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社会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社会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导语: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推进,与基本国情、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基本建立。但同时也要看到收入分配领域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隐性收入、非法收入问题比较突出,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宏观收入分配格局有待优化。这种贫富差距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允许的。但如果收入过于悬殊,并且任其扩大,就会影响社会公平。
【背景链接】
一、政策背景
收入倍增计划: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中共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收入分配战略更加注重公平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的战略部署。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习近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习近平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
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劳动创造,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活生产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李克强:改善民生离不开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2013年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答中外记者时表示,改善民生离不开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我们应当敢于直面城乡、区域两个最大的差距。特别是直面有八亿多农民和五亿多市民之间的涉及人口最多的城乡差距,采取措施,逐步使其缩小。还要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逐步提高统筹的层次,使医疗、养老保险的报销、接续能够逐渐实现异地进行,这也有利于劳动力的流动。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
2013年2月3日,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若干意见》共分七个部分:
一、充分认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二、准确把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三、继续完善初次分配机制;
四、加快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
五、建立健全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
六、推动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七、加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组织领导。
完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我们已经制定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确保制度建设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二、落实情况
广东省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2013年年5月1日起,广东省调整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和非全日制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深圳除外)。本次调整仍保持四类标准,平均增幅19.1%。
其中第一类地区是广州市,提高19.2%,调整后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550元,小时工资为15元。
第二类地区包括珠海、佛山、东莞、中山四市,提高19.1%,调整后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310元,小时工资为12.5元。
第三类地区除原来的汕头、惠州、江门三市,增加了肇庆市,提高19%,调整后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130元,小时工资为11.1元。
第四类地区包括余下的韶关、河源、梅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清远、潮州、揭阳、云浮十一市,提高19%,调整后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010元。
2013年4月,上海、山西等地先后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经统计发现,上海市以1620元/月领跑全国,刷新了今年3月广东深圳1600元/月新标准的纪录。涨幅最高的是江西省,达到41.4%,明显高于其他省份。整体来看,各地调整后的最低工资标准均在千元以上,平均涨幅为16.9%。
【百姓怎么看】
观点一 设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
网友“十三郎”:必须完善工资增长机制,很多地方声称工资逐年增长,却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督,使得工资增长没有落到实处,还有全国各地提高最低工资收入水平,也因为监督的匮乏而不能有效落实。
观点二 加大对隐形收入、违法收入的监查
网友“欧阳一刀”:建立完善的个人收入申报制度,防止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这样才能保证起码的公平。网友“佳宜”:官员腐败需遏制,官员的各种隐形收入超过其工资收入,政府需加大力度进行整治。
观点三 进一步完善税收调节的功能
网友“蓝天云”收入的调节可以从税收方面着手,加大对高收入者的征税,转移支付给低收入者,对中低收入群体减税,缩小收入鸿沟。
网友“真的爱你”:调整后的个人所得税仍存在该减的没减够,该多征的没多征,调节居民内部不同收入阶层之间收入差距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观点四 公务员工资制度需进行改革
网友“晴空万里”:公务员、事业单位和社会实行两套标准,这是我们要反对的,必须实现同工同酬。同样的福利制度是不分对象的。大家都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贡献,为什么企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就要比机关单位的退休人员退休工资要少很多?建议中央政府实行“单轨制”,以缩小收入差距。
观点五 缩小同行业间收入差距 实现同工同酬
网友“沙漠骆驼”:希望国有企业加快一视同仁的人事制度改革,尽快实行同工同酬,不要把职工分成三六九等,彻底解决招聘工们“干得多、挣得少”的问题。
其它
网友“鱼翔浅底”:完善税收体系,严控虚高物价。细化调资的倾斜政策,参照个人工资水平与社会人均工资水平的比差,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最大限度地用于提高同层次人员中的低收入者水平。
【专家怎么说】
2013年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是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国家发改委主任 张平
要支持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就要通过补贴政策的实施,通过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的建立来实现收入分配的公正化。
——财政部副部长 王保安
在国有企业收入制度建立的背后,不仅仅是收入差距,“背后隐藏的是收入分配不公问题,这些制度设计都需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通过建立和健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来实现。
——财政部副部长 王保安
我国收入差距已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做大国民收入这块蛋糕和切好国民收入这块蛋糕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当收入分配水平比较高和收入分配差距比较大的时候,切好蛋糕比做好蛋糕显得更加重要。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 杨宜勇
在初次分配领域,政府作为的空间主要是培育和健全市场的资源、要素配置机制,维护公平竞争的规则与环境,合理调节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和适当引导企业资方与劳方在工薪分配上的集体谈判等。在此基础上,政府优化我国收入分配的主要作为空间,是再分配领域,加强和优化再分配调节应作为重点任务纳入新一届政府的通盘工作部署和改革总体配套方案的设计。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贾康
首先要尽快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突出问题。要在群众热议的垄断行业收入、国企高管报酬、某些地方公务员福利过高等问题上,尽快提出务实的行动计划。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迟福林
目前社会保障使员工的负担和企业的负担非常重,五险一金加起来是工资水平的40%左右。如果这一块可以降低,将减轻企业的负担,居民工资收入会增加更快。
——清华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白重恩
在现阶段的中国,要进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重点一定要放在初次分配上,因为这是导致社会收入差距连续扩大而且难以治理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重要原因。二次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当前应是城乡社会保障的一体化,即今后不应再存在“初次分配有收入差距,二次分配反而进一步扩大了收入差距”的怪现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厉以宁
【政府怎么办】
[国务院批转《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共同发展、共享成果。倡导勤劳致富、支持创业创新、保护合法经营,在不断创造社会财富、增强综合国力的同时,普遍提高人民富裕程度。
坚持注重效率、维护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初次分配要注重效率,创造机会公平的竞争环境,维护劳动收入的主体地位;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缩小收入差距。
坚持市场调节、政府调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要素配置和价格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控作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坚持积极而为、量力而行。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突
出增量改革,带动存量调整。
[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 继续完善初次分配机制
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创业规模,创造平等就业环境,提升劳动者获取收入能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完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决定和增长机制。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生产要素价格的机制。
加快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
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税收调节力度,改革个人所得税,完善财产税,推进结构性减税,减轻中低收入者和小型微型企业税费负担,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不断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实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制度。
建立健全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平等交换和自由流动,促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动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大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管,加大反腐力度,加强信息公开,实行社会监督,加强基础工作,提升技术保障,保护合法收入,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权威论述]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
要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持续地扩大中等收入的群体。
——李克强
经济的增长应当与收入增长同步,因为大多数人民群众相对GDP的增长,更关心自己的收入。
——李克强
如果我们的GDP无法让人民群众的收入增长,那GDP增速再高,也是自拉自唱,并不利于发展,也不利于稳 定。
——李克强
围绕保障群众的基本需求,实施好保障房建设、新一轮医改、集中连片扶贫攻坚等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发展工程,注重发展经济和提高居民收入同步,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信心,促进消费和投资良性互动,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李克强
结语:改革不可能面面俱到,更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应该看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积极意义,顶层设计者也要对《意见》进行科学缜密的考量,使其既能真正惠及民生,又不失公平公正,最大化的释放改革的正能量。
第二篇: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社会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社会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导语: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推进,与基本国情、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基本建立。但同时也要看到收入分配领域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隐性收入、非法收入问题比较突出,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宏观收入分配格局有待优化。这种贫富差距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允许的。但如果收入过于悬殊,并且任其扩大,就会影响社会公平。
【背景链接】
一、政策背景
收入倍增计划: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中共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收入分配战略更加注重公平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的战略部署。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习近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习近平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劳动创造,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活生产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李克强:改善民生离不开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2013年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答中外记者时表示,改善民生离不开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我们应当敢于直面城乡、区域两个最大的差距。特别是直面有八亿多农民和五亿多市民之间的涉及人口最多的城乡差距,采取措施,逐步使其缩小。还要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逐步提高统筹的层次,使医疗、养老保险的报销、接续能够逐渐实现异地进行,这也有利于劳动力的流动。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3年2月3日,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若干意见》共分七个部分:
一、充分认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二、准确把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三、继续完善初次分配机制;
四、加快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
五、建立健全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
六、推动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七、加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组织领导。
完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我们已经制定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确保制度建设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二、落实情况
广东省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2013年年5月1日起,广东省调整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和非全日制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深圳除外)。本次调整仍保持四类标准,平均增幅19.1%。
其中第一类地区是广州市,提高19.2%,调整后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550元,小时工资为15元。
第二类地区包括珠海、佛山、东莞、中山四市,提高19.1%,调整后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310元,小时工资为12.5元。
第三类地区除原来的汕头、惠州、江门三市,增加了肇庆市,提高19%,调整后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130元,小时工资为11.1元。
第四类地区包括余下的韶关、河源、梅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清远、潮州、揭阳、云浮十一市,提高19%,调整后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010元。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3年4月,上海、山西等地先后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经统计发现,上海市以1620元/月领跑全国,刷新了今年3月广东深圳1600元/月新标准的纪录。涨幅最高的是江西省,达到41.4%,明显高于其他省份。整体来看,各地调整后的最低工资标准均在千元以上,平均涨幅为16.9%。
【百姓怎么看】
观点一 设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
网友“十三郎”:必须完善工资增长机制,很多地方声称工资逐年增长,却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督,使得工资增长没有落到实处,还有全国各地提高最低工资收入水平,也因为监督的匮乏而不能有效落实。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观点二 加大对隐形收入、违法收入的监查
网友“欧阳一刀”:建立完善的个人收入申报制度,防止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这样才能保证起码的公平。
网友“佳宜”:官员腐败需遏制,官员的各种隐形收入超过其工资收入,政府需加大力度进行整治。
观点三 进一步完善税收调节的功能
网友“蓝天云”收入的调节可以从税收方面着手,加大对高收入者的征税,转移支付给低收入者,对中低收入群体减税,缩小收入鸿沟。
网友“真的爱你”:调整后的个人所得税仍存在该减的没减够,该多征的没多征,调节居民内部不同收入阶层之间收入差距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观点四 公务员工资制度需进行改革
网友“晴空万里”:公务员、事业单位和社会实行两套标准,这是我们要反对的,必须实现同工同酬。同样的福利制度是不分对象的。大家都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贡献,为什么企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就要比机关单位的退休人员退休工资要少很多?建议中央政府实行“单轨制”,以缩小收入差距。
观点五 缩小同行业间收入差距 实现同工同酬
网友“沙漠骆驼”:希望国有企业加快一视同仁的人事制度改革,尽快实行同工同酬,不要把职工分成三六九等,彻底解决招聘工们“干得多、挣得少”的问题。
其它
网友“鱼翔浅底”:完善税收体系,严控虚高物价。细化调资的倾斜政策,参照个人工资水平与社会人均工资水平的比差,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最大限度地用于提高同层次人员中的低收入者水平。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专家怎么说】
2013年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是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国家发改委主任 张平
要支持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就要通过补贴政策的实施,通过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的建立来实现收入分配的公正化。
——财政部副部长 王保安
在国有企业收入制度建立的背后,不仅仅是收入差距,“背后隐藏的是收入分配不公问题,这些制度设计都需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通过建立和健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来实现。
——财政部副部长 王保安
我国收入差距已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做大国民收入这块蛋糕和切好国民收入这块蛋糕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当收入分配水平比较高和收入分配差距比较大的时候,切好蛋糕比做好蛋糕显得更加重要。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 杨宜勇
在初次分配领域,政府作为的空间主要是培育和健全市场的资源、要素配置机制,维护公平竞争的规则与环境,合理调节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和适当引导企业资方与劳方在工薪分配上的集体谈判等。在此基础上,政府优化我国收入分配的主要作为空间,是再分配领域,加强和优化再分配调节应作为重点任务纳入新一届政府的通盘工作部署和改革总体配套方案的设计。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贾康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首先要尽快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突出问题。要在群众热议的垄断行业收入、国企高管报酬、某些地方公务员福利过高等问题上,尽快提出务实的行动计划。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迟福林
目前社会保障使员工的负担和企业的负担非常重,五险一金加起来是工资水平的40%左右。如果这一块可以降低,将减轻企业的负担,居民工资收入会增加更快。
——清华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白重恩
在现阶段的中国,要进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重点一定要放在初次分配上,因为这是导致社会收入差距连续扩大而且难以治理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重要原因。二次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当前应是城乡社会保障的一体化,即今后不应再存在“初次分配有收入差距,二次分配反而进一步扩大了收入差距”的怪现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厉以宁
【政府怎么办】
[国务院批转《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共同发展、共享成果。倡导勤劳致富、支持创业创新、保护合法经营,在不断创造社会财富、增强综合国力的同时,普遍提高人民富裕程度。
坚持注重效率、维护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初次分配要注重效率,创造机会公平的竞争环境,维护劳动收入的主体地位;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缩小收入差距。
坚持市场调节、政府调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要素配置和价格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控作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坚持积极而为、量力而行。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突出增量改革,带动存量调整。
[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 继续完善初次分配机制
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创业规模,创造平等就业环境,提升劳动者获取收入能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完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决定和增长机制。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生产要素价格的机制。
加快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
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税收调节力度,改革个人所得税,完善财产税,推进结构性减税,减轻中低收入者和小型微型企业税费负担,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不断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实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制度。
建立健全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平等交换和自由流动,促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动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大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管,加大反腐力度,加强信息公开,实行社会监督,加强基础工作,提升技术保障,保护合法收入,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权威论述]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
要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持续地扩大中等收入的群体。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李克强
经济的增长应当与收入增长同步,因为大多数人民群众相对GDP的增长,更关心自己的收入。
——李克强
如果我们的GDP无法让人民群众的收入增长,那GDP增速再高,也是自拉自唱,并不利于发展,也不利于稳定。
——李克强
围绕保障群众的基本需求,实施好保障房建设、新一轮医改、集中连片扶贫攻坚等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发展工程,注重发展经济和提高居民收入同步,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信心,促进消费和投资良性互动,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李克强
结语:改革不可能面面俱到,更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应该看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积极意义,顶层设计者也要对《意见》进行科学缜密的考量,使其既能真正惠及民生,又不失公平公正,最大化的释放改革的正能量。
第三篇: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背景链接】
2014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文件指出:“按照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加快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合理有效配置公务用车资源,创新公务交通分类提供方式,保障公务出行,降低行政成本,积极推进廉洁型机关和节约型社会建设。”
“按照节约成本、保证公务、便于操作、简化档次的要求,合理确定各职级工作人员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具体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公务交通补贴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单位统筹部分,集中用于解决不同岗位之间公务出行不均衡等问题,比例原则上不超过补贴总额的10%。统筹资金使用要公开透明,具体管理办法由各单位自行制定。”
政策一出,社会一片叫好之声。【标准表述】 [权威论述]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习近平
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习近平[公车改革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务用车一直实行实物供给制度,对保障公务出行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传统公务用车制度越来越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社会对此反映强烈。
第一、公务用车造成了巨大的财政浪费
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执行数为71亿元,其中公车消费在“三公”经费占比达60%左右。从各地公开的“三公”经费看,地方公车消费的占比更高。此次公车改革的原则之一,是改革后公务交通补贴支出总额必须低于改革前的公车运行支出总额。因此改革将节约政府开支,促进建立节约型政府,把更多的财政资金用在事关民生的刀刃上。
第二、公务用车损害了党政机关的形象和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chifeng.offcn.com
微博:@赤峰中公教育
微信:nmoffcn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多年来,公务用车超编超标准配备、使用费用偏高、公车私用严重、公车使用效率偏低等“公车数宗罪”饱受公众诟病,豪华公车满足了一些领导干部的享乐欲望,也强化了他们的特权意识,但与群众渐行渐远。
第三、公务用车改革是加强廉政建设的需要
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举措,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顺应民意、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迫切要求。
[公车改革的示范意义] 公车改革曾是“深水区”改革难推进的典型代表。所以公车改革的示范意义,不仅在于遏制公车浪费和腐败本身,更是为更多深水区的改革破题、积累经验。
公车改革是毋庸置疑的“老大难”问题,舆论呼吁了很多年,有地方也陆续地进行试点,但效果难言乐观。这次公车改革全面启动,方案内容契合社会预期,而公车改革启动本身也再次释放了强烈的改革信号。全面深化改革已经开始在这些“老大难”的问题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敢于“啃硬骨头”,不再让一些改革议程悬而不决。
“从群众最期盼领域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这是本届政府对于改革的态度。全力推进公车改革,正是这一态度的明确体现。
改革早已进入“深水区”,很多问题“议而难决、决而难行、行而难破”,公车改革无疑曾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但这些领域没有根本性突破,改革就无法全面推进。从这个层面说,公车改革的示范意义,不仅在于遏制公车浪费和腐败本身,而且是在为更多“深水区”的改革破题、积累经验。
[对策措施] 公车改革的原则确立之后,关键是落实。将这项改革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对规范权力运行、树立改革威信、赢得世道人心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注重落实,避免钻制度的空子
方案规定,“确因环境所限和工作需要不便参改的,允许以适当集中形式提供工作用车实物保障”。如果监管不力,一些干部不仅会紧抓公车不放,甚至可能同时骗领补贴。另外,在过往各地的改革中经常发现,一些职能部门的领导一边领取补贴,一边以“借用”的名义长期使用企业的车辆,这种腐败现象在本轮改革中也要引起足够的警惕。同时,在本轮公车改革中,还要特别警惕一些地方和部门,以公务交通补贴的名义变相发放福利。
第二、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
一些领导干部在既得利益受损的时候,总会采取各种变通手段蒙混过关,大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公车改革是自上而下、统一部署的改革,要想突破利益群体的阻挠和“变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chifeng.offcn.com
微博:@赤峰中公教育
微信:nmoffcn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通”,确保各项方针政策落实,离不开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审计机关、司法机关的通力合作。同时,公车改革过程中,还必须发挥社情民意和单位内部职工广泛的监督作用,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助力消除固有利益格局的阻碍,推动改革走向成功。
第三、要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
过往有些地方的公车货币化改革,也规定领取了交通补贴的公务员不再使用公车,实际效果却不如预期,个别地方还出现“补贴一分不少,公车一辆不减”怪象,皆因为“下有对策”难度不高。此次改革,“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很明确、易执行,但在保留项中出现“其他车辆”字眼,如若没有进一步明晰、精细,它就有可能成为一个专供变通的“口袋规定”。
【文章素材】 [标题示例]
1、打中“七寸” 避免公车改革走样
2、公车改革 以公心树公信
3、公车改革就是一项权力改革
4、新一轮公车改革仍需警惕“下有对策” [开头示例]
1、一直以来“徐步缓行”、“刑难上大夫”的公车改革,如今终于有了加速的迹象。中央发文明确要求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的公务用车,并以货币化补贴的方式取而代之,且明确给定了时间表。官员“出无车”,可谓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年来干部待遇的一个重大转折。
2、两千多年前齐国有个叫冯谖的谋略家,跑到丞相孟尝君家里做门客,所求待遇就是食有鱼、出有车、家有养。由此可见,公车自古以来被认为是为官的标配。取消公车,将广大公务人员回归到正确的权力观上,可见,取消公车是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迫切要求,是顺应民心民意之举。
[结尾示例]
1、想要确保公车改革达到预期的效果,仍然需要有严格细化的制度及执行力。公车改革的真正“七寸”,不是对于超标公车个案的查处,而是在于对三公开支的收紧与严控,唯有真正管住了公车消费的经费源头,公车改革才不至于陷入“下有对策”的困局之中。
2、“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回首公车改革的历程,我们已经“摸着石头”探索了20个年头。蓄之愈久,其发必烈,现在,公车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各方面的条件已经具备,社会公众翘首以待,正可谓势在必行、功在必成。对社会而言,多一些耐心,对改革者多一点理解和支持,汇聚各方力量,就一定能让改革的车轮滚滚向前,在闯关夺隘中驶向目的地。
3、今年年初,总书记曾表示,“八项规定”带有徙木立信的作用。而此次公车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chifeng.offcn.com
微博:@赤峰中公教育
微信:nmoffcn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改革作为一项社会舆论长期关注和期待的重大改革,更具有一种面向公众乃至世界,树立和宣示改革信心和决心的作用。它让那些对改革心存侥幸或持怀疑态度的人们正视改革的锋芒所向;让那些对改革抱有期待和希冀的人们更加坚定信念而投身其中。
【申论范文】
以破冰勇气 确保公车改革改好
车辆配备范围过大、运行管理成本偏高、公车私用等问题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解决公务用车突出问题,无论是出台八项规定还是制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都对公车管理和改革作出了明确规定,为推动公车改革提供了强劲动力。
车子本是一种交通工具,公车之用在于方便公务人员办理公事,但当权力失去有效监督制约,公车配乘就会脱离其本来功能,变成一种排场。古代官场有所谓“八抬大轿”,算是威仪赫赫。而今天的公车,动辄三点几甚至以上排量,定价几十万元。全国每年的公车消费,据估计以千亿元计,又孳生出公车私用、开特权车等腐败现象,民怨极大。
公务用车所存在的问题,不仅仅在于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负担和浪费,公车私用、滥用还给党和国家形象抹黑。普通群众未必全面了解公车使用的真实情况,但那些堂而皇之出现在娱乐场所、度假胜地的公务用车一次又一次刺痛了民众的眼睛,寒了老百姓的心,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也由此受损。
总书记谆谆告诫,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从治理“车轮上的铺张”,到深化“车轮上的改革”,从创新提供方式,到有效保障公务出行,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措施,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的重要内容,是顺应民意、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迫切要求,彰显了我们党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决心与勇气。改革,在阻力中前进。
公车改革首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善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做好新旧制度的有机衔接,就能激发落实的合力,做到抓铁有痕、善作善成。
公车改革也是一次深刻的利益调整,需要妥善处置、平稳推进,务必以更有效的举措、更细致的工作来推进改革。对公务人员,应明确公务交通补贴不是福利,不得以补贴的名义变相发福利,更不得既领取补贴又违规乘坐公车。对司勤人员,则要坚持以人为本,妥善安排转岗就业和相关保障,只有充分维护其合法权益,才能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营造积极和谐的改革氛围。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公车改革自上而下进行,中央国家机关率先推进车改。这是对各地各部门的示范和激励。坚持一级做给一级看,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我们就一定能发挥公车改革“徙木立信”的作用,树立万众归心的改革信用,积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磅礴力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chifeng.offcn.com
微博:@赤峰中公教育
微信:nmoffcn
量。
【延伸阅读】
一、公车改革的地方样本
1、沈阳——政府向企业“购买服务”
从2011年7月开始,沈阳浑南新区将原有公务用车从422台减少到71台,这71台车由浑南新区成立国资企业统一运营,为政府提供公务用车服务。
2、杭州——单轨制、货币化、市场化
杭州市自2009年起推行市级机关公车改革,基本思路是:单轨制、货币化、市场化。单轨制就是车改单位的公车一律向社会公开拍卖。货币化是指向公务员发放“车贴”。市场化是指成立公车服务中心进行市场化管理。
3、昆明——实行非货币化改革制度
昆明市自2009年开始实行非货币化改革——公务用车专用卡定额包干管理制度。经费由区财政核拨至各试点单位,不分配到个人,使用情况按季度公示。
二、公车使用的国际样本
1、美国——各部首长可用公车上下班
美国的公车管理主要依据的是《美国联邦管理条例》第41篇第102章第5节“住家到工作地点的交通”和第34节“机动车辆管理”。这两节法规加起来近百页,严格限制使用公车上下班,对公务用车和车辆购置标准等做出原则规定,是各个联邦政府机构制定自己的公车使用规定的基础。条例规定,总统、副总统和各部首长可以使用公车上下班。至于副部级以下的官员,只要不符合这些规定,都是开自己的车上下班。经单位负责人书面批准,可以驾驶公车往返于单位和公交站点之间,前提是该线路没有安全可靠的公交工具或政府通勤车,还必须搭载其他联邦官员,做到经济节约;禁止用汽车服务卡购买私人物品,严禁公车私用,不得搭载亲朋好友,严禁捎带搭“顺风车”的行人。
2、德国——公车私用自掏腰包
德国政府官员的公务车使用规定比较严格,对谁能享受公车待遇、配备什么样的车、公车私用范围等均有相关法律规定。公车私用违规者要受到舆论谴责、罚款甚至可能丢掉“乌纱帽”。
根据德国公车配备使用条例,只有总统、总理、副总理及各部部长才可以配备专车。专车除了满足公务活动外,在德国境内的私人活动也可无偿使用,包括乘车上下班、在德国境内休假等。如公车使用者因私事去国外,包括去国外休假,允许使用公车,但要承担所有费用,如往返里程的油费、司机加班费和司机的食宿费,都要用车人自掏腰包,而且这些支出还要报到财政部有关部门备案。部级以下的公务员如因工作需要也可使用公车,但不提供上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chifeng.offcn.com
微博:@赤峰中公教育
微信:nmoffcn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下班接送服务。另外,公务员使用公车只能与公务有关,上下班不允许公车接送,与公务活动有关的接送除外。使用公车的公务员不得任意让非本单位的人搭乘,如果确实需要,必须报告本部门上级领导。
德国还实行严格的公车使用登记制度,每辆公车都要配备车辆行程记账簿,详细跟踪记载每次出车的实际起始时间、地点、里程表公里数,且要定期上报主管部门。从总理专车到一般公务员用车无一例外。德国对购置和更换公务用车都实行预算管理,严格控制公车数量。如果公务员违规公车私用被发现,就要补交罚款,并受到相应处分。
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chifeng.offcn.com
微博:@赤峰中公教育
微信:nmoffcn
第四篇: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导读】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欢迎加入国家公务员考试QQ群:242808680。更多信息请关注安徽人事考试网http://wuhu.offcn.com 【推荐阅读】
2015国家公务员笔试辅导课程【面授+网校】
【背景链接】2014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文件指出:“按照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加快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合理有效配置公务用车资源,创新公务交通分类提供方式,保障公务出行,降低行政成本,积极推进廉洁型机关和节约型社会建设。”
“按照节约成本、保证公务、便于操作、简化档次的要求,合理确定各职级工作人员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具体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公务交通补贴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单位统筹部分,集中用于解决不同岗位之间公务出行不均衡等问题,比例原则上不超过补贴总额的10%。统筹资金使用要公开透明,具体管理办法由各单位自行制定。”
政策一出,社会一片叫好之声。【标准表述】 [权威论述]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
——习近平
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习近平
[公车改革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务用车一直实行实物供给制度,对保障公务出行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传统公务用车制度越来越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社会对此反映强烈。
第一、公务用车造成了巨大的财政浪费
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执行数为71亿元,其中公车消费在“三公”经费占比达60%左右。从各地公开的“三公”经费看,地方公车消费的占比更高。此次公车改革的原则之一,是改革后公务交通补贴支出总额必须低于改革前的公车运行支出总额。因此改革将节约政府开支,促进建立节约型政府,把更多的财政资金用在事关民生的刀刃上。
第二、公务用车损害了党政机关的形象和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多年来,公务用车超编超标准配备、使用费用偏高、公车私用严重、公车使用效率偏低等“公车数宗罪”饱受公众诟病,豪华公车满足了一些领导干部的享乐欲望,也强化了他们的特权意识,但与群众渐行渐远。
第三、公务用车改革是加强廉政建设的需要
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举措,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顺应民意、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迫切要求。
[公车改革的示范意义]
公车改革曾是“深水区”改革难推进的典型代表。所以公车改革的示范意义,不仅在于遏制公车浪费和腐败本身,更是为更多深水区的改革破题、积累经验。
公车改革是毋庸置疑的“老大难”问题,舆论呼吁了很多年,有地方也陆续地进行试点,但效果难言乐观。这次公车改革全面启动,方案内容契合社会预期,而公车改革启动本身也再次释放了强烈的改革信号。全面深化改革已经开始在这些“老大难”的问题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敢于“啃硬骨头”,不再让一些改革议程悬而不决。
“从群众最期盼领域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这是本届政府对于改革的态度。全力推进公车改革,正是这一态度的明确体现。
改革早已进入“深水区”,很多问题“议而难决、决而难行、行而难破”,公车改革无疑曾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但这些领域没有根本性突破,改革就无法全面推进。从这个层面说,公车改革的示范意义,不仅在于遏制公车浪费和腐败本身,而且是在为更多“深水区”的改革破题、积累经验。
[对策措施]
公车改革的原则确立之后,关键是落实。将这项改革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对规范权力运行、树立改革威信、赢得世道人心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注重落实,避免钻制度的空子
方案规定,“确因环境所限和工作需要不便参改的,允许以适当集中形式提供工作用车实物保障”。如果监管不力,一些干部不仅会紧抓公车不放,甚至可能同时骗领补贴。另外,在过往各地的改革中经常发现,一些职能部门的领导一边领取补贴,一边以“借用”的名义长期使用企业的车辆,这种腐败现象在本轮改革中也要引起足够的警惕。同时,在本轮公车改革中,还要特别警惕一些地方和部门,以公务交通补贴的名义变相发放福利。
第二、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
一些领导干部在既得利益受损的时候,总会采取各种变通手段蒙混过关,大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公车改革是自上而下、统一部署的改革,要想突破利益群体的阻挠和“变通”,确保各项方针政策落实,离不开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审计机关、司法机关的通力合作。同时,公车改革过程中,还必须发挥社情民意和单位内部职工广泛的监督作用,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助力消除固有利益格局的阻碍,推动改革走向成功中公.教育版权。
第三、要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
过往有些地方的公车货币化改革,也规定领取了交通补贴的公务员不再使用公车,实际效果却不如预期,个别地方还出现“补贴一分不少,公车一辆不减”怪象,皆因为“下有对策”难度不高。此次改革,“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很明确、易执行,但在保留项中出现“其他车辆”字眼,如若没有进一步明晰、精细,它就有可能成为一个专供变通的“口袋规定”。
【文章素材】 [标题示例]
1、打中“七寸” 避免公车改革走样
2、公车改革 以公心树公信
3、公车改革就是一项权力改革
4、新一轮公车改革仍需警惕“下有对策” [开头示例]
1、一直以来“徐步缓行”、“刑难上大夫”的公车改革,如今终于有了加速的迹象。中央发文明确要求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的公务用车,并以货币化补贴的方式取而代之,且明确给定了时间表。官员“出无车”,可谓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年来干部待遇的一个重大转折。
2、两千多年前齐国有个叫冯谖的谋略家,跑到丞相孟尝君家里做门客,所求待遇就是食有鱼、出有车、家有养。由此可见,公车自古以来被认为是为官的标配。取消公车,将广大公务人员回归到正确的权力观上,可见,取消公车是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迫切要求,是顺应民心民意之举。
[结尾示例]
1、想要确保公车改革达到预期的效果,仍然需要有严格细化的制度及执行力。公车改革的真正“七寸”,不是对于超标公车个案的查处,而是在于对三公开支的收紧与严控,唯有真正管住了公车消费的经费源头,公车改革才不至于陷入“下有对策”的困局之中。
2、“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回首公车改革的历程,我们已经“摸着石头”探索了20个年头。蓄之愈久,其发必烈,现在,公车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各方面的条件已经具备,社会公众翘首以待,正可谓势在必行、功在必成。对社会而言,多一些耐心,对改革者多一点理解和支持,汇聚各方力量,就一定能让改革的车轮滚滚向前,在闯关夺隘中驶向目的地。
3、今年年初,总书记曾表示,“八项规定”带有徙木立信的作用。而此次公车改革作为一项社会舆论长期关注和期待的重大改革,更具有一种面向公众乃至世界,树立和宣示改革信心和决心的作用。它让那些对改革心存侥幸或持怀疑态度的人们正视改革的锋芒所向;让那些对改革抱有期待和希冀的人们更加坚定信念而投身其中。
【申论范文】
以破冰勇气 确保公车改革改好
车辆配备范围过大、运行管理成本偏高、公车私用等问题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解决公务用车突出问题,无论是出台八项规定还是制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都对公车管理和改革作出了明确规定,为推动公车改革提供了强劲动力。
车子本是一种交通工具,公车之用在于方便公务人员办理公事,但当权力失去有效监督制约,公车配乘就会脱离其本来功能,变成一种排场。古代官场有所谓“八抬大轿”,算是威仪赫赫。而今天的公车,动辄三点几甚至以上排量,定价几十万元。全国每年的公车消费,据估计以千亿元计,又孳生出公车私用、开特权车等腐败现象,民怨极大。
公务用车所存在的问题,不仅仅在于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负担和浪费,公车私用、滥用还给党和国家形象抹黑。普通群众未必全面了解公车使用的真实情况,但那些堂而皇之出现在娱乐场所、度假胜地的公务用车一次又一次刺痛了民众的眼睛,寒了老百姓的心,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也由此受损。
总书记谆谆告诫,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从治理“车轮上的铺张”,到深化“车轮上的改革”,从创新提供方式,到有效保障公务出行,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措施,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的重要内容,是顺应民意、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迫切要求,彰显了我们党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决心与勇气。改革,在阻力中前进。
公车改革首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善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做好新旧制度的有机衔接,就能激发落实的合力,做到抓铁有痕、善作善成。
公车改革也是一次深刻的利益调整,需要妥善处置、平稳推进,务必以更有效的举措、更细致的工作来推进改革。对公务人员,应明确公务交通补贴不是福利,不得以补贴的名义变相发福利,更不得既领取补贴又违规乘坐公车。对司勤人员,则要坚持以人为本,妥善安排转岗就业和相关保障,只有充分维护其合法权益,才能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营造积极和谐的改革氛围。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公车改革自上而下进行,中央国家机关率先推进车改。这是对各地各部门的示范和激励。坚持一级做给一级看,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我们就一定能发挥公车改革“徙木立信”的作用,树立万众归心的改革信用,积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磅礴力量。【延伸阅读】
一、公车改革的地方样本
1、沈阳——政府向企业“购买服务”
从2011年7月开始,沈阳浑南新区将原有公务用车从422台减少到71台,这71台车由浑南新区成立国资企业统一运营,为政府提供公务用车服务。
2、杭州——单轨制、货币化、市场化
杭州市自2009年起推行市级机关公车改革,基本思路是:单轨制、货币化、市场化。单轨制就是车改单位的公车一律向社会公开拍卖。货币化是指向公务员发放“车贴”。市场化是指成立公车服务中心进行市场化管理。
3、昆明——实行非货币化改革制度
昆明市自2009年开始实行非货币化改革——公务用车专用卡定额包干管理制度。经费由区财政核拨至各试点单位,不分配到个人,使用情况按季度公示。
二、公车使用的国际样本
1、美国——各部首长可用公车上下班
美国的公车管理主要依据的是《美国联邦管理条例》第41篇第102章第5节“住家到工作地点的交通”和第34节“机动车辆管理”。这两节法规加起来近百页,严格限制使用公车上下班,对公务用车和车辆购置标准等做出原则规定,是各个联邦政府机构制定自己的公车使用规定的基础。条例规定,总统、副总统和各部首长可以使用公车上下班。至于副部级以下的官员,只要不符合这些规定,都是开自己的车上下班。经单位负责人书面批准,可以驾驶公车往返于单位和公交站点之间,前提是该线路没有安全可靠的公交工具或政府通勤车,还必须搭载其他联邦官员,做到经济节约;禁止用汽车服务卡购买私人物品,严禁公车私用,不得搭载亲朋好友,严禁捎带搭“顺风车”的行人。
2、德国——公车私用自掏腰包
德国政府官员的公务车使用规定比较严格,对谁能享受公车待遇、配备什么样的车、公车私用范围等均有相关法律规定。公车私用违规者要受到舆论谴责、罚款甚至可能丢掉“乌纱帽”。
根据德国公车配备使用条例,只有总统、总理、副总理及各部部长才可以配备专车。专车除了满足公务活动外,在德国境内的私人活动也可无偿使用,包括乘车上下班、在德国境内休假等。如公车使用者因私事去国外,包括去国外休假,允许使用公车,但要承担所有费用,如往返里程的油费、司机加班费和司机的食宿费,都要用车人自掏腰包,而且这些支出还要报到财政部有关部门备案。部级以下的公务员如因工作需要也可使用公车,但不提供上下班接送服务。另外,公务员使用公车只能与公务有关,上下班不允许公车接送,与公务活动有关的接送除外。使用公车的公务员不得任意让非本单位的人搭乘,如果确实需要,必须报告本部门上级领导。
德国还实行严格的公车使用登记制度,每辆公车都要配备车辆行程记账簿,详细跟踪记载每次出车的实际起始时间、地点、里程表公里数,且要定期上报主管部门。从总理专车到一般公务员用车无一例外。德国对购置和更换公务用车都实行预算管理,严格控制公车数量。如果公务员违规公车私用被发现,就要补交罚款,并受到相应处分。
更多内容请访问:安徽公务员考试网
第五篇: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江苏中公教育:http://js.offcn.com/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背景链接】
2014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文件指出:“按照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加快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合理有效配置公务用车资源,创新公务交通分类提供方式,保障公务出行,降低行政成本,积极推进廉洁型机关和节约型社会建设。”
“按照节约成本、保证公务、便于操作、简化档次的要求,合理确定各职级工作人员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具体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公务交通补贴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单位统筹部分,集中用于解决不同岗位之间公务出行不均衡等问题,比例原则上不超过补贴总额的10%。统筹资金使用要公开透明,具体管理办法由各单位自行制定。”
政策一出,社会一片叫好之声。【标准表述】 [权威论述]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习近平
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习近平[公车改革的原因]
南京市白下区中山南路8号苏豪大厦22层
江苏中公教育:http://js.offcn.com/ 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务用车一直实行实物供给制度,对保障公务出行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传统公务用车制度越来越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社会对此反映强烈。
第一、公务用车造成了巨大的财政浪费
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执行数为71亿元,其中公车消费在“三公”经费占比达60%左右。从各地公开的“三公”经费看,地方公车消费的占比更高。此次公车改革的原则之一,是改革后公务交通补贴支出总额必须低于改革前的公车运行支出总额。因此改革将节约政府开支,促进建立节约型政府,把更多的财政资金用在事关民生的刀刃上。
第二、公务用车损害了党政机关的形象和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多年来,公务用车超编超标准配备、使用费用偏高、公车私用严重、公车使用效率偏低等“公车数宗罪”饱受公众诟病,豪华公车满足了一些领导干部的享乐欲望,也强化了他们的特权意识,但与群众渐行渐远。
第三、公务用车改革是加强廉政建设的需要
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举措,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顺应民意、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迫切要求。
南京市白下区中山南路8号苏豪大厦22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