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读乐曲《长征》
伟大领袖毛主席写的《七律长征》,是红军二万五千里战略转移和向抗日战场大进军的光辉写照与热情颂歌,它高度精练而生动地描写了长征那艰险壮阔的场面,集中地表现了红军英雄豪迈的气概,诗里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和乐观主义,是一篇不朽之作,被列入了小学语文教材供学生们研读,被谱成歌曲让人们代代传唱。
在这次全市举行的庆祝七一“颂歌献给党”的万人合唱会上,我们教育口代表队演绎了这首歌曲,作为一个对诗词和音乐略知一二的我,在训练的过程中,一次次被毛主席的诗之高明和作曲家之巧妙所感染,我感到作曲家彦克先生充分理解了毛主席写诗的意境,将这不朽的诗篇用音乐的语言,再现了出来,正印证了那句话——艺术,都是相通的。
乐曲的第一部分既是一个引子,又高屋建瓴的宏伟开篇,演绎的是七律的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男女声一个响亮高昂而富有爆发力的——“啊!”对长征这一伟大而胜利的举措充满了激情的赞美和感叹。试想,毛主席不正是怀着一腔热情来写下这不朽的诗篇的吗?然后一个干脆的收音,开始娓娓道来,“红军/不怕/远征难”,节奏缓慢,但铿锵有力,欲扬先抑,整个句段,从低音mi起音,一直到高音mi结束,跨越了两个八拍的高度。在“不怕”的后面,用了跳音和休止符,“万水千山”更是一词一顿,既对长征的高度总结,又把人引入那峥嵘岁月里。
整首曲子,以雄浑的男声为主旋律,柔美而高亮的女声在男声的后面做影子和烘托,正如战争岁月一样,男人是主力军,但是,妇女隐隐约约的出现,为革命艰苦的征程增添了一点浪漫而柔情的色调,反过来,战争对妇女身心的摧残,而妇女坚贞不屈的奋起,更反衬了战争的艰苦与残酷。第一部分的最后一节,重复“只/等/闲”,男女声部达到高亢而和谐的声部统一,展现的是一种恢弘磅礴的豪迈气势。
歌曲的第二部分从过门起换成了进行曲的旋律与速度。重复演唱诗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我们仿佛看到了红军背着枪支,穿着草鞋,迈着整齐的步伐,踩着音乐的节拍,大步走在行军途中。此时,女高音和声的节奏鲜明地加入,犹如是行进的过程中,又出现的一支新的力量,在思索,在跟随,在鼓舞士气,在互相打气,在表达同样坚定的心声,参加革命,参加长征,也有我们女性一份!
演绎七律的颔联写跨越千山:“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薄走泥丸”,乐曲的主旋律开始走向低回婉转,如在向人们深情倾诉;女声的和音在主旋律的后部,依然清脆高昂,引人入胜,催人奋进。掩卷沉思,那逶迤的五岭山脉,那高大雄伟的乌蒙山,在诗人的眼前一一浮现,可能天上有敌机轰炸,背后有敌人追兵,可“敌人”二字,压根就没有出现在毛主席的诗歌里——对敌人就是如此的藐视和轻蔑,这是一种怎样的英雄气概啊!红军翻越和超过了重重山脉,现在想起来这些山,竟是如此的亲切动人。不跨越这些大大小小的山脉,我们怎么知道自己身上具有这无穷的力量和浓厚的情感呢!祖国的山川如此壮丽,面对着一座座大山,想起那些翻山越岭时的激动,与相互间的扶持,真是感慨万千„„好在,这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困难,真是算不了什么啊,如翻腾的细小波浪,如脚下轻轻滚过的小小泥丸!
让困难一晃而过吧!紧接着谱写七律的颈联,写度过万水:“金山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红军抢渡金沙江与飞夺泸定桥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一寒一暖,写出了红军不同的心情。抢渡金沙江,把敌人抛在脑后,无比兴奋;而飞夺泸定桥则是惊心动魄,心有余悸。乐曲在表现“金山水拍云崖暖”一句时,轻松,喜悦,赞美;而在表现“大渡桥横铁索寒”时,前四个字,每字一拍,每拍的后半拍都是休止符,“寒”字的收音也很短暂,将惊心动魄表现到了极致。
这一部分,使用了男女声部的轮唱,环环相扣,表现了前赴后继的战争精神和后浪推前浪的紧迫感。紧接着最后一部分表现诗的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乐曲又转向轻松,自由,辽阔,抒情与展望:千里岷山,皑皑白雪,仿佛展现在我们眼前;重复一次,由男声合唱到男声领唱,领唱在合唱的基础上,音高在攀升,速度在渐弱,感觉在伸展,在绵延;最后,全体,一起欢庆“三军过后尽开颜”,至一个高亢、整体、雄浑的三声部结束。
乐曲遵循了毛主席原创七律的意境,在诠释和演绎文字的基础上,用音乐的形式,给人们更充足的在脑海里展现长征种种画面的时间,赋予了诗歌以血肉,感情和气势,充分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浪漫主义情怀——因为,音乐,本来就是浪漫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可以说,这首合唱乐曲的谱写,于原作,是一种再创造与升华。
第二篇:乐曲概述
乐曲概述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于1866年,被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原为一首由乐队伴奏的男声合唱,后去掉人声,成为一首独立的管弦乐曲.由小序曲、五段小圆舞曲及一个较长大的尾声(部分再现前面主要的音乐主题)连续演奏而成。乐曲以典型的三拍子圆舞曲节奏贯穿,音乐主题优美动听,节奏明快而富于弹性,体现出华丽、高雅的格调。
这首乐曲的全称是“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圆舞曲”。曲名取自诗人卡尔·贝克一首诗的各段最后一行的重复句:“你多愁善感,你年轻,美丽,温顺好心肠,犹如矿中的金子闪闪发光,真情就在那儿苏醒,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香甜的鲜花吐芳,抚慰我心中的阴影和创伤,不毛的灌木丛中花儿依然开放,夜莺歌喉啭,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
创作背景
1866年奥地利帝国在普奥战争中惨败,帝国首都维也纳的民众陷于沉闷的情绪之中,当时小约翰·施特劳斯任维也纳宫廷舞会指挥。为了摆脱这种情绪,小约翰接受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指挥赫贝克的委托,为他的合唱队创作一部“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合唱曲。这时的小约翰·施特劳斯虽已创作出数百首圆舞曲,但还没有创作过声乐作品。这首合唱曲的歌词是他请诗人哥涅尔特创作的。
1867年2月9日,这部作品在维也纳首演。因为当时的维也纳在普鲁士的围攻之下,人们正处于悲观失望之中,因此作品也遭到不幸,首演失败。直到1868年2月,小约翰·施特劳斯住在维也纳郊区离多瑙河不远的布勒泰街五十四号时,把这部合唱曲改为管弦乐曲,在其中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并命名为“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同年,小约翰在巴黎万国博览会上亲自指挥该曲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仅仅几个月之后,这部作品就得以在美国公演。顷刻间,这首圆舞曲传遍了世界各大城市,后来竟成为小约翰最重要的代表作品。直至今日,这首乐曲仍然深受世界人民喜爱。在每年元旦举行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本曲甚至成了保留曲目,作为传统在新年前夜午夜时分刚过的时候演奏。
第三篇:长征精神的当代解读
长征精神的当代解读
摘要:回顾红军将士长征历史,对长征精神内涵中的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大无畏精神,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革命主义精神,团结互助、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进行了解读,针对目前社会上的种种诟病,阐述了长征精神所具有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长征精神 当代 现实指导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中央红军的三大主力开始陆续长征。长征期间,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一路上跨过雪山、穿过草地,历经了艰难险阻。终于,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地区会师,这也就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长征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长征虽然已经过去了近80年,但是长征中红军将士表现出的各种优秀精神品质对中国社会却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之后的任何一个时期都对长征精神进行了自己的解读,学习其中的精华,对社会发展进行指导;当代社会自然也不例外。长征精神内涵丰富,主要表现为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大无畏精神,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革命主义精神,团结互助、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这其中的任何一种精神对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等都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一、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大无畏精神的当代解读
当代许多人对革命烈士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表示不解,如今的人们无法想象为何革命者可以如此执着、如此无畏,或者说,“愚蠢”地放弃自己宝贵的性命去成就当时一切还是未知的将来。
其实,这样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是出自革命者对共产主义的坚定理想信念,这番信念使得革命者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革命者可以为之放弃自己的一切,乃至性命。如果没有这样的坚定信念作为支撑,红军在长征路上根本无法成功经受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这样危险的战争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①。
夏明翰英勇就义的故事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他的毅然决然,他的勇于牺牲,他的凌然大义,同样是因为内心坚定着对中国共产党必胜的信念。一个夏明翰,无数个夏明翰„„就① 白宁,孟歆云.长征精神的时代启示[J].论坛集萃,2011,(12):289-290.这样,不停地鼓舞激励着广大红军将士前赴后继地冲向理想的彼岸。而最后事实证明,他们的抉择是正确的、可敬的,他们的自我牺牲的确换取了理想信念的最终实现。
然而如今社会,有谁还在谈理想,有谁还在谈信念?极少的那么几个自认为有理想信念的人,恐怕也不敢大声说出来——因为会被众人投以不解,甚至鄙夷的眼光。没有理想信念的民族是可悲而可怕的。可悲,是因为人们缺乏人生价值的内在支柱,缺少内源动力的人们往往无法坚持完成某件了不起的事情;可怕,是因为丢失理想信念以后人们也丧失了正确判断是非的能力,从而肆无忌惮地做出自以为正确,实际上已经非常出格、甚至危害社会公众的事情来。然而目前,我们的民族正是处于这样的可悲而可怕中。所有人都忙忙碌碌不知为何而活,找不到自己的人生价值,看不到未来要走的路在哪里;人人都在这个弱肉强食、尔虞我诈的社会中勾心斗角,为私欲拼个你死我活——革命时代人们之间的那份淳朴与真诚早就不见了。
正是鉴于这样的社会现实,长征精神的现实指导意义就十分突出。国家要经常对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青少年进行长征精神的教育,帮助社会群众提高对长征精神的认识。通过建立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群众找到内心的理想信念,告别浑浑噩噩混日子的状态,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努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斗。
此外,我们要杜绝懦弱胆小,做一个勇敢大无畏的人。每一次在众人面前的演讲,这是小处的勇敢;遇到恶势力在能力范围内与之争斗,这是大处的勇敢。社会风气日益低下,金钱主义、享乐主义的嚣张盛行,正是因为我们内心缺少了勇敢的正义之心。如果人人为了社会正义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又哪里会有那么多贪污受贿之人呢?所有见不得人的暗箱操作想必也都不会存在了。
二、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革命主义精神的当代解读
艰苦奋斗和坚韧不拔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同样也是红军将士长征精神的集中体现。红军将士可谓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者的杰出代表。长征路上,红军将士生活和作战的环境恶劣到极点,然而他们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坚韧不拔地与磨难进行了顽强的战斗并最终取得了胜利。②
回顾历史,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精神作为长征精神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对长征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长途跋涉历时2年的长征中,红军将士先后渡过了湘江、乌江、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白龙江等24条号称“天堑”的江河,翻越邛崃山、大雪山、岷山等共1000余座山,跨过了纵横数百里的茫茫水草地,进行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夺取② 龚先庆.长征精神的时代内涵[J].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07,4:22-23.天险腊子口等大小战斗360余次。如果红军将士吃不了苦、无法与苦奋斗,遇到挫折容易气馁,追求享乐主义的生活,那便无法完成这些革命史诗般的壮举。③
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许多人不禁疑惑:我们还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吗?答案是:要!而且是必须要!社会上,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滋长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消极怠惰情绪,出现了讲排场比阔气,奢侈无度、肆意挥霍的现象;尤其是个别党员干部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曾经的革命意志衰退,对自我的要求放松,思想变得庸俗,工作不思进取,生活贪图享乐。一个民族如果失去艰苦奋斗的品质,表面看社会整体依旧表现出蒸蒸日上的时候,但其实已经达到了所能前进的最远路程。骄傲情绪和奢靡之风只
④会影响人们的理性思考,阻碍人们孜孜不倦追求远大理想的脚步。为什么我国贪污腐败之
风盛行?其实也是因为官员禁受不住钱权的诱惑,不能在安逸的社会中依旧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最终背离了艰苦奋斗的要求。孟子提出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其实也阐释了人们在安稳的环境中要懂得艰苦奋斗,这样的忧患意识有助于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时尚且需要艰苦奋斗,更何况目前我国在国际社会格局中实际上处于相对劣势地位,跻身发达国家之列还需要经历想当艰巨而漫长的阶段。因此,我们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保持和弘扬坚韧不拔的艰苦奋斗精神就显得愈发必要了。
艰苦奋斗不仅强调“艰苦”,事实上它也要求我们坚韧不拔地进行“奋斗”。物欲横流的时代,社交面是四维空间,我们要面对的挫折虽比不上长征时那么艰辛却更加复杂得多;许多人都没有什么家世背景,这就更要我们进行坚韧不拔地奋斗。相信无论生活遇到多么艰苦的挫折,只要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保持坚韧不拔、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并且同样可以使个人变得出类拔萃。
三、团结互助、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的当代解读
红军战士大多有着相似的成长背景,他们为了同样的理想在严酷的环境中共同作战、共同奋斗,因此具备了团结一致、互相帮助的团队协作精神,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悖时总能牺牲小我、顾全大局,做出对整体有利的抉择。这样的精神构筑成为长征精神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长征的最终胜利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以中共中央在两河口会议上顾全大局的例子来说明集体主义精神对长征胜利的重要作用。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达维地区胜利会师后,中共中央在两河口会③
④ 周国华.[N].南昌高专学报,1996(4).高铁强,李玲.艰苦奋斗小议[J].记者观察,2003,9:
54议上制定了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但是,在红四方面军工作的中央代表张国焘却主张避开胡宗南,提出了向川康一带发展、建立“川康政府”、实现所谓的“川康计划”的主张,表现出了他的右倾思想。在中华民族最紧迫的时候,中共中央从国家最根本的利益出发,同张国焘的右倾逃跑主义思想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中共中央从全局出发,决定团结张国焘,同意将周恩来的红军总政委职务让给张国焘。最终,会议顺利通过了《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这为实现党和红军北上抗日和领导全国抗日运动的伟大战略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⑤
团结互助与顾全大局要求培养个人光明磊落、虚怀若谷的品质,通过人格力量进行团结,做到容言、容人、容事。现代社会,很多都是独身子女家庭,独身子女往往在父母长辈的过度疼爱中成长。个别独身子女考虑问题、解决事情时会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团结合作、不顾集体和他人的得失。“90”后大学生作为独身子女的典型代表,有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中有80%的学生认为“集体主义原则是我们为人处世所必须遵守的准则”,有10%的学生认为“遵守的前提是不损害自己的个人利益”,但也有2.8%的学生觉得没这个概念,“现在都只为自己打算”。数据表明,目前过度自我的“90”后大学生并不多,多数呈现出较好的集体意识,懂得为他人着想和顾全大局。这样的社会现状揭示了我国目前社会氛围较为和谐,人民普遍安定团结。我们要继续保持和发扬团结互助、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这将有利于民族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实现和创造更加和谐富强的中国。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团结互助不是个人消极躲避问题,顾全大局也不是完全否定自我。团结互助和顾全大局要求我们多为他人和集体思考,但是这不代表我们要一味否定自己、认可他人。团结互助和顾全大局是建立在对事情的深刻认识和对未来走向的准确把握之上的,是正确预见到了自己的牺牲可以换回集体的利益;如果放弃自己的正确立场,认同他人的错误见解,那就是犯了根本性错误,这样的行为也已经不属于集体主义的范畴。⑦⑥
四、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的当代解读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长征的“苦”是我们当代人所无法想象,也无法再次经历的。长征路上环境的恶劣、条件的艰苦更加突出了红军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正是这样的精神熔铸成为了长征胜利的重要力量源泉。长征中,红军将士无论遇到多么棘手的问题、多么艰苦的环境,总是表现出艰苦奋斗的卓越品质,面对打击和磨难中表现⑤ 白宁,孟歆云.长征精神的时代启示[J].论坛集萃,2011,(12):289124.王军.“9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J].政工研究动态,2009,(15):73.当前,我国正加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希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针对社会上的种种诟病,我们迫切需要学习长征精神并赋予长征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全面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中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部分,将其融入到科学发展观等各种指导思想中,充分发挥长征精神的作用。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它深刻的内涵、朴素的真理仍将持续而悠远地影响中国,促使中国在各方面变得更加强大。
第四篇:乐曲介绍
乐曲介绍
一:中国篇 1:远古时期(1)《云门》
远古时期歌、舞、乐互为一体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想联系。黄帝氏族曾以云为图腾,他的乐舞就叫做《云门》。(2)《候人歌》
相传是《吕氏春秋》所记涂山氏之女所作的。这首歌的歌词仅只“候人兮猗”一句,而只有“候人”二字有实意。这便是音乐的萌芽,是一种孕而未化的语言。2:夏、商时期
(1)《大夏》
夏禹治水,造福人民,于是便出现了歌颂夏禹的乐舞《大夏》。(2)《大蠖》
夏桀无道,商汤伐之,歌颂商汤伐桀的乐舞《大蠖》就出现了。
3:西周、东周时期
(1)《诗经》
经春秋时孔子的删定,形成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收有自西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入乐诗歌一共三百零五篇。《诗经》中最优秀的部分是“风”。它们是流传于以河南省为中心,包括附近数省的十五国民歌。此外还有文人创作的“大雅”、“小雅”,以及史诗性的祭祀歌曲“颂”这几种体裁。就其流传下来的的文字分析,《诗经》中的歌曲可概括为十种曲式结构。(2)《九歌》
在《诗经》成书前后,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根据楚地的祭祀歌曲编成《九歌》,具有浓重的楚文化特征。(3)《阳春白雪》
又名《阳春古曲》。作为一首广泛流传的琵琶古曲,《阳春白雪》旋律清新流畅,节 活泼轻快,冬去春来,万物繁荣,好一派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仿佛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之意。(4)《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觅知音,该曲有这样一段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锺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该曲婉转悠扬,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堪称曲中精品。4:秦、汉时期
(1)乐府
秦汉时开始出现“乐府”。它继承了周代对采风制度,搜集、整理改变民间音乐,业绩终了 大量乐工在宴享、郊祀、朝贺等场合演奏。这些用作演唱的歌词,被称为乐府诗。乐府,后来又被引申为泛指各种入乐或不入乐的歌词,甚至一些戏曲也都称之为乐府。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广陵散》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用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性乐器古琴演奏的名曲。(2)《聂政刺秦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用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性乐器古琴演奏的名曲。(3)《猗兰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用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性乐器古琴演奏的名曲。(4)《酒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用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性乐器古琴演奏的名曲。6:隋、唐时期
(1)《霓裳羽衣舞》
以其为著名的皇帝音乐家唐玄宗所作,又兼有清雅的法曲风格,为世所称道。著名诗人白居易写有描绘该大曲演出过程的生动诗篇《霓裳羽衣舞歌》。与该曲一并收入 《教坊录》著录的唐大曲曲名共有46个 7:宋、金、元时期
(1)《古怨》
南宋姜夔是既会作词,又能依词度曲的著名词家、音乐家。这是他的一首减字谱的琴歌《古怨》。(2)《扬州慢》、《鬲溪梅令》、《杏花天影》
这些作品表现了了作者关怀祖国人民的心情,描绘出清幽悲凉的意境。(3)《潇湘水云》
郭楚望的代表作《潇湘水云》开古琴流派之先河。作品表现了作者爱恋祖国山河的盎然意趣。8:明、清时期
(1)《流水》
这《流水》是川派古琴传统名曲。谱见于《神奇秘谱》(1425年,明刊本),有题解:“ 仙日,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者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按琴史,列子云,'伯牙善古琴,钟子期善听。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曰,”魏魏乎,若泰山“。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乎,若江海“。俞伯牙、钟子期是春秋时代的人物,距今二千五百余年,可见乐曲之古老。清代四川派琴家张孔山演奏的《流水》,增加了大段运用滚拂手法表现水声(即第六段),使全曲为九段。谱载1876年版《天闻阁琴谱》。张的学生曾作”后记“云:”《流水》一操......其余二、三两段选弹,俨然潺潺滴沥,响彻空山;
四、五段幽泉出山,风发水涌,时间波涛,已有汪洋浩瀚,不可测度之势;至滚拂起段(即第六段一引者),即藤拂澎湃之观,句蛟龙怒吼之势,息心静听,宛然座危舟;过巫峡,目弦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七、八、九段,轻舟已过,势就徜徉,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悬浮,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当代著名琴家管平湖(1897-1967),江苏人。青年时向人学到了川派《流水》自此闻名于琴坛,是今日《流水》的最权威的解释者。《流水》九段的结构关系,大体依”起、承、转、合“的思路安排;第一段是引子,并与第二、三段同为”起“部;第四、五段为”承“部;第六段为”转“部;第七、八段为”和“部(九段属尾声)。(2)《胡笳十八拍》
一听曲名就知道这是一首根据同名诗谱写的乐曲,其内容源自”文姬归汉“。汉末战乱中,蔡文姬流落到南匈奴达十二年之久,她虽身为左贤王妻,却十分思念故乡。当曹操派人接她回内地时,她又不得离开两个孩子,还乡喜悦被骨肉离别之痛所淹没,心情非常矛盾。该乐曲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心情。(3)《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堪称曲中经典。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十面埋伏》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汉两方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而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的。垓下决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战役。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向您展现了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画面。《十面埋伏》最早见于记载的是1818年出版的《华秋苹琵琶谱》,1895年出版李方园编订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将它改名为《淮阴平楚》。但这是一首在民间流传的传统乐曲。早在十六世纪末,明代王猷定在《四照堂集》一书中就记述了当时琵琶名手汤应曾演奏《楚汉》一曲的生动状况。文中写出道:”《楚汉一曲》,当其两军决斗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争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悲,终而落涕之无从也。其感人如此。“这段文字说明,《十面埋伏》的内容、结构和音乐形象与《楚汉》一曲所描述的大体一致,证明它的流传年代是十分悠久的。《十面埋伏》是我国传统器乐作品中大型琵琶武曲的代表作。传统的琵琶曲中文曲一般旋律抒情优美、节奏轻缓、技巧多用左手推拉吟揉手法。善于描绘优美的自然景色或表达内心细腻感情。而武曲情绪激烈雄壮,节奏复杂多变,富于戏剧性,多用右手力度较大的演奏技巧,擅长于表现强烈的气氛和情绪。因而这首乐曲气势雄伟激昂,艺术形象鲜明。9:近现代时期(1)《二泉映月》
二胡独奏曲,无锡有惠山泉水,被称为”天下第二泉“。小桥流水,景色优雅,一派祥和,但著名二胡 演奏家华严均却以其饱经风霜、历经艰辛的身世出发,把感受的人世之悲苦谱于该曲。该乐曲的意境深沉,含蓄凄凉,形式朴素自然,平静的外表难掩内心的哀怨;柔婉的形象体现气质的刚毅。全曲以变奏曲的形式,将音乐主题不断展开,推至高潮。之后又回到原来的情绪之中。乐曲一方面向人们描绘了一幅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画卷,另一方面以旋律中柔中带刚的情绪,表现作者对坎坷人生的不平与怨恨,深刻地揭示出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全曲引人入胜,情绪起伏、扣人心弦。乐曲有三个乐句组成的乐段经五次旋律变奏、展衍而构成的。主题共11小节,前有引子1小节,第一、三乐句均为4小节,第二乐句均为2小节,以下为五个变奏,多用旋律变奏和特性音调贯穿展衍的手法,使旋律在绵延不断的陈述中逐步引申,感情渐次深化,逐步推上高潮,又一层层降落下来,返回原来的境地。真有荡气回肠之感。(2)《空山鸟语》
刘天华创作。刘天华(1895-1932)是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演奏家。江苏江阴人。他毕生致力于民族音乐的研究、创作、演奏和教育工作。”五四“前,他处于失业贫困之境,后在一个中学立交音乐,并组织暑期国乐研究会,广泛学习民间音乐。1932 年起先后在北大音乐传习所、北京女子告示和国力一传音乐吸传授二胡、琵琶、小提琴,同时自己学习小提琴合作曲技术理论,收集、研究戏曲音乐和民间锣鼓。它广泛汲取中国传统音乐,借鉴西洋音乐技术,从中汲取养料,柔和渔民建器乐中。共作有二胡曲10首,琵琶曲2首,四祝贺走去二首以及二胡练习曲47手,琵琶练习曲15首。他卫士二胡从伴奏乐器提升为独奏乐器、并将之纳入专业教学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近代二胡学派的创始人。
《空山鸟语》是它的代表作之一。初稿成于1918年,10年后才定稿。乐曲用唐王维的诗句”空山不见人“的意境,通过抒写空谷和模仿各种鸟鸣,表现了大自然的热爱和愉悦活波的心境。音乐有引子、尾声和五段旋律构成,引子用带有装饰音的长音作五度、八度的跳动,表现空旷山谷中小生命的灵动。第一、二段音乐欢快活跃;第二、四、五段用各种手法模拟鸟鸣、飞翔、嬉闹的生动情景。演奏上,在传统的垫音、滑音、模拟等技法的基础上,吸收了小提琴的某些技巧,使音乐新颖生动,提高了二胡的表现性能。(3)《梁祝》
《梁祝》创作于1959年。乐曲源自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四世纪中叶,在我国南方的祝家庄,聪明美丽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出伯同窗三载建立了真挚的友情.当两人分别时,祝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一年后,梁得知祝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可是祝已被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马太守之子马文才.由于得到不自由婚姻,梁不久即悲愤死去.祝英台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来到梁的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梁的坟墓突然裂开,祝毅然投入墓中.遂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这首绚丽多彩,抒情动人并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交响作品,在民族化,群众化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与成功的尝试,在国内外演出均受到热烈的欢迎,群众称之为”我们自己的交响音乐.“它已在欧,亚,美各大洲演出,并以其中华民族的鲜明风格与特点,得到国际公认.香港艺术家们把它改编成高胡协奏曲,清唱及舞台剧,美国的舞蹈家还根据它改编成美丽动人的冰上舞蹈,如今《梁祝》已飞进世界音乐之林,活跃在国际乐坛上的彩蝶了。这部作品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按照剧情构思布局,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4)《鸭子拌嘴》
《鸭子拌嘴》是安志顺根据西安鼓乐的《五调坐乐全套·中占粉碟儿》的开场锣鼓改编成的打击乐合奏曲。编于1982年。乐曲用各种打击乐不同敲击方法,不同的音色、音区的对比、组合,形象的描绘了鸭子引颈鸣叫,追逐嬉闹,拌嘴逗趣,在地上蹒跚行走的各种画面。全曲诙谐生动、形象逼真、富于韵律。给人以欢快的感觉。(5)《五梆子》
这是一首北方梆笛的传统代表乐曲,是著名笛子演奏家冯子存根据一首北方民间曲牌改编而成的。原曲是”二人台“钟的一首过场曲牌,名”碰梆子“。曲调明快、欢悦、乐观向上,主题共六句,微调式,格局落音逐级下行,分别为3,2,1,6,5,5。全曲共四段,为变奏体结构。第一段呈示主题,速度较慢,旋律明晰,富于歌唱性。用滑音、剁音、花舌音等技巧润饰旋律,质朴明快。第一变奏用剁音、花舌音等技巧 装饰旋律,诙谐风趣。第二变奏速度稍快,用吐音的节奏性贯穿全曲,音乐变得轻快、热情。第三变奏速度 更快,即兴发挥更大,多次花”花舌“(颤舌音),是音乐更加热烈,推向高潮。(6)《鹧鸪飞》
这是清丽动人的江南笛曲主要代表曲目之一。原是湖南民间乐曲,也用于箫独奏或丝竹乐合奏。后经笛子演奏家陆春龄改编,发展成为具有浓郁江南风格的笛子独奏曲。乐曲通过对鹧鸪飞翔的形象描绘,表现了人们向往自由、追求光明的崇高愿望。乐曲分慢板、中板两个部分。慢板部分是原民间乐曲的放慢,演奏家充分发挥曲笛浑厚抒情的特长,通过气息的控制、变化,运 用音色、音量得收放变化以及滑音、轻音、打音、叠音等手法,使音乐悠扬委婉、明澈、圆润。中板部分是 前奏的变奏,音乐活拨流丽,表现鹧鸪展翅飞翔之态。悠扬抒情的慢板和流畅活泼的快板,使音乐富有层次和对比。(7)《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是一首在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广为流传的民间乐曲。它的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乐曲充分发挥了唢呐的乐器表现功能,模仿许多类飞鸟 鸣禽的叫声,活波粗旷,欢快爽朗,逼真动人。整个乐曲的吹奏较自由,常有即兴发挥,各家所奏结构都不尽相同,但大体以循环结构为原则。其音乐分为旋律部分(主部)和模仿鸣叫声部分(插部)两种。旋律部分为徵调式,由北方民歌旋律音调特点,模仿部分是学习各种鸟叫,穿插其间。最后有一段结束音乐,称为”谢板“。该曲由民间乐手任同祥在专业音乐工作者协助下进行加工,使乐曲结构更为合理、更富有层次,同时扩充了华彩乐句,运用了特殊循环换气法,补充了快板尾段,全曲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8)《江河水》
原名《江儿水》,是辽商上鼓吹乐曲中的笙管曲牌,流行于东北地区,后加入《梢头》旋律,改编者将曲牌作了”放慢加花“等处理,使之成为凄厉悲凉的一手动人的旋律。全曲共三部分,ABA体结构。” A“为”江儿水“曲牌,羽调式,共九句,曲调悲切,似人声的哭泣。”B“段用”梢头“材料改编,转入同主音徵调式,旋律柔婉深沉,与前造成对比。末段是”A“的变化再现,略显悲愤的性格,推向高潮。(9)《十八板》
此是三弦传统独奏曲。原是河南戏曲、曲艺的曲牌音乐,三弦演奏家李乙于1953年改为三弦独奏曲。全曲由七个段落组成。第一段是慢板,以气势雄厚的扫弦开始,旋律模仿常腔,大幅度的滑音装饰很似人声,别有情趣。第二端开始逐渐转快,情趣也渐趋热烈,逐渐推向高潮。第七段反复第一段的慢板。(10)《欢乐歌》
江南丝竹,旋律明快流畅,起伏多姿。结构富有层次。乐曲采用”放慢加花“的这一民族器 乐创作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旋律发展手法,使乐曲由慢至快,渐次高涨,表达了人们在喜庆节日中 的欢乐情绪。曲调清新悠扬、优美抒情、极富江南色彩,为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11)《将军令》
吹打乐,原为戏曲中开场音乐和为摆阵等场面而伴奏的曲牌。民间艺人也常吹奏以增添节日气氛。上海民族乐团根据苏南吹打《将军令》加以改编。乐曲在速度、力度以及音色变化上造成了强烈的对比,使曲调更显气魄宏伟,犹如千军万马簇拥主帅胜利归来。
(12)《金蛇狂舞》
民族管弦乐曲,1934年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并亲自指挥灌制成唱片。乐曲采用上下句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情绪逐层高涨以及充分调动打击乐的色彩等各种手段,使乐曲非常激越和振奋,渲染了热烈欢腾的气氛,仿佛让人们沉醉在欢乐的节日之中。(13)《翠湖春晓》
民族管弦乐曲,聂耳根据云南昆明洞经音乐改编。乐曲采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调式、速度、配器的变化对比,发展成三个段落。开始,曲调抒情明朗、中段是一个轻柔委婉的旋律,之后,音乐热情而欢快,并逐渐达到高潮。乐曲生动地表现了春回大地,万物充满生机的景象,也表现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14)《瑶族舞曲》
民族管弦乐曲,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沅的同名管弦乐曲改编。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 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乐曲开始,悠扬委婉的主题是少女轻盈的舞姿,之后,音乐的情绪逐 渐高涨起来,仿佛青年男女们也纷纷起舞。中段是一个三拍子的歌唱性旋律,仿佛是恋人们边歌 边舞,互表爱慕之情。当主题再现时,气氛也随之变得更为热烈,感情也越来越奔放。(15)《春江花月夜》
民族管弦乐,原是一首琵琶曲,名《夕阳箫鼓》。约在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和郑 觐文首次将其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解放后,又经多次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 爱。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 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该曲先后被黎英海改编为钢琴曲,刘庄改编为森管五重奏,陈培勋改编为交响音画。全曲为民族器乐中最常见的多段体结构。(16)《彩云追月》
民族管弦乐曲,1932年,任光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节目部主任时,同聂耳一起,为百代国 乐队定了一批民族管弦乐曲并灌制唱片,《彩云追月》就是其中的一首,创作于1935年。1960 年,彭修文根据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编制重新配器。乐曲以具有民族色彩的五声性旋律,通过各种乐器的细腻编配,以轻快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曲调悠扬而抒情。(17)《雨打芭蕉》
广东音乐,乐谱初见于1917年左右丘鹤俦编著的《弦歌必读》,经潘永璋执笔整理,是广东音乐早期优秀曲目之一。乐曲流畅明快,富有生气,通过初夏时节雨打芭蕉的沥沥之声。表现了人们的内心欣喜之情,富有南国情趣。音乐材料源于”八板“的变体。通过放慢加花等手法变奏,并用节奏的顿挫,连断对比和对旋律乐句的短碎处理,音乐优美动人。六十年代之后,进行了改编并采用了一些新手法,使乐曲更为动听。(18)《喜相逢》
笛子独奏曲,原来是内蒙古民间乐曲,后来流传到张家口北部一带,成为山西梆子,二人台 等地方戏曲的过场音乐。经冯子存改编为笛子独奏曲,表现了亲人依依惜别和别后重逢时的欢乐。音乐生动活泼,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乐曲的结构为民间器乐曲中常见的变奏曲式,并在保持 段式结构不变的情况下,运用笛子的各种技巧,如力度、速度、节奏等音乐要素,使每次变奏都 从侧面发展和丰富了音乐主题形象。曲首采用散起形式,缓慢的速度和滑音的运用,表现了难分难舍的情绪。变奏一,轻快活泼的节奏,表现了久别重逢时的喜悦心情;变奏二,节奏更为欢快,欢乐之情进一步得到发展;变奏三,速度更快,情绪更为热烈,乐曲的气氛达到高潮。(19)《姑苏行》
笛子独奏曲。江先谓曲,乐曲采用昆曲音调,色彩鲜明、甜美抒情,宁静的引子把人们带入美 如诗画的意境之中。随后,抒情的行板,仿佛使人领略到姑苏林诱人的山光水色。之后,音乐转入热情的小快板,使人感到热情洋溢,充满活力,主题再现时。曲调更为婉转动听,人们仿佛沉醉于无限美好的景致之中。(20)《江河水》
双管独奏曲原是东北地区流传的民间乐曲,后由鲁丁编曲为双管独奏曲。乐曲开始,双管从最低音区起奏散板乐句,之后慢慢引出主题,这一羽调式的曲调与管子近似人声的特殊音色,使音乐更显暗淡。凄凉悲切。随之,这一音乐主题的缓慢的速度,旋律的大起大伏,曲调更为悲愤。中段音调平稳,力度稍弱,仿佛人们陷入悲痛的回忆之中,紧接着音乐急转,管子全力奏出激昂刚劲的音调,似怒火爆发,令人心潮激荡。此曲后经黄海怀移植为二胡独奏曲,广为流传。(21)《凤凰展翅》
笙独奏曲,胡天泉、董洪德作于1956年。乐曲采用山西梆子音调、运用笙的各种演奏技巧,描绘凤凰各种优美的姿态,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22)《渔歌》
巴乌独奏曲,阎铁明作曲,基本音调采自云南经河州哈尼族、彝族民间音乐,曲调优美清新,通过巴乌特殊的柔和音色以及浓郁的哈尼歌调,表现了边疆人民对新生活的赞美之情,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23)《良霄》
二胡独奏曲,原名《除夜小唱》,刘天华作于1927年。这是刘天华著名十大二胡名曲之一,为除夕之夜即兴之作。曲调音乐形象单
一、抒情、清新、明快,给人的怡然自得之感,族律轻盈柔层展开,引人入胜,充满了诗情画意。(24)《光明行》
二胡独奏曲,刘天华作于1931年,是他著名的十大二胡乐曲之一。这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旋律坚定明快,节奏富于弹性。乐曲大胆吸收了西洋作曲技法,将乐曲层层展开。全曲乐观向上、生气勃勃、乐观而自信。(25)《三站峡畅想曲》
二胡独奏曲,刘文金作于1960年,另有《豫北叙事曲》等著名二胡独奏曲。该曲的主部充满活力和舞蹈性节奏,中段是一个抒情的、如歌的曲调,主部再现时,速度更快、情绪更为热烈。乐曲以饱满的情绪、讴歌了当今建设者们乐观、豪迈的英雄气慨。(26)《红河的春天》
扬琴独奏曲,刘希圣、李航涛作于1974年。乐曲热情赞颂美丽富饶的祖国南疆和彝族人民的幸福生活,表达了他们建设美丽家乡的雄心。作者采用云南红河州哈尼族、彝族民间音乐素材,借鉴筝的”压滑音“技巧并模仿月琴的明亮音色,使旋律亲切柔美。之后,音乐层层推进,表现出热烈欢快的群舞场面,乐曲情绪更为激越而充满坚定信息,给人以奋进的力量。(27)《彝族舞曲》
琵琶独奏曲,王惠然于1960年根据云南彝族民间音调编写。它以优美抒情的旋律和粗犷强悍的节奏,描绘了彝家山寨迷人的确良夜色和青年人舞蹈欢乐的场面。乐曲音调采用了彝族民歌《海菜腔》和彝族民间乐曲《烟盒舞曲》进行改编、加工和发展,使乐曲由抒情委婉继而发展成欢快热烈,之后又转入平稳安静,乐曲层次分明,感人肺腑,回味无穷。该乐曲曾被改编为古筝、扬琴、阮的独奏曲及管弦乐曲。(28)《寒鸭戏水》
客家筝曲,客家,是指南宋为避乱而迁居广东潮、梅地区的中原人。客家筝曲又称”中洲古调“。有人认为曲名作《寒鸭戏水》更为合理。乐曲轻盈的旋律、清新的格调、别致的韵味,表现了寒鸭在水中嬉戏的情趣。(29)《梅花三弄》
古琴曲,又名《梅花引》、《玉妃引》,该乐曲以古琴特有的泛音技法在不同的段落中自如地运用,使乐曲别有独特韵味。曲调时而清澈透明,时而轻快流畅,表现了梅花洁白、傲放、苍 劲、挺拔的气质。(30)《渔舟唱晚》
中国古代,常是以曲名意,该曲名取自唐王勃《藤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乐曲描写夜色中渔人载歌而归的情景。共分两部分。前半部分4/4拍,慢速,为起、承部。旋律优美,表现悠然自得的情趣。后半 部分2/4,速度变快,旋律作递升、递降的音型模进,情绪渐趋活跃、热情。数”转“部。最后是尾声,旋律递降,渐趋平稳。(31)《中花六板》
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曲调是以”老六板“进行”放慢加花“的变奏而成的。”老六板“ 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曲调,全国各地均可见到。江南丝竹艺人将”老六板“进行各种变奏有:快花云板,花六板、中花六板、慢六板四种变体,加上原老六板、共称”五代同堂“。但在民间一般不作全套完整演奏。中花六板,因其速度适中,曲调既有装饰性,又悠扬抒情,格调典 雅,喜悦温和,为常奏的变体之一。(32)《霸王卸甲》
琵琶独奏曲,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曲谱初见清代华秋萍1818年编的《琵琶谱》。乐曲以我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为题材,描绘刘邦和项羽在垓下决战的情景。乐曲用我国传统戏曲及章回小说所常用的按故事情节发展的陈述方式,依次表现了大战前的准备、激烈的战争场面和战争的结局。《霸王卸甲》着重渲染了西楚霸王的英雄悲剧,描绘出一幅古战场的壮阔画卷,让人们身临其境。
二:外国篇 1:中世纪
音乐很早就开始在基督教教堂里发挥作用了。哥特时代(约1150-1450)封建宫廷音乐家 和行吟诗人的艺术使世俗音乐繁荣起来。2:文艺复兴
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和推动下,欧洲发生了一场涉及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深刻的变革--”文艺复兴“运动。继文学、美术等文艺形式之后,音乐也进入了”复兴“时期。这一时期的 音乐,世俗音乐越来越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音乐作品中对于人的内心世界以及自然美的描写变 得十分突出,以此形成了全新的音乐风格,并产生了众多的器乐体裁和歌剧形式。一些富有个性的作曲家如帕勒斯蒂里那、拉索、兰迪诺、杜法伊和蒙特威尔第等人进行着卓越的音乐活动。他 们的创作充满着新音乐的倾向,具有重要的开拓意义。在这个时期里,音乐艺术是全面发展的。3:巴洛克
(1)《b小调弥撒曲》
《b小调弥撒曲》的作者巴赫(1685-1750),是德国最伟大的古典作曲家之一。他出生于音乐世家,笃信宗教,把路德派新教的众赞歌和教会乐器管风琴当作自己的创作素材和音响构思的核心,但他又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这使他的宗教作品明显的突破了教会音乐的规范,具 有丰富的世俗情感和大胆的革新精神。其创作以复调手法为主,构思严密,感情内在,富于哲理 性和逻辑性。4:古典主义
(1)《月光》钢琴奏鸣曲,《月光》奏鸣曲 创作于1801年。标题富有诗意,和内容却不相符。它的第一乐章没有采用 通常的奏鸣曲式,音乐素材运用非常自由;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幻想和探索。所以贝多芬自己称 这部作品为”幻想奏鸣曲“ 《月光》钢琴奏鸣曲有三个乐章,彼此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从不平静的思索,到要求斗争和 行动;由深刻的悲哀,到愤怒和抗议。最后乐曲虽然结束了,但曲子给人的感觉是贝多芬好象仍 处在深刻的思想斗争中。
(2)《献给爱丽丝》 这首钢琴小曲创作于1810年4月,是贝多芬为他的女学生爱丽丝所创作的一首富于情趣的精致的钢琴小品。乐曲采用回旋曲式结构,全曲共分五个部分,主部(A)出现过三次。主部与主部之间先后有两个插部(B、C)插入。两个插部分别塑造了与主部不同的音乐形象。因此使得整个乐曲即存在着形象与性格的对比;同时,又由于回旋曲式特定的陈述方式相互联系。使得这首乐曲充满了情趣。
(3)《土耳其进行曲》 1977年,两位音乐巨匠莫扎特和韦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莫扎特的创作思想更加成熟,这表现在他的小提琴协奏曲和钢琴协奏曲的创作中。于是有了《A大调钢琴奏鸣曲》。莫扎特共写了十九首钢琴奏鸣曲,这些奏鸣曲都显示出明朗乐观的乐思,完美匀称的结构和严谨如歌的旋律等创作特征。《A大调钢琴奏鸣曲》成为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代表作。它只有三个乐章,却章章成功。第一乐章是”文雅的行板“,第二乐章是”小步舞曲“,第三乐章就是《土耳其进行曲》。其中第三乐章的风格独特而别致。这源自二百多年前的”土耳其热“,当时欧洲的一些作曲家作品中充满了异国风情。其实,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并没 有很明显的土耳其音乐特点,由于莫扎特在这一乐章的开头注明曲趣为土耳其风,因而被后人称 为《土耳其进行曲》。《土耳其进行曲》采用回旋曲式,因此也有人称为《土耳其回旋曲》。
(4)《塞维尔的理发师》 《塞维尔的理发师》是罗西尼的代表作,也是意大利喜歌剧的代表作。它集意大利喜剧的精 华,形式自由、充满幻想。该作品继承了意大利注重旋律及美声唱法的传统,音乐充满了炫耀的 装饰和幽默喜悦的精神。
(5):《D大凋小提琴协奏曲》 约翰奈斯·勃拉姆斯(1833-1897)是德国十九世纪后半叶最卓越的、古典乐派最后的一位 作曲家。他的作品《D大凋小提琴协奏曲》兼有古典手法和浪漫精神,他的作品极少采用标题。该《D大凋小提琴协奏曲》旋律动听,很有特点。5:浪漫主义
(1)《威尼斯狂欢节》 在威尼斯,帕格尼尼进行创作他一生最负盛名的一首作品--《威尼斯狂欢节》。这首《狂 欢节》可以说几乎把他全部巧技和变奏的能耐统统都使出来了,随后照着这种格式写的人始终络 绎不绝。它之所以如此引人注意正由于其中有或明或暗的意境,栩栩如生的形象和不落俗套的民间音调。恰恰是这首作品好像成了帕格尼尼信徒们顶礼膜拜的一座象征着浪漫主义炫技演奏艺术顶峰的纪念碑。
(2)C小调练习曲《革命》 肖邦的练习曲是一首精致的音乐小品,一直吸引着无数的钢琴演奏家,从而使它称为钢琴音 乐会上最常见的表演曲目之一。钢琴练习曲到了肖邦的时代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了。而肖邦的 作品是极品中的珍品。肖邦一生共创作了二十七首练习曲。1831年创作的这首练习曲最为著名。1830年11月,爆发了震动波兰的华沙革命。肖邦此时身在国外,得知起义的消息后恨不得马上起程回国,加入战斗。后来,肖邦以全部感情写出了这首著名的练习曲,表现了他对华沙革命失败的内心感受。因此,被后人命名为《革命》练习曲。这是一首单一形象的音乐作品。全曲自始至终呈现愤怒激越和悲痛欲绝的情绪。整个音乐形象 是通过左手奔腾的音流和右手刚毅的曲调向结合体现出来的。这首作品前后连贯,一气呵成,细 微之处却有着一定的变化。
(3)《g小调第一交响曲》 《g小调第一交响曲》是柴科夫斯基交响乐体裁的处女作。柴科夫斯基是交响音乐方面登峰 造极的人物之一,他建立了自己宏大的交响音乐体系。他一生共写了七部交响曲,其中《g小调第一交响曲》是一部真正的俄罗斯交响曲,其特征是着重于心理描写、充满爱国主义的抒情情调。是人们理解他的交响乐作品的人门阶梯和”门径"。《g小调第一交响曲》力求用最直接的抒发个人感情的方式,来表达最有普遍意义的东西,用音乐语言表达生活中的诗意和人类的情感,动人心弦。(4)《匈牙利狂想曲》 李斯特受帕格尼尼风格的影响,创作了十九首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该曲在李斯特的钢 琴作品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已列入世界古典钢琴曲的文献宝库。《匈牙利狂想曲》不但充分发挥了钢琴的音乐表现力,而且,为狂想曲这个音乐体裁创作树立了杰出的音乐典范。作品是以匈牙利和匈牙利吉普赛人的民歌和民间舞曲为基础,进行艺术加工而成的,音乐语言与音乐表现 方法同匈牙利乡村舞蹈音乐和城市说唱音乐有密切联系,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乐曲结构精炼、思想丰富活跃,形式变化多端,音乐形象始终鲜明、质朴,体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完美统一。6:印象主义(1)《牧神午后》 1892年,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创作了管弦乐序曲《牧神午后》,最初确立了印象主义音乐的 地位。这部根据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的诗歌写成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渲染出朦胧的气氛:描写一个牧神在炎热的阳光下,昏昏欲睡时产生的种种幻觉。
7:二十世纪
(1)《蓝色狂想曲》 美国杰出的作曲家乔治·格什温的代表作《蓝色狂想曲》,从该曲,可以找到爵士音乐在节奏上、旋律上和和声上最好的扩展运用。
(2)《大峡谷组曲》 美国当代作曲家格罗菲也成功地借鉴了爵士音乐的特色,结合他那超凡的配器才能,描绘出 一系列美国自然风景的音画。格罗菲创作的《大峡谷组曲》,表现了大自然的色彩和情调感,简直是一个令人目眩的乐器调色展览会。
第五篇:欣赏管弦乐曲[范文模版]
欣赏管弦乐曲《红旗颂》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会唱《红旗颂》的主题旋律。
2、了解交响乐及其乐队。
3、了解《红旗颂》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聆听乐曲,感受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教学难点:听辩主题音乐的重复和变化,体会音乐作品蕴含的情感内涵。导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导入新课 1、63年前,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生起,胜利的旗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的上空高高飘扬,中国像一条巨龙,告诉了全世界: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2、历史回眸:1949年开国大典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生气场面。
提问:(1)、升国旗时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行为习惯?(立正、行注目礼、唱国歌)(2)、谁知道国旗的意义?
(国旗是国家的象征,是人民精神的集中体现。)
3、教师归纳并点出课题:国旗是团结的象征、力量的象征、胜利的象征。有一首管弦乐曲,它由衷地表达了对国旗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这部气壮山河的不朽之作,曾经被收录到“20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之中,它向人们展现了史诗般的历史画卷,它就是—《红旗颂》。
4、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一)、知识卡
1、什么是交响乐?
(交响乐又称交响曲,是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曲式。交响音乐主要是指交响曲、协奏曲、乐队组曲、序曲等。)
2、音乐家相册—吕其明简介。
3、简介《红旗颂》。
4、请学生阅读油画《开国大典》和交响诗《红旗颂》的作品介绍。问题:(1)、油画《开国大典》和交响诗《红旗颂》都以什么历史事件作为创作题材?(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2)、地点在哪?(北京天安门)
5、播放管弦乐曲《红旗颂》,请学生边聆听音乐边欣赏油画《开国大典》。
6、请学生谈谈听后感受,并用恰当的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
(《红旗颂》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1949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同样,它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烈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7、说一说乐曲的引子采用了哪首歌曲的音调?(《国歌》)
8、唱一唱《红旗颂》的主题旋律。
1、播放《红旗颂》引子及主题旋律片段,请学生聆听。
三、达标测评
1、引子部分用哪些乐器演奏?
2、主题音乐共出现几次?
四、拓展延伸
1、欣赏合唱曲《在灿烂阳光下》。
2、哼唱歌曲的前半部分。
3、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