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8 北京市土地总登记实施细则(试行)
北京市土地总登记实施细则(试行)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第7次局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北京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通知》(京政发〔2007〕15号)的文件精神,在我市已完成城镇地籍调查、农村集体土地地籍调查及北京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国土资源部《土地登记办法》(国土资源部第40号令)的规定,开展土地总登记发证工作。为推动我市土地总登记发证工作,明确总登记工作程序和方法,制定本细则。
第一部分 总则
一、工作范围
充分利用已有地籍调查成果,全面开展我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总登记发证工作。
此次总登记对城镇居住小区用地只确认宗地外围界线。城镇居住小区内部用地、已发布拆迁公告涉及的用地和农村居民点内部农民宅基地使用权不纳入总登记范围,按日常登记程序办理。
二、工作目标
按照《北京市土地总登记工作方案》(市国土调查办发〔2008〕1号)要求,为提高土地确权率,逐步实现土地登记全覆盖,在2009年12月31日前,全市土地确权率应达到90%以上,土地登记发证 率达到70%以上。
三、工作任务
1.对已进行土地登记的档案进行清理和完善,并对已核发的土地证书按规定及时进行变更、更正、注销和换发。
2.对未进行土地登记的宗地,按照土地总登记相关文件要求进行土地确权、注册登记、颁发证书。
3.对不予进行土地登记的宗地,按照《土地登记办法》第十八条规定进行统计并记录在案。
4.将土地登记档案与地籍调查档案合并归档。
5.依据土地总登记最终成果,建立统一的土地登记系统。
四、组织机构
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办公室设立登记发证推进组,负责对全市土地总登记发证的统筹、指导、协调和监督等工作。各区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办公室应成立土地登记发证工作组,具体负责落实本行政区域内土地总登记发证工作,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
五、准备
(一)宣传
1.宣传内容
普及土地总登记的相关知识,包括土地总登记工作的政策、内容、程序、作用及意义,广泛宣传《土地登记办法》、土地登记发证工作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宣传,使各级干部和群众充分认识到土地登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土地权利人熟悉和了解土地登记的程序和有 关要求,提高土地权利人土地登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主动地理解、支持和配合国土资源部门搞好土地登记发证工作。
2.宣传方式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多种传媒手段,通过新闻报道、理论文章、公益广告、宣传画、宣传栏等方式,结合北京市正在开展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对北京市土地总登记进行全面、广泛的宣传报道。在北京市各级市属报纸上宣传北京市土地总登记有关情况;在北京电视台相关电视频道播放土地总登记的新闻、广告和宣传口号;在首都之窗、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外网、中国地籍网北京子网的有关“北京市第二次土地调查”的专题版面中刊登有关土地总登记的信息;面向社会不同层次,印制宣传画、宣传册、宣传单,走进机关、军队、社区、企业、村庄等进行散发宣传。
(二)发布通告
1.通告方式
各区县分局按有利于工作的原则划定登记区,经报区县政府批准后,以区县政府名义发布土地总登记通告;通告可以张贴、直接送达申请人或者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发布。
2.通告内容
(1)土地登记区的划分;
(2)土地登记的期限;
(3)土地登记收件地点;
(4)土地登记申请人应当提交的相关文件材料;(5)需要通告的其他事项。
具体内容见《关于印发〈北京市土地总登记收件单〉(样本)及〈北京市土地总登记通告〉(样本)的通知》(京国土调查办发〔2008〕10号)。
第二部分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程序
一、土地登记档案的清理和完善
(一)已进行土地登记发证的宗地,将下列登记档案和调查档案进行清理归纳(包括市、区两级档案):
1.原房地产管理局土地登记档案
2.原土地局根据出让合同填制土地证书发证的出让档案
3.原土地管理局土地登记档案
4.原房屋土地局土地登记档案
5.原国土房管局土地登记档案
6.国土局土地登记档案
7.城镇地籍调查档案
8. 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档案 9. 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档案
(二)对未进行土地登记发证的宗地,将下列调查档案进行清理和归档完善:
1.城镇地籍调查档案
2.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档案
3.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宗地调查档案
二、各区县将清理成果与数据库进行套合,以街坊为单位制作工作底图
(一)二次调查时原城镇部分地籍调查成果至今未更新的,以集调整合后的城乡一体化地籍数据库作为基础制作工作底图。对于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覆盖的地区,以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作为基础制作工作底图。
(二)已登记发证的,将发证范围、权利人和土地证号等相关信息标注在工作底图上。
三、外业复查
各区县土地权属调查人员会同地籍测量人员依据原有地籍调查成果、档案资料、工作底图等对宗地进行外业复查。复查主要内容包括:土地使用权人、土地坐落、用途、界址点线和相关地形地物。
(一)涉及已进行土地登记发证宗地的复查
1.对宗地权属界线的复查处理
(1)对实际用地状况进行勘查,原土地登记发证界线与实地界线、调查界线一致的,直接采用调查成果,不再进行地籍测量。
(2)对实际用地状况进行勘查,实地界线与调查界线一致,但与原土地登记发证界线不一致,符合有关确权政策和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关于土地总登记过程中与规划管理衔接问题的通知》(京国土籍[2008]350号)的,直接采用调查成果,进入 权属审核环节。
(3)对实际用地状况进行勘查,实地界线与调查界线一致,但实地范围小于原土地登记发证范围,且相差部分不属于他人合法占用的,以原登记界线为准,进入权属审核环节。
实地界线与调查界线一致,但实地范围大于原土地登记发证范围,且超出部分依法不能确认的,以原登记界线为准,进入权属审核环节。
原登记发证时未采用北京市地方坐标系进行测绘的,按照地籍调查相关要求进行地籍测量。
(4)对实际用地状况进行勘查,发证界线与调查界线一致,但与实地界线不一致,符合有关确权政策的,进行变更地籍调查,重新提出申请;不符合有关确权政策的,以发证界线为准,进入权属审核环节。
(5)对实际用地状况进行勘查,发证界线、调查界线与实地界线均不一致,符合有关确权政策的,进行变更地籍调查,重新提出申请;不符合有关确权政策的,以发证界线为准,进入权属审核环节。
2.对土地权利人和坐落的核实
经核实,对土地权利人发生改变,或者因土地权利人姓名或者名称、地址发生变更,且尚未办理变更登记的,调查人员应主动为其开具《北京市土地总登记告知书(已发证)》(附件1,下同),告知权利人按变更登记的要求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3.对土地用途的核实
经核实,土地用途经依法批准发生变化且尚未办理变更登记的,调查人员应主动为其开具《北京市土地总登记告知书(已发证)》,告知权利人按变更登记的要求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土地用途未经批准发生变化的,调查人员将变化情况记录在案,仍按原登记用途予以确认。
(二)涉及未登记发证宗地的复查
1.对宗地界线的复查处理
(1)对实际用地状况进行勘查,实地界线与调查界线一致的,直接采用原有调查成果,不再重新进行地籍测量,进入权属审核环节。
(2)对实际用地状况进行勘查,实地界线与原调查界线不一致,应重新进行地籍调查。
2.对土地权利人和坐落的核实
经核实,土地权利人、土地权利人名称或坐落未发生变化的,此次土地总登记不再要求土地权利人重新申请。
土地权利人、土地权利人名称或坐落发生变化的,调查人员应主动开具《北京市土地总登记告知书(未发证)》(附件2,下同),告知现土地使用者提交有关变化的书面证明材料,并重新填写《土地登记申请书》和办理土地登记委托手续。
3.对土地用途的核实
(1)对规划批准用途或出让合同约定的用途,与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规定的二级地类不一致的,总登记时根据地籍调查成果并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城市规划用地分类标准对照表》,按 照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规定的二级地类在《土地登记卡》、土地权利证书上填写登记用途。并在《地籍调查表》、《土地登记审批表》、土地权利证书和《土地登记卡》上同时注明批准的出让土地用途。
(2)《房屋所有权证》与土地批准文件所记载的用途不一致的,原则上按照土地批准文件记载的用途登记发证。
(3)土地利用现状与批准土地用途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批准文件的用途办理总登记手续。
(4)没有明确批准用途的土地,以实际用途按照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划分的二级地类认定登记用途。
4.对土地使用权类型的核实
按照国家有关划拨政策和《关于北京市开展土地总登记发证工作的若干意见》(京国土籍〔2008〕87号)第五条第三款的规定,符合划拨用地条件的,由地籍部门直接认定使用权类型为划拨,利用调查成果进行登记。
不符合划拨用地条件的,根据地籍调查成果,填写《办理土地有偿手续告知书》(附件3),告知权利人到国土资源局管理部门办理有偿用地手续。
(三)对于权属争议宗地的复查
经核查,原争议已解决,调查人员应告知现土地使用者持争议调解或处理文书按总登记要求申请登记。
经核查,仍存在土地权属争议的宗地,按照《关于北京市开展土 地总登记发证工作的若干意见》(京国土〔2008〕87号)第六条处理。
四、申请
土地权利人按照《土地登记办法》规定提交《土地登记申请书》。
五、权属审核
(一)登记人员需对土地登记申请人、宗地自然状况、宗地权属状况进行审核,符合登记条件的以宗地为单位填写《土地登记卡》。
对原来已经登记发证并填写过《土地登记卡》的,原则上不再重新填写,但地号、宗地面积已经发生变更的,此次统一更换《土地登记卡》。
(二)权属审核标准应达到权属合法、界址清楚和面积准确,具体要求按照《土地登记办法》、市国土资源局《北京市国有土地登记规范》、《关于北京市开展土地总登记发证工作的若干意见》(京国土〔2008〕87号)、《关于土地总登记发证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京国土〔2008〕476号)的规定执行。
(三)对已登记发证的宗地,经外业调查核实土地权利已消灭、终止,但原土地权利人未依法申请土地注销登记并交回原土地权利证书的,登记部门应按照《土地登记办法》第六章规定办理。
土地登记注销后,土地权利证书应当收回。对拒不交回原土地权利证书或确实无法收回的,应当在土地登记卡上注明,并在市局或区(县)分局门户网站公告后宣告证书废止。
六、公告
(一)在土地总登记过程中,对未登记发证宗地的权属审核结果必 须公告。公告应在权属审核后进行,公告期限为15日。
(二)原城镇地籍调查、集体土地地籍调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时已经公告,且现状无变化的宗地,不再进行公告,直接登记发证。
(三)此次土地总登记前,权属来源清晰合法,已核发过土地证书且宗地边界未发生变化,但当时指界不清或未指界的,此次调查按照原土地登记结果划定宗地边界,并在审核结束后进行公告。
公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1.土地权利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2.拟登记的土地坐落、面积、用途、权属性质、使用权类型和使用期限;
3.土地权利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提出异议的期限、方式和受理机构;
4.需要公告的其他事项。
土地登记公告,应将公告内容以书面形式张贴在拟登记宗地或国有土地使用者居住地,并在市局或各区(县)分局的门户网站进行公告。具体内容见《关于印发土地登记公告样式的通知》(京国土籍〔2008〕177号)。
七、异议处理
(一)土地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在公告规定期限内,对土地登记审核结果有异议的,可向各区(县)申请复查。申请复查应提交《土地登记复查申请表》(附件4)、身份证明文件和异议证明文件。
(二)各区(县)根据申请复查内容进行复查,并根据复查结果填 写《土地登记复查结果表》(附件5)。
《土地登记复查结果表》一式两份,一份提交给土地登记复查申请人,一份留存在各区(县)分局。
经复查发现当事人对土地登记审核结果提出的异议成立,确有差错的,应当重新进行权属审核。
八、注册登记
公告期满,土地权利人及其他土地权利利害人对土地登记审核结果未提出异议或经核查异议不成立的,由市、区(县)人民政府或国土资源部批准后,办理注册登记手续。
九、建立登记簿
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组建《土地登记薄》,按街道(乡、镇)组卷,每个街道(乡、镇)可分若干卷。卷内《土地登记卡》按宗地号顺序排列,宗地分割的在原土地登记卡顺序上按宗地分割后支号的顺序排列。宗地合并的,以合并后的宗地号顺序排列。卷号按“街道(乡、镇)----街坊(村)----卷”三组六位数编排。卷皮、卷脊除标明卷号外,还应标明卷内宗地数。
十、填写《土地归户卡》
依据《土地登记卡》,以土地权利人为单位,按宗地填写《土地归户卡》。土地权利人在同一县级行政区范围内使用两宗以上土地的,应当填写在同一土地归户卡上。归户卡的编号按顺序填写。土地归户卡其他栏目的填写方法与土地登记卡对应项目相同。
十一、制证并颁发
(一)依据《土地登记卡》填制《国有土地使用证》。证书应该使用计算机打印,不得涂改。
1.通知
登记机构在发证前向领证人发送领证通知。通知内容包括领证人的名称、领证时间、地点、形式。领证人应携带的证明文件有领证人身份证明、《土地登记收件单》等。委托人领取的,应办理代领手续。
2.验证
土地登记人员对领证人提交的领证证明文件进行验证。验证无误的向领证人核发证书。
3.发证
土地登记人员收回领证人《土地登记收件单》,并由领证人在《土地登记审批表》上签字后,领取土地证书。
(二)证书更换
1991年以来按照土地登记有关规定核发的各种版本的土地证书依然有效,此次总登记经权利人同意,可以为其重新换发新版土地证书(证书上注明“换发”),原证书注销收回并存入档案。编号规则按照《北京市国有土地登记规范》执行。
第三部分 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程序
一、调查档案的清理和完善
(一)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档案
(二)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档案
二、各区县以街坊为单位制作工作底图
以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作为基础制作工作底图。
三、外业复查
各区县土地权属调查人员会同地籍测量地籍人员依据原有调查成果、工作底图等对宗地进行外业复查。复查主要内容包括:土地所有权人和宗地界线。
(一)对宗地界线的复查处理
1.对实际用地状况进行勘查,实地界线与调查界线一致的,直接采用调查成果,不再进行地籍测量,进入权属审核环节。
2.对实际用地状况进行勘查,实地界线与调查界线不一致,重新进行地籍调查。
(二)土地所有权人的核实
经核实,土地所有权人未发生变化的,此次土地总登记不再重新申请。
土地所有权人发生变化的,补充相关变化证明材料和办理土地登记委托手续。
(三)对于权属争议宗地的复查
经核查,原争议已解决,调查人员应告知现土地所有权人持争议调解或处理文书按总登记要求申请登记。
经核查,仍存在土地权属争议的宗地,按照《关于北京市开展土地总登记发证工作的若干意见》(京国土〔2008〕87号)第六条处理。
四、权属审核
(一)所有权主体的认定
集体土地所有权只确定到村农民集体、乡(镇)农民集体。按照国家和我市有关确权政策,能够证明土地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所有权应依法确认给乡(镇)农民集体。不能证明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集体土地,应依法确认给村农民集体。
(二)权属来源的认定
对于乡镇、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只要农民集体和相邻单位对土地权属界线指界已认可,直接进入公告程序。
五、公告
在土地总登记过程中,对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审核结果必须公告。公告应在权属审核后进行,公告期限为15日。
公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土地所有权人的名称、地址;
(二)拟登记的土地坐落、面积、地类、权属性质;
(三)土地权利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提出异议的期限、方式和受理机构;
(四)需要公告的其他事项。
土地登记公告,应将公告内容以书面形式张贴在村委会、乡(镇)政府,并在市局或各区(县)分局的门户网站上进行公告。具体内容见《关于印发土地登记公告样式的通知》(京国土籍〔2008〕177号)。
六、异议处理
(一)土地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在公告规定期限内,对土地登记审核结果有异议的,可向各区(县)申请复查。申请复查应提交《土地登记复查申请表》、身份证明文件和异议证明文件。
(二)各区(县)根据申请复查内容进行复查,并根据复查结果填写《土地登记复查结果表》。
《土地登记复查结果表》一式两份,一份提交给土地登记复查申请人,一份留存在各区(县)分局。
经复查发现当事人对土地登记审核结果提出的异议成立,确有差错的,应当重新进行权属审核。
七、注册登记
公告期满,土地权利人及其他土地权利利害人对土地登记审核结果未提出异议或经核查异议不成立的,由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办理注册登记手续。
八、建立登记簿
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组建《土地登记薄》,按乡、镇(街道、村)组卷,每个乡、镇(街道、村)可分若干卷。卷内《土地登记卡》按宗地号顺序排列,宗地分割的在原土地登记卡顺序上按宗地分割后支号的顺序排列。宗地合并的,以合并后的宗地号顺序排列。卷号按“乡、镇(街道)----村(街坊)----卷”三组六位数编排。卷皮、卷脊除标明卷号外,还应标明卷内宗地数。
九、填写《土地归户卡》
依据《土地登记卡》,以土地权利人即土地所有者为单位,按宗地填写《土地归户卡》。土地权利人在同一县级行政区范围内拥有两宗以上土地的,应当填写在同一土地归户卡上。归户卡的编号按顺序填写。土地归户卡其他栏目的填写方法与土地登记卡对应项目相同。
十、制证并颁发
依据《土地登记卡》填制《集体土地所有证》。证书应该使用计算机打印,不得涂改。
(一)通知
登记机构在发证前向领证人发送领证通知。通知内容包括领证人的名称、领证时间、地点、形式。领证人应携带的证明文件有领证人身份证明、《土地登记收件单》等。委托人领取的,应办理代领手续。
(二)验证
土地登记人员对领证人提交的领证证明文件进行验证。验证无误的向领证人核发证书。
(三)发证
土地登记人员收回领证人《土地登记收件单》,并由领证人在《土地登记审批表》上签字后,领取土地证书。
第四部分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程序
一、档案的清理和完善
(一)已登记发证的,按宗地对下列登记档案和调查档案进行清理 归纳:
1.原土地管理局土地登记档案
2.原房屋土地局土地登记档案
3.原国土房管局土地登记档案
4.国土局土地登记档案
5.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档案
6.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档案
(二)未登记发证的,对下列调查档案进行清理和完善:
1.集体土地地籍调查档案
2.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档案
二、各区县将清理成果与数据库进行套合,以街坊为单位制作工作底图
(一)以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作为基础制作工作底图。
(二)已登记发证的,将发证范围、权利人和土地证号等相关信息标注在工作底图上。
三、外业复查
各区县权属调查人员会同地籍测量人员依据原有调查成果、档案资料、工作底图等对宗地进行外业复查。复查主要内容包括:土地使用权人、土地坐落、用途、界址点线和相关地形地物。
(一)涉及已进行土地登记发证宗地的复查
1.对宗地权属界线的复查处理
(1)对实际用地状况进行勘查,原土地登记发证界线与实地界线、调查界线一致的,直接采用调查成果,不再进行地籍测量。
(2)对实际用地状况进行勘查,实地界线与调查界线一致,但与原土地登记发证界线不一致,符合有关确权政策和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关于土地总登记过程中与规划管理衔接问题的通知》(京国土籍[2008]350号)的,直接采用调查成果,进入权属审核环节。
(3)对实际用地状况进行勘查,实地界线与调查界线一致,但实地范围小于原土地登记发证范围,且相差部分不属于他人合法占用的,以原登记界线为准,进入权属审核环节。
实地界线与调查界线一致,但实地范围大于发证范围,且超出部分依法不能确认的,以原登记界线为准,进入权属审核环节。
原登记发证时未采用北京市地方坐标系进行测绘的,按照地籍调查相关要求进行地籍测量。
(4)对实际用地状况进行勘查,发证界线与调查界线一致,但与实地界线不一致,符合有关确权政策的,进行变更地籍调查,重新提出申请;不符合有关确权政策的,以发证界线为准,进入权属审核环节。
(5)对实际用地状况进行勘查,发证界线、调查界线与实地界线均不一致,符合有关确权政策的,进行变更地籍调查,重新提出申请;不符合有关确权政策的,以发证界线为准,进入权属审核环节。
2.对土地权利人和坐落的核实
经核实,对土地权利人发生改变,或者因土地权利人姓名或者名 称、地址发生变更,且尚未办理变更登记的,调查人员应主动为其开具《北京市土地总登记告知书(已发证)》,告知权利人按变更登记的要求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3.对土地用途的核实
经核实,土地用途经依法批准发生变化且尚未办理变更登记的,调查人员应主动为其开具《北京市土地总登记告知书(已发证)》,告知权利人按变更登记的要求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土地用途未经批准发生变化的,调查人员将变化情况记录在案,仍按原登记用途予以确认。
(二)涉及未登记发证宗地的复查
1.对宗地界线的复查处理
(1)对实际用地状况进行勘查,实地界线与调查界线一致的,直接采用原有调查成果,不再重新进行地籍测量,进入权属审核环节。
(2)对实际用地状况进行勘查,实地界线与原调查界线不一致,应重新进行地籍调查。
2.对土地权利人和坐落的核实
经核实,土地权利人、土地权利人名称或坐落未发生变化的,此次土地总登记不再要求土地权利人重新申请。
土地权利人、土地权利人名称或坐落发生变化的,调查人员应主动开具《北京市土地总登记告知书(未发证)》,告知现土地使用者提交有关变化的书面证明材料,并重新填写《土地登记申请书》和办理土地登记委托手续。
3.对土地用途的核实
(1)对规划批准用途与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规定的二级地类不一致的,总登记时根据地籍调查成果并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城市规划用地分类标准对照表》,按照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规定的二级地类在《土地登记卡》、土地权利证书上填写登记用途。
(2)《房屋所有权证》与土地批准文件所记载的用途不一致的,原则上按照土地批准文件记载的用途登记发证。
(3)土地利用现状与批准土地用途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批准文件的用途办理总登记手续。
(4)没有明确批准用途的土地,以实际用途按照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划分的二级地类认定登记用途。
4.对土地使用权类型的核实
根据国土资源部2008年7月15日《关于印发<土地登记表格>(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53号)的规定,集体土地使用权类型按照土地使用权具体取得方式填写。
(三)对于权属争议宗地的复查
经核查,原争议已解决,调查人员应告知现土地使用者持争议调解或处理文书按总登记要求申请登记。
经核查,仍存在土地权属争议的宗地,按照《关于北京市开展土地总登记发证工作的若干意见》(京国土〔2008〕87号)第六条处理。
四、申请
土地权利人按照《土地登记办法》规定提交《土地登记申请书》。
五、权属审核
(一)登记人员需对土地登记申请人、宗地自然状况、宗地权属状况进行审核,对符合登记条件的以宗地为单位填写《土地登记卡》。
对原来已经登记发证并填写过《土地登记卡》的,原则上不再重新填写,但地号、宗地面积已经发生变更的,此次统一更换《土地登记卡》。
(二)权属审核标准应达到权属合法、界址清楚和面积准确,具体要求按照《土地登记办法》、市国土资源局《北京市集体土地登记实施办法》(京国土籍〔2007〕768号)、《关于北京市开展土地总登记发证工作的若干意见》(京国土〔2008〕87号)、《关于土地总登记发证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京国土〔2008〕476号)等规定执行。
(三)对已登记发证的宗地,经外业调查核实土地权利已消灭、终止,但原土地权利人未依法申请土地注销登记并交回原土地权利证书的,登记部门应按照《土地登记办法》第六章规定办理。
土地登记注销后,土地权利证书应当收回。对拒不交回原土地权利证书或确实无法收回的,应当在土地登记卡上注明,并在市局或区(县)分局门户网站公告后宣告证书废止。
六、公告
土地总登记的权属审核结果必须公告。公告应在权属审核后进行,公告期限为15日。
公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土地权利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二)准予登记的土地坐落、面积、用途、权属性质、使用权类型;
(三)土地权利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提出异议的期限、方式和受理机构;
(四)需要公告的其他事项。
土地登记公告,在市局或各区(县)分局的门户网站上进行公告。土地登记部门认为有必要的,可同时将公告内容以书面形式张贴在拟登记宗地、村委会、乡(镇)政府或集体土地使用者居住地。具体内容见《关于印发土地登记公告样式的通知》(京国土籍〔2008〕177号)。
七、异议处理
(一)土地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在公告规定期限内,对土地登记审核结果有异议的,可向各区(县)申请复查。申请复查应提交《土地登记复查申请表》、身份证明文件和异议证明文件。
(二)各区(县)根据申请复查内容进行复查,并根据复查结果填写《土地登记复查结果表》。
《土地登记复查结果表》一式两份,一份提交给土地登记复查申请人,一份留存在各区(县)分局。
经复查发现当事人对土地登记审核结果提出的异议成立,确有差错的,应当重新进行权属审核。
八、注册登记
公告期满,土地权利人及其他土地权利利害人对土地登记审核 结果未提出异议或经核查异议不成立的,由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办理注册登记手续。
九、建立登记簿
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组建《土地登记薄》,按乡、镇(街道)组卷,每个乡、镇(街道)可分若干卷。卷内《土地登记卡》按宗地号顺序排列,宗地分割的在原土地登记卡顺序上按宗地分割后支号的顺序排列。宗地合并的,以合并后的宗地号顺序排列。卷号按“乡、镇(街道)----村(街坊)----卷”三组六位数编排。卷皮、卷脊除标明卷号外,还应标明卷内宗地数。
十、填写《土地归户卡》
依据《土地登记卡》,以土地权利人为单位,按宗地填写《土地归户卡》。土地权利人在同一县级行政区范围内使用两宗以上土地的,应当填写在同一土地归户卡上。归户卡的编号按顺序填写。土地归户卡其他栏目的填写方法与土地登记卡对应项目相同。
十一、制证并颁发
(一)依据《土地登记卡》填制《集体土地使用证》。证书应该使用计算机打印,不得涂改。
1.通知
登记机构在发证前向领证人发送领证通知。通知内容包括领证人的名称、领证时间、地点、形式。领证人应携带的证明文件有领证人身份证明、《土地登记收件单》等。委托人领取的,应办理代领手续。
2.验证 土地登记人员对领证人提交的领证证明文件进行验证。验证无误的向领证人核发证书。
3.发证
土地登记人员收回领证人《土地登记收件单》,并由领证人在《土地登记审批表》上签字后,领取土地证书。
(二)证书更换
1991年以来按照土地登记有关规定核发的各种版本的土地证书依然有效,此次总登记经权利人同意,可以为其重新换发新版土地证书(证书上注明“换发”),原证书注销收回并存入档案。土地证书编号规则参照《北京市国有土地登记规范》有关规定填写。
第五部分 资料归档和数据入库
一、资料归档
登记档案要与地籍调查档案通过此次总登记合并归档,并按照此次土地总登记的要求重编宗地号,档案顺序按照地号排列(具体归档办法另行制定)。
二、数据入库
按照《北京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操作手册(一体化地籍更新调查)》相关规定将总登记最终成果入库。
第六部分 附则
一、进行不登记发证宗地的清理统计
(一)对此次总登记中属于不能依法确定土地所有权以及按照《土地登记办法》第十八条规定不符合登记发证条件或者权属清楚但不能直接登记发证等情况的宗地,各区(县)分局应当通过第二次土地调查核实情况并进行梳理统计,填写《土地情况统计表(不登记)》(附件6)。
(二)对于有争议的宗地,经调解协商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争议暂时无法解决,且不宜立即做出处理决定的,填写《争议宗地统计表》(附件7)。
二、自本细则下发之日起,土地总登记发证一律启用新版《土地登记表格》,具体参见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登记表格>(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53号)的规定。
三、本细则自下发之日起实施,以前我市颁布的涉及土地总登记的有关规定与本细则不一致的,以本细则为准。
附件:
1.《北京市土地总登记告知书》(已发证)2.《北京市土地总登记告知书》(未发证)3.《办理土地有偿手续告知书》 4.《土地登记复查申请表》 5.《土地登记复查结果表》 6.《土地情况统计表(不登记)》 7.《争议宗地统计表》
第二篇:土地总登记通告
石首市人民政府
关于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
土地总登记的通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登记办法》和《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有关规定,为加强土地管理,依法保护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法权益,市人民政府决定对辖区范围内的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总登记。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土地总登记的范围包括全市各乡、镇、办事处辖区内村、居委会和其他集体经济组织的集体所有的土地。
二、土地总登记的时间从2012年5月30日开始,至2012年12月30日结束。
三、依法办理土地登记申请手续并在地籍调查中出席现场指界,是土地权利人的权利和义务,相关权利人必须依照本通告规定的时间、地点办理申请土地登记手续。逾期不办理或在规定时间内不出席指界的,因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土地权利人自行承担。
四、土地登记申请人申请土地登记时,应向土地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1.土地登记申请书;
2.土地登记申请人的法定代表人证明、个人身份证明
或户籍证明;
3.土地权属来源证明(包括土地改革或其他历史时期颁发的土地证书、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权属界线协议书和其他证明文件)。
4.已领取《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的单位应将原证书交回,换发新的《集体土地所有权证》。
5.委托代理人代为申请土地登记的,还应提交授权委托书和代理人身份证明。
五、土地登记申请人提交申请书、证明文件的日期自2012年5月30日起至2012年12月30日止。
六、登记区内已办理了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的单位或个人应主动向土地登记机关提供《国有土地使用证》,核实土地使用情况。
七、土地登记地址: 市国土资源局
二○一二年八月十六日
第三篇:北京市社会保险登记管理办法(试行)
北京市社会保险登记管理办法
北京市社会保险登记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社会保险登记管理,根据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9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根据北京市政府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须按照本办法办理社会保险登记,领取《社会保险登记证》(以下简称“《登记证》”)。
第三条 北京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市社保中心”)、区(县)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和市社保中心委托的代办机构(以下统称“社保经(代)办机构”)负责社会保险登记工作。
第四条 社保经(代)办机构应当与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加强对社会保险登记的管理。
第二章登记
第五条 参保单位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或成立之日起30日内,向所属社保经(代)办机构申请社会保险登记。
第六条 参保单位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时,应当填写《北京市社会保险单位信息登记表》(表一),并出示以下证件和资料:
(一)企业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二)事业单位持《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副本);
(三)社会团体持《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副本);
(四)国家机关持单位行政介绍信;
(五)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布的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
(六)其他核准执业的有关证件、资料。
外商投资企业还须持有关部门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外国、港澳台和外商机构在北京设立的办事处(机构),须出示市工商行政部门签发的《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证》或《外商投资企业办事机构注册证》。
国内驻京非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还须提供上级法人单位开具的办理参加北京市社会保险统筹全权委托授权书。
第七条对参保单位填报的《北京市社会保险单位信息登记表》(表一)、提供的证件和资料,社保经(代)办机构应当即时受理,并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并为参保单位开具《北京市社会保险缴费专户开户通知》,参保单位凭此通知到指定银行开设缴费专户;社保经(代)办机构依据银行开户回执对参保单位予以登记并核发《登记证》。
第三章变更
第八条参保单位发生社会保险登记事项变更时,应当自登记变更之日起30日内,持以下证件和资料向所属社保经(代)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变更手续。
(一)《北京市社会保险单位信息登记变更表》(表一—1);
(二)《社会保险登记证》;
(三)工商执照或有关机关批准变更证明;
(四)社保经(代)办机构规定的其他相关资料。
第九条 参保单位社会保险登记变更材料齐全的,社保经(代)办机构审核后给予变更。
第十条 因单位信息变更事项涉及《登记证》内容的需要重新打印《登记证》,但社会保险登记证号不予变动,原《登记证》收回。
第四章注销
第十一条 参保单位发生解散、破产、撤销、合并、被吊销营业执照以及其他情形,依法终止社会保险缴费义务时,应当及时向所属社保经(代)办机构申请注销登记。
第十二条 参保单位应当自发生注销登记事项之日起30日内,向所属社保经(代)办机构申请办理注销登记。单位申请注销登记时,应当填写《北京市社会保险单位信息登记变更表》(表一—1)并提供相关文件和材料,经社保经(代)办机构审核后,为其办理注销社会保险登记手续,并收回《登记证》。
第十三条 参保单位在办理注销社会保险登记前,应当结清应缴的社会保险费、滞纳金、罚款。
第五章社会保险登记证
第十四条 《社会保险登记证》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一印制。
第十五条 社会保险登记证号由12位编码组成且唯一,第一位至第六位为北京市行政区划代码,第七位至第十二位为参保单位顺序码。
第十六条 《社会保险登记证》由参保单位保管。
第十七条 《社会保险登记证》不得伪造、变造、转让、涂改、买卖和损毁。遗失社会保险登记证件的,应当及时向所属社保经(代)办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并补办。
第六章年检
第十八条 每年参保单位应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登记年检。年检时,参保单位须填写《北京市社会保险登记证年检表》并携带以下相关资料到所属社保经(代)办机构进行社会保险登记年检。未经年检,证件自行失效。
1.《社会保险登记证》
2.营业执照、批准成立证件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
3.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
4.职工工资名册
5.社保经(代)办机构规定的其他有关证件和资料
第十九条 社保经(代)办机构审核参保单位填写的《北京市社会保险登记证年检表》内容是否正确,核对其证件和资料是否真实齐全。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1.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变更登记、以前年检等情况
2.参加险种、参保人数及变更情况
3.申报缴费工资、缴纳社会保险费情况
4.参加社会保险各险种情况
5.社保经(代)办机构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二十条 审核通过的,在《社会保险登记证》上加注核验印章。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4年12月1日施行。
第四篇:北京市中学共青团教育实施纲要(试行)
北京市中学共青团教育实施纲要(试行)
为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育人功能,根据《中共中央进正派 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国家教育部(原国家教委)相继颁布的《中学德育大纲》、《中小学教育工作规程》的总体精神,结合共青团工作的实际,科学规划中学各阶段共青团教育的内容与要求,特制定本纲要。
中学共青团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中学共青团组织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学习共产主义的大学校,是对广大青少年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力量,是广大青少年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中学共青团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配合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中学共青团组织承担着为各行各业培养和输送大批合格共青团员的光荣任务,是全团的基础和源头。
中学共青团组织教育的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配合实施素质教育,面对全体中学生,开展邓小平理论教育、基本国情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政治素质,使他们初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想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的道德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基础道德素养,帮助他们成为具有“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思想情感、良好文明行为习惯和遵纪守法意识的合格公民;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全面素质,使他们在参加实践活动中起作用、受教育、长才干。协助学校党组织和教育行政,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学共青团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组织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共青团组织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大学校,这种教育职能决定了共青团组织必须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学生,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同时,中学共青团组织也是青少年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因此中学共青团组织要在发挥自身优势,把青少年学生团结在自己周围,开展系统的组织教育的同时,必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和发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青少年学生真正做到生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二、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理论灌输与下面教育,对帮助青少年学生系统地学习掌握政治理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思想方法,培养良好的品德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但在开展理论教育的同时,还必须针对青少年的思想实际抓好实践教育环节,实践教育对理论教育能起到有益的补充作用,教育主题、教育思想寓于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之中,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把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教育的最终效果才能得到完美的体现。
三、普遍教育与分层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中学共青团组织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要按照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开展普遍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提高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同时,各项教育活动又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区分教育对象,循序渐进分层有效地开展,注重教育的实效性。
中学共青团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共同理想教育:
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培育“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党赋予共青团的神圣职责。中学阶段是共青团完成这一神圣职责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要通过一系列由浅入深、互相关联的教育活动,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使中学生懂得,在当代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帮助和引导中学生努力争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教育: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中学共青团组织要积极配合学校加强对中学生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逐步帮助和引导中学生具有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个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
要遵照团的章程,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把广大中学生吸引和凝聚到共青团的旗帜下;要教育和引导团员树立和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要充分发挥业余党校、团校的阵地作用,加强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邓小平理论教育、党团基本知识教育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和引导广大团员青年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为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上述教育中,共同理想教育是主线,思想政治教育是核心,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教育是基础。三个方面教育不约而同为依存,互为补充,各有丰富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并在不同的年级体现出不同的侧重点和有联系的渐进性,构成了中学共青团教育的基本框架。
各阶段教育内容和要求
第一阶段:集合在共青团的旗帜下(初中)初一教育主题:“迈好青春第一步”
一、学生特点:
初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大都在12—13岁之间,他们面临着“两个过渡”,即小学向中学的过渡,少年向青年的过渡。他们刚刚跨入中学的大门,希望在新的环境中有一个好的开端,易于接受教育,开始向往共青团。
二、教育内容与要求:
要充分认识这一阶段学生的特殊性和正确教育引导对他们的特殊意义,帮助学生打好中学生活的基础——迈好青春第一步。这一阶段的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完成好“两个过渡”,帮助学生认识中学时期在人的一生中所处的重要地位,珍惜中学时代,适应中学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引导学生了解共青团组织,推荐优秀少先队员做团的发展对象。
1、少先队教育
(1)指导、帮助组建好少先队各级组织,细致地做好各级少先队干部的民主选举工作,尽快形成集体的核心。建立健全少先队的各项活动制度和工作制度。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集体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友谊和对集体的感情;通过开展少先队集体间的竞赛,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树立爱班级、爱学校的集体主义风尚。
(2)配合学校各有关部门对学生进行《中学生守则》、《中学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礼仪常规》教育,利用站首都少年先锋岗和校园少年先锋岗,开展红领巾植绿护绿、少年军校等实践教育活动,为学生不断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增强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2、广泛的团前教育
(1)面对全体少先队员,广泛进行共青团基本知识教育。通过中学生业余团校、团课学习小组等形式,有计划地对少先队员进行团前教育。这一教育要以《团章》为基本教材。
(2)要认真执行《北京市中学生团校条例》,对团校学员要高标准、严要求,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学生懂得要想明天成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今天必须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强化少先队员的组织意识,全面活跃中学少先队工作。
3、树立典型,推荐优秀少先队员作团的发展对象
(1)通过“推优入团”工作,深化中学少先队“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以《北京市小学少先队组织向中学团队组织推荐优秀少先队员做团的发展对象工作表》等组织活动形式,把小学少先队员组织开展雏鹰奖章达标活动的成果通过“工作表”延续到中学,使“争章”和“推优”有机结合起来。
(2)认真执行《北京市推荐优秀少先队员做团的发展对象工作细则》,广泛开展少先队中队“推优”活动,在“推优”工作中,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成熟一名、推荐一名。
初二教育主题:“团旗在我心中”
一、学生特点
初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大都在13—14岁之间,基本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环境。面临着少先队向共青团的过渡,他们离队心情迫切,开始主动追求共青团组织。
二、教育内容和要求
这一阶段的教育要针对学生青春期的特点开展。在做好离队建团工作的同时,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团队活动,帮助和引导学生愉快渡过青春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引导他们正确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强化团员意识教育。
1、做好团队衔接,广泛建立团组织
(1)离队建团大会要开得隆重热烈。激励离队的少先队员更加珍惜少先队的光荣传统和作用,把少先队的呼号作为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
(2)帮助、指导组建好共青团的各级组织,细致地做好各级共青团干部的民主选举工作,尽快形成团支部的领导核心,建立健全团支部的各项活动制度和工作制度。
2、团员意识教育
(1)通过上团课、主题团日等组织形式,加强对新团员的团员意识教育。要使他们懂得组织上虽然入团,但真正做到思想入团还要经过艰苦的努力。
(2)要有意识地给新团员压担子,使他们在开展团的工作中,在为同学的服务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自身进步成长的同时,带动大批青年共同进步。
3、加强团校建设
(1)要进一步加强中学生业余团校的建设,扩大业余团校的教育教学规模。校级团校要面向全体青少年学生办学,对青少年学生积极主动追求共青团的愿望,给予充分的支持和正确的引导,真正把业余团校办成共青团组织教育学生的重要阵地。
(2)团校建设要严格执行《北京市中学生团校条例》,严把教学质量关。同时,要解放思想,积极稳妥,对符合条件的学生,及时发展入团。要充分认识中学共青团的基础地位和源头作用,真正把团校办成加强团员发展工作,壮大团员队伍的重要基地。
初三教育主题:“做合格的共青团员”
一、学生特点
初三年级学生年龄大都在14—15岁之间,他们面临初中毕业,面临人生道路上第一次选择和竞争。他们开始较多地关心自己的命运、前途,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但思想尚不成熟。学习在绝大多数学生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团员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二、教育内容和要求
这一阶段的教育主要是针对学生面临毕业所引导的矛盾进行教育引导。政治上引导他们把个人成才同国家前途、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思想上引导他们积极地面对生活的选择,做生活的主人;学习上引导他们自觉积极地开发自己的智力潜能,改进学生方法;组织上引导他们珍惜共青团员的光荣称号,发挥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这一阶段的教育活动要注意少而精,针对性强。
1、祖国在我心中的教育
(1)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特点是要进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教育。使学生树立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坚定“跟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2)引导学生自觉地把个人成才同国家前途、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思想,使学生面对社会的选择,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2、刻苦学习的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引导学生了解文化知识在生产、科技、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学习那些刻苦学习、为祖国做出卓越贡献的先进人物的事迹,使学生明确只有刻苦学习,才能全面地完善自己,将来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
(2)进行学习方法的引导。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方法引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要高质量地开展启发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的活动。
3、做合格共青团员的教育
(1)强化团员的责任感,通过讲团课等形式,引导团员明确加入共青团,意味着履行自己对社会、对团组织、对他人的责任。这种责任感是通过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来体现的。
(2)学习优秀共青团员事迹,对照自己找差距,过好民主生活,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克服自身缺点,努力从思想上入团。在升学与就业等问题上,要特点强调团员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
第二阶段:扬起理想的风帆(高中)
一、学生特点
高中学生年龄大都在十五、六岁到十八、九岁之间,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渴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了解人生、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精力充沛,有较强的时代责任感,成才、成年的愿望非常强烈,但又不完全具备成人的思维特点和行为能力,对自己的前途理想化。高中阶段,团员在学生中的比例较大,容易产生组织观念淡化,模范作用不强等问题。
二、教育内容和要求
高中阶段的教育要在巩固初中各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在教育内容上进一步扩展和深化。要重点开展成年教育、理想教育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以上教育内容可因学生的年级不同有所侧重。开展成年教育,要通过实施系统有效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意识和爱国奉献、追求真理的精神。使他们在向成年人的角色转变过程中,树立起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努力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的富强、民族的振兴结合起来。开展理想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开展党的基本知识教育,要在开展好成年教育、理想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协助党组织把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一)成年教育
1、以为进入十六周岁的青年学生颁发居民身份证为切入点,认真贯彻执行北京市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十六周岁至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中开展成年教育活动的决议》,开展公民意识教育。要通过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帮助广大未成年学生深刻掌握宪法和法律的有关知识,懂得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和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感。
2、以青年志愿者活动为依托,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要求适龄青年在成年预备期内参加48小时以上的志愿服务,使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培养“五爱”情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3、以成年宣誓仪式为载体,全面巩固和提高以往的教育成果。成年宣誓仪式在青年成长的历程中留有深深的烙印,是成年教育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应体现出庄严和隆重。成年宣誓仪式要严格按规定程序、以学校为主进行,要注重扩大宣传和社会影响,使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的成长。
(二)理想教育
1、从爱国主义教育入手,为帮助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奠定思想基础。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引导学生把实现“共同理想”作为已任,把个人成才与祖国的富强、民族的振兴结合起来。使学生懂得“成才”就是要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就是使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不断得到完善。
2、要针对高中学生面临的升学、就业等实际问题,开展理想与前途教育。要使学生懂得,个人理想要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要与个人条件相结合;要使学生认识到,要实现理想就要从现实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各方面自觉地磨练自己,为实现理想做出不懈的努力。
(三)党的基本知识教育
1、以中学生业余党校和党课学习小组为依托,在优秀团员中,开展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要以《党章》为基本教材,重点进行党的性质、任务、奋斗目标、优良传统和作风、党员标准、党与团的关系的教育;组织他们学习现实生活中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帮助他们重点解决为什么入党、怎样争取入党两个问题。开展邓小平理论的学习,要在充分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理论精髓和理论主题的基础上,重点在全面、正确领会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帮助学生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从而增强对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认同感。
2、在开展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基础上,以“推荐优秀共青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等工作为有机载体,进一步强化共产主义理想教育,树立优秀学生典型,协助党组织把他们培养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中学共青团教育实施途径
学校团组织要自觉主动地承担起贯彻《纲要》的职责,积极争取学校各有关部门及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把《纲要》提出的各项教育任务落到实处。
一、学校团委(总支)
学校团委(总支)是实施《纲要》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团支部的领导和指导,落实《纲要》的教育任务与要求。要加强教工团组织的建设工作,强化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带领全体青年教师为实施《纲要》做出贡献。
二、班级团支部(少先队中队)工作
班级团支部(少先队中队)是实施《纲要》的最基层组织。应根据《纲要》的内容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团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协助班主任,加强班级管理,形成良好班风。要有目的地培养同学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要利用组织生活会,开展经常性地批评和自我批评,带领大家共同进步。
三、学生会工作
学生会是共青团受学校党组织委托指导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组织形式。学生会应根据自己的章程,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通过开展健康有益、生动活泼的活动,把广大同学吸引到自己周围,落实《纲要》的各项任务。
四、中学生业余党、团校工作
中学生业余党、团校是对中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中优秀分子的重要途径。要通过举办业余团校,加强团前教育,强化团员意识教育,充分发挥中学共青团组织的基础和源头作用;要通过举办业余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小学活动,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并把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五、志愿者活动
志愿者活动是共青团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重要载体,是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是中学成年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在活动中形成热爱劳动、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爱护环境的风气,培养学生树立互相关心、助人为乐、奉献社会的精神。志愿者活动应重点依托社区开展,要加强志愿服务基地的建设。
六、实践教育活动
坚持实践教育环节是共青团组织一贯坚持的基本原则,开展实践教育活动也是团组织的生命力所在。要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利用好各种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公益劳动、科技创造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开阔眼界,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培养学生“五爱”的思想情感、行为准则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七、校园环境建设
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是形成整体性教育氛围不可缺少的条件。团组织要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境建设,使学生受到爱护学校、保护环境的良好熏陶;要发挥校歌、校训和校风对学生的激励与约束作用,利用黑板报、橱窗、广播、活动园地等宣传阵地,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和成长的教育环境;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共青团文化体育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八、有计划、有组织地参加全市性青少年教育活动
全市性的大型教育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是首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中学系统各级团组织要充分运用这些大型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教育氛围,积极开展有学校特色的教育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参加,在参与中接受教育。
中学共青团教育实施的保障措施
《纲要》对中学共青团教育的日常的工作提出了较全面、较系统的内容和要求,是中学共青团组织贯彻落实《中学德育大纲》的基本措施。全市中学系统各级共青团组织要高度重视,从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一、全市中学系统各级团组织要强化自身组织建设,夯实工作基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进一步加强团队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团队干部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要有计划的根据《纲要》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业务培训,为全面贯彻和落实《纲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全市中学系统各级团组织要积极争取党、政的领导和支持,定期向党组织汇报《纲要》的实施情况,主动将《纲要》的实施工作纳入到德育的整体工作当中去。要加大工作的宣传力度,积极争取一切可利用的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支持和关心共青团工作,形成有机的教育合力,为《纲要》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纲要》是中学共青团组织实施日常教育的纲要性文件,各级团组织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要制订相应的检查考核制度,保证《纲要》在各个层次都得到充分的贯彻实施。
四、各级团组织要从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贯彻《纲要》。各级各类中学团委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对《纲要》规定的内容制订实施细则,使《纲要》在各地区、各类学校得到创造性的贯彻落实。
第五篇:土地登记公告
土地登记公告
根据xxx等xx位村民的申请,我局受理了座落于xxx市xx镇xx村一组的集体宅基地使用权总登记,我局拟准予登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土地登记办法》中相关规定,现予公告,公告期限为30日。
若权利人和其它利害关系人对公告内容有异议的,在公告期限内,向xxx市国土资源局申请复查,并提交复查申请书和相关证明材料。凡公告期内未提出异议的,依法报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予以登记造册,颁发土地证书。
地址:xxx号,联系人:xxx,电话:xxx
xx市xx局 xxxx年x月x日
注:公示时除张贴公告外,同时张贴集体宅基地使用权汇总表和地籍子区内公告宗地的地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