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之特色技巧——细节描写引用学案(推荐)

时间:2019-05-13 22:57: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物传记之特色技巧——细节描写引用学案(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物传记之特色技巧——细节描写引用学案(推荐)》。

第一篇:人物传记之特色技巧——细节描写引用学案(推荐)

《人物传记之特色技巧——细节描写、引用》学案

学习目标:

1、根据命题人的设问方式,学会判断关于细节描写、引用的具体题型。

2、掌握并运用细节描写、引用的基本作用。

3、掌握并运用解题技巧,提升解题能力。

一、自学导练

(一)、细节描写

1、常见设问方式

(1).本文追述传主往事时有几个细节,举例说说这些细节的写法体现了传记什么样的特色。(2).×××细节在刻画传主形象中有何作用?请分析。

(3).传记一般要写大的事件,文中为什么提传主的日常生活小事? 【题型解析】★题干中有“细节”“小”等字样。

★题干中有“为什么”“作用”“意图”“效果”等字样。

2、基本思考角度

(1).让传主形象更全面完整,更立体化。传主形象是由多个侧面组成的,只表现其伟大的一面,而不展现其普通的一面,人物就不能立体化

(2).让人物真实可信。要把人物写好,就要写其普通的一面,因为读者是普通的公民,他愿意接受伟人身上普通的一面。这样的人物会让读者觉得真实亲切,易于接受

(3).符合读者心理需要。对于大人物诸如政治家、艺术家、影视明星等,读者已经从媒体中了解了一些他们在本行业内的成就、事迹。对于传记作品,读者更渴望了解一些花絮。因此,一些细节正能解决这一问题

3、具体答题

(1).如果是写人细节,可以这样:

①.思维趋向:写人细节=细节内容+独特形象+表现主题+读者心理

②.答题句式:通过描写„„等细节,„„地刻画出一个„„形象,突出„„(主题思想),给读者„„感受。

(2)如果是场面细节,可以这样:

①.思维趋向:场面细节=细节内容+读者感受+表现主题

②.答题句式:通过对„„等的描写,传神地写出在场人„„的心情,烘托了一种„„的现场气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现场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真实性和感染力都很强。真实地反映了„„,表达了„„的情感倾向。

(二)引用

1、常见设问方式

(1)文中大量引用了×××的诗词文章,有什么表达效果?(2)传记的最后援引了×××的描述,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这篇评传中,作者多处引用×××书信中的原话和他人的评语,简要分析这样引用的作用。【题型解析】★题干有“引用”“引述”“援引”等字样

★题干中有“为什么”“意义”“作用”“效果”等字样

2、基本思考角度

(1)传主: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丰满,突出传主的精神面貌,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2)文本: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可读性、典雅性,增添文学底蕴(3)结构:照应(呼应)标题、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对比衬托、总结上文、深化主旨(4)读者: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地了解传主的精神和影响(提升了传记的阅读价值)【温馨提示】:注意区分引用内容:

(1)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增加作品真实性,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传主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

(3)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4)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5)引用他人的评述(话):评述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可信;从侧面塑造传主„„的品质;与作者的详述相结合,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地了解传主的精神和影响等

二、解疑精讲

【例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不朽的贝多芬 罗曼〃罗兰

在大风雨中,大风雪中,一声响雷中,1827年 3月26日,贝多芬咽了最后一口气,一只陌生的手替他阖上了眼睛。

贝多芬!多少人颂赞他艺术上的伟大。但,贝多芬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他是近代艺术的最英勇的力。对于一般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最好的朋友。当我们对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旁来,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当我们斗争到疲惫的辰光,到这意志与信仰的海洋中浸润一下,将获得无可言喻的裨益。

贝多芬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他在《致不朽的爱》一信中有言:“当我有所克服的时候,我总是快乐的。”《致韦格勒》一信中又说:“我愿把生命活上千百次……我非生来过恬静的日子的。”他还分赠我们一种感到与神同在的醉意。他仿佛在和大自然不息的沟通之下,竟感染了自然的深邃的力。申德勒说:“贝多芬教了我大自然的学问,在这方面的研究,他给我的指导和在音乐方面没有分别。使他陶醉的并非自然的律令,而是自然的基本威力。”格里尔巴策对贝多芬钦佩之中含有惧意,在提及他时说:“他所到达的那种境界,艺术竟和犷野与古怪的元素混合为一。”舒曼提到《第五交响曲》时也说:“尽管你时常听到它,它对你始终有一股不变的威力,有如自然界的现象,虽然时时发生,总教人充满着恐惧与惊异。”贝多芬的密友申德勒赞叹:“他抓住了大自然的精神。”这是不错的:贝多芬是自然界的一股力;一种原始的力和大自然其余的部分接战之下,便产生了荷马史诗般的壮观。

贝多芬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先是一个明净如水的早晨,仅仅有几阵懒懒的微风,但在静止的空气中,已经有隐隐的威胁,沉重的预感。然后,突然之间巨大的阴影卷过,悲壮的雷吼,充满着声响的,可怖的静默,一阵复一阵的狂风,有如《英雄交响乐》与《第五交响乐》。然而白日的清纯之气尚未受到损害。欢乐依然是欢乐,悲哀永远保存着一缕希望。但自1810年后,心灵的均衡丧失了,目光变得异样。最清楚的思想,也看来似水汽一般在升华:忽而四散,忽而凝聚,它们的又凄凉又古怪的骚动,罩住了心;往往乐思在薄雾之中浮沉了一二次以后,完全消失了,淹没了,直到曲终才在一阵狂飙中重新出现,即使快乐本身也蒙上苦涩与犷野的性质。所有的情操里都混合着一种热病,一种毒素。

贝多芬1810年5月2日致韦格勒书中有言:“噢,人生多美,但我是永远受着毒害……”黄昏来临,雷雨也随着酝酿。尔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把黑夜染成乌黑,夹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乐》的开始。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被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重又还给了我们。

什么胜利可和这场胜利相比?波拿巴的哪一场战争,奥斯特利茨(系拿破仑1805年12月大获胜利之地)哪一天的阳光,曾经达到这种超人的努力的光荣?曾经获得这种心灵从未获得的凯旋?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选自《贝多芬传》,傅雷译)

1.文章写贝多芬去世时“陌生的手替他阖上了眼睛”这一细节,有何作用?请分别说明。

答:

2.这篇评传中,作者多处引用贝多芬书信中的原话和他人的评语,简要分析这样引用的作用。答:

三、反馈形成

1、完成p225《盛中国的风度》

2、完成p227《收集中国植物的西方“植物猎人”》

四、过关巩固

完成《传记阅读

(二)》第一大题。2

第二篇:高考作文高分技巧之引用篇

高 考考 作作 文文 高高 分分 技技 巧巧 高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这无疑是高考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那么,怎样借用古诗文来为你的高考作文增辉添色呢?

一、妙引古诗文名句出彩

这是高考作文中最常见的方式,可引用分为局部引用和全篇引用。

(一)局部引用。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诗文名句,如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这些地方所处的位置比较突出、醒目,容易引发读者的关注,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印象。

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读之功。如03年福建考生的《月是故乡明》,引用杜甫名句作为标题,不仅紧扣“感情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一作文话题,而且表达得更有韵味;04年福建考生的《一蓑风雨任平生》,引用苏轼《定**》语句,作为题目,既紧扣所选的历史人物,贴切凝练,又昭示文章题旨,写出了苏轼的豁达与超脱,可谓“一石双鸟”。

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如2004年陕西考生的《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

“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其实,落叶的生命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缤纷。换个思维方式,龚自珍曾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嘛!我们应该欣喜,享受落英缤纷的秋景。”

这个开头由情景入手,化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自然引出对落叶的联想,然后再引用龚自珍的名句,恰当地诠释了“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一哲理话题的内涵。这样处理,使文章在开头便显得意蕴深刻,诗意灵动,从而避免了“开门见山”式说理可能会有的干巴枯燥。

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如04年福建考生《照海倚天》的结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流年似水,时光如电地过去,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也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三处引用贴切自然不显斧凿,使文章文采飞扬,情理交辉,意蕴深远,辨证而深刻地评价了曾国藩这一历史人物,实在是一记漂亮有力的“豹尾”。

(二)全篇引用。既指整段之内大量引用,又指全文各段大量引用。由于古典诗文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大量、多处的引用,将能大大提升文章的文化品质和审美趣味,充实文章的底蕴。整段引用的如:

“寂寞是什么?曾几何时,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曾几何时,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许,寂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境吧!于是,我问月亮,广寒宫的嫦娥告诉我,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寂寞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

——2000年高考优秀作文《寂寞的意韵》

一段之内五处引用诗词名句,以此作为文章情感和义理的载体,让“寂寞”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既为文章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文章底蕴厚实,充满典雅蕴藉的诗意和丰富的人文气息。

而全篇引用的,2003四川省高考优秀作文《只缘身在此山中》则可称得上是典范之作了。该文以苏轼名句作为标题,非常恰切地暗扣作文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紧接着引用崔护的诗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自然引出对“情感与认知”关系的认识,确立文章主旨;然后紧承首段,引用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杜牧的《赤壁》,从几个角度来进一步阐述主旨,形象生动而不乏理性;末尾再以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收结全文。综观全文,恰到好处的引用、嵌入古典诗词,使哲理思考和情感抒发传达得深刻而有底蕴,让文章拥有了较高的文化品位。

《只缘身在此山中》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人把毫无思想感情的桃花看作“笑春风”而发出感慨,恐怕缘于“人面桃花相映红”。诗人对于桃花的认识,也出于爱屋及乌而有所专属。由此观之,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是不乏感情因素的。

人类的感情丰富,或憎或爱,或欣喜或悲伤,有丝丝的愉悦,也有淡淡的忧伤。于 是,伴随感情而获得的认识总会绚丽多彩,但这正是人类所需要的。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卷帘人与李清照的认识为何悬殊,我想,应该归结为两人的经历、身份以及感情的把握不同。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悬殊,才得以造就伟大的词人。

人类需要认知,认知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但人类也是感情动物,认知的过程也包含感情的表达。源于人心灵的精神血脉需要充满感情的认知!

记叙时,有人说:“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但他不局限于对于事实的描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由此折射出作者的智慧与宽大的胸怀,这无疑是对事物更深层次的认知。取得这样的认知,需要感情,阅读这样的认知,又何尝不需要呢?

议论时,认知更加丰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是何等的赞叹。“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又是何等的冷静与思辩。而当东坡先生再游于赤壁之时“盖将自其变者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又把思想提上了哲学的境界。

由此观,感情是认知的血脉,使它生机盎然,使它娓娓动听,而感情也离不开认知,它要在一次次的认知中表达。

感谢情感,是它丰富了认知的内涵,是它浇灌了认知的清泉,为了认知,就算“不识庐山真面目”,又有何妨?

点评:本文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表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在短时间内能将感情和认知的关系进行形象生动而不乏理性的分析,实属不易,若能在“亲疏”上再下功夫,文章定能更上一层楼。

二、巧套古诗文结构出彩

古人写诗做文都很讲究章法,每一首(篇)诗文都有其完整的行文结构与写作脉络,再加上古诗文本身言简意丰、音韵和谐,套用古诗文来铺设文章的行文结构,不仅能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而且更能给人以典雅优美的感觉,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打动读者。这一点,2004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情》做出了很好的示范。白居易的《琵琶行》以琵琶女的演奏贯穿全篇,将乐曲的情调与演奏者、听者的情绪融为一体,又以琵琶女自叙身世和诗人倾诉郁闷相映衬,其行文结构与情感抒发融合无间,曲尽长篇歌行体诗歌之妙。《琵琶行之父母有情》这篇作文妙就妙在直接套用白诗的结构形式,将《琵琶行》一诗中有关音乐描写的诗句,直接抽取出来、编织出全文的行文结构:“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间关莺语花底滑”,“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座中泣下谁最多,掌上明珠双眸湿(原诗为„江州司马青衫湿‟)”。这些诗句在《琵琶行》中本身就是串连诗歌内容、编织抒情脉络的关键诗句,被引用为文章行文转换的语言标志,不仅巧妙地串起从小到大父母对“我”的关爱与教育的一些生活细节,而且使文章的行文结构放得开又收得拢,读来自有别样的韵味。

三、模仿古诗文语言出彩

语言是文章的第--关口,高考作文的语言除了要能够根据文章需要尽可能得体准确之外,还应该尽量地体现出个性的色彩。如果你的文言功底比较扎实的话,不妨模仿古典诗文的语言,用文言的笔法来表达现代的感悟,这无疑也是高考作文“出彩”的一记妙招,历年高考作文中都有这方面的成功例子,如2001年南京考生蒋昕捷的《赤兔之死》,2002年江苏考生的《谏屈原书》,2003年四川考生的《愚者传》和北京考生的《转折》等。值得一提的还有2002年江苏考生写的五言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其语言脱胎于古乐府名篇《孔雀东南飞》,以一位才华横溢有志投身西部大开发的青年作为叙事的中心人物,写得像模像样。请看其开头: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五岁进小学,九岁入省中,十五游南大,二十研究生。此生条件好,工作不愁找。东家婆也夸,西家婶也赞。姐弟笑盈盈,父母乐呵呵!‟好事人相承,传遍南京城。”

这些高考优秀作文在古典诗文语言的借鉴上,显示出了作者个性的写作才华和较为深厚的古文修养,以及较好的驾驶语言的功力。当然,文言文毕竟是旧时代的产物,这种语言表达方式本身是不值得提倡和鼓励,本节内容只是为考生提供一种参考。要知道,这些优秀作文的成功靠得是“故事新奇”、“立意高远”、“语言老到”、“内容充实”,这些才是它们获得成功的关键,而非仅仅是浅易的文言。

四、改写古诗文内容出彩

好的古典诗文都是富于启示性的,言简而意丰,能够通过鲜明的形象和富有张力的表达唤起读者无尽的联想和想象。通过对古诗文的改写,来传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也能让自己的高考作文呈现出迷人的色彩,平添些许的诗意。当然,改写不是对古诗文的纯机械翻译,而是对古诗文的一种再创作、再提高和个性化鉴赏。例如屈原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可以联系自己对屈原的理解来改写,表达出自己的个性化感悟。下面是笔者在作文课上为学生所作的示范:

第三篇:1-初中作文之细节描写学案

第一讲 于细微处见精神

—记叙文写作中的细节描写

学习目标:

1、明确细节描写的作用及细节描写的角度和手法。

2、学会运用具体的方法进行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抒发内心情感。

一、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 : 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 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 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细致、深入的描写。它是刻画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细节描写包括:

二、感受细节

1、A、这次上去写会是什么结果呢?我坐在椅子上,想了又想,心里很紧张,犹豫了很久,终于走上了讲台„„

B、这次上去写会是什么结果呢?我坐在椅子上,双脚发抖,手也冰凉冰凉的,这使我感到很不舒服,不停地在椅子上挪动„„又有两位同学上去改答案了,教室里出奇地安静。到底上不上去呢?我心里像揣了只小兔,怦怦地跳着。我又把脚伸直了压了压,几次想冲上去,可我能对班里权威人物的答案提出异议吗?我再一次在草稿纸上认真地计算了一遍,似乎真的找不出什么错误了。于是,心一横,“呼”地站起来,跺跺脚,对着手哈了几口气,迈离了座位„„

——摘自《脱下自卑的外衣》

2、细节描写淑女的吃相

A、她端起碗,挑了几根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嘴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原文)

B、她小心翼翼地端起碗,挑了几缕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樱桃小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还不停地用餐巾纸擦拭唇角的余油。

3、描写粗汉的吃相

A、他见菜齐后,便提起筷,端起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合着饭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撑的两腮鼓鼓的。(原文)

B、他见菜端齐后,便忙提起筷,端起大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合着饭呼呼地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撑的两腮鼓鼓的,还有一粒米粒挂在嘴角上。

三、细节描写的类型及运用(一)、动作细节描写 原稿: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艰难地穿过铁道。修改稿: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

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二)、肖像细节描写

如《孔乙己》肖像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评:(三)、心理活动细节描写

原稿:“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修改稿: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有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四)、环境的细节描写习作《在阅览室里》:

“刚走到阅览室的门口,一股热气就迎面扑来。踏进阅览室一瞧,嗬,人真多啊!坐的坐,站的站,还有挤来挤去找位子的、觅书报的„„然而却静得出奇,只有日光灯发出‘吱——’的声响。我不禁屏息静气,插身进去。”

评:

在关键处驻足,“慢”说细微之处

例: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

方法一:

A、眼睛看着我,我分明地感觉她的目光在我的头发上抚摸,妈妈好长时间没有爱抚我的头发了,她在回忆那逝去的岁月吗?妈妈的目光抚上了我的眉,漫上了我的眼,我的眼珠不自觉地转动了几下,她的目光便一如我儿时她那双温柔的手,轻轻地按摩着我的眼睑,我知道她在让我好好睡眠。妈妈的目光滑到了我的脸颊上,似乎在找寻着什么,我知道那是在找她自己影子,又似乎在欣赏着什么,我知道,那是在欣赏凝聚她一生心血的艺术品。„„

B、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 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来,往腰里揣,口里说

道:“„„”

C、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方法二:

A、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光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阳与小草的交谈!另:几种常用的方法

1、把握动作描写的方法 具体写出动作的过程

例:那天,他在雪地里罩住了一只小鸟。改:他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捧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2、把握外貌描写的方法

例: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提示:①“小”到什么程度?②怎么个“瘦法”?③穿得有多

改:。

3、她骂他混蛋。

提示:⑴.尽你最大的努力,将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

⑵.运用你的想象,可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场景等。改:①添加“语言描写” 她骂他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②添加“动作描写” 她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③添加“肖像描写” 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④添加“场景描写” 真是冤家路窄,刚好在操场上俩人不期而遇,由于上

次她发现他抄别人的作业,便报告了老师,结果他被

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今天,当着这么多同学的面,他竟然嬉皮笑脸地拦住她,一个劲地说她是:小报告、克格勃、小内奸„„她对他的挖苦、讽刺装作漫不经 心的样子。其实,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生气!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四:课堂训练

1、今天教室里安静极了.2比方说,遇到一个场面——挤。

提示:A哎呀,挤极了、挤得要命、特挤.B有的同学好一点,都快把我挤成一张相片了

第四篇:人物传记之“文体特征、语言特色和写作意图”

案序8:人物传记之“文体特征、语言特色和写作意图”

编制人:刘娟 使用时间:2015.11.11 复习目标:

1.把握传记的文体特征、语言特色和写作意图。

2.能结合具体的传记文本分析文体特征、语言特色和写作意图。

梳理案

1.传记的特点:

①真实性: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②文学性: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写人,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合,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2.传记的语言特色: 首先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传记具有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

3.写作意图答题切入口:

①突出传主怎样的精神品质?②人物的价值、意义及对时代的影响。4.审题时注意: 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

5.“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①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②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③分点分条作答。6.答题误区及应对策略 ①.失分原因:

A.不会审题,表现为所答非所问,不会分点作答; B.不明确对应的答题区间,遗漏较多得分点; C.筛选信息后简要概括能力弱; D.表述混乱,答题不规范。②.对策:

A.认真审题,审出答题思路和答题区间;

语言1 B.就算题目没有明确说明,当分值较大时,注意分点作答;

C.筛选信息后,多抓文本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来概括,有时也要抽象概括; D.平时要养成“问什么答什么”的规范答题的习惯。

探究案

求见奥古斯丁·戴利(美)伊莎多拉·邓肯

受我所读书的影响,我计划离开旧金山到国外去走走。我想我或许应该跟某个大剧团一起去。有一天,我便去拜访了一个巡回演出公司的经理。他们当时正在旧金山进行为期一周的巡回演出。我请求他看一看我的舞蹈。试演是在一个上午进行的,在一个巨大黑暗的空荡荡的舞台上,母亲为我伴奏。我身着特尼克式希腊风格的白色衣服,随着没有歌词的门德尔松的乐曲翩然起舞。曲子结束时,经理沉默了一会,便扭过头去对我的母亲说:“这种舞蹈不适合在剧院表演,倒是更适合教堂,我建议你还是带着你的女儿回家去吧!”

我很失望,但并没有放弃,开始想别的办法离开。„„

我想这个夏天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时期之一,在此之后,当我到芝加哥,一走上大街就有一种饥饿得要呕吐的感觉。

我确信留在芝加哥没有任何希望,我们必须到纽约去。但怎么去呢?一天,我在报纸上读到著名的奥古斯丁?戴利和他的剧团公司的消息。我决定一定要去见一见这位在美国以最热爱艺术及最具审美观点的剧团经理而闻名的大人物。我在剧院后台门口站了好几个下午,不停地让人把我的名字报进去,请求一见奥古斯丁?戴利。有人告诉我他太忙了,要我先见他的助理。可我不同意这样,我说我有要事相商,必须见到奥古斯丁?戴利本人。终于,一天傍晚,我被获准见到奥古斯丁?戴利这位大人物,他着实有着出众的外表,但对于陌生人他知道如何摆出一副凶恶的面孔。我有些害怕,但还是鼓足了勇气对他发表了一个非同寻常的长篇演说:

“戴利先生,我有一个绝妙的主意要告诉您,而这个国家也唯有您才能理解它。我发现了一种舞蹈,我发现了这种已经失传了两千多年的艺术。我给你带来了这种舞蹈,也带来了将革新我们整个时代的主意。我是在哪儿发现它的?在太平洋的波浪里,在内华达山脉的松林涌动中,我看见了年轻的美国在落基山山顶翩然起舞的完美轮廓。我们国家最伟大的诗人是沃特?惠特曼。我发现了这种能与沃特?惠特曼的诗相辉映的舞蹈,实际上,我是沃特惠?特曼灵魂的女儿。为了美国的孩子们我将创造一种能够表现美国的舞蹈。我为您的剧院带来了它所缺少的至关重要的灵魂。舞蹈家的灵魂。因为您知道,”我继续说,试图不去理会这位大经理不耐烦的打断(够了!够了!),我对此置之不理,语言2 提高了嗓门接着说,“戏剧是从舞蹈开始的,戏剧之初的第一位演员是位舞蹈家。他载歌载舞。这就是悲剧的诞生,直到舞蹈家用他自发的伟大的艺术回归到剧院,否则,您的剧院将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舞蹈。”

奥古斯丁?戴利不知道该如何应付眼前这个瘦小陌生的小女孩,竟敢用这种方式在他面前喋喋不休。他只好说:“好吧,我放在纽约演出的一幕哑剧需要一个小角色,你可以在十月一号来参加排练,如果你合适的话我就雇佣你,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伊莎多拉。”我答道。

“伊莎多拉,不错的名字,”他说,“好了,伊莎多拉,我们十月一日在纽约见吧。”怀着胜利的喜悦我冲回家见我的母亲。

“终于有人赏识我了,妈妈!”我说,“伟大的奥古斯丁?戴利要雇佣我了。我们得在十月一日之前赶到纽约。”

1.林语堂评价本书说:“在这本记载她一生经历的自传中,她毫不保留地自我剖析,坦率得令人发窘,生动得让我们感觉到一个亮丽生命的耀现。”林语堂的评价包含了传记文学的两个特点,请以本文为例说明这两个特点。(5分)

2.伯牙曾经在铺天盖地的波涛中,在茫茫无际的天涯里,在扶摇直上哀号和翱翔着的鸥鸟身上得到启迪,他的琴声忽然变得悠扬而又壮烈,清冽而又浩瀚,刚健而又缠绵,悲切而又欢乐。本文中画线的句子和伯牙的故事,让你从中领悟到艺术创作的一个什么规律?请再举一个同类的例子加以说明。(6分)

苏东坡传(节选)

林语堂

徐州不仅是个大城市,地控鲁南,一向为军事要冲。在过去各朝代,徐州四面皆有战事,今日仍位于津浦陇海两铁路交会之处。徐州离一个地区近在飓尺,此地区即在此后数十年内因为一个盗匪巢穴受《水柳传》的渲染而出名。徐州位于河畔,南部高山耸立,下有深水急流,在城边流过。当地出产上等花岗岩、煤、铁,苏东坡时已开始开采。

语言3 因此徐州也以产刀剑著称。苏东坡喜爱此地的自然风光,鱼与螃蟹也种类繁多,因称之为“小住胜地”。

在八月二十一日,苏东坡到任三个月之后,洪水到了徐州。王安石以前曾设法疏浚过黄河水道,但是空花了五百万络,工程竟归失败,负责工程的人畏罪自尽。黄河现在是在徐州以北约五十里处向东方决口,水势开始蔓延,淹没了几百方里。水到徐州城边时,被城南的高山所阻,于是继续高涨,到了九月,水深达到两丈九尺。水高一度超过了徐州城内的街道。苏东坡奋不顾身,抢救城池。有几十天不回家过夜,住在城墙上的棚子里,监督加强外圈的城墙。富有之家纷纷逃难,苏东坡在城门口劝阻他们,以免引起人心惊惶。他说:“我不走,你们最好也不要走。”这样把大家劝回去。此处不是细谈苏东坡建筑工程天才之所,不过也得说他是亲自参与了防堵工程的数字计算。在盘旋滚转的洪水势将越过东南外城墙时,他正在忙于加强城基和增加城高。防水工程长九千八百四十尺,十尺高,二十尺厚。完成这项工程,需要数千人之众。扑味扑麻在泥里跋涉,他亲身到军营去见指挥官。因为禁卫军直接受皇帝命令,苏东坡恳求他们协助。指挥官欣然应允,他说:“大人都亲自监工,我们自然应当尽力。”同时在徐州北方也正在准备把洪水引入以前的黄河旧水道,黄河在中国历史上曾改道多次。洪水威胁徐州城四十五天。在十月初五,黄河又回到旧水道,往东在靠近海州处入海,洪水才开始撤退。

百姓欢天喜地,感谢全城得救。但是苏东坡对临时的堤防感到不满,附以详细数字说明,修表呈奏朝廷,请求拨款,重建石头城墙,以防患于将来。空等好久之后,苏东坡修改了原定的计划,建议改用坚强的木材加强堤防,不再用石头。皇帝对他的成就特颁圣旨嘉许,在次年二月,朝廷拨予苏东坡三万贯,一千八百百米粮,七千二百个员工,在城东南建筑了一条木坝。在外围城墙上,由于苏东坡喜爱建筑,他兴工建筑了一座楼,一百尺高,名之为黄楼。后来黄楼一词成了苏东坡在徐州所作诗歌总集的名称,正如他在密州建筑的超然台,成了他在密州所写诗集的名称一样。

1、第一段写了徐州哪些方面的特点?有何作用?

2、本文在正面刻画人物的同时还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找出相关内容,分析其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语言4

3、请简要分析选文的语言特点,至少列举出三点。

黄侃先生二三事

①中国文人似有放诞的传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放诞与其说是真性情的流露,不如说是专制制度下无奈的装疯卖傻。就群体而论,文人放诞怪癖的行为,既能见自由之态又能显率性之真,恐怕也只有晚清和民国间的读书人了。如章太炎将袁世凯所授大勋章贬做扇坠,辜鸿铭大辫长袍徜徉北大校园,逻辑学家金岳霖与鸡共舞„„黄侃也堪列其中。

②黄侃为章太炎门生,学术深得其师三昧,后人有“章黄之学”的美誉;其禀性一如其师,嬉笑怒骂,恃才傲物,任性而为,故时人有“章疯”、“黄疯”之说。

③1908年春,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先后病逝,清廷下令各地举行“国丧”。当时,高等学堂学生,同盟会会员田桓在“哭临”(指追悼皇帝的仪式)时,流露不满情绪堂长杨子绪高悬虎头牌警吓,并欲开除田桓学籍,黄侃获悉,大怒。闯入学堂,砸烂虎头牌,大骂一顿而去;又过几天,田桓带头剪辫以示反清,杨子绪恼怒异常,又悬挂虎头牌,黄侃闻讯,手持木棒冲进学堂,先砸烂虎头牌,又要痛打杨子绪。

④1911年7月,黄侃因宣传革 命,被河南豫河中学解职,返乡途经汉口之际,同盟会同志及友人为他设宴洗尘。席间论及清廷腐败,革 命浪潮的高涨,黄侃激愤不已,当晚,黄侃借酒性挥毫成文,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文章刊出,舆论哗然,各地报刊或纷纷报道,或全文转载,清廷惊恐万分。

⑤黄侃不仅有革 命之壮行,亦多名士之趣行,一次,他在课堂上兴起,谈及胡适和白话文说:白话与文言谁优谁劣,毋费过多笔墨,比如胡适的妻子死了,家人发电报通知胡适本人,若用文言文,“妻丧速归”即可;若用白话文,就要写成“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呀”11个字,电报费要比用文言贵两倍,全场捧腹大笑。

⑥黄侃曾经在中央大学任教。学校规定师生进出校门需佩戴校徽,而黄侃偏偏不戴,门卫见此公不戴校徽,便索要名片,黄侃竟说:“我本人就是名片,你把我拿去吧!”争执中,校长出来调节、道歉才算了事。在中央大学教课的名流颇多,大多西装革履,汽车进出,最起码也是包车。唯有黄侃进出学校,穿一件半新不旧的长衫或长袍,并用一块青布包裹几本常读之书。一个雨天,其他教授穿胶鞋赴校,而黄侃却穿一双土制皮木钉鞋以防滑践泥,课后晴天,他换上便鞋,将钉鞋用报纸包上夹着出校门,新来的门卫不认识黄侃,见他土里土气,又夹带一包东西,便上前盘问,还要检查纸包,黄侃放

语言5 下纸包就走,从此不再去上课,系主任见黄教授连续几天未到校,以为生病,便登门探望。黄侃闭口不言,系主任不知所以然,急忙报告校长,校长亲自登门,再三询问,黄侃才说:“学校贵在尊师,连教师的一双钉鞋也要检查,形同搜身,成何体统?”校长再三道歉,后来托名流相劝,均无效果。

⑦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当然不是黄侃的全貌,他对学术的谨严与虔敬,恐怕才是其性情的根本。黄侃治学非常严谨,对待著述十分谨慎、认真。所治经、史、语言文字诸书皆反复数十遍,熟悉到能随口举出具体的篇、页、行数,几乎没有差误,即便如此,依然不轻易为文。他常说,学问之道有五:“一曰不欺人,二曰不知者不道,三曰不背所本,四曰为后世负责,五曰不窃。”黄侃还经常教育学生,中国学问犹如仰山铸铜,煮海为盐,终无止境。作为一个学者,当日日有所知,也当日日有所不知,不可动辄曰我今天有所发明,沾沾自喜,其实那所谓发明,未必是发明。

⑧以学术“新”、“旧”论,黄侃与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学人可谓泾渭分明,但在内在精神方面,他们对学术独立、自由精神的追求、甚至革 命行动的激烈等,恐怕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吧。

1.文章是从哪几方面叙写黄侃的?请各举一例。(4分)

2.作者这样叙写黄侃的写作意图是什么?(6分)

训练案

朱东润自传

1896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21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23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

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汉大

语言6 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法,这叫做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

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

《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这是三百年前的看法,现在用不上了。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始祖,这个也用不上。《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其大略。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

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些作品,根本不是传记文学。

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传。别传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而是后人认为有别于正史,因此称为“别传”,有些简单一些,也可称为传叙。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

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那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

英国的《约翰逊博士传》是传记文学中的不朽名作,英国人把它推重到极高的地位,这部书的细致是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位,但是的确也难免有些琐碎。而且由于约翰逊并不处于当时的政治中心,其人也并不能代表英国的一般人物,所以这部作品不是我们必须模仿的范本。

是不是我国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应当说是可以,由于作者着墨无多,处处显得“颊上三毫”的风神,可是中国文人相传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样的道路,所以无论近代人怎么推崇这部作品,总还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

国内外的作品读过一些,也读过法国评论家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是不是对于传记文学就算有些认识呢?不算,在自己没有动手创作之前,就不能算是认识。

这时是1940年左右,中国正在艰苦抗战,我只身独处,住在四川乐山的郊区,每周得进城到学校上课,生活也很艰苦。家乡已经陷落了,妻室儿女,一家八口,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我决心把研读的各种传记作为范本,自己也写出一本来。我写谁呢?我考

语言7 虑了好久,最后决定写明代的张居正。第一,因为他能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家拯救出来,为垂亡的明王朝延长了七十年的寿命。第二,因为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骂,终于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他不是没有缺点的,但是无论他有多大的缺点,他是唯一能够拯救那个时代的人物。

相关链接:

自传和传人,本是性质类似的著述,除了因为作者立场的不同,因而有必要的区别以外,原来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西洋文学里,常会发生分类的麻烦。我们则传叙二字连用指明同类的文学。同时因为古代的用法,传人曰传,自叙曰叙,这种分别的观念,是一种原有的观念,所以传叙文学,包括叙、传在内,丝毫不感觉牵强。(朱东润《关于传叙文学的几个名词》)

朱先生确是有儒家风度的学者,一身正气,因此他所选择的传主对象,差不多都是关心国计民生的有为之士。他强调关切现实,拯救危亡,尊崇气节与品格。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1.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2.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6分)

语言8

第五篇:细节描写训练之六

细节描写训练之三

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的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运用细节描写写人,往往能增强描写的生动性和真实感.使人物更具个性特征,对人物塑造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具体描写时,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细节要准确可信,经得起推敲,要注意惊心选择,巧妙安排,切忌繁琐的自然主义的描写,此外,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服从人物刻画的需要,为了强调某一细节的重要作用,可对此进行反复多次的描写。

二、学习和应用知识、教师出示胶片。

例文:

他是个性格内向的人,整天寡言少语,他虽有不少好伙伴.也常与他们一起玩乐,但很少说话,笑时也是有容无声,因此大家常设他 “ 金口难开 ”,他要是在烦恼忧愁时.就更难吐出一字。有次他数学只考了 58 分,却是全班第二名,他妈妈不知内情,看到他不及格就唠叨上了,没完没了,他不争辩,也不解释,只是不答理,不作声,从头天晚上第二天上午,第三天早晨到第四天夜里,整三天.他看电视,看小说,睡觉,吃饭,就是不说话,他爸爸急了,跑学校,求老师,他妈妈慌了.打鸡蛋,送糖水,如此双管齐下,谁还不消气?但他只是以笑相对,依然无话。、学生讨论然后教师明确:

习作通过一个三天不说话的细节描写.把人物极端内向的性格特征揭示出来,这种性格虽不值得赞美,但作者运用典型细节表现典型性格的写法是很可取的。、教师再提示:

常见写作失误探因:

①细节不真实,编造痕迹明显。这是不留心观察生活,不注意生话积累造成的失误,②所选细节平谈,缺乏典型意义,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是因为辨别、取舍细节的能力较差造成的失误,③细节选择不当,不能表现甚至有损人物形象。这一欠缺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密切相关,④细节虽好,但描写不力,如同厨艺不精,糟蹋了美味的食物一样,这是阅读太少、缺乏对范例的积累与借鉴出现的失误。

三、延伸训练

运用至少一个动作细节的描写,刻画一老师在学生面前为人师表的形象。

下载人物传记之特色技巧——细节描写引用学案(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物传记之特色技巧——细节描写引用学案(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文专题训练之细节描写

    作文专题训练之细节描写 原则:往哪加——加什么——怎么加 (一) (他)蹒跚的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

    作文训练之细节描写

    作文训练之细节描写 教学目标:学习人物细节描写的写法 教学重点:同上 教学过程: 一、 教师指导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的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

    细节描写训练之学生稿

    细节描写类型及运用 一、摄取细小传神的动作 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写孔乙己 a、(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

    七年级作文细节描写教学案

    七年级作文细节描写教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细节描写” 2、掌握人物、景物、生活等细节描写的写法 3、能运用细节描写写几段话 难点、重点:掌握人物、景物、生活等细......

    作文细节描写训练教学案

    作文细节描写训练教学案 2011-04-02 09:39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点击: 848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赏析例文中一些精彩的细节描写片段,学习和仿用细节描写,并用于写作之中,感受......

    《记叙文写作———细节描写》导学案

    《记叙文写作———细节描写》导学案 教学目标:1、明确细节描写的内涵。 2、学会细节描写的方法并能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细节描写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什么是细节......

    2012年公务员面试言语技巧之名人名言引用

    公务员之路,从华图起步海南华图教育http://hainan.htexam.com/ 海南公务员考试网、海南公务员考试论坛、海南公务员招考网—— 2012年公务员面试言语技巧之名人名言引用 一、......

    细节描写之刻画人物形象技巧指导课(共5篇)

    教学设计:让人物“活”起来 ——细节描写之刻画人物形象技巧指导课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罗新中学陈晓茹 教学设想: 针对学生作文中写人单调、没有个性、不够生动这一常见问题,借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