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智慧社区建设方案(5篇)

时间:2019-05-13 22:55: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年智慧社区建设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年智慧社区建设方案》。

第一篇:2015年智慧社区建设方案

2015年智慧社区建设方案

一、为什么要建设智慧社区?

1、我们的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社区是城市的单位,是城市人生活区域,智慧社区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智慧社区和智慧城市建设在许多领域概念相通。

智慧社区建设的起因是为了解决当今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如人口膨胀、“421”现象带来的保障压力、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难题、公共安全完善的瓶颈、社会道德滑坡、社会保障压力、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健康管理的薄弱、看病的困境、人们生活空间的拓展的障碍、资源如何整合再应用等等,这些问题已经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所以,我们力求通过智慧社区的建设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和公共服务的水平及绩效,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2、社会管理需要创新

一直以来,政府各个部门在努力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应用水平。但以职能划分为特征的城市信息化还处于自发零散、各自为战的局面,因而其实施的效果也相对有限。

于是,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更具智慧的新方法,以更快、更好地实现从管理到服务,从治理到运营,从零碎分割的局部到协同一体的平台服务的跨越。

3、新型社区建设的呼唤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入,社区作为城市的单元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开展社区建设,满足基础群众的社会需要,成为近些年来社会结构转型与发展的主要方向。

当前,社区管理与服务已经滞后于群众的需求,从居住环境到基础设施、从生活服务到文化娱乐、从治安秩序到人际关系等,群众都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尤其是社区市民参与社区的发展和社区自治等问题,以及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的不足,不容忽视。

社区是一个大家庭,它立足的宗旨和发展的原则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丰富人的生活,满足人的需求;着力于提高社区生活的舒适度、亲和力和归属感;是良好的社会生活系统和良好的自然环境的统一。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是百姓的共同心声,也是我们工作的方向。

4、智慧社区的到来

基于物联信息等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找到了社区建设的好方法,那就是,建设智慧社区。

智慧社区包含三个含义,一是社区管理、运作的智能化,二是全社区内的单位、企业、组织、公众共同参与的协同化,三是人们共同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过程中自身内在智慧产生和应用度。

所以,智慧社区建设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协同化为基本特征,构建科学、智能、人本、协调的城市内生系统。

二、智慧社区是什么样子的?

1、智慧社区建设结果三段论

第一阶段,智慧社区建设首先让社区居民感知到安全、舒适、便利、愉悦,围绕衣食住行、生活七件事:衣、食、住、行、康、乐、养——建设衣食无忧、安全保障、就医健康、交友娱乐、工作学习、出行便利、老有所依的幸福社区。

第二阶段,优化人的生活模式,让人们生活得更从容,新模式可以帮助人们节约每天的时间。

第三阶段,人们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引导人们潜在的智慧、能力,让每个人都能达到自我实现。

2、对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的理解

智慧城市不仅仅是一座充满智能化,张开双臂迎接人们入驻的城市,她也是幸福之家,是创新源泉。通过遍布各处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组成“物联网”,她可以全面感测、监控和分析城市运行的状况,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基础数据,使城市里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的协作,达到城市运行的更好状态;她更好地连接、整合“物联网”和互联网系统,通过智慧化的手段收集、整合、优化各种信息,使居民生活与城市运行紧密结合,她提供给人们更加安全、便利、舒适、愉悦生活环境;她不断激发人们的创新潜力、提升人们内在的创新能力,为人和城市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为城市基本组成单位的社区,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落实地,是智慧体现的浓缩映射区和公众感知享有的直接获得处。区别于传统社区,智慧社区是在于其城市管理、政府职能以及社会服务的“智慧化”。这一独特而鲜明的特征体现在社区服务的提供者和接受者两个层面。社区服务的提供者应该预先和随时了解居民的需求,主动将精准的信息和服务,通过敏捷的手段推送给需要者;而社区服务的接受者则可以在社区内随时、随地、随需地获取各种服务和提出自己的需求。

智慧社区建设,并不局限于信息化,它期望生活在社区里的人能够更好地运用知识、分享信息,期望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高效益的一种愿望,所以,它着眼于社区发展整体的总效果。

三、怎样建设智慧社区?

1、政府信息化建设发展轨迹

多年来信息化建设总是强调“以信息资源为中心”、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放在首位,今天人们更需要资料精选系统而非增加阅读量的系统。

我们的信息化建设一路走来,从电子政府建设-> 社区信息化建设-> 社区对外服务平台建设-> 社区事务“一门式、一口式”受理模式-> 智慧社区建设。

今天我们已经意识到数据资源,软件资源、网络资源是同等重要,三者都是信息资源。软件加上网络成为智能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智慧社区建设一方面要完善政府业务自动化和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开放,另一方面要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到智能服务系统的开发建设上来,构建更多的社区智能服务系统,更好地为居民服务。

2、智慧社区建设的基础(1)关于顶层设计

设计关注整体效益。智慧社区建设关注的不是一个方面的事情,而是信息化应用的整体效益。它通过对区域的地理、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系统进行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对区域内基础设施、基础环境、商圈、社区生活服务业等的多方位数字化、信息化的实时处理与利用,构建以政府、企业、市民三大主体的交互、共享平台。所以,它强调建设过程的生态体系,一是参与建设的各家单位相互的包容整合型生态,二是信息呈现和使用过程中的生态性。

(2)数字化

数字化的结果是将社区内相关的管理与服务信息实现充分计算机化。数字化展现的基础是通过地理系统提供完善信息服务和网络服务。它直接面向人,用户可以通过PC、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终端设备,分享系统提供的包罗万象的各类信息。

数字化建设是智慧社区的基础,它包含能够将社会上现有的各系统整合在一起的数字交换中心,和将纷繁复杂的信息智能化分析的自动处理系统。该信息系统将代替人自动处理事务,系统经常在人无所察的情况下为居民提供服务。(3)通信基础设施(4)智能交易

考虑将社区应用的市民卡融入银行卡内,而不是在市民卡中加入小额支付功能。这样将实现所有功能应用的最大化,同时,因为卡是实名制的,将有利于诚信社会的建设。

(5)智能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是政府本身的职能所在。公共服务包括政府提供的服务与市场提供的服务。公共服务智能化是提高服务效率与质量的基本途径。

智慧社区的布局并不是一开始就面面俱到,而是依据地区的资源与项目的价值进行选择,成熟的领域先启动,项目的成功率、可持续、可积累才是最重要的。

3、智慧社区建设的评价

智慧社区建设以社区居民的直接感受、满意度为评价基础,以居民利益获得来衡量信息化效益,以此价值观为出发点,制定评价指标。

四、智慧社区建设实践

智慧社区建设的内涵一定是分享、共赢、简约、自由、人潜能最大化展示、城市建设和人自身发展的低成本、高效能、高效益。智慧社区建设不是在原来信息化建设规划上加上“智慧”新名词的头衔,而是在社会建设创新管理上追求公共透明、生态体系和人的发展,希望通过信息化的技术应用,社会建设模式的创新,动员更多的人参与社会建设与管理,并使之成为高效。

智慧社区建设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城市生活中的问题,建设目标是“三阶段”论。智慧社区由智慧的人们所建,也必将调动人的智慧本性。

1、建设目标 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以探索解决民生问题为主旨,以优化人们生活方式为方向,以公共透明、生态体系和人的发展为要素,探索建立社会建设创新模式,优化现有的资源调配方式,动员更多的人参与社会建设,并使之成为高效。

重点加强社区管理与公共服务提供等领域信息化建设,不断推动社会资源数字化进程,建立触手可及、惠及全民、功能恰当的新型社会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敏捷、主动、精准的服务,进一步优化社区居民安全、便利、舒适、愉悦的智慧化生活方式,提升公众幸福感。

2、建设原则

(1)政府主导、整合资源、公众参与。搭建凝聚各方力量的公共平台。(2)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生态发展。着力于提高社区生活的舒适度、亲和力和归属感。

(3)聚焦重点、服务大局、整体推进。重点突出社区管理、公共服务、智慧商圈、人文精神等四大板块。

3、建设路径

以面向服务的视角进行顶层设计,致力于为居民提供全面便捷的公共服务、安全有序的城市环境和丰富的生活设施。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协同化为基本特征,构建科学、智能、人本、协调的社区生态系统;将服务方式、管理方式、生活方式的三融合。

运用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建立感知系统,将城市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所涵盖的关于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民生需求,以及单位、个人提供服务等的海量信息,进行有效地捕捉、整合,并通过信息决策判断系统的智能化处理,及时、有效地提供给社会各方使用和互动体验。

建设一个综合服务的平台,在各服务单位和服务商之间构建桥梁,承载各行各业的服务应用,共享终端用户信息,能够便捷地组合服务,从而达到便民、便商、便管理的效果。

4、考量指标

智慧度:体现社区管理运作过程中的自我判断智慧度; 感知度:体现市民生活中对智慧城市所带来的变化的感知度; 参与度:体现市民更积极主动参加到社区管理的参与度。

第二篇:智慧社区建设方案

建设方案

目 录

第1章 建设背景........................................................................................................2

1.1 1.2 1.3 系统概述...................................................................................................................................2 政策背景...................................................................................................................................2 现状分析...................................................................................................................................4 第2章 需求分析........................................................................................................5

2.1 2.2 社区网格化管理需求...............................................................................................................5 社区物业管理需求...................................................................................................................5 第3章 建设思路........................................................................................................6

3.1 3.2 3.3 设计思路...................................................................................................................................6 建设原则...................................................................................................................................6 建设目标...................................................................................................................................7 第4章 建设内容........................................................................................................8

4.1 4.1.1 4.1.2 4.2 4.3 4.3.1 4.3.2 4.4 4.4.1 4.4.2 管理平台...................................................................................................................................8 网格化信息管理系统..........................................................................................................8 智能社区管理服务............................................................................................................13 审批平台.................................................................................................................................14 服务平台.................................................................................................................................16 服务热线呼叫系统............................................................................................................16 智能社区公共服务系统....................................................................................................18 展示平台.................................................................................................................................22 安宁智能社区门户............................................................................................................22 辅助决策信息管理系统....................................................................................................24 第5章 建设效果......................................................................................................25

前言

智慧社区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区域人、地、物、情、事、组织和房屋等信息,统筹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等资源,以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支撑,依托适度领先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社区治理和小区管理现代化,促进公共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智能化的一种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创新模式,也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

我国智慧社区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应用尚未形成规模;社区治理职能亟待完善,公共服务项目少且使用不便;小区房屋和物业管理服务层次低,社区自治能力尚未充分发挥;便民利民领域应用未能广泛推广;缺乏统筹规划,体制机制不顺畅,相关人才队伍欠缺,可持续的建设运营模式尚未形成。

积极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有利于提高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和智能化水平,实现绿色生态社区建设;有利于促进和扩大政务信息共享范围,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增强行政运行效能,推动基层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促进社区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有利于减轻社区组织的工作负担,改善社区组织的工作条件,优化社区自治环境,提升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有利于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进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以及拓展社区服务内容和领域,为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社区服务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第1章建设背景

1.1系统概述

智慧社区是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社区互联互通的通信网络,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生活环境。

智慧社区是新形势下探索社区服务管理创新的一种新模式,其核心是强调社区从“管理型社区”走向“服务型社区”,从而更好的为居民服务的一种装转变。

1.2政策背景

(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国办函〔2016〕108号)》中提到:

加强基层服务中心建设。按照“五个统一”(统一功能定位、统一机构设置、统一名称标识、统一基础设施、统一运行模式)和“三个标准化”(事项名称、流程、材料标准化,事项办理、服务过程的标准化,服务管理机制建设标准化)要求,推进乡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推动户籍办理、个体工商登记、社保、农技推广、宅基地申请、计划生育管理、流动人员管理、社会救助、法律调解、社会综治等与基层群众联系密切的事项在基层服务中心直接办理。

推广网上联动办理。整合各级部门延伸到基层的信息系统,建设覆盖所有乡镇(街道)、村居(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统一政务服务平台。依托统一政务服务平台,推动县级行政审批事项受理窗口下移,建立“基层窗口受理、材料网上流转、主管部门审批、基层窗口反馈”的办事模式,让群众在基层服务中心就近办事。

推行网上代办。推进实体政务大厅向网上办事大厅延伸,打造政务服务“一张网”,简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对群众办事实行“一口受理”、“一站办结”。探索发挥农村电商服务站点的作用,以政府适当补贴方式,鼓励农村电商服务点为基层群众提供网上代办行政审批以及社保、缴费、医院预约门诊挂号等服务。

(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中提到: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规划一体化。按照区域覆盖、制度统筹、标准统一的要求,打破城乡界限,加快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进程;提高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依托统一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县乡(镇)之间、县级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构建面向公众的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体系”。

以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系统为支撑,采取“乡镇前台综合受理,县乡(镇)后台分类办理,乡镇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流程,逐步实现县乡(镇)政务服务事项的一窗口办理、一站式服务、一平台共享、全县域通办和全流程效能监督。

扩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受理、办理的数量和种类,简化办理程序,清理不必要的证明和手续,加强政务服务网络无障碍建设,提高群众办事便捷程度。

1.3现状分析

兰州市安宁区有8个街道办事处,59个社区,其中城市社区有26个,街道办事处分别是:十里店街道、培黎街道、孔家崖街道、西路街道、银滩路街道、刘家堡街道、安宁堡街道、沙井驿街道,安宁区城市社区主要承担党建、救济、工会、妇联、廉租房、青年团、民政服务、医疗保健、计划生育、社区矫正、安全生产、再就业安置、精神文明建设、城市综合治理等大量综合性事务。

现阶段社区工作中先进网络技术的使用仅限于QQ、电子邮件、在线交流等方式进行其内部日常事务的交流,各类政策宣传的途径比较少,信息传播速度不快,居民对各类社区惠民信息不了解,因此为促进城市社区的工作方式以传统的人工型转变为智能网络型,依据安宁区的实际情况和建设需求,进一步提升管理技术,打造更便捷、更高效的智慧社区,简化城市社区事务办理程序,总体提升城市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第2章需求分析

2.1社区网格化管理需求

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服务工作需要街道社区完成。同时,由于居民生活方式、培训教育方式、就业方式的转变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信息技术成为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2.2社区物业管理需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简单的社区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如何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物业管理水平,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想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必须全方位地提高物业管理意识。只有高标准、高质量的社区服务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利用高科技手段来提高物业管理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在某种意义上,信息与科技在物业管理与现代化建设中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物业管理方面的信息化与科学化,已成为现代化生活水平步入高台阶的重要标志。

第3章建设思路

3.1设计思路

在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整合社区人、地、房、物、事、情、组织等信息,统筹社会治理、社区服务和商业服务等资源,以智慧社区治理与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实现新型、智慧的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创新模式。

3.2建设原则

(1)科学设计、分步实施

在遵循顶层设计的前提下,广泛调研论证,合理设计,科学试点,分步实施,稳步推进。(2)整合资源、信息共享

最大限度整合各部门、各层级的社区服务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效率,实现各类服务信息共享和有效对接。(3)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从社区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需求出发,确定最符合社区实际和特点的建设模式,并科学有序推进。(4)政府主导、多方参与

发挥政府在智慧社区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扩大社会合作,探索互利共赢的建设和运营模式。

(5)务实创新、安全可控

鼓励有关部门和企业树立“互联网 ”与智慧社区建设相融合的创新思维,推动传统领域通过互联网与社区有效结合。同时,增强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管理和防护,保障数据和系统安全。

3.3建设目标

坚持“政府主导、整合资源、规范运作、信息共享、便民高效”的原则,按照“机构人员统一、场所标识统一、流程内容统一、信息系统统一、经费保障统一”等“五个统一”的要求。通过有效整合现有各类平台的场所、设备、人员、经费等资源,将面向基层群众的公共服务事项纳入镇、村综合平台集中办理,逐步实现公共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建立集文化体育、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民政、人口党建等于一体的社区多功能综合服务平台,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基层公共服务便利化、统一化、网络化。运用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建立智慧社区,将城市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所涵盖的关于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民生需求,以及单位、个人提供服务等的海量信息,进行有效地捕捉、整合,并通过信息决策判断系统的智能化处理,及时、有效地提供给社会各方使用和互动体验,从而达到便民、便商、便管理的效果。

第4章建设内容

安宁区智慧社区主要包括四个平台:智慧社区管理平台、智慧社区审批平台、智慧社区服务平台、智慧社区展示平台。实行“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同”的运行模式,实现“数据一次采集,资源多方共享”的管理模式,为居民群众提供网络、电话和窗口服务关联组合的一体化社区公共服务。

4.1智慧社区管理平台

4.1.1网格化信息管理系统

4.1.1.1对象管理(1)人口管理

以地名地址管理为基础,以人口和房屋管理为主要内容,以网格管理为主要思路,以部门信息共享交换为主要支撑,实现对社区各类人口信息的动态采集、更新和维护,并通过对居民各类诉求的采集上报,保证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实现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形成实时、敏捷、长效管理机制,真正做到社区“底数清、情况明”。具体包括:

1)人口基础信息管理:依托网格员主动采集和部门共享交换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良性的人口数据动态采集更新机制。

2)常住人口管理:包括对常住人口的户籍登记、暂住证/居住证办理、从业人员、人口和房屋信息核实等业务。

3)流动人口管理:流动人口中重点人员和安全隐患、流动人口案(事)件、违法活动线索、出租房屋内案(事)件等业务。

4)移动工作终端:将人口基础信息管理、常住人口管理、流动人口管理等基础数据维护工作扩展到移动终端上,方便网格巡查员走街入户、发现问题、上报工作、实时维护基础数据、执行任务。(2)社会组织管理

本应用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信息及社会组织相关各类事件的动态采集、更新、维护和监督,以此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公益性作用。具体包括:

1)组织类型管理: 主要指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括市属机关单位、区属机关单位、军事单位、医疗机构、院校(幼儿园)、媒体单位、金融单位、邮政单位、文物保护单位、非公企业、社会服务公司等类型。

2)经济组织管理: 主要指未登记办照、未年审、存在违法犯罪行为等方面的管理。

3)社会组织管理: 主要指未登记注册、未年审、存在违法犯罪行为等方面的管理。(3)党建管理

以网格化管理为主要思路,完善党员管理(党员信息、认岗和联户等)和党组织管理(党组织信息、分类和定级等),提升党建工作效率

和质量,规范党内日常管理,实现党干管理同步,为社区党建工作打造一个先进的技术平台、高效的工作平台。具体包括:

1)党员管理:对正式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管理 2)党员认岗:明确党员在社区中担任的职位,并对其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3)党员联户:确定党员负责服务的人员范围,体现党员为民服务的职能。

4)党组织管理:包括对党组织类型(如非公有制、公有制、事业单位等)、党组织层级(如党委、党工委、党支部等)的管理,以及对党组织结构层次和人员构成的管理。

5)分类和定级:综合党员“自我评价”和“自我评分”以及上级组织的实地考核情况,确定党组织定级情况(如先进、一般、后进)

6)网上公开:即党员发展和奖惩、党务干部选拔任免、党的方针政策等适合党员干部学习、借鉴和向全体党员干部公开的党务内容,予以及时公开。

7)活动通知体系,即党员参加组织活动、集中教育学习前,以网上活动内容上挂、短信活动内容群发等多种方式并行通知。(4)退休人员服务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目标人群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方面服务的便捷程度,为退休人员提供文化、体育活动和维修、购物、医疗等上门服务,提升社会保险服务的质量监督水平,提高居民生活保障水平。具体包括:

1)扶老助残:为老年人提供包括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救护、文化娱乐、精神慰藉在内的服务。

2)医疗卫生:资助低收入家庭大病重病患者就医,开展公众卫生健康、送医送药活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看病难等问题。

3)社保服务: 提供查看基本社会保险的重要通知、公告信息与工作动态;提供查看社会保险法律法规,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各项政策法规;对退休人员在使用社保服务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提供解决方案。(5)流动人口服务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为流动人口提供信息采集、登记、居住证明办理服务,提供健全的文、体、卫服务设施和丰富的服务内容,提升社区内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水平。4.1.1.2治安管控(1)社区警务-治安防控

以网格化管理为主要思路,引入视频监控和智能分析技术,实现社区管辖范围内的小区、人员密集繁华街区、大型公共场所、繁华商业场所、集贸市场、公寓写字楼、旧货市场、文化娱乐场所、公园景区、地下空间场所等重点部位信息的综合管理和现场的实时监控,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2)社区警务-警民互动

构建警民良性互动平台,公安部门利用各种信息传播途径及时向社区居民发布治安防范预警信息,结合居民和社区工作者对社情动态的采集、发布。补充公安社会动态信息来源,丰富公安情报线索,为案件侦破提供更多有价值线索。

(3)调解矫正-重点人群管控

以网格化管理为主要思路,实现对刑教释满人、社区服刑人、吸毒重点人、精神病人、犯罪青少年和其他重点人等各类重点人群信息的全掌握和行动的全监控。(4)调解矫正-矛盾调解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调解过程中记录、实时上报事件信息,整合各方资源,实现矛盾纠纷登记、分类受理、调解处理、回复归档的逐级流程管理,辅助社区调解员快速有效的化解社区矛盾纠纷。(5)调解矫正-社区矫正

以网格化管理为主要思路,与检察、公安、司法行政三部门建立互通平台,对社区矫正帮扶对象日常表现实行动态监控,帮助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更有效地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矫正教育及社会监管,实现社区矫正工作有序有效的开展。

4.1.2智能社区管理服务

4.1.2.1房屋管理(1)产权服务

针对物业公司所属的一切房产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包括:详细描述记录小区、楼盘、住户单元的位置、物业类型、小区设施分布、房屋结构、房号、户型等信息,并可对小区、楼盘、房屋提供“实景图片、照片”的描述接口。(2)租赁服务

基于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社区业主与居民打造租赁信息发布与互动平台,此外,物业公司及房产租赁中介部门通过对所管房屋的使用状态进行动态管理,实时掌握本社区房屋租赁情况,为租赁双方提供服务。(3)公共维修基金使用服务

为业主提供房产公共部位损坏维修、及基金的支取服务,简化公共维修基金申请与支取复杂程度,和睦邻里关系,规范维修过程。4.1.2.2物业管理(1)民情互动

通过在社区部署多媒体触控大屏,与社区的其他应用系统紧密融合,各应用系统的信息和管理服务内容可通过触摸屏进行展现与互动,为社区居民带来全新的体验,实现信息的推送和居民的交互应用。(2)安防消防

严格社区小区出入门禁管理,规范住户门禁卡实名办理,访客实名登记,小区门禁出入视频监控、人脸识别、公安联网比对等安防措施,建立城市建筑消防安全数字化系(3)便民快递

由物业公司或物流企业等社会组织在小区设置专门场所,共同签订末端物流联盟合作协议,为居民统一收发快件,在有条件的小区可对末端物流签收全过程进行高清视频监控录像取证,以备查证,防止纠纷产生,以解决社区居民快递的种种不方便和快递公司最后送达问题。(4)环境卫生

开展社区绿化美化和义务植树活动,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推行绿色消费理念,开展社区垃圾分类,对垃圾量和排污进行动态监控,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有效提高环境质量和物业管理效率。

4.2智慧社区审批平台

4.2.1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系统基于社区服务站,整合市、县(区)各层级延伸至基层的行政审批与便民办事等事项,实现一站式的集中受理,提高办事效率,改善社区服务水平。系统主要建设如下功能:(1)窗口办件

为社区(村)服务站提供窗口收件功能,包含事项的登记、材料的收取、凭条的打印等功能。

(2)网上受理

为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提供网上申报事项的预审、受理功能。(3)业务办理

为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提供网上业务办理的功能,包含受理、承办、审核、办结等功能。(4)事项代办

为社区居民提供全市各级各部门下放的服务事项服务事项的“就近申办”与“同城通办”,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5)收费

为社区服务站收费窗口或者收费人员提供事项办理过程中的收费功能和收费票据打印功能。(6)业务反馈

为社区服务站窗口人员或者服务站提供业务办理情况反馈的功能。(7)业务协同

实现社区服务站窗口工作人员与各条线单位内部的信息查询和协同办事流转。(8)业务监督

为社区服务站领导和管理人员提供事物办理的监督监管功能。(9)业务查询

为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提供业务查询功能。(10)决策分析

为社区服务站领导、管理人员提供业务统计和决策分析功能。(11)内部管理

为社区服务站提供内部工作人员考勤、办公交流功能。(12)绩效管理

综合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的办件效率、办件评价、服务态度等为社区服务中心管理人员提供绩效管理功能。(13)异常预警

根据各核心业务系统的业务办理规范梳理监督重点,对服务时限、群众满意度、基层工作人员各项日常事务的定期执行情况等作为重点,对违反监督规则产生异常的数据给予及时的预警提醒。(14)实时监督

对基层事务受理系统中的业务处理过程进行实时监督,对于违反时限要求、满意度低下的业务进行重点监督,可查询业务处理的具体过程,并可在过程中发送督办催办的意见信息,督促工作人员按时按质办理。

4.3智慧社区服务平台

4.3.1服务热线呼叫系统

社区管理中心服务热线呼叫系统对接“12345”市民热线,并开通社区热线,接听社区居民反映的问题或接受社区事务受理要点的咨询。

服务热线呼叫系统由基础数据管理、居民信息管理、账户管理、派单管理、受诉管理、短信邮件、系统管理等几个功能模块组成。

(1)基础数据管理

针对服务中心的控制辖区、服务网点、社区等进行管理。包括辖区管理、社区管理、服务网点管理、服务片区管理、针对被叫的来电呼入号码(服务号码)进行管理。(2)居民信息管理

提供多级账户下的信息采集及档案管理。包含有老人个人信息的数据库管理及服务档案管理。(3)账户管理

因为服务中心管理员、服务中心座席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和角色,所以要对不同的登陆账户设定不同的登陆权限。账户管理包含:账户角色管理、账户列表(4)派单管理

获得信息以后,座席人员将需求通过派单管理模块分派给对应服务网点和商品供应商。(5)受诉管理

投诉管理包含:投诉登记、投诉受理、受诉跟踪、受诉回访等;以及与此相关的数据处理。(6)短信邮件

针对收发短信(外发短信与站内短信)、邮件、传真等进行管理(7)系统管理

针对系统自身的配置进行管理。

4.3.2智能社区公共服务系统

(1)劳动就业

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培训和职业介绍,并做好失业人员信息更新、失业保险申领等服务。具体包括:

1)就业训练:组织就业训练、转业训练的教学实习,开展教学研究,编写教材和教学资料。

2)职业介绍:制定职业介绍服务规范和标准,汇总本地区劳动力供求信息,建立预测、预报制定,培训职业介绍工作人员并颁发资格证书。

3)失业保险:负责失业人员的登记、调查、统计,按照规定负责失业保险基金管理,核定失业保险待遇,开具失业人员指定银行领取失业保险金和其他补助金单证,拨付失业人员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补贴费用,为失业人员提供免费咨询服务。(2)社区医疗

通过信息化手段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咨询、自检诊断、送药上门等服务,构建居民健康档案,提升社区医疗水平。具体包括:

1)公共健康医疗服务平台:由卫生、民政、信息化等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和指导,组织企业以联盟方式参与,共同建设社区健康医疗服务平台,收集、存储、分析和挖掘社区居民健康信息,通过与专业健康医疗机构对接,以云服务的方式实现对社区居民远程和移动式健康医疗服务。

2)远程健康医疗:在社区、居委会设置健康自检体验设备,用于社区居民自助式的健康自检(包括血压、血氧、骨密度等多种指数),也

可设立有专人服务的健康服务站(健康小屋),帮助居民进行健康检测,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检测数据通过网络与社区公共健康服务平台互联,对接专业健康医疗机构(包括社区医院、健康管理机构等),供家庭医生、健康管理师和门诊医生调阅参考,从而对慢性病人群进行跟踪和服务。

3)移动医疗:通过手机 APP 应用,实现居民与家庭医生、健康管理师的沟通。居民可通过 APP 进行诊疗档案、健康指标调阅,与家庭医生、健康管理师进行在线沟通,进行社区医院排队挂号,还可通过后台数据库进行心理和生理健康预检。(3)居家养老

通过信息化手段为老年人提供远程看护、上门服务、安全预警等居家养老服务,重点是面向居家养老模式提供信息服务,构建感知、服务、调度的三级服务体系,通过智能感知实现对老人信息的智能采集分析、也可通过服务呼叫终端触发服务请求,由调度中心调度社区服务机构向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行动不便、走失、紧急求助等提供便捷通道,快速、畅通、安心的紧急求助服务,提升为老服务水平。具体包括:

1)志愿者服务:接通呼叫中心,根据老人的诉求来确定服务项目,显示老人的具体地理位置和家庭配偶子女、所属网格源、志愿者等属性,如一般服务可以安排网格内的志愿者服务;比如家庭送餐、购物等,同时监督实施,让老人足不出户的享受服务。

2)健康预警服务:通过老人随身携带、固定安装的物联感知设备随时检测老人生命体征情况,一旦出现异常,系统会即时收到预警信息并进行弹屏显示,以便社区工作人员及时和当事人子女取得联系,并立即通知当事人的亲属、社区服务人员或相关医疗机构,以提供及时的医疗救助。除物联感知设备外,服务人员与社区医院联动,定期为老人进行身体检查,建立完善的老年人健康档案。

3)失智失能老人实时看护: 采用心电背心、带传感器的尿裤、定位呼叫手表等智能设备对失智失能老人进行 24 小时实时监护,提升该人群的生活品质。

4)居家煤气及用水报警:可采用卡式煤气报警器和用水报警器进行安全报警,并与服务后台联接,避免发生意外。

5)服务呼叫:老人可在电视等终端选择家政服务、订餐服务、购物服务等,实现足不出户定制服务。

6)安全监控:通过安装具备智能报警功能的民用视频监控设备,智能识别偷盗等行为,做到及时联动报警,保证老人生命财产安全。

7)精神慰藉:针对老人的亲友社交,子女可通过此项应用与老人进行实时的互动,老人则能随时了解家庭成员的近况; 针对老人的兴趣圈,充分展示老人在各方面的才能和兴趣,使老人间开展友人互动,随时了解身边朋友的动态。(4)住房保障

将住房保障工作纳入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展住房保障政策法规宣传,保障房申请、登记、初审、公示等服务,结合人口管理应用,实时掌握社区内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动态变化情况,为开展相关咨询、宣传和业务指导等工作提供支持。具体包括:

1)借助网站、微信、微博、社区电子屏等传播手段,提供住房保障政策法规的咨询和宣传;

2)结合人口等信息,准确掌握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动态变化情况,进一步简化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申请材料的审查及公示流程。(5)计划生育

基于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掌握各类人口计生动态信息,为社区居民提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等方面的宣传服务。具体包括:

1)为社区居民提供人口计生相关的各类民生法规、惠民政策、宣传教育、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信息。

2)实时掌握社区居民及相关流动人口与计生相关情况的动态变化,优化并简化计生业务办理流程。

3)为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各类宣传教育活动提供技术支撑,更好地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6)文体教育

加强社区内文化智能体验和线上服务功能,为公众提供数字图书馆、多媒体文化馆、数字娱乐体验馆、数字科普馆等公共数字文化体育场馆及设施服务,利用移动互联网终端随时随地提供演出、展览和门票优惠等信

息服务,在有条件的社区可建立数字娱乐体验馆,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数字技术手段提供健康的休闲、文体服务。(7)法律宣传

1)法律服务

基于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工作者、基层法律工作者和法律服务志愿者等法律服务资源,开展社区法律服务工作,使社区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

2)科普宣传

搭建宣传平台,充分利用辖区资源开展科普活动,面向各类专题建立社区科普宣传教育模式,建设社区图书馆,为社区居民服务提供具有公益性、教育性、休闲性等特征的文献信息集散场所。

4.4智慧社区展示平台

4.4.1安宁智能社区门户

数字化社区网站是在本社区内搭建网络服务平台,将社区服务信息如物业信息、周边商铺信息、餐饮信息、医疗信息等发布到社区网站并推送到每家住户的智慧终端,住户通过智能终端或者电脑及移动终端就可以方便的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服务,并且得到及时的上门服务。(1)物业服务

网上物业公告查看物业公司发布的各种通知、公告; 物业费用(2)网上交费

方便住户查看每月的应交费用,并可以网上投诉,住户在网上提交投诉,并查询投诉处理结果(3)网上报修

住户在网上提交报修要求,并查询派工、跟进情况(4)社区活动

查看物业公司或小区居民社团组织的各种活动安排,并可网上报名。(5)网上调查

参与物业公司、相关行业协会或政府机构组织的各种网上投票调查(6)我的日志

可记录家庭生活的细节,使邻居间增进对您和您家庭的了解。(7)家庭积分

积分是对忠诚用户的奖励,当积分达到一定数量后就有机会换取实物奖品或优惠券。(8)家庭相册

电子相册能方便的管理家庭影集,且查看方便(9)家庭店铺

将家庭里的闲置商品、二手物品进行登记销售或以物换物(10)留言板

留言板是家庭与邻居、物业、商家最直接便捷的对话窗口;给物业公司留言投诉;与商家讨论产品与商情。

4.4.2辅助决策信息管理系统

建设辅助决策信息管理系统,以大数据挖掘技术为依托,抽取、整合各项业务数据,进行统一汇总、展示,通过建立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为背景的民政业务分析模型,完成统计分析、决策咨询系统的建设,为社区领导直接提供各类相关信息动态、业务报表和统计分析等资料。

第5章建设效果

智慧社区的建设围绕政府、社区居民、商家、物业等主体,构建社区生态体系,探索社区治理与社区公共服务新模式。

政府:通过网格化管理,创新社区服务管理理念与模式,整合公共服务信息资源,改进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减少基层工作者繁杂而重复的工作,提高工作整体效率和质量,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透明、高效、亲和的政务服务。

物业:运用信息化手段帮助开发商和物业进行互联网转型。首先能帮助提升物业管理效率,降低物业管理成本;其次提升整体服务水平、拓展多样化社区服务,增加盈利;此外,能充分建立起用户黏性,增强与用户的沟通,提升用户的满意度,提升品牌。

居民:建立触手可及、惠及全民、功能恰当的新型社会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敏捷、主动、精准的服务,进一步优化社区居民安全、便利、舒适、愉悦的智慧化生活方式,提升公众幸福感。

第三篇:智慧社区方案

XXXXX智慧社区方案

智慧社区解决方案,通过非接触式IC卡将各个环节连通,通过卡片实现物业管理、身份验证、日常事务管理、文化交流会展管理、旅游度假、餐饮娱乐、休闲购物、文化演艺等多种项目一卡通用,方便使用。

一、物业管理:

1.针对商住区住宅居民/业主的功能

(1)水电煤物业费的查询和报表,代扣代缴。(欠费处理可以实现单元门禁的权限联动)

(2)单元门禁,与社区联动,可联动报警。老年人看护、特殊防护,出现异常情况时可以及时定位并有效组织力量处理。

(3)电子监控,针对小区内公共场所无盲区监控,有效保护居民财物不受侵犯。如果发现有异常,可以随时调阅监控,向公安部门提供有力的证据。

2.针对商户的功能

(1)房租、水电的管理,及时检查,防止拖欠。(2)商户人员的管理(3)门禁的统一管理(4)公共区域的电子监控(5)物业报修服务

(6)装修、广告、促销的登记审批,协调管理

(7)投诉管理,处理客户对商户的投诉,记录商户的诚信信息。(8)水电施工登记审批,通知管理

3.业主APP(1)查看单元门禁,查看小区摄象头的当前视频,不在家也可以随时看到现在的情况。

(2)查看水电煤物业费的交纳情况,查看各种费用的开支情况,有效促进节能减排,避免欠费。如果有欠费,可以看到物业发送的欠费通知。

(3)查看小区周边的商户,日常生活消费,便利店、洗衣店、家电维修等商户,可预约上门服务。

(4)访客记录查询,查看来访人员在小区门的登记信息,杜绝未知访客,事后可追查。

(5)物业服务功能,可向物业报告小区范围内的公共路面、路灯、绿化等各个方面的损坏情况,方便物业及时修复。也可以报告自家的水、电、房等各种设施设备需要物业协助的事项。

二、身份验证

社区有各类人员,通过CPU卡实现身份验证。CPU卡相比IC卡,安全性更高,防止破解和复制,并且可以制作成各种形状,方便携带。使用不同的卡面设计,可以方便区分不同的人员。

1.物业卡

保安卡,保洁卡,外卖卡,快递卡,主管卡,管理员卡。通过不同的卡种区分不同的权限级别。外卖卡,快递卡等卡种主要为经常进出小区,但不属于小区内部的人员使用。可以一次申办多次进出。

2.业主卡

小区业主用。主要用于进出小区,进出单元门,进出停车场。小区门口设置人行通道和车辆通道,人车分流。在通道上设置刷卡点,确保每一个进入小区的人都可以辨识身份。

3.商户卡

商业区内的商户使用。可以用卡办理房租、水电费交纳,身份验证,物业事项处理,商户诚信信息管理等。

4.游客卡

进入的游客在入口处理办理,预存一定的金额,在场内各个消费点可以使用。用完的余额在离开的时候统一结算退还。游客可以保留卡做为纪念品。如果下次再来游玩,还可以再用,不需要再办卡。

游客卡可以专门设计卡面印刷,以及针对不同时节发行特别的卡片,如生肖卡,卡通人物卡,感恩卡等多种形式,针对不同的做不同的经营活动。

三、日常事务管理

商户信息维护,业主信息维护,各种内部及外部事务的登记、审批处理,报表查看。是一个针对社区日常管理的OA系统。

1.商家接入申请管理:

商家接入平台可在平台上直接提交接入申请表,接入申请业务受理的过程中对受理过程每个环节的信息进行监管,同时支持已接入商家受理信息的查询和导出过程。

2.静态商家信息服务:

静态商家信息用于发布展示社区内商家资源,为广大社区居民和外来游客提供便利。采取多元化的发布方式,为用户提供社区内包括购物、餐饮、酒店、旅游、娱乐等生活服务方面的信息。

3、社区服务:

构建社区服务平台,提供社区内包括物业、银行、停车场、水电费等服务中心的相关信息,并支持网上受理预约服务。

4.XXXXX及周边旅游服务:

为游客打造一体化的XXXXX旅游相关服务,包括旅行社信息、景点介绍、酒店预订、美食、购物、娱乐等。

支持XXXXX及周边景点旅游攻略的下载和游客游记的上传,且必游景点排行、最佳餐厅排行、以及酒店住宿攻略等方面信息。

5.商家服务评价:

面向广大市民提供社区服务部门和平台中接入商家的投诉服务,通过公众服务门户网站方式接受市民投诉,并负责对投诉信息进行处理及反馈。

在服务评价子系统中实现监管功能,记录投诉处理过程中每个环节的信息,实现行业管理部门对市民停车场(库)投诉处理的监管。

6.用户讨论社区:

为用户提供相互沟通交流、信息发布等功能。

四、停车场管理

1.全视频车牌识别停车场管理系统,不停车不取卡直接进入,外出时自动计算停车费。可刷游客卡或交现金。可以内部消费促销联动免停车费。

2.地面车位引导系统。

如果停车场区域大,可以设置地面车位引导系统,自动指示各区域的空位信息,引导车主寻找停车位。

五、文化交流会展管理

针对适合租赁用来举办各种活动的场所,可以有效管理起来,实现从申请、审批、使用、监督、事后处理全环节的监控管理。

会议管理可以有效分配各种会议场所,实现从申请、审批、使用的全环节管理。

六、旅游度假

针对游客可以做旅游产品打包推荐,联票,住+玩+游整套设计。可以在系统中设置各种打包方案,游客可以在售票点随意选择套票。付费后可以直接刷卡检票,享受优惠。同时可以协调热点区域和非热点区域,引导游客深度体验。

开发微信公众号,对关注本公众号的微信用户,定期推送各种旅游信息,协调旺季和淡季的流量,预约各种旅游产品。可以绑定游客卡,对游客的消费做积分,设立级别,针对不同级别做不同的促销推广。有效运营公众号可以极大的扩大小镇的旅游影响力。

七、餐饮娱乐

登记社区内各种商家提供的餐饮娱乐信息,通过统一的门户网站向游客展示。商户向物业申请开通帐号后,可以自行维护上传详细的菜品、价格、促销信息,包括图片。物业只需定期抽查商户上传信息是否违规即可,实现信息的即时更新。游客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来查看各个商户信息,以及商户上传的详细信息。可以预约位置,查看排队情况,查看以往消费过的游客的评价(评价功能由物业管理,商户自身不能控制),如果遇到消费纠纷,可以通过公众号投诉,由物业协调处理。

八、休闲购物

工艺品、咖啡馆、手工体验馆等休闲购物场所的商户,在向物业申请并开通帐号后,可以上传本商铺的经营内容,售卖的各种物品、服务的种类,以及图片。在门户网站统一发布。

游客通过公众号可以查看各商户的经营信息,查找路线,领取促销折扣等。可以查看商户评价,消费纠纷投诉处理等,创建合法有序的经营环境。

九、文化演艺

通过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发布文化演艺信息,包括演出的内容介绍、图片、票务信息等。可以通过网站和微信订票,使用游客卡或第三方支付预付费,通过二维码或游客卡来检票进入。

第四篇:智慧社区建设安保问题

智慧社区建设:安保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推进,目前智慧社区正在加速落地建设中。有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正在关注智能社区的用户较多,但是真正体验智慧社区生活的用户极少。就门锁领域而言,中国目前绝大部分家庭仍在使用传统锁具,智能门锁使用率仅为2%~3%。来自新浪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89%的受访者对门锁不安全带来的盗窃问题表示担忧,他们则希望自己的小区将安防问题列为日常管理重点。风华正茂科技为您介绍为什么要这样做?

在智能化系统的关注程度上,安全防范系统中的住宅报警装置和信息网络子系统中的宽带接入受到普遍关注。这也印证了安全防范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及智能社区主要内容的看法,安全是所有人最关心的底层刚需,一切幸福的奠基石。

就目前看来,现阶段智慧社区安防系统基本上能够实现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将布局在小区和家庭包括智能门禁、智能门锁、智能意外监测类传感器等安防设备通过智能网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互联互通,再通过物联网云平台对接小区报警平台并实时关联用户手机,达到智能产品端、用户端、社区管理平台三位一体,实现安全、互联、警务和管理四大功能。主要实行过程是通过各安防设备发出报警讯息,告警信息通过云平台集中上报至小区报警平台,小区管理人员可在第一时间接收到用户家中发生的警情,系统通知正在执勤的物业管理人员,执勤人员联系用户并上门查看,协助用户处理警情,必要时上报公共安全平台。

智慧社区包含的子系统

1、分级管理机制

社区安防管理系统后台一般使用分级管理机制,分普通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仅有一个,拥有系统管理、用户管理、设备配置等权限。普通管理员有多个,登录系统可以进行查看告警、告警处理、查看历史记录等操作。分级管理制度可以保障管理秩序,提高管理过程安全性与效率。

2、功能完善,管理简便

平台拥有弹窗/语音/短信/日志等多种信息配置,工作人员可以方便实时处理、跟进警报状态;甚至在上传地图中也设置有门牌号,并与用户进行绑定,在险情发生时,告警界面地图模块会有精确的险情发生位置信息提示,工作人员可以具体精确到小区楼号与门牌号,第一时间直达发生险情的用户家中,排除险情。

为充分利用社区利用配置的人力物力资源,平台还可以根据告警信息等级对应采取处理措施,并可选择性过滤,避免误报情况发生,这种举措大大增加了服务管理效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安全等级;平台系统亦可根据业务需求持续更新升级,让用户可以享受到最新的智能服务。

3、可扩展增值服务

除此之外,为了丰富社区安防管理系统的功能,还具备车辆管理、路灯管理、社区O2O等等附加增值功能。物业企业利用其自身的用户资源,结合平台提供的各类服务与用户保持粘性,例如适时地推出如智能门锁等智能家居产品的宣传和营销,提供产品的前期了解、安装使用和后期维护,打造服务+产品的新盈利模式,既为业主提供安全、便捷的生活体验,也满足了物业管理需求。

第五篇:智慧医疗建设方案

智慧医疗解决方案

二零一八年一月

目录

第一章 背景....................................................4 第二章 建设目标................................................4 2.1 总体建设目标......................................................4 2.2 阶段建设目标......................................................4 2.3 智慧医疗需求......................................................5 2.4 建设内容..........................................................6 2.5总体框架...........................................................6 第三章 重点建设项目.............................................6 3.1建设依据...........................................................6 3.2应用项目建设.......................................................8 3.2.1 基础保障服务项目..............................................8 3.2.1.1 通信网络保障...............................................8 3.2.1.2 计算中心...................................................8 3.2.1.3 健康卡一卡通系统...........................................9 3.2.1.4 建立标准规范...............................................9 3.2.1.5 建立安全保障体系..........................................10 3.2.1.6 建立医疗卫生感知网........................................10 3.2.1.7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11 3.2.2 医疗服务类示范项目...........................................12 3.2.2.1 电子病历共享..............................................12 3.2.2.2 双向转诊系统..............................................12 3.2.2.3 辅助诊疗系统..............................................13 3.2.2.4 远程医疗监护与日常保健预防系统............................13 3.2.3 公共卫生类示范项目...........................................15 3.2.3.1 卫生应急指挥系统..........................................15 3.2.3.2 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15 3.2.3.3 急救一体化管理系统........................................17

3.2.4 综合管理类示范项目...........................................17 3.2.5 居民健康自助门户.............................................18

第一章 背景

智慧医疗卫生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以居民为根本”和“以行政为支撑”的医疗卫生理念,通过更深入的智能化、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透彻的感知,实现居民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构建基于无所不在的全生命周期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的国民健康体系。

智慧医疗卫生通过建设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整合现有卫生信息资源、覆盖城市圈卫生系统,形成信息高度集成的医疗卫生指挥、应急、管理、监督信息网络系统。

智慧医疗卫生解决居民“看病难、就医贵”和“三长一短”的医疗问题,使居民获得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完整详实的健康档案信息和全生命周期的自我健康医疗管理,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健康进家庭”的新型就诊观念;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辅助公共卫生防疫部门有效开展慢病管控、急救管理、卫生防疫管理、突发事件及应急灾情的快速反应管理、妇幼医疗保健管理、血液管理、健康教育与综合行政管理等工作;提升卫生行政部门服务质量、事务效率,强化绩效考核,加强监管力度。实现与社保、药监、计生、公安、民政、应急等部门的快速协作和智慧决策。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繁荣发展。

第二章 建设目标 2.1 总体建设目标

智慧医疗卫生领域的建设目标是:智慧医疗卫生框架体系,为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和行政监管等方面提供全天候、全覆盖、全方位的技术支撑,打造无所不在的全生命周期自我健康医疗管理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大智慧、大医疗、大卫生、大发展”的宏伟目标。

2.2 阶段建设目标

智慧医疗卫生领域建设目标通过以下两个阶段实现:

第一阶段: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信息化基础设施,努力提高医疗服务信息化水平,同步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以疾病控制为切入点,在跨业务、跨机构、跨区域资源整合、共享交换和协同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以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环境,统筹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智慧医疗卫生业务系统等一批示范试点应用项目建设,协同推进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核心,初步建立智慧医疗卫生基础支撑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构建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实现所辖范围内所有医疗机构之间以电子病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数据互联互通,健康卡医疗卫生服务“一卡通”,医疗服务业务的协同管理,从而切实改善和缓解市民“看病难,就医贵”的问题。加快医疗科技成果转化,以重大项目支撑医疗行业发展,促进行业技术开发和成果工程化、产业化。

第二阶段:进一步提升医疗领域信息化的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水平,深化完善各公共卫生机构信息系统,提高医疗卫生事业智慧与决策的反应能力。在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安装各种生理数据传感器,实现全面的远程医疗与应急救助,深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从而扩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形成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真正实现居民 “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健康进家庭” 的医疗服务新格局。形成集共享、发布、调度、指挥、决策为一体的,全面、高效、便捷、快速的市级、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信息联通与共享服务架构。

2.3 智慧医疗需求

智慧医疗卫生领域体现四个方面的智慧:

(1)对于医疗机构的智慧内容:科学的辅助治疗和资源的优化及共享利用。通过对区域电子病历的共享,可方便医务人员跨机构快速全面掌握患者的诊疗信息。结合各种医学专家知识库并应用计算机人工智能、通讯技术等科学手段来辅助基层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提供最佳就诊流程及提高诊疗医技的同时,可最大化的减少误诊率,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节约医疗成本。

(2)对于公共卫生机构的智慧内容:快速应急指挥响应。卫生应急指挥系统联动疾控系统、急救一体化系统、妇幼医疗保健管理系统、现代血站信息系统,使相关机构的资源信息互通,利用GIS、GPS卫星定位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各种高科技手段,实现对卫生应急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统一调度、准确救援。

(3)对于公众的智慧内容:无所不在的全生命周期自我健康医疗服务,无论居民身处城市的任何角落,均可以利用各类先进的感知终端、通过全面覆盖的各种网络技术,搭乘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享受全程的“一站式”医疗服务,以及个性化的健康保健服务。从而缓解了居民“看病难,就医贵”的问题,进而真正实现“知未病、治未病”。

(4)对于卫生管理部门的智慧内容:系统的分析、科学的决策、优化的管理,通过对海量、真实、有效的数据进行挖掘,利用分析决策系统,为卫生局对全市的医疗资源的规划、各类疾病的控制、健康教育的宣传、慢病的防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援、保障与处理等工作提供科学、及时的辅助和支持。

2.4 建设内容

以居民健康卡为纽带,根据“1135规划”的蓝图,构建智慧医疗卫生体系。  1张网络:智慧医疗卫生专网;

1个平台:智慧城市应用支撑平台。运用云计算、云存储技术构建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基于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两大基础数据库向医疗、公卫、管理“三类”智慧医疗卫生云服务;   3套体系:基础支撑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

5类业务应用系统:医疗服务类、公共卫生类、医疗保障类、用药监管类、综合管理类业务应用系统。

2.5总体框架

智慧医疗卫生总体架构如图所示

第三章 重点建设项目 3.1建设依据

 必要性:响应国家、省、十二五规划建设纲领  迫切性:缓解社会民生当前突出存在的问题

 择优性:择优选取领域内具有带动及示范效果的重点项目  效益性:选择符合领域发展动向、技术含量高、见效快的项目

 易操作性:选择医疗信息化发展较快、技术基础较好的地区作为试点,便于实施示范工程项目

根据以上因素综合分析,最终选取包括基础建设、平台建设、业务应用建设等12个项目,并挑选信息化基础较好的试点区域,开展以下示范项目的建设:

以医疗服务为重点,公卫服务同步建设,围绕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建立云计算中心,构建市、区两级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

建立方便居民的集挂号、就诊、收费、发药、检查检验申请与报告查询、网上及电话预约挂号等“一站式”服务为一体的健康卡医疗“一卡通服务”;

建设市级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实现对疾控、急救、妇幼医疗保健、血液管理等公卫机构及资源的精确空间分析管理与综合性展示;

建设居民健康自助门户网站,同时对省厅建设完成后的预约挂号系统进行集成; 拓展急救服务,建设急救一体化管理系统,构建更加完善的院前急救全景管理,配合专家远程会诊,从而形成院内外医疗信息共享,资源互通;

拓展医疗服务,构建双向转诊、辅助诊疗和远程医疗监护与日常保健预防系统,从而增强居民就医保健幸福感、缓解居民就医难,费用高等问题,提高医生的诊疗工作效率,切实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

3.2应用项目建设

3.2.1 基础保障服务项目 3.2.1.1 通信网络保障

实现所有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村服务站的网络全覆盖,深延伸,支持多种方式查询到底(同时保证了疾控网络覆盖全面),并将与下属医疗卫生单位的业务全部移送到医疗卫生专网,通过边界接入放到外网用于对外使用。3.2.1.2 计算中心

智慧医疗卫生计算中心是智慧医疗卫生系统的基础设施支撑,部署在卫生局,使用和运维的主体单位是卫生局。主要包括:机房、通用和专用基础设施、网络设备、配电、照明、综合布线。

计算中心主要实现数据统一存储与共享,业务统一整合与互融,并支持后续的扩展应用;实现对基础运行支撑平台运行的监控管理;实现数据定时备份管理;实现网络通信的监控管理。

3.2.1.3 健康卡一卡通系统

居民健康卡是计算机可识别的CPU卡,可以作为个人信息基础载体。居民健康卡的申领受理与发放工作由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来承担,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首先对居民个人基本身份信息进行采集,之后将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健康卡注册管理中心进行审核和处理,注册管理中心将对信息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再经金融机构按相关标准审核,并为用户办理个人金融账户;处理完毕后,信息返回注册管理中心进行再次审核,最后由注册管理中心将制卡信息传输到制卡中心进行制卡;同时,个人信息数据和密钥也被写入卡中,制作好的居民健康卡由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发放给辖区居民。

居民健康卡一卡通系统主要包括医院就诊、新农合应用、社区保健、金融支付和个人健康管理五类主要功能,具体说明如下:

(1)医院就诊:预约及自助挂号、门诊就诊、先诊疗后结算和急诊四项服务。(2)新农合应用:持有健康卡农民在所属省内定点医疗结构就医出院时,可以凭卡及时结算诊疗费用,还可以凭卡和外地就诊医院详细费用清单在所属新农合管理机构办理报销手续。

(3)社区保健:根据病情发展需要,提供预约挂号、电子转诊服务,及与上级医院进行远程医疗协作,还可以使持有健康卡居民及时获得国家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除此之外,由于健康卡唯一身份识别,可以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进行信息整合。

(4)金融支付:持卡人在医院付费窗口或编写POS机上实时支付诊疗费用,还可从储蓄账户中预拨部分资金到医院指定结算账户。除此之外,有银联标志的居民健康卡被激活以后,居民健康卡将具有合作银行储蓄卡功能。

(5)个人健康管理:居民通过网络或自助终端可在线查询和预约医院号源、计划免疫、儿童体检等服务项目,并通过健康卡实现电子支付,浏览个人健康档案,动态查询就诊记录、化验报告等信息,自助打印预约挂号单、检查化验单、健康指导文档等。

3.2.1.4 建立标准规范

遵循“统一规范、统一代码、统一接口”的原则,建立标准规范体系,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利用。

标准规范应该是贯穿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整个过程,系统建设必须遵循相应的规范标准来加以实施,保证多部门(单位)、多系统、多技术、以及异构平台环境下的信息互联互通,确保整个系统的成熟性、拓展性和适应性,规避系统建设的风险。

(1)有国家(行业)标准的,优先遵循国家(行业)标准;

(2)即将形成国家(行业)标准的,争取在标准基本成熟时,将该标准率先引入试用;

(3)无国家(行业)标准,等效采用或约束使用国际标准;(4)无参照标准,按标准制定规范,自行进行研制;

(5)在编写卫生信息交换标准时,需特别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和变化;(6)在此基础上形成医疗卫生信息交换标准。

通讯标准使来自于不同厂商的产品能够容易地交换医疗信息,提高各种医疗信息系统间的互操作性;标准刺激竞争一从而降低费用;使用标准化的产品,医疗机构可以从单个科室的低门槛的系统开始,逐步建立更大的系统,直至覆盖整个医疗机构的综合集成解决方案;与投资私有解决方案的巨大风险相比,标准化产品可以很容易地被替换或升级。3.2.1.5 建立安全保障体系

从六个方面建设安全防护体系,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和安全管理,为智慧医疗卫生系统安全防护提供有力技术支持,通过采用多层次、多方面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实现信息安全保障,整个体系的构建遵循系统安全工程过程开展。

3.2.1.6 建立医疗卫生感知网

智慧医疗卫生感知网涉及到不同种类的传感器及传感网关,实现对医疗卫生对象的识别与医疗卫生资源的采集;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政府用户

 智能终端:移动通信设备、一体式电脑设备、PDA

 摄像机(2)医疗机构用户

 智能终端:移动通信设备、一体式电脑设备、PDA  标签:一维/二维条形码标签、RFID标签  摄像机  GPS  自助预约挂号终端(3)居民用户

 智能终端:移动通信设备、PDA  标签:一维/二维条形码标签、RFID标签  GPS  其它:耳麦、项圈衬衫、短裤、腰带、电子腕表、运动检测传感器、智能药瓶等。

实现对医疗卫生对象的识别与医疗卫生资源的统一采集与核心共享数据信息抽取。3.2.1.7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

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是智慧医疗卫生系统的“大脑”,概括为“两级三类”,即,运用云计算、云存储技术构建市、区“两级”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基于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两大基础数据库提供医疗、公卫、管理“三类”智慧医疗卫生云服务。

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主要包括:智慧云服务平台和智慧云数据中心两个部分。其中智慧云数据中心需要建立包括基础信息库、目录资源、共享资源、数据仓库在内的多种基础信息资源库;智慧云服务平台则应实现统一的基础服务,基于各类数据资源向应用服务层提供医疗、公卫、管理“三类”智慧医疗卫生云服务。

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可以建设为市、区分两级。

(1)市级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通过提供统一的基础服务支撑,实现“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电子病历为基础,慢病防治为重点,决策分析为保证”的智慧云服务平台(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平台、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平台和卫生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分别对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和卫生行政管理信息的接收、分析、使用和状态预警监控,以及对相关数据在内部平台之间共享与业务互通。

(2)区级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区内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为基础的信息采集、存储更新,通过自动产生、分发、推送工作任务清单,为区内医院、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各类卫生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活动提供支撑;实现区之间信息平台,区级与市级信息平台信息的互联互通、共建共用、业务联动和共享协同;实现区内医疗卫生服务的综合管理,包括对应急突发事件的辅助决策分析等工作。3.2.2 医疗服务类示范项目 3.2.2.1 电子病历共享

电子病历共享系统是基于接口引擎,实现智慧医疗各个分系统之间互联,将分散在不同系统的数据在医护人员需要的时候能够被快速地访问,达到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的目标。

电子病历共享系统采用开源的接口引擎,可以实现异构消息的转换和路由,而且它将消息的接收、过滤、转换和转发逻辑完全分开,确保各模块可以独立开发和独立维护,而不会互相影响。它的接口模型由四部分组成:

(1)源连接器用于从外部系统接收各种消息(如HL7、SQL、SOAP和XML等);(2)过滤器基于一系列规则决定哪些消息该接收,哪些消息该拒绝;(3)转换器通过一系列步骤将源消息转换成目标消息;(4)目标连接器将转换后的消息输出到外部系统。3.2.2.2 双向转诊系统

双向转诊系统是跨越医院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间的桥梁。双向转诊系统构成主要包括核心服务模块、公众健康服务模块、社区预防保健管理模块、决策支持模块、监督考核模块。

双向转诊系统主要功能:

(1)提供诊疗信息共享、既住信息查阅、合理用药提醒、远程会诊、转诊指征智能提示、双向转诊流程管理、对转诊各方的适时定量考核等;

(2)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提供包括电子病历、居民健康档案、转诊会诊医疗信息、检查影像等数据流通和共享渠道,档案信息的授权使用和分级隐私安全管理,病人随访等;

(3)公共卫生信息监测与发布,能对双向转诊各方行为进行监督评估和考核,并向公众及时公布考评结果的决策支持与监督考核模块等;

(4)向公众普及基本健康知识,提供慢病自我康复保健在线咨询,提供专家咨询及检查检验结果查询、用药咨询、疾病预防提醒;

(5)转诊受理:对转入本医疗单位的病人进行受理,表示此病人在本医疗机构已经受理接收了,接诊治疗后并给予回传单,同时给到相关的建议及方案;

(6)转诊登记:需要从本医疗单位转往其它医疗单位的病人进行登记。如果以前进行过转诊过登记就可以点击“查询”按钮,查询以前登记的信息,选中勾上之后可以点“确定”,将以前登记过的病人基本信息作为本次转诊的登记信息进行登记;

(7)统计各社区服务中心(站)每月(年)的双向转诊情况并形成报表。3.2.2.3 辅助诊疗系统

辅助诊疗系统可以规范医疗服务的相关流程及记录格式,使医嘱、诊断说明、诊疗及用药建议等简明扼要,同时也为构建和完善电子病历及患者健康档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辅助诊疗系统主要功能如下:

(1)推荐用药模块:患者在就诊时,医生通过使用医生工作站(包括门诊工作站和住院工作站)给患者开出诊断以后,系统根据诊断给出医生建议使用药品的功能;

(2)安全用药模块:门诊处方和住院医嘱两个功能页面,对医生开具的处方和医嘱进行安全检查。安全用药检查会对医生处方或医嘱上的所有药品进行安全检查,不仅仅检查推荐用药列表中的药品,也检查不再推荐用药列表中的其他药品;安全用药检查功能除了药品与患者情况的交互检查外,还会对处方中的药品之间的禁忌作用进行检查;

(3)医疗咨询报告模块:该模块集成在医生工作站中,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目标,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健康咨询报告。包括诊疗缺失提示等临床医疗质量提示、慢性病管理、疾病预防等民众基本医疗健康咨询功能。3.2.2.4 远程医疗监护与日常保健预防系统

远程医疗监护与日常保健预防系统,是指通过通信网络将远端的居民生理学信号和医学信号传送到监护中心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诊断意见和建议或及时采取医疗措施的一种技术手段。远程医疗监护与日常保健预防系统管理应用包括:在全程健康监护服务方面,全程监护服务平台、健康预警、用药跟踪;在健康指导干预方面,健康干预、健康在线指导、健康数据智能实时分析、家庭成员提醒。

远程医疗监护与日常保健预防系统主要功能如下:

(1)全程监护服务平台:居民可通过登录服务平台,查询监护信息及自己的健康档案信息;

(2)健康预警:平台对全程监护的数据,使用已有的医学分析模型进行综合分析患者的监护数据,当出现身体异常时会发出预警信息,提醒专业的医护服务人员进行鉴别和干预。此外,系统还会结合一些其他的监测数据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监护保护,比如:当患者出现在房间突然向下跌倒的时候,结合血压、脉搏等状况,系统会分析出患者可能已经跌倒,同样会发出预警信息,提醒医务人员进行确认;

(3)用药跟踪:对特殊人群服用的药品,通过智能化的RFID识别技术,实现智能化的用药跟踪服务,、如服药时间、服药剂量等;

(4)健康干预:专业的医护服务人员根据系统发出的预警信息,首先对监护数据进行人工分析,在必要的时候,通过网络向患者或者家属核实患者身体状况,并可以指导患者或家属进行现场的应急急救。针对不同的用户身体情况,系统提供可定制化的监护计划管理功能;

(5)健康在线指导:专业医护人员可以在线通过语音、文字、视频等手段指导老年人或其亲人进行现场的健康指导;

(6)健康数据智能实时分析:基于积累的个人健康服务基础数据,在分析以往历史数据的基础上提取个人的个性化数据,再叠加实时监测数据,利用医学理论、健康评估模型、智能挖掘和分析技术,由系统综合自动评判个人健康状况,对健康预警等功能提供数据分析支持;

(7)家庭成员提醒:特殊人群可能存在自理能力差、患病较为严重需照顾等问题,故智慧的特殊人群健康监护还将患者与家庭成员进行绑定,通过短信、邮件等多种方式对患者的家庭成员进行各类提醒。如患者复诊相关信息、定期随访检查提醒以及季节性注意事项等智能化贴心服务,使得特殊人群的照顾者也可以依托智能化平台,给予患者悉心的照料。

3.2.3 公共卫生类示范项目 3.2.3.1 卫生应急指挥系统

卫生应急指挥系统是突发事件监测和信息报告管理平台。卫生应急指挥系统主要构成:在综合管理方面,应急资源管理系统、评估系统、综合信息展示系统;在虚拟应急方面,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在应急监测方面,信息采集系统、信息分析系统;在综合指挥方面,研判系统、指挥调度系统。

卫生应急指挥系统主要功能如下:

(1)应急资源管理系统:对应急资源(车辆、通信设备、医疗设备、急救人员等)的管理和调度;

(2)应急评估系统:对应急预案和实际应急结果的一个评估和改进;

(3)综合信息展示系统:利用GIS和GPS技术,对静态和动态的建筑、车辆、人员的集中、统筹的展示;

(4)应急预案:对虚拟应急事件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的方案规划;(5)应急演练:对虚拟应急事件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的联合演练;(6)信息采集系统:对区域内的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血液中心、急救中心、应急中心、妇幼中心)等的相关信息的采集和提取;

(7)信息分析系统:对采集和提取信息的分析,从而提炼出需要的数据,为卫生应急事件提前做出预警;

(8)研判系统:对当前发生的卫生应急事件,对各类静态的数据和动态的信息进行综合的研究,以便判断出一个最佳的处理手段;

(9)指挥调度系统:利用各种通信、计算机、GIS、GPS、信息处理等高科技技术,统一指挥调度各类急救资源,快速、高效、准确的解决突发事件。3.2.3.2 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可以经平台实时从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获取疾病个案信息,智能分析出区域群体疫情信息,与医疗机构联网完善传染病的上报流程和模式,提高上报效率和质量,实现传染病、慢病、精神病等疾病的实时监控和预警报告。

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内容涉及疾控业务防病地理信息系统专项工作平台、传染病

管理、慢性病管理、职业病管理、精神病管理、卫生监测管理、统计报告、免疫预防接种、实验室样品检验检测、疾病信息在线填报等系统。

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主要功能如下:

(1)慢性病管理系统:实现从个人到人群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信息的管理,个人及人群的患病风险评估,干预措施如体重管理、膳食管理、运动指导等的实施,干预效果的评价;

(2)传染病管理系统:通过各类疾病的实验室检测数据,分析疾病的流行态势、及时发现新的病原,制订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职业病管理系统:法规性文件、数据编辑、系统设置、健康监护、职业病登记及数据处理;

(4)精神病管理系统:患者基本信息登记录入、患者随访、肇事登记、评估、注销登记,通过社区服务中心对社区精神病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日常随访、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记录,并通过查询统计模块随时可列出患者信息一览表、肇事信息一览表、全区患者情况统计表;

(5)免疫预防接种管理系统:建立完整的免疫预防接种记录数据库,具有强大的疫苗接种提示和查询功能,实现了免疫工作的数字化管理,增强了免疫预防接种工作的计划性,能有效避免疫苗的漏种,同时利于免疫跟踪和数据分析研究;

(6)统计报告模块:可实现以信息化手段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统计各类关键病种及分析报告,例如:生命统计、重点慢病病历报告、恶性肿瘤报告、死亡原因分析报告等;

(7)疾病信息在线填报:扩展疾控系统疾病信息在线填报系统,完善目前已有疾病监测网的信息直报效能;

(8)卫生监测管理:提供针对各机构、领域及特殊人群(职业、环境、学校、食品、水资源、营养等)的相关卫生异样状况的实时监控及管理服务;

(9)疾控业务防病地理信息系统专项工作平台:结合动态监测各类相关机构实时提交至平台的数据,帮助分析出各类疾病分布的地理特点,及时发现高发地区,有针对性的提出预警及防控措施;

(10)实验室样品检验检测:承担组织、管理、提升各项检测技术、能力,来向客户提供可靠、有效的检测数据和优质的服务。加强中心实验室管理体系和技术运作的有

效性。系统可提供快速、有效且具有权威性的各种检验结果。3.2.3.3 急救一体化管理系统

急救一体化管理系统是为各种突发紧急事件提供医疗紧急救援服务。急救一体化管理系统,按系统功能及所处位置区分,包含以下分系统:有线无线通信系统、计算机急救受理系统、社区特别服务系统、急救信息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大屏幕投影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调度信息系统、院前院内信息互通系统。

急救一体化管理系统的软件部署在急救中心,硬件部署在车载的通信设备、车载传感设备、中心的硬件设施、医院的通信设备等。

急救一体化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如下:

(1)有线无线通信系统:所有的有线无线的音视频通信;

(2)计算机急救受理系统:包括求救接受、求救识别、出车单方案编制、出车指令下达、求救出车实时记录、计算机辅助决策、求救受理台管理等;

(3)社区特别服务系统:对社区内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分类,重点病人的病情、医疗手段、护理要点、家庭住址、住宅电话及相关亲属的联系电话等都预先备案,存储在计算机内,当这些用户打电话给“120”急救中心时,所有的原始资料都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为救护病人、服务病人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同时做到有的放矢;

(4)急救信息管理系统:提供录音、录时和系统受理、调度、出警等关联信息,以便于对院前医疗纠纷进行判定;

(5)地理信息系统:对区域内的建筑和车辆、人员的展示;大屏幕投影控制系统:通过大屏幕投影,可实时掌握急救动态;

(6)计算机网络调度系统:系统能够为一般病人、特殊病人及重大灾难救援提供处置预案,系统能够根据求救地点自动确定辖区医院,系统能够根据求救地点、病情性质等自动生成出动方案,系统根据求救地点,自动打印出车路线图;(7)院前院内信息互通系统:急救车可通过车载系统和医院进行实时的互通,为急救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院内资源。3.2.4 综合管理类示范项目

合理用药电子预警管理平台

合理用药电子预警管理平台已经在中心医院试用,平台功能主要实现药品使用和归

总等环节的管理,即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从而为医生在看病诊疗过程中对药品的使用提供辅助。

合理用药电子预警管理平台已经实现的主要功能:

(1)用药预警监测:实现对医药处方监测审查和提示,及时预警药品安全问题,并对异常信号自动监测,及时预警可疑药品不良反应、假药劣药和异常用药;例如,单张处方不能超过500元,除非到医师或主任去特殊批复;抗生素流程级用量使用限制等;

(2)医药记录审计:可以在事后根据实时开药记录进行审计管理;

(3)医药查询统计:实现对例如医院和内部人员的抗生素使用排名等信息统计与详细内容查询;通过对关键数据比较,从而发现开药用药的问题及原因,例如药物异常情况等;

(4)对医疗行为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管理与监督;

(5)整合医学科研资源,使医务人员快速掌握最新医疗技术和方法。

通过与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的集成,实现对全市医疗服务机构药品采购、开方、使用、归档过程中的预警信息进行掌控。3.2.5 居民健康自助门户

居民健康自助门户可以使居民随时随地通过网上挂号预约节省挂号和候诊时间,获知医疗资源信息以及健康教育知识,还可以通过在线医生直接进行健康咨询。

居民健康自助门户系统的主要构成是:

在管理类服务方面,统一登录、个人设置、安全认证;在查询类服务方面,健康卡查询/医疗资源(床位、医生门诊、急救、慢病、妇幼、血液)查询/政策、法规、标准、健康知识教育;

在互动类服务方面,预约挂号集成、意见反馈、在线医生、支付清算、个性化健康服务。居民健康自助门户系统的硬件/软件部署在卫生局计算中心。

居民健康自助门户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

(1)统一登录:实现个人身份证号、健康卡号、登录账号统一认证;(2)个人设置:包括个人信息、密码等的设置和修改,个性化需求的设置;(3)安全认证:包括个人账户与手机、邮箱、健康卡号和个人身份证绑定等安全措施;

(4)健康卡查询:根据个人的登录账号查询自身的健康档案信息;

(5)医疗资源查询:可查询全市医疗机构信息、实时的医疗机构床位、医生、专家等医疗资源信息查询;

(6)政策法规查询:可查询国家、省、市发布的一系列政策法规; 健康知识查询:可查询一些医疗知识和养生信息;(7)网上预约挂号:可进行网上预约挂号;(8)意见反馈:可进行网上投诉;

(9)在线医生:可与在线医生进行网上互动;

(10)支付清算:可进行网上医疗卫生费用支付和查询;(11)个性化健康服务:可定制优质特色的健康和保健服务。

下载2015年智慧社区建设方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年智慧社区建设方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智慧工业园区建设方案

    智慧工业园区建设方案 第 1 章 建设背景 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国内全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背景下,在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形势下,聚集式发展产业成......

    中国联通“智慧社区”项目方案

    中国联通“智慧社区”项目方案1 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步伐日益加速,养老问题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中国联通“智慧社区”项目以实践政府对加快社区居家养老工......

    社区智慧银行网点建设规划(范文)

    社区智慧银行网点建设规划 1 社区银行的发展背景 1.1 社区银行的显示发展需求 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事服务、产品高度同质化,无法满足本地客户深层次需求......

    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方案(定稿)

    “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建设是以城市建设运行系统的整合与业务高效协同为目标,充分运用感知技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手段,对获取的有一定标准规范的城市发......

    初中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一、网络环境建设 1、有线网络 功能描述:校园主干网万兆,千兆到桌面。是校园多媒体教学、校园服务、校园管理、综合安防、有线电视、电子公告屏、校园宣传系统、校园广播等各......

    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 诚信 求索 励志 创新 中等专业学校 “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2015—2020) 一、 建设意义与可行性分析 (一)建设意义 智慧校园建设,是当今信息技术......

    街道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街道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一、系统建设背景及意义 “十二五”以来各地政府纷纷加大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力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管理应用取得了长足......

    XXX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XXX智慧校园项目建设方案 XXX 智慧校园项目建 设 方 案 2018年3月- ***01011******36XXX智慧校园项目建设方案 第七章、 7.1. 7.2.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