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社区建设方案

时间:2019-05-13 19:55: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全社区建设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全社区建设方案》。

第一篇:安全社区建设方案

安全社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居民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少各类事故及人员伤害,宣传“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根据市安监局《关于开展和创建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通知》的要求,贯彻落实(延市安监发【2011】55号)和(吴安监发【2011】22号)文件精神,扎实推进我社区的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政府引导、跨界合作、资源整合”的工作原则,全面开展安全社区建设活动,普及安全常识,完善安全设施,强化安全管理,夯实社区安全基础,不断提高居民安全生产意识和素养,促进安全、健康、和谐社区的建设。

二、领导小组

组 长:xxx 社区支部书记(兼主任)副组长:xxx 社区干部 xxx 社区警务室警长

成 员:x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副组长xxx负责办公室事宜。

三、活动安排

(一)活动准备阶段(2011年6月1日—6月15日)

1、做好推进安全社区创建的准备工作。传达上级文件精神,成立安全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确立领导机构和办事人员职责。搜集相关活动材料,编制活动方案,活动实施依据及工作人员工作制度。

2、组织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培训学习。组织相关人员学习上级文件、活动实施依据、工作人员制度等,明确活动实施方案。邀请上级专业人员为社区党员干部做专题培训,学习专业知识。让广大党员干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来。

3、沟通协调,取得相关部门支持。联络公安、综治、卫生、民政、劳动保障等部门,研究、协调安全社区建设的总体情况,摸清相关资源,为启动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打好基础。

(二)宣传动员阶段(2011年6月15日—7月15日)

1、层层动员部署。一是把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分层次布置,向社区相关人员宣讲;二是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同时调查摸底、动员),适时召开安全社区建设推进大会,促进活动尽快进入实质性阶段。

2、大张旗鼓,广泛宣传。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如采用横幅、标语、板报、宣传画、调查表等形式,宣传安全社区持续改进,促进事故和伤害预防理念,推广安全社区建设标准,树立公众科学、健康生活的观念,强化自我防范伤害事故的意识,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积极营造安全社区创建氛围。

(三)全面推进阶段

1.积极搭建“安全进社区”活动平台。我们将从实际出发,创造条件,为“安全进社区”活动营造环境。一是在社区道路、楼道等居民日常活动的适当场所建立固定的社区安全知识宣传橱窗;二是充分利用现有社区资源,设立相对固定的社区安全宣传教育场所,定期举办老年人安全健康及救助、家庭安全用电、用气、消防等安全知识宣传培训;三是建立一支安全宣传志愿者队伍,吸纳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宣传安全知识,参与社区安全管理。

2.扎实开展宣传教育和安全科普活动。我们将结合我辖区安全现状,制定宣传教育与培训方案,采取远程教育,文艺演出、现场咨询、专题讲座、走街串巷等多种形式;把安全科普知识宣传纳入我社区基本工作中来,切实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努力营造社区安全氛围。我们将按“每月有排查、每季有活动、每年有总结、每件有记录”这一行动方针促使工作稳步推进。

3.定期开展社区安全隐患排查。我们将发挥组织协调职能,定期联系公安、安监、电力、消防、燃气、住建、质监等部门和单位,在社区开展危险源辨识及安全隐患排查活动,排查社区在消防安全、用电用气安全、房屋居住安全、交通安全、公共场所安全、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等方面的隐患,准确掌握辖区内孤寡老人、外来务工租住人员等易发生伤害事故的重点人群和场所分布。建立隐患排查、整改和社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的工作台帐,对存在的隐患进行梳理和分析,有针对性地落实事故预防措施。

4.开展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和自救知识培训。我们将根据季节变化及当地实际情况,开展防火、防震、防中毒、防雷、防触电等为主要内容的应急救援培训。注重培训的公益性和居民的参与性,切实提高社区居民安全防范意识和防灾、减灾自救能力。

5.建立事故与伤害预防计划和监测制度。针对社区存在安全隐患场所制定防御计划,特别是有山体滑坡地段、火灾和水灾易发地段、事故多发地段、青少年犯罪、娱乐活动场所等对这些特殊场所要结合公安、司法、消防、学校、质监等部门制定相关预防计划和检测制度,对事故的发生类别、频率、时间、造成伤害、发生原因等进行详细观测记录,定期总结防范,从根本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四、相关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落实。加强统一指导和协调,是搞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组织保证。由于安全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需要多个部门的支持、配合和协调,才能保障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要发挥工作协调职能,加强活动开展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步骤,有计划、分阶段地推进安全社区创建工作,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确保安全社区建设有序开展。

2.加强宣传,全员参与。我们将切实加大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平台,进行广泛宣传,积极营造安全社区创建氛围,逐步提高公众的参与程度,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科学素质、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将安全社区的理念渗透到社区单位和居民。

3.加大投入,提供保障。我们将加大对安全社区的投入,为安全社区创建活动提供必需的技术、资金、人员等帮助,重点用于完善社区安全基础设施,改造社区环境和公共设施,组织各类宣传活动的经费支持等。

4.定期评估,持续改进。我们将不定期组织开展工作检查,内容包括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开展情况、存在问题、群众满意度、上级职能部门评价等,在总结成绩的同时,要找出创建工作中的不足,根据检查的结果对安全社区创建工作进行改进。我们还将进行分组评比,分组奖励,对在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和成绩优秀的人和事给予表彰奖励。

安全社区建设这一活动,得到了中、省、市、县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街道办事处也给予我们大力的支持,使我社区跻身于活动开展的首批试点社区,希望各位党员干部齐心协力、积极投入,把我社区打造成活动试点的成功楷模,为全县安全社区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二0一一年六月

第二篇:安全社区建设材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安委会办公室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把创建安全社区作为加强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实现关口前移,解决安全生产领域突出问题的重要手段,结合新疆实际,相继开展了安全生产示范“县乡村”、“平安农机”示范县乡村、平安畅通县市区创建活动和社区消防试点工作。经过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共同努力,基层安全工作稳步推进。

一、安全生产示范“县乡村”创建工作全面展开

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实际上就是抓基层、打基础、强监管的基础工作,根据我区实际,我们在宣传推广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在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中提出安全生产示范县村创建“三个一”活动。即在每个地州市创建一个“安全生产监管示范县区”,在每个县市区创建一个“安全生产示范乡镇(街道)”,在每个乡镇(街道)创建一个“安全村(社区)”。通过三年的努力,在全区创建15个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普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增加安全生产投入、整治事故隐患、消灭重特大安全事故、实现安全生产控制目标的安全生产监管示范县 1(市区),100个安全生产示范乡镇(街道)、1000个安全村(社区)。通过政府引导,夯实基础,以点带面,初步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推动全区县乡村安全生产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我区的和田地区早在2004年就开展安全生产示范村创建活动,全地区县(市)、乡镇、村组以“抓基层、打基础、强监管”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指导方针,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周密组织,通过近三年的探索和实践,杜绝了农村较大事故的发生。目前,“示范村”初步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隐患整治投入明显加大,群众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明显增强,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同比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安全生产示范村”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地区1388个行政村中,达标750个,占全地区行政村总数的54.03%。

我区多数地区以农村农业为主,为推广和田地区的典型经验,在06、07年的全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就把和田地区示范村创建工作的作法进行宣传,并积极筹备召开全区安全生产示范村现场会。近两年,伊犁州、阿克苏、塔城地区和克拉玛依市都在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示范村创建活动,伊犁州通过组织直属各县市开展“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创建活动,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加强。一是乡镇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初步建立。州直99个乡镇全部成立了安监站,配备2-3名安全监管人员;各村配备安 2 全生产协管员(治保主任),使安全监管工作延伸到村(队),实现了县、乡、村三级联动。二是乡镇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基本形成。以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定期召开乡镇各站所负责人、各村长、村支书参加的安全生产例会,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安排工作任务。三是乡镇安监站监管能力稳步提升。乡镇安监站人员100%经过伊犁州业务培训,90%的安监站有了专门的办公场所,30%的安监站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施,面向农牧民开展了用电、防火、交通安全检查、宣传教育,设臵安全标识、标牌,基层安全监管基本做到了全覆盖。四是应急管理得到加强。各乡镇制定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成立了民兵应急分队,各村成立了民兵应急救援小分队,配备了车辆、水罐、手抬机动泵等农村消防基础装备,开展了安全生产应急抢险技能培训和演练,基本具备了安全生产应急抢险和救援能力。五是村民自治的安全防范体系初步构建。安全生产列入了村民大会日程,企业安全、交通安全、农村防火等安全要求纳入了《村规民约》,农牧民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六是安全生产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各乡镇把安全生产作为“科技之冬”活动的重要内容,利用农牧民远程教育网络举办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结合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六进”,以及农牧民赛马运动会和各项节庆活动,大力宣传安全生产,使“让安全成为习惯,让习惯更加安全”的理念日益深入到农牧民的生产生 3 活之中。

在总结各地好的经验作法的基础上,今年7月7日,自治区安委会下发了《关于印发自治区安全生产示范县乡村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新安字[2008]21号),把综合安全监管、道路交通、消防、煤矿、建筑、学校、市场、用电等农村安全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全面纳入到管理范畴,将平安农机、平安畅通县市区、消防社区等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互为促进和补充。自治区将制定全区统一的县、乡两级验收标准,于2009年8月至9月组织第一批创建活动验收工作,对于创建达标的示范县、乡,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授牌,并给予奖励。自治区安委会办公室2010年、2011年分别开展第二、三批创建达标验收,3年内完成创建目标。

二、“平安农机”示范村、示范乡(镇)的创建工作全面完成

2006年以来,全区各地按照农业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的通知》(农机发„2006‟1号)和自治区农机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的通知》(新农机监„2006‟16号)精神,结合实际,积极组织开展了“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切实落实农机安全责任制,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坚持依法监管,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群众安全意识,减少了农机事故的发生,促进了农机化又好又快发 4 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通过2006年下半年第一阶段的调查摸底工作,形成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县、乡、村的总体框架。2007年重点开展了第二、三阶段的工作,全面完成了“平安农机”示范村、示范乡(镇)的创建工作,2008年开展了第四阶段的创建工作,完成了“平安农机”示范县的创建和评比上报工作。截止目前,全区共创建示范户13561个、示范村1876个、示范乡386个、示范县29个,达到了农业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十、百、千、万的要求,根据农业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开展“平安农机”示范县(区、市)考评工作的通知》,我区确定了沙湾县、莎车县、玛纳斯县、温宿县作为示范县向两部委进行了推荐上报。

三、平安畅通县市区创建活动积极推进

2006年3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自治区创建平安畅通县(市、区)实施方案》,全区15个地、州、市人民政府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认真部署开展创建工作。建立了县、乡两级政府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积极推进成立乡镇交通安全工作站,在村委会设立交通安全联络员。一些地区进一步加大交通安全管理力量的投入,通过增加协管员、协勤员数量来加强路面交通安全管理。

一是切实加强农牧区县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针对农牧区县乡道路交通秩序混乱、交通安全事故多发的特点,各地进一步健 5 全完善了县、乡两级政府交通安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在一批交通流量大的重点乡镇建立了交通安全工作站。交通安全工作站一方面加强对农牧民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设立宣传栏、悬挂宣传标语,利用工作例会、巴扎日(集市日)、宗教活动日开展宣传教育;另一方面,开展对乡镇、村机动车辆、驾驶人的调查摸底,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台账。如鄯善县在10个乡镇和76个行政村、74所学校成立了交通安全工作站,吉木萨尔县在9个乡镇成立了交通安全工作站。

二是深入开展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按照近两年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求,结合平安畅通县市区创建工作,共排查出公路危险路段171处,已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完成治理51处;建设部门对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中小学周边路段等进行隐患排查治理,完善了警示标志及安全防护设施;对全区9座以上客运车辆和驾驶人建立实施了“户籍化”管理,加强了对重点车辆的动态管理,客运车辆事故大幅下降。

三是认真组织平安畅通县市区评价工作。2007年,对全区平安畅通县市区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初评。初评的97个县(市区)中,优秀的30个,良好的27个,合格的23个,不合格的17个,及格率为82.5%。

四是召开现场会,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去年11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在昌吉州召开平安畅通县市区创建工作现场会,选取 6 了获得全国平安畅通县区称号的昌吉市和呼图壁县,从各个层面加大支持、培育力度,树立典型,供全区学习借鉴,发挥引导、示范和带动作用。

四、社区消防试点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为推动新疆社区消防工作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本着“试点先行、逐步规范、全面推开”的原则,科学统揽,合理规划,精心组织实施,我区先后在乌鲁木齐市和克拉玛依市重点培育了社区消防工作试点,在不断摸索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一套运行高效的社区消防工作体系。

一是以街道办事处为龙头,全面加强社区消防工作的组织领导。全区各地将社区消防工作纳入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畴,成立由办事处主任牵头,办事处综治办、派出所、居委会和辖区有关单位负责人共同组成的安全委员会。各街道配备专职社区消防干事,具体负责辖区的消防管理工作,制定完善相关职责、制度,建立消防台帐、档案。街道办事处每年与社区居委会和辖区企事业单位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明确消防工作目标。每月召开由社区居委会、公安派出所及驻区单位参加的安全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消防工作任务,总结交流经验,并组织开展辖区公共消防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管理,督促、指导社区居委会开展消防检查和宣传教育工作。年底,街道办根据各项消防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结合综合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进行综合考评。

二是以社区居委会为抓手,切实推进社区消防安全工作的贯彻落实。各地社区居委会和物业管理单位大多都成立了消防工作室。消防工作实行居委会主任负责制,成员由居民小组长、社区民警、专兼职消防干事和治保员组成,及时了解掌握居民家庭的动态变化,发放消防宣传材料,开展防火检查和安全提示,义务为孤寡老人提供消防安全服务。各社区将居民小组长、离退休老同志组织起来,组成义务联防队,定期开展培训,每天组织对小区消防设施、器材、小区消防车道等情况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是以公安派出所为依托,切实提高社区消防安全管理水平。近年来,我们以创建“平安社区”为载体,把社区消防工作纳入社区民警职责和考评内容。以社区警务室为依托,以社会力量为补充,建立健全治安、消防联防机制,深入开展社会治安、消防等重点整治工作,并通过实行“群众休息我上班”的模式,把警力部署到群众最需要和最容易发案的时段,全方位开展消防、治安巡逻,及时发现和制止乱停车辆占用消防车道等违章行为,有效地杜绝了放火、纵火等恶性犯罪案件的发生。

四是以消防协勤员为辅助,切实加强社区消防监督检查。为建立健全消防监督管理网络,推动社区消防工作,解决消防警力不足的实际困难。今年3月26日,新疆乌鲁木齐市政府会议研究决定,市城乡就业和职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招聘 8 公益性岗位人员有关问题的通知》,由各区(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一招聘144个消防协勤员,派驻全市72个街道办事处、乡镇,协助公安消防部门普查火灾隐患单位,帮助指导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履行消防安全职责,进行社区消防宣传,维护公共消防设施,发现并制止消防违法行为。消防协勤人员岗位补贴及社会保险补贴由市、区级就业、再就业经费承担。为加强消防协勤员队伍管理,更好地发挥消防协勤员作用,乌鲁木齐市消防支队下发了《消防协勤人员管理规定》,对协勤人员的招聘、培训、组织管理工作、考核和奖惩及解聘予以了明确规定。目前,乌鲁木齐市144个消防协勤人员已经专门培训全部上岗。巴州、昌吉、喀什等地消防协勤员制度正在逐步推广中。

由于新疆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社区消防工作开展情况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目前全区各地结合当地特点,社区消防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第三篇:上海市2007年安全社区建设推进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在安全生产领域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创建活动的意见》、《“十一五”安全文化建设纲要》和《上海市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的工作部署,以世博园区建设为契机,以社区网格化建设为载体,充分运用政府、社会的整体合力,积极推进本市安全社区建设。

通过一系列安全文化教育活动,向全社会宣传推广“持续改进,促进事故预防和伤害预防”理念,改善社区居民减灾防灾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提高公众对事故灾害的感知能力,构建安全社区。具体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以政府为主导,使社区减灾与城市减灾相协调;二是公众自觉参与共建,致力加强安全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三是安全社区的建设以人的安康发展为出发点,并为城市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二、总体目标

广泛宣传安全社区的理念,倡导全民关注、全民参与安全的氛围,贯彻执行世界卫生组织(WHO)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安全社区标准、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以及本市制定的《市级安全社区基本条件》,积极推进安全社区创建活动,逐步提高社区安全促进和伤害预防水平。

(一)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安全社区标准,到2010年,浦东新区花木街道等3-4个社区建成WHO国际安全社区;

(二)贯彻《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国家行业标准及其评定管理办法,到2010年,全市建设成符合国家《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的国家级安全社区20个以上;

(三)制定和推行上海市《市级安全社区基本条件》,到2010年,市级安全社区达到全市社区的20%。

三、实施步骤

安全社区建设是一个系统、长期、持续的过程,通过学习宣传、营造氛围、建立机构、界定职能、理顺关系、先行试点、强化基础管理,逐步建立运行机制,策划实施安全促进干预项目,并持续改进,使社区达到不断减少伤害发生和提高安全水平的目标。

本市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市级、国家级和国际安全社区的创建工作将同步启动、并行推进、逐级申报。初步分为学习准备、宣传动员、创建试点、全面推进四个阶段。

(一)学习准备(2007年1月—2007年6月)

——做好在市和区县推进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准备。一是组建安全社区建设推进组织;二是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下发《市级安全社区基本条件》;三是召开各区县安全生产监管局长专题会议,布置和研究安全社区创建工作。

——组织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培训学习。学习宣讲安全社区理念和建设标准,学习济南、北京等地安全社区建设经验,并邀请专家到上海讲课和辅导,统一思想认识。

——沟通协调,取得相关部门支持。联络公安、综治办、卫生、民政等部门,了解社区建设的总体情况,研究、协调安全社区建设与社区建设的关系、安全社区建设与平安建设的关系等,摸清相关的人文资源,为启动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打好基础。

(二)宣传动员(2007年4—6月)

——层层动员部署。一是在安监系统内部把安全社区建设的工作分层次(区县局、科)布置、宣讲;二是向街道一级相关人员宣讲;三是召开座谈会听意见(同时调查摸底、动员、选定试点目标)。

——适时召开安全社区建设推进大会,对试点社区等各级相关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宣传动员,促进试点社区尽快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

——开展全社会的广泛宣传。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如板报、公示窗、报纸、宣传画、调查表、知识问卷等形式,宣传安全社区“持续改进,促进事故和伤害预防”理念,推广安全社区建设标准,树立公众科学、健康生活的观念,强化自我防范伤害、事故的意识,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增强群体合作、协调的本领,积极营造安全社区创建氛围。

(三)创建试点(2007年4月-2008年3月)

——选取有条件的社区先行启动创建安全社区的试点工作。一是选定社区,由工作班子考察,经区县讨论后,推荐试点社区;二是组织专家评审、指导,确定试点社区;三是试点社区在准备、发动的基础上,启动安全社区创建工作。2007年,力争在全市启动19个安全社区创建试点。

——建立安全社区创建试点工作指导和交流平台。一是召开全市性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推进会,总体指导各试点社区创建工作;二是定期开展试点社区创建工作交流活动,促进各试点社区间经验和信息共享。

——加强试点社区基础管理。试点社区应建立“一网三库”,即安全社区网站平台、人口综合信息数据库、社会单位综合信息数据库及环境和市政设施数据库。收集事故伤害等方面的信息和数据,建立通报分析制度,通过安全社区网站发布,提示居民做好预防,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验收命名一批市级安全社区。凡符合《市级安全社区基本条件》及其评定标准的试点社区,经申请并由市安全生产监管局组织验收合格的,命名为市级安全社区。

——促进市级安全社区逐步升级。市级安全社区建设是创建国家级和国际安全社区的初级阶段。凡被命名为市级安全社区,经次年复审合格,并达到《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的,逐个向国家安监总局申报,并由国家安监总局组织评定认可为国家级安全社区。对符合WHO国际安全社区标准的社区,积极为之创造申报条件,加强指导推进国际安全社区建设工作。

(四)全面推进

2008年起,在总结安全社区创建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全面推进,每年分批启动安全社区创建活动,逐步达到总体目标。

四、推进和保障措施

(一)建立创建活动领导和组织网络,落实工作班子。

加强统一指导和协调,是搞好安全社区建设的组织保证。由于安全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需要公安、卫生、民政、安监等多个部门的支持、配合和协调,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障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此,建立上海市安全社区建设推进工作联席会议,由市政府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秘书长、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任联席会议召集人,市公安局治安总队、交警总队、消防局和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委员会、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的分管领导为联席会议成员。并下设工作组,协调、指导日常工作。各区、县也应建立推进安全社区建设的领导组织网络,由安委办负责牵头和协调具体的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并发动社区内的各方组织、单位和居民共同参与安全社区创建活动。

(二)建立管理和运行机制。

安全社区建设作为具有较强科学性、广泛实践性,涉及区域诸多方面的社会系统工程,社区与相关部门要采取有力的保证措施,建立起规范高效的安全社区建设管理和运行机制。

——建立安全社区投入机制。各区县、街道办事处应落实安全社区建设专用资金,加大对安全社区建设的投入;同时,要广泛发动社区各界,支持对安全社区建设的有效投入,以形成区、街、社区各界多元化筹资投入机制,确保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建立安全社区建设安全促进评估机制。根据安全社区建设的规划和阶段性目标,制定实施针对安全社区建设计划和干预项目的考核评估机制。

——建立安全社区建设咨询服务机制。集合社区内外的人才资源,聘请热心安全社区建设并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士,建立专家型志愿者队伍,为安全社区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咨询和指导,保障安全社区建设在科学指导下拓宽领域、快速发展。

安全社区的创建工作实施时间长,需持续1-2年才能达到评定条件。其中,国际安全社区的创建时间更长,一般至少要3-4年。经评定认可后,还需要坚持持续改进。推进安全社区建设,在建立管理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更要注重长效建设,不断完善改进措施,保障运行持续有效。

(三)组织广泛宣传和交流活动。

借助社会各类媒体对创建工作进行广泛宣传,逐步提高公众的参与程度。组织相关人员定期进行培训、考察、交流和参加各级安全社区活动。

(四)培育中介组织。

各级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等社团组织是安全社区建设中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创建工作工作量大、时间跨度大,在整个创建过程中,应借助和发挥协会的作用,为安全社区的具体创建提供指导、咨询和服务。

第四篇:智慧社区建设方案

建设方案

目 录

第1章 建设背景........................................................................................................2

1.1 1.2 1.3 系统概述...................................................................................................................................2 政策背景...................................................................................................................................2 现状分析...................................................................................................................................4 第2章 需求分析........................................................................................................5

2.1 2.2 社区网格化管理需求...............................................................................................................5 社区物业管理需求...................................................................................................................5 第3章 建设思路........................................................................................................6

3.1 3.2 3.3 设计思路...................................................................................................................................6 建设原则...................................................................................................................................6 建设目标...................................................................................................................................7 第4章 建设内容........................................................................................................8

4.1 4.1.1 4.1.2 4.2 4.3 4.3.1 4.3.2 4.4 4.4.1 4.4.2 管理平台...................................................................................................................................8 网格化信息管理系统..........................................................................................................8 智能社区管理服务............................................................................................................13 审批平台.................................................................................................................................14 服务平台.................................................................................................................................16 服务热线呼叫系统............................................................................................................16 智能社区公共服务系统....................................................................................................18 展示平台.................................................................................................................................22 安宁智能社区门户............................................................................................................22 辅助决策信息管理系统....................................................................................................24 第5章 建设效果......................................................................................................25

前言

智慧社区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区域人、地、物、情、事、组织和房屋等信息,统筹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等资源,以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支撑,依托适度领先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社区治理和小区管理现代化,促进公共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智能化的一种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创新模式,也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

我国智慧社区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应用尚未形成规模;社区治理职能亟待完善,公共服务项目少且使用不便;小区房屋和物业管理服务层次低,社区自治能力尚未充分发挥;便民利民领域应用未能广泛推广;缺乏统筹规划,体制机制不顺畅,相关人才队伍欠缺,可持续的建设运营模式尚未形成。

积极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有利于提高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和智能化水平,实现绿色生态社区建设;有利于促进和扩大政务信息共享范围,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增强行政运行效能,推动基层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促进社区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有利于减轻社区组织的工作负担,改善社区组织的工作条件,优化社区自治环境,提升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有利于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进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以及拓展社区服务内容和领域,为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社区服务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第1章建设背景

1.1系统概述

智慧社区是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社区互联互通的通信网络,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生活环境。

智慧社区是新形势下探索社区服务管理创新的一种新模式,其核心是强调社区从“管理型社区”走向“服务型社区”,从而更好的为居民服务的一种装转变。

1.2政策背景

(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国办函〔2016〕108号)》中提到:

加强基层服务中心建设。按照“五个统一”(统一功能定位、统一机构设置、统一名称标识、统一基础设施、统一运行模式)和“三个标准化”(事项名称、流程、材料标准化,事项办理、服务过程的标准化,服务管理机制建设标准化)要求,推进乡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推动户籍办理、个体工商登记、社保、农技推广、宅基地申请、计划生育管理、流动人员管理、社会救助、法律调解、社会综治等与基层群众联系密切的事项在基层服务中心直接办理。

推广网上联动办理。整合各级部门延伸到基层的信息系统,建设覆盖所有乡镇(街道)、村居(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统一政务服务平台。依托统一政务服务平台,推动县级行政审批事项受理窗口下移,建立“基层窗口受理、材料网上流转、主管部门审批、基层窗口反馈”的办事模式,让群众在基层服务中心就近办事。

推行网上代办。推进实体政务大厅向网上办事大厅延伸,打造政务服务“一张网”,简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对群众办事实行“一口受理”、“一站办结”。探索发挥农村电商服务站点的作用,以政府适当补贴方式,鼓励农村电商服务点为基层群众提供网上代办行政审批以及社保、缴费、医院预约门诊挂号等服务。

(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中提到: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规划一体化。按照区域覆盖、制度统筹、标准统一的要求,打破城乡界限,加快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进程;提高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依托统一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县乡(镇)之间、县级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构建面向公众的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体系”。

以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系统为支撑,采取“乡镇前台综合受理,县乡(镇)后台分类办理,乡镇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流程,逐步实现县乡(镇)政务服务事项的一窗口办理、一站式服务、一平台共享、全县域通办和全流程效能监督。

扩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受理、办理的数量和种类,简化办理程序,清理不必要的证明和手续,加强政务服务网络无障碍建设,提高群众办事便捷程度。

1.3现状分析

兰州市安宁区有8个街道办事处,59个社区,其中城市社区有26个,街道办事处分别是:十里店街道、培黎街道、孔家崖街道、西路街道、银滩路街道、刘家堡街道、安宁堡街道、沙井驿街道,安宁区城市社区主要承担党建、救济、工会、妇联、廉租房、青年团、民政服务、医疗保健、计划生育、社区矫正、安全生产、再就业安置、精神文明建设、城市综合治理等大量综合性事务。

现阶段社区工作中先进网络技术的使用仅限于QQ、电子邮件、在线交流等方式进行其内部日常事务的交流,各类政策宣传的途径比较少,信息传播速度不快,居民对各类社区惠民信息不了解,因此为促进城市社区的工作方式以传统的人工型转变为智能网络型,依据安宁区的实际情况和建设需求,进一步提升管理技术,打造更便捷、更高效的智慧社区,简化城市社区事务办理程序,总体提升城市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第2章需求分析

2.1社区网格化管理需求

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服务工作需要街道社区完成。同时,由于居民生活方式、培训教育方式、就业方式的转变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信息技术成为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2.2社区物业管理需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简单的社区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如何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物业管理水平,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想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必须全方位地提高物业管理意识。只有高标准、高质量的社区服务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利用高科技手段来提高物业管理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在某种意义上,信息与科技在物业管理与现代化建设中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物业管理方面的信息化与科学化,已成为现代化生活水平步入高台阶的重要标志。

第3章建设思路

3.1设计思路

在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整合社区人、地、房、物、事、情、组织等信息,统筹社会治理、社区服务和商业服务等资源,以智慧社区治理与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实现新型、智慧的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创新模式。

3.2建设原则

(1)科学设计、分步实施

在遵循顶层设计的前提下,广泛调研论证,合理设计,科学试点,分步实施,稳步推进。(2)整合资源、信息共享

最大限度整合各部门、各层级的社区服务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效率,实现各类服务信息共享和有效对接。(3)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从社区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需求出发,确定最符合社区实际和特点的建设模式,并科学有序推进。(4)政府主导、多方参与

发挥政府在智慧社区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扩大社会合作,探索互利共赢的建设和运营模式。

(5)务实创新、安全可控

鼓励有关部门和企业树立“互联网 ”与智慧社区建设相融合的创新思维,推动传统领域通过互联网与社区有效结合。同时,增强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管理和防护,保障数据和系统安全。

3.3建设目标

坚持“政府主导、整合资源、规范运作、信息共享、便民高效”的原则,按照“机构人员统一、场所标识统一、流程内容统一、信息系统统一、经费保障统一”等“五个统一”的要求。通过有效整合现有各类平台的场所、设备、人员、经费等资源,将面向基层群众的公共服务事项纳入镇、村综合平台集中办理,逐步实现公共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建立集文化体育、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民政、人口党建等于一体的社区多功能综合服务平台,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基层公共服务便利化、统一化、网络化。运用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建立智慧社区,将城市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所涵盖的关于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民生需求,以及单位、个人提供服务等的海量信息,进行有效地捕捉、整合,并通过信息决策判断系统的智能化处理,及时、有效地提供给社会各方使用和互动体验,从而达到便民、便商、便管理的效果。

第4章建设内容

安宁区智慧社区主要包括四个平台:智慧社区管理平台、智慧社区审批平台、智慧社区服务平台、智慧社区展示平台。实行“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同”的运行模式,实现“数据一次采集,资源多方共享”的管理模式,为居民群众提供网络、电话和窗口服务关联组合的一体化社区公共服务。

4.1智慧社区管理平台

4.1.1网格化信息管理系统

4.1.1.1对象管理(1)人口管理

以地名地址管理为基础,以人口和房屋管理为主要内容,以网格管理为主要思路,以部门信息共享交换为主要支撑,实现对社区各类人口信息的动态采集、更新和维护,并通过对居民各类诉求的采集上报,保证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实现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形成实时、敏捷、长效管理机制,真正做到社区“底数清、情况明”。具体包括:

1)人口基础信息管理:依托网格员主动采集和部门共享交换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良性的人口数据动态采集更新机制。

2)常住人口管理:包括对常住人口的户籍登记、暂住证/居住证办理、从业人员、人口和房屋信息核实等业务。

3)流动人口管理:流动人口中重点人员和安全隐患、流动人口案(事)件、违法活动线索、出租房屋内案(事)件等业务。

4)移动工作终端:将人口基础信息管理、常住人口管理、流动人口管理等基础数据维护工作扩展到移动终端上,方便网格巡查员走街入户、发现问题、上报工作、实时维护基础数据、执行任务。(2)社会组织管理

本应用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信息及社会组织相关各类事件的动态采集、更新、维护和监督,以此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公益性作用。具体包括:

1)组织类型管理: 主要指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括市属机关单位、区属机关单位、军事单位、医疗机构、院校(幼儿园)、媒体单位、金融单位、邮政单位、文物保护单位、非公企业、社会服务公司等类型。

2)经济组织管理: 主要指未登记办照、未年审、存在违法犯罪行为等方面的管理。

3)社会组织管理: 主要指未登记注册、未年审、存在违法犯罪行为等方面的管理。(3)党建管理

以网格化管理为主要思路,完善党员管理(党员信息、认岗和联户等)和党组织管理(党组织信息、分类和定级等),提升党建工作效率

和质量,规范党内日常管理,实现党干管理同步,为社区党建工作打造一个先进的技术平台、高效的工作平台。具体包括:

1)党员管理:对正式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管理 2)党员认岗:明确党员在社区中担任的职位,并对其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3)党员联户:确定党员负责服务的人员范围,体现党员为民服务的职能。

4)党组织管理:包括对党组织类型(如非公有制、公有制、事业单位等)、党组织层级(如党委、党工委、党支部等)的管理,以及对党组织结构层次和人员构成的管理。

5)分类和定级:综合党员“自我评价”和“自我评分”以及上级组织的实地考核情况,确定党组织定级情况(如先进、一般、后进)

6)网上公开:即党员发展和奖惩、党务干部选拔任免、党的方针政策等适合党员干部学习、借鉴和向全体党员干部公开的党务内容,予以及时公开。

7)活动通知体系,即党员参加组织活动、集中教育学习前,以网上活动内容上挂、短信活动内容群发等多种方式并行通知。(4)退休人员服务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目标人群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方面服务的便捷程度,为退休人员提供文化、体育活动和维修、购物、医疗等上门服务,提升社会保险服务的质量监督水平,提高居民生活保障水平。具体包括:

1)扶老助残:为老年人提供包括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救护、文化娱乐、精神慰藉在内的服务。

2)医疗卫生:资助低收入家庭大病重病患者就医,开展公众卫生健康、送医送药活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看病难等问题。

3)社保服务: 提供查看基本社会保险的重要通知、公告信息与工作动态;提供查看社会保险法律法规,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各项政策法规;对退休人员在使用社保服务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提供解决方案。(5)流动人口服务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为流动人口提供信息采集、登记、居住证明办理服务,提供健全的文、体、卫服务设施和丰富的服务内容,提升社区内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水平。4.1.1.2治安管控(1)社区警务-治安防控

以网格化管理为主要思路,引入视频监控和智能分析技术,实现社区管辖范围内的小区、人员密集繁华街区、大型公共场所、繁华商业场所、集贸市场、公寓写字楼、旧货市场、文化娱乐场所、公园景区、地下空间场所等重点部位信息的综合管理和现场的实时监控,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2)社区警务-警民互动

构建警民良性互动平台,公安部门利用各种信息传播途径及时向社区居民发布治安防范预警信息,结合居民和社区工作者对社情动态的采集、发布。补充公安社会动态信息来源,丰富公安情报线索,为案件侦破提供更多有价值线索。

(3)调解矫正-重点人群管控

以网格化管理为主要思路,实现对刑教释满人、社区服刑人、吸毒重点人、精神病人、犯罪青少年和其他重点人等各类重点人群信息的全掌握和行动的全监控。(4)调解矫正-矛盾调解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调解过程中记录、实时上报事件信息,整合各方资源,实现矛盾纠纷登记、分类受理、调解处理、回复归档的逐级流程管理,辅助社区调解员快速有效的化解社区矛盾纠纷。(5)调解矫正-社区矫正

以网格化管理为主要思路,与检察、公安、司法行政三部门建立互通平台,对社区矫正帮扶对象日常表现实行动态监控,帮助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更有效地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矫正教育及社会监管,实现社区矫正工作有序有效的开展。

4.1.2智能社区管理服务

4.1.2.1房屋管理(1)产权服务

针对物业公司所属的一切房产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包括:详细描述记录小区、楼盘、住户单元的位置、物业类型、小区设施分布、房屋结构、房号、户型等信息,并可对小区、楼盘、房屋提供“实景图片、照片”的描述接口。(2)租赁服务

基于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社区业主与居民打造租赁信息发布与互动平台,此外,物业公司及房产租赁中介部门通过对所管房屋的使用状态进行动态管理,实时掌握本社区房屋租赁情况,为租赁双方提供服务。(3)公共维修基金使用服务

为业主提供房产公共部位损坏维修、及基金的支取服务,简化公共维修基金申请与支取复杂程度,和睦邻里关系,规范维修过程。4.1.2.2物业管理(1)民情互动

通过在社区部署多媒体触控大屏,与社区的其他应用系统紧密融合,各应用系统的信息和管理服务内容可通过触摸屏进行展现与互动,为社区居民带来全新的体验,实现信息的推送和居民的交互应用。(2)安防消防

严格社区小区出入门禁管理,规范住户门禁卡实名办理,访客实名登记,小区门禁出入视频监控、人脸识别、公安联网比对等安防措施,建立城市建筑消防安全数字化系(3)便民快递

由物业公司或物流企业等社会组织在小区设置专门场所,共同签订末端物流联盟合作协议,为居民统一收发快件,在有条件的小区可对末端物流签收全过程进行高清视频监控录像取证,以备查证,防止纠纷产生,以解决社区居民快递的种种不方便和快递公司最后送达问题。(4)环境卫生

开展社区绿化美化和义务植树活动,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推行绿色消费理念,开展社区垃圾分类,对垃圾量和排污进行动态监控,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有效提高环境质量和物业管理效率。

4.2智慧社区审批平台

4.2.1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系统基于社区服务站,整合市、县(区)各层级延伸至基层的行政审批与便民办事等事项,实现一站式的集中受理,提高办事效率,改善社区服务水平。系统主要建设如下功能:(1)窗口办件

为社区(村)服务站提供窗口收件功能,包含事项的登记、材料的收取、凭条的打印等功能。

(2)网上受理

为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提供网上申报事项的预审、受理功能。(3)业务办理

为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提供网上业务办理的功能,包含受理、承办、审核、办结等功能。(4)事项代办

为社区居民提供全市各级各部门下放的服务事项服务事项的“就近申办”与“同城通办”,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5)收费

为社区服务站收费窗口或者收费人员提供事项办理过程中的收费功能和收费票据打印功能。(6)业务反馈

为社区服务站窗口人员或者服务站提供业务办理情况反馈的功能。(7)业务协同

实现社区服务站窗口工作人员与各条线单位内部的信息查询和协同办事流转。(8)业务监督

为社区服务站领导和管理人员提供事物办理的监督监管功能。(9)业务查询

为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提供业务查询功能。(10)决策分析

为社区服务站领导、管理人员提供业务统计和决策分析功能。(11)内部管理

为社区服务站提供内部工作人员考勤、办公交流功能。(12)绩效管理

综合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的办件效率、办件评价、服务态度等为社区服务中心管理人员提供绩效管理功能。(13)异常预警

根据各核心业务系统的业务办理规范梳理监督重点,对服务时限、群众满意度、基层工作人员各项日常事务的定期执行情况等作为重点,对违反监督规则产生异常的数据给予及时的预警提醒。(14)实时监督

对基层事务受理系统中的业务处理过程进行实时监督,对于违反时限要求、满意度低下的业务进行重点监督,可查询业务处理的具体过程,并可在过程中发送督办催办的意见信息,督促工作人员按时按质办理。

4.3智慧社区服务平台

4.3.1服务热线呼叫系统

社区管理中心服务热线呼叫系统对接“12345”市民热线,并开通社区热线,接听社区居民反映的问题或接受社区事务受理要点的咨询。

服务热线呼叫系统由基础数据管理、居民信息管理、账户管理、派单管理、受诉管理、短信邮件、系统管理等几个功能模块组成。

(1)基础数据管理

针对服务中心的控制辖区、服务网点、社区等进行管理。包括辖区管理、社区管理、服务网点管理、服务片区管理、针对被叫的来电呼入号码(服务号码)进行管理。(2)居民信息管理

提供多级账户下的信息采集及档案管理。包含有老人个人信息的数据库管理及服务档案管理。(3)账户管理

因为服务中心管理员、服务中心座席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和角色,所以要对不同的登陆账户设定不同的登陆权限。账户管理包含:账户角色管理、账户列表(4)派单管理

获得信息以后,座席人员将需求通过派单管理模块分派给对应服务网点和商品供应商。(5)受诉管理

投诉管理包含:投诉登记、投诉受理、受诉跟踪、受诉回访等;以及与此相关的数据处理。(6)短信邮件

针对收发短信(外发短信与站内短信)、邮件、传真等进行管理(7)系统管理

针对系统自身的配置进行管理。

4.3.2智能社区公共服务系统

(1)劳动就业

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培训和职业介绍,并做好失业人员信息更新、失业保险申领等服务。具体包括:

1)就业训练:组织就业训练、转业训练的教学实习,开展教学研究,编写教材和教学资料。

2)职业介绍:制定职业介绍服务规范和标准,汇总本地区劳动力供求信息,建立预测、预报制定,培训职业介绍工作人员并颁发资格证书。

3)失业保险:负责失业人员的登记、调查、统计,按照规定负责失业保险基金管理,核定失业保险待遇,开具失业人员指定银行领取失业保险金和其他补助金单证,拨付失业人员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补贴费用,为失业人员提供免费咨询服务。(2)社区医疗

通过信息化手段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咨询、自检诊断、送药上门等服务,构建居民健康档案,提升社区医疗水平。具体包括:

1)公共健康医疗服务平台:由卫生、民政、信息化等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和指导,组织企业以联盟方式参与,共同建设社区健康医疗服务平台,收集、存储、分析和挖掘社区居民健康信息,通过与专业健康医疗机构对接,以云服务的方式实现对社区居民远程和移动式健康医疗服务。

2)远程健康医疗:在社区、居委会设置健康自检体验设备,用于社区居民自助式的健康自检(包括血压、血氧、骨密度等多种指数),也

可设立有专人服务的健康服务站(健康小屋),帮助居民进行健康检测,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检测数据通过网络与社区公共健康服务平台互联,对接专业健康医疗机构(包括社区医院、健康管理机构等),供家庭医生、健康管理师和门诊医生调阅参考,从而对慢性病人群进行跟踪和服务。

3)移动医疗:通过手机 APP 应用,实现居民与家庭医生、健康管理师的沟通。居民可通过 APP 进行诊疗档案、健康指标调阅,与家庭医生、健康管理师进行在线沟通,进行社区医院排队挂号,还可通过后台数据库进行心理和生理健康预检。(3)居家养老

通过信息化手段为老年人提供远程看护、上门服务、安全预警等居家养老服务,重点是面向居家养老模式提供信息服务,构建感知、服务、调度的三级服务体系,通过智能感知实现对老人信息的智能采集分析、也可通过服务呼叫终端触发服务请求,由调度中心调度社区服务机构向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行动不便、走失、紧急求助等提供便捷通道,快速、畅通、安心的紧急求助服务,提升为老服务水平。具体包括:

1)志愿者服务:接通呼叫中心,根据老人的诉求来确定服务项目,显示老人的具体地理位置和家庭配偶子女、所属网格源、志愿者等属性,如一般服务可以安排网格内的志愿者服务;比如家庭送餐、购物等,同时监督实施,让老人足不出户的享受服务。

2)健康预警服务:通过老人随身携带、固定安装的物联感知设备随时检测老人生命体征情况,一旦出现异常,系统会即时收到预警信息并进行弹屏显示,以便社区工作人员及时和当事人子女取得联系,并立即通知当事人的亲属、社区服务人员或相关医疗机构,以提供及时的医疗救助。除物联感知设备外,服务人员与社区医院联动,定期为老人进行身体检查,建立完善的老年人健康档案。

3)失智失能老人实时看护: 采用心电背心、带传感器的尿裤、定位呼叫手表等智能设备对失智失能老人进行 24 小时实时监护,提升该人群的生活品质。

4)居家煤气及用水报警:可采用卡式煤气报警器和用水报警器进行安全报警,并与服务后台联接,避免发生意外。

5)服务呼叫:老人可在电视等终端选择家政服务、订餐服务、购物服务等,实现足不出户定制服务。

6)安全监控:通过安装具备智能报警功能的民用视频监控设备,智能识别偷盗等行为,做到及时联动报警,保证老人生命财产安全。

7)精神慰藉:针对老人的亲友社交,子女可通过此项应用与老人进行实时的互动,老人则能随时了解家庭成员的近况; 针对老人的兴趣圈,充分展示老人在各方面的才能和兴趣,使老人间开展友人互动,随时了解身边朋友的动态。(4)住房保障

将住房保障工作纳入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展住房保障政策法规宣传,保障房申请、登记、初审、公示等服务,结合人口管理应用,实时掌握社区内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动态变化情况,为开展相关咨询、宣传和业务指导等工作提供支持。具体包括:

1)借助网站、微信、微博、社区电子屏等传播手段,提供住房保障政策法规的咨询和宣传;

2)结合人口等信息,准确掌握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动态变化情况,进一步简化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申请材料的审查及公示流程。(5)计划生育

基于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掌握各类人口计生动态信息,为社区居民提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等方面的宣传服务。具体包括:

1)为社区居民提供人口计生相关的各类民生法规、惠民政策、宣传教育、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信息。

2)实时掌握社区居民及相关流动人口与计生相关情况的动态变化,优化并简化计生业务办理流程。

3)为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各类宣传教育活动提供技术支撑,更好地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6)文体教育

加强社区内文化智能体验和线上服务功能,为公众提供数字图书馆、多媒体文化馆、数字娱乐体验馆、数字科普馆等公共数字文化体育场馆及设施服务,利用移动互联网终端随时随地提供演出、展览和门票优惠等信

息服务,在有条件的社区可建立数字娱乐体验馆,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数字技术手段提供健康的休闲、文体服务。(7)法律宣传

1)法律服务

基于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工作者、基层法律工作者和法律服务志愿者等法律服务资源,开展社区法律服务工作,使社区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

2)科普宣传

搭建宣传平台,充分利用辖区资源开展科普活动,面向各类专题建立社区科普宣传教育模式,建设社区图书馆,为社区居民服务提供具有公益性、教育性、休闲性等特征的文献信息集散场所。

4.4智慧社区展示平台

4.4.1安宁智能社区门户

数字化社区网站是在本社区内搭建网络服务平台,将社区服务信息如物业信息、周边商铺信息、餐饮信息、医疗信息等发布到社区网站并推送到每家住户的智慧终端,住户通过智能终端或者电脑及移动终端就可以方便的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服务,并且得到及时的上门服务。(1)物业服务

网上物业公告查看物业公司发布的各种通知、公告; 物业费用(2)网上交费

方便住户查看每月的应交费用,并可以网上投诉,住户在网上提交投诉,并查询投诉处理结果(3)网上报修

住户在网上提交报修要求,并查询派工、跟进情况(4)社区活动

查看物业公司或小区居民社团组织的各种活动安排,并可网上报名。(5)网上调查

参与物业公司、相关行业协会或政府机构组织的各种网上投票调查(6)我的日志

可记录家庭生活的细节,使邻居间增进对您和您家庭的了解。(7)家庭积分

积分是对忠诚用户的奖励,当积分达到一定数量后就有机会换取实物奖品或优惠券。(8)家庭相册

电子相册能方便的管理家庭影集,且查看方便(9)家庭店铺

将家庭里的闲置商品、二手物品进行登记销售或以物换物(10)留言板

留言板是家庭与邻居、物业、商家最直接便捷的对话窗口;给物业公司留言投诉;与商家讨论产品与商情。

4.4.2辅助决策信息管理系统

建设辅助决策信息管理系统,以大数据挖掘技术为依托,抽取、整合各项业务数据,进行统一汇总、展示,通过建立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为背景的民政业务分析模型,完成统计分析、决策咨询系统的建设,为社区领导直接提供各类相关信息动态、业务报表和统计分析等资料。

第5章建设效果

智慧社区的建设围绕政府、社区居民、商家、物业等主体,构建社区生态体系,探索社区治理与社区公共服务新模式。

政府:通过网格化管理,创新社区服务管理理念与模式,整合公共服务信息资源,改进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减少基层工作者繁杂而重复的工作,提高工作整体效率和质量,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透明、高效、亲和的政务服务。

物业:运用信息化手段帮助开发商和物业进行互联网转型。首先能帮助提升物业管理效率,降低物业管理成本;其次提升整体服务水平、拓展多样化社区服务,增加盈利;此外,能充分建立起用户黏性,增强与用户的沟通,提升用户的满意度,提升品牌。

居民:建立触手可及、惠及全民、功能恰当的新型社会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敏捷、主动、精准的服务,进一步优化社区居民安全、便利、舒适、愉悦的智慧化生活方式,提升公众幸福感。

第五篇:社区平安建设方案[推荐]

平安建设方案

为加强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确保辖区居民安居乐业,根据辖区社会治安工作的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创建平安社区建设活动中,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方针,在街道办事处党工委的指导下,依靠和发动社区各部门、广大居民群众,强化基础工作,提高治安防范能力,带动社区治安防范网络建设,夯实社区安全稳定的工作基础。二、创建平安社区建设工作目标:

通过创建活动,使辖区治安组织得到健全,治安防范力量得到有效整合,治安防范措施得到落实,治安防范得到提高,最大努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性。三、创建平安社区建设的标准:

(一)平安社区的治保、民调、帮教等组织健全并运转有效,社区居民对社区防范关注及参与程度高,社区安全防范的重大事项通过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的机制进行解决。

(二)建立健全治安保卫、民事调解、安置帮教、流动人口管理等各项工作制度,工作有记录,有台帐,建立社区治安状况告知制度,定期向居民公示社区治安情况,强化居民治安防范意识。

(三)有义务巡逻队,社区志愿者巡逻队和党员义务巡逻队。治安力量得到有效整合,社区民警在社区治安工作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指导义务联防队,监察员,社区群众对社区民警工作满意率达90%以上。

(四)社区公共部位照明设施齐全、环境卫生整洁,坚决抵治治安混乱,保持社区治安稳定,生活环境良好。

(五)防止减少社区的入室盗窃,非常信息要畅通,紧急情况立即报公安派出所和其他有部门。消防工作计划,有记录,每月有计划、有总结,做到防患于未然。

(六)对辖区帮教人员进行摸底调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强化对“帮教”人员的衔接和监控工作,达到管理信息化目标。

(七)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社区资源优势,将创建平安社区建设工作与创建无毒社区,青少年文明社区、科普示范社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文化先进社区、文明社区、巾帼英雄示范岗等工作中有机结合,做好各项创建平安社区工作。

(八)预防刑事解教人员重新犯罪,预防未成年走向犯罪道路。利用暑假丰富多彩的少儿活动,请心理咨询专业人士、法律工作者为各种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疏导正确的人生观。反邪教、禁毒警示教育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达到无邪教活动,无吸毒者滋生,无“三股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刑释解教人员无重新犯罪。减少或杜绝社区内“黄、赌、毒”违法犯罪。四、加强组织和部门分工:

平安社区建设创建活动在社区居委会的统一领导下,由社区综治工作小组牵头,社区司法、民宗、民政、计生、社区服务等部门配合共同组织实施,社区居委会主任亲自挂帅,负责组织协调。具体工作落实到社区综治委员和社区网格员。社区居委会要积极与相关单位协调治安职责,有义务积极做好社区治安巡逻工作,配合创建平安社区建设的活动。社区居委会代表居民的利益监督治安服务工作,将居民的意见,建议及批评上报街道办事处,以促进其治安服务工作。

五、监督、协助工作:

成立社区创建平安工作活动协助领导小组,对创建工作进行自检自查,自检自查中发现问题共同更正,对照考核标准自检自查。六、工作要求:

创建平安社区建设工作的重大意义向公众宣传,社区成员、义务联防社区议协,要全身心地投入创建活动中去,要紧紧围绕增强社区治安防范能力,切实减少发案核心,突出社区特色,对存在的问题要集中整治,改变面貌,落实各项有效措施,达到平安社区的标准。

下载安全社区建设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全社区建设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建设调度会方案

    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现场调度会活动方案8月5日(星期四)上午,召开全县社区建设现场调度会。为确保会议顺利召开,拟定会议方案如下: 一、参会人员 朱红方、朱云生、李嘉存、杨......

    绿色社区建设方案

    锡坑村创建“绿色社区”建设实施方案 经村两委会研究决定,在村内开展创建“绿色社区”活动,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创建绿色社区的总体规划是:到2011年,用2年左右的时间,把锡坑村......

    安全社区建设汇报材料

    基本思路是正确的,请在细节上、数据上补充完善,职业防护项目计划和措施不对应,尤其是措施要写自己企业的做法。 富 海 集 团 安 全 社 区 建 设撰写人: 汇报材料 审核人: 二......

    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篇一: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总结 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总结- 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总结 2011年的创建安全社区工作,坚持以建立安全、稳定、和谐、文明的新型社区为工作目标,切实落实保稳定......

    安全社区建设论文

    安全社区建设持续改进实践与思考 一、安全社区建设的概念与理念 “安全社区”概念是1989年在第一届世界事故与伤害预防大会上提出来的。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

    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篇一: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总结 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总结- 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总结 2011年的创建安全社区工作,坚持以建立安全、稳定、和谐、文明的新型社区为工作目标,切实落实保稳定......

    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篇一: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总结 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总结- 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总结 2011年的创建安全社区工作,坚持以建立安全、稳定、和谐、文明的新型社区为工作目标,切实落实保稳定......

    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制度

    铜梁县东城街道办事处安全社区建设工作 制度 为加强安全社区创建,预防和减少事故危害,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和公共财产的安全,营造社区“安全、健康、和谐”的环境,根据《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