头的字:娃娃、弟弟、看看、玩玩。3)词的后缀“子、头”和表复数的“们”。区别:桌子—石子 鸡子(鸡)—鸡子(鸡蛋)4)趋向动词“来、去、起来、下来”等。5)名词、代词后面的方位语素和词。6)量词“个”。

7)一些常用的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读轻声:事情、消息、西瓜、力量、吩咐、关系。3.轻声的作用 区别意义:孙子兵法与宝贝孙子、脑袋瓜子和炒瓜子。区别词性:大意失荆州与段落大意、十分利害与利害冲突。三 儿化 1.何谓儿化

儿化是指词的后缀“儿”与其前音节的韵母结合为一体,并使该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音变现象。在书面语中,这种“儿”通常被省略。2.儿化韵的发音

1)无韵尾或有u尾+卷舌动作:车儿、包儿

2)有-i、-n韵尾的+韵尾丢失或添加韵腹:块儿、人儿 3)有高元音i、ü韵腹的+央元音:喜儿、鱼儿 4)有舌尖元音[?]、[τ]的变为:树枝儿、瓜子儿 5)有-ng尾的+韵尾丢失且元音鼻化:瓶儿、芒儿 2.儿化的作用

区别词义:头——头儿 眼——眼儿

区别词性:忙——忙儿 偷——偷儿 带有感情色彩:猫儿 老头儿 小淘气儿 四 语气词“啊”的音变 第七节 音位 一 音位概说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音位是按照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在一种语音里,音素往往要远远地多于音位。例如,在普通话里,音位/a/代表着四个不同的音素[a]、[ε]、[α]、[A]。音位是在实际语境中通过对比和替换而归纳出来的。

音位的分类:元音音位、辅音音位和调位。其中调位为非音质音位。二 音位变体

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即称为音位变体。音位变体是音位的具体表现形式,音位是从中概括归纳出来的,因而音位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是类别与成员的关系。例如,普通话的/ a /音位在语境中表现为以下形式[ a ](安、爱)、[ε](严、远)、[ A ](啊、牙)和[α](昂、王)。

音位变体可分成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变体即为条件变体,如前面/ /的各种变体即是。没有条件限制,可以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的音位变体则为自由变体,如南京话中的[ n ]和[ l ]。归纳音位应在同一语音系统中进行。归纳音位的标准主要是语音的辨义功能、互补分布和音感差异。在一个语音系统中,如果某种语音差异能够导致意义的不同,那么这种差异就是根本性的,并最终成为不同音位之间的界限。构成上述差异的语音特征被称作“区别性特征”,如送气与不送气、四声即是。对音位的条件变体而言,不同的变体各有特定的分布位置,这种状况就是所谓的“互补分布”。处于互补状态的语音差异一般不造成音位的对立。因此,互补分布也是归纳音位的一种重要标准。但必须注意,当处于互补位置的几个音在音感上差别过大时,则不宜归纳为一个同一音位,如[ m ]、[ η]即是。所以,音感是划分音位的一个参照标准。三 普通话音位

元音音位10个:/ a /、/ o /、/ /、/ e /、/ i /、/ u /、/ y /、/ ? /、/ τ /、/ /。变体情况从略。辅音音位22个:21个声母+/η/。变体情况从略。

声调音位4个:阴平

55、阳平

35、上声

214、去声51。轻声可视为原调位的变体。文 字

第一节 汉字概说 一.文字常识

1.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在语言之后产生的,是社会进化、语言成熟的产物。它突破了语言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扩大或延伸了语言的功能。有了文字,才有了书面语;有了书面语,人类的文明始得以延续和传播。因此,文字是人类摆脱蒙昧、进入文明的重要标志。任何一个民族都毫无例外地拥有各自的语言(有的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而消失),但并非每种语言都有相应的文字。现今不少的部族(如非洲和大洋州的一些部落)仍停留在口耳相传的交际阶段,没有民族文字。

2.文字的产生历程

文字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在文字问世之前,先民们主要利用实物手段来帮助记忆,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际需要。这些实物手段包括结绳、结珠、刻契、讯木等。关于结绳,《周易正义》引了《虞郑九家义》中如下的一段话:“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近世台湾的高山族、云南的哈尼族、傈僳族都曾如此。

刻契即在木条上或竹条上刻上锯齿,用来记数。我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大多采用过此法。海南的黎族、云南的佤族和哈尼族在上个世纪中期仍然保留这种习俗。

实物记事花样繁多,不一而足。据周有光《语文闲谈》中称,云南景颇族的载瓦人曾出现过实物情书、战书和和约。情书:用红、白、黑三色线缠一个芭蕉叶包,内有树根,表示想念;石灰,表示希望会见;草烟叶,请对方吸后增加爱情。战书:三色线的芭蕉叶包,内有土块,表示争夺土地;子弹,表示宣战。和约:竹筒一节,两端各刻一个缺口,代表议和双方;中间刻一个缺口,代表中人;把竹筒一劈两半,各方保存一半。

继实物之后,古人记事和表达思想便进入了另一高级阶段——文字画阶段。文字画属于前文字阶段。文字画不注重绘画艺术性,只浑沌地记录语言的大意,内容缺乏具体与准确,因而不能算作文字,只能视为文字的滥觞。世界各地保存的原始壁画大都具有此类性质。著名的奥布基娃情书即为如此。奥布基娃情书如下图所示(采用手绘):

说明:左上的“熊”是女子(奥布基娃)所在部落的图腾;右下的“泥鳅”是男子所在部落的图腾;“曲线”代表道路;“帐篷”表示约会地点,里面有人等着;“+++”代表天主教徒的居住地。

文字画后,真正的文字就逐渐产生了。因此说,文字最大可能是起源于图画。文字的创造发明者无疑是勤劳而充满智慧的劳动人民。关于文字的缔造者,各国都有一些相关的神化传说。例如,古埃及的圣书字是知识之神托特所造,古巴比伦的丁头字(楔形文字)是命运之神那勃所造,希伯莱文是摩西所造,希腊文是荷墨斯所造,婆罗米文是梵摩天帝所造,汉字是仓颉所造。二.汉字的起源、性质和作用 1.汉字的起源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汉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历代流传的“仓颉造字”之说显然是一种神化的产物。仓颉有可能是黄帝时的史官,但已被历史放大以致失真,所谓“仓颉四目,生而知书”即是。汉字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是一个日积月累、不断膨胀的过程。其产生与发展的情形诚如鲁迅先生所言:“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可见,如果仓颉确有其人,至多是做了一些文字的搜集、整理和推广工作。

汉字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殷商时代的甲骨文,距今已三千多年。甲骨文无论在形体上还是构造上都堪称成熟的文字。可以推断,汉字的诞生时间要远早于殷商。西安半坡村遗址出土的一些彩陶距今有五、六千年,其上的一些刻划符号如“⊥、┿、╳、↑”等,极可能是汉字的前身或雏形。同世界上其他文字一样,汉字源自图画,是原始图画日益简化的结果。早期汉字中的大量象形字即是一个明证。由文字画到文字不仅过程漫长,之间的区别也十分明显:图画只表示一个模糊、浑沌的概念,随意性较大,并且不跟语言中的音节相对应;文字除了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清晰的意义外,还具有一个特定的语音形式。结构的繁简与是否方便实用也是二者的一些重要差别。2.汉字的性质

世界上的文字基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音文字,如拉丁文、斯拉夫文和日文等;一类是表意文字,如 古埃及的圣书字、古巴比伦的丁头字以及汉字。表音文字是用几十个符号(字母)来表示一种语言里有限的音位或音节,一般是一个符号代表一个特定的音,语言中所有词语都有这几十个符号拼合而成。人们只要掌握了字母的读音及拼写规则,即可读出词语的实际音来。表意文字则是用大量的表意符号来记录语言中的语素或词,这些符号本身不能显示词语的读音信息。汉字能表意而不能表音,音有限而意无穷。汉字的表意性质直接铸就了汉字形体繁杂、数量惊人的特点,客观上造成了汉字难认、难读、难写的现状。汉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身、完善自身,其由象形、指事、会意向形声的进化,正是出于弥补自身不足的需要。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表意文字,之所以如此,形声化起了很大的作用。3.汉字的作用

主要见于三点: ①保证了汉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② 维系了国家与民族的统一; ③促进了汉文化与周边文化之间的交流。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 一 汉字形体的演变

汉字的历史悠久,曾先后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以及草书、行书等字体。1.甲骨文

甲骨文是指商周时代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以牛骨和鹿骨为主)上的文字,距今约三千年。甲骨文于1899年在河南安阳市郊的小屯村被发现,发现者为被誉为“甲骨之父”的王懿荣。王为清末著名的金石学家,时任国子监祭酒。

甲骨文的别称有殷墟文字、卜辞、契文、殷契等。甲骨共发掘出十万片,全部单字为4500个左右,已经释读出的约1000个,其余未释读出的多为地名、人名和族名等。

甲骨文以象形字、会意字居多,显然属于早期的汉字。但从拥有一定数量的形声字(20%)这点来看,甲骨文已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笔画细瘦,线条苍劲,多方笔与直笔,字形瘦长且大小不一。甲骨文象形性强,同一字往往有若干变体。如(手写): 由于制作困难并受甲骨材料的限制,甲骨文的篇幅大多短小。从文例看,一篇完整的甲骨文大致由前辞、贞(问)辞、占辞和验辞四部分构成。甲骨文是政府的公文,甲骨文的语体是一种公文语体。简约性和程式化是甲骨文语言的重要特点。因此,绝不能将甲骨文的语言看成是殷商语言的全部。2.金文

先秦称铜为“金”。金文即浇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青铜为铜铅合金,青铜器是古代中国冶炼铸造技术取得长足发展的产物,在当时属于帝王、贵族之家的奢侈物品。青铜器以钟鼎居多,故金文又称钟鼎文。青铜器早见于殷商,盛于周代,战国也不乏见。

金文用模范铸就,自身有极强的工艺性。就字体而言,金文笔画丰满粗壮,多圆笔,字形匀称,渐趋方块形。较之甲骨文,金文象形性差,线条化明显,形声字多,是一种更为成熟的形体。

从内容看,金文多记述庆典及帝王赏赐之事,为歌功颂德、自我炫耀之作。金文的篇幅明显加大,不乏长篇巨制(多者字数可达500),如著名的盂鼎、毛公鼎。3.篆书

篆书一般有大、小之分。大篆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的大篆指先秦所有的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和六国文字(如玺印文字、帛书、瓦当文、货币文);狭义的大篆专指春秋战国之际秦国的文字。此处取狭义。大篆以籀文和石鼓文为主。籀文因著录于《史籀篇》(已失传)而得名。大篆直接脱胎于金文,故尚有较浓的金文的痕迹,但笔画更趋均匀,字形更趋整齐。

小篆由大篆发展而来,是秦统一六国后,作为“书同文”的产物而采用的全国标准字体。传说小篆为秦相李斯所作。推行小篆是汉字发展史上的第一次汉字规范化运动。小篆的问世一扫历代字体混杂的局面,使走上了标准化、规范化的康庄大道。较之大篆,小篆字形更为匀称整齐、更为统一,更为简化和定型,异体字也大为减少。小篆正式通行时间不长,汉代即被隶书取代。但在历代印章制作中,小篆仍占据一席之地。4.隶书

隶书分秦隶和汉隶两种。此处的“隶”不是指一般所谓的奴隶或徒隶,而是指政府中的下级吏员。秦隶 又称古隶,始于秦代,是小篆的一种省变体,目的是宜于日常急用。秦代篆隶并用,小篆是规范的正体,隶书是应急的俗体。秦隶因源自小篆,故保留了较多的篆书特征。与前代文字相比,秦隶在形体上实现了根本的转变,即基本摆脱了汉字象形的意味,可谓古文字与今文字的分水岭。

汉隶又称今隶,由秦隶进一步演变而来,通行于两汉的大部分时期。汉隶使汉字结构更趋简化和定型,奠定了现代汉字的基础。

秦隶笔画敛束,无飞扬之势;汉隶字体扁平,笔画有波势。5.楷书

楷书又称真书和正书,“楷”是模范、标准的意思。楷书兴于汉末,盛于魏晋南北朝。楷书由隶书省改而来:波势改为平直,扁平改为方正。楷书一直沿用至今,是通行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6.草书和行书

广义的草书是指比正式字体来得潦草的字体。因此,草书是一种辅助性字体。可以说,所有正式字体包括甲骨文、篆书、隶书和楷书都存在相应的草体。

通常所谓的草书则指章草、今草和狂草三种。章草是隶书的草写体,因盛行于东汉章帝时而得名。章草的特点是:笔画带草意,多连笔,但字字独立,不相牵连,明显保留了汉隶的波势。今草是楷书的草写体,始于唐代。今草的特点是:笔画连接,字体连绵,一笔到底,一气呵成,无章草的波势。狂草起于唐代,书写诡奇多变,极难辨认(有的书写者甚至不识己书),如张旭、怀素的作品等。狂草没有实用性,在书法艺术领域却有独特的美学价值,所谓“翩若惊鸿,矫若游龙”。草书均有一定的章法,不可任意而为。

行书产生于东汉末年,始于楷书之后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兼得二者之妙,所谓“近楷不拘,近草不放,好写易认,方便实用。行书又分行楷、行草二类,前者近于楷书,后者近于草书。行书是应用最广泛的手写体。

汉字形体演变的趋势:由象形到不象形,由不定型到定型,由繁体到简体,由非方块形到方块形。二 现行汉字的形体

现行汉字的常规形体是楷书和行书,非常规形体则包括草书、隶书、篆书甚至甲骨文,主要见于印章、对联、匾额及书法作品中。从形成手段看,现行汉字则有印刷体和手写体。1.楷书和行书

楷书在印刷品中占据主流,行书则主要应用于日常书写。2.印刷体和手写体

汉字的印刷体习惯上只指楷书的以下各种变体:1)宋体(老宋体、古宋体)2)仿宋体(真宋体)3)楷体(大宋体)4)黑体(黑头字、方头字)。印刷体按字体大小分为不同的字号,大到初号,小到七号。汉字的手写体一般不超出楷书、行书和草书三种,以行书为主,楷书为辅,草书主要见于书法作品。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 一 结构单位

现行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一是笔画,二是偏旁。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偏旁则是构成汉字的预制件。1.笔画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各种点与线,分为单一笔画和复合笔画。汉字的基本笔画历史上被称为“永”字八法,现代则定为五种(横、竖、撇、点、折)。汉字的笔画多(平均10。75画),计算笔画向来是一大难题。笔画组合的三种方式:相离、相接、相交。2.偏旁与部首

偏旁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现代偏旁分为成字和不成字偏旁。现代不成字的偏旁在古代均为独立的字。从层次出发,偏旁还可分为单一偏旁和复合偏旁。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的各部的首字。用部首给字归类始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许氏首创540部,明代梅应祚的《字汇》归并为214部,后来的《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辞源》、《辞海》均加以沿用。《新华字典》调整为189部,新《辞海》则为250部,《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字典》为200部。二 笔顺

笔顺是指笔画书写时的先后顺序。汉字笔顺的基本原则: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外到内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注意一些特殊字的笔顺。三 汉字的构造方式

对汉字的构造方式,传统上有“六书”之说。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一般认为,前四种为造字法,后两种为用字法。在此着重介绍造字法。1.象形(独体)许慎:“随体诘屈,画成其物。”象形即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象形字源自图画,但与图画有本质的区别。象形字是汉字的先行者,构成了汉字的基础。汉字的部首基本是象形字。

象形法的缺陷:复杂的事物难以象形、抽象的事物无法象形、近似的事物不便区别。

由于汉字形体的变迁,绝大部分的象形字已丧失象形的意味,只有极少数的字如“井、田、伞、雨、网”等尚依稀可辨。2.指事(独体)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事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性符号来表示某个意义的造字法。指事法的优势是可以表示一个抽象的概念。单纯指事字:上、下、八、丩。

由象形字加提示性符号而成的指事字:亦、本、末、刃、甘。由象形字变换形体的方向或位置而成:交、尸、县(悬)。指事法的缺陷:不能大量造字。现代指事字:卡、乒、乓。3.会意(合体)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撝”。会意就是几个偏旁合成为一个新字的方法,新字的意义由偏旁融汇而成。会意建立在人们的联想和推理的基础上。《鸡肋编》卷上:“广南俚俗多撰字画,以父子为恩,大坐为稳,不長为矮,如此甚众。” 异文会意:析、采、休、伐、杲、杳、寒、暴。

同文会意:艸、芔、茻;炎、焱;从、众;犇;淼。对文会意:北、非。4.形声(合体)许慎:“以事为名,取譬相成。”由表字义类属的形旁(义符)和表读音的声旁组成新字的方法即为形声。形声既表音又表意,兼得二者之妙,具有极高的能产性,甲骨文仅20%的形声字,现代汉字则占90%以上。

省形字:亭、考、屦、屐。省声字:炊(吹)、窦(渎)、船(铅)、疫(役)、绳(蝇)。亦声字:功、娶、驷、裏。

右文说:胯、挎、跨、刳、垮、袴;苞、胞、饱、雹、龅、泡、疱。

形旁和声旁的位置: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上声下形、外形内声、外声内形。特殊位置的形声字:疆、旗、荆、颖、修。

声旁的作用(显示字音的信息)和局限性(25%的成功率)。形旁的作用(语言化石)和局限性(落伍于时代)。5.转注 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转注字是指部首相同、字义相同、字音相同或相近的一组字,如“老”与“考”、“空”与“窍”、“顶”与“颠”、“逆”与“迎”等。6.假借 许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假借的基础是音同,借者与被借者在意义上无丝毫的;联系。如“其”、“莫”、“然”、“然”、“我”、“汝”、“来”等。六书对汉字教学大有裨益,因为掌握了汉字构造,就可以避免写错字(如“寇”与“冠”),帮助理解词义(如“爨”)。联系字形往往是寻求本义的最佳途径。第四节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一 汉字改革问题

汉字改革涉及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简化字,二是拼音化。简化是汉字发展的一个趋势,但如何简化值得深思。汉字简化举足轻重,事关社会与文化的方方面面。简化汉字绝不意味着笔画、字数越少越好。建国以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确定简化字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也不少。大陆汉字与港、澳、台地区以及海外地区通行的汉字事实上已成为两个系统。出于经济等方面的考虑,现在大陆是繁简混用。汉语的拼音化始于清末的切音字运动,卢戆章、王照、劳乃宣等纷纷提出了数十种切音方案,但基本无果而终。在1918-1958年期间,“注音字母”(由许寿棠、周树人等制订)取得了法定地位,大行其道。这是第一套由国家正式公布并且在中小学普遍推行的拼音字母,但有不少缺点(未采用拉丁字母)。在此期间,钱玄同、赵元任、黎锦熙推出了“国语罗马字”,瞿秋白、吴玉章制定了“拉丁化新文字”。在此基础上,国家于1958年正式制定并颁行了汉语拼音方案。汉字的拼音化是一个敏感而复杂的问题,目前实际处于搁置状态。二 汉字的整理

1. 简化笔画:公布并推行《简化字总表》(含2235个简化字)。简化方法有:简化偏旁(苹、灯)、同音替代(后、谷)、草书揩化(长、书)、换用简单符号(汉、鸡)、保留特征或轮廓(声、齿)、构成新的形声字或会意字(惊、笔)。

2. 精简字数:清除异体字。1955年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废除了1055个异体字。三 汉字的标准化 1. 定量:《现代汉语常用字表》(1988)发布了3500个常用字。2. 定形:《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3. 定音:《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1982)4. 定序:义序法(一般不用)、音序法和形序法(笔画法和部首法)。第五节 正确使用汉字

随心所欲使用汉字的危害:破坏汉字正常的交际职能;造成社会混乱;给具体工作带来损害。

例子:蒋、冯、阎中原大战,冯、阎联军原计划在河南泌阳合击蒋军,但冯军参谋在通知阎军计划时将“泌阳”误作“沁阳”,导致会师不成,造成全局性的失败。一.掌握规范字 1. 掌握简化字

注意类推简化的范围:一表350个字不可作偏旁类推,如灯---燈、敌—敵、阶——階;二表132个字都可作偏旁类推,如发---發、贝——貝、会——會,第三表1753个字即由二表类推而来。注意简化字的细微差别:冻(凍)——练(練)厌(厭)——压(壓)。注意简化字和简化偏旁的笔顺:长、马、鸟。注意简化字的一般用法与特殊用法:瞭、乾。杜绝使用社会上的不规范简化字。2. 掌握规范字,不用异体字

整理异体字的三个原则:从俗(哲——喆)、从简(栖——棲)、书写方便(群——羣)。3. 区别新旧字形

新字形的几个特点:笔画省简、笔画连接、笔画延伸、调整部位、其他。二.纠正错别字

基本原则:主观重视,以人为师,以字典为师。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载:周邦彦以太学生身份向宋神宗献了一篇《汴都赋》,神宗大加赞赏,当场命尚书右丞李清臣朗诵,李朗诵起来十分流畅动听,令在场的文人学士大为惊讶。因为赋里面往往有不少怪僻字。人们事后才知:李对不识的字一律按半边读。(李为欧阳修的弟子,欧夸他的学问与苏轼不相上下。)1. 避免写错别字

注意字形:汆(cuan)——氽(tun)孤——狐——弧 肓——盲 忌 承 戊——戍——戎——戌——戉 注意字音:联系声旁

注意字义:再接再厉(励)滥竽(烂芋)充数 如火如荼(茶)世外桃源(桃园)防止同化:跋涉 枢纽 编辑 清晰 2. 避免读错字

注意形声字的声旁,不被声旁左右:联袂 针砭 皈依 发酵 忏悔 讹诈 注意多音多义字: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注意一些字的特殊读法:秘鲁 海参崴 否极泰来

注意多音同义字:薄——单薄 削——剥削 吓——恐吓 巷——巷道

词汇

第一节 词汇和词汇单位 一.词汇的内涵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词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所有的语句都是由各种各样的词经过一定的方式排列组合而成的。词汇是语言中最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要素,既代表了语言的发展状况,又标志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词汇的丰富与否决定了语言的表现力。个人的词汇量则往往取决于他的学识、阅历。词汇量等于信息量。深入生活、关注社会、阅读书籍、利用媒体是扩大词汇量的有效途径。二.词汇单位 1. 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按音节,语素可分为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玻璃、忐忑)和多音节语素(奥林匹克、布尔乔亚)。按意义,语素可分为实语素与虚语素。

按构词能力,语素可分成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能独立成词又能同其他组合成词的为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能同其他语素自由组合(位置灵活)的为半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能同其他语素组合但位置固定的为不自由语素。

确定语素的方法是替代法,即用已知语素替代未知成分。替代时注意两点:一是环境要维持不变,尤其是未替换的成分的意义要基本一致(沙发——理发);二是要逐一替换。2. 词

词是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词由语素构成,是比词高一级的语言单位。自由语素本身是词,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都不能独立成词。3. 短语

短语是词与词的语法组合。短语能够独立运用但不是最小。识别词与短语的方法是扩展法,但此法不适用于某些动宾式的合成词。

固定短语是短语中的特殊类型,自身具有极强的凝固性,一般不能增减、更换。固定短语可分为专称与熟语两类。专称包括组织名、活动名、书刊名、影视名等;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等。三.词的构成 1.构成要素

词根: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语素。

词缀:加在词根上面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2.词的构成类型:单纯词和合成词 A.单纯词

1)联绵词:参差 仿佛 伶俐 崎岖 尴尬 蜘蛛 踌躇(双声)窈窕 望洋 犹豫 烂漫 翩跹 哆嗦 逍遥(叠韵)狼狈 狼藉 芙蓉 鸳鸯 蛤蚧(其他)

2)叠音词:猩猩 潺潺 哗哗 依依 霏霏 狒狒

3)音译词:可乐 保龄 迷你 咖啡 盘尼西林 伊妹儿 4)象声词:叮当 哗啦 扑通 滴答 喀嚓 轰隆

B.合成词 a.复合式

1)联合型: 道路 领导 喜悦 变换 气味 聚集 骨肉 领袖 矛盾 反正 横竖 利害 国家 质量 窗户 动静 缓急 好歹

2)偏正型:电视 小说 厨房 教室 工人 联想 腾飞 热销 精选 合击 瓦解 狐疑 雪白 笔直 蜡黄

3)补充型:提高 改正 延长 推广 扩大 马匹 纸张 枪支 船只 房间

4)动宾型:司令 管家 投资 达标 追风 美容 理发 站岗 避讳 挂钩 起草 吃醋

5)主谓型:地震 胆寒 心虚 海啸 气喘 体验 霜降 自动 月亮 肉麻 眼花 性急

b.重叠式:哥哥 姐姐 姨姨 婶婶 仅仅 偏偏 恰恰 c.附加式

1)词缀+词根:老虎 老鹰 老外 老鼠 老乡; 阿姨 阿三 阿毛 第一 第三 第五 小张 小李 小陈

2)词根+词缀:桌子 胖子 磙子 碾子 黑子 吃头 看头 苦头 来头 奔头 瓶儿 尖儿 盖儿 亮儿 偷儿 党性 弹性 硬性 柔性 原则性 绿化 软化 美化 丑化 大众化 在于 勇于 敢于 善于 便于 绿油油 干巴巴 湿乎乎 潮滋滋

注意对同一语素的词根和词缀用法的鉴别;注意词缀附加的感情色彩; 注意多语素合成词的内部层次:碰碰车、咸鸭蛋、猫头鹰、无产阶级性。第二节 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一.词义的性质

词包含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词的形式即词音(听觉形象);词的内容即词义,词义即词所负载的信息。词义与词音的结合是一种约定俗成,但有个别例外(如“蟋蟀”、“知了”、“咩”等)。词音与词义相辅相成,正如一页纸的两面,无法割裂。

词义基于人们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认识。在对客观事物和现象作了观察、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之后,人们形成了某种概念,然后再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加以固定,于是乎变为词义。1. 概括性

词义摈弃了对象的个体特征,着意突出其共同而本质的特征。如“人”的词义就舍弃了人在年龄、相貌、性别和种族诸多方面的特征,集中概括了人的社会性。即使专有名词也有概括性。2. 模糊性

词义的模糊性主要指词义的界限不清楚。如“上午、中午、下午”即是。有时即使是明确内涵的事物,在实际应用中仍不免模糊。例如: 大雨:24小时内雨量大25-50毫米的雨。中雨:24小时内雨量达10-25毫米。小雨:24小时内雨量在10毫米以下。

词义的模糊性源于客观事物的模糊性和人们思维的模糊性。模糊语言、模糊数学和模糊逻辑均是由此而来。模糊与精确相对而言,互为前提。3. 社会性

词义不是由个人规定,而是社会的共同约定。个人无法更改词义,“指鹿为马”注定行不通。4. 词义的民族性

词义与民族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心理特征紧密相关。如“太阳光(白光)”,汉族认为是七种色彩,而俄罗斯则认为有五色。又如,在亲属关系的称谓方面,汉语的血缘观念、性别意识、长幼序次似乎更为明显。词义的附加色彩同样显示出民族性的一面,如“红”、“猫”与“鼠”、“龟”等。5. 词义的历史性

词义是个历史范畴,受社会生活、思想意识、内部调整等因素的影响。词义要发生若干的变化。具体如下:

1)词义的深化:词义适应的对象不变,但对其特点的认识有所深化。如人、牛、云等。2)词义的扩大:如脸、腿、妇人、缺、河等。3)词义的缩小:如脚、禽、宫、学者等。

4)词义的转移:如主人公、发行、环境、逃(桃)之夭夭、差强人意、灯火阑珊等。5)色彩的变化:如爪牙、勾当、复辟、鼓吹等。二.词义的构成

词义是一种多元构成。虚词以表语法意义和附加的意义为主。实词的意义大致如下: 1. 理性义:以概念为主体。如: 潮汛:一年中定期的大潮。

间谍:被敌方收买、派遣,从事刺探情报、窃密或颠覆活动的特务分子。2. 感情色彩

感情色彩源自现实的人的情感。所有的词据此可分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常见的带感情色彩的词有:表示人的性格品质的词(诚实—虚伪、忠诚-奸诈);表示称谓的词(老大爷——老头儿、老婆婆——老婆子);表示现象(如业绩、勾当)、行为(勾结、贪污)、性质状态(简洁和冗长)和计量单位(这位、这号)的词。

随着社会的审美观、价值观的变迁,词的感情色彩时常发生微妙的变化。如“泼辣”、“老实”等。3. 语体色彩

口语词:脑袋瓜子 身子骨 揍 哆嗦 乐 书面语:头颅 身躯 殴打 颤抖 欢笑

语体色彩也是相对而言。例如:牢房——监狱——囹圄;客栈——旅馆——馆驿 4. 形象色彩

词义以生动、具体的形象诉诸人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这就是词的形象色彩。视觉形象:丹顶鹤 金钱豹 狮头鹅 鸭嘴兽 奶头山 鸡冠花 卷心菜 听觉形象:笑哈哈 哗啦啦 啧啧

嗅觉形象:香喷喷 臭烘烘 辣丝丝 舔滋滋 淡乎乎 动感形象:晃荡 摇曳 抽噎 哆嗦

形象色彩的功用:使对象具体明了。比较:大红、深红、浅红——桃红、玫瑰红、石榴红 使语句表达形象真切 使语句富于变化。第三节 词义的分解

词义是一个系统,要全面、深入地认识和理解词义,就必须对之进行分解。一.义项 A.什么是义项

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一般而言,词的一个理性意义即为一个义项。除了单义词外,语言中的其他词都是多义词,都有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义项。词的义项来自实际的语境,词在语境中表现出多少种意义即意味着它有多少个义项。词在语境中表现出的是显性意义,在词典中表现出的则为隐性意义,二者不完全等同。

词的义项并非固定不变,必须随着社会的变化和语言自身的发展而不断调整,或增或减。就一个词而言,词的各义项是彼此相关的互补关系。在特定的语境里,词的若干个义项只能有一个显性化。否则,就可能导致歧义(出于修辞目的的则为“双关”)。如: 1. 水流到了地下。

2. 他教国语。

3. 将!秘书长!从全局来看,你输了,你完了,你交枪吧。(《八一风暴》)4. 这是我的先生。B.义项的分类

按照词的义项在共时和历时词义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义项可分为以下三类: 1. 本义:词的原始意义,一般只指最早的文献意义。2.基本义:最常用、最核心的义项。

注意:本义与基本义的关系:有时可以等同(如“圆”、“亮”、“苦”等),有时则不一致(如“兵”、“汤”等)

3。转义:由基本义直接或间接转化而来。词的转义主要由引申和比喻两种途径产生。

引申义:即在本义或基本义的基础上推演发展出来的意义。引申义强调的是相关性。例如: 口:户口——人口(口粮)——一口(一口)笔杆子:笔的手抓部分——笔——能写文章的人 引申义有近引申义和远引申义之分。例如:

兵——兵器——战士——军队(例:不战而屈人之兵)——战争(例: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比喻义:即借用词的一个义项来喻指与之无关的事物。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它源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例如:

“口”的比喻义有:1)关隘:西口、腊子口;2)容器与外界的相通之处:瓶口;3)出入通行的地方:路口。

其他例如“皮毛”、“浪潮”、“下海”等。

注意词的比喻义与修辞上的比喻格的区别:前者是词义固有的部分;后者是临时的打比方,只适用于特定的场景。

C.多义词和同音词 1. 多义词

多义词是相对于单义词而言的。只有一个意义的词叫单义词,如科学术语、专有名词和常见事物的名称等。同时存在几个互有联系的意义的词就是多义词。如: 闹:喧哗(闹哄哄)、扰乱(大闹天宫)、发泄(闹情绪)、发生灾祸(闹病)、从事(闹革命)。

多义词的产生与社会生活的发展、人类思想认识的精密化有关。多义词的产生具有积极的意义,丰富了词的内涵,扩大了词的使用范围。

从词义的运用情况看,多义词的意义又可分为常用义和非常用义两种情形。如“包袱”:1)包衣服等东西所用的布;2)包裹;3)精神负担;4)曲艺界所谓的笑料。其中2)为常用义,其余则为非常用义。有时,多义词的几个意义都是常用义,难分主次。如:1)通过;2)过程。如前所述,在具体的语境中,多义词一般表现为单一意义。2. 同音词

两个以上声、韵、调都相同的词是同音词。像“夫人”与“妇人”、“资产”与“自产”都应排除在外。同音词约占汉语词汇总量的10%,其最大的特点是语音相同而语义无关。同音词的类别: 同音同形:黑人:黑色人种 生气:不愉快 黑人:没有户口的人 生气:生命力、活力 仪表:人的外表

仪表:测定温度、气压或电量等的仪器。

同音异形:占有——战友 著名——注明 蜜蜂——密封(全异)会议——会意 战士——战事 加法——家法(半异)同音词的积极作用——构成“谐音双关”。如: 高山唱歌远闻声,三姐唱歌久闻名。二十七钱摆三注,九文九文又九文。(电影《刘三姐》)暖瓶挂在飞机上——高水瓶(水平)旗杆上绑鸡毛——好大的掸子(胆子)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谐音双关既能“意在言外”,又能“含而不露”,有风趣幽默之效,所以相声、快书、小品等曲艺作品中多所使用。

同音词的消极作用:

1)混淆视听,妨碍理解。例如:她喜欢听越(粤)剧;期中(终)考试开始了;这个人有点娇(骄)气。

2)易导致错别字。例如:在——再、长——常、励——厉、戴——带、做——作 二.义素和义素分析法

1.义素: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即词义的构成要素。义素又称语义成分或语义特征。义素能够帮助我们找到事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和区别特征。一组词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和区别特征分别称为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例如:

鞋: +物品 +穿在脚上--有筒 +着地 靴子:+物品 +穿在脚上-+有筒 +着地 袜子:+物品 +穿在脚上-+有筒--着地 试分析:公羊 母羊 羊羔;母亲 妻子 2.义素分析法

1)确定对象:分析的对象必须相关、接近,必须处于一个共同的语义场。2)比较分析:找出共同特征和区别特征 3)显示结果:义素用[ ]标记,以“+”、“—”来表示对立的义素。3. 义素分析的运用 1)辨析同义词

2)揭示词语搭配的内部关系:喝茶——喝饭、喝茶——吸茶 3)显示事物之间的区别

第四节 词义的聚合——语义场 一.语义场

1. 语义场的内涵: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2. 语义场的层次:上位词、下位词

3. 语义场的种类:类属义场、顺序义场、关系义场 类属义场例:家具(洁具——炊具——坐具——卧具)顺序义场例:股长——科长——处长——厅长——部长 关系义场例:军官——士兵;师傅——徒弟 二.同义义场和同义词 1. 同义义场 2. 同义词的差别

1)理性意义的差别:意义的轻重(轻视——蔑视)、范围的大小(边境——边疆)、个体与集体的不同(书——书籍)、搭配对象的不同(发挥——发扬)

2)色彩方面的差别:感情色彩的不同(老头儿——老头子)、语体色彩的不同(脑袋——头部)、词性色彩的不同(突然——忽然)3. 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1)搜集用例 2)归纳用法 3)互相替换 4)详加比较 5)指明差异 4. 同义词的作用(略)三.反义义场和反义词 1. 反义义场

2. 反义义场的类型:互补义场、极性义场

3. 反义词的不平衡性:一对多的情形、语用上的倾偏 4. 反义词的作用(略)第五节 语境和语义 一.语境的内涵和类型 1. 内涵:语言环境

2. 类型: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 二.语境对语义的制约作用 1. 语境使语义显性化 2. 语境使语义单一化 3. 语境使语义具体化 4. 语境使语义富余化 5. 语境使语义定向化

第六节 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 一.基本词汇

1.基本词汇的覆盖面:自然事物类、生产生活类、动物肢体类、亲属称呼类、人物行为类、人物性状类、基本数量类等

2.基本词汇的特点:稳固性、能产性、常用性 二.一般词汇

1. 古语词:文言词、历史词 2. 方言词

3. 外来词:音译外来词、音意兼译外来词、音译加意译外来词、字母外来词 4. 行业语和隐语

三.一般词汇与基本词汇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语法

一、语法

按一般理解,语法是词、词组、句子,甚至句组的组织规则、结构规则。以句子而论: 我把他请来了。

小老虎把大驴子吃掉了。梁生宝把稻种买来了。„„

NP1+把+NP2+VP 这是一种习惯。对一般人来说是习焉不察的,是大家都遵守的。当然,这是简单叙述,进一步考察,还有很多内容。

语法的两重含义:规则、学说。规则是一套,学说可以不同(研究方法不同、观察角度不同、语料选择不同等等,导致不同的看法)。但检验的最终依据是事实。

有人把“语法”理解得很宽。R.R.K.哈特曼、F.C.斯托克《语言与语言学词典》关于语法是这样说的: “某些当代的语言学家把语法看作包容一切的语言分析理论,如转换生成语法、系统语法、法位学、层次语法就是这样。”(汉译本第149页)语法有共时语法、历时语法之分。共时语法是指一个时期断代的规则。历时语法是语法要素的历史发展。语法有学校语法和专家语法之分。学校语法又称教学语法(专为教学目的而制定的语法常常叫作学校语法)。专家语法又称科学语法(研究一般语言或特定语言的语法叫科学语法)。语法有规范语法和描写语法之分。“传统语法是规定性的,它试图提供普遍有效的规则,表明某种语言必须这样说,这样写”。“今天大多数语言学家赞成语法应该是描写性的,即语法应该把实际的惯用法记录下来,系统地阐述生成句子和理解句子的规则,这样,语法就成为能使学习者无论对本族语还是对外语的运用臻于完善的有价值的工具。”(赵元任《中国话的文法》)

语法又分词法、句法两部分。词法研究词的构造和分类(外语里加上“形态”)。句法研究组词成句的规则,包括词组结构规则,句子构造规则。

二、语法的性质

1.抽象性(或称概括性)

语法规则是从无数词、句子里概括出来的。学习语法也要有抽象能力。比如: 教科书、练习本:词性相同 想问题、来客人:词组结构相同

这种书不看、不看这种书:词组结构不同 2.稳固性

语法规则也在缓慢变化。在语言三要素中,语法变化最慢。例如: 王正尸方。(甲骨文,管燮初《殷虚甲骨刻辞的语法研究》)贞:今日壬申其雨?之日允雨。(又)吾谁欺?欺天乎?(《论语》)

大郎,你却吃得酒下!有场天来大喜事投奔你,铲地坐得牢里!(《古今小说》)解释。3.民族性

不同民族的语言在语法上存在一定的共性,但也有各自的特点。这特点体现了语法的民族性。比如: 共性:名词、动词的划分。单句、复句。

特性:比较而言。同英语比较,汉语没有形态(带“子”的并非都是名词,带“了”等不都是动词)。4.系统性

《现代汉语词典》:“系统:同类事物按一定的关系组成的整体。”系统是指不同的语法现象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又分别处于不同层面,构成一个整体,一个网络,任何一个语法成分、任何一种语法现象都是这个系统、这个网络的一部分,都处于特定的关系之中。语法研究的是关系。5.生成性

语法规则可以使人造成无数新的句子。

三、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传统的说法:由于汉语缺少形态变化,因而词序、虚词特别重要。这是现代汉语的两

个手段。有人讲这就是特点。现在又有人说汉语词序灵活、虚词常常省略。那么,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到底是什么呢?

语序重要,这话是对的,但不限于汉语。以法语为例: 根据[法]G.Mauger《现代法语实用语法》,cher在名词后表示“昂贵”,在名词前表示“亲爱的”:

un manteau cher 昂贵的大衣 mon cher ami 我亲爱的朋友

法语、英语等语言中词序都重要,不能单单说汉语词序重要就是汉语的特点。虚词也很重要,但不光是汉语如此。不能说虚词就是汉语的特点。我们提两点: 1.汉语实词的词类与句子成分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2.复合词的构造和词组的构造,以及词组结构和句子结构遵循同一套规则。

四、中国的语法研究

中国的语法研究可以推到很早的古代。古人在注解古书时就开始谈论句子结构。研究 较早的是虚词,古人称为“词、助字、助词、虚字”,最早的虚词著作是元代卢以纬的《助语辞》。1898年,马建忠发表《马氏文通》。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学著作。马氏称语法为“葛郎玛”。20世纪80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汉语语法丛书》,收1898—1948这50年间重要的汉语语法学著作10种:

马氏文通(马建忠,1898)国文法草创(陈承泽,1922)国文法之研究(金兆梓,1922)新著国语文法(黎锦熙,1924)高等国文法(杨树达,1929)

中国文法革新论丛(陈望道等,1943)中国文法论(何容,1942)中国文法要略(吕叔湘,1942)中国现代语法(王力,1943)汉语语法论(高名凯,1948)

解放后有几部语法学著作值得推荐: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丁声树等,1952/1961)汉语口语语法/中国话的文法(赵元任,1968)现代汉语语法问题(吕叔湘,1979)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1980)语法讲义(朱德熙,1982)语法答问(朱德熙,1985)

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陆俭明,1993)汉语功能语法研究(张伯江、方梅,1995)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张敏,1998)语言的认知研究和计算分析(袁毓林,1998)中国最早称“文法”,“语法”是后来的术语。按说“文法”偏重指研究文言文,书面语的,“语法”偏重指白话文、口语的。现在一般称“语法”。据陈望道考证,“文法”最早出于《史记》,指规则、法律而言。到宋代,“文法”成了文理、文势、作文、修辞的同义词。从《马氏文通》开始,“文法”成了现在的通常用法。“语法”最早见于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跟宋代的“文法”义同。从1913年,胡以鲁编《国语学草创》,取得今天这种用法。100多年汉语语法学发展的历史表明,我国的汉语语法研究是在印欧语语法学影响和启发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这一方面促进了汉语语法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使一些学者养成了以印欧语语法学的眼光看汉语的习惯,这也阻碍了我们认清现代汉语语法的真实面目。弄清汉语语法的特点,进一步摆脱印欧语语法学的羁绊,是汉语语法学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第一节 语法单位

我们设立了四级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短语)、句子(以及句组)。

一、语素

定义: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橱|子|里|有|许|多|残|破|而|能|将|就|使|用|的|啤|酒|杯|,香槟|杯|,和|各|式|各|样|的|玻璃|与|咖啡|盒|子|。(《四世同堂》)

香槟 [法]champagne 确定语素,大体上和汉字一致。但是不能认为一个语素就绝对地是一个汉字,也不能说一个汉字就一定 是一个语素。从音节上说,汉语的语素是单音节形式占优势。语素分类: 1.词根与词缀。

2.成词语素与不成词语素。成词是说语素可以独立成词:写、字、红、吗、为、和。不成词语素不能独立成词,永远作为词的一部分:~子、老~、视、民。因此,有三种情况: A.只能独立成词。

B.可以独立成词,又能同其他语素构成另外的词。C.不能成词。

A、B两种情况是成词语素表现出来的,C是不成词语素表现出来的。

二、词

定义: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无论|如何|不|能|理解|怎么|会|有|这样|默默|忍受|的|人|,中国|妇女|就|是|这样|奉献|的|吗? 哎呀|妈|嗳|,可|把|我|憋|死|了!

语法上研究词,主要研究其活动能力,即研究词性(语法功能)。

三、词组(短语)

定义:词和词组合起来形成的语法单位是词组。又近似地称为短语、句法结构。

对词组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从结构上分,如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连谓、兼语,以及“的”字结构、介词结构、方位结构、数量结构等等。一是从功能上看,有名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形容词性词组等。例如: 伟大祖国 名词性的偏正词组

好人的戏最难演 谓词性的主谓词组

四、句子

定义:词/词组带上特定的句调,前后有较大的停顿,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义的语 言单位。赵元任说:“一个句子是两头被停顿限定的一截话语。”(《汉语口语语法》汉译本第41页)词/词组 句子 我去 我去。快 快!谁 谁? 真好 真好!

句子从结构上说(撇开语调)就是一个词或词组,句子构造和词组构造是一致的。“真好!”是句子,“你真好。”“真好啊!”中的“真好”被包含,不是句子。句子可以从结构上分类。首先分为单句、复句。单句又分为主谓句、非主谓句: 我看见一架飞机。(主谓句)飞机!(非主谓句)

主谓句、非主谓句以及复句又可以进一步分类,这在以后还会具体讨论。句子可以从语气上分类: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和呼应句。

五、句组

有一个中心意思的几个句子组合起来的语言单位。在复句后面简单讨论。

六、语素、词、词组、句子的比较

“四级”语法单位。所谓级指的是质不是量。语素构成词。词构成词组。词或词组形成句子。

一般把语素到词归为词法;词构成词组、词或词组形成句子,归为句法。第二节 词 类

一、词类概念及分类标准

词类,是指词的语法分类。为什么要分词类?这是为了讲语法的需要。(吕叔湘)把语言中所有的词作为研究对象,确定可以划分为几类、那几类,这是词的分类。类 分好了,确定一个一个具体的词应该归入那一类,这是词的归类。现在把词分类的问题是否已经解决了?归类的问题也有一些复杂性。

分类、归类方面的困难有二:主观的,标准问题。客观的是对象本身的复杂性。恩格思说:“一切差异都在中间阶段融合,一切对立都经过中间环节而互相过度。”(《选集》第三卷第535页)标准:

1.意义。过去讲“词义·语法范畴”。

2.形态。形态对内没有普遍性,对外没有排他性。

3.功能。词充当句子成分能力的总和。分布的总和。具体说,充当那些成分、跟哪些词结合、不能跟哪些词结合。

有主张三个标准的。从逻辑上说,三个标准不合逻辑。又,根据意义,“战争”表示行为,该归入动词,同于“打仗”。根据功能,“战争”是名词。这很难统一。又说,以一个为主,其他参考,不一致时怎么办?我们主张根据功能。

词义和词的功能有一定的联系,但词义不能作为划分词类的标准。现代汉语的词缺少形态,形态不能作为划分汉语词类的标准。按词的功能给词分类,这和词类的含义是一致的。

二、现代汉语的词类系统

实词:名词、数词、量词(以上为体词)、动词、形容词(以上为谓词)、区别词、副 词、代词(代实词)。

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拟声词。

1.实词和虚词:按传统的处理方法,实词能作句子成分,虚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2.体词和谓词:谓词作谓语能力最强,体词作主语能力最强,作谓语能力较弱。资料

我们曾经对8153个常用词的词性进行过粗略的分析统计,各类词比例大致如下: 名词 3465 42.5% 动词 3046 37.36% 形容词 842 10.32% 区别词 122 1.5% 数词 25 0.3% 量词 126 1.54% 代词 55 0.67% 副词 309 3.79% 介词 46 0.56% 连词 82 1% 助词 13 0.16% 语气词 5 0.06% 叹词 12 0.14% 拟声词 5 0.06%

三、名词

电灯、书、笔、桌子 个体名词/可数名词 水、面粉、黄沙、布 物质名词/不可数名词 师生、父母、子女、枪支 集合名词 学说、礼节、思想、良心 抽象名词 北京、鲁迅、《诗经》、赵州桥 专有名词 宋朝、今天、上午、刚才 时间名词 门口、亚洲、头里、教室里 处所名词 上、下、左、右、东北 方位名词 名词的语法功能:

1.做主语、宾语、定语能力比较强,有时可以做谓语。少数可以做状语。2.一般不能重叠。

3.名词能够受定语修饰或做介词的宾语(在/到),不能受副词修饰。

确定一个词是不是名词,程序是:先确定是体词。体词中能受数量词限定,或能放在 介词“在/到”后面的是名词。问题讨论

山山水水、花花草草 山不山水不水、人不人鬼不鬼 管他政策不政策 你已经大学生了

方位词有单纯的、复合的。复合有两种:一是单纯的加“边、面、头”等。二是单纯的互相结合。复合方位词比单纯方位词自由。方位词构成方位词组,一表时间(上大学以前),一表处所(楼梯旁)。

四、动词、形容词

都是谓词。鉴别方法:不/没有。

用带宾语和加“很”来分清两类的界限(见下页表。表中用到的例词是“休息”、“光 荣”、“修理”、“赞成”、“纯洁”。)+很 +宾语 例词 结论 - - 休息 动词 + - 光荣 形容词 - + 修理 动词 + ∧ + 赞成 动词

+ ∨ + 纯洁 形容词/动词

例词:满意、害怕、恨、后悔、怀念、怀疑、讲究、同情、同意、赞成、重视、注意、尊重、尊敬。动词

1.动词的功能。2.动词的小类:

及物不及物。能带受事宾语的是及物动词。及物动词能带宾语,但不是非得带了宾语 才是及物动词。

趋向动词。有单纯的、复合的两类。可以单独做谓语,也可以作动词后的趋向补语。

助动词。汉语的助动词是一种特殊的动词小类。它就是谓宾动词的一部分。助动词使用不当的例: 他们爱护庄稼,不肯踏坏庄稼。他不得不躺倒在病床上。动词“是”。A是B是否表示A=B永远成立?未必。3.动词重叠:

A~AA(看看)AB~ABAB(研究研究)AB~AAB(散散步)不是每一个动词都能重叠,如“姓、企图”。4.带“了、着、过”

有的能带,有的不能带。而且具体词与这三个形式结合还有参差。形容词 1.功能。2.重叠:

A~AA儿的(高高儿的、红红儿的)

AB~AABB(整整齐齐、漂漂亮亮)

AB~ABAB(碧绿碧绿、金黄金黄)

并非所有的形容词都能重叠:光荣、幸福。3.形容词小类:

高、大、红、整齐、美丽、行、悬 通红、红通通、高高兴兴、灰不溜秋 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

4.关于形容词使动转化问题。兼类问题。

五、区别词 区别词的例:

单、棉 男、女 正、副 大型、中型、小型、微型 恶性、良性 急性、慢性 不法 宽映幕、莫须有 功能

作定语。加“的”。不作谓语。

不断增加:高新技术、跨国公司、高架双向双行四车道立交桥。与副词的关系:兼类问题(非常、共同、同步、暂时)。

六、数词、量词 1.数词

分两类:基数词表示数目大小。序数词表示事物的顺序。基数词包括整数、分数(含 百分数)、概数、小数等。序数用“第”放在基数词的正整数前面构成,但习惯上又常常省去这个词缀。此外还有一些习惯用法:老

三、元月、初八。2.量词 分两类。名量

个体量词:个、张、条、棵、颗 集合量词:把(一把米)、堆、部分、些、点儿 单位量词:克、米、升(千克(公斤)、吨,千米(公里),毫升)斤、两、尺、寸、里、亩

复合量词:架次、人次、秒立方、吨公里 借用量词:借用表示容器的名词。

“捆儿、挑儿”也是量词,因为有“儿”,看成借用了动词“捆、挑”有点儿勉强。动量

专用:次、下、回、阵、顿、番、遍、场(cháng)、场(chǎng)、趟、通(tòng)借用:借名词(看一眼、咬一口、打一枪、砍一刀)借单音动词(看一看、想一想)

(地球也要抖三抖、嘴唇又撇了几撇、这里的房租得往上提那么一提)关于量词,有几点要强调:

个体名词,乃至于某些动词,都用量词,这是汉语的特点之一。名量词同动量词的结合,有的可以说出理由,有的说不出理由。3.数量词使用问题 ①“二”和“两” 先说“二” a.单说。

b.百以内基数中的“2”。c.构成序数。

d.放在“百、千、万、亿”前.e.放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词前。再看“两”

只有上面所说“二”的d、e两项用法,而且在d这个用法上不出现在“百”的前面,在e这个用法上可以用在所有量词前面。此外,“两”可以用于表示成双成对的事物。还表示数目不大的不定数。②倍数

*全国现有双眼盲人450万,单眼盲是双眼盲的一倍。*我接过章鸡一看,是麻灰色,比家鸡小一倍。

倍数往大里说,说“大/多/增长”多少多少倍,不往小里说,不说“小/少/减少”多少多少倍。“番”也值得注意。

设原有数为100,翻n番=100×2n 《现代汉语八百词》:“‘翻几番’本来是乘以几个2的意思,如100翻3番就用2乘3次(100×2×2×2=800)。但是现在有另一种用法‘翻几番’就是乘以几,如100翻3番就是乘以3(100×3=300)。”(第172页)(说明:这个分析意见值得讨论。)数字表示法应该很严格,无模糊不清之处。③数量词重叠问题 有些量词可以重叠:

华联无假货,件件请放心。数量词重叠:

妈妈一点一点有了进步。

二诸葛一夜没睡,一遍一遍地念:“大黑怎么还不回来!大黑怎么还不回来!一幅幅精彩的画面。对这件事一一加以说明。

请思考:哪些量词可以重叠?重叠后位置有什么特点?数量词重叠有几种情形?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七、副词

语法功能:只能作状语。反之亦然。有几点要讲。

1.副词的识别。只能作状语的是副词(而不是能作状语。能作状语的还可以是形容词等等:“突然”和“忽然”)。

副词作状语可以连接分句的有:就、才、都、也、却。2.副词内部比较复杂。

书上把副词又分若干小类。不同小类的副词表达的语法意义不一样。没小类又有好几个副词,虽然副词的概括意义相同,但是具体的又有分别。

有的副词可以属于好几个小类。比如“都”是范围副词,但是又表示语气。又如“就、才”。这带来句法上的一些复杂情况: 这些书都看了。我们都看了。

这些书我们都看了。

3.在北京口语中,有的副词可以单用:何必、简直、未必、大概。至于“不、没有”从来就是可以单用的。

4.与区别词兼类的问题。

八、代词

在列词类表时,把代词与其他实词并列,这是因为代词可以代替各类实词。

代词是替代其他词,或指称、区别事物的词。代词好象一个变量,他的值要由具体的 语言环境来赋予。

代词分三类: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代词的运用:

1.要避免指代不明:

阿么依一路上唱个不停,见什么唱什么,简直“出口成歌”。当他把我们领到黑龙潭时,看到有位同志正和他爱人并排坐在潭边观鱼,于是这又成了他歌唱的好材料。2.注意人称代词的活用:

两口子你一句我一句干起仗来。

那些机器整日整夜地响个不停,吵得你没法休息。3.您:

帖木真说:“我的马被人劫去了!”说了,别勒古台说:“我赶去!”合撒儿说:“你不能,我赶去!”帖木真又说:“您都不能,我去!”(《元朝秘史》,刘坚《古代白话文献选读》第370页)在上面引用的《元朝秘史》的用例中,“您”指第二人称复数。4.第三人称:

“它”在口语中一般做宾语,不做主语。“它们”则在口语中不大用。

“他、她”读音一样,受西文的影响,把它们在书面上分开,是有作用的:

这时候前面一张面庞在他的眼里显得更大了,顺受的、哀求的表情显得更动人。他想安慰她,给她一点东西。可是他想不出他有什么东西可以给她。他无意间想到了她的命运。他明白她的命运在她出世的时候就已经安排好了。(《家》)他,觉慧;她,鸣凤。5.疑问代词的任指和虚指: 任指

(谁派你来的?)谁也没有派我来。(我怕谁啊?)我谁也不怕!问谁,谁也不说。

他什么都要问,什么都要打听,什么都要亲自看看才好。看见什么都觉得有趣。虚指

想说点儿什么,可是又不知该说什么好。凤儿,这屋子我好象是在哪儿见过的。

(对了,牛大姐哪儿去了?)半天了,总觉得少个谁,就是想不起来。

九、介词

介词包括两种情况:

A.把、被、关于、对于、自从、按照„„ B.在、到、朝、向、为(wèi)、替、经过、通过„„

前一类是纯粹的介词,后一类是正在变化中的介词,与动词存在一个划界的问题。在:李有才还在家吧? 在家编快板儿。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是介词。功能:

1.不能单独做谓语。介词结构也不能单独作谓语。2.介词没有动态变化。3.介词结构一般作状语。

介词也要逐个研究。比如“关于”和“对于”:“关于”重在确定范围;“对于”指明对象。“关于”形成的介词结构在主语前,“对于”不一定。使用“对于”防止主客颠倒。

十、连词

可以分为两组:

A.和、同、跟、与、及,或

B.不但、而且、如果、既然、尚且、何况„„ 这里讨论A组,B组在讨论复句时再讨论。“和”的用法:

1.基本用法:连接体词。不同于英语的and,英语的and可以连接谓词,还可以连接句 子。

现在“和”也可连接谓词,但是这样形成的联合词组不能单独作谓语。(举例)2.连词“和”与介词“和”: A.小王和小李是山东人 B.小王和小李过不去

A里的“和”是连词,B里的“和”是介词。分辨方法:换位、插入、删除。3.连词“和”与介词“和”在一起出现,要穿插使用。下面的用例有语病: *在这两本书中,作者使用的参考框架不仅意在区别这些意义,而且是要将 这些意义和它的来源和影响联系起来考察。(《读书》1995年第2期)

前一个“和”是介词,后一个“和”是连词,应该用不同的形式,比如前一个改为“同”。

十一、助词

结构助词:的、地、得,所 动态助词:了、着、过 比况助词:似的、一样 1.结构助词: “的”字结构。“所”字结构:我所知道的情况。2.动态助词: “了”表示完成。“着”表示正在进行,表示状态:看着他。门口站着一个人。“过”表示经验。动态助词表示的意义与时间可以分离。3.比况助词:

“一样”要读轻声。

十二、语气词

附着在句末或句中某些词的后面,表示某种特定的语气。你拜年去的时候,就手辞一辞吧。(《正红旗下》)不应酬吧,怕女儿受气;应酬吧,钱呢?(又)

一般认为语气词是“啊、吗、吧、呢、了、罢了、来着”等等,“的”有争议。要注意区分:助词“了”和语气词“了”。语气词“啊”和后面要讨论的叹词“啊”(仅仅书面形式相同)。

十三、叹词、拟声词

这两类一般单说。赵元任先生认为,叹词是最典型的句子。叹词、拟声词可以借用: 定大爷哈哈地笑了一阵。(《正红旗下》)

定大爷极细心地听取二哥的陈述,只在必要的地方“啊”一下或“哈”一下。(又)凡是他不愿明说的地方,他便问一声“啊”,叫客人去揣摩。(又)每逢遇到教友们,他必咔咔几下。(又)

喝完,他钻了被窝,什么也不知道了,似睡非睡的,耳中刷刷的一片雨声。(《骆驼祥子》)

十四、词的兼类 1.兼类的定义:

一个词如果可以归入两个/两个以上的类,就是兼类。词的分类和归类要作到词有定类,类有定词。词的兼类是少数。2.主要的兼类情况: 名/动:代表。名/形:科学。动/形:活跃。

动/介:在、朝、向。介/连:和。

3.活用和同音词:

活用不能视为兼类,因为不是同一个词。广告词:梦娜袜业,真的很女人。

同音词是指两个/两个以上的词之间的关系: 白:白1纸、白2跑。

老:老1人、老2不讲话。

怪:脾气很怪

1、这事儿不能怪2他、怪3好的。第三节 词组和层次分析

一、词组的类型

分析词组要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词组的内部构造,即结构关系;二是词组的功能,即观察词组形成句子的能力或充当其他词组直接成分的能力。1.偏正词组 先看例:

中等学校 深厚(的)友谊 热烈欢迎 认真学习非常高兴 比较方便 偏正词组由两项构成,前一项叫修饰语,后一项叫中心语。一般说来,两项之间可以插入“的”或“地”。不过,有些词组不能插入“的”或“地”;有的插入“的”或“地”以后,意思可能不一样,比如“中等学校”指学校的档次;“中等的学校”则指学校的规模。从功能上说,偏正词组可以是名词性的、动词性的或形容词性的。根据整个偏正词组的性质,修饰语可以分为两类,动词、形容词性的偏正词组的修饰语是定语,名词性偏正词组的修饰语是状语。2.述补词组: 看例: 走进来

站稳

说得清∕说不清

看得清清楚楚 好极了

高兴得说不出话来

述补词组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述语,后一部分是中心语。述语和中心语之间可以插入“得”。述补词组都是谓词性的,两个直接成分都由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充当。根据中心语的性质,述补词组可以分成两类,即动词性的或形容性的。3.述宾词组 看例:

看书(受事)

教我(与事)

去上海(处所)写信(结果)

洗凉水(工具)

等天亮(时间)来客人(施事)乐死人(致使)

述宾词组也由两项构成,前一项是述语,后一项是宾语。宾语可以是受事,也可以是其他语义角色:与事、处所、结果、工具、时间,甚至施事。带宾语的一般是动词(或动词性词语),也可以是形容词性的词语(比如末一例,述语由形容词性的述补词组充当)。一般认为,述语和补语之间可以插入“了、着、过”,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述宾词组是动词性的。4.联合词组 看例:

工业、农业、文化教育事业 调查研究 又高又大

联合词组由两项或更多的项构成。构成联合词组的各项一般词性相同或大致相同。不过有些联合词组的直接成分词性不同。联合词组的各项意义大致同类。根据构成联合词组的词语的性质,联合词组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名词性的、动词性的、形容词性的。联合词组各项语义上是平行的,各项可以交换位置。有些联合词组的直接成分不能交换位置,这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联合词组各项之间可以是相加关系,也可以是选择关系。5.主谓词组 看例:

他说(施事)

信寄走了(受事)

信写好了(结果)

大笔写大字(工具)

小王通知过了(与事)

上海没有去过(处所)春节盼来了(时间)

主谓词组由两项构成,前一项是主语,后一项是谓语。主语和谓语之间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主语常常是施事,也可以是受事、结果、工具、与事、处所、时间等等。主谓词组的谓词性的。6.连谓词组 看例:

吃过饭看电影

坐船去汉口

站着说

连谓词组由两个谓词性成分构成。谓词性成分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因此连谓词组各项不能改变顺序。有的连谓词组似乎可以改变顺序,但是意义可能不一样。比如“坐船去汉口”是先坐船,再说目的地是汉口。“去汉口坐船”则是从汉口坐船,还存在如何去汉口的问题。连谓词组是谓词性的词组。7.兼语词组 看例: 派我去

选他当组长

称他为傻瓜

兼语词组是一个传统的划分,它可以写成这样的形式:“动词1+名词+动词2”。名词对于动词1来说是宾语,对于动词2来说是主语。兼语的划分已经有了几十年,不过这个划分是不合理的,所以近年来有人主张取消兼语式的划分,把它归入连谓词组中去。这些问题以后再讨论。8.同位词组 看例: 首都北京

厂长老王

同位词组的两项指同一个地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事物。同位词组是名词性的。

二、复杂词组的分析 1.复杂词组

先讨论复杂词组的概念。

写文章→写了一篇文章→写了一篇很好的文章→写出了一篇很好的文章 用“一篇文章”替换“写文章”里的“文章”就形成了“写了一篇文章”,再用“很好的文章”替换“文章”就形成了“写了一篇很好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次一次地替换,就形成了很复杂的词组。现在分析“写出了一篇很好的文章”: 写出了一篇很好的文章(层次分析示例)

复杂的词组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词组。2.层次分析:

现在分析几个词组: 认真学习外语(层次分析示例)买了一本书

(层次分析示例)他走了进来

(层次分析示例)

这三个词组层次一样,主要靠标出结构关系来区别。层次分析要求分析到词为止。比较; 很有办法 很有办法(层次分析示例)

分析到词,才可以发现前一种划分是错的。因此层次分析的要求是:划分层次,标明关系,分析到词。(结合以上分析,进一步介绍切分三原则:成结构、能组合、合原意。)

三、歧义词组

一个词组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义解释,这个词组是歧义词组。下面讨论歧义的成因。

1.一个词组中如果有词语多义,可能引起整个词组歧义: 分析用例: 这是小李的朋友 我可以三天不吃饭 2.词性不同: 分析用例 饭不热了

他原来是个工人 3.层次划分不同 分析用例:

救过他姐姐的学生

江苏和安徽的部分地区

年老的男人和女人(old men and women)优秀的中篇小说的作者 关于索绪尔的两本书 4.结构关系不同 分析用例: 他没有病

车没有锁 要学习文件 5.语义指向不同 分析用例:

这个人谁也不相信

连我也不相信 反对的是他

以上讨论的是引起词组歧义的一些主要原因,此外还可以有其他一些原因: 他不会写诗(逻辑重音位置不同。示范分析。)

有时还可以多种原因共同起作用,使一个词组歧义: 她的鞋做得好(多种原因。含语境。分析。)

研究歧义现象的意义:对歧义现象的分析表明,不仅用不同词语造出的语句会有不同的意义,相同词语造出的语句也会因为词的义项的不同选择、词语的语法功能不同、组合时的不同层次、不同结构关系、31 词之间不同类型的语义联系、不同的语音形式,甚至出现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之中,而影响到语句的意义。歧义现象的分析,有助于探索语句结构的奥秘。第四节 主谓词组:主语和谓语

一、主语和谓语的意义 例句:

你好好休息一会儿。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这个人高高的个子。这事儿咱们上当了。

主语是话题,谓语是对话题的陈述。主语、谓语的范围(不仅仅是中心语)。主语一般是已知的(周遍性的也是已知的),谓语常常是一句话的信息所在。主语和 谓语之间联系较为松散,主语容易脱落。

二、主语的构成和分类 1.主语的构成:

各类实词、介词结构以外的词组都可以充当主语,只不过不同词语充当主语的能力有些差别,有的强一些,有的弱一些。2.主语的分类:

首先要说明,主语可以是动词的施事。大致说来,施事成分作主语的能力强一些。但主语不一定非得施事。这有两层意义。一是受事、与事、工具、时间、处所等意义的词语也可以作主语: 事情已经办成功了︱故事编好了︱小王我给了他三本书︱大笔写大字 二是,如果谓语不是表示动作,主语也就无所谓施事还是受事等等: 他累了︱二等于两个一 附

主语是施事还是受事,关键是看谓语中主要动词,根据特定的名词和动词的关系来确定,并不是某个名词天然的是哪一种语义成分:

王晓明已经去了美国︱王晓明受骗了︱王晓明已经告诉过了︱王晓明是安 徽人︱王晓明不能去

当然有些词可以注定是施事或受事的。比如无生命的对象不可能是施事,动词是“吃”的时候,“人”通常不可能是受事。但是也不一定: 鸡不吃了(施事/受事)

主语分类:一是施事主语,一是受事主语,一是其他(中性)。主语这样分类,一方面是说施事作主语的能力最强,而且与一般人的看法吻合,但是主要目的是为了突出主语还可以是受事。

三、谓语的构成及其分类

见本节开头的例子。谓语可以是动词性词语,也可以是形容词性词语、名词(体词)性词语,也可以是主谓词组。

四、动词谓语

动词作谓语,不及动词性词组作谓语自由。有的动词不能单独作谓语: ?信寄 信寄,包裹不寄 信寄走了

*我姓 *光荣属于 *他是

五、形容词性谓语

汉语形容词作谓语比较自由,在这一点上不同于英语等。?屋里黑 屋里黑,外面亮 屋里太黑 屋里很黑 脸儿通红

六、名词(体词)性谓语

我们这儿穷地方︱那件衬衫尼龙的︱他说的上海话 注意

他南方人,高高的个子︱今天5月9号,星期五︱昨天阴天,今天晴天︱ 4月5号清明节︱5月4号青年节︱苹果5斤︱一人一个︱苹果一块五

这些都出现在口语中。表示人的籍贯、容貌、身份,以及日期、节令、节气、天气等。数量词语作谓语,表示数量、分配(平均量)、论价、报账等。

七、主谓词组作谓语

为了分析这种语法现象的方便,先给出“大主语”、“小主语”这两个学术用语: 这事儿{[咱们]上当了}(这事儿,大主语;咱们,小主语)下面讨论大主语和小主语的关系。1.大主语对小主语有领属关系:

他身体好︱这个人耳朵软︱青年人精神焕发 2.大主语和小主语分别是施事和受事: 这本书我看完了︱他什么书都看 辨 不是宾语提前。

3.大主语和小主语分别是施事和与事: 小王我给了他三本书

4.大主语表示整个谓语关涉的对象或范围: 这事儿咱们上当了

5.小主语是动词性词语: 这个人说话不算数

八、主谓句的分类

根据谓语的构成和功能,分四个类: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体词)谓语 句和主谓谓语句。

第五节 述宾词组:述语和宾语

一、述语和宾语的意义

述语表示某种行为、动作,也可以表示判断、存在等意义。宾语是述语所涉及到的对 象。

宾语对述语的意义:

读书、看见一个人、怕他(受事)写论文、包饺子、挖河(结果)给他、帮助我、教你(与事)打枪、吃大碗、洗凉水(工具)上船、下馆子、去北京(处所)斗鸡、急死他、气气你(致使)

唱梅派唱腔、写魏碑、游蛙泳(方式)来客人了、站着一个人(施事)

表哥姓蔡,人都叫他蔡铁匠,又叫他“黑老蔡”。

宾语分受事、施事、其他三类。这样分类,不仅说宾语常常是受事,更强调宾语还可 以是施事。

宾语不一定是施事,宾语不一定是受事。主语是已知的,宾语则常常是未知的。

二、宾语的构成和动词的分类 1.宾语的构成

体词性词语作宾语,这不必说;谓词性词语也可以作宾语: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2.从宾语看动词

①有的动词只能带名词性宾语: 骑、吃、修理、养成、给

②有的动词只能带谓词性宾语: a.表示心理活动、认识活动: 认为、以为、希望、主张、觉得 b.表示动作进行的状态: 开始、结束 c.虚化动词

给予、予以、加以、进行(“进行”有时可以带某些名词性词语作宾语,如 “战争”)

③有的动词既可以带名词性宾语,也可以带动词性宾语 看、喜欢、怕、爱、知道、是、通知 3.动词“是”的宾语

“是”的宾语可以是体词性的,也可以是谓词性的。比较: 我′大学生~我是′大学生~我′是大学生 我′不去~我是′不去~我′是不去 妈对不起你,是妈对不起你。(《雷雨》)曾皓 究竟文清走了没有? 愫芳 走了。

曾皓 你可不要骗我。愫芳 是走了!(《北京人》)

“是”表示肯定、强调。有人认为“是”在谓词前表示“确实”,应该分析为副词。这是按意义分类。“是”作述语有一种特殊格式: 这孩子真是头是头,脑是脑。(《日出》)一是一,二是二。

今儿是今儿,昨儿是昨儿,没关系。(《皇城根》)

交朋友是交朋友,作生意是作生意,送人情是送人情,放垫本是放垫本,都要分清。(《烟壶》)表示毫不含糊,毫不凌乱。

这件衣服好是好,就是颜色淡了点儿。他写是写了,但不那么认真。

表示转折前的让步。即使作主语的动词、形容词不出现,也同样表示让步。

三、双宾语 我给了他一本书

双宾语是述宾结构带宾语。能带带两个宾语的动词是给予义动词:给、送、赔、赠、卖、教(阴平)、告诉、问、通知。此外,有些动词带“给”也能带双宾语,如“交给”、“寄给”等等。有些动词在带了受事宾语后又可以带一个与事宾语:安排(“安排他”,“他”是受事;在构成“安排住房”,“安排”有了受事宾语后,可以再带一个与事宾语形成“安排他一处住房”)。讨论:取得义动词后面的两个名词性词语不是双宾语。

四、存现宾语 山上长着一棵树。前面走过来一个人。他家丢了一只鸡

存现宾语是存现句的宾语。存现句的格式是: 名词性词语1+动词性词语+名词性词语2

用公式表示是:MP1+VP+NP2 存现句由三个部分构成。NP1是主语,由表示处所的名词性词语充当;VP表示存在、出现、消失的方式,它的构成是“动词+着/了”或动词带补语;NP2是宾语,所谓存现宾语,由偏正结构充当,偏正结构的修饰语通常是数量词语。第六节 述补结构:述语和补语

一、述语和补语的意义 走出去(趋向)

长高了、吃完了(结果)走得出去、长不高(可能)

走得远远的、写得谁也看不懂(状态)

高兴得很、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也能听得清清楚楚(程度)补语说明述语表示的行为、动作的结果、可能、状态,性质的程度。打一枪、去一趟、等了三天

走在宽阔的大道上、生于1818年5月5日(自、在、于、向、到)这些动词后面的词语有人看成补语,这是动量、时间、处所补语。

二、述语和补语的构造

述语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构造一般比较简单。

补语(除动量、时间、处所补语外)都由动词、形容词性词语充当。补语可以简单,也可以比较复杂。此外,数量词组(数词和动量词的组合)、介词结构也可以充当补语。体词性成分不能作补语。补语是谓词性词语的述补结构,中间往往有“得/不”,或者可以加上“得/不”。这个“得”是结构助词,附在述语后。

三、趋向补语

趋向补语由趋向动词充当,表示动作的趋向。注意趋向补语的虚化或引申用法: 起来:笑起来、唱起来、高兴起来、(天)亮起来了、富裕起来了。下去:作下去、唱下去、(灯光)暗下去了、瘦下去了、友好下去。“起来”虚化,表示状态的改变、新状态的开始。“下去”虚化表示状态的持续。补语虚化,带补语的就不限于动词性词语了,有时形容词也可以作虚化补语的述语。

四、结果补语

补语表示述语所显示的动作、行为的结果。述语是动词,补语是形容词或动词。打垮、打倒、掀翻、拿走、卖完 装满、吃饱、走累(了)、忘光(了)、挂正(了)

述补结构后面可以有宾语,前面可以有主语。以“砍”为例: 我们砍倒了一棵树(补→宾(受事))我们砍坏了一把斧子(补→宾(工具))我们胳膊砍累了(补→主(施事的一部分))我们砍慢了(补→动态)我们砍迟了(补→时间)

补语的语义指向是比较复杂的。小结

以上两种补语都可以在前面插入“得/不”,述语和补语凝固程度较高,整个述补结构后面可以用上“了”,述语和补语结构都比较简单(有人曾经把它称为动趋式复合词、动结式复合词)。

五、可能补语

补语表示可能性。主要有三种类型:

A.进不来/进得来、打不倒/打得倒、洗得干净/洗不干净 B.吃得/吃不得、“和尚动得,我动不得?”

C.吃得了/吃不了、走得了/走不了

A类由趋向补语、结果补语扩展而来。表示主观或客观上有无取得动作结果的可能性(趋向的实现也可以看成一种特殊的结果)。B类由“得/不得”(·de/·bu·de)充当,主要表示客观上、情理上是否允许。C类由“得了/不了”(·deliǎo/·buliǎo)充当,主要表示主观上有无能力,也可以表示情理上是否允许。

六、状态补语

对述语表示的动作的结果所达到的状态进行描写。补语可以很复杂,成语、复杂的动 词和形容词性词组、主谓结构都可以充当状态补语: 骂得头皮发热︱打得落花流水︱洗得干净、洗得干干净净

“洗得干净”列在可能补语中,这里又列入了状态补语,就是说“洗得干净”是一个歧义结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比较。肯定形式 否 定 形 式 疑 问 形 式 补语前能否停顿 补语能否扩展

A.洗得干净 洗不干净

洗得干净洗不干净 不能停顿 不能扩展

B.洗得干净 洗得不干净 洗得干净不干净 可以停顿 可以扩展

仅仅观察肯定形式,看不出A和B有什么区别。可是我们看否定形式、疑问形式、语音形式、扩展形式,就可以看出他们有差别,这是结构上的差别。通过比较可以看出,A式是带可能补语的述补结构,B式是带状态补语的述补结构。

五、程度补语

述语有形容词充当,补语的形式比较多: 好极了、乐坏了、糟透了、高兴死了、大多了

热得很、忙得不亦乐乎、急得团团转、急得什么似的、(你看他)急得 “极”、“坏”、“透”、“死”、“多”后面都带“了”。程度补语有时仅仅是形式,哪怕 补语没有出现,也可以显示程度深。问题

能否说程度补语都表示程度深?有没有表示程度浅的程度补语?

六、宾语和补语的比较

宾语和补语都在述语的后面,这就发生了两种成分的区分问题。区分的目的是为了完 善分析方法。不要地说这两种成分难以区分,要看看问题的症结。1.如果述语是形容词,后面的成分无疑是补语。2.如果后面的成分是名词性词语,肯定是宾语。

3.如果述语是动词性词语,后面的成分是谓词性词语,后面成分可能是宾语,也可能是补语。

4.如果述语是动词性词语,后面的成分是数量词组,数量词组可能是宾语,也可能是补语。现在讨论后面两种情况。A.爱干净(不能插入“得/不”)B.洗干净(可以插入“得/不”)

A和B都是第3种情况,辨别的方法是看能否插入“得/不”。A是述宾结构,“干净”是宾语,B是述补结构,“干净”是补语。

C.买三尺(加上述语动词的相关名词性词语,比如“布”)D.去三次(加上述语动词的相关名词性词语,比如“上海”)

现在看动词后面的数量词组与加上的名词能否构成偏正关系。C中“三尺布”是偏正词组,作“买”的宾语,当“布”不出现的时候,“三尺”就取代“三尺布”充当了“买”的宾语。D中“三次上海”不是偏正关系,所以“上海”是宾语,“三次”则是补语。再看: E.请了三天 F.当了三天

E的“三天”后面可以加上“假”,“三天假”是偏正关系,这里的“三天”是宾语。F的“三天”后面可以加上“工人”之类的词语,“三天工人”没有结构关系,这里的“三天”是补语。

七、宾语和补语的位置

拿一本书进来、拿进一本书来、拿进来一本书 吃饱了饭

你看得起我、我怎能看不起你呢? 看了艾艾一眼、瞪了一眼艾艾 等他一下、等一下他 敲一下锣、削一削铅笔 概括

1.谓词性词语作补语,宾语在补语后;与趋向补语共现的宾语可以在补语后、补语前,也可以插在中间。2.数量词组作补语,宾语由指人的名词充当,宾语可以在补语前,也可以在补语后;指人的代词作宾语,以放在补语前较为多见。宾语指物,一般放在补语的后面。状态补语不与宾语共现,可以充当宾语的词语出现在其他地方: 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打得敌人落花流水

第七节 偏正结构:定语和状语

一、定语和状语的意义 先看定语:

红花、鲜牛奶、高楼(性质)

精美的地毯、鲜艳的色彩、高高兴兴的样子(状态)水泥路面、木头桌子、砖木结构(质料)

雪花的形状、大桥的桥墩、汽车的引擎(领属)一幢幢高楼、三天时间、一脸的不高兴(数量)画油画的笔、捆行李的绳子、包衣服的布(用途)

定语分类,就可以有解释作用。比如“同志的信任”有两种解释:一是来自同志的信任(领属定语),一是同志式的信任(性质)。再看状语:

热烈欢迎、整整齐齐地放着、慢慢儿走(状态)很高兴、十分友好、极其恶劣(程度)

从车站来、在门口站着、屋里坐、向前看(地点、方位)明天见、星期天去买票、一年回家一次(时间)

用毛笔写下来(方式)

中心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的中心。

从语法上看,中心语的词性和整个偏正词组的性质一致。但是,这不是绝对的: 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

“潭水的绿”是名词性的,可是中心语“绿”是形容词。语义重心不一定都在中心语。比如: 你去吗?——不去。

“不”重读,它是语义重心。同类的例:

不但是得慢走,还须极小心的慢走,骆驼怕滑(《骆驼祥子》)标准理论→扩充的标准理论→修正的扩充的标准理论

二、定语的构成

形容词可以作定语。但有区别: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比较自由,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往往要加“的”。加“的”的,双音节比单音节多。高大(的)身影 苦恼(的)人

代词作定语,加不加“的”有各自的情况。“什么”可以作定语,“谁”作定语要加“的”。什么花?/什么的花? 谁的书?

我的书谁拿走了?︱我书谁拿走了?︱这是什么?*我书。我的书。人称代词作定语,如果偏正词组被包含,可以不带“的”;不包含,要加“的”。名词作定语可以不加“的”: 铁路大桥︱水泥结构

有的加“的”和不加“的”意思不一样: 狐狸尾巴︱狐狸(的)尾巴 数量词作定语比较自由: 五斤苹果

动词作定语有两类:

劳动态度︱调查材料︱学习时间︱跳高(的)姿势

大体上可以说,体词性定语、比较短的定语,后面以不加“的”为多见;谓词性定语、比较复杂的定语,以加“的”为多见。

三、复杂定语

1.所谓复杂定语,是从形式上说的,即一个词语前面有几个词语处在定语的位置上。但仔细分析,有这么三种:

①鲁镇的酒店的格局 ②一件珍贵的衬衫 ③勤劳勇敢的人民 2.定语的次序

我们把第②种情况里的定语称为多层定语。多层定语的次序可以概括如下: ①带“的”的定语在不带“的”定语的前面: 大的黑狗 黑的大狗 *大黑的狗 *黑大的狗

例外有二:数量词作定语不带“的”,可以在前,也可以在后: 一朵红红的花/红红的一朵花 领属定语即使不带“的”,也要前置: 我那件红红的衬衫 ②定语都不带“的”:

领属定语+数量词+形容词+名词

我+那件+红+的确良(衬衫)③都带“的”:

领属定语+主谓词组充当的定语+动词性定语+形容词性定语+名词性定语 我们学校的+刚盖的+新的+教工的(宿舍楼)老舍写的+叙述洋车夫一身的+最优秀的(小说)

四、状语的构成

1.副词、形容词作状语 快来、热烈地欢迎 非常地高兴

2.动词(助动词作状语,一种传统的分析意见)会来的、可以不去 3.时间名词/处所名词 明天见、屋里坐 4.数量词

一个一个地进、三天去了(两次)5.介词结构 在马路上乱跑 6.主谓词组 背靠背地站着 7.其他词组 很吃惊地说道

坚决而又果断地解决了问题 小结

状语如果比较长,一般要有“地”

五、复杂状语 1.复杂状语的概念 ①很高兴地说 ②很不容易 ③严肃认真地说 2.顺序

研究得很不够,或者说比较灵活。

昨天+跟他+在街上+又+仔细地(看了一遍)

时间状语+表示对象的状语+处所词语+副词+形容词 “又”可以移动位置。第八节 句 型

一、现代汉语的句型系统

现代汉语句型表(表里应有花括号)动词谓语(其他)

述宾谓语

动词谓语句 述补谓语

连谓谓语

主谓句 兼语谓语

形容词谓语句

单句 体词谓语句

主谓谓语句

动词性非主谓句

句子 形容词性非主谓句

非主谓句 体词性非主谓句

叹词/拟声词句 复句

动词谓语句中的其他动词谓语,包括单个动词、动词带状语以及动词性联合结构。

二、“把”字句和“被”字句 1.“把”字句 介词“把”带上宾语形成的介词结构称为“把”字结构。“把”字结构在谓语里作状语的主谓句称为“把”字句。“把”后面的词语一般是谓语中动词的受事/结果,当然也有 其他情况。

我们把窗户擦干净了。

学习“把”字句要注意几个问题。先看句子: *我们把这个病人苏醒过来了。*我们把这个病人抢救。

*我们把这个病人不抢救过来不休息。*我们把一本书买来了。

①“把”字句谓语中主要动词必须是表示积极意义动作的及物动词,以及少量可以代替这些动词的代词(如“怎么样”)。

②“把”字句中谓语动词必须是复杂形式,即不能是单个的动词。少量的述补式复合动词例外。③“把”字句中如有其他状语,特别是否定副词或助动词充当的状语,一般放在“把”字的前面。④介词“把”的宾语一般是确定的形式。有一种“把”字句,“把”的宾语是动词的施事: 我急得团团转 把我急得团团转 这表示致使。又: 把个小偷跑了。这也是表示致使。

以上说的有例外。比如诗歌及唱词中,“把”字句谓语动词可以简单: 那一天同志们把话拉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把我急得

跟“把”相当的是“将”: 将革命进行到底 2.“被”字句

“被”字结构在谓语中作状语的主谓句叫“被”字句。*这个病人被我们苏醒过来了。*这个病人被我们抢救。*我被他没有骗过。*一本书被我买来了。①谓语动词及物。

②谓语动词是复杂形式。

③如有其他状语,特别是副词、助动词充当的状语,一般放在“被”字的前面。④主语是确定的。“被”字句传统用法是表示主体不企望的,是一种不幸遭遇。不过这个限制现在已经突破。“他被选为车间主任。”这个句子表示的就不是不企望的。口语中“被”的替代形式是“叫、让、给”。书面上还有“为„„所”式(古代遗留),用语书面语。3.“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

NP施+把+NP受+VP~NP施+被+NP受+VP

我们把这个病人抢救过来了~这个病人被我们抢救过来了 但这两种句式的转换是有条件的,有的就不能互相转换: 你赶快把书收起来 这件事被我知道了

请思考不能转换的原因。

三、连谓句和兼语句 1.连谓句

连谓词组作谓语的主谓句是连谓句。我站起来往里走(先后)

这些纸留着以后用(目的和手段)他跳远扭了脚(原因和结果)

我们有事找老王(假设、条件、原因)我手执钢鞭将你打(方式和动作)这件事说起来挺激动的 他站着不动 2.兼语句

兼语词组作谓语的主谓句叫兼语句。我们请你参加。格式:V1+N+V2 这是第一种,V1有使令意义:请、派、委托、命令、使。我们选他当班长

这是第二种,固定形式:选„„当、称„„为。这件事有人不同意/是他帮助了我 这是第三种,V1由动词“有(没有)”、“是(不是)”充当。比较

兼语句和主谓词组作宾语的句子谓语的构造都是“动词1+名词+动词2”:(我们)派他去(我们)主张他去

区分这两种结构的方法:看动词1,语音停顿,插入。

四、非主谓句

下雨了。/禁止吸烟。快!/热死我了。

白糖水!/好一派迷人的秋色啊!嗨!/哎哟!

五、句子分析

老的分析方法叫句子成分分析:

奇形怪状的礁石自然逃不出她们好奇的眼睛。(分析用例。符号难打,省略)

特点:句子成分与词对当。尽量不承认词组可以作句子成分。这样可以归纳“句型”。可是句子成分分析无法贯彻到底。第九节 复 句

一、复句的定义和特点 先看例:

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

1.两个/两个以上分句按一定的逻辑语义关系联系在一起形成的复杂句子叫复句。从结构上看,一个复句至少要有两个分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

马克思注意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克服。

以上不是复句。有些句子的状语、宾语、主语比较长,或者需要突出,用逗号隔开,不要误判为分句。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即使我也没有看见过。

哪怕在炎热的中午,他也不休息。

忠于科学,勤于钻研,勇于创业,这是保罗·杨森终身执着坚持的信条。

有些连词可以把主语、状语等联系于整个句子,主语复指,都不要误认为复句。困难再大,我们也要克服。他不但很勇敢,而且有智谋。

不应酬吧,怕儿女受气;应酬吧,钱呢? 以上是复句,因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主谓句充当分句时,各分句的主语可以都出现,也可以有省略。省略常见的是承上一分句的主语而省略后一分句的主语,也可以蒙后一分句的主语而省略前一分句的主语。

2.分句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语义关系,这种关系常常可以通过关联词语来显现。没有必然的语义联系,无法形成复句,即使强行地加上关联词语,也不能形成合格的句子。比如: 因为雪是白的,所以草是绿的。

因为我从小生长在农村,所以对党有特别深厚的感情。没有特定的语义联系,也不能强加特定的关系:

因为这部书出版已有多年,所以作者作了较大的修改。

有人用下面的句子可以加不同的关联词语,夸大关联词语的作用: 明天下雨,我 不去了。(p→q)因为明天下雨,所以我 不去了。如果明天下雨,我就不去了。只要明天下雨,我就不去了。

这些(因果、假设、条件等)句子表达的逻辑关系(复合命题的支命题之间的关系)都是蕴涵关系。可是语法上所说复句的分句之间的关系比命题逻辑上所说命题之间的关系要丰富、具体,其中包括时态、说话意图等的影响。这些因素因不同语境而异。体现逻辑关系和语境差异的是自然语言里的关联词语。自然语言里关联词语的含义比逻辑联接词的含义丰富得多。不是不同的关联词语改变了意义,而是不同的意义要用不同的关联词语来显现。

所谓关联词语是指连词、某些副词以及某些实词。连词就是前面讨论词类时所说的B组连词,如“如果、虽然、但是、何况、既然”等。起关联作用的副词指“才、却、也、都、就、又、反而、然后”等。起关联作用的实词,如“那么、这样”、“谁„„谁”等。连词可以连接分句,也可以连接句子(在句组中)。当然,连接分句的连词与连接句子的连词有的有重合的部分,但也有差别。

3.分句之间有语音停顿,全句只有一个统一的句调: 明天下雨{。/,}我不去了。他推着车子{,}出去了。

二、复句的类型

复句的类型是指分句之间的语义关系的类型。可以借助关联词语来辨别,但根本上是靠分句之间的内部联系。1.并列

各分句是语义上是平行的。

①几个分句说几件事情,或同一件事情的几个方面: 和谈失败了,欺骗不行了,战争揭幕了。

老栓一面听,一面应,一面扣上衣服。

她心地单纯,她懂得活着的快乐,她知道同情,她明白劳动有意义。(《雷雨》)关联词语:既„„又、一面„„一面、„„也、一来„„二来:

开船前两天,鸿渐夫妇上山去看辛楣,一来拜见赵老太太,二来送行,三来 辞行,四来还船票等等的账。(《围城》)也可以借助结构平行来表示: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②只有两个分句,用两种事实互相对比,正反相衬。南方湿润多雨,北方干燥多风。他是装糊涂,不是笨。这是对比。2.顺承(连贯)

分句之间的语义关系是时间先后,前面分句表示先出现的情况,后面分句表示后出现的情况。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我们先谈原则,然后再谈具体问题。乔厂长前脚走,沈秀琼后脚就跟了出来。

关联词语主要是一些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如“首先、接着、然后”等等。3.解说

后面分句对前面分句作出说明(狭义的说明)。

我们创造了一种独具风格的生活方式: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正红旗下》)

文艺批评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毛泽东)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毛泽东)这一次的旅行,使我更明白了一个名词的意义,这名词就是朋友。(巴金《朋友》)中国人有三把刀为世界所不及,第一把就是厨刀。(夏丏尊《谈吃》)4.递进

不但要有革命热忱,而且要有实际精神。你以为你聪明,人家比你还要聪明。

曹先生的话能感动他,小福子不用说话就能感动他。

阿Q不独是姓名籍贯有些渺茫,连他先前的“行状”也渺茫。自家的兄弟尚且如此,何况他人呢?

仇人想见本来是格外眼明,况且是相逢狭路。递进是说话人强调的地方不同: 他不但懂俄语,而且懂法语。他不但懂法语,而且懂俄语。5.选择 相容选择

或者我去,或者你去,或者咱们一块儿去。我跟你是亲戚,是老朋友,还是我欠你的? 不相容选择

要么你来,要么我去,反正咱们得谈一谈。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取舍

与其这样等着,不如找点儿事情做做。宁可找点儿事情做做,也不这样等着。

供选择的两种可能都是不如意的,不过相比之下,选择一项,舍弃一项。下面的例就更明显了: 与其跪着生,比如站着死。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6.转折

尽管花了很大力气,但是收效不大。

后一分句不是顺着前一分句的意义说下来,而是转了一个方向。有重转和轻转两种情况。重转

他虽然多住未庄,然而也常常宿在别处。关联词语:然而、但是、却、可是。轻转

人样儿满说得过去,不过听说她声名不正。关联词语:不过、只是、其实、就是。

前一个分句如有让步意味,可以用上“虽然、固然、纵然”等关联词语: 能够去固然好,一时去不了也不必灰心。这里“固然”不能用成“虽然”。“固然”侧重于确认某个事实,“虽然”侧重于让步。表示让步的又一种方法是前一分句用主宾同形的形式,谓语动词用“是”: 睡是睡了,可怎么也睡不着。

八路军苦是苦些,可正正道道的叫人学好。笔倒确确实实是支笔,可就是写不出来。不用关联词语的:

好东西不用你去记,它自会留下很深的印象。(《围城》)《马氏文通》:将飞者翼伏,将跃者足缩,将转者先诺。(这是对让步转折的绝好描写。)7.假设

虚拟条件和结果的关系(所谓虚拟条件,只是说话人的表达策略。有的条件是实实在在的,是事实,说话时依然可以把它表达为虚拟的)。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

假使能使中国得到解放,那我又何惜于我这条蚁命。

关联词语:倘若、假若、假使、如果、要是、要(口语色彩越来越浓)。

一般说来,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是配对使用的。通常情况下前一个可省,但后一个不能省。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

如果本人对处分决定不服,可以提出申诉,有关党组织必须负责处理或者迅 速转递,不得扣压。(《中国共产党章程》第四十一条,2002年11月14日通过)受译文的影响,书面语中有用假设关系表达相关的事实和道理的表达形式: 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刘白羽《长江三日》)

如果说,汉语史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汉语的丰富遗产,那末文字改革的 研究就是为了更好地探索汉语的书面表现形式的远大前途。(吕叔湘《汉语研究工作者的当前任务》)

有一种情况,可以有不同的归类。有人归入假设复句:

即使我们的工作取得了极其伟大的成绩,也没有任何值得骄傲自大的理由。(多年来他天天锻炼)即使刮风下雨,也从不间断。即使天塌下来,我们也要顶住。讨论:否则

汉语速记要天天练,否则很难学会。幸亏来得早,要不然就赶不上车了。

*汉语速记要天天练,否则如果不天天练,就很难学会。

“否则”的意思是“如果不这样,就„„”。这里有假设关系在,但不是在“否则”之前,而是在“否则”的内部。所以,用“否则”的句子总体上不是假设关系;“否则”后面再重复假设条件是多余的。8.条件

①唯一条件 a)充分条件

只要他不是个哑巴,他就总有几句话要讲的。

只要你把每一件事当事干,那就会一天到晚有事干。(《北京人·一百个普通人的自述》)b)必要条件

只有先当群众的学生,才能当群众的先生。

一个特定的条件是必要条件,还是充分条件,有时是跟看法有关系的: 只有天天锻炼,身体才会好。只要天天锻炼,身体就会好。除非你去请他,他才来。除非你去请他,他不来。“除非„„才”、“除非„„不”按说表示的意义是相反的,可是意思一样。《现代汉语八百词》认为是强调某条件是唯一的先决条件。“除非„„才”表示一定要这样的条件,才能产生某种结果。“除非„„不”表示一定要这样的条件,否则不能产生某种结果。②不拘条件

不管困难有多大,我们也要克服。

国无论大小,都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论什么人,都要遵纪守法。

所谓不拘条件,是指任意条件。关联词语是“不论、不管、无论„„都/也”。

“不管”等关联词语后面,一是表示任指的疑问代词,二是并列的几项。都表示周遍意义。“都/也”是副词,肯定形式都用“都”,否定形式用“都”和“也”都可以。③倚变关系

街上越乱,祥子的心越紧。谁愿去,谁就去。y=f(x)9.因果 ①一般因果

主要是“因为„„所以”一类。因为下大雨,所以他不来了。

几房的本家大约搬走了,所以很寂静。你又不识字,人家要你呀?

这些委屈,她可不敢对丈夫说,怕引起是非。(《正红旗下》13)我爸我妈我爷爷都是我伺候,谁让我是闺女呢?

他比客人高着一品,须拿出为官多年,经验丰富,从容不迫的神态来。(《正红旗下》37)

一个有良心的人,没法不佩服他,大伙受了洋人多少欺侮啊!(又84)有事快说,我正忙着呢!(又102)下面看“以致、致使、以至”: 他不听别人的劝告,以致上了当。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新知识层出不穷,以至很多人感到要重新学习。“以致、致使”引出不好的结果,“以至”引出好的结果。

②推论因果

既然矛盾已经暴露,就不应该再回避。既然时间还早,何不顺便去看看他呢?

“既然”强调原因是既成事实,结果也就是很自然的推断。“因为”则仅仅是指明原因。10.目的

你把材料准备好,以便开会时讨论。衣服脏了自己洗,省得麻烦人。

前一分句指明手段或措施,后一分句指明目的。目的有两类,一类是积极的,指努力追 求某种结果,关联词语是“以便、借以、就是为了、为的是、以、好”等;一类是消极的目 的,关联词语是“省得、免得、以免”等。

三、多重复句的分析 1.多重复句的概念

他 不 恨,也 不 恼,只 是 悔 恨。(分析用例)

这是一个多重复句。定义: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复句是多重复句。具有两个 层次的是二重复句,三个层次的是三重复句,等等。2.多重复句的分析

多重复句是一般复句的扩展形式。

(a)提高是应该强调的,{但是片面地孤立地强调提高就错了}。

(b)提高是应该强调的,{但是[如果片面地孤立地强调提高],那就错了}。(c)提高是应该强调的,{但是[如果(不但片面地孤立地强调提高,而且强 调到不适当的程度)],那就错了}。

以上只是一种构拟。把a的花括号里的部分用一个复句去替换,就得到b;再把b的 方括号里的部分用一个复句替换就得到c;删除c里的一些关联词语,就得到就得到d。(d)提高是应该强调的,但是片面地孤立地强调提高,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那就错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复句由分句组成。如果一个复句的组成部分本身又是一个复句,这就是多重复句。复句的分析

两个程序,一是划分层次,二是标明分句之间的关系。弄清楚多重复句的扩展过程,有助于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一般认为分号所在的地方层次较高,但不是绝对的: 这些人虽然很客气,但是他总觉得在谈话上,在举动上,他们跟他不是一类 人;而且他也奇怪为什么以前就很少看见这种人。(《家》36)关联词语之间的呼应可以帮助我们划分层次,辨别关系:

我们所以要隆重纪念阿尔伯特·爱因施坦,不仅是因为他一生的科学贡献 对现代科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还因为他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为真 理和社会而献身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是鼓舞我们为加速四个现代化而奋 斗的力量。

划分到一边的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则这些分句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他虽然没有很用力,可是因为铁烧得过了火,︱火星溅得特别多。人遇到喜事,︱连天气也好了,他似乎没见过这样可爱的冬晴。

以上两例中划线的部分都不能看成合适的复句,把它们划分到一起是不恰当的。补例

粮食贵,贵吧,谁有法儿教它贱呢?(《骆驼祥子》12)

父亲是党的工作者,曾经战斗在敌人的心脏里,现在“敌人”战斗在他的心 脏里,得了心脏病。(《北京人·一百个普通人的自述》263)方家恨孙家简慢,孙家厌方家陈腐,双方背后都嫌对方不阔。(《围城》321)鸽子是随心草儿,不爱,白给也不要;爱,十两八两也肯花。(《正》39)

如果没有氧气,光有氢气,或者光有氧气,没有氢气,都不能生成水。我们不管读什么书,都必须认真地去读,不仅了解书的内容,而且要通过 书的内容去了解其反映的时代和社会,否则就不能算读懂读透。

一篇好的文章或一篇演说,如果是重要的带指导性质的,总得提出一个什 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这样,就不是形式主义的方法所能济事的。

四、紧缩复句

语法学界把下面的形式称为紧缩复句: 不提媳妇不生气。人越丑越爱打扮。这几个字一看就懂。你不信也得信。所谓“紧”,是没有停顿;所谓“缩”是省掉了一些词语。这些句子可以“还原”成

普通的复句。其构造特点在于,两个谓词性成分之间有副词连接。用来连接的副词,可以 是两个互相配对,如“越„„越”、“不„„不”、“一„„就”、“非„„不”;也可以独用,如“也”、“却”等。

五、句组

几个句子(单句或复句)形成的语法单位叫句组。其特点是围绕一个中心说的,有一 定的连接手段:

午后,山谷里的太阳像一盆火,烤得四周的空气都发烫。似乎点一根火柴,满山谷的气体就会燃烧起来。骑在马上,蒸得我头昏眼花,口燥舌干。牲口也伸 出舌头,呼呼直喘重气。第十节 句子的语气

一、句子的语气分类和语气词

一般把句子按语气分成四类: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陈述句)走!快走!︱行行好!︱帮帮忙!(祈使句)

谁来了?︱你是江苏人吗?︱你今天去,还是明天去?︱是不是他?(疑问句)靳以,你死得太早了!(感叹句)

不过这个分类框架并不能使所有的句子都能从语气上进行归类。下面的例引自《雷雨》: 蘩漪的声音 四凤!鲁四凤 哎。

一个呼喊,一个应答,分别都是句子,可是应归入哪一类呢?这就不得不另设一类,称为呼应句。句子语气分类也不是绝对的。下面的例出自《骆驼祥子》: “甭摆闲盘,你怎办吧?”虎妞心里扑通,嘴里可很硬。“你怎办吧?”形式上是问句,实际上是祈使句。

句子语气可以主要靠语调来表示,也可以既用语调又用语气词来表示。语气词是哪些,说法不一。先写几个大家公认的:啊、吧、呢、吗、了、罢了、来着、欸、呕、嚜(、的)。

语气词归入虚词,但是不能忽略它的作用。比如我接待人民来访。我有以下两种问法: A 你是什么地方人? B 你是什么地方人啊?

来访者听了A、B两种问话,感觉是不一样的,A句有点儿生硬,B句显得和气多了。其中的关键是语气词。

二、陈述句

陈述句报道一个事实,说明一个道理。在传统逻辑看来,表示一个判断。A 我会了。︱B 我会的。

“我会了”表述一种新情况,“我会的”表示本来就会。A、B两句除语气词之外,其他部分都相同。这两句的差别主要是不同的语气词造成的。我们把A、B两句意义上的差别归结为语气词“了”和“的”的差别:“了”表示新的情况,“的”表示本来如此。

说“了”表示一种新情况,这“新情况”可以是新出现的,也可以是新发现的: C 三年不见,这孩子长高了。︱D 水涨起来了。/花儿红了。E我看电视来着。︱F刚才那个人叫什么名字来着?(一般分析:表示最近的过去。)

G我考了70分呢。︱H你考了70分罢了。

“呢”和“罢了”又正好对立。用“呢”有夸张色彩,让人确信;用“罢了”有故意往小里说、故意缩小的意思。

以上讨论的是肯定句。陈述句还可以是否定形式: 我不会。

他没有会(呢)。花儿没有红呢。他考不到70分。我不能不说出真相。

三、祈使句

祈使句表示指令、祈求等意义。

二嘎子,你一清早就跑出去,是怎么回事?说!你给我说实话!

小妞子,还不过去谢谢王奶奶跟二姑姑哪!咱们走吧!请多多关照!别哭了!

命令、建议、祈求人家做某事,或禁止人家做某事。“吧”带有商量的口气。“了”多用于否定形式。祈使句比较短小。常常省略主语(主语是第二人称,或包括第二人称在内的第一人称)。

四、疑问句

疑问句的主要作用是用于提问。分析疑问句,主要从三个角度来看:构造、回答方式、使用语气词的情况。

疑问句分四类。1.特指问句

你找谁?︱你怎么办?︱哪儿有不费什么力气却可以挣到很多钱的工作? 特指问句从构造上说,必须有表示提问的疑问代词(注意表示任指或虚指的),回答时要根据疑问代词的要求做具体说明,可以不用语气词,如果用语气词,可以用“呢”,也可以用“啊”(“啊”可以用于任何问句,可以用于任何语气的句子,不是显现疑问句特点的语气词)。但是不能用“吗”或“吧”。2.是非问句 看例:

今天星期五。今天星期五?

从构造上说,是非问句是陈述句改用疑问句的语调。回答时得表示肯定或否定。可以不用语气词。如用语气词,则只能用“吗”或“吧”,也可以用“啊”。那么用“吗”和“吧”有什么不同呢? A今天星期六吗?︱B今天星期六吧?

A和B的区别就在于语气词不同。用A句发问,说话人完全不知道答案,需要听话人来说明。用B句发问,说话人对答案有一定的猜测,只是拿不准,需要听话人加以证实。A、B两句意义上的差别,是语气词“吗”和“吧”造成的,由此可知这两个语气词的差别。是非问句不能用语气词“呢”。

“你想买点儿什么?”是特指问句,“你想买点儿什么吗?”则是一个是非问句了。这里两个因素发生了变化:疑问句的类型由特指问句变为是非问句,“什么”由用于提问到用于表示虚指。3.选择问句

你是让狼叼了去,还是上非洲挖金矿去了?(《骆驼祥子》)你们那里用水电用火电? 我招谁惹谁了?

句子提供几个选择项目,让听话人从中选择(从构造上说,选择问句可以是选择复句,但不限于选择复句。可以看上面后两个用例)。回答时,要选择其中的一项或几项。可以不用语气词,要用则用“呢”,也可以用“啊”。但是不能用“吗”或“吧”。4.反复问句

你去不去?︱他是不是不同意?︱他已经走了,是不是?

反复问句的谓语中心由谓词性词语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构成。回答时得表示肯定还是否定。这有点像选择问句的回答,又像是非问句的回答。可以不用语气词,如用,则用“呢”,也可以用“啊”;但不能用“吗”或“吧”。

反复问句在不同的方言中有不同的形式。下面看例: A.你去上海不去上海? B.你去不去上海? C.你去上海不去? D.你去上海不? E.你去不?

看起来,A的说法比较笨拙,说的人不多。请学生说说,应该取哪一种说法。讲解:B种说法多为南方学习普通话采用的说法,老北京多采用C种说法(可看老舍的小说),D、E两种说法,是北方的说法,比如东北人多用E种说法。

在江苏省的方言里,较多的有这样的说法: 你可[k?]去上海? 你阿[Q]去上海?

现在讨论一下疑问句的省略形式“NP呢?”

A.我明天去南京,你去那儿呢?~我明天去南京,你呢?

B.我明天去南京,你明天去南京,还是去上海呢?~我明天去南京,你呢? C.我明天去南京,你去不去呢?~我明天去南京,你呢?

“你呢?”是什么类型的问句?看它替代的是什么类型的问句。在A中,它替代特指问句;在B中,它替代选择问句;在C中,它替代反复问句。当然,句末语气词是“呢”,它不可能的是非问句。在讨论了几种问句以后,现在讨论以下反问句。A.大立:那怎么行? 金枝:怎么不行?

B.这是你的?︱这不是你的?

C.人家吃烙饼有过你的份?你喝的不是稀饭?

(模范不模范,从西往东看,西头吃烙饼,东头喝稀饭)D.我跟你是亲戚?是老朋友?还是我欠你的? 反问句表示的不是问句的意思。它表示陈述、祈使、感叹的意思。反问句比一般的直陈的句子更有力量。肯定形式的反问句表示的是否定的意思,否定形式的反问句表示的是肯定的意思。在这个意义上说,反问句相当于一次否定。反问句可以由各种类型的问句构成。下面讨论一下回声问。先看例: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 还不是和祥林嫂?

祥林嫂?怎么了? 老了。

死了?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 你由哪儿学来的这么一套?

哪儿学来的?我跟妹妹常讨论这个问题。(老舍)

用问句形式把说话人所说的话(多半是人家的问话)重复一遍,问说话人:你是问(或说)这个吗?有的回声问,又是反问句的形式。

反问句、回声问,都是疑问句的特殊用法,不是疑问句的另一种类型。

五、感叹句

感叹句用于发抒情感。例: 血沃的中原啊,古老的神州,有多少风流人物千古不朽!君不见:江山代有才人出? 现代人比祖先更加风流!感叹句常用的语气词是“啊”。运用感叹句关键是真有感情。现在可以见到不少没有感情的感叹句。第十一节 常见的语法错误

一、语法错误概说

1.语法错误包括几种情况。比如,结构上的毛病,词类使用上的毛病,一些特殊的词(代词、数词等等)用法问题。

2.习非成是与规范问题。语言里有些说法是有问题的,比如上个世纪50年代讨论的“恢复疲劳”,80年代讨论的“贵宾们所到之处都收到了热烈的欢迎”之类,这些不规范的说法,至今在语言中存在着。语言中有习非成是的情况,但是不能因此否定必要的规范工作。要保持语言的准确、优美,适合信息时代的需要,我们要推进语言(包括语法)的规范化。当然,规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语言的规律需要我们去认识,规范的标准也要不断也在发展。这是十分复杂的问题,需要专门的研究。3.一般说来,所谓语法错误,有时包括语义的问题。比如: *这块石头得了糖尿病。

这个句子如果有毛病的话,毛病不在语法,而在语义。乔姆斯基在《句法结构》里举过两个例子:

①Colorless green ideas sleep furiously.(无色的绿色的念头在狂怒地睡觉。)②Furiously sleep ideas green colorless.(狂怒地睡觉念头绿色的无色的。)

乔姆斯基指出,例①和例②都有毛病,可是让会说英语的人回忆例①比回忆例②要容易得多。因为例①语义上有毛病,但是符合语法;而例②不仅语义上有毛病,而且语义上也有毛病。符合语法的句子尽管语义上有毛病,但它赋予词语的条理性,人们可以理解。可见,语义和语法不在同一个平面。我们讨论语病,主要讨论不符合语法的情形,当然也会讨论到语义上有毛病的句子。下面讨论常见的结构上有毛病的情形。

二、句子成分残缺

句子成分残缺,是指句子里缺少了必不可少的成分。1.主语残缺

①在数学界老前辈的热情指导下,使杨乐在数学科学研究上迈出了可喜的 一步。

②他俩高超的技艺,富有幽默感的动作和形象,总是受到观众的偏爱,称 他们为中国的杂技英豪。

③自成趁着敌人慌张,接着又射一箭,从那个走在前头的小校的喉头穿过,50

第二篇:黄廖本现代汉语学习纲要

《现代汉语》学习纲要

现代汉语内容共有六个部分,分六个模块学习,其基本学习内容和要求以及重点难点、课时安排等叙述如下。

第一章 绪论

明确汉语、现代汉语、普通话、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基本概念,了解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有关重要政策,了解学习现代汉语的重要性和方法,热爱祖国语言。重点是现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规范化及其在现代化建设工作中的重要性,难点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方法是教师主讲,学习手段主要是运用多媒体进行学习;学时6学时。

1.语言、汉语、现代汉语,方言和普通话,普通话的形成;

2.国家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当前的任务;

3.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

4.“现代汉语”课程的目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第二章 语音

掌握有关普通话语音系统的基本知识,全面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和普通话标准音,并能用来注音、拼读音节,提高对推广普通话的认识,具有推广普通话的能力。重点是有关普通话语音系统的基本知识,全面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和普通话标准音,并能用来注音、拼读音节,提高对推广普通话的认识,具有推广普通话的能力;难点是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目的是纠正方言;学习方法主要是运用语音实训法,即加强口语发音训练;学习手段主要是运用多媒体进行学习。学时12学时。具体内容如下:

1.语音的物理属性,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汉语拼音方案》是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语音的方案,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构成的拼音方案,内容包括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五个部分;

2.语音的基本概念:音素、元音、辅音、声母、韵母、音节、音变;

3.普通话语音的音素分析:元音、辅音的发音和分类,音素与声母韵母;

4. 普通话有21个辅音声母,其发音特点可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来认识,各个声母要求会写会念;

5.普通话有39个韵母:从结构成分看分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三类,从韵头看分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各个韵母要求会写会念;

6.普通话的声调:声调是贯穿整个音节的高低升降的调子,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包括调值和调类两个方面,轻声是一种音变现象,不是独立的调类;

7.普通话语音的音节结构,声韵的配合规律;

8.音节的拼读和拼写:音节拼写有一定规则,主要内容包括:y、w的使用,ü上两点的省略,iou、uei、uen的省写,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的使用,要正确运用汉语拼音方案,就必须掌握这些规则;

9.普通话话音的音变:变调、轻声、儿化;

10.普通话语音的规范化,《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第三章 汉字

认识汉字的性质、特点,认识汉字发展的趋势。认识汉字的结构及现代汉字的基本情况;熟练掌握几种常用的检字方法,正确使用汉字。重点是认识汉字的性质、特点,认识汉字发展的趋势,认识汉字的结构及现代汉字的基本情况,熟练掌握几种常用的检字方法,正确使用汉字;难点是正确掌握并且使用好祖国的汉字;学习方法是走出教室小课堂,进入社会大课堂,进行调查社会用字情况,书写调查报告,真正认识正确事业汉字的重要性;学习手段主要是运用多媒体进行学习和联系社会调查实例现场学习。安排12学时讲授。主要内容有:

1.文字,汉字,现行汉字(介绍《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汉字的性质、特点;

2.形声字的现状,形声字的优点与缺点;

3.汉字形体的演变,隶变,演变规律:简化、规范化;

4.汉字的结构系统:笔画、笔顺、偏旁、部首等,汉字的结构方式;

5.汉字的整理和简化,实现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

6.正字法:规范汉字,《简化字总表》等政策文件,纠正错别字;

7.汉字改革的问题。

第四章 词汇

了解现代汉语语汇的组成,掌握现代汉语词汇的基本知识,了解各类词语的特点,掌握语汇各种成分的相互联系,掌握词义的辨析方法,提高理解、运用词语的能力。词汇部分重点是了解现代汉语语汇的组成,掌握现代汉语词汇的基本知识,了解各类词语的特点,掌握语汇各种成分的相互联系,掌握词义的辨析方法,提高理解、运用词语的能力;难点是提高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学习方法是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进行启发式学习,同时也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城市街道用词语现象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他们的见解,师生共同研讨;学习手段主要是运用多媒体进行学习和现成实例学习。安排15学时讲授。大体内容有:

1.语素及其类型。

2.词及词的不同类型,语素、词、字的关系及区别;

3.词义,词义的性质,词义的发展,词义和语音形式,同音词。单义词与多义词。词的本义、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4.词与词之间的意义关系,同义词的类型、作用及其辨析,反义词的性质、类型和作用;

5.词汇的构成: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词的性质和作用,新词;

6.熟语: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的性质及作用;

7.词汇规范化的意义、内容和原则;

8.词语解释的原则和主要方法。

第五章 语法

掌握现代汉语语法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知识,具有分析比较复杂语法结构的能力,掌握有关词类、短语、句子的基本知识,提高区别正误和辨识异同的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评改病句。重点是现代汉语语法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知识,具有分析比较复杂语法结构的能力,掌握有关词类、短语、句子的基本知识,提高区别正误和辨识异同的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评改病句;难点是分析比较复杂语法结构的能力和评改病句的能力;学习方法是联系实际训练法和现成答疑法等;学习手段主要是运用多媒体进行学习。安排36学时讲授。基本内容有:

1.语法,语法的性质,汉语语法的特点,汉语语法的五级单位;

2.词类,实词和虚词 :

实词6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6类:介词、连词、助词、副词、叹词和拟声词,各类词的特点和语法功能。词的兼类和活用。词类运用中常见的错误;

3.短语,短语的特点、功能,短语的层次;

4.短语的分类:

(1)按结构关系分主要有主谓短语、定中短语、状中短语、述宾短语、述补短语、联合短语、同位短语、方位短语、量词短语、连动短语、兼语短语、介词短语、“的”字短语、比况短语等类,(2)按功能分主要有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等,(3)按组合成分的稳定性分固定短语和自由短语;

5.句法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各种成分的意义、类型和结构类型;

6.短语的扩展,分类方法与图解;

7.句子,句子的分类:

(1)按结构分:单句(又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复句,(2)按语气分: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句。句子的特殊成分:独立语;

8.单句常见的类型 :

(1)主谓句

①动词谓语句:一般动词谓语句、述宾谓语句(包括双宾句)、“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兼语句

②形容词谓语句

③名词谓语句

④主谓谓语句

(2)非主谓句:名词性的、动词性的、形容词的、叹词性的(3)变式句和省略句;

9.析句方法:框式图解法与简易符号(加线)法;

10.常见的语法错误:了解常见语病类型,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结构残缺、相关成分不搭配、语序不当、结构混乱、重复冗赘等。病句的检查方法和评改方法。(数量表达、指代问题、时态失宜);

11.复句,单句与复句的区分,复句内部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目的,表示这些关系的关联词语;

12.多重复句及其层次分析,紧缩复句;

13.复句中常见语病及修改;

14.句群,句群的分类及分析(略讲或不讲);

15.标点符号的作用和种类,各类标点符号的用法及活用,标点符号的位置(自学)。

第六章 修辞

认识修辞的含义和基本原则,掌握语音、词汇、句式等方面的修辞知识及方法,掌握常见的几种修辞方法,了解语体风格的基本知识,能运用修辞知识分析言语作品,养成修辞习惯,从而提高语言使用的技巧。重点是认识修辞的含义和基本原则,掌握语音、词汇、句式等方面的修辞知识及方法,掌握常见的几种修辞方法,了解语体风格的基本知识,能运用修辞知识分析言语作品,养成修辞习惯,从而提高语言使用的技巧;难点是运用修辞知识分析言语作品,从而提高语言使用的技巧;学习方法是联系实际训练法和现成答疑法等;学习手段主要是运用多媒体进行学习。安排15学时完成。大致内容是:

掌握常用修辞格:

1.修辞,修辞的基本原则,修辞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2.语音修辞:声调的讲究,韵脚的要求,叠音的效用,节拍的利用,音节的配合等;

3.词语修辞的要求,词语选择的方法;

4.句式修辞的要求,句式选择的方法。语句的选择:长句与短句、主动句与被动句、整句与散句、不同语气的句子;

5.篇章修辞的要求,篇章修辞的主要手段和表现方式;

6.修辞格,常见修辞格的特点和运用:

(1)形象的突出:比喻、比拟、借代、夸张,(2)事理的比较:对比、衬托,(3)结构的安排:对偶、反复、排比、层递,(4)另外几种修辞格:双关、反语、拈连、仿词、顶真、回环、设问、反问;

7.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8.语体风格及其运用(略讲)。

三、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

在上述“学习要求与学习内容”中,对现代汉语课程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已经有全面而概括的表达。现代汉语课是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必须侧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为更好地落实“三基”对基本技能的学习要求,再作下列具体说明,以便大家参照执行。

语音

1.全面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方案》。主要包括声母和韵母的发音、拼读、拼写等,并对方案中有关的语音问题能作解释说明。

2.正确分析普通话音节结构。

3.依据读音标准辨别、纠正错误读音。

汉字

l.全面熟练地掌握《简化汉字总表》中的简化字。

2.掌握《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掌握常用字的结构、笔画、笔顺,并能自觉纠正错别字。

词汇

1.借助工具书等能正确理解和解释一般词语。

2.借助工具书等能正确辨析同义词。

3.能识别和评改运用词语中的错误和不规范的现象。

语法

l.能划分词和短语,并指出所属类别。

2.对复杂短语作层次分析。

3.能辨识句子的各种类型,并分析其结构。

4.能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

5.能识别和评改常见的语法错误。

修辞

1.能识别言语作品中的语音、词语、句式和篇章的修辞现象,并能正确理解和分析。

2.能识别各种常见的修辞格,并能正确理解和分析。

3.能识别一般的修辞不当的语病,并能评改。

第三篇:现代汉语增订五版黄廖本下册答案

第五章

语法

“语法”思考和练习二

八、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①一位干过多年售票工作的老人很兴趣地凑上前说:“真了不起,我要向你学习!”

“兴趣”是名词,不能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不能作状语,这是把名词误用为形容词了。可以把“兴趣”改为“高兴”或者在“兴趣”前加一个“有”字。

②在工厂、农村、学校我见闻了许多英雄,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忘我地工作着。

原句中名词“见闻”被误用为动词,应当改为“看到”之类的动词。

③小梅干活很卖力气,咱队的大人小孩没有一个不说她劳动不积极。

原句中“没有一个不说”即“大家都说”,后面再加上一个否定副词“不”来否定“积极”,意思就正好和原意相反了。应去掉最后一个“不”字。

④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一倍。

数量的减少不能用倍数表示,只能用分数表示。“一倍”应改为“百分之五十”“二分之一”或“一半”。

⑤他家在村子的南边,面对着一幢小山。

量词“幢”常用于楼房,“山”应用“座”表示。

⑥王师傅对我们讲,他12岁上得了一场病,是李大夫把我从死亡线上抢救了过来。本句中“他”“我”都是指代“王师傅”的,前后所用人称代词不一致。“我”应改为“他”。“语法”思考和练习三

三、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在词性上、作用上有没有不同?为什么?(略)

四、在下面句子里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结构助词,并说明理由。

①问题彻底——解决了。

“彻底解决”是动词性偏正短语作谓语,“彻底”是状语,应填“地”。

②彻底——解决问题是不容易的。

主语是动词短语,动词“解决”前的附加成分是状语 “地”。

③问题解决——不彻底。“解决”是中心语,“不彻底”是补语,应填“得”。

④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解决”是宾语中心,“彻底”是定语,应填“的”。

五、下面两组里结构相似的句子意思是否相同?

①我在北京住了三年。

②我在北京住了三年了。

①表示现在已不在北京住。②表示现在还在北京住着

③我只同他说过。

④我同他只说过这个问题。③表示“只同他说过”,没有同别人说过。④表示“只说过这个问题”,没有说过别的问题。

六、“我跟他去过”这句话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请分别加上适当的词把不同的意思都固定下来,并说明各个意思中“跟”的词性。

①我跟他都去过。(“跟”是连词)

②我曾经跟他去过。(“跟”是介词)③我跟着他去过。(“跟”是动词)

七、改正下列病句,并说明理由。

①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粮食产量超过去年的12.5%。“超过去年的12.5%”等于说比去年粮食产量的12.5%多,实际上还投有去年生产的粮食多,那就不是丰收年了。应将“的”去掉,使“12.5%”成为超过量。

②这个山区的变化,对于我们都是非常了解的。

本句犯了主客颠倒的毛病。是我们了解山区的变化,不是山区变化了解我们。应将“对于”移到句首,或在“我们”后边加上“来说”二字,让“对于我们来说”成为独立语。

③在改善学生生活上,我们学校采取了一些措施。

在“在„„上”中应该是名词性短语,而“改善学生生活”是动词性短语。改法有二:一是将“上”改为“方面”,一是在“生活”后边加上“的问题”。

④窗前有一个小菜园,种有苋菜、豆角、黄瓜和许多种蔬菜。

此句犯了种概念和类概念并列的毛病,“苋莱”“豆角”和“黄瓜”各是蔬菜的一种,不能与“蔬菜”并列。应将“和”改为“等”或在“许多种”前加上“其他”二字。

⑤本校职工或学生出入校门要凭工作证和学生证。

“和”表示加合性并列,“或”表示选择性并列。职工只能凭工作证,学生只能凭学生证。因此,“和”应改为“或”。

⑥我代表学校向新同学表示热烈地祝贺。

“祝贺”为宾语中心语,“热烈”是其定语,因此应将“地”改为“的”。

⑦他深知过华人进入美国一旦触犯美国法规,除文化背景语言不通外,再加上财力不足,打起官司来必败无疑。

“深知”属于动作不强的动词,不能带“过”。

⑧即使做超级明星的目标达不到,高级的业余爱好,也可比一般人拥有了较充实的人生。“拥有”本身含有动作已实现的意思,不必加“了”。“语法”思考和练习四

四、指出下面句子中定语的短语结构类和功能类

攀登高峰——动宾,动词性

金色秋天——偏正,名词性

友谊园里——方位短语,名词性

理想王国——偏正,名词性

获得甜果——动宾,动词性

秉公办事——偏正,动词性

健康长寿——联合,形容词性

身体内部——偏正,名词性

时代洪流——偏正,名词性

前进路上——偏正短语,名词性

走向深渊——中补,动词性

五、指出下列短语的基本类型,用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的层次分析法分析每个短语的层次和结构关系。(略)

“语法”思考和练习五

二、指出下面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并说明用哪类词语充当。

①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II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动宾,II动宾)

②现状和习惯,II往往束缚人的头脑。(联合,II偏正)

③一年,III三百六十多天。(量词短语,II量词短语)④康熙皇帝,II对当时西方传教士所带来的一切欧洲学术,几乎都发生兴趣。(同位II偏正)⑤当年红军二方面军长征渡金沙江时总指挥贺龙写的一封信II已经在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发现。(偏正II偏正)

⑥越王勾践,II囚服独自坐在石室里。(同位II偏正)

⑦用历史著作《三国志》去对比文学著作《三国演义》,II未尝不是有益的事。(偏正)II(偏正)

⑧几乎大多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II史学界的评价还莫衷一是。(偏正)II(主谓)

三、指出下面句子的宾语和补语。

①阳光火一般地喷<下来>,我热得<气都喘不过来>。

②他的话说<到我的心坎里>了。

③这批汉代简册的发现,具有I(极其重要)的意义。(竖线右边是宾语,浪线上是宾语中心)

④这些见解道<出>了I(古代东方学术精神和希腊科学精神)的(深刻)差别。

⑤树上掉<下>I(一个)苹果<来>。

⑥老雷找<到>了I(他)的同学,安顿<好>了I住处。⑦我们走<进>了I(昨天还是威风凛凛)的大门。⑧这时已经是I(下午)三点多钟了。

⑨我们左右张望了<一下>,想I从左边长廊走出去。⑩一条船可以坐I五十人。

⑩身体不好,先在家看<几天>I病。

⑩考得<上>,是I(你)的福气;考<不上>,也省得落I你的埋怨。

六、指出下面句子的定语、状语是用什么词语充当的。

①他拿来(一件)(崭新)的(白色)(府绸)衬衫。(量词短语?形容词?名词?名词)

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它生活资料)的所有权。(名词?联合短语)

③(我们)的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代词?形词?名词)

④这是(一件)(刚买来)的(呢子)大衣。(量词短语?偏正短语?名词)

⑤他[用胳膊][轻轻]地触着我,眼睛[却][然][在][出神]地望着外面。(介词短语?形容词?副词?副词?副词?形容词)

⑥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 [同他][一路]出去。(副词?副词?形容词?介词短语?副词)

七、定语是说明性质、领属、数量等等的,试指出下面句子里每个定语所表示的意义类别以及是描写性的还是限制性的。

①(我们)的祖国多么壮丽!(事物的领有者/限制性)

②(昨天)的报纸有(个)(好)消息。(时间?数量?性状/限制性?限制性?描写性)

③(西湖)的风景非常美。(处所/限制性)

④前面是(一片)(绿油油)的田野。(数量?性状/限制性?描写性)

⑤他是(一个)(勇敢)的人。(数量?性状/限制性?描写性)

⑥(四个)战士都来了。(数量/限制性)

⑦(铜)茶壶放在桌子上。(质料/限制性)

⑧(那件)衣服已经晒干了。(指量/限制性)

八、下面句子里的状语,哪些既可以放在主语后,又可以移到主语前?哪些只适宜于放在主语前?哪些不能放在主语前?

①在敌国,在暴君的掌握之中,我也不怕不惊。状语“在敌国,在暴君的掌握之中”分别表处所、范围,可以移到主语后。只是状语比较长,而要突出状语所表达的意思,最好放在句首。

②早在十六七世纪之交,西方的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已经

传播到中国。状语“早在十六七世纪之交”表时间,可以移到主语后。状语“已经”也是表时间的,不过这个副词只能用在动词前,不能移到主语前。

③根据一些地方的调查,五十年代,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力约占95%以上。

句中有两个状语,每一个都有可能移到主语后,但是这一句的状语较长,为了句子结构的紧凑,状语不宜移动。

④几百年来,很多人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状语“几百年来”表时间,不能移到主语后。一移动,意思就变了,变成主语下艮多人”用几百年的时间去做某事,而人是活不了几百年的。

⑤一会儿,瘦李一阵风似地飘进来。状语“一会儿”指一件事以后,过了很短时间又出现另一件事,它不能移到主语后,否则变成表主语在很短时间内做了一事又做一事,意思不同。

⑥今天回国的难道是三个被俘的士兵!状语“难道”表加强谓语部分的反问语气;可以移到主语前,这时加强整句的反问语气。

⑦李记饭馆的买卖像春雷滚过的青草地蓬蓬勃勃。

状语“像春雷滚过的青草地”是比喻,一般用在谓语中心前面,因为要出现在比喻本体的后头,不宜移到主语前。

⑧这地方本来就低洼。

状语“本来”表时间,可以用在主语前。

⑨你不妨对他直说。

这一句有三个状语,“不妨”表示可以怎样做,“对他”是引出动作的对象,“直”表示动作方式,都只宜用在动词前,不宜用在主语前。

⑩我从年轻时就希望有个强大的中国。状语“从年轻时”表时间,可以放到主语前。

九、指出下面句子里的独立语的类别和结构。指出结构上哪一类的词和短语。

①哎呀!漏水了,怎么办?(感叹语,表惊讶、突兀/叹

②同义词,例如“看”和“瞅”,都是在意义上有细微差的。(插入语,用于举例/动宾短语)

③你想想,这难道不是事实吗?(插入语,引起注意/主短语)

④看来不会下雨了。(插入语,表示推测/中补短语).

⑤车,不用说,当然是头等的。(插入语,表肯定或强偏正短语)

⑥这个礼堂,充其量只能容纳一千人。(插入语,表推2动宾短语)

⑦小张,快点来。(称呼语,引起注意/名词)?

⑧听说你昨天来过三次。(插入语,表示话语的来源仕 他人/动词)“语法”思考和练习六

一、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句型: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及其小类):

①窗下一幅繁华的街景。(主谓句,名词谓语句)

②他给我们以武器。(主谓句,动词谓语句,不是双宾句)

③有一头张牙舞爪的大熊隐藏在野树林子里。(非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

④这种野鸭子,我一次能捕获二三个只。(主谓句,主谓谓语句)

⑤你们应该把情况汇报上去。(主谓句,动词谓语句,把字句)

⑥大家故意不给他水喝。(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

⑦勤劳让你有钱花。(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

⑧部长同志,请你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的客人。(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兼语句,双宾句)

⑨你把那杯茶端给我喝。(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

⑩从南口经居庸关到八达岭,尽是崇山峻岭。(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⑾他们在渺无人烟的野草丛林间披荆斩棘种下果木。(主谓句,动词谓语句,连谓句)

⑿大厅里弥漫着一种森严气氛。(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存现句)

⒀施工之前,我就主张把图纸改一条线,加两条线。(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⒁多少年来,那捆他用生命换来的教科书和指导员没说完的话,一直激励着我前进。(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兼语句)

⒂别忘了带雨伞。(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

⒃我,你还信不过吗?(主谓句;主谓谓语句)

⒄当心油漆!(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

⒅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了头,大概不是假的。(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⒆我在学校门口看小学生匆匆忙忙回家吃饭。(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二、试指出下列句子属哪一句类。如果是疑问句,要指出小类名;如果有语气词,还要指出它的意义。

①面对这一派太好形势,我们能无动于衷吗?(疑问句,反诘问句,“吗”表示疑问[是非问]语气)

②给他两块钱上街买冰棍儿吃。(祈使句)

③有什么事儿瞒着我呢?(疑问句,特指问句,“呢”表示疑问语气)

④这儿还有一张漫画哪!真不好看!(感叹句,“哪”表感叹语气,增加感情色彩)

⑤你来取呢,还是我送去呢?(疑问句,选择问句,“呢”在这句里表示疑问语气)

⑥他的事您到底还管不管吧?(疑问句,正反问句,“吧”表疑问,带有催促对方回答的口气)

⑦快往屋里搬东西吧!(祈使句,“吧”表示商量、请求)

⑧得罪了谁都不成,这年头。(陈述句)

⑨他难道会说这种糊涂话吗?(疑问句,反诘问句,“吗”表示疑问语气)

⑩他不会说这种糊涂话的。(陈述句,气)

⑥当心上小李的当。(祈使句)的”表示确定语

三、把下列句子变换为别的格式的句子。

①小伙子们嗓子喊哑了。——小伙子们的嗓子喊哑了。——小伙子们喊哑了嗓子。——小伙子们把嗓子喊哑了。

②谁都能估价出诚实和忠厚的分量。——谁都能把诚实和忠厚的分量估价出来。——诚实和忠厚的分量,谁都能估价出来。——谁不能估价出诚实和忠厚的分量呢?

③你认识刚才进去的那个人?——刚才进去的那个人,你认识?

④我耳边响起了一个宏亮的声音。——一个宏亮的声音 在我耳边响起了。

⑤万绿丛中闪耀着赭红色屋顶和鹅黄色屋顶。——赭红 色屋顶和鹅黄色屋顶在万绿丛中闪耀着。——赭红色屋顶和 鹅黄色屋顶闪耀在万绿丛中。

白墙上挂着横幅。——横幅在墙上挂着。——横幅挂在 墙上。——横幅被挂在墙上。——把横幅挂在墙上。

⑦战火把这个村的树木烧尽了。——战火烧尽了这个村 的树木。——这个村的树木被战火烧尽了。

⑧我把纸糊了窗户了。——纸,我糊了窗户了。——纸 让我糊了窗户了。

四、指出下面各句的句型,并分析句子成分。(附加成分内部可以不分析)(略)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是方言的句子宴指出何处不合和为什么不合普通话语法。

①眼看离考试没几天了,恨不得不吃饭,不睡觉,把二十四小时都扑在学习上。

介词“把”介引的成分应是谓语中心动词“扑”的受事,但“二十四小时”不能成为“扑”支配、关涉的对象,应将“扑”改为“用”。

②大家先把这个问题考虑以后抽时间研究。

“把”字句的谓语中心一般不能是孤零零的动词,“考虑”后应加补语“一下”,或者把“考虑”重叠起来。

③我们不应指责别人而辩护自己。

“辩护”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带受事宾语。应把“辩护自己”改成“为自己辩护”。“而”字可删。

④不坚固的房子被地震倒塌了。

“被”字句的谓语中心要求是及物动词。句中“倒塌”是不及物动词,不能支配“不坚固的房子”,“倒塌”应改为“震塌”。

⑤这时,高蓓的心脏跳动被停止了,血液循环的总枢纽被阻断了。

“高蓓的心脏跳动”不是被动者(受事),本句头一个“被”字应删去。

⑥老雷在旧社会受尽了剥削和压迫,剥夺了上学读书的权利,直到解放后才识几个字。

“剥夺”前应添个“被”字,构成被动句,否则就成了老雷剥夺自己上学读书的权利了。

⑦作者把要求改正文章中某些错误的信件,没有寄给编辑部,而寄给某同志。

在否定式“把”字句里,否定词应该放在“把”字前而不能放在“把”字后,因此句中的“没有”应该移到“把”字前。此外,“把”字短语后头的逗号应该删去。还有,这一句是叙述已经实现的事情,第二个“寄给”后头应该加助词“了”。

⑧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法制观念,已成为当务之急。“观念”是观察事物的结果,不能说“提高”,同时“文化素质”里也应包含“法制观念”,二者不能并列,应该删去“和法制观念”,要保留“法制观念”就要把“和”改为“包括”或“特别是”。

⑨你有收到我的信吗? 或:你有没有收到我的信? “你有收到我的信(吗)?”是方言说法,去掉动词前的“有”字才合普通话语法。“你有没有收到我的信”也是方言说法,把动词前加的“有没有”去掉,或同时在句末加上“了没有”才是普通话说法。但是动词前加“有没有”表示疑问的格式,已见于某些书面语,有被逐渐吸收到普通话里的趋势。

⑩这个人高过那个人。

或:这个人强似那个人。“这个人高过那个人。”是方言说法,它相当于普通话的“这个人比那个人高”。应把形容词后的“过那个人”改为“比那个人”并且移到形容词前头做状语。“这个人强似那个人”改法同前句。

⑩你讲少两句好不好? 或:你讲先。

“你讲少两句好不好”和“你讲先”是方言说法,应把“讲”后头的“少”“先”移到动词前头。

⑩你去学校不(唔)去?

“你去学校不(唔)去?”是方言的正反问句,普通话中一般应说i成“你去不去学校?”或“你去学校不?”

⑩我给(畀、拨)一本书你。

“我给(畀、拨)一本书你”是方言的双宾句;普通话应说成“我:给你一本书”。‘指人的宾语“你”,应放在指物宾语“一本书”的前头。“语法”思考和练习七

三、下列句子有没有成分搭配不当的毛病?如果有,试加以改正,并说明理由。

①张钰所以这般刻苦,是因为一种坚强的思想在支配她。

定语“坚强”与中心语“思想”不搭配,可改为“坚定的思想”。

②参加这次运动会的八名男运动员和三名女运动员,均由优秀选手组成。

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可把谓语改作“都是优秀选手”。

③我们不但盖出了林立的工厂、学校、住宅,而且-盖出了人民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这样宏伟浩大的工程。

第二分句动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可把“盖出„„工程”改作“建成了工程巨大的宏伟的人民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第一分句的定语“林立”应改为“许多”。

④这次在工厂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劳动”不能是“„„一天”,“是”前可改为“在工厂劳动的最后一天”,或把第二个“一天”删去;

⑤老王是机修王,老李是装配工,本来各有任务。这次为了搞技术革新,他们协作了一台打包机。

“协作„„打包机”,动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可把“协作”改作“协作制造”。

⑥他奋然而起,挪开床,刨着泥土,汗水湿透了里外衣衫。

几层用厚塑料布严密包裹着的小铁箱终于出现了。

第二句的“几层”语序安排不当。可移到“厚塑料布”之前,也可移到“包裹”之后,并删去“着”字。

⑦敌人已经发现我们了,这里不能久住,今晚六点出发瓦窑堡。

“出发”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瓦窑堡”做宾语,可把“出发瓦窑堡”改作“向瓦窑堡进发”,或“去瓦窑堡”。

⑧气焰嚣张、不可一世的德国法西斯,在人民的铁拳下终于灰飞烟灭,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场噩梦。

主语“德国法西斯”与宾语“噩梦”搭配不当。“成为„„噩梦”一句可删去,其前的逗号改作句号。

四、试分析比较一下下面三种说法,看看其中有没有病句,能不能都“合法”存在。

①在党的培养教育下,使我提高了思想觉悟。

②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我提高了思想觉悟。

③党的培养教育,使我提高了思想觉悟。

后两句都是合乎规范的。对于句①,有人认为“使”前是个介词短语,句子的主语残缺,是个病句;也有人认为这个句子可以看作是承前省略主语,或看作“使”前有意会主语,这类句子在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中大量存在,可以视为“合法”。

五、下列句子有没有成分残缺或多余的毛病?如果有,试加以改正,并说明理由。

①英雄的可歌可泣的壮举,猛烈地拨动着观众的心弦,在极度的激动中受到了深刻的阶级教育。

第二分句缺主语。考虑到第一分句中出现了“观众”,可在第二分句前加“使他们”。

②通过多年的生产劳动和技术革命活动中,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劳动人民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

介词“通过’’和方位词“中”不搭配,使句子缺主语。可删去“通过’’和“中”,让“多年„„活动”做主语;也可以把“通过”改成“在”,或者删去“中”,让主语承前省略。

③伟大的思想家鲁迅在《祝福》中的祥林嫂是受封建礼教迫害的千百万妇女中的一个。

“祥林嫂”的定语里缺动词,可在“中”后加“描写”“塑造”之类

④贺兰县委接到文件后,立即在县委扩大会议上进行了传达,一致认为,中央的文件说出了广大农民和干部的心里话。

第二分句缺主语,“一致”前应加“会议”做主语。

⑤大热天劳动,出汗多,身体里的水分和盐分消耗得也多,不随时补充上去,容易发生中暑。

“发生”多余,可删去。

⑥科学工作者认为,目前在国内具有如此独特的适于猴 类种群自然繁衍的生态环境,是不多的。

“具有”后的宾语缺中心语,应在“如此独特”后加“条件”二字;

⑦几乎从来没有听过列宁唱消沉、忧郁的歌,他的歌声永远充满着勇敢、无畏、激昂和号召力。

“几乎”多余,可删去。而且,“几乎”跟“从来”相矛盾。

六、下面句子有什么毛病?指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许多党的地下工作者的光辉形象。

“许多”语序安排不当,可移到领属性定语“党的”之后,以免产生歧义。

②两个感叹句,仿佛使我们’看到郭老写这段文字时那种心情舒畅、信心满怀的喜悦心情。“郭老的心情”怎能“看到”?动宾不搭配。“心情舒畅”“信心满怀”也不能做“喜悦心情”的定语,意思重复。可把“喜悦心情”改作“神情”,“仿佛”也应移到“我们”之后。

③不仅这样,他们还把小岛建成花园一样美丽。“把小岛建成花园一样美丽”,是把两种结构套在了一起,可改作“把小岛建成美丽的花园”,或改作“把小岛建设得花园一样美丽”。

④考试场设在一间古色的大厅里举行的。

这句也是两种结构杂糅。可改成“考场设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或改成“考试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进行。”

⑤学生通过大量课外读物的阅读和浏览,通过语文课中学过的知识在大量的课外书籍、报刊中的反复出现,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得以巩固。

“通过大量的课外读物的阅读和浏览”,是主语“学生”的行动,而“通过„„反复出现”并不是“学生”的行动。这个句子应作较大的改动:“学生通过„„阅览,巩固了已经学过的知识,因为他们所学过的知识是反复出现在这些课外读物和刊物里的。”

⑥红萍具有繁殖快、肥效高的特点,但在生产上长期采用季节性稻底养萍,潜力没有充分发挥。

“采用”与“稻底养萍”搭配不当。可在“养萍”后加上“的方法”三字,或改“采用”为“利用”。另外,“发挥”之后也以加“出来”做补语为好。

⑦我们姐妹蜷缩在地板上,合盖一床薄薄的被子,冻得发抖,只好用相互的身子暖和着对方。

“相互”是副词,不宜做”身子”的定语,可把“相互”移于“暖和”前做状语。此外,“对方”应删去。

⑧只有弄清30年来教育战线上的是非得失,认识教育规律,才能改革教育适应四个现代化的要求。

第二分句因残缺成分而使两个结构杂糅在一起,可改成“才能改革教育,使之适应四个现代化的要求”。⑨他每天踏着一辆三轮车,从徐家汇到宝山县,从西郊到浦东,把23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本句有歧义。可以把“230多家”改为“230多个”,并移于“出版社等”之后。

“语法”思考和练习八

一、下列各句哪是单句,哪是一重复句,哪是多重复句,哪是紧缩复句?为什么? ①外面太阳很好,也没有风。

并列一重复句。有两个分句,中间有停顿。②作者在这篇小说里,主要是写一个农民。单句。“作者”是主语,“在这篇小说里写一个农民”是谓语“主要是”是插入语。

③只要你能工作,就应当工作。条件一重复句。有两个分句,中间有停顿。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成任务。条件一重复句。有两个分句,中间有停顿

⑤无论谁,都不能不学习。单句。“无论”用在主语“谁”前,同谓语中的“都”配合,强调所指的人毫无例外,主谓中间有停顿。⑥你跑得再快也追不上他。紧缩句。“你跑得再快”和“追不上他”都是分句,中间没有停顿,后一分句的主语承前一分句的主语“你”省略。

⑦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我们要努力工作。

单句。介词短语“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是“我们要努力工作”的状语,把它放在主语“我们”前面是为了强调它。

⑧那两边,你瞧,绿油油的一大片,都是新法栽种的好庄稼。并列一重复句。“你瞧”是插入语,“那两边绿油油的一大片”和“都是新法栽种的好庄稼”都是分句,第二个分句的主语承前省略了。

⑨每个人都把准备好的锄头扛在肩膀上,爬上山去。

顺承一重复句。后一个分句承前省略了主语。

⑩分析能力强,是这位青年同志的优点。

单句。主谓短语“分析能力强”是主语,主谓之间有停顿。⑩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可以改变咱们的计划。单句。“在特殊情况下”是介词短语作状语,“只有”“才”分别用在状语和中心语之前表示必要条件。

⑩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I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

并列

家II,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递进

多重复句。由三个分句组成,有两个层次。第一分句与第二第三分句之间是第一个层次,第二分句与第三分句之间是第二个层次。

这是多重复句。四个分句间有两层关系,前三个与后一个之间有转折关系,前三个分句之间有并列关系,是二重复句。第三分句是个内部有选择关系的紧缩句,作一个分句看。

二、指出上题中复句内分句的关系。(答案见上题)

三、指出下列复句的各种类型(关联法,意合法?联合,偏正?并列,递进,因果„„): ①老哥哥为人非常和善,孩子们都喜欢他。意合法,偏正复句,因果关系。

②天气暖和起来了,蜘蛛又出来在檐前做网。

意合法,联合复句,并列关系。

③就是说,两亿人可以通过一条线路讲话而互不干扰,听得清清楚楚。

意合法,联合复句,并列关系。

④首先,激光是一种颜色最单纯的光,而我们平常看见的光,是各种颜色的光混合起来的。关联法,联合复句,并列关系。

⑤行李太多,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过得去。意合法,偏正复句,因果关系。

⑥但是,他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意合法,偏正复句,因果关系。

⑦我们不怕死,因为我们有牺牲精神。关联法,偏正复句,因果关系。

⑧你看,那边山路上走来了两位老任,一人提着一只竹筒。意合法,联合复句,并列关系。

⑨朝也等,暮也等,等了漫长的20年。意合法,联合复句,顺承关系。(二重复句)

五、改正下列病句,并说明理由。

①革新技术以后,不但加快了生产速度,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缺少同启下连词“不但”相搭配的承上连词,应在“提高”前添上“而且”。

②犯罪分子一面不断地变换手法,一面终究逃脱不了人民的法网。

错用关联词语。两分句间是转折关系,不是并列关系,应将“一面„„一面”改为“虽然„„但(是)”或“„„但(是)”。

③这部作品虽然写的是农民,却也深刻地表现了广大农民的愿望。错用关联词语。两分句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转折关系,应删去“虽然”“却也”。

④这次全校篮球比赛,真想不到我们班会夺取冠军,并且一连战胜了六个强劲的对手。关联词语“并且”多余。分句间是并列关系,不是递进关系。

⑤如果我们前一时期已经克服了学习上的一些困难,那么今后的困难也同样能克服。滥用关联词语。分句间是并列关系,应删去“如果”“那么”。

⑥人们只有解放思想,努力学习,就可以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并且有可能成为科学家。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将“只有”改为“只要”,或将“就”改为“才”。

⑦这本书已经出版好几年了,所以作者最近作了较大的修改。

错用关联词语。两分句间是顺承关系,应删去表因果关系的“所以”。

⑧如果分析什么文章,只有掌握了这种方法,才能迎刃而解。错用关联词语。第二分句与第三分句之间是充足条件关系,应将“只有„„才”改为“只要„„就”;全句第一层应为条件关系,不是假设关系,应将“如果”改为“无论”。⑨广大群众热烈地拥护这个方针;为了更支持群众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党和群众的关系加强 了。

分句之间在意义上缺乏联系。可改为:“广大群众热烈拥护这个方针,党发挥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和群众的关系密切了。”或改为:“广大群众„„方针,因为它支持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它使党和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 ⑩他生长在偏僻的山区,因而从小就对农民有深厚的感 情。

两个分句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应删去“因而”。

⑾我们既然决定要修改这本书,所以得赶快研究修改的原则。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两分句之间是推论因果关系,应将“所” ⑿为了抢救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哪怕刀山火海,我们就要上。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将“就”改为“也”。

⒀不管天气如此变化多端,天池仍是一片沉静,渺渺湖水,清澈如镜。“不管”表示无条件,后面不能出现表示确定的词语。“天气如此变化多端’’是确定的说法,应改为“天气怎样变化”。如果“天气如此变化多端”不改动,就应将“不管”改为“尽管”,因为“尽管”后需要有表示确定的说法。“语法”思考和练习十

二、标点下列几段文字:

1.当年,焦裕禄同志调到兰考后,经过调查研究,找张副书记交换意见。他问:“改变兰考面貌的关键在哪儿?”张说:“在于人的思想的改变。”“对!”焦裕禄说,“但是应该在‘思想’前面,加两个字:‘领导’。关键在于县委领导核心的思想转变。没有抗灾的干部,就没有抗灾的群众。”在这里,焦裕禄仅用了短短几句话,就把如此重大而复杂的问题说得一清二楚,内涵深刻,这才是简洁朴素的语言。

2.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他以极其丰富的事实、无可辩驳的证据指出:现在的生物界不是上帝或神创造的,而是由共同的最原始的祖先经过极其漫长的时间发展进化来的。各种生物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三、改正下面的句子中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并加以说明。1.“行喽,”小陈停了一会说:“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将句中的冒号改为逗号。因为前后两个引号中的文字是一句话,这里的冒号只有提示下文的作用,它不能统领前一引号里的“行喽”。2.师范院校的学生都必须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公共必修课。

“教育学”“心理学”是课程名,不是书名,应将书名号删去,碉在中间加上顿号。3.他家里的人说:“自己家里的炉子用多少煤,你从来刁管,对火车烧煤却这样认真”。他说:“国家的事要一丝不苟”。

句中的两个句号都是表示直接引语之后的停顿,所以不能放在引号之外,应放在引号之内。

4.贵报《中外名人故事》专栏内刊登的“刻苦自学的华罗庚”一文,我们都很喜欢读。报刊专栏名不应用书名号,应将书名号改为引号;“刻苦自学的华罗庚”是文章篇名,应将引号改为书名号。

5.我回到家乡一看。嗬?一幢幢美丽的瓦房;一片片葱翠的农田;一条条笔直的渠道;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和“嗬”后都应改用逗号。三个分号也都应改为逗号,因为这几个分号隔开的不是并列的三个分句。

6.国家体委领导希望全体运动员“赛出水平、赛出风格,为国争光”。“水平”之后的顿号应改为逗号,虽然它处在宾语内部’,却相当于分句之间的停顿。7.什么地方什么条件下可以种植什么样的药材?老农民了如指掌。应将问号改为逗号,因为前句不是疑问句。

8.一个时期,诗人对于季节:春夏秋冬的自然描写特别多。应将冒号改为破折号,这儿“春夏秋冬”是对“季节”的注释说明。

第四篇:现代汉语黄廖版教案(精修)

本教案共分六章: 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语音(重点,难点);第三章

文字;第四章

词汇(重点);

第五章

语法(重点,难点);第六章

修辞。

第一章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述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语的性质:结构上——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功能上——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无阶级性。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一)共同语和方言

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共同语的形成基础和条件。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含义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三、现代汉语方言

(一)方言的成因

(二)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

(三)现代汉语方言区的划分

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一)语音方面: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有声调。

(二)词汇方面: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双音节词占优势。

(三)语法方面: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法句法结构基本一致;词的多功能性;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

现代汉语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第二节

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一、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主要任务是:“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制定各项有关标准;进一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研究并解决实际使用中的有关问题;研究汉语汉字信息处理问题,参与鉴定有关成果;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做好社会调查和社会咨询、服务工作。”

二、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

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

三、大力推广普通话

四、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此属教材以外的补充内容)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从2001年1月1日正式实施。

第三节

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第二章

音 第一节

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语音具有如下属性:

(一)物理属性。语音具有四种要素:

1、音高

2、音强

3、音长

4、音色。造成音色不同的条件有三种:

1、发音体不同;

2、发音方法不同;

3、共鸣器的形状不同。

(二)生理属性。人的发音器官由三个大的部分组成:

1、肺和气管;

2、喉头和声带;

3、口腔和鼻腔。

(三)社会属性

语音的社会属性表现在:

1、以什么语音表示什么意义,不是由个人决定的,而是由使用该语言的社会全体成员约定俗成的。

2、语音的社会属性还表现在语音的系统性上。

二、语音的基本概念

(一)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分元音和辅音两类。元音和辅音的区别有四个方面。

(二)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觉到的最小语音片段。肌肉紧张度说。

(三)声母、韵母、声调。

(四)音位(放到本章第七节去讲)

三、汉语拼音方案和国际音标

(一)汉语拼音方案,注意拼写规则中Y、W的使用原则、省写的规则。

(二)国际音标 第二节

声母

一、声母的发音

普通话有二十一个辅音声母。不同的声母是由不同的发音部位或发音方法决定的。

(一)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部位叫做发音部位。按发音部位普通话的声母可以分为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七类。

(二)发音方法。发音方法指的是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法和状况,包括三个方面;

1、阻碍方式。据此可以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

2、声带是否颤动。据此可以分为清音和浊音。

3、气流的强弱。据此可以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把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对二十一个声母的发音进行逐个描写。

二、声母辨正

该部分主要是为方言区人纠正方音学好普通话声母而设置,讲课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做适当调整。第三节

一、韵母的发音

普通话有三十九个韵母。按照结构可以分为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三类。按照 传统的分析方法,韵母又可以分为开口呼、合口呼、齐齿呼、撮口呼四类,简称“四呼”。

(一)单韵母。由单元音构成,普通话共有十个单元音韵母,分为舌面元音和舌尖元音及卷舌音。

1、舌面元音,共有七个:a[A]、o[o]、e[γ]、e[ε]、i[i]、u[u]、ü[y]。

2、舌尖元音,有两个:-i[ ]、-i[ ]。

3、卷舌元音,只有一个er[ ]。

(二)复韵母。共有十三个,其中包括九个二合元音、四个三合元音。

(三)鼻韵母。共有十六个。

二、押韵和十三辙、十八韵

三、韵母辨正

该部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做适当的调整。第四节

一、调值和调类

调值指声调的实际读法,即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通常采用五度制标写法来描写普通话的调值。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即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二、普通话的声调

普通话有四个调类,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其调值依次是55、35、214、51。

三、古今调类比较

普通话调类系统是从古代汉语继承下来的,古四声为平、上、去、入,又按照声母的清浊各分为阴、阳两类。古今调类关系反映在教材81页《古今调类比较表》中。各方言的调类尽管与普通话有所不同,但其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规律。

四、声调辨正

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内容做适当的调整。

第五节

一、音节的结构

普通话音节一般包括声母、韵母、声调。

普通话的音节结构具有如下特点:

1、一个音节最多可由四个音素组成;

2、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每个音节总要有元音,元音音素最多可以有三个,分别充当韵头、韵腹、韵尾。在一个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声母,可以没有韵头、韵尾,但是不能没有韵腹。

3、音节可以没有辅音,在一个音节中辅音只在音节开头或末尾的位置上出现,在韵尾位置上出现的辅音只限于n和ng,没有两个辅音相连的情况。

4、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不能没有韵腹。

二、拼音

(一)拼音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二)拼音的方法

(三)普通话的声韵拼合规律 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简表(略)

三、音节的拼写规则

(一)Y、W的使用

(二)隔音符号的用法

(三)省写

(四)标调法

(五)音节连写 第六节

普通话常见的音变现象有变调、轻声、儿化、语气词“啊”的音变。

一、变调

(一)上声的变调

(二)去声的变调

(三)“一”“不”的变调

(四)“七”“八”的变调

(五)形容词重叠的变调

二、轻声

(一)什么叫轻声

(二)轻声词

(三)轻声的作用

三、儿化

(一)什么是儿化

(二)儿化的发音

(三)儿化的作用

四、语气词“啊”的音变 第七节

一、音位简说

(一)音位及其归纳方法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按语音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音位可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包括调位、时位和重位。

(二)音位变体

1、什么是音位变体。

2、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

3、音位变体可分为自由变体和条件变体

(三)归纳音位的重要标准

1、辨义功能

2、互补分布

3、音感差异

二、普通话音位

(一)普通话元音音位 普通话共有十个元音音位。十个元音音位的主要音位变体和每个音位变体所出现的条件。

(二)普通话辅音音位

普通话共有二十二个辅音音位,其中包括声母所使用的二十一个辅音和只在韵尾位置上出现的/ /音位。每个辅音音位的音位变体及其所出现的条件(略)。

(三)普通话声调音位

普通话有四个调位,其中上声和去声两个调类又有其变体形式。第八节

朗读和语调

一、朗读

二、语调

第九节

语音规范化

1,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确立正音标准和推广标准音。

2,确立正音标准: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在1955年就已经确定。然而在北京语音内部还存在两种分歧:北京口语的土音成分和北京话里的异读词。

3,在前一种分歧当中,要注意对于北京话里面诸多的儿化和轻声现象,我们的看法是,吸收那些儿化和带轻声的词,可使普通话更加丰富多彩,但是要注意甄别。一般来说,能区别词义和词性的可以承认是普通话成分。至于不起上述作用和在习惯上儿化不儿化两可的就不要吸收了。

4,关于北京话里的异读词:要注意的是,同字异音是正常的现象,必须同同词异音加以区别。

北京话里面的一字多音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二、推广标准音

第三章

字 第一节

文字概说 1,文字的性质: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突破了语言的时空限制。文字在现代社会也还是扩大语言交际功能的最重要、最简便、使用范围最广泛的工具。

2,有了文字,才产生了书面语。有了文字,语言就可以更广泛地传播,这样,文字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使语言更加精密和丰富。

3,汉字的产生: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4,关于仓颉造字说:这是不对的。文字是为了满足日益复杂的交际的需要,在原始的画画记事的基础上,人们共同创造出来的。文字一般起源于图画。经过整理,那些分散的不成系统的图形或者符号同语言中的词完全固定下来,并能够代表语言用来记事,这样文字就逐步成熟了。

5,汉字的特点:①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世界上的文字基本上分为表意和表音两大体系。汉字长期停留在表意文字阶段,同汉语的特点和我国的社会条件有关。②汉字具有一定程度的超时空性,使得它能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方言地区很好的起到交际工具的作用,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③同音不同形,具有分化同音词的作用。④不分词连写,结构体为方块形。

6,记录音素、音节的叫音素文字、音节文字,合称为表音文字;记录语素、词的叫语素文字,和成为表意文字。

7,表意文字:听到一个生词的声音连读书读一辈子的人也写不出来,看到一个生词不能读出它所表示的声音。原因是生词生字不是用表音文字代表生词生字的声音,人们找不到读和写的规则。其实话也不是这么说的吧,就像形声字,不就大概知道怎么读么。汉字使用成千上万个符号去表示语素或者词的意义,同时附带地表示语素的声音。

8,汉字大都代表语素,表示语素之义带有语素之音。文字到底能不能表示声音和意义?

9,现行汉字形声字的形旁表示意类,声旁记录读音。要注意的是,形声字的声旁不能等同于表音文字的字母。那么如果说汉字是意音文字,对不对? 10,汉字的作用:略

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 现行汉字的前身

1,现代汉字是由古汉字演变来的,历史上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5种正式字体以及草书、行书等辅助字体。

2,甲骨文。甲骨文是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其笔形是细瘦的线条,拐弯多是方笔,外形参差不齐,结构大小不一,正写反写都可以,笔画可繁可简,偏旁不固定,异体字很多。

3,金文。金文指古代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主要指西周青铜器上的文字。金文笔形比甲骨文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方正匀称,异体字也比较多。4,篆书。分大篆和小篆。大篆指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文字,字形比金文整齐,笔画均匀,仍有少量异体字。小篆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整理、推行的标准字体,字形更匀称、整齐,笔画圆转、简化,异体字基本废除。大篆一般以籀(zhou4)文和石鼓文为典型代表。泰山刻石是小篆的典型代表。小篆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5,隶书。分秦隶和汉隶。秦隶是产生秦代的隶书,把小篆圆转弧形的笔画变为方折平直的笔画,基本摆脱了古文字象形的特点,是从象形的古汉字演变为不象形的今文字的转折点。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隶是在秦隶基础上演变来的,通行于汉代而得名。字形规整,少有篆书的残存痕迹。汉隶与秦隶的主要区别是:秦隶笔画平直方折,有篆书的痕迹;秦隶的撇、捺和长横有波磔,很少有篆书的痕迹。

6,楷书。楷书是从隶书发展演变而来的,兴于汉末,盛行于魏晋,一直沿用至今,是通行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楷书字形方正,书写方便。又叫真书或者正书。

7,草书、行书。这两种字体一直是辅助性字体。草书包括章草(是隶书的草写体,东汉章帝时盛行)、今草(产生于东汉末)和狂草(产生于唐代)。

8,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近楷而不拘,近草而不纵,各自独立,简便实用。

9,汉字形体主要是朝着简化易写的方向发展的。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从图画性的象形文字逐步变成不象形的书写符号②笔形从类似绘画式的线条逐步变成横、竖、撇、点、折的笔画,书写更方便了③许多字的结构和笔画逐步简化④甲骨文、金文都异体繁多,小篆、隶书、楷书的异体减少了。

二、现行汉字的形体 1,现行汉字经常运用的是楷书和行书。从形成手段看又分印刷体和手写体两种。

(一)楷书和行书:国家正式发布的文件和一般的报刊书籍都是用的楷书。1,汉字经过整理,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同相应的繁体字相比,一大批汉字形体更加简单易写了;异体字减少了;字形统一了。另外汉字的笔顺和读音也规范了。

2,行书是楷书的辅助字体。

(二)印刷体和手写体:1,习惯上所说的汉字的印刷体,只是印刷上常用的楷 书的各种变体。印刷体的特点是笔画清晰,端正匀称,便于辨认,大都不容易手写。

2,印刷体常用的几种变体:宋体(最通用的印刷体)、仿宋体、楷体、黑体。3,现行汉字的手写体,是指用手执笔直接写成的汉字。

4,根据运用工具的不同,手写体可以分成软笔字和硬笔字两类。软笔字指传统的毛笔字,硬笔字指钢笔字、铅笔字、圆珠笔字和尼龙笔字等。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

1,现行汉字的结构可以从:结构单位、笔顺、造字法三方面进行研究。

一、结构单位

2,现行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一是笔画,二是部件。

3,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独体字合体字都是由笔画构成的。

4,偏旁又叫部件或者构件,是高一级的构字单位,是构成汉字的预制构件。5,合体字由偏旁组成,独体字在组字时只能充当一个部件。

(一)笔画。1,传统的汉字基本笔画有8种,即:点、横、竖、撇、捺、提、折、钩。

2,1965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和1988年国家语委、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了5种基本笔画:横竖撇点折。其中前4种是单一笔画,后一种是折笔画(复合笔画)。3,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从落笔到起笔所写的点和线叫一笔或一画。笔画的具体形状称笔形。

4,笔画有主笔形、附笔形的区别。主笔形是一般的写法,附笔形是笔画在不同位置或部件中出现的各种不同变形。

5,笔画包括单一笔画和复合笔画。单一笔画有五种即横、竖、撇、点、折;常见的复合笔画有撇类、点类、提类、折类、钩类、弯类六类二十五种。6,折笔画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笔画的连接。7,汉字中笔画最多的是齉,36画。

8,笔画的组合方式有3种:相离、相接、相交。多数汉字是综合运用上述2种或者3种方式构成的。有时候笔画相同,由于组合方式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字。例如人,八。

(二)部件

1,部件又称偏旁,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偏旁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

2,按能否独立成字,可以分成成字部件和非成字部件两类。要注意的是,非成字部件现在一般不能独立成字,在古代一般可以独立成字,如宀,彡,攵等。3,按照笔画的多少划分,可以分成单笔部件、多笔部件。

4,按照能否再切分成小的部件划分,可以分成单一部件和复合部件两类。单一部件又称单纯部件、基础部件,不能再切分成小的部件。复合部件又称合成部件,可以再切分成小的部件。

5,按照部件切分先后层次划分,可以分成一层部件、二层部件、三层部件等。6,汉字的数量很多,但部件是有限的。《信息处理用GB3000.1字符集汉字部件 规范》共有单一部件560个。

7,根据汉字部件的多少,汉字可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独体字只有一个部件,合体字有多个部件。

8,合体字部件和部件组合方式主要有4大类:左右组合(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下组合(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包围组合(两面包围→上左包围,上右包围,左下包围。三面包围→上三包围、下三包围、左三包围。四面包围)、框架组合(一层框架、二层框架)。9,结构复杂的汉字可能分析出多层次组合。

10,部首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具有字形归类作用。采用部首给汉字归类,始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归为540部。后《康熙字典》之类的为214部,《现代汉语词典》201部。

11,作部首的汉字部件,大都具有表示意类的作用。

笔顺

1,笔顺是指书写汉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汉字笔顺的基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外到内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1965年发布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和国家语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1988年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了汉字的笔顺。

3,国家语委、新闻出版署1997年发布了《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4,我们为什么要这么注意笔顺呢?

造字法

1,汉字的造字法指汉字的构造方式,古代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

(一)象形。象形就是用描绘事物形状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古象形字有的象事物的整体轮廓,有的象事物的特征部分,有的除具体的事物外还有必要的附带部分。象形字表示语言中的词,用字形来记录词的声音和意义。象形字在汉字中占的数量不多,但它是构成汉字的基础。好多会意字和形声字是由象形字组成的。掌握了象形字,就基本上掌握了汉字的基本构件。但象形这种造字法局限性很大。复杂的事物难以象形,抽象事物、概念无形可象,所以单靠这种造字法不能满足语言的需要。注意下,后起字中也有象形字,如“丫,凹,凸,伞”等。

(二)指事。指事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指事字可分两种,一种是象征性符号指事字,一种是象形字加提示符号指事字。指事这种造字法也有它的局限性,指事字比象形字少得多。现行的指事字,基本上是从古代的指事字演变来的。后来字中的指事字极少,如“乒乓、刁、卡、甩”。

(三)会意。1.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做会意。会意字有异体会意、同体会意两种。会意字是合体字。现行的会意字大多是从古代的会意字演变来的。后起会意字数量较少,但一般容易理解。如“拿、尖、掰”等。

2,有的后起的会意字的偏旁兼表意义和读音,如“不用”为“甭”,这类字被称为合形合音会意字。

(四)形声。1,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的方法叫形声。形声字有表音成分,同语言的声音有一定的联系比没有声音成分的象形、会意、指事字有一定的优越性。同一个形旁加上不同的声旁,可以造出意义有关而读音不同的一批字,同一个声旁,也可以加上不同的形旁,组成读音有关而意义不同的一批形声字,所以这种造字方法具有很强的能产性。

2,有的形声字有省形和省声的情况。如“亭”从高省,丁声;薅,从蓐,好省声,声旁好省写成了女。

3,现行汉字大部分是形声字。形声字形旁和声旁组合时主要有六种类型:A、左形右声(这类最多)B、右形左声C、上形下声D、下形上声E、外形内声F、内形外声(这类最少)。另外有些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的组合部位比较特殊。4,形旁的作用和局限性:形旁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字的一一类是,帮助了解和区别字的意义,但是它的表意功能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5,声旁的作用和局限性:声旁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读音。但它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6,形声字的大量增加,成为汉字造新字的主流。总之汉字的构造是由表义朝着表音的方向发展的。形声字是其重要标志。8,一般认为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法。

第四节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一、汉字改革问题

1,我国的文字改革包括文字制度上的变革和文字内部的简化、整理两方面的内容。

2,1949年国家建立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3,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制定的文字改革方针是: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为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务。

4,1985年12月,文改会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5,新时期汉字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整理现行汉字,制定各项有关标准,研究汉字信息处理问题,促进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

二、汉字的整理

1,汉字整理包括两个内容:一是简化笔画,一是精简字数和其他方面的整理。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1、1956年,公布《汉字简化方案》 2,1964年公布《简化字总表》; 3,、1955年公布了《异体字整理表》; 4,、1965年公布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 5,、1988年公布了《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6、1977年《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 2,简化方法主要包括:类推简化(最有效的方法)、同音或异音代替、草书楷化、换用简单的符号、保留特征或轮廓(特征字、轮廓字)、构成新的形声字或会意字。

3,汉字简化所取得的效果:减少了笔画数目、减少了通用汉字的字数、有些形声字改换声旁表音更准确。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简化字有利于人民群众特别有利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和扫盲工作。

4,精简字数:主要包括整理异体字(异体字是指音同、义同而形体不同的字)、规范印刷体字形、更改生僻地名用字、统一计量单位名称。

5,其他整理包括整理异读词和异形词:异形词是指社会上并存并用的同音、同义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

三、汉字的标准化

1,汉字标准化,要求对汉字进行四定,即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定量,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总量。现代汉语通用字大概有6000~9000之间,常用字大概有三四千个。汉字定量研究中还有一个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就是指姓名用字、地名用字、方言字、科技专业用字、翻译用字等,其中有许多生僻字或新造字。按照汉字定量的要求,姓名用字、地名用字、方言字、科技专业用字都有必要制定字表,适当加以限制。

2,定形,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字形。3,定音,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读音。

4,定序,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排列顺序。汉字的排列方法有义序法(是按照字义进行分类来排列顺序的,过去的《尔雅》《释名》都采用这种方法、音序法(按照字音排列汉字的顺序,古代的韵书就是采用音序法法)和形序法(按照字形排列字的顺序,主要可以分为笔画法、部首法和号码法)。

5,笔画法:根据笔画数和字形的顺序编排汉字。部首法按照部首编排汉字。号码法按字形确定的号码编排汉字,最通行的号码法式四角号码。

6,汉字的信息处理:就是利用计算机对汉字进行信息处理。其中汉字输入是首要的一环。汉字输入有运用键盘输入、光电扫描输入、语音识别输入等方法。7,运用键盘输入的关键技术是汉字编码问题。汉字编码是指把汉字变换成代码,主要指汉字输入码的编制。汉字编码的方法主要有字形编码法(形码)、字音编码法(音码)、形音结合编码法(形音码或者音形码)。

第五节

正确使用汉字 1,规范汉字,是指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经过简化和整理的字表规定的现行汉字。跟规范汉字对立的是不规范汉字,包括两个内容:一是不符合国家发布的汉字整理的字表规定的汉字,例如国家已经简化的繁体字,已经整理的异体字,旧字形等。二是写错或者读错的错别字。

一、掌握整理过的汉字

新中国成立后有关部门发布的字表主要有《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

(一)掌握简化字

(二)不用异体字:整理异体字从俗、从简和照顾书写方便的三个原则。

(三)区别新旧字形。学习新字形要注意几个特点:笔画省简、笔画连接、笔画延伸、调整部位、其他。

(四)掌握异形词的规范词。

二、纠正错别字。

1,错字,指写得不成字,规范字典查不到的字。2,别字,又叫白字,指把甲字写成乙字。3,读错字,指把字音念错。

4,错别字也可简称错字,因为写“别”的也是写错的,通常所说的写错字也包括也包括写别字在内。

(一)注意字形。

(二)注意字音。

(三)注意字义。

三,纠正读错字

1,注意形声字的声旁

2,记住多音多义字:一个字的字音不同,字义也不同,这叫做多音多义字。3,掌握多音同义字:有的字,在不同词里字音不同,但字义相同,这叫多音同义字。有的独立成词和在复合词里读音不同。有的在个别词语中的读音和一般读音不同。有的在书面语和口语里读音不同。4,记住《审音表》规定的读音。

第四章

第一节

词汇和词汇单位

一、词汇是什么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就没有语言。词汇反映着语言的发展状况,词汇越丰富语言的表现力也就越强。

二、词汇单位

(一)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现代汉语语素大部分是单音节的,也有双音节的和多音节的,双音节的有一部分是从外民族语言中借来的,多音节的基本上都是从外民族语言中借来的。

语素按其构词能力可以分为三种,1、自由语素,能够独立成词,也能够与其它语素结合成词。

2、半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在同其它语素结合成词时位置不受限制。

3、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在同其它语素结合成词时位置固定。

(二)词和词的构成

词是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词根是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语素。是词的词汇意义的主要承担者。加在词根上边的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叫词缀。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词的构成简表(详见课本255页)

(三)固定短语

固定短语是词和词的固定组合。固定短语是特殊短语,可分为专有名称和熟语两类。熟语又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第二节

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一、词义的性质

(一)什么叫做词义 词的内容即词义,它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概括反映和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主观评价。

(二)词义的性质

1、概括性。

2、模糊性。

3、民族性。

二、词义的构成

(一)理性义:是词义中同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

(二)色彩义:它包括

1、感情色彩。2语体色彩。

3、形象色彩。第三节

词义的分解

词义的分解,主要是为了便于认识说明和掌握词义。

一、义项

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义项中的意义可分为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根据词的义项的多少,词可以分为单义词和多义词。

二、义素的分析和运用

(一)什么是义素

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

(二)义素分析

义素分析大致有如下一些步骤:

1、明确分析对象,确定对比词群。

2、对选定的词进行比较,找出其共同特征和区别特征,即找出相应的义素。

3、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分析结果加以描写。

(三)义素分析的运用

1、义素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掌握、解释、理解词义;

2、词义分析还可以突出词义组合之间的关系;

3、义素分析可以突出地显示词义之间的异同。第四节

词义的聚合——语义场

一、语义场

(一)语义场

语义场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

(二)语义场的层次

(三)语义场的种类

1、类属义场

2、顺序义场

3、关系义场

二、同义义场和同义词

(一)同义义场。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的语义场叫做同义义场,义场中的各个词叫做同义词。同义词又可以分为等义词和近义词。

(二)同义词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理性意义方面的差别(1)意义的轻重有别,(2)词义范围大小有别,(3)个体与集体的不同,(4)搭配对象不 同;

2、色彩方面的差异(1)感情色彩不同,(2)语体色彩不同;

3、词性方面的差异。

(三)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辨析同义词最重要的方法是从语境中去考察,考察它们可能出现的上下文语境,设想替换的可能性。大致包括下列步骤:首先,尽可能搜集包含有待辨析词的句子和短语;然后互相替换;之后是对种种替换情况的分类及其概括说明,指出同义词在哪些方面有差别。

(四)同义词的作用

1、可以使语言的表达精确、严密;

2、可以使语体风格鲜明;

3、可以使文句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4、可以使语气委婉;

5、同义词连用,可以加强语势,使语意完足。

三、反义词和反义义场

(一)反义义场

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可以构成反义义场,这两个词互为反义词。

(二)反义义场的类型

1、互补反义义场(A=-B,B=―-A;-B=A,-A=B)

2、极性反义义场(A=-B,B=-A;-A≠B,-B≠A)

(三)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

反义义场中的词总是成对的,但是两个词之间的语义范围、使用频率并不相等,这样就形成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

(四)反义词的作用

1、运用反义词,可以揭示事物的矛盾,形成意思鲜明对照和映衬,从而把事物的特点深刻地表示出来。

2、多组反义词连用,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强调意思的作用。

3、反义词可以构成对偶、映衬的句子,使语言更加深刻有力。

4、由于反义词具有鲜明的对比作用,人们有时为了使语言新颖而又简练,按原有的词临时创造一个反义词。第五节

语境和词义

一、两种语境

(一)上下文语境,指与本词语有关系的前后词语,或本句话前后的语句。

(二)情景语境,指说话时的人物、背景,包括说话双方,牵涉到的人或物,时间处所,社会环境,以及说听双方的辅助性交际手段(包括表情、姿态、手势、等非语言因素)。

二、语境和词义

(一)根据语境解释词义。

(二)语境使词义单一化。

(三)语境使词义具体化。

(四)语境增加临时性意义。

(五)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第六节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一、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一)基本词汇

基本词汇是词汇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从整体看,基本词汇具有下列特点:

1、稳固性,2、能产性,3、全民常用性。注意,上述三个 特点是就基本词汇的整体来说的,就现代汉语来讲,不能把这三个特点,特别是能产性当作辨识基本词和非基本词的唯一特点。

(二)一般词汇,指语言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

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基本词汇是构成新词的基础,不断的创造新词,充实、扩大一般词汇,使词汇日益丰富。一般词汇中有的词,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又可能逐渐地取得基本词的性质,转为基本词,从而使基本词汇不断扩大。

二、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

(一)古语词。包括文言词和历史词。

(二)方言词。

(三)外来词。有以下类型:

1、音译外来词。

2、音译兼意译外来词。

3、音译加意译外来词。

4、字母外来词。

三、行业语、隐语 第七节

一、成语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一)成语的特征。1意义的整体性。

2、结构的凝固性。

(二)成语的来源。

1、神话寓言。

2、历史故事。

3、诗文语句。

4、口头俗语。

(三)成语的构造。并列结构,动宾结构,偏正结构,补充结构,主谓结构。

(四)成语的运用

二、惯用语。

三、歇后语。

第八节

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

一、词汇的发展变化

(一)新词的产生。

(二)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

(三)词义的演变。

1、词义的扩大。

2、词义的缩小。

3、词义的转移。

二、词汇的规范化。

1、方言词的规范。

2、外来词的规范。

3、古语词的规范。

第五章

法 第一节

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一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语法事实;一指语法学,即探索并描写语法结构的科学,是语法学者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规律的认识和说明。

语法学分为词法和句法。词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和词类。句法的研究范围包括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指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每种语言 的语法都是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的。另一含义是语法学体系,指语法学说的系统性。它是语法学者研究并解释语法事实时所用的分析方法、分类术语等的系统性。语法学体系的分歧是由于语法学者观点不同、掌握的材料不一样、观察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不一致造成的。语法学体系带有研究者的主观性成分。

二、语法的性质

跟语音、词汇相比,语法具有明显的抽象性、稳固性和民族性。

三、语法单位和句子成分

(一)语法单位

语法单位可以分为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从结构上看,由一个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叫主谓句;由一个词或非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叫非主谓句。这是按结构标准进行的分类,得出的叫做句型。根据句子所表达的语气所做的分类叫做句类。

(二)句子成分

句子成分是句子结构的组成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动语、宾语、定语、状语、中心语、补语、独立语等九种。第二节

一、词类的划分

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划分词类的主要依据是,词的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词与词的组合能力,有以下三种表现:

1、词在语句里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即能否充当句子成分和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2、实词与另一类实词的组合能力,包括能否组合,以什么方式组合,组合后产生什么样的语法关系。

3、虚词与实词的组合能力。

根据各类词的语法功能,实词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拟声词、叹词;虚词可分为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二、实词

(一)名词

名词的语法特征:

1、经常做主、宾,也经常做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

2、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前加副词。

3、名词不能用重叠来表示语法意义。

名词根据内部差异,又可细分为时间名词、处所名词、方位名词。时间名词较特殊,除了做主、宾,还经常做状语。方位名词主要是加在别的词语后组成方位短语做状语,处所名词经常做状语。

(二)动词

动词的语法特征:

1、动词经常做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多数能带宾语。

2、动词能够前加否定副词“不”或“没”,除了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一般不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4、一部分动词能够重叠,表示语法意义。

(三)形容词 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1、形容词经常做谓语、谓语中心语或定语,多数能直接修饰名词,性质形容词 少数能够直接修饰动词做状语,一部分形容词也可以做补语。

2、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状态形容词,或者因为本身已有程度含义,或者是因为表情态,不能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4、有小部分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

(四)区别词 区别词的语法特征

1、能直接修饰名词做定语。多数能带“的”构成“的”字短语。

2、不能做谓语、主语和宾语。组成“的”字短语可以做主语或宾语。

3、不能前加副词“不”。

(五)数词 数词的语法特征

1、数词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做句子成分。

2、数量短语通常做定语、补语、或状语。

(六)量词 量词的语法特征

1、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后面,同数词一起组成数量短语,作定语、状语或补语。

2、一部分量词可以重叠。

(七)副词 副词的语法特征

1、副词都能做状语,程度副词“很”“极”,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做补语。

2、副词大多不能单说,少数可以在对话中单说。

3、部分副词能兼有关联作用。

(八)代词

代词跟他所替代、所指示的语言单位的语法功能大致相当,即所代词语能做什么句子成分,代词就能做什么句子成分。

(九)拟声词

拟声词可作状语、定语、谓语、补语、独立语。

(十)叹词

叹词独立性很强,一般不参加句子结构,常用作感叹语。

二、实词的运用

实词的运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谈:

(一)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误用。

(二)数词量词使用不当。

(三)副词误用。

(四)代词使用不当。

第三节

类(下)

一、虚词

(一)介词:介词用在名词性词语前面,共同组成介词短语整体修饰谓词性词语,作状语或补语。

(二)连词:用于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

(三)助词:包括结构助词、动态助词、比况助词以及其他助词。其中较重要的是“的”字短语、“所”字短语。

(四)语气词:附着性强,只能附着在别的词语后,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

二、虚词的运用

重点讲解、比较一些出现频率高、易混淆的虚词,如:“对于、对”“关于”“在” “给”“和、或”“及、及其”“或者、还是”等等。

三、词类小结

(一)词类的划分。

划分汉语词类的主要依据是功能,而汉语主要实词的功能不是单一的,即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不同类的词可以充当同一句子成分。所以不能比附印欧语系语言的词类分析方法来分析汉语的词类。

(二)词的兼类和活用

词的兼类是指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或几类词的主要语法功能。词的活用是在特殊语境下,把本属甲词类的词临时拿来做乙类词来用,其目的是追求特殊的表达效果。

第四节

一、短语及其分类

短语是词的组合,是意义上和语法上搭配起来的没有语调的结构。又叫词组。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是语序和虚词。短语可以按照结构和功能进行分类。

二、短语的结构类:

1、主谓短语。

2、动宾短语。

3、偏正短语。

4、中补短语。

5、联合短语。

6、连谓短语。

7、兼语短语。

8、同位短语。

9、方位短语。

10、量词短语。

11、介词短语。

12、助词短语。

三、短语的功能类。分为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和形容词性短语

四、多义短语。

1、结构关系、结构层次都不相同的多义短语。

2、结构层次相同、结构关系不同的多义短语。第五节

句子成分

一、主语、谓语

(一)主语的构成材料

(二)谓语的构成材料

(三)主语和谓语的意义类型

二、动语、宾语

(一)动语的构成材料

(二)宾语的构成材料

(三)宾语的意义类型

三、定语

(一)定语的构成和意义类别

(二)定语和助词“的”

(三)多层定语

四、状语

(一)状语的构成和意义类别

(二)状语和助词“地”

(三)多层状语

五、补语

(一)补语的构成和意义类别。

1、结果补语

2、程度补语

3、状态补语

4、趋向补语

5、数量补语

6、时间处所补语

7、可能补语

(二)补语和宾语的顺序。

1、补语在宾语前

2、补语在宾语后

3、宾语在两 个趋向补语中间

(三)补语和宾语的辨别

(四)补语和状语

六、中心语

(一)与定语相对的中心语

(二)与状语相对的中心语

(三)与补语相对的中心语

七、独立语

八、句子成分小结

传统的句子成分分析法,重视词类和句子成分的对应关系,析句时要求寻找出中心词和非中心词。层次分析法认为句子的结构是一层套一层的,除联合结构等都能分析出每层上的直接成分,其目的是认清句子的结构层次,明确结构关系,了解结构规律,最终确定句型。

第六节

句类、句型

一、句子的分类

句子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分类,根据语气分出的类叫句类。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分出的类叫句型。

二、句类

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三、句型

(一)主谓句

1、名词性谓语句

2、动词性谓语句

3、形容词性谓语句

4、主谓谓语句

(二)非主谓句

1、动词性非主谓句

2、形容词性非主谓句

3、名词性非主谓句

4、叹词句

四、几种特殊句型

(一)“把”字句。“把”字句的特点

(二)“被”字句。“被”字句的特点

(三)连谓句

(四)兼语句

(五)双宾句

(六)存现句

五、变式句和省略句

六、句子的变换

七、句子分析例解

第七节

常见的句法失误

一、搭配不当

二、残缺和多余

三、语序不当

四、句式杂糅

五、歧义 第八节

一、复句

复句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复句的分句与分句可通过关联法或意合法连接起来。

二、复句的类型

根据分句间的意义关系是否平等,复句可以分为两大类: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

(一)联合复句。包括五种关系的复句:

1、并列关系

2、顺承关系

3、解释关系

4、选择关系

5、递进关系。

(二)偏正关系。也包括五种:

1、转折关系

2、条件关系

3、假设关系

4、因果关系

5、目的关系

三、多重复句

(一)多重复句

(二)分析多重复句的步骤

四、紧缩复句

五、复句运用中常见的错误

(一)分句间在意义上缺乏密切联系

(二)结构混乱层次不清

(三)关联词语应用错误 第九节

句群(略)第十节

标点符号(略)

第六章

辞 第一节

修辞概说

一、什么是修辞

在表达内容、语境确定的前提下,积极调动语言因素,配合非语言因素,以最恰切完美的语言加工形式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这就是修辞。

二、修辞和语境

表达效果如何不完全在于语句本身,要看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如何修饰调整语言形式。语言环境既是进行言语活动的依据,也是检验修辞效果的依据。

三、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

修辞是从表达方式、表达效果的角度去研究语音、词汇、语法的运用的。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之间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从属关系,它们各是语言学科的一个分支。语言三要素是修辞的手段和基础,也是修辞要调动、加工的语言材料;就语言三要素来说,修辞是对它们的综合的艺术加工,是它们的高级体现。

四、修辞的作用和学习修辞的目的

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阅读欣赏能力。

(二)有助于社会信息更准确畅通地传递。第二节

词语的锤炼

炼字是我国历代相传的修辞艺术。

一、意义的锤炼

意义锤炼牵涉多方面:要提高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要力求准确贴切;要力求配合得当,整体和谐;要力求色彩鲜明,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

二、声音的锤炼

词语的声音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音节整齐匀称;声音平仄相间;韵脚和谐;叠音自然;双声叠韵恰当配合。第三节

句式的选择

选择句式一般根据如下几点:不同句式本身表义的鲜明程度;不同语境的需要;上下文句子主语的异同。

一、长句与短句

二、整句与散句

三、肯定句与否定句

四、口语句式与书面语句式

五、主动句与被动句

第四节—第七节

分析讲述常用辞格,包括比喻、比拟、借代、拈连、夸张、双关、仿词、反语、婉曲、对偶、排比、层递、顶真、回环、对比、映衬、反复、设问、反问、通感、警语等二十一种。

第八节

辞格的综合运用

词格的综合运用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一)辞格的连用。

(二)辞格的兼用。

(三)辞格的套用。

第九节

修辞中常出现的问题

一、韵律配合不协调。

二、词语选用不精当。

三、句子表意不畅达。

四、辞格运用不当。

第十节

语体风格

语体是为了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文体式。语体可分为如下几种。

一、公文语体

公文语体是适应事物交往目的而形成的运用全民族语言特点的体系。公文语体最根本的要求是明确性、简要性、规格性。公文语体具有平实、庄严的风格。

二、科技语体

科技语体是适应科学技术内容、范围交际需要而形成的全民族语言特点的体系。科技语体可分为专门科技语体和通俗科技语体两种。前者最根本的要求是精确性和严密性。其风格是精确、严谨。

三、政论语体

政论语体是适应社会政治生活领域的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运用全民族语言特点的体系。其主要特征是具有宣传鼓动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其风格是庄重、谨严。

四、文艺语体

文艺语体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语言体式。其主要特征是形象性和情感性。文艺语体又分如下几类:

(一)散文体。

(二)韵文体。

(三)戏剧体。

第五篇:现代汉语黄廖版教案(精修)

第一章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述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语的性质:结构上——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功能上——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无阶级性。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一)共同语和方言

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共同语的形成基础和条件。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含义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三、现代汉语方言

(一)方言的成因

(二)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

(三)现代汉语方言区的划分

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一)语音方面: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有声调。

(二)词汇方面: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双音节词占优势。

(三)语法方面: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法句法结构基本一致;词的多功能性;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

现代汉语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第二节

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一、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主要任务是:“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制定各项有关标准;进一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研究并解决实际使用中的有关问题;研究汉语汉字信息处理问题,参与鉴定有关成果;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做好社会调查和社会咨询、服务工作。”

二、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

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

三、大力推广普通话

四、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此属教材以外的补充内容)

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从2001年1月1日正式实施。第三节

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第二章

音 第一节

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语音具有如下属性:

(一)物理属性。语音具有四种要素:

1、音高

2、音强

3、音长

4、音色。造成音色不同的条件有三种:

1、发音体不同;

2、发音方法不同;

3、共鸣器的形状不同。

(二)生理属性。人的发音器官由三个大的部分组成:

1、肺和气管;

2、喉头和声带;

3、口腔和鼻腔。

(三)社会属性

语音的社会属性表现在:

1、以什么语音表示什么意义,不是由个人决定的,而是由使用该语言的社会全体成员约定俗成的。

2、语音的社会属性还表现在语音的系统性上。

二、语音的基本概念

(一)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分元音和辅音两类。元音和辅音的区别有四个方面。

(二)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觉到的最小语音片段。肌肉紧张度说。

(三)声母、韵母、声调。

(四)音位(放到本章第七节去讲)

三、汉语拼音方案和国际音标

(一)汉语拼音方案,注意拼写规则中Y、W的使用原则、省写的规则。

(二)国际音标 第二节

声母

一、声母的发音

普通话有二十一个辅音声母。不同的声母是由不同的发音部位或发音方法决定的。

(一)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部位叫做发音部位。按发音部位普通话的声母可以分为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七类。

(二)发音方法。发音方法指的是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法和状况,包括三个方面;

1、阻碍方式。据此可以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

2、声带是否颤动。据此可以分为清音和浊音。

3、气流的强弱。据此可以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把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对二十一个声母的发音进行逐个描写。

二、声母辨正

该部分主要是为方言区人纠正方音学好普通话声母而设置,讲课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做适当调整。第三节

一、韵母的发音

普通话有三十九个韵母。按照结构可以分为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三类。按照传统的分析方法,韵母又可以分为开口呼、合口呼、齐齿呼、撮口呼四类,简称“四呼”。

(一)单韵母。由单元音构成,普通话共有十个单元音韵母,分为舌面元音和舌尖元音及卷舌音。

1、舌面元音,共有七个:a[A]、o[o]、e[γ]、e[ε]、i[i]、u[u]、ü[y]。

2、舌尖元音,有两个:-i[ ]、-i[ ]。

3、卷舌元音,只有一个er[ ]。

(二)复韵母。共有十三个,其中包括九个二合元音、四个三合元音。

(三)鼻韵母。共有十六个。

二、押韵和十三辙、十八韵

三、韵母辨正

该部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做适当的调整。第四节

一、调值和调类

调值指声调的实际读法,即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通常采用五度制标写法来描写普通话的调值。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即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二、普通话的声调

普通话有四个调类,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其调值依次是55、35、214、51。

三、古今调类比较

普通话调类系统是从古代汉语继承下来的,古四声为平、上、去、入,又按照声母的清浊各分为阴、阳两类。古今调类关系反映在教材81页《古今调类比较表》中。各方言的调类尽管与普通话有所不同,但其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规律。

四、声调辨正

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内容做适当的调整。

第五节

一、音节的结构

普通话音节一般包括声母、韵母、声调。

普通话的音节结构具有如下特点:

1、一个音节最多可由四个音素组成;

2、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每个音节总要有元音,元音音素最多可以有三个,分别充当韵头、韵腹、韵尾。在一个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声母,可以没有韵头、韵尾,但是不能没有韵腹。

3、音节可以没有辅音,在一个音节中辅音只在音节开头或末尾的位置上出现,在韵尾位置上出现的辅音只限于n和ng,没有两个辅音相连的情况。

4、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不能没有韵腹。

二、拼音

(一)拼音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二)拼音的方法

(三)普通话的声韵拼合规律 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简表(略)

三、音节的拼写规则

(一)Y、W的使用

(二)隔音符号的用法

(三)省写

(四)标调法

(五)音节连写 第六节

普通话常见的音变现象有变调、轻声、儿化、语气词“啊”的音变。

一、变调

(一)上声的变调

(二)去声的变调

(三)“一”“不”的变调

(四)“七”“八”的变调

(五)形容词重叠的变调

二、轻声

(一)什么叫轻声

(二)轻声词

(三)轻声的作用

三、儿化

(一)什么是儿化

(二)儿化的发音

(三)儿化的作用

四、语气词“啊”的音变 第七节

一、音位简说

(一)音位及其归纳方法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按语音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音位可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包括调位、时位和重位。

(二)音位变体

1、什么是音位变体。

2、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

3、音位变体可分为自由变体和条件变体

(三)归纳音位的重要标准

1、辨义功能

2、互补分布

3、音感差异

二、普通话音位

(一)普通话元音音位

普通话共有十个元音音位。十个元音音位的主要音位变体和每个音位变体所出现的条件。

(二)普通话辅音音位

普通话共有二十二个辅音音位,其中包括声母所使用的二十一个辅音和只在韵尾位置上出现的/ /音位。每个辅音音位的音位变体及其所出现的条件(略)。

(三)普通话声调音位

普通话有四个调位,其中上声和去声两个调类又有其变体形式。第八节

朗读和语调

一、朗读

二、语调 第九节

语音规范化

一、确立正音标准

二、推广标准音

第三章

字 第一节

文字概说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文字突破了语言的时空限制,扩大了语言的交际功能,文字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使语言更加精密和丰富。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世界上的文字基本上分为表意和表音两大体系。汉字长期停留在表意文字阶段,同汉语的特点和我国的社会条件有关。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

一、汉字形体的演变

现代汉字是由古汉字演变来的,历史上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以及草书、行书等形体。

甲骨文。甲骨文是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其笔形是细瘦的线条,方笔居多,外形参差不齐,结构大小不一,正写反写都可以,笔画可繁可简,偏旁不固定,异体字很多。

金文。金文指古代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主要指西周青铜器上的文字。金文笔形比甲骨文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方正匀称,异体字也比较多。

篆书。分大篆和小篆。广义的大篆指先秦所有的古文字,狭义的大篆仅指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大篆一般以籀文和石鼓文为典型代表。比起金文来,大篆笔画匀称,字形整齐。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的标准字体。泰山刻石是小篆的典型代表。小篆比大篆字形更匀称、整齐,笔画圆转、简化,异体字基本废除。小篆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隶书。分秦隶和汉隶。秦隶是秦代运用的隶书,它把小篆圆转弧形的笔画变为方折平直的笔画。秦隶是从象形的古汉字演变为不象形的今文字的转折点。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隶是在秦隶基础上演变来的,通行于汉代而得名。汉隶与秦隶的主要区别是:秦隶笔画平直方折,有篆书的痕迹;秦隶的撇、捺和长横有波磔,很少有篆书的痕迹。

楷书。楷书是从隶书发展演变而来的,兴于汉末,盛行于魏晋,一直沿用至今,是通行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楷书字形方正,书写简便。

草书、行书。这两种字体一直是辅助性字体。草书包括章草、今草和狂草。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近楷而不拘,近草而不纵,各自独立,简便实用。

二、现行汉字的形体

现行汉字经常运用的是楷书和行书。从形成手段看又分印刷体和手写体两种。

(一)楷书和行书

(二)印刷体和手写体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

一、结构单位

现行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一是笔画,二是偏旁。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独体字合体字都是由笔画构成的。偏旁又叫部件,是高一级的构字单位,合体字由偏旁组成。

(一)笔画。笔画是构成汉字的点和线。笔画包括单一笔画和复合笔画。单一笔画有五种即横、竖、撇、点、折;常见的复合笔画有撇类、点类、提类、折类、钩类、弯类六类二十五种。

(二)偏旁。偏旁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按能否成字,偏旁可以分为成字偏旁和不成字偏旁;按能否再切分成小的偏旁,可分为单一偏旁和复合偏旁。

二、笔顺

笔顺是指笔画的书写先后顺序。汉字笔顺的基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外到内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

三、造字法

汉字的造字法指汉字的构造方式,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

(一)象形。象形就是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古象形字有的象事物的整体轮廓,有的象事物的特征部分,有的除具体的事物外还有必要的附带部分。象形字表示语言中的词,用字形来记录词的声音和意义。象形字在汉字中占的数量不多,但它是构成汉字的基础。好多会意字和形声字是由象形字组成的。掌握了象形字,就基本上掌握了汉字的基本构件。但象形这种造字法局限性很大。复杂的事物难以象形,抽象事物、概念无形可象,所以单靠这种造字法不能满足语言的需要。

(二)指事。指事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词的造字法。指事字可分两种,一种是象征性符号指事字,一种是象形字加提示符号指事字。指事这种造字法也有它的局限性,指事字比象形字少得多。

(三)会意。用两个或几个偏旁合成一个字,把这些偏旁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做会意。会意字有异体会意、同体会意两种。会意字是合体字。现行的会意字大多是从古代的会意字演变来的。

(四)形声。由表示字义类属的偏旁和表示字音的偏旁组成新字的方法叫形声。形声字有表音成分,同语言的声音有一定的联系比没有声音成分的象形、会意、指事字有一定的优越性。同一个形旁加上不同的声旁,可以造出意义有关而读音不同的一批字,同一个声旁,也可以加上不同的形旁,组成读音有关而意义不同的一批形声字,所以这种造字方法具有很强的能产性。现行汉字大部分是形声字。形声字形旁和声旁组合时主要有六种类型:A、左形右声B、右形左声C、上形下声D、下形上声E、外形内声F、内形外声。另外有些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的组合部位比较特殊。总之汉字的构造是由表义朝着表音的方向发展的。形声字是其重要标志。第四节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一、汉字改革问题

文字改革包括文字体制的改变和文字内部的整理、简化两方面的内容。

新时期汉字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整理现行汉字,制定各项有关标准,研究汉字信息处理问题,促进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

二、汉字的整理

汉字整理包括两个内容:一是简化笔画,一是精简字数。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1、1964年公布《简化字总表》; 2、1955年公布了《异体字整理表》; 3、1965年公布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 4、1988年公布了《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5、1977年《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

三、汉字的标准化

汉字标准化,要求对汉字进行四定,即定量、定形、定音、定序。定量,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总量。

定形,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字形。定音,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读音。定序,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排列顺序。第五节

正确使用汉字

一、掌握规范汉字

(一)掌握简化字

(二)掌握规范字,不用异体字。

(三)区别新旧字形。

二、纠正错别字

(一)注意字形。

(二)注意字音。

(三)注意字义。

第四章

第一节

词汇和词汇单位

一、词汇是什么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就没有语言。词汇反映着语言的发展状况,词汇越丰富语言的表现力也就越强。

二、词汇单位

(一)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现代汉语语素大部分是单音节的,也有双音节的和多音节的,双音节的有一部分是从外民族语言中借来的,多音节的基本上都是从外民族语言中借来的。语素按其构词能力可以分为三种,1、自由语素,能够独立成词,也能够与其它语素结合成词。

2、半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在同其它语素结合成词时位置不受限制。

3、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在同其它语素结合成词时位置固定。

(二)词和词的构成

词是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词根是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语素。是词的词汇意义的主要承担者。加在词根上边的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叫词缀。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词的构成简表(详见课本255页)

(三)固定短语

固定短语是词和词的固定组合。固定短语是特殊短语,可分为专有名称和熟语两类。熟语又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

第二节

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一、词义的性质

(一)什么叫做词义

词的内容即词义,它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概括反映和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主观评价。

(二)词义的性质

1、概括性。

2、模糊性。

3、民族性。

二、词义的构成

(一)理性义:是词义中同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

(二)色彩义:它包括

1、感情色彩。2语体色彩。

3、形象色彩。第三节

词义的分解

词义的分解,主要是为了便于认识说明和掌握词义。

一、义项

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义项中的意义可分为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根据词的义项的多少,词可以分为单义词和多义词。

二、义素的分析和运用

(一)什么是义素

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

(二)义素分析

义素分析大致有如下一些步骤:

1、明确分析对象,确定对比词群。

2、对选定的词进行比较,找出其共同特征和区别特征,即找出相应的义素。

3、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分析结果加以描写。

(三)义素分析的运用

1、义素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掌握、解释、理解词义;

2、词义分析还可以突出词义组合之间的关系;

3、义素分析可以突出地显示词义之间的异同。第四节

词义的聚合——语义场

一、语义场

(一)语义场

语义场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

(二)语义场的层次

(三)语义场的种类

1、类属义场

2、顺序义场

3、关系义场

二、同义义场和同义词

(一)同义义场。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的语义场叫做同义义场,义场中的各个词叫做同义词。同义词又可以分为等义词和近义词。

(二)同义词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理性意义方面的差别(1)意义的轻重有别,(2)词义范围大小有别,(3)个体与集体的不同,(4)搭配对象不同;

2、色彩方面的差异(1)感情色彩不同,(2)语体色彩不同;

3、词性方面的差异。

(三)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辨析同义词最重要的方法是从语境中去考察,考察它们可能出现的上下文语境,设想替换的可能性。大致包括下列步骤:首先,尽可能搜集包含有待辨析词的句子和短语;然后互相替换;之后是对种种替换情况的分类及其概括说明,指出同义词在哪些方面有差别。

(四)同义词的作用

1、可以使语言的表达精确、严密;

2、可以使语体风格鲜明;

3、可以使文句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4、可以使语气委婉;

5、同义词连用,可以加强语势,使语意完足。

三、反义词和反义义场

(一)反义义场

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可以构成反义义场,这两个词互为反义词。

(二)反义义场的类型

1、互补反义义场(A=-B,B=―-A;-B=A,-A=B)

2、极性反义义场(A=-B,B=-A;-A≠B,-B≠A)

(三)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

反义义场中的词总是成对的,但是两个词之间的语义范围、使用频率并不相等,这样就形成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

(四)反义词的作用

1、运用反义词,可以揭示事物的矛盾,形成意思鲜明对照和映衬,从而把事物的特点深刻地表示出来。

2、多组反义词连用,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强调意思的作用。

3、反义词可以构成对偶、映衬的句子,使语言更加深刻有力。

4、由于反义词具有鲜明的对比作用,人们有时为了使语言新颖而又简练,按原有的词临时创造一个反义词。第五节

语境和词义

一、两种语境

(一)上下文语境,指与本词语有关系的前后词语,或本句话前后的语句。

(二)情景语境,指说话时的人物、背景,包括说话双方,牵涉到的人或物,时间处所,社会环境,以及说听双方的辅助性交际手段(包括表情、姿态、手势、等非语言因素)。

二、语境和词义

(一)根据语境解释词义。

(二)语境使词义单一化。

(三)语境使词义具体化。

(四)语境增加临时性意义。

(五)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第六节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一、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一)基本词汇

基本词汇是词汇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从整体看,基本词汇具有下列特点:

1、稳固性,2、能产性,3、全民常用性。注意,上述三个特点是就基本词汇的整体来说的,就现代汉语来讲,不能把这三个特点,特别是能产性当作辨识基本词和非基本词的唯一特点。

(二)一般词汇,指语言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

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基本词汇是构成新词的基础,不断的创造新词,充实、扩大一般词汇,使词汇日益丰富。一般词汇中有的词,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又可能逐渐地取得基本词的性质,转为基本词,从而使基本词汇不断扩大。

二、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

(一)古语词。包括文言词和历史词。

(二)方言词。

(三)外来词。有以下类型:

1、音译外来词。

2、音译兼意译外来词。

3、音译加意译外来词。

4、字母外来词。

三、行业语、隐语 第七节

一、成语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一)成语的特征。1意义的整体性。

2、结构的凝固性。

(二)成语的来源。

1、神话寓言。

2、历史故事。

3、诗文语句。

4、口头俗语。

(三)成语的构造。并列结构,动宾结构,偏正结构,补充结构,主谓结构。

(四)成语的运用

二、惯用语。

三、歇后语。

第八节

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

一、词汇的发展变化

(一)新词的产生。

(二)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

(三)词义的演变。

1、词义的扩大。

2、词义的缩小。

3、词义的转移。

二、词汇的规范化。

1、方言词的规范。

2、外来词的规范。

3、古语词的规范。

第五章

法 第一节

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一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语法事实;一指语法学,即探索并描写语法结构的科学,是语法学者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规律的认识和说明。

语法学分为词法和句法。词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和词类。句法的研究范围包括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指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每种语言的语法都是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的。另一含义是语法学体系,指语法学说的系统性。它是语法学者研究并解释语法事实时所用的分析方法、分类术语等的系统性。语法学体系的分歧是由于语法学者观点不同、掌握的材料不一样、观察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不一致造成的。语法学体系带有研究者的主观性成分。

二、语法的性质

跟语音、词汇相比,语法具有明显的抽象性、稳固性和民族性。

三、语法单位和句子成分

(一)语法单位

语法单位可以分为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从结构上看,由一个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叫主谓句;由一个词或非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叫非主谓句。这是按结构标准进行的分类,得出的叫做句型。根据句子所表达的语气所做的分类叫做句类。

(二)句子成分

句子成分是句子结构的组成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动语、宾语、定语、状语、中心语、补语、独立语等九种。第二节

一、词类的划分

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划分词类的主要依据是,词的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词与词的组合能力,有以下三种表现:

1、词在语句里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即能否充当句子成分和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2、实词与另一类实词的组合能力,包括能否组合,以什么方式组合,组合后产生什么样的语法关系。

3、虚词与实词的组合能力。

根据各类词的语法功能,实词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拟声词、叹词;虚词可分为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二、实词

(一)名词

名词的语法特征:

1、经常做主、宾,也经常做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

2、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前加副词。

3、名词不能用重叠来表示语法意义。

名词根据内部差异,又可细分为时间名词、处所名词、方位名词。时间名词较特殊,除了做主、宾,还经常做状语。方位名词主要是加在别的词语后组成方位短语做状语,处所名词经常做状语。

(二)动词

动词的语法特征:

1、动词经常做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多数能带宾语。

2、动词能够前加否定副词“不”或“没”,除了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一般不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4、一部分动词能够重叠,表示语法意义。

(三)形容词 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1、形容词经常做谓语、谓语中心语或定语,多数能直接修饰名词,性质形容词少数能够直接修饰动词做状语,一部分形容词也可以做补语。

2、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状态形容词,或者因为本身已有程度含义,或者是因为表情态,不能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4、有小部分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

(四)区别词 区别词的语法特征

1、能直接修饰名词做定语。多数能带“的”构成“的”字短语。

2、不能做谓语、主语和宾语。组成“的”字短语可以做主语或宾语。

3、不能前加副词“不”。

(五)数词 数词的语法特征

1、数词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做句子成分。

2、数量短语通常做定语、补语、或状语。

(六)量词 量词的语法特征

1、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后面,同数词一起组成数量短语,作定语、状语或补语。

2、一部分量词可以重叠。

(七)副词 副词的语法特征

1、副词都能做状语,程度副词“很”“极”,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做补语。

2、副词大多不能单说,少数可以在对话中单说。

3、部分副词能兼有关联作用。

(八)代词

代词跟他所替代、所指示的语言单位的语法功能大致相当,即所代词语能做什么句子成分,代词就能做什么句子成分。

(九)拟声词

拟声词可作状语、定语、谓语、补语、独立语。

(十)叹词

叹词独立性很强,一般不参加句子结构,常用作感叹语。

二、实词的运用

实词的运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谈:

(一)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误用。

(二)数词量词使用不当。

(三)副词误用。

(四)代词使用不当。

第三节

类(下)

一、虚词

(一)介词:介词用在名词性词语前面,共同组成介词短语整体修饰谓词性词语,作状语或补语。

(二)连词:用于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

(三)助词:包括结构助词、动态助词、比况助词以及其他助词。其中较重要的是“的”字短语、“所”字短语。

(四)语气词:附着性强,只能附着在别的词语后,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

二、虚词的运用

重点讲解、比较一些出现频率高、易混淆的虚词,如:“对于、对”“关于”“在”“给”“和、或”“及、及其”“或者、还是”等等。

三、词类小结

(一)词类的划分。

划分汉语词类的主要依据是功能,而汉语主要实词的功能不是单一的,即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不同类的词可以充当同一句子成分。所以不能比附印欧语系语言的词类分析方法来分析汉语的词类。

(二)词的兼类和活用

词的兼类是指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或几类词的主要语法功能。

词的活用是在特殊语境下,把本属甲词类的词临时拿来做乙类词来用,其目的是追求特殊的表达效果。第四节

一、短语及其分类

短语是词的组合,是意义上和语法上搭配起来的没有语调的结构。又叫词组。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是语序和虚词。短语可以按照结构和功能进行分类。

二、短语的结构类:

1、主谓短语。

2、动宾短语。

3、偏正短语。

4、中补短语。

5、联合短语。

6、连谓短语。

7、兼语短语。

8、同位短语。

9、方位短语。

10、量词短语。

11、介词短语。

12、助词短语。

三、短语的功能类。分为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和形容词性短语

四、多义短语。

1、结构关系、结构层次都不相同的多义短语。

2、结构层次相同、结构关系不同的多义短语。第五节

句子成分

一、主语、谓语

(一)主语的构成材料

(二)谓语的构成材料

(三)主语和谓语的意义类型

二、动语、宾语

(一)动语的构成材料

(二)宾语的构成材料

(三)宾语的意义类型

三、定语

(一)定语的构成和意义类别

(二)定语和助词“的”

(三)多层定语

四、状语

(一)状语的构成和意义类别

(二)状语和助词“地”

(三)多层状语

五、补语

(一)补语的构成和意义类别。

1、结果补语

2、程度补语

3、状态补语

4、趋向补语

5、数量补语

6、时间处所补语

7、可能补语

(二)补语和宾语的顺序。

1、补语在宾语前

2、补语在宾语后

3、宾语在两个趋向补语中间

(三)补语和宾语的辨别

(四)补语和状语

六、中心语

(一)与定语相对的中心语

(二)与状语相对的中心语

(三)与补语相对的中心语

七、独立语

八、句子成分小结

传统的句子成分分析法,重视词类和句子成分的对应关系,析句时要求寻找出中心词和非中心词。层次分析法认为句子的结构是一层套一层的,除联合结构等都能分析出每层上的直接成分,其目的是认清句子的结构层次,明确结构关系,了解结构规律,最终确定句型。第六节

句类、句型

一、句子的分类

句子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分类,根据语气分出的类叫句类。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分出的类叫句型。

二、句类

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三、句型

(一)主谓句

1、名词性谓语句

2、动词性谓语句

3、形容词性谓语句

4、主谓谓语句

(二)非主谓句

1、动词性非主谓句

2、形容词性非主谓句

3、名词性非主谓句

4、叹词句

四、几种特殊句型

(一)“把”字句。“把”字句的特点

(二)“被”字句。“被”字句的特点

(三)连谓句

(四)兼语句

(五)双宾句

(六)存现句

五、变式句和省略句

六、句子的变换

七、句子分析例解

第七节

常见的句法失误

一、搭配不当

二、残缺和多余

三、语序不当

四、句式杂糅

五、歧义 第八节

一、复句

复句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复句的分句与分句可通过关联法或意合法连接起来。

二、复句的类型

根据分句间的意义关系是否平等,复句可以分为两大类: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

(一)联合复句。包括五种关系的复句:

1、并列关系

2、顺承关系

3、解释关系

4、选择关系

5、递进关系。

(二)偏正关系。也包括五种:

1、转折关系

2、条件关系

3、假设关系

4、因果关系

5、目的关系

三、多重复句

(一)多重复句

(二)分析多重复句的步骤

四、紧缩复句

五、复句运用中常见的错误

(一)分句间在意义上缺乏密切联系

(二)结构混乱层次不清

(三)关联词语应用错误

下载00现代汉语教案(黄、廖本)word格式文档
下载00现代汉语教案(黄、廖本).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汉语》(黄廖)练习题(补充)5则范文

    《现代汉语》(黄、廖)练习题(补充) 绪论部分 思考和练习一 一、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 二、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样的? 三、你自己的话属于拿一种方言?与普通话......

    《现代汉语》黄廖版课后习题上下册完整版答案

    第一章 绪论”习题答案 “绪论”思考和练习一 一、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 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

    《现代汉语》课后答案_下册完整版(黄廖版)(合集五篇)

    《现代汉语》第五章语法习题答案思考和练习三(148页)一、划分汉语实词、虚词的依据是什么? 两者的不同主要是:实词意义比较实在,有词汇意义,能充当句法成分;虚词则相反,意义较虚,只......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增订四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 绪论”习题答案 “绪论”思考和练习一 一、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 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

    《现代汉语》黄伯荣_廖序东_课后习题答案_上下册

    第一章 绪论”习题答案 “绪论”思考和练习一 一、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 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

    0电焊工技术教案本

    1月份每日一题 2014年1月1号 焊条 气焊或电焊时熔化填充在焊接工件的接合处的金属条。焊条的材料通常跟工件的材料相同。 2014年1月2号 焊芯有两个作用:一是传导焊接电流,产......

    现汉黄廖版教案(精选5篇)

    现代汉语黄廖版教案(精修) 本教案共分六章: 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语音(重点,难点);第三章 文字;第四章 词汇(重点); 第五章 语法(重点,难点);第六章 修辞。 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述......

    现代汉语教案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一、世界的语言 1、世界语言种类繁多 世界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语言。 根据目前所调查到的数据,有确切记录的语言在2000种以上。 其中有些已成为历史的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