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第六单元教案

时间:2019-05-13 22:46: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五年级第六单元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五年级第六单元教案》。

第一篇:人教版五年级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的传奇故事。《慈母情深》讲述了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满足了我读书的强烈愿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以及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学会看病》中的母亲,为了培养孩子将来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在感冒时让他自己上医院,学会了看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紧扣“父母之爱”的专题安排,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口语交际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习作应在联系生活、表达真情上下功夫,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发生在美国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教学难点:体会父亲爱子之情,感受孩子的“了不起”。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地震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5。12汶川大地震的影像资料,学生看后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

师:是啊,地震是残酷的,它使多少人失去亲人,流离失所。1994年,当巨大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矶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下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2、借助字典或结合上下文认识生字,理解新词。

3、指名轮流读课文,汇报预习收获。

4、浏览课文,说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你读完有什么感受?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悟

1、边读课文,边完成以下任务:

(1)用“——”画出让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2)找出文章中能表达主题思想的关键句子。(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和其他不懂的问题。

2、学生汇报,教师小结,课件出示几个问题:(1)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3)“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过几次?为什么要反复出现?

四、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进不步熟读课文,先自己思考一下上述问题。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二、抓住重点,合作探究

1、出示上节课所提问题,学生自读课文,独立思考。

2、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全班汇报,共同品读感悟,重点分析以下三个问题:(1)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

起初“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的悲伤与绝望,接下来的坚定与决不放弃,儿子生还后的无比幸福喜悦。(绝望——坚定——惊喜——幸福)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了不起的父与子”要从“父”与“子”两个方面来理解。

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其他孩子的父母“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而这位父亲一直不停地挖掘。人们劝阻他,“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他便埋头接着挖。”“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多么坚忍不拔、决不放弃的父亲!多么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

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在长达38个小时的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与危险。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同死神搏斗,最终生还,巨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对父亲真诚诺言的信赖;奇迹的出现来自伟大的父爱。(3)“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过几次?为什么要反复出现?

为什么文中3次出现类似的话?因为他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反复出现,多处呼应,通过父亲的责任感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通过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了对父亲多么信赖。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

四、角色体验,深入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读出感情。

2、内分角色朗读或表演。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先说一说,课后再写下来。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了不起

儿子

坚忍不拔

父子情深

决不放弃

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勇敢坚强

恪守诺言

舍己为人

有责任感

18、慈母情深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读完课文,谁都会被慈母情深深打动。这位平凡的母亲,辛劳的母亲,贫寒的母亲,在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出的深沉的母爱,给人留下了何等难忘的印象。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刚学了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爱所迸发出的巨大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受到的母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将使你感受到母爱的深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学生自学。

(1)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生字要多读几遍。(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同桌相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3、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陷、碌、攥”,学生认读。(2)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课文,感受母爱

1、自读体会。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在自己感受特别深刻的地方作简单的批注。

2、小组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有哪些感受和体会,还有什么没有解决的问题。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读出相关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

(1)理解我家境的贫寒。连“破收音机”都“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2)体会母亲挣钱的艰辛。工作在噪声震耳欲聋的角落,争分夺秒,“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以上这些,与妈妈慷慨地给我钱买书形成了强烈对比。“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3)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四、角色体验,升华情感

1、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感情。

2、如果要把《慈母情深》拍成一部电影,让课文中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画面。现在请你当导演兼摄像师,你准备选取哪些镜头?说说你的想法和理由。

五、阅读链接,拓展延伸

1、阅读课后的文章《纸船——寄母亲》。

2、谈谈日常生活中母亲对自己关爱的小事。板书设计:

18、慈母情深 瘦弱

母亲贫苦(慈祥善良)儿子 ↑辛劳| |通情达理|

|—————感激、崇敬、热爱————|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作者不仅认识到两种评价对自己健康成长的必要性,而且认识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看来截然不同的评价所蕴含的共同点,那就是爱。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确实、自豪”等词语。理解“一如既往”、“得意扬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教师板书“精彩”一词,学生说出其反义词后,再板书完整题目——“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认读本课生字,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腼腆灵感源泉歧途谨慎得意扬扬称心如意一如既往

3、学生轮流读课文,互相评价。

4、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将课文分为“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题目是怎么来的?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生朗读课文前一部分。

2、思考讨论:(1)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样?父亲是怎样评价的,我有什么反应?

(2)父亲和母亲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3)母亲爱我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父亲不爱我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3、汇报交流。

重点帮助学生弄清第二个问题:因为母亲对待子女比较重感情,为了鼓励子女,常会说些感情色彩强烈却与事实并不十分相符的话。而父亲注意的不是“我”写诗的行为而是诗本身的质量,他对“我”的评价过分强调事实而忽略了情感,没有考虑到“我”的承受力。也可能这位父亲认为,母亲的鼓励有点过分了,以致使孩子“得意扬扬”,在这种情况下,给孩子一些警告,更有助于他的健康成长。

四、课后练习,积累语言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和词语。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积累语言

1、听写生字、新词。

2、说说本课前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后一部分,随手进行批注:重点句子、含义深刻的句子、不理解的地方及其他疑问。

2、学生在小组内汇报自己读后感受和收获。

3、全班交流。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以下问题:(1)“我”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当初是“多么幸运”? 作者体会儿时的幸运是因为:一是“我”有个常常鼓励我的慈祥的母亲,她常常肯定“我”,给“我”力量,母亲的爱是“我”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二是“我”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的警告和教育,使我不走向歧途,“我”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作品的力量来自于父母两方面,所以我是多么的幸运。

(2)巴迪长大后,如何看待父母的爱?你如何看待巴迪父母的爱?(谁对谁错?只有其中的一种爱行吗?)

(3)如何理解“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这句话的含义? 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有爱的鼓舞,有时常的提醒,不会产生自傲和自悲,不断前进。

4、指导朗读。

提醒学生:朗读时,不同人物的身份要读出不同的语气。妈妈要读出慈祥、和蔼、亲切的语调,爸爸的语言要读出严厉的语气。无论是妈妈的话,还是爸爸的话,都要读出“爱”的感情。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感想?

师小结:生活中有许多爱的不同表现形式,当我们遇到鼓励之爱的时候,应戒骄戒躁;当我们遇到严格之爱的时候,我们要正确地接受。

2、联系实际想一想,家长对自己的鼓励和批评,在自己的成长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可在日记中写一写。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妈妈“精彩极了”(鼓励)爱

爸爸“糟糕透了”(批评)20、学会看病 教材分析: 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磨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儿、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文中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一位母亲为了让儿子学会看病,在儿子发烧生病时,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位母亲写的这个故事。板书课题。

二、自学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

三、全班交流

1、认读11个生字。

2、读读课文中生字所组的词语。

3、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的,预习后知道了什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感悟

1、自读课文,边读书边勾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2、汇报交流:读出相关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

“决定让儿子独自看病──犹豫、后悔、担心、自责、勇气又回到心里”是母亲感情变化的过程,从中可以感受到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五、指导朗读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母爱感情的变化。

六、总结升华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可以是对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表示敬佩,可以对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称赞,可以是每个孩子都有巨大潜能,等等。)

七、拓展延伸

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类似的事吗?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碰到一些困难,我们应该如何克服? 板书设计: 20、学会看病

作出决定→犹豫→后悔→担心→自责→勇气回归 浓浓的爱子深情 口语交际•习作六 教学目标:

1、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2、根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

3、能感受父母的爱,与父母沟通情感,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学准备:作文范文。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谈谈父母的爱。(板书:父母的爱)

二、阅读讨论

1、指名引读“口语交际”中的三个的小故事。

2、讨论交流:你怎样看待上述故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全班汇报。

3、教师小结:

第一个小故事,妈妈的包办,使刘明明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应该像《慈母情深》中的母亲,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第二个故事中的爸爸教育方式不当,使冯刚畏惧考试。爸爸应该帮助他找出失败原因,鼓励他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第三个小故事中,李路杰的成功是爸爸正确引导的结果。

三、交流探讨

1、把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谈谈看法。先在小组内讲,再选代表在全班讲,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2、模拟给爸爸妈妈讲上面的三个小故事。

三、拓展延伸

回家后将这三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交流了父母的爱以及对父母的爱的看法,知道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呢?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一下吧。

二、明确习作内容与要求

1、学生自己阅读课本第111页的内容。

2、指名说说本次习作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要求或注意事项?

3、教师进一步讲明:

内容:通过具体的事,体现对父母由不理解到理解,体会到父母的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劝说他们改掉不良习惯;同父母再说说其他心里话。

要求:选择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畅所欲言;表达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三、选择话题,进行构思

1、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个话题,想想要写哪些内容或事件,怎么写。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思路,其他同学进行评议,看看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推选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每个话题选择一个小组代表发言,要求把内容尽量说具体。引导学生进行评议:

a.是否有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b.是否表达出自己真情实感;

c.是否有具体事例,或事例是否具体。

4、教师朗读范文,开阔学生思路。

四、学生打草稿

五、修改草稿 各自修改或者同桌互相修改习作草稿。

六、誊写习作

七、互相批改

在小组内传阅习作,共同进行批改,并选出优秀作品。

八、欣赏佳作

让优秀习作的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师生共同进行点评。回顾•拓展六 教学目标:

1、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请学生读课本中的例句,并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里。

2、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印象深的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说说语句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或表达作者情感方面的作用。

3、和同学交流自己习作或课外书中的类似语句。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己试读这四条名言,读通顺,读正确。

2、提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地方,教师给予帮助。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敦:忠厚;笃:忠实。意思是兄弟之间要崇尚和睦,朋友之间要注重诚信。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意思是孝敬父母在于内心充满敬意与爱心,而不只在于礼节上做得十分周全。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意思是要爱自己的父母,必须爱天下所有人的父母,不敢对于他人的父母有一点厌恶。要敬自己的父母,必须敬天下所有人的父母,不敢对于他人的父母有一丝的怠慢。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即淡泊名利。意思是不淡泊名利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干扰静下心来无法实现远大目标。

3、指名朗读。

4、自由朗读,尝试背诵。

三、课外书屋

1、学生自己看书中漫画,理解漫画内容。

2、指名说说你看懂了什么。

第二篇:五年级第六单元教案

第二课时

一、交流资料,丰富人物形象

请学生自由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海伦的资料,让学生通过资料的交流,加深对海伦这个人物的印象,为更好理解课文中的人物的形象作好铺垫。

二、体验感受

1.老师请几位同学,给他们蒙上眼睛,塞住耳朵,让后让他们回座位。

2.等他们座位后,帮他们恢复正常,请他们谈谈自己双耳失聪、双目失明一刻的感受。

3.根据学生的感受,老师总结,引入新课,特别理解“隔绝”、“黑暗”、“沉寂”、“暴躁”

4.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对话交流

话题一:是什么改变了小海伦,使她从黑暗和沉寂中走出来。

(可以从萨利文老师的帮助、小海伦自己的如饥似渴的学习、知识打开了海伦沉寂与黑暗的世界等方面谈,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理解。)

话题二:对于“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引导学生理解海伦在想象中感受自然的美,用触觉学会说话,给世界留下自己的声音。)

话题三:从海伦的一生中,你有什么感触?

(这三个话题是教师预设的,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调整。另外,在交流对话中,相机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时同时受到海伦人格魅力的熏陶。)

四、推荐阅读、拓展延伸

推荐文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推荐影片《海伦·凯勒》

五、总结全文

1.从海伦身上,我学习到了什么?

2.班级交流。

六、作业设计

1.回忆:引号有哪些用法?交流习题4

2.将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3.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写一篇读后感。

附:板书设计海伦·凯勒

生病失聪失明

奋斗复聪复明不屈不挠

奉献永生留名

第三篇:五年级第六单元教案

3、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学习以花喻人的写法。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是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4、正确、流利、有感请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借花喻人的写法。

教学难点: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体会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品质,并学习这种品质。教法设计:

1、借助课文的语言素材,朗读感悟鲁迅先生的时时早事事早的品质。

2、说写结合,学习“以花喻人”的写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13、早”

2、简介:鲁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军事家、文学家。

二、初读课文

1、出示初读指导:

(1)初读后我记住了()生字。

(2)初读后我理解了()生词。

(3)初读后我读得最流利的段落是()。

(4)通过初读,我还想知道()。

2、学生根据“初读指导”进行初读。

3检查初读情况

(1)学生分组汇报:我记住了哪些生字?并说明记住的方法。

(2)汇报理解了哪些生词?

如:子曰、诗云、四书五经等。

(3)汇报读得最流利的段落,并评选最佳读书能手。

(4)质疑:你还想知道什么?

4、再读课文思考:哪几个自然段是围绕“早”来写的?分别写了什么“早”?

5、分段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指生板演并讲解字的写法。

2、引导评价,师示范写法。

3、学生练写描红习字册,并临写。师巡视指导。

四、布置作业。

第四篇:五年级第六单元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全诗。

2、指名背诵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三、品诗、品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名读开头两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这两句是全诗的总起,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红军徒步长征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每天跟敌人,跟饥饿、疲劳、伤病,跟自然界的困难作生死的搏斗。这中间的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红军战士对这一切的回答是什么?你从这里感受到什么?

指导朗读这两句诗,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根据下面的提示,在四人小组里练说:

第一步先找出的是那一句。

第二步说说从这句诗中看出红军遇到了什么困难。

第三步说说红军是如何对待困难的。

3、学生交流后,汇报。

4、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吗?

5、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1)轻声读中间四句诗,想象一下红军过五岭、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观看录象)

(2)交流。

(3)讨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这四个词语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为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河来写?

7、齐读最后两句。

师:毛泽东用“更喜”来形容什么?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四、配乐朗诵全诗。

五、欣赏歌曲《长征》。

六、总结。

伟大的长征虽然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但红军的英雄形象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七、作业设计:

扩展阅读:推荐毛泽东的另一首歌颂长征的词《忆秦娥·娄山关》。

第五篇:五年级第六单元教案

练习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词得体,以体现文明修养和语文素养。

2、通过学习日常交往中常用对一些词语,学会在一定场合中正确使用。

3、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4、熟记成语,并说清成语的意思。

5、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懂得环保与我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描红,掌握运笔方法。学习日常用语的用法。培养环保意识,从自身做起。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日常交际用语。练习说话:给家乡环保提意见。

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

课时划分: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第一题:练习七

(一)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第一部分。

(1)出示信的内容,指名学生读。

(2)同桌交流讨论有什么不妥之处,说说为什么

(3)指名说

(4)交流答案

2、第二部分

教师在总结第一题的基础上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用语,都是在什么场合下使用的小组讨论交流

指明说说交流成果

师补充

理解了意思,完成第三部分的练习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作业

二、诵读与积累

一元复始: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万象更新:宇宙间一切景象都更换了新貌,显出一派生气。

芳草如茵:花草密密的,如扑上一层垫子。

(这些成语分别讲了四季景色特征,中心突出,讲了惜时意义,有意境,有韵味,首尾四个词语讲的是一年开始和结束,中间分别讲了春夏秋冬四季的主要特点)

作业:正确运用日常生活用语写几句话。

运用本课所学成语,写一段文字。要求语言优美。

下载人教版五年级第六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五年级第六单元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第六单元教案

    2 、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至第九自然段。 2、学会本课9格外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

    五年级第六单元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 什么叫新词 (1) 可以举例说明。 (2) 上节课你学到那些成语 2. 练习读、 二:学习新知识。 1. 学习第五题:小小的演讲会 (1) 出示。要求内容自渎 (2) 分组活动人人......

    五年级第六单元教案

    第二课时 一、 激情导入 1、 用一个词来形容荷花或荷叶。(出示:荷花、荷叶) 2、 同学们说得多美呀,我们一起去西湖看一看吧。(出示:荷花) 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最想干什么? 一千多年前......

    五年级第六单元教案

    19、谈礼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五年级第六单元教案大全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话:课文围绕课题“早”写了哪些内容?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梅花 鲁迅 二、精读课文 学习描写梅花的段落 1、找出描写梅花的句子。 2、投影并找出哪些词......

    五年级第六单元教案[范文大全]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指出这是选自刚刚学过的课文《郑和远航》。 (2)引导学生读贴。重点观察整体的布局,行款的优美,还要细心观察......

    五年级第六单元教案

    练习1 教学目标: 1、学习猜字谜、创作字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通过诵读积累知识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4、学会请别人帮忙,合......

    人教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教案及反思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目标 启蒙时期的儿童,天真纯净得如一泓清泉。他们欢快流动的过程,就是体验人生,感悟自然的过程,是真情的种子发芽的过程,是关爱的花蕾含苞的过程。这时候,哪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