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共关系学试题答案[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22:30: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政府公共关系学试题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政府公共关系学试题答案》。

第一篇:政府公共关系学试题答案

政府公共关系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共关系作为一种职业和一门学科,最早产生于(B)A.法国 B.美国C.奥地利 D.英国

2.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的学者是(B)A.蔡尔兹 B.詹姆斯•格鲁尼格C.雷克斯•哈罗 D.弗兰克•杰夫金斯 3.19世纪中叶风行美国的报刊宣传活动中最有名的代表人物是(D)A.艾维•李 B.爱德华•伯尼斯C.雷克斯•哈罗 D.巴纳姆 4.公共关系的根本职责是(A)

A.协调沟通 B.提供服务C.辅助决策 D.传播推广 5.关于公共关系发展新特点错误的说法是(C)A.公关理论整合化 B.公关实务专业化 C.公关教育通才化 E.公关地位战略化 6.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成立的时间是(C)A.1955年 B.1986年C.1987年 D.1988年 7.通才式公关人才一般可视为(A)

A.领导型人才 B.专门人才C.具体人才 D.组织人才

8.与组织无关,观点、态度和行为不受组织影响的公众是(A)A.非公众 B.知晓公众C.行动公众 D.潜在公众 9.公益学校、医院、社会福利工作机构等属于(B)A.互益性组织 B.服务性组织C.营利性组织 D.公益性组织

10.在知觉偏见的产生原因中,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知觉的影响称为(D)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 D.定型作用 1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D)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C.社交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12.“追星族”、“发烧友”之类的表现是一种(D)A.舆论 B.流言C.时髦 D.时狂

13.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该组织的(C)A.信誉度 B.美誉度C.知名度 D.可信度 14.组织公关工作程序的第一步骤是(B)

A.制定公关计划 B.找出差距,发现问题C.制定公关预算 D.确立经营方针 15.公共关系策划流程PDCA工作法中,C指(B)A.计划 B.检查C.总结 D.实施

16.我国政府普遍建立起了信访制度,从公关角度看,它属于下列公关活动业务方式中的(D)A.服务型公关 B.宣传型公关C.社会活动型公关 D.征询型公关 17.“把关人”这一概念源出于(D)

A.《原则宣言》 B.《修辞学》C.《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D.《群体生活的渠道》 18.针对我国边远农村地区文盲率过高的特点,我国政府应该大力发展的媒介事业是(A)A.广播电视 B.报刊C.Internet D.书籍

19.公关调查必须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这体现了公关调查的(C)A.一致性 B.程序性C.复杂性 D.复合性

20.在公共关系活动中,策划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又称为(D)A.臆造新闻 B.编造新闻C.捏造新闻 D.制造新闻

21.策划新闻常用的方法是(C)

A.制造危机事件 B.邀请记者采访C.利用名人声望和影响,创造名人效应 D.公益广告 22.用来表示组织与社会各界具有关联性和共同性的公关广告称作(A)A.响应广告 B.观念广告C.公益广告 D.形象广告 23.“顾客是上帝”是一种宣传组织服务宗旨的(C)A.商品广告 B.服务广告C.观念广告 D.形象广告 24.具有明显随意性特征的沟通形式是(A)A.口头语言交流 B.报告C.谈判 D.演讲

25.非正式沟通是一种自由沟通,其基础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C)A.小道消息 B.谣言C.人际关系 D.组织

26.在VIS中,应用最广泛、出现频率最多的要素是(A)A.标志 B.象征图案C.标准字 D.企业广告 27.企业识别系统的核心与原动力是(C)

A.行为识别系统 B.视觉识别系统C.理念识别系统 D.企业造型 28.决定广告策划成败的关键是(B)

A.广告定位 B.广告创意C.广告效果测定 D.广告媒介安排 29.现代政府公共关系的本质是(B)

A.政府组织对民众的单向传播 B.政府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 C.政府组织对人民的单向传播 D.政府组织与政府组织之间的双向沟通 30.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英文简称是(D)

A.CIS

B.MIS

C.BIS

D.VIS

一、单项选择题

1.马斯洛认为,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存在多种需要,其中有一种占()地位的需要决定着人们的行为。A.优势

B.主要

C.特别

D.旺盛

2.公共关系的服务观念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一种奉献精神,使自己的存在和行为给对方带来满意和方便,用()去赢得好感和信誉。

A.服务

B.联系

C.交流

D.活动

3.“两级传播论”认为:信息的传递是按照()的模式进行的。A.“意见领袖——媒介——受众”

B.“媒介——意见领袖——受众” C.“意见领袖———受众——媒介”

D.“受众——媒介——意见领袖”

4.()研究了卓越公共关系和传播管理理论的全球化问题,提出了一种“普遍原则,特殊运用”的公共关系全球化理论。A.格鲁尼格

B.伯尼斯

C.艾维·李

D.卡特利普和森特 5.()是组织形象的客观基础。

A.组织形象

B.产品质量

C.产品形象

D.个人形象

6.公共关系在企业中的应用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求团结,二是()。A.外讲贡献

B.外求发展

C.外拓市场

D.外求形象

7.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是专门执行公关任务、实现公关功能的行为(),是公共关系工作的专业职能机构。A.客体

B.手段

C.主体

D.过程 8.公共关系意识的核心是()。A.服务公众的意识

B.塑造形象的意识 C.真诚互惠的意识

D.沟通交流的意识

9.往往被置于最显著的位置,甚至被称之为对外传播的首要公众的关系是()。A.媒介关系

B.顾客关系

C.政府关系

D.国际关系

10.划分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公众,是制定公共关系临时对策、周期性政策和稳定策略的依据。

A.顺意

B.稳定

C.逆意

D.边缘

11.在知觉过程中,由于某些客观事物在相互对比中有的呈现出较明显的相对特点,致使我们去知觉它。这便是()。A.知觉的偏见

B.知觉的主动选择性 C.知觉的被动选择性

D.知觉的主观性

12.态度是人们在认识和行为上相对固定的倾向,包括人对事物和社会认知的倾向、()和意图的倾向。A.热爱的倾向

B.情感的倾向

C.支持的倾向

D.偏离的倾向

13.知名度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侧重于()的评价,即组织对社会公众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A.“量”

B.“质”

C.“度”

D.“信”

14.在“组织形象地位四象限图” 中,处于()形象地位的状态为有待改善的公共关系状态。A.低知名度/低美誉度

B.低知名度/高美誉度 C.高知名度/低美誉度

D.高知名度/高美誉度

15.Internet不仅仅是一个国际性的计算机网络,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面向全世界、全社会的巨大的()。A.物质资源

B.信息资源

C.人力资源

D.知识资源 16.()指人们身体部位作出表现某种具体含义的动作符号。A.身势语言

B.情态语言

C.静态语言

D.动态语言 17.面访调查的一个主要缺点是()。

A.调查对象不理解问卷

B.时间短,难以深入

C.调查对象易受访问者的主观影响

D.答案简单,难以深入 18.在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稿中,()是整篇新闻稿的灵魂。

A.新闻背景部分

B.新闻事实部分

C.新闻导语部分

D.人物描写部分 19.所谓礼仪,是指礼节和()两个方面。A.礼貌

B.修养

C.秩序

D.程序

20.()是以提高组织知名度,树立组织整体形象为目标的公关广告。A.电视广告

B.商品广告

C.广播广告

D.形象广告

21.完整的CI应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即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通常译之为()。A.“企业身份系统”

B.“企业个性系统” C.“企业形象系统”

D.“企业识别系统”

22.为了加强形象宣传的视觉冲击力,企业可以实施(),以加强企业整体形象的个性和统一性。A. CI战略

B.发展战略

C.人才战略

D. CS战略

23.有效开展政府公共关系,对于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对于发展(),加强廉政建设及各方面,都具有重大作用并产生深远影响。12 A.传统政治

B.独裁政治

C.民主政治

D.核心政治 24.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公共关系的()。A.目标

B.追求

C.宗旨

D.方向

25.公共关系通过向社会灌输强烈的()和高度的责任感,以增进社会交往、促使团体合作等活动来促使社会行为得到协调。

A.环境意识

B.社会意识

C.个人意识

D.集体意识 26.电话调查的一个优点是()。

A.速度快,范围广,费用低

B.调查对象有充裕的时间认真考虑,从容作答 C.可以深入探讨,加深印象

D.不使用问卷,不受给定问题的限制

27.()论述了“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被誉为“公共关系的圣经”。 A.梅耶

B.伯尼斯

C.艾维·李

D.卡特利普和森特 28.一个组织的形象蓝图最终来源于()。

A.管理层面

B.决策阶层

C.操作层面

D.员工层面

29.在使用“公共关系”这一概念的时候,它表示一些不同层次的涵义,在表示一种客观的实在,即()。A.公共关系观念

B.公共关系活动

C.公共关系状态

D.公共关系传播 30.往往被置于最显著的位置,甚至被称之为对外传播的首要公众的关系是()。A.媒介关系

B.顾客关系

C.政府关系

D.国际关系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B

4.A

5.C 6.B

7.C

8.B

9.A

10.B 11.C

12.B

13.A

14.B

15.B 16.A

17.C

18.C

19.D

20.D 21.D

22.A

23.C

24.C

25.A 26.A

27.D

28.B

29.C

30.A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使用“公共关系”这一概念的时候,它表示一些不同层次的涵义,在表示一种客观的实在,即()。

A.公共关系观念

B.公共关系活动

C.公共关系状态

D.公共关系传播

2.公共关系的服务观念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一种奉献精神,使自己的存在和行为给对方带来满意和方便,用()去赢得好感和信誉。

A.服务

B.联系

C.交流

D.活动

3.()论述了“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被誉为“公共关系的圣经”。

A.梅耶

B.伯尼斯

C.艾维·李

D.卡特利普和森特

4.()研究了卓越公共关系和传播管理理论的全球化问题,提出了一种“普遍原则,特殊运用”的公共关系全球化理论。

A.格鲁尼格

B.伯尼斯

C.艾维·李

D.卡特利普和森特

5.()是组织形象的客观基础。

A.组织形象

B.产品质量

C.产品形象

D.个人形象

6.公共关系通过向社会灌输强烈的()和高度的责任感,以增进社会交往、促使团体合作等活动来促使社会行为得到协调。

A.环境意识

B.社会意识

C.个人意识

D.集体意识

7.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是专门执行公关任务、实现公关功能的行为(),是公共关系工作的专业职能机构。

A.客体

B.手段

C.主体

D.过程

8.公共关系意识的核心是()。

A.服务公众的意识

B.塑造形象的意识

C.真诚互惠的意识

D.沟通交流的意识

9.往往被置于最显著的位置,甚至被称之为对外传播的首要公众的关系是()。

A.媒介关系

B.顾客关系

C.政府关系

D.国际关系

10.划分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公众,是制定公共关系临时对策、周期性政策和稳定策略的依据。

A.顺意

B.稳定

C.逆意

D.边缘

11.在知觉过程中,由于某些客观事物在相互对比中有的呈现出较明显的相对特点,致使我们去知觉它。这便是()。

A.知觉的偏见

B.知觉的主动选择性

C.知觉的被动选择性

D.知觉的主观性

12.态度是人们在认识和行为上相对固定的倾向,包括人对事物和社会认知的倾向、()和意图的倾向。

A.热爱的倾向

B.情感的倾向

C.支持的倾向

D.偏离的倾向

13.知名度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侧重于()的评价,即组织对社会公众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A.“量”

B.“质”

C.“度”

D.“信”

14.在“组织形象地位四象限图” 中,处于()形象地位的状态为有待改善的公共关系状态。

A.低知名度/低美誉度

B.低知名度/高美誉度

C.高知名度/低美誉度

D.高知名度/高美誉度

15.Internet不仅仅是一个国际性的计算机网络,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面向全世界、全社会的巨大的()。

A.物质资源

B.信息资源

C.人力资源

D.知识资源

16.()指人们身体部位作出表现某种具体含义的动作符号。

A.身势语言

B.情态语言

C.静态语言

D.动态语言

17.面访调查的一个主要缺点是()。

A.调查对象不理解问卷

B.时间短,难以深入

C.调查对象易受访问者的主观影响

D.答案简单,难以深入

18.在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稿中,()是整篇新闻稿的灵魂。

A.新闻背景部分

B.新闻事实部分

C.新闻导语部分

D.人物描写部分

19.所谓礼仪,是指礼节和()两个方面。

A.礼貌

B.修养

C.秩序

D.程序

20.()是以提高组织知名度,树立组织整体形象为目标的公关广告。

A.电视广告

B.商品广告

C.广播广告

D.形象广告

21.完整的CI应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即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通常译之为()。

A.“企业身份系统”

B.“企业个性系统”

C.“企业形象系统”

D.“企业识别系统”

22.为了加强形象宣传的视觉冲击力,企业可以实施(),以加强企业整体形象的个性和统一性。

A. CI战略

B.发展战略

C.人才战略

D. CS战略

23.有效开展政府公共关系,对于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对于发展(),加强廉政建设及各方面,都具有重大作用并产生深远影响。12

A.传统政治

B.独裁政治

C.民主政治

D.核心政治

24.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公共关系的()。

A.目标

B.追求

C.宗旨

D.方向

25.公共关系在企业中的应用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求团结,二是()。11

A外讲贡献

B.外求发展

C.外拓市场

D.外求形象

26.电话调查的一个优点是()。

A.速度快,范围广,费用低

B.调查对象有充裕的时间认真考虑,从容作答

C.可以深入探讨,加深印象

D.不使用问卷,不受给定问题的限制

27.“两级传播论”认为:信息的传递是按照()的模式进行的。

A.“意见领袖——媒介——受众”

B.“媒介——意见领袖——受众”

C.“意见领袖——受众——媒介”

D.“受众——媒介——意见领袖”

28.一个组织的形象蓝图最终来源于()。

A.管理层面

B.决策阶层

C.操作层面

D.员工层面

29.马斯洛认为,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存在多种需要,其中有一种占()地位的需要决定着人们的行为。

A.优势

B.主要

C.特别

D.旺盛

30.往往被置于最显著的位置,甚至被称之为对外传播的首要公众的关系是()。

A.媒介关系

B.顾客关系

C.政府关系

D.国际关系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A

5.C

6.A

7.C

8.B

9.A

10.B

11.C

12.B

13.A

14.B

15.B 5

16.A

17.C

18.C

19.D

20.D

21.D

22.A

23.C

24.C

25.B 26.A

27.B

28.B

29.A

30.A 1.在使用“公共关系”这一概念的时候,它表示一些不同层次的涵义,在表示一种客观的实在,即()。

A.公共关系观念

B.公共关系活动

C.公共关系状态

D.公共关系传播

2.公共关系的服务观念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一种奉献精神,使自己的存在和行为给对方带来满意和方便,用()去赢得好感和信誉。

A.服务

B.联系

C.交流

D.活动

3.()论述了“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被誉为“公共关系的圣经”。

A.梅耶

B.伯尼斯

C.艾维·李

D.卡特利普和森特

4.()研究了卓越公共关系和传播管理理论的全球化问题,提出了一种“普遍原则,特殊运用”的公共关系全球化理论。

A.格鲁尼格

B.伯尼斯

C.艾维·李

D.卡特利普和森特

5.()是组织形象的客观基础。

A.组织形象

B.产品质量

C.产品形象

D.个人形象

6.公共关系通过向社会灌输强烈的()和高度的责任感,以增进社会交往、促使团体合作等活动来促使社会行为得到协调。

A.环境意识

B.社会意识

C.个人意识

D.集体意识

7.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是专门执行公关任务、实现公关功能的行为(),是公共关系工作的专业职能机构。

A.客体

B.手段

C.主体

D.过程

8.公共关系意识的核心是()。

A.服务公众的意识

B.塑造形象的意识

C.真诚互惠的意识

D.沟通交流的意识

9.往往被置于最显著的位置,甚至被称之为对外传播的首要公众的关系是()。

A.媒介关系

B.顾客关系

C.政府关系

D.国际关系

10.划分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公众,是制定公共关系临时对策、周期性政策和稳定策略的依据。

A.顺意

B.稳定

C.逆意

D.边缘

11.在知觉过程中,由于某些客观事物在相互对比中有的呈现出较明显的相对特点,致使我们去知觉它。这便是()。

A.知觉的偏见

B.知觉的主动选择性

C.知觉的被动选择性

D.知觉的主观性

12.态度是人们在认识和行为上相对固定的倾向,包括人对事物和社会认知的倾向、()和意图的倾向。

A.热爱的倾向

B.情感的倾向

C.支持的倾向

D.偏离的倾向

13.知名度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侧重于()的评价,即组织对社会公众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A.“量”

B.“质”

C.“度”

D.“信”

14.在“组织形象地位四象限图” 中,处于()形象地位的状态为有待改善的公共关系状态。

A.低知名度/低美誉度

B.低知名度/高美誉度

C.高知名度/低美誉度

D.高知名度/高美誉度

15.Internet不仅仅是一个国际性的计算机网络,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面向全世界、全社会的巨大的()。

A.物质资源

B.信息资源

C.人力资源

D.知识资源

16.()指人们身体部位作出表现某种具体含义的动作符号。

A.身势语言

B.情态语言

C.静态语言

D.动态语言

17.面访调查的一个主要缺点是()。

A.调查对象不理解问卷

B.时间短,难以深入

C.调查对象易受访问者的主观影响

D.答案简单,难以深入

18.在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稿中,()是整篇新闻稿的灵魂。

A.新闻背景部分

B.新闻事实部分

C.新闻导语部分

D.人物描写部分

19.所谓礼仪,是指礼节和()两个方面。

A.礼貌

B.修养

C.秩序

D.程序

20.()是以提高组织知名度,树立组织整体形象为目标的公关广告。

A.电视广告

B.商品广告

C.广播广告

D.形象广告

21.完整的CI应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即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通常译之为()。

A.“企业身份系统”

B.“企业个性系统”

C.“企业形象系统”

D.“企业识别系统”

22.为了加强形象宣传的视觉冲击力,企业可以实施(),以加强企业整体形象的个性和统一性。

A. CI战略

B.发展战略

C.人才战略

D. CS战略

23.有效开展政府公共关系,对于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对于发展(),加强廉政建设及各方面,都具有重大作用并产生深远影响。12

A.传统政治

B.独裁政治

C.民主政治

D.核心政治

24.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公共关系的()。

A.目标

B.追求

C.宗旨

D.方向

25.公共关系在企业中的应用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求团结,二是()。11

A外讲贡献

B.外求发展

C.外拓市场

D.外求形象

26.电话调查的一个优点是()。

A.速度快,范围广,费用低

B.调查对象有充裕的时间认真考虑,从容作答

C.可以深入探讨,加深印象

D.不使用问卷,不受给定问题的限制

27.“两级传播论”认为:信息的传递是按照()的模式进行的。

A.“意见领袖——媒介——受众”

B.“媒介——意见领袖——受众”

C.“意见领袖——受众——媒介”

D.“受众——媒介——意见领袖”

28.一个组织的形象蓝图最终来源于()。

A.管理层面

B.决策阶层

C.操作层面

D.员工层面

29.马斯洛认为,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存在多种需要,其中有一种占()地位的需要决定着人们的行为。

A.优势

B.主要

C.特别

D.旺盛

30.往往被置于最显著的位置,甚至被称之为对外传播的首要公众的关系是()。

A.媒介关系

B.顾客关系

C.政府关系

D.国际关系

31.马斯洛认为,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存在多种需要,其中有一种占()地位的需要决定着人们的行为。

A.优势

B.主要

C.特别

D.旺盛

32.公共关系的服务观念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一种奉献精神,使自己的存在和行为给对方带来满意和方便,用()去赢得好感和信誉。

A.服务

B.联系

C.交流

D.活动

33.“两级传播论”认为:信息的传递是按照()的模式进行的。

A.“意见领袖——媒介——受众”

B.“媒介——意见领袖——受众”

C.“意见领袖———受众——媒介”

D.“受众——媒介——意见领袖”

34.()研究了卓越公共关系和传播管理理论的全球化问题,提出了一种“普遍原则,特殊运用”的公共关系全球化理论。

A.格鲁尼格

B.伯尼斯

C.艾维·李

D.卡特利普和森特

35.()是组织形象的客观基础。

A.组织形象

B.产品质量

C.产品形象

D.个人形象

36.公共关系在企业中的应用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求团结,二是()。

A.外讲贡献

B.外求发展

C.外拓市场

D.外求形象

37.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是专门执行公关任务、实现公关功能的行为(),是公共关系工作的专业职能机构。

A.客体

B.手段

C.主体

D.过程

38.公共关系意识的核心是()。

A.服务公众的意识

B.塑造形象的意识

C.真诚互惠的意识

D.沟通交流的意识

39.往往被置于最显著的位置,甚至被称之为对外传播的首要公众的关系是()。

A.媒介关系

B.顾客关系

C.政府关系

D.国际关系

40.划分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公众,是制定公共关系临时对策、周期性政策和稳定策略的依据。

A.顺意

B.稳定

C.逆意

D.边缘

41.在知觉过程中,由于某些客观事物在相互对比中有的呈现出较明显的相对特点,致使我们去知觉它。这便是()。

A.知觉的偏见

B.知觉的主动选择性

C.知觉的被动选择性

D.知觉的主观性

42.态度是人们在认识和行为上相对固定的倾向,包括人对事物和社会认知的倾向、()和意图的倾向。

A.热爱的倾向

B.情感的倾向

C.支持的倾向

D.偏离的倾向

43.知名度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侧重于()的评价,即组织对社会公众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A.“量”

B.“质”

C.“度”

D.“信”

44.在“组织形象地位四象限图” 中,处于()形象地位的状态为有待改善的公共关系状态。

A.低知名度/低美誉度

B.低知名度/高美誉度

C.高知名度/低美誉度

D.高知名度/高美誉度

45.Internet不仅仅是一个国际性的计算机网络,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面向全世界、全社会的巨大的()。

A.物质资源

B.信息资源

C.人力资源

D.知识资源

46.()指人们身体部位作出表现某种具体含义的动作符号。

A.身势语言

B.情态语言

C.静态语言

D.动态语言

47.面访调查的一个主要缺点是()。

A.调查对象不理解问卷

B.时间短,难以深入

C.调查对象易受访问者的主观影响

D.答案简单,难以深入

48.在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稿中,()是整篇新闻稿的灵魂。

A.新闻背景部分

B.新闻事实部分

C.新闻导语部分

D.人物描写部分

49.所谓礼仪,是指礼节和()两个方面。

A.礼貌

B.修养

C.秩序

D.程序

50.()是以提高组织知名度,树立组织整体形象为目标的公关广告。

A.电视广告

B.商品广告

C.广播广告

D.形象广告

51.完整的CI应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即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通常译之为()。

A.“企业身份系统”

B.“企业个性系统”

C.“企业形象系统”

D.“企业识别系统”

52.为了加强形象宣传的视觉冲击力,企业可以实施(),以加强企业整体形象的个性和统一性。

A. CI战略

B.发展战略

C.人才战略

D. CS战略

53.有效开展政府公共关系,对于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对于发展(),加强廉政建设及各方面,都具有重大作用并产生深远影响。12

A.传统政治

B.独裁政治

C.民主政治

D.核心政治

54.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公共关系的()。

A.目标

B.追求

C.宗旨

D.方向

55.公共关系通过向社会灌输强烈的()和高度的责任感,以增进社会交往、促使团体合作等活动来促使社会行为得到协调。

A.环境意识

B.社会意识

C.个人意识

D.集体意识

56.电话调查的一个优点是()。

A.速度快,范围广,费用低

B.调查对象有充裕的时间认真考虑,从容作答

C.可以深入探讨,加深印象

D.不使用问卷,不受给定问题的限制

57.()论述了“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被誉为“公共关系的圣经”。

A.梅耶

B.伯尼斯

C.艾维·李

D.卡特利普和森特

58.一个组织的形象蓝图最终来源于()。

A.管理层面

B.决策阶层

C.操作层面

D.员工层面

59.在使用“公共关系”这一概念的时候,它表示一些不同层次的涵义,在表示一种客观的实在,即()。

A.公共关系观念

B.公共关系活动

C.公共关系状态

D.公共关系传播

60.往往被置于最显著的位置,甚至被称之为对外传播的首要公众的关系是()。

A.媒介关系

B.顾客关系

C.政府关系

D.国际关系

参考答案

1.C

2.A

3.D

4.A

5.C

6.A

7.C

8.B

9.A

10.B

11.C

12.B

13.A

14.B

15.B

16.A

17.C

18.C

19.D

20.D

21.D

22.A

23.C

24.C

25.B

26.A

27.B

28.B

29.A

30.A

31.A

32.A

33.B

34.A

35.C

36.B

37.C

38.B

39.A

40.B

41.C

42.B

43.A

44.B

45.B

46.A

47.C

48.C

49.D

50.D

51.D

52.A

53.C

54.C

55.A

56.A

57.D

58.B

59.C

60.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现代组织经营管理的“四大支柱”是(BCDE)A.舆论B.人才C.公关 D.资金 E.技术 32.公共关系活动过程中的基本要素包括(ADE)A.公众 B.个体C.群体 D.传播沟通E.组织 33.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条件有(ACDE)

A.人性文化的兴起 B.军事技术的突飞猛进C.民主政治深入发展 D.市场经济高度发达 E.大众传播技术的日趋普及与提高

34.专业公关公司服务的特点有(ABCDE)

A.较为客观公正 B.技术全面,专业性强C.较灵活,适应性强

D.关系较疏远 E.运作成本较高

35.公众的基本特征包括(ABCDE)

A.整体性 B.共同性C.相关性 D.多样性E.变化性

36.霍夫兰认为人的态度改变主要取决于(ABC)A.说服者的条件 B.信息本身的说服力 C.问题的排列技巧 D.被说服者的条件 E.问题的性质和内容

37.拉斯韦尔把传播学的研究内容分为(ABCDE)A.控制分析 B.内容分析

C.媒介分析 D.对象分析E.效果分析 38.属于公共关系广告的有(ABC)

A.“视顾客为亲属” B.“顾客是上帝”C.“请珍爱大自然” D.“尽情尽畅,永远是××可乐” E.“××可乐是中国人自己的可乐”

39.CI计划开发的作业程序所包括的阶段有(ACD)

A.企业实态调查阶段 B.背景因素综合分析与研究阶段C.设计开发阶段

D.实施管理阶段E.反馈整理阶段 40.政府公共关系的特征有(ABCD)

A.主体的权威性 B.客体的复杂C.目标的独特性

D.传播的优越性E.性质上的民主性

二、多项选择题

1.企业识别系统CIS由以下子系统构成:()。A.理念识别系统

B.思维识别系统

C.运动识别系统 D.行为识别系统

E.视觉识别系统 2.公共关系的发展时期包括()。

A.古代时期

B.近代时期

C.巴纳姆时期 D.艾维·李时期

E.爱德华·伯尼斯时期 3.公关调查常用的方法有:()。

A.民意测验

B.传播的内容分析

C.公众代表座谈会 D.资料分析

E.传播的效果分析 4.流言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A正确流言

B愿望流言

C恐怖流言 D错误流言

E攻击流言

5.根据拉斯韦尔模式,说明传播行为一个简便的方法是:()。A.谁传播

B.传播什么

C.通过什么渠道 D.向谁传播

E.传播的效果怎样

6.加强组织公共关系管理的意义主要在于:()。

A.增强公共关系工作的系统性

B.提高公共关系工作的可控性 C.加强公共关系工作的预测性

D.促进公共关系工作的成熟性 E倡导公共关系工作的科学性

7.引起知觉的偏见常见的原因有:()。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无意注意 D.晕轮效应

E.刻板印象

8.造就优秀的公共关系领导人才。其定位是()。A.懂管理

B.会策划

C.善传播。D.勤工作

E.能宣传

9.在组织参观游览活动中应注意的事项有:()。

A.日期选择

B.安排布置

C.陪同与介绍情况 D.摄影

E.食宿交通 10.公共关系是()。

A.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

B.从属于组织总目标的

C.组织整体功能中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

D.组织职能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E.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受控制、持久的过程

二、多项选择题

1.ADE

2.ACDE

3.ACD

4.BCE 5.ABCDE

6.ABCD

7.ABDE

8.ABC 9.ABCDE

10.ABCDE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关系是()。

A.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

B.从属于组织总目标的

C.组织整体功能中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

D.组织职能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E.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受控制、持久的过程

2.公共关系的发展时期包括()。

A.古代时期

B.近代时期

C.巴纳姆时期

D.艾维·李时期

E.爱德华·伯尼斯时期

3.造就优秀的公共关系领导人才。其定位是()。

A.懂管理

B.会策划

C.善传播。

D.勤工作

E.能宣传

4.流言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A正确流言

B愿望流言

C恐怖流言

D错误流言

E攻击流言

5.引起知觉的偏见常见的原因有:()。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无意注意

D.晕轮效应

E.刻板印象

6.加强组织公共关系管理的意义主要在于:()。7

A.增强公共关系工作的系统性

B.提高公共关系工作的可控性

C.加强公共关系工作的预测性

D.促进公共关系工作的成熟性

E倡导公共关系工作的科学性

7.根据拉斯韦尔模式,说明传播行为一个简便的方法是:()。

A.谁传播

B.传播什么

C.通过什么渠道

D.向谁传播

E.传播的效果怎样

8.公关调查常用的方法有:()。9

A.民意测验

B.传播的内容分析

C.公众代表座谈会

D.资料分析

E.传播的效果分析

9.在组织参观游览活动中应注意的事项有:()。

A.日期选择

B.安排布置

C.陪同与介绍情况

D.摄影

E.食宿交通

10.企业识别系统CIS由以下子系统构成:()。

A.理念识别系统

B.思维识别系统

C.运动识别系统

D.行为识别系统

E.视觉识别系统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CDE

3.ABC

4.BCE

5.ABDE

6.ABCD

7.ABCDE

8.ACD

9.ABCDE

10.ADE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41.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42.全员PR管理----通过全员的公关教育与培训,增强全员的公关意识,提高全员的公关行为的自觉性,加强整体的公关配合与协调,发动全员的公关努力,形成浓厚的组织公关氛围和公关文化。

43.舆论----是公众的意见与看法,是社会全体成员或大多数人的共同信念,是人们彼此间沟通后的一种共鸣

44.公关评估----根据调查,反馈的信息评估公关活动的效果,寻找新的问题,确立新的攻关目标,调整原有的公关计划。

三、简答题

1.简述政府公共关系的特征。

2.简述人民、群众、人群、受众之间的区别。3.简述演讲的传播优势。4.简述公共关系程序的四个步骤。5.简述公共关系树立组织形象的原则。

三、简答题

1.简述公共关系树立组织形象的原则。

2.简述人民、群众、人群、受众之间的区别。

3.简述公共关系程序的四个步骤。

4.简述演讲的传播优势。

5.简述政府公共关系的特征。

三、简答题

1.简述政府公共关系的特征。

答:(1)主体的权威性。政府公共关系的主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主体指各级政府机关及全体公务员。狭义上的主体有两类:一是指那些公共关系性质很强的政府机构;二是以公关命名的政府机构。政府是从社会中独立分化出来的又居于社会之上特殊社会权威管理组织。其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突出特征就在于它拥有权大的权力,具有权威性。同时,政府还具有唯一性。

(2)客体的复杂性。政府公关的客体,即政府公关工作中信息沟通与传播的公众对象。政府公关的客体包括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两大部分。内部公众是机构内部的一切工作人员,外部公众泛指政府所面临的广大社会公众,包括其他国家机关以及广泛的国际公众。政府公共关系客体不仅数量庞大,而且还显现出极为复杂的结构。以一定的利益关系为基础而结合在一起的社会公众,又可划分为不同的利益群体,既有共同的社会利益,又有各自的特殊利益。

(3)目标的独特性。政府公共关系目标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①促进公众的认知是政府公关的首要目标;②政府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另一重要目标是提高政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③政府开展公关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社会效益,其价值追求表现为公共取向。

(4)传播的优越性。与其他社会组织相比,政府公共关系的传播条件最为优越。集中表现在:①政府掌握了大量的大众传播工具;②政府的组织传播严密有效。

(5)性质上的民主体。真正意义上的政府公关只能是现代民主政府的传播管理职能。从更深层次看,政府公共关系是民主政府不可缺少的手段。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是由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所产生的民主政府,我国政府的公共关系作为一项行政传播管理职能,是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系为根本依据的。

2.简述人民、群众、人群、受众之间的区别。

答:(1)人民作为一个政治哲学及社会历史范畴,量的方面泛指居民中的大多数,质的方面指一切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人们,包括劳动群众和促进社会历史发展的其他阶级、阶层或集团。

(2)群众与人民相比,其内涵大,外延小。就是说,本质涵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从范围上看,群众包涵于人民之中,但 12 其内涵更具体、更稳定。人民是个流动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但其主体和稳定的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生产的劳动者,这部分人就是群众。

(3)人群作为社会学用语,不一定需要合群的整体意识和相互联结的牢固纽带,凡是人聚在一起均可称之为“群”。(4)受众是传播学的概念,其涵义与公众接近。从广告的角度讲,受众的涵义是指一些东西、信息或资料的接受者。因此,受众是天然内在和消极被动的,这一特性是与大多数公共关系活动的目标——激起较强的公众参与是矛盾的。公关界已趋向把受众划分为积极受众和消极受众,公众特指积极受众。

3.简述演讲的传播优势。

演讲是最具公关效果的一种口语表达形式。一个好的演讲的传播优势表现在:

(1)具有较强的劝服效果。演讲使演讲者与活生生的听众进行面对面的直接接触,具有最直接和较强的劝服力。

(2)有效的信息交流。演讲能为演讲者和听众提供现场双向交流的机会,通过现场的反应、交流,有利于达到有效的沟通。双向性和反馈性越充分,信息的交流就越有效。

(3)表现力较强。演讲是“讲”和“演”的结合。当观点、论据和事实的陈述被逻辑地“演绎”和艺术地“表演“出来,就会具备较强的表现力。

(4)有助于提高声望。演讲能够提、高演讲者个人和组织的声望。能够获得公众演讲的机会,并成功地利用这种机会,会有助于提高演讲者的地位和知名度,有助于树立演讲者的形象。

(5)直接宣传组织的观点。演讲总是带着既定的传播目的,具有较鲜明的针对性,当众宣传演讲者个人或组织的观点,直接推销组织的形象,而不借助他人的口或其他媒介渠道。

(6)直接提供权威性资料。演讲者在演讲现场亲口说出来的信息总是被作为第一手的、最具权威性的资料,并常常被其他信息传播媒介视为权威性的资料来源。

4.简述公共关系程序的四个步骤。

公共关系程序的四个步骤又称作“四步工作法”即将整个公共关系工作过程划分为四个基本阶段:(1)公共关系调查:通过环境分析、舆论分析或形象分析,确定公关的对象和问题。(2)公共关系策划:根据公关问题确定公关目标,制定公关计划和设计公关方案。(3)公共关系实施:根据公关的目标、计划和方案实施各种传播沟通活动。

(4)公共关系评估:根据调查、反馈的信息评估公关活动的效果,寻找新的问题,确立新的公关目标,调整原有的公关计划。

5.简述公共关系树立组织形象的原则。

答:(1)有效性原则。有效性是指通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要力求取得预期最佳效果。公共关系是组织发展的一种策略,其目标是促进组织发展,因此在塑造组织形象的过程中必须努力贯彻有效性的原则。首先.要注意公共关系活动的实效,不摆形式,不走过场。其次,努力提高公共关系活动的效率。

(2)总体性原则,也称整体性原则。总体性原则是指把组织分散的、不连续的公共关系工作系统化、统一化和科学化。现代组织要树立自己的形象,要统一观念、全面规划、协调行动。总体性还意味着设计公共关系活动所追求的工作目标要统一,不能偏顾任何一项。公众利益与组织利益要达到统一,满足公众利益是提高组织利益的前提。总体形象与特殊形象也要统一。(3)符号化原则。符号化是指通过设计简洁、鲜明、形象的组织和产品标记,使组织和产品形象易于传播,便于记忆。如商标、厂名、厂服是组织的重要标记。应用象征性的标记来宣伶组织的形象,是公共关系学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简答题

1.简述公共关系树立组织形象的原则。

答:(1)有效性原则。有效性是指通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要力求取得预期最佳效果。公共关系是组织发展的一种策略,其目标是促进组织发展,因此在塑造组织形象的过程中必须努力贯彻有效性的原则。首先.要注意公共关系活动的实效,不摆形式,不走过场。其次,努力提高公共关系活动的效率。

(2)总体性原则,也称整体性原则。总体性原则是指把组织分散的、不连续的公共关系工作系统化、统一化和科学化。现代组织要树立自己的形象,要统一观念、全面规划、协调行动。总体性还意味着设计公共关系活动所追求的工作目标要统一,13 不能偏顾任何一项。公众利益与组织利益要达到统一,满足公众利益是提高组织利益的前提。总体形象与特殊形象也要统一。

(3)符号化原则。符号化是指通过设计简洁、鲜明、形象的组织和产品标记,使组织和产品形象易于传播,便于记忆。如商标、厂名、厂服是组织的重要标记。应用象征性的标记来宣伶组织的形象,是公共关系学的一种有效方法。

2.简述人民、群众、人群、受众之间的区别。

答:(1)人民作为一个政治哲学及社会历史范畴,量的方面泛指居民中的大多数,质的方面指一切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人们,包括劳动群众和促进社会历史发展的其他阶级、阶层或集团。

(2)群众与人民相比,其内涵大,外延小。就是说,本质涵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从范围上看,群众包涵于人民之中,但其内涵更具体、更稳定。人民是个流动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但其主体和稳定的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生产的劳动者,这部分人就是群众。

(3)人群作为社会学用语,不一定需要合群的整体意识和相互联结的牢固纽带,凡是人聚在一起均可称之为“群”。

(4)受众是传播学的概念,其涵义与公众接近。从广告的角度讲,受众的涵义是指一些东西、信息或资料的接受者。因此,受众是天然内在和消极被动的,这一特性是与大多数公共关系活动的目标——激起较强的公众参与是矛盾的。公关界已趋向把受众划分为积极受众和消极受众,公众特指积极受众。

3.简述公共关系程序的四个步骤。

公共关系程序的四个步骤又称作“四步工作法”即将整个公共关系工作过程划分为四个基本阶段:

(1)公共关系调查:通过环境分析、舆论分析或形象分析,确定公关的对象和问题。

(2)公共关系策划:根据公关问题确定公关目标,制定公关计划和设计公关方案。

(3)公共关系实施:根据公关的目标、计划和方案实施各种传播沟通活动。

(4)公共关系评估:根据调查、反馈的信息评估公关活动的效果,寻找新的问题,确立新的公关目标,调整原有的公关计划。

4.简述演讲的传播优势。

演讲是最具公关效果的一种口语表达形式。一个好的演讲的传播优势表现在:

(1)具有较强的劝服效果。演讲使演讲者与活生生的听众进行面对面的直接接触,具有最直接和较强的劝服力。

(2)有效的信息交流。演讲能为演讲者和听众提供现场双向交流的机会,通过现场的反应、交流,有利于达到有效的沟通。双向性和反馈性越充分,信息的交流就越有效。

(3)表现力较强。演讲是“讲”和“演”的结合。当观点、论据和事实的陈述被逻辑地“演绎”和艺术地“表演“出来,就会具备较强的表现力。

(4)有助于提高声望。演讲能够提、高演讲者个人和组织的声望。能够获得公众演讲的机会,并成功地利用这种机会,会有助于提高演讲者的地位和知名度,有助于树立演讲者的形象。

(5)直接宣传组织的观点。演讲总是带着既定的传播目的,具有较鲜明的针对性,当众宣传演讲者个人或组织的观点,直接推销组织的形象,而不借助他人的口或其他媒介渠道。

(6)直接提供权威性资料。演讲者在演讲现场亲口说出来的信息总是被作为第一手的、最具权威性的资料,并常常被其他信息传播媒介视为权威性的资料来源。

5.简述政府公共关系的特征。

答:政府公共关系既具有公共关系的一般属性,又具有不同于其他类型公共关系的特殊属性。其特征概括如下:

(1)主体的权威性。政府公共关系的主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主体指各级政府机关及全体公务员。狭义上的主体有两类:一是指那些公共关系性质很强的政府机构;二是以公关命名的政府机构。政府是从社会中独立分化出来的又居于社会之上特殊社会权威管理组织。其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突出特征就在于它拥有权大的权力,具有权威性。同时,政府还具有唯一性。

(2)客体的复杂性。政府公关的客体,即政府公关工作中信息沟通与传播的公众对象。政府公关的客体包括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两大部分。内部公众是机构内部的一切工作人员,外部公众泛指政府所面临的广大社会公众,包括其他国家机关以及广泛的国际公众。政府公共关系客体不仅数量庞大,而且还显现出极为复杂的结构。以一定的利益关系为基础而结合在一起的社会公众,又可划分为不同的利益群体,既有共同的社会利益,又有各自的特殊利益。

(3)目标的独特性。政府公共关系目标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①促进公众的认知是政府公关的首要目标;②政府开 14 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另一重要目标是提高政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③政府开展公关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社会效益,其价值追求表现为公共取向。

(4)传播的优越性。与其他社会组织相比,政府公共关系的传播条件最为优越。集中表现在:①政府掌握了大量的大众传播工具;②政府的组织传播严密有效。

(5)性质上的民主体。真正意义上的政府公关只能是现代民主政府的传播管理职能。从更深层次看,政府公共关系是民主政府不可缺少的手段。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是由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所产生的民主政府,我国政府的公共关系作为一项行政传播管理职能,是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系为根本依据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5.简述公共关系的功能。

公共关系两大功能:直接功能、间接功能

直接功能:树立组织形象、协调关系网络

间接功能:提高个人素质、优化社会环境 46.组织内设公关部门有何特点?

了解内情;便于协调;效率高;成本低;难以客观公正。47.Internet对组织公关传播有什么意义?

Internet是现代电脑技术,通讯技术硬件和软件一体化的产物,代表了现代传播科技技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四个里程牌。它的出现将根本改变人类的传播意识,传播行为和传播方式,并影响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48.简述民意测验的基本程序。

1、确定调查目标与对象:确定调查目标、确定调查对象

2、抽样

3、设计问卷

4、实施调查:面访、通讯调查、电话调查、深度调查

5、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1.简述艾维·李对公共关系的贡献?

答:艾维·李作为公共关系之父,不仅首创了“公共关系”这一专门职业,而且,他提出的“说真话”,“公众必须被告知”的命题将“公共利益与诚实”带进了公共关系的领域,使公共关系这门学科从对一些简单问题的探讨上升为探求带有某些规律性的原则和方法,大大推动了这门学科的发展。

由于时代的局限,艾维·李的咨询指导主要还是凭经验和直感而进行的,缺乏对公众舆论的严密、大量的科学调查。因此,有人批评艾维·李的公关咨询只有艺术性而无科学性。但无论如何,艾维·李作为公共关系职业的先驱者的地位是无可争议的。

2.公共关系公司经营的范围有哪些?

答:(1)咨询诊断。(2)联络沟通。(3)收集信息。(4)新闻代理。(5)广告代理。(6)推介产品。(7)会议服务。(8)策划活动。(9)礼宾服务。(10)印刷制作。(11)音像制作。(12)培训服务。

3.简述建立媒介公共关系的意义?

答:组织与新闻媒介建立良好关系的目的是争取新闻传播界对本组织的了解、理解和支持,以便形成对本组织有利的舆论气氛;并通过媒介实现与大众的广泛沟通,增强组织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媒介公共关系的意义有以下两点:

(1)良好的媒介关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公众舆论。新闻传播机构及人士是社会信息流通过程中的“把关人”,他们决定着各种社会信息的取合、流量和流向,确定看公众舆论的中“议题,能够赋予被传播者的特殊的、重要的社会地位。

(2)良好的媒介关系是运用大众传播手段的前提。组织要实现大范围、远距离的沟通必须借助于现代大众传播媒体。与新闻界人士建立广泛、良好的关系,是运用大众传播媒介,争取媒介宣传机会的必要前提。

4.简述舆论的五大特征?

答:(1)舆论作为一种公众的意见,是为多数人赞成与支持的;(2)舆论总是涉及社会的安宁与幸福的问题;(3)舆论 15 本身含有合理性;(4)舆论是有效的;(5)舆论一般不是政府的意见。

5.简述建立和完善企业合理化建议制度的一般原则?

答:合理化建议制度是一种规范化的企业内部沟通制度,旨在鼓励广大员工能够直接参与企业管理,下情上达,让员工能与企业的管理者保持经常性的沟通。

建立和完善合理化建议制度的一般原则是:(1)将合理化建议制度化、规范化;(2)告诉员工如何向企业提建议;(3)设立合理化建议评奖委员会;(4)长期坚持,注重实效。

6.简述广告主题的三个要素?

答:广告主题由广告目标、信息个性和消费心理三个要素构成:

(1)广告目标,是根据企业营销决策、广告决策而确定下来的。广告主题要服从和服务于广告目标,一是要有的放矢,二是要讲求效果,三是要与企业的整体广告策略协调一致。

(2)信息个性,是指广告内容所宣传的商品、劳务、企业和观念,要有鲜明的个性,要与其它的商品、劳务、企业和观念明显地相区别,突出自己的特点。信息个性也可称为销售重点(Sale Point)即“卖点”,在具体的广告诉求中,又称为诉求重点(Appeal Point)。

(3)消费心理,即广告目标和信息个性,要符合消费者某一方面的心理需要。如果不适应顾客的心理欲求,这个主题也就不能成为好的主题。广告主题的三要素构成,不能理解是简单的迭加,而应理解为一种有机的融合,是各要素的相互结合和渗透。

7.要写好新闻稿应掌握哪三个要点?

答:要写好新闻稿,应掌握以下三个要点:

(1)新闻稿的结构。常见的新闻稿结构有三种:倒金字塔结构、并列结构、顺时结构;其中最常见的是倒金字塔结构。倒金字塔结构由导语和事实两大部分组成,导语是新闻稿的灵魂,最新、最重要的内容即包含其中。导语之后是一般的新闻事实,按重要在前、次重要在后的原则排列。

(2)导语的写作。导语在新闻稿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虽然只有一两句语,却要概括一篇新闻中最新最重要的信息,使人只看导语便可了解新闻的基本要点。由此可见,导语的写作是新闻写作中极为关键的方面。

(3)新闻背景材料的运用。新闻背景材料是对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起衬托补充、说明等辅助性作用的材料。

8.简述拉斯韦尔的5W模式和传播研究的5个基本范畴?

答:5W的基本含义:(1)谁传播(who);(2)传播什么(says what);(3)通过什么渠道(which channel);(4)向谁传播(to whom);(5)传播的效果怎样(what effects)。在对传播的研究中,拉斯韦尔所提出的研究对象的五大部分也完全可以视为传播研究的五个基本范畴。(1)传播的控制分析;(2)传播的内容分析;(3)传播的媒介分析;(4)传播的对象分析;(5)传播的效果分析。

9.危机处理包括哪两方面的涵义?

答:危机处理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处理“公共关系危机”;二是用公共关系的策略和方法来处理危机。前者是危机事件的一种特殊形态,即形象危机、信誉危机、舆论危机。后者指处理危机的一种方法,即危机事件发生后(包括政治危机、法律危机、商业危机、金融危机、社会危机、灾变危机等),运用公共关系的策略和方法去协助处理危机,做好善后工作,是危机处理的一种辅助手段。

10.简述企业识别系统CIS及其三个子系统?

答:(1)理念识别系统(Mind Identity System)简称MIS。MIS是企业经营战略、生产、市场等环节的总的原则、方针、制度、规划、法规的统一规范。在设计层面上,MIS具体表现为企业的经营信条,精神标语、座右铭、经营策略等形式。

(2)行为识别系统(Behavior Identity System)简称BIS。BIS是以明确而完善的经营理念为核心,显现至企业内部的制度、16 管理、教育、等行为,并扩散回馈社会的公益活动、公共关系等动态识别形式。

(3)视觉识别系统(Visual Identity System)简称VIS。视觉识别系统VIS是运用系统的、统一的视觉符号系统,对外传达企业的经营理念与情报信息,是企业识别系统中最具传播力与感染力的要素,它接触的层面最广泛,可快速而明确地达成认知与识别的目的。

以上三个子系统相互推衍依存,共同带动企业经营的步伐,塑造企业独特的形象。

五、论述题(本大题10分)

49.试述公关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

四、论述题

1.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责是什么? 2.试述电视在传播信息中的优势和弱点。

四、论述题

1.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责是什么?

答:公共关系的职责是指公共关系在组织的行政管理或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工作范围及其应当承担的责任。其最基本的职责是:(1)收集信息。公共关系首先要履行收集信息、监督环境的职责,即作为组织的预警系统,运用各种调查研究分析的方法,收集信息、监视环境、反馈舆论、预测趋势、评估效果,以帮助组织对复杂、多变的公众环境保持高度的敏感性,维持组织与整个社会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

(2)辅助决策。公共关系在组织的经营管理决策过程中,要协助决策者考虑复杂的社会因素,平衡复杂的社会关系,从社会公众和整体环境的角度评价决策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后果,使决策目标能够反映公众的利益,使决策方案具备一定的社会适应力和社会应变力,使决策实施的效果有利于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

(3)传播推广。公共关系在组织经营管理中履行传播推广的职责,即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将组织的有关信息及时、准确、有效地传播出去,争取公众对组织的了解和理解,提高组织及其产品、人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组织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4)协调沟通。公共关系是组织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一种协调沟通机制,即运用各种协调、沟通的手段,为组织疏通渠道、发展关系、广交朋友,减少摩擦、化解敌意、调解冲突,成为组织与各类公众交往的桥梁,为组织的生存、发展创造“人和”的环境。

(5)提供服务。公共关系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服务工作,它的管理地位和日常业务都具有明显的服务性质。公共关系工作的成效也需要以其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来衡量。公共关系通过信息性、传播性、协调性、支持性、辅助性的服务使组织内部运转得更加顺畅、协调,使组织外部环境更加和谐、良好。

2.试述电视在传播信息中的优势和弱点。

电视是用电子技术传送活动图象的通讯方式。它应用电子技术把静止或活动景物的影象进行光电转换,然后将电信号传送出去使远方能即时重现影象。(1)电视的优势:

①视听结合传达效果好。它用形象和声音表达思想,这比报纸只靠文字符号和广播只靠声音来表达要直观得多。电视这种形象和声音相结合的表达手段,最符合人类感受客观事件的习惯,因而最容易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

②纪实性强、有现场感。它可以对事物作直接目击报道。电视能让观众直接看到事物的情境。这种纪实性使电视报道告别逼真、可信、能使观众生产亲临其境的现场感和参与感,时间上的同时性、空间上的同位性,对事件的纪实性最强。

③传播迅速、影响面大。它与广播一样,用电波传送信号,向四面八方发射,把信号直接送到观众家里。传播速度快,收视观众多,影响面大。

④多种功能、娱乐性强。由于直接用图象和声音来传播信息,因此观众完全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适应面最广泛;而且电视集各种艺术手段和传播媒介之长,是当今娱乐性最强的一种传播手段。(2)电视传播的弱点。

①和广播一样,传播效果稍纵即逝,信息的储存性差,记录不便也难以查询。

②电视节目同样受时间顺序的限制,加上受场地、设备条件的限制,使信息的传送和接收都不如报刊、广播那样具有灵活性。

③电视节目的制作、传送、接收和保存的成本较高。

五、案例分析题 周恩来的精彩演讲

1945年,国共谈判期间,周恩来曾应重庆“西南实业协会”的邀请,出席他们的一次星期五聚餐会,并准备演讲《当前经济形势》。在此聚餐会之前,周恩来认真阅读了当时重庆的经济材料,并且叫经济学家许涤新同志前去汇报重庆资本家存在的问题和思想动态,汇报资本家对于国民党的经济政策和官僚资本的态度等等。当时,他曾对许涤新说:“对人家讲话,必须了解对方的活思想,说出话来才不会文不对题。”“如果不抓住对方的活思想,那就很难取得应有的效果。”

星期五聚餐会上,周恩来做了《当前经济形势》的演讲。周恩来先是指出了结束抗战以后的政治问题,然后又谈了发展民族资本和社会经济等问题,最后他详尽地阐明了我党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经济纲领。听报告的人极其踊跃,不仅座无虚席,而且在讲堂的窗台和窗外,都站满了人,但会场秩序很好,只有周恩来同志的 参考答案:

五、案例分析题 周恩来的精彩演讲

1945年,国共谈判期间,周恩来曾应重庆“西南实业协会”的邀请,出席他们的一次星期五聚餐会,并准备演讲《当前经济形势》。在此聚餐会之前,周恩来认真阅读了当时重庆的经济材料,并且叫经济学家许涤新同志前去汇报重庆资本家存在的问题和思想动态,汇报资本家对于国民党的经济政策和官僚资本的态度等等。当时,他曾对许涤新说:“对人家讲话,必须了解对方的活思想,说出话来才不会文不对题。”“如果不抓住对方的活思想,那就很难取得应有的效果。”

星期五聚餐会上,周恩来做了《当前经济形势》的演讲。周恩来先是指出了结束抗战以后的政治问题,然后又谈了发展民族资本和社会经济等问题,最后他详尽地阐明了我党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经济纲领。听报告的人极其踊跃,不仅座无虚席,而且在讲堂的窗台和窗外,都站满了人,但会场秩序很好,只有周恩来同志的气壮山河的宏亮声音在震荡着。试运用公共关系学中的相关知识分析评点这一案例。知识点:

演讲是一种艺术程度较高的传播手段,成功的演讲是从准备开始的。做好演讲的准备。包括了解听众,熟悉主题和内容,搜集素材和资料,准备演讲稿,作适当的演练等。演讲虽然是一种言语的表达,但演讲与平常的讲话不同,需要作较充分的准备工作。要有准备,首先就是要有调查,有调查才有发言权。这种调查包括:了解演讲的听众,如他们的年龄层次、知识结构、社会背景、意见态度、行为方式等,以此为根据来确定演讲的主题和内容,搜集演讲的素材,选择合宜的演讲方式。分析评点:

周恩来这次演讲之所以能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与他十分认真地对待这次演讲、做了大量的调查准备工作是分不开的。周恩来在事前下功夫去阅读当时重庆的经济材料,并且叫经济学家许涤新前去汇报重庆资本家存在的问题和思想动态,汇报资本家对于国民党的经济政策和官僚资本的态度等等情况。真正做到了“有调查才有发言权”。周恩来对许涤新所说的那番话对我们很有启发:“对人家讲话,必须了解对方的活思想,说出话来才不会文不对题。”“如果不抓住对方的活思想,那就很难取得应有的效果。”这说明,周恩来善于了解演讲的听众,对他们的社会背景、思想动态、意见态度及行为方式等做了透彻的分析研究,以此为根据来确定自己的演讲的主题、内容以及合适的演讲方式?

五、案例分析题

假如我是广州市长

前几年,广州市委、市政府先后举办过直接为市长作参谋的“假如我是广州市长”征文活动(后定名为“市长参谋活动”)。它具体落实在为政府职能部门出谋献策,如“房改方案千家谈”、“菜篮子工程干家谈”等的“千家谈系列活动”;还有讨论广州市风和广州人精神的“羊城新风传万家”、“羊城居委新形象”等大型公众活动等等,运用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介,动员了成千上万的市民参政议政,各抒己见,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极大地提高了政府对市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试运用公共关系学中的相关知识分析评点这一案例。

参考答案

五、案例分析题

假如我是广州市长

前几年,广州市委、市政府先后举办过直接为市长作参谋的“假如我是广州市长”征文活动(后定名为“市长参谋活动”)。18 它具体落实在为政府职能部门出谋献策,如“房改方案千家谈”、“菜篮子工程干家谈”等的“千家谈系列活动”;还有讨论广州市风和广州人精神的“羊城新风传万家”、“羊城居委新形象”等大型公众活动等等,运用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介,动员了成千上万的市民参政议政,各抒己见,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极大地提高了政府对市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试运用公共关系学中的相关知识分析评点这一案例。

知 识点:

(1)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政府公共关系工作除了要广泛地了解民意之外,还要尽可能争取公众的了解。这就需要加强政府自身的传播工作,提高政府的透明度,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2)政府公共关系的一种形式。公众议政活动除了面对面的对话渠道之外,现代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为社会沟通提供了具有更为广泛的参与性的方式。围绕着政府官员“头痛”、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运用大众传播媒介,动员公众献计献策,集思广益,也是政府公共关系的一种形式。

分析评点:

(1)政府与公众的双向沟通的重要性。一个社会的开放度越高,公众对政治生活的参与性就越强;公众对政治生活的参与性越强,政府机构与公众的双向沟通就越重要。因此,开拓公众参与性强的社会沟通渠道,让公众的意见能够有比较充分的机会和有效的方式公开地表达出来,不仅能够使政府及时、广泛地了解各种不同意见,为制定政府政策提供依据。

(2)避免压抑引起的冲突和震荡。开拓公众参与性强的社会沟通渠道,还能使各种潜在社会摩擦与冲突能量在“微调”的状态中得到释放和缓解,避免长期压抑或积聚而引起爆发式的冲突和震荡,从而有利于形成既生动活泼,又稳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与社会秩序。社会主义的民主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最广泛的普及的民主,应该发展一系列公众议政参政的社会渠道?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8分)

50. 某市一老字号商场最近因销售假冒化妆品被当地媒体曝光。尽管商场对私自改变进货渠道的化妆部经理及相关人员进行了严厉处罚,并登报向受害者致歉,予以相应经济赔偿,但未能改变销售额锐减的局面。为此,商场决定委托本市一家公关公司来帮助摆脱目前的困境。

请问:

①如何评价这家商场当前的公关状态?

②如果你是公关公司策划员将如何策划此次公关活动? 分析:

1、这一商场的危机属于组织行为不当引起的危机:自己卖了假冒产品;

2、已经被新闻媒介曝光,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3、只是内部处理相关员工;只是向受害者致歉。

4、自己改正的决心,措施,广大公众并不知道,组织处于一种不良的公共关系状态。

参考答案:

1、回答什么是公共关系状态。教材10页。即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2、目前该组织处于一种不良的公共关系状态之中;

3、该组织属于组织行为不当引起的危机;

4、要把自己改正错误的决心,以及改正的相关措施公布出来让广大公众知晓。

第二篇:《政府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

《政府公共关系》教学复习资料

(期末复习以此为主)

使用说明:

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是省电大责任老师给出的复习考试范围。填空题、判断题和案例分析题部分,为我根据省电大发布的历年复习指导以及省电大责任老师的指导意见综合后,给出的参考范围,不是省电大责任老师在复习辅导中给出的复习范围。请谨慎使用。

一、本次试题类型、例题和分值

1.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2.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共6分)

3.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前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18分)

4.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5.综合题(一题为论述题12分,一题为案例分析题18分,共30分)

二、考试形式和考核时间

本课程期末考核为半开卷考试形式。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具体题目及答案如下:

一、名词解释的重点

1.公共关系:是特定的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塑造良好的形象,通过传播沟通的手段争取公众理解和支持的一种管理职能。

2.政府公共关系:是指政府为了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公众中塑造良好形象,运用传播沟通手段处理和协调与公众的关系,以便更好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一系列活动。

3.公众:指任何被共同利益或共同关心的问题联结在一起的群体。

4.政府公共关系策划:就是政府机构和政府公共关系人员为了实现塑造政府形象这一基本目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确定的需要解决的政府公共关系问题和宏微观的条件,谋划设计出相应的政府公共关系战略,并制定出最优行动方案的过程。

5.征询型政府公共关系:这种政府公共关系以采集信息、舆论调查、民意测验为主,目的

是通过掌握信息和舆论情况,为政府组织的管理决策提供信息参考。

6.行政组织形象:是社会公众对政府综合认识以后所形成的总体印象,是通过政府许许多多具体而又客观的活动作用于公众的思想感情而产生的一种主观的综合印象。

7.政府公共关系广告:是公共关系广告的一种,它是指政府机构靠购买印刷媒介物的篇幅或者购买电子媒介的时间,以语言或者其他形式,不受编辑人员干涉地传播出资人的非个人性宣传。政府公共关系广告又称政府形象塑造广告,它通过花钱购买大众媒介或公众传播机会及传播产品之外的各种与公众有关的信息来扩大政府的影响,提高政府在公众中的声誉,以期树立一个良好的政府形象。

8.危机处理:为了解决突发事件而开展公共关系、采取一系列措施的行为过程。

二、简答题的重点(黑体字部分是复习重点,蓝色字体部分是答题举例),(要适当展开,不能做成填空题了)

简答题答题示例:

政府公共关系的六种活动模式有:(只答要点得6分,要就具体内容作简略说明)

(一)宣传性政府公共关系模式:是以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向外传播为主。目的是直接向社会公众表白自己,以求最迅速地将政府组织的内部信息传递出去,形成有利的社会舆论。

(二)交际性政府公共关系模式:目的是通过人和人的直接接触,为本组织广结良缘,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

(三)服务性政府公共关系模式:是以提供各种优质服务为主要手段,目的是以实际行动来获取社会公众的了解和好评,建立自己的良好形象。

(四)社会性政府公共关系模式:是以各种有组织的社会性、公益性、赞助性的活动为主。

(五)征询性政府公共关系模式:以采集信息、舆论调查、民意测验为主,目的是通过掌握信息和舆论情况,为政府组织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六)矫正性政府公共关系模式:是在政府形象受损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塑造或维护政府形象,挽回声誉。其特点是及时。

政府公共关系沟通传播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一)真实性原则。坚持真实性,就必须在把握具体和单个事实上必须真实;在把握事物的总体、本质上必须真实;在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上必须真实;必须有强烈的信息意识。

(二)目的性原则。公共关系传播的目的性一般有:引起公众的注意;诱发公众的兴趣;得到公众的肯定态度;促进公众的支持行动。

(三)双向沟通原则。需注意去创造沟通的共识区,传受双方具备反馈意识。

(四)政务公开的原则。要坚持政务公开原则,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坚持规范化标准;加强监督检查。

(五)全员公关的原则。全员公关,就是说要使政府的全体公务员都来关心、重视并自觉地投人到政府公共关系工作中去,共同为树立政府良好的声誉和形象而奋发努力。要培

养全体公务员的公共关系意识;确保主人翁地位;开展公共关系培训。

(六)有效沟通原则。传播者通过沟通活动要取得预期的效果。

1.公共关系的职能有哪些?。

(一)收集信息:收集政策形象、管理水平的信息;收集领导者形象信息;收集机构设置和办事效率信息;收集政府的其他信息。

(二)决策咨询:政府形象咨询;公众心理咨询;领导决策咨询。

(三)协调沟通:(1)协调沟通政府内部的各种关系,包括领导者与一般公职人员的关系,一般公职人员相互间的关系,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2)协调沟通政府外部的各种关系。

(四)宣传引导:对外部公众的宣传引导;对内部公众的宣传引导。

(五)树立形象。树立政府部门的组织形象首先要准确定位,政府公共关系是一门塑造政 府形象的艺术。

2.公共关系的特征有哪些?

(一)以美誉为目标。

(二)以真诚为信条。

(三)以互惠为原则。

(四)以沟通为手段。

3.按公众的发展过程可将公众分为那些类型?

(1)非公众:非公众是指尚未与政府机构发生关系的公众,他们既不受政府机构的影响,又不对政府机构的运行产生影响,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他们又很可能与政府机构发生联系而成为政府的公众。

(2)潜在公众:潜在公众是指由于政府的行为,事实上已与政府面临共同问题和利益关系,而本身并未意识到的公众。

(3)知晓公众:知晓公众是由潜在公众发展而来的,即他们已意识到了同政府机构面临的共同问题和利益关系,就成了知晓公众。

(4)行动公众:行动公众是由知晓公众发展而来的。当知晓公众开始关注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并采取了行动,产生了对政府有利的或不利的影响或作用,就变成了行动公众。4.传播的障碍有哪些?

传播的障碍主要有:

(一)机械障碍;

(二)语言障碍;

(三)习俗障碍;

(四)观念障碍;

(五)角色障碍;

(六)舆论障碍;

(七)心理障碍;

(八)组织障碍。5.政府公共关系沟通传播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政府公共关系沟通传播的基本原则有:

(一)真实性原则;

(二)目的性原则;

(三)双向沟通原则;

(四)政务公开原则;

(五)全员公关原则;

(六)有效沟通原则。6.政府公共关系调查的原则和程序有哪些?

政府公共关系调查的基本原则有:(1)真实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群众路线原则;(4)经济效益原则;(5)讲求实效原则。

政府公共关系调查的程序有:(1)根据调查内容,明确调查任务;(2)根据调查任务,制订调查方案;(3)根据调查方案,收集调查资料;(4)根据调查资料,得出调查结果。

7.简述政府公共关系的六种活动模式。

政府公共关系的六种基本模式是:

(一)宣传性政府公共关系;

(二)交际性政府公共关系;

(三)服务性政府公共关系;

(四)社会性政府公共关系;

(五)征询性政府公共关系;

(六)矫正性政府公共关系。8.政府内部公共关系的障碍及消除对策

答:障碍有:

(一)政府内部公共关系的沟通中的主观障碍:(1)公众个性因素所引起的障碍;(2)知识经验水平的差异所导致的障碍;(3)知觉选择偏差所造成的障碍;(4)公众个体的记忆因素造成的障碍。

(二)政府内部公共关系的沟通中的客观障碍:(1)距离感所造成的障碍;(2)政府组织机构所造成的障碍;(3)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所造成的障碍。

(三)政府内部公共关系沟通方式的障碍:(1)语言沟通方式所造成的障碍;(2)沟通渠道选择不当造成的障碍;(3)信息沟通中冗量过大造成的障碍。

消除对策:首先创造最佳的政府组织沟通气氛;其次,做出主动沟通的姿态。再次,遵循内部公共关系“沟通十戒”;最后,要做到信息收集制度化、信息表述标准化、信息传递规范化、信息内容系统化、信息储存档案化。

9.政府公共关系新闻宣传策划的原则和怎样选择时机?

政府公共关系新闻宣传策划的原则是:第一,与政府的整体公共关系目标相联系;第二,应该依托重大节日、事件策划新闻事件,引起新闻媒体的兴趣;第三,政府策划新闻事件,应该以政府的整体公共关系目标为依据,以事实为基础,以新闻理论为指导,离开了这些条件,弄虚作假或者画蛇添足,都不能达到新闻宣传的良好目的。

政府公共关系新闻宣传策划的时机选择。新闻宣传的时机,是指具有时间性的有利于新闻宣传活动的客观条件。

1、突发事件的宣传时机。突发事件,是指在人们毫无预料或者没有预报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事件。对于这类事件,尤其是有较大影响的突发事件,要在事件发生时立即抓住时机进行采访报道。必要时还要在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抓住时机连续报

道。

2、一般性事件的宣传时机。对一般性事件的宣传报道,虽然不像突发事件那么争分夺秒,但也要抓住事件发生的时机进行采写报道。对于政府机构的可预知的重大事件,如在正式开始前需要进行连续报道,应选择不同的时机进行连续报道。另外,有些事件要在事情完结之后选择宣传报道的时机才合乎时宜。

10.演讲的语言艺术要素有哪几点?

演讲的语言艺术要素有以下几点:真实化、规范化、口语化、个性化、形象化。(需就此展开论述)

三、论述题复习重点

1.结合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谈谈我国大力开展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必要性。

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有如下五点:

(一)收集信息:收集政策形象、管理水平的信息;收集领导者形象信息;收集机构设置和办事效率信息;收集政府的其他信息。

(二)决策咨询:政府形象咨询;公众心理咨询;领导决策咨询。

(三)协调沟通:(1)协调沟通政府内部的各种关系,包括领导者与一般公职人员的关系,一般公职人员相互间的关系,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2)协调沟通政府外部的各种关系。

(四)宣传引导:对外部公众的宣传引导;对内部公众的宣传引导。

(五)树立形象。树立政府部门的组织形象首先要准确定位,政府公共关系是一门塑造政府形象的艺术。

其次结合个人所了解的政府职能部门开展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现状及得失,谈谈我国大力开展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必要性,并给予建议。必要性如下: 政府的认可和支持是具有高度权威性和影响力的认可和支持。与政府建立良好关系能够为组织形成有利的影响、法律和社会管理环境。增强公共关系工作的系统性。提高公共关系工作的可控性。加强公共关系工作的预测性。促进公共关系工作的成熟性。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职能转变需要政府公共关系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维护转型期社会秩序的稳定。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国际形象。

2.试论述行政组织形象系统管理的基本框架?

(一)政府总体形象设计:是政府决策者在掌握关于行政组织形象评估信息的基础上,根据公众的期望和政府的战略目标,为政府设计的综合性的、长期的形象。包括行政组织形象定位、确定行政组织形象目标、确定行政组织形象标识等。

(二)政府工作全面质量管理:主要是指政府为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的质量。质量保证体系由以下几部分构成:一是明确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二是严格的质量责任体系;三是设立专职质量管理机构;四是设立高效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

(三)政府政策形象管理。要做到:一是在政策中制定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二是促进政策制定形式的民主化、参与化;三是改进与优化政府政策制定体系;四是强化政府政策反馈评估系统。

(四)政府公务员形象管理。公务员形象是行政组织形象人格化的体现,是行政组织形象活的载体,直接影响行政组织形象。要加强对公务员的培训、落实行为规范、加强勤政廉政建设。

(五)政府环境形象管理。

(六)政府传媒形象管理。这里指作为政府的代表或发言人在大众媒介特别是在电视传媒上的形象。要做好传媒亮相前的准备,注意采访时的言语技巧及形象要素。

(七)政府危机管理。一是政府危机的预防,要树立危机意识,对危机进行预测和监控,制定政府反危机战略规划。二是政府危机处理,要采取以下策略:强化政府领导集体的权利控制能力,强化领导者个人的权威,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沟通,争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3.如何处理突发事件?

(一)坚持处理突发事件的宗旨和原则。

1、应遵循以下宗旨:面对突发事件,领导者要保持镇定,迅速查明情况和原因,积极稳妥地处理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积极利用各种媒介,真实、准确地传播有关信息,解释组织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争取社会公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变被动为主动。

2、处理突发事件应坚持的原则。(1)真实性原则。政府应该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应该及时、真实地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尤其是对涉及到公民自身生命财产安危的重大公共问题。只有真实、准确的信息传播,才能获得公众的信任,争取公众的配合,才有可能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尽快解决问题,维护社会的稳定。(2)迅速及时的原则。只有通过第一时间掌握信息,尽快发布信息,才能避免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被歪曲,才能使公众了解事件的发展状况,才能树立责任政府的形象。(3)分级负责原则。突发事件在哪里发生,就由哪一级政府或部门负责处理。在领导分工上,一般谁主管,就由谁牵头调查处理。总之,要一级为一级负责,谁分管由谁负责。(4)安定团结原则。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安定团结的原则。为了稳定社会大局、稳定群众情绪、稳定工作秩序,要对群众多做疏导工作,防

止矛盾激化,避免事态扩大。同时,要坚持依法办事,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的局面。

(二)处理突发事件的程序和步骤(列出要点,正式作答时需做详细说阐述)

1、做好处理事件的组织工作。

2、迅速控制事态的发展。

3、传媒引导公众。

4、进行调查,把握事件的来龙去脉。

5、及时进行危及决策。

6、果断解决问题。

(三)处理突发事件的注意事项(列出要点,正式作答时需做详细说阐述)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决与任何制造****的人和事件作斗争。

2、协助领导参加专门处理事件小组,要维护好现场,查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和原因。

3、利用法律调控危机。

4、公布造成危机的原因。

5、重塑良好的公众形象。

四、填空题

1.公共关系主体传播与沟通的媒介主要有 大众传播 媒介和 人际交往 媒介。2. 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 是公共关系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点,也是评价公共关系工作的实践标准。

3.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 以美誉为目标,以真诚为信条,以互惠为原则,以沟通为手段。

4.政府公共关系具有主体的 惟一性 和权威性。5.政府公共关系的公众具有 广泛性 和 复杂性。6.政府公共关系的目标具有 社会性 和 非赢利性。

7.公共关系职业的创造人 艾维.李 在1905年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性质的 《原则宣言》,全面地阐述了他的思想和宗旨。

8.使公共关系由一门职业活动变为一种科学理论,开了公共关系理论化、系统化先河的是 爱德华.伯尼斯。

9.1952年,卡特·利普和森特出版了权威性的公共关系著作《有效公共关系》,提出了 “双向对称” 的公共关系模式。

10.现代公共关系的操作模式强调 战略性、整体性 和 系列性。11.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共关系概括地说,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征:目的性、服务型、实践性、继承性、和谐性 和发展性。

12.建设中国特色政府公共关系的途径之一是继承传统文化,主要需汲取传统文化中的: 仁爱思想、民丰思想、人和思想、中庸思想、和 信 义 思想。

13.政府公共关系的任务主要是提高 美誉度 的问题,即树立“创新、强干、务实、高效、廉洁”的政府形象。

14.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要求包括三方面: 道德修养、职业素质、和 能力结构。

14.按公众对政府的态度,可以将政府公众分为 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 独立公众。

15.按公众的发展过程,可以将政府公众分为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 公众和 行动 公众。

16.传播一词的含义至少应包括:(1)信息 传 递。(2)信息的 交 流。(3)信息 共 享。

17.公共关系的传播侧重于双方的 利益关系 ;自始至终强调 情感的交流 ;侧重于信息沟通的 非宣传性 传播。

18.政府公共关系传播的模式是由“ 五W传播 ”模式和“ 施拉姆传播 ”模式相互结合而成。

19.非语言符号媒介一般分为 实物 媒介和媒介 人体 两种。

20.根据传播效果四层次理论,公共关系传播的一般性目的可以分为如下四种:(1)引起公众的注意 ;(2)诱惑公众的兴趣 ;(3)得到公众的肯定态度 ;(4)促进公众的支持行动。

21.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四个最基本的环节是: 调 查、策 划、传 播、和 评 估。

22.政府公共关系 调 查,既是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起点,又贯穿于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全过程,是政府公共关系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23. 政府公共关系评估 是政府公共关系“四步工作法”中的最后一个环节。24.社会环境调查一般包括四个指数体系: 痛苦指数体系、不安指数体系、贫富指数体系、和 腐败指数体系。

25.政府公共关系调查的基本方法有三种: 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和 访谈调查法。

26.政府内部公共关系的沟通目标是: 造就政府公务人员的价值观念、协调和改善政府内部的人群关系、和 培养政府内部的家庭氛围。

27.行政文化主要由行政精神、行政道德、行政心理 等基本要素构成。28.行政文化具有 导 向、规 范、凝 聚、和 激 励 四大功能。29.舆论在政府公共关系工作中的作用主要有: 改变态度和行为、实施相互监督。

30.领导者要在舆论活动中真正发挥领导作用,就必须首先使自己成为“ 舆论领袖 ”。31.影响行政形象的主要因素有:价值观、政策、信 誉、公正性、和 廉洁程度。

32.政府公共关系人员在开展新闻宣传是要注意以下原则: 明确宣传意图、熟悉宣传对象、和 了解宣传途径。

33.处理突发事件必须坚持 真实公开 的原则、迅速及时 的原则、分级负责的原则和安定团结的原则。

五、判断题

(×)1.政府形象,主要指政府为了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公众中塑

造良好形象,运用传播沟通手段处理和协调与公众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一系列活动。P6(√)2.作为公共关系主体的特定个体并不是指所有的社会个体,而是指具有某种社会势力和社会潮流代表性的公众人物。P3(×)3.政府公共关系,是指政府及工作人员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美誉度大小,是政府获得公众欢迎、接纳、信任的程度。P7(√)4.政府公共关系是从“公”的角度出发,服从服务于群体的利益——国家与其公众的利益,是一种“群体型”的社会关系。P10(√)5.人际关系是从个体的“私”的角度出发,服从服务于个体的利益,是一种

“个体型”的社会关系。P10(√)6.政府公共关系的目标具有社会性和非赢利性。P8(×)7.公共关系作为一种传播沟通活动,一般都采用刚性手段来调节双方的关系。P5(√)8.中国公共关系的开展必须体现中国国情,体现民族特色,必须走通民族传统向结合的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之路。P45(√)9.政府公共关系的主体具有惟一性和权威性。P7(×)10.政府公共关系人员是指与政府公共关系主体利益相关并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 个人、群体或组织。P69(×)11.政府公众是指在政府公共关系部门或机构中专门从事公共关系工作的各类人。P63(√)12.政府公共关系传播是政府和公众之间,借助于传播媒介所进行的有目的的双向信息交流的过程。P81(√)13.全员公关,就是说要使政府的全体公务员都来关心、重视并自觉地投人到政府公共关系工作中去,共同为树立政府良好的声誉和形象而奋发努力。P106(×)14.政府公共关系调查是指政府机构和政府公共关系人员为了实现塑造政府形象这一基本目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确定的需要解决的政府公共关系问题和宏微观的条件,谋划设计出相应的政府公共关系战略,并制定出最优行动方案的过程。P126(√)15.政府公共关系的公众不是封闭僵化、一成不变的对象,而是个开放的系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P72(×)16.公共关系的传播侧重于以思想和观点的灌输为主要特点的宣传性传播。P82(×)17.政府公共关系策划,是指社会组织根据某种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为准确地收×集有关信息而进行的专项活动。P109(×)18.外部的行政关系包括政府机构与政府公职人员之间的关系、政府上下级关系、同级部门之间的关系。P150-151(×)19.内部的行政关系包括政府与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行政关系、政府与社会团体之间的行政关系、政府与公民个人之间的行政关系等。

(×)20.行政文化是社会文化在政府行政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它与政府行政活动没有直接关系。P166

(√)21.行政文化是在社会文化基础上、在行政人员的具体行政活动中形成的。因此,行政文化受到社会文化和行政活动这两方面的影响和制约。P166(√)22.政府是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的,它的一切权力都是代表人民意志的国家权力机关授予的,政府必须向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P182(×)23.宣传性政府公共关系模式是以各种有组织的社会性、公益性、赞助性的活动为主。P134(√)24.政府内部的沟通形式多种多样,有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不受政府监督,自由选择沟通渠道。P159(√)25.人大是直接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关中居于首要地位。政府则从属于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P183(√)2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构。P182(√)27.政府总体形象是指政府决策者在掌握关于行政组织形象评估信息的基础上,根据公众的期望和政府工作的战略目标,为政府设计的综合性的、长期的形象。P204(√)28.社会团体,是指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具有某种特定利益、目标和观点的人们组成的社会群体。P185(√)29.行政组织形象是社会公众对政府综合认识以后所形成的总体印象,是通过政府许许多多具体而又客观的活动作用于公众的思想感情而产生的一种主观的综合印象。P202(√)30.行政组织形象作为政府自我设计与公众期望、政府行为与公众感受的统一,其在公众心目中形象的好坏,最终取决于政府的自身行为。

(×)31.行政组织形象的核心内容是领导者的整体形象。P209(√)32.政府公共关系人际交往不同于一般的私人间的人际交往,它具有职业性、参与性、灵活性和持久性等特点。P229-230

六、案例选择题

以下例题的案例评析仅供参考。可见仁见智,言之有理即可。

关于如何进行案例分析,可以从政府公共关系职能,六种公共关系活动模式(符合哪一类),以及开展的是哪一种公共关系实务活动、从公共关系传播的层面、政府危机公关的层面(危机处理可遵循的原则、策略)等方面去切入。当然,还得看问的是什么问题,要所问有所答,不要答非所问。

另外本次案例分析题有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的提示。一请注意审题;二务必注意字数要求。案例1

假如我是广州市长

广州市委、市政府先后举办过直接为市长作参谋的“假如我是广州市长”征文活动(后定名为“市长参谋活动”),为政府职能部门出谋献策的“房改方案千家谈”、“菜篮子工程千家谈”等“千家谈系列活动”,讨论广州市风和广州人精神的“羊城新风传万家”和“羊城居委新形象”等大型公众活动等等,运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介,动员了成千上万的市民参政议政,各抒已见,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提高了政府对市民的凝聚力。案例思考:试运用公共关系学中的相关知识分析评点这一案例。案例分析:

1.此案例反映了政府公共关系中拓宽社会沟通渠道,吸引公众参政议政的问题。政府公共关系工作要尽可能争取公众的了解,这就需要加强政府自身的传播工作,提高政府的透明度,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为社会沟通提供了广泛的参与方式,围绕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动员公众献计献策,集思广益,这也是政府公共关系的一种形式。

2.广州市委、市政府通过举办“假如我是广州市长”征文活动,动员成千上万的市民参政议政,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这充分说明了政府与公众双向沟通的重要性,说明了公众议政活动在政府公共关系活动中的作用。因此,在开展政府公共关系活动时,应积极开开拓公众参与性强的社会沟通渠道,让公众的意见能够充分地表达出来,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开拓公众参与性强的社会沟通渠道,还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稳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与社会秩序。由此可见,政府公共关系工作就应该发展一系列公众议政参政的社会渠道。案例2 20世纪80年代,天津市政建设跟不上,人民群众生活存在许多实际困难,“坐车没有走路快,自来水腌咸菜,临建拆得没有搭得快”,群众意见很大。市政府决心为群众办实事,一件一件地解决落实,说到做到,样样兑现。1983年,首先为市民办了10件实事,从1984年开始每年坚持为城乡人民办20年实事,到1989年已办了130 件。如新建、改建了3000万平方米的住宅,等于解放以来前30年建房总数的3 倍,使一半以上的家庭改善了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花两年时间完成了的民用气化工程,使民用炊事煤气化的普及率高居全国之 12

冠;花一年零四个月,完成了震惊中外的引滦入津工程,一扫天津人喝咸水的历史;新铺城市道路2137公里,建起由10来座立交桥和中环线外环线构成的“三环十四射”的城交道路网络等等。广大人民群众对市政府、市领导的满意程度达92% ~99.4%,形成了心齐气顺、政通人和的社会政治局面。

案例思考:试运用公共关系学中的相关知识分析评点这一案例。案例分析:

1.此案例体现了完善公共行政服务,树立政府良好形象的政府公共关系思想。政府公共关系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政府的威信和美誉度,提高其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增进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心和好感,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政府要树立良好形象。政府要树立良好列,就必须多办实事,取信于民,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2.天津市在实际工作中,将公众最关切、意见最大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办实事的重点,限期解决,得到人民的一致拥护和支持。天津市为人民办的这些实事,也是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一部分。

政府通过为人民办实事,加强了与人民的双向沟通,促进了人民对政府的了解、理解和信任,争取到人民的拥护、支持与合作,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

3.由此可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公共关系的宗旨。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是政府的最高利益。政府只有勤政为民,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得到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

案例3

香港回归祖国倒计时活动

《中国名牌》杂志社会组织策划了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的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倒计时活动,产生了深刻的政治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其创意如下:

一、背景:项目调查

1.历史:香港问题是英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后强迫清政府签定的不平等条约。2.立场:香港是中国领土,不属于“殖民地”范畴。邓小平同志明确地表示1997年要收回香港。

3.结论:1997年7 月1 日这一天回归,使一个世纪的悲欢离合、一个民族的沧桑荣辱将在这时刻凝聚升华。

二、项目策划

1.目的:高扬爱国主义旗帜。

2.切入点:倒计时(让它分分秒秒叩动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心弦)。

3.规模:每字高度不小于1 米,总面积150平方米,可视距离1000米以上。4.焦点:倒计时牌建在祖国心脏——首都北京。具体建在市中心——天安门广场的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正中。

5.层次:报呈新华社领导、北京市政府、国务院澳办,直到中央领导。

6.时间:启动在1994年12月19日(中英联合声明10周年)至1997年7 月1 日,运行925 天。

三、项目实施

1.高层公关:中央支持;

2.政府各职能部门公关:热情赞许; 3.横向公关:全国人导振奋。

四、项目评估

1.中央领导高度评价;

2.925 天中,参观率最高,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世界之最:面积、时间、目睹、参与人数、新闻报道。

案例思考:试运用公共关系学中的相关知识分析评点这一案例。案例分析:

此案例主要体现了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观念三个知识点。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公共关系活动的结果形成特定的公共关系状态,而自觉、科学的公共关系活动又必须在现代公共关系观念的指导下进行。

1.公共关系活动,是指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动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香港回归祖国倒计时”这一公关活动就通过项目调查、项目策划和项目实施等公共关系操作实务,紧紧围绕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高扬爱国主义旗臶这一主题策划并实施了这次公共关系活动,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公共关系状态,是指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中国名牌》杂志社的这一公关活动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从1994年12月19至1997年7 月1 日这925天中,倒计时牌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创造了数项世界之最。公众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组织与公众间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得到极大的改善。

3.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引导、规范组织行为不端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此次活动的策划人员正是通过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和服务观念,策划并实施了此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案例4

1036——传情五环

广东电台“城市之声”员工为台庆五周年设计了一个方案:立足将城市之声5 周年台庆与申办奥运活动相结合,通过电子传播媒介,传达“城市人盼奥运”的城市之声电台的时代强音,并把这一理念传遍全世界。

围绕“一首歌曲——五个‘1036’系列活动”策划主题进行城市之声5 周年台庆活动。一首歌曲即是以都市人热心申奥为主题,在活动中它将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整个台庆活动始终。五个“1036”意指与主题有关的五个系列活动:1036个五岁的孩子新手画制的图画;1036米长的都市人亲笔签名横幅;

1036个市民支持申奥的声音;1036封孩子亲手寄出的信;1036张录有主题歌的CD光盘,在送给1036名市之时,传递城市之声支持申奥的热诚。活动的实施与网络活动相结合,从而扩大影响与传播范围。

案例思考:试运用公共关系学中的相关知识分析评点这一案例。案例分析:

此案例主要体现了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为公共关系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与方法这一公共关系观点。

1.公共关系的产生需要四个方面的条件,即文化心理条件、社会政治条件、经济条件和物质条件,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而公共关系活动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行为,传播沟通需要媒介,如广播、电视等如果没有这些大人媒介,公共关系活动也就无法开展。广东电台“城市之声”员工通过电子传播媒介把“城市人盼奥运”这一理念传遍全世界,这一公共活动恰好说明了媒介对于公共关系活动的重要性。电子技术的进步,广播、电视等电子传播媒介的普及,拉近了世界的距离,公关活动的影响范围也不断扩大。如果没有电子媒介,广东电台的这一公关活动也就不可能实施。

2.“城市之声”利用电子传播媒介,将5 周年台庆与中国申奥活动相结合,其着眼点就是向市民展现“城市之声”作为都市有声传媒在申奥方面做出的努力,从而展现“城市之声”独特的魅力、鲜明的形象,提高广东电台在公众中的形象地位,为“城市之声”的进一步发展拓展宽阔的道路。

案例5 2007年5月30日下午2点多,贵阳市延安西路段至紫林庵路段发生了将进3个小时的大堵车,而这个时间贵阳极少发生堵车现象。堵车是因为有盲人在盲道上被政府牌照汽车撞倒,处理此事的派出所民警处理不当,殴打盲人,所以讨要说法的盲人们堵住了这条贵阳主干道。当地残联向记者确认了网友说法的基本事实。

据现场盲人描述,大约14点左右,一辆挂政府牌的小车在客车站门口盲道上撞倒几位盲人,然后几位盲人遭延安西路派出所人员暴打,后被带走,小车亦离开。盲人家属及附近的盲人在短时间内汇集到客车站门口,将延安西路阻断,造成贵阳市区大塞车。在现场的盲人、家属及路人表示,此举仅仅是希望能够讨回一个公道。”

从现场盲人的口中获悉,受害盲人被小车撞了以后,要讨个公道,却被附近派出所的人暴打并关起来,盲人家属到场要求释放,被拒绝,甚至连见面也不被允许。当地的盲人虽然没有正式的组织,但都是有联系的,他们很快就聚集起来。由于盲人是在客车站门口被撞倒的,而延安西路派出所的位置就在客车站里面一栋楼里,所以盲人都停留在客车站门口,围堵起来。派出所的人没有再出现,现场只剩下交警,但对此事束手无策,只能站在盲人身后不远处。后来又有群众自发加入到盲人的队伍中。

被批评的延安西路派出所拒绝接受采访。事件发生地点所属的贵阳市交警支队一大队工作人员在电话里向记者肯定确有堵车事件,并翻查了当时的交通记录,显示了30日下午2时40分在延安西路段发生大堵车,而且当时交警支队的领导都到了现场调解事件,贵阳市残联和维稳办也同去了。贵阳市残联办公室的负责人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确有此事,当时残联一位领导到场参与调解。不过因为“领导在开会”,不能接受采访。贵阳市客车站一位负责人表示知道堵车的事,起因是派出所处理不当。他说,塞车是从车站门口的东侧开始的,一直延伸至紫林庵路段。事件持续到下午5点多才结束。

以上内容,摘自南方都市报 2007年6月1日A32版

案例思考:

1.此事件中贵阳盲人采取这种堵路示威的方式是否有效?采取之后又会对社会产生何影响?从法律和公共管理学的角度谈谈你是如何看待贵阳盲人上街堵路这一件事情的? 2.群体事件的新闻报道如何进行更加有效?弱势群体如何采取正当方式反映自身合法合理的诉求?

3.盲人说:“附近的盲人虽然没有具体的组织,但是盲人之间都互相有联系,只有有需要,互相之间帮助和支援。”这句话反映出那些问题?

4.执法机关在这群体事件中应扮演了什么角色和作用?因执法不公造成的群体事件,如何处理?

5.如果你是一名公共管理者,你会采取哪些方法来处理危机? 案例分析:

1.从新闻报道来看,整个事件的起因是汽车在车站门口的盲道上撞倒盲人,双方引起纠纷,后事件升级,发展到城市道路受堵,众多人员参与的群体事件。此次群体事件根源,是因为盲人(弱势群体)在自身人身受到侵害和政府执法机关的不公正对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和公正的答复后的,群体行为的极端化表达。“希望能够讨回一个公道”,这是此次群体事件中,弱势群体的朴素、自然和本能的意愿诉求表达,与国家的政治制度没有根本冲突。但本次事件造成贵阳市区主要道路堵塞3个多小时,不仅扰乱道路运输、破坏社会秩序而且影响国家政治形象,是不理智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违法行为,不利于事件解决。2.对此次事件,发生地贵阳的媒体都统一的保持缄默。在当今新闻传媒发达、资讯飞速传播的时代,对群体事件的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件当地的传媒不出声,只会加剧群众的不满情绪,对政府形象不利。评价新闻传媒的“时间快、内容真”的要求,也同样适用于政府的宣传工作,当然也是对解决群体事件好坏的评价标准。而政府是担当弱势群体的代言人的不二选择,也是无法推卸的政府责任。只有主动做好这个政府本职工作,才能使大量的群体事件消失。

弱势群体的正当诉求也只有通过正当也是唯一的法定渠道解决,才能真正得到满意答复。对弱势群体的帮助,不光在物质上的资助,更要在法律上、制度上做出保护。政府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弱势群体更加会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同时也使全社会都知道、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3.盲人说:“附近的盲人虽然没有具体的组织,但是盲人之间都互相有联系,只有有需要,互相之间帮助和支援。”这句话反映出那些问题?

反映出盲人等弱势群体的代言组织缺位,弱势群体更需社会和政府的关心,残疾人联合会(简称:残联)作为代表残疾人的共同利益,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团结教育残疾人,为残疾人服务的组织,要加大工作力度,更要深入自身代表的群体,积极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不能单单变成政府的助手,而忘了自身真正的身份和首要职责――残疾人的代言人。4.此次事件中,派出所作为执法机关,没有起到公正执法、调解矛盾的法定责任,而且因为执法人员缺乏应有的素质,对事件中弱势群体的盲人,野蛮殴打,成为事件的最终升级的重要原因。在事件升级后,又躲避责任,不积极调解、解决问题,拒绝采访,又不主动

向社会通报有关情况,给随后的处理增加了难度。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工作人员违法失职,损害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或者给予行政处分。对于这种因政府机关工作失误,引起的群体事件,更要迅速追求有关人的责任。

5.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政府管理已经成为一个各方面问题、矛盾最为集中,也是社会公众关注度最高的领域之一。中国改革发展的情况十分复杂,各级各地政府管理所遇到的问题和处理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在复杂纷纭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既能看到许多政府管理的成功经验、创新办法、独到思路,也能看到一些政府管理失效、失误、失败的教训,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深入思考的政府管理难题。

对策:一是必须正确认识群体性拦车断道事件的根本性质;二是必须充分运用各种有效方法积极主动地预防拦丰断道事件的发生;三是必须始终遵循正确的处臵工作原则;四是必须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工作机制,让公民在受到不公正待遇时有地方可以申诉。

尤其要做好以下工作:要进一步明确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在预防和处臵群体性事件中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要建立和完善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督政的工作机制,搭建、畅通人民群众发表个人意见的平台和渠道,政府对公民的申诉也应有个公正的判决,杜绝官官相护的现象;要着力引导主流新闻媒体的导向,增加政府工作和群体性事件处理的透明度。

第三篇:公共关系学课程试题答案1

公共关系学课程试卷(第一套)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课程:公共关系学 使用班级:10-10 班级: 姓名 :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成立的时间是(C)A.1978年 C.1987年

2.现代公共关系发端于(B)A.马斯洛时期 C.艾维·李时期

B.巴纳姆时期 D.爱德华·伯尼斯时期 B.1955年 D.1986年

3.公共关系传播最基本的功能是(C)A.强化舆论 C.告知公众

B.扩大影响 D.引导舆论

4.公共关系人员所应具有的沟通交流意识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一种(D)A.协调意识 C.环境意识

B.调查意识 D.信息意识

5.组织中主要负责提出公关活动目标、计划和方案,设计公共关系项目的专职人员是(D)A.分析人员 C.传播人员

B.技术人员 D.计划人员

6.在公共关系学中,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称为(C)A.关系 C.形象

B.舆论 D.观念

7.C0mmunication一词在中文里可译作传播,也可译作(A)A.沟通 C.过程

B.交流 D.结果

8.公共关系工作对象中最敏感又最重要的公众是(A)

A.媒介公众 C.顾客公众

9.“刻板印象”又称为(D)A.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B.名流公众 D.内部公众

B.近因作用 D.定型作用

10.廉政建设、社会治安在舆论对象中属于(B)A.社会事件 C.社会冲突

B.社会问题 D.社会运动

11.当组织“臭名远扬”时,组织的实际形象状态为(D)A.高知名度/高美誉度 C.低知名度/低美誉度

B.高美誉度/低知名度 D.低美誉度/高知名度

12.下列选项属于公共关系管理过程中环境形象的是(C)A.广告代言人 C.组织的门面招牌

B.组织的机构设置 D.产品质量

13.“意见领袖”这一重要概念来源于(A)A.两级传播论 C.把关人理论

B.“3S”论 D.议题设置论

l4.提出:“说真话”、“公众必须被告知”的命题,将公共利益与诚实带进了公共关系领域的人是(C)A.巴纳姆 C.艾维。李

B.爱德华。伯尼斯 D.马斯洛

15.公共关系广告的主要目的是(D)A.推销产品 C.赢得经济利益

B.提供服务 D.确立组织形象

16.视觉识别系统VIS中应用最广泛、出现频率最多的要素是(B)A.标准字 C.标准色

B.标志 D.象征图案

17.决定广告策划成败的关键是(A)A.广告创意 C.广告媒介安排

B.广告定位 D.广告效果测定

18.公共关系策划的一条根本原则是(B)A.系统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可行性原则 D.灵活性原则

19.整个组织形象的客观基础是(B)A.管理形象 C.人员形象

B.产品形象 D.环境形象

20.公共关系危机管理中的重要原则是(D)A.及时性原则

B.真实性原则

C.主动性原则

D.公开性原则 21.公关谈判的第三个阶段是(C)A.导人阶段 B概说阶段

C.交锋阶段 D.妥协阶段 22.由潜在公众发展而来的是(A)。

A.知晓公众 B.行动公众

C.非公众 D.潜在公众

23.《公众舆论的形成》一书的作者是(B)。

A.艾维·李 B.伯尼斯

C.卡特里普 D.巴纳姆

24.反映组织社会影响大小的客观指标是(C)。A.美誉度 B.信用度

C.知名度 D.成热度

25.对于一个组织具有双重人格的公众是(B)。

A.政府公众 B.媒介公众

C.社区公众 D.名流公众

26.公众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整体,“以偏概全”的心理定势称为(C)。

A.刻板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27.不便于传播有形事物的传播媒介是(D)。A.杂志 B.电视 C.报纸 D.广播

28.反映了直线沟通的人际关系,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人际传播线路是(B)。A.辐射式 B.链式

C.交结式 D.G形网络

29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距离也是一种传达态度的信息,亲密距离是指(A)。A.0.45米以内 B.约为0.45~1.22米 C.约为1.22~3.65米 D.约为3.65~9米 30.人际交往的双方共同的经验和知识领域称为(D)。

A.开放区 B.秘密区

C.个人经验区 D.共同经验区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有关艾维·李这一公共关系代表人物的表述正确的有(ABCE)A.是公共关系之父

B.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公关性质的公 C.提出了“公众必须被告知”的命题

D.使公共关系学科化 E.首创了“公共关系”这一专门职业

2.公共关系协会的主要活动内容一般包括(ABCDE)A.联络会员

B.专业培训

C.普及知识

D.规范本行业职业道德及行为准则

E.编辑出版刊物 3.按公众的组织结构,可以将公众分为(BC)A.目标公众

B.个体公众

C.组织公众

D.优先公众

E.首要公众 4.舆论的基本要素包括(ABC)A.舆论对象

B.舆论主体

C.意见

D.建议

E.态度

5.测定组织实际形象地位最基本的指标有(AD)A.知名度

B.普及性

C.规模性

D.美誉度

E.凝聚力

6.受众选择“3S”论中的“3S”是指(BCD)

A.选择性标识

B.选择性记忆

C.选择性注意

D.选择性理解

E.选择性分析

7.下述情形可能引发公关危机的有(ABCDE)

A.产品质量不合格

B.知假售假

C.经济合同纠纷

D.严重的自然灾害

E.针对组织的失实新闻报导 8.举行会议应注意的问题包括(ABCDE)

A.召开会议的必要性

B.会议目标与主题的确定

C.会议的准备工作

D.会议的引导

E.与会议配套的宣传活动的策划

9.建立和完善合理化建议制度应遵循的原则有(ABCD)

A.制度化、规范化原则

B.长期坚持,注重实效

C.设立合理化建议评奖委员会

D.使员工掌握提合理化建议的方法

E.群众优先 10.政府公共关系原则主要有(BCDE)

A.政党利益至上原则

B.公众利益至上原则

C.真实公开原则

D.科学指导原则

E.整体统一原则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公共关系发展的新特点是什么? 答:一公关理论整合化

二公关实务专业化

三公关手段现代化

四公关教育层次化

五公关地位战略化 2.公众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整体性 共同性

相关性 多样性 变化性 3.新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答: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何因(why).何人(who)4.简述企业广告与企业公关的联系。

答:一都以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为依据

二都以目标公众为对象

三都以传播信息为手段

四都以组织形象的塑造为使命

四、论述题(10分)试述公关危机的处理对策。

答:鉴于公关危机对组织发展所具有的严重负面影响,组织应对危机采取积极的处理对策。危机处理对策包括

1)预防对策:组织应建立灵敏的危机预警系统,并形成完善的组织管理系统。做好处理公关危机的各种准备,并开展必要的模拟训练。

2)危机处理:危机一旦发生,应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处理。具体应做到采取果断措施,有效制止事态扩大:开展危机调查,了解危机真相;成立处理危机的专门机构,制处处理危机的方针与基本对策;确定新闻发言人,统一对外新闻发

布口径,开展具体的危机处理工作,安抚好受害者,采取整改措施改进工作。

五、案例分析(20分)

某大型商场开业在即。为使企业开业伊始便有较高的知名度,企业策划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活动,以期引起当地媒体的关注。开业当天,在商场外搞抛发礼券活动。每张礼券500元,共抛发1000张。活动当天,先后有数万人参加了争抢礼券活动。受活动影响,商场周围交通被迫中断,结果导致市政当局和部分市民的不满。同时,活动本身秩序失控,导致一些人被挤伤。对此,当地几家媒体对活动所带来的问题进行了报导,尽管活动的开展客观上使企业有了知名度,但知名度带给企业的却是企业不希望看到的结果。

问题:用所掌握的公关知识对该商场的开业活动加以评析。

答:(1)该商场的本意是通过抛发礼券这种形式,来满足消费者特定心理,引发消费者兴趣.吸引消费者参与;同时,这一形式又富有新闻价值,可以引起媒体的关注,从而扩大企业的知名度。

(2)策划新闻事件要想成功,应以不损害公众利益为前提。该企业所策划的活动尽管有新闻价值,但自于活动组织不当,加之此类活动自身的局限性,活动的开展不可避免地绐公众利益带来伤害

(3)策划新闻事件的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的知名度,但不应以损伤组织的美誉度为代价。该案例的问题恰恰在于背离了这一基本要求

第四篇:全国2006年10月公共关系学试题答案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答案免费免注册直接下载 全部WORD文档

2006年10月公共关系学试题答案

第 1 页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答案免费免注册直接下载 全部WORD文档

第 2 页

第五篇:山东大学网络模拟试题答案公共关系学A卷

公共关系学模拟卷1

一、判断题

1、公共关系概念首出现是1905年。(错)

2、公共关系工作能够指导广告。(对)

3、公共关系古已有之(对)

4、伯纳斯是 C、顾客公众

D、内部公众

22、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称为【 D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型作用

23、马斯洛认为,决定人们行为的需要是【 C 】 A、高级需要

B、低级需要 C、优势需要

D、长远需要

24、下列关于流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流行涉及的范围很狭小

B、流行是少数人随从和追求某种生活方式 C、流行是一种长期不变的社会现象

D、时髦是流行的一种表现

25、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该组织的【 C 】 A、信誉度

B、美誉度 C、知名度

D、可信度

26、在组织的开创阶段,适宜采用的公关方式是【 C 】 A、进攻型公关

B、防御型公关 C、建设型公关

D、维系型公关

27、公共关系工作的一般程序是【 D 】

A、公关策划——公关实施——公关调查——公关检测 B、公关调查——公关检测——公关策划——公关实施 C、公关检测——公关调查——公关策划——公关实施 D、公关调查——公关策划——公关实施——公关检测

28、公关调查中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是【 C 】 A、公众代表座谈会

B、资料分析 C、民意测验

D、利用新闻媒体

29、因组织行为不当引起的危机类型是【 A 】 A、劳资矛盾引起罢工

B、地震引起大楼倒塌 C、重大盗窃事件发生

D、有意诬陷引起报导失误 30、公共关系广告的主要目的是【 D 】 A、推销产品

B、提供服务 C、吸引消费者兴趣

D、树立形象

三、名词解释题

31、产品定位

所谓产品定位就是在潜在消费者的心目中为你的产品设置一个特定的位置,这个位置只为你的产品所独占而其他同类产品则不可能拥有。

32、社区公众

是指组织所在地的区域关系对象,包括当地的管理部门、地方团体组织、左邻右舍的居民百姓。也称为区域关系,地方关系。

33、把关人

亦称为“守门人”,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社会信息的提供、制作、编辑和报导能够采取“疏导”与“抑制”行为的关键人物。

34、PDCA工作法

亦称为四步工作法,即将公共关系工作过程划分为四个基本阶段(公共关系调查、公共关系策划、公共关系实施和公共关系评估),这四个步骤相互衔接,不断循环上升,形成动态的环状模式。

四、简答题

35、组织内设公共关系部门的特点是什么?

答:从公共关系操作的角度看,一个组织设立公关机构具有以下特点:(1)了解内情;(2)便于协调;(3)效率较高;(4)成本较低;(5)工作受到组织内部条件的制约,难以客观公正。

36、什么是公众?公众有哪些特征?

答:公众即与公共关系学主体利益相关并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个体、群体或组织。其具有以下特征:(1)整体性、(2)共同性、(3)相关性、(4)多样性、(5)变化性

37、什么是CI?它在企业运作中的功能如何?

答:CI是Corporate Identity的简称,是指企业通过传播媒介,以增进社会认同的符号传达系统将企业的经营理念与经营哲学向社会大众进行有效传达的过程。其重要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强企业的市场开拓力(2)强化企业信息的沟通(3)激励企业内部员工的士气(4)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吸收(5)增强金融机构和股东的好感与信心(6)协调经费的合理使用

五、论述题

联系实际分析全员公共关系管理

答:全员公共关系管理即通过全员的公共教育与培训,增强全员的公共意识,提高全员公共行为的自觉性,加强整体的公关配合与协调,发动全员的公关努力,形成浓厚的组织公关氛围与公关文化。

公关工作的成功,不仅需要依靠专职的公关人员的努力,而且有赖于组织各个部门和全体人员的整体配合。具体包括:

(一)领导的公共关系意识

一个组织的领导,必须对自己组织的声誉和形象承担直接责任。因此,应该具备强烈的公共关系意识,在行政管理和经营管理中提出公共关系方面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支持和指导公共关系的工作。

(二)全员的公共关系配合

要将公共关系的经常性工作与全体员工的日常行为结合起来,通过规章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公共关系职责,成为工作考核的一项标准。

(三)组织的公共关系氛围

应该在组织内部普及公共关系教育,使全体员工认识到,一个组织的形象、信誉这种无形资产比有形资产个人难得,良好的形象能使一个企业拥有的实物资产增值,六、案例分析题

三株公司在95、96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备受社会关注,但是1995年9月三株公司驻杭州地区富阳市的销售主管王某未经杭州三株公司企划部审核,擅自在《富阳报》的一条通栏广告中夸大三株口服液的疗效,致使在以后的短短几天内被各界知名人士严肃指责并刊登在发行量近30万份的报刊上,造成三株公司在全国形象受到严重的影响。

结合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三株公司所面临困境是否是公共关系危机?什么是公共关系危机?(2)如果你是公司负责人,该怎样处理这种公关危机?

答:

1、(259页)三株公司所面临困境是公共关系危机。公共关系危机主要是指突然发生的、严重损害组织形象、给组织造成严重损失的事件,如公众的指责批评、恶性事故等。

2、(263页)结合实际分析

(一)预防危机

建立灵敏的预警系统;完善企业的管理系统;模拟准备

(二)危机处理过程

危机出现以后,公共关系人员应迅速反映,针对不同公众确立相应的对策及时消除危机。具体步骤有:

(1)果断采取措施,有效制止事态扩大;(2)情况调查,收集信息;

(3)成立处理公共关系危机的专门机构,制定处理公共关系危机的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4)确定新闻发言人;

(5)迅速、扎实、全面开展工作,并安抚好受害者;(6)认真做好检查,切实改进工作。

下载政府公共关系学试题答案[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政府公共关系学试题答案[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政府公共关系学形成性考核

    政府公共关系 形成性考核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 1. 是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出发点。 A. 树立权威B. 为人民服务C. 塑造良好形象D. 尊重人权 2. 公共关系以为信条这一特征,要求准......

    公共关系学[推荐]

    试卷代号111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公共关系学(本) 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消费者公众:2.全员公关:3.社会组织:4.访问法:......

    公共关系学专题

    公共关系学论文:浅析日常生活中的社交礼仪浅析日常生活中的社交礼仪 内容概要: 诗、书、礼、易、春秋乃中国的五经,其中礼作为当中一重要部分,传扬了中华民族千年礼仪之邦的美名......

    山东大学网络模拟试题答案公共关系学C卷

    公共关系学模拟卷3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国学者雷克斯·哈罗博士对公共关系的定义侧重于【 B 】 A、公共关系的传播属性 B、公共关系的管理职能 C、公共关系的决策咨询功能......

    2018年4月自学考试00182公共关系学试题答案(范文大全)

    2018年4月自学考试00182公共关系学试题答案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

    政府公共关系学练习题(选择和判断题和操作题)(★)

    1 单选题 是信息传播的首要原因 A 信息管制效应 B 信息管制悖论 C 信息管道效应 D 信息管道悖论 C 2 单选题 “提高政府公信力”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是在年。 A 1995 B 198......

    公共关系学(试题)

    选择题: C 1.在使用“公共关系”这一概念的时候,它表示一些不同层次的涵义,在表示一种客观的实在,即( )。 A.公共关系观念 B.公共关系活动 C.公共关系状态 D.公共关系传播 A 2.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学复习题

    《公共关系学》复习题 【单选题】 1.宣传型公关活动模式根据宣传对象的不同,又可分为。 A.内部宣传外部宣传 B.主要宣传 次要宣传 C.大范围宣传 小范围宣传 D.定时宣传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