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至六年级上册古诗及诗意
【三年级上册】(第5册)
1、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猜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3、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4、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5、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蓬头稚子学垂纶”意思是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学着大人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意思是小孩子侧着身子坐在乱草青苔上,身影映在野草丛中。诗人对这个垂钓的小孩子的外貌并没有加以具体修饰和描写,而是直接写出山野孩子的蓬乱头发的真实面目,使人觉得非常地自然、可爱与真实。“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可见这个孩子不怎么约束自己的行为,而更专注于钓鱼的情景,可以想象孩子是多么地喜欢钓鱼。“莓苔”泛指生长在潮湿、阴暗的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这个词中可以看出小孩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个人烟稀少,鱼不易受惊吓之处,为后文的“怕得鱼惊不应人”作了铺垫。“草映身”是对孩子一个粗粗的画像,同时也与下句的“路人借问遥招手”有着直接关系。因为路人之所以向他打问,就是因为看得见他。
【三年级下册】(第6册)
6、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7、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风和日丽来到泗水边赏景,一望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处处可以领略到东风的面容,万
紫千红都呈现出春的意境。
8、乞巧
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而且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
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线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9、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慈祥的母亲手里拿着针线,缝制着衣服给将要出外远游的孩子。在孩子出发前夕,慈母还在细心地一针一线缝着,心里却恐怕孩子会很迟很迟才回来。谁又说孩子幼小的心灵,能够了解慈母的苦心,能够报答那象春天三月的阳光那么温暖的爱呢?
10、嫦娥 唐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此篇讽刺信神仙而求长生者。以嫦娥为例,说她偷吃不死之药成仙以后,在月宫里永远品味着孤独寂寞的滋味。诗人在讽刺虚妄的同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生命哲学问题: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由这一问题牵连而出的问题是:人应该怎样生活?长寿甚至长生的目的是什么?在爱和长生不老之间,现实的人应该选择什么?作者显然并不赞成嫦娥那样牺牲现世的生活而换取长生不老。他认为那样孤独寂寞的长生,实际上正是对生命的折磨和摧残。与其如此,还不如人间儿女们那样有悲欢地热爱、有聚散地执着更有意义。
【四年级上册】(第7册)
1、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正面看庐山,它是一道横长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一座高耸的山峰。
你再从不同距离、不同高度去看吧,呈现在你眼前的庐山,都是各种互不相同的形象。我们为什么不能确切完整地把握庐山的真实面貌呢?
只因为人在此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啊。
2、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农家虽无好酒,但遇上丰年也要留足鸡、肉等款待客人。这一句写出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这是动中即景,写出曲折多变的景色。“山重水复”见地形复杂,显出所经山水之无穷变化。一个“疑”字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又一村”则写出自己的欣喜之情。这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描绘乡村社日前夕的热闹情景。社日未到,但农民们已经吹箫击鼓,结队往来,衣着都很简朴。“古风存”,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盛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这一句写主观心境,如果今后有时间乘月色出游,我会随时拄着手杖来敲你们的门的。作者的恋恋不舍之情溢于言表。诗人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里,对这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清晨的微雨打湿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店映衬柳树的枝条显得格外新鲜。请你再干一杯离别的酒吧,西出阳关后就再没有老朋友了。
5、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shǔ),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xiá)。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青山绿树、鸡黍桑麻,好一派田园风光;场圃、老友、淡酒,真好比人间仙境,在这里,俗世名利、荣辱得失全如过眼烟云,飘然脑后。老友相聚,待以鸡黍之饭,普通简单的事情却被诗意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们留下了一个美的意境和幻想的空间。
【四年级下册】(第8册)
6、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
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
7、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8、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真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鲜花更加艳丽,由于红日 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料的火焰;春回大地,春光水碧,由于江 花红,所以江南显得更加碧绿。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9、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际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就像一幅钯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10、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 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 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11、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塞山前群群白鹭高飞,桃花盛开水中鳜鱼肥美。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在斜细雨中流连不归。
【五年级上册】(第9册)
1、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道长江。从京口到钟山,中间只隔几重山。春风又一次把江南岸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自己的家乡呢?
2、秋思 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异常丰富的。
3、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山一程,水一程”仿佛是亲人送了我一程又一程,山上水边都有亲人送别的身影。“身向榆关(这里借指山海关)那畔行”是使命在身行色匆匆。“夜深千丈灯”则是康熙帝一行人马夜晚宿营,众多帐篷的灯光在漆黑夜幕的反衬下在所独有的壮观场景。“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身向榆关那畔行”激荡的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萧萧豪迈情;“夜深千丈灯”催生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情。这情感的三级跳,既反映出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自然是眼界开阔、见解非凡,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定会比别人更强烈。可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身份反而形成了他拘谨内向的性格,有话不能正说,只好借助于儿女情长的手法曲折隐晦地反映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也是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夜深千丈灯”既是上阙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阙之间的自然转换。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风一更,雪一更”。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
4、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译诗】
风雨将春天送走了,飞雪又把春光迎来。
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告。待到山花开满大地时,梅花就在花丛中欢笑。
【五年级下册】(第10册)
5、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6、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7、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上阕头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不难看出,这两句在全首词中,还兼有点明环境和地点的使命。
三四两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优闲自得的画面,这几句尽管写得很平淡,但是,它却把一对白发翁媪,乘着酒意,彼此“媚好”,亲密无间,那种和协、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这就是无奇之中的奇妙之笔。当然,这里并不仅仅是限于这对翁媪的生活,它概括了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乐趣,是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下阕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占铺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看他躺
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即可知晓。
8、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六年级上册】(第11册)
1、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回想当年我出征时,微风吹拂着柔嫩的柳枝。如今我归来之日,已是满天飞雪的冬天。
2、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不一会,乌云遮住 了月亮。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 前竟然落下几点雨。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他急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4、天净沙·秋 元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望秋野之悲凉气氛、“枯藤老树 昏鸦”,荒凉凋谢的蒿草,孤枯败落 的藤枝,蔓缠在饱经沧桑的老树上,时不交运的“昏鸦”,呱呱呱,声声催 人心魄,把秋日黄昏的氛围一下子 卷入落魄流浪人的心里。冷冷清清,座落的小桥,似给旅 人铺路,又似让旅人沉落。路漫漫其 修远兮,官宦仕途又几何。零汀的 人,纶巾青衫,满身风尘,踽踽独行。“流水”“人家”,似喜似怨;万里原野,“流水”是意境,“人家”是夙愿,却难 赋深情,一双哀淡的秋目,拂袖欲断 水,愁绪任横流。驿站飘失了,残留 的“古道”依然通向天际,功名利禄,仕途失意,难耐凄凉,是是非非,融进 萧萧悲凉的“西风”。瘦弱羸马,驮着 书卷,催着旅人,行吧行吧。人生失意常八九,文人的落魄,漂泊的流离,谁道世事不唯艰?
5、马诗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在燕山大漠,明月如银钩,在月光照耀下,沙尘像雪片纷纷扬扬。何时能够骑上我的铁甲快马,在清秋时节任意驰骋。
第二篇:三年级至六年级古诗及诗意
【三年级上册】(第5册)
1、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猜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思想感情】①作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②诗歌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③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留恋的思想感情。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思想感情】作者表达了身在异乡的孤独感,抒发了对亲朋好友强烈思念的思想感情。
3、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思想感情】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4、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思想感情】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5、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一个蓬头稚面的小孩学着大人钓鱼,斜着身子坐在野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子。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思想感情】这首诗将小儿垂钓的神情动作描写得活灵活现,富有情趣,突出小孩子钓鱼的专心致志,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年级下册】(第6册)
6、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思想感情】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借柳树歌咏春风,将春风比喻成剪刀,赞美她是美的创造者,裁出了春天,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7、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风和日丽来到泗水边赏景,一望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处处可以领略到东风的面容,万紫千红都呈现出春的意境。
【思想感情】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
8、乞巧(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比喻)
【译文】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来到了,牵牛织女再度横渡喜鹊桥来相会。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挨家挨户的巧手女子都穿起红丝,至少有几万条。【思想感情】《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浅显易懂,流传很广的古诗,它表达了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9、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祥的母亲手里拿着针线,缝制着衣服给将要出外远游的孩子。在孩子出发前夕,慈母还在细心地一针一线缝着,心里却恐怕孩子会很迟很迟才回来。谁又说孩子幼小的心灵,能够了解慈母的苦心,能够报答那象春天三月的阳光那么温暖的爱呢?
【思想感情】全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此诗情感真挚自然,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10、嫦娥(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译文】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思想感情】此篇讽刺信神仙而求长生者。诗人在讽刺虚妄的同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生命哲学问题: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作者显然并不赞成嫦娥那样牺牲现世的生活而换取长生不老。他认为那样孤独寂寞的长生,实际上正是对生命的折磨和摧残。与其如此,还不如人间儿女们那样有悲欢地热爱、有聚散地执着更有意义。
【四年级上册】(第7册)
1、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从正面看庐山,它是一道横长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一座高耸的山峰。
你再从不同距离、不同高度去看吧,呈现在你眼前的庐山,都是各种互不相同的形象。我们为什么不能确切完整地把握庐山的真实面貌呢? 只因为人在此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啊。
【思想感情】《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观庐山之后的感想,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生活哲理,来告诉读者要想对事物有全面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
2、游山西村(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译文】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当山和水不断出现在我眼前时,我正疑惑无路可行,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思想感情】诗人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里,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蕴含的、着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思想感情】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李白送别孟浩然,又带着一片向往之情。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表现了一种开阔的意境。
4、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清晨的微雨打湿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店映衬柳树的枝条显得格外新鲜。请你再干一杯离别的酒吧,西出阳关后就再没有老朋友了。
【思想感情】诗前两句写景。请晨微雨,尘土不扬,柳色初绿,景色中已见离别之情。后两句写饯行告别,表达出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厚情谊。
5、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shǔ),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xiá)。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青山绿树、鸡黍桑麻,好一派田园风光;场圃、老友、淡酒,真好比人间仙境,在这里,俗世名利、荣辱得失全如过眼烟云,飘然脑后。老友相聚,待以鸡黍之饭,普通简单的事情却被诗意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们留下了一个美的意境和幻想的空间。【思想感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四年级下册】(第8册)
6、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思想感情】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写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7、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思想感情】此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全诗纯然写景,既有细致的描写,又有奇特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读来饶有趣味。
8、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译文】江南真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鲜花更加艳丽,由于红日 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料的火焰;春回大地,春光水碧,由于江 花红,所以江南显得更加碧绿。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思想感情】描绘江南的景色美,表现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
9、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初夏的农村,不论是山岭还是平原,到处都是一片碧绿。水田中的水色与天光互相辉映,分不出天与水的界限,全是白茫茫的一片。细雨蒙蒙,如烟如雾;子规声声,催个不停,农忙的季节开始了。乡村里四月间,很少有闲着不干活的人。家家户户,昼夜奔忙,刚刚做完采桑喂蚕的活儿,就又忙着到水田里去插秧。【思想感情】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诗中写了农村初夏特有的景色,写出农人的辛勤与忙碌,表现了对农民的同情与对劳动的赞美。
10、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 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 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思想感情】这首诗描写农村初夏时节生活中的一个场景。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11、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前群群白鹭高飞,桃花盛开水中鳜鱼肥美。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在斜细雨中流连不归。
【思想感情】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五年级上册】(第9册)
1、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道长江。从京口到钟山,中间只隔几重山。春风又一次把江南岸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自己的家乡呢?
【思想感情】该诗流露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2、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洛阳城里吹起了萧瑟秋风,要写家信禁不住心绪万重。
又恐匆忙倾述诉不尽情思,捎书人临行又打开我信封。
【思想感情】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3、长相思(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倒倒水,我随同护驾的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地向山海关进发。天黑了,营帐中燃起了盏盏灯火,壮丽辉煌。夜深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营帐外忽然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眠。同样的寒夜风雪之声,却觉得和家乡截然不同。【思想感情】抒发远离家乡,乡情绵长的情感,流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
4、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译诗】
风雨将春天送走了,飞雪又把春光迎来。
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告。
待到山花开满大地时,梅花就在花丛中欢笑。
【思想感情】《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读陆游同题词,反其意而作。歌颂了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
【五年级下册】(第10册)
5、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译文】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思想感情】诗中有景有情,表达了作者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在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6、舟过安仁(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译文】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思想感情】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7、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食着刚摘下的莲蓬。【思想感情】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全词以白描手法,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呈现出一种清新的风格。
8、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思想感情】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直上银河,同访牛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六年级上册】(第11册)
1、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译文】回想当年我出征时,微风吹拂着柔嫩的柳枝。如今我归来之日,已是满天飞雪的冬天。
【思想感情】《小雅·采薇》是一首戎卒返乡诗。诗歌表现了将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并将这种感情放在对景物的描写及对军旅生活的述说中表现。
2、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思想感情】此诗运用拟人手法,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不一会,乌云遮住 了月亮。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 前竟然落下几点雨。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他急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思想感情】。作者笔下这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快乐。全诗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诗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4、天净沙•秋(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译文】太阳渐渐西下,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了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孤寂的村庄,拖出那长长的影子。轻烟淡淡飘向空中,几只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十分鲜艳。
【思想感情】此曲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5、马诗(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在燕山大漠,明月如银钩,在月光照耀下,沙尘像雪片纷纷扬扬。何时能够骑上我的铁甲快马,在清秋时节任意驰骋。
【思想感情】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六年级下册】(第12册)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译文】煮豆子是为了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做羹。豆秸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中哭泣。我们本来是同胞兄弟,为什么你那么急迫地加害于我呢? 【思想感情】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
鸟鸣涧
【体裁】五言绝句(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春天的晚上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月亮出来了,小鸟被月光惊动。时不时在山涧中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
【思想感情】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景。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写出了空灵闲静的环境和心境。
芙蓉楼送辛渐 【体裁】:七言绝句(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清正廉明,贮藏在玉壶中一般。【思想感情】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黄四娘家的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的鲜花压得枝条都低低弯下了身。嬉闹的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和谐动人。
【思想感情】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思想感情】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竹 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把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岩石中。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思想感情】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在剑外忽然听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时悲喜交集,眼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再看看妻子儿女,忧愁哪里还在。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兴得快要发狂!
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我立即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随即又奔向洛阳。
【思想感情】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延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作者喜闻蓟北光复,想到可以挈眷还乡,喜极而涕,这种激情是人所共有的。全诗毫无半点饰,情真意切。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思想感情】该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现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傍晚细雨中布谷鸟阵阵啼叫。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感慨时光流逝。【思想感情】此词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整首词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变故,书写自己为当地山川景物所吸引的喜悦心情,表现出苏轼执着的生活态度和旷达乐观的性格。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译文】江水像佳人的眼波一样清亮,山像美女微微蹙着眉。朋友要去哪里呢?就是要到像南方佳丽眉眼之间风情万种的地方。才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如果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光留住。
【思想感情】这首词写的是春末时节。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
第三篇: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读读背背和练习过关
一、根据要求填空。
1、每当独自一人远离家乡,在人们欢度节日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时,你会吟诵:“。”来表达思乡之情。这句话出自唐代大诗人
的《
》。
2、每当枫叶红了,你会吟诵“
,”来赞美深秋的景色。
3、中国的神州六号飞上了天,我会说:“。”
4、如果你的同学只知道玩,你会对他说:“ ”来叫他珍惜时间。
5、你的邻居下岗了,你会吟诵“,”来安慰他。
6、你的爸爸看到你写的字比他写的漂亮,说:“ ”。
7、如果你的同学不认真学习,怕动脑筋,你会对他说:“
。
。”
8、每当自己学习取得进步时,你会吟诵(sòng):“,”来勉励自己不断进步。
9、你的爸爸去学习打电脑,你会对他说:“
” 你还会说:“
” 还可以说:“
”
10、你看见一个大朋友在欺负小朋友,你会对他说:“
”。你还可以说:“
”。
11、看到了青翠挺拔的竹子,我就想了:
。
。”来赞美美它的品格。
三、默写古诗。(1和2默写与秋天有关的古诗)
1、。
。《
》
2、。
。《
》
3、默写《夜书所见》:。。
4、默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默写《梅花》:。。
6、①,千里共婵娟。
②不识庐山
,只缘
。③
杏花雨,杨柳风。
④劝君
,西出
。⑤
声自远,藉秋风。
⑥虚心使人
,骄傲使人。
四、根据要求写成语。
1、与“根”有关的成语:(4个)
2、描写建筑物的高大(4个):
描写风景秀丽的成语(4个):
3、含有“动物”的成语(8个):
4、与“卧薪尝胆”有关的成语(用来描写越王勾践的成语)(8个):
5、描写街市热闹、繁华的成语(4个):
形容街景美丽的成语:(与香港有关)
6、含有“风”和“雨”的成语(8个):
7、与《军神》有关的成语(描写、赞美刘伯承的成语)(8个):
8、鼓励人们勤奋学习的成语(8个):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无字词典”指:
;学会查“无字词典”指:。
用“无词典”解释一下“大雨滂沱”
2、本学期你读过的书有(至少3种):
3、根据
确定字词的意思,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例如:“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漾”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水面轻微动荡;②液体太满面向外流。这儿联系上下文应选。
4、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知道了
是靠
来传播种子的;
是靠
来传播种子的;
是靠
来传播种子的。
5、发生火灾要赶拨打
电话,有人中毒要拨打
电话,打电话时要讲清楚。
6、因为昆明
,所以我们称它为春城。因为广州有
,所以我们称它为羊城。我们称
济南为泉城,是因为
。我们称哈尔滨为冰城,是因为
,因此我们称潍坊为鸢都。
,因此我们称重庆为山城。我还知道人称拉萨为
,称杭州为
,山东枣庄的 驰名中外。人们用
来赞美北大荒。
7、戏剧脸谱中,人们常用红脸代表:
,如:
。黑脸代表
,如:
。白脸代表:
,如:
。演岳飞应该用
色脸谱。曹操用。
8、本学期给我印象最深的一遍课文是:
,因为:
。给我印象最深的人是:
为:。
9、词语搭配。
讲述 演讲 ︳ 动人的 掌声 镇定 故事 ︳ 热烈的 演讲 结束 情绪 ︳ 精彩的 故事
10、将诗词正确搭配。
但愿人长久 西出阳关无故人 不识庐山真面目 千里共婵娟 沾衣欲湿杏花雨 为有暗香来 遥知不是雪 只缘身在此山中 劝君更尽一杯酒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上古诗、读读背背和练习过关参考答案
一、根据要求填空
1、山东兄弟2、3、4、5、6、7、8、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 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身怕不动,脑怕不用,手越用越巧,脑越用越灵。学海无涯,书山有路
或
九牛一毛,沧海一粟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心二意,一事无成或
师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九月九日忆领进门,修行在自身
或 熟能生巧,业精于勤。
10、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老吾老有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第四篇: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集
六年级语文上册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南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第五篇: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5首)
冀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5首)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三国演义》开篇词 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1.词二首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
关于“说”的 欢声笑语 谈笑风生 津津乐道 侃侃而谈 高谈阔论 语惊四座 妙语连珠 金玉良言 义正词严 一语中的 理直气壮 据理力争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各抒己见
关于“然”的 哑然失笑 愤然跃起 猛然冲去 豁然开朗 依然如故 井然有序 悠然自得 蓦然回首 截然不同 戛然而止 怦然心动 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