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古典乐曲有感

时间:2019-05-12 04:34: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欣赏古典乐曲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欣赏古典乐曲有感》。

第一篇:欣赏古典乐曲有感

观赏马勒《旅行者之歌》——当我心爱的女孩嫁作他人 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是西方享有盛誉的作曲家、指挥家。他不仅是后期浪漫派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还是20世纪现代音乐的开拓者之一。《旅行者之歌》是其代表作之一,这是马勒个人早年生活的一个缩影,来源于作业一次不寻常的爱情经历,内容带有极强的自传性,展现了作者内心细腻的情感。我之前一直喜欢听流行歌曲,有些流行歌曲的歌词也曾经让我感动,但是最近我逐渐喜欢上了古典歌曲。以前以为古典歌曲都是外国的歌曲,听不懂,很少去认真欣赏,现在我感受到,古典音乐之所以成为百年来甚至几百年来的经典歌曲而经久不衰,个人认为的一个原因是它并不靠歌词和话语打动人,而是饱含深情的音乐,一些从外国传来的歌曲,有时并不懂演唱者具体唱的是什么,但是从那嘹亮的歌声、雄浑高亢的声音以及时缓时急的乐曲声中,听众能感受到其中的浓浓的感情,或是快乐,或者悲伤,而且置身在这个音乐氛围中,容易受到深深的感染,那情感仿佛就是自己的,那叙述的故事好像也是自己的经历。在老师的推荐下我得知,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APP可以免费欣赏许多有名的音乐,这对像我这样没钱去大剧院现场又喜欢古典音乐的人来说是一种难得的宝贵资源。最近我听了马勒的《当我心爱的女孩嫁作他人》,是2007年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音乐会的一首曲子,由马里斯·杨颂斯指挥,由托马斯·汉普森演唱。虽然全程我一句也听不懂他唱什么,但是我能感受到演唱者的情绪是悲怆的。一开始,低沉的音乐展现了主人公在心爱的女爱嫁作他人之后心情的悲沉,演奏中段是一段欢快的曲子,这应该是婚礼现场的伴奏乐,与主人公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加重了主人公悲伤的心情。我注意演唱者演唱过程中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就是他始终以一双大眼睛盯着前方,几乎没有眨过眼,把主人公渴望得到心爱的女孩但又不能如愿的绝望痛苦。还有这位男高音的声音深深地感染了我。那声音就像是一股无孔不入无法抵抗的旋风,触碰到我的心底,卷起了我的共鸣。我想这种魅力流行歌曲是所不能表现的。当静下心来认真地听一首古典乐曲时,就会发现它能带给你比流行歌曲更多的震撼和魅力。

第二篇:欣赏管弦乐曲[范文模版]

欣赏管弦乐曲《红旗颂》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会唱《红旗颂》的主题旋律。

2、了解交响乐及其乐队。

3、了解《红旗颂》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聆听乐曲,感受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教学难点:听辩主题音乐的重复和变化,体会音乐作品蕴含的情感内涵。导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导入新课 1、63年前,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生起,胜利的旗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的上空高高飘扬,中国像一条巨龙,告诉了全世界: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2、历史回眸:1949年开国大典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生气场面。

提问:(1)、升国旗时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行为习惯?(立正、行注目礼、唱国歌)(2)、谁知道国旗的意义?

(国旗是国家的象征,是人民精神的集中体现。)

3、教师归纳并点出课题:国旗是团结的象征、力量的象征、胜利的象征。有一首管弦乐曲,它由衷地表达了对国旗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这部气壮山河的不朽之作,曾经被收录到“20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之中,它向人们展现了史诗般的历史画卷,它就是—《红旗颂》。

4、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一)、知识卡

1、什么是交响乐?

(交响乐又称交响曲,是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曲式。交响音乐主要是指交响曲、协奏曲、乐队组曲、序曲等。)

2、音乐家相册—吕其明简介。

3、简介《红旗颂》。

4、请学生阅读油画《开国大典》和交响诗《红旗颂》的作品介绍。问题:(1)、油画《开国大典》和交响诗《红旗颂》都以什么历史事件作为创作题材?(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2)、地点在哪?(北京天安门)

5、播放管弦乐曲《红旗颂》,请学生边聆听音乐边欣赏油画《开国大典》。

6、请学生谈谈听后感受,并用恰当的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

(《红旗颂》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1949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同样,它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烈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7、说一说乐曲的引子采用了哪首歌曲的音调?(《国歌》)

8、唱一唱《红旗颂》的主题旋律。

1、播放《红旗颂》引子及主题旋律片段,请学生聆听。

三、达标测评

1、引子部分用哪些乐器演奏?

2、主题音乐共出现几次?

四、拓展延伸

1、欣赏合唱曲《在灿烂阳光下》。

2、哼唱歌曲的前半部分。

3、课堂总结。

第三篇:古典诗词欣赏

古典诗词欣赏·学习总结

诗是什么?

诗是春天里漫山遍野的鲜花朵朵;诗是夏日里甘甜解渴的一枚青果;诗是秋风里声声冷落的蝉鸣单薄;诗是冬夜里点亮寂寞的不眠灯火。

诗是什么,只有融入身心才能真正的了解,感受诗歌之美,上了龙庆荣老师的诗词鉴赏课后,我对诗的了解更为透彻。

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中国诗歌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仍被国人吟诵。

诗歌的发展有两大源头,一个是《诗经》,另一个是楚辞。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约成书于春秋末期,收入诗歌305篇,原称《诗三百》,汉武帝时改称《诗经》,成为儒家经典之一,影响着后人。《诗经》分为 “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其中的精华部分,“风”也称“国风”是当时各诸侯国民歌,真实形象的反应当时的社会面貌,是中国现实主义的伟大起点。其句式四言为主,语言双声叠韵,诗经有三种表现手法:赋(铺陈叙述)、比(比喻)、兴(起兴)。奠定了中国文学传统表现手法。而今我们还能听到或者不经意间吟诵出《诗经》中的名句,列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邶风·击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让人不能不想到爱情的美好,渴望爱情的到来。

中国诗歌还有一大源头,那就是楚辞,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的先河,是战国时代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歌谣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楚辞体的特点:

1、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

2、“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3、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篇幅一般比较长;

4、常用语气助词“兮”。屈原对楚辞的诞生,发展的影响最为深远,屈原也是中国第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中国文学个人创作第一人,著名的作家,其代表作为:代表作:《离骚》《九歌》《天问》,其诗句“亦作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表现其坚持真理,献身理想。“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寓含了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几千年来一直感动并激励着中国知识分子为国为民殚精竭智。可以说屈原是中国第一个伟大的诗人。而其后继者宋玉也为楚辞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上述为先秦的诗歌成就,也是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到了秦代诗歌没有任何成就,就算其他文学也鲜有其他成就,史称“秦世无文”,一切都因为秦朝高压统治,焚书坑懦。到了西汉终结秦朝一统天下后,诗歌的发展依旧缓慢,因为此时的主流文学体裁是“赋”,但也涌现了一些意义丰富的诗章,统称汉乐府民歌,是汉乐府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所成。它们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语言朴素自然,活泼生动。例如:《孔雀东南飞》,它被称为我国古代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还有《陌上桑》,《陌上桑》中写了“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从侧面烘托出罗敷之美,可谓令人称赞。后来,唐代张籍根据此诗写了《节妇吟》,用以明志。这时的诗歌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开始以五言为主。东汉中后期迎来了另一个发展的时代,有些文人不再局限于写赋,而开始创作诗歌,统称文人诗,《古诗十九首》代表了五言诗在这个时代的最高成就。汉末,三国时期,出现了建安文学,其代表人物为三曹(曹操、曹植、曹丕)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时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

到了西晋,代表诗人为:潘安、阮籍、嵇康……

到了东晋,诗歌史上又一颗新星出现了,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出现了,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开创了田园诗派,被称为田园诗人之祖,又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到了南北朝时期,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北朝民歌,题材广泛、风格刚健、语言直率,例如《敕勒歌》雄浑开阔,还有《木兰辞》叙事抒情相渗透,细腻粗狂相结合,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南朝民歌,题材多为爱情,风格艳丽,喜用双关代表作《西洲曲》《子夜歌》……这时期主要成就还有山水诗的出现,谢灵运创作山水诗,被称为山水诗之祖,其后谢朓模仿谢灵运创作大量山水诗,将山水诗推向高峰。在南朝齐梁时期,诗歌发展出现了两大动向,一诗歌内容消极低俗,极不健康,宫廷诗艳情诗泛滥。二诗歌开始讲究声韵音律,格律诗开始出现。

到了唐朝一个黄金的诗歌时代开始来临,这个时代前期拥有两大任务,一是扭转齐梁时期诗歌的不正之风,二是完善格律诗。

首先担负起这任务的是由隋入唐的王继,他给唐代诗坛注入了清新之风,为纠正不良诗风做出了贡献,其代表作为《野望》《田家三首》《秋夜喜遇王处士》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其艺术成就在于摆脱了六朝粉气。

接踵而来的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他们“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也许天妒英才他们的结局相当悲惨,但他们在诗歌史上却留下了光辉的形象。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他们的诗歌扭转了唐朝以前萎靡浮华的宫廷诗歌风气,使诗歌题材从亭台楼阁、风花雪月的狭小邻域扩展到江河山川、边塞江漠的辽阔空间,赋予诗以新的生命力。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杰出人物。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代表了境界开阔的送别诗首次出现在诗坛上,《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栏外长江孔自流。给人荣华富贵不可久,造化千年自永恒的感慨,让人想起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卢照邻《长安故意》骆宾王《在狱咏蝉》杨总《从军行》等都是不可多得多得诗篇,一改六朝脂粉气。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写出了人事代谢的伤感,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与曹雪芹的《葬花吟》有异曲同工之妙。

陈子昂出现了,他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标志着初唐任务的最终完成,预示着盛唐时代的到来。其代表作为登幽州台歌,燕昭王,为初唐任务完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初唐时期活动的诗人还有上官仪,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盛唐来临后第一个闪耀的人物是张若虚,以《春江花月夜》著名,奠定了他在唐诗史上的地位。“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写景美轮美奂,澄澈空明,写理无理有趣,感慨万千,写情字字入心,思绪万千,离别思念,羁旅愁思,闺中寂寞。

名相张九龄也是极为有才华的诗人,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意境雄浑豁达,是千古名句之一,至今让人耳熟能详。

进入盛唐诗坛百家争鸣,各种风格诗活跃起来,有山水田园诗,边塞诗…… 盛唐山水和田园合流,著名的山水诗人有祖咏,孟浩然,王翰,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孟浩然,以比兴寄托手法和壮逸之气充实了南方山水诗骨力,以白描的手法写景抒情形成了冲淡清旷风格,创造了浑融完整的意境,给盛唐山水田园诗提供发展动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与杜甫写洞庭湖诗齐名,过故人庄给代表了其作为田园诗人的最高成就。但因为其经历简单,题材狭隘,使得他稍逊于王维,王维,字摩诘,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山居秋暝,描写秋日即景,一反寥落之感,寄托高洁情怀,理想追求。渭川田家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最成功的田园诗,抒发诗人对宁静悠然的生活的羡慕,却也流露出苦闷。

唐朝抒写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男儿渴望建功立业,于是边塞诗也得到了巨大发展,代表人物为王之涣,王昌龄,高适,岑参,李芹。高适边塞诗大多苍凉悲壮,是建安风骨的延续,被封为渤海侯,是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其作燕歌行被誉为唐朝边塞第一大篇。王昌龄冠以七绝圣手之称,更得诗家夫子的美誉,其《出塞》被誉为七绝压卷之作。李芹风格豪放慷慨悲凉,其诗古从军行意味深长,讽刺极重。王之涣注重描写西北风光,诗篇传乎乐章,布在人口。登鹳雀楼用词朴实,造境深远。

初唐相类似,将盛唐诗歌推向巅峰的诗人也不归属于其中的任一流派,他们就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耀眼的“双子星座”——李白和杜甫,这两位伟大诗人的艺术成就非任何一个诗派所能及。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代表古典诗歌最高峰,其兼有游侠刺客隐士策士酒徒等气质,所以其诗风格多变,题材广阔。其诗具有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天然清新的语言,壮浪纵兴的风格。其性格不屈己不干人渴望一鸣惊人一飞冲天。青年时期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晚期平生不下泪,于此沾无穷。其诗将进酒最能代表他的思想及成就,还有李白一生很少写五律,却也写出了送友人这样不可多得的五律。代表作有《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

与李白不同的是,杜甫诗风老成稳健,倾向现实主义。他的全部诗作,一方面反映了一个诚实的知识分子一生的遭际,同时也是唐帝国由盛转衰那段历史的真实写照。杜诗又被后人称为“诗史”,即本于此。其代表作为《春望》、《三吏》、《三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课程的总结,中国的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 灿烂的明珠。我们要不断的传承下去。

第四篇:如何欣赏古典芭蕾

芭蕾,起源于14世纪的意大利,发展于15世纪的法国,浪漫主义的芭蕾更是以纯熟的技巧和如梦如幻的场景在法国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浪漫主义芭蕾变得更加富有诗意,在欧洲,出现了一股“白色芭蕾”的旋风。

17世纪下半叶,芭蕾舞被引入俄国,使芭蕾有了更大的发展和改进。《天鹅湖》《睡美人》等优秀舞剧孕育而生,为通往20世纪的舞蹈桥梁,奠定了基础。

经历了19世纪末的变革洗礼,当代芭蕾再次触摸着我们纯净的心灵。脚尖舞技术的创造,为我们编织出童话般的梦想,踏上芭蕾之路,感受芭蕾的内涵,中央芭蕾舞团团长赵汝蘅女士将引领我们一同畅游古典芭蕾的历史,现场展示芭蕾的独特魅力。

全文

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文学馆,在一般的欣赏者眼里,西洋的歌剧和芭蕾舞,属于高贵的艺术,似乎只在艺术的象牙塔里遥不可及,但我想真正的走进它、欣赏它并不难,今天,我们请来了著名舞蹈家、中央芭蕾舞团团长赵汝蘅女士,大家先欢迎,她今天带给我们的演讲题目是《如何欣赏古典芭蕾》,至少是告诉我们如何走进欣赏古典芭蕾这一门艺术,其实,欣赏任何一门艺术,都像艺术本身一样,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就是欣赏的艺术,欣赏的学问,那么下面我们鼓掌欢迎赵团长给我们演讲。

今天呢,我讲我的第一部分,简单地介绍一下古典芭蕾和现代芭蕾的历史和现在芭蕾的情况,文艺复兴是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当时是这样讲的,文艺复兴归根到底是创新,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西欧各国的文学艺术,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一点,在芭蕾艺术方面,也完全一样,意大利和法国,在芭蕾形成的初期,形成了一个奠基的作用,那么芭蕾呢,这个字呢是BALLET,它呢就译成芭蕾,那么这个字呢,其实来源于法国的这个名词,那么实际上这个词,当时就是把它叫做舞蹈,就是说和那个Dance一个意思,芭蕾意思就是舞蹈,也就是说,凡与肢体动作和姿态表现的一些故事的情节,或者是一些情绪的舞蹈呢,都可以称之为芭蕾,也就可以称之为舞剧。

当时意大利最为著名的是1489年在托尔纳的,由贵族举办的一个”席间芭蕾”,那是最早的了,就是说在宴会中间穿插的,有一些舞蹈的表演,当时这些都是那些上层的贵族们,他们的一种歌舞表演,然后他的出场歌舞表演呢,往往是和这个宴会的内容相匹配的,比如说这个时候正好是猪肉端上桌的时候,那么他们就表演一个就是狩猎舞,如果端到鱼上桌的时候,他们就表演一种就是说,鱼的舞蹈,那么随着意大利宫廷的联姻以及文化交流,席间的歌舞就传入了法国,当时这种演出形式,盛行一时,其实,当时最雄伟的应该算做1581年的,《皇后的喜剧芭蕾》,这个是最早的一部芭蕾,这个芭蕾长达五个小时,它当时这个芭蕾,兼有音乐舞蹈,诗歌朗诵,和杂耍,就是杂技表演,是在巴黎卢浮宫的小波旁宫正厅演出的,这个,还有一些史记的记载,其中舞蹈只占了四分之一部分,为什么说它是喜剧芭蕾,就是把一些戏剧性的,喜剧性的东西和舞蹈,结合在一起了,这次演出,由于它具有戏剧性的雏形和一些人物形象,完全是一个三幕的故事,所以又有说明书留下来了,所以被一些史学家称为第一部芭蕾,就叫《皇后的喜剧芭蕾》。

那么从那个时候起,人们就开始用芭蕾这个词,来称呼当时新的歌舞演出的形式,然而,萌芽阶段的芭蕾远远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这种意义上的芭蕾,而只是当时是一个综合形式的表演,我不知道在座的,大家看过没看过我们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也是也一点综合形式了,所以有的时候历史,是在不断地轮换着这么走的,那么芭蕾艺术的真正形成,是在路易十四,路易十四执政的法国宫廷,路易十四本人他的线条也不错,他自己很喜欢跳舞,因此在他的大力倡导下,芭蕾开始兴旺起来了,这个时候,在他的倡导下,1661年的时候,皇家音乐学院就成立了,到了1713年巴黎舞蹈学校的成立,都使得芭蕾舞团的专业队伍最终形成了,这个就是说当时这个先驱,不断就是提高了古典芭蕾艺术的水平,为前浪漫主义芭蕾兴起做好了准备。

当时路易十四下令一些院士们讨论舞蹈的问题,就设计和改进舞蹈手段,遵照路易十四国王的意志,当时的博尚带领着院士们在卢浮宫附近的,一个木剑酒馆里,每个月开一次会,那么他们挑选和收集一些,舞蹈的动作、花样和队形,按照宫廷当时那种审美观把它分类,然后定名,这些舞蹈动作待一会儿我会给大家表演的,因为它就是一直在不断地改造中,延续至今,成为我们古典芭蕾的一个术语,比如说,打开,那么包括手的位置,手的七个位置,脚的五个位,这个都是当时皇家舞蹈学院制定的,最早呢,这个芭蕾舞实际上是男的跳的,就是说女主角的东西都是男的跳,那么1681年的时候,有四名演员以拉·封登,第一批的四个女演员,她们就开始标志着芭蕾,女的进入了芭蕾的领域,那么为了进一步提高芭蕾的专业水平呢,刚才我讲的1731年巴黎成立了舞蹈学校,那么他们就选拔优秀的学生,对他们实行免费的教育,这个时候呢,就是说9岁到13岁的孩子,就被挑入了舞蹈学校,实际上我们现在挑演员,我们学生也是从9岁到12岁这个年龄段开始。

那么18世纪的法国芭蕾的审美理想是在古典主义和启蒙主义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他们奉行艺术一定要模仿自然,凡是由自然创造的东西,没有不正确的原则呢,所以艺术既要根据自然又要超越自然,所以艺术的美是一种理想的美,18、19世纪之交,在欧洲和北美兴起一股新的文艺思潮,就是浪漫主义运动,那么浪漫主义芭蕾是整个浪漫主义运动的一部分,浪漫主义芭蕾变得富有诗意,而且更直接,更深刻地诉诸于观众的感情,这种诗意更浓的舞蹈风格呢,之所以能够蓬勃的发展,应该说功劳归功于我们女演员的脚尖舞,就说由于女演员立起了脚尖使她迅速的有了改进。

当时的代表人物是塔里奥尼,塔里奥尼父女俩都是从事芭蕾舞的,那么他们两个人对芭蕾舞起了最初的奠定作用,塔里奥尼的父亲是一个编舞,当时他编了一个特别有名的舞剧,叫《仙女》,就是我们芭蕾舞团也演出过这个节目,这个节目完全是塔里奥尼的父亲为她来创作的,到了1836年曾经在塔里奥尼的《仙女》中主演男主角詹姆斯,这个丹麦的舞蹈家,叫奥古斯特·布农维尔,他就把这个舞剧搬到了丹麦的哥本哈根剧院,之后,从此之后,通过他加入了很多男的舞蹈,就形成了丹麦的学派,叫布农维尔学派,那么布农维尔学派的代表作也是《仙女》,现在我们延用下来的就是这个节目,后来这个版本流传到全世界各地,就成为各个剧团的一个保留节目,在芭蕾舞史上很多人称塔里奥尼是一个,第一个穿脚尖鞋的人,也许说她是发明脚尖鞋的人,当时她把脚尖立起来了,很多人会问脚尖鞋是木头的,很多人都问我们这个问题,我可以告诉大家脚尖鞋不是木头的,就是用一层布一层胶,但是它有一个鞋旋,就是根据每个人的脚旋的鞋旋,然后,一层布一层胶,一层布一层胶,把它粘起来的,但是这个脚尖鞋想立起来,真是要很多年的工夫,那么当时她把脚尖立起来了,而且成功的塑造了仙女那种飘柔的形象,所以当时的脚尖舞蹈成为了,女舞蹈家表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芭蕾舞是从头到脚,真正整整的从手指间、头顶到脚指间,就说你要看就看它一个完美,在与此同时,她还发明了她的服装,她的服装呢就说叫塔里奥尼的舞裙,这个裙子是用丝绸和好多层纱做成的,应该说像一口吊钟或者像一个灯罩一样,而且外型特别的美,而且她的上身到了这儿是特别细的腰,然后呢能够露出脖子,露出她的胳膊,然后她挡住了她的膝盖,就小腿,然后非常简单的装饰,胸前有一朵小花,当时席卷整个欧洲,把它称为白色芭蕾,很美的一种白色芭蕾,待会儿大家可以看到《吉赛尔》也是同样,那么下边我就介绍一下《吉赛尔》呢,也是当时的一个重要的一个作品。

那么早期呢,它是两幕,第一幕是吉赛尔发疯的场面,吉赛尔是一个农村姑娘,它是根据德国的一个民间的,诗人的一个诗改编的,我们当时到广州演出的时候,很多人说是不是讲的一个吉普塞姑娘的事情,其实不是这样,它是因为我们直译过来,把它叫《吉赛尔》,那么实际上是一个农村的姑娘,爱上了一个伪装的伯爵,到乡村里打猎,那么实际上这个伯爵已经有了未婚妻,当她知道这个事情以后她就发疯,因为她自己有心脏病就死去了,但是到了第二幕就是说,当时,他们是用还有一个幽灵的一个诗,就等于所有当结婚前被男子骗了的女的死了以后,她们到夜里都出来跳舞,然后谁经过这片森林,就会被跳舞致死,那么第二幕就是全部都是一个女孩,那么这个时候就说有大段大段的舞蹈,待一会儿我们给大家表演的,就是在第二幕这个虚幻的舞蹈,那么在这个同时,发明了很多的哑剧,我记得在我们演出《吉赛尔》的时候,我们曾经在台前做过一些解释,因为有很多哑剧手势,比如说当时的人们就说把她送入教堂死了的人,会把双手给她放在胸前,我们当时的编舞,就把吉赛尔非常美化,这个鬼出来的时候,她手一直是在这儿,把手放在胸前,等于把手放在这儿,一直放在这儿,这个就是一个鬼的象征,那么同时呢,当时有很多比如说,爱,或者我结婚了,就是点着那个结婚的手,或者说我喜欢跳舞,在头上这个就是跳舞,就当时,在这个舞蹈里头,有很多的哑剧,比如说,我昨天晚上做梦了,就是这些都是一些,当时就形成的一些哑剧,那么在我们演出前给大家一讲解,大家就觉得,就全都看懂了,觉得很有意思了,因为很多人跟我说,我不去看舞蹈,也不说话,怪憋得慌的,那么当然我觉得如果讲明白了,你觉得可以从中体会它的味道了。

我下边就讲一下俄罗斯芭蕾和俄罗斯。

17世纪的下半叶,俄国使臣在西欧见到了,芭蕾演出特别地欣赏,然后呢他们就把芭蕾引到了俄国,由于芭蕾不用台词,又有音乐,又有舞蹈,又有哑剧,那么通俗易懂,很快就传播开了,到了彼得大帝执政的末年,俄国贵族社会,已经完全掌握了欧洲的舞会舞蹈,把它引进了上流社会的一种,时髦的一种艺术形式,到了1738年的5月4号正式的,成立了俄罗斯的第一座舞蹈学校,那么当时呢,叫皇家舞蹈学校,就是说现在以瓦冈诺娃命名的,圣彼得堡的芭蕾舞学院的前身,那么除了当时他们本民族的编导之外,就说当时在欧洲之间的交流,19世纪的中下叶还有一批法国的舞蹈家呢,应邀到俄国来工作,应该说呢对当时俄罗斯芭蕾舞学派形成和发展,起了很大作用的人,他们有刚才我讲过的塔里奥尼父女,还有呢,可能大家比较熟悉的彼季帕,我提这个彼季帕的名字,他是一个俄罗斯芭蕾的奠基人,这次我们到美国,6月份参加美国的密西西比州的杰克逊的比赛的时候,每天不断地用这些个古典芭蕾来比赛,报幕者每天都是说编导彼季帕,有一天那一天全是现代舞的比赛,那么那一天说,他特别报幕,观众都笑了,他说今天彼季帕不跟我们在一起,就说明彼季帕创作了多少有名的东西,变成芭蕾舞比赛必须要演的一些个东西。

下边我介绍一下《睡美人》,因为大家都会熟悉《睡美人》的来历和柴可夫斯基,彼季帕为作曲家编写了,《睡美人》的结构计划,用我们编导的术语来说,就是时间长度表,比如说我希望你这段舞蹈,给我编三分钟,那段舞蹈编五分钟,然后通过这个来展开舞剧的情节和人物,那么其中这些个小节数也好,拍子也好,速度也好,柴可夫斯基都根据这个计划写出来音乐,然后呢,彼季帕又根据他的音乐来编这个舞蹈的场面,这个计划为以后的《睡美人》,这样的一个舞剧,一直保留到现在,音乐和舞蹈有机的结合,奠定了特别扎实的基础,而且就是说,彼季帕特别重视这次合作,而且他特别地重视音乐家柴可夫斯基,所以就说,他通过这一次谈及了我们芭蕾舞,应该说芭蕾和音乐是绝对不可分的,那么我下面再介绍另外一部大家熟悉的作品,也是柴可夫斯基的三大部作品,就是《睡美人》,《天鹅湖》,还有《胡桃夹子》。

下面我介绍一下《天鹅湖》,柴可夫斯基最早写了一部舞剧《天鹅湖》,是在1876年写的,由于当时一个奥地利的编导呢,他不太理解这个柴可夫斯基音乐,民族风格的实质,所以在1877年的2月20号,在莫斯科大剧院首演的时候,惨遭失败,大概很多人也许根本不知道《天鹅湖》最开始惨遭失败,伤透了柴可夫斯基的心,他甚至表示,我以后再也不写舞剧音乐了,这部天才的舞蹈音乐,长期得不到应有的舞台重视,一直到1894,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才重新想起这个作品,决心排演的第二幕,现在大家一提《天鹅湖》就是四小天鹅,那就是第二幕整个都是穿白裙子,作为纪念已经去世的作曲家一周年的一个部分,当时是谁创作了这么优秀的作品呢,是伊凡诺夫,伊凡诺夫在俄罗斯是一个继彼季帕、福金二位之后,一个很著名的一个编导,所以以后在看我们保留剧目中,你们也会发现这个人的名字,那么伊凡诺夫,他在编第二幕的时候,大获成功,而且他特别塑造了天鹅,就是天鹅胳膊的这个形象,而且呢,传达了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同时,柴可夫斯基的交响音乐,也被编导启发出音乐的内涵,而且,做了一个交响乐的舞蹈处理,当时,当然观众比1877年的大有长进了,所以,对“老柴”的音乐也有了比较深刻地理解,这不能不说是当时观众和编导在一起,使得柴可夫斯基的音乐获得巨大的成功,在这一个成功的实验下,1895年的1月15号,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就公演了《天鹅湖》的全剧,这一次是由两个人编的,一幕和三幕是由彼季帕编的,二幕和四幕是由伊凡诺夫编的,那么这样的话,当时设计了典型的白天鹅的动作就是它的胳膊,这个胳膊就是《天鹅湖》的胳膊的动作,因为我也演过,所以我们从小就练这个胳膊,怎么想,像一个鹅,怎么把肩膀打开,如果说,伊凡诺夫和彼季帕有什么不同的话,就说他已经属于另外一种音乐艺术家,他对于声音、颜色、动作都有不同的认识,而且他不认为光是古典芭蕾,是惟一一种表现形式的,在当时,柴可夫斯基,契诃夫这样的人,他们都在一起来追求芭蕾艺术的完整,使得通往了20世纪的舞蹈桥梁,奠定了很多的基础,同时俄罗斯的芭蕾舞学派,还吸收了意大利、法国和丹麦,如果说芭蕾舞比较著名的四大学派,就是意大利的切凯第学派、丹麦的布农维尔学派、法国学派、俄罗斯学派,我们是俄罗斯的体系的。

下面,我就简单地讲一讲,20世纪初,就是有一个特别有名的人,叫谢尔盖·巴甫洛维奇·佳吉列夫,当年1905年,佳吉列夫带着很多优秀的艺术家到国外演出,这是一个历史的创举,推动了俄国艺术到国外,当天,就是参加晚上盛会,有雕塑家罗丹,作曲家拉威尔还有舞蹈家邓肯等等,很多很多的社会名流和艺术家,直到1929年佳吉列夫去世,他所得到的评论,他的俄罗斯的演出记,对全世界的芭蕾艺术,都产生了不能低估的影响,之后大批的美术家、戏剧家、作曲家,都跟他的舞团合作,包括年轻时期的毕加索,给他们设计服装,德彪西、拉威尔等等,作曲等等。后来,就是说他,他培养了很多很多的学生,很多很多的名人,其中有美籍俄裔的芭蕾编导大师,当时在他的舞团里又当演员又当编导的,就是乔治·巴兰钦,我提到的人都跟我们芭蕾舞团的保留剧目有关系的,乔治·巴兰钦是美国纽约芭蕾舞团的奠基人,在佳吉列夫去世以后,他就到了美国,他建立了美国舞蹈学校,独树一帜的创立了他交响芭蕾的学派。另外一个人物,就是安娜·巴甫洛娃,她是1881年生,1931年死,我讲安娜·巴甫洛娃,大家都知道有一个圣·桑的曲子,大提琴的《天鹅》,那么安娜·巴甫洛娃演了很多很多的东西,但是给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天鹅之死》,有很多人认为《天鹅之死》是《天鹅湖》里的一部分,其实这是完全两回事。

那我就把这个《天鹅》就讲一下,1907年的一个晚会上,她被邀请去演《天鹅湖》的双人舞,也是一个小的晚会,结果她男舞伴临时缺席了,那么这个时候呢,青年的编舞家福金,因为他一直就迷恋着圣·桑一个曲子,叫《动物狂欢节》其中有一段是《天鹅》,他特别迷恋他的音乐,结果当场他就说,这样吧我帮你编一段吧,然后他就开始给巴甫洛娃编舞,然后巴甫洛娃就在后边跟着他跳,然后巴甫洛娃再跳,他在旁边就帮助她修改,结果没想到,这个即兴的创作就变成了世界的杰作,其实只用了几分钟,就把这个东西编了,所以大家如果今后谈到《天鹅之死》,实际上是来自圣·桑的大提琴曲《天鹅》,这个《天鹅》是在《动物狂欢节》取材的,而且是一个即兴编的一个作品,结果它就变成了一个传世之作,我记得当年,英国著名的舞蹈家玛戈·芳婷到我们剧团来说,她都不敢演这个剧目,因为这个剧目是一个很有表现力的剧目,从天鹅受伤到垂死,有的人叫《垂死的天鹅》,所以我因此说,音乐和舞蹈,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那么,魂要附体,就要附到我们舞蹈演员的身体上,用她们的肢体来表现,舞蹈是一辈子跟音乐是不可分割的。

那么下边我就请我们的演员给大家讲一下,我们怎么选材,我们怎么训练,讲一点一些个使大家能够活跃一点气氛。

宋潇潇是我们一个年轻的演员,但是今天我带她就像带一个我们当时选小孩一样,我们会到小学里去看,说先看一下,我们首先比如我们在全国招生,那么我们就会看,先看脸形了,肯定是尖尖的脸形,就是瓜子脸,那么看她是不是比较瘦,然后呢,我们再把她挑出来,挑出来我们先把她的裤子撩起来,看看她腿形是不是O形,就是这样的形状,脚长得好不好,膝盖长得好不好,然后我们再看她的条件,所以在我们选演员的时候呢,我们首先要看她身体的比例是不是,对不对,那我给大家做一个演示,我们选演员,是应该说,这个颈椎是最突出的,大家可以摸到你后边,最突出的那个颈椎,从这个颈椎开始,然后,把头抬起来,然后我们量到她的臀线,现在她是62公分,然后我们从臀线,往下量,我量到62公分之后,我再量她到底下,现在她的腿长,长过上身18公分,那么我们要求最基础的不能少于12公分,就是说你的腿长,大家明白我说的了,我用上面和下面量以后呢,她的腿长,我们不能够少于12公分,在当我们看到她的这个条件以后,我们就要看她的开度,因为芭蕾舞要先看脚,我现在从脚说起来,脚我们不能是平足,而且脚指头要长得比较齐,随便一个人您可以把鞋脱下来,是您的脚背也这么高吗,这不是训练的,这是她妈妈给她的,这个脚背,看见了,看见了脚背了吗,就是说漂亮和立脚尖,就是一直到脚指间,很尖很漂亮,然后我们就要对小孩,让她们蹲,每个小孩呢,开始蹲的时候,一定就撅着屁股蹲,我们告诉她你就直蹲,在她往下蹲的时候,你蹲,再往下,当她抬起来以后,我们来试试她是不是还有余地,那么就是说她很开,大家看到,是膝盖对着脚尖的,这些东西全是自然,很多人说考学校之前,我先让我的孩子压压腿吧,完全不用,这些东西都是自然的,然后我们就要看她的软度,来掰一掰她是不是很软,你别使劲,看看是不是还有韧性,好像硬了一点,然后我们要看她的旁腿是不是很好,来这样,然后呢,要放松的情况下,看看是不是有韧性,那么下边呢,我把另外一个男孩子请过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进行开始的课堂训练的。

那么现在,我先给大家讲芭蕾舞最基础的五个位置,一位 这个是一位,就是一字,二位 这是二位,三位四位,看得见吗,五位,两个脚并在一块,然后,要练一点韧带的东西,柔的东西,你们一个方向,做一个,用半脚尖做,这个时候呢,他就不是全脚在地上,开始用脚推起来,半脚尖,半脚尖是立脚尖的前提,同时可以把你的每一个脊椎都能拉直,那么你们一个方向只做一个,走,一开的往前,半脚尖到头,三,脚背到头,五六 手,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动作,来你不要下来,那么我们要求的是手指尖,脖子一直到脚指尖,所以它美就美在一个完整性。

我们要有双人舞的训练,双人舞的训练,主要是男的把位和女的互相帮助,那么大家说这么沉的女孩,怎么举得起来呢,我们先让他举一个,好,还重了一点,举女孩要配合男孩的是什么呢,就是说女孩一定要蹲的同时,跟男孩配上那个的力气就举起来了,而不是说是干举,也有是干举的,比如说要靠男孩的蹲,膝盖的力量,这个股四头肌的力量,腰的力量,手的力量来举,宋潇潇对你不放心,还要扶着你,走,好。

在这些个托举、抛举甚至于扔,比如说你们做一个小鱼,往下,很多这些个专业的动作,但是如果女的不提,女的分量太重的话,男的也不愿意举她们,这是一个互相默契配合,那么在这里,女的男的最要注意他们配合转圈,这个转圈一定要女的自己收紧,男的把位要好,我们现在让他们练一次,因为他们两个没有合过,今天就是特别在大家这儿出一下丑,也可能,来做两个三个,第一次两个,头,两个,好,第二次转,三个,一二三,大家记住,可以看到男的对女的,看芭蕾舞一般都看女的,看芭蕾舞一般都看上面,其实脚下和手上的工夫是特别值得看的,这一点呢,将来大家熟悉了再看的时候,可能就要注意那个男的手是不是在哆嗦。好,我们特别感谢他们俩给大家做一个简单地演示。

下面,就给大家表演一段在国际芭蕾舞比赛指定的节目之一,《吉赛尔》第二幕,幽灵和她喜欢的伯爵阿尔伯特的双人舞,这段双人舞,是主要表现这个女孩子,她在死去以后,还怀念着她喜爱的人,她请求森林这个鬼王能够原谅她,最后她用她的爱帮助她所爱的人跳到黎明。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她把她所爱的人拯救了。

感谢武海燕、张尧为大家表演这个节目,好这个谢幕呢,就让他们特别地满足,其实他们每次都希望观众给他们这样的掌声,他们就行屈膝礼,表示对大家的感谢,所以这次咱们反一下,你们感谢大家,再请大家给你们鼓一次掌。

有问题的朋友,举手咱们再向赵团长或者向舞蹈演员提问。

赵团长您好,去年,我非常有幸欣赏了《大红灯笼高高挂》,我当时为那种舞美,还有它最后凄美的场景彻底折服了,我当时留下了眼泪,然后我有一个问题,但是有一点我特别不明白,中间有一段是他们打麻将那一段,我其实看完了之后,我当时那种感觉,我觉得那是一个败笔,虽然我不是专业的,但是我觉得,它整个毁掉了整个芭蕾舞剧,给我的那种感觉,因为它始终在凄美的基调上进行的一个东西,但是那一段突然特别嘈杂,特别乱,你们为了强调在平和当中,一种突出的激情呢,还是什么东西,所以我想请您解释一下,谢谢。

因为《大红灯笼高高挂》演出以来,听到各种各样不同的意见,我觉得都是非常善意的,因为一个作品出来,比如就像柴可夫斯基《天鹅湖》,都能够惨败,所以我觉得在创新和改革的过程中,会碰到很多问题,所以我首先感谢你的意见,那么关于麻将舞里,《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第二幕里头,有京剧舞、有麻将舞,有很多不同的意见,有些人认为麻将舞简直好的要命,有些人认为糟的要命,说心里话我自己也不是特别地满意,那么这段是根据故事情节,现在就说在我们编舞的过程中,就是用这个形式服从内容,因为当时在写剧本的时候,这个是讲到一个阔家的人家,他是怎么渡过他的春夏秋冬,这家人家里,他要请戏班子来唱戏,然后他要打麻将,通过这样一个戏剧情节的交代,交代两个主人翁,就是三太太和京剧演员之间的恋情,所以,就加入了打麻将,那么在打麻将这个问题上我们确实跟导演讨论过很多次,比如说用说话和讲到15世纪的时候,当时有音乐,有说话,有朗诵,我们当时打麻将的时候,开始是打麻将了,先叫,然后所有人台上就乱成一团,嚷嚷,特别高兴,打麻将然后把桌子摆上,我们麻将的音乐你知道用什么东西代表麻将的音乐,你知道吗,算盘,这个作曲家用的咱们最老的算盘,哗一摇,就是麻将声音开始,打麻将,这段舞蹈的设计实际上是现代舞的设计手法,所以你会觉得,从二胡,和京剧的音乐,一下转到了算盘,麻将的声音和算盘珠子的声音,和现代舞的匹配,感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那么也是一个比较反差的,所以我想呢这是我们作为第一版留下的这么一个东西,那么至于我们和导演不断的在探索将来怎么能够融合的大家能够接受,那么这一点了,我将要把你的意见带回去给我们的剧组,给我们的导演,给我们的音乐作曲,谢谢你。

听赵团长的讲课,介绍了芭蕾简短的发展的历史,并且也看到了我们非常优秀的演员的表演,那么我觉着中国的芭蕾艺术是非常有希望的,那么赵团长在演讲当中强调了一点,非常的好,就说艺术的美是一种永恒的美是一种理想的美,那么一个没有艺术精神的民族,我想是没有希望的,那么一个很好的使我们亲近艺术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让艺术走进大众,所以今天呢我们也是把赵团长请来,给我们大家做了一场非常好的亲和的演讲,让我们走进芭蕾,学会至少是一个入门,将来怎么样欣赏芭蕾,这样优美而高贵的艺术,使它进入你的艺术灵魂,我想你的艺术气质也就有了。最后,我们向赵团长和中芭的演员表示诚挚的谢意,并且我还有一个祝愿,祝愿中芭团在赵团长的带领下,在艺术上层楼更上,为祖国争光,谢谢。

第五篇:欣赏管弦乐曲《红旗颂》(本站推荐)

欣赏管弦乐曲《红旗颂》

教学目的: 感受乐曲《红旗颂》的宏伟气势,体验调性转换和速度、力度、乐器音色等音乐要素在作品表现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的气势,理解作品的内涵。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导言: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管弦乐曲《红旗颂》(出示标题以及作者)

二、作者简介: 吕其明,1930年出身于安徽,11岁参加新四军文工团,曾得到老一辈音乐家的精心指点。解放后任上海电影乐团团长,从事音乐创造,先后为《铁道游击队》、《南昌起义》等三十多部电影作曲,其中有不少插曲如《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谁不说俺家乡好》一直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流传至今,久唱不衰。此外,还创作了十多首大中型器乐曲,《红旗颂》就是其中的一首,作于1965年。

三、复习管弦乐队知识: 师:管弦乐队就是以管弦乐器为主的乐队。你还记得有哪几类乐器组成的? 生:弓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

四、欣赏乐曲

1、交谈导入: 师:从标题看怎么理解《红旗颂》? 生:歌颂“红旗”。

师:歌颂的形式有诗歌、散文、歌曲,而单纯用音乐歌颂红旗的大家听的不多,今天我们欣赏的就是用音乐的手段歌颂红旗,用乐器的不同色彩烘托气氛。当我们仰望五星红旗时,自然就会想起一首庄严的歌,你能说出是什么歌吗?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哼出《国歌》的前奏)

2、初听全曲,听辩曲中熟悉的《国歌》音调:(要求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用举手的动作表示所听到的熟悉的音调。)

3、随琴声哼唱主题音乐,加深对这一颂歌音调的感受与理解。(投影主旋律谱)

4、介绍乐曲结构,了解作品规格: 师:作品采用了带再现的三部结构:A+B+A(板书)

5、分段赏析:(插入解说,感受气势,理解内涵)⑴.A段:(第一段)开始以小号奏出《国歌》音调为素材的雄壮宏伟的引子,经圆号反复,引出弓弦乐器演奏的歌颂红旗的主题,这一主题在钢琴的伴奏下,给人以光辉热烈和庄严的深切感受,人们被音乐带到幸福激荡的回忆之中:啊!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天安门广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主题又一次转调出现,转调后的音乐色彩显得更加明亮辉煌,仿佛是亿万人民欢腾热烈的情景。优美深情的旋律,倾注了多少英雄儿女的热血啊!⑵.B段:(第二段)连续的三连音,使节奏富于动力,节奏紧缩,速度加快,歌颂的主题变成豪迈的进行曲,使人们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中国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英勇战斗,昂首阔步地奋勇向前,这进行曲的节奏正是我们时代前进的步伐。

⑶.A段:(第三段,再现部分)乐队合奏主题,又一次出现了我们熟悉的音调,音乐达到了高潮,以歌颂祖国,歌颂伟大的党。让我们高举红旗,奔向共产主义的明天。

6.引导学生用线条表示每段音乐的风格、节奏、速度:(学生活动:可以四人小组讨论,后一一展示并说说“为什么”)7.复听全曲(边听边看《红旗颂》演奏录像)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篇幅较长的管弦乐曲《红旗颂》,熟悉了她的主题音乐,从中体会了相同的旋律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今后当我们再次听到这首乐曲时,你一定会倍感亲切。

附板书设计: 管弦乐曲《红旗颂》——吕其明

投影主题音乐

乐曲结构:A+B+A A:宽广、辉煌、赞颂 B.坚定、豪迈、激昂 A.优美、深情、歌颂

下载欣赏古典乐曲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欣赏古典乐曲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欣赏鼓乐曲《鸭子拌嘴》

    《鸭子拌嘴》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1、了解打击乐器的构造、演奏方法、音色特点。 2、欣赏音乐《鸭子拌嘴》。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摸、听、玩、画、说、想等活动......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乐曲名称简要解说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乐曲名称简要解说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乐曲名称: 1.《杨柳曲》:汉乐府古曲,有时也作《折杨柳》《怨杨柳》《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抒......

    毕业论文 浅谈古典诗歌的欣赏

    毕业论文 函授站点: 函授专业: 学员姓名: 学员学号: 谈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和意境 【内容摘要】:诗歌在中国文学历史的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诗歌讲究语言的凝练,讲究诗言志,同时又具有......

    论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科目: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论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古有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等中古古典文化。“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生死......

    中国古典诗歌欣赏教案

    中国古典诗歌欣赏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平头中学 张琼芳 教学目标:1、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理论内涵。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和诵读的要求。通过对中国古......

    乐曲概述

    乐曲概述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于1866年,被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原为一首由乐队伴奏的男声合唱,后去掉人声,......

    古典诗词的文本解读及审美欣赏

    古典诗词的文本解读及审美鉴赏(一) 范文仓 关于古典诗词的文本解读及审美鉴赏 这是两个步骤:1、正确的解读文本。2、审美鉴赏。 诗词鉴赏是建立在正确解读文本基础上的。 有人......

    古典诗词演唱鉴赏有感

    陈小明09073004XX古典诗词演唱鉴赏有感 大三的下半学期,在校的最后一年的时光,我学习了《中国古典诗词演唱会艺术鉴赏》这门课程。课堂上老师出彩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动人的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