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盐城市中考说明》课外文言文译文
2014年《盐城市中考说明》课外文
言文译文
一、P54《小国寡民》
一个国家,疆域不要太大,人口要少。这样子的话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也用不上了。
使老百姓重视自己的生命,也不会背井离乡,迁徙远方。即使有船和车子,也没有地方要乘坐它,即使有铠甲和兵器,也没有地方要陈放它。让百姓回到结绳记事的时代。国富民强到了鼎盛时代。使人民对他们的吃食感到香甜,对他们的穿戴感到漂亮,对他们的住宅感到安适,对他们的习俗感到满意,时不时还可以看到邻国的老百姓,听到他们鸡犬的叫声,而彼此
到死也不发生战争。
二、P55《吴起才识》
吴起,卫国人,在鲁国为官。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想任吴起为将,但吴起的妻子是齐
国人,鲁国就对吴起有些不放心。吴起便杀掉妻子,当上了大将,率军大败齐军。有人在鲁侯跟前谗毁吴起,说:“吴起当初曾经师从曾参,母亲去世他不奔丧服孝,曾参为此与他断绝关系;如今,为了一个大将之职,他居然杀了自己的结发妻子。吴起真是个残忍的小人啊!况且,小小的鲁国战胜了强敌,未必是好事。有此名声,各国都要一起来对付鲁国了。”吴起知道此事,担心鲁国治他的罪。听说魏文侯贤明,便前去投奔。
三、P56郑燮《游江》
昨日游于江上,看见茂密修长的竹子数千株,竹林其间建有茅屋,隐隐有棋声和茶香
从中飘扬而出,心底为之暗暗高兴。第二天路过前往拜访那户人家,看见琴、书、茶几、坐席等一应用具都是一尘不染,泛发出一片豆绿的色彩,大约是竹子的翠绿光芒映射到其上的缘故。静静地坐了许久,从竹叶的缝隙中向外面望去,看见了青翠的山和宽阔的大江,江上飘荡着帆船和鱼艇,又有一丛丛的芦苇洲,耕作着的人和前来送饭的妇女,还有两个在沙滩上嬉戏的小孩儿,狗则谨慎地立在岸旁,就像一个守护着的人。这简直就是小李将军的画中之意悬挂在竹
枝和竹叶间。从外面望里面,是一种感受;从里面望向外面又是一种不一样的感受。我认为,做学问的人的确能不同角度的思考看待事物,千秋万代的作文章的方法不外乎也是这样,哪里只是画呢?
四、P57《太史公自序》
于是开始论述编次所得文献和材料。到了第七年,太史公遭逢李陵之祸,被囚禁狱中。于是喟然而叹道:“这是我的罪过啊!这是我的罪过啊!身体残毁没有用了。”退而深思道:“《诗》、《书》含义隐微而言辞简约,是作者想要表达他们的心志和情绪。从前周文王被拘禁羑里,推演了《周易》;孔子遭遇陈蔡的困厄,作有《春秋》;屈原被放逐,著了《离
骚》;左丘明双目失明,才编撰了《国语》,孙子的腿受了膑刑,却论述兵法;吕不韦被贬徙蜀郡,世上才流传《吕览》;韩非被囚禁在秦国,才写有《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抒发愤懑而作的。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郁闷忧愁,理想主张不得实现,因而追述往事,考虑未来。”于是终于下定决心记述陶唐以来直到武帝获麟那一年的历史,而始自黄帝。
八、P60《杞离谓熊蛰父》
杞离对熊蛰父说:“先生可知道有一种乌蜂么?黄色的蜂竭尽其力来酿蜜,乌蜂不能酿蜜,而止是吃蜜,因此要封闭蜂巢的时候,蜂王派遣亲信根据黄蜂酿蜜的多少征收赋税,一
定彻底驱除那些乌蜂,那些不离开的,大家叫着去杀死它。现在站在朝堂上的人无论贵贱,没有不胼手胝足地为王做事,都是有益于楚国的人啊。可唯有先生游荡着吃饭,提前于星星出现时睡觉,看见太阳升起却还没起#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www.xiexiebang.com,全国最大的高考网站 end#床,这是无益于楚国的人呐。早晚就要考核了,我担忧先生会像乌蜂的遭遇一样啊。”
熊蛰父说:“先生没看到人的脸么?眼睛与鼻子、嘴巴都是每天必须用的,唯独眉毛没事干,好像可以去掉啊。可是人都有眉毛而唯独你你没眉毛。这还能看么?以楚国之大,却不能容纳一个悠游吃闲饭的人,我怕
这个国家成了没有眉毛的人,让看到的人嘲笑啊。”
九、P60《松风阁记》
松这种植物,本干挺拔枝柯纠绕,叶子纤细而修长,奇特而葱茏,舒展而茂盛,交错而精巧,所以风吹过它的时候,不滞塞不激汤,流顺通畅,具有自然的和谐,故以听了可以消除烦恼忧虑,洗净昏沉污浊,使人精神旷达心情愉快,舒和澹泊,宁静安闲,自由自在在天地间生活,跟大自然相往来。难怪爱好山林的高士,喜欢松而不能离弃它了。
金鸡峰上有三棵松,不知有几百年了,微风轻吹,声音如幽静的泉水淙淙地流过石滩,风稍大,就像演奏典雅的古乐。那大风来的时候,就像
翻扬的波涛,又像击鼓一样,低沉而有节奏。
方舟上人在金鸡峰下建造了一座楼阁,取名为松风阁,我曾到访而住在那儿,舒畅得意的像要长住下来而忘了回去。因为此阁虽在山林之中,可是离人境不远。夏天不太炎热,冬天不太寒冷,观赏松可以使我眼睛舒服,聆听松可以使我耳朵舒服,慢步徘徊从容地游览。自由自在地徜徉其中,没有外来的事物扰乱心境。使人欢喜快乐,使人愿意终日如此,又何必一定要像许由那样到颍水边洗耳才算高洁,像伯夷、叔齐那样爬上首阳山不食周粟才清廉呢?
十、P61《孙叔敖》
孙叔敖病危,临死前,告诫他的
儿子说:“楚王多次封赏我,我都没有接受,我死后,楚王就会封赏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封地。楚国和越国交界的地方有块叫寝的山地,这地方贫瘠,名声很坏。楚国人敬畏鬼神,而越国人事鬼神以求福。可以长时间享有的,大概只有这个地方。” 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拿肥沃的地方封给他的儿子,孙叔敖的儿子没有接受,请求楚王封给叫寝的这块山地,所以到现在也没有失掉这块封地。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明白不拿眼前利益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这就是有道的人比普通人高明的地方。
十一、P61《国有三不祥》
景公外出打猎。上山碰到虎,下
泽遇见蛇。他感到很晦气,闷闷不乐地返回宫中,马上召见晏子。他问晏子说:“今日我外出打猎,上山则见虎,下淬则见蛇,这恐怕是所说的不祥吧?”晏子回答说;“国家有三不祥,这些都不在其中。有贤德之人国君却不了解他,是一不祥;了解了却不使用他,是二不祥;使用了却不信任他,是三不祥。所说的国家不祥,是指这样一些问题。您今天上山碰到老虎,山是老虎的家呀;下泽遇见蛇,泽是蛇的窝啊。到虎穴去就见到了虎,到蛇洞去就见到了蛇,这一点儿也不奇怪,完全是意料中之事,怎么能说是不祥之兆呢?”
十二、P62《冰雪文序》
鱼肉一类的食物,见到风和阳光
就容易变质,放入冰雪中就不会腐烂,这说明冰雪是能够使食物保鲜。今年冰雪多,来年谷物一定长得茂盛,就是说冰雪有助于谷物生长。大概人的一生没有不借助于冰雪这样的特质成长的,然而冰雪的特质必定要等到有了冰雪才能有体现,但一年四季又有多少冰雪呢!至于我所说的冰雪和这(自然界的冰雪)不一样。大凡人在白天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在夜晚就有冰雪的气质;遇上心情烦躁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心情清净了就有冰雪的气质;人在市井朝廷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居住在山林之中就有冰雪的气质。冰雪的气质在人的心中,就像鱼在深水中,龙在深山中
一样,日夜置身其中,只不过是鱼和龙没有感觉到水和山而已。
所以懂得世间的山川、云物(浮云静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注:嗅觉芳香、味觉五味)都有冰雪的特点,其中可以任人酌取并受用不尽的,没有比诗文更高深的了。诗文仅为数不多的文字,出自高人之手,就显得超逸灵活;一旦落入凡夫俗子的手中,就变得秽恶。在认识的过程中真是相差虽小,但错误极大。只不过遗憾的是看到这样的诗文的人不能理解,理解了又不能评说。即使有能够评说的,和那些不懂的人评说,他仍不理解,评说又干什么呢?所以说:诗文的一般规律,做诗文的人原本就难,识别的人更不容易啊。
十三、P63《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
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经常写文
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时期的百姓吧?
十四、P63《伤仲永》
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纸、墨、笔、砚等,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很诧异,从邻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 的名字。这首诗的意思是赡养父母、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奇怪,渐渐地,同县的人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父亲,有的人花钱请方仲永作诗。他的父亲以此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已经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比。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回答说:“他的才能已经完全和
普通人一样了。” 《司马光勤学》
司马光,宋哲宗时期的宰相,曾经主编《资治通鉴》,是当时的名臣。他小时候,担心自己记忆能力比不上别人,其他兄弟已经会背诵玩耍休息去了,他却独自关门不出,在屋子里学习,等到能够熟练地背诵才停止。他自己说:“(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就可以终身不忘。”等到年龄大了,(司马光)读遍了所有的古籍,知识渊博,记忆牢固。他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骑马走路,有时半夜睡不着觉,吟咏读过的文章,思考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十五、P64《陨星》
北宋治平元年,有一天在常州,正逢太阳落山的时候,天空中发出了一声像雷鸣般的
巨响,原来是一颗大星,几乎像月亮一样,在东南方出现。一会儿又一声巨响,这颗大星移到西南方去了。再一声震响后,这颗星就落在宜兴县一个姓许的人家的园子里,远近的人都看到了,火光明亮照天,许家的篱笆全被烧毁了。
这时火熄灭了,只见地面上有一个像茶杯大小的洞穴,很深。往下探看,大星就在洞穴里面,发着微弱的光。过了好久,才逐渐暗下来,但是还热得让人不能靠近。又过了很长时间,挖开那个洞穴,有三尺多深,才得到一块圆形的石头,此时还是热的呢,它大小如拳头,一头略微尖些,颜色与铁相似,重量也与铁差不多。常洲太守郑伸知道了这件事,就把它送到润州金山寺保存。直到现在还用匣子保藏着,有游人到了那里,就打开匣子让人们参观。王无咎为此写了篇文章,很详细地记叙了这件事。
十六、P65《陶侃惜分阴》
陶侃在广州任刺史,在州内闲得无事,于是就每天早上把很多砖瓦搬到屋外去,到了 晚上又搬进屋内,人家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回答说:“我正尽力恢复中原,如果过分悠闲放逸的话,恐怕到时担任不了重大责任,所以我要训练我的体力罢了。”陶侃聪慧灵敏,对人谦逊有礼,做事尽心尽力。整日盘腿正坐,军中府中所有的事情,陶侃
自上而下检查管理,从不遗漏,没有一点空闲。他常对他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如此珍惜很短的时间,对于一般人来说,就更应当珍惜时间。怎么可以只游乐宴饮。活着的时候不能对国家有所贡献,死了以后不能被后人传颂,这是自己糟蹋自己啊!”
十七、P65《越巫》
越巫假称自己善于驱鬼,有人生病就设立法坛,吹号角,摇铜铃,蹦跳腾跃,大声呼
叫,好像跳胡旋舞那样来作法驱鬼。病人侥幸有了好转,吃喝一番,拿了人家的财物离去;
如果病死,就用别的理由来推托,总归不让人相信自己法术的虚妄。他经常向人自夸说:
“我善于惩处鬼怪,鬼怪不敢与我对抗。”
有一个喜欢恶作剧的少年恼恨他的虚伪,在夜里偷看他回家,约了五六个人分别躲在路旁的树上,相距各一里左右,等候巫师经过树下,便用砂子石块投击他。巫师以为真的是鬼,马上拿出身边的号角,边吹边跑,心里十分害怕,脑袋胀痛得越来越重,走路也不知道自己的脚踏在什么地方。稍微往前跑了一段路,惊慌略微安定了一点,树上的砂石又像刚才那样乱掷下来,他再拿出号角来吹,却慌得吹不出声音,于是就更急忙地往前跑。又到了前边,还是像刚才一样,他害怕得两手发抖、呼吸屏塞,再也拿不住号角,号角掉了他就摇动
铜铃,一会儿连铜铃也掉了,只好大声喊叫着赶路。一路上听到脚步声和树叶摇动、山谷回响的声音,他都以为是鬼,高声向人呼喊求救,音调十分悲伤。
半夜里到家,大哭着敲门,他的妻子问他原因,他已恐惧得舌头僵缩,说不出话来,只是指着床说:“快扶我躺下!我碰到了鬼,要死了!”他妻子扶他上床,终于胆吓破而死,皮肤像蓝草一般颜色。那巫师直到死也不知道用砂石掷他的是人而不是鬼。
十八、P66《梁九传》(王士祯)康熙三十四年,重新修建太和殿。有一位七十余岁的姓梁的老建筑师负责掌管建筑工程的工作。从前代
到本朝的初年,皇宫大内的建筑工程都是由他掌管的。有一天,他亲手做了一个木制宫殿模型,献到尚书那里,按照以一寸代替一尺,以一尺代替一丈的比例,宫殿模型总长不超过几尺,然而(模型)内各种宫殿器具都十分具备。技艺真是绝顶了。先前,明代京城里有一个叫冯巧的匠师,掌管宫殿的建筑工作,从万历年间至崇祯末年,已经很老了。梁九前往他的门下做了几年役工,确始终没有得到他的真传;然而(梁九)仍然在身旁服侍他,不但没有懈怠,并且更加恭敬。有一天,梁九独自待着,冯巧回头对他说:“你是可以教授的人。”梁九于是尽得他的技艺中的奥义。冯巧死后,梁九便被登记到冬宫的名册
上,代替冯巧掌管营造的事情。
第二篇:2015年盐城市语文《中考说明与训练》课外文言文译文
2015年盐城市语文《中考说明与训练》
课外文言文译文
一、小国寡民 P57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一个国家,疆域不要太大,人口要少。这样子的话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也用不上了。使老百姓重视自己的生命,也不会背井离乡,迁徙远方。即使有船和车子,也没有地方要乘坐它,即使有铠甲和兵器,也没有地方要陈放它。让百姓回到结绳记事的时代。国富民强到了鼎盛时代。使人民对他们的吃食感到香甜,对他们的穿戴感到漂亮,对他们的住宅感到安适,对他们的习俗感到满意,时不时还可以看到邻国的老百姓,听到他们鸡犬的叫声,而彼此到死也不发生战争。
二、吴起才识 P58 吴起者卫人仕于鲁。齐人伐鲁,鲁人欲以为将,起取齐女为妻,鲁人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大破齐师。或谮之鲁侯曰:“起始事曾参,母死不奔丧,曾参绝之。今又杀妻以求为君将。起,残忍薄行人也。且以鲁国区区而有胜敌之名,则诸侯图鲁矣。”起恐得罪,闻魏文侯贤,乃往归之。
文侯问诸李克,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弗能过也。”于是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疽,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译文:吴起,卫国人,在鲁国为官。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想任吴起为将,但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鲁国就对吴起有些不放心。吴起便杀掉妻子,当上了大将,率军大败齐军。有人在鲁侯跟前谗毁吴起,说:“吴起当初曾经师从曾参,母亲去世他不奔丧服孝,曾参为此与他断绝关系;如今,为了一个大将之职,他居然杀了自己的结发妻子。吴起真是个残忍的小人啊!况且,小小的鲁国战胜了强敌,未必是好事。有此名声,各国都要一起来对付鲁国了。”吴起知道此事,担心鲁国治他的罪。听说魏文侯贤明,便前去投奔。
魏文侯向李克征求对吴起的看法,李克说:“吴起为人,贪婪而好色,但在用兵打仗方面,就连齐国名将司马穰苴ráng jū也不如他。”于是魏文侯任命吴起为将,带兵攻秦,夺取了五座城池。吴起担任魏国大将,与最下等的士兵吃同样的饭食,穿同样的衣服,睡觉不铺席子,行军不乘车马,亲自捆扎行李、驮运食粮,为士卒分忧解难。有个士兵长了毒疮,吴起为他吮毒。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放声痛哭,有人奇怪地问:“你的儿子不过是个士兵,而将军却为他吸吮毒疮,你哭什么呀?”这位母亲说:“我不是为这事哭泣。当年吴将军为孩子的父亲吸过毒疮,他父亲打起仗来拼命冲杀,最后没有回来。现在,吴将军又为儿子吸毒疮,不知道儿子又会战死在哪里。所以我哭泣啊!”
三、郑燮《游江》 P59 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见琴书几席净好无尘,作一片豆绿色,盖竹光相射故也。静坐许久,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大江,风帆渔艇,又有苇洲,有耕犁,有饁妇,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旁,如相守者,直是小李将军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外于是,岂独画乎?
译文:昨日游于江上,看见茂密修长的竹子数千株,竹林其间建有茅屋,隐隐有棋声和茶香从中飘扬而出,心底为之暗暗高兴。芦苇洲,耕作着的人和前来送饭的妇女,还有两个在沙滩上嬉戏的小孩儿,狗则谨慎地立在岸旁,就像一个守护着的人。这简直就是小李将军的画中之意悬挂在竹枝和竹叶间。从外面望里面,是一种感受;从里面望向外面又是一种不一样的感受。我认为,做学问的人的确能不同角度的思考看待事物,千秋万代的作文章的方法不外乎也是这样,哪里只是画呢?
四、太史公自序 P60 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於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戹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於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译文:于是开始论述编次所得文献和材料。到了 【翻译】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它就能为一池碧水做点缀;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一天比一天高,每天往上长,每天越来越艳丽。有风时就呈现出飘动摇摆的情态,无风时也有轻盈柔美的风姿。等到花蕊绽开,荷花顶出水面,风姿娇美,晶莹欲滴,你先我后,相继开放,等到花朵凋谢,它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霜降,它也不会收场。这些都说的是它适于观赏的方面。鼻子可以享受的,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避暑,让人感到暑气消退;纳凉,使人觉得凉气随人生出。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只有霜打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似乎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能常年用来裹东西。这样看来,芙蕖这种植物,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一丝一毫不能备作家常日用。
(八)《水经注》 P63 原文: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厄,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叠,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
翻译:孟门(古山名,在今山西省吉县西黄河河道中,为水中一巨石),就是龙门(即禹门口,在今山西省河津市和陕西省韩城市之间,黄河至此,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故名。相传为禹所凿)的入口处。实在是河中的巨大隘口,又被称作“孟门津”。
传说中龙门是大禹所凿出,河道因被水冲击而非常宽阔,水被山所夹很长的一段,两边都是悬崖,高处的巨石好像靠在悬崖上就要掉下来似的。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穿透岩石。” 确实是如此呀!这里水流交相冲激,白色的水气好像飘浮的云雾,来来往往遥远观看的人,常常会觉得仿佛被雾露沾湿似的。如果向深处俯视,更加惊心动魄。河水激起万重浪花,千丈瀑布从高崖一泻而下,河水好像发怒的赑(bì 古时一种动物)一样,狂暴地涌起如山的巨浪激荡腾跃,疾驰的洪波层层叠叠崩颓而下,直到下游出水口。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上。
(九)伤仲永 P64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译文: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纸、墨、笔、砚等,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很诧异,从邻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的意思是赡养父母、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奇怪,渐渐地,同县的人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父亲,有的人花钱请方仲永作诗。他的父亲以此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2] 我听说这件事已经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比。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2]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回答说:“他的才能已经完全和普通人一样了。”
司马光勤学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司马光,宋哲宗时期的宰相,曾经主编《资治通鉴》,是当时的名臣。他小时候,担心自2015年盐城市语文《中考说明与训练》课外文言文译文
己记忆能力比不上别人,其他兄弟已经会背诵玩耍休息去了,他却独自关门不出,在屋子里学习,等到能够熟练地背诵才停止。他自己说:“(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就可以终身不忘。”等到年龄大了,(司马光)读遍了所有的古籍,知识渊博,记忆牢固。他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骑马走路,有时半夜睡不着觉,吟咏读过的文章,思考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十)《公输》P64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duǎn hâ)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sì)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yuán tuó)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fù)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翻译:墨子先生拜见了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舍弃他自己装饰华美的车,邻居有破车,却想要去偷;舍弃自己华美的衣服,邻居有件粗布衣服,却想要去偷;舍弃自己的好饭好菜,邻居只有粗劣饭食,却想要去偷。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楚王回答说:“这个人一定是患有偷盗的毛病了。”
墨子先生说:“楚国的土地,方圆大小足有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大小不过五百里,这像装饰华美的车子与破车相比。楚国有云梦泽,里面有成群的犀牛麋鹿,长江、汉水里的鱼,鳖,鼋,鳄鱼多得天下无比;宋国却像人们所说的一样,是一个连野鸡、兔子、小鱼都没有的地方,这就像拿美食佳肴与糠糟相比。荆国有巨松、梓树、黄楩木、楠、樟等名贵木材;宋国是一个连多余的木材都没有的国家,这就像华丽的衣服与粗布短衣相比。我认为大王派官吏进攻宋国,是和这个患偷窃病的人的行为是一样的。”
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译文:墨子从鲁国到齐国,探望了老朋友。朋友对墨子说:“现在天下没有人行义,你何必独自苦行为义,不如就此停止。”墨子说:“现在这里有一人,他有十个儿子,但只有一个儿子耕种,其他九个都闲着,耕种的这一个不能不更加紧张啊。为什么呢?因为吃饭的人多而耕种的人少。现在天下没有人行义,你应该勉励我行义,为什么还制止我呢?”
(十一)、梁九传(王士祯)P65 康熙三十四年,重建太和殿。有老工师梁九者董匠作,年七十余矣。自前代及本朝初年,大内兴造,梁皆董其事。一日,手制木殿一区,献于尚书所,以寸准尺,以尺准丈,不逾数尺许,而四阿重室,规模悉具,殆绝技也。
初,明之季,京师有工师冯巧者,董造宫殿,自万历至崇祯末,老矣。九往执役门下数载,终不得其传;而服侍左右,不懈愈恭。一日,九独侍,巧顾曰:‚子可教矣!‛于是尽传其奥。巧死,九遂隶籍冬官,代执营造之事。
译文:康熙三十四年,重新修建太和殿。有一位七十余岁的姓梁的老建筑师负责掌管建筑工程的工作。从前带到本朝的初年,皇宫大内的建筑工程都是由他掌管的。有一天,他亲手只做了一个木制宫殿模型,献到尚书那里,按照以一寸代替一尺,以一尺代替一丈的比例,宫殿模型总长不超过几尺,然而(模型)内各种宫殿器具都十分具备。技艺真是绝顶了。先前,明代京城里有一个叫冯巧的匠师,掌管宫殿的建筑工作,从万历年间至崇祯末年,已经很老了。梁九前往他的门下做了几年役工,确始终没有得到他的真传;然而(梁九)仍然在身旁服侍他,不但没有懈怠,并且更加恭敬。有一天,梁九独自待着,冯巧回头对他说:“你是可以教授的人。”梁九于是尽得他的技艺中的奥义。冯巧死后,梁九便被登记到冬宫的名册上,代替冯巧掌管营造的事情。
2015年盐城市语文《中考说明与训练》课外文言文译文
(十二)、杞离谓熊蛰父 P65-66 杞离谓熊蛰父曰:“子亦知有乌蜂乎?黄蜂殚其力以为蜜,乌蜂不能为蜜而惟食蜜。故必尽逐其乌蜂,其不去者众哜而杀之。今居于朝者,无小大无不胝手瘃足以任王事,皆有益于楚国者也。而子独邀以食,先星而卧,见日而未起,是无益于楚国者也。吾忧子之为乌蜂也。”
熊蛰父曰:“子不观夫人之面乎?目与鼻、口皆日用之急,独眉无所事,若可去也,然人皆有眉而子独无眉,其可观乎?以楚国之大,而不能容一遨以食之士,吾恐其为无眉之人,以贻观者笑也。”(选自《郁离子·卷六》)译文:杞离对熊蛰父说:“先生可知道有一种乌蜂么?黄色的蜂竭尽其力来酿蜜,乌蜂不能酿蜜,而止是吃蜜,因此要封闭蜂巢的时候,蜂王派遣亲信根据黄蜂酿蜜的多少征收赋税,一定彻底驱除那些乌蜂,那些不离开的,大家叫着去杀死它。现在站在朝堂上的人无论贵贱,没有不胼手胝足地为王做事,都是有益于楚国的人啊。可唯有先生游荡着吃饭,提前于星星出现时睡觉,看见太阳升起却还没起床,这是无益于楚国的人呐。早晚就要考核了,我担忧先生会像乌蜂的遭遇一样啊。”
熊蛰父说:“先生没看到人的脸么?眼睛与鼻子、嘴巴都是每天必须用的,唯独眉毛没事干,好像可以去掉啊。可是人都有眉毛而唯独你你没眉毛。这还能看么?以楚国之大,却不能容纳一个悠游吃闲饭的人,我怕这个国家成了没有眉毛的人,让看到的人嘲笑啊。”楚王听到了,更加善待熊蛰父了。
(十三)、松风阁记 P66 盖松之为物,干挺而枝樛,叶细而条长,离奇而巃嵸,潇洒而扶疏,鬖髿而玲珑。故风之过之,不雍不激,疏通畅达,有自然之音;故听之可以解烦黩,涤昏秽,旷神怡情,恬淡寂寥,逍遥太空,与造化游。宜乎适意山林之士乐之而不能违也。
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潄;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方舟上人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堰蹇而优游,逍遥而相羊,无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
译文:因为松这种植物,本干挺拔枝柯纠绕,叶子纤细而修长,奇特而葱茏,舒展而茂盛,交错而精巧,所以风吹过它的时候,不滞塞不激汤,流顺通畅,具有自然的和谐,故以听了可以消除烦恼忧虑,洗净昏沉污浊,使人精神旷达心情愉快,舒和澹泊,宁静安闲,自由自在在天地间生活,跟大自然相往来。难怪爱好山林的高士,喜欢松而不能离弃它了。
金鸡峰上有三棵松,不知有几百年了,微风轻吹,声音如幽静的泉水淙淙地流过石滩,风稍大,就像演奏典雅的古乐。那大风来的时候,就像翻扬的波涛,又像击鼓一样,低沉而有节奏。
方舟上人在金鸡峰下建造了一座楼阁,取名为松风阁,我曾到访而住在那儿,舒畅得意的像要长住下来而忘了回去。因为此阁虽在山林之中,可是离人境不远。夏天不太炎热,冬天不太寒冷,观赏松可以使我眼睛舒服,聆听松可以使我耳朵舒服,慢步徘徊从容地游览。自由自在地徜徉其中,没有外来的事物扰乱心境。使人欢喜快乐,使人愿意终日如此,又何必一定要像许由那样到颍水边洗耳才算高洁,像伯夷、叔齐那样爬上首阳山不食周粟才清廉呢?
(十四)、吕氏春秋·孙叔敖疾 P67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译文:孙叔敖病了,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富饶的土地。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十分凶险。楚人畏惧鬼,而越人迷信鬼神和灾祥。所以,能够长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土地了。”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把肥沃的土地赐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赐给寝丘,所以这块土地至今没有被他人占有。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2015年盐城市语文《中考说明与训练》课外文言文译文
益看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有道之人之所以不同千世俗的原因。
(十五)《晏子春秋·景公出猎》 P67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②问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⑴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⑵为⑶不祥也?”
(选自《晏子春秋》)
译文:齐景公外出打猎。上山碰到虎,到沼泽地遇见蛇。返回宫中,召见晏子,他问晏子说:“今日我外出打猎,上山则见虎,到沼泽地则见蛇,这大概是所说的不祥吧?”晏子回答说;“国家有三不祥,这些都不在其中。有贤德之人国君却不了解他,是一不祥;了解了却不任用他,是二不祥;使任用了却不委以信任,是三不祥。所说的国家不祥,是指这样一些问题。您今天上山碰到老虎,山是老虎的家呀;下沼泽遇见蛇,沼泽是蛇的窝啊。到虎穴去就见到了虎,到蛇洞去就见到了蛇,这一点儿也不奇怪,完全是意料中之事,怎么能说是不祥之兆呢?”
(十六)、冰雪文序 P68 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
若吾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人挹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为?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
译文:鱼肉一类的食物,见到风和阳光就容易变质,放入冰雪中就不会腐烂,这说明冰雪是能够使食物保鲜。今年冰雪多,来年谷物一定长得茂盛,就是说冰雪有助于谷物生长。大概人的一生没有不借助于冰雪这样的特质成长的,然而冰雪的特质必定要等到有了冰雪才能有体现,但一年四季又有多少冰雪呢!
至于我所说的冰雪和这(自然界的冰雪)不一样。大凡人在白天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在夜晚就有冰雪的气质;遇上心情烦躁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心情清净了就有冰雪的气质;人在市井朝廷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居住在山林之中就有冰雪的气质。冰雪的气质在人的心中,就像鱼在深水中,龙在深山中一样,日夜置身其中,只不过是鱼和龙没有感觉到水和山而已。所以懂得世间的山川、云物(注:浮云静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注:嗅觉芳香、味觉五味)都有冰雪的特点,其中可以任人酌取并受用不尽的,没有比诗文更高深的了。诗文仅为数不多的文字,出自高人之手,就显得超逸灵活;一旦落入凡夫俗子的手中,就变得秽恶。在认识的过程中真是相差虽小,但错误极大。只不过遗憾的是看到这样的诗文的人不能理解,理解了又不能评说。即使有能够评说的,和那些不懂的人评说,他仍不理解,评说又干什么呢?所以说:诗文的一般规律,做诗文的人原本就难,识别的人更不容易啊。
(十七)煮黑石蜜浆喻 P69 昔有愚人煮黑石蜜。有一富人来至其家。时此愚人,便作是念:“我今当取黑石蜜浆,与此富人。”即着少水,用置火中,即于火上,以扇扇之,望得使冷。傍人语言:下不止火,扇之不已,云何得冷。尔时人众,悉皆嗤笑。
其犹外道,不灭烦恼炽然之火。少作苦行,卧蕀刺上。五热炙身而望清凉寂静之道,终无是处。徒为智者之所怪笑。受苦现在,殃流来劫。
2015年盐城市语文《中考说明与训练》课外文言文译文
翻译:从前有一个愚蠢的人正在家里烧制黑石蜜的蜂糖。这时有一个富人来到他家中。愚人心里便想:“我应当取蜂糖来招待富人。”于是在熬的蜂糖里加上一些水,放到火上,用扇子去扇蜜糖,希望使糖很快冷却。旁边的人说:“蜜糖下面不把火熄灭,再扇又怎能使糖冷却呢?”人们听到这件事后,都觉得十分可笑。
这就好比不信佛教的其他教派,不能够消除人生欲望的火焰,只是通过修苦行,躺在荆棘丛中。还有的在烈焰中熬煎苦炼而希望得到清静凉爽的超凡脱俗境界,这是绝对做不到的。只能让得到人生真谛的人们耻笑。不仅在现在的生活中承受苦难,还会使灾难延续到未来的岁月中。
(十八)东坡志林 P69
【原文】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①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②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③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④深了人意。余戏⑤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导人⑥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13)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⑦洗笔泉,水极甘⑧,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⑨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⑩暮雨子规(11)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2)。”是日剧饮而归。
【翻译】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又叫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几亩田,因为去看田地好坏,得了病。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领悟超过一般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 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多路,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条兰溪,溪水往西流。我作了一首诗歌:“山下短短的兰芽浸在溪水中,松林里沙子路土干净没有污泥。晚间萧萧细雨里子规啼鸣。谁说是人老了不再年青,你看那流水还能向西,白发的老人还能作报晓的公鸡。”这一天,喝得大醉了回去。
(十九)《孟子·梁惠王下》P70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1)。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2)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3)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翻译:齐宣王在别墅雪宫里接见孟子。齐宣王说:“贤人也有在这样的别墅里居住游玩的快乐吗?” 孟子回答说:“有。人们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埋怨他们的国君。得不到这种快乐就埋怨国君是不对的;可是作为人民的领导人而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国君以人民的快乐为快乐,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快乐。国君以人民的忧愁为忧愁,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忧愁。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是没有过的。
(二十)石涧记《永州八记》 P70-71 石渠之事既穷⑪,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⑫,民又桥⑬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⑭为底,达于两涯⑮。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⑯阃奥⑰。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⑱,响若操琴。揭⑲跣⑳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⑴十八九居之。交络⑵之流,触激⑶之音,皆在床下⑷;翠羽之木⑸,龙鳞之石⑹,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意之日⑺,与石渠同。
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⑻焉。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也。翻译:发现石渠的事情已经结束,从石渠的桥上向西北走,一去到土山的北坡,百姓又架了一座桥。比石渠的水量大三倍。接连不断的石头作为水的底部,宽达到水的两岸。石头有的像床,有的像门堂的基石像筵席上摆满菜肴,有的像用门槛隔开的内外屋,水流像纺织物的花纹,水泉咚响声像是弹琴声,拎着衣服赤脚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清出一块可排十八九张交椅的空地。交织的流水,激撞的水声,皆在椅下;像翠鸟羽毛般的树木,像鱼龙麟甲般的石块,都遮蔽在交椅之上。古2015年盐城市语文《中考说明与训练》课外文言文译文
时候的人有谁曾在这里找到这种快乐的吗?以后的人,有谁能追随我的足迹来此吗?到石涧的日子,与石渠相同。
石涧的源头,在石城村的东南,路中间可以游览的地方还有好几个。那上面的深山老林更加险峻,道路狭窄不能走到尽头。
(二十一)周敦颐传 P71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翻译: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人。原名敦实,因避讳英宗皇帝旧名而改为敦颐。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二十二)《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P72 原文:苏城有南园、北园二处,菜花黄时,苦无酒家小饮。携盒而往,对花而饮,殊无意味。或议就近觅饮者,或议看花归饮者,终不如对花热饮为快„„街头有鲍姓者,卖馄饨为业,以百钱雇其担,约以明日午后。鲍欣然允议。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众咸叹服。饭后同往,并带席垫,至南园,择柳阴下团坐。先烹茗,饮毕,然后暖酒烹肴。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既而酒肴俱熟,坐地大嚼。担者颇不俗,拉与同饮。游人见之,莫不羡为奇想。杯盘狼藉,各已陶然,或坐或卧,或歌或啸。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节选自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翻译:苏城有南园、北园两处游玩的地方,菜花黄了的时候,苦于没有酒家可以喝几杯小酒。带着饭盒去,对着花饮冷酒吃冷菜,很没有意味。„„街头有个姓鲍的,卖馄饨为生,我们用一百钱雇他的一套东西,约他明天午后去,姓鲍的爽快同意了。
第三篇:课外文言文译文
课外文言文译文
一、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日:“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日:“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表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日:“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日:“善。”使内勿服,逾月,而国莫之服。
11.你从这则小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3分)
答案:上行下效,灵公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晏子就让他为君做人,都要表里一致,说明要想纠正某种不正之风,上级领导的以身作则比规定更有效。
翻译:
灵公喜欢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全国(女)人全都穿男人服装。灵公派官吏禁止她们,(并且)指出:“穿扮男人服饰的女子,撕破她的衣服,扯断她的衣带。”(虽然人们都)看见有人被撕破衣服,扯断衣带但还是不能禁止。晏子进见时,灵公问道:“我派出官吏禁止女子穿扮男人服饰,撕破她们的衣服,扯断她们的衣带,都亲眼看见还是止不住。为什么啊?”晏子回答说:“您让宫内(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却在宫外禁止它,就如同在门口挂牛头却在里面卖马肉,您为什么不让宫内(女人)不穿扮(男人服饰),那么外面也就没有人敢了。”灵公说:“好。”令宫内不要女穿扮男人服饰,过了一个月,全国就没有女穿扮男人服饰了。
二、初,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尝于太学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翻译:
起初,与朱晖同县的张堪一直很有名气,曾经在太学见过朱晖,很器重他,把他当作朋友对待,握着朱晖的手臂说:“我想把妻子儿女托付给朱先生”。朱晖认为张堪是前辈,只是拱手没有敢应承,从此两人再也没有见面。张堪死后,朱晖听说张堪的妻子儿女生活贫困,于是亲自前往探视,送去丰厚的钱款扶助。朱晖的小儿子觉得奇怪,问道:“父亲您和张堪不是朋友,平常也没什么往来,我们实在觉得奇怪啊”。朱晖说:“张堪曾经对我说过知己的话,我铭记在心上了。”
三、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洼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仍复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比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
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 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余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皆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选自 沈括(宋)——《梦溪笔谈》 翻译:
古人制造镜子的时候,大镜子铸成平的,小镜子铸成凸的。镜面凹的照出人脸的像要大些,镜面凸的照出人脸的像要小些。用小镜看不到人脸的全像,所以作得稍为凸些,以使脸像变小,这样的镜子虽小仍可获得人脸全像。造镜时要量镜子的大小,以决定增减镜子凸起的程度,使脸像和镜子大小 相称。古人做工巧妙,后人造不出来了,一旦得到古时的镜子,一律刮磨使镜面平滑,这是师旷(春秋著名乐师)为什么悲哀(没有人)真正懂得音律的缘故啊。
世上有透光镜,镜背面有铭文,共二十字,字体极其深奥,没人能读懂。用这个镜子承受日光,背面的花纹和二十个字就会透射在房壁上,清清楚楚。有人推究它的原理,认为是由于铸造时薄处先冷,唯独有花纹和字的地方比较厚,冷得慢,以致铜收缩得多。铭文和花纹虽然在背面,但是镜面上隐隐约约有痕迹,所以在光中显现出来。我观察了这面镜子,认为道理确实如此。可是我家有三面镜子,又见到了别人家所收藏的镜子,都是一个式样,图案铭文没有丝毫差异,形制很古老。只有这种镜子可以透光,其他的镜子即使也有很薄的,却都不能透光。想来古人自有特殊的制作方法。
四、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参军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大祖 喜曰:“此言甚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 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乃赐之币。
【注】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浣濯:洗涤。参军:官名。
译文:
太祖(明帝朱元璋)在东阁办公,天气很热,汗水湿透衣服,左右(指手下)拿着换洗的衣服进来,(那些衣服)都是经过多次洗涤的。参军宋思颜看见了说:“主公亲自厉行节俭,真是以身作则,告示大家,老臣担心您只是今天这么做,以后可能不会这么做,希望您能够坚持一直这么做。”太祖听后非常高兴:“你说的太好了。别人也可能会说,但可能只会考虑眼前,而不能考虑到长远;或者只是忧虑到已经发生的,而不能忧虑到将来要发生的。今天思颜看见我现在能这么做,而顾虑我之后不能继续这么做,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效忠于我。”于是赏赐金币给宋思颜。
五、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注释】①世祚:指国运。②玄:深奥。③政:只,仅仅。
译文:
吕蒙来到吴国,孙权劝他好好研究学问。他博览群书,并以易经为主,常在孙权身边谈经论道,有时还喝得酩酊大醉。一日,他在睡梦中忽然背诵易经一部。一会惊醒,大家都问他怎么回事儿。吕蒙说:”我在梦中见到了伏羲、文王和周公。他们跟我谈论国家兴亡之事,天地宇宙之理,观点都十分精辟绝妙。他们可不是空发议论,仅仅背诵原文而已呵。”语惊四座,众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诵易经这件事了。
六、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译文:郑燮,号是板桥先生,清朝乾隆元年科举得中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当时的人们称他为扬州八怪之一。曾经在范县作县令,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其实可以直接说爱民如子)。为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文人们经常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饥饿的吃人。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郑燮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力承担。”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任命到期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百姓对其的爱戴可见如此。
七、【译文】 白侯之贤
三衢的沈持正,赞美他们的太守白侯有德行有才能。我问他:“白侯定的赋税徭役怎么样?”他回答说:“富豪擅长逃避徭役,徭役大多摊在贫民身上。白侯明察富豪的奸诈,根据田地的多少来定赋税,全州的人都佩服他做事公平。”“白侯要求自己如何呢?”他说:“白侯非常清廉节俭,除了喝衢水外,不烦劳衢州百姓任何东西。每天早晨徒步去官署,农夫不认识他,和他争路,他也不责难。”“白侯管理胥吏怎么样?”他说:“胥吏抱着案卷站在他身边,只听白侯的裁决,不敢按照自己的意思上报下达案件。上一年的春天,皇上嘉奖了他,衢州人都为白侯感到光荣。”
我问完,回头对几个二子说:“以前我听兰溪的吴德基就这么说,现在持正又赞美白侯的德行才能。白侯的确很有德行才能啊。”
八、原文: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之者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其所之,所以反也。” 译文
杨子的邻居跑掉了一只羊。那位邻居率领家人去追赶,又来请杨子的僮仆去帮着追寻。杨子说:“嘻!丢失了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寻?”邻居说:“这里岔路太多。” 邻人回来后,杨子问:“羊找到了吗?”邻人回答说:“找不到了。”杨子问:“怎么跑掉的?”邻人说:“岔路之中又分岔路,我们不知道羊跑到哪里去了,只好回来了。”
译文
韩琦是宋朝的重臣,很有名。他的一个表兄弟献给他一只玉盏,说是耕地的人进入在修的坟墓得到的,果真是绝无仅有的好东西。特意准备了一桌饭菜,用绣着花纹的衣服覆盖着,把玉盏放在上面,并准备用它来饮酒,向在座宾客劝酒。不一会被一个小吏不慎碰倒了桌子,玉盏摔得粉碎,在座的客人都很惊愕,那个武官趴在地上等着发落。韩琦却不慌不乱,笑着对在座的宾客说:“东西也有它破损的时候。”又对那个武官说:“你是不小心触翻了桌子,不是故意的,你又有什么罪?
十、原文: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尽,迨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译文:水仙这种花,是我的命根子之一啊!我有四种命根子,各占据一个季节:春季以水仙、兰花为命,夏季以莲花为命,秋季以秋海棠为命,冬季以蜡梅为命。如果没有这四季的花,我活着也没有什么意思了。如果哪一季缺了应季的这种花,那就等于虚度了我这一季的生命。
水仙花品种数南京的最好,我之所以把家安在南京,并不是看中它是个大城市,而是看中它是水仙之乡。还记得丙午年的春天,因为穷得没钱过年,已经把能典当的衣物都抵押完,等到水仙开花的时候,一文钱都筹不到了。家人劝我说:“今年就请算了吧,只不过一年看不到这种花而已,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我回答说:“你这不是要我的命吗?我宁愿减掉一年的寿命,也不能错过一季的花。况且我冒着大雪天从外地回来,就是为了这里土生土长的水仙花。如果看不到水仙,我在哪里不一样过年,何必非要回南京呢?”家人实在劝不住我,只好允许我拿了她的首饰去典当,最后还是购买了水仙花。
十一、译文:康熙年间,曹练亭就任江宁织造,每次出门都会架八匹马的车,而且必定带一本书。经常翻阅从不间断。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这样好学?”他回答说“并不是这样的,我并不是一个地方官,而当地的百姓见到我就会肃然起敬,使我的心很不安逸,于是用书来掩人耳目”。曹练亭素来与江宁太守陈鹏年不和睦,等到江宁太守陈鹏年犯了罪时,他却秘密奏报朝廷保荐陈鹏年。世人因此而看重他。他的儿子曹雪芹编写了《红楼梦》一书,详细的记载了风月繁华的盛事。其中称之为大观园的就是我的随园。
十二、原文: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翻译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几百艘战船分列两岸;不久水军的战船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安稳。忽然黄色的烟雾从四面升起,人和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只听得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像山崩塌一样。(等到)烟雾消散,水波平静,就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波而去。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先恐后,鼓足勇气,逆流迎着潮水而上,在万仞高的巨浪中忽隐忽现,翻腾着身子变换各种姿态,但是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江岸上下游十多里的地方,满眼都是穿着华丽的服饰的观众,车马堵塞道路,吃喝等各种物品(的价钱)比平时要高出很多倍。但是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
十三、原文: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 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 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译文
诸葛亮作为一国的丞相,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利,对人开诚布公、胸怀坦诚。为国尽忠效力的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赏赐,玩忽职守犯法的就算是自己的亲信也给予处罚,只要诚心认罪伏法就是再重的罪也给予宽大处理,巧言令色逃避责任就是再轻的过错也要从严治理,再小的善良和功劳都给予褒奖,再微不足道的过错都予以处罚。他处理事务简练实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计较虚名而重视实际,贪慕虚荣的事为他所不齿;终于使全国上下的人都害怕却敬仰他,使用严刑峻法却没有人有怨言,这是因为他用心端正坦诚而对人的劝戒又十分明确正当的缘故。可以说他是治理国家的优秀人才,其才能可以与管仲、萧何相媲美。然而他连年劳师动众对外征战,都未能取得成功,大概是因为率军作战随机应变,不是他的长处吧!
补充回答: 陈寿在诸葛亮传中也指出其“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计,优于将略。”实事求是地说,陈寿所言并非虚构,带兵作战、出奇制胜确实不是诸葛亮的长处,他在这方面的业绩也不是很大。公正地看,在陈寿的笔下,诸葛亮的缺陷与其光辉业绩相比,充其量也只是一个指头与九个指头之比的关系。可以这么说,陈寿笔下的诸葛亮,是后世人们认识诸葛亮、赞颂诸葛亮的基本依据,且为后世小说、戏曲等文艺作品渲染、美化诸葛亮提供了基本素材。
十四、原文翻译: 建安五年,曹操东征,曹操活捉关羽而回,任命关羽为偏将军,待他非常客气。袁绍派遣大将军颜良到白马进攻东郡太守刘延,关羽策马驰入千军万马之中刺杀颜良,袁绍的众多将领没有人能够抵挡他,于是解了白马之围。当初,曹操佩服关羽的为人,而观察他的心情神态并无久留之意,对张辽说:“你凭私人感情去试着问问他。”不久张辽询问关羽,关羽感叹地说:“我非常清楚曹公待我情义深厚,但是我受刘将军的深恩,发誓与他同生死,不能背弃他。我终将不能留下,我必当立功来报答曹公后才离开。”张辽将关羽的话回报给曹操,曹操认为他是义士。关羽杀了颜良后,曹操知道他一定会离走,便重加赏赐。关羽全部封存曹操给他的赏赐,呈书告辞。曹操左右的人想要追赶关羽,曹操说:“各人都是为了自己的主人,不必追了。”
十五、详细信息 原文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除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熟眠,于是得全。译文
王右军还不到十岁时,大将军(王敦)很喜欢他,常常让他在自己的帐里睡觉。大将军曾经先从帐里出来,右军还没起来。一会儿钱凤来了,两人摒退其他人讨论大事,都忘了右军还在帐里,一起密谋叛乱的细节。王右军醒后,听到了他们密谋的事情以后,知道自己必定没有活下去的道理,就假装流口水,弄脏了头脸和被褥,装作自己还在熟睡。王敦事情商量到一半,才想到王右军还没起床,两人彼此大惊失色,说道:“不能不杀掉他。”等到他们打开帐子,发现右军嘴边还有口水,就相信他还在熟睡,于是他的性命得以保全。
第四篇:2014浙江湖州中考课外文言文译文
2014浙江湖州中考课外文言文译文
【甲】晋魏郡亢阳,农夫祷于龙洞,得雨,将祭谢之。孙登见曰:“此病龙,雨安能苏禾稼乎?如弗信,请嗅之。”水果腥秽。龙时背生大痘,闻登言,变为一翁,求治,曰:“疾痊,当有报。”不数日果大雨见大石中裂开一井其水湛然。龙盖穿此井以报也。
【乙】汉时弘农杨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鸮所搏,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宝见,愍之,取归置巾箱中,食以黄花。百余日,毛羽成,朝去,暮还。一夕三更,宝读书未卧,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使蓬莱,不慎为鸱鸮所搏。君仁爱见拯,实感盛德。”乃以白环四枚与宝曰:“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
(选自《搜神记》)
【注释】①亢阳:旱灾。②孙登:三国时著名隐士,传说与神人交往,有异能。③弘农:古郡名。④洁白:纯洁的美德。⑤三事:即三公,指极高的官位。
译文参考:
【甲】晋朝时魏郡大旱,农民在龙洞中祈祷,求到了雨,将要去祭祀感谢那条龙。孙登看见了说:“这是有病之龙降下的雨,哪能使庄稼复苏呢?如果你们不相信,请闻闻这雨水。”大家一闻,雨水果然非常腥气肮脏。这条龙当时背上生了大毒疮,听见孙登的话后,就变成一个老头,求他为其治疗,说:“如果我的病痊愈了,一定有报答。”没过几天,果然下了大雨。人们还看见大石头中间裂开成一口井,井里的水十分清澈。那条龙大概是打了这口井来作为对孙登的报答吧。
【乙】杨宝是汉代弘农郡人,九岁时,杨宝在华阴山北边,看见一只黄雀被鸱枭击伤后坠落在树下,一群蚂蚁将受伤的黄雀围困起来。杨宝怜悯黄雀,就把它带回家,放置在一个小木箱里,每天用菊花来喂养它。过了一百多天,黄雀的伤养好了,羽毛也长全了,它每天早上飞出去,晚上又飞回来。有一天晚上,夜过三更,杨宝还在读书尚未睡觉。忽然,一个穿着黄衣服的少年来向杨宝再三拜礼,他对杨宝说:“我是西天王母娘娘的使者,奉命到蓬莱仙山出使,不小心被鸱枭击伤。承蒙您怜爱救助,非常感谢您的大恩大德。”说完,黄衣少年送给杨宝四枚白玉环,并说:“让您的子孙像这白玉一样品行高洁,位居三公。”
⑤④③①②
第五篇:中考说明课外文言文翻译
A 国家要小,人民要少。即使有效率高达十倍百倍的机械也不使用;使人民爱惜生命,不向远方迁徙。虽然有船和车,却没有地方要乘坐它;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地方去陈列它。使人民再用结绳的方法来记事。使人民对他们的吃食感到香甜,对他们的穿戴感到漂亮,对他们的住宅感到安适,对他们的习俗感到满意。邻近的国家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见,而人民直到老死也不相往来。
B 吴起是卫国人,在鲁地当官。齐国征伐鲁国的时候,鲁国准备让吴起当将军(抵抗齐国人的侵略),(因为)吴起娶了齐国的女子为妻,鲁国怀疑他(会与齐国勾结),吴起便把妻子杀了以此求得将军之位,(率领鲁国的士兵)打败了齐国的军队。大臣或向鲁国的国君说吴起的坏话:“吴起最开始的时候服侍的是曾参,吴起的母亲死了他不去奔丧,曾参便断绝了与他的来往,现在他又杀了自己的妻子以求成为您的将军。吴起,是残忍而又薄情寡义的人啊。而且现在鲁国以弱小的势力赢得了大败敌人的名号,会使得鲁国成为诸侯国图谋的对象。”吴起(知道后)害怕(因此)获罪。他听说魏文侯贤德,于是去往魏国归顺了它。
C 昨日游于江上,看见茂密修长的竹子数千株,竹林其间建有茅屋,隐隐有棋声和茶香从中飘扬而出,心底为之暗暗高兴。第二天路过前往拜访那户人家,看见琴、书、茶几、坐席等一应用具俱是一尘不染,泛发出一片豆绿的色彩,大约是竹子的翠绿光芒映射到其上的缘故。静静地坐了许久,从竹叶的缝隙中向外面望去,看见了青翠的山和宽阔的大江,江上飘荡着帆船和鱼艇,又有一丛丛的芦苇洲,耕作着的人和前来送饭的妇女,还有两个在沙滩上嬉戏的小孩儿,狗坐谨慎立在岸旁,就像一个守护着的人。这简直就是小李将军的画中之意悬挂在竹枝和竹叶间。从外面往里面,是一种感受;从里面望向外面又是一种不一样的感受。做学问的人的确能不同角度的思考看待事物,千秋万代的作文章的方法不外乎也是这样,那里只是画呢?
D 于是开始论述编次所得文献和材料。到了第七年,太史公遭逢李陵之祸,被囚禁狱中。于是喟然而叹道:“这是我的罪过啊!这是我的罪过啊!身体残毁没有用了。”退而深思道:“《诗》、《书》含义隐微而言辞简约,是作者想要表达他们的心志和情绪。从前周文王被拘禁羑里,推演了《周易》;孔子遭遇陈蔡的困厄,作有《春秋》;屈原被放逐,著了《离骚》;左丘明双目失明,才编撰了《国语》,孙子的腿受了膑刑,却论述兵法;吕不韦被贬徙蜀郡,世上才流传《吕览》;韩非被囚禁在秦国,才写有《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抒发愤懑而作的。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郁闷忧愁,理想主张不得实现,因而追述往事,考虑未来。”于是终于下定决心记述陶唐以来直到武帝获麟那一年的历史,而始自黄帝。
E 孟门,就是龙门的入口。实在是河中的巨大隘口,又被称作“孟门津”。传说中龙门是大禹所凿出,河中水流湍急,水被山所夹很长的一段,两边都是悬崖,高处的巨石好像靠在悬崖上就要掉下来似的。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果然不错!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赑(古时一种动物),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
F 贞观二年,京城一带发生旱灾,四处都出现了大量的蝗虫.太宗(李世民)来到种植庄稼的林苑视察禾苗的情况,看见蝗虫,捉住几只说:“人们都要靠这个活命,却让你们给吃了.如果百姓有什么罪过,都让我一个人来承担责任吧!你们如果真的有灵性,尽管来吃我的心,不要把灾难降临在百姓的头上.”说完就要把蝗虫吞下去.左右侍卫急忙劝阻说:“恐怕会有疾病,不能吃!”太宗说:“我希望把灾难都转移到我自己的身上,还怕什么疾病!”于是就把蝗虫吞下去了.G 杞离对熊蛰父说:“先生可知道有一种乌蜂么?黄色的蜂竭尽其力来酿蜜,乌蜂不能酿蜜,而止是吃蜜,因此要封闭蜂巢的时候,蜂王派遣亲信根据黄蜂酿蜜的多少征收赋税,一定彻底驱除那些乌蜂,那些不离开的,大家叫着去杀死它。现在站在朝堂上的人无论贵贱,没有不胼手胝足地为王做事,都是有益于楚国的人啊。可唯有先生游荡着吃饭,提前于星星出现时睡觉,看见太阳升起却还没起床,这是无益于楚国的人呐。早晚就要考核了,我担忧先生会像乌蜂的遭遇一样啊。”
熊蛰父说:“先生没看到人的脸么?眼睛与鼻子、嘴巴都是每天必须用的,唯独眉毛没事干,好像可以去掉啊。可是人都有眉毛而唯独你你没眉毛。这还能看么?以楚国之大,却不能容纳一个悠游吃闲饭的人,我怕这个国家成了没有眉毛的人,让看到的人嘲笑啊。”
H 松这种植物,本干挺拔枝柯纠绕,叶子纤细而修长,奇特而葱茏,舒展而茂盛,交错而精巧,所以风吹过它的时候,不滞塞不激汤,流顺通畅,具有自然的和谐,故以听了可以消除烦恼忧虑,洗净昏沉污浊,使人精神旷达心情愉快,舒和澹泊,宁静安闲,自由自在在天地间生活,跟大自然相往来。难怪爱好山林的高士,喜欢松而不能离弃它了。
金鸡峰上有三棵松,不知有几百年了,微风轻吹,声音如幽静的泉水淙淙地流过石滩,风稍大,就像演奏典雅的古乐。那大风来的时候,就像翻扬的波涛,又像击鼓一样,低沉而有节奏。
方舟上人在金鸡峰下建造了一座楼阁,取名为松风阁,我曾到访而住在那儿,舒畅得意的像要长住下来而忘了回去。因为此阁虽在山林之中,可是离人境不远。夏天不太炎热,冬天不太寒冷,观赏松可以使我眼睛舒服,聆听松可以使我耳朵舒服,慢步徘徊从容地游览。自由自在地徜徉其中,没有外来的事物扰乱心境。使人欢喜快乐,使人愿意终日如此,又何必一定要像许由那样到颍水边洗耳才算高洁,像伯夷、叔齐那样爬上首阳山不食周粟才清廉呢?
I1 孙叔敖病危,临死前,告诫他的儿子说:“楚王多次封赏我,我都没有接受,我死后,楚王就会封赏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封地。楚国和越国交界的地方有块叫寝的山地,这地方贫瘠,名声很坏。楚国人敬畏鬼神,而越国人事鬼神以求福。可以长时间享有的,大概只有这个地方。” 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拿肥沃的地方封给他的儿子,孙叔敖的儿子没有接受,请求楚王封给叫寝的这块山地,所以到现在也没有失掉这块封地。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明白不拿眼前利益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这就是有道的人比普通人高明的地方。
I2
齐景公出外打猎,上山碰见了老虎,下洼地又遇到了蛇。返回宫中,他召见晏子,问道:“今天我去打猎,上山看见老虎,下沼泽又看见了蛇,这大概就是一般人所说的不祥之兆吧!”晏子回答说:“一个国家有三种不祥的情况,这些都不在其中。有贤德的人才却不了解他,这是第一种不祥;了解了却不任用他,这是第二种不祥;任用他却不让承担重任,这是第三种不祥。所谓不祥,就是像这类的事情。今天大王上山看见老虎,山本来就是老虎的家呀;下沼泽看见蛇,沼泽本来就是蛇的洞穴呀!到虎穴看到老虎,到蛇洞看到蛇,这是很正常的,怎么能说是不祥之兆呢?” J 鱼肉一类的食物,见到风和阳光就容易变质,放入冰雪中就不会腐烂,这说明冰雪是能够使食物保鲜。今年冰雪多,来年谷物一定长得茂盛,就是说冰雪有助于谷物生长。大概人的一生没有不借助于冰雪这样的特质成长的,然而冰雪的特质必定要等到有了冰雪才能有体现,但一年四季又有多少冰雪呢!
至于我所说的冰雪和这(自然界的冰雪)不一样。大凡人在白天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在夜晚就有冰雪的气质;遇上心情烦躁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心情清净了就有冰雪的气质;人在市井朝廷就表现出风日一般的平常,但居住在山林之中就有冰雪的气质。冰雪的气质在人的心中,就像鱼在深水中,龙在深山中一样,日夜置身其中,只不过是鱼和龙没有感觉到水和山而已。
所以懂得世间的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都有冰雪的特点。其中可以任人酌取并受用不尽的,没有比诗文更高深的了。诗文仅为数不多的文字,出自高人之手,就显得超逸灵活;一旦落入凡夫俗子的手中,就变得秽恶。在认识的过程中真是相差虽小,但错误极大。只不过遗憾的是看到这样的诗文的人不能理解,理解了又不能评说。即使有能够评说的,和那些不懂的人评说,他仍不理解,评说又干什么呢?所以说:诗文的一般规律,做诗文的人原本就难,识别的人更不容易啊。
K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字号。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他闲适沉静,很少说话,不贪图荣华富贵。他喜欢读书,只求领会书的大概意思,只求领会文章主旨,而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他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他特别喜欢喝酒,但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席请他喝。一喝酒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他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从不客气。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挡狂风和烈日。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平时难以吃饱,可是他却总是一副安然自若的样子。常以写文章自娱自乐,用文章显示出自己的志趣。得失都不放在心上,用这样的方式过完自己的一生。
L 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纸、墨、笔、砚等),(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很诧异,从邻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的意思是赡养父母、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奇怪,渐渐地,(同县的人)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父亲,(有的人)花钱请方仲永作诗。他的父亲以此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也已经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回答说:“他的才能已完全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司马光是宋朝哲宗时的宰相,曾经主编过《资治通鉴》,是当时的有名的丞相。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 “ 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M 北宋治平元年,在常州,太阳落山的时候,天空中发出像打雷一样的巨响,原来是一颗大 星,几乎像月亮一样,在东南方出现。不一会而又震响了一声,移到西南方去了。又一震响后,星星就落在宜兴县一个姓许的人家的院子里,远处近处的人都看到了,火光明亮照天,许家的篱笆都烧毁了。这时火熄灭了,看地面上有一个像茶杯大小的洞穴,很深。往下看,星星在洞穴里面,发着微弱的光。过了好久,才渐渐暗下来,还热得不能靠近。又过了很长时间,掘开那个洞穴,有三尺多深,才得到一块圆形的石头,还很热,它大小像拳头一样,一头略微尖些,颜色像铁,重量也像铁似的。常洲的太守郑伸得到它,送到润州金山寺保存。到现在还用匣子里藏着,游人到了那里就打开匣子给人们看。王无咎为此写了篇文章,记载得很详细。
N 陶侃在广州,没有事的时候总是早朝把白砖运到书房的外边,傍晚又把它们运回书房里。别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他回答说:“我正在致力于收复中原失地,过分的悠闲安逸,唯恐不能承担大事,所以才使自己辛劳罢了。”陶侃生性聪慧敏捷,恭敬有礼,为官勤恳,整天严肃端坐。军中府中众多的事情,自上而下去检查管理,没有遗漏,不曾有片刻清闲。招待或送行有序,门前没有停留或等待之人。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怎么能够游乐纵酒?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
O 越巫假称自己善于驱鬼。有人病了,就要立一个用土筑起来的坛场,越巫在上边吹角摇铃,边跳边喊,跳的是一种胡旋舞,说是能为人驱鬼治病,消除灾祸。如果碰巧病好了,就吃饭喝酒,然后拿着病人家给的钱走;如果死了就推托责任,说是别的原因,最终不相信自己做法的荒诞。常常向人夸耀说:“我善于驱鬼,没有鬼敢抵抗我。”
一些名声不好的少年嫉恨越巫的荒诞不经,趁着他夜间回家,五六个人分别等在道旁的树上,相距一里左右。等到越巫从路上经过,投下砂子石头击打他。越巫以为是真鬼,马上就吹角摇铃,一边吹一边往前跑。心里非常害怕,头也开始胀疼起来,都不知道自己走到哪里了。稍稍往前走了一些,心刚刚平静下来,树上砂子石头又像开始那样投了下来。越巫又摇铃吹角,吹得已经不能成音,跑得更急了。又往前走,还是像前边一样。越巫手发抖,心里恐惧极了,不能再吹角,角落到了地上;想摇铃,很快铃也掉到了地上,只有大叫着往前奔跑。跑的时候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和周围自然界发出的声音,都以为是鬼的声音。号叫着向人求救,声音听起来悲哀极了。
半夜里才回到家,大哭着敲门。他的妻子问他什么原因这么哭喊,越巫舌头抖得都说不出话来了,只是一个劲地指着床说:“快,快扶我上床,我碰到了鬼,今天活不成了。”把他扶到床上,恐惧得胆都破裂了,很快就死了,皮肤呈蓝色。越巫一直到死都不知道自己遇到的并不是鬼。
P 康熙三十四年,重新修建太和殿。有一位七十余岁的姓梁的老建筑师负责掌管建筑工程的工作。从前带到本朝的初年,皇宫大内的建筑工程都是由他掌管的。有一天,他亲手只做了一个木制宫殿模型,献到尚书那里,按照以一寸代替一尺,以一尺代替一丈的比例,宫殿模型总长不超过几尺,然而(模型)内各种宫殿器具都十分具备。技艺真是绝顶了。先前,明代京城里有一个叫冯巧的匠师,掌管宫殿的建筑工作,从万历年间至崇祯末年,已经很老了。梁九前往他的门下做了几年役工,确始终没有得到他的真传;然而(梁九)仍然在身旁服侍他,不但没有懈怠,并且更加恭敬。有一天,梁九独自待着,冯巧回头对他说:“你是可以教授的人。”梁九于是尽得他的技艺中的奥义。冯巧死后,梁九便被登记到冬宫的名册上,代替冯巧掌管营造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