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大绩:审思高考语文试题和答案(四)
王大绩:审思高考语文试题和答案
(四)也说“分析”
——审思高考语文试题和答案
(四)分析,也是高考语文试题挂在嘴边的一个词语。
分析,《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本质之间的关系(跟“综合”相对)。
看看我们的高考题目和可爱的答案吧。
[2007年全国Ⅰ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⑴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
一个“心情”,重重定语,写的、读的,实在吃力。请命题专家先作一道变换句式的题目好不好:把答案的长句改成若干个短句,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简要分析”?可答案非但没有将“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更没有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本质之间的关系。答案不是跟“综合”相对,而恰恰是做了囫囵吞枣的、含混不清的“综合”。
我们来分析一下。“咨嗟”是流露、表达感情的一种神态,一个形象;“休对”是一种心理的调整与转换,是对“咨嗟”某种意义的否定;“且将”是心情调整之后的一种尝试,一种付诸具体行为的努力。“咨嗟”是形象,感情融在其中;“休对”、“且将”是直抒胸臆,可是并不抽象,我们依稀可以体察到诗人调整心态的神态和举止。诗人的“心情”,正是通过三个词语间体现的调整、转换表达出来的。
恰当的答案应该是这样:
“咨嗟”写出了“酒醒”长长叹息的神态、动作。酒醉,只能一时排解郁闷,并不能真正将深沉的“怀人思乡”的郁闷化解,“超然台”上难超然。但诗人马上警醒,不应该沉溺在这种低沉的情绪里,更不应该这样去影响老朋友,由“休对”到“且将”,就表达出这种心情的调整与转换。诗人性格是豁达的,他可以这样去开导朋友,但自己的郁闷之情又是深重的,“咨嗟”是感性的流露,“休对”和“且将”,是理性的宽解,纠葛成“欲说还休”的复杂心情。
顺便说说第二小题。
⑵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参考答案]“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喻情于景的功力。
题目要求“赏析”,可以说是基于“分析”的“鉴赏”吧。题目要求“‘情’和‘景’的角度”,答案却变成了“‘情’的角度”、“‘景’的角度”。有道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答案却是“该分却合,该合却分”,自己命题,又不按命题要求回答,允许这样率性吗?
当然可以解释:答案是为阅卷人踩点而设。但是想没想过,这答案是要收入“答案汇编”、“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等等备考资料上的,是要年复一年引导许许多多教师与学生的,是“诗歌鉴赏”的权威样板?
“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典型的病句,句式杂糅,表意不明„„
“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喻情于景的功力”?到底是“景物”契合“感情”,还是“喻情于景”?是饺子皮包着饺子馅,还是饺子馅包着饺子皮?请自己先弄明白再说,拜托拜托了!
恰当的答案应该是这样:
词的上阕以写景为主,写“春未老”之景,景中有情。寒食节刚过,明明春还“未老”,但“烟雨暗千家”的景象,却使愁绪缠绕心头。细细的风,斜斜的柳,半壕春水,满城飞花,触目所见,都笼罩着排遣不开的郁闷。或者说,正是由于积郁,这些景物才分外鲜明地进入视野,化为词句,构成一幅烟雨愁情的画面。词的下阕以抒情为主,抒“思故国”之情,情由景生。诗人借酒浇愁,酒醒更愁,但旋即自我宽慰,托茶化解,豁达之下,愈显愁肠郁结。“诗酒趁年华”总括全诗,是旷达之语,更见无奈之情。全词景中有情,因景生情,因情取景,情景交融,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2009年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③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参考答案]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第二问:略。
北京卷倒是灵光,题目要求“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答案倒轻轻松松,既不举例,也不分析,一“略”了之。
面对如此大牌做派,无语!自己做个答案吧:
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旷达宽广、从容面对世态人生的仁人胸怀对待**险阻的。
例如词的上阕,诗人乘舟南行,原本陶醉于秋色湖光。忽然风起浪涌,船不能行,被迫滞留在黄陵庙下,但诗人没有焦躁牢骚,更没有“满目萧然,感极而悲”;反而吟唱道:“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在诗人旷达的胸怀里,险恶的风浪只不过是水神为挽留而召唤来的粼粼细浪,他仍然瞩目烂漫斜阳。把**险阻当作感受世事人生的机遇,这与“穿林打叶,吟啸徐行”的景象异曲同工,正是诗人宽广思想境界的写照。
又例如词的下阕。“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险恶的风浪中充满着对来日“风回”的信念,有了这“更好”的信念,那么今夜在风浪中“露宿”又算得了什么?这真是达人快语,广阔胸襟。在诗人耳内心中,风浪咆哮的声音竟如同水晶宫殿里传来的轻曼的《霓裳羽衣曲》,这分明是一种“胜似闲庭信步”的胸怀。“问君何能尔?”因为诗人有坚定的信念:明天准定登上岳阳楼。这种倾慕和信念表明,诗人具备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宽广的仁人情怀。
息怒,学学先贤,“不以题喜,不以题悲”吧„„
第二篇:王大绩:审思高考语文试题和答案(一)
王大绩:审思高考语文试题和答案
(一)也说“白描”
——审思高考语文试题和答案
(一)[按]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由一个个具体问题入手,审思语文高考中的一系列问题,希望引起语文界同仁的思考、研究和讨论,以期获得建设性的成果。使语文高考成为推动语文教学和语文课改的强劲动力。
高考前夕,到北京市铁二中讲课。针对某种强调专业术语,忽视感悟生活、关注语言、锤炼思维的语文备考现象,我一如既往地表明自己反对在语文备考中死背专业术语的态度。谈到诗歌鉴赏,我强调“鉴赏诗歌”最重要的是读懂诗歌、理解诗歌、“泡”开诗歌。至于回答问题,只需要就语言、形象、感情三个层面展开即可。
讲座结束,一位青年教师问我:“您说不用理会那些专业术语?”我说:“没错,用自己的话回答就行,用自己的话回答最好。用不着去趸那些‘诗歌流派’‘表现手段’‘修辞方法’的名词。”这个小伙子问:“那高考题中的‘白描’呢?”
是啊,那一年“诗歌鉴赏”的参考答案中有“白描”这个专业术语呀。
这位老师指的是2006年北京卷第12题。题目要求“鉴赏”的诗歌是陶渊明的移居(其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题目是: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参考答案是: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看来,尽管“参考答案”里有“意思对即可”的表述。但“白描”一词,仍然在语文老师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按《现代汉语词典》,“白描”解释为: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如果严格按照“参考答案”,那就必须答出“白描”这一专业术语;就算按“意思对即可”的从宽要求,也需要答出“简练单纯”或“不加渲染烘托”的意思。但是在考试里,能这样作答的同学少之又少。例如,下面的回答最终也都得到了阅卷的认可:
①本诗表现了诗人与村人悠闲共处的生活乐趣。“佳日”“登高”体现了诗人的闲情逸趣;“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体现了作者与村人融洽的感情;
五、六句用顶针的手法体现了朋友间深厚的感情;最后两句体现出远离世事,自力更生的乐趣。作者在清新的田园生活中,感受到了淳朴的民风。
②表现了诗人田园生活悠闲,与周围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乐趣。作者一一叙述了好天气里登高赋诗,这是一种悠闲;与邻居随意
而饮,与朋友谈笑风生,这是一种惬意;躬耕田野,自给自足,这是一种充实。田园生活的乐趣跃然纸上。
在阅卷实际中,题目第二问“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所考查的意图完全落空。
阅卷打塌,没了标准。但对语文教学和高考备考可是影响深远。来年,乃至此后若干年(有一本畅销的备考资料,就名为“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白描”都势必成为语文老师要帮助同学弄明白的专业概念。“白描”,并非高中“教学大纲”,也非高考“考试大纲”所要求的范围,却因命题专家率性一用而平添成为语文的负担。
语文老师总不能只讲一个“白描”吧,那与之相对的“渲染烘托”也得说清楚呀。不会只有一个“白描”吧?“黑描”呢?这倒是没有,但是可有“越描越黑”。还有“越描越重”,还有“轻描淡写”,还有“描龙画凤”„„
不开玩笑了,严肃一点。和“白描”并列朝堂的写作手法,可是林林总总:描状、赋陈、咏物、相生、转承、虚实、倒插、逆挽、反接、突接、仿效、点化、起兴、曲喻、比体、衬垫、衬跌、顿挫、用事、层递、复迭、错综、点染、侧重„„命题专家比我学问大多了,我可说不全。很多备考资料,就津津于铺排诠释这些专业术语。
“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命题专家有意无意的一笔“白描”,扭曲着中学语文的方向!而在“语言、形象、感情”的诗歌鉴赏关键点上,“参考答案”又给得相当荒疏。题目要求“具体说明”,而“参考答案”十分笼统。
高考承担“有利于高校选拔合格人才”和“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双重任务。这样两个“有利于”,不是凭空的,而是要通过具体问题体现的。
“表现了什么乐趣”,是就“感情”层面提问。“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是就“形象”层面提问。我们当然应该启发同学们读懂诗歌,从“语言”入手,逐层理解。比较完整的思考应该是这样的:
陶渊明的这首“闲居”,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乐趣。诗人在与乡邻的交往中体会到浓浓的自然、质朴、真诚、醇厚、愉悦的情愫,这让他觉得由衷的快乐和满足。这种乐趣是通过朴实的描述和抒情表现出来,洋溢在全诗字里行间的。开头两句描述“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诗人的感情和兴致,缘自和谐的人际氛围,他要用诗歌来吟咏。中间六句对生活情景的描述展示出这种乐趣的具体内容。经过邻家门口就要打招呼,有酒便一起来喝,彼此关系亲切、自然;农忙时各自去忙,稍有闲暇就会思念,相互交往浓醇、无碍;相互思念就披衣聚谈,说说笑笑从没有厌倦的时候,亲如一家,无拘无束。结尾四句直抒胸臆,表达对这种和谐的、完全不同于官场尔虞我诈的人际关系的珍惜留恋和从中得到的人生感悟——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在中学语文教学和高考中率意介入专业术语,是把鲜活、具体的问题简单化、教条化,是一种思维的懒惰。我不同意那种“诗人使用了****的方法”的说法。专业术语不是中学语文的根本,只是对语言现象的梳理和解释。例如“共产党像太阳”这句歌词。创作者并无意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他只是发自内心地把对共产党的感受表达出来。我们解释一下,才谓之为“比喻”。简单的做法,会使中学语文走入死背术语教条的泥淖。请命题专家三思而慎为。
第三篇:高考名师王大绩:作文高分
高考名师王大绩:作文高分五大技巧
王大绩老师在访谈中强调,作文高分有五大技巧:
1、记叙文适度含蓄,议论文鲜明亮观点,需要独到感悟和见解;
2、议论文充分地写好两个自己熟悉的例子,每个300字;
3、审题看题中启发因素,跑题是因为题目与素材断裂,建议写熟悉的素材;
4、字数不宜太多,最好在800~900字内,时间保证60分钟;
5、开头简洁明快,结尾余韵悠长。
另外,王大绩老师还谈到做阅读题要先提取信息,再转化成答案要点,最后根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答案;而古文翻译则要准确,文言文能力的提高需要积累文言实词。以下为访谈实录:@AmyWang-毕业季 :我总觉得我的作文可能当时写的时候感觉还不错 但是过一段时间后感觉语句中缺乏内涵。有时候甚至有些幼稚。该如何改进呢?
@王大绩老师: 重要的是提高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水平。
@泼墨山水zkn :向 @王大绩 提问: 还是不明白如何写你论文,尤其结尾怎么写比较好。
@王大绩老师: 读两篇议论文,模仿写就行。
@会成功的怪黍咖 :对 @王大绩 提问:老师,材料作文是不是最好在题目那不要出现材料的关键字,最好用自己的理解拟题目,那如果真的想不到,用了关键字,作文就会打折扣?
@王大绩老师: 从来就没有这种规定
@没心没肺得李小蔚 :王老师好。如果词藻不够华丽。该如何写好开头结尾吸引人。
@王大绩老师: 那就让逻辑性强些!
@_桔子皮 :对 @王大绩 提问:老师我喜欢写议论文,是不是要多用素材?
@王大绩老师: 两个主体内容就可以。
@敲打750 :对 @王大绩 提问:王老师,每次我的作文都很平常,按套路来,分数也都只有45分左右,高考上怎么样能让自己的作文有创新有特色呢?
@王大绩老师: 一定写自己有独到理解的东西
@IamTracyee :向 @王大绩 提问:作文题目提供的材料。直接在写作文的时候抄进去。这样好吗?
@王大绩老师:不好,要根据自己作文的表达需要引用。
@w习惯就好o :对 @王大绩老师 提问:请问老师回答小说有什么特点呢?
@王大绩老师: 答好小说阅读题目的基础是通晓人情事理。
@sOuL_051 :我在微访谈向 @王大绩老师 提问:怎样才算是好字体~!现在有些语文老师写的字就和狗趴一样!
@王大绩老师: 和这些老师的字不同的字,就算好字体。
@床单上的小汽车 :向 @王大绩老师 提问: 议论文多少例子合适呢?
@王大绩老师: 把两个不雷同的例子写充分,每个用300字左右
@_小媛媛要好好叫考大学 :向 @王大绩老师 提问: 请问有什么答题技巧可以提高现代文阅读的分数呢?谢谢~
@王大绩老师: 文本要点无一遗漏;作答无一词无根据。
@谷子随心录 :对 @王大绩老师 提问:写议论文总感觉被框架束缚,即觉得总是“论点、分论点123、总结”这样写写不出新意,但写成议论性散文又感觉没有条理,怎样把握呢?
@王大绩老师: 二者取长补短
@nivv :我在微访谈向 @王大绩老师 提问:老师您好!写作文的时侯材料是有了,但就是不懂得怎样把它写活,总是平平淡淡的。怎么办呢?
@王大绩老师: 要写出思想,感悟和意味。
@一切为了高考--廖财良 :对 @王大绩老师 提问:老师你好,有时候看到作文材料就发懵,不知从何下手,该怎么办?
@王大绩老师: 高考作文题目的材料都很显豁,体会到它的中心并不难——不要被某些模拟题吓住!
@晟1986 :对 @王大绩老师 提问: 王老师,请问今年全国二卷的作文还有可能是材料作文吗?会不会不分全国一二卷?谢谢!
@王大绩老师: 只有全国课标卷和全国大纲卷,当然,辽宁卷也是由考试中心命制的
@sOuL_051 :对 @王大绩老师 提问:每次写完试卷,总没有时间回过头检查,写完作文,就意味着要交卷了!
@王大绩老师: 一般是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检查的。大体是可以把自己的“疑点”标注一下,重点检查。
@骑着乌龟旅行的方月亮 :这些年写作文总是写议论文,弄的记叙文很是生疏,前两天试着写了记叙文,写的如老妈妈裹脚,废话一堆,中心思想不突出,如果高考考到该怎么应付?
@王大绩老师: 写记叙文特别要注意剪裁,因为只有800字。
@宋佳Red是干脆面女王 :对 @王大绩老师 提问:请问老师,作文可以写当时在考场上的感受吗??
@王大绩老师:完全可以。
@安卿Zz :对 @王大绩老师 提问:王老师好。素材是写当下的热点好呢,还是一些不常见的素材,买一本素材书管用么?
@王大绩老师: 文章合为时而做,有时代气息的素材当然好,但是需要自己有感悟。
@我称心 :我在微访谈向 @王大绩老师 提问:材料怎么百用?
@王大绩老师:感悟到了就能百用。
@灬差不多小姐丶t :我在微访谈向 @王大绩老师 提问:对于高考作文,总有固定的刻板印象,觉得议论文在大考中是最常用的也是最易得分的文体。不知道老师怎么看?
@王大绩老师: 你可以随便翻一本“优秀作文选”,看看是不是和你说的一致。
@阿Fong啊 :对 @王大绩老师 提问:写作文一定要首尾呼应吗?首尾呼应的话一定会有加分吗?不会觉得很烦吗?就像走了好远了忽然又要回去很惨好吗?随便写下去的东西才最真实吧?所以干嘛要有那么多限制呢?要求这种东西的存在很是该死啊您觉得呢?
@王大绩老师: 课程标准里说:要鼓励同学们自由的,有个性的,有创意的表达。我们们要尊重写作的一般规律,也应该有自己的独到创意
@KwonS_daviaaan :对 @王大绩老师 提问:请老师 写议论文有时候是在举不出例子 怎样才可以避免文章空洞??!!!??
@王大绩老师: 准备好自己熟悉的例子。
@桑尼妙可:对 @王大绩老师 提问:老师您好,高考作文是否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考察?是不是稍有偏离主旋律(比如说质疑雷锋精神之类的),就会0分??
@王大绩老师: 既然担心,不这样做就得了。
@李凱king :我在微访谈向 @王大绩老师 提问:王老师你好,字体写的很漂亮,分会适当的高点吗??
@王大绩老师:当然,越漂亮越好。
@昕杨渝渝 :向@王大绩老师 提问: 王老师!就你个人的观点。是不是写得愈新颖愈有优势?如题材是面对毕业,又一个十字路口。规划自己的未来的蓝图的。我如果用反面,写的是关于我对社会的恐惧与对未来的迷惘„你觉得怎么样??
@王大绩老师: 新颖,是让阅卷人觉得新,那我们只有“守旧”,写熟悉的素材才可以。如果主观上想出新,结果一定是老出错吧?
@愿流转和无常作我岚凌的生之证明 :向 @王大绩老师 提问: 作文习惯了用老师要求的议论文七段式,不敢突破也不会创新该怎么办?一般47-52分 谢谢!
@王大绩老师:既然不敢又不会,就不要突破了。
@香橙部落 :向 @王大绩老师 提问: 王老师,我想问的是要怎么样才能合理分配时间,每次模拟都觉得时间很勉强,而且总没有踩。
@王大绩老师: 按照题目规律,精明答题,不只正确,还要快速。
@--忆菲--:向 @王大绩老师 提问: 老师,高考作文是不是写的越长越好,字数限制到多少最合适?
@王大绩老师: 太长不好。800字以上,900字以下。
@袁家小慧慧 :向 @王大绩老师 提问: 老师,我的成绩一直在100-106期间,很想提高到110-120,请问在剩下的几天还能提升吗?怎样才可以提升!
@王大绩老师: 能提升,明确思路最重要。
@mysunshinewzhly :向 @王大绩老师 提问: 去年的石家庄高考作文是以漫画的形式出现的,今年还会是吗?我们今年第一年新课改。
第四篇:2018天津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1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2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题。
转过山角,悄无声息地盘垣一段古潭般______的河湾。一片暗绿扑上眉睫,浑身一阵清凉。溪水到这里更加澄澈,像一汪流动的绿玻璃。夹岸竹树环合,上面是翠盖蓊郁,中间的虬藤柔曼,纠挽披拂。只有两头逆射出来的波光云影,参差画出流水的_______来。一棵倔拗的老柳树,偃卧在河面,_____的枝叶梢头,兀立着一只鹭鸶,侧头睥睨着岸边的林子。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悄(qiāo)无声息 盘垣(huán)澄澈(chè)B.蓊(wēng)郁 虬(qiú)藤 柔曼(màn)C.披拂(fú)参差(cī)倔拗(ào)D.偃(yǎn)卧 兀(wù)立 睥(pì)睨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深邃 蜿蜒 荒疏
B.幽邃 蜿蜒 稀疏 C.深邃 曲折 稀疏 D.幽邃 曲折 荒疏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尤瓦尔・赫拉利写作了《人类简史》一经上市就登上了以色列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蝉联榜首长达100周,30多个国家争相购买版权。
B.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通过自己杰出的大脑,倾尽毕生精力,以整个宇宙为研究对象,试图解开关于时空和存在的本质。
C.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具有高知识、高融合性、高带动性等优势,是创建宜居“智慧新城”的有力推手。
D.无论是在天津,还是在比赛现场,都有支持热爱天津女排的一批球迷与这支队伍同呼吸共命运。
4.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四书语录体舍生取义逝者如斯夫
B《三国演义》章回小说以时间为序拥刘反曹三打祝家庄 C《家》现代小说巴金高觉新激流三部曲
D《哈姆莱特》悲剧文艺复兴莎士比亚卡西莫多
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在信息化时代,体能与机械能不再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智能成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权威性标准,而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则进一步将这种决定性与权威性推向顶峰。信息是什么?通常的意思是音讯消息及其内容和意义。从本质上讲,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现象,但是它必须通过主体的主观认知才能被反映和揭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来看,信息与人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人的意识与客观世界之间的沟通。客观世界所包含的各种信息通过与人的感官的相互作用进入人的意识,并在人的大脑中进行加工和处理,被翻译成人与人之间可以交流的语言再现出来。人类语言成为这种被意识到的信息存在的唯一載体。因此,信息与人的关系的本质可以表述为,人是信息的主宰者,信息为人所控制,为人服务。然而,这种关系在信息化社会遭遇了或正在遭遇颠覆性的挑战。
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说,人们,包括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莫定了基础。有了这样的共识,人们放松而理所当然地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给我们的奇妙、自由、淋漓的快感。而恰恰是这种人对信息逐渐形成并且巩固的心理依赖,将信息与人的本质关系置于了深刻的矛盾之中。
如前所述,现实中的信息必须以人类语言作为自己的唯一载体。信息化时代诞生了一种特殊的语言,这种语言就是用以再现被人脑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并使之能够被认识、被理解、被获取、被保存、被利用以及被再造的计算机语言。计算机语言虽然也是人类创造,并且也逐渐被广泛使用,但是其背后支撑它的强大的计算机技术却掌握在少部分专业人士手中,公众被远远地甩到了高科技发展的边缘,他们只能按照少数人事先设定的程序和规则在仅有的范围内去选择,成为数字化产品的被动接受者。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形态越多地深入到我们的生活,我们就越严密地被少数人的思维所控制,且这种控制最终会表现为信息对人的控制。
现代信息及其技术形态能够广泛参与人类的知觉活动、概念活动甚至情感性活动,形成对人的智能的精确模拟,这使它得以摆脱对人的依赖性,成为与人对立的异己力量。这种科学技术与人的矛盾关系,是否意味着,随看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人及其社会的深刻信息化与人工智能超越人脑的对信息处理的强大功能,将把人类推向被奴役者的终极命运? 面对网络普及和信息泛滥,我们要从华丽的科技陷阱和繁杂的信息现象当中超拔出来,确立起人与科技和信息之间主体与对象、控制与被控制的合理关系。(节选自张志宏《信息化时代人的精神困境与文化救赎》,有删改)5.下列对“信息”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本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信息通常的意思是音讯消息及其内容和意义,现实中的信息以人类语言作为自己的唯一载体。B.信息是由主体主观认知反映、揭示出的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属性。C.信息与人的关系实质是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沟通,人的主宰地位始终不会动摇。D.信息通过与人的感官的相互作用进入意识,并被大脑加工处理为可交流的语言再现出来。6.下列表述,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
A.信息化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共识,所以人们开始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来的快感。
B.计算机语言是一种特殊语言,用以再现由人脑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并使之能够被认识,被理解,被保存,被利用,被再造。
C.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公众已经完全被掌握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语言的少数专业人士奴役。D.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纵深发展,科学技术与人类最终会形成不可调和的二元对立格局。7.下面所列当今现象,不能体现倒数第二段所说“科学技术与人的矛盾关系”的一项是 A.习惯使用电脑打字的人常常感慨,有些字不会写了,有些字写不好了。
B.家务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开始进入生活,使很多人逐渐由“不用干”变成了“不会干”。C.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使一些人患上严重的手机依赖症。
D.“阿尔法狗”程序战胜顶围棋大师后,职业棋手们纷纷采用智能软件辅助训练,提高水平。
三、(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白蘋洲五亭记 [唐]白居易
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溪连汀洲,洲一名白蘋。梁吴兴守柳恽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蘋”,因以为名也。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载,有名无亭,鞠①为荒泽。至大历十一年,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以游息焉。旋属灾潦荐②至,沼堙台圮。后又数十載,委无隙地。至开成三年,弘农杨君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树三园,构五亭,卉木荷竹,舟桥廊室,洎游宴息宿之具,靡不备焉。观其架大漢,跨长汀者,谓之白蘋亭。介二园、阅百卉者,谓之集芳亭。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玩晨曦者,谓之朝霞亭。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五亭间开,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游者相顾,成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又不知蓬瀛昆阆,复何如哉? 时予守官在洛,杨君缄书赍图,请予为记。予按图握笔,心存目想,覙缕③梗概,十不得其二三。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境心相遇,固有时耶?盖是境也,实柳守濫觞之,颜公椎轮之,杨君绘素之:三贤始终,能事毕矣。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康之由,革弊兴利,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利兴,故府有羡财;政成,故居多暇日。是以余力济高情,成胜概,三者旋相为用,岂偶然哉?昔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郡,忧黎庶,有善政,不闻胜概。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君名汉公,字用乂。恐年祀久远,来者不知,故名而字之。时开成四年,十月十五日,记。(选自《白居易集》)【注】①鞠:皆,尽 ②荐:连续 ③覙缕:逐条陈述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 狎:亲近B.万象迭入 迭:重叠 C.杨君缄书赍图 赍:送 D.成胜概 概:景象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以为名也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B.作八角亭以游息焉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康之由,革弊兴利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 若属皆且为所虏 1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记,是我国古代常用文章体裁,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记”的种类很多,本文是一篇游记。
B.步,古人称跨出一脚为“跬”,再跨一脚为“步”,后即以“步”作为长度单位。
C.刺史、守,皆指古代地方官职,如《陈情表》中曾提到“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D.蓬灜,指蓬莱和灜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为仙人所居之处,后常指仙境。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B.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C.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D.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记叙白蘋洲五亭等的由来,描写白蘋洲胜景,赞美杨汉公“乐山水”“有善政”,叙议结合,言简意赅。
B.文章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白蘋洲五亭的优美风光,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江南山水的热爱。C.作者将谢、柳、龚、黄四人与杨汉公加以对比,对他们四人没有良好的政绩有批评之意。D.文章对杨汉公大加褒美,这从侧面体现了白居易“革弊兴利”、关心民生的政治情怀。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语文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本卷共10小题,共114分。
四、(23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3分)(2)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3分)(3)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2分)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3)“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4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漫步经典,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襟抱与情怀:《荆轲刺秦王》“ ①,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是荆轲赴汤蹈火的毅然决然:《短歌行》“ ②,天下归心”,那是曹操延揽人才、渴望一统的豪情壮志:《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④ ”,道出李白蔑视权贵的做岸不屈:《赤壁赋》“ ⑤,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写出东坡经历人生低谷后的旷达、洒脱;《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⑥,尽西风,季鹰归未”,抒写了辛弃疾耻于弃官归隐、立志光复故土的爱国之情。
五、(2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虹关何处落徽墨 石红许
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在虹关【注】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于白费心神徒劳无功。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
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廷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穿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日常琐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中,昔日贩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忧伤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下来,把人带进梦里故园。
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韵吗?石板路上,不时与村人擦肩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在虹关,我拾掇了一串烙上徽墨溫度的词语: 质朴、慈祥、安然,小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
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也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到后来,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
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屐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勢,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有权威人士言之凿凿指陈,北京故宮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
虹关徽墨,不小心逝失在古村落、古驿道边,等待人们去擦亮这张泛着黑色光泽的名片——“徽墨名村”。在一栋民居内,我兴奋地发现,有人在挖掘、研发传统徽墨工艺,遗憾不见墨工,不知那一双手是怎样捣鼓着黑色的诗篇。不大的台面上摆放了刀、小锤、木槽、墨模等工具,还有一些看不懂的物品,想必都是与徽墨有关的器皿、墨料。壁板上挂有制墨工序图《一块墨的前世今生》:点烟、和料、烘蒸、杵捣、揉搓、入模、晾墨、描金。从采取数种原料到试磨鉴定墨质,一锭墨才得以面世,具体制作起来,其工序之繁复岂是图解所能说得清楚的,想想真不容易。一锭墨,千杵万揉,浓缩的精华,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不经意间,我瞥见阁楼上稳站着一个白髯飘飘、仙风道骨的先生,便主动打招呼,他问询了我的来意,邀请上楼喝茶座谈,我,一个找寻徽墨的陌生人,沿着屋内与厢房连成一体的木质楼梯,漫步走上阁楼,轻轻地踏在楼板上,咿呀作响,我生怕踩醒了乾隆年间经营徽墨的原始账本,生怕踩碎了岁月的痕迹,更生怕踩破了一截遗落的留着明代指纹的徽墨。
先生姓叶,一个隐者、居士、制笔者,放弃大城市的舒适,只身走进虹关,设立工作室,执刀执笔,刻刻写写画画。兴致来了,叶老师挥毫泼墨,正是徽墨磨出的浆液、芳香、光泽,正是新的徽墨传人制作出的徽墨。磨墨时,细润无声,我却听到了墨与砚台的喁喁细语。触摸着徽墨的韵律,我看到了,看到了徽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舞,“入纸不晕、书写流利,浓黑光洁”。真想只做一个书者。舀一瓢清清的湖水,每日轻柔磨墨,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
家里书桌内一角散落着几块早年留下的普通用墨,七公分长,其侧分别有描金楷书“金不换”“凝香”字样,背面还有莲荷、白鹤等图纹,虽谈不上金贵,但仍散发着幽幽暗香,还有儿时习书的悠悠往事。回想小时候上学时,练毛笔字要买描红本、砚台,还有长条形的墨块。磨墨时总是弄得满手漆黑,便到校外小水塘边去洗干净,再继续练字。与墨的亲密接触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那几年,以后偶尔再接触毛笔,已经是蘸着液态的墨汁了。我想,那时研磨的墨一定是虹关的徽墨吧。这样一想便感到一丝慰藉,回头再看黄灿灿油莱花簇拥的虹关,一身原生态的粉墙黛瓦着装,仿佛特别的亲切,烟雨蒙蒙中弥漫着老家的气息,一股乡愁莫名袭来。在虹关寻墨,我不为藏墨之好,只是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对文化敬畏的心。在寻找徽墨中,我领略到徽墨走过的千年历程,也感受到浓淡相宜的虹关凸显出的古村文化。这是墨润心灵的 过程,这是沉醉馨香的过程,这也是国学照濯的过程。虹关,坐落在和风细雨敲开的绿茵茵帷幔里,是徽墨润开的一首唐诗,深入其中似穿越在一阕宋词里,时光铺陈,岁月静好。蓦然间,发现村口一小店屋檐下旗幡招展——“有徽墨出售”,我加快脚步走去,带一截虹关徽墨,去描绘心中的故乡。(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注]虹关,即虹关村,古徽州村落,是“徽墨”产地之一,位于今江西省婺源县。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文章开头运用“子然一人”“蹀躞”等词语,形象地描写了“我”寻找徽墨时身心疲惫、孤独失落的状态。
B.“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是徽墨式微的原因,“华丽”一词运用反语手法,寄寓了“我”内心的惋惜与不平。
C.文章写了一位“隐者”,表达“我”对其放弃大城市舒适生活、在虹关与笔墨为伴的敬慕之情。D.文章回忆儿时磨墨习书的一段经历,意在强调“我”与墨的渊源,真实亲切,具有生活气息。E.文章以寻找徽墨始,以带走徽墨终,首尾呼应,脉络清晰;文字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和文化韵味。
17.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5分)18.请结合全文赏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6分)19.文章在记叙寻墨的同时,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6分)
六、(10分)20.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作答。(6分)
鲁迅提过,“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丰子恺的漫画《村学校的音乐课》却没有画人的眼睛。你觉得二者矛盾吗?请结合画面说明理由。
21.中学生刘星写给天津滨海新区文化中心图书馆馆长的电子邮件,在语言、逻辑等方面存在若干问题。请找出四个有问题的词或句子,写在答题卡上。(4分)尊敬的馆长 您好!今天我到贵馆读书,被其别出心裁的外部设计和炫酷的内部场景震慑,“最美图书馆”果然名不虛传。阳光透过玻璃洒满大厅,有人专注选书,有人静静阅读,这真是“书香天津”的最好写照!为了提升图书馆的品质,更好地服务读者,我提两点建议,请采纳。
首当其冲,希望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读者只有参加图书馆的活动,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素质的提高。
其次,希望在买书上继续加大投入,增大藏书量就能实现图书馆的内涵发展。谢谢!此致 敬礼!刘 星
2018年3月3日
七、(60分)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60分)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納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作文评分表 等级 类别一等(20~17分)二等(16~12分)三等(11~7分)四等(6~0分)内容(20分)表达(20分)特征(20分)无标题、错别字多、字数不足、标点错误 减分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语文参考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1.D 2.B 3.C 4.C
二、(9分,每小题3分)5.C 6.B 7.D
三、(15分,每小题3分)8.B 9.B 10.A 11.A 12.C
四、(23分)13.(8分)(1)面对宽广的池水、看到排列的峰峦的,称它为山光亭。
(2)杨君先前治理舒地(或“在舒地做官”),舒地百姓太平;现今治理湖地,湖地百姓安康。(3)二者都具备的,大概就是我的朋友杨君了吧? 14.(9分)(1)A(2)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3)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15.(6分)①风萧萧兮易水寒 ②周公吐哺
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④使我不得开心颜 ⑤惟江上之清风 ⑥休说鲈鱼堪脍
五、(21分)16.(4分)A B 17.(5分)主要运用了拟人(或想象)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使用徽墨书写时鲜活灵动的状态,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和对幽静生活的向往。18.(6分)①喜爱徽墨,而徽墨式微,制墨技艺几近失传。
②墨,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③警醒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对文化敬畏的心。19.(6分)①虹关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文化底蕴。②虹关是徽墨的产地,徽墨也成就了虹关。③虹关引发了作者的乡愁。
④增添了寻墨历程的情趣,丰富了主题。(答对3点即可)
六、(10分)20.(6分)理由 语言表达 21.(4分)①震慑 ②采纳 ③首当其冲
④读者只有参加图书馆的活动,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素质的提高 ⑤增大藏书量就能实现图书馆的内涵发展
七、(60分)22.(60分)略
第五篇: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语文是一门集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基础性学科,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高规格的考试,自然对语文这门基础学科要进行考察,而且要求也更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仅供大家参考阅读!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如下:
一、名句名篇默写(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2)与君离别意,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小学而大遗,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4)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5)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6)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答案(1)言笑晏晏(2)同是宦游人(3)吾未见其明也(4)茕茕孑立(5)而后人哀之(6)心远地自偏
二、语言文字运用(13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分)
在一个以征服和改造大自然为主流价值观的背景下,在日益喧嚣浮燥的年代里,要想在理想与现实间铺上一条回乡的路,那就只有去追寻丰________(yú)生命律动的大地风物,去探求给养内在情性的源头。甲乙在他的最新散文集《鲜花地》中就做了这样的追寻与探索。
(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1分)
答:答案(1)腴(2)“燥”改为“躁”
解析(1)题是根据拼音写汉字,联系前后的字进行推敲,错误率会大大降低。应填“腴”字。(2)题要对成语的含义有正确的理解,“燥”指缺少水分,“躁”指不冷静,根据词语及句子意思,应是“浮躁”。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1)当一方将权力赋予另一方时,必须建立一种机制来________权力接受方能够按照权力授予方的意志行使权力,对其决策和行动负责,这种机制就是问责。
(2)模式引进________包括名称和节目模式,还包括节目制作流程的每一个细节,这就“强迫”中国电视制作从各个环节弥补不足,从作坊式走向工业化流水线。
(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与永恒的时间和空间相比,人不过是________,我只是中国这个大家庭里一个小小的螺丝钉,但我愿做有价值的那一个。
A.保障 不只 九牛一毛
B.确保 不止 九牛一毛
C.确保 不只 沧海一粟
D.保障 不止 沧海一粟
答案 C
解析 确保:确实地保持或保证。保障: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1)句不存在“受侵犯和破坏”这层意思,应选“确保”。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只:不但,不仅,表递进。根据(2)句的“还”,应选用“不只”。九牛一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3)句侧重说人的渺小,应用“沧海一粟”。
4.下面文字有一句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2分)
①大漆,是漆树树皮中分泌的汁液,又名生漆、土漆、国漆,有“漆中之王”的美誉。②中国漆树产量大,质量佳,在远古时期便已使用大漆、认识大漆,并用大漆制作器物。③目前中国发现的现存年代最久的漆器,距今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
有语病句子的序号:________
修改:答案 ② “使用大漆”与“认识大漆”位置互换。
解析 通过分析,在②句中,“使用大漆、认识大漆”语序不当,不符合认知规律,应是先认识后使用,二者应该互换位置。
5.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7分)
在厦门海沧野生动物园的非洲草食区,游客总能看到。遗憾的是,园方昨天传出坏消息:有一只雄性,而它的“爱人”,另一只雌性。
究竟是谁害了它们?园方兽医为雄性,赫然发现它的胃中囤积着重达4公斤的塑料垃圾袋!虽然垃圾袋上的字体已模糊,但依稀能辨出是各种食品的包装袋。
据园方介绍,鹿属于反刍动物,误食塑料包装袋后,法把这些异物反刍到口中吐出,也无法将它从胃肠中排出,日积月累,而垃圾袋也无法排出体外,最终被堵死。
(1)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答:(2)请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答:答案(1)厦门一野生动物园中黇鹿因误食塑料垃圾丧命。
(2)要点:这一事件反映了人们环保意识的淡薄。在景区游玩时,随手扔垃圾,可能会给野生动物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为此,我们应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从身边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具体略。
解析 在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的时候,我们需要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几个方面对新闻进行分析,然后对其进行整合概括。在谈自己的看法时,可先对新闻事件进行评析,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再指出正确的做法。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2014·龙岩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城镇化应直面文化命题
杨平
①在讨论城市文化问题时,还需要社会多元主体的自发参与,否则城市就不是一个完整的社会构造,文化就不可能多样。
②作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城镇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③新型城镇化应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然而,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究竟意味着什么?文化在其中应发挥何种作用?如何避免城镇化浪潮出现“去历史、去文化”现象?
④“千城一面”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广受诟病的一种现象。在相似的城市面孔中,看不到历史和文化对城市性格的塑造。城市有产业而无生活,有生活而无品质;传统的共同体日益瓦解,邻里生活渐趋消失,进而导致人际隔膜、阶层隔膜、人心隔膜,社会信任难以建立;青年人缺乏信仰支撑,社会缺乏共同伦理。这些现象与工业化和市场化相伴而生,成为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副产品。
⑤关注城镇化,不仅要关注产业增长,土地制度变迁,户籍制度改革,更要关注城市文化在城市社会变迁中的重要作用,直面文化命题。因为说到底,人们聚集于城市是为了追求幸福生活,而城市文化,则是一个城市能否赋予人们幸福生活的重要因素。
⑥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迅速进入工业社会,但成熟的工业社会的城市形态和文化形态却并未随之确立。中国人正在寻找工业化时代适合自身生存的文化形态和价值形态,这其中的种种矛盾和不适,深刻地反映在我们居住的城市格局之中。与此同时,新工业文明正悄然袭来,信息化、全球化正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与这种新型文明相适应的城市文明,更是中国人所不熟悉的,为正如火如荼进行的新型城镇化带来更大的挑战。应对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双重挑战,将为我们未来的城镇化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
⑦如何涵养城市文化?在传统中国,政治和行政力量占主导地位;在当代市场经济社会,市场力量业已无处不在;而在未来,社会力量的生长将对城市文化产生日益明显的塑造作用。因此,在讨论城市文化问题时,政府的规划与行政能力十分重要,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能力也十分重要。但仅有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多元主体的自发参与,否则城市就不是一个完整的社会构造,文化就不可能多样,城市文化就缺乏生命力。
⑧一座城市的文化精神最终形成,必然有一个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及互动的过程,靠简单的行政命令无法形成城市精神,靠市场的无形之手也无法建构健康的城市文化。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建设,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社会力量在介入重大灾害事件进而塑造公民精神的过程中正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会多元主体的参与及其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协调,是城市文化塑造过程中的一个新命题。
⑨所谓城市文化,说到底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它可以体现为美轮美奂的城市建筑,也可以体现为传统遗存的保护和文化产业的生长,但归根结底,它体现的应是一个城市的价值和精神。如此,城市才可宜居,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才可和谐,一代又一代的居民才可扎根,经济发展才可能借此获得自己的文化面孔。
(选自2013年12月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大推动了中国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引起了当今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关注和讨论。
B.涵养城市文化,以往是政治和行政力量占主导地位;现在是市场力量为主力军;但将来,社会力量将后来居上,成为主体。
C.目前,中国的城镇化建设正面临工业化和全球化的考验,但只要认真应对,就可能对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产生良好影响和积极作用。
D.城市文化的表现形式呈多样化,既可以是能看见的美丽建筑,也可以是无形的精神;既可以是传统遗存的物品,也可以是未来创造出的文化产业。
答案 B
解析 “现在是市场力量为主力军;但将来,社会力量将后来居上,成为主体”错,原文为:“在当代市场经济社会,市场力量业已无处不在;而在未来,社会力量的生长将对城市文化产生日益明显的塑造作用。”
7.“这其中的种种矛盾和不适,深刻地反映在我们居住的城市格局之中”中的“种种矛盾和不适”具体指什么?(3分)
答:答案(1)当今城市缺乏有品质的生活。(2)传统的共同体日益瓦解,邻里生活渐趋消失,形成各种隔膜,社会信任难以建立。(3)青年人缺乏信仰支撑,社会缺乏共同伦理。
解析 首先要找出设题句在文中的位置,然后由此句向前搜索,找到与之相照应的内容,即文章第④段,最后对用分号隔开的第④段第三句话进行归纳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8.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为什么提出城镇化应直面文化命题这一问题。(3分)
答:答案(1)过去和当今的城镇化建设缺乏历史和文化建设,城市缺乏有品质的生活。(2)城市有了文化,才能赋予居民幸福生活。(3)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它体现了城市的价值和精神。
解析 从全文的角度考虑,逐段阅读,分析其与文化命题的关系,凡涉及文化命题的存在问题、意义、实质等的内容都可作为答案要素。如第④段是文化命题的历史和现实问题,第⑤段是文化命题与人们幸福生活的关系,第⑨段是文化命题的实质,筛选其中相关的语句,整合答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