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时间:2019-05-13 22:39: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篇: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

植物地理学:植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各种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植物是生产者

②植物参与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③植物能够影响环境,净化环境

④植物为地球上其他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场所和物质基础 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植被,研究内容包括植物区系地理和植被地理。

第二章

细胞:生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

物种: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指起源于共同祖先,具有极为相似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且能自然交配,产生正常后代,并具有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系统发育即生物种族的发展史。可以只一个类群形成的历史,也可以指生命在地球上起源和演化的整个历史过程。

个体发育指某种生物从它生命中的某一个阶段(孢子、合子、种子)开始,经过一些发展阶段,再出现当初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其中包括形态和生殖上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

相互联系:环境对生物体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对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 发育有着很大的作用,二者促进了生物的演化。

颈卵器植物:雌性生殖器官为颈卵器的植物,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

单叶和复叶的区别及联系?

单叶是在一个叶柄上只生一片叶片。复叶是在叶柄上着生两片以上完全独立的小叶。复叶的叶柄称为叶轴或总叶柄,叶轴上所生的叶称为小叶,小叶的叶柄即为小叶柄。区别:叶轴的顶端没有顶芽,而小枝常具有顶芽;小叶的叶腋一般没有腋芽,芽只出现在叶轴的腋内,而小枝的叶腋都有腋芽;复叶脱落时,先是小叶脱落,叶脱落,最后叶轴脱落;小枝上只有叶脱落;叶轴上的小叶与叶轴成同一平面,小枝上的叶与小枝成一定角度。

叶序:叶在茎上都有一定的排列方式,称为叶序。常见类型

①互生:每节着生1片叶,如樟树 ②对生:每节相对着生2片叶,如女贞

③轮生:每节着生3片或3片以上的叶,如夹竹桃

④簇生(从生):节间缩短密接,叶成簇着生在短枝上,如金钱松、银杏 ⑤基生:植物无明显的地上茎,叶从植物贴地面的基部生出,如蒲公英 植物的分类系统:

①人为分类系统:根据植物的用途、形态结构、生活习性,或选择植物的一个或几个明显的特征,而不考虑物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对植物进行分门别类的分类方法。依据人为分类法所建立的植物体系称为人为分类系统。林奈根据有花植物雄蕊的数目、雄蕊的不同特征以及雄蕊与雌蕊的关系作为分类的标准,将植物界分为24纲。

②自然分类系统,又称为系统发育分类法,是以生物进化的观点,根据植物间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和生态习性等特征性的相似程度大小,判断植物间的亲疏程度,或亲缘关系的远近,寻求分类群谱系的发生关系和进化过程,并进行植物的分门别类和排序的方法。

植物的命名法:林奈创立了双名法,植物的学名用拉丁文命名,并由两个拉丁字组成。双 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名。属名为名词,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字是种名,常常为形容词,一律小写;命名人名的姓氏缩写。

开花:雄蕊中的花粉粒和雌蕊子房中的胚囊(或其中之一)已经成熟时,花萼和花冠即行开放,露出雌蕊和雄蕊的现象。

传粉:由花粉囊散出的花粉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力量被传送到同一朵花或另一朵花的柱头上 的过程。

受精作用:被子植物的受精作用包括花粉在柱头萌发、花粉管在雌蕊组织中生长、花粉管进入胚珠与胚囊、两个精子分别与中央细胞和卵结合——双受精等过程。

第三章

地理替代:关系密切的亲缘种和生态等价的分类单位所具有的分布区在地域上互相排斥的现象。

植物区系:是某一地区、或者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的总称。

生物入侵的概念及危害:⑴概念:某一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人为途径进入某一适宜其生存和繁衍的地区,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分布区稳步扩展,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⑵危害:

①严重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②加快物种多样性的丧失 ③影响遗传多样性 ④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⑤严重危害经济发展

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的主要内容?

岛屿上的物种数量取决于新迁入物种数量和现有物种灭绝之间的动态平衡,不断地有物种灭亡,也不断地有同种或别种的迁入而补偿灭亡的物种。该理论主要用于解释他们确定的岛屿生物群的三个特征:生物种数与岛屿面积成正相关;生物种数与岛屿距大陆或其他的生物源地的远近成负相关;岛屿在生物种类组成上出现连续的种类流通,但种类数量保持大致稳定。中国植物区系的特点?

①植物种类十分丰富

②起源古老

③分布类型多样,地理成分复杂

④各种地理成分联系广泛,分布交错混杂

⑤特有程度高

第四章

生存条件(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生态因子:在环境因子中,一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

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植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形态、生理、发育以及适应方式和途径等方面表现出相似性的现象。趋异适应(辐射适应):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植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适应方式和途径等。春化作用:植物需要低温诱导才能开花的现象。

生理性干旱:植物根细胞的透性降低,水的粘度增加,即使土壤含水率高,根细胞也无法利用,导致生理性干旱。

黄化:植物光合器官叶绿素必须在一定的光强条件下才能形成,在黑暗条件下,植物就会出现黄化现象。纤化:

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刚好与呼吸作用的消耗有机物相等,此时的光强称为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光强达到一定限度后,光强继续增加,但是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光强称为光饱和点

长日照植物:大多数原产于温带和寒带(高纬)冬小麦、大麦、油菜、甜菜 短日照植物:大多数起源于热带和亚热带(低纬)水稻、棉花、大豆、烟草

低温胁迫及植物对低温的适应: ⑴危害:①冷害②冻害③霜害

⑵植物的适应①形态适应:更多地获得太阳辐射热量,减少热量丧失。植物的芽及叶片常有油脂类物质保护,芽具有鳞片,器官的表面有蜡粉和密被柔毛。植株变得矮小,常呈匍匐、垫状或莲座状,伏在地上,卷缩成团。

②生理适应:⒈降低植株含水量,使束缚水的相对含量增加;⒉在细胞质表层增加脂肪,使水分子不易透过,代谢降低,细胞内不易结冰。还能防止过度脱水;通过减少呼吸消耗来维持细胞内的高糖分和增加细胞内可溶性糖、脂肪和色素等有机质来降低冰点。高山植物和极地植物含有较多的深色色素,在可见光谱中的吸收带加宽,并能吸收更多的红外线,以便能更多的吸收辐射热量 ③行为适应:表现在生长方式和向热移动

高温胁迫及植物对高温的适应

⑴危害:高温致害机理主要是引起酶活性降低和功能紊乱,水分代谢失调,有毒物质积累,细胞膜透性增加和功能降低,植物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加强,呼吸强度大于光合强度,呼吸强度随温度上升增强(直到50℃以上),植物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因长期饥饿而死亡。高温影响植物的受精过程。高温会使木本植物树皮灼伤甚至开裂,导致病虫害入侵,加速了高温对植物的破坏作用。

⑵①形态适应:⒈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有些植物体表密生绒毛或鳞片,能过滤一部分阳光;有些植物体呈白色、银白色,叶片革质发亮,能反射一大部分阳光;有些植物叶片垂直排列使叶缘向光或在高温条件下叶片折叠,减少光的吸收面积;有些植物叶片变小甚至退化。

⒉减少对地面热辐射的吸收,沙漠植物地上枝叶尽量不贴近地面,根系被一层固结的沙粒形成的根套包裹,有一定的隔热作用,使根系免遭灼伤,有些植物的树干和根茎生有很厚的木栓层,具有绝热和保护作用,有些植物形成开敞的植冠,叶片周围的空气流动大,具有高效的风冷效果

②生理适应:在细胞内增加糖或盐的浓度,同时降低含水量,使细胞内原生质浓度增加,增强了原生质抗凝结的能力。细胞内水分减少,使植物代谢减慢,同样增强了抗高温的能力;旺盛的蒸腾作用使体温比气温低,避免高温对植物的伤害;有些植物具有反射红外线的能力。

③行为适应:表现在依靠叶片运动,减少叶片与入射光线的角度,避免体温过高。

水环境的特点及水生植物的适应

⑴主要特点是弱光、缺氧、密度大、黏性高、温度变化平缓,以及能溶解各种无机盐类 ⑵体内具有发达的通气系统,以保证身体各部分对氧气的需要,多数水生植物具有特别的内腔和特殊的细胞排列,构成叶、茎和根相连通的通气系统,使茎叶中的氧分子能向根部运动,改善在缺氧环境中根部的含氧量。①水下的水生植物,体内没有气孔结构,体内通气系统为封闭式,既可贮存呼吸作用释放出的CO2提供给光合作用,又可贮存光合作用释放出的O2提供给呼吸作用,叶片多分裂成带状,线状,而且很薄,以增加吸收阳光、无机盐和CO2的面积。

②浮在水面的,表皮发育微弱,沉没在水中的器官无气孔,浮在水面上的叶片气孔较多,机械组织不发达甚至退化,以增强植物的弹性和抗扭曲能力,适应水体流动 ③沉没在水中的,叶片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根系发育微弱或无根系 盐碱土的危害及植物的生态适应

⑴危害:①引起植物生理性干旱②伤害植物组织③引起植物代谢紊乱 ④影响植物营养状况⑤使气孔不能关闭

⑵生态适应:①形态适应:植物体干而硬;叶子不发达,蒸腾表面强烈缩小,气孔下陷;表皮具有厚的外壁,具灰白色绒毛。细胞间隙强烈缩小,栅栏组织发达。有一些盐土植物枝叶具有肉质性,叶肉有特殊的贮水细胞

②生理适应:避盐和耐盐。避盐途径:⒈细胞原生质对某些盐分的透性很小;⒉茎叶表面有盐腺,植株吸收盐分后通过盐腺排出体外;⒊将吸收的盐分在体内稀释。耐盐主要通过自身生理代谢过程抵抗过多盐分进入细胞的危害,在特定区域积累盐分,保持渗透势低于土壤溶液。变水和恒水植物

变水植物:体内含水量与其环境湿度相一致,植物组织的细胞较小并且缺少中央液泡。藻类、地衣、苔藓、蕨类中一些种类以及极少数被子植物属于变水植物,种子植物的花粉粒和胚可以看作恒水植物的变水阶段

恒水植物:又称定水植物,其共同特点是细胞内有一个中央大液泡,液泡内贮藏有水分使植物组织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所以原生质受外界环境条件变动的影响很小。大多数维管植物属于恒水植物。

植物的光合功能型

C3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固定CO2的最初产物是3-磷酸苷油酸(三碳化合物),故称为

C3途径。C3植物叶片的维管束鞘细胞小,几乎不含叶绿体,叶肉细胞排列松散,叶绿 体大而多具C3途径的植物称为C3植物。C3不适宜在强光、高温和干燥的生境中生活。C4植物: 光合作用暗反应固定CO2的最初产物是具有4碳的草酰乙酸,故称C4途径,具

C4途径或以此途径为主的植物称为C4植物。C4植物叶片的叶肉细胞排列紧密、叶绿体 小而少,主要起到吸收和固定CO2的作用;在叶脉周围有一圈含叶绿体的维管束鞘细 胞,叶绿体大而多,其外面又环列着叶肉细胞(具花环结构)。

CAM植物:CAM植物的代谢途径为景天酸代谢途径,多为肉质植物。CAM植物是少数C3植物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进化而成的,种类较少,主要分布在一些干旱、温暖和盐生的特殊生境中。有些水生植物也是。CAM植物白天关闭气孔,夜间开放气孔吸进CO2。植物体在夜间有机酸含量很高,而糖含量下降;白天则相反,有机酸含量下降,而糖分增多 植物生活型:

以温度、湿度、水分(雨量),作为揭示生活型的基本因素,以植物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方式作为分类基础。具体是按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和保护方式,把高等植物划分为五个生活型

①高位芽植物,植物休眠芽或顶端嫩芽枝位于距地面25cm以上,如乔木、灌木和一些生长在热带潮湿气候条件下的草本。

②地上芽植物,更新芽或顶端嫩芽枝位于土壤表面或很接近地表处,它们受地表残落物保护。多为半灌木或草本植物

③地面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近地面土层内,在不利季节地上部分全部枯死,只有被土壤和残落物保护的地下部分仍然活着,并且在地面处有芽,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④隐芽植物,又称为地下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较深土层中或水中,多为鳞茎类、块茎类和和根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

⑤一年生植物,只能在良好的季节中生长,以种子的形式度过不良季节

第五章

种群: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有机集合

生态位: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协同进化:在进化过程中,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性状本身又作为前一物种的反应而进化的现象。种群与群落物种之间的关系

种间竞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种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受到相互干扰或抑制。高斯原理: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一处,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最终一个种被另一个种所取代。

种间竞争模型 Lotka—Volterra模型 洛特卡—沃尔泰拉模型

两个种在同一环境中生存时,每一个物种的增长不仅受种内竞争的抑制作用,而且还要受种间竞争的抑制作用。

dN1/dt为种群的增长速度,N为种群个体数,t为时间,r为自然增长率,(K-N)/K代表剩余空间,N/K已利用空间

α和β称为竞争系数 种间竞争结果

①物种1取胜,物种2被排挤掉,物种1的种内竞争强度小于种间竞争强度,物种2的种内竞争强度大于种间竞争强度。

②物种2取胜,物种1被排挤掉,物种2的种内竞争强度小于种间竞争强度。

③共存,两物种的种内竞争强度都大于种间竞争,出现共存的稳定格局。

④两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种内竞争强度小于种间竞争强度,表现为不稳定,最后谁取胜取决于两个物种的初始状态对谁有利。

种群增长模型 ⑴与密度有关的种群增长模型,在无限环境中,种群潜在的增长能力得到最

大的发挥,其增长率随种群本身的密度而变化,这类增长呈指数式增长格局。J型增长

①离散增长模型,一次结实植物的种群在结实后所有的个体将死亡,下一代种子重新开始,包括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一次结实植物种群的世代是不连续、不重叠的。

②连续增长模型,多次结实植物的种群存在世代重叠,各次结实的时间间隔也不固定。

⑵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规律,逻辑斯谛增长,S型增长 r-对策和k-对策

⑴ r-对策者主要通过最大限度地扩大其内禀增长率(r)来适应不可预测的多变化环境(如干旱地区和寒带),具有能够将种群增长最大化的各种生理学特征,即高生育力、快速成熟、早熟、成年个体小、寿命短、且单次生殖多而小的后代。r-对策者以量取胜,一年生植物可以看做r-对策。环境未被植物充分占有时,植物往往表现为r-对策

⑵ k-对策者适应于可预测的稳定的环境。在稳定的环境(如热带雨林)中,由于种群数量经常保持在环境容纳量(k)水平上,因而竞争较为激烈。k-对策者具有成年个体大、发育慢、迟生殖、产子(卵)少而大但多次生殖、寿命长、存活率高的生理学特征。k-对策者以质取胜,乔木可以看做k-对策,环境已被最大限度占有时,生物往往表现为k-对策

C-对策、S-对策和R-对策

⑴ R杂草对策性,适合在资源丰富的临时环境中的植物,主要将资源配置给生殖作用,其生境特点是、为低胁迫(光温水等生态条件有利)、强干扰。这类植物以寿命短、相对生长率高、种子产量高为特征。

⑵ C竞争对策型,适合在资源丰富的稳定环境或可预测环境中,主要把资源分配到植物的生长过程。其生境特点为生态条件优越(低胁迫)、干扰强度小、干扰频度低。这类植物根系、树冠和叶层发达,能快速有效地利用优越生境中的光热和营养资源。

⑶ S耐受对策型,适合在资源比较紧张的胁迫环境中,主要把资源配置到抵御不良环境、维持生存。其生境特点为高威迫、低干扰,往往是一些极端环境,如极地、高山等。

第六章

植物群落:在特定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或生境中所有植物种群组成的有机集合 物种多样性: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各物种的个体数目及其分布的均匀度

层片:由相同生活型或相似生态要求的种组成的机能群落,是群落最基本的生态结构单元 群落交错区(或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指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

边缘效应:指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

边缘种:发育在完好的群落交错区中生物有机体可包括相邻两个群落共有的物种,以及群落交错区特有的物种。

群落演替:指某一地段上的植物群落经过一定的历史发展时期,由一种植物群落被另一种植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

原生裸地:指从来没有植被生长过的地段,或是原来虽有植被生长,但由于水流侵蚀、风积作用以及火山爆发等原因,使植被彻底破坏,没有保留下原有植物传播体以及原有植被影响下的土壤,群落的形成和进程,相对缓慢

次生裸地:指曾经有植被生长的地段,但是由于气候、生物等因素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原有群落破坏而不复存在,原有植被影响下的土壤基本存在或很少受到破坏,甚至还残留原有植物的种子或繁殖体。森林群落为什么能增加降水量?

①森林群落通过蒸发和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层的水汽含量;

②森林林冠及其上层气温较附近大气层低,含水汽能力小,更容易促使空气湿度达到饱和状态,便于水汽凝聚成云致雨;

③森林是气流运动的障碍,平流的空气遇到森林的阻碍被迫上升,促使空气上下交

流,会使气温显著降低,含水汽能力变小,促使空气湿度饱和而成云致雨;

④森林树木的大量放电,引起云块放电,使空气电解,促进水汽凝结而降雨。

群落的形成过程

⑴ 侵移,植物生活的繁殖结构进入裸地或以前不存在这个物种的一个生境的过程。侵移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播体的可动性、传播因子和地形条件

⑵ 定居和繁殖,传播体生长发育直至成熟阶段的过程,当植物体的传播体进入裸地,只

有经过萌发、幼苗生长、成熟并繁殖后代,才能完成了定居过程。

⑶ 竞争和群落的形成,随着定居物种的逐渐增多和种群数量的增长,裸地空间逐渐缩小,植物之间在空间和生存条件方面展开竞争。竞争的结果,生态幅较宽、繁殖能力强的物种往往占有优势,而处于竞争劣势的物种则会受到抑制,甚至趋于灭绝。中国植被分类原则及分类单位

⑴原则:群落学—生态学原则,即以群落本身所固有的特征综合作为分类的依据,同时考虑群落与环境的生态关系。

①植物种类组成 ②外貌和结构 ③生态地理特征 ④动态特征

⑵分类单位:植被型 群系 群丛

植被型组、植被型、亚植被型、群系组、群系、亚群系、群丛组、群丛、亚群丛 盖度:一般指投影盖度,是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所覆盖的土地面积,也用基盖度表示,即植物基部的覆盖面积。

相对盖度或相对显著度:群落中某一物种的盖度或显著度占所有物种盖度或显著之和的百

分比

三种顶级群落的理论

⑴ 单元顶级理论,任何一个地区,一般演替系列的终点取决于该地区的气候条件,主要表现在顶级群落的优势种,能够很好的适应于地区的气候条件,即气候顶级群落。只要气候没有发生剧变,没有人类活动和动物的显著影响,或其他侵移方式的发生,它们便一直存在,而且不可能出现任何新的优势种。一个气候区只有一个潜在的气候顶级群落,同一气候区的任何生境,如果给以充分时间,最终都能发展到这种群落。

⑵ 多元顶级理论,如果一个群落在某种生境中基本稳定,能自行繁殖并结束其演替过程,就可看做是顶级群落。在一个气候区域内,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一定都要汇集于一个共同的气候顶级终点。

⑶ 演替顶级格局假说,在任何一个区域内,环境因子连续不断地变化,随着环境梯度的变化,各种类型的顶级群落,如气候顶级、土壤顶级、地形顶级、火烧顶级等不是截然呈离散状态,而是连续变化的,因而形成连续的顶级类型,构成一个顶级群落连续变化的格局。辛普森指数??????

第七章

地带性植被:与气候带(型)的界线大致符合,能充分反映一个地区气候特点并在地球表面呈带状分布的植被类型称为地带性植被或显域植被

非地带性植被:受地下水、地表水、地貌部位或地表组成物质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而生长发育的植被类型,又称为隐域植被。红树植物:组成红树林的植物

泰加林:由西伯利亚冷杉、西伯利亚云杉和西伯利亚松一起生长并在西伯利亚低地上形成大片的,稍微沼泽化的森林,基本特点是阴暗、沼泽化和缺乏阔叶成分

萨瓦纳:热带稀树草原气候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成带状分布、多少含有散生乔木或灌木的热带草原植被

阐明红树植物的生理生态适应

①支柱根与板状根,具有固定作用,是抵抗海岸风浪作用的一种生态适应

②呼吸根,发育有各种突出于地面的呼吸根,呈指状、蛇状、匍匐状等,外表有粗大的气孔,便于通气,可贮藏空气。呼吸根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③胎生,是幼苗对淤泥环境能及时扎根的适应,也使植物体从胚胎时就逐渐增加细胞液浓度,以适应过浓的海水盐分。

④具有旱生和盐生结构,红树植物均为盐生植物。它们具有各种不同的盐生适应,具有肉质叶和低渗透势、发育可排出盐分的腺体 ⑤富含单宁,阐明荒漠的环境特点,以及植物的适应性

环境特点:荒漠气候属于极端干燥的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少,降水变率大;气温高,温差大;蒸发强,相对湿度小;光照强烈。土壤特点:①土壤的组成与母质非常近似,腐殖质含量很少 ②地表多砾石,龟裂土壤表皮为孔状结皮 ③普遍含有石膏和较多的易容性盐,土壤反应呈碱性,PH通常高于8 荒漠植物的适应:①旱生植物,叶面积缩小或退化,以减少蒸腾;或为肉质茎或肉质叶,用于储藏水分;有的叶被白色绒毛,或茎具有光亮白色的皮部,以抵抗灼热;具有发达的根系以便在深而广的土层范围吸收水分。

②短命植物或类短命植物,在春雨或夏秋季降雨来临期间迅速生长,在旱季或冬季来临之前,迅速完成生活周期,以种子或地下器官度过不利的干旱季节。

③变水植物,在干旱时体内水分蒸发散失,呈风干状,原生质并未凝固死亡,一旦获得水分,立即恢复生命活动 ④盐土植物,与盐渍化土壤有关

比较热带雨林和常绿阔叶林的特征

热带雨林。环境特征:属于赤道气候,主要特征是全年温度高而温差小,雨量充沛而均匀。相对湿度很高,云量很高。土壤类型为酸性的砖红壤,土壤淋溶作用强烈,有机物质产量高、分解快,植物吸收快,故土壤极为贫瘠。

群落特征:①种类组成最丰富的植被

②外貌特征,以裸芽的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许多植物是速生树种。大多数植物具有常绿、全缘的中叶,有一些植物具有大型羽状复叶。叶具滴水尖,雨林无明显的季相交替,群落全年呈深绿色

③群落结构,结构最复杂的植物群落。生态位分化极为明显

⒈乔木层,一般分为三层,树干高大挺直,树皮光滑、薄、色浅。上层高大乔木常常发育着板状根,中下层乔木常常具有老茎生花现象;一些乔木发育着枝状根或气生根。⒉灌木层,种类丰富,叶大而薄,气孔常常开放,具排水器或滴水尖

⒊草本层,草本层稀疏,蕨类起主要作用,禾本植物也很多。

⒋层间植物,藤本植物丰富是热带雨林突出特征之一,包括木质藤本、草质藤本、各种附生植物和寄生植物

常绿阔叶林。环境特征:常绿阔叶林分布地区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稍为干寒,春秋温和。降水分配不均,冬季降水少,夏季降水丰富,水热同期;空气湿度较大;云量较大,植物叶片与光线垂直。土壤类型为红壤、山地黄壤和山地棕黄壤,土壤反应呈微酸性至酸性。

群落特征:①种类组成,主要组成者是樟树、壳斗科、山茶科、木兰科、金缕梅科等科的常绿植物,真蕨植物在林下占一定优势。

②外貌特征,以木本中高位芽植物占优势,芽具有鳞片保护,林下植物无鳞芽;群落以单叶种类为主,小叶为主,乔木叶子普遍具有椭圆、渐尖、革质,带有光泽,被蜡质,叶片排列方向与入射光线垂直;群落终年常绿,林冠整齐,季相变化不明显

③结构特征,一般划分出 ⒈乔木层,树冠较整齐,茎花、板根等现象罕见;

⒉灌木层

⒊草本层

⒋层间植物,主要以苔藓、地衣为主 比较常绿阔叶林与常绿硬叶林的特征

常绿阔叶林。环境特征:常绿阔叶林分布地区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稍为干寒,春秋温和。降水分配不均,冬季降水少,夏季降水丰富,水热同期;空气湿度较大;云量较大,植物叶片与光线垂直。土壤类型为红壤、山地黄壤和山地棕黄壤,土壤反应呈微酸性至酸性。

群落特征:①种类组成,主要组成者是樟树、壳斗科、山茶科、木兰科、金缕梅科等科的常绿植物,真蕨植物在林下占一定优势。

②外貌特征,以木本中高位芽植物占优势,芽具有鳞片保护,林下植物无鳞芽;群落以单叶种类为主,小叶为主,乔木叶子普遍具有椭圆、渐尖、革质,带有光泽,被蜡质,叶片排列方向与入射光线垂直;群落终年常绿,林冠整齐,季相变化不明显

③结构特征,一般划分出 ⒈乔木层,树冠较整齐,茎花、板根等现象罕见;

⒉灌木层

⒊草本层

⒋层间植物,主要以苔藓、地衣为主

常绿硬叶林。环境特征:发育于亚热带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地区,主要特征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干燥炎热;日照特别丰富。土壤一般浅薄,含水量季节变化强烈。

群落特征:①种类组成,种类组成相对比较贫乏。乔灌木以旱生阳性植物为主,根系发达,以壳斗科栎属、桃金娘科桉属、木犀科油橄榄等植物组成;林下草本植物以旱生植物或短命植物为主,多年生草本种类丰富。

②外貌特征,由于冬温多雨,以裸芽植物为主,由于夏季干旱,乔灌木的叶子具有旱生适应特征。

③结构特征,群落乔灌木层一般不分亚层,乔木层林不高;生长稀疏,林下常绿植物较多,生长茂密;硬叶林下草本层生长稀疏。层间植物较少。

阐明苔原的环境特征,并说明苔原植物的生理生态适应特点

环境特征:苔原气候为极地长寒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植物生长期2~3月。气候湿润;风力很大;夏季白昼很长,靠近极地的纬度地区,完全没有黑夜;云量大。

土壤特征:土壤为冰沼土,土壤非常寒冷,在一定深处具有永冻层,水分不能渗入地下,常常引起土壤沼泽化。植物残体的碳化或泥炭化占优势。

苔原植物的适应:在冷湿的生态条件下,植物受到生理干旱的影响。

①耐冻多年生植物占优势,抗寒性很强,极端低温的环境下营养器官也不会受到损伤

②苔原植物形态矮小,多呈匍匐状和垫状,地上部分较小,有利于抗风、保温和减少

蒸腾失水。大部分细胞均直接参与制造和储藏有机物质,地面老叶起着保护生长点的作用,以弥补缺乏芽鳞带来的缺陷。植物根一般分布在比较不寒冷的土壤表层。

③生长缓慢,营养期短促

欧亚大陆大陆东西岸和内陆的植被更替规律 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沿岸:由北向南带谱为

苔原→北方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季雨林、雨林 欧亚大陆内部西西伯利亚—中亚—阿拉伯:由北向南带谱为

苔原→北方针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亚热带荒漠 欧亚大陆西部大西洋沿岸:由北向南带谱为

苔原→北方针叶林→针落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

第二篇:植物地理学试题

在植物区系学上,对属内仅含一种的植物,称为_单型属___.通常将异地分化的亲缘关系很近的两个种所呈现的地理隔离种称为__成对种__.某物种重复出现在一块完整的适宜个体生长的区域,该区域称为该物种的_连续分布区_.古德将世界植被划分为6个植物区,吴钲镒将我国植被归属于其中的2个植物区, 即泛北极植物区_和___古热带植物区___________.在植物区系学上,根据植物种或其它分类单位的现代地理分布所划分的成分称为_地理__成分.北方作物易遭受“倒春寒”危害的原因是秋冬季形成的_抗寒冷锻炼____已经解除.北方的农作物和大部分自然植被在生长发育的某个阶段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刺激才能开花结实的现象称为___春化作用________.光合作用强度(速率)与呼吸作用强度(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_光补偿点__.9.亚洲热带雨林的标志植物是____龙脑香______.10.温带草原在世界上有两个主要分布区,即___欧亚大陆________和_北美___, 其中___欧亚大陆__草原构成世界上最宽最长的草原带.11.温带夏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欧洲,___北美__ 及亚洲地区, 其中糖槭分布在__北美__夏绿阔叶林中.12.寒温带针叶林在___欧亚大陆__大陆连续成非常宽广的地带, 在群落外貌上表现出两种生态型即:_明亮针叶林__和__阴暗针叶林__________.13.苔原是以极地灌木,草本植物,苔藓地衣___占优势的植物群落, 北半球最大的苔原区是 西伯利亚___的北部.比较下列概念(4×5=20分)植物区系与植物分布区

1)植物区系:一个地区所有植物的总体.2)植物分布区:某种植物所占有的全部地域.二者均属于植物区系学范畴的学范畴的概念问题.2.层片与层次

层片:同一生活型在群落中所形成的机能结构.对对环境 层次:植物群落在垂直方向所表现出的分层现象.二者均属于适应适应环境的表现,属于植物群落学范畴的概念问题.3.照叶林与硬叶林

照叶林:分布于亚热带地区亚热带地区典型的常绿阔叶林 硬叶林: 分布于地中海亚热带地区的植被群落.二者均属于亚热带地区地带地带性植被.4.优势种和建群种

优势种:群落中各层次多度,盖度都占有优势的物种.建群种:优势种中最优者,通常指最上层的物种.二者均属于植物群落学范畴的概念问题.完成表格中空白部分的内容(2×5=10分)1.中国草原生态型的群落特征比较(0.5×10=5分)类型 草甸草原 典型草原旱 荒漠草原强 高寒草原 代表群系 贝加尔针茅草原 克氏针茅草原 戈壁针茅草原 紫花针茅草原 标志层片 中生杂草 丛生类禾草 旱生小半灌木 寒旱生矮禾草 分布范围 松辽松辽平原

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西南,黄土高原中西部等 黄土高原

青藏高原,祁连山,羌塘等

2.热带,亚热带荒漠的生态型特征比较及与降水之间的关系(0.5×10=5分)分布区域 降雨情况 有无植被 代表植物 撒哈拉北部 1冬雨 有

梭梭,枣椰等 撒哈拉中部 无雨 几乎无 无

撒哈拉南部 1夏雨 有

金合欢,山扁豆 纳米布 无雨(雾气)有 百岁兰 南非卡鲁 2夏雨 有

肉质植物芦荟等 索诺兰

1个夏雨1个冬雨 有

肉质荒漠仙人掌

四.不定项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1.从以下答案中选择拉丁文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Var.majior N.E.B.所表示的命名内容.A.变型;B.变种;C.亚种;D.品种.(B)2.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是:(B)A.群丛;B.种群;C.种;D.群系.3.从下列植物中排除北极-高山式间断分布种.(BCD)A.毛茛;B.铃兰;C.香根芹;D.斑叶兰.4.从以下答案中选择世界分布种.(ABD)A.大车前;B.龙葵;C.圆叶鹿蹄草;D.芦苇.5.选择生长在高光强环境中的C4植物光合特点.(A)A.光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高;B.光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低;C.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低;D.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高.6.在自然界 ,有一部分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分别在细胞的不同部位进行二氧化碳吸收,固定和有机物的合成, 请从下面的植物光合作用类型中选择出来.(C)A.C3植物;B.CAM植物;C.C4植物;D.B和C.7.将广州起源的龙角豆引种到哈尔滨,可能发生的现象从以下答案中选择.(CD)生长期缩短,花期提前而减产;B.生长正常,花期及产量均不受影响;C.生长期延长;D.来不及开花被冻死.8.选择植物种群个体的水平分布型.(ABD)A.均匀型;B.随机型;C.构件型;D.群聚型.9.仙人掌,霸王鞭分属仙人掌科和大戟科,但它们都以小叶,肉质化的茎来适应干旱生境,这种现象称为 :

A.趋同适应;B.竞争;C.互利共生;D.趋异适应.(A)10.物种在自然界中最可能分布的地方是(C)A.生境条件最好的地方;B.环境条件较稳定的地方;C.该种竞争能力最大的地方;D.无天敌.11.某种植物向环境中释放次生代谢物,排斥其它植物生长的现象称为:(A)A.他感作用 B.抑制作用 C.竞争 D.自疏

12.从以下答案中选择“常绿阔叶林”在植物群落分类单位中的等级.(A)A.植被型;B.群丛;C.群系;D.植被亚型.13.选择红树林的生态适应特征.(ABC)A.胎生现象;B.气生根;C.盐生结构;D.有滴水叶尖.14.从以下答案中选择非地带性植被类型.(AD)A.沼泽;B.坎普群落;C.加里哥宇灌丛;D.草甸.15.海南岛,杭州和大兴安岭的地带性植被分别是:(D)雨林,黄山松和针叶落叶松林;B.雨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雨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D.雨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落叶松林.院系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得分 评分人

五,回答下列问题(20分)1.简述中国植物区系特点(2.5分).答: 种类组成丰富(0.5分);2)起源古老(0.5分);3)地理成分复杂(0.5分);4)区域性强(0.5分);5)特有程度高(0.5分).2.完成亚洲下列山体的基带(当地的典型水平植被带)植被类型(2.5分).答 ①喜马拉雅山_热带季雨林__________________;②峨眉山 常绿阔叶林_________________;③小五台山 夏绿阔叶林__________________;④长白山 针阔混交林________;⑤维尔霍杨斯克山__泰加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植物群落野外调研过程中如何求重要值 什么情况下使用重要值这一指标(4分)

答: 重要值,主要用于乔木层,亦可在灌木层试用.在群落中优势种不太明显的情况下,需要用量化数值来表示群落中不同种的重要性时,重要值是一个比较客观的指标.具体操作方法是利用已经测得的植株数量,胸径,和频度资料来进行统计.具体计算方法是: 即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显著度+相对频度.4.列出相似性系数的计算公式并说明其生态意义(3分).答:由于各地植物区系之间既有相互联系的一面,又有独立发展的一面,具体情况不仅可以反映地区间植物区系的联系,而且能够反映不同地区环境条件和自然演化历史的共同性程度或者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此,需要进行植物区系间的相似性比较分析.5.为何欧洲夏绿阔叶林分布可达580N而种类组成却很贫乏(3分)答: 受受墨西哥暖流暖流暖影响(1.5分)更新世冰川影响(1.5分)6.列出欧亚大陆东岸植被的水平地带性分布格局(5分).自北而南: 苔原(1分)-寒温带针叶林(1分)-温带落叶阔叶林(1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分)-热带雨林(1分).院系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得分 评分人

六.分析问题(15分)1.试述中国夏绿阔叶林类型及其地理分布(8分).答题要点: 1)栎林为最常见类型,特征:建群种为麻栎和栓皮栎.注意说明栎林自南而北的变化(2分);2)落叶阔叶杂木林,特征:多种落叶树种组成如:椴,槭,榆,桦等,注意说明发生的环境,群落特点(2分).3)小叶林,特征:山杨,桦树为建群种.注意说明发生地区及其分布(2分).4)荒漠延岸林,特征,建群种为胡杨等高大耐旱乔木,注意说明发生环境(2分).2.简析热带稀树草原植物群落特征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7分).答题要点: 两种不一样生活型植物群落描述(5分).气候(气候:强调降水)(2分).A卷

第三篇:植物地理学复习题-2012.11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

第1大题:单项选题(请在下面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

1、热带雨林的土壤类型为()。

A.黄壤 B.红壤 C.砖红壤 D.灰化土

2、()的乔木层植物叶片排列方向与入射光线垂直。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热带雨林

3、胎生植物是()的一个特殊现象。

A 热带雨林 B 红树林 C 常绿硬叶林 D 常绿阔叶林

4、在自然界,()是最为广泛的种群分布格局。

A.均匀分布 B.集群分布 C.随机分布

5、当一个种群中幼龄个体数占的比例较大,老龄个体所占比例较小时,该种群属于()。A 稳定种群 B 增长种群 C 衰退种群

6、某种植物向环境中释放次生代谢物,排斥其它植物生长的现象称为()。A 他感作用 B 抑制作用 C 竞争 D 领域性

7、形成“赤潮”的种群动态是()。

A 不规则波动 B 周期性波动 C 种群爆发 D 生态入侵

8、赤潮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种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

A.CO2浓度升高

B.水体温度变化

C.水体富营养化

D.水体重金属污染物

9、从以下答案中选择拉丁文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Var.majior N.E.B.所表示的命名内容.()

A.变型;

B.变种;

C.亚种;

D.品种.10、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是:()。

A.群丛;

B.种群;

C.种;

D.群系.11、选择生长在高光强环境中的C4植物光合特点.()

A.光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高;

B.光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低;

C.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低;

D.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高.12、在自然界 ,有一部分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分别在细胞的不同部位进行二氧化碳吸收,固定和有机物的合成, 请从下面的植物光合作用类型中选择出来.()

A.C3植物;

B.CAM植物;

C.C4植物;

D.B和C.13仙人掌,霸王鞭分属仙人掌科和大戟科,但它们都以小叶,肉质化的茎来适应干旱生境,这种现象为()。

A.趋同适应;

B.竞争;

C.互利共生;

D.趋异适应.11、14、物种在自然界中最可能分布的地方是()。

A.生境条件最好的地方;

B.环境条件较稳定的地方;C.该种竞争能力最大的地方;

D.无天敌.15、某种植物向环境中释放次生代谢物,排斥其它植物生长的现象称为:()。

A.他感作用

B.抑制作用

C.竞争

D.自疏

16、从以下答案中选择“常绿阔叶林”在植物群落分类单位中的等级.()。

A.植被型;

B.群丛;

C.群系;

D.植被亚型.17、海南岛,杭州和大兴安岭的地带性植被分别是:()。

A雨林,黄山松和针叶落叶松林;

B.雨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

C雨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D.雨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落叶松林.第2大题:多项选题(请在下面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

1、从下列植物中排除北极-高山式间断分布种.()。A.毛茛;

B.铃兰;

C.香根芹;

D.斑叶兰.2、从以下答案中选择世界分布种.()

A.大车前;

B.龙葵;

C.圆叶鹿蹄草;

D.芦苇

3、将广州起源的龙角豆引种到哈尔滨,可能发生的现象从以下答案中选择 :()。.A.生长期缩短,花期提前而减产;

B.生长正常,花期及产量均不受影响;

C.生长期延长;

D.来不及开花被冻死

4、选择植物种群个体的水平分布型.()

A.均匀型;

B.随机型;

C.构件型;

D.群聚型.5、()是热带雨林独特的特征。

A 板根 B茎花现象

C 胎生现象 D绞杀植物

6、选择红树林的生态适应特征.()。

A.胎生现象;

B.气生根;

C.盐生结构;

D.有滴水叶尖.7、红树植物具有()等生理生态适应。

A.板状根 B.呼吸根 C.胎生现象 D.老茎生花

8、从以下答案中选择非地带性植被类型.()A.沼泽;

B.坎普群落;

C.加里哥宇灌丛;

D.草甸.9、()等植被为隐域植被。

A 草甸 B草原

C水生植被 D 沼泽

10、群落的地上成层现象与()有密切关系。

A 光照强度 B 温度

C 湿度 D 营养状况

11、纳米布荒漠中,具有特色的裸子植物叫()。

A 买麻藤 B 红豆杉

C 百岁兰 D 麻黄

12、()是阴暗针叶林。

A.松林 B.落叶松林 C.云杉林 D.冷杉林

13、下列植物中,()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主要组成者。A.樟科 B.龙脑香科 C.壳斗科 D.山茶科

14、按照MacArthur 的观点,生态对策包括()等对策。

A.C-选择 B.K-选择

C.r-选择 D.S-选择

15、种群增长的基本类型包括()等类型。

A J型增长 B 钟形增长

C S型增长 D 抛物线形增长

16、自然种群具有()等特征。

A数量特征 B空间特征 C 动态特征 D 遗传特征

17、()是自然界较罕见的种群分布格局。

A.均匀分布 B.集群分布 C.随机分布

18、中国植被的分类单位包括()。

A.植被型 B.群系

C.群丛 D.集团

19、在群落的形成过程中,生物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其中作用较大的是(A.竞争 B.寄生 C.捕食 D.共生 20、陆生群落的外貌特征()决定。

A.植被型 B.生活型

C.叶的性质 D.周期性

21、生物群落的地下成层现象取决于()。

A.土壤中的空气 B.土壤中的水分 C.土壤中的养分

第3大题:判断题(请在下面选项中选择正吴)

1、南半球由于没有适宜的气候,因此没有落叶阔叶林的分布。

2、南半球没有适宜的条件,无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分布。

。)

3、草甸和草原都是气候顶极群落。

4、草甸、草原和落叶阔叶林是温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

5、草原是非地带性植被类型,以多年生中生植物为主要组成者。

6、在稀树草原中,乔木层植物决定了植被的群落特征。

7、针阔混交林的乔木层具有两个层片。

8、无林现象是苔原的基本特征。

9、寒温性针叶林的建群种具有旱生植物的特征,是对其生境中缺少水分的适应。

10、热带雨林的分布仅在赤道南北5°~10°范围内。

11、板根、老茎生花是热带雨林和常绿阔叶林的独特现象。

12、荒漠环境极度干燥,群落内的植物都由旱生植物组成。

13、生态位重叠会导致种群之间发生激烈的竞争。

14、中等程度的干扰水平能维持高多样性。

15、r-选择者的存活曲线为凸型,k-选择者的存活曲线为凹型。

16、生态位重叠会导致种群之间发生激烈的竞争

17、只要2种生物生活在同一生境中,它们之间的竞争就不可避免。

18、群落的复生必须具备种源及土壤。

19、演替和偏途波动都是单向的、不可逆的过程。

20、群落演替与群落波动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是可以预测的。

21、有一生物群落,其生活型谱组成中高位芽植物为52.0%,地上芽植物为5.0%,地 面芽植物为38.0%,隐芽植物为3.7%,一年生植物为1.3%,反映了群落所在地的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漫长。

22、环境条件的不均匀性是小群落形成的主要原因。

23、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条件。

24、建群种就是生物群落最高层的优势种。

25、群落中个体生物量最大的物种称为优势种。

第4大题:填空题(请在下面空格中填写正确答案)

1、.完成亚洲下列山体的基带(当地的典型水平植被带)植被类型.①喜马拉雅山_热带季雨林__________________;②峨眉山 常绿阔叶林_________________;③小五台山 夏绿阔叶林__________________;④长白山 针阔混交林________;⑤维尔霍杨斯克山__泰加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植物区系学上,对属内仅含一种的植物,称为_单型属___.通常将异地分化的亲缘关系很近的两个种所呈现的地理隔离种称为__成对种__.3、某物种重复出现在一块完整的适宜个体生长的区域,该区域称为该物种的_连续分布区_.4、古德将世界植被划分为6个植物区,吴钲镒将我国植被归属于其中的2个植物区,即泛北极植物区_和___古热带植物区___________.5、在植物区系学上,根据植物种或其它分类单位的现代地理分布所划分的成分称为_地理__成分.6、北方作物易遭受“倒春寒”危害的原因是秋冬季形成的_抗寒冷锻炼____已经解除.7、北方的农作物和大部分自然植被在生长发育的某个阶段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刺激才能开花结实的现象称为___春化作用________.8、光合作用强度(速率)与呼吸作用强度(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_光补偿点__.9、亚洲热带雨林的标志植物是____龙脑香______.10、温带草原在世界上有两个主要分布区,即___欧亚大陆________和_北美___, 其中___欧亚大陆__草原构成世界上最宽最长的草原带.11、温带夏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欧洲,___北美__ 及亚洲地区,其中糖槭分布在__北美__夏绿阔叶林中.12、寒温带针叶林在___欧亚大陆__大陆连续成非常宽广的地带,在群落外貌上表现出两种生态型即:_明亮针叶林__和__阴暗针叶林__________.13、苔原是以极地灌木,草本植物,苔藓地衣___占优势的植物群落,北半球最大的苔原区是 西伯利亚___的北部.第5大题:解释下列名词(请在下面写出正确答案)

1.物种 :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没有完整、统一的概念,但认为物种是形态上相似、遗传上稳定的生物类群。

2.种群 :种内的个体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地分布在某个地段内,即各群在空间上互有间断,称为种群。

3.植物区系:植物区系(flora)是某一地区、或者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的总称。4.植物区划:利用各种植物区系成分分析方法把那些植物区系种类组成、地理成分与起源、不同等级的特有性与发展历史相似的地区合并,并按照相似程度、关系密切程度,分成若干等级,便是植物(区系)区划。

5.生境 :生物群落生活地区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也就是与植物体周围具体而直接的小环境,是与一般的、广泛的环境相对而言。

6.生态因子 :外界环境包括很多要素,其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地理分布有直接影响的要素通称为生态因素(因子)

7.生态幅:每个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称为生态幅,即耐性范围,这主要决定于植物的遗传特征。

8.积温:积温是日平均气温的累加数,只要达到某一限度(如大于0℃或大于等于10℃)的温度都可以

累计进去。有效积温: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9.世界种与特有种:少数种类植物的分布遍及世界各地,称为世界种。特有种:是指只生长分布限于某

一地区出现的植物。

10.植物群落:植物群落是指由一些植物在一定生境条件下所构成的一个相互影响、互为关联的总体。11.层片与层次 :层片:是植物群落结构的基本单位之一。属于某一生活型的植物,有相当的数量,在群落中占据一定的空间,所形成的特定结构称为层片。层次:植物群落在垂直方向所表现出的分层现象。

二者均属于适应适应环境的表现,属于植物群落学范畴的概念问题。

12.季相 :群落外貌随季节的更替而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季相。季相变化的主要特点是周期性。

13.优势种、建群种、伴生种 :优势种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它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

群落的主要层(森林的乔木层)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

伴生种,此类植物虽在群落中出现,参加到群落的组成中,但对群落内的环境所发生的作用不及优势种。

14.连续分布区:植物分布区是一个种系或任何分布单位(种、属、科等)在地表分布的区域。连续分布区是指某一植物种(或属、科)连续分布在某一完整区域内。

15.间断分布区:如果某一植物分类学单位占有两个以上相互分离的地区,并且它们之间不可能凭借现在的自然因素传播种子,这种分布区成为间断分布区。

16.地理残遗种:古特有种的分布区常常带有残遗分布的性质,故又称为地理残遗种。如水杉、银杏、珙桐、杜仲等。

17.生物入侵:生物由原生地经过自然或人为途径侵入另一新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18.环境: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与活动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19.生态因子 :环境因子中一切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则称生态因子。

20.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或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21.环境胁迫:环境中某种生存条件出现异常变化,变化抑制植物生命活动或威胁植物的生存,称为环境胁迫。

22.限制因子:那些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数量和分布起限制作用的关键性因子叫限制因子。例如,低温对于南方喜暖植物来说都是限制因子。

23.生态幅 :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耐受上限与耐受下限,上限与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24.植物内稳态 :指植物控制小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

25.适应:植物在某类生境中能够正常生长和繁衍的现象,称为适应。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植物的适应表现为或者更充分地利用有益条件,或者增强抵御不利条件的能力。

26.光周期现象:植物长期生活在具有一定光照长短变化格局的环境中,借助于自然选择与进化,形成各类植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短变化的反应方式(生长、开花、落叶、休眠等方面)。

27.春化作用:某些植物需要经过一个低温刺激才能开花的现象,称为春化作用。需要低温刺激的发育阶段称为“春化”阶段。28.照叶林与硬叶林

照叶林:分布于亚热带地区亚热带地区典型的常绿阔叶林;硬叶林: 分布于地中海亚热带地区的植被群落。二者均属于亚热带地区地带地带性植被。

第6大题: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阐明植物分类的分类单位和等级系统?

2.植物界分为几大类群?简述中国植物区系特点.4.在植物群落野外调研过程中如何求重要值 什么情况下使用重要值这一指标?

5.列出相似性系数的计算公式并说明其生态意义。

6.列出欧亚大陆东岸植被的水平地带性分布格局。

7.群落年龄结构可分为哪3种类型 ?

8.植物分布区的形状可分为哪两种类型?

9.植物区系主要有哪些成分?

10.世界植物区划划分出几个植物区?分别是什么?

11.我国植物区系分属哪两个植物区?

12.根据植物生态幅的宽度,可将植物分为那两种类型 ?

13.水生植物可分为哪三种生态类群

14.根据植物对光照长短的反应类型,可将植物分为哪两大类

15.动物对植物的生态作用有哪些 ?

16.植物之间的生态作用有哪些?

第7大题:论述回答问题

1.试述中国夏绿阔叶林类型及其地理分布。

2.简析热带稀树草原植物群落特征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

3.拉恩吉尔的生活型系统将植物分为哪几种类型?

4.根据陆生植物对水分的适应性,可将其分为哪三类?

5.阐明中国植物区系的特点及成因。

6.阐明限制因子原理。并比较这些原理之间的异同。

7.光具有什么生态意义?

8.举例说明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学说。

第8大题:计算回答题:

设有三个群落A、B、C,每个群落各有两个物种组成,其中各个个体组成如下:

物种甲

物种乙

群落A

0

群落B

群落C

分别计算三个群落的香农-威纳指数和均匀度指数。

第9大题:附加问答题

1、简述红树植物的生理生态适应特征。

2、结合中国实际,阐明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

3、森林群落为什么能增加降水量?

4、阐明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第四篇: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 doc

课 程 实 验 报 告

课 程 名 称

植物地理学

指 导 教 师

学 生 姓 名

徐红燕

2011119010234

实 验 日 期

2013年4月

实 验 成 绩

教务处制 年

一、实习内容

(一)标本馆实习

1、腊叶标本

腊叶标本又称压制标本,就是将新鲜的植物材料用吸水纸压制使之干燥后装订在白色硬纸上制成的标本。腊叶标本制作简单,容易保存,是植物分类工作者常用的标本, 也是最容易制作的一种标本。

梓树:别名黄金树,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菊亚纲,唇形目,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

梓树叶片标本 梓树

2、浸制标本

原色浸制标本的制作比较复杂,因为植物的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性质也不一样,所以对不同的植物标本所采用的方法和配制的溶液也各有不同。为了使植物标本保持原有的颜色,制作原色浸制标本的程序是先用固定液固定其颜色,然后用清水漂洗,再置于保存液中保存。

(1)、夜来香:叶对生,叶片宽卵形、心形至矩圆状卵形,长4~9.5cm,宽3~8cm,先端短渐尖,基部深心形,全缘,基出掌状脉 7~9条,边缘和脉上有毛。伞形状聚伞花序腋生,有花多至30朵;花冠裂片,矩圆形,黄绿色,有清香气,夜间更甚。副花冠5裂,肉质,短于花药,着生于合蕊冠上,顶端渐尖;花粉块每室1个,椭圆形,直立。蓇葖果披针形,长7.5cm,外果皮厚,无毛。种子宽卵形,长约8mm,顶端具白色绢质种毛。

(2)、金鱼草:金鱼草,又名龙头花、狮子花、龙口花、洋彩雀,龙头工化,为 玄参科金鱼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常做一二年和一栽培。株高20~70厘米,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总状花序,花冠筒状唇形,基部膨大成囊状,上唇直立,2裂,下唇3裂,开展外曲,有白、淡红、深红、肉色、深黄、浅黄、黄橙等色。

夜来香浸制标本 金鱼草浸制标本

(二)校园植物实习

1、叶下珠:学名:Phyllanthus urinaria Linn,英文名:Underleaf pearl,别名: 珠仔草、假油甘、龙珠草、企枝叶下珠等,属于被子植物门,蔷薇亚纲,大戟科。生于山野埔园田坎路旁,一年生草本。

2、夏天无:别名一粒金丹、洞里神仙、野延胡、飞来牡丹、伏地延胡索、落水珠。罂粟科植物伏生紫堇的块茎,每年四月上旬至五月初待茎叶变黄时,在晴天挖掘块根茎,除去须根,洗净泥土,鲜用或晒干用。多年生草本,无毛,高16-30cm。块茎近球形,直径3-9mm,黑褐色,当年生块茎叠生于老块茎之上,老块茎随即变空。

3、贯众:蕨类植物门,叶青黄,两两相对,茎黑毛聚生,冬夏不死,四月华白,七月实黑,三月、八月采根,五月采叶。功能:杀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治:风热感冒,温热癍疹,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血痢,带下及钩、蛔、绦虫等肠寄生虫病。

二、心得体会

通过参观学校的标本馆,我了解到标本分为腊叶标本、浸制标本。了解了标本的制作方法与形态特征,这些标本的制作方法各异,形态特征也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形象的记录了植物的形态特征。通过在标本馆近距离观察标本,我见到了形形色色的植物,了解了一些不是很常见的植物的根、茎和叶的特点,开阔了眼界,拓展了视野。在校园的植物实习,我认识了很多平常在生活中不认识的植物,知道了一些植物的名字,了解了不同种植物的差异,了解了学校的主要植被类型、特征及其地域分异规律。更重要的是深入地对校园植物进行了了解,知道了学校一共有四百多种植物,从水生到陆生,从草本到木本,各种各样的都有。

在课堂上我们初步了解和掌握了关于植物的知识,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始终只是理论,我们对这些知识没有很深刻的了解。我们参观学校的标本馆,在斋公山上进行了实习,我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实实际密切的结合起来,了解了标本的制法,以及对各种植物进行近距离观察,了解了很多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我们通过实地观察、和记录,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的激发,也补充了很多课外知识,而且培养了我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刻苦钻研的学习作风。另外这次活动是班级集体活动,我们经过小组讨论,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也让我们充分展现了个人才华。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不仅仅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更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篇:植物地理学实习鉴定

一.【实习概况】

为配合植物地理学教学要求,提高教学质量,使同学们对学科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巩固教学成果。我们在周兴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针对本学期课程内容的野外实习。2013年5月30日我们在校园内认识校园植物种类及分科情况;2013年6月16日至6月18日,我们从学校出发,先后到达大明山、马山县弄拉风景区,最后一天我们爬上了大明山600米左右的海拔的地方。主要是了解和掌握广西的植物的主要类型、性状及分布规律;了解大明山植物垂直分布规律及生长环境;学会群落的抽样调查。

二.【实习目的】

野外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措施,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野外实习,印证课堂理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土壤、植物和其它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土壤和植物的发生、发展与分布规律;学会土壤地理和植物地理野外工作方法,掌握基本技能,为将来从事地理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习意义】

通过野外实习,综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点,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等内容,激发对祖国、对广西大好河山的热爱,增强珍惜资源、合理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为达成人与自然和谐之目标,为建立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四.【实习时间地点】

5月30日:广西师范学院

6月16日:广西大明山脚(武鸣)

6月17日:马山弄拉自然保护区

6月18日:广西大明山(上林)

五.【实习内容】

(一)5月30日,我们在校园开始植物实习,主要认识校园内植物种类,并对植物进行分类。学校地处南宁,是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归属南亚热带气候范围,因此植物种类繁多,且以热带植物居多。同时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分布许多人工树种及引进树种。

(二)6月16日,我们来到武鸣大明山山脚进行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大明山位于上林、马山、宾阳、武鸣等县交界地区,居北纬23°10′—23°8′,东经108°18′—108°5′,处于南亚热带向北热带过渡地带,恰恰落在北回归线上。该山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总面积约1100平方千米。同时大明山也是我国南亚热带森林植被保护较好的区域之一。区内地貌复杂,土壤为赤红壤,微团粒性和渗透性较好。气候条件多样,森林植被茂密,为众多植物的生存与繁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根据大明山气候特点,原生植被群落应属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现植被类型主要是以马尾松—桃金娘灌丛为主。通过观测,山脚森林由于人类大面积栽种经济树种和用材树种,破坏了原有的森林结构和生态结构植被,但植被生长良好,覆盖较好,但植物群落简单,植物种类较为单一,主要森林植被优势种为马尾松,灌木层植物主要是桃金娘,草本植物则有铁芒箕。如今,大明山低海拔处退化的生态系统植被正处在恢复当中,处在马尾松先锋林阶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明山原生生态系统能够得到较好的恢复。

当天,我们在武鸣县大明山西南坡麓,海拔230米左右,北纬23度31分28秒,东经108度20分14秒左右的地方,对当地的植物群落进行了抽样调查。在样方面积为10*10㎡的观察内,我们主要对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及层间植物的数量及生长状态进行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乔木调查表:(见表2)

灌木层调查表:(见表3)

草本层调查表:(见表4)

层间层调查表:(见表5)

乔木层的建群种是马尾松,郁闭度大约为0.5左右,层高3至8米左右。

灌木层的优势种是桃金娘,郁闭度大约为0.38左右,层高0.2至2.0米左右。

草本层主要代表植物为铁芒箕,其生长活力旺盛,郁闭度大约为0.1左右,层度多在0.1到0.6米 左右,且多数处于孢子期。

层间植物多为爬山虎、木防己、海金沙、牛白藤等藤类。层高遍布整个植物样方。

(三)6月17日,我们来到广西弄拉自然保护区。弄拉自然保护区是位于马山县东部,以古零镇为中心的喀斯特石山区,与大明山的不同,这里是由白云岩、龙岩、石灰岩发育而成的黑、棕色石灰土,有石漠化。土壤淋溶等现象,属峰丛洼地型地貌。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5公里,保护区总面积84.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43.7%。该保护区也是石灰岩地区适生树种造林技术推广示范区,该地石山区原生植被类型属于,其中分为实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其中保护区海拔最高山峰为766m。弄拉林区森林资源较为丰富,同时为了发展经济,在保护区中有许多用材林、经济林和农作物。蕴藏的生物种类较多,同时由于土壤性质特点,不利于植被的生态恢复,因此建立保护区对保护原生态植被和野生动植物有重要作用。

在弄拉我们观察到了许多植物,包括内容如下:

蕨类植物是植物中主要的一类,是高等植物中比较低级的一门。是最原始的维管束植物。大都为草本,少部分为木本。孢子体发达有根、茎、叶之分,不具花,以孢子繁殖。其中保护区内的蕨类植物主要有蜈蚣蕨、乌蕨等。

双子叶植物是被子植物门中两大类之一。种子的胚有两枚子叶。植物体各异,叶脉网状,花的各部多为五数。保护区内包括的双子叶植物主要有豆科、马鞭草科、大戟科、无患子科、芸香科、蔷薇科等。

单子叶植物叶脉常为平行脉,花叶基本上为3数,种子以具1枚子叶为特征。绝大多数为草本,极少数为木本,维管束分散,茎及根一般无次生肥大生长,叶一般为单叶、全缘,叶片与叶柄未分化,或已明显分化,井常有叶柄的一部抱茎成叶鞘。区内包括的单子叶植物主要有禾本科、龙舌兰科等。

在保护区的山脚树木覆盖率达到30%左右,多为人工种植的用材树种,有高大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在山脚优势种主要是顶果木、狗骨木、围涎树、任豆、肥牛树、墨西哥柏等。

随着海拔的升高,大约在200m到300m左右的石灰岩山地区,由于坡度变陡,植被开始发生变化。主要的优势群落变成灌木层,优势种为老虎刺,还有吊丝竹、芸香竹、米念芭、菜豆树、相思树、苦楝树等。

海拔大约500m左右,山体土壤薄而少,因此,主要是灌木草本植物,没有高大的乔木。优势种是芸香科的芸香竹。其他为五节芒、粽叶芦等。这些植被都表现为矮小、茎细,适应土层薄的地方生长。

因为石山地区土壤比较贫瘠且总量较少,土壤堆积在石缝中,为提高存活率和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也为获取更多的营养以保证植物本身的生长需要,在此种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植物经过自然选择进化出了发达的根系,这在整个石山地区都比较普遍。

我们并没有到达入核心区,老实说该地区经过长期的封山育林,大部分已经恢复成石山地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其中山顶以壳斗科青岗栎为建群种,而山腰以下则栽种较多的竹子、菜豆树、龙眼等经济林与用材树种,这种种植模式已经成为石山地区资源立体化应用的典范,对石山地区的植被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弄拉自然保护区通过封山育林,植树造林,保护植被等有效措施,使生态植被得到恢复。保护区内保存着原生性很强的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这些阔叶林水源涵养丰富,对维护生态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国家对于生态建设越来越重视,提升自然保护区的级别,以更好地保护好保护区内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及原始性的自然景观,对于维护自然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保障农业稳产、高产和进行科考等项工作都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6月18日,我们来到上林县,该县位于大明山的东北坡,此行的目的是考察大明山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上林地区的大明山脉地处北回归线以北,拥有良好的气候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植物种类。我们跟随老师从山脚一路行走一路学校认识植物,直到到达海拔650米的缓冲区。

由于植被地理分布不是决定于某个单一因素,既有纬度地带性的痕迹,也存在着经度地带性的烙印,而山地植被垂直地带性规律,又是受水平地带性的制约,即服从纬度和经度地带性规律综合的影响。植被在山地垂直分布有着一定的规律,随着海拔升高,依次出现不同的植被带,它们在结构、外貌上均出现差异,并与整个环境条件的变化相关。理论上大明山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事实上大明山,800-900m以下为季风常绿阔叶林,(800-900)——(1200-1400)m,为山地常绿阔叶林,1200-1400m以上的为山顶矮曲林。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明山现状植被垂直分布规律大致为:海拔200 m以下多为人工农业植被,如:水稻、玉米、甘蔗等;200-500 m是大面积的马尾松林、岗松等次生灌丛及少量的次生沟谷雨林;500-800 m主要是马尾松林、人工八角林及次生阔叶混交林;800-1000 m 分布着次生常绿阔叶林或局部的针阔混交林;1000 m 以上为原生性常绿阔叶林和次生常绿阔叶林(1000-1400 m)及山顶苔藓矮林(1400 m以上)。

当天因为时间原因,我们未能登上山顶。但通过一路上的观察,发现大明山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其原生植被已经遭到严重破坏,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积的八角林。因此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植被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原因,将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和演替过程。人类的长期活动,会导致原始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原生植被不同程度的消退,沦为各类次生林、次生灌丛、草丛等的逆行演替;另一类是,经过封山育林、人工栽植以及合理开发利用野生植物资源等措施,使植物群落向着复生的方向演替,这就是利用植被本身对环境条件改变引起植物群落的不断变化,使其朝着地带性顶级群落发展的顺向演替。

(五)在四天的野外实习中,我们认识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植物,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专业知识。

六.【实习体会】

通过这次植物实习中,让我们认识了许多植物的科属和种类,掌握了一些辨认植物的方法,以及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同时提高了我们对植被特点及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的能力,了解了如何根据当地发展需要对植被进行生态恢复和利用,以及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和维护。这次实习为期四天,其中一天为校内实习,另外三天是野外实习,虽然比较辛苦,但是让我们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另外在此我想对我们的植物地理学老师周老师表示深深的谢谢,是您二十多年来的不辞辛苦,换来了我们的博学多闻!

下载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

    植 物 地 理 学 实习报 告不同植物群落的生物量构成及其差异分析 On the biomass of different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 一、前言 地球表面个地区内的植物不是杂乱无章......

    土壤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

    土壤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2.学习使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来观察和研究......

    植物地理学实习目的[五篇]

    一.实习目的:在学习了一定的课本知识之后,老师通过带我们到实地观看、认识、了解各种植物,以加强我们对于各类植物的了解和认识,巩固和印证书本知识,是使植物地理学更加形象,直观......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定稿)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小报告(一) *松科* (1)雪松 (Cedrus deodara(Roxb.) G. Don ) 雪松属。常绿针叶大乔木。树皮深灰色,不规则裂鳞状块。树冠圆锥形,大枝平展,小枝略下垂,叶针形,在长枝......

    植物地理学 本科教学 003.第三章植物群落

    第三章植物群落 第一节关于种群的概念 地球上任何一个植物种总是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分布于或多或少广阔的地区,有些种的分布遍及全球各大陆,有些则只限于较小面积的地区。......

    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精选5篇)

    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 一、前言 1.1 目的与意义 1.2 内容设计 1.3 野外执行 二、土壤调查 三、植物群落调查 四、综合分析与制图 4.1 环境因子的影响分析 4.......

    复习资料

    免费教育文稿网 www.xiexiebang.com 无需注册,免费下载,关注课件、试题、教案的打包下载和参考 2011-2012学年六年级语文知识积累 我会背 一、叠字词 1、 AABB:高高兴兴 开开心......

    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历史内容提纲 第一单元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