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汉语教案
现代汉语教案 第一章 绪论
1、教学目的:明确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的基本概念,了解现代汉语的特点和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意义,领会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树立为提高民族素质而加强汉语学习的信念。
2.教学重点:了解现代汉语的定义;了解现代汉语特点;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掌握现代汉语课的学习任务,内容和方法。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述
一、现代汉语
1.它是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
①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有广狭两义.狭义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广义则既包括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又包括方言.②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又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语言。自2001年1月1日起实行,规定:通用语言就是普通话,通用文字就是规范汉字。
③两者关系:推广普通话不等于消灭少数民族语言,也不是消灭汉语方言,它们可以在一定领域和特定地区长期使用。2.结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3、功能: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4、形式:口语和书面语。
口语是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具有口语的风格,受时间空间限制。
书面语是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在口语基础上形成,经过琢磨、加工,更周密、严谨。
(口语的特点是亲切自然,句子简短,常有省略。书面语的特点是用词精审,结构谨严,逻辑性强。)
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比一般书面语更丰富、更具有表现力。
二、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1.共同语就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在基础方言上形成,其形成与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分不开的。
2.共同语的发展过程:先秦―雅言‖(《论语·述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汉代―通语‖(见《方言》)——明代―官话‖——民国―国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话‖。
共同语书面语1:先秦书面语(文言文)
共同语书面语2:白话文学——白话文(―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普通话书面语
口语:先秦口语——唐宋口语——明清以来―官话‖、―国语‖——普通话口语 3.共同语基础方言: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原因:①官府通用,②白话文学作品使用。③白话文运动(书面语)和国语运动(口语)
4.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的标准: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三、现代汉语方言
(一)方言
1、方言是语言变体。
一种语言和其方言之间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语言存在于方言之中,方言是语言的具体表现形式。方言虽然是语言的变体,属于一定的语言,但是方言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能演变为独立的语言。
2、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变体,是全民族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放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轮、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3、方言和共同语的关系
①共同语是在某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②民族共同语并不等于基础方言。
③共同语以某一种方言作为基础方言,但并不排斥其它方言。④民族共同语确立后,方言的进一步分化就要受到限制方言的发展也要服从于民族共同语的发展。
(二)现代汉语方言介绍
现代汉语除了普通话这一全民族的共同语之外,还有许多不同的方言。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变体,是某一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像一切语言中的方言,汉语的这些方言也是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它们同民族共同语之间虽然有明显的差异,但由于语音上对应规律很整齐,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也大体相同,因而只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或地方变体),并不是独立的语言。根据各方言的特点,联系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就目前方言调查的初步结果看,现代汉语方言大体上可分为七大方言。
1、北方方言
以北京话为代表,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长江南岸的镇江到九江以东的沿江地带,湖北(东南除外)、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和湖南省的西北部,以及广西北部一带。北方方言区内部又可分为北方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下江官话等四个次方言。―次方言‖是指地域方言内次一级的方言。汉族有70%以上的人使用北方方言。在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广西、四川、云南等自治区和省的少数民族地区居住的汉人中,也通行北方方言。
2、吴方言
以苏州话为代表。有人认为,从现在的影响来看,上海话应作为吴方言的代表。分布在江苏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镇江不在内)地区和浙江的大部分。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84%左右。
3、湘方言
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大部分地区(西北角除外)。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5%左右。
4、赣方言
以南昌话为代表,分布在江西(东北沿江地带和南部除外)、湖北东南一带。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24%左右。
5、客家方言 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分布在广东东部和北部,广西东南部,福建西部,此外,湖南、四川也有一些客家方言点。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南方,虽然居住分散,但客家话仍自成系统,内部差别不算太大。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4%左右。
6、闽方言
以闽方言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广东的东部潮州、汕头一带,海南省和台湾省的大部分地区。华侨和华裔中有很多人是说闽方言的。闽方言使用人数约占汉族总人口的42%。闽方言内部分歧较大,有人主张可以分成五个次方言: ①闽东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建东部闽江下游。
②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建南部、台湾及广东的潮汕地区、雷州半岛、海南及浙江南部。南洋华侨有很多是说闽南话的。③闽北方言:以建瓯话为代表,分布在闽江上游武夷山一带。④闽中方言:以永安话为代表,通行于福建中部永安、三明、沙县。⑤莆仙方言:以莆田话为代表,通行于莆田、仙游一带。
7、粤方言
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分布在广东东部和北部,广西东南部,福建西部,此外,湖南、四川也有一些客家方言点。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南方,虽然居住分散,但客家话仍自成系统,内部差别不算太大。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4%左右。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各民族的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这种特点是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和其他语言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与印欧语系语言比较,现代汉语在结构上有许多显著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语音方面
1、没有复辅音
现代汉语的音节一般可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同时又没有复辅音,汉语的音节由声母和韵母构成,声母在前,韵母在后,音节结构形式比较整齐,音节界线比较分明,易于分辨。
2、元音占优势 现代汉语普通话共有21个声母,39个韵母。就汉语音节的组合情况看,一个音节可以没有声母,但决不能没有韵母。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乐音成分比例大,听起来响亮悦耳。
3、有声调
汉语每个音节都有声调。声调是汉语不可缺少的因素,它不仅有辨别词义的作用,而且声调的抑扬顿挫,使音节分明洪亮,加以双音词又有双声、叠韵、叠音等语音形式,使得现代汉语具有独特的音乐美。(二)词汇方面
1、汉语语素以单音为基本形式
单音节语素是汉语语素的基本形式,它在汉语语素中占绝对优势,这是汉语语素的一个特点。
2、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
现代汉语造词方法灵活,其造词方法可以是―词根+词根‖的,也可以是―词根+词缀‖或―词缀+词根‖―词缀+词根+词缀‖的,可以是模拟自然声音的,也可以是变化语音的(如轻声、儿化),对外来词语可以是音译的,也可以是意译或音义结合的,而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最为普遍(如―火山‖―电视‖等,其中―火‖―山‖―电‖―视‖分别都是词根)。
3、双音节词占优势
双音节化是现代汉语词的结构的主要倾向。上古汉语里就有一些双音节词,中古汉语里,双音节词逐渐增多,到现代汉语里,词的双音节化就成为一个明显的特点了。首先是大量古代单音节词发展成为双音节词,如:目→眼睛、耳→耳朵、鼻→鼻子、谋→谋求。其次是一些多音节的短语又简缩成双音节词,有些多音节短语也逐渐被缩减为双音节词,如外交部长→外长、科学技术→科技、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人大。多音节词的双音化,既显示了音节节奏整齐化的美,又符合语言实际要求经济的原则和汉民族人民的审美心理(三)语法方面
1、汉语的形态变化很少,语序和虚词是两个重要的语法手段。
在汉语中,同样的成分组合,语序有所不同往往会改变结构关系并改变意义。例如:工人--人工 汉语里,同样的组合成分中,用不用虚词或用不同的虚词,会产生不同的意义。例如:我的妹妹--我和妹妹
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由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来构成。
3、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4、量词十分丰富,由语气词。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
汉语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语言,无论过去或现在,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影响,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1、在国内,目前,汉语不仅是汉族人民与兄弟民族交际的工具,也是兄弟民族人民经常使用的交际工具,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对我国各族人民的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对人民的大团结,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在国际上,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差不多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说汉语的,汉语的传播已遍及五大洲。在汉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因为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它对东南亚各民族的语言,有着深刻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上的威望越来越高,因而汉语在国际交往中的地位也越来越显著,不仅在许多国家中学习和研究汉语的人越来越多,而且汉语已经成为联合国法定的六种通用语言之一(另五种是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在国际交往中,汉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第二节 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一、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意义: 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根据汉语的发展规律,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树立明确的、一致的标准,以便更进一步发挥汉语的社会交际作用,促使汉语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汉语规范化首先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需要,是当今时代的需要。其次,现代汉语规范化也是语言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
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要求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语音、词汇、词法方面有一个明文规定的、明确一致的标准。1955年,现代汉语规范化学术会议明确了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标准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一)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二)词汇方面以北方话为基础。
(三)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
三、推广普通话
1、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十二字方针:―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
3、目标:努力使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宣传语言、工作语言、交际语言。
4、普通话水平测试。
5、普通话宣传周:每年九月份的第二周。
第三节 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任务
现代汉语课是高高职高专教育师范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以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理论和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指导,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语文教学工作和现代汉语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下几个部分是本课程教学的内容的主体: 语音;
二、文字;
三、词汇;
四、语法;
五、修辞
第二章 语音
教学目的:了解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及其规律,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具有辨证普通话语音的能力,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并积极推广普通话。教学重点:语音单位;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普通话音节的结构;普通话的音变;
第一节 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人发出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和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振动,具有物理属性;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具有生理属性;表达一定的意义,又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具有社会属性。
(一)语音的物理属性
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种要素。1.音高
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音高的区别和物体的大小、粗细、厚薄、长短、松紧有关。大的、粗的、厚的、长的、松的物体振动慢、频率低;反之则高。语音的高低,跟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成年男子的声带长而厚,所以声音低;成年女人声带短而薄,所以声音高。老人声带松弛,声音低,小孩声带紧张,所以声音高。2.音强
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发音体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振幅大,声音就强,反之则弱。发音体振幅的大小又取决于发音时用力的大小。钢琴击键用力大,声音就强,反之则弱。语音中的重音、轻音是由于音强不同所致。(莲子——帘子)3.音长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振动时间持续长,声音就长,反之则短。4.音色 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例如单元音的波形不同,所以音色不同,因此形成了一个个不同的元音。形成不同音色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发音体不同。钢琴和风琴的声音不同,是因为发音体不同。人的声音不同,是因为声带的不同。
第二、发音方法不同。吉他拍打和指弹不同。b p的不同是发音方法不同造成的(不送气——送气)。
第三、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笛子和萧:明快/悠远。
对语音来说,音色最重要,音色的差别,形成不同的音素,这主要由―发音方法‖和―共鸣腔‖决定。
对汉语来说,音高的作用十分重要,声调主要是由音高构成的,声调主要是由音高构成的,声调能区别意义。
(二)语音的生理属性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发音器官及其活动决定语音的区别。人的发音器官可以分为三部分。1.肺和气管
肺是动力站,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支气管、气管到达喉头,作用于声带、咽腔、口腔、鼻腔等发音器官,发出不同的语音。2.喉头和声带
喉头由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两块勺状软骨组成,上通咽腔,下连气管。声带位于喉头的中间,是两片富有弹性的的带状薄膜,是发音体。从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振动发出声音。控制声带松紧的变化就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3.口腔、鼻腔和咽腔
它们是共鸣腔。鼻腔和口腔靠软腭和小舌隔开。软腭和小舌上升是口腔畅通,这时发出的音在在口腔中共鸣,叫做口音,软腭和小舌,口腔成阻,气流只能从鼻腔呼出,这时发出的音主要在鼻腔中共鸣,叫做鼻音。如果口腔无阻碍,气流同时从鼻腔和口腔呼出,发出的音在口腔和鼻腔共鸣,就叫做鼻化音(也叫半鼻音或口鼻音)。
(三)语音的社会性质
语音是社会现象,作为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1.从语音表示意义的社会性看:语音和意义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关系只要社会公认就行了。
2.从语音的系统性看:各种语言或方言都有自己的语音系统。
二、语音单位
(一)音素 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段。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1.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又叫子音。如b、p、m。2.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又叫母音。如a、o、e。
辅音和元音的主要区别:
1.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一般要受到某部位的阻碍;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不受阻碍。
2.发辅音时,发音器官成阻的部位特别紧张;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
3.发辅音时气流较强;发元音时气流较弱。
4.发辅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声音一般不响亮;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声音比辅音响亮。
(二)音节
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一般说来,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
(三)声母、韵母、声调 传统分析方法。
1.声母 指音节中位于元音前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①零声母
②声母和辅音的区别 声母由辅音充当,但有的辅音不作声母,只作韵尾。2.韵母 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韵母与元音的区别:韵母有的由单元音或复元音构成;有的由元音带辅音构成。3.声调 指的是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四)音位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
三、记音符号
(一)汉字记音:
直音法:蛊音古;冶音也;苟音狗。
反切法:塑,桑故切(桑故反);鲁,郎古切。
(二)注音字母(后改称―注音符号‖)
(三)拼音字母 1.汉语拼音方案
于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公布,正式起用。《汉语拼音方案》包括五个部分:(1)字母表
规定了二十六个字母及每个字母的学名。(2)声母表
提供了普通话二十一个声母的读音和例子。(3)韵母表
提供了普通话三十六个韵母的写法、例子及一些用法。(4)声调符号
提供了普通话四个调类的名称、所用符号及标调方法。(5)隔音符号
提供了隔音符号的形式及其方法。汉语拼音方案的用途:
(1)给汉字注音,帮助人们准确的识读汉字。(2)作为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3)作为少数民族制定文字的依据和基础。
此外,汉语拼音方案也可用来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用语,还可用来编制索引和代号等 2.国际音标
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叫做音标,目前世界上最通行的记录音素的符号是国际音标。它是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制定并开始使用的一套记音符号,它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遵循一音一符、一符一音的原则,将音素与标写符号一一对应,从而避免了混淆和两可的现象。
(2)以拉丁字母的小写印刷体为基础,必要时采用拉丁字母的大写、倒写、草写、合体或添加符号等办法来加以补充,或采用希腊字母,从而增强了这套符号的灵活性和应变性。
我国的语言学者也都使用这套国际统一的记音符号,为了避免同汉语拼音字母或其他符号相混,使用国际音标时一般加[ ]标注。
第二节 声母
一、声母的不同是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不同决定的。
(一)声母的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叫做发音部位。普通话声母按发音部位可分为七类:
(1)双唇音(b p m)由上唇和下唇阻塞气流而形成。(2)唇齿音(f)由上齿和下唇接近阻碍气流而形成。
(3)舌间前音(z c s)由舌尖抵住或接近齿背阻碍气流而形成。(4)舌尖中音(d t n l)由舌尖抵住上齿龈阻碍气流而形成。
(5)舌尖后音(zh ch sh)由舌尖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碍气流而形成。(6)舌面音(j q x)由舌面前部抵住或接近硬腭阻碍气流而形成,又叫―舌面前音‖。
(7)舌根音(g k h)由舌面后部抵住或接近软腭阻碍气流而形成。又叫―舌面后音‖。
(二)声母的发音方法:发音方法指的是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1.阻碍的方式(1)塞音(b p d t g k)发音时,发音部位形成闭塞,软腭上升,堵塞鼻腔的通路,气流冲破阻碍,迸裂而处,爆发成声。
(2)擦音(f h x sh r s)发音时,发音部位接近,留下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的通路,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
(3)塞擦音(j q zh ch z c)先破裂,后摩擦,结合成一个音。
(4)鼻音(m n ng)发音时,口腔中的发音部位完全闭塞,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气流震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发音。
(5)边音(l)发音时,舌尖与上齿龈接触,但舌头的两边仍留有空隙,同时软腭上升,阻塞鼻腔的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舌头的两边或一边通过。2.看声带是否颤动
发音声带颤动的是浊音,也叫带音。不颤动的是清音,又叫不带音。浊音有m、n、r、l四个。(古称次浊音)其余都是轻音。3.看气流的强弱
呼出气流较强的为送气音,即p、t、k、c、ch、q六个;呼出气流较弱的为不送气音,即b、d、g、z、zh、j六个。
二、声母辩正
(一)分辨n和l 1.发音部位。2.偏旁类推字表。
(二)分辨zh ch sh和z c s 1.代表字类推表
2.音节配合特点:ua uai uang只拼zh ch sh.3.谐声推理:d t——zh ch sh j q x——z c s 貂 迢 d t 昭 招 沼 诏 超 邵 绍 昔 x 错 措 厝(三)分辨f和h hu——fu 1.代表字类推表.2.谐声b p—f g k——h 捕 b 辅 脯 甫 馥 fu 古 g 湖 胡 葫 糊 怙 瑚 蝴 猢 祜 醐 hu 骨 g 鹘 滑 猾 hu-(四)分辨承r和l 1.声旁类推
襄 嚷 瓤 攘 壤 让(讓)尧 饶 绕 荛 娆 桡 柔 糅 蹂 鞣 揉
2.音节推理 ui en只与r相拼.ui 瑞 蕊 锐 芮 蕤 枘 睿 蚋
en 人 任 忍 认 刃 仁 韧 妊 纫 壬 仞 荏 饪 轫 稔 衽 葚 比较下列各组声母的异同
g——k 异:前者为不送气音,后者为送气音。同:都是清塞音、舌根音。
f——h 异:前者为唇齿音,后者为舌根音。同:都是清擦音。zh——z 异:前者为舌尖后音,后者为舌尖前音。同:都是清塞音。b——p 异:前者为不送气音,后者为送气音。同:都是清塞音、双唇音。m——n 异:前者为双唇音,后者为舌尖音。同:都是浊音、鼻音。q——c 异:前者为舌面音,后者为舌尖前音。
同:都是清擦音。sh——r 异:前者为清音,后者为浊音。同:都是舌尖后擦音。
ch——p 异:前者为舌尖后塞擦音,后者为双唇塞音。同:都是清音、送气音。s——sh 异:前者为舌尖前音,后者为舌尖后音。同:都是清擦音。x——h 异:前者为舌面前音,后者为舌根音。同:都是清擦音。b——d 异:前者为双唇音,后者为舌尖音。同:都是清、不送气塞音。t——g 异:前者为送气舌尖音,后者为不送气舌根音。同:都是清塞音
第三节 韵母
普通话39个韵母,有的由元音构成,有的由元音加辅音构成.按结构分: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带鼻音韵母;按开头部分的元音分(传统―四呼‖):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一,韵母的发音
(一)单元音韵母
由单元音构成的韵母叫单元音韵母,简称单韵母。1.舌面元音单韵母 a o e i u [ε] [y]
发音时舌位、唇形及开口度始终不变的元音叫单元音。单元音的不同主要是由不同的口形及舌位造成的。舌头的升降伸缩、唇形的平展圆敛以及口腔的开合都可以影响、造成不同的元音。
舌位:发音时舌头较高的部位叫―舌位‖。开口度:口腔开合的程度。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元音: 第一、看舌位的高低。第二、看舌位的前后。第三、看唇形的圆展。
2.舌尖元音单韵母(特殊韵母):-i(资韵母),-i(支韵母)
(二)复元音韵母
(1)复元音韵母由复元音构成,复元音指的是发音时舌位、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共13个。
发音时甲元音快速滑向乙元音。二合元音9个
三合元音4个
韵头:出现在韵腹前,发音轻而短,只表示复元音韵母发音的起点。由于它介于声母和韵母之间,所以曾叫介音或介母。由高元音i u [y]充当。
韵腹:韵母的主干。与韵头、韵尾比,声音最清晰、响亮,所以也叫―主要元音‖。由10个单元音充当。
韵尾:在韵腹后面,表示复元音韵母滑动的最后方向,音值含混而不太固定。由i u(o)充当。普通话韵母结构表。
1.前响复元音韵母:韵腹在前。4个:ai ei ao ou
2.后响复元音韵母:韵腹在后。5个:ia ie ua uo [y]e 3.中响复元音韵母:韵腹在中。4个:iao iou uai uei
(三)带鼻音韵母
由元音和鼻辅音构成。在元音之后带有鼻辅音收尾的韵母叫鼻韵母.能够充当韵尾的鼻辅音有舌尖鼻辅音n(通常称作“前鼻音”)和舌根鼻辅音n(通常称作“后鼻音”).带–n韵尾的叫前鼻音韵母,带-nɡ韵尾的叫后鼻音韵母共16个。前鼻韵母:ɑn,in,ɑn,en,in,uen,ün 后鼻韵母:ɑnɡ,iɑnɡ,uɑnɡ,enɡ,inɡ,uenɡ
复韵母与鼻韵母都是由两个或三个音素复合而成的.在这些复合音韵母中,都有一个口腔开口度较大,发音较响亮的元音,成为这个韵母的主干元音,一般称它为“韵腹”.韵腹前边的元音称作韵头,韵腹后面的音素就是韵尾.二、押韵和韵辙
押韵又叫压韵,指的是韵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韵‖的字。押韵的―韵‖,与―韵母‖不完全相同。凡韵腹相同或者相近的(有韵尾,韵尾也要相同),都属于同一个―韵‖。就是说,韵头可以不管,只要韵腹相同(放宽可以包括韵腹相近、而且韵尾相同的都算同一个韵。戏曲界习惯上把戏曲唱词中的―韵‖叫做―合辙‖。押韵的例子如:
攻城不怕坚,ian 攻书莫畏难;an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uan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三、韵母辨证
(一)分辨前鼻音尾韵母和后鼻音尾韵母:en-eng in-ing
(二)分辨i和[y]
(三)分辨o和e
(四)避免韵头i或u的丢失
第四节 声调
一、调值和调类
1.作用: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2.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调值主要由音高构成,音的高低决定与频率的高低,通过控制声带的松紧来调节声音的高低。声调中的音高是指相对音高:就是用比较的方法确定的同一基调的音高变化形式和幅度。3.五度标记法
五度标记法的制作原理是:画一条竖线,分成四格五个调域,自下而上用1、2、3、4、5代表低、半低、中、半高、高五度;在竖线的左侧,自左至右画一条线,把音高随时间而产生的变化描画出来。这条线的高低曲折反映的便是声调的高低变化,也就是声调的调值。
用五度标记法描写调值,可以有三种方法:(1)符号式,如普通话的阴平,可以用―┐ ‖来表示;(2)数字式,如普通话的阴平,也可以用―55‖来表示;(3)文字描写式,如普通话的阴平,还可以描写为―高平‖
4.调类:就是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一种语言中有几种调值,就有几个调类。汉藏系语言中调类最多的可达15个,最少的仅有2个。
二、普通话的声调
1、阴平,又称第一声。调值55,又叫高平调,汉语拼音方案用―ˉ‖表示。
2、阳平,又称第二声。调值35,又叫中升调,汉语拼音方案用―ˊ‖表示。
3、上声,又称第三声。调值214,又叫降升调,汉语拼音方案用―ˇ‖表示。
4、去声,又称第四声,调值51,又叫全降调,汉语拼音方案用―ˋ‖表示。不包括轻声和变调
三、标调法
(一)调值标调法 1.五度标记法 2.数字标记法
(二)调号标调法
(三)调类标调法
四、古今调类的比较 1.平分阴阳. 2.浊上归去。3.入派三声。
五、声调辨证
(一)明确方言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关系 1.调类。梅县话 6个声调 2.调值。梅县话 阴平44
(二)古入声字的改读
古入声字有塞音韵尾:-b[p] –d[t] –g[k],今普通话无,说普通话时必须去掉塞音韵尾(包括喉塞音?
第五节 音节
一,普通话音节的结构
音节是听觉上能自然分辨的语音单位,是语音的基本单位;从生理角度看,发音器官肌肉紧张度的每
次增而复减就形成一个音节.普通话音节,如果从现代语音学角度分析,它是音素按一定方式组合的结果;按我国传统的分析,它由声韵调三部分组成.普通话音节结构的特点: 1.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2.发音器官肌肉紧张1次就形成一个音节。
3.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儿化词、合音词除外:我们)。4.声调不是音节的组成成分。5.普通话音节结构表。6.普通话音节结构特点。
二、拼音
(一)拼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二)拼音的三种方法(1)两拼法
两拼法就是把音节分成声母和韵母两部分进行连续的方法。我国目前的中小学基本用两拼法。(2)三拼法
三拼法就是把音节分成声母、韵头和韵头后的部分等三部分进行连续的方法。(3)声介合拼法
声介合拼法是先把声母和韵头先连续,作为一个部分,再同韵头后的部分进行连续的方法。
(三)普通话的声韵配合规律
普通话共有21个声母,39个韵母,按理总共可以产生858个音节,再加上四声,那将会有3432个音节。但实际上不到这个数字的一半,个中缘由是,并非任何一个声母均可以与所有韵母拼合,这里面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的,而且也是有规律可寻的。有几点:
(1)普通话声母中只有n和l可以同四呼中任何一呼的韵母相拼。(2)撮口呼能相拼的声母最少,仅限于j、q、x和n、l。(3)普通话韵母ueng不与所有辅音声母相拼。
三、音节的拼写规则
(一)y、w的使用
(二)隔音符号的使用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规定按词连写,这样,一些零声母音节就有可能被误读,为了避免这种状况,拼音方案采取了两种不同的处理手段。(1)齐齿呼、撮口呼的零声母音节前要用―y‖隔音,合口呼的零声母音节前要用―w‖隔音。
(2)a、o、e开头的零声母音节若连接在别的音节后面,要用隔音符号―‘‖隔开。
(三)省写
(四)标调法
(1)声调符号要标在韵腹上。
(2)iu和ui这两个省写的韵母,标调标在后面的元音上。可以这样理解:iu和ui是iou和uei分别是i+ou和u+ei,省略的是ou的o和ei的e,调号本应标在o和e上,由于这两个字母省去,所以标在u和i上。(3)轻声不标调。
(4)若在―i‖是标调,―i‖上的小点要省去。
(五)音节连写和大写
连写:按词,词内连写;词与词分写 大写:
(1)专有名词和专有短语的每个词开头的字母要大写。如:
Cáo Yìqí Wáng Lì Běi jīng Dàxué(曹亦奇)(王力)(北京大学)
(2)标题中,每个词开头的字母要大写,也可以所有的字母都大写。
第六节 音变
语流音变,主要是连读音变,即在语流中,连着念的音素、音节或声调有时会发生变化。语流音变是一种普遍现象,各种语言都存在。普通话中语流音变主要有:变调、轻声、儿化和―啊‖的变读等。
一、变调
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做变调。
(一)上声的变调
上声音节的字单念或在词语的末尾的时候。调值不变。在下列情况下,调值变成35(阳平)或21(半上)。
1.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调值边35。上声在由上声改读来的轻声字前,有的变成35,有的变成21。
在上声前:水果 了解 领导 演讲 又如:海里、海底、海港
在轻声前:(1)捧起 等等 讲讲(35)(2)嫂子 姐姐 毯子 奶奶(变21)三个上声相连,可只第1音节变21,第二音节变35;也可第一、第二音节都变35。
很勇敢 小老虎(21+35+214)展览馆管理组(35+35+214)
多个上声相连,可根据词语含义分组变调。快读时,除最后一音节外,其余音节都可以变为35。
2.在非上声前(阴平、阳平、去声)的前面,调值由214边21,在原为非上声改读轻声的字前面,变调情况相同。如:海狮、海豚、海象、海浪。
(二)去声的变调
两个去声相连,前一个如果不是重读音节则变53。例如:信念、变化、办事、大会。
(三)―
一、不‖的变调
1.单念或用在词句末尾,读原调。一、二、三,十一 第一 不 偏不 你去不? 2.在去声前,一律变35。一样 一向 不怕 不够
3.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都念去声。一般 一边 一年 不吃、不开 不同
4.在相同的动词的中间,读轻声。想一想 拖一拖 管一管 谈一谈 5.―不‖在可能补语中读轻声。做不好 来不了
(四)―
七、八‖的变调
在去声前可变为35,也可以保持55。
(五)形容词重叠的变调
1.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儿化时,第二音节往往读阴平55:长长儿的、好好儿的、大大儿的。
2.单音节形容词的叠音后缀,不管原来是什么声调的字,多半念55调值:亮堂堂、明晃晃的、直挺挺的、黑洞洞的。也有念原调的:软绵绵、金灿灿。3.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后,第二个音节变为轻声,第三、四个音节也多半读55调值:认认真真、老老实实、清清楚楚。
二、轻声
语流中,一些字因为连读改变了原来的调值,念得又轻又短,这样的变调叫轻声.它不能单独念出来,一定是跟随在别的字后面.(一)轻读规律
普通话中四个声调的字都有可能读成轻声,有一些轻声字的出现有一定的规律性.1.名词的后缀“-子,-头”和表示群概念的“-们”读轻声 2.助词“的,地,得,着,了,过”读轻声 3.语气词一般读轻声
如“吗,呢,吧,啦,呀,嘛,哇,啊”等,这些语气词一般情况下都读轻声,但语气词有时表示特定环境中的特殊感情,可以用加强音量或拉长音的方法来重读.4.名词,代词后的方位词一般读轻声 墙上,地下,家里,这边,前面,上边儿 5.动词,形容词后的方位词一般读轻声
出去,进来,起来,下去,丢下,带上,提起来,放下去,请进来,赶出去 6.叠音词的第二个音节读轻声 奶奶,爸爸,慢慢,看看,听听,说说 7.量词“个”,“些”常读轻声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他险些丢了性命.8.动词后的介词“在”,“到”一般读轻声
记在心上,坐在椅子上,住在北京 ,回到学校里,调到县城,寄到上海 9.某种状态的形容词的第二音节常读轻声
糊里糊涂,粗声粗气,虎头虎脑,别里别扭,劈里啪啦,稀里哗啦,叽里呱啦,丁零当啷,黑不溜秋。(二)轻声的调值 1.阴平后的轻声念半低
星星,窟窿,关系,差事,芝麻,玻璃,风气,规矩,张罗,冤枉,挑剔,折腾,舒服,生日。2.阳平后的轻声念中调
明白,便宜,得罪,名字,能耐,年月,麻烦,滑稽,学问,云彩,学生,裁缝,合同,眉毛,。3.上声后的轻声念半高调
尺寸,小心,整齐,点心,比方,打算,委屈,考虑,暖和,冷清,早晨,母亲,本事,眼睛,。4.去声后面的轻声念低调
相声,故事,在乎,道理,太阳,味道,漂亮,丈夫,认识,阔气,厚道,奉承,利索,力气,。(三)轻声的作用
轻声具有区别意义和词性的作用.下面各组词加点的是轻声.摆设:摆设的东西;徒有其表面而无实用价值的东西.摆设:把物品按照审美观点安放.大方:不计较,不吝啬,不拘束,不俗气.大方:专家,学者,内行人.地道:真正的;纯粹的;实在的.地道:地下坑道.反正:副词.反正:敌方的军队或人员投到己方.合计:盘算,商量.合计:合在一起计算;总共.是非:口舌,纠纷.是非:正确和错误.自在:安闲舒适.自在:自由;不受拘束.兄弟:指弟弟.兄弟:指哥哥和弟弟.(四)轻声的影响
不送气的清塞音,清塞擦音出现在轻声音节中时,由于读音弱,受前后音的影响,有时变成了相应的浊辅音.如:尾巴,我的,五个,看着,椅子,姐姐
三、儿化
(一)什么是儿化
儿化是指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而这种卷舌化了的韵母就叫儿化韵。
(二)儿化韵的发音(p109)
(1)音节末尾是a、o、e、u的,韵母直接卷舌。如:(瓜)→(瓜儿)(坡)→(坡儿)
(2)韵尾是 i、n(in、un除外),去掉韵尾后卷舌。如:(盖)→(盖儿)(轮)→(轮儿)
(3)韵母是in、un的,去掉韵尾后加[Er]。如:(心)→(心儿)(裙)→(裙儿)
(4)韵母是i、u的,直接加er[]。(鸡)→(鸡儿)(鱼)→(鱼儿)
(5)韵母是-i[]、-i[]的,韵母直接换作[]。如:(丝)→(丝儿)(事)→(事儿)(6)韵尾是ng的,去掉韵尾,韵腹鼻化并卷舌。如:(匡)→(匡儿)(凳)→(凳儿)
(7)韵母是ing的,去掉韵尾后加上鼻化的[iE]。如:(劲)→(颈儿)(铃)→(铃儿)
(三)儿化的作用 1.区别词义
头(脑袋)—头儿(领头的),意义由原来的脑袋变成了头领、上司。眼(眼睛)—眼儿(小孔),由原来的眼睛之义变成了洞孔、窟窿之义。2.区别词性
画(名词、动词)——画儿(名词)尖(形容词)——尖儿(名词)3.表示亲切、喜爱的感情色彩。试比较:
老头——老头儿 嘴唇——嘴唇儿 小鸡——小鸡儿 小孩——小孩儿
有些代词、副词、动词和重叠的形容词也有儿化现象。
四、语气词―啊‖的音变
语气词―啊‖发音时往往受前字读音的影响而产生音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当前一个音节的尾音是―u‖时,要读写作―哇‖。如: 他为什么哭哇?/你是嫌我土哇!
2、当前一个音节的尾音是―n‖时,要读写作―哪‖。如: 快来看哪!/你不知她有多懒哪!
3、当前一个音节的尾音是―ng‖时,要读作[nga],仍写作―啊‖。如: 还炼什么钢啊!/那时侯穷啊!
4、当前一个音节的尾音是-1[1]时,要读作[za],仍写作―啊‖。如: 这才是人民的好儿子啊!/快写字啊!
5、当前一个音节的尾音是-i[]时,要读作ra,仍写作―啊‖。如: 他是我的老师啊!/这哪是什么诗啊!
6、当前一个音节的尾音是a、o、e、[ε]、i、[y]时,要读写作―呀‖。如: 快点说呀!/应当活下去呀!
需要注意的是,―ao‖和―iao‖的尾音不是―o‖,而是―u‖,所以在这两个韵母后的―啊‖不能读写作―呀‖,而要读写作―哇‖。如: 好高哇!/快点跳哇!
第七节 音位
一、音位概说
(一)音位及其归纳方法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
归纳音位的方法,通常是把一些音放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来进行替换比较(―替换法‖),看它们是否能区别意义,凡属能区别意义的音,就分别归纳成不同的音位,否则是同一个音位。
(二)音位的类型:
音位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音素构成的,由于音素是从音色(音质)角度划分的,所以就叫音质音位,也叫音段音位;还有一类是由声调等构成的,声调是由音高构成的,同音色(音质)无关,所以叫非音质音位,也叫超音段音位。
音质音位也可分几种子类别:如由音长构成的,叫时位,英语及我国部分方言中有;由音强构成的,叫重位,印欧系语言中很丰富;由音高构成的,叫调位,普通话就存在4个调位。
从辅音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辅音音位‖。从元音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元音音位‖。
从声调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声调音位‖,简称―调位‖。因为主要是由音高构成的,音高不是音质,所以属于―非音质音位‖。因为不受音段的局限,所以也称作―超音段音位‖。
(三)音位变体
1、一个音位包含的一些不同的音,叫做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
这里的―变体‖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变体,如―变体邮票‖的―变体‖。这种变体是有所本的,有一个母体存在,是变体所从出的地方。而音位变体所指的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的音素,它们都是音位的具体表现形式。音位和音位变体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前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后者才是具体、实在的。
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是类别与成员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音位用一个典型变体代表,其符号要常见、好认、便于印刷,要加上/ /。
2、条件变体: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音位变体叫―条件变体‖。条件变体是指在一定语音条件下出现的音位变体。
自由变体:没有环境限制,可以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的音位变体叫做自由变体。自由变体提的是没有语音环境限制、可以自由替换的音位变体。
(四)归纳音位的重要标准
二、普通话音位
(一)普通话元音音位
普通话共有十个元音音位。十个元音音位的主要音位变体和每个音位变体所出现的条件
(二)普通话辅音音位
普通话共有二十二个辅音音位,其中包括声母所使用的二十一个辅音和只在韵尾位置上出现的/ŋ /音位。每个辅音音位的音位变体及其所出现的条件。
(三)普通话声调音位
普通话有四个调位,其中上声和去声两个调类又有其变体形式。
第八节 朗读和语调
一、朗读
朗读的基本要求 1.要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2.要掌握朗读所需要的表达技巧
二、语调
说话或朗读时,句子有停顿,声音有轻重快慢和高低的变化,这些总称语调。注意掌握停顿、重音,句调等特点。
(一)停 顿
停顿就是句子内部或句与句之间说话时的间歇。一段话里面什么地方停顿、停顿是长是短,是由表达的需要来决定的。句与句之间的停顿一般要大于句子内部的停顿。在一句话里面,关系非常密切的词语间一般没有停顿,只在关系不很密切的词语间才可以有停顿。下面这个句子内可以有两个停顿: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五千年光辉历史的民族。
句中的停顿把一句话分为几个段落。这样的段落叫做―节拍群‖。一句话里节拍群的多少可以有变化,说得快时节拍群就少些,说得慢些节拍群就多些。上面的句子在说得快些的时候,中间可以只有一个停顿,分成两个节拍群。例如: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五千年光辉历史的民族。
说得慢些的时候,中间可以有5个停顿,分成6个节拍群。例如: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五千年/光辉历史的/民族。
说话的时候,各节拍群所用的时间要相差不多,大体一致音节多的节拍群要说得快些,音节少的节拍群要说得慢些。这样就使各个节拍群有快有慢,听起来富于变化。
停顿的改变有时会引起结构和意义的改变。例如:―二加三/乘以五‖和―二加/三乘以五‖的层次不同,意义也不同。―/‖表示句内较大的停顿。前者的得数是二十五,后者的得数是十七。又如:―我没找着小李,/小高很着急‖和―我没找着小李小高,/很着急‖。前者着急的是小高,后者着急的是―我‖。
(二)重音
重音指的是语句里的某些音节根据表达的需要而读得较重的语音现象。人们说话时,句子里的音节有的要重读。这又分两种情况: 1语法重音
根据语法结构的要求,句子里有些成分要重读,这种重读叫语法重音。具体如下:
(1)一般句子的谓语常要读成语法重音。例如: 今天晴天。
北京的夏天常常刮风。
(2)定语和状语常常传达新的信息,常读成语法重音。下面是定语带有语法重音的例子:
你们的胜利也就是我们的胜利。
平凡的人创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下面是状语带有语法重音的例子:
天气渐渐地缓和起来了。
我们不怕敌人的威胁和恐吓。
(3)动词的补语要读成语法重音。例如:
他的普通话说得很流利
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2、强调重音
为了故意强调意思,而重读某些成分,这叫做强调重音。强调重音没有固定的规律,要根据交际的具体情况而定。例如:
谁在屋里看电视? 我在屋里看电视。
你在屋里干什么? 我在屋里看电视。
你在屋里看什么? 我在屋里看电视。
有时为了强调对比,有关的成分要读成强调重音。例如:
我问的是他,没有问你。
这件事我是不知道,不是故意不告诉你。
强调重音只起强调作用,不改变句子的意义。又如:她去看演出。(不是别人。重音在―她‖。)
她去看演出。(不是不去。重音在―去‖。)
她去看演出。(不是参加演出。重音在―看‖。)
她去看演出。(不是看球赛。重音在―演出‖。)
(三)语调 除了停顿和重音外,全句声音的高低升降的变化也是语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变化最能表示说话人的态度和感情。普通话语调最基本的类型,就是降调和升调。我们先谈谈这两种基本形式。
降调就是句尾的声音降低的调子。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一般用降调。例如:
他刚从乡下回来。
别磨蹭了,你快说吧!
这片房子真漂亮!
升调就是句尾的声音升起来的调子。部分疑问句用升调,一般句子中暂停的地方也用升调。例如:
您找谁?
这个学生是北大的,不是清华的。
说话时的感情和语气可以有种种变化,这种变化常常使得句子的语调发生比较复杂的变化。例如:
今天天气很好。(一般的陈述,用降调)
今天天气很好?(一般的提问,用升调)
今天天气很好!(天气之好出乎意料之外,先升后降)
今天天气很好?(不太相信,升得快而高)
今天天气很好。(极端的肯定,降得快而低)
(四)句调
1、句调的种类 句调的种类
贯穿于整个句子的高低升降变化叫句调。句调有四种形式,即升调、降调、平调、曲折调。(1)升调
调子由平升高,一般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惊异、号召等语气。
难道我还不如昆仑山上的一棵草?(反问)
怎么,她又回来了?(惊异)(2)降调
调子由平降低,一般用来表示肯定、请求等语气。
我一定要拿到学位。(肯定)
你赶快走吧!(请求)(3)平调
调子保持同样高度推进,一般用来表示严肃、冷淡、叙述等语气。
她渐渐地走进暮色里去了。(叙述)
他走了几步,回过头来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4)曲折调
调子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一般表示含蓄、讽刺意味,表示言外之意、赞叹等,也常采用曲折调。
你的能耐可真不小。(讽刺)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赞叹)
2、句调对字调的影响
句调能对声调产生一定的影响,比较突出地表现在句末音节上,大体情形如下:
(1)句调上升时
甲、字调后部为上升,则使其升得更高一点。
阳平+升调:你去济南?
上声+升调:你姓李?
乙、字调是平的,则使字调后部上升。
阴平+升调:你喜欢小说?
丙、字调是降的,则变为降升。
去声+升调:你想去重庆?
(2)句调下降时
甲、字调后部为上升,则变为升降调。
阳平+降调:我去桂林。
上声+降调:你快走。
乙、字调是平的,则使字调变为平降调。
阴平+降调:我们今天去北京。
丙、字调是降的,则降得更低。
去声+降调:她姓杜。.第九节 语音规范化
一、确立正音标准
确立正音标准,即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但北京语音并不完全等同于普通话
语音,北京语音内部还存在一些需要规范的分歧现象。语音规范化工作包括:①排除北京话的特殊土语成分;②轻声词、儿化词的读音规范;③普通话异读词的审音等。
二、推广标准音
第三章 文 字
教学目的:了解汉字的性质和汉字形体的演变。掌握分析现行汉字结构的方法,明确现行汉字的规范,掌握纠正错别字的方法,养成正确使用汉字的观念。教学重点:汉字的特点;汉字的形体;汉字的结构;汉字改革问题;汉字的整理;纠正错别字的方法。
一、文字的性质
1.性质: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有声语言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声语言是满足不了这种需要的,于是人们创制了文字.有了文字,语言就可以留下痕迹.2.要素
文字作为视觉对象都有一定的固定的形状。任何一种文字都有形,音,义三个要素.二、汉字的性质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这是世界上一切文字的共性,它正确地说明了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某种具体文字的性质。
有些汉字从结构上看不能分析,一般称为独体字.对于独体字来说,也存在语言的符号跟文字所使用的符号这两个不同的层次.第二节 现代汉字的形体
一、汉字形体的演变
汉字的历史悠久,曾先后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以及草书、行书等字体。1.甲骨文
甲骨文是指商周时代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以牛骨和鹿骨为主)上的文字,距今约三千年。甲骨文于1899年在河南安阳市郊的小屯村被发现,发现者为被誉为―甲骨之父‖的王懿荣。王为清末著名的金石学家,时任国子监祭酒。甲骨文的别称有殷墟文字、卜辞、契文、殷契等。甲骨共发掘出十万片,全部单字为4500个左右,已经释读出的约1000个,其余未释读出的多为地名、人名和族名等。
甲骨文以象形字、会意字居多,显然属于早期的汉字。但从拥有一定数量的形声字(20%)这点来看,甲骨文已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笔画细瘦,线条苍劲,多方笔与直笔,字形瘦长且大小不一。甲骨文象形性强,同一字往往有若干变体。
由于制作困难并受甲骨材料的限制,甲骨文的篇幅大多短小。从文例看,一篇完整的甲骨文大致由前辞、贞(问)辞、占辞和验辞四部分构成。甲骨文是政府的公文,甲骨文的语体是一种公文语体。简约性和程式化是甲骨文语言的重要特点。因此,绝不能将甲骨文的语言看成是殷商语言的全部。2.金文
先秦称铜为―金‖。金文即浇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青铜为铜铅合金,青铜器是古代中国冶炼铸造技术取得长足发展的产物,在当时属于帝王、贵族之家的奢侈物品。青铜器以钟鼎居多,故金文又称钟鼎文。青铜器早见于殷商,盛于周代,战国也不乏见。金文用模范铸就,自身有极强的工艺性。就字体而言,金文笔画丰满粗壮,多圆笔,字形匀称,渐趋方块形。较之甲骨文,金文象形性差,线条化明显,形声字多,是一种更为成熟的形体。
从内容看,金文多记述庆典及帝王赏赐之事,为歌功颂德、自我炫耀之作。金文的篇幅明显加大,不乏长篇巨制(多者字数可达500),如著名的盂鼎、毛公鼎。3.篆书
篆书一般有大、小之分。大篆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的大篆指先秦所有的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和六国文字(如玺印文字、帛书、瓦当文、货币文);狭义的大篆专指春秋战国之际秦国的文字。此处取狭义。大篆以籀文和石鼓文为主。籀文因著录于《史籀篇》(已失传)而得名。大篆直接脱胎于金文,故尚有较浓的金文的痕迹,但笔画更趋均匀,字形更趋整齐。小篆由大篆发展而来,是秦统一六国后,作为―书同文‖的产物而采用的全国标准字体。传说小篆为秦相李斯所作。推行小篆是汉字发展史上的第一次汉字规范化运动。小篆的问世一扫历代字体混杂的局面,使走上了标准化、规范化的康庄大道。较之大篆,小篆字形更为匀称整齐、更为统一,更为简化和定型,异体字也大为减少。小篆正式通行时间不长,汉代即被隶书取代。但在历代印章制作中,小篆仍占据一席之地。4.隶书
隶书分秦隶和汉隶两种。此处的―隶‖不是指一般所谓的奴隶或徒隶,而是指政府中的下级吏员。秦隶又称古隶,始于秦代,是小篆的一种省变体,目的是宜于日常急用。秦代篆隶并用,小篆是规范的正体,隶书是应急的俗体。秦隶因源自小篆,故保留了较多的篆书特征。与前代文字相比,秦隶在形体上实现了根本的转变,即基本摆脱了汉字象形的意味,可谓古文字与今文字的分水岭。汉隶又称今隶,由秦隶进一步演变而来,通行于两汉的大部分时期。汉隶使汉字结构更趋简化和定型,奠定了现代汉字的基础。
秦隶笔画敛束,无飞扬之势;汉隶字体扁平,笔画有波势。5.楷书 楷书又称真书和正书,―楷‖是模范、标准的意思。楷书兴于汉末,盛于魏晋南北朝。楷书由隶书省改而来:波势改为平直,扁平改为方正。楷书一直沿用至今,是通行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6.草书和行书
广义的草书是指比正式字体来得潦草的字体。因此,草书是一种辅助性字体。可以说,所有正式字体包括甲骨文、篆书、隶书和楷书都存在相应的草体。通常所谓的草书则指章草、今草和狂草三种。章草是隶书的草写体,因盛行于东汉章帝时而得名。章草的特点是:笔画带草意,多连笔,但字字独立,不相牵连,明显保留了汉隶的波势。今草是楷书的草写体,始于唐代。今草的特点是:笔画连接,字体连绵,一笔到底,一气呵成,无章草的波势。狂草起于唐代,书写诡奇多变,极难辨认(有的书写者甚至不识己书),如张旭、怀素的作品等。狂草没有实用性,在书法艺术领域却有独特的美学价值,所谓―翩若惊鸿,矫若游龙‖。草书均有一定的章法,不可任意而为。
行书产生于东汉末年,始于楷书之后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兼得二者之妙,所谓―近楷不拘,近草不放,好写易认,方便实用。行书又分行楷、行草二类,前者近于楷书,后者近于草书。行书是应用最广泛的手写体。
汉字形体演变的趋势:由象形到不象形,由不定型到定型,由繁体到简体,由非方块形到方块形。
二、现行汉字的形体
现行汉字的常规形体是楷书和行书,非常规形体则包括草书、隶书、篆书甚至甲骨文,主要见于印章、对联、匾额及书法作品中。从形成手段看,现行汉字则有印刷体和手写体。1.楷书和行书
楷书在印刷品中占据主流,行书则主要应用于日常书写。2.印刷体和手写体
汉字的印刷体习惯上只指楷书的以下各种变体:1)宋体(老宋体、古宋体)2)仿宋体(真宋体)3)楷体(大宋体)4)黑体(黑头字、方头字)。印刷体按字体大小分为不同的字号,大到初号,小到七号。汉字的手写体一般不超出楷书、行书和草书三种,以行书为主,楷书为辅,草书主要见于书法作品。
第三节 现代汉字的结构
一、结构单位
现行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一是笔画,二是偏旁。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偏旁则是构成汉字的预制件。1.笔画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各种点与线,分为单一笔画和复合笔画。汉字的基本笔画历史上被称为―永‖字八法,现代则定为五种(横、竖、撇、点、折)。汉字的笔画多(平均10。75画),计算笔画向来是一大难题。笔画组合的三种方式:相离、相接、相交。2.偏旁与部首
偏旁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现代偏旁分为成字和不成字偏旁。现代不成字的偏旁在古代均为独立的字。从层次出发,偏旁还可分为单一偏旁和复合偏旁。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的各部的首字。用部首给字归类始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许氏首创540部,明代梅应祚的《字汇》归并为214部,后来的《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辞源》、《辞海》均加以沿用。《新华字典》调整为189部,新《辞海》则为250部,《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字典》为200部。二 笔顺
笔顺是指笔画书写时的先后顺序。汉字笔顺的基本原则: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外到内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注意一些特殊字的笔顺。
三、汉字的构造方式
对汉字的构造方式,传统上有―六书‖之说。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一般认为,前四种为造字法,后两种为用字法。在此着重介绍造字法。
1.象形(独体)许慎:―随体诘屈,画成其物。‖象形即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象形字源自图画,但与图画有本质的区别。象形字是汉字的先行者,构成了汉字的基础。汉字的部首基本是象形字。
象形法的缺陷:复杂的事物难以象形、抽象的事物无法象形、近似的事物不便区别。
由于汉字形体的变迁,绝大部分的象形字已丧失象形的意味,只有极少数的字如―井、田、伞、雨、网‖等尚依稀可辨。2.指事(独体)
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事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性符号来表示某个意义的造字法。指事法的优势是可以表示一个抽象的概念。单纯指事字:上、下、八、丩。
由象形字加提示性符号而成的指事字:亦、本、末、刃、甘。由象形字变换形体的方向或位置而成:交、尸、县(悬)。指事法的缺陷:不能大量造字。现代指事字:卡、乒、乓。3.会意(合体)
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撝‖。会意就是几个偏旁合成为一个新字的方法,新字的意义由偏旁融汇而成。会意建立在人们的联想和推理的基础上。
《鸡肋编》卷上:―广南俚俗多撰字画,以父子为恩,大坐为稳,不長为矮,如此甚众。‖
异文会意:析、采、休、伐、杲、杳、寒、暴。同文会意:炎、焱;从、众;犇;淼。对文会意:北、非。4.形声(合体)
许慎:―以事为名,取譬相成。‖由表字义类属的形旁(义符)和表读音的声旁组成新字的方法即为形声。形声既表音又表意,兼得二者之妙,具有极高的能产性,甲骨文仅20%的形声字,现代汉字则占90%以上。省形字:亭、考、屦、屐。
省声字:炊(吹)、窦(渎)、船(铅)、疫(役)、绳(蝇)。亦声字:功、娶、驷、裏。
右文说:胯、挎、跨、刳、垮、袴;苞、胞、饱、雹、龅、泡、疱。
形旁和声旁的位置: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上声下形、外形内声、外声内形。
特殊位置的形声字:疆、旗、荆、颖、修。
声旁的作用(显示字音的信息)和局限性(25%的成功率)。形旁的作用(语言化石)和局限性(落伍于时代)。
第四节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一、汉字改革问题
汉字改革涉及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简化字,二是拼音化。
二、汉字的整理
(一)简化笔画(1)简化部件(2)同音或异音代替(3)草书楷化(4)换用简单的符号(5)保留特征或轮廓
(6)构成新的形声字或会意字
(二)精简字数
三、汉字的标准化
(一)定量: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总量。《现代汉语常用字表》(1988)发布了3500个常用字。
(二)定形: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字形。《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三)定音: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读音。《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1982)
(四)定序: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排列顺序。义序法(一般不用)、音序法和形序法(笔画法和部首法)。
第五节 正确使用汉字
一、掌握规范字 1.掌握简化字
(1)注意类推简化的范围
(2)注意简化字的细微差别:冻(凍)——练(練)厌(厭)——压(壓)。(3)注意简化字和简化偏旁的笔顺:长、马、鸟。(4)注意简化字的一般用法与特殊用法:瞭、乾。杜绝使用社会上的不规范简化字。2.掌握规范字,不用异体字
整理异体字的三个原则:从俗(哲——喆)、从简(栖——棲)、书写方便(群——羣)。3.区别新旧字形
新字形的几个特点:笔画省简、笔画连接、笔画延伸、调整部位、其他。
二、纠正错别字
基本原则:主观重视,以人为师,以字典为师。1.避免写错别字
注意字形:汆(cuan)——氽(tun)孤——狐——弧 肓——盲 忌 承
戊——戍——戎——戌——戉(1)注意字音:联系声旁
(2)注意字义:再接再厉(励)滥竽(烂芋)充数 如火如荼(茶)世外桃源(桃园)防止同化 2.避免读错字
(1)注意形声字的声旁,不被声旁左右(2)注意多音多义字
(3)注意一些字的特殊读法(4)注意多音同义字
第四章 词汇
教学目的:理解现代汉语词的构造和词汇发展的途径及其规范,掌握词义的特点和辨析词义的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词汇,并提高词语的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语素、词的鉴别;词的构成;词义的构成;义素的分析和运用;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区分。
第一节
词汇、词汇单位和词的构造
一、词汇
定义: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1)固定短语如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等在结构与意义的定型化、造句的备用单位等方面与词是等价的,符合语言建筑材料的特点和功能要求,因而成为―词汇‖内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我们不赞同―词汇就是词的总汇‖或―词汇就是词语的总汇‖等将固定结构排除在词汇之外的说法。
(2)特定范围如:某一个人或某一作品所用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老舍的词汇‖、―《鲁迅全集》的词汇‖等等。
二、词汇单位
(一)语素
1、定义: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组词的基本结构单位。例如―书‖: shu1,成本的著作。
2、音节表现:现代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如:天、地、河、土。也有两个音节的,如:踌躇、荒唐、牢骚、参差、尼龙等。还有三个或三个以上音节的,如:俱乐部、巧克力、乌鲁木齐、奥林匹克。双音节语素有一部分是从外语借来的,三音节和三音节语素大都是从外语借来的。
3、确定语素的方法:替代法。用已知语素来替代,可以为别的语素替代的是语素,例如―蜡烛‖中的―蜡‖、―烛‖。蜡——蜡烛 花烛 香烛 大烛 烛——蜡烛 蜡人 蜡纸 蜡染 再如―礼貌‖。
语素与表音成分有区别。
4、语素的分类:(1)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2)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前者不能独立成词只能同其他语素结合成词,如―吝‖、―崛‖、―胚‖、―懑‖等。以―吝‖为例,可以和―惜‖结合成―吝惜‖,可以和―悭‖结合成―悭吝‖;后者本身就能成为一个词,如―美‖、―好‖就是如此。再如―海‖、―说‖、―暖‖、―块‖等。它们也能作为语素同其他语素结合成另外一个词。以―海‖为例,可以和―洋‖结合成―海洋‖,可以和―沧‖结合成―沧海‖。
3、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
(二)词
1、定义:词是由语素构成,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1)独立运用:单说(单独成句)或单用(单独做句法成分或单独起语法作用)(2)剩余法。
2、词和语素的交叉情况:
词和语素有的有交叉的情况,即一个语素可能也是一个词。在鉴别一个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词还是语素的时候,不考虑别的,只考虑它是否能独立运用,能独立运用的是词,不能独立运用的是语素。
3、词与短语的区别:
短语是词和词的语法组合,可以扩展。词不能扩展。这种方法叫做扩展法。
4、字和词、语素
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就汉字来说,一个个方块形体就是一个字,它是书写和印刷的单位。一般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
(1)有的字有意义,又能独立运用,这样的字既是语素又是词。
(2)有的字有意义,但不能独立运用,只能作为构词的成分,这样的字只是语素不是词。
(3)有的字既不是词,也不是语素,只表示一个音节。
(三)固定短语
固定短语是词和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删、改换其中词语。自由短语是词和词的临时组合。
固定短语分为专名(专有名称)和熟语两大类。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
(四)略语
略语是语言中经过压缩和省略的词语。
1、简称:较复杂形式的简化形式,与全称相对。
2、数词略语:三军、四有、四化。简称
长的词语、名称使用起来不方便,人们常常加以简化。这种简便称呼就是简称。常见的方式有:
(1)减缩 从原词语或全称中截取关键性语素。例如:
半导体收音机——→半导体
居民身份证——→身份证
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
(2)紧缩 从原词语或全称中选取有代表性的语素。例如:
高等教育——→高教
彩色电视机——→彩电
人民代表大会——→人代会
(3)标数概括 用数字概括标示几项具有共同特点的成份。例如: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双拥 包修、包退、包换——→三包
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四美
三、构词类型 第一、词的形式
词包含形式和内容两部分。形式指词的声音,内容指词的意义。从词的形式说,现代汉语里的词可以有两种分类。
(一)单音词和多音词
单音词是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如:―人、树、看、听、红、多、就、把、一、个‖等。多音词是由两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词。双音节的如:―学校、环境、宏观、操作、法治、挑选‖等。三个音节的如:―高科技、主持人、集装箱、连锁店、方便面、含金量‖等。四个音节以上的如:―试管婴儿、多米诺骨牌‖等。在双音词中,有两种具有特殊的语音形式,这就是双声词和叠韵词,合称联绵词。双声词由两个声母相同的音节构成。例如:―琉璃、仿佛、辗转、流连、伶俐、澎湃‖等。叠韵词由两个韵母相同的音节,或其中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的音节构成。例如:―骆驼、霹雳、彷徨、咆哮、窈窕、灿烂‖等。
(二)单纯词和合成词
根据词的不同内部结构,可以将词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单独构成的词。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合构成的词。第二、合成词的构造
(一)词根和词缀
根据语素在构词中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分为词根和词缀两类。
词根是词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词义的基础。词根语素的意义比较实在,在体现词的意义上起着主要作用,一个词不能缺少词根。例如―改革‖就是由词根语素―改‖和―革‖组成,各自都表示一定的意义,不可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词缀是词中附加在词根上的构词成分。词缀语素数量很少,意义也没有词根语素实在,但构词能力很强。例如―老师‖中的―老‖,―花儿‖中的―儿‖。一个词可以只有词根而无词缀。
(二)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根据词根和词缀的不同组合情况,合成词的构造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复合式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根结合在一起组成。从词根之间相互的关系看,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联合型 由两个词根并列组合而成。根据两个词根意义关系的不同,又可以分成以下四类:
第一类:两个词根的意义相同或相近。例如:
人民 朋友 功劳 语言 拼搏 污染 答复
爱好 商量 简单 清楚 孤单 刚才 自从
以上这些词,并列的词根意义上起着互相补充的作用。第二类:两个词根的意义相反。例如:
老小 今昔 表里 奖惩 彼此 高下 迟早
买卖 动静 矛盾 春秋 来往 反正 横竖
以上这些词,有的并列的词根原义仍然保留着,组合成的词包含相互对立的两方面意义,如―表里‖、―迟早‖。有的并列的词根原义出现了变化,组合成的词产生了新的意义,如―动静‖、―反正‖。第三类:两个词根的意义相关。例如:
口齿 血汗
心胸 江湖 河山 水土 形容
描写 印刷 负担 招待 零碎 辛酸 冷淡
第四类:这一类与前三类有所不同,虽然它们也是由两个词根并列组合而成,但其中一个的意义已经消失了,所以这类词又称偏义词。例如: 国家 人物 窗户 质量 恩怨 忘记 好歹
(2)偏正型 前一词根限制或修饰后一词根,词的意义以后一词根为主,前一词根只起附加作用。例如:
文化 同学 视线 公园 地铁 奇迹 冷饮 热爱 前进 广播 回顾 遥控 中立 崭新 鲜红 美观 细心 深入 必然 火红
(3)补充型 后一词根补充说明前一词根,词的意义以前一词根为主。补充型词又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前一词根表示动作,后一词根表示动作的结果或趋向,这一类较多。例如:
证实 纠正 震动 充满 放大 推广 降低 凑巧 充实 镇静 分明 失去 收回 奋起
第二类:前一词根表示物件,后一词根是物件的计量单位,对前一词根起着补充说明作用,我们也把它们归入这一类。例如:
车辆 人口 书本 信件 纸张 船只 花朵
(4)动宾型 前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后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的对象。例如:
主席 将军 理事 立春 举重 结果 签名 下海 招生 挑战 冒险 出版 建议 超群 动人 进步 抽象 及时 照旧 因此
(5)陈述型 前一词根表示被陈述的对象,后一词根表示陈述的情况。例如:
事变 花生 堤防 心得 沟通 体贴 神往 符合 年青 面熟 心慌 锋利 梗直 人为 2.重叠式
由相同的语素重叠组成。例如:
爸爸 哥哥 星星 饽饽 恰恰 仅仅 纷纷 滚滚 巍巍 炯炯 断断续续
口口声声 形形色色 原原本本
3.附加式 由一个词根和一个词缀结合在一起组成。词根是词的中心部分,词缀是词的附加部分。根据词缀在词中的位置以及是否叠音,又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词缀(前缀)+词根 例如:
老——老乡 老师 老总 老虎 老倭瓜
阿——阿爸 阿哥 阿姨 阿毛 阿猫
小——小张 小伙子 小两口 第二类:词根+词缀(后缀)
例如:
子——孩子 脑子 帽子 椅子 日子
儿——瓶儿 事儿 花儿 鸟儿 个儿 头——石头 苗头 看头 奔头 甜头
家——大家 作家 儒家 科学家 老人家
性——感性 弹性 重要性 积极性 创造性
化——美化 深化 强化 淡化 多样化 第三类:词根+叠音词缀 例如:
雄纠纠 亮晶晶 绿油油 病歪歪 慢腾腾
美滋滋 火辣辣 喜洋洋 气呼呼 差答答
由三个以上语素构成的合成词,内部关系一般比较复杂,它们往往是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逐层地构造起来的。分析这一类词时,必须一层一层地将结构关系弄清楚。如―高科技‖一词,由―高‖和―科技‖组成,为偏正型合成词。但是―科技‖是两个语素,为联合关系。所以―高科技‖包含两个层次的结构关系。
第二节 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一、词义的性质
(一)词义是什么
1、词义是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即词的内容。词的形式是语音。词汇学讲的词义通常是指词汇意义,即狭义的词义,广义的词义还包括词的语法意义,即词性,这将在下册第五章―语法‖部分讲解。举例来说,―改革‖它的内容有二:一是词汇意义,即―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二是语法意义,―改革‖的词性是动词兼名词。又如―体制‖,它的内容一是―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组织制度‖;二是名词。
2、词是一种符号,它可以表示各种各样的事物。不管是客观存在的还是人们头脑中想象的事物,不管它是否事实,只要社会交际中需要,都可以用词来表示。从人类本身到宇宙万物,都可以用词来表示,这内容也就是词义。―神仙‖在现实世界里当然是没有的,但是在人们交际中能够用到这个词,这个词也就一直存在着,它的词汇意义是:―神话中有特殊能力,可以长生不老的人物‖。(二)词义的概括性
1、一般的词指的都是整类事物或现象。例如―改革‖便包括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文字改革等各种各样的改革。词义为了准确地反映这个词所表示的对象的范围,便须舍弃各种―改革‖的具体的个别的特征,概括出对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这就是词义的概括性。―笔‖这个词指的是各种的笔:毛笔、圆珠笔、钢笔、铅笔、蜡笔……形状不一,颜色各异,从这些各种各样的笔中概括出来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那就是―写字画图时用来书写的工具‖
2、任何一个词的意义都具有概括性,即使专有名词也不例外。
例如―杜甫‖虽然指的只是唐朝的一位诗人,却也是概括了不同时期(童年、少年、青年、中年、晚年)的杜甫,虽然在各个时期他的外貌、习惯等可以有所不同,但总有一些共同的东西足以表明他是同一个杜甫,而这些共同的东西便是从不同时期概括得来的。
地名也是这样,―北京‖的词义也是对这个城市历史和现状的各种特征的概括。
(三)词义的模糊性
1、词义的模糊性指的是词义的界限有不确定性,它来源于词所指的事物边界不清。例如―中午‖同―上午‖―下午‖之间便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
2、词义的模糊性是客观事物连的反映。事物的核心部分一般来说还是比较明确的,但它与邻近事物的差异是逐步扩大的,并没有中午与上午的明确界限。但是―中午‖的核心还是明确的,这核心部分乃是人们注意的重心,是词义所要概括的主要对象。
3、模糊与精确是相对而言的。列车时刻表规定12点开的火车,实际开车时间在11点59分59秒或12点0分5秒,都可以认为正常,但比起火箭发射的时间,则火车开车的时间表也还是很模糊的,因为火车只精确到分,火箭发射必须精确到秒,而从天文钟的角度看,以秒计也还模糊的。
(四)词义的民族性
1、词义在理性意义上有民族性。例如汉语用―哥哥、姐姐、妹妹‖表示同一父母所生的子女,而英语只用brother表示哥哥或弟弟,用sister表示姐姐或妹妹。有了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上有变化,词义上也有变化。Car指汽车、电车以及车厢等,现代汉语的―卡‖则专指载重的大汽车,如―十轮卡‖(单用时还得成―卡车‖)。
2、词义不仅在理性意义上有民族性,在附加色彩上也可以显示出民族性。例如―狗‖,虽然汉族与英吉利民族对这种家畜都是喜爱的,但用于指人时,褒贬就大不相同。汉语中的―癞皮狗、走狗、疯狗、叭儿狗、狗腿子、狼心狗肺、人模狗样‖都是有贬义的,而英语中的这类词语除一部分因受外来语影响而具有贬义外,大都没有贬义,甚至有褒义,例如doggish(激战)doggish(泼辣、华丽),而 to work like a dog是―拼命地工作‖的意思,a lucky dog则指―幸运儿‖。
二、词义的构成
词义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实词都有一种与概念相联系的核心意义——理性义,此外还可能有附着在理性义上面的色彩义。
(一)理性义
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叫做理性义,或叫概念义、主要意义。例如: 【花茶】用茉莉花等鲜花熏制的绿茶。
【桌子】家具,上有平面,下有支柱,在上面放东西或做事情。词典对词目所作的解释,主要是理性义。
(二)色彩义
词还有附属的色彩义,也可称做附属义。
1、感情色彩
(1)有些词表明说话人对有关事物的赞许、褒扬的感情,这就是词义中的褒义色彩,这样的词称做―褒义词‖。例如:成果
(2)有些词表明说话人对有关事物的厌恶、贬斥的感情,这就是词义中的贬义色彩,这样的词叫做―贬义词‖。例如:后果
(3)当然更多的词既没有褒义色彩,也没有贬义色彩,它们是中性词。例如:结果
注意:有一些词造成短语或句子之后,可以使整个语句产生褒义或贬义的感情色彩(语句中的感情色彩)。例如―有水平、是地方、够朋友‖。2.语体色彩
语体色彩又叫文体色彩。
(1)有的具有书面语色彩,例如:今日 明日 父亲(2)有的具有口语色彩,例如:今儿明儿 爸爸
选择具有语体色彩的词,固然用使用的场合有关,也同说话人的文化修养有关。3.形象色彩
(1)表示具体事物的词,往往给人一种形象感,这种形象感来自对该事物的形象的概括。例如―一百只鹅、两条蛇‖。
(2)具有形象色彩的词不限于―形态‖方面,还可包括―动态、颜色、声音‖等。(3)词的形象色彩往往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充分的表现。有古代的例子。(4)色彩意义同词的来源有密切关系。古词往往带有书面语的庄重色彩,而方言词则常常带有地域色彩。
(5)此外,不同的阶层、行业、集团的习惯用语,都有自己的特殊色彩。
三、词义的理解与词的运用
(1)深入领会词义的内涵特性,用起来才能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人们往往十分重视词语的锤炼,就是这个道理。
(2)领会词的理性义。不能准确地理解词义所指的范围,所受的限制,就会导致用词的失误。
(3)理解词的色彩义。色彩义错了也不行。例如《雷雨》中顾八奶奶称赞白露的一段话。
第三节 词义的分解
一、义项
(一)什么是义项
(1)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义项原是辞书中的术语,这里借用来表示相应的语义单位。
(2)有的词只有一个义项,有的则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国人‖只有一个义项(指本国的人),―把戏‖有两个义项(①魔术杂耍等技艺。②手段、诡计)。(3)词的义项多少,是从该词出现的语境观察出来的。
(4)各义项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即各个义项只出现在自己的语境中,每个具体语境只有一个义项适用。
(二)义项的分类(地位)(1)基本义:基本的、常用的(2)转义:从基本义直接或间接地发展转化来的。
基本义是对转义而言的,并不一定都是词源学上说的词的原始意义。(3)词的转义主要是通过引申和比喻两种方法产生的。(a)在基本义的基础上经过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意义是引申义。
(b)借用一个词的基本义来比喻另一种事物,这时所产生的新的意义是比喻义。(c)词的比喻义同修辞上的比喻有区别。修辞上的比喻是临时打比方。
(三)单义词和多义词
词根据义项的多少可分为单义词和多义词。1.单义词:只有一个义项的词叫单义词
(a)术语(光年;海拔、原子能)一般都是单义词。(b)专有名词(北京大学、鲁迅)以及一部分常见事物的名称(太阳、月亮)也是单义的。单纯词中单义词少,合成词中单义词多。
2.多义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的词叫多义词。多义词对语境有很强的依赖性。
(四)同音词
(1)同音词则是语音相同而意义之间并无联系的一组词。又如―公事——公式——工事——攻势‖、―淡——蛋——但‖等。(2)必须声母、韵母、声调完全相同。
二、义素
(一)什么是义素
(1)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所以又叫语义成分或语义特征。
(2)共同特征叫共同义素。(3)区别特征叫区别义素。
(二)义素分析
(1)要明确分析的对象。例如―男人——女人‖同―男人——女人——小孩‖分析所得的义素便有了多少之分。―男人——忽然‖作为一组义素分析的对象便没有什么意义。
第二篇:现代汉语教案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述
一、世界的语言
1、世界语言种类繁多
世界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语言。
根据目前所调查到的数据,有确切记录的语言在2000种以上。
其中有些已成为历史的遗迹,例如拉丁语、我国境内的西夏语、鲜卑语等。
汉语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其次是英语、俄语等。
使用人数最少的语言,只有几千甚至数百人在使用,例如我国东北的鄂伦春语、赫哲语。
2、语言的结构类形
从语言的内部结构特征上看,一般将世界上的语言分为以下四种:
词根语;
粘着语;
屈折语;
多式综合语
3、语言的谱系分类
根据不同语言中语音、基本词汇和语法相同或相似的程度,确定各种语言间“亲属”关系的语言分类的方法。
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九大语系,每系下分语族、语支,最后到具体的语言。
我国境内55个少数民族的语言分属其中的五大语系。分别是:
汉藏语系:有30个民族(包括回族,不包括汉族),人口共约4860万,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约6643万)的73%。我国的民族大多数属于汉藏语系。
阿尔泰语系:有17个民族,人口共约1539万,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23%。
南岛、南亚、印欧三语系(以及语系末定的):有8个民族,人口共约244万,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4%。
二、汉藏语系和汉语
1、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从语言的谱系分类上看,汉语属于:
汉藏语系——汉语语族——汉语语支——汉语。
2、在汉藏语系中共有四个语族,其余三个分别是:
侗泰语族;
苗瑶语族;
藏缅语族。
3、汉藏语系中各语言的主要特点:
1)有声调;
2)单音节词根占多数;
3)有量词;
4)使用虚词和语序作为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三、现代汉语的定义
现代汉语: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
现代汉语的定义中包括三层意义:
1、语音标准: 主要是音位系统,即音节的声韵系统。
例如不分尖团、没有入声、有四呼、区分N——L,前后鼻音、有四个声调等。
选择北京语音为标准,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因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自元朝建都以来,数百年来一直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二是因为使用人数多,在全国流布范围广、影响大;
三是因为北京语音系统结构简明,规律严整,音节悦耳动听
2、词汇基础: 北方方言是我国最大的方言,使用人数最多,词汇最丰富。
这一点是其他任何方言也无法与之相比。
将北方方言确定为现代汉语的基础语言,主要有如下原因:
一是北方广大地区历来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达地区。
北方民族多为强势民族。
历代都城,多分布在黄河流域和中原地区,例如陕西、河南、河北等地。
北方地区的语言随“政府行为”的力量得以扩大和传播。
二是历代文献和文学作品,几乎都是使用北方方言词汇写成的。
例如:孔孟之学、儒家经典甚至诸子百家。
北方话与“官方语言”在词汇系统上形成水乳交融的关系。
三是因为北方方言使用的地域最广:
黄河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
长江流域的重庆、南京;
云南、贵州、广西等地,都使用北方方言。
3、语法规范:
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
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应从以下三方面加以理解:
(1)白话文是与文言文相对应的概念。
白话就是口头说的民族共同语。
古代白话是指古代口语化作品;例如唐代的传奇、宋代的市井文学、清代的笔记小说等。
现代白话就是普通话。
白话文是用白话写成的文章和文学作品。
(2)“著作”就是文章和文学作品。
著作多是经过字斟句酌,反复修改的作品。
著作的作者一般应具有较好的语言功底和表达能力。
(3)“典范”的含义指经典和规范。
“现代白话文著作”数不胜数,可作为语法规范的作品应是经典性的著作。
即使是“名人名作”,如果不是经典或规范的,也不在此例。
这就排除了“以人划线”和简单化,例如,即使像鲁迅、郭沫若这样的语言大师,也有非典范的作品。
另一方面,“典范”的著作必然经得住推敲,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凡是经过多人反复推敲,社会权威机构发布的文章文件,都具有语法规范的价值。
例如:政府公文、教材、报刊重要文章、影视传媒中的严肃作品等等。
返回
四、“现代汉语”名称的理解与使用
“现代汉语”这一术语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用法。
1、狭义的用法指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定义,是狭义的用法。
在我们说“学习现代汉语”的时候,是狭义的用法。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使用狭义的用法。
1973年12月8日,联合国第28次会议一致通过决议,把汉语作为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其他五种语言分别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这里所说的“汉语”也现代汉语的狭义用法,即指“普通话”。
2、广义的用法统指普通话和方言。
在当我们说“研究现代汉语”或“现代汉语研究”时,则是广义的用法。
在与外语相对比时,有时也用广义的用法。
因为一般外国人分不清方言还是普通话,所以就用统称,即使是方言,也算汉语。
3、“现代汉语”有不同的称呼
在台湾称“国语”;mandarin
东南亚、新、马、泰称“华语”;
英美也有称现代汉语为“官话”或“满大人”的(英语译音词)。
五、现代汉语的特点
特点是通过比较,归纳总结出来的。比较的对象包括:
历时的比较,即与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相比;
共时的比较,即与世界上其他语言的比较。
1、语音特点: 1)每一音节都有声调
声、韵、调是汉语音节的三要素,其中,声调是音节的标志。
外语的音节通常以元音为标志,两个元音就是两个音节。
汉语的复韵母即使两个元音(好hǎo)或三个元音(教jiào)也是一个音节。
2)辅音以清辅音为主.浊辅音只有m、l、r,•没有复辅音。
英语等外语有浊辅音和复辅音;
古代汉语也曾存在过复辅音;
现代汉语没有复辅音。
3)元音是汉语音节结构的核心
任一音节必有韵母,任一韵母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元音。
元音属于乐音,辅音属于噪音。
现代汉语以清辅音为主,清辅音声带不振动,所以,音节中噪音少而乐音多。
4)有“阴、阳、上、去”四个声调,没有入声
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都有入声。
古代入声音节在现代汉语中分别归并平、上、去三个声调中。
有些方言仍然保留入声声调。
2、词汇特点
1)以单音节词根和根词为主(语素以单音节为主)
现代汉语中的音节一般都有意义。
这些记录意义的音节就构成了现代汉语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和词。
2)双音节词占优势
双音节词具有音节对称和谐的美感,具有偶数的节奏韵律。“人大”,“华工”“华师”。“语聊”
3)大量采用词根复合构词法创造新词
词缀少,单音节语素大多能做词根,因此大量采用词根复合法。microphone话筒(麦克风),cement水泥(西门汀)
3、语法特点
1)词形没有形态变化、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是语序和虚词
使用相同的词却因语序不同而表达不同的意思。
例如:
“大抓工业”和“抓大工业”;
“我要学”和“要我学”;
“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和“查无实据、事出有因”;
“说不好”、“不好说”、“不说好”;
使用不同的介词,意思完全不同。
例如:
“把他打了”和“被他打了”。
2)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3)句法与词法结构具有一致性
词和短语以及句子结构方面具有一致性。例如:
“地震”(主谓结构的词)与“经济改革”(主谓结构的短语)
“提高”(述补结构的词)与“看清楚”(述补结构的短语)
优点:为汉语的学习和应用提供了方便的基础;
缺点:存在词与短语划界不清的现象,特别是在双音结构中,这一问题显得十分突出。“看清”
4)量词丰富,有语气词。
许多名词要求与特定的量词搭配。
量词是对名词的外部特征的一种分类标志。
大量使用临时量词。
4、语用特点
1)现代汉语具有意会性。
现代汉语的意义表达经常采用意会的方式。
表达求简、求明,求达意而已,并不一定求句子结构的完整。
因此,句子有许多省略的形式。
2)一些歧义短语需依靠语境消歧。
有些句子如果离开上下文语境会影响意义的理解,甚至出现歧义。
这些歧义只有依靠句子的上下文所提供的信息才能消除。
5、修辞特点
1)现代汉语采用汉字作为书写符号。
汉字特殊的构形方式,形成了字形离合,炼字等修辞特点。
例如讽刺统治阶级压迫剥削导致民不聊生的对联:
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谐音表示“缺衣少食”。
八国联军进北京后,有人写出对联,上联是“琴瑟琵琶 八大王 王王在上”,下联是“魑魅魍魉 四小鬼 鬼鬼犯边”。
讽刺统治者只知道高高在上,做官当老爷;“鬼子”侵略作乱,国家危机四伏。
这副对联寓意深刻,用字巧妙,也是利用了汉字构性的特点。
2)汉语音节具有整齐的声韵结构,所以汉语的语音修辞特点十分明显。
双声、叠韵及双声叠韵及押韵、对偶等修辞格式。
许多顺口溜、民谣、小品、幽默也都有合辙押韵的修辞特点。
3)含有浓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特色
具有极强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歇后语、成语典故、委婉语、禁忌语等。
6、信息处理特点
1)汉字属于“大字符集”。
汉字字种数量大、字形结构复杂、字体变化多样。
在字形技术和标准化方面超过世界上其他任何一种文字。
汉字出入计算机和被称为“瓶颈”问题。
2)存在词语切分问题。
书面汉语不实行分词连写。
因此中文信息智能化处理中需突破“词语切分”等关键问题。
3)存在“词性标注”问题。
汉语词典一般不标词类。
兼类和活用的词,离开具体的上下文语境难以确定词性。
中文信息处理自动标注词性成为关键课题。
4)大陆和台湾的统一和规范。
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陆和台湾在简繁汉字的使用和汉语词汇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
大陆使用简化字,台湾使用繁体字。
常用词语存在许多差异。
外语借词方面存在的同源异形词。
同源异形科技术语的统一和规范成为信息处理标准化与国际化的重要任务。
第二节 现代汉语的方言
一、现代汉语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1、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近代汉语长期发展演变而形成的。
书面汉语的文体形式经历了从方言——近代白话——现代白话的一系列变革。
这一历史发展脉络因为有了汉字的记录,有浩如烟海的文献提供线索和依据。
距今大约5000多年前,中国版图上存在着以黄河流域中原文化为中心的华夏文明。
华夏民族是中华民族的远古祖先。
现在说“炎黄子孙”中的炎黄,是传说中“开天辟地”时的“炎帝”和“黄帝”。
“炎帝”和“黄帝”比夏朝和商朝还早。
陕西现存“黄帝陵”,就是传说中黄帝的陵墓,是可以追溯到中华民族源头的象征。
返
2、秦始皇“书同文字”政策意义深远。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始皇实行的重大国策之一就是“书同文字”政策。
秦朝统治的时间不长,直到汉王朝的建立,终于形成了强大而稳定的大一统局面。
“汉族”、“汉字”、“汉语”构成的汉文化,取代了“华夏文化”。
汉字早在殷商时代就已经是非常完善的文字体系了。但是中间经历了2000多年诸多朝代的变迁,最后冠以“汉”名,至今仍称之为“汉字”,足以说明汉王朝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
中原文明与周边其他并存的文明之间,互相接触和渗透,配合和冲突,归化与流散。
其结果逐渐形成了汉藏语系不同语族、语支和语言的格局。
历史上对周边文化的称谓:东夷、北狄、西戎、南蛮、百越等。
中原文明包括汉语汉字文化对周边民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秦汉时代的书面语是“文言”。
距造字时代已经2000多年的秦汉,口语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
秦汉时代言文脱离的现象已经存在,这可以从《史记》、《汉书》中所记录的“口语”中看出一些端倪。
文言作品在言文脱离的情况下,对语言的统一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文言作品存在不同的倾向:
一是面向古人,保留古代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一是面向现实,接近当时人们的口语实践。
汉魏以后,逐渐出现一些接近当时口语的书面语。
例如唐传奇、语录、宋平话、元曲、明清小说等。
面向口语现实的书面作品,为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
4、“五四”运动以后现代汉语逐渐形成。
汉语史分期:
先秦称为古代汉语;
汉唐称为中古汉语;
宋元明清为近代汉语;
清末“五四”运动以后称为现代汉语。二、汉民族共同语和方言
1、有史以来就存在共同语与方言的不同
秦始皇统一中国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所以实行“书同文字”政策。
汉代扬雄《方言》记录了当时方言分歧的情况。
有方言,必有共同语,因为操不同方言的人之间要进行交流和交际。
秦汉时的共同语叫“雅言”,即“夏言”,或叫“通语”。
2、共同语是在某一强势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所谓强势方言,多与政治、人口、经济、文化等实力有关。
政治的原因:
夏、商、周时代,我国的政治中心一直在陕西、甘肃、黄河流域。
秦汉至唐建都西安,所以当时的“雅言”、“通语”都是北方话。
宋代曾南迁金陵(今南京),所以也将“官方语言”带到南京。
汉语的共同语与方言在近代汉语中,就是官话与非官话的区别。
明代有了“官话”的名称。现在的南京话就属北方官话区。
辛亥革命后,共同语改称“国语”,至今港台仍用“国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名为“普通话”。
2001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普通话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地位,为普及推广民族共同语提供了法律保障。
经济的原因: 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形成,知识分子和市民文化相结合,产生了大量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这种“白话文学”作品的传播的同时,促进了“官话”、“共同语”的普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提高了民族共同语的地位,不断扩大了应用范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普通话的应用领域和普及程度。
中国加入WTO以后,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在中国走向世界的同时,世界也在走向中国。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数与日俱增就是明证。
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不但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文化的原因
“五四”运动高举科学和民主的旗帜,在语文生活上提出了两个口号:
“白话文运动”,彻底动摇了文言文在书面汉语中的统治地位;
“国语运动”,在口语方面进一步强化了北京语言的标准地位。
“国语运动”有两大宗旨:
一是“国语统一”;
二是“国语普及”。
“国语统一”的口号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推行注音字母,传习“国语话和国语文”;
二是添设闰名字母,调查方言,改良方言文学。
——《全国国语运动大会宣言》(1926.1.1黎锦熙)
“国语普及”的口号,也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提倡“国语字”,增加义务教育和平民教育的效率,即提高民智;
二是给汉字和古文以相当的地位,解除普通教育和人才教育的困难,即以保存古文化。
三、汉语方言概况
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域分支或地方变体。
社会发展过程中,常常发生社会的隔离和分化。
社会的隔离和分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
山川阻隔、交通不便、饥荒战乱、人口迁移,自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
社会的分化,促使了方言的产生。
现代汉语有七大主要方言:
每个方言区还可分出次方言区,次方言区下还有不同的方言点。
下面分别介绍各主要方言的概况。
北方方言
吴方言
湘方言
赣方言
粤方言
闽方言
客家方言
1、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的使用人数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5%,以北京话为代表。
北方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北方方言地域分布最广,内部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语音差异,可以分为四个次方言区:
(1)华北方言,通行于京津两市及东北三省,河北山东及河南六省。
其中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方言最接近北京话。
(2)西北方言,通行于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青海及新疆等六省一区。
(3)西南方言,通行于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及湖北大部、湖南、广西北部边缘地区。
(4)江淮方言,俗称下江官话,通行于长江中下游,包括安徽、江苏、江西部分沿江
地区。
2、吴方言
吴方言的使用人数占汉族总人口的7.5%左右,以上海话为代表。
吴方言主要通行于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南通小部分、上海及浙江大部分地区,可分五个次方言:
(1)太湖次方言,通行于常州、杭州、宁波等地区;
(2)以临海话为代表的台州方言;
(3)以温州话为代表的东瓯方言;
(4)以金华话为代表的婺州方言和以丽水话为代表的丽衢方言。
3、湘方言
湘方言的使用人数占汉族总人口的3%左右,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又称湖南话。从内部语音差异上看,又有“新”“老”湘语的分别。老湘语广泛流行于湖南中部宁乡、衡阳等地,新湘语流行于长沙、株州等大中城市中。
4、赣方言
赣方言的使用人数约占汉语总人口的3.3%,以南昌话为代表,又称赣语或江西话,通行于江西省大部分地区。
因历史上多次北方汉人南迁多从江西为中转,加之地理上与江淮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区接壤,就使江西省边缘地区深受其它方言影响,也导致赣方言自身特点的淡化。
5、粤方言
粤方言的使用人数约占汉族总人口的4.3%,以广州话为代表,通行于珠江三角洲广东中部、西南部和广西东部、南部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习惯上又称“粤语”或“广东话”,当地人称之为“广府话”或“白话”。
东南亚、南北美洲等海外华侨和华裔中近90%的人都来自粤方言区,所以国外“唐人街”中老年华人流行的汉语,多为粤方言。
6、闽方言
闽方言的使用人数约占汉语总人口的5%。以福州话为代表,分布于福建省大部分地区、以及广东、海南部分地区及台湾省汉人居住区,是内部分歧最大、最复杂的一大方言。闽南闽北之间不能通话。因此,也有人主张将闽南、闽北划分为两个大方言区。
闽方言分为5个次方言区:
(1)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方言;
(2)以厦门话为代表的闽南方言;
(3)以建瓯话为代表的闽北方言;
(4)以永安话为代表的闽中方言;
(5)以莆田话为代表的莆仙方言。南洋群岛中的华侨和华裔中多数来自闽方言区。
7、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的使用人数约占汉语总人口的4%。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通行于广东,福建、广西、台湾、江西、湖南、四川等客家人居住区。
历史上自东晋开始为避战乱。中原汉人经过5次大规模的南迁。
“客居异乡”,虽然在其他方言的包围之中。仍保留内部语言的一致性。
在东南亚、新马泰、越南、菲律宾等客家华侨华裔中,仍使用客家方言作交际用语。
第三节 语言文字立法和现代汉语规范化
一、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
1916年成立“国语研究会”。
把“言文一致”“统一国语”作为“政令”颁发全国,以政府行为推进了“国语运动”的开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代领导人十分重视语言文字工作。
1949年10月10日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推出研究汉字改革、汉语统一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等任务。
1955年10月,先后召开“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以决议形式确定了以“普通话”为汉民族共同语的法定名称,并通过了普通话语音标准、词汇及语法规范等原则问题。
1958年公布《汉语拼音方案》。
1982年,联合国地名标准化组织通过将《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中国人名地名的国际标准。
为适应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发展的需要,国家技术监督局先后制定颁布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等国家标准。
1992年4月25日,统一的中日韩汉字编码字符集、国际标准被国际标准化组织以25比4的绝对多数通过,从此开始了中文信息国际标准化的新阶段。
2000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并于2001年1月1日正式实施。
二、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
1、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意义
建立统一、明确、共同遵守的标准,以利于正确表达的和理解。
2、必要性
(1)语言的本质在于应用,生命力在于交际行为中沟通信息。语言的社会性。
(2)语言的发展是约定俗成的过程,规范化就是不断的约定俗成。
(3)我国人口众多、需要规范的现代汉语。
(4)多民族国家的官方语言和联合国工作语言,国际交往和外国人学汉语,需要一个标准和规范的汉语。
(5)信息处理、人机对话、信息档案、语音识别与合成等,都需要有一个规范的处理对象、形式,便于计算系统的识别与处理。
(6)网络的发展、网络文化、网络资源的开发建设与利用,也亟需现代汉语的规范化。
3、可能性
汉语发展的客观规律,表明是一个不断规范化的过程。
语言的性质和功能在于交际应用,使用者双方的最大要求是正确表达和正确理解。
交际的过程就是“约定俗成”的过程。
语言系统本身也能够主适应交际双方而做出调整或改变。
调整或改变的方向就是让更多的交际使用者认同和使用,一些用法的规范就在交际实践中渐渐形成了。
历史上政府行为干预语言文字应用的先例在不同程度上推进了汉语的规范化。
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规范化。
“约定俗成”就是少数服从多数。
任何语言现象,包括语音、词汇、表达方式等,都存在使用都多少的情况。
人们学习语言时常选择多数人使用的,因为学会了以后会有广泛的使用空间。
学习和使用的这种共同心理也使语言规范化成为现实。
4、现代汉语规范的标准
1)语音规范的标准:
1924年国语统一会确定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现代汉语以北京语音系统为标准音。
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构成的音节结构系统。
至于个别的轻声、儿化、异读等北京话特有的语音现象,不能作为规范的依据。
20年代曾经有人主张在北京音基础上加上其它一些方言特有的语音成分,•如“入声”或区分“尖团”等,形成一种“人为”合成的音位系统,并且称之为“国音”。
但是其结果因为“国音”没有一种现实的方言音系为基础而没有成功。
《汉语拼音方案》就是在北京语音系统的基础上设计的。
当前的字典和词典一般都是采用《汉语拼音方案》汉字和词语注音的。
因此,学习和掌握《汉语拼音方案》,是学习和掌握现代汉语语音标准的有效工具。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专门设立普通话评审委员会,负责正音工作。
审音所依据的标准就是北京语音系统,或者叫“北京音系”。
有些方言的读音不符合北京语音系统的,就要加以规范。2)词汇规范的标准:
以北方话词汇为基础,适当吸收汉语方言和外来词语中具有特殊表现力的词汇。
主要以《现代汉语词典》为规范化的实际参考标准。
异体词(或叫异形词)也应当加以规范。
规范的标准主要根据实际应用的功能进行判断:
从必要性大小;
表现力强弱;
区别性多少。
词汇规范化的成果一般都吸收到《现代汉语词典》的修订本中。
因此,通常可以把《现代汉语词典》作为词汇的规范,作为学习和使用的词汇标准。
3)语法规范的标准: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一规定十分明确,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4)文字规范的标准: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系统。
文字规范不仅包括汉字,还包括书面汉语中的一切非汉字符号。
关于汉字规范的标准主要是:
以简化字为规范字;
整理和淘汰异体字;
纠正错别字;
反对乱造滥用不规范简化字。
关于非汉字符号的规范主要有:
字母数字使用法;
标点符号使用法等。
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1、语言文字立法的意义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
全国56个民族共使用73种语言; 30个有文字的民族目前正在使用的文字有26种。
2)我国目前在语言文字使用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规范的现象,例如:
●有些地区方言盛行,在公共场合说普通话没形成风气;
●社会上存在滥用繁体字、乱造简体字的现象;
●有些企业热衷于取洋名、洋字号,乱造音译词;
●信息技术产品中存在语言文字混乱情况;
●不少出版物、广告、商店招牌、商品包装和说明中滥用外文;
3)语言文字立法有利于:
●加强和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
●维护和促进国家统一;
●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技术文化水平;
●增强对社会成员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指导性和约束力。
思考:学习《现代汉语》和学英语有何区别?会说普通话为什么还要学习《现代汉语》?
第三篇:现代汉语教案
现代汉语》教案
教学目的:
1、明确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的基本概念,了解现代汉语的特点和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意义。
2、领会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树立为提高民族素质而加强汉语学习的信念。教学重点:
1、了解现代汉语的定义;了解现代汉语特点;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
2、2、掌握现代汉语课的学习任务,内容和方法。教学方法:讲解
练习教学时数: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二教时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述
一、现代汉语
1、它是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
①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有广狭两义.狭义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广义则既包括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又包括方言.②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又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语言。自2001年1月1日起实行,规定:通用语言就是普通话,通用文字就是规范汉字。③两者关系:推广普通话不等于消灭少数民族语言,也不是消灭汉语方言,它们可以在一定领域和特定地区长期使用。
2.结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3、功能: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4、形式:口语和书面语。
口语是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具有口语的风格,受时间空间限制。
书面语是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在口语基础上形成,经过琢磨、加工,更周密、严谨。(口语的特点是亲切自然,句子简短,常有省略。书面语的特点是用词精审,结构谨严,逻辑性强。)
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比一般书面语更丰富、更具有表现力。
二、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1.共同语就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在基础方言上形成,其形成与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分不开的。2.共同语的发展过程:先秦―雅言(‖《论语·述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汉代―通语‖(见《方言》)——明代―官话‖——民国―国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话‖。共同语书面语1:先秦书面语(文言文)
共同语书面语2:白话文学——白话文(―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普通话书面语
口语:先秦口语——唐宋口语——明清以来―官话‖、―国语‖——普通话口语
3.共同语基础方言: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原因:①官府通用,②白话文学作品使用。③白话文运动(书面语)和国语运动(口语)
4.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的标准: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三、现代汉语方言
2、(一)方言
1、方言是语言变体。
一种语言和其方言之间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语言存在于方言之中,方言是语言的具体表现形式。方言虽然是语言的变体,属于一定的语言,但是方言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能演变为独立的语言。
2、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变体,是全民族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放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轮、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3、方言和共同语的关系
①共同语是在某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②民族共同语并不等于基础方言。
③共同语以某一种方言作为基础方言,但并不排斥其它方言。④民族共同语确立后,方言的进一步分化就要受到限制方言的发展也要服从于民族共同语的发展。
(二)现代汉语方言介绍
现代汉语除了普通话这一全民族的共同语之外,还有许多不同的方言。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变体,是某一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像一切语言中的方言,汉语的这些方言也是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它们同民族共同语之间虽然有明显的差异,但由于语音上对应规律很整齐,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也大体相同,因而只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或地方变体),并不是独立的语言。根据各方言的特点,联系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就目前方言调查的初步结果看,现代汉语方言大体上可分为七大方言。
1、北方方言
以北京话为代表,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长江南岸的镇江到九江以东的沿江地带,湖北(东南除外)、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和湖南省的西北部,以及广西北部一带。北方方言区内部又可分为北方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下江官话等四个次方言。―次方言‖是指地域方言内次一级的方言。汉族有70%以上的人使用北方方言。在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广西、四川、云南等自治区和省的少数民族地区居住的汉人中,也通行北方方言。
2、吴方言
以苏州话为代表。有人认为,从现在的影响来看,上海话应作为吴方言的代表。分布在江苏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和浙江的大部分。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84%左右。
3、湘方言
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大部分地区(西北角除外)。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5%左右。
4、赣方言
以南昌话为代表,分布在江西(东北沿江地带和南部除外)、湖北东南一带。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24%左右。
5、客家方言
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分布在广东东部和北部,广西东南部,福建西部,此外,湖南、四川也有一些客家方言点。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南方,虽然居住分散,但客家话仍自成系统,内部差别不算太大。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4%左右。
6、闽方言 以闽方言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广东的东部潮州、汕头一带,海南省和台湾省的大部分地区。华侨和华裔中有很多人是说闽方言的。闽方言使用人数约占汉族总人口的42%。闽方言内部分歧较大,有人主张可以分成五个次方言: ①闽东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建东部闽江下游。
②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建南部、台湾及广东的潮汕地区、雷州半岛、海南及浙江南部。南洋华侨有很多是说闽南话的。
③闽北方言:以建瓯话为代表,分布在闽江上游武夷山一带。
④闽中方言:以永安话为代表,通行于福建中部永安、三明、沙县。⑤莆仙方言:以莆田话为代表,通行于莆田、仙游一带。
7、粤方言
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分布在广东东部和北部,广西东南部,福建西部,此外,湖南、四川也有一些客家方言点。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南方,虽然居住分散,但客家话仍自成系统,内部差别不算太大。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4%左右。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各民族的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这种特点是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和其他语言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与印欧语系语言比较,现代汉语在结构上有许多显著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语音方面
1、没有复辅音
现代汉语的音节一般可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同时又没有复辅音,汉语的音节由声母和韵母构成,声母在前,韵母在后,音节结构形式比较整齐,音节界线比较分明,易于分辨。
2、元音占优势
现代汉语普通话共有21个声母,39个韵母。就汉语音节的组合情况看,一个音节可以没有声母,但决不能没有韵母。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乐音成分比例大,听起来响亮悦耳。
3、有声调
汉语每个音节都有声调。声调是汉语不可缺少的因素,它不仅有辨别词义的作用,而且声调的抑扬顿挫,使音节分明洪亮,加以双音词又有双声、叠韵、叠音等语音形式,使得现代汉语具有独特的音乐美。(二)词汇方面
1、汉语语素以单音为基本形式
单音节语素是汉语语素的基本形式,它在汉语语素中占绝对优势,这是汉语语素的一个特点。
2、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
现代汉语造词方法灵活,其造词方法可以是―词根+词根‖的,也可以是―词根+词缀‖或―词缀+词根‖―词缀+词根+词缀‖的,可以是模拟自然声音的,也可以是变化语音的(如轻声、儿化),对外来词语可以是音译的,也可以是意译或音义结合的,而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最为普遍(如―火山‖―电视‖等,其中―火‖―山‖―电‖―视‖分别都是词根)。
3、双音节词占优势
双音节化是现代汉语词的结构的主要倾向。上古汉语里就有一些双音节词,中古汉语里,双音节词逐渐增多,到现代汉语里,词的双音节化就成为一个明显的特点了。首先是大量古代单音节词发展成为双音节词,如:目→眼睛、耳→耳朵、鼻→鼻子、谋→谋求。其次是一些多音节的短语又简缩成双音节词,有些多音节短语也逐渐被缩减为双音节词,如外交部长→外长、科学技术→科技、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人大。多音节词的双音化,既显示了音节节奏整齐化的美,又符合语言实际要求经济的原则和汉民族人民的审美心理(三)语法方面
1、汉语的形态变化很少,语序和虚词是两个重要的语法手段。
在汉语中,同样的成分组合,语序有所不同往往会改变结构关系并改变意义。例如:工人--人工
汉语里,同样的组合成分中,用不用虚词或用不同的虚词,会产生不同的意义。例如:我的妹妹--我和妹妹
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由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来构成。
3、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4、量词十分丰富,由语气词。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
汉语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语言,无论过去或现在,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影响,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1、在国内,目前,汉语不仅是汉族人民与兄弟民族交际的工具,也是兄弟民族人民经常使用的交际工具,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对我国各族人民的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对人民的大团结,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在国际上,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差不多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说汉语的,汉语的传播已遍及五大洲。在汉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因为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它对东南亚各民族的语言,有着深刻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上的威望越来越高,因而汉语在国际交往中的地位也越来越显著,不仅在许多国家中学习和研究汉语的人越来越多,而且汉语已经成为联合国法定的六种通用语言之一(另五种是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在国际交往中,汉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第二节 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一、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意义: 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根据汉语的发展规律,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树立明确的、一致的标准,以便更进一步发挥汉语的社会交际作用,促使汉语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汉语规范化首先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需要,是当今时代的需要。其次,现代汉语规范化也是语言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 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要求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语音、词汇、词法方面有一个明文规定的、明确一致的标准。1955年,现代汉语规范化学术会议明确了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标准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一)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二)词汇方面以北方话为基础。
(三)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
三、推广普通话
1、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十二字方针:―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
3、目标:努力使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宣传语言、工作语言、交际语言。
4、普通话水平测试。
5、普通话宣传周:每年九月份的第二周。
第三节 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任务
现代汉语课是高高职高专教育师范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以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理论和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指导,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语文教学工作和现代汉语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下几个部分是本课程教学的内容的主体: 语音;
二、文字;
三、词汇;
四、语法;
五、修辞
第二章 语音
教学目的:了解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及其规律,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具有辨证普通话语音的能力,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并积极推广普通话。
教学重点:语音单位;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普通话音节的结构;普通话的音变; 教学方法:讲解
练习教学时数: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二教时 第一节 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人发出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和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振动,具有物理属性;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具有生理属性;表达一定的意义,又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具有社会属性。
(一)语音的物理属性
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种要素。1.音高
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音高的区别和物体的大小、粗细、厚薄、长短、松紧有关。大的、粗的、厚的、长的、松的物体振动慢、频率低;反之则高。语音的高低,跟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成年男子的声带长而厚,所以声音低;成年女人声带短而薄,所以声音高。老人声带松弛,声音低,小孩声带紧张,所以声音高。2.音强
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发音体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振幅大,声音就强,反之则弱。发音体振幅的大小又取决于发音时用力的大小。钢琴击键用力大,声音就强,反之则弱。语音中的重音、轻音是由于音强不同所致。(莲子——帘子)3.音长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振动时间持续长,声音就长,反之则短。4.音色
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例如单元音的波形不同,所以音色不同,因此形成了一个个不同的元音。形成不同音色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发音体不同。钢琴和风琴的声音不同,是因为发音体不同。人的声音不同,是因为声带的不同。第二、发音方法不同。吉他拍打和指弹不同。b p的不同是发音方法不同造成的(不送气——送气)。
第三、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笛子和萧:明快/悠远。
对语音来说,音色最重要,音色的差别,形成不同的音素,这主要由―发音方法‖和―共鸣腔‖决定。
对汉语来说,音高的作用十分重要,声调主要是由音高构成的,声调主要是由音高构成的,声调能区别意义。
(二)语音的生理属性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发音器官及其活动决定语音的区别。人的发音器官可以分为三部分。1.肺和气管
肺是动力站,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支气管、气管到达喉头,作用于声带、咽腔、口腔、鼻腔等发音器官,发出不同的语音。2.喉头和声带
喉头由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两块勺状软骨组成,上通咽腔,下连气管。声带位于喉头的中间,是两片富有弹性的的带状薄膜,是发音体。从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振动发出声音。控制声带松紧的变化就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3.口腔、鼻腔和咽腔
它们是共鸣腔。鼻腔和口腔靠软腭和小舌隔开。软腭和小舌上升是口腔畅通,这时发出的音在在口腔中共鸣,叫做口音,软腭和小舌,口腔成阻,气流只能从鼻腔呼出,这时发出的音主要在鼻腔中共鸣,叫做鼻音。如果口腔无阻碍,气流同时从鼻腔和口腔呼出,发出的音在口腔和鼻腔共鸣,就叫做鼻化音(也叫半鼻音或口鼻音)。
(三)语音的社会性质
语音是社会现象,作为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1.从语音表示意义的社会性看:语音和意义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关系只要社会公认就行了。
2.从语音的系统性看:各种语言或方言都有自己的语音系统。
二、语音单位
(一)音素 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段。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1.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又叫子音。如b、p、m。
2.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又叫母音。如a、o、e。辅音和元音的主要区别:
1.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一般要受到某部位的阻碍;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不受阻碍。
2.发辅音时,发音器官成阻的部位特别紧张;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
3.发辅音时气流较强;发元音时气流较弱。
4.发辅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声音一般不响亮;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声音比辅音响亮。
(二)音节
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一般说来,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
(三)声母、韵母、声调 传统分析方法。
1.声母 指音节中位于元音前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①零声母
②声母和辅音的区别 声母由辅音充当,但有的辅音不作声母,只作韵尾。2.韵母 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韵母与元音的区别:韵母有的由单元音或复元音构成;有的由元音带辅音构成。3.声调 指的是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四)音位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
三、记音符号
(一)汉字记音:
直音法:蛊音古;冶音也;苟音狗。
反切法:塑,桑故切(桑故反);鲁,郎古切。
(二)注音字母(后改称―注音符号‖)
(三)拼音字母 1.汉语拼音方案
于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公布,正式起用。《汉语拼音方案》包括五个部分:(1)字母表
规定了二十六个字母及每个字母的学名。(2)声母表
提供了普通话二十一个声母的读音和例子。(3)韵母表
提供了普通话三十六个韵母的写法、例子及一些用法。(4)声调符号
提供了普通话四个调类的名称、所用符号及标调方法。(5)隔音符号
提供了隔音符号的形式及其方法。汉语拼音方案的用途:
(1)给汉字注音,帮助人们准确的识读汉字。(2)作为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3)作为少数民族制定文字的依据和基础。
此外,汉语拼音方案也可用来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用语,还可用来编制索引和代号等 2.国际音标
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叫做音标,目前世界上最通行的记录音素的符号是国际音标。它是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制定并开始使用的一套记音符号,它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遵循一音一符、一符一音的原则,将音素与标写符号一一对应,从而避免了混淆和两可的现象。
(2)以拉丁字母的小写印刷体为基础,必要时采用拉丁字母的大写、倒写、草写、合体或添加符号等办法来加以补充,或采用希腊字母,从而增强了这套符号的灵活性和应变性。我国的语言学者也都使用这套国际统一的记音符号,为了避免同汉语拼音字母或其他符号相混,使用国际音标时一般加[ ]标注。第二节 声母
一、声母的不同是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不同决定的。
(一)声母的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叫做发音部位。普通话声母按发音部位可分为七类:
(1)双唇音(b p m)由上唇和下唇阻塞气流而形成。(2)唇齿音(f)由上齿和下唇接近阻碍气流而形成。
(3)舌间前音(z c s)由舌尖抵住或接近齿背阻碍气流而形成。(4)舌尖中音(d t n l)由舌尖抵住上齿龈阻碍气流而形成。
(5)舌尖后音(zh ch sh)由舌尖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碍气流而形成。(6)舌面音(j q x)由舌面前部抵住或接近硬腭阻碍气流而形成,又叫―舌面前音‖。(7)舌根音(g k h)由舌面后部抵住或接近软腭阻碍气流而形成。又叫―舌面后音‖。
(二)声母的发音方法:发音方法指的是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1.阻碍的方式
(1)塞音(b p d t g k)发音时,发音部位形成闭塞,软腭上升,堵塞鼻腔的通路,气流冲破阻碍,迸裂而处,爆发成声。
(2)擦音(f h x sh r s)发音时,发音部位接近,留下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的通路,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
(3)塞擦音(j q zh ch z c)先破裂,后摩擦,结合成一个音。
(4)鼻音(m n ng)发音时,口腔中的发音部位完全闭塞,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气流震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发音。
(5)边音(l)发音时,舌尖与上齿龈接触,但舌头的两边仍留有空隙,同时软腭上升,阻塞鼻腔的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舌头的两边或一边通过。2.看声带是否颤动
发音声带颤动的是浊音,也叫带音。不颤动的是清音,又叫不带音。浊音有m、n、r、l四个。(古称次浊音)其余都是轻音。3.看气流的强弱
呼出气流较强的为送气音,即p、t、k、c、ch、q六个;呼出气流较弱的为不送气音,即b、d、g、z、zh、j六个。
二、声母辩正
(一)分辨n和l 1.发音部位。2.偏旁类推字表。
(二)分辨zh ch sh和z c s 1.代表字类推表
2.音节配合特点:ua uai uang只拼zh ch sh.3.谐声推理:d t——zh ch sh j q x——z c s 貂 迢 d t 昭 招 沼 诏 超 邵 绍 昔 x 错 措 厝
(三)分辨f和h hu——fu 1.代表字类推表.2.谐声b p—f g k——h 捕 b 辅 脯 甫 馥 fu 古 g 湖 胡 葫 糊 怙 瑚 蝴 猢 祜 醐 hu 骨 g 鹘 滑 猾 hu-(四)分辨承r和l 1.声旁类推
襄 嚷 瓤 攘 壤 让(讓)尧 饶 绕 荛 娆 桡 柔 糅 蹂 鞣 揉 2.音节推理
ui en只与r相拼.ui 瑞 蕊 锐 芮 蕤 枘 睿 蚋 en 人 任 忍 认 刃 仁 韧 妊 纫 壬 仞 荏 饪 轫 稔 衽 葚 比较下列各组声母的异同
g——k 异:前者为不送气音,后者为送气音。同:都是清塞音、舌根音。f——h 异:前者为唇齿音,后者为舌根音。同:都是清擦音。
zh——z 异:前者为舌尖后音,后者为舌尖前音。同:都是清塞音。
b——p 异:前者为不送气音,后者为送气音。同:都是清塞音、双唇音。m——n 异:前者为双唇音,后者为舌尖音。同:都是浊音、鼻音。q——c 异:前者为舌面音,后者为舌尖前音。同:都是清擦音。sh——r 异:前者为清音,后者为浊音。同:都是舌尖后擦音。
ch——p 异:前者为舌尖后塞擦音,后者为双唇塞音。同:都是清音、送气音。s——sh 异:前者为舌尖前音,后者为舌尖后音。同:都是清擦音。x——h 异:前者为舌面前音,后者为舌根音。同:都是清擦音。
b——d 异:前者为双唇音,后者为舌尖音。同:都是清、不送气塞音。t——g 异:前者为送气舌尖音,后者为不送气舌根音。同:都是清塞音 第三节 韵母
普通话39个韵母,有的由元音构成,有的由元音加辅音构成.按结构分: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带鼻音韵母;按开头部分的元音分(传统―四呼‖):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
一,韵母的发音
(一)单元音韵母
由单元音构成的韵母叫单元音韵母,简称单韵母。1.舌面元音单韵母 a o e i u [ε] [y] 发音时舌位、唇形及开口度始终不变的元音叫单元音。单元音的不同主要是由不同的口形及舌位造成的。舌头的升降伸缩、唇形的平展圆敛以及口腔的开合都可以影响、造成不同元音。舌位:发音时舌头较高的部位叫―舌位‖。开口度:口腔开合的程度。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元音: 第一、看舌位的高低。第二、看舌位的前后。第三、看唇形的圆展。
2.舌尖元音单韵母(特殊韵母):-i(资韵母),-i(支韵母)
(二)复元音韵母
(1)复元音韵母由复元音构成,复元音指的是发音时舌位、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共13个。
发音时甲元音快速滑向乙元音。二合元音9个 三合元音4个
韵头:出现在韵腹前,发音轻而短,只表示复元音韵母发音的起点。由于它介于声母和韵母之间,所以曾叫介音或介母。由高元音i u [y]充当。
韵腹:韵母的主干。与韵头、韵尾比,声音最清晰、响亮,所以也叫―主要元音‖。由10个单元音充当。
韵尾:在韵腹后面,表示复元音韵母滑动的最后方向,音值含混而不太固定。由i u(o)充当。普通话韵母结构表。
1.前响复元音韵母:韵腹在前。4个:ai ei ao ou 2.后响复元音韵母:韵腹在后。5个:ia ie ua uo [y]e 3.中响复元音韵母:韵腹在中。4个:iao iou uai uei
(三)带鼻音韵母
由元音和鼻辅音构成。在元音之后带有鼻辅音收尾的韵母叫鼻韵母.能够充当韵尾的鼻辅音有舌尖鼻辅音n(通常称作“前鼻音”)和舌根鼻辅音n(通常称作“后鼻音”).带–n韵尾的叫前鼻音韵母,带-nɡ韵尾的叫后鼻音韵母共16个。前鼻韵母:ɑn,in,ɑn,en,in,uen,ün 后鼻韵母:ɑnɡ,iɑnɡ,uɑnɡ,enɡ,inɡ,uenɡ
复韵母与鼻韵母都是由两个或三个音素复合而成的.在这些复合音韵母中,都有一个口腔开口度较大,发音较响亮的元音,成为这个韵母的主干元音,一般称它为“韵腹”.韵腹前边的元音称作韵头,韵腹后面的音素就是韵尾.二、押韵和韵辙
押韵又叫压韵,指的是韵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韵‖的字。押韵的―韵‖,与―韵母‖不完全相同。凡韵腹相同或者相近的(有韵尾,韵尾也要相同),都属于同一个―韵‖。就是说,韵头可以不管,只要韵腹相同(放宽可以包括韵腹相近、而且韵尾相同的都算同一个韵。戏曲界习惯上把戏曲唱词中的―韵‖叫做―合辙‖。押韵的例子如:
攻城不怕坚,ian 攻书莫畏难;an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uan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三、韵母辨证
(一)分辨前鼻音尾韵母和后鼻音尾韵母:en-eng in-ing
(二)分辨i和[y]
(三)分辨o和e
(四)避免韵头i或u的丢失
第四节 声调
一、调值和调类
1.作用: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2.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调值主要由音高构成,音的高低决定与频率的高低,通过控制声带的松紧来调节声音的高低。声调中的音高是指相对音高:就是用比较的方法确定的同一基调的音高变化形式和幅度。3.五度标记法
五度标记法的制作原理是:画一条竖线,分成四格五个调域,自下而上用1、2、3、4、5代表低、半低、中、半高、高五度;在竖线的左侧,自左至右画一条线,把音高随时间而产生的变化描画出来。这条线的高低曲折反映的便是声调的高低变化,也就是声调的调值。用五度标记法描写调值,可以有三种方法:(1)符号式,如普通话的阴平,可以用―┐ ‖来表示;(2)数字式,如普通话的阴平,也可以用―55‖来表示;(3)文字描写式,如普通话的阴平,还可以描写为―高平‖
4.调类:就是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一种语言中有几种调值,就有几个调类。汉藏系语言中调类最多的可达15个,最少的仅有2个。
二、普通话的声调
1、阴平,又称第一声。调值55,又叫高平调,汉语拼音方案用―ˉ‖表示。
2、阳平,又称第二声。调值35,又叫中升调,汉语拼音方案用―ˊ‖表示。
3、上声,又称第三声。调值214,又叫降升调,汉语拼音方案用―ˇ‖表示。
4、去声,又称第四声,调值51,又叫全降调,汉语拼音方案用―ˋ‖表示。不包括轻声和变调
三、标调法
(一)调值标调法
1.五度标记法
2.数字标记法
(二)调号标调法
(三)调类标调法
四、古今调类的比较
1.平分阴阳.2.浊上归去。3.入派三声。
五、声调辨证
(一)明确方言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关系 1.调类。梅县话 6个声调 2.调值。梅县话 阴平44
(二)古入声字的改读
古入声字有塞音韵尾:-b[p] –d[t] –g[k],今普通话无,说普通话时必须去掉塞音韵尾(包括喉塞音? 第五节 音节
一,普通话音节的结构
音节是听觉上能自然分辨的语音单位,是语音的基本单位;从生理角度看,发音器官肌肉紧张度的每
次增而复减就形成一个音节.普通话音节,如果从现代语音学角度分析,它是音素按一定方式组合的结果;按我国传统的分析,它由声韵调三部分组成.普通话音节结构的特点: 1.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2.发音器官肌肉紧张1次就形成一个音节。
3.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儿化词、合音词除外:我们)。4.声调不是音节的组成成分。5.普通话音节结构表。6.普通话音节结构特点。
二、拼音
(一)拼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二)拼音的三种方法(1)两拼法
两拼法就是把音节分成声母和韵母两部分进行连续的方法。我国目前中小学用两拼法。(2)三拼法
三拼法就是把音节分成声母、韵头和韵头后的部分等三部分进行连续的方法。(3)声介合拼法
声介合拼法是先把声母和韵头先连续,作为一个部分,再同韵头后的部分进行连续的方法。
(三)普通话的声韵配合规律
普通话共有21个声母,39个韵母,按理总共可以产生858个音节,再加上四声,那将会有3432个音节。但实际上不到这个数字的一半,个中缘由是,并非任何一个声母均可以与所有韵母拼合,这里面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的,而且也是有规律可寻的。有几点:
(1)普通话声母中只有n和l可以同四呼中任何一呼的韵母相拼。(2)撮口呼能相拼的声母最少,仅限于j、q、x和n、l。(3)普通话韵母ueng不与所有辅音声母相拼。
三、音节的拼写规则
(一)y、w的使用
(二)隔音符号的使用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规定按词连写,这样,一些零声母音节就有可能被误读,为了避免这种状况,拼音方案采取了两种不同的处理手段。
(1)齐齿呼、撮口呼的零声母音节前要用―y‖隔音,合口呼的零声母音节前要用―w‖隔音。(2)a、o、e开头的零声母音节若连接在别的音节后面,要用隔音符号―‘‖隔开。
(三)省写
(四)标调法
(1)声调符号要标在韵腹上。
(2)iu和ui这两个省写的韵母,标调标在后面的元音上。可以这样理解:iu和ui是iou和uei分别是i+ou和u+ei,省略的是ou的o和ei的e,调号本应标在o和e上,由于这两个字母省去,所以标在u和i上。(3)轻声不标调。
(4)若在―i‖是标调,―i‖上的小点要省去。
(五)音节连写和大写
连写:按词,词内连写;词与词分写 大写:
(1)专有名词和专有短语的每个词开头的字母要大写。如: Cáo Yìqí Wáng Lì Běi jīng Dàxué
(曹亦奇)(王力)(北京大学)
(2)标题中,每个词开头的字母要大写,也可以所有的字母都大写。第六节 音变
语流音变,主要是连读音变,即在语流中,连着念的音素、音节或声调有时会发生变化。语流音变是一种普遍现象,各种语言都存在。普通话中语流音变主要有:变调、轻声、儿化和―啊‖的变读等。
一、变调
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做变调。
(一)上声的变调
上声音节的字单念或在词语的末尾的时候。调值不变。在下列情况下,调值变成35(阳平)或21(半上)。
1.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调值边35。上声在由上声改读来的轻声字前,有的变成35,有的变成21。
在上声前:水果 了解 领导 演讲 又如:海里、海底、海港
在轻声前:(1)捧起 等等 讲讲(35)(2)嫂子 姐姐 毯子 奶奶(变21)
三个上声相连,可只第1音节变21,第二音节变35;也可第一、第二音节都变35。很勇敢 小老虎(21+35+214)展览馆管理组(35+35+214)
多个上声相连,根据词语含义分组变调。快读时,除最后一音节,其余音节都可以变为35。2.在非上声前(阴平、阳平、去声)的前面,调值由214边21,在原为非上声改读轻声的字前面,变调情况相同。如:海狮、海豚、海象、海浪。
(二)去声的变调
两个去声相连,前一个如果不是重读音节则变53。例如:信念、变化、办事、大会。
(三)―
一、不‖的变调
1.单念或用在词句末尾,读原调。一、二、三,十一 第一 不 偏不 你去不? 2.在去声前,一律变35。一样 一向 不怕 不够
3.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都念去声。一般 一边 一年 不吃、不开 不同 4.在相同的动词的中间,读轻声。想一想 拖一拖 管一管 谈一谈 5.―不‖在可能补语中读轻声。做不好 来不了
(四)―
七、八‖的变调
在去声前可变为35,也可以保持55。
(五)形容词重叠的变调
1.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儿化时,第二音节往往读阴平55:长长儿的、好好儿的、大大儿的。2.单音节形容词的叠音后缀,不管原来是什么声调的字,多半念55调值:亮堂堂、明晃晃的、直挺挺的、黑洞洞的。也有念原调的:软绵绵、金灿灿。
3.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后,第二个音节变为轻声,第三、四个音节也多半读55调值:认认真真、老老实实、清清楚楚。
二、轻声
语流中,一些字因为连读改变了原来的调值,念得又轻又短,这样的变调叫轻声.它不能单独念出来,一定是跟随在别的字后面.(一)轻读规律
普通话中四个声调的字都有可能读成轻声,有一些轻声字的出现有一定的规律性.1.名词的后缀“-子,-头”和表示群概念的“-们”读轻声 2.助词“的,地,得,着,了,过”读轻声 3.语气词一般读轻声
如“吗,呢,吧,啦,呀,嘛,哇,啊”等,这些语气词一般情况下都读轻声,但语气词有时表示特定环境中的特殊感情,可以用加强音量或拉长音的方法来重读.4.名词,代词后的方位词一般读轻声 墙上,地下,家里,这边,前面,上边儿 5.动词,形容词后的方位词一般读轻声
出去,进来,起来,下去,丢下,带上,提起来,放下去,请进来,赶出去 6.叠音词的第二个音节读轻声 奶奶,爸爸,慢慢,看看,听听,说说 7.量词“个”,“些”常读轻声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他险些丢了性命.8.动词后的介词“在”,“到”一般读轻声
记在心上,坐在椅子上,住在北京 ,回到学校里,调到县城,寄到上海 9.某种状态的形容词的第二音节常读轻声
糊里糊涂,粗声粗气,虎头虎脑,别里别扭,劈里啪啦,稀里哗啦,叽里呱啦,丁零当啷,黑不溜秋。(二)轻声的调值
1.阴平后的轻声念半低
星星,窟窿,关系,差事,芝麻,玻璃,风气,规矩,张罗,冤枉,挑剔,折腾,舒服,生日。2.阳平后的轻声念中调
明白,便宜,得罪,名字,能耐,年月,麻烦,滑稽,学问,云彩,学生,裁缝,合同,眉毛,。3.上声后的轻声念半高调
尺寸,小心,整齐,点心,比方,打算,委屈,考虑,暖和,冷清,早晨,母亲,本事,眼睛,。4.去声后面的轻声念低调
相声,故事,在乎,道理,太阳,味道,漂亮,丈夫,认识,阔气,厚道,奉承,利索,力气,。(三)轻声的作用
轻声具有区别意义和词性的作用.下面各组词加点的是轻声.摆设:摆设的东西;徒有其表面而无实用价值的东西.摆设:把物品按照审美观点安放.大方:不计较,不吝啬,不拘束,不俗气.大方:专家,学者,内行人.地道:真正的;纯粹的;实在的.地道:地下坑道.反正:副词.反正:敌方的军队或人员投到己方.合计:盘算,商量.合计:合在一起计算;总共.是非:口舌,纠纷.是非:正确和错误.自在:安闲舒适.自在:自由;不受拘束.兄弟:指弟弟.兄弟:指哥哥和弟弟.(四)轻声的影响
不送气的清塞音,清塞擦音出现在轻声音节中时,由于读音弱,受前后音的影响,有时变成了相应的浊辅音.如:尾巴,我的,五个,看着,椅子,姐姐
三、儿化
(一)什么是儿化 儿化是指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而这种卷舌化了的韵母就叫儿化韵。
(二)儿化韵的发音(p109)
(1)音节末尾是a、o、e、u的,韵母直接卷舌。如:(瓜)→(瓜儿)(坡)→(坡儿)
2)韵尾是 i、n(in、un除外),去掉韵尾后卷舌。如:(盖)→(盖儿)(轮)→(轮儿)
(3)韵母是in、un的,去掉韵尾后加[Er]。如:(心)→(心儿)(裙)→(裙儿)(4)韵母是i、u的,直接加er[]。(鸡)→(鸡儿)(鱼)→(鱼儿)
(5)韵母是-i[]、-i[]的,韵母直接换作[]。如:(丝)→(丝儿)(事)→(事儿)
(6)韵尾是ng的,去掉韵尾,韵腹鼻化并卷舌。如:(匡)→(匡儿)(凳)→(凳儿)
(7)韵母是ing的,去掉韵尾后加上鼻化的[iE]。如:(劲)→(颈儿)(铃)→(铃儿)
(三)儿化的作用 1.区别词义
头(脑袋)—头儿(领头的),意义由原来的脑袋变成了头领、上司。眼(眼睛)—眼儿(小孔),由原来的眼睛之义变成了洞孔、窟窿之义。2.区别词性
画(名词、动词)——画儿(名词)尖(形容词)——尖儿(名词)3.表示亲切、喜爱的感情色彩。试比较:
老头——老头儿 嘴唇——嘴唇儿 小鸡——小鸡儿 小孩——小孩儿
有些代词、副词、动词和重叠的形容词也有儿化现象。
四、语气词―啊‖的音变
语气词―啊‖发音时往往受前字读音的影响而产生音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当前一个音节的尾音是―u‖时,要读写作―哇‖。如:他为什么哭哇?/你是嫌我土哇!
2、当前一个音节的尾音是―n‖时,要读写作―哪‖。如:快来看哪!/你不知她有多懒哪!
3、当前一个音节的尾音是―ng‖时,要读作[nga],仍写作―啊‖。如:还炼什么钢啊!/那时侯穷啊!
4、当前一个音节的尾音是-1[1]时,要读作[za],仍写作―啊‖。如:这才是人民的好儿子啊!/快写字啊!
5、当前一个音节的尾音是-i[]时,要读作ra,仍写作―啊‖。如:他是我的老师啊!/这哪是什么诗啊!
6、当前一个音节的尾音是a、o、e、[ε]、i、[y]时,要读写作―呀‖。如:快点说呀!/应当活下去呀!
需要注意的是,―ao‖和―iao‖的尾音不是―o‖,而是―u‖,所以在这两个韵母后的―啊‖不能读写作―呀‖,而要读写作―哇‖。如:好高哇!/快点跳哇!第七节 音位
一、音位概说
(一)音位及其归纳方法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
归纳音位的方法,通常是把一些音放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来进行替换比较(―替换法‖),看它们是否能区别意义,凡属能区别意义的音,就分别归纳成不同的音位,否则是同一个音位。
(二)音位的类型:
音位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音素构成的,由于音素是从音色(音质)角度划分的,所以就叫音质音位,也叫音段音位;还有一类是由声调等构成的,声调是由音高构成的,同音色(音质)无关,所以叫非音质音位,也叫超音段音位。
音质音位也可分几种子类别:如由音长构成的,叫时位,英语及我国部分方言中有;由音强构成的,叫重位,印欧系语言中很丰富;由音高构成的,叫调位,普通话就存在4个调位。从辅音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辅音音位‖。从元音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元音音位‖。
从声调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声调音位‖,简称―调位‖。因为主要是由音高构成的,音高不是音质,所以属于―非音质音位‖。因为不受音段的局限,所以也称作―超音段音位‖。
(三)音位变体
1、一个音位包含的一些不同的音,叫做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这里的―变体‖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变体,如―变体邮票‖的―变体‖。这种变体是有所本的,有一个母体存在,是变体所从出的地方。而音位变体所指的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的音素,它们都是音位的具体表现形式。音位和音位变体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前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后者才是具体、实在的。
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是类别与成员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音位用一个典型变体代表,其符号要常见、好认、便于印刷,要加上/ /。
2、条件变体: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音位变体叫―条件变体‖。条件变体是指在一定语音条件下出现的音位变体。
自由变体:没有环境限制,可以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的音位变体叫做自由变体。自由变体提的是没有语音环境限制、可以自由替换的音位变体。
(四)归纳音位的重要标准
二、普通话音位
(一)普通话元音音位 普通话共有十个元音音位。十个元音音位的主要音位变体和每个音位变体所出现的条件
(二)普通话辅音音位
普通话共有二十二个辅音音位,其中包括声母所使用的二十一个辅音和只在韵尾位置上出现的/ŋ /音位。每个辅音音位的音位变体及其所出现的条件。
(三)普通话声调音位
普通话有四个调位,其中上声和去声两个调类又有其变体形式。第八节 朗读和语调
一、朗读
朗读的基本要求 1.要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2.要掌握朗读所需要的表达技巧
二、语调
说话或朗读时,句子有停顿,声音有轻重快慢和高低的变化,这些总称语调。注意掌握停顿、重音,句调等特点。
(一)停 顿
停顿就是句子内部或句与句之间说话时的间歇。一段话里面什么地方停顿、停顿是长是短,是由表达的需要来决定的。句与句之间的停顿一般要大于句子内部的停顿。在一句话里面,关系非常密切的词语间一般没有停顿,只在关系不很密切的词语间才可以有停顿。下面这个句子内可以有两个停顿: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五千年光辉历史的民族。
句中的停顿把一句话分为几个段落。这样的段落叫做―节拍群‖。一句话里节拍群的多少可以有变化,说得快时节拍群就少些,说得慢些节拍群就多些。上面的句子在说得快些的时候,中间可以只有一个停顿,分成两个节拍群。例如: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五千年光辉历史的民族。
说得慢些的时候,中间可以有5个停顿,分成6个节拍群。例如: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五千年/光辉历史的/民族。
说话的时候,各节拍群所用的时间要相差不多,大体一致音节多的节拍群要说得快些,音节少的节拍群要说得慢些。这样就使各个节拍群有快有慢,听起来富于变化。
停顿的改变有时会引起结构和意义的改变。例如:―二加三/乘以五‖和―二加/三乘以五‖的层次不同,意义也不同。―/‖表示句内较大的停顿。前者的得数是二十五,后者的得数是十七。又如:―我没找着小李,/小高很着急‖和―我没找着小李小高,/很着急‖。前者着急的是小高,后者着急的是―我‖。
(二)重音
重音指的是语句里的某些音节根据表达的需要而读得较重的语音现象。人们说话时,句子里的音节有的要重读。这又分两种情况:
1语法重音
根据语法结构的要求,句子里有些成分要重读,这种重读叫语法重音。具体如下:
(1)一般句子的谓语常要读成语法重音。例如: 今天晴天。北京的夏天常常刮风。
(2)定语和状语常常传达新的信息,常读成语法重音。下面是定语带有语法重音的例子: 你们的胜利也就是我们的胜利。平凡的人创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下面是状语带有语法重音的例子: 天气渐渐地缓和起来了。我们不怕敌人的威胁和恐吓。(3)动词的补语要读成语法重音。例如: 他的普通话说得很流利 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2、强调重音
为了故意强调意思,而重读某些成分,这叫做强调重音。强调重音没有固定的规律,要根据交际的具体情况而定。例如: 谁在屋里看电视? 我在屋里看电视。你在屋里干什么? 我在屋里看电视。你在屋里看什么? 我在屋里看电视。
有时为了强调对比,有关的成分要读成强调重音。例如: 我问的是他,没有问你。这件事我是不知道,不是故意不告诉你。
强调重音只起强调作用,不改变句子的意义。又如:她去看演出。(不是别人。重音在―她‖。)
她去看演出。(不是不去。重音在―去‖。)
她去看演出。(不是参加演出。重音在―看‖。)
她去看演出。(不是看球赛。重音在―演出‖。)
(三)语调
除了停顿和重音外,全句声音的高低升降的变化也是语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变化最能表示说话人的态度和感情。普通话语调最基本的类型,就是降调和升调。我们先谈谈这两种基本形式。
降调就是句尾的声音降低的调子。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一般用降调。例如: 他刚从乡下回来。别磨蹭了,你快说吧!这片房子真漂亮!
升调就是句尾的声音升起来的调子。部分疑问句用升调,一般句子中暂停的地方也用升调。例如: 您找谁? 这个学生是北大的,不是清华的。
说话时的感情和语气可以有种种变化,这种变化常常使得句子的语调发生比较复杂的变化。例如:
今天天气很好。(一般的陈述,用降调)
今天天气很好?(一般的提问,用升调)
今天天气很好!(天气之好出乎意料之外,先升后降)今天天气很好?(不太相信,升得快而高)
今天天气很好。(极端的肯定,降得快而低)
(四)句调
1、句调的种类 句调的种类
贯穿于整个句子的高低升降变化叫句调。句调有四种形式,即升调、降调、平调、曲折调。(1)升调
调子由平升高,一般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惊异、号召等语气。
难道我还不如昆仑山上的一棵草?(反问)
怎么,她又回来了?(惊异)(2)降调
调子由平降低,一般用来表示肯定、请求等语气。
我一定要拿到学位。(肯定)你赶快走吧!(请求)(3)平调
调子保持同样高度推进,一般用来表示严肃、冷淡、叙述等语气。
她渐渐地走进暮色里去了。(叙述)
他走了几步,回过头来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4)曲折调
调子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一般表示含蓄、讽刺意味,表示言外之意、赞叹等,也常采用曲折调。
你的能耐可真不小。(讽刺)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赞叹)
2、句调对字调的影响
句调能对声调产生一定的影响,比较突出地表现在句末音节上,大体情形如下:(1)句调上升时
甲、字调后部为上升,则使其升得更高一点。
阳平+升调:你去济南?
上声+升调:你姓李?
乙、字调是平的,则使字调后部上升。
阴平+升调:你喜欢小说?
丙、字调是降的,则变为降升。
去声+升调:你想去重庆?
(2)句调下降时
甲、字调后部为上升,则变为升降调。
阳平+降调:我去桂林。
上声+降调:你快走。
乙、字调是平的,则使字调变为平降调。
阴平+降调:我们今天去北京。
丙、字调是降的,则降得更低。
去声+降调:她姓杜。.第九节 语音规范化
一、确立正音标准
确立正音标准,即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但北京语音并不完全等同于普通话
语音,北京语音内部还存在一些需要规范的分歧现象。语音规范化工作包括:①排除北京话的特殊土语成分;②轻声词、儿化词的读音规范;③普通话异读词的审音等。
二、推广标准音
第三章 文 字
教学目的:了解汉字的性质和汉字形体的演变。掌握分析现行汉字结构的方法,明确现行汉字的规范,掌握纠正错别字的方法,养成正确使用汉字的观念。
教学重点:汉字的特点;汉字的形体;汉字的结构;汉字改革问题;汉字的整理;纠正错别字的方法。
一、文字的性质
1.性质: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有声语言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声语言是满足不了这种需要的,于是人们创制了文字.有了文字,语言就可以留下痕迹.2.要素
文字作为视觉对象都有一定的固定的形状。任何一种文字都有形,音,义三个要素.二、汉字的性质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这是世界上一切文字的共性,它正确地说明了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某种具体文字的性质。
有些汉字从结构上看不能分析,一般称为独体字.对于独体字来说,也存在语言的符号跟文字所使用的符号这两个不同的层次.第二节 现代汉字的形体
一、汉字形体的演变
汉字的历史悠久,曾先后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以及草书、行书等字体。1.甲骨文
甲骨文是指商周时代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以牛骨和鹿骨为主)上的文字,距今约三千年。甲骨文于1899年在河南安阳市郊的小屯村被发现,发现者为被誉为―甲骨之父‖的王懿荣。王为清末著名的金石学家,时任国子监祭酒。
甲骨文的别称有殷墟文字、卜辞、契文、殷契等。甲骨共发掘出十万片,全部单字为4500个左右,已经释读出的约1000个,其余未释读出的多为地名、人名和族名等。
甲骨文以象形字、会意字居多,显然属于早期的汉字。但从拥有一定数量的形声字(20%)这点来看,甲骨文已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笔画细瘦,线条苍劲,多方笔与直笔,字形瘦长且大小不一。甲骨文象形性强,同一字往往有若干变体。
由于制作困难并受甲骨材料的限制,甲骨文的篇幅大多短小。从文例看,一篇完整的甲骨文大致由前辞、贞(问)辞、占辞和验辞四部分构成。甲骨文是政府的公文,甲骨文的语体是一种公文语体。简约性和程式化是甲骨文语言的重要特点。因此,绝不能将甲骨文的语言看成是殷商语言的全部。2.金文
先秦称铜为―金‖。金文即浇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青铜为铜铅合金,青铜器是古代中国冶炼铸造技术取得长足发展的产物,在当时属于帝王、贵族之家的奢侈物品。青铜器以钟鼎居多,故金文又称钟鼎文。青铜器早见于殷商,盛于周代,战国也不乏见。
金文用模范铸就,自身有极强的工艺性。就字体而言,金文笔画丰满粗壮,多圆笔,字形匀称,渐趋方块形。较之甲骨文,金文象形性差,线条化明显,形声字多,是一种更为成熟的形体。
从内容看,金文多记述庆典及帝王赏赐之事,为歌功颂德、自我炫耀之作。金文的篇幅明显加大,不乏长篇巨制(多者字数可达500),如著名的盂鼎、毛公鼎。3.篆书
篆书一般有大、小之分。大篆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的大篆指先秦所有的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和六国文字(如玺印文字、帛书、瓦当文、货币文);狭义的大篆专指春秋战国之际秦国的文字。此处取狭义。大篆以籀文和石鼓文为主。籀文因著录于《史籀篇》(已失传)而得名。大篆直接脱胎于金文,故尚有较浓的金文的痕迹,但笔画更趋均匀,字形更趋整齐。
小篆由大篆发展而来,是秦统一六国后,作为―书同文‖的产物而采用的全国标准字体。传说小篆为秦相李斯所作。推行小篆是汉字发展史上的第一次汉字规范化运动。小篆的问世一扫历代字体混杂的局面,使走上了标准化、规范化的康庄大道。较之大篆,小篆字形更为匀称整齐、更为统一,更为简化和定型,异体字也大为减少。小篆正式通行时间不长,汉代即被隶书取代。但在历代印章制作中,小篆仍占据一席之地。4.隶书
隶书分秦隶和汉隶两种。此处的―隶‖不是指一般所谓的奴隶或徒隶,而是指政府中的下级吏员。秦隶又称古隶,始于秦代,是小篆的一种省变体,目的是宜于日常急用。秦代篆隶并用,小篆是规范的正体,隶书是应急的俗体。秦隶因源自小篆,故保留了较多的篆书特征。与前代文字相比,秦隶在形体上实现了根本的转变,即基本摆脱了汉字象形的意味,可谓古文字与今文字的分水岭。
汉隶又称今隶,由秦隶进一步演变而来,通行于两汉的大部分时期。汉隶使汉字结构更趋简化和定型,奠定了现代汉字的基础。
秦隶笔画敛束,无飞扬之势;汉隶字体扁平,笔画有波势。5.楷书
楷书又称真书和正书,―楷‖是模范、标准的意思。楷书兴于汉末,盛于魏晋南北朝。楷书由隶书省改而来:波势改为平直,扁平改为方正。楷书一直沿用至今,是通行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
6.草书和行书
广义的草书是指比正式字体来得潦草的字体。因此,草书是一种辅助性字体。可以说,所有正式字体包括甲骨文、篆书、隶书和楷书都存在相应的草体。
通常所谓的草书则指章草、今草和狂草三种。章草是隶书的草写体,因盛行于东汉章帝时而得名。章草的特点是:笔画带草意,多连笔,但字字独立,不相牵连,明显保留了汉隶的波势。今草是楷书的草写体,始于唐代。今草的特点是:笔画连接,字体连绵,一笔到底,一气呵成,无章草的波势。狂草起于唐代,书写诡奇多变,极难辨认(有的书写者甚至不识己书),如张旭、怀素的作品等。狂草没有实用性,在书法艺术领域却有独特的美学价值,所谓―翩若惊鸿,矫若游龙‖。草书均有一定的章法,不可任意而为。
行书产生于东汉末年,始于楷书之后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兼得二者之妙,所谓―近楷不拘,近草不放,好写易认,方便实用。行书又分行楷、行草二类,前者近于楷书,后者近于草书。行书是应用最广泛的手写体。
汉字形体演变的趋势:由象形到不象形,由不定型到定型,由繁体到简体,由非方块形到方块形。
二、现行汉字的形体
现行汉字的常规形体是楷书和行书,非常规形体则包括草书、隶书、篆书甚至甲骨文,主要见于印章、对联、匾额及书法作品中。从形成手段看,现行汉字则有印刷体和手写体。1.楷书和行书
楷书在印刷品中占据主流,行书则主要应用于日常书写。2.印刷体和手写体
汉字的印刷体习惯上只指楷书的以下各种变体:1)宋体(老宋体、古宋体)2)仿宋体(真宋体)3)楷体(大宋体)4)黑体(黑头字、方头字)。印刷体按字体大小分为不同的字号,大到初号,小到七号。
汉字的手写体一般不超出楷书、行书和草书三种,以行书为主,楷书为辅,草书主要见于书法作品。
第三节 现代汉字的结构
一、结构单位
现行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一是笔画,二是偏旁。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偏旁则是构成汉字的预制件。1.笔画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各种点与线,分为单一笔画和复合笔画。汉字的基本笔画历史上被称为―永‖字八法,现代则定为五种(横、竖、撇、点、折)。汉字的笔画多(平均10。75画),计算笔画向来是一大难题。
笔画组合的三种方式:相离、相接、相交。2.偏旁与部首
偏旁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现代偏旁分为成字和不成字偏旁。现代不成字的偏旁在古代均为独立的字。从层次出发,偏旁还可分为单一偏旁和复合偏旁。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的各部的首字。用部首给字归类始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许氏首创540部,明代梅应祚的《字汇》归并为214部,后来的《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辞源》、《辞海》均加以沿用。《新华字典》调整为189部,新《辞海》则为250部,《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字典》为200部。二 笔顺
笔顺是指笔画书写时的先后顺序。汉字笔顺的基本原则: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外到内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注意一些特殊字的笔顺。
三、汉字的构造方式
对汉字的构造方式,传统上有―六书‖之说。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一般认为,前四种为造字法,后两种为用字法。在此着重介绍造字法。1.象形(独体)
许慎:―随体诘屈,画成其物。‖象形即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象形字源自图画,但与图画有本质的区别。象形字是汉字的先行者,构成了汉字的基础。汉字的部首基本是象形字。象形法的缺陷:复杂的事物难以象形、抽象的事物无法象形、近似的事物不便区别。
由于汉字形体的变迁,绝大部分的象形字已丧失象形的意味,只有极少数的字如―井、田、伞、雨、网‖等尚依稀可辨。2.指事(独体)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事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性符号来表示某个意义的造字法。指事法的优势是可以表示一个抽象的概念。单纯指事字:上、下、八、丩。
由象形字加提示性符号而成的指事字:亦、本、末、刃、甘。由象形字变换形体的方向或位置而成:交、尸、县(悬)。指事法的缺陷:不能大量造字。现代指事字:卡、乒、乓。3.会意(合体)
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撝‖。会意就是几个偏旁合成为一个新字的方法,新字的意义由偏旁融汇而成。会意建立在人们的联想和推理的基础上。
《鸡肋编》卷上:―广南俚俗多撰字画,以父子为恩,大坐为稳,不長为矮,如此甚众。‖ 异文会意:析、采、休、伐、杲、杳、寒、暴。同文会意:炎、焱;从、众;犇;淼。对文会意:北、非。4.形声(合体)
许慎:―以事为名,取譬相成。‖由表字义类属的形旁(义符)和表读音的声旁组成新字的方法即为形声。形声既表音又表意,兼得二者之妙,具有极高的能产性,甲骨文仅20%的形声字,现代汉字则占90%以上。省形字:亭、考、屦、屐。
省声字:炊(吹)、窦(渎)、船(铅)、疫(役)、绳(蝇)。亦声字:功、娶、驷、裏。
右文说:胯、挎、跨、刳、垮、袴;苞、胞、饱、雹、龅、泡、疱。
形旁和声旁的位置: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上声下形、外形内声、外声内形。特殊位置的形声字:疆、旗、荆、颖、修。
声旁的作用(显示字音的信息)和局限性(25%的成功率)。形旁的作用(语言化石)和局限性(落伍于时代)。
第四节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一、汉字改革问题
汉字改革涉及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简化字,二是拼音化。
二、汉字的整理
(一)简化笔画(1)简化部件
(2)同音或异音代替(3)草书楷化
(4)换用简单的符号(5)保留特征或轮廓
(6)构成新的形声字或会意字
(二)精简字数
三、汉字的标准化
(一)定量: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总量。《现代汉语常用字表》(1988)发布了3500个常用字。
(二)定形: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字形。《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三)定音: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读音。《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1982)
(四)定序: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排列顺序。义序法(一般不用)、音序法和形序法(笔画法和部首法)
第五节 正确使用汉字
一、掌握规范字 1.掌握简化字
(1)注意类推简化的范围
(2)注意简化字的细微差别:冻(凍)——练(練)厌(厭)——压(壓)。(3)注意简化字和简化偏旁的笔顺:长、马、鸟。(4)注意简化字的一般用法与特殊用法:瞭、乾。杜绝使用社会上的不规范简化字。2.掌握规范字,不用异体字 整理异体字的三个原则:从俗(哲——喆)、从简(栖——棲)、书写方便(群——羣)。3.区别新旧字形
新字形的几个特点:笔画省简、笔画连接、笔画延伸、调整部位、其他。
二、纠正错别字
基本原则:主观重视,以人为师,以字典为师。1.避免写错别字
注意字形:汆(cuan)——氽(tun)孤——狐——弧 肓——盲 忌 承
戊——戍——戎——戌——戉(1)注意字音:联系声旁
(2)注意字义:再接再厉(励)滥竽(烂芋)充数 如火如荼(茶)世外桃源(桃园)防止同化
2.避免读错字
(1)注意形声字的声旁,不被声旁左右(2)注意多音多义字
(3)注意一些字的特殊读法(4)注意多音同义字
第四章 词汇
教学目的:理解现代汉语词的构造和词汇发展的途径及其规范,掌握词义的特点和辨析词义的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词汇,并提高词语的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语素、词的鉴别;词的构成;词义的构成;义素的分析和运用;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区分。
第一节 词汇、词汇单位和词的构造
一、词汇
定义: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1)固定短语如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等在结构与意义的定型化、造句的备用单位等方面与词是等价的,符合语言建筑材料的特点和功能要求,因而成为―词汇‖内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我们不赞同―词汇就是词的总汇‖或―词汇就是词语的总汇‖等将固定结构排除在词汇之外的说法。
(2)特定范围如:某一个人或某一作品所用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老舍的词汇‖、―《鲁迅全集》的词汇‖等等。
二、词汇单位
(一)语素
1、定义: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组词的基本结构单位。例如―书‖: shu1,成本的著作。
2、音节表现:现代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如:天、地、河、土。也有两个音节的,如:踌躇、荒唐、牢骚、参差、尼龙等。还有三个或三个以上音节的,如:俱乐部、巧克力、乌鲁木齐、奥林匹克。双音节语素有一部分是从外语借来的,三音节和三音节语素大都是从外语借来的。
3、确定语素的方法:替代法。用已知语素来替代,可以为别的语素替代的是语素,例如―蜡烛‖中的―蜡‖、―烛‖。
蜡——蜡烛 花烛 香烛 大烛 烛——蜡烛 蜡人 蜡纸 蜡染 再如―礼貌‖。
语素与表音成分有区别。
4、语素的分类:(1)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2)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前者不能独立成词只能同其他语素结合成词,如―吝‖、―崛‖、―胚‖、―懑‖等。以―吝‖为例,可以和―惜‖结合成―吝惜‖,可以和―悭‖结合成―悭吝‖;后者本身就能成为一个词,如―美‖、―好‖就是如此。再如―海‖、―说‖、―暖‖、―块‖等。它们也能作为语素同其他语素结合成另外一个词。以―海‖为例,可以和―洋‖结合成―海洋‖,可以和―沧‖结合成―沧海‖。
3、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
(二)词
1、定义:词是由语素构成,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句中最小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1)独立运用:单说(单独成句)或单用(单独做句法成分或单独起语法作用)(2)剩余法。
2、词和语素的交叉情况:
词和语素有的有交叉的情况,即一个语素可能也是一个词。在鉴别一个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词还是语素的时候,不考虑别的,只考虑它是否能独立运用,能独立运用的是词,不能独立运用的是语素。
3、词与短语的区别:
短语是词和词的语法组合,可以扩展。词不能扩展。这种方法叫做扩展法。
4、字和词、语素
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就汉字来说,一个个方块形体就是一个字,它是书写和印刷的单位。一般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
(1)有的字有意义,又能独立运用,这样的字既是语素又是词。
(2)有的字有意义,但不能独立运用,只能作为构词的成分,这样的字只是语素不是词。(3)有的字既不是词,也不是语素,只表示一个音节。
(三)固定短语
固定短语是词和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删、改换其中词语。自由短语是词和词的临时组合。
固定短语分为专名(专有名称)和熟语两大类。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
(四)略语
略语是语言中经过压缩和省略的词语。
1、简称:较复杂形式的简化形式,与全称相对。
2、数词略语:三军、四有、四化。简称
长的词语、名称使用起来不方便,人们常常加以简化。这种简便称呼就是简称。常见的方式有:
(1)减缩 从原词语或全称中截取关键性语素。例如: 半导体收音机——→半导体 居民身份证——→身份证 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
(2)紧缩 从原词语或全称中选取有代表性的语素。例如: 高等教育——→高教
彩色电视机——→彩电 人民代表大会——→人代会
(3)标数概括 用数字概括标示几项具有共同特点的成份。例如: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双拥 包修、包退、包换—→三包 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四美
三、构词类型 第一、词的形式 词包含形式和内容两部分。形式指词的声音,内容指词的意义。从词的形式说,现代汉语里的词可以有两种分类。
(一)单音词和多音词
单音词是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如:―人、树、看、听、红、多、就、把、一、个‖等。多音词是由两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词。双音节的如:―学校、环境、宏观、操作、法治、挑选‖等。三个音节的如:―高科技、主持人、集装箱、连锁店、方便面、含金量‖等。四个音节以上的如:―试管婴儿、多米诺骨牌‖等。
在双音词中,有两种具有特殊的语音形式,这就是双声词和叠韵词,合称联绵词。双声词由两个声母相同的音节构成。例如:―琉璃、仿佛、辗转、流连、伶俐、澎湃‖等。叠韵词由两个韵母相同的音节,或其中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的音节构成。例如:―骆驼、霹雳、彷徨、咆哮、窈窕、灿烂‖等。
(二)单纯词和合成词
根据词的不同内部结构,可以将词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单独构成的词。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合构成的词。第二、合成词的构造
(一)词根和词缀
根据语素在构词中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分为词根和词缀两类。
词根是词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词义的基础。词根语素的意义比较实在,在体现词的意义上起着主要作用,一个词不能缺少词根。例如―改革‖就是由词根语素―改‖和―革‖组成,各自都表示一定的意义,不可缺少其中任何一个。
词缀是词中附加在词根上的构词成分。词缀语素数量很少,意义也没有词根语素实在,但构词能力很强。例如―老师‖中的―老‖,―花儿‖中的―儿‖。一个词可以只有词根而无词缀。
(二)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根据词根和词缀的不同组合情况,合成词的构造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复合式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根结合在一起组成。从词根之间相互的关系看,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联合型 由两个词根并列组合而成。根据两个词根意义关系的不同,又可以分成以下四类:
第一类:两个词根的意义相同或相近。例如:
人民 朋友 功劳 语言 拼搏 污染 答复
爱好 商量 简单 清楚 孤单 刚才 自从
以上这些词,并列的词根意义上起着互相补充的作用。
第二类:两个词根的意义相反。例如:
老小 今昔 表里 奖惩 彼此 高下 迟早
买卖 动静 矛盾 春秋 来往 反正 横竖
以上这些词,有的并列的词根原义仍然保留着,组合成的词包含相互对立的两方面意义,如―表里‖、―迟早‖。有的并列的词根原义出现了变化,组合成的词产生了新的意义,如―动静‖、―反正‖。
第三类:两个词根的意义相关。例如: 口齿 血汗 心胸 江湖 河山 水土 形容
描写 印刷 负担 招待 零碎 辛酸 冷淡
第四类:这一类与前三类有所不同,虽然它们也是由两个词根并列组合而成,但其中一个的意义已经消失了,所以这类词又称偏义词。例如:国家 人物 窗户 质量 恩怨 忘记 好歹(2)偏正型 前一词根限制或修饰后一词根,词的意义以后一词根为主,前一词根只起附加作用。例如:文化 同学 视线 公园 地铁 奇迹 冷饮 热爱 前进 广播 回顾 遥控 中立 崭新 鲜红 美观 细心 深入 必然 火红
(3)补充型 后一词根补充说明前一词根,词的意义以前一词根为主。补充型词又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前一词根表示动作,后一词根表示动作的结果或趋向,这一类较多。例如:证实 纠正 震动 充满 放大 推广 降低 凑巧 充实 镇静 分明 失去 收回 奋起
第二类:前一词根表示物件,后一词根是物件的计量单位,对前一词根起着补充说明作用,我们也把它们归入这一类。
例如:车辆 人口 书本 信件 纸张 船只 花朵
(4)动宾型 前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后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的对象。
例如:主席 将军 理事 立春 举重 结果 签名 下海 招生 挑战冒险 出版 建议 超群 动人 进步 抽象 及时 照旧 因此
(5)陈述型 前一词根表示被陈述的对象,后一词根表示陈述的情况。
例如:事变 花生 堤防 心得 沟通 体贴 神往 符合 年青 面熟 心慌 锋利 梗直 人为 2.重叠式 由相同的语素重叠组成。例如:爸爸 哥哥 星星 饽饽 恰恰 仅仅 纷纷 滚滚 巍巍 炯炯 断断续续 口口声声 形形色色 原原本本
3.附加式 由一个词根和一个词缀结合在一起组成。词根是词的中心部分,词缀是词的附加部分。根据词缀在词中的位置以及是否叠音,又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词缀(前缀)+词根 例如: 老——老乡 老师 老总 老虎 老倭瓜 阿——阿爸 阿哥 阿姨 阿毛 阿猫 小——小张 小伙子 小两口 第二类:词根+词缀(后缀)
例如: 子——孩子 脑子 帽子 椅子 日子 儿——瓶儿 事儿 花儿 鸟儿 个儿
头——石头 苗头 看头 奔头 甜头
家——大家 作家 儒家 科学家 老人家 性——感性 弹性 重要性 积极性 创造性
化——美化 深化 强化 淡化 多样化
第三类:词根+叠音词缀 例如: 雄纠纠 亮晶晶 绿油油 病歪歪 慢腾腾 美滋滋 火辣辣 喜洋洋 气呼呼 差答答
由三个以上语素构成的合成词,内部关系一般比较复杂,它们往往是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逐层地构造起来的。分析这一类词时,必须一层一层地将结构关系弄清楚。如―高科技‖一词,由―高‖和―科技‖组成,为偏正型合成词。但是―科技‖是两个语素,为联合关系。所以―高科技‖包含两个层次的结构关系。
第二节 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一、词义的性质
(一)词义是什么
1、词义是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即词的内容。词的形式是语音。词汇学讲的词义通常是指词汇意义,即狭义的词义,广义的词义还包括词的语法意义,即词性,这将在下册第五章―语法‖部分讲解。举例来说,―改革‖它的内容有二:一是词汇意义,即―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二是语法意义,―改革‖的词性是动词兼名词。又如―体制‖,它的内容一是―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组织制度‖;二是名词。
2、词是一种符号,它可以表示各种各样的事物。不管是客观存在的还是人们头脑中想象的事物,不管它是否事实,只要社会交际中需要,都可以用词来表示。从人类本身到宇宙万物,都可以用词来表示,这内容也就是词义。―神仙‖在现实世界里当然是没有的,但是在人们交际中能够用到这个词,这个词也就一直存在着,它的词汇意义是:―神话中有特殊能力,可以长生不老的人物‖。
(二)词义的概括性
1、一般的词指的都是整类事物或现象。例如―改革‖便包括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文字改革等各种各样的改革。词义为了准确地反映这个词所表示的对象的范围,便须舍弃各种―改革‖的具体的个别的特征,概括出对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这就是词义的概括性。―笔‖这个词指的是各种的笔:毛笔、圆珠笔、钢笔、铅笔、蜡笔……形状不一,颜色各异,从这些各种各样的笔中概括出来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那就是―写字画图时用来书写的工具‖
2、任何一个词的意义都具有概括性,即使专有名词也不例外。
例如―杜甫‖虽然指的只是唐朝的一位诗人,却也是概括了不同时期(童年、少年、青年、中年、晚年)的杜甫,虽然在各个时期他的外貌、习惯等可以有所不同,但总有一些共同的东西足以表明他是同一个杜甫,而这些共同的东西便是从不同时期概括得来的。
地名也是这样,―北京‖的词义也是对这个城市历史和现状的各种特征的概括。
(三)词义的模糊性
1、词义的模糊性指的是词义的界限有不确定性,它来源于词所指的事物边界不清。例如―中午‖同―上午‖―下午‖之间便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
2、词义的模糊性是客观事物连的反映。事物的核心部分一般来说还是比较明确的,但它与邻近事物的差异是逐步扩大的,并没有中午与上午的明确界限。但是―中午‖的核心还是明确的,这核心部分乃是人们注意的重心,是词义所要概括的主要对象。
3、模糊与精确是相对而言的。列车时刻表规定12点开的火车,实际开车时间在11点59分59秒或12点0分5秒,都可以认为正常,但比起火箭发射的时间,则火车开车的时间表也还是很模糊的,因为火车只精确到分,火箭发射必须精确到秒,而从天文钟的角度看,以秒计也还模糊的。
(四)词义的民族性
1、词义在理性意义上有民族性。例如汉语用―哥哥、姐姐、妹妹‖表示同一父母所生的子女,而英语只用brother表示哥哥或弟弟,用sister表示姐姐或妹妹。有了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上有变化,词义上也有变化。Car指汽车、电车以及车厢等,现代汉语的―卡‖则专指载重的大汽车,如―十轮卡‖(单用时还得成―卡车‖)。
2、词义不仅在理性意义上有民族性,在附加色彩上也可以显示出民族性。例如―狗‖,虽然汉族与英吉利民族对这种家畜都是喜爱的,但用于指人时,褒贬就大不相同。汉语中的―癞皮狗、走狗、疯狗、叭儿狗、狗腿子、狼心狗肺、人模狗样‖都是有贬义的,而英语中的这类词语除一部分因受外来语影响而具有贬义外,大都没有贬义,甚至有褒义,例如doggish(激战)doggish(泼辣、华丽),而 to work like a dog是―拼命地工作‖的意思,a lucky dog则指―幸运儿‖。
二、词义的构成
词义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实词都有一种与概念相联系的核心意义——理性义,此外还可能有附着在理性义上面的色彩义。
(一)理性义
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叫做理性义,或叫概念义、主要意义。例如:
【花茶】用茉莉花等鲜花熏制的绿茶。
【桌子】家具,上有平面,下有支柱,在上面放东西或做事情。
词典对词目所作的解释,主要是理性义。
(二)色彩义
词还有附属的色彩义,也可称做附属义。
1、感情色彩
(1)有些词表明说话人对有关事物的赞许、褒扬的感情,这就是词义中的褒义色彩,这样的词称做―褒义词‖。例如:成果
(2)有些词表明说话人对有关事物的厌恶、贬斥的感情,这就是词义中的贬义色彩,这样的词叫做―贬义词‖。例如:后果
(3)当然更多的词既没有褒义色彩,也没有贬义色彩,它们是中性词。例如:结果
注意:有一些词造成短语或句子之后,可以使整个语句产生褒义或贬义的感情色彩(语句中的感情色彩)。例如―有水平、是地方、够朋友‖。
2.语体色彩
语体色彩又叫文体色彩。
(1)有的具有书面语色彩,例如:今日 明日 父亲
(2)有的具有口语色彩,例如:今儿明儿 爸爸
选择具有语体色彩的词,固然用使用的场合有关,也同说话人的文化修养有关。
3.形象色彩
(1)表示具体事物的词,往往给人一种形象感,这种形象感来自对该事物的形象的概括。例如―一百只鹅、两条蛇‖。
(2)具有形象色彩的词不限于―形态‖方面,还可包括―动态、颜色、声音‖等。
(3)词的形象色彩往往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充分的表现。有古代的例子。
(4)色彩意义同词的来源有密切关系。古词往往带有书面语的庄重色彩,而方言词则常常带有地域色彩。
(5)此外,不同的阶层、行业、集团的习惯用语,都有自己的特殊色彩。
三、词义的理解与词的运用
(1)深入领会词义的内涵特性,用起来才能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人们往往十分重视词语的锤炼,就是这个道理。
(2)领会词的理性义。不能准确地理解词义所指的范围,所受的限制,就会导致用词的失误。
(3)理解词的色彩义。色彩义错了也不行。例如《雷雨》中顾八奶奶称赞白露的一段话。
第三节 词义的分解
一、义项
(一)什么是义项
(1)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义项原是辞书中的术语,这里借用来表示相应的语义单位。
(2)有的词只有一个义项,有的则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国人‖只有一个义项(指本国的人),―把戏‖有两个义项(①魔术杂耍等技艺。②手段、诡计)。
(3)词的义项多少,是从该词出现的语境观察出来的。
(4)各义项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即各个义项只出现在自己的语境中,每个具体语境只有一个义项适用。
(二)义项的分类(地位)
(1)基本义:基本的、常用的
(2)转义:从基本义直接或间接地发展转化来的。
基本义是对转义而言的,并不一定都是词源学上说的词的原始意义。
(3)词的转义主要是通过引申和比喻两种方法产生的。
(a)在基本义的基础上经过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意义是引申义。
(b)借用一个词的基本义来比喻另一种事物,这时所产生的新的意义是比喻义。
(c)词的比喻义同修辞上的比喻有区别。修辞上的比喻是临时打比方。
(三)单义词和多义词
词根据义项的多少可分为单义词和多义词。
1.单义词:只有一个义项的词叫单义词
(a)术语(光年;海拔、原子能)一般都是单义词。(b)专有名词(北京大学、鲁迅)以及一部分常见事物的名称(太阳、月亮)也是单义的。
单纯词中单义词少,合成词中单义词多。
2.多义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的词叫多义词。
多义词对语境有很强的依赖性。
(四)同音词
(1)同音词则是语音相同而意义之间并无联系的一组词。又如―公事——公式——工事——攻势‖、―淡——蛋——但‖等。
(2)必须声母、韵母、声调完全相同。
二、义素
(一)什么是义素
(1)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所以又叫语义成分或语义特征。
(2)共同特征叫共同义素。
(3)区别特征叫区别义素。
(二)义素分析
(1)要明确分析的对象。例如―男人——女人‖同―男人——女人——小孩‖分析所得的义素便有了多少之分。―男人——忽然‖作为一组义素分析的对象便没有什么意义。
(2)进行词义间的比较,找出其共同特征与区别特征。即找出相应的义素。如―男人——女人‖。
(3)用―+‖ ―-‖号进行区分,义素本身标以[
],如―男性‖(含―雄性‖)写成―[+男性]‖,女性就是非男性,即―[-男性]‖;―成年‖为[+成年]‖,―幼年‖为 [-成年] ‖。
―±‖表示既可以―是‖,也可以是―非‖。
不适于二分的,也可多分,分别用数字或其他系列符号表示。
(三)义素分析的运用
(1)义素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掌握、解释、理解语义。(2)义素分析可以突出地显示词义之间的异同及联系。
(3)义素分析还可以突出词义组合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词义的聚合——语义场
一、语义场
(一)语义场
(1)语义场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属于同一语义场的各词义有共同的义素表明它们同属一个语义场;又有一些不同的义素,表明词义彼此之间的区别。
(2)共同义素表明各词义之间的联系,区别义素表示各词词义之间的区别。
处于不同语义场中的词的意义会有所不同,这是受同一语义场中其他词的词义制约的结果。
(二)语义场的层次
(1)语义场有不同的层次。
(2)上一层次中某个词的义素必然为下一层次的各词所具有,而下一层次又必然有自己一些特殊的义素。
(3)上位词必有下位词,下位词也可以有自己的下位词,对它的下位词来说它又成了上位词。
(4)语义场的各项,也可以没有共同的上位词。
(5)语义场同类属词虽然有一定联系,但并不是一回事。
(三)语义场的种类
1.类属义场
类属义场的成员同属于一个较大的类,如―桌了——椅子——板凳‖同属家具类,―锅——碗——瓢——盆‖同属厨具类,―红——黄——蓝——白——黑‖同属颜色类,―纸——笔——墨——砚‖同属文具类。
(1)类属义场所概括的事物,往往超过所列举的事物的总和。
(2)汉语中的类属义场的划分并不一定符合科学分类的要求。很多分类都只是根据人们的某种思想、习惯。
2.顺序义场
(1)顺序义场的各成员按照某种固定的顺序排列。
(2)有些顺序义场可以周而复始,叫做―循环义场‖。
3.关系义场
(1)关系义场一般由两个成员组成,二者处于某种关系的两端,互相对立、互相依靠。
(2)方位、过程也可以作为关系,组成某些关系义场。
(3)行为动作过程也可以看作一种关系,从而形成关系义场。
(4)关系义场的成员只有两项。
二、同义义场和同义词
(一)同义义场
(1)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的语义场叫做同义义场,义场中的各个词叫做同义词。
(2)绝对同义词(等义词):意义都相同,在语言中通常可以换用。在词汇里比较少。
(3)相对同义词(近义词):意义并不完全相同。一般所说的同义词主要是指这类同义词。
(4)同义词主要从义项上看,只要有一个重要义项相同即可称为同义词。
(二)同义词的差别
1.理性意义方面的差别
(1)意义的轻重
(2)范围的大小
(3)集体与个体不同 也可以说是具体与概括的不同。
(4)搭配对象不同
2.色彩方面的差别
(1)感情色彩不同
(2)语体色彩不同
3.词性方面的差异
(三)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辨析同义词最重要的方法是从语境中去考察,考察它们可能出现的上下文语境,设想替换的可能性。一般来说可能替换的总是显示出同义词中相同的部分,不能替换的往往是差异所在。例如―安排——布置‖。
(四)同义词的作用
1.可以使语言的表达精确、严密。
2.可以使语体风格鲜明。
3.可以使文句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4.可以使语气委婉。
5.同义词连用,可以加强语势,使语意完足。
6.两个同义词,拆散连用,交叉搭配,可以构成成语。这样的成语用起来能够加重语气,突出形象,增强表现力。
三、反义义场的反义词
(一)反义义场
1、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可以构成反义义场,这两个词互为反义词。
有的反义词是人们在社会交际中常常把它们当作同一范畴中相互矛盾对立的事物看待,成为习惯上的相对反义词。
(1)构成反义的两个词必须是属于同一意义范畴的。因此,反义词既是互相对立的,又是互相联系的。(2)反义词是就词与词的关系说的,不是就词与短语的关系说的。
(二)反义义场的类型
1、互补反义义场 两者中间不容许有非A非B的第三者存在。
2、极性反义义场 两者中间容许有非A非B的第三者存在。
(1)反义义场两种类型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改变。
(2)多义词的每个意义都可能有反义词。
(3)有些词,孤立地看彼此意义没有明显的相反或相对的关系,可是当它们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对举时就具有了反义关系。
(三)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
反义义场中的词总是成对的,但是两个词之间的语义范围,使用频率并不相等,这样就形成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如―厚——薄‖。
(四)反义词的作用
1.运用反义词,可以提示事物的矛盾,形成意思的鲜明对照和映衬,从而把事物的特点深刻地表示出来。
2.多组反义词连用,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强调核心意思的作用。
3.反义词可以构成对偶、映衬的句子,使语言更加深刻有力。
4.由于反义词具有鲜明的对比作用,人们有时为了使语言新颖而又简练,按原有的词临时创造一个反义词。
第五节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一、语境对解释词义的作用
1、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一般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又叫社会现实语境)。
2、―上下文‖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在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中凡出现在某语言单位之间的词、语、句都是该语言单位的上文,出现在后的都是下文。但是最切近最重要的上下文却是跟该词处于同一个句子的其他的词或短语。
3、情景语境则指说话时的人物、背景、牵涉到的人或物,时间处所、社会环境以及说听双方的辅助性交际手段(包括表情、姿态、手势等等非语言因素)。
4、解释词义要根据该词所出现的语境。
二、语境对词义的影响
(一)语境使词义单一化。例如―打‖,在―~铁‖这样的语境中只适用―锻造‖这一个义项,在―~格子‖中只适用―画‖这一个义项。在―~伞‖中,只适用―撑举‖这一个义项。
(二)语境使词义具体化。
(三)语境增加临时性意义。
(四)语境表现出词选择性。
第六节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一、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一)基本词汇
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基本词汇,它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
1.稳固性
基本词汇在千百年中为不同的社会服务,例如―
一、二、牛、马、家、门、山、水、上、下、左、右、斗、高、低‖等等。
2. 能产性
基本词,成了构成新词的基础。它们一般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基本词也有构词能力弱或几乎没有什么构词能力的,例如―你、我、谁、姓、没有‖等等。
3. 全民常用性
基本词汇的上述两个特点是以全民常用性为前提的。全民常用性是说它流行的地域广,使用频率高,为全民族所共同理解。基本词汇的使用,不受阶级、行业、地域、文化程度等方面的限制。
(二)一般词汇
语言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是一般词汇。
一般词汇的特点是没有基本词汇那样强的稳固性,但却有很大的灵活性。
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是相互依存渗透的。―革命、电子‖这两个词,原来并不是基本词,现在已加入了基本词汇的行列。―君‖、―神‖原来是基本词,现在则是一般词。
现代汉语一般词汇包含有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语、隐语等。
二、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
(一)古语词
1、古语词包括一般所说的文言词和历史词
文言词所表示的事物和现象还存在本民族现实生活中,但由于为别的词所代替,一般口语中已不大使用。
历史词表示历史上的事物或现象。例如―宰相、丞相、尚书、太监、驸马、戟、铖‖等等。它们同文言词不同,在一般交际中不使用,在叙述历史事物呀现象时,才使用它们。有些历史词,在今天国际交往中还经常使用,例如―皇帝、亲王、大臣、公主、酋长、陛下、殿下、公爵、男爵‖等。
2、古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是:
(1)可使语言简洁匀称
(2)可以表达庄重严肃的感情色彩
(3)可以表达幽默、讽刺等意义
文言词虽然有这些特点,但文章里绝不能随便使用。用得太多,或用得不贴切,文章就会成为半文半白,不伦不类的东西,影响表达的效果。
(二)方言词(方源词)
普通话不断从各方言中吸取有用的成分来丰富自己,方言词都表达了某种特殊的意义,普通话里没有相当的词来表示,所以被吸收了进来。
有些词是表示方言地区的特有事物的。
(三)外来词
外来词也叫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
外来词有以下几种类型:
1. 音译外来词
照着外语词的声音对译过来的,一般叫音译词。
2. 音意兼译外来词
把一个外来词分成两半,一半音译,一半意译。
3. 音译加意译外来词
整个词音译之后,外加一个表示义类的汉语语素。
4. 字母外来词
直接用外文字母(简称)或与汉字组合而成的词。例如:
5.借用日语中的汉字词,但不读日语读音而读汉字音。
三、行业语、隐语
(一)行业语
行业词语是各种行业应用的词语,或者叫―专有词语‖。
行业词语受社会专业范围的限制,但不受地域的限制,同一行业的词语,不管山南海北,意义都是一样的。行业词语也是丰富普通话词汇的源泉之一。
(二)隐语
隐语是个别社会集团或秘密组织中的一种只有内部人懂得的特殊用语。
隐语,一般是赋予现有普通词语以特殊的含义的办法构成的。
第七节 熟
语
熟语又叫习用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单位。熟语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精练的形式,概括了人们的认识成果,充实了词汇的宝库。熟语大都源远流长,运用普通,极富于表现力。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
一、成语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一)成语的特征
成语具有如下的基本特征:
1.意义的整体性
成语在表意上与一般固定短语不同,它的意义往往并非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
2.结构的凝固性
成语的结构形成一般是定型的、凝固的。它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或抽换、增减其中的成分。
(二)成语的来源
成语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神话寓言
2.历史故事 3.诗文语句
4.口头俗语
―狼子野心、众志成城、千夫所指‖等,都来自古代俚语。―一干二净、三长两短、千万百计、指手画脚‖等,都来自后世口语。
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固定短语,具有稳定性,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意义改变了,例如―明目张胆‖,古代用它来形容不畏权势,敢说敢为,有胆略有气概,含褒义。
(三)成语的构造
成语以―四字格‖为基本格式,也有非―四字格‖的。
四字格的成语有下列几种最一般的结构: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动宾结构、补充结构、主谓结构,此外还有连谓结构、兼语结构。
(四)成语的运用
1、弄清成语的实际意义。
2、成语是凝固结构,一般必须沿用原型,不能随意变换和增减其中的成分。
二、惯用语
惯用语是指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大都是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有其他格式的。
简明生动,通俗有趣,是惯用语的主要特征。
惯用语与成语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惯用语口语色彩浓,成语书面色彩浓;惯用语含义单纯,成语含义丰富。动宾结构的惯用语,其间可以依据表达的需要插入定语和补语。
三、歇后语
歇后语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性性质的口头用语。前一部分是比喻或说出一个事物,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是真意所在。两部分之间有间歇,间歇之后的部分常常不说出来,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叫歇后语。
歇后语可分为两类:一是喻意,一是谐音。
喻意歇后语,它的前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有的解释部分的意义是它的字面上的意义。
有的解释部分的意义是它的转义。
谐音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
第八节 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
一、词汇的发展变化
主要表现在新词不断地产生,旧词逐渐地消亡;同时,词的语义内容和词的语音形式也不断地发生变化。
(一)新词的产生
新词大多是复合式的。主要为偏正型、联合型和动宾型。
附加式的新词也明显地增多了,产生了一批新的词缀或准词缀,由它们构成一系列的派生词。
(二)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一些标志旧事物、旧观念的词语,有的逐渐在语言中消失了,有的逐渐缩小使用范围。
但有的旧词词义增多了,这是由于人们利用旧词指称新事物、新认识的缘故。
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和人际关系及体制的变化,一些一度退出人们日常交际过程的词语,又重新出现了。
(三)词义的演变
词义演变的途径,有下列几种:
1.词义的扩大 扩大旧词所概括的对象的范围。
2.词义的缩小 就是缩小词所概括的对象的范围。
3.词义的转移 表示甲类对象的词转用指称与之有关的乙类对象。
此外,还有词的感情色彩的转移,褒义转为贬义或贬义转为褒义,或转移为原义的反面,二、词汇的规范化
词汇规范化工作有两个方面,一是维护词语的既有规范,一是对普通话从方言词、古语词或其他语言新吸取进来的成分进行规范。
词汇规范的另一重点便是对从其他语言或语言变体中吸收的词语进行规范。在这方面应该考虑掌握以下三个主要原则:
一是必要性,就是说要考虑一个词在普通话词汇中有无存在的必要,在表达上是不是不可少的;
二是普遍性,即选择人们普遍使用的;
三是明确性,就是选用意义明确的,容易为人们理解和接受的。
第一、方言词的规范
在方言词的规范中,一定要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有些产生于或常用于某些方言地区的词,由于它具有某种特殊表现力或特殊表现范围,已经或将会成为普通话中某同义词群中的有用的一员。
方言词用得好,既可以发挥它们独特的表达效果,又可以为丰富普通话词汇提供可以吸收的素材。但是要防止毫无必要地滥用方言词语,特别是那些流行地区狭窄、构词理据不明确、容易产生误解或歧义的词语。
第二,外来词的规范
(1)不要滥用外来词。
(2)统一外来词的汉字书写形式。采用通用工,淘汰其他形式。例如用―托拉斯‖不用―托拉思‖,用―雨果‖不用―嚣俄‖,用―高尔基‖不用―戈里基‖,用―尼龙‖不用―呢隆‖。
(3)吸收外来词,应尽量采用意译方式。应尽量采用意译,因为意译更接受民族语言习惯,便于理解和记忆。如用―维生素‖不用―维他命‖,用―青霉素‖不用―盘尼西林‖,用―话筒‖不用―麦克风‖等等。
第三,古语词的规范 应该吸收那些有表现力或适应特殊场合需要的古语词,如―逝世、哀蛋、呼吁、秀才、状元‖之类,必须反对吸收那些丧失了生命力的词语。
第五章 语法
教学目的:了解并掌握现代汉语的语法系统,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识别、纠正、语法错误,能正确分析语法现象,用词造句合乎规范。
教学重点:词类;短语;句法成分;句型。
第一节 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1.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上面说过的语法事实;另一个指语法学。
2.语法学是探索并描写语法结构的科学,是语法学者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体系的认识和说明。
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词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形态)。句法的研究范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3.语法体系也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系统,另一个含义是语法学体系,指语法学说的系统性。它是语法学者研究和解释语法事实时所用的分析方法、分类术语等的系统性。
二、语法的性质
跟词汇相比,语法具有更明显的抽象性、稳固性和民族性。
(一)抽象性
1.语法是从众多的语法单位里抽象出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或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的规则。语法是抽象出来的公式。
2.内部的组合规则和格式是很有限的。因此语法具有抽象性、概括性。
(二)稳固性 1.语法的变化比起语音、词汇来要缓慢得多。因为它是一个由各种抽象规则交织成的有紧密联系的体系。
2.语法的稳固性并不限制语法的演变。
(三)民族性
1.每种语言都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不仅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同样也表现在语法上。2.研究语法要注意不同的语言的共性和个性。
3.要警惕拿别的语言的语法来硬套汉语的语法。
三、语法单位和句子成分
(一)语法单位 四级:
1.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构词单位,是语言的备用单位。语素可以和别的语素组合成合成词.也可以单独成词。
2.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语言的备用单位。一部分词加上句调可以单独成句。
3.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大多数短语可以加上句调成为句子。
4.句子:是具有一个语调、能够表达—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1)句类;(2)句型。
(二)句法成分
1.句法成分是句子结构的组成成分。
2.汉语有八种一般句法成分。
(1)主语和谓语。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谓语是陈述主语的。通常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两者之间有陈述关系
(2)动语和宾语。动语在前,表示动作行为,是支配、关涉后面的宾语的成分;宾语表示表示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所关涉的对象。
(3)定语和状语两种。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状语是谓词(动词、形容词)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4)中心语和补语。两个成分组成中补短语,整个短语是动词性或形容词性的。所以说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每个句子成分总是跟另一句子成分相依存,发生一定的语法关系。
例如: 全体 同学 都 做 完了 语法作业
第二节 词类(上)
一、词类的划分
1.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
2.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
3.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
4.词的语法功能是指词与词的组合能力:(1)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务。表现在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和充当什么句发成分上。(2)实词与另一类实词的组合能力。包括这一类能不能跟另一类组合,用什么方式组合,组合后发生什么关系,等等。(3)虚词依附实词和短语的能力。包括虚词与什么实词组合,表示什么语法意义等。
5.词的形态可分为两种:一指构形形态,例如重叠。
(二)指构词形态,例如加词缀。
6.词的意义,指的是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例如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等。
7.功能和形态分别是句法和词法形式,意义专指语法意义。
划分词类的三种依据,在不同的语言中其重要性各不相同。
8.汉语划分词类主要应依据语法功能。只有在判定某些词的归类,用功能标准不足以显示其特点时,才必须考虑形态和意义,在划大类中的小类时,意义更显得重要。
功能、形态、意义是一个统一体的不同表现。
9.汉语划分词类,语法功能是主要的依据,但使用时要分清主要、次要或者经常、非经常。
在同一词类中,各词的语法特征也有差异。例如名词。
10.在不同类之间也有共性,因此有归并成更大词类的可能。
11.在同一词类之内各词也有个性,这样有再分小类的可能。
12.照汉语的老传统,可先粗略分出实词和虚词。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就是虚词。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
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
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一)名词
1.名词的意义和种类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包括表示时间、处所、方位的词。
名词有以下几种:
(1)表示人和事物
普通名词:朋友、同志、作家、学牛、牛、羊、飞机
专有名词:张衡、黄河、泰山、新疆
集合名词:人民、群众、物品、马匹
抽象名词:道德、思想、文化、政治、欲望、苦头
物质名词:水、油、肉、声音、风、阳光
(2)表示时间(时间名词)秋天、早晨、明年、现在
(3)表示处所(处所名词)北京、中国、亚洲、里
(4)表示方位方位词 前、后、左、七、之上、以下、东边
2.名词的语法特征
(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例如:牛吃草。
(2)名词前面—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例如能说―一个人‖,不能说―不人‖。
(3)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亲属称谓词及其他少数词,例如―妈妈‖和―星星‖,是构词的语素重叠。
(4)有的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
(二)动词
1.动词的意义和种类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1)动作动词: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
(2)心理活动动词:爱、怕、很、喜欢、羡慕、希望、讨厌
(3)存现动词(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在、存在、钉、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失
(4)判断动词:是 补充:等于
(5)能愿动词:能、会、愿意、敢、应该、要
(6)趋向动词:来、去、上、下、进、出、回、开、过、起,上来
2、动词的语法特点是:(1)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2)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只有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4)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的动词。单音动词的重叠是AA式,双音动词的重叠是ABAB式。
(三)形容词
1.形容词的意义和种类
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等。
(1)性质形容词:软、硬、甜、苦、好、坏、大方
(2)状态形容词:雪白、笔直、绿油油、水灵灵、黑不溜秋
(3)定数量形容词:多、少、全、许多、好些
2、形容词的语法特点是:(1)形容词能做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性质形容词少数能够直接修饰动词,做状语,通常要重叠或者加助词―地‖。一部分形容词也能做补语。(2)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其重叠式和状态形容词不再受程度副词修饰。(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形容词与动词的兼类词例外。(4)有小部分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5)有小部分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
(四)区别词
1.区别词的定义
区别词表示事物的属性,有分类的作用。例如:―慢性、彩色、上等、初级、大号、单瓣、万能、野生、人造、冒牌、杏黄‖等。
属性往往有对立性质,因此区别词往住是成对儿或成组的。例如:―男:女,雄:雌,单:双.金:银,西式:中式,阴性:阳性,民用:军用,有限:无限,国营:私营,大型:中型:小型:微型‖等。
2、区别词的语法特点是:
(1)能够直接修饰名词做定语;多数能够带―的‖形成―的‖字短语。例如:西式服装。
(2)不能作谓语、主语、宾语,组成―的‖字短语后可以作主语、宾语。例如:他要买微型的。
(3)不能前加―不‖,否定时前加―非‖。例如:非正式的。
要注意区别短语和词。例如―女医生、男运动员‖能插入―的‖,算是有区别词的短语;―女人、男孩儿‖中间不能插入―的‖,算一个词,―女、男‖是语素,不是词。
(五)数词
1.数词的意义和种类
数词表示数目和词。分基数词和序数词。
(1)基数词
基数词可以组成表示倍数、分数、概数的短语。
A.倍数,由基数加―倍‖组成。有时也用―百分之×百‖的格式。
B.分数,用―X成‖―×分之×‖等固定格式表示。
C.概数,有几种表示法: a.―来、多、把、左右、上下‖放在数词后或数量短语的后头。如―十来个人‖。
b.相邻两个基数连用,例如:―一两个、三四条、三五斤‖。
(2)序数词 表示次序前后。一般是在基数前加―第‖或―初‖组成,例如:第一、第十、初一。
2、数词的语法特点是:
(1)数词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做句子成分。数词一般不直接跟名词组合,某些古汉语说法及有严格限制的特殊用法例外。
(2)数量短语通常用做定语或补语、状语。
(3)一些数词有固定的用法,倍数只能用来表示数目的增加,不能表示数目的减少。分数既可以表示数目的增加,也可以表示数目的减少。
(六)量词
1.量词的意义和种类
量词表示计算单位,可以分为两类:
(1)物量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
A.专用量词
度量衡量词:尺、元、角
个体量词:个、位、枝、艘、辆、幅、座、句
集体量词:对、双
不定量词:些、点
B.借用量词
借自名词:头、口、后、杯、盒、桶
借自动词:挑(一挑水)、捆(—捆柴)
(2)动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与数词组成数量短语,常做补语。
A.专用的 次、回、趟、顿、阵、番(说明:也是物量词)、迈、下、B.临时借用的
借自名词:笔(画一笔)、枪(开两枪)、刀(切三刀)
借自动词:摸(模了一摸)、看(看了一看)
2.量词的语法特征
(1)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后边,同数词一起组成数量短语,作定语、状语、或补语等。
(2)单音量词大都可重叠,重叠后能单独充当定语、状语、主语、谓语,不能作补语。
(3)量词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
(七)副词
1.副词的意义和种类
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表示程度:很、最、极、挺、顶
表尔范围:都、总、共、总共
表示处所:处处、到处、四处、随处
表示时间和频率:已、已经、曾、曾经、表尔肯定、否定.必、必须、必定、准、表示情态、方式:大肆、肆意、特意、表示语气: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
2.副词的语法特征:
(1)副词都能做状语。程度副词―很、极‖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做补语。做状语时,单音双音副词都可在谓语中心之前主语之后,双音副词里有一些还可以放到主语之前。在句子里,有一些副词既可以用来修饰谓词,也可以用来修饰名词性成分。
(2)副词大都不能单说,只有―不、没有、也许、有点儿、当然‖等可以单说。少数副词可以在对话中单说。
(3)部分副词能兼有关联作用,有单说的,有成对使用的。
第四篇:现代汉语语法教案
现代汉语语法教案——词性
教学目标:掌握在古文中出现频繁的或者活用的词性,帮助古文的理解和学习。教学时数:两课时
一、实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一般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㈠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一般在句子中做主语或宾语,有时也作定语。
人:鲁迅、儿童、雷锋、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
物: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书本、桌子、车辆、纸张、抽象事物:道德、法律、思维、政治文化 时间: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 处所: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方位: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㈡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一般在句子中做谓语。表动作行为:劝阻、保卫、学习、研究、打击、表扬、进行、开始、发展、禁止 表存在变化消失:存在、消失、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掠过、表心理活动:想念、打算、喜欢、渴望、向往、担心、厌恶、期待、憎恨 表判断:是
表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会、能够、可以、愿意、需要、应该、必须 表趋向:上、下、进、出、过、起来、上来、下去、出来、回来、伸出、前往 表趋向:上、下、进、出、过、起来、上来、下去、出来、回来、伸出、前往
【动词的语法特点】
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说说
谈谈
看看
想想
试试
讲讲 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
讨论——讨论讨论
【几个容易判断错误的动词】 1.动词“是”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2.动词“有”“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有语病的句子
正确的句子 老师有布置作业吗?
老师布置作业了吗?
你有去超市吗?
你去过超市吗?
昨天有下雨吗?
昨天下雨了没有?
3.助动词
助动词可以作谓语,如“这样做可不可以”、“完全可以”。
但它们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例如“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春天到了,天气[应该] 暖和了”。
4.趋向动词
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如“拿<出> 一本书”、“拿<出来>一本书”、“拿<出>一本书<来>”。
㈢形容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表示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一般在句子中做谓语、定语或者状语。可以修饰名词(红花),也可以修饰动词(勇敢前进)。
表性质的:伟大、勇敢、优秀、聪明、老实、鲁莽、软、硬、苦、冷、热、坚固、表形状的:长、短、大、小、粗、细、红、绿、平坦、整齐、雪白、笔直、表状态的:快、慢、生动、熟练、轻松、清楚、马虎、干脆、飞快 表数量的:许多、好些、全部、全、整、多、少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1.大多能与程度副词组合:
“很勇敢”、“非常整齐”、“太死板”、“最清楚”等。2.有些常重叠使用:
单音节: AA式长——长长(的)绿——绿绿(的)红——红红(的)慢——慢慢(地)双音节:AABB式 老实——老老实实
神秘——神神秘秘 清白——清清白白 大方——大大方方
或A里AB式:胡涂——胡里胡涂
慌张——慌里慌张
小气——小里小气
ABB式:兴冲冲
气呼呼
喘吁吁
绿油油
凶巴巴
重叠后一般表示程度加深。常带有喜爱或贬低的感情色彩。如“高高的个子”、“红红的脸”“瘦巴巴的身体”“干巴巴的皮肤”。3.形容词做谓语不能带宾语。
“端正、纯洁、坚定、健全、壮大、活跃、严格、丰富”等是形容词又是动词,“端正态度”是使态度端正的意思,“丰富文娱生活”是使文娱生活丰富的意思。
这里的“端正、丰富”是动词。“直着身子”、“红着”、“花了眼”中的“直”、“红”、“花”表示事物存在某种状态,也是动词。
㈣表示数目多少的叫基数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零„„
表示次序先后的叫序数词:第二、第三„„ 此外还有倍数、分数、概数。
【倍数是由数词加量词“倍”构成,如“一倍、五倍、十倍”。分数常用固定词组表示。格式是“几分之几”。概数的表示法有两种;第一,在基数后面分别加上多、把、来、上下、左右”等,如“一百多”、“一千左右”;第二,相邻的两个基数连用,如“三四(个)”、“十七八(个)”、“五六百(个)”。此外,“三两(个)”。“三五(个)”等两个基数连用的习惯用语也表示概数。】 【数词的语法特点】
1.数词经常出现在量词前边构成“数量词语”,在句子中一般做定语(一本书),有时也做补语(来了三回、看了五遍))。2.倍数只能用于数目的增加,不能用于数目的减少。3.分数既可用于数目的增加,也可用于数目的减少。【数量增减有一套习惯用语】
第一、表示数量增加的:
增加(了)、增长(了)、上升(了)、提高(了)——不包括底数,只指净增数。
从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了四倍”,不能说“增加了五倍”。
增加到(为);增长到(为)、上升到(为)——包括底数,指增加后的总数。从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到五倍”,不能说“增加到四倍”。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第二、表示数量减少的:
减少(了)、降低(了)、下降(了)——指差额。例如从十减少到一,应该说“减少了十分之九”,不能说“减少了九倍”.
减少到(为)、降低到(为)、下降到(为)——指减少后的余数。例如从十减到一,以分数计算,应说“减少到十分之一”。
㈤量词是表示计算单位的词,一般不能单用。可分两类: 1.名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
①专用的:度量衡等单位:尺、丈、升、斗、两、斤、磅、吨、分、亩、顷、刻、元、角 个体单位:个、位、件、本、间、把、条、根、棵、张、匹、块、片、集体单位:双、对、副、堆、批、群、帮,班、套、串、打(dá)、伙 不定单位:些、点
②借用的:摸(摸一摸,走一走、说一说、看一看)“看一眼”“砍一刀”“玩一天”的“眼。
随着社会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些复合量词:
架次: 飞机架数次数总和。一架飞机飞行十次叫“十架次”,五架飞机飞行两次叫“十架次”。
人次:人数和次数的总和。十个人一起行动三次,总计叫“三十人次”。
二、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㈠副词: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
表程度的:很、最、极、挺、顶、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来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差不多、几乎、过于
表范围的:都、总、共、总共、统统、只、仅仅、单、光、一齐、一概、一律
表时间频率的: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正在、将、将要、就要、马上、立刻、顿时、终于、常、常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一直、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永、永远、赶紧
表肯定否定的:必、必须、必定、必然、当然、准、的确、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未必、不必、何必、不便、不用(甭)、不妨
表语气的: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是、是否、可、也许、难怪、大约、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何尝、其实、明明、恰恰、未免、只好
【副词的语法作用】
1.副词只有“很”、“极”可以作补语。
①这办法好得< 很>。
②这办法好< 极> 了。2.有一部分副词能起关联作用。
(1)单用的:说了又说 吃得下就吃 说清楚再走 下大雨也去(2)前后配合用的:
又„又 越„越 也„也 不„不 既„又 非„不(3)和连词配合用的: 不但„还 只有„„才 既然„就 虽然„却 如果„就 不论„都 即使„„也 除非„„才
3.“没有”(没)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否定行为的发生;在名词前是动词,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否定对事物的领有。例如:
①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学生。(副)
②你没有《诗经》吗?(动)
“没有”和“没”是有区别的:“没”不能用在句末,也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没有”就可以。如不能说“他来了没?”“没。”只能说“他来了没有?”“没有。”
4.有少数形容词和某些副词,都经常作状语,要细心分辨。①雨后青山格外秀丽。
②这件衣服特别好看。③你不能持一概否定的态度。
④大家一致同意大会的决定。
【可以通过词的组合来分辨它们的词性】
我们可以说“任务特别”,也可以说“(特别)任务”,但“格外”没有这种用法。可见“特别”是形容词,“格外”是副词。又如:可以说“意见一致我们可以说“任务特别”,也可以说“(特别)任务”,但“格外”没有这种用法。可见“特别”是形容词,“格外”是副词。又如:可以说“意见一致白、怪、老、净”等,同名词组合时是形容词,同动词、形容词组合时是副词。比较下边两组词:
甲
乙 白布
白跑一趟
老朋友
老说不完 怪事
怪好看 净水
身上净是泥 ㈡介词
介词是用在词或词组前面,一起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的虚词。例如:
表时间:从、自从、打、到、在、当、当着、于、趁、乘、随着、赶、临 表处所、方向的:从、自、打、往、朝、向、到、在、于、由、沿着、顺着 表方式、方法的:按、按照、依照、本着、经过、经、通过、根据、据、以、将、就、凭、用、靠、拿
表原因、目的的:因、由于、为、为了、为着
表对象、关联的:对、对于、关于、替、同、与、跟、和、给、叫、让、被、将、管、论、顺、连
表比较的:比、和、同、与、跟 表排除的:除了、除 连词
连词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虚词。例如“和、跟、同、与、而、而且、及、以及、不但、不仅、或、或者、虽然、但是、然而、如果、即使、那么、因为、所以、因此”等。
“和、跟、同、与”四个词都有连词和介词两种用法。例如:
①我和他都去过。(连词)
②我曾经(和他)去过。(介词)
③([和他]去北京)的人都回来了。(介词)
上述三例中的“和”都可以用“跟、同、与”替换。用作介词时,口语常用“跟”,书面语倾向于用“同”。用作连词时,一般用“和”,“与”带有书面语色彩。
连词“和”与介词“和”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两者共作一个成分,可以互相调换位置而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的词语不是并列关系,不能互换位置。第二,介词“和” 7 前面可以出现状语,连词“和”不能。第三,介词“和”有时可以出现在一个句号或一个成分的前头,连词“和”不能,如例②。
“和”等用作连词和介词,在有的句子里会有歧义,如“我和地谈话”就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他”可能谈话,也可能不吭声。为了准确地表达思想,在书面语中一般把“和”用作连词,把“同”用作介词。例如:
④不多时,许大嫂快手快脚的收拾了碗筷,拈了几块烧饼带给阿细和阿娇,便同秀英、凤容一道离了家,走回小艇去了。㈣助词
助词是表示附加关系或时态等语法意义或语气的虚词。常见的有下面这些: 结构助词:的(底)、地、得、所 时态助词。着、了、过、来着,比况助词:似的
语气助词:的、了、吧、呢、着呢、嘛、呗、罢了(而已)、也好、也罢、啦,嘞、喽(陈述语气)
吗(么)、吧、呢、啊(疑问语气)
吧、呢、了、啊(呀、哇、哪)(祈使语气)啊(呀、哇、哪)(感叹语气)
结构助词指的是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的助词。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样子。在定语后面写做“的”,在状语后面写做“地”,在补语前写做“得”。这样可使书面语言的结构关系更加清楚明白。例如: ①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②同学们都很快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③张老师高兴得说不出话来。【易混词的辨析标准】
一、名与动、形的区别:
A.名词不能重叠。(少数除外
如:人人、时时、处处、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重叠后表示遍及全部、毫无遗漏。)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跑跑、想想、讨论讨论、干干净净、高高的。B.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如:国家不国家?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走不走?好不好?
C.名词前不能加“不”(不受副词限制)如:不北京。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如:不看、不吃、不好、不大。
二、动词、形容词的区别:
A.前加“很”,一般动词不能(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可以加程度动词)。形容词多数可以,如:很走×,很好√。B.动词重叠:ABAB式,AA式,如:讨论讨论,看看; 形容词重叠:AABB式,AA(的)如:干干净净,高高的。
C.动词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如:喜欢(你),怨恨(他),愉快(你)×,高兴(他)×。
三、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a.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如:“一致的意见”,不能说“一概的意见”。
b.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如:“大家的意见一致”,不能说“大家的意见一概”。
c.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
d.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可以。如:一概不一概?一致不一致?
四、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
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时间副词不能如:“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正在是早晨八点整”。
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从曾经、到刚刚。
d.时间 名词能与“是”构成“XX是XX”的格式,如:“从前是从前” 时间副词不能。
练习:A.立刻、马上、正在、早已、从来、即将
B.最近、现在、目前、早上、从前、将来
五、有些介词与动词兼类,怎样区别:
有:在、给、叫、用、拿、比、到、让、由、朝、往、把、经过、通过。A.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可以。所以一句话中如果有别的词作谓语(动、形),它就是介词;如果没有别的词作谓语,那它就是动词。B.介词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动词可以。C.介词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
如:明天我在学校等你。
明天我在家。
他在看书。我比你高一点儿。
我们比比。
他给我买了一本书。
他给了我一本书。别那我开玩笑。
他手里那着一本书。
【巩固练习】
语文语法知识练习
1、找出词性完全相同的一组
A.宝贵
光荣 骄傲 战友
B.制造
报答 提高 寻求
C.角色
语文 经常 兴趣
D.非常
偶尔 清楚 风景
2.对加点词的词性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为了发展教育事业,十分需要人们了解,关心和重视它。..... A.名词
动词
连词
B.名词
形容词
介词
C.代词
副词
介词
D.动词
动词
介词 3.与“为了祖国,前进!”中加点词的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A.因为人多,屋子里很热。
..B.小青在上海。.C.我们按照程序严格把关。
..D.我和你一起走 .4.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他在学校里。
②他在阅览室学习。.. B.①这座房子朝南。
②他朝北走去了。.. C.①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应该一起抓。.②张健和李升一同到北京去了。. D.①运动会上,他得到了百米冠军。
②他的字写得很工整 ..5.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A. ①.这朦胧的月光,实在照不了多远。②月色便朦胧在水气里。.... B. ①掌握法律武器,增强禁毒意识。
...②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在幸福之中呢? .. C.①工作随便,学习松懈。..②刚才出力摇船犹如龙船似的那股劲儿,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了。.. D.①酒香不怕巷子深。
②这本书的内容很深,可真难懂。..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老师正和小红谈话”中“和”的词性相同的是 A.他早点吃的是牛奶和面包
B.范进向他作揖,坐下 ..C.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 .
第五篇:现代汉语教案(完整版)
现代汉语 教案
目 录
第一章
绪
论....................................................................................................................3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述.......................................................................................................3 第二节
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16 第三节
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24 第二章
语
音..................................................................................................................27 第一节
语音概说..............................................................................................................28 第二节
声母.......................................................................................................................37 第三节
韵
母..................................................................................................................49 第四节
声
调..................................................................................................................68 第五节
音 节.....................................................................................................................78 第六节
音 变.....................................................................................................................85 第七节
音位.......................................................................................................................98 第三章
词
汇...................................................................................................................111 第一节
词汇、词汇单位和词的结构.......................................................................112 第二节
词义的性质和构成..........................................................................................132 第三节
词义的分解.......................................................................................................140 第四节 词义的聚合------语义场............................................................................151 第五节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177 第六节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183 第七节
熟
语................................................................................................................196 第八节
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208 第四章
语
法................................................................................................................217 第一节
语 法 概 说.....................................................................................................218 第二节
词 类(上).....................................................................................................227 第三节
词类(下).......................................................................................................268 第四节
短
语................................................................................................................294 第五节
句法成分............................................................................................................309 第六节
句子的分类.......................................................................................................339 第七节
常见的句法失误..............................................................................................374 第五章 修
辞...................................................................................................................409 第一节
修辞概说............................................................................................................410 第二节
词语的锤炼.......................................................................................................415 第三节
句式的选择.......................................................................................................424 第四节
辞格
(一).......................................................................................................432 第五节
辞格
(二).......................................................................................................443 第六节
辞格
(三).......................................................................................................449 第七节
辞格
(四).......................................................................................................456 第八节
辞格的综合运用..............................................................................................464 第九节
修辞中常出现的问题.....................................................................................467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目标及要求
本章学习现代汉语概况,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以及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要求学生能熟练的掌握现代汉语的特点和概况;掌握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了解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教学重点
现代汉语的内涵,现代汉语的特点,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方针和任务。教学难点
现代汉语的特点,民族共同语与方言的关系。考核要求
普通话的内涵,现代汉语的特点,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布。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述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近代汉语发展而来的,换而言之,近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前身,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渊源,近代、古代是汉语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有了这两个漫长而重要的发展阶段,才有现在的美妙而丰富的现代汉语。这句话指出了汉语的使用范围及对象。现代汉语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狭义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广义包括普通话和各种方言。通常讲的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指的都是普通话。
汉语的方言很复杂,大体可以分为官话区和非官话区两类。北方方言又称官话,是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除了分布在长江以北汉族居住的地区以外,还分布在长江以南一些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以及湖北的大部分地区(东南一带除外),湖南的西北地区,南京、镇江一带也包括在内。
非官话方言包括吴语、粤语、湘语、闽语、赣语、客家话。
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不同的形式。
口语是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具有口语的风格。但它一发即逝,不能流传久远。口语的特点是亲切自然,句子简短,常有省略。
为了打破口语所受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就创造出文字来记录语言,从而在可听的口语之外,又出现了可见的书面语。书面语就是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它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易于反复琢磨、加工,使之周密、严谨,因而具有与口语不同的风格。书面语的特点是用词精审,结构谨严,逻辑性强。
现代汉语还有文学语言。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书面语的产生为文学语言的形成提供了先决条件。文学语言比一般书面语更丰富、更具有表现力。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不仅包括文艺作品语言,也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的语言。
通常认为说出来的话是口语,用笔写下来的是书面语,文学语言则是文学作品的语言。但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口语和书面语及文学语言的主要差别,不在于写或者说而在风格方面。口语具有日常交谈的风格,因有语境、声音、手势、表情等帮助,常较为简短,有省略。书面语、文学语言则较为完整、严谨准确。但有时书面语、文学语言也有口头形式,如科学报告、答记者问、口头声明,还有诗歌朗诵、新闻广播和课堂上的教师用语、发言稿等,都是口头形式的书面语、文学语言。反过来,用文字写出来的也可以是口语,如剧本小说中的人物对话等。
书面语以口语为基础,它是口语的加工形式。所以,一方面书面语不同于口语,一方面书面语又不能完全脱离口语。
文学语言主要在书面上,也在口头上为民族文化生活和社会活动各方面服务,它对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按理说,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书面语和口语应该是同步发展的,同时它们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也就是说,它们是平行前进的。可是汉语的书面语的发展出现了特殊的情况。
周秦时代的书面语,那就是文言。一种语言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不论是书面语还是口语,都必定有很大的变化。可是文言一直沿用到“五四“时代,这是因为历代统治者提倡使用文言的结果。当然,不同时代的文言或多或少掺杂了当时的口语成分,但是基本格局未变,各时代的文人的写作都竭力仿效古人,也就是把周秦的文章作为语言的典范,于是出现了书面语远离口语的现象。
汉魏以后,另外出现了一种跟口语比较接近的书面语,如唐宋时代的语录,4 宋代的平话,元明清的戏曲小说等。语录大多是佛教徒记录禅师的言谈,理学家的门人记录老师的讲话,常用问答的形式,口语化的程度比较高。平话大多是用口语写的历史故事,便于在群众中宣讲。小说如人们熟悉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等。这些接近口语的书面语,通常称之为古白话,或者叫早期白话。也有人称之为近代汉语。通常认为文言是对白话而言,其实白话包括古白话和当代白话。当代白话就是我们讲的现代汉语。讲现代汉语既包括口语,又包括书面语,讲文言和古白话通常指的是书面语,这是因为古代没有录音资料,留给我们的都是文字材料。研究古代语言,也只能以文字材料作依据。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又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语言。它在全国范围内通用,包括民族自治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民族地区可以使用本民族的通用语言和方言。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并不是消灭少数民族语言,也不是消灭汉语方言,它们可以在-定领域和特定地区长期使用。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怎样形成的呢?
方言在共同语形成之前,可以是形成共同语的基础,在共同语形成之后,在很长时间里,仍可以与共同语同时存在。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是与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分不开的。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就叫做基础方言。什么方言能成为民族共语的基础方言,要取决于这种方言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取决于这个方言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至人口等条件。
一个民族必定有共同的语言。汉民族有几千年的历史,古代的方言比现代更为复杂,它的共同语是怎样的呢? 汉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汉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被称为“雅言”,《论语·述而》中曾记载:“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这里是说,孔子说的话有方言(山东话),有雅言。雅言就是《诗经》、《书经》以及赞礼时用的语言。不难理解,雅言是书面语,也是当时的民族共同语。
从汉代起民族共同语称为“通语”(见扬雄的《方言》)。什么是通语? 扬雄在《方言》中举例说:“秦曰娥,宋魏之间谓之赢......赵魏燕代之间曰姝,......自关而西秦晋之故都曰妍。好,其通语也。“这就是说,用“好”,各地方言区的人都能懂。至于“好“的读音,各地区可以按方音诵读。以书面语作为共同语的标准,而这种书面语在语音上能包容方言的差异,因此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对维护民族的凝聚力起了很大的作用。
汉民族共同语的书面语在先秦时代就产生了。秦汉时期的雅言和通语,是当时口语的加工形式,就是文言,是周秦时代的书面语,在当时跟口语还是比较接近的。语言在不断发展,按理说,以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也应该平行前进,可是由于历代统治者的提倡,书面语要以周秦时的文献为典范,于是从周秦到“五四”时期,两千多年来文言一直占统治地位。也就是说自周秦以后,由于口语发展较快,文言不能跟口语相应变化,懂的人愈来愈少,这种书面语逐渐脱离了口语,不能成为真正的通语了。所以,一讲到古汉语,人们都想到文言。当然,不同时期的文言,或多或少会受到当时口语的影响,特别是词语的掺杂。不过,文言的基本格局并未改变。
周秦以后的口语的文献,我们最早能见到的,是唐代末年(公元9世纪)出现的古白话,即唐代的说体文学作品变文,这是清光绪年间在敦煌石室中发现的。以后不断发展,出现许多有影响的作品,这就为新的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唐宋以来用古白话写作的各种文学作品很多,如唐代的变文,宋代的语录,宋、元的话本,以及宋、金、元的诸宫调和元曲。宋代的平话(明清以后称为评话),讲说的大多为历史小说故事。而值得注意的是留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用白话写的闻名世界的文学作品明、清小说:《水浒传》(元末明初人施耐庵或罗贯中著)、《西游记》(明吴承恩作)、《儒林外史》(清吴敬梓作)、《红楼梦》(清曹雪芹作)等长篇小说了。这些古白话也称之为近代汉语。这些白话文学作品虽也带有各自的地方特色、方言色彩,但都属北方话的范围,但总的看来都是用北方方言写成的。这些作品的流传,加速了北方方言的推广。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北京话有着特殊的地位。北京在唐代地属幽州,古称燕京,是北方军事重镇,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公元1153年金迁都燕京后,元明清三代(除明初一个极短的时期建都金陵即今南京外)历时八百多年,都建都北京,北京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各地到北京求宫的、经商的、赶考的络绎不绝。因此,北京话的影响逐渐显著,其地位日益重要。公用的口语日渐通行,少数民族中也有很多人到北京学习北京官话。据史料记载,明代初年,朝鲜人为学习汉语编写的会话手册《老乞大》、《朴事通》,收的都是北京口语,说明外国人也认定北京话是汉语口语的代表。一方面,北京话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为明代所称的“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使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在整个社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独领风骚直到现在。
一方面是白话文学作品的广泛流传,一方面是北京口语的深远影响,促使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发展及形成。“五四”运动以后,随着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民主革命运动高涨,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并最后在书面上取代了文言文,另一方面,“国语运动”的开展了,又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这两个运动互相推动、互相影响,使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口语有了明确的规范,于是形成了辛亥革命后,称为“国语”的通行的汉民族共同语。现在台湾仍称之为国语,新加坡等地称之华语。
新中国建立以后,由于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于民族共同语的进一步统一和规范化,有了更高的要求,各地人民对学习统一的共同语也有了迫切的需要。因此,中国科学院于1955年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会上确定把汉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主张向全国大力推广。会后经各方研究,正式确定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的三项标准涵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指以北京语音系统为标准,不是北京人说的话都是标准的,北京话的土音不包括在内。例如有些老北京把“告诉你“说成“告你”,还有许多儿化韵,在普通话当中是不用的,如“侯宝林儿”、“舒心儿“、“光景儿”等等。词汇不像语音,不能以北京一个地方的用例为标准。事实上北方广大地区的通用词,在全国各地都是通用的。所谓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指流传范围广、影响大、为群众所赞许的现代白话文作品,不限于文学著作,也包括论文之类。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主要条件: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与基础方言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位置以至人口等因素关系密切
北方话的区域广阔人口众多成为基础方言地位无可替代 白话文学作品的流传,加速了北方方言的推广
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度集中使北京话有着特殊的地位
“五四”后,“白话文运动”和 “国语运动” 促使北京语音成为标准音 新中国建立后,现实的要求和需要,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
三、现代汉语方言
世界各民族的语言,在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时而分化,时而统一,方言就 7 是在分化和统一的复杂历程中形成的。一般说来,历史长、使用人口多、通行范围广的语言,往往会出现较多的方言。古老的汉语发展到了今天,先后产生过多种汉语方言。关于方言的形成,目前主要有两种看法:一是“分化“说:是语言分化导致的。由于人口的繁殖,战争的影响,处于中原地区的人群不断向四周迁移,寻求发展的机会。由于交通的不便、山河等自然条件的阻隔,各地的汉语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变化,变化的轨迹有所区别,从而形成了差异程度各别的方言;一是“交融”说:认为各地区的所谓“汉语“本来就各不相同,中部汉语在跟边缘汉语接触、交融的过程中,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各地的方言。现代汉语各方言大都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才逐渐形成的。形成汉语方言的因素很多,有属于社会、历史、地理方面的因素,如人口的迁徙,山川地理的阻隔等;也有属于语言本身的因素,如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等。
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或地方方言,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又叫地域变体,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方言虽然只在一定地域中通行,但本身却也有一种完整的系统。方言都具有语音结构系统、词汇结构系统和语法结构系统,能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同一个民族的各种地方方言和这个民族的共同语,一般总是表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语言特色。关于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有人认为普通话不是自然语言,是主观判定的东西。事实上普通话作为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不是某些人主观想象出来的。它建立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同时又高于任何一种具体的方言,已经被全国人民所接纳、使用,并且在全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各地方言则是普通话的地方性变体,因此,在语音、词汇和语法各个方面会存在一些差异。民族共同语和方言不是相互对立的,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普通话的推广,并不以方言的消亡作为前提。事实上,共同语总是有条件、有选择地从汉语方言中吸收一些有生命力的成分来丰富自己、完善自己。而全国各地的汉语方言,也都渗进了一些普通话的成分,日益向普通话靠拢,并且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逐渐接近,同化,这是大势所趋。在方言地区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不同方言的隔阂,以利社会交际,“推普”的任务是要使方言地区的人民学会说全民族共同使用的普通话。一旦举国上下,各方言地区的人民不但使用方言,而且都能自然地运用普通话,又能自觉地在社会公共交际中使用普通话,那么推广普通话的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汉语的方言很复杂,一个小县城的 8 南北居民可能口音不尽相同。可是,为了了解、研究、掌握和说明方言情况,有必要对特征不同的方言划分方言区。目前学术界有7个、8个、9个、10个方言区几种不同的提法:1955年10月在《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学术会议》上,正式提出现代汉语的大方言区可以分为8个,俗称8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湘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闽南方言、闽北方言。80年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编绘的《中国语言地图集》进一步区分为10个方言区:官话区、晋语区、吴语区、徽语区、赣语区、湘语区、闽语区、粤语区、平语区、客家语区。其中官话区(北方方言区)的内部又分为8个小区:东北官话区、北京官话区、冀鲁官话区、胶辽官话区、中原官话区、兰银官话区、西南官话区、江淮官话区。小方言区的下面还可以分出方言片,方言片的下面再分出方言点。不过,一般为大家普遍接受的是在8大方言区的基础上把闽北方言和闽南方言合为一个闽语区,这就变为7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湘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除此之外,还有9个方言区的提法,即以上7大方言区再加上晋方言和徽方言。抓住一些重要的特点的异同,从方言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差别不大,语音方面却各有特点出发,据一般为大家普遍接受的7大方言区进行介绍。
(一)北方方言区
北方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这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北方话区域包括长江以北地区、长江南岸的九江以东镇江以西沿江地带、湖北(不包括东南角)和湖南西北角,还有四川、云南、贵州以及广西西北部,在汉语各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约占汉语地区四分之三,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一说占汉族总人口百分之七十以上(张斌)。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北方方言区内部,词汇大同小异,语法基本上是一致的,语音差异较多,但有规律可寻。从哈尔滨到昆明,直线距离约3200公里,从南京到酒泉,直线距离约2000公里,其间各处的人通话都没有困难。在这么广大的范围内?语言能如此一致,世界上是罕见的。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 a.华北、东北方言:分布在京、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还有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
b.西北方言: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新疆汉族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方言。
c.西南方言: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东南角威宁地区除外),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等。
d.江淮方言:分布在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除外)、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二)吴方言区
吴方言也叫江浙话,典型的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张斌有人认为,从现在的影响来看,上海话应作为吴方言的代表)。分布在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部分(不包括镇江),江苏省长江以北海门、启东、靖江以及南通东郊部分地区,浙江大部分地区。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2%,一说占汉族总人口8.4%(张斌)。吴方言内部存在一些分歧现象,杭州曾作过南宋都城,杭州城区的吴语就带有浓厚的“官话”色彩。
(三)湘方言
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西北角除外),以长沙话为代表。湘方言内部还存在新湘语和老湘语的差别。新湘语通行在长沙等铁路沿线较大城市,受北方方言的影响较大。湘方言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3.2%,一说占汉族总人口5%(张斌)。
(四)赣方言
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东北沿长江地区和南部除外),以南昌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3.3%,一说占汉族总人口2.4%(张斌)。
(五)客家方言
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客家人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等省,其中以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为主。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南方,虽然居住分散,但客家方言仍自成系统,内部差别不太大。四川客家人与广东客家人相隔千山万水,彼此可以交谈。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3.6%,一说占汉族总人口4%(张斌)。
(六)闽方言
现代闽方言主要分布区域跨越六省,包括福建和海南的大部分地区、广东东部潮汕地区、雷州半岛部分地区、浙江南部温州地区的一部分、广西的少数地区、台湾省的大多数汉人居住区。闽方言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5.7%,一说占汉族总人口4.2%(张斌)。
闽方言可分为闽东、闽南、闽北、闽中、甫仙五个次方言。其中最重要的是闽东方言,分布在福建东部闽江下游,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南方言分布在闽南二十四县、台湾及广东的潮汕地区、雷州半岛、海南省及浙江南部,以厦门话为代 10 表。闽北方言分布在福建闽江上游武夷山一带,以建瓯话为代表。闽中方言分布在福建中部永安、三明、沙县地区,以永安话为代表。甫仙方言通行于福建蒲田、仙游一带,以蒲田话为代表。闽方言内部差别在7大方言中最大,这也是部分学者主张把其分为闽北方言和闽南方言的原因。
(七)粤方言
以广州话为代表,当地人叫“白话”,也叫“粤语”。分布在广东中部、西南部和广西东部、南部的约一百来个县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粤方言内部也有分歧,四邑(台山、新会、开平、恩平四县)话、阳江话和桂南粤方言等都各有一些有别于广州话的语音特色。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4%,一说占汉族总人口5%(张斌)。
普通话和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等,都随着华侨传布海外。就与普通话的差别来说,上述各大方言中,闽、粤方言与普通话距离最大,吴方言次之,湘、赣、客家等方言与普通话距离相对较小。在复杂的方言区内,有的可以再分列若干方言片(又称次方言),甚至再分“方言小片”,直到一个个地点(某市、某县、某镇、某村)的方言,就叫做“地点方言”,如广州话、长沙话等等。我们研究和了解汉语方言,其目的之一就是要找出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及其对应规律,有效地推广普通话。
汉语的方言很复杂,除地域变体外,语言学家还注意到社会变体。对于社会变体,以前主要注意行业变体和阶层变体,现在语言学界已经开始注意性别跟年龄两种不同的变体,还特别注意到社区变体,这是新的提法,根据田小琳的研究,这主要是针对不同于中国内地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目前台湾省而言。这些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形成有别于大陆的社会架构,它们有自己特殊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教育制度,并且有自己特殊的文化底蕴、心理差异。在语言上也有所反映,从而形成特别的“社区词”。要注意社区词不同于方言词,因为它不是由地域的差异而形成的,比如广州和香港,都是粤语地区,但是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社区,“打工皇帝”、“夹心阶层”、“廉政公署”就是香港的社区词。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所谓特点,顾名思义,就是特别的突出的方面,别人没有的你有,别人很少的你很多这就形成了特点。特点是通过比较而显示出来的。现代汉语具有区别于印欧语系语言的许多特点,这些特点是在语言的长期成长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 11 的。下面作简要归纳:
(一)语音方面:现代汉语的音节一般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稍微特殊的是零声母音节,不以声韵相拼的方法发音,总的来说,表现出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的音节特点,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现代汉语语音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
具体表现如下:
(1)没有复辅音。在一个音节内,无论开头或是结尾,都没有两个或三个辅音联在一起的现象。因此,汉语音节声在前,韵在后,辅音只在音节的开头及结尾出现,音节界限分明,结构形式比较整齐,有别于英、俄等语言的两个乃至多个辅音相连。
(2)元音占优势。现代汉语共同语中有21个声母,39个韵母,从汉语音节组合的情况看,汉语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但不能没有元音。一个音节可以只由一个单元音或者一个复元音构成,同时,由复元音构成的音节也比较多,从辅音和元音的构成比例看,元音占优势,因元音是乐音,所以汉语语音乐音成分比例大,韵多而声少,听起来响亮悦耳。
(3)有声调。普通话每个音节都有声调。声调是汉语音节不可缺少的成分。从功能上来讲,声调的主要作用在于辨别意义,声韵相同而声调不同的音节,代表的意义也不同,如“花、划、化”,声调还可以使音节和音节之间界限分明,如“jie” 是一个音节,而“ji’e”是二个音节。从音响效果上来讲,声调不同调值不同,使汉语具有抑扬顿挫的起伏,又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于是形成了汉语音乐性强的特殊风格。
汉语的双声、叠韵、叠音等借助于语音形式而造就的表达方式,就充分反映了汉语语音所富含的音节整齐、韵律和谐、抑扬起伏独特美感。
(二)词汇方面:
(1)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由于汉语的单音语素多,单音语素是汉语语素的基本形式,它在汉语语素中占绝对优势。相对而言,汉语语素中双音节和多音节语素较少,其多数来源于古代双声词、叠韵词和外来词、拟声词。所以由单音语素构成的单音词和双音词也较多,词形较短。同时汉语中的单音节基本上都是语义的承担者。这些单音节可以作为语素来构成大量单音词,也可以合起来构成合成词。如“学、人、地、天、羊、火”等。
(2)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现代汉语构词方法非常灵活多样,语素的 12 数量也很多,词源雄厚,所以现代汉语词汇丰富。复合构词法可以是“词根+词根”,如“国家、人民、军队、雪白、月亮”等,也可以是“词根+词缀(词头)”,如”石头、胖子、画儿“等,还可以是“词缀(词头)+词根”,如“第二、阿姨、老虎”等,还可以是“词缀(词头)+词根+词缀(词头)”,如“老婆子、老张头”等。由于汉语中有意义的单音节语素差不多都能充当词根语素,词缀语素少而且造词能力较弱,因此,汉语中运用复合法“词根+词根”组合词根语素,构成合成词,即组合式合成词的情况最多。
(3)双音节词占优势。,汉语词汇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趋向双音节化。过去的单音节词有的被双音节代替,如“父----父亲”、“生----学生”、‘月----月亮、木----木头、目----眼睛”。古代汉语里用一个单音节词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里可以采用双音化的办法造成一组词,就是说,有的单音节词被分解成多个同义双音节词,如“悦----高兴、喜悦”,“谋----谋求、谋划、谋取”,“护----爱护、保护、拥护、庇护、辩护、防护、监护、救护、看护、偏护、守护、袒护、维护、卫护、掩护、养护”。有些多音节短语也被缩减为双音节词,如“科学技术----科技”,“四个现代化----四化”。新创造的词也多为双音节的,如“下岗”“内退”。现代汉语词汇中的三音节词也有所发展如“多面手、自动化、自发性、破天荒、无产者”等,但双音节词仍然是多数。
(三)语法方面
同印欧语相比,汉语呈现出一系列分析型语言的不同特点:
(1)汉语缺乏形态,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汉语缺乏形态即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形态变化,指表示语法范畴的形式的变化。如名词、形容词、动词那些性、数、格、时、人称等变化。英语的人称代词、动词做主语时和做宾语时词形不同,如:“She loves me”和“I love her”,同是一个代词“她”(或“我”)词形不同,同是一个动词“爱”,主语是第三人称时要加“s”,主语是第一人称时则不加。而汉语里的“她爱我”和“我爱她”,里面的两个代词“她”和“我”,不管是做主语还是做宾语,词形都不变化;动词“爱”,不管作主语的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都没有相应的形态变化。
现代汉语的“们、着、了”等助词,在很大程度上近似词尾,但它们不是严格意义的表示形态变化的语法成分。比方“们”,“代表们”固然表示多数,但不用“们”的“代表”也可以表示多数。尽管现代汉语的某些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讨论讨论、漂漂亮亮“,这不能说不是词形变化,但并不具有普遍性。
语序的安排对结构和意义都有很大的影响。比如: 客来了。
来客了。
月光流进了屋里
屋里流进了月光。
语序不同,结构关系不同,表意重点也有所不同。
虚词的运用对结构和意义也有很大的影响。比如: 粮食增产。
粮食的增产
北京大学。
北京的大学。
用不用虚词,结构关系不同,或者意思不同。
学校和农场。
学校的农场。
挑了十多担就不挑了。
挑了十多担才不挑了。
(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现代汉语不像印欧语那样句子和短语有不同的构造。如英语的句子中谓语部分要求有一个由限定式动词(句niteverb)充任的主要动词(mainverb),短语中不允许有限定式动词;而现代汉语里句子和短语的构成原则具有一致性,同样的一个主谓短语,既可以独立成句,也可以充当句子成分。无论词素组成词,词组成短语,或者短语组成句子,都有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例如:汉语的一个主谓结构,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短语。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偏正结构,等也一样。词“月亮”,短语“大家好”,句子“太阳升起来了。”等都是主谓结构。
(3)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现代汉语不像印欧语那样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有一种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比如,印欧语里名词跟主语、宾语对应,形容词跟定语对应,而汉语中词类和句子成分的关系比较复杂,同一词类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现代汉语里名词可以充当主语和宾语,也可以充当其他别的成分,形容词可以充当定语,也可以充当别的成分。词在语法方面呈现出多功能性;反之,同一种句子成分又可以由几类词充当,两者之间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所以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不像印欧语那样 14 有简单的对应关系。
(4)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现代汉语的量词十分丰富,计数时数词后面一般要用一个量词,不同的名词所用的量词也往往不同。如“一条绳子、一匹马牛、一张桌子、一道彩虹”等。语气词也十分发达,能使句子表达的各种语气色彩形式化。语气词常出现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的细微差别,如“你走啊!(感叹)”、“你走吧。(祈使)”、“你走了。(陈述)”这些都是现代汉语不同于印欧语的特点。
此外,就文字而言,汉语是世界上唯一的几千年来都一直使用表意文字的语言。表示语素意义的汉字字符多到几千几万,它们具有在书面上区别汉语众多同音词的作用。汉字具有超时空性,它能书写语音差别极大的古今汉语(含方言)和外族语言。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
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从听觉上来讲,它响亮悦耳,节奏分明;从表达效果上看,汉语有丰富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可供选择组句,任何细腻的情感、万物微妙的变动都可以用汉语完美地表现,表达效果精妙绝伦,无与伦比,无论过去或现在,汉语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影响,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在我国,现代汉语是汉民族的交际思维工具,同时也是我国各族人民之间的交际思维工具。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现代汉语自始自终地为促进我国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加速汉族与各兄弟民族间的交往服务。我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往来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原因,各兄弟民族的语言在发展中出现了极不平衡的情形,因而,自然地、更多地接受了汉语的许多影响。现在在各少数民族地区,学习和使用汉语的人越来越多。有的少数民族已经把汉语作为主要的交际工具来使用,不少地区出现了双语现象(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国家制定和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和语言政策,实行了“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的政策。双语现象这里专指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在同一地区同样流行)。事实上,汉语已经成了我国各民族间的交际语,并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协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汉语都是我们国家的具有代表性的语言。
在国际上,汉语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语言,每五个人里就有一个是说汉语的,除了中国,汉语还分布在世界各大洲,在世界各地有着醒目的地位,15 我国的海外华侨有一千三百多万,他们走到哪儿,汉语就传到哪儿。
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汉语对东南亚各民族的语言有着深刻的影响,其中日本语、朝鲜语、越南语同汉语关系尤为特殊。日本自古就河中国有来往,三国时候就有日本使节访华的记录,后来汉字东渡日本,对日本语的产生及发展起着极大的影响,日本1981年所公布的常用汉字还有1945个。日语的“国字”就是在汉字的基础上产生的。越南十八世纪以前的书面语用的多数是汉字,而朝鲜在十五世纪四十年代谚文产生以前,就一直借用汉字。可以说,这些国家在过去都长期使用过汉字,直到现在,韩国、新加坡仍通行汉字。此外,很早以前我国就和许多国家有了来往,汉语也因此和国外许多民族的语言有过接触,互相影响。如汉语的“丝、茶、陶瓷”等词,就为英、俄、意等许多语言所借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汉语在世界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另外五种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在国际交往中,它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现在国际上,研究汉语的机构在不断建立,学习和研究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第二节
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一、汉语规范化历史的回顾及其意义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语言文字工作,早在新中国成立初就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后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加强语言文字工作,1985年12月,国务院决定把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扩大了它的工作范围和行政职能。国家有关部门于1955年召开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确定了“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为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语言文字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语言文字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1986年1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召开了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规定了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当前的主要任务。(p14)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使语言文字在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制定各项有关标准;进一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研究并解决实际使用中的有关问题;研究汉语和汉字的信息处理问题,参与鉴定有关成果;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做好社会调查和社会咨询、服务工作。”
这几项任务中,最重要的是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今后,我国的语言文字工作就要围绕这个中心进行。促进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最发达的语言之一,千百年以来,汉语为汉民族乃至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近百年来,现代汉语为中国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又作出了新的努力。现在,现代汉语不仅是我国政府法定的工作语言,而且也是新加坡、香港、澳门和联合国法定的工作语言之一,因此,现代汉语的规范化不仅关系到汉语自身的发展,关系到汉语更好地为中国人民服务,而且还关系汉语更好地到为世界人民服务的问题。如果说在50年代实现语言规范化主要是为了扫清思想交流中的语言障碍,那么今天搞好现代汉语规范化是为了把住现代化的机遇,推进现代化的速度,当前,世界科学技术尤其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人工智能的研究已引起科技界的重视,生产建设、经营管理、科学研究等正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要求语言必须有一个共同遵循的标准。有了这个统一的标准,语言所负载的信息才会成为人们所共同认知的交流信息;否则,必将给社会的信息化设下种种障碍。从汉语的个体使用者来看,语言规范化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需要,是每个现代化建设者学好现代汉语、加强语言文字修养、提高语文水平的需要。在某种意义上说,语言文字规范化牵系着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所以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和深远的意义。
二、现代汉语规范化
语言规范化的对象是民族共同语,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同时对它的书写符号、文字的形、音、义各个方面也要制定标准进行规范。
语言是民族的标志,任何一个发达的民族,都有自己丰富发达的语言。这种语言能精确而有效地表达该民族任何复杂的思想和理论,任何细腻的情感和艺术。17 因此,这种语言不会是原始自然形态而应是高级加工形态的,它应是明确的、规范的、一致的。汉语规范化标志着现代汉民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和发达水平。对汉语规范化,有的人有些顾虑,比如担心由于规范,自己在有些场合不能讲话了,又得花时间重新学习;由于规范,方言会被禁绝;由于规范,个人的语言风格会受到束缚,汉语会变得贫乏而失去丰富的表现力,等等。对语言的规范化有人有顾虑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语言规范化是要千百万人,由听任语言自由发展,进而到控制语言,使语言朝理想化的方向发展的飞跃。语言规范只是限定了方言的使用范围,并不是禁绝方言,语言规范也不是限制个人风格的发展,它只是规定了不同风格出现的条件,剪除了语言中多余和不科学的成分,使语言使用和理解起来更准确,学习掌握起来更容易。
当然,语言规范化也不是完全不给大家带来“麻烦”。比如对不会普通话的人来说,不学好普通话就不能心安理得地在公众场合作正式演讲;对从事文字工作的人来说,不掌握各种同义语言形式出现的条件,就不能理直气壮地从事写作和创作。但是我们可以相信,绝大多数人是会以民族共同语的规范、纯洁、健康发展为重,而去学习和掌握汉语规范的,去实行和促进汉语规范化的。对于语言研究工作者和语言政策的制定者来说,语言规范化给他们带来的麻烦会更大。因为规范化要求他们要以更科学、更客观的态度来对待语言,研究语言。我们应当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语言规范化工作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规范化的水平也会越来越高,人们推进规范化的自觉性也会越来越强。
普通话的语音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因此,凡是不符合这个标准的,都是不规范的。但这是就整体说的,不是说北京话任何一个语音成分都是标准的,都是普通话成分,我们所定义的是以北京语音声、韵、调体系为普通话标准音的音系。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标准音”,其发音人是有所选择的。标准音的发音者一般为受过中等教育的北京人,以他们发的音为标准音。因为没有受过中等教育的人,在读音上往往带有很重的土音,有些词还可能读错,现在,我们大多数同志给自己确定标准音的发音者往往是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播音员为最佳人选,以他们中的优秀播音者所发的音作为规范读音的标准。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取音标准”,是讲求原则的,其原则主要体现为舍“寡”取“众”、舍“俗”取“雅”、舍其个人习惯,求其意义区别。
比如所谓女国音主要就是有些人区分尖团,如把“家极、侨卡、先行”等字 18 声母的发音部位往前靠,把它们发成z、c、s,而大多人发音则是发成j、q、x。普通话是舍弃前者而取后者,舍“寡”取“众”。又如“棉花”在北京话里两种不同的读音“mianhua(读书音)”和“mianhuo(会话音)”,普通话是舍其“俗”而取其“雅”。
在北京语音里,由于各种原因也仍然存在着一些分歧,例如异读以及土话成分,如:有些词的读音不统一,必须加以规范。“从“原来有两个读音,“从容”的“从”读cong1,其余场合(如:从前、从来、从新、从速等)都读cong2。可是把所有的“从”都读成cong2的愈来愈多了。1985年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照顾多数人的语言习惯,规定统一读cong2了。又如“呆”,原来也有两个读音,“呆板”的“呆”读”ai2”,“呆子”、“呆气“、“目瞪口呆”中的“呆”读dai1。也有人不这么区分。审音表规定统一读dai1。再如“暴”(曝),有两读,即bao4和pu4,而“曝光”中的“曝”有人读pu4,有人读bao4,如今规定读bao4 了。
再如儿化在北京话里是相当多的,不过儿化可大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区别意义作用的,一类是仅仅体现个人习惯的。前者如“头儿”,“盖儿”,“尖儿”,“花儿”;后者如“乒乓球儿”,“做活儿”,“写字儿”。普通话是舍其表现个人习惯的,而保留其中能区别意义的。北京语音里,轻声和儿化特别多,普通话没有必要全部吸收进来等等,应该吸收哪些,也要通过调查和研究确定下来。
普通话的词汇是以北方话词汇为基础的。这主要是规定了普通话词汇取词的基本范围北方话。要确立北方话词汇有极大的普遍性,但不是说,北方话中所有的词都可以进入普通话。北方话有广义的和狭义的,广义的北方话地域分布相当广泛,使用人口在六亿以上,其中次方言的词汇差异也不算小。如果把如此广阔地域使用的词汇不加选择、不分雅俗地都拿来作为普通话的规范词汇,那么普通话的词语规范就建立不起来。普通话的词语规范,就必须得确立普通话规范词的选择标准,同义词的使用标准,外来词、古语词、方言词和新造词的吸收标准。普通话规范词汇的选择,首先是选取北方方言通用的词汇,剔除其个别方言偏用的词语。比如北方话大多称小孩为“孩子”,四川等地则称为“娃儿”;大多数北方话表示赞同用“可以、好、行”,而河南等地则用“中”;3大多数北方话说“借、买“而大连等地则说“求”,等等。对于这些,普通话都是取其前者,而弃其后者。普通规范化词汇的选择,其次是舍弃其土俗的,取其文雅的。比如下面的几组词语,就是北京话里雅俗不同的同义词:老爷儿/太阳,一丢丢儿/小; 19 撒鸭子/跑,普通话则都是舍弃每组斜线前面的而取其后面的。如果几组同义词语都是普通话的规范形式,那么就要确立同义词的使用标准,使用的语体和语境等。如“诞辰”“夫人”就分别和“生日”“妻子”是同义词,但它们的使用是有区别的,前者一般是用于严肃的场合,具有庄重的语体风格,后者一般用于口语和比较随便的场合。
普通话为了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词汇,同步反映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不断增强其表现力,还要从外来词、新造词中吸收自己所必需的词,从古代汉语言中吸收有生命力的词,从方言中吸收能增强普通话表现力的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国际交流增多,外来词和新造词每年都大量进入我们的语言,因此,对新造词和外来词的规范要特别抓紧。有关部门要尽可能早地确立外来词一义多译中的规范形式,剔除生造词,报刊、杂志及广播、电视要最大限度地把词语使用控制在规范的范围内。另一方面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分批地给一些有积极意义的词放行和推广,以促进普通话词汇健康迅速地发展。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写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应用研究所编写的《汉语新词语》就是其中的两个代表。语文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拼音词汇》(1989年重编本)和《语言文字规范化手册》(增订本)就是这方面的重要成果,是我们使用规范词语和进行汉字信息监处理的重要依据。
普通话“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语法规范要求其用例的取材范围是白话文著作,而且是“现代”的和“典范”的著作。现代著名作家的优秀的白话文作品,就是这种典范的白话文著作,当然要以这种著作中的一般用例(不是特殊用例)作为语法规范。所谓“现代白话文著作”一般指“五四”运动以后的白话文著作,像早期的白话文作品《水浒传》、《红楼梦》等虽然是典范的著作,但却不是“现代”的作品,因而就不能包括在普通目话语法规范的取材范围之内,语法规范要求作为语法用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必须是“典范”的著作。普通话规范化中所说的“典范的现代白自话文著作”通常是指现代著名作家、政治家的重要著作,国家和政府的重要文件。比如毛泽东的《毛泽东选集》,鲁迅及其他一些现代著名作家的代表性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语法规范要求的用例必须为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中的一般用例,这是因为作家个人的作品有时难免有些个人的或方言的特殊说法,这些特殊的说法是不能作为普通话的语法规范的,就是鲁迅的作品也不例外,但鲁迅不愧是伟大的思想家和语言巨匠,他对自己作 20 品的语言曾经作过谦虚而客观的评论,他说:“我的初期作品多少杂着一些古怪的字眼,但这不是金子,而是砂砾。我的白话好像小脚放大脚,所以这种白话是不纯洁的,不健康的。”(见俞获《回忆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文艺月报》1956年10月号)许多大作家对自己作品的语言,一般也是有类似的比较客观的认识,他们一般都能正确地对待自己作品中的特殊语言现象。在普通话语法规范工作中,我们首先要区分一般和特殊,同时还要正确对待一般和特殊,一方面不能用特殊去诋毁一般,另一方面更不能用存在特殊而去否定规范。语法规范和词语规范一样,在具体做法上同样有取舍和吸收两方面的问题。从取舍看,首先我们可根据所选用例在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出现的频率而划分为一般的和特殊的,然后选取一般性的,剔除特殊的。但是有的语法现象用一般和特殊的思路却不能解决。比如“除非”和“难免”的两种用法就是这种情况:“除非大家同意,才能做出决定”,“除非大家同意,不能做出决定”;“难免不犯错误“,“难免要犯错误”。”除非”这个词,在唐代已经出现。用法相当于“只有“。但后来的用例就不仅只有一种解释了,如“除非下雨,比赛将照常进行”。这里的“除非”就不能当“只有”讲了。吕叔湘在《语法学习》中说:“‘除非”本来就只当”只有”讲,到了现代才有人照字面解释成“倘若......不”,情况的确如此。“除非“当“如果不”的用法已经屡见不鲜了。像这类矛盾情况,似可通过讨论来选取一个,剔除另一个。有的看起来似乎和上面的情况差不多,其实是结构不同,用法有异。如:“差一点没打破”(=没打破),“差一点打破了”(=没打破)。像这样的几种形式,似应让其并存使用,长期观察。再例如“的”和“地”的分合,有不同意见,在实践中,有人(如老舍)一律用“的”,并未妨碍文意的表达,应当认可。大多数人主张“的“和“地”分工,也自有理由。语法规范就是要定出并遵守一定的规则。普通话的语法规范一般要排除方言语法、古代汉语语法和外语语法的影响,但是并不排除对这些语法的有条件的吸收。比如双宾结构,普通话双宾语的指人的宾语在前、指物的宾语在后,可粤方言的双宾语的语序却相反,为了丰富语言的表现力,普通话就有条件地吸收了后者,让其出现在有关较为庄严的电、函报道的标题和说明中。如:X××致电(函)X××总理。又如普通话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是直接和后面被它修饰的中心语组合,但古汉语的“为......而......”是加连词“而”连接状语和被它修饰的中心语,这种“为......而......”的格式在读音上铿锵有力,在表意上能强调目的状语,因而普通话的口语和书面语都接受了它。再如外语中多个成分并列和一个成分搭配的格式,能 21 使语言表达得简洁而严密,为了增强汉语的表现力,普通话就把它吸收了进来,因而普通话就有了下面的格式:“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的朋友和同志”。规范与语言发展的辩证关系。这是一对矛盾,也是相互促进的因素。不规范,语言就不能有效地运用;而语言的发展则是必然的,不可阻挡的,语言永远在准备着突破现有的规范,以便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取得平衡点,既要规范,又要发展。
2000年10月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1年开始施行,这个法有下列特点:第一,这个法调整的是政府行为和社会公共行为,不是个人的语言文字行为。国家机关、学校、出版社、电台、电视台使用语言文字,公共设施、商品广告所用语言文字,都必须遵守规范。个人的言语行为不予干涉。第二,重申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同时还规定可以保留和使用繁体字的范围。第三,在法律责任方面,以教育、倡导为主,批评、处罚为辅。最重的处罚是予以警告,并限期改正。这就与其他许多强制性法律有所不同。
三、推广普通话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在新时期里,推广普通话就更为重要。首先,推广普通话可以进一步消除方言隔阂,减少不同方言区人们交际时的困难,有利于社会交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团结。其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文化教育的普及和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传声技术的现代化、计算机语言输入和语言识别问题的研究,都对推广普通话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三,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国际往来和国际交流越来越多,进一步推广普通话,可以减少语言交际的困难,促进国际交往。
20世纪50年代确定的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推广工作展开之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推广普通话是一项长期的、渐进的工作,普及普通话的任务,至今还远未完成。80年代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形势有了很大的变化。国家对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重点和实施的步骤都相应作了一些调整。今后执行的推广普通话的方针应该是“大力推广,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目前,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四点:第一,以汉语授课的各级学校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使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第二,县以上各级以汉语播放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均须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宣传工作的规范语言。第三,全国机 22 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进行公务活动中必须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工作语言。第四,不同方言区及国内不同民族的人员交往时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全国的通用语言。
为了更加有效地推动推广普通话工作,加快普及过程,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普通话水平,中央有关部门作出决定,对一定范围内岗位人员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并从1995年起,逐步实行按水平测试结果颁发普通话等级证书的制度。测试的对象包括:县以上广播员、节目主持人、普通话教师、影视演员和有关院校的毕业生,以及中小学教师、师范学校教师和毕业生。与此同时,还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前者应达到一级水平;后者则应达到一级或二级水平。对上述岗位人员逐步实行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成立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委员会,负责领导全国各地测试工作,指导各地按照《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办法(试行)》和《普通话测试等级标准〈试行)》的规定进行工作。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推广普通话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
语文教师肩负的规范化任务:现代汉语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是所有汉语和汉字使用者的事,大家对这项工作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天天和语言文字打交道,并以语言文字影响他人的人,如作家、翻译工作者、记者、编辑,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电影和话剧演员,广大中、小学教师,对语言文字的规范化负有更大的责任。尤其是中、小学的语文教师,每天都在以权威的身分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自己语文规范化水平如何,不仅关系着能否成为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而且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前途,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祖国未来现代化的进程,因而肩负的语言文字规范化任务就更重。广大语文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提高责任感,积极认真贯彻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方针,不断提高规范化水平和语文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祖国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发展,社会和现代化手段对语言规范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本世纪内要努力做到:各级各类学校要用普通话教学,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各级党政机关和坐事业单位进行工作时一般使用普通话,普通话成为工作语言,广播、电视、电影、话剧使用普通话,普通话成为宣传语言;不同方言区的人在公共场合交往基本上使用普通话,普通话成为交际语言。推广普通话的重点对象是学生、教师、干部、文艺和新闻工作者、公共服务人员,重点地区是大城市,尤其是沿海开放城市,方言复杂的地区。为了保证推广和普及普通话目标的实现,为了保证整个语言文字规范化目标的实现,为了加快祖国现代化、自动化 23 的进程,广大语文教师不仅要做学习普通话、使用普通话的模范,还要做推广普通话和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模范。
推广普通话,除了继续注意语音规范以外,还要注意词汇、语法规范。词汇、语法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普通话水平的高低,影响到实际交际。说话的时候,如果语音是比较标准的,但却用了不少方言词语和语法,交际起来还是会发生一定的困难。
各级各类学校,以及与群众接触面较广的部门仍然是推广普通话的重点。在新的形势下,大中城市,尤其是沿海开放城市,也应列为重点。必须指出,学校固然是推广普通话的重点,但是如果只抓学校而放松社会,学校推广普通话的成果也不易巩固。学校和社会的推广普通话工作都不是孤立的,两者应该互相促进。
第三节
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现代汉语课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语文教学工作和现代汉语的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本课程包括一个绪论部分:简要地讲述现代汉语概况,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以及“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课程的主要部分讲述现代汉语系统的各个方面。现代汉语是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表现在口头上,汉语以一定的语音表达一定的意义。语音所表达的意义有两种:一种是词汇意义,即每个词的实际意义。另一种是语法意义,主要是词或语相互结合而产生的关系意义。因此,语音、词汇和语法是现代汉语课三个基本的内容。与此同时,现代汉语有发达的书面语。汉字是记录口语、形成书面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因此,文字是本课程重要教学内容之一。现代汉语是一种高度发展的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为了增强自身的表达能力,在综合运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知识的基础上,现代汉语形成了研究表达效果的修辞知识系统,从而修辞也是本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此,下列几个部分构成本课程教学内容的主体: 语音部分: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运用语音学的原理,系统地讲述有关普通话的语音知识;使学生对普通话语音系统有完整的了解,具有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和使用、推广普通话的能力。
文字部分:讲述汉字的性质和作用,汉字的结构和形体,汉字的整理和汉字规范化问题,以及国家关于文字的方针政策,使学生正确地使用汉字。
词汇部分:讲述现代汉语语素、词和构词法,词义(词义的性质和构成、义素的分析和运用、语义场、语境和词义),词汇的构成,词汇的变化和词汇规范化等问题,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学知识,能够正确地辨析和解释词义,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用词的能力。
语法部分:讲述现代汉语组词造句的规则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如各类词的用法,短语和句子的结构与类型,以及标点符号的用法等等,使学生具有辨识词性、分析句子和辨别句子正误的能力,正确地、规范地使用汉语。
修辞部分:讲述词语和句式的选用,常用的修辞方式,使学生注意选词炼句,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提高汉语表达能力,改进文风,逐步达到准确、鲜明、精练、生动的要求。
有人说不学“现代汉语”,文章照样可以写通。持这种看法的人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来证明他们的观点。比如,举出许多著名作家都没有学过现代汉语知识,可是他们被认为是语言大师。他们举出这些例子无非要证明:熟练地掌握语言不必懂得语言规律。可是我们要说的是:不掌握语言规律而能熟练地运用语言,这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呢? 《庄子》这部书里有篇文章讲到一位宰牛的厨师,他的刀用了十九年,解剖了几千头牛,可是那把刀仍旧十分锋利。当时的梁惠王对他的熟练技能十分赞赏。那位厨师自己加以解释。他说:“我之所以游刃有余,是因为弄清楚了牛的骨路结构,掌握了规律。“两千多年前的厨师当然没有读过动物解剖学,然而他懂得解剖的道理,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解剖学从哪儿来?从许多人的解剖实践中得来。我们能根据这位厨师的事例来说明解剖学无用吗?如果有人认为不掌握解剖规律可以顺利地解剖动物,这显然是误解。同样,不掌握语言规律而能有效地运用语言,这也是误解。
当然,规律的掌握,有的是自觉的,有的是不自觉的。每个人从小时候开始学习语言,总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最原始的学习方式是模仿。模仿中不免出现差错,因而不能达到使用语言的目的,于是加以改正。人们在使用语言的 25 过程中,总在不断总结经验,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不过这种规律的掌握,通常是不自觉的,许多作家就是如此。他们在创作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碰钉子,而后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效果好的,什么是效果差的。在判别正误时,不自觉与自觉不一样。前一种情况好比身体不舒服,凭经验用手摸摸脑袋,判断是不是发烧了。后一种情况好比有了体温计,测量体温有了个明确的依据。这就是说,学习一些语言学知识,掌握一些有关语言的理论和方法,对许多语言现象不但知其然,更可以知其所以然。例如《汉语拼音方案》使用y和w,有时要“加“,有时要“改”,有一定的规则,这属于“是什么“。至于说明原因,这属于“为什么“,知道“为什么”,更能使知识深化。
然而科学的发展,总是从不自觉地掌握规律到自觉地掌握规律。举个例子吧。写旧格律诗,如律诗、绝句,要注重平仄、对仗、用韵,这些都涉及声调的问题。上古时代本来没有平、上、去、入这四声的名称,但是在先秦时代的作品当中,诗歌用韵已经注重平声和非平声的差别了。到了齐梁时代,沈约把不自觉的规律加以整理,著了一部《四声谱》,从此以后,诗人都自觉地注重声调的安排,旧格律诗于是才能形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是提倡不自觉地掌握规律。比较起来,自觉地掌握规律和不自觉地掌握规律情况很不相同。无论是在准确性方面,还是在速度方面,前者胜于后者。当然,并不能因此忽视实践。认为有了知识就可以自然而然转化为技能,这是不正确的。不言而喻,把游泳知识背得滚瓜烂熟,一下水还是要往下沉。所以,学习现代汉语知识,不但要理解,而且要运用。只有经常运用所学的知识,才能加深理解。
常常听到一些学过现代汉语这门学科的人说,学到的知识用不着;或者说,学了不知道怎么用。其实,“用不着“是一个笼统的说法,仔细分析起来,有种种不同情况。如果语言知识是真正的科学知识,应该都是有用的。不过“有用“与“见效“是不同的概念。譬如药品,有的马上可以见效,有的须经过较长时间才能见效,有的须与别的药配合使用方能见效,语言知识也是如此。不能认为所有的知识都须立竿见影。自然,很多汉语知识是可以学了就用的。例如学会了拼音就可以从词典中找到生字的读法,学会了区别同义词的方法就可以在写作中注意选择适当的词。又如许多人认为“二”和“两“是相同的,于是写出了“二个单位“、“二种现象“之类。如果懂得一点现代汉语的知识,就不会把该用“两”的地方写成“二“了。这就是立竿见影,关键是在把“知“和“用“紧密地联系起来,不能认为知识是用来回答考试的,而不是解决实际的问题的。
有人认为话说得对与不对,句子写得通与不通,只要凭自己的语感就行了。假如动起笔来处处要考虑用词是不是恰当,造句是不是合乎规范,修辞是不是达到鲜明生动的要求,文思一打乱,文章也写不出来了。我们掌握语言规律主要是准备用在遇到疑难的时候。打个比方吧,每个人平常是用不着量体温的,没有人成天把体温计含在嘴里。但是遇到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必须使用体温计,这时就不能凭感觉了。许多语言知识所起的作用正如同体温计一样,不必时时刻刻都拿在手里,但是应该相信,在必要时是不可少的。就说修改文章吧,自己把文章念上了一两遍,凭语感觉得哪些地方不顺口,认真修改还得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修养。
知识转化成技能还须经过经验的积累。要多练习,学以致用。同时也应该知道,知识和实践之间的关系有种种不同的情况。一些简单的规律,例如“二”和“两”的区别“,学会了就可以运用。有些规律即使掌握了,还须经过练习,才能应用。例如方言的纠正。
学习现代汉语知识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现代汉语。它对学习古汉语,学习普通语言学,学习与语言有关的学科(如逻辑学、心理学、符号学、信息论等)都十分必要。至于语言科学与文学的关系,更是不言而喻。任何科学都有一套术语。掌握术语最重要的是把术语放在科学系统中,从整个系统的结构关系去理解。切不能望文生义。银河不是河,鲸也不是鱼。重要的是了解术语的实质。不同的系统使用的术语往往不尽相同,有的是名同而实异,有的是名异而实同,这都须仔细辨别。值得注意的是,术语尽管不同,语言事实并不能改变。
第二章
语
音
教学目标及要求
本章学习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普通话语音系统,使学生具有使用和推广普通话的能力。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声母、韵母、声调、音节等语音知识,掌握语音的性质以及音素、音变、朗读的语音知识,了解音位知识。
教学重点
语音的性质,语音单位,汉语拼音方案,声母、韵母的发音,调值、调类,音节结构,普通话声韵的拼合规律,拼写规则,音变,音位与音位变体,语音规 范化
教学难点
音高、音色、语音的社会性质;辅音与元音的主要区别,声母与辅音、韵母与元音的关系;声母的分类 ; zh ch sh、z c s与 j q x的分辨;韵母的分类、前鼻韵和后鼻韵的分辨;调类的区别;音节结构分析;轻声、儿化、变调;音位和音位变体
考核要求
语音的性质,语音的单位,《汉语拼音方案》,元音与辅音,声母与韵母,声调,音节
第一节
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人与人之间进行交际,相互沟通思想感情主要依靠语言,而语言又是通过语音来实现的。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它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同是从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一些声音,如果它不包含什么意义就不能称为语音,例如咳嗽。语音同自然界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振动,具有物理属性;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还具有生理属性;更重要的是,语音要表达一定的意义,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必须是使用该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所以语音又具有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一)语音的物理属性
各种物体的振动,使空气产生疏密不同的音波,音波传播到人的耳中,振动鼓膜,人就能听到各种声音。声音的种种差异,是由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四个基本要素决定的。音波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语音也不例外。声音有乐音和噪音之分: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叫乐音,不是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叫噪音。(如图2-1)1.音高
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快慢即指振动次数的多少,这在物理学上叫做“频率”。在一定时间内振动快,次数多,频率就高,声音也就高,反之则低。物体发音所以有高低的区别, 一般地说,在 同一时间里,是和它的大小、粗细、厚薄、长短、松紧有关。凡大的、粗的、厚的、长的、松的物体振动慢,频率低,声音低;反之则高。语音的高低,跟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人类发音的高低与声带振动的快慢、次数有关系,一般是男人的声带比女人的声带长而厚,所以男人的声音比女人低沉一些,老人的声带比较松弛,所以不论男女到老年时声音都比年轻时显得低沉、粗哑。同一个人发音有高有低,这是由于我们发音时随着感情和说话环境的需要,可以把声带拉紧或放松,这样发出的声音就有高低的区别了。
在具体语言里我们最能体会语音音高变化的是汉语的声调。不论方言或普通话语音,各类声调都有高低升降的变化。声调是“相对音高”的变化,而非“绝对音高”的变化。以普通话语音的四种声调来说:
阴平是一种高而平的调子,发音时自始至终声带保持同样的松紧程度,音高没有变化,如:(妈)。
阳平是一种由中度升到最高度的调子,发音时声带由半松拉到最紧程度,音高由半高往上升到最高,如:(麻)。
上声是一种由半低降到最低又往上升到半高,呈曲折型的调子,发音开始时声带就比较松,接着再放松到最低,然后拉紧到比阳平的收音略松一点的程度,音高由半低降到最低,再往上升到半高,显示出曲折的调型,如:(马)去声是一种由最高降到最低的调子,发音时声带由紧放松,音高由最高下降到最低,如:(骂)2.音强
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也叫音势或音量。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发音体振动的幅度在物理学上叫作“振幅”。振幅大,声音就强;反之则弱。同一个发音体发出的声音有强有弱,这是因为发音体发声时音波振动的幅度有大小,发音体振幅大小又取决于发音时用力的大小。音波的振幅大,声音就强,俗称声音响;音波的振幅小,声音就弱,俗称声音轻。同是击鼓,击得重,产生的音波振幅大,声音就响;击得轻,产生的音波振幅小,声音就轻。人类发音时用力大,呼出的气流冲击发音器官的力量强,形成的音波振幅大,声音就强;用力小,呼出的气流冲击发音器官的力量弱,形成的音波振幅小,声音就弱。例如普通话语音里一般不读轻声的音节和读轻声的音节发音时呼出的气流也有强弱的不同,所以我们读“莲子”和“帘子”同一个“子”,前者声音强一点,而后者声音弱一点,是作为词缀的轻声音节,这是有具体意义的非轻声音节。
3.音长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的久暂。发音体振动时间持续久,声音就长,反之则短。语音也不例外。有的语言用音的长短来区别意义。英语有长i和短I。单元音可以延长发音,辅音多数不能延长发音,所以发元音比发辅音音长,而辅音中的鼻音和擦音的本音也可以延长,所以发鼻辅音和擦音就比发其他辅音音长。又如粤语及有些方言有入声字,由于它们的韵母后面带有一个塞音韵尾[p、t、k],使它的发音短促不能延长,同是“一、七、十”这些词用普通话语音读声音就长,用粤语读声音就短促,因为这些音节都是入声。
4.音色
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是声音的个性。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i、e、e、a、q、3、o、u]的波形不同,所以音色也不同。(如p23图2-4)。各种乐器合奏同一支曲调时,我们可以分辨出它们各自的音色,因为它们的发音体不相同,如长笛(簧管)、喇叭(簧片)和小提琴(琴弦)各有不同的音色;长笛和喇叭是吹奏的,它们的发音方法相似,但是它们的共鸣器完全不同,因此音色并不一样;同是小提琴的演奏,可以用弓拉弦,也可以用手指弹拨,它们的发音方法不同,虽然共鸣器没有变化,而发出的音波形式并不相同,所以人们可以辩认出小提琴演奏中不同的音色。不同音色的产生就由于以上三种不同的条件。
造成不同音色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发音体不同。几个熟人在讲话时,我们可以辨别这是某人的声音,那又是某人声音,因为每个人的音色都不相同,这是由于人们的发音器官、口腔鼻险的形状大小,声带的长短、厚薄、粗细都不会完全相同,所以每个人都具有他自己的音色。
第二,发音方法不同。语音中塞音g和擦音h的音色不同是由于前者用爆发方法发音,后者用摩擦方法发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里发同一个音也可以因发音的环境不同选择发音方式而改变音色。
第三,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语音中元音a和元音i的音色不同,主要是由于发a时口腔共鸣器形状跟发i时不一样的缘故。
任何声音都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的统一体,语音也不例外。但是,在各种语言中,语音四要素被利用的情况并不完全相同。在任何语言中,音色无疑都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其他要素在不同语言中区别意义的作用却不尽相 30 同。在汉语中,除音色外,音高的作用十分重要,声调主要是由音高构成的,声调能区别意义。音强和音长在语调和轻声里也起重要的作用。语音的物理属性可用语音实验仪器(语图仪等)来对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等进行观察分析。语音实验和语音学结合起来,就成为一门边缘学科--实验语音学,它可以补传统语音学光凭听觉、视觉器官的不足。语图仪等仪器可以把语音变成可见的图像。
(二)语音的生理属性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发音器官及其活动决定语音的区别。人的发音器官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1.肺和气管
肺是呼吸气流的活动风箱,呼吸的气流是语音的原动力。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支气管、气管到达喉头,作用于声带、咽腔、口腔、鼻腔等发音器官,经过这些发音器官的调节,发出不同的语音。吸进的气流在有些情况下也起一定的语音作用。
2.喉头和声带
喉头由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两块杓状软骨组成,上通咽腔,下连气管。声带位于喉头的中间,是两片富有弹性的带状薄膜。声带前端附着在甲状软骨上,后端分别跟两块杓状软骨相联结。两片声带之间的空隙叫声门。肌肉收缩,杓状软骨活动起来,可使声带放松或拉紧,使声门打开或关闭。从肺呼出的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振动发出声音,控制声带松紧的变化就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来。(参见图2-6)3.口腔、鼻腔和咽腔
从前往后看,口腔上部可分上唇、上齿、上齿跟、硬腭、软腭和小舌六个部位,口腔下部可分下唇、下齿和舌头三大部分。舌头又可分舌尖、舌叶、舌面三部分,舌面又分为前、中、后三部分,舌面后习惯称舌根。口腔后面是咽腔,咽头上通口腔、鼻腔,下接喉头。鼻腔和口腔靠软腭和小舌隔开。软腭和小舌上升时鼻腔闭塞,口腔畅通,这时发出的音在口腔中共鸣,叫做口音。软腭和小舌下垂,口腔成阻,气流只能从鼻腔呼出,这时发出的音主要在鼻腔中共鸣,叫做鼻音。如果口腔无阻碍,气流同时从鼻腔和口腔呼出,发出的音在口腔和鼻腔共鸣,就叫做鼻化音(也叫半鼻音或口鼻音)。(参见图2-7)(三)语音的社会属性
语言是社会现象,作为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也是一种社会现象。这可从语音 31 表示意义的社会性看出来。就是说用什么声音跟表示什么意义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随着社会不同而不同,由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
语言的各种意义靠语音表达出来。语音和意义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关系只要得到社会公认就行了。同样的语音形式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的意义,同样一个意义又可以有多种语音形式,如果有人不顾社会的约定俗成,擅自改动词语的语音形式或任意赋予某一语音形式以不同的内容(意义),那么别人就听不懂他的话,也就无法达到同别人交际的目的。
语音的社会属性还表现在语音的系统性上。各种语言或方言都有自己的语音系统,从物理和生理属性的角度看在甲语言中是不同的音,在乙语言中可能认为是相同的音,例如n和l。仅此一点,就可以看出两种语言的语音系统不一样。以上两点说明,语音不仅具有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
二、语音单位
(一)音素
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段。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一个音节,如果按音色的不同去进一步划分,就会得到一个个最小的各有特色的单位,这就是音素。例如:x ian(现)有四种不同的音色
普通话语音共有32个音素,可以分成元音和辅音两大类,元音音素有10个,辅音音素有22个。
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又叫子音。如b、m、f、d、k、zh、s等;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但受节制,如唇圆否,口腔开合)而形成的音叫元音,又叫母音,如o、e、i、u等。
辅音和元音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四点: 1.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一般要受到某部位的阻碍;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不受阻碍。这是元音和辅音最主要的区别。
2.发辅音时,发音器官成阻的部位特别紧张;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
3.发辅音时,气流较强;发元音时,气流较弱。
4.发辅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声音一般不响亮;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声音比辅音响亮。
(二)音节
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一句话是由许 32 多个词连起来构成的,听起来则是一连串的语音流过,人们听感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是一个个音节,也就是这一连串语流中最自然的语音单位。每发一个音节时,发音器官的肌肉,特别是喉部的肌肉都明显地紧张一下。每一次肌肉的紧张度增而复减,就形成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可以是一个音素,也可以由几个音素合成。例如:阿(a)交(jiao)等。一般说来,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例外的情况只出现在儿化音节里,这是普通话语音里有一种特殊的现象,也叫“儿化韵”音节,如“玩儿”写下来是两个方块字,但读起来却是一个音节“wanr”。汉语有非常丰富的词汇,但用来表达的语音音节却只有400个左右,其中常用音节仅占三分之一弱。学习普通话语音最简易的方法是读准这400多个音节。(三)声母、韵母、声调
按照汉语传统的分析方法,把一个音节分析成声母和韵母两部分,再就是一个贯通整个音节的声调。
声母,指音节中位于元音前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例如:春光(chunguang),汉族(hanzu)。有的音节不以辅音开头,元音前头那部分是零,习惯上叫做“零声母”。例如:岸(an),鹅(e),应(ying)。开头没有辅音,就算是零声母音节。声母和辅音不是一个概念,辅音和声母的关系非常密切,虽然声母由辅音充当,但有的辅音不作声母,只作韵尾,如辅音n既可作声母,也可作韵尾, 有人主张凡声母都是辅音,但辅音不全是声母,两者不能替代。普通话语音共有21个辅音声母。也有零声母,不是辅音。(张斌版p30),过去曾用“瓩”表示qianwa两个音节,“浬”表示haili两个音节,现在规范的写法是“千瓦”“海里”。声母和辅音是分析音节得出的两种不同的概念。语音学里把音素分析成元音和辅音两大类,这是从构成音节的语音单位而言。我国音韵学传统的分析是把一个字的发声和收音分成两个部分,发声部分叫声母,收音部分叫韵母,这是从组成音节的成分而言。
普通话语音的声母多数是由清辅音充当, 声母发音时本音多数不响亮。它们的本音(即气流呼出时发出的纯粹音)不响亮,不便于称说和教学。为了称说和教学的需要,《汉语拼音方案》根据注音字母传统的读音在声母的后面加上一个响亮的元音来呼读,这就是声母的名称音。这些名称音与字母表的读音多数不相同:
b、p、m、f:+o 呼读为bo、po、mo、fo d、t、n、1:+e 呼读为de、te、ne、le g、k、h:+e 呼读为ge、ke、he 33 j、q、x:+i 呼读为ji、qi、xi Zh、ch、sh、r:+-i[ ]呼读为zhi、chi、shi、ri z、c、s:+-i[ ] 呼读为zi、ci、si 名称音并不是辅音和元音的结合,它的作用只用来呼读、称说,便于辅音音素教学,在声母和韵母拼合成一个音节时,必须丢掉辅音后面所加的元音,仍用它的本音,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例如在广东(guangdong)这两个音节里,uang和ong就是它的韵母。零声母音节,例如:岸(an),鹅(e),应(ying),它的韵母就分别是“an,e,ying”。韵母和元音不相等。韵母有的由单元音或复元音构成,如“周(zhou)、润(run)、发(fa)”中的“ou、a”;有的由元音带辅音构成,如“润(run)、明(ming)”中的“uen、ing”。
声调,指的是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例如“好”(214)读起来先降低然后再升上去,这种先降后升的音高变化形式就是音节“好”的声调。
(四)音位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在一种语言或方言里,人们可以发出的音很多,其中有的可以区别意义,有的不能。因为在实际生活中,语言是生动活泼的其中的变化非常复杂,人每天说的话所包含的音素和声调,比我们归纳提出来的多得多,我们却并不觉得麻烦难分,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大家都达成共识:某几个音虽然有差别,但我们嘴里说时和耳中听时,并不注意它的区别,说出来能辨别意义就行了,基于这样的标准要求,把差别不大的有关几个音当作一个音来听,不去计较它们的细微差别,这样一来,就把实际上是繁多的音素和声调归并为较少的若干个单位,就叫音位。例如,北京话里的“我(WO)人念“”,有人念“我(VO)“,北京人听了都一样,其中“WO”和“VO”读音差别没有造成意义的不同,所以,这两个音在北京话里就可以归纳到一个音位中,写成[W]。然而,n和l的情况就不同了,如果把“恼”(nao)念成“老”(lao),意思就变了,所以“n”和“l”在北京话里可以区别意义,应该归纳为两个音位。北京话里的a、o、e、i、u、b、p......都是这样归纳出来的语音单位,实际上它们每一个单位又都各成一类,就是一个音位。普通话的元音音位有十个,辅音音位有二十二个,声调音位有四个。
三、记音符号
为了给汉字注音,人们采用过多种记音方法,主要可分三大类: 第一类是用汉字记音,从前流行过直音法和反切法两种方法。
直音法:是用一个汉字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如“仁,音人”。
反切:反切开始于东汉,这种方法是采用两个字拼合起来为另一个字注音,即前一个字采用它的发声部分,称为反切上字,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取反切上字的声母;后一个字采用它的收声部分,称为反切下字,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取反切上字的韵母和声调,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比如“气,去既切”,“去”是反切上字,与被注音字“气”的声母相同,“既”是反切下字,与被注音字“气”的韵母和声调相同。再如“丕,敷悲切”。
第二类是用创制于五四运动前后的“注音字母”(后来改称注音符号),注音字母改变了过去用汉字标音的方法,是研究语音标音方法的一大进步。注音字母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以前数十年中不论在识字和推广“国语”(即今普通话)各方面都起了很大的作用,《汉语拼音方案》声母、韵母的读音也是基本上沿用了注音字母的名称音。(参看《汉语拼音方案》声母、韵母表)但是注音字母有一定的缺点,首先是它不是音素字母,一个符号可以包括两个音素,鼻韵母用“ㄤ”号表示,无法显示韵母的韵腹和韵尾,在学习和研究上既不科学,使用也很不方便,另外,每个符号仍是简单的汉字笔画形式,书写不方便,不美观,又不能连写。它必然要被《汉语拼音方案》所替代。
第三类是用拼音字母来给汉字注音和记录汉语,有威妥玛式方案、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简称“国罗”)、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简称“北拉”)和《汉语拼音方案》等。此外还有用国际音标来记录语音的。采用拼音字母给汉字注音和记录汉语,结果是准确快捷,可避免前两种方法的不足。下面介绍《汉语拼音方案》和国际音标。
(一)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是在20世纪50年代制订出来的。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普遍征求和广泛收集各方面对拼音方案的意见,进行分析和研究,于1956年2月拟订出《汉语拼音方案(草案)》。这个方案(草案)经过全国政协和各界人士广泛讨论,又经国务院成立的汉语拼音方案审订委员会反复审议和多次修订,再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提交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扩大会议讨论,报请国务院全体会议通过,最后在1958年2月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作为正式方案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是在过去各种注音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是我国人民创制各种汉语注音法的经验总结。它比过去设计的各种注音法更为完善、优越,受到各界人士、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汉语拼音方案》在40多年中为推广 35 普通话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不仅是学习普通话的正音工具,也是当今使用电脑输入信息的符号之一。《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有五个部分,它采用了国际通用的26个拉丁字母,其中声母表、韵母表和声调符号基本上保留注音字母的读音。为了便于称呼,也为了国际友人学习的方便,《方案》增加了字母表(按国际使用的拉丁字母顺序排列),并参考国际上使用的拉丁字母名称以及汉语的特点制订出了它的名称。名称的特点是凡元音字母均保留注音字母的读音,如a、o、e、i、u,不同于英语中的a读[ei],e读[i],i读[ai],u读[ju]。凡辅音字母多数在字母前或后加上元音,不同于英语后加i的浊辅音bi[bi]、d[di]等,少数几个如f、1、m、S把元音 加在前面,可与英语读音相同。此外,清辅音j后加ie,q后加iu是考虑和外语发音接近。至于W和y两个字母是用作u、i、U的音头,不充当辅音或元音,它们的名称仍与u、i、u相同,w呼读时为u,y呼读为i,r在外语中多数带卷舌色彩,但汉语中表示辅音r。
汉语拼音方案有下列用途: 1.给汉字注音
汉字不是拼音文字,为了标记汉字的读音,人们曾采用直音法、反切法或注音字母(注音符号)。但是,这些注音法都有缺点。前两种要以认识大量汉字为基础,如果没有音同或音近的字就难以注音。注音符号曾起过一定的作用,但它不完全是音素字母,注音不够准确,书写也不够方便。《汉语拼音方案》基本上克服了上述各种缺点,能够准确地给汉字注音。它采用国际上流行的拉丁字母,既容易为广大群众掌握,又便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2.作推广普通话的工具推广普通话,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国家统一和人民团结的需要。学习普通话光靠口耳是不够的,必须有一套记音符号,以帮助教学,矫正读音。事实证明,《汉语拼音方案》正是推广普通话的有效工具。
3.其他:《汉语拼音方案》还可以用来作为我国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用来帮助外国人学汉语,用来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以及用来编制索引和代号等等。(《汉语拼音方案》见后)
(二)国际音标
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学会制定的一套记音符号,是用来记录各民族语言的语音的。国际语音学会1886年成立于英国伦敦,主要参加者是欧洲的一些语音学者。它表音细致,一个符号只表示一个声音,不能互换替代,符合“一个音素一个符号,36 一个符号一个音素”的原则,共有一百多个符号,记音有严式、宽式之分。便于研究各种语音系统,这套音标已为世界各国语音学界所公认。国际音标大部分采用拉丁字母小写的印刷体,如[a]、[b]、[c]、[i],再增加其他方法补充,如小写印刷体倒写的 ,小写印刷体合写的 [æ] [œ],小写尺寸的大写印刷体的[A] [Ε]以及草体的[ε]等,也借用其他语种的一些字母,如希腊字母[θ];新造一些字母如[? ]。也有在字母上加上符号,如我们常用的“~”表示鼻化元音[ñ ]。使用国际音标必须加上[]或/ /表示。国际音标制定出来之后,曾经多次修订。由于它对语音的区分比较科学,记音的符号比较简明,许多国家的语言学者都用它来记录和研究语音。目前我国语音学界在研究方言及少数民族语言时也都使用国际音标,因为《汉语拼音方案》只能用来描写普通话语音音系。我们在普通话语音教学中为了进行方音辨正或是说明普通话语音音变现象,也需要用少量国际音标来表示。掌握国际音标对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都很有帮助,语言文字工作者应该努力学会国际音标。
第二节
声母
一、声母的发音
声母的不同发音是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不同决定的。(一)声母的发音部位
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叫做发音部位。按发音部位分,普通话声母可以分为七类。
(1)双唇膏(b、p、m)由上唇和下唇阻塞气流而形成。(2)唇齿音(f)由上齿和下唇接近阻碍气流而形成。
(3)舌尖前音(z、c、s)由舌尖抵住或接近齿背阻碍气流而形成。(4)舌尖中音(d、t、n、1)由舌尖抵住上齿跟阻碍气流而形成。
(5)舌尖后音(zh、ch、sh、r)由舌尖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碍气流而形成。(6)舌面音(j、q、x)由舌面前部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碍气流而形成,又叫做“舌面前音”。
(7)舌根音(g、k、h)由舌面后部抵住或接近软腭阻碍气流而形成。又叫做“舌面后音”。
(二)声母的发音方法
声母的发音方法指的是,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可以从阻碍的方式,声带是否颤动,气流的强弱等三个方面来观察。
1.看阻碍的方式
根据形成阻碍和解除阻碍的方式不同,(发声母时,阻碍形成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成阻-一阻碍开始形成,(2)持阻一一阻碍持续,(3)除阻-一阻碍解除。)可以把普通话声母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五类。
(1)塞音(b、p、d、t、g、k)发音时,发音部位形成闭塞,软腭上升,堵塞鼻腔的通路,气流冲破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
(2)擦音(f、h、×、sh、r、s)发音时,发音部位接近,留下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的通路,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3)塞擦音(j、q、zh、ch、z、c)发音时,发音部位先形成闭塞,软腭上升,堵塞鼻腔的通路,然后气流把阻塞部位冲开一条窄缝,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先破裂,后摩擦,结合成一个音。就是说塞擦音的前一半是塞音,后一半是擦音,前后两半结合紧密,成为一个语音单位,是一个辅音,并不是两个辅音的复合(《汉语拼音方案》用两个字母标记的塞擦音zh、ch和擦音sh,它们都是一个音,不是复辅音)。
(4)鼻音(m、n)发音时,口腔中的发音部位完全闭塞,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发音(作韵尾的鼻音还有ng,普通话中不作声母,汉语方言中有ng声母)。
(5)边音(l)发音时,舌尖与上齿跟接触,但舌头的两边仍留有空隙,同时软腭上升,阻塞鼻腔的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舌头的两边或一边通过。2.看声带是否颤动
发音时声带颤动的是浊音,又叫带音;声带不颤动的是清音,又叫不带音。浊音共有m、n、l、r四个,其余声母都是清音。辨别清音和浊音,可以捂着耳朵把清浊音连着念,例如sh、r、sh、r、sh、r或f、v、f、v、f、v......。“清音”和“浊音”是沿用的音韵学术语。清音有“全清次清”之分。“全清”是指不送气不带音的塞音、塞擦音、擦音(b、d、g、j、zh、z、f、h、×、sh、s);“次清”是指送气不带音的塞音和塞擦音(p、t、k、q、ch、c)。浊音分“全浊、次浊”,“全浊”是指带音的塞音、塞擦音、擦音(r);“次浊”是指鼻音、边音、半元音。(m、n、l、ng、y、w)
3.看气流的强弱
塞音、塞擦音发音时,口腔呼出的气流比校强的叫送气音,共有p、t、k、q、ch、c等六个;口腔呼出的气流比较弱的叫不送气音,共有b、d、g、j、zh、z等六个。
下面把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结合起来对普通话声母逐个加以说明: b[p]双唇、不送气、清、塞音(是双唇音、不送气音、清音、塞音的简称。以下类推)。发音时,双唇闭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冲破双唇的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例如:
b:播 布 北 宾 班 标 贝 别 崩 笨 百倍 本部 板报 包办 奔波 标兵 辨别 遍布 北部 蚌埠 兵变 帮办 跋山涉水 百发百中 半路出家 包罗万象 暴跳如雷 悲欢离合 闭关自守 不谋而合 不约而同 不知所以 博采众长 不共戴天
P[p‘]双唇、送气、清、塞音。发音的情况和b相比,只是多一股较强的气流,其余都相同。例如:
P:平盘 胖 排 批 漂 盆 坡 砰 拍
排炮 澎湃 批判 乒乓 偏旁 爬坡平盆 婆婆 拼盘 偏僻 琵琶 皮袍 旁观者清 匹夫有责 抛砖引玉 跑马观花 披星戴月 萍水相逢平分秋色平心静气 评头品足平易近人 破釜沉舟普天同庆m[m]双唇、浊、鼻音。发音时,双唇闭合,软腭下降,鼻腔畅通。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形成鼻音;阻碍解除时,馀气冲破双唇的阻碍,发出轻微的塞音。
例如:
m:妈 慢 门 明 米 谬 满 谋 美 灭
明媚 美满 美妙 弥漫 茂密 命脉 埋没 面貌 秘密 买卖 麻木 牧民
埋头苦干 满城风雨 民富国强 马到成功 满面春风 弥天大谎 毛手毛脚 茅塞顿开 美不胜收 面目全非 莫名其妙默默无闻
f[f]唇齿、清、擦音。发音时,下唇接近上齿,形成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气流不颤动声带,从唇齿间的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例如:
f:发 房 奋 佛 风 法 分 否 翻 冯
吩咐 非凡 芬芳 丰富 方法 反复 发放 肺腑 犯法 防范 仿佛 奋发
发扬光大 翻来覆去 反复无常 防患未然 飞沙走石 分秒必争 风尘仆仆 风吹草动 风平浪静
《汉语拼音方案》中有一个字母V[v],它是唇齿、浊、擦音,多用于方言,例粤语“挽、湾、玩、顽“等字音的声母。
z[ts]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发音时,舌尖轻轻抵住齿背,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把舌尖与上齿背的阻碍冲开一道窄缝,并从中挤出,摩擦成声。例如:
z:栽 脏 遭 贼 怎 增 宗 资 租 嘴 尊 钻 则 走 咱 藏族 宗族 总则 自尊 走卒 祖宗 自足 造作 组织 最早 四音节:自得其乐再接再厉责无旁贷自告奋勇座无虚席坐吃山空左右为难罪魁祸首自作自受了自以为是字里行间孜孜不倦
c[ts‘]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发音的情况和z相比,只是气流较强,其余都相同。例如:
c:猜 擦 参 仓 策 海 此 粗 摧 村 匆 凑 搓 日 曾 层次 粗糙 摧残 仓促 措辞 苍翠 草丛 参差 从此 猜测 惨不忍睹沧海桑田草木皆兵侧目而视藏头露尾此起彼伏才疏学浅惨无人道蚕食鲸吞藏龙卧虎草草了事寸步难行
s[s]舌尖前、清、擦音。发音时,舌尖接近上齿背,形成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气流从舌尖和上齿背的窄缝中擦出而成声。例如:
撒 三 桑 涩 松 思 苏 孙 四 色 扫 塞 酸 梭 色素 洒扫 琐碎 松散 三思 思索 四散 搜索 诉讼 送死 司空见惯丝丝入扣死里逃生死去活来四面楚歌四通八达死有余辜俗不可耐所向无敌随机应变随声附和损人利己里的s d[t]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冲破舌尖的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例如:
d:搭 担 到 得 灯 叨 丢 调 斗 多 肚 电
等待 单调 到达 断定 当代 道德 大地 顶端 抵挡 电灯 答对 打倒 大刀阔斧 大功告成 大公无私 大开眼界 大书特书 点石成金 调虎离山顶天立地 多多益善 多快好省 德高望重 单刀直入 动人心弦 打成一片
t[t‘]舌尖中、送气、清、塞音。发音的情况和d相比,只是气流较强,其余都相同。例如:
t:推 吞 坛 淌 逃 铁 图 土 停 特 台 团
天堂 探听 跳台 团体 梯田 体贴 推托 探讨 铁蹄 吞吐 天坛 谈虎色变 铁证如山 通宵达旦 同甘共苦 同流合污 同舟共济 偷天换日 推波助澜 兔死狐悲 土崩瓦解 脱颖而出 突如其来
n[n]舌尖中、浊、鼻音。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发音;阻碍解除时,气流冲破舌尖的阻碍,发出轻微的塞音。
n:哪 奴 奶 闹 难 能 农 娘 牛 内 南 您
牛奶 南宁 难弄 男女 能耐 恼怒 泥泞 扭捏 奶娘 奶牛 农奴 奶奶 南腔北调 南征北战 难分难解 难能可贵 能说会道 能者多劳 弄假成真 怒发冲冠 怒火中烧 怒形于色
l[1]舌尖中、浊、边音。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舌头两边或一边通过。例如: l:拉 铃 来 列 驴 楼 罗 老 领 刘 吕
理论 流利 玲珑 罗列 冷落 劳力 留意 榴莲 绿柳 勒令
来者不拒 劳而无功 劳苦功高 老态龙钟 冷若冰霜 离题万里 里应外合 两全其美 流言蜚语 炉火纯青 落花流水 老当益壮
zh[ ]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塞擦音不是复辅音,复辅音音质不相连,汉语塞擦音音质相连。)发音时,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软膊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把舌尖的阻碍冲开一道窄缝,并从中挤出,摩擦成声。例如:
zh:赵 郑 知 中 朱 专 庄 周 重 抓 追 摘.庄重 主张 支柱 转折 指针 战争 政治 挣扎 郑重 状纸 招致制止 招展
掌上明珠;招兵买马;振振有词;争先恐后;珠圆玉润;郑重其事;知法犯法;知己知彼;知无不言;咫尺天涯;至高无上;至理名言
ch[ ]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发音的情况和zh相比,只是气流较强,其余都相同。例如:
ch:产 吵 车 陈 程 冲 除 船 吹 春 查 揣 床 抽 超产 长城 船厂 穿插 车床 出产 长处 乘车 拆穿 沉重 初春铲除
触类旁通长篇大论长期共存畅所欲言陈词滥调沉默寡言成败利钝成人之美成竹在胸承上启下吃苦耐劳赤胆忠心比吨风云冲出虎口愁眉不展单音节: sh[ ]舌尖后、清、擦音。发音时,舌尖上翘,接近硬腭前部,形成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气流从舌尖和硬腭前部形成的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例如:
sh:沙 蛇 筛 省 双 书 生 上 顺 山 水 晌 赏 诗 山水 双手 闪烁 神圣 沙石 绅士 手术 赏识 审视 少数 设施烧水 上山 闪失 首饰
深入人心神采奕奕身价百倍实事求是史无前例始终不解始终如一世外桃源事半功倍事在人为适得其反势如破竹
r[ ]舌尖后、浊、擦音。发音的情况和sh相近,只是摩擦比Sh弱,同时声带颤动,气流带音。例如:
r:日 入 如 忍 软 荣 让 然 若 柔 辱 弱 儒 仍然 柔韧 容忍 荣辱 如若 软弱 忍让
入情入理若无其事若有所思如愿以偿如箭在弦如闻其声仁至义尽人云亦云人死留名燃眉之急人定胜天日落西山如梦初醒人心所向如鱼得水-j[ ]舌面前、不送气、清、塞擦音。发音时,舌面前部抵住硬腭前部,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把舌面前部的阻碍冲开一道窄缝,并从中挤出,摩擦成声。例如: j:江 机 家 街 景 金 炯 居 捐 叫 脚 决 俊 俭
加紧 境界 交际 简洁 家具 经济 集结 即将 建交 积极 艰巨倔强
饥寒交迫 积少成多 疾言厉色 集思广益 济济一堂 急如星火 假公济私 价廉物美 驾轻就熟 箭在弦上 皆大欢喜 解放思想 解甲归田 戒骄戒躁 金碧辉煌 尽心竭力 尽善尽美近水楼台 惊天动地 兢兢业业 精益求精 炯炯有神 教学相长 见景生情
q[ ]舌面前、送气、清、塞擦音。发音的情况和j相比,只是气流较强,其余都相同。例如: q:青 亲 欺 桥 枪 情 球 去 全 缺 取 窃 前 恰
亲切 恰巧 请求 轻巧 情趣 秋千 崎岖 求亲 气球 齐全 弃权 铅球 七上八下 其貌不扬 奇耻大辱 取之不尽 奇珍异宝 旗鼓相当 千载难 42 逢 岂有此理 气吞山河 千山万水 求同存异 恰如其分 前功尽弃 千真万确
x[ ]舌面前、清、擦音。发音时,舌面前部接近硬腭前部,留出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气流从舌面前部和硬腭前部形成的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例如: x:先 西 香 新 兴 凶 修 小 宣 许 雪 休 校 消 细
学习相信 虚心 新鲜 休息 详细 形象 喜讯 想象 现行 项目 秀丽 熙熙攘攘 喜出望外 喜形于色 细水长流 下马观花 先声夺人 弦外之音 现身说法 相敬如宾 心心相印 心领神会 心慌意乱 心急如火 谢天谢地 息息相关习以为常 洗耳恭听 喜新厌旧 先睹为快 先入为主 相辅相成 相依为命 逍遥自在 小题大作 笑容可掬 心花怒放 心平气和 心神不宁 心照不宣 心直口快 信口开河 信以为真 兴高采烈 兴致勃勃 袖手旁观 雪上加霜
g[k]舌面后、不送气、清、塞音。发音时,舌面后部抵住软腭,软腭后部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冲破阻碍,爆发成声。例如: g:哥 钢 耕 姑 干 公 改 更 古 关 光 广 工 高 改革 巩固 高贵 光顾 公共 感观 规格 灌溉 公告 梗概 骨干
甘心情愿 甘拜下风 感人肺腑 高歌猛进 高谈阔论 歌功颂德 纲举目张 各自为政 功德无量 公而忘私 光彩夺目
k[k‘]舌面后、送气、清、塞音。发音的情况和g相比,只是气流较强,其余都相同。例如: k:考 坑 课 口 空 枯 坎 扣 宽 看 卡 框 哭 渴
开垦 宽阔 刻苦 可靠 空旷 坎坷 困苦 开口 慷慨 苛刻 窥看 亏空
开卷有益 开门见山 开源节流 侃侃而谈 康庄大道 可歌可泣 刻骨铭心 空前绝后 口蜜腹剑 扣人心弦 苦尽甘来 宽大为怀 溃不成军 空空如也
h[x]舌面后、清、擦音。发音时,舌面后部接近软腭,留出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气流从舌面后部和软腭形成的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例如: 43 h:海 哈 杭 好 河 湖 欢 画 吼 很 坏 灰 怀 还
欢呼 荷花 航海 绘画 浑厚 红花 黄海 黄昏 悔恨 含混 缓和 和好 海枯石烂 海阔天空 海誓山盟 骇人听闻 汗马功劳 好景不长 好大喜功 好为人师 和平共处 含沙射影 含糊其词 豪情壮志
舌尖前音、舌尖中音和舌尖后音,都是舌尖起作用,但不是把舌尖分成前中后三段,而是指同舌尖相对形成阻碍的部位分为前、中、后,即上齿背、齿龈、硬腭前部。舌尖对着上齿背形成的音叫舌尖前音,舌尖对着上齿龈形成的音叫舌尖中音,舌尖对着硬腭前部形成的音叫舌尖后音。
此外,在普通话里有一些音节没有辅音声母,我们习惯上叫它“零声母”。如果我们仔细考察,普通话零声母音节都有轻微的摩擦,这种摩擦形成的音可以分别称作半元音[j]、[w]、[у](半元音就是擦音中摩擦很小的一种音,因为它接近高元音,性质介于元音和辅音之间,所以叫做“半元音”)。部分零声母音节,如“暗 ”(an)、“爱”(ai)等,有些北京人念起来前面都加了一个舌面后浊擦音[ng]或喉塞音[?]。
零声母音节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占近十分之一。一般教科书和现代汉语语音论著中,对零声母音节中“零声母”的理解及表述分岐很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看法:
1、“零声母”就是没有声母,“零声母”不是普通话声母
2、“零声母”是普通话声母
3、不肯定也不否定“零声母”是声母
二、声母辨正
各地方言的声母同普通话声母不尽相同,为了帮助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声母,把需要分辨的几组声母说明于下:
1、注意zh ch sh、z c s和j q x三组音的分辨普通话里有舌尖后音zh、ch、sh,舌尖前音z、c、s和舌面音j、q、x。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客家方言(以梅县话为代表)、闽南方言的潮汕话、雷琼话都没有zh、ch、sh。粤方言有j、q、x,但其发音较普通话的j、q、x前,发音部位处于普通话z、c、s和j、q、x之间,粤语称为舌叶音,所以母语为粤方言的人常把zh、ch、sh混读成z、c、s或j、q、x,也常把z、c、s读成j、q、x。客家方言把zh、ch、sh读成舌尖前音,而潮汕话则把zh、ch、sh读成舌尖前音或舌尖中音。这三套声母的区别主要在发音部位上,因此,掌握发音部位是学习这三套声母的发音关键。但学会这三 44 套声母的发音,并不等于见到常用汉字就能读出它的准确发音。要分辨哪些字的声母该读哪套声母,还得下一番功夫。除了在平时的练读中留心多记外,还应掌握一些练读技巧,例如:
(1).利用普通话语音声韵配合的内部结构规律来分辨
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的拼合是有一定规律,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规律,成批成批地记住准确读音。韵母ua、uai、uang不能与z、c、s相拼而能与zh、ch、sh相拼,因而有抓(zhuü)、拽(zhuài)、桩(zhuüng)、踹(chuài)、创(chuàng)、刷(shuü)、摔(shuüi)、双(shuüng)等音节字。韵母ong不和声母sh构成音节。如:松s6ng,宋、送、颂、涌song的声母不要读翘舌音。
(2).利用古今语音演变规律来分辨
上古语音中有一部分声母类似今天d、t的字,演变到现代普通话语音中声母是zh、ch、sh,因此可以利用与d、t有关的声旁的形声字来判定它们的声母是zh、ch、sh。
(1)从声旁看字的读音。绽zhan的声旁是“定ding”,滞zhi的声旁是“带dai“,治zhi的声旁是“台tai”,幢zhuang的声旁是“童tong",这4个形声字在古代都从声旁d、t得声,演变到现代普通话语音声母一定是翘舌音zh、ch。
(2)从字看声旁的读音。调diao、tiao的声旁是“周zhou”,祷dao、涛tao的声旁都是“寿shou”,悼dao的声旁是“卓zhuo”,这几个字的声旁“周”、“寿”、“卓”的读音都与今音d、t没有关系,但它们在古代既能用来作“调”、“祷”、“涛”、“悼”的声旁,可见在当时它们的读音是相似或相同的,把它和上面那种现象结合起来看,可以推知这几个作声旁的字:“周”、“寿”、“卓”的声母一定是zh、ch、sh。但是随着语音演变也可能会有少数例
(3).利用形声字声旁类推。汉字中有大量形声字,凡声旁相同的字,它们的声母往往也相同,或者是声母的发音部位相同。例外字只是少数。
如:少shao-----少(~年)shao,沙、莎、砂、纱、移、装、董sha(娑suo,例外字);叟sou一-嫂sao,溲、搜、嗖、飕、馊、艘、嫂sou(瘦shou,例外字)。“朱”(zhū)的声母是zh,那么以“朱”为声旁的“诛、侏、洙、珠、株、铢、蛛”等字的声母也都是zh;
(4).利用记少不记多的方法,记住常用字中数量较少的平舌音字(平舌音字约占平、翘舌音总字量的3成),由此推断翘舌音字的准确声母。
比较并练读下列单音节字词
zh-z 扎(zhá)-杂(zá)蒸(zhýng)-增(zýng)摘(zhüi)-栽(züi)正(zhâng)-赠(zâng)找(zhǎo)-早(zǎo)支(zhÿ)-资(zÿ)照(zhào)-造(zào)志(zhå)-自(zå)嘱(zhǔ)-阻(zǔ)主(zhǔ)-祖(zǔ)周(zhōu)-邹(zǔ)专(zhuün)-钻(zuün)枕(zhþn)-怎(zþn)哲(zhã)-则(zã)中(zhōng)-宗(zōng)战(zhàn)-赞(zàn)zh-j 张(zhüng)-江(jiüng)蔗(zhâ)-借(jiâ)站(zhàn)-剑(jiàn)直(zhæ)-急(jæ)智(zhå)-忌(jå)召(zhào)-叫(jiào)知(zhÿ)-基(jÿ)眨(zhǎ)-假(jiǎ)z-j 资(zÿ)-基(jÿ)字(zå)-继(jå)滋(zÿ)-鸡(jÿ)自(zå)-记(jå)走(zǒu)-酒(jiǔ)子(zǐ)-己(jǐ)ch-c 蝉(chán)-蚕(cán)柴(chái)-材(cái)炒(chǎo)-草(cǎo)呈(chãng)-层(cãng)迟(chæ)-辞(cæ)充(chōng)-葱(cōng)重(chèng)-从(cèng)出(chū)-粗(cū)触(chù)-促(cù)春(chū)-村(cūn)吹(chuÿ)-催(cuÿ)纯(chún)-存(cún)ch-q 缠(chán)-前(qián)长(cháng)-强(qiáng)称(chýng)-清(qÿng)程(chãng)-情(qæng)池(chæ)-旗(qæ)吃(chÿ)-欺(qÿ)耻(chǐ)-起(qǐ)车(chý)-切(qiý)c-q 瓷(cæ)-棋(qæ)疵(cÿ)-期(qÿ)刺(cå)-气(qå)此(cǐ)-启(qǐ)sh-s 山(shün)-三(sün)诗(shÿ)-私(sÿ)商(shüng)-桑(süng)适(shå)-四(så)熟(shú)-俗(shú)睡(shuå)-岁(suå)竖(shù)-肃(sù)收(shōu)-搜(sōu)sh-x 少(shǎo)-小(xiǎo)蛇(shã)-鞋(xiã)舍(shþ)-写(xiþ)师(shÿ)-丝(sÿ)时(shæ)-席(xæ)舒(shū)-虚(xū)s-x 私(sÿ)-昔(xÿ)丝(sÿ)-稀(xÿ)死(sǐ)-洗(xǐ)算(suàn)-训(xùn)
2、分清n和l在普通话里,n和l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音。这两个音在发音方法上克服阻碍的方式不同,n是鼻音,l是边音,因此,“女和旅、泥和梨、男和蓝”等字音是绝不会混同的。但在广东潮汕话里,多数人n和l不分,混读为l。粤方言区也有一部分人n、l混读,并多为把n读作l,把“旅客”读作“女客”、“无奈”读作“无赖”。要分清n和l,除了要在发音方法上注意纠正以外,还必须弄清并记住常用字中哪些字音的声母是n,哪些是l。利用汉字形声字声旁适当 46 类推的方法,同样是分辨、记忆n声母字和l声母字的好办法,另外,因n声母字比l声母字少得多,也可用记少不记多的方法去分辨记忆n、l声母字。
比较并练读下列单音字词那(nà)-辣(là)奈(nài)-赖(lài)南(nán)-兰(lán)内(nâi)-累(lâi)尼(næ)-梨(læ)年(nián)-连(lián)宁(næng)-零(læng)怒(nù)-路(lù)女(nǚ)-吕(lǚ)诺(nuç)-落(luç)牛(niú)-刘(liú)浓(nèng)-隆(lèng)
3、分清f、h、k、t几个声母在普通话里,f是唇齿清擦音,h是舌根擦音,k是舌根送气清塞音,t是舌尖中送气清塞音。广东人在学习普通话时,受方音的影响,常有把这四个声母相混用的情况。粤方言中,部分f声母字在普通话里读为h声母或k声母,而部分h声母字则读成k声母,造成把“花市”读作“发市”,“开荒”读作“开方”‚还有把“好事”读成“考试”‚“国库”读成“国富”,以及把“开会”读成“开废”,“老胡”叫做“老符”等错读。客家方言中部分f声母字在普通话中读成h声母,潮汕话中部分h声母字普通话中读成f声母,雷州半岛及海南的闽南话还有部分h声母字在普通话中读t、k声母,把“发生”读成“花生”、“分辨”读成“婚变”,把“逃走”读成“好走”、“突出”读成“哭书”等,因此,广东人学普通话时应注意f、h、k、t四个声母的分辨。
母语为粤方言的人请注意分辨下列单音节字词h-f 花(huü)-发(fü)荤(hūn)-分(fýn)婚(hūn)-纷(fýn)欢(huü)-翻(fün)荒(huüng)-方(füng)虎(hǔ)-斧(fǔ)徽(huÿ)-飞(feÿ)悔(huǐ)-匪(fþi)k-f 苦(kǔ)-斧(fǔ)裤(kù)-附(fù)宽(kuün)-翻(fün)款(kuǎn)-反(fǎn)
k-h 考(kǎo)-好(hǎo)口(kǒu)-吼(hǒu)空(kōng)-哄(hōng)控(kçng)-讧(hçng)
母语为客家、闽南方言的人请注意分辨下列单音节字词:h-f 会(huå)-废(fâi)胡(hú)-符(fú)患(huàn)-犯(fàn)洪(hèng)-冯(fýng)回(huæ)-肥(fãi)晃(huàng)-放(fàng)华(huá)-乏(fá)缓(huǎn)-反(fǎn)f-h(u)方(füng)-荒(huüng)发(fü)-花(huü)防(fáng)-黄(huáng)费(fâi)-会(huå)父(fù)-护(hù)奋(fân)-混(hùn)分(fýn)-昏(hūn)附(fù)-互(hù)t-h 途(tú)-湖(hú)团(tuán)-环(huán)潭(tán)-韩(hán)谈(tán)-寒(hán)推(tuÿ)-挥(h uÿ)桃(táo)-毫(háo)头(tèu)-猴(h 47 èu)太(tài)-害(hài)k-h 跨(kuà)-画(huà)看(kàn)-汉(hàn)快(kuài)-坏(huài)苦(kǔ)-虎(hǔ)口(kǒu)-吼(hǒu)宽(kuün)-欢(huün)亏(kuÿ)-灰(huÿ)哭(kū)-呼(hū)
4、注意别把零声母字读成辅音声母字,也别把r声母字读成零声母字。普通话里有一部分声母为零的字,也就是零声母字,在广东方言里,却带上了辅音声母ng、m或v。广东人学习普通话要特别注意,别把方言母语中的辅音声母带到普通话中来。另外,粤方言中没有r声母,母语为粤方言的人常把r声母字读成带明显舌面摩擦音[j]的零声母字,造成把“绕道”读成“要道”、“日本”读成“译本”的错读,因此,也应注意分辨。
练读以下方言与普通话不同的单音节字词:粤方言中读成辅音声母ng的零声母字例:俄(ã)、遨(áo)、偶(ǒu)、碍(ài)、岸(àn)、额(ã)、腭(â)、牙(yá)、崖(yá)、颜(yán)、岩(yán)、银(yæn)、咬(yǎo)、蚁(yǐ)、眼(yǎn)、雁(yàn)、危(wýi)、巍(wýi)、瓦(wǎ)、我(wǒ)、魏(wâi)、伪(wþi)、卧(wç)、外(wài)、岳(yuâ)、乐(yuâ)粤方言中读成辅音声母m的零声母字例:微(wýi)、文(wãn)、尾(wþi)、晚(wǎn)、味(wâi)、务(wù)、问(wân)、望(wàng)、物(wù)、袜(wà)
客家方言中读成辅音声母ng的零声母字例:
我(wǒ)、瓦(wǎ)、吴(wú)、五(wǔ)、悟(wù)、伪(wþi)、玩(wǎn)、鱼(yú)、语(yǔ)、遇(yù)、元(yuán)、原(yuán)、愿(yuàn)、牙(yá)、涯(yá)、宜(yæ)、义(yå)、疑(yæ)、毅(yå)、验(yàn)、眼(yǎn)、迎(yæng)客家方言中读成辅音声母m的零声母字例:尾(wþi)、味(wâi)、微(wýi)、问(wân)、网(wǎng)
客家方言中读成辅音声母v的零声母字例:
无(wú)、未(wâi)、晚(wǎn)、文(wãn)、望(uàng)、物(wù)、委(wþi)、畏(wâi)、蛙(wü)、温(wýn)、汪(wüng)、翁(wýng)、屋(wū)、王(wáng)、往(wǎng)潮汕话中读成辅音声母ng的零声母字例:癌(ái)、俄(ã)、饿(â)、涯(yá)
粤方言中读成带明显舌面摩擦音[j]的r声母字例:壤(rǎng)、让(ràng)、荣(rèng)、人(rãn)、忍(rþn)、认(rân)、入(rù)、燃(rán)、染(rǎn)、仍(rãng)、扔(rýng)、扰(rǎo)、饶(ráo)、绕(rào)、惹(rþ)、热(râ)、日(rå)、柔(rèu)、如(rú)、软(ruǎn)、弱(ruç)、肉(rçu)、润(rùn)
5、注意分清送气音和不送气音广东三大方言声母的送气音和不送气音跟普通话不完全对应。因此,广东各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时,常出现送气音与不送气音混读的毛病,普通话里部分应该读b、d、g等不送气音声母的字,在方言里读成送气音。反之,普通话里部分应该p、t、k等送气音声母的字,在方言里却读成了不送气音,把“贷方”读成“太方”、“沟通”读成“抠通”、“注意”读成“醋意”。故在学习中应加注意,认真分辨。
母语为粤方言的人,易用送气音代替不送气音字例:遍(biàn)、蝙(biü)、棒(bàng)、豹(bào)、贷(dài)、滇(diün)、规(guÿ)、沟(gōng)、抱(bào)、盾(dùn)、肚(dù)、鄙(bå)、购(gçu)
母语为粤方言的人,易用不送气音代替送气音字例:迫(pç)、特(tâ)、坡(pō)、品(pǐn)、叛(pàn)、突(tū)
客家人易用送气音代替不送气音字例:报(bào)、步(bù)、半(bàn)、备(bâi)、稻(dào)、袋(dài)、调(diào)、字(zå)、跪(guå)、在(zài)、注(zhù)、另外,雷琼闽南话中没有送气音声母t、k、q、ch、c等,因而极易受方音影响把送气音读成擦音声母h、x、sh、s等,造成把“草地”读成“扫地”、“母亲”念成“母心”、“吃饭”读成“稀饭”的错读。在学习普通话时,应首先练好送气音声母的发音,再逐步记住哪些字是读送气音声母,继而掌握好送气音声母字的读音。雷琼闽南话中易用擦音声母代替送气音声母字例:草(cǎo)、亲(qÿn)、吃(chÿ)、出(chū)、讨(tǎo)、桃(táo)、蚕(cán)、渴(kþ)、琴(qæn)、床(chuáng)、土(tǔ)
第三节
韵
母
一、韵母的发音
普通话有三十九个韵母。韵母主要由元音构成,也有的由元音加鼻辅音构成。
(一)韵母的分类
1.韵母按结构可分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和带鼻音韵母三类。单元音韵母由单元音构成,有a、o、e、ä、i、u、û、-i[¹](前i)和-i[ι](后i)、er等十个;复元音韵母由复元音构成,有ai、ei、ao、ou、ia、ie、ua、uo、ûe、iao、iou、uai、uei等十三个。带鼻音韵母由元音和鼻辅音韵尾构成。普通话共有:an、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