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性学习报告资料
早恋是由于当代青少年因为 思想不成熟,具有逆返思想,缺乏对事物判断力 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中学生的早恋通常是弊 大于利,给中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带来很多不必 要的麻烦。所以家长、学校、的引导,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并拥有一份美好的,适时的感情。专家认为,青少年的心理年龄比过去普遍成 熟一到两岁,与此同时,青少年的思想也像高速 发展的社会,正在飞速向前发展。而中学生的心 理健康问题也成了各学校的一大关注焦点。如何 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知识与素质并举的全面人才成 为各个学校的一大战略重点。而目前最受关注的要数各个学校三令五申的 “早恋”问题。翻开各个学校的规章制度,总是不 难看到“不准男女生交往过密”的字样。
不能完全避免这种状况的存在,这究竟是什么原 因呢? 据调查,大部分的中学生对“早恋”问题的态 度是:只要做的不过分,不影响学习,在一起还 是未尝不可的。而如果家庭,学校,社会横加阻 拦的话,反而会物极必反,造成逆反心理,会有 负面效果。更有人认为,早恋不但不会影响学习,反而会对学习起推动作用。而那所谓的“动力” 则是来自自己所倾慕的“他”或“她”。的没有什么危害,或者还有积极作用的话,那么 为什么父母,学校,社会进行阻止与打击呢? 其实,早恋虽然有积极的一面,但是更多的 是弊大于利。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和生理急速发展 的时期,心理和生理有很大的起伏波动,哪怕只 是一个小小的触碰,所产生的效果不会亚于在一 处平静的湖面掷下一颗石子。如果在青少年时期 没有把握好心理和生理的发展轨道,这将会给将 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青少年的心理很不成熟,易怒,易冲动,所以家庭和学校要在很多方面进 行正确的引导。然而青少年又很容易产生逆反心 理。正处于青年和少年的交接处,一方面认为自 己已经可以独立处理事件,另一方面却又在衣、住、行等很多方面依赖于家庭、现今社会人才竞争激烈,中学生的学习压力 越来越大。怎样对这种压力进行缓冲呢?一部分 中学生由于心理的不成熟,于是选择了早恋。而 由于前面提到过的,青少年易喜易怒的心理特点,通常会给学习中的青少年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动力也许是有的,但一般是短暂的。
不成熟的心理,对感情只谈的上是一时的冲动,而且他们柔弱的双肩也担负不起所谓的“承诺”以 及“责任”。而那些对对方所许下的所谓的“山盟海 誓”也只不过是一时冲动的戏语。
自己都还没有学会,又何尝去对谈爱别人呢?青 少年尚且对自己都负不了责,有何尝去谈为别人 负责呢?冲动过后的代价是很大的。的一个例子,因为男女分手以后无法面对继续同 班的现实,女方放弃了重点班的学习机会,而转 学。这样大的代价还不够大吗?有些人因为受不 了对方的背信弃义,而走上了轻生的道路,早早 结束了自己花一样的人生。这样的代价还不够大 吗?那是人生与生命的代价啊!但是为什么有些青少年明明知道早恋有危害,却依旧明知故犯呢?这大概就是他们的“双重思 想”在作怪吧。双重思想即是对自己所犯的错深信 不疑,恐惧万分,但一方面却又欲罢不能;一方 面心存侥幸,但愿能免遭暴露,但另一方面又知 道不可能永远侥幸。正如罗森(P.Roazen)所说,双重思想是一种“病”,“只有双重思想才能理解 双重思想”。正是由于这种思想,才使家长,学校 不支持青少年早恋;而青少年又以为家长,学校 不理解自己。那造成早恋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首当其冲的是中学生自身的不成熟的心 理。正因为这种不成熟的心理因素的存在,才使 中学生没有辨析事物对错的能力,往往受外界因 素的影响很大。并且最终不能意识到自身的错误 所在,不能接受父母,学校,社会对其的正确引 导,认为自己有自控能力,而父母等的规劝只是 对自己的能力和处理事情的方法的怀疑以及不肯 定。所以使中学生的逆返心理再次作祟,造成“你 不相信我,我偏要用事实证明我是对的!”这种一 错再错,恶性循环的心理。然而等到事情发展到 自己所无法控制的局面时,已经为时晚矣。这是 造成早恋的主观原因。
二、现今社会上的偶像剧的影响。
濡目染,青春偶像剧里的男女主人公年轻帅气,楚楚动人,而那些乌托邦式的爱情故事也大多发 生在与自己相仿的青涩季节。所以觉得自己在这 个年纪谈一场恋爱也未尝不可。但这些中学生们 却最终混淆了戏剧与人生的概念。我们可以对一 场戏剧一笑置之,但是我们却要为自己的将来负
一失足成千古恨。
三、网络文学的影响。科技日新月异,网络 文学已渐渐取代了印刷体在青少年心目中的地位。而网络文学中爱情小说居多,其内容也大多是 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三角恋,爱情保卫战,爱 情寻觅记等等。其中的主人公完美而无可挑剔,于是中学生开始在周围寻找,一旦发现与自己心 目中的小说主人公相符的人,就难免会陷入一场 遐想中。这些是造成早恋的客观因素,为早恋的 存在与发展提供了温床。
四、青少年之间往往爱好攀比,一旦自己身 边比较亲近的人有了所谓的“他”或“她”,自己也 就会蠢蠢欲动。仿佛觉得,他(她)有我没有,这不是很没面子吗?于是便开始寻找“合适”的人 选。这为早恋队伍的“壮大”提供了基础。著名女作家舒婷告诫中学生说:“现在对异 性有好感,那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是一种很美好 的感情。但如果把这种感情留在心里,等你和对 方都成熟了,有足够的能力说‘爱’的时候再说出 来,这种感觉还在的话,就说明这是一段值得珍 惜的感情,因为它禁得起的时间的考验。这样不 是很好吗?” 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种幸福;在错 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份无奈;而在错的时间,即使遇见了对的人,你也只能把它化作一声叹 息。所以,青少年朋友们,让我们努力让自己可 以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吧!
青少年早恋的常见心理原因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一是爱慕虚荣型。
青少年早恋这种类型以女孩子居多。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加上流行的爱情歌曲和表现性爱的影视和书籍的诱导,少男少女的潜意识里也产生一种希望被认可、被赞美甚至被追求的冲动需要。如果她平时在学校里因成绩好或表现好常受到表扬,或在家里能得到家长的肯定,这种需要就能得到满足,分心的危险也就小些。如若不然,加上外部因素的诱惑,比如,有人向她表示好感,甚至自认为别人在向自己表示好感,或遇到居心不良者出面介绍撮合,她就会分心。如前面提到的初一男生追求的几个女孩,其家庭都不大和睦,本身成绩多居中等,收到了别人发出的“爱情信号”,就有了一种知遇之感,以为“灰姑娘”遇到了“王子”。她们说不出那位男生有什么值得自己倾心之处,甚至明知他并不是师长眼里的好学生,可虚荣心使她们都愿意与他接触。这也显示出许多早恋者的幼稚和盲目性。这些女孩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爱听港台流行歌曲,爱看言情小说,这跟现在学生题材的健康文艺作品极度贫乏有关。
二是盲目钟情型。
德国大文豪歌德在他的处女作《少年维特之烦恼》一书中曾发出“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年不钟情”的咏叹。确实,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迈进了多梦的年华,对异性的好奇,对两性问题的兴趣有明显的增加,都或多或少地有了怀春的萌芽。青少年早恋大多数人的这种感觉如浮光掠影,一闪即逝。不过还有一部分多愁善感的孩子被它困扰。有一个女孩好胜心强,学习成绩不错,特别是体育活动能力比其他同学强,按理应是一个令人很放心的好孩子。可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在体训队的训练中,深深地被她的教练吸引了。她偷偷地注意他,牵挂他的一切,甚至于把学习和训练的目的都变成了为了教练高兴。虽然教练并未意会到她的情感变化,但渐渐地这种情感使她精神恍惚,注意力无法集中。正在这时,她的班主任在全班开展了“架起师生心灵之桥”的活动。出于对老师的信任,也可能是试探着自救,她把自己这种苦恼通过日记向班主任流露了一点。班主任找她倾心交谈,并保证为她保密,她终于合盘托出了自己的心事,心中似乎也轻松了不少。班主任及时和她的父母联系,一方面让家长了解这一情况。以便注意她的思想动向,另一方面反复强调要爱护孩子的自尊心,不声张,也不要斥责孩子,只能耐心说理引导,用亲情温暖那颗迷惘的心。几周后,这个女孩的神色也就基本恢复正常了。这说明家长在处理孩子早恋问题方面,应注意“冷处理”,不能头脑发热,更不能张扬或采取强硬措施。因为这些孩子的感情是纤细而真挚,但是不合时宜,缺乏是非观念,对她们的教育应该细致而有耐心。
三是精神空虚型。
青春期正是人的精力特别旺盛的时期,是长身体、学知识的大好时光。但是一部分孩子未能把充沛的精力用在学习上,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又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发泄这部分过剩的精力,于是,早恋便来到了他们空虚的心灵之中。有的甚至同时与几个人“谈朋友”。有个初一学生,每天上课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家长每天忙于“四方城”的酣战,无暇顾及他。于是他就开始了“恋爱游戏”,向同年级的几个女生同时展开猛烈的“爱情”攻势,弄得那几个女生也分了心。这样的孩子一般缺乏家庭的温暖,他们并不懂得什么是爱,更不讲什么道德。对他们的教育,一方面要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加约束,另一方面需要家长和学校积极配合,优化家庭环境。同时,培养孩子正当的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空虚的心灵充实起来。
青春期孩子出现早恋现象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家长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家长恰当地对孩子进行一些青春期性生理知识和性道德知识教育,也是必要的,这样,有利于孩子消除对性的神秘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早恋问题。
如果您发现孩子有早恋苗头,不要如临大敌,一味斥责孩子,而应分析他(她)早恋的原因,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但有一个原则就是:不要张扬,要冷处理,不要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以免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而导致破罐子破摔。一般说来,对精神空虚的孩子要加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并且要加强远大理想和学习意义的教育,注意控制孩子用钱的数量和在外活动的时间,督促孩子将精力放到学习上来;对爱慕虚荣的孩子一方面让他充分认识早恋的危害,另一方面应鼓励他们根据自身特长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在活动中认识人生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对盲目钟情的孩子,要帮助他们用理智勒住感情的野马,认识到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任务,青苹果看起来美、吃起来是酸涩的,并鼓励他们开阔心胸,振作精神,升华感情。在教育过程中,家长要有耐心,不要操之过急,孩子转弯是需要时间的,有时还会有反复。另外,优化家庭氛围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一个孩子在缺乏爱的生活环境里,那么,他是很难形成健康心理的。
青少年恋爱先“天”不足—经济上尚未独立,生活上也不能完全自 理,心理上也还很不成熟,年龄上离法定的最低婚龄还差很远,对其自 身造成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荒废学业,泯灭理想。青少年充满着活力,精力旺盛,思想
活跃,记忆力强,善于学习接纳新事物,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 锻炼各种才能的最佳时期。同时,青少年又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时 期,是树立人生理想和为实现人生价值打基础的阶段。如果这个时期,青少年沉溺于恋爱之中,被“情”纠缠,必然会分散学习精力,浪费大 好时光,甚至断送前程。一些青少年想当然地认为可以做到“恋爱与学习两不误”,“鱼”和“熊掌”兼得,这只是一种天真幼稚的想法。实际
上根本做不到,无数的事实表明早恋肯定会荒废学业,因为青少年年龄 尚小,难以自我把持,一心不能二用,到头来,只落得个“人才两空” 的悲惨结局,让人追悔莫及。
二、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青少年早恋自知会受到家长、教师和 其他人的责备、议论,因而就要躲躲闪闪,远离人群,长此下去,影响 了与同学、家长的关系。同时,他们的思想上也会产生很多负担,如担 心被发现、受批评、挨处分,影响了青少年的心理政党发育。而一旦发 生了失恋,青少年稚嫩的肩膀、脆弱的感情和天真的心灵则难以承爱这 突如其来的学生打击。且不说消极颓废,荒疏学业,更重要的是出现精 神上的堕落,并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三、恋爱草率,酿成苦果。爱情之所以被称为人的终身大事,意味 着它在人生中的重要地位。可是青少年涉世之初,阅历不深,生活经验 不足。虽然感情丰富,但情感不稳定,择偶上存在盲目性,对人生、对 社会、对恋爱的看法还比较幼稚。在处理友情和爱情关系时,往往感情 冲动,草率地与异性确实爱情关系。而随着自身心理上的变化、发展和 成熟,认识水平的提高,很可能会对对方产生不满或厌倦这种关系,进 而冷却或中断与对方的恋情。这种情况,会导致一方产生捻的情绪,郁 郁寡欢,孤寂难耐,自暴自弃;有的会变得悲观厌世,产生报复和毁灭
青少年早恋的危害性有哪些
青少年的早恋尽管为数极少,也并不是恋爱的双方都成了牺牲品,但一部分
早恋现象对学生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其危害性是不可忽视的。其危害性表现 在以下几方面:、分散精力,影响学业。早恋荒废了不少优秀学生的学业,毁了不少孩子 的前程。早恋的青少年中有不少成绩优秀、出类拔苹者,但因为早恋,使他们过 分好奇、兴奋、痴迷,过分沉醉于爱的幻想中,再无法全身心地投人学习。其实,学习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个学生每天同时学几门功课,即使很用功的学
生也没有把握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倘若谈情说爱,彼此情意绵绵,心辕意马,怎么能将功课学好 ? 中学生学的课程大多是基础课,学的是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好 铺垫的知识,如果在这个阶段不把基础打好,将来凭什么就业,靠什么成才发展,靠什么立足于社会、为国家作贡献呢 ?、感情冲动,种下苦果。通常,恋爱和性爱是有着不解之缘的。少男少女 堕人爱河以后,成天单独在一起,他们或成双成对外出郊游,或自由自在地进出 影视厅,爱的镜头会成为他们关注和模仿的焦点,尤其是影视中男女亲吻、搂抱 等动作,会激发少男少女们的感情冲动。强烈的性冲动往往使他们失去理智,不
考虑后果而发生性行为。一旦生理和心理防线被冲破,婚前性行为便由此开始。在价值观、道德规范和生活经验尚未能有效地对本能欲求施加控制的情况下,早
期的性行为会使青少年沉洒于性快感之中,而无视由此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的不良 后果。
由于性知识的缺乏,由此而产生的生理后果----怀孕常常使得早恋中那种 浪漫倔意的气息一扫而光,代之以性行为后双方的惊恐不安和无所适从。由于少
女的身心均未发育成熟,婚前性行为必然要种下苦果。我国的道德观念和舆论对 少女怀孕是不能容忍的,于是有的少女因害怕别人知道,又无颜向老师及家长交 待,便装病偷偷到远离家的医院去做人流,术后又得不到充分休息,给身体造成 极大伤害。
有的少女甚至因自行买药打胎而死于非命,更有的少女在事情败露后,在家长的打骂、学校的惩罚、同学的冷眼嘲笑面前无地自容,继而轻生。可见,早恋的结果,往往是少女成为最终的受害者。、涣散意志,影响风气。在学校里,一个班级如果出现了男女学生谈恋爱,会产生种种反响。
一些人把早恋事件当作课余饭后谈论的焦点,探听恋爱者的行 踪和隐私活动,相互传播取笑,转移了大家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有的甚至羡慕、向往、效仿先例「积极寻找和物色异性朋友,影响了学校的风气。
另外,早恋的男女学生热衷于单独与恋人在一起,为避人耳目,他们常我一
些没有熟人、僻静的曲径幽巷,与恋人相依相假,讨厌别人的干扰。长此以往,这种二人世界会逐渐脱离大众,他们也很少与班级多数同学正常交往,与集体和
同学逐步形成隔阂,把自己推到孤立的位置上去。、恋情极不稳定。青春期少男少女谈恋爱,可以说都是在身心都不很成熟 的情况下进行的,加上青少年没有经济基础,其经济来源多半寄托于父母。因此,这种爱没有什么牢固的根基,是很容易中途天折的。他们初入情网时往往信哲旦
旦,甚至山盟海誓。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由中学进入大学,或走向社会,知 识和阅历逐渐丰富,生活经验不断积累,真的成熟起来,并确立了各自的世界观,有了新的择偶标准。过去曾经倾心挚爱的人,可能因为性格的变化,志趣爱好的
不同而难以结合。到那时,他们回顾旧时的一段经历,会觉得似乎是一场游戏。有人作过追踪调查发现,早恋者婚姻的成功率极低,中学时代相互热的人,最后
第二篇:研究性学习资料
研究性学习资料
——近年来中国足球发展落后导致的惨痛经历
1985年5月19日1:2负于香港世界杯预选赛
第13届世界杯预选赛东亚第二大组A组的关键之战中中国队功败垂成,一球小负香港队痛失小组出线权。次前中国队在净胜球上超过对手6个,只须战平即可出线。在以往两队的交锋中中国队一直绝少败绩,却在实力强于对手的情况下丢掉了关键的这场比赛,场上已经杀红了眼的中国队员像是在打群架,但却每每只能望球兴叹。中国队此役失利的原因被总结为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和战术单调缺乏变化。赛后愤怒的球迷向双方队员抛掷杂物,赛场周围出现一定程度的骚乱,此后一系列的暴力事件使全国上下为之震惊。
点评:“保平争胜”是十几年后中国足坛语汇,但是我们曾有多少次这样的机会呢?“5*19”无疑是中国足坛上最黑暗的一天,这种心酸的感觉一直延续至今。究竟是什么原因左右了比赛的结果,是轻敌,是心理痼疾,还是其它?似乎我们至今仍然在寻求答案。
悲情人物:主教练曾雪麟——赛后全国上下对他声讨一片,他被迫辞职。1989年10月17日1:2负于阿联酋世界杯预选赛
激战87分钟,中国队即将以1:0取胜对手,许多观众开始退场,没有人想到短短三分钟却改变了整个战局,全场一片哗然,中国队1:2输掉了眼见到手的胜利。
点评:尽管赛后教练组深刻总结了教训,但噩梦并未结束,十天之后历史重演,这应该不是一个玩笑,“黑色三分钟”的说法由此产生。人们无法相信打进了1988年奥运会的中国队竟会变的如此的缺乏斗志。最终在预选赛中除了中国队外一队都没胜过的阿联酋队兴冲冲的随韩国队去了世界杯决赛场。
1989年10月28日1:2负于卡塔尔世界杯预选赛
负于阿联酋队之后的中国队仍有一线生机:战胜卡塔尔队。下半场31分钟马林攻入一球,全场欢腾。无法想象的是,在距离中场只剩4分钟时,十天前的悲剧重演,卡塔尔队连入两球。最终韩国队和阿联酋队得以进军罗马世界杯决赛。赛后记者和专业人士将中国队失利总结为经验的缺乏。又一个“黑色三分钟”。
点评:在短短的十几天之内制造了两个“黑色三分钟”,在短短的十几天之内两次犯同样的错误只能被解释为愚蠢。
悲情人物:主教练高丰文——曾经的辉煌也无法抹去这两次失利带来的耻辱,离开时两鬓斑白的高丰文脸上带着忧伤的表情。
1992年1月30日1:3负于韩国奥运会预选赛
奥运会足球预选赛亚洲区决赛最后一轮比赛中积分还领先的中国队开赛仅仅9分钟便被韩国队连下三城,失去了进军巴塞罗那奥运会的资格。国内足坛称之为“黑色九分钟”。
点评:在中国队身上我们发现没有什么奇迹不能发生,两个“黑色三分钟”也没能激起中国足球质的变化。此役失利之后我们开始寄希望于“黑色九分钟”能唤醒中国足球,但不久我们却发现所谓的“恐韩症”似乎愈演愈烈。有球迷说:“三年的时间仅仅让悲剧的上演缩短了六分钟。”
悲情人物:主教练徐根宝——纸军令使得徐根宝在此后的岁月里一直无缘执教国字号球队。但是令人欣慰的是,几年之后这支国奥队成员(包括徐根宝在内)大都成了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霸王级人物。
1993年5月28日0:1负于也门世界杯预选赛
伊尔比德是中国足球的又一伤心地,这次西征中国队遭遇到的西亚包围确实足以令人心有余悸。在与也门的比赛中中国队暴露出技术粗糙、缺乏配合、一对一能力差、传球失误多等痼疾,虽然中国队的队员号称身材高大、速度快、体力好、冲击力强,但是在技术细腻的西亚球队面前一切都成为的泡影。点评:这是过去12年里中国足球7次冲击世界杯和奥运会的第六次失败,而且是“花钱”最多但是成绩最差的一次——在小组第一阶段比赛中即遭淘汰,人们因此开始怀疑曾经让大家充满怀疑的外籍教练德国人施拉普纳,同时也使得中国足坛的“洋务运动”开始备受议论。
悲情人物:主教练施拉普纳——离开主教练位置,开始从事啤酒和球员的经营,对象依旧是中国。
1996年12月12日0:1负于日本亚洲杯赛
赛后此役被成为中国足球史上最耻辱的一战。中国队要小组出线必须全取三分,在日本根本无意取胜的情况下,中国队却失误频频,攻击乏力,双方的表现都令人作呕。补时阶段中国队队员虽然已经放弃了比赛,站着或是慢跑着等待终场哨声,就在这时候相马直树漫不经心的温柔一脚使中国队血贱球场。此役失败使中国队出线希望渺茫。
点评:这次失败最具讽刺意味的是,正当中国队主教练戚务生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痛苦不堪时又传来消息,舒利亚2:1击败乌滋别克斯坦,中国队以净胜球优势起死回生“杀”进八强,然而人们始终无法忘记相马直树“平平淡淡才是真”的那一脚。
悲情人物:很难判断谁在这场失利中成了真正的受伤者,我们已经学会了原谅。
1997年9月13日2:4负于伊朗世界杯预选赛
中国队没能利用好主场的有利条件,以2:4负于伊朗队。大连金州的火热场面在中国队攻人两球后达到最高潮,而此后无数的中国球迷开始变的沉默不语,呆呆得忘着变的模糊起来的球场,伊朗队反败为胜让原先显得不可一世的中国队球员变的哑口无言。
点评:这场比赛的结果是伊朗队后卫马达维基亚以两记精彩进球使中国观众认识了这位亚洲新星,但是当晚比赛的最佳运动员却是中国队的李明。这样的比赛和结果实在很有意味。
悲情人物:伊朗球员马达维基亚——尽管表现的无懈可击,但是不知为何没能成为当场最佳运动员。
1997年10月31日2:3负于卡塔尔世界杯预选赛
中国队开场21分钟由范志毅率先进一球,但此后中国队在44分、54分、60分时被对手连续射入三球,尽管范志毅此后又奋力扳回一球仍无力回天,中国队输给了被成为A组“鱼腩部队”的卡塔尔,而且居然在积分垫地的卡塔尔队身上共丢失4球,由此不入看人脸色行事的尴尬境地。
点评:没有任何理由安排这样的进球次序,爱面子的中国人在足球场上似乎毫无面子可言。
悲情人物:主教练戚务生——也许有更加合适他的地方(后来我们很高兴的看到在武汉和昆明时意气风发的大戚)。
1999年11月5日0:1负于巴林奥运会预选赛
这支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国奥队在负于韩国队之后,完全丧失了战斗力,在同由工人、农民等业余球员所组成的巴林队对峙时,从场上表现来看,我们可以清楚的判断巴林胜的有理由。
点评:广东某媒体将这场败局称为:“中国足球的世纪之痛、百年奇耻”、“二十余年来中国足球最丑陋的一次失败”。中国足球的“洋务运动”再次告败。最值得一提的是,赛后除了媒体和足球界反映较热外,普通球迷似乎平静的接受了这个现实。
悲情人物:主教练英国人霍顿——之所以免费,也许因标了价就没人要了。
第三篇:研究性学习报告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探究原著与改编影视剧的关系
课题组员:李雨婷(组长)、桑雨晨、杜福凤、王郁萌、王南翔、刘帅博、刘益多 指导老师:徐剑
具体分工:李雨婷:总体构思、资料收集
桑雨晨、杜福凤:资料整理
王南翔、王郁萌:资料编辑
刘帅博、刘益多:技术支持
摘要:在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小说和影视剧已成为我们的娱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在人们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的同时,也有不少小说被改编成了影视剧,有广受赞誉的,也有褒贬不一的。关键词:小说、影视剧、改编
研究问题
一、小说改编影视剧一般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1、背景画面化。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会有它特定的背景,而这些背景通常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元素组成。如何把这些抽象的东西以画面的形式展现给观众,是影视工作者们面临的问题之一。只有把一部文字作品中所包含的背景以客观的视角表现出来,这种改编才会收到好评,同时也是对原著的一种尊重。
2、画面故事化。既然是改编成影视剧,不管是文艺片还是商业片,都必须包含一定的故事情节,光有画面带给人们的视觉效果是不够的,那样充其量只是一部爆米花电影。一部好的电影,不仅让画面中的人物生动起来,而且还要使读者引起共鸣。
3、故事情节化。有了好的故事还要有好的情节。情节并不等于故事。对于电视剧,要在每一集中平均安排故事情节,达到一种节奏感,所以要对原著有很好的了解;而对于电影,要想在连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去展现整本书的内容是不可能的,所以这要求编剧有所偏颇,对于情节的节奏性、层次性的要求也就更高。
4、情节娱乐通俗化。虽然文学有雅俗之分,但是影视毕竟是大众文化,观众的文化层次不一致,所以在改编中,应当往娱乐化、通俗化发展。对于一些名著,尤其是我国古典名著,语言方面更加注重通俗易懂;而对于外国作品,则不能把东西方产生重大分歧的事物带入。
研究问题
二、能够被改编电影的小说一般具有怎样的特点?
1、情节性强。不只是情节性强的小说才吸引人,电影也一样。如美国电影《魔戒》(又称《指环王》),改编自约翰·罗纳德·鲁埃尔·托尔金,1955年),故事以一片虚构的“中途大陆”为背景,讲述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矮人、半兽人、精灵等各个族群的生活,集魔幻、冒险、励志为一体,在全球席卷将近15亿票房,由此可见情节对于改编的重要性。
2、有教育意义。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一定的意义,电影在成为人们的娱乐工具的同时也要教给人们一些道理。如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改编自《不同的季节》中收录的小说《丽塔海华丝及萧山克监狱的救赎》(斯蒂芬·金))就是这样一部电影。上映二十年以来,它不断被各种电影媒体推举至榜单之首,原因就在于它的教育意义之深刻。(时光一句话影评:100年后还是有人看的好电影,一部经典,我仍旧记得最后那个镜头,那一刻,眼睛都湿润了。有希望也许是件好事情!)
3、有时代元素。时尚作为一个时代的标签,经常被带入到各种电影中。1961年美国电影《蒂凡尼的早餐》(改编自小说《蒂凡尼的早餐》(1958 杜鲁门·卡波特),以世界知名时尚品牌“蒂凡尼”为切入点,并且成为线索贯穿始终。
4、有一定的原著读者基础。各类中外名著一直以来都是编剧导演们的追捧对象。2005年英国电影《傲慢与偏见》(改编自小说《傲慢与偏见》(1797 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广受读者好评,所以才会有之后的票房收益。这和读者基础是分不开的。研究问题
三、如何鉴赏此类影视作品。
1、从原著入手。影视剧的改编基本上是基于原著的,所以对原著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是在观赏过程中很有必要的。如美国电影《暮光之城》系列和英国电影《哈利波特》系列,两者都是由系列小说改编而成,《暮光之城》原著有四部,电影有五部(最后一部分上、下两部),《哈利波特》原著有七部,电影有八部(最后一步也分上、下两部)。小说的信息量很大,而两部电影在世界上获得广泛的成功,原因是它们具有庞大的原著读者群由此可见阅读原著对于观赏电影的重要性。
2、电影评论,简称影评,是对一部电影的导演、演员、镜头语言、拍摄技术、剧情、线索、环境、色彩、光线等进行分析和批评,又称电影批评。信息交流发达的今天,有无数影评人活跃在各类媒体上,报纸、电视、网络、杂志,对于同样一部电影,人们会有各种不同的感觉。观赏影评,尤其是一些好的影评,会起到客观评价的作用,对于初级观众观影是有益的。
第四篇:研究性学习报告样本
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背景:
阅读自古是人们陶冶情操,积累知识,修身养性的事情。自古便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说法。可见古人对阅读的热爱。可现如今国人的阅读意识日趋下降,而在课业繁重的中学生面前表现则更为突出。况且现今图书市场鱼龙混杂,健康阅读又称问另一个问题。所以我们对于现在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做了一次研究性学习。
研究目的:
1.弄清楚如今国人阅读的现状,尤其是中学生的阅读情况及与别国的差距。
2.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绘制图表。对身边中学生的阅读情况做详细的了解。
3.书写论文,深度探寻问题的根源,试探性的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
研究方法:
资料查找,问卷调查,论文总结
研究时间:
2013年7月
研究过程:
一. 查找资料
中国国民的阅读状况:
2008年,18~70周岁国民图书阅读率为49.3%,比上一年的48.8%增长了0.5个百分点,增幅为1.02%。
2008年,我国成人人均年阅读图书4.72本,比2007年的4.58本多0.14本。其中,男性平均每人读书5.87本,显著高于女性的平均每人3.48本;城镇人口平均每人读书6.53本,显著高于农村人口的平均每人读书3.49本。
在我国识字国民中,平均每人每年阅读图书5.2本。其中城镇人口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8本,农村人口平均每人每年读书4.0本。识字男性平均每年阅读6.21本,识字女性平均每年阅读4.01本。出自——百度百科
中国与其他国的比较:
出自——百度百科
结论:通过这种比较不难看出中国的阅读率是最低的,虽然俄罗斯这几年在文化教育上抓的很轻,美国如此快的生活节奏下阅读率仍然比中国要高。阅读是一个国家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于下一代的阅读状况则更应该抓紧抓牢。那现在中学生的阅读状况如何呢?我们特地对于中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以下是问卷调查的调查表
二.问卷调查
关于“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
各位同学们:
你们好!我们是成都市双流中学的学生。利用假期的时间,针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一项研究性学习。问卷调查则是其中关键的一步。所以希望您能积极的配合,诚实认真的答题,因为你们每个人的问卷都是我们研究性学习中宝贵的资料。以下是问卷内容: 1.您热衷于课外阅读么?
A.没时间,基本不看 B.有空时会翻翻
C.老师要求的会看 D.喜欢阅读,使生活的一部分 2.您平均每天花费多长时间在课外阅读上?
A.20分钟 B.半小时至四十分钟 C.1小时以上 D.20分钟以下 3.使您没有原因进行课外阅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业余活动丰富 B.课业负担过重 C.家长不允许 D.没有兴趣,4.你课外阅读的目的是?
A.放松神经,纯属消遣 B.有目的性的阅读,对课业有实际意义
C.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D.家长要求或跟风从流
5.你经常阅读什么类型的书籍(多选)
A.都市言情B.穿越幻想C.玄幻奇幻D.武侠仙侠E.游戏竞技F.烂漫青春
G.历史军事H.灵异悬疑I.名著传记J.科幻小说K.教育社科L.短篇小说
非 常 感 谢 您 的 配 合!二. 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
A为1,B为2, C为3,D为4,E为5,F为6 调查人数:1203人 调查结果:
第一题:A.120人 B.250人 C.400人 D.433人
简答评析:
结合数据,通过上表可看出,喜欢阅读的人数仅占36%,这实在不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而大多数人则是想起来翻翻,阅读似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C选项的一定比例也说明了,现在中学生阅读的被动性。并且竟然有近百分之十的中学生不阅读,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庞大的可怕的数据。
第二题:A.360人 B.433人 C.192人 D.218人
简单评析:
通过上表并结合数据可知,课外阅读时间在二十分钟左右的有30%,而阅读时间在半小时左右的仅有36%.却是少得可怜。虽然阅读时间超过一小时的也有16%,但经过询问得知,他们学校每天开设了一堂阅读课,所以也就不足为其。然而让我们后怕的是,阅读时间在二十分钟以下的中学生竟然达到了18%。而如此快节奏的美国也保持在22分钟以上。
第三题:A.100人 B.800人 C.135人 D.168人
简单评析:
从上表结合数据和看出,我国现在中学生阅读时间短却的主要原因还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那就是应试教育所带来的沉重的课业负担。不管是家长不允许还是课外活动过多所引起的阅读时间不够其实都是因为课业负担过重,加上课外活动,阅读时间减少。学习任务重,家长自然不会准许孩子看更多与学习无关的书籍。而对阅读没兴趣的人数也达到了14%,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政府在文化建设上仍然有所欠缺。
第四题: A.200人 B.412人 C.345人 D.246人
简单评析:
这道题的选项人数较为平均,但一些细微的差别,也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信息。不少中学生将课外阅读仅仅作为一种消遣的方式,无可厚非吧,而B选项不少的人数也说明现在中学生对于阅读的功利性,是好事也是坏事。但让我们欣慰的是仍然有一大部分的学生知道阅读对我们意义。而D选项22%的人数还是反映出现在中学生阅读的被动
性。
第五题:
A.272票B.654票C.411票D.496票E.394票F.499票 G.355票H.445票I.399票 J.540票K.198票L.383票
简单评析
由这个统计图可以看出现在越来越少的人喜欢名著了而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一些杂七杂八的小说了。同学们更想在书中同作者一起思考。悬疑类小说总以一声尖叫开场,从表及里,对现场蛛丝马迹的勘察,对暗号的破译,侦探们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看破真相后的恍然大悟,喜欢他不仅因为他的睿智,也有我的思考。
课题总结近年来,我国群众的阅读情况呈现出一种可怕的态势。中国有一半以上国民不读书,阅读率为48.8%。越来越多的成年人除了每日的报刊之外没有任何的其他阅读。在阅读的人群中我国读者以19-35岁的中青年为主,占总体的72.8%,其中19-24岁读者占到读者的46.27%。其他年龄段中,14-18岁为15.8%,36-45岁为7.6%,46岁以上为3.8%。未成年人7-12岁少儿阅读情况最佳,13-15岁、16-18岁少年除课本几乎不读书比例已经非常之高。而远在欧洲的德国则好得多,其阅读率高达75%,并且家庭藏书量最高的国家也是德国,高达300本。中国只有区区76本。如果说中年人阅读少一事因为工作生活过于繁忙,那至少在青少年的阅读上应该有所提高吧。在德国,年满14岁以上的人中就有1/3每天读书,但中国只有17.6%.不得不说这是非常可怕的,14——18岁正是理解力最好,时间最充裕的时候。为何中国的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与德国差了如此之多呢?我们利用这次暑假的时间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做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用真实的数据分析这其中存在的问题,以下便是我们的一些结论。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对于数据的简单评析,我们已经对于中学生的阅读现状有了一个大致了解。所以在这就不过于详细的去说了。但是我们还是能找到四个可以代表这种现状的关键词。
人数少: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中,不难看出能够真正把阅读不作为一个任务而是生活的一部分的中学生越来越少。
时间短:中学生的阅读时间越来越短,这也是合乎情理的,较大的课业负担,必然使学生是属于学生自己的时间少之又少
主动性差: 据本次问卷调查,我们看到一个现象。不少学生阅读是家长和老师要求的,并且对于书籍的选择也受到了家长老师及学科需要的影响。而并没有自己去挑选喜欢的书籍。这对于阅读的主动性确实是一种危害。
远离名著,文化缺失:在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选择上,我们看到喜欢古典书籍,中外名著的越来越少。学生的理由也很明确,过于深奥,难懂,没有兴趣。这也确实是这些书不受欢迎的现实原因。但那些文化的精髓,一个时代的描述往往就是在一本小说里得到体现。而那些校园小说因为情节与中学生相似所以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阅读趣味,自然读的人多,可那种书籍却没有更深层次的价值,不能让我们学到什么。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今后社会的建设者。德育教育必定重要,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则是培养学生品德及人生观,价值观最好也是最自然的方式。所以我们要
去粗取精扬传统,发扬阅读好风气。
第五篇: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
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
1、题目
2、班级、姓名(如果是课题组,那么按照贡献大小排列,先大后小,一般不要超过5个)
3、内容摘要
4、关键词
5、开题报告中的前面几部分内容:问题的缘起、选题理由、研究内容、目的、意义。
6、正文:
(1)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2)研究内容
(3)研究步骤、过程如何
(4)研究结果分析和讨论
7、结论
8、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