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古诗词解读

时间:2019-05-13 22:31: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年级上册古诗词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年级上册古诗词解读》。

第一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解读

5、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①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②京口:今江苏镇江。③钟山:今南京紫金山。○4数:几;几个。○5 绿:这里用作动词,是吹绿的意思。○6还:回到家乡的意思。这里读huai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写景)的意思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抒情)的意思是: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泊船瓜洲》描写了诗人停船瓜州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表现了诗人深切的思念家乡之情。

秋 思

[唐]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 临发又开封。

注释:

①意万重: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②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③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4欲:想要。5复:又的意思。○6恐:怕,担心。○7临:将要,快要。○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意思是:洛阳城里秋风乍起,想要给远在家乡的亲人写封信,可是要表达的意思很多,(一时间竟不知从何说起)。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 临发又开封。”的意思是: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的信不能将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见秋风而思乡,写信给家人,无奈纸短情长,无法尽诉,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的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长 相 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

①榆关:山海关。②那畔:那边,此处指关外。③聒:声音嘈杂。○4程:道路;一段路。○5千帐:这里是虚数,指众多帐篷。○6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7乡心:指思乡之心。○8故园:故乡。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的意思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只见无数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的意思是:夜里,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不禁思念起家乡来,再也睡不着了,因为家乡温暖、宁静,是没有风雪之声的。

《长 相 思》描写了戍边的关内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全词与写景叙事之中,体现了浓烈的羁旅怀乡之情。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wēi yí)腾细浪,乌蒙磅礴(páng bó)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1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2难:○艰难险阻。○3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4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边境。○5暖:温暖。○6寒:心里害怕,有一丝寒意。○7磅礴:气势雄伟,山很险峻,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8乌蒙:山名。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9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的河流。○10大渡:指大渡河。11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12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13三军:这里指的是红一方面军,“三”在此处是虚指,泛指红一方面军的多个军团。○14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面。15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16○○细浪:小浪花。17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意思是: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

颔联:“五岭逶迤(wēi yí)腾细浪,乌蒙磅礴(páng bó)走泥丸。”的意思是: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

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意思是: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尾联:“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意思是:更让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五年级上册日积月累

一单元(读书名言):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二单元(思乡诗句):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袁枚)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卢纶)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

三单元:四时之风 春风能解冻,和煦催耕种。裙裾微动摇,花气时相送。

夏风草木熏,生机自欣欣。小立池塘侧,荷香隔岸闻。

秋风杂秋雨,夜凉添几许。飕飕不绝声,落叶悠悠舞。

冬风似虎狂,书斋皆掩窗。整日呼呼响,鸟雀尽潜藏。

四单元(谚语名句):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六单元(名言):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近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七单元: 同仇敌忾 临危不惧 勇往直前 前赴后继 力挽狂澜 中流砥柱 大义凛然 豪情壮志

不屈不挠 披荆斩棘 奋发图强 励精图治 众志成城 舍生取义 任重道远 再接再厉 同仇敌忾: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临危不惧: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进。前仆后继 :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大义凛然: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豪情壮志:豪迈的情感,远大的志向。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奋发图强:振作精神,以求强盛。披荆斩棘:。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励精图治 :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舍生取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再接再厉: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八单元: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第二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

出塞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调。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六月二十七日望 湖楼醉书(其一)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

湖楼醉书 其二

宋·苏轼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卢溪别人

唐·王昌龄 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村居

宋·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着寒鸦两两归。

秋日

宋·秦观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赵将军歌

唐·岑参

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

贾生

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再经故城县

唐·杜荀鹤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和袭美春夕酒醒

唐·陆龟蒙 几年无事傍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一剪梅 舟过吴江

宋·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菩萨蛮

唐·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破阵子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

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

赢,笑从双脸生。

江城子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

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第三篇:五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读

白银区七小 高东钰

一、新旧教材内容的调整

北师大版教材02版分为七个单元,主要内容及编排分别是倍数与因数,图形的面积

(一),整理与复习

(一),分数,数学与交通,整理与复习

(二),分数加减法,图形的面积

(二),尝试与猜测,整理与复习

(三),可能性的大小,数学与生活,总复习。

北师大版教材03版也是七个单元,主要内容及编排分别是:小数除法,轴对称和平移,倍数与因数,整理与复习,多边形的面积,分数的意义,组合图形的面积,数学好玩,可能性,总复习。

把原四下的小数除法后移到五上,把分数加减法后移到五下,保留了倍数与因数,图形的面积单元,增加了轴对称和平移这个单元,删除数学与交通(把方程思想后移),数学与生活(迎新年、铺地砖),分数单元增加了分数的再认识

(二),解决了学生对于分数单位认识不够的不足,让学生明白原来分数也是一个数,可以一个一个数的,就像度量面积的面积单位一样它们也是有单位的,在《分数与除法》中增加了“试一试”,通过两个量的比较沟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增加了公顷,平方千米这个面积单位的换算,解决了以前学生对于这两个面积单位认识不够,无法理解的难点。

可能性单元的要求降低了,原来是要求用分数表示随机事件可能性的大小,按可能性要求设计活动方案,现在只是分《谁先走》(判断规则的公平性,设计公平的规则)和《摸球游戏》(初步感受数据的随机性)两节。

把原来的“综合与实践”改为“数学好玩”,这样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把原来的旅游费用改为设计活动方案,把纯数学化的、要求较高的,改为有趣的、综合性强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删去了原来的看图找关系,把原来的点阵中的规律改为图形中的规律,增加了摆三角形。保留了以前的尝试与猜测,但是在设计环节上也作了很大的调整。

“整理与复习”以前是“你学到了什么?请你对学到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并与同学交流”。“根据学到的知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尝试解决,并与同学交流”两个板块。

而现在的教材分为“我学到了什么”,“我的成长足迹”,“我提出的问题”,和“巩固应用”四个板块(本册书中还有“我的数学日记”)。“我学到了什么”帮助学生通过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来整理学习内容。“我的成长足迹”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束后提出新的问题。“巩固应用”参照独立练习的设计,题目维度包括知识技能、数学理解、解决问题和练习拓展。在表述上也由第二人称“你”改为第一人称“我”,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而且内容比以前丰富多了,以前是一个表格,现在都有学生整理的作品展现,对于学生自己整理与复习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凸显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两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生的数学理解,要求学生把自己悟到的东西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学会用数学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这又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这样设计非常符合人的天性:好奇、好探究、好秩序、好分享。

总复习部分原来就只有“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三个部分的习题,而现在把数学知识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部分,名称上发生了变化,还增加“回顾与交流”的板块,“回顾与交流”设置了“独立思考”和“相互启发”两个栏目:“独立思考”提出本册书相关知识的一些思考问题,供学生在讨论问题中整理所学知识:“相互启发”主要选择“独立思考”中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启发,鼓励学生对其余问题进行讨论,是合作学习、共同分享的过程。

保留了原有的“本学期你学到了什么”、“问题银行”。“问题银行”是鼓励学生在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自己发现和提出的但暂时没有解决的问题“存入银行”,有些问题伴随着学习过程就得以解决了,有些问题将留待以后解决。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的版面变化

原来一课时2页的内容是正文1.5页,练习题0.5页,现在是正文和练习各1页,原来2课时2页的内容是正文1.5页,练习题0.5页,现在是正文1.5页,练习题1.5页,正文与练习题的页码比例达到了1:1。增加练习题解决了我们以前一线教师觉得练习不够的不足。“练一练”按照基本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三个层次设计,题目比例大致为7:2:1.其中基本练习、变式练习作为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练习为问号题,不要求全体学生完成,更不做考试要求。变式练习从问题变式、情境变式、方法变式等角度设计。

三、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上的变化

每个教学内容都是按“情境+问题串”的基本叙述方式编排,将思考、分享与提升体现其中。其中“情境+问题串”就是将情境和问题串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它的作用是“启学引思,导学引教”,我想教材这样编排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引发学生的思考,可以说整个教材都是以问题促进思考,通过交流分享,反思、提升,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教学思考、问题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1、主情境

小学生的学习是基于情境的,为此教材设计了有趣的、现实的、蕴含数学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多样化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认识数学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比如:在探索三角形的面积一节,原来的主情境是计算一张三角形彩纸的面积,现在改为“如何求出这面流动红旗的面积?”说一说你的想法。在试一试部分也有以前的“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改为“一块三角形交通标志牌”。又如在《认识底和高》一节(以前叫动手做),现在是由“一条限高4.5米的隧道”展开的讨论,你认为限高是指的哪一条线段的长度?画一画。

2、问题串 教材围绕情境提出一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围绕目标、按照一定的结构精心设计的,通过一个个问题指向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发生发展过程,从而引领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效实现学习目标。教材或从一个情境引出一个问题,围绕这个核心问题不断追问,从而产生问题串;(如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节,在“公园准备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空地上铺上草坪”这一主情境下提出一个问题:“如何求这块空地的面积?说一说你的想法和理由”。围绕这个核心问题教材先是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乘宽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能用两个邻边长度相乘吗?引发学生的思考验证,可以借助方格纸数一数,比一比,然后才提出“你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吗?”这一问题,转化之后再探索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最后才提出问题“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或围绕一个情境从多角度引发思考,提出一序列问题(如认识底和高一节就是一序列问题,先初步感知梯形的高,然后说一说什么是高再认一认,最后是画出给定底边上的高?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实现学习目标);或呈现多个情境下的问题,组成围绕核心内容的问题串,以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学生的理解。体现了从头思考和由浅入深、由儿童粗糙的数学现实到数学王国的数学化过程。

3、分享和提升

教材在每个问题的下面,呈现了学生多种角度的思路,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分享到不同的想法,也体现了学生个性化的思考和理解。比如:在探索三角形的面积一节,第一个问题下面就有两种思路:

1、画方格,数一数;

2、能把三角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吗?第二个问题下面又有两种转化的思路: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通过画高转化为长方形。原来的教材就是拼,还有割补,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这两种方法学生都很难想到,通过画高转化为长方形学生倒是很容易想到。在这里部分学生通过探究没有想到也没有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分享丰富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教师要把握本套教材的特点,一切本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研究更适合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教学方法。

1、教材弥补了前面3版教材的不足,即:以前的教材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还比较“粗放”,给教师预留的空间比较大,针对这两点,新世纪版教材加强了对于学生学习过程指导的设计,这样就为教师有效开展教学提供很很大的帮助。比如在尝试与猜测----鸡兔同笼一节中,新版教材就是先由“鸡兔同笼,有9个头,26条腿,鸡兔各有几只?”这个相对简单的问题入手,通过三个问题“

1、与同伴说一说你的想法;

2、笑笑是这么做的,你看懂了吗?与同伴交流;

3、从上面的列表中,你还发现了什么?与同伴交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鸡兔同笼,有9个头会有哪些可能,这么多可能怎么解决?引出列表法,然后展现逐一列举,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列表的好处,对照表格,学生还能发现一些规律,为后面的跳跃列举,折中列举奠定基础。然后才提出《孙子算经》中的原题,让学生解决,有了前面经验的积累,学生在这里做着做着就会发现如果逐一列举会很麻烦,因为情况比较多,可以跳跃列举,中间省掉一些情况,自然就会逐步优化列举的方法,这样处理很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建议老师们在教学时也尽可能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这个问题学生会怎么想,第一次思考这个问题会怎么想,把学生的思维特点,思维方向把握准了,才能够走进学生,这样才能开展有效的教学。我清楚的记得在潘湾小学执教的《鸡兔同笼》一节,我的设计和新世纪版教材的这个流程差不多,课堂上孩子们表现非常好,整个课上下来非常流畅,期末考试题里面就有一道是考察鸡兔同笼的题目,孩子们答题的效果非常好,全班53人,答对的有49人,1人没做,3人做错,正确率达到92.5%,而在一小我自己班上的正确率只有36.5%。事实证明一堂好课能让孩子们终身难忘,受益终身。

2、本套教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四个过程一致”,即课程内容的展开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和课程目标的达成过程一致。为此,我们教师就特别需要给孩子空间,特别需要走进孩子,欣赏孩子们的创造,分享孩子们的智慧。我们的课堂应该是鼓励孩子们探究,只有学生自己经过思考、探究才能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魅力。老师们在操作的时候可能会想,我班上的学生想不到书本上提供的方法,怎么办?比如:在探究三角形面积时(学生就很难想到用两个三角形来拼,老师可以有意识的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让学生拼),没有想出来也没有关系的,我们可以通过分享达到目标,试想我们的学习除了直接经验也还有间接经验,很多都不是自己想出来的,有的是从书上学到的,有的是向别人学到的。还有老师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放手让孩子们提问题,有时候他们的问题会让我们一时不知所措,(比如有一个孩子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七巧板为什么没有平行四边形”,“为什么只有立体图形才能站稳”),我认为这都不要紧,可以让孩子们把这些问题存放到问题银行里面去,伴随着学习过程有的就可以得以解决。我要说的是学源于思,只要孩子有了提问的习惯,学生有了探究的意识,您的课堂有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围,时间长了您的孩子肯定就会有很多您意想不到的方法和思路。到那时候您的课堂上就再也不用担心学生想不到。如果您让您的孩子们获得了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自信,愿意去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学会了思考,您就是一名成功的教师!

3、教师要想办法培养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好玩,数学有趣。

试想,一个孩子如果在小学阶段就对数学学习没有了兴趣,甚至厌恶,那是多么的可怕。本套教材也在培养学生兴趣上下了很大功夫,比如情境图尽量更贴近儿童生活经验,还兼顾了农村与城市,通话世界,儿童日常经验与社会生活,科技发展等的平衡。比如在探索三角形面积中就增加了流动红旗河交通标志牌,认识高的时候也增加了隧道限高的情境图,还专门增加一个数学好玩板块,目的都是为了激趣。

4、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

孩子们向往的课堂要有“掌声,笑声,辩论声”,当孩子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探究发现了一些有用的东西,他就很想和同伴分享他成功的喜悦,这时候老师应该给他机会,同时要送给他掌声;当孩子们对一个知识理解了,悟透了,他会很开心,我们要想办法让孩子在课堂上真正理解,这样才会让孩子感觉到轻松,这就需要老师幽默、风趣,还要微笑,这是对孩子的鼓励和呵护,只要老师这样做了,孩子们会感受到数学老师很有魅力,这样你就成功了一半。当孩子们有不同的见解时,他们就会争辩不休,知道自己能够解释,心理得到了澄明和慰藉才肯罢休,这是人类求真,求善求美的一种天性。所以我们的课堂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孩子们的争辩正是他们思维激荡的一种表现形式,知识在辨析中就越来越清晰了,孩子们心理就越来越明镜了,以后他向别人讲解的时候就更理直气壮、信心十足了。所以我们建议教师要构建充满“掌声,笑声,辩论声”的助学课堂。事实证明精致的讲解无法代替学生亲自的实践,教师的教学应该对学生的学习发挥帮助、催化的作用,要想方设法地让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四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小编推荐]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泊:停船靠岸。2.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3.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4.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5.数重:几层。6.绿:吹绿了。7.还: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译文: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故乡。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

1、意万重:形容表达的意思很多。

2、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3、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4、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5、复恐:怕这封信的内容不够多,说不尽。

译文: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催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

【榆关】即今山海关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故园】故乡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译文: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 红军不怕远征难,七律·长征

毛泽东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wēiyí)腾细浪,乌蒙磅礴(páng bó)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五岭:指五座山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这五座山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小浪花。

乌蒙:指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指大渡河。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当年没有编制红三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译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五年级下册古诗词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注释:弄:逗弄。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译文: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断时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

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舟过安仁

(南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注释:①安仁:县名。郴州市安仁县。

②篙:用竹竿或杉木等制成的撑船工具

③棹(zhào):划船用的船桨。

④怪生:怪不得。

⑤张伞:撑开伞。

⑥使风:诗中指两个小孩用伞当帆,让风来帮忙,促使船向前行驶。

译文

一叶(条)渔船上,有两个顽童,他们收了撑竿,停下船桨,坐在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清平乐·村居

(宋)杨万里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注释:

①清平乐 村居:清平乐,词牌名。村居,这首词的题目,意为乡村生活。“乐”在此处读yuè。②茅檐:茅屋的屋檐。

③吴音: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这一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吴地的方言。④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⑤翁媪(ǎo)(也读yùn和wò):老翁老妇。

⑥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⑦织:编织,文中指编织鸡笼。

⑧亡赖:“亡”在这里念wú,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⑨卧:趴。

⑩剥(bāo):剥去,去掉皮壳 译文:

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一对不知谁家、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刚饮罢酒,带着醉意,亲热地在一起用吴地的方言互相逗趣取乐。大儿子在溪东的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是那么调皮、可爱,躺卧在溪边剥莲蓬。

杨氏之子①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② 聪惠③。孔君平诣④其父,父不在,乃⑤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扬梅。孔指以示⑥儿曰⑦:“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⑧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注释:

① 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②甚:很。③惠:同“慧”,智慧的意思。④诣:拜见。⑤乃:就,于是。⑥示:给„„看。

⑦曰:说。⑧未:没有。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第五篇: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日积月累

第二部分:【日积月累】

以下句子要求会背诵、默写、运用。第一组:有关读书的名言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 寿)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 向)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 熹)第二组:有关思乡的诗句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 甫)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 戴)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袁枚)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卢 纶)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 著)第三组 四时之风

春风能解冻,和煦催耕种。

裙裾微动摇,花气时相送。夏风草木熏,生机自欣欣。

小立池塘侧,荷香隔岸闻,秋风杂秋雨,夜凉添几许。

飕飕不绝声,落叶悠悠舞。冬风似虎狂,书斋皆掩窗。

整日呼呼响,鸟雀尽潜藏。第四组: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第五组:歇后语

(1)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2)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3)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4)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5)四月的冰河——开动(冻)(6)隔着门缝吹喇叭一名(鸣)声在外

赞汉字

汪竹柏

中华文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连缀成句,顿挫抑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对联形式,汉字独创。左右工整,能简能详。既便言志,有供观赏。第六组:关于诚信、孝敬和立志的名言警句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 宽)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第七组:关于发奋图强、团结一心、勇敢顽强的成语

同仇敌忾 临危不惧 勇往直前 前仆后继

力挽狂澜 中流砥柱 大义凛然 豪情壮志 不屈不挠 披荆斩棘 奋发图强 励精图治

众志成城 舍生取义 任重道远 再接再厉 第八组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第三部分:背诵、默写《古诗词三首》一条龙。

泊船瓜洲(写景抒情)【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泊船:停船靠岸。2.京口:现在的江苏镇江。3.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4.钟山:南京的紫金山。5.绿:吹绿。

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泊船瓜洲》中心:通过写诗人停船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远的南京,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诗中描写诗人思念家乡的诗句是哪两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秋思 [唐]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欲作:想写 2.书:信

3.意万重: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 4.复恐:写好后又怕。5.行人:指捎信的人。6.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秋思》中心:本诗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段——寄家书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的思念。

长 相 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榆关:山海关。

2.那畔:那边,此处指关外。3.聒:声音嘈杂。4.故园:作者的故乡。

这首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长相思》中心:本诗同归描写军路途中,夜晚帐篷里的灯火和帐篷外面的风声、雪声,表达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积累两首课外思乡古诗:

静夜思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低 头 思 故 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第四部分:背诵、默写《长征》一条龙。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2.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3.五岭:指五座山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这五座山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4.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5.细浪:小浪花。

6.乌蒙:指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7.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8.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9.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10.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11.大渡:指大渡河。

12.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只剩下十三根铁索。13.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14.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当年没有编制红三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15.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诗的意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长征》中心思想:这首诗记叙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战胜的艰难险阻,表现了红军官兵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抒发了越过雪山后的喜悦心情。

下载五年级上册古诗词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年级上册古诗词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 1、自读中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2、感悟中学习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3、朗读中体会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五年级古诗词

    五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 1.《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 春日夜里,行船停泊在瓜洲岸边,我隔江遥望对岸的京口,心......

    五年级必备古诗词

    五年级必备古诗词 1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五年级必备古诗词

    五年级上册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程标准解读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程标准解读一、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本册的教学目标是: (一)识字与写字 1.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钢笔书写楷......

    五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及注释

    一、山亭夏日[唐]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译文: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水精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篇一:五年级上册5《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5《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泊船瓜洲》 一、导放:我们一定从小就能背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的,古往今来,游子思乡,叶落归......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合集]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