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收入分配改革新方案

时间:2019-05-14 00:17: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收入分配改革新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收入分配改革新方案》。

第一篇:2013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收入分配改革新方案

2013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收入分配改革新方案

【背景链接】

2012 年10 月17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表示,四季度将会制定收入分配制

度改革总体方案。

【标准表述】

[深入分析]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实现的核心,没有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社会阶层之间的分化就会加剧。倘若放任目前贫富差距放大,中公教育那么阶层固化的趋势将会导致“马太效应”——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社会发展的公平性和稳定性更是难以保证。一旦社会体系的稳定出现问题,效率将难以为继。

从经济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已经到了接近必须改革的时期,传统出口型经济模式已无空间,而内需拉动型中公教育经济有待提升。拉动内需主要依靠整体消费能力的提升,而整体消费能力则依赖于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目前金字塔型的收入结构整体消费能力肯定偏弱,广大中低收入阶层有消费欲望,但是缺乏实际可支配收入。而少数高收入阶层要么已经过度消费,要么将消费能力转移至海外,对中国经济的消费支撑作用非常有限。宏观方面,政府、企业在整个收入分配格局中占比较高,且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个人的收入占比则处于正常水平下方。微观方面,高收入群体往往处于整个收入分配和社会阶层食物链的顶端,其所能动用的资源是其他阶层难以匹敌的,事实上这一群体往往在享有大量灰色收入的同时拥有极高的避税能力。

[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从总体来看,收入分配改革事关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全局,必须加以审慎稳妥的推进。

一方面,高收入群体的灰色收入和避税能力需要得到有效的监测。“提低、扩中、控高”三大战略中最难操作的可能就是“控高”,并且这直接关系到众多监管者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要关注“提低”过程中的公平性问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确保公众在起点上的一致性,增强阶层流动以提高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如果在“提低”的过程中忽略了公平性的问题,则很可能恶化起点的公平。譬如在中公教育完善社会保障时,将经济适用房分配给隐性的高收入人群,而广大中低收入阶层却连分配廉租房的机会都没有,那么这样的资源错配只会增加不公平的挫折感,不会对“提低”产生任何益处。

第二篇:2014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改革收入分配

2014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改革收入分配

中公教育清远分校 据人民网两会调查,近10年收入分配关注度始终居高不下,2013年又名列第二。调查显示,98%的网友认为我国收入差距过大。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

一、差距依然较大。比如,劳动收入偏低,不少人感到自己的工资没有太大变化。地区差距大,行业差距大,分配不合理显现突出。

二、国家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指出,要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三、改革一直在路上。比如,连续多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全面取消农业税,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建立起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网,实现基本养老、基本医保制度和低保制度全覆盖。

四、成效初步显现。根据2013年1月国家统计局通报,我国基尼系数已经呈现回落趋势,城乡之间相对差距正在缩小。

收入分配改革难点:

一、收入分配改革与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

二、收入分陪改革是全局性的大事,涉及范围广、层次深,单靠某一个领域、某一个部门难以完成。

三、由于政策不完善和执行监督不力,一些社会群体获取了过多不正当利益。打破利益格局,阻力可想而知。

四、相关法律和法规还不健全,导致一些隐性收入、非法收入名目繁杂、渠道混乱,堵住这些漏洞还存在不少困难。

五、公平与效率的度不好把握。不能因为只顾效率而忽视公平,也不能为追求公平而放弃效率。

突破收入分配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中低收入者收入增长要更快,提升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二、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三、各地区、各部门要把落实收入分配政策、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作为首要任务,纳入日常考核,明确工作责任,确保改革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四、大力整顿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对部分过高收入行业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严格实行企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双重调控政策。完善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加强管理和监控,使收入分配秩序更加公开透明、公正合理。

清远中公教育http://qingyuan.offcn.com/搜一下微信号“qingyuanoffcn ”每天都有好礼等着你

第三篇: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收入分配改革拖不得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收入分配改革拖不得

基尼系数的警示作用本身必须正视,对基尼系数的正视,恰恰是收入分配改革的必须。12月9日,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该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家庭基尼系数为0.61。

按照通行的解读,基尼系数达0.4是被认为衡量收入差距是否在可接受程度的“红线”。倘这份报告数据精确,中国整体基尼系数已超过“收入差距悬殊”的“红线之红线”,到了值得警惕的地步。

中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日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十八大已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提出“千方百计缩小贫富差距,给和谐社会制造必要的氛围”,这让许多人看到了改善生活和收入分配不公状况的席位。

但也必须清醒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份学术机构公布的基尼系数,至少再次警示了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的急迫。

中国收入分配不公的关键,并不仅仅在于初次分配的不公,更在于再分配的不公,具体表现为城市人均收入增长高于农村,非劳动者高于直接劳动者,政府部门高于普通人,更表现为社会财富畸形集中于少数人和少数特殊领域等不合理、不平衡现象。

如何让公众知晓社会收入分配的状态,基尼系数就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参照指标。中国官方首次公布基尼系数系2000年,当年的数据(0.412)已超过“红线”,理应引起足够重视和警惕,并拿出具体对策,然而,12年过去,基尼系数不降反增,有关部门却再也未公布过“权威版”的基尼系数数据。

西南财大这份民间版基尼系数数据是否准确,有人表示值得探讨,但基尼系数的警示作用本身必须正视,而对基尼系数的正视,恰恰是收入分配改革的必须。

第四篇: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收入分配改革需要攻坚克难的勇气[模版]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收入分配改革需要攻坚克难的勇气

时至今日,收入分配制度要不要改革,已经不言自明、无需讨论,目前的焦点难点是如何改的问题。历时8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仍然“犹抱琵琶半遮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究竟有多难?又难在哪里?

首先就难在,这是一场诉求有余而动力不足的改革。邓小平同志很早就说过,改革涉及一大批人的切身利益,一定会遇到重重障碍。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正是涉及到既得利益者最切身的利益,阻力之大自不必多言。取消公务员的隐性福利和权力寻租,调低垄断行业的超额工资和灰色收入,无异于与虎谋皮,这就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现实处境:有改革诉求的群体,鲜有影响决策的渠道;而足以影响决策的强势群体,又缺少改革的诉求。

其次还难在,这是一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综合改革。在一次分配中,如果不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人仍然缺少谈判能力,那么“强资本、弱劳动”的现状仍将继续,“提高居民收入占比”就只能是一个口号。在二次分配中,如果个税征收仍然难以起到“劫富济贫”的作用,那么政府的调节作用也将有限。这也是收入分配改革必须面临的问题:要想取得预期成效,需要在收入分配领域之外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建设,顶层设计显然比单刀突进要艰难得多。

再次还难在,这是一场很难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改革。回首改革历程,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顺利推开,正是因为这项举措使得每一个人的收益都有所增加,实现了帕累托最优。然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却很难在同时使所有阶层收益增加,利益的博弈有时体现出零和的特征,比如工人多得就意味着企业少得,这也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该直面的难题: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你得我失的利益博弈,为改革之船掀起了左右互搏的巨浪。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难度,但是不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就会有危险,因此,面对这些世所罕见的阻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该抱着“再深的水也要趟”的勇气向前推进。看看经济学的研究:收入分配不公如果长期存在,就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影响经济转型的成功。听听温家宝总理引用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的告诫:“财富如果长期为少数人所占有,而多数人处于贫困状态,它是不公平的,而且注定这个社会是不稳定的。”

胡锦涛总书记在7·23讲话中提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16字方针,之所以要“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正是因为改革之难;而难中之难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尤其需要攻坚克难的勇气与担当,在酝酿8年之后突出重围、抢滩登陆。

第五篇:公务员考试 收入分配

受权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查结果报告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

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2007年3月12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通过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了国务院提出的《关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以及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对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进行初步审查的基础上,根据各代表团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又作了进一步审查。国务院根据审查意见对报告作了修改。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06年,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和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决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是好的,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宏观调控和结构调整取得成效,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物价基本稳定,粮食连续三年增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继续深化,对外开放迈出重要步伐,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我们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又迈出坚实的一步。同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没有实现,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还比较突出,食品药品安全、就业、医疗、教育、住房、收入分配、安全生产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努力解决。

二、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体现了“十一五”规划纲要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和要求,突出了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工作重点,指导思想明确,主要目标和总体安排可行。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关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三、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完成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根据经济运行的新情况及时完善政策措施,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切实控制投资过快增长,继续严把土地、信贷闸门,提高建设项目在环保、节能、安全等方面的准入标准,严格控制新上项目和城市建设规模,遏制重复建设,提高投资效益。着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综合运用多种经济政策手段,有效缓解国际收支顺差过多问题。引导银行控制信贷投放,重点控制中长期贷款增长,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和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支持。要在政策落实上狠下功夫,确保宏观调控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稳定长效机制,继续加大对“三农”投入力度。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水气路电设施建设投入,特别要重视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对支农资金的整合与监管,提高使用效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切实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完善各项惠农支农政策,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发挥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三)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扭转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节能减排目标是“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重要约束性指标,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坚定不移地实现。要进一步提高对节能减排工作重要性的认

识,以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和集约用地为切入点,促进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和质量、效益提高。推进节能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工作,健全产品能耗和环保标准,加强和完善相关统计工作。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强化监督和问责机制,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快形成有效的资源开发和生态补偿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完善土地、能源、水等资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使资源价格能够反映市场供求、稀缺程度和生态环境成本。鼓励、支持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加大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力度,做好城市废气、污水、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

(四)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着力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依法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工业层次和水平。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各项政策措施,发挥各地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发挥主体作用,健全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和政府采购制度,完善促进创业风险投资的政策,切实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

(五)更加注重解决民生问题,积极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下大力气解决人民群众在上学、就业、看病、住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积极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和老少边穷地区倾斜。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就业服务和培训,加大对困难群体就业的扶持力度。创造良好政策环境,积极支持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格局,规范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合理调整和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着力解决农民工养老、医疗、工伤保险和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城市低保制度。尽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改善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认真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抓紧制定相关法律。加强安全生产特别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

(六)深化各项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推进垄断行业改革。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和配套措施。继续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推动政策性银行改革,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切实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和安全。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继续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扩大进口,妥善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努力改善贸易不平衡状况。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合理引导外资投向。鼓励和规范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积极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转变政府职能。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06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与07年草案报告摘要

两会受权发布:关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5日向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交了《关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如下:

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6年,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按照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条件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发展势头进一步趋好,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国民经济运行保持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物价水平较低的良好态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万亿元,增长10.7%。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显著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之间、季度之间波幅都比较小。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5%。全国财政收入3.93万亿元,增长24.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784亿元,增长31%。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23%,这是2003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9%。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所缓解。投资增幅有所回落,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货币信贷增幅趋缓。煤电运紧张状况明显改善。粮食、化肥等重点物资运输得到较好保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惠农政策进一步完善。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加上已经取消的屠宰税、牧业税等涉农税费,每年减轻农民负担约1250亿元。实行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全年补贴超过300亿元;增加对财政困难县和产粮大县的转移支付,奖励补助235亿元。支农投入持续增加。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3397亿元(不包括用石油特别收益金安排的对种粮农民综合直补120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央投入60亿元,比上年增长2倍,地方投入约69亿元,使2897万农民受益;农村沼气建设,中央投入25亿元,比上年增长1.5倍,地方投入15.6亿元,新增沼气用户约450万户;农村公路改造工程,中央安排投资190亿元,地方投入240亿元。共改扩建通乡通村沥青(水泥)路12万公里。农业结构继续优化。粮食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110万公顷,达到10538万公顷。粮食再获丰收,总产量9949亿斤,比上年增加268.8亿斤。

——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8.7%,比工业增幅高2.1个百分点。大型薄板热连轧成套设备、大型电站空冷系统等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取得实质性突破。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出台了一批支持自主创新的配套政策实施细则,十六个重大科技专项相继启动前期论证。超声医疗、燃料电池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组建完成,新增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92家,首批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开始启动。服务业稳步发展,增加值达到82703亿元,增长10.3%。交通运输供给能力明显增强。物流配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消费性服务业中新兴业态、新兴产品不断涌现。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成绩。

——社会事业和民生工作得到加强。优先发展教育取得新进展。全国又有83个县通过“两基”验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开局良好,2006年已经惠及5200万名农村中小学学生,平均每个小学生年减负140元,初中生减负180元。中西部农村地区3730万名贫困家庭学生获得免费教科书,780万名农村寄宿学生获得生活费补助。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安排国债资金27亿元,地方配套17亿元,支持了5436所乡镇卫生院和672所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覆盖全国大中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初步形成。文化、旅游和体育事业加快发展。5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农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目标全部实现,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进展顺利。重点文化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加强。红色旅游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北京31个奥运比赛场馆已有30个开工建设。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际增长7.4%和10.4%。29个省(区、市)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的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城镇新增就业118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1%。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扩大。各类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大幅度提高。水库移民征地补偿和后期扶持政策逐步完善,受益农民达到2288万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7%,增幅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力度加大。节约能源资源和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明显加强。发布了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与30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部分中央企业签订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体系初步建立,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公报制度正式实施。全面推进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开展千家高耗能企业节能行动。组织实施了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全面展开,发布了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和评价指标体系。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6%和54%,分别比上年提高4个和2.3个百分点。

全国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增幅分别下降11.3个和4.4个百分点。全年退耕还林26.7万公顷,退牧还草1000万公顷。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深化。北京、内蒙古等8个省份和部分市县开展了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第二批74家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改革基本完成。垄断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邮政管理初步实现政企分开。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成功上市。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投资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开始启动。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继续改善。积极推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进出口总额达1.76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8%。

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07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党的十七大召开创造良好环境。

按照上述要求,兼顾需要和可能,并与“十一五”规划《纲要》相衔接,提出了2007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排放的基础上,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城镇新增就业不低于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

——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事业进一步发展。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56%。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5%,普通高等学校计划招生567万人,研究生42.4万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80%以上的县(市、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

——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改善。

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8项任务和措施

——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坚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适当减少中央财政赤字,继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2007年,中央财政赤字拟控制在2450亿元,比上年预算赤字减少500亿元。缩减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合理安排中央投资。建议2007年发行长期建设国债500亿元,比上年减少100亿元;拟安排中央预算内经常性建设资金804亿元,比上年预算增加250亿元;两项合计,中央政府建设投资总规模为1304亿元。按照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加强薄弱环节、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要求,做到中央政府建设投资用于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投入、用于支持基础教育和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用于西部大开发的投入均高于上年。同时加大对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的支持。保持货币供应量合理增长,着力优化信贷结构。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继续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严把土地、信贷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继续控制产能过剩和消耗高、污染重行业的发展。加强关系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强化投资项目监管。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关键是不断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落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各项政策,加快建设廉租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改善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依法打击房地产开发、交易、中介等环节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继续加强煤电油运供需衔接,优先协调解决居民生活需要,保障医院、学校、金融、粮食、化肥等重点领域和单位的需求。——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大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继续搞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今年再解决32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农村沼气用户500万户。支持县乡公路改造和通村道路建

设,抓好中西部农村电网改造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西部“两基”攻坚任务,继续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启动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范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整合支农投资,建立支农投资规划计划衔接和部门沟通机制,完善投入管理办法。

——着力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强环境保护和集约用地。为了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要知难而上,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做出更大的努力,坚持以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和集约用地为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鼓励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推动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中不符合准入条件的落后生产能力退出市场,促进集约发展。与此同时,切实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落实目标责任,严格执行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快建立科学统一的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健全节能减排工作实绩评价考核机制;突出重点领域,在钢铁、有色、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利用中央和地方投资,全面实施低效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绿色照明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深入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加强能源审计,在重点耗能行业选择一批节能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技术,加大攻关和推广力度。严把源头关口。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把能耗作为项目审批、核准和开工建设的强制性门槛;改进发电调度方式,加快火电行业“上大压小”的工作进度,今年要关停1000万千瓦小火电机组。所有新建火电厂都要同步安装脱硫设施,发布实施现有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规划。力争淘汰落后炼铁产能3000万吨、落后炼钢产能3500万吨。强化政策支持。完善有利于节能降耗的财税政策,中央财政设立节能专项资金,支持高效节能产品推广、重大节能项目建设和重大节能技术示范;完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差别电价和水价政策,所有设市城市都要在规定期限内开征垃圾处理费。发展循环经济,抓紧编制国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完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推进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加强环境保护,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对严重超标排放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限期完成清洁生产改造;搞好监督检查,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加强对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能效标识和高耗能企业节能措施等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节约集约用地,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再出台一批支持自主创新的配套政策实施细则。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组建一批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选择支持一批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推动应用技术研究院所与生产企业重组。继续建设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加强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快发展服务业。搞好服务业重点领域规划和项目建设。调整优化工业结构。落实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完善行业准入管理制度,加快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鼓励和支持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纺织、造纸等行业的企业兼并重组,依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广泛应用先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特别是要加强对钢铁、建材、煤炭、电力、石油化工、建筑等行业的技术改造。增强高技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继续实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信息安全等高技术工程和产业化专项。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有序发展替代能源。——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组织实施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加快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科技教育发展。新开工建设一批重点工程。加大东中西协调互动力度。积极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继续做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推进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落实促进中部崛起的政策措施。加强中部粮食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业。鼓励东部地区不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科学发展、转变增长方式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分层次开展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编制工作。编制完成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扎实推进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编制。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做好海洋规划,扶持海洋经济发展。

——继续深化各项改革,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科学界定政府机构职责,健全行政运行机制,改进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推进依法行政,强化行政问责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着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障农民权益。继续推进企业改革。深化电信、电力、民航、邮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推进供水、供气、供热等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全面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金融改革与创新。稳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事业,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完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抓紧研究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体育等事业。全力搞好奥运场馆建设。稳定现行生育政策和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认真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切实做好收入分配工作。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低保制度,在全国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继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大力加强食品药品质量和餐饮卫生监管。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积极推进煤矿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两项攻坚任务。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落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认真做好灾区恢复重建工作,维护和促进社会稳定。

缓解和解决收入差距扩大问题要靠发展改革调节

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7日表示,要真正缓解和解决收入差距扩大问题,还要经过长期努力,根本是3条:靠发展、靠改革、靠调节。

马凯指出,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把国民经济蛋糕做大,做大才能切好;要深化包括收入分配体制在内的诸多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要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另一个就是要创造一个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过程平等的体制机制环境;要提高低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调节高收入,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马凯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在总体收入水平提高和生活改善的同时,确实有快有慢。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阶层之间的差距在拉大,有的甚至还比较严重。这个问题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影响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社会的安定。

马凯指出,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原因,也与我们是一个生产力落后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国家有关;有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别,比如上海和青海,地理条件、位置就是不一样;有体制方面的原因,我们现在收入分配制度还不完善;也有调节不力的问题,非法收入、灰色收入还存在,收入秩序存在一些混乱的问题。当然也有阶段性、过程性的因素,国际经验也表明,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的某一个历史阶段,往往出现收入差距扩大这样一个过程。

马凯表示,为了解决、缓解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说为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为了缩小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差距,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他介绍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总额达到了4600亿,中央专项和一般的转移支付超过5000亿元,再加上铁路、公路等专项建设基金投入到西部地区,总计要超过12000亿人民币,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为了解决低收入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建立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同时实行最低工资制度。为了调节过高收入,加大了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力度。去年全年征收了2400多亿,是2000年的3.7倍。

下载2013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收入分配改革新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收入分配改革新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收入分配改革

    收入分配改革 热点分析 基于个人能力和公平竞争导致的效率和收入差距不是社会争议的焦点,真正引起人们不满或加剧社会分配失衡的根源,在于人们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不平等以及竞......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民营医院改革

    民营医院改革 【背景链接】 2014年4月发改委、卫计委、人社部发出《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鼓励社会......

    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医疗改革

    【背景链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五项重点工作。......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社会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最终定稿]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社会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导语: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改革开放以来,......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社会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社会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导语: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

    浅谈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申论技巧】浅谈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申论考试往往考热点,而本年度或近几年有那么多热点,哪些是复习中的重点关注的呢?通过对历年申论考试中的常考热点研究,我们对申论考试的常......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确保公共安全近年来,我国公共安全事故频发,人民的安全和利益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公共安全事故成为阻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问题。上海市市委书记韩正曾在......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2013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民生追求【背景链接】 “十八大报告把民生问题摆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省委《意见》提出,要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创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