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要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要点
习题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思考题
1、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答案要点: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案要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主要指什么?
答案要点:
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物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5、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答案要点:
(1)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思想基础。
6、毛泽东思想包括那些主要内容?
答案要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4)政策和策略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
7、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8、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答案要点:
(1)和平和发展的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2)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基础;(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实践基础。
9、邓小平理论主要包括那些内容?
答案要点: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改革开放理论;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0、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
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1、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答案要点:
(1)是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挫折和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等世界情况的变化所要求的;
(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改革开放出现新的情况等国内情况变化所要求的;
(3)是党的执政方位和党的队伍等党自身情况变化所要求。
12、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答案要点:
(1)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3)加强和改进党的 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13、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答案要点:
(1)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
(3)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14、如何理解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答案要点:
(1)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本;
(2)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3)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4)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15、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答案要点:
(1)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全面进步;(2)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即实现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协调发展;
(3)科学发展观主张可持续性发展,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想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和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习题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思考题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要点: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惧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各内容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要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2)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的三个基本观点;(3)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检验标准和目的。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要点: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什么?
答案要点:
无论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科学发展观,它们的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2)实事求是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逻辑起点。
5、为什么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答案要点:
这是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国情所决定的。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为什么要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
答案要点:(1)原因
①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要大力弘扬与时惧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②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体现时代性是前提,把握规律性是核心,富于创造性是目的。(2)理解理论创新应该
①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通过它来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它方面的创新。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脱出来,从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行而上学中解脱出来。并非所有的新观点都是理论创新。
②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
习题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思考题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答案要点: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什么?
答案要点: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案要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又一个对象;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抗战时期还包括部分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性质:它既不是一般的旧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前途: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4.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要点:
(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领导阶级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就新在其领导阶级,五·四运动以前,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阶级主要是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才正式走上了中国革命的舞台。尽管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依然参加并在很大程度上领导了中国的民主革命,但中国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资产阶级了,而是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中国无产阶级,其革命的理论和主张深入人心,得到了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的支持,成为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2)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使得中国革命有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和正确的革命方法。五·四运动以前,指导中国革命的主要是中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也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产物。但事实证明,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思想无法使中国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领导中国的革命走向胜利。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先进的中国人敏锐地发现这一理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指导作用,尤其是十月革命在俄国的胜利,从实践上也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可行性,使得中国无产阶级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自觉地走上中国的政治舞台,来领导中国的革命。从此,马克思列宁主义也就取代了资产阶级的思想,成为了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
(3)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再也不是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和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4)与世界革命的关系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是什么?
答案要点: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既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也不同于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政权组织形式,采取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国民经济的指导方针是“必须紧紧地追随着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这个总目标”。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也是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经济纲领之一。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首要的是土地问题。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这种文化既不同于国民党鼓吹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文化,也不是单纯的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6.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要点: 毛泽东认为,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1)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的极端不平衡,造成了微弱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强大的封建经济的并存局面,近代的若干工商业发达的大中城市和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尽管城市中无产阶级力量比较强大,但反革命的力量更加强大;而农村革命的力量比较弱小,但反革命的力量更弱小,使得中国的农村成为了中国革命力量生存和发展的根据地。一方面,中国民主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而且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残酷性。另一方面,农民具有强烈的革命性,是工人阶级最广大、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80%,他们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加之连年军阀混战,生活极其困苦,具有强烈的革命要求。
(2)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占据着主导地位,中国没有形成统一地资本主义经济。自然经济的特点就是其自身的封闭性,对外的交流相对较少,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加之帝国主义采取的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的政策和帝国主义内部的矛盾,造成了中国实际上的分裂状态。这种分裂状态就给予了中国革命力量一个生存发展的空间。这个生存发展的空间主要是农村和山区,这也决定了我们国家的民主革命必须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可能性。
(1)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这一基本国情,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得以实现的最重要的可能条件。
(2)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长期存在的地方,一般是国民革命时期工农运动蓬勃兴起的地方,如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等省。这些地方都曾经建立过党的组织和工农群众的组织,开展过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这里的群众有较高的政治觉悟,也有一定的斗争经验。
(3)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客观条件。
(4)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拥有相当规模的正规军队,才能对付各种类型的反革命军队,才能造成革命根据地的长期割据发展的局面。
(5)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不错误。这是保证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的主观条件。
7.“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要点:
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理论中最重要的就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的思想,三者互为一体、不可分割。
(1)武装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最强有力的工具。只有建立强大的革命武装和进行武装斗争,才能有效地保障土地革命的成果,确保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
(2)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才能广泛动员和组织农民阶级,参加红军和革命战争,农村根据地才能得到巩固和扩大。
(3)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战略阵地。革命根据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实行土地革命的可靠依托,只有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才能与占据着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长期的有效的斗争。
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即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也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适应了中国的国情,在敌强我弱的形式之下,否定了照搬外国的城市中心论,肯定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
8.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答案要点:(1)理论意义
①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国家,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怎样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在落后的农村环境和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情况下,怎样保持无产阶级政党和革命军队的无产阶级先进性质;在革命道路问题上,是以城市为中心还是以农村为中心,是先占领城市后夺取农村还是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等,这些问题的正确解决,都是对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学说的重要补充和发展。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不仅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彻底胜利,也为与中国国情类似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②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的提出,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毛泽东思想作为一种科学的思想体系,包含多方面的内容,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是其中的核心内容。这条理论涉及到党的领导和党的工作重心问题、革命军队建设及其战略策略问题、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等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正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因此,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的产生,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③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是在反对“左”和右的错误,主要是“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中形成的。它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勇于坚持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勇气和求真务实的态度。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和探索真理,开辟革命新道路的创新精神和求实精神,对我们今天改革开放中解放思想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2)实践意义
①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实践证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
③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对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启迪意义。它告诉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不能教条地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而应该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结合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案要点: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中国无产阶级要战胜强大的大地主资产阶级及其支持者帝国主义,完成反帝反封的艰巨任务,就必须从国情出发,照顾农民、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主要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是可靠的同盟军,无产阶级必须同这些阶级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此外,统一战线中还包括民族资产阶级以及特定情况下的大资产阶级。
(2)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武装斗争,用革命的暴力反抗反革命的暴力。中国的社会特点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这是由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3)党的建设十分重要。中国共产党是掌握统一战线、武装斗争这两个基本武器以战胜敌人的英勇战士。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处在农村和战争环境中,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大多数,因而党的建设十分重要。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要在党内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教育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努力提高全党的思想理论水平。
10.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要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回答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进行革命的饿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地回答了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继20世纪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历史事件,有力鼓舞和推动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
习题四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思考题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答案要点:
(1)新民主主义社会有五种经济成分,但主要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2)与三种不同性质的经济成分相联系的中国社会阶级结构有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3)以上两种矛盾集中表现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上,而解决这个矛盾就必然要使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4)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社会主义因素已在经济、政治上都已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的比重还很大,所以,它还不完全属于社会主义社会,因此必须在适当的时候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因而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党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
答案要点: 一化三改造。
3.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和办法是什么?
答案要点:
(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已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指定正确的阶级政策;(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4.为什么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造道路?
答案要点:
(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实行三个步骤;(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5.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答案要点: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1)办手工业供销小组;(2)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3)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6.“四马分肥”?
答案要点:
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各占四分之一。7.“和平赎买”?
答案要点:
(1)和平,就是不用暴力;
(2)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8.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现实可能性是什么?
答案要点:
(1)我国已经拥有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2)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3)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定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4)当时的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9.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案要点: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10.为什么说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答案要点:
(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2)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基本建立的同时,我国的政治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确立了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3)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我国的社会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变化;(4)在社会关系发生根本变化的同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
(5)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及社会生活其他领域基本确立。1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案要点:
(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巨变;
(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4)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胜利。
习题五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思考题
1、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答案要点:
(1)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必须解决如何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这需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第二次结合.(2)马恩经典作家不可能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需要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际结合.(3)“以苏为鉴”、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中的经验教训,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也需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2、如何全面认识改革开放前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成果和认识的曲折发展? 答案要点:
(1)要充分肯定改革开放前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索的理论成果;(2)明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有曲折是可以理解的;(3)不能因为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犯有错误就否定已经取得的成绩,否定“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历史.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答案要点:
(1)全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2)全面总结改革开放的新鲜经验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4、为什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 答案要点: 邓小平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科学把握中国国情和当前的时代特征的基础上,突出强调生产力的重要性,把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纳入社会主义本质,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最终以实践来证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5、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答案要点:
(1)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概念是从目的和目标层次上界定的,区分了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有更高的概括性;(3)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强调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二是突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着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的统一.6、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答案要点: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在实践上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道路.7、怎样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答案要点:
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同等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目标,共同富裕的实现表现为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应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起到示范和激励作用,推动共同富裕进程,最终达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8、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发展。
答案要点: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作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发展.9、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答案要点:
(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10、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案要点: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1)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人心背向事业兴衰,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2)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党的一条主要经验;(3)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和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1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案要点:(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指科学技术在生产力结构是占第一位的决定因素;
(2)现代科学技术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3)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产过程的一部分;
(4)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其信息量日益膨胀,更新速度加快,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更新。
12、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
答案要点:
科教兴国的基本含义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学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13、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
答案要点:
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14、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答案要点: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2)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就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通过改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并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断完善,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习题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思考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要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它有两层含义:第一,从社会性质上看,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而不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二,从社会发展程度上看,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不仅生产力不发达,而且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不成熟。我们必须把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这两个方面统一起来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又不能超越初级阶段的实际。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要点: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进程概括为九个方面,这就是: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2)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3)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4)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5)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6)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7)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8)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9)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3.为什么说我国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要点:
(1)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就是生产力不发达,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完善、不成熟。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就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生产力达到比较发达、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达到比较完善和成熟的水平和程度。
实现这样的历史任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这个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更长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我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思想准备。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涵是什么?
答案要点: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指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迫切需要;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坚持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和外部条件;
(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立足点和奋斗精神,“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要实现的总目标。“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这条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和简明概括。
5.如何正确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
答案要点:
(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一个中心”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两个基本点”,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二是“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2)“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两个基本点”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同时,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也要靠四项基本原则提供政治保证,靠改革开放提供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3)“两个基本点”之间相互贯通,相互依存。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的政治保证,改革开放不断赋予四项基本原则以新的时代内容。
(4)“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什么? 答案要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上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7、试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答案要点:
(1)在我国实现现代化,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在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达到当今世界先进发达国家的水平。
根据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邓小平深刻总结我国以往发展战略方面的经验教训,经过长期的思考和探索,提出了分“三步走”。
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台阶式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0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3)1995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对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
2000年,在我国人口比1980年增长三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提出,我国21世纪前五十年的奋斗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将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8、简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答案要点: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表明中国人民决心用一百年左右的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路,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雄心壮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实现这一宏伟的战略目标,我国贫困落后的面貌将得到根本的改变,人民生活将明显改善,我们的国力将大为增强,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排名将进一步的前移。
(2)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证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正确的选择。它将向世界表明: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惟一正确的道路;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3)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将大大加快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到21世纪中叶,中国成为中等发达国家,必将极大的影响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9、怎样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答案要点:十六大报告把本世纪头20年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也就是说,经济总量必须走在世界前列,人均GDP必须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进一步提高小康生活的水平和质量,增加富裕起来的人口的比例,提高富裕程度。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是全面建设更全面的小康社会。也就是说,不仅在经济指标方面提高人民的小康水平,而且在社会指标方面,在精神生活的充实方面,在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方面,提高人民的小康水平;不仅要使人民安居乐业,接受良好的教育,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创造更多、更有价值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而且要使人民享有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是全面建设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也就是说,要消除局部贫困、少数贫困,在使贫困人口首先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基础上,进而使他们达到小康生活水平,使全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
总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讲的是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全面建设这样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可以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10、简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
答案要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1)经济建设与改革的目标。以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为基础,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2)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3)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
(4)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
11、简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答案要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意义十分重大。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强国富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现强国富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目前我们达到的总体小康的水平,离人民的美好愿望仍有很大距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现有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客观需要。社会主义制度要充分发挥优越性,就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优化人民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因此,通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以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一个符合国情而又顺应时代,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又体现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实事求是而又充满创新精神的奋斗目标,它必将起到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作用。
习题七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思考题
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答案要点:
(1)社会主义社会仍存在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解放生产力的问题。(2)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性质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3)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解决的方式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不但完善加以解决;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4)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要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2.为什么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2)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正确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3)邓小平根据马克思和毛泽东的这些思想,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我们建立起来的经济关系和上层建筑在某种历史条件下,也可能产生对生产力束缚的观点,因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内容,以更好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矛盾运动的具体表现。因此,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4)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答案要点:
(1)改革的性质:既是一场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2)改革的作用: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改革的特点:改革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4)判断改革的是非得失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4.为什么说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答案要点:
(1)改革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解放生产力。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发展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叫革命。
(2)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3)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4)这种革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革命。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是在党的领导下对原有的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进行根本变革。
5.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什么?提出这一标准有什么意义?
答案要点: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把“三个有利于”作为根本判断标准,人们就可以大大解放思想。
一切符合这个标准的东西,都应当大胆采用,对于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都应当大胆吸收和借鉴;而一切违背这个标准的东西,不管它看起来多么“正确”、多么“革命”,都应当大胆加以革除。(2)“三个有利于”标准排除了离开生产力标准抽象争论姓“社”姓“资”的教条主义干扰,对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6.“三个有利于”标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要点:
(1)“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坚持和发展
(2)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生产力标准,综合国力的增强是生产力发展的宏观表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体现。
(3)“三个有利于”标准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和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7.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用唯物辩证法原理来分析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案要点:
(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
(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在改革和发展中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8.为什么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答案要点:(1)“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是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发展敏锐观察的结果。(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长期闭关自守,把我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历史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
(3)从我国实际情况看,资源相对不足,资金严重缺乏,科学技术落后,管理知识和经验不足,也迫切需要扩大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引进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发展对外贸易,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趋利避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9.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
答案要点:
(1)始终把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
(2)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统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两者都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0.为什么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答案要点:
我国是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的鼓励自主权利,决不允许别国干涉。
我国是拥有十几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现代化建设不可能依*别人,必须立足于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
强调自力更生,可以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迫使我们奋发努力。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把人民团结起来缪比较容易克服面临的各种困难 取得外援要付出代价,放弃自力更生,就会丧失独立自主的权利。11.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答案要点:
(1)这是深刻总结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的结果。(2)这是敏锐把握当代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趋势的结果。
(3)这是清醒判断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国情和长远发展目标的结果。12.为什么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如何提高?
答案要点:
(1)原因:
①近30年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② 要更好的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时并举、相互促进的开发战略,更好的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自由,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手段:
① 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② 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促进国内产业优化升级
③ 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13.试述邓小平有关改革的重要理论观点。
(1)主要内容:
① 我们的改革是全面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
②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③ 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2)重要意义:
① 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② 在实践上实行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决策,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要点
《毛概》复习要点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机和。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答: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3.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背景?
答: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答: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5.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背景? 答:时代主题的变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
答: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7.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答: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
8.邓小平对事实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
答:邓小平特别强调解放思想的极端重要性。他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概括。
9.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答: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0.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精髓的依据?
答: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哥哥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11.解放思想的含义及包含的两种情况?
答: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包含两种情况:一是对原先的认识进行再认识,这其中既有对原先认识中那些正确部分的坚持,也有对原先认识中那些错误部分的纠正;二是在研究性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正确认识。12.对理论创新的认识?
答: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索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创新必须建立在求实的基础上。(围绕以上三点展开)
第三章
13.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答: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答: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15.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对外开放的比较?
答: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他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他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相互联系,紧密衔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16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答: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17.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答: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贵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18.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内容及其内部联系?
答: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联系: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19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理论意义?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的回答了中国近代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确的解决了中国革命大发展阶段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四章
20.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答: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2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
答:实质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经济基础。
22一化三改的内容?
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完成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3.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答: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24.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答: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高价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25.“四马分肥”的含义?
答:企业的利润,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
2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意义?
答: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有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第五章
27.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内容?
答:毛泽东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8.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含义?
答: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9.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意义/ 答: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30.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邓小平一再强调,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在社会生产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以前,仍然会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存在剥削现象和出现两极分化的可能性。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将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由低级到高级,又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而逐步得到充分体现。3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 答:(具体题目具体分析)3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答: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第六章
3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科学含义?
答: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3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长期性?
答: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算起,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时间。
3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答:(1)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适当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2)在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只讲性质和方向,不讲程度和水平,或者只讲程度和水平,不讲性质和方向,都会使人们陷入盲目、不清醒的状态,发生左的和右的错误,是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挫折和损失;(3)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及各方面方针和政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保持清醒的头脑,鉴定、自觉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3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容?
答: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生日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3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路线的基本内容?
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尾巴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第七章
38.改革开放的目的?
答: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整形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39.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
答: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一种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他是否是应当是当地的生产力的要求;第二,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决生产力的问题;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第四,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40.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容和功能?
答:内容: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火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功能:判断改革成败得失的标准。41.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答: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42.对外开放的理论基础?
答:一,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43.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答:我们对开放型经济中产生的风险和问题要做好充分准备。一方面要加钱对全球经济走势和波动的预测,增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对国内产业提升,技术进步要有充分的认识,制定和实施国家技术和产业发展战略,这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第八章
4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答;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二是,在分配方式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的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大长处。45.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依据?
答: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市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按要求;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题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第三,提挈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46.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答: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47.按劳分配和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分配的区别?
48.社会保障制度的社会功能?
答: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保持社会稳定,顺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概括的说,(1)维护社会稳定,社会的“减震器”;(2)市场运行保障;(3)劳动力在生产;(4)经济调节。
49.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容?
答: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就在于塔筒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注重经济发展铜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50.两型社会建设的内容和意义?
答:内容: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意义: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
第九章
5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 答: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52.一府两院和三权分立的区别?
答: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一府两院的关系与西方国家国家机关的关系有着本质区别,我们是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人大根据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通过制定法律,作出决议,决定国家大政方针,并监督和支持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保障各国家机关协调有效的展开工作,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常实行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分立,分别由议会(国会),政府和法院把持。有时候这三个机构由一个政党控制,有时候有不同政党分别控制。53.我国的政党制度?
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5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及实践?
答:内容: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民主权利。实践: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55.依法治国的主体?
答: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当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也就是当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
56.评价政治体制是否正确的标准?
答:标准是: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二是看是否能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三是看生产力是否能得到持续发展。57.民主的含义和人权的基础?
答:民主一词起源于古希腊文,由人民和全力两词组成,意为人民的政权,市人民当家做主的意思。人权的基础是生命的生存和发展,没有生存权,其他人权无从谈起。
第十章
58.文化的含义?
答: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政治并列的,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5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功能?
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60.弘扬传统文化与建设现代文明的关系?
答:结合时代特点对中华民族创痛文化加以继承和发扬,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从中国实际出发,对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加以积极借鉴,做到洋为中用,博采众长,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61.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的界限? 答:不考。
62.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别及其协调问题?
答:区别: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根本任务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努力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粮食,体现人文关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需求。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根本任务是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协调问题;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努力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第十一章 6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答: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6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
答: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65.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答:第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做到:(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2)优化教育结构,(3)推进教育改革创新,(4)坚持教育公益性质;第二,实施过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做到:(1)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2)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3)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4)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第三,深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第四,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第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第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66.台湾问题的实质?
答:台湾问题的实质是我国的内政问题。67.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68.新世纪,新阶段对台的政策方针?
答:第一,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第二,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第三,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第四,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第五,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第六,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6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答:这些阶层归纳起来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70.党的宗教政策?
答:宗教信仰自由是指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我们一方面要尊重每个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何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另一方面有要求宗教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活动。
71.改善党的领导?
答:首先,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其次,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最后,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72.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答:第一,根本立足点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二,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
第三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要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
期末复习要点
第 八 章复习要点
(一)基本知识点(单选、多选、辨析知识点)
1.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P14
4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P144
3.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P14
5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P146
5.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P148
6.公有制经济的含义: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P148
7.非公有制经济的含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等。P149
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P1
519.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P151
10.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生产要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各种物质生产条件,如土地等自然资源以及生产厂房、设备、原材料等;另一类是人的劳动,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活劳动、技术、信息、管理等。P1
521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P15
51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基层民主政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P157——158
13.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P159
1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
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16
3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P164——16
516.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P16
517.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P170
18.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程度。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P17
319.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P17
420.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P14
4(二)综合知识点(材料分析、案例分析及综合论述知识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P14
5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2.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基本根据是: P146——147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3.具体分析收入的分配方式:P151——1
53【案例】请分析李四一家人的收入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李四本人:我自己承包了五亩责任田,完成农业税收后,收入还挺不错!——按劳分配
李四的妻子:我在马路边开了个小店,收入比老李还高哩!——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的收入
李四的儿子: 我是水利局职员,每月除工资、奖金、津贴外,还炒股,赚了不少钱——工资、奖金和津贴属按劳分配,炒股属于按生产要素(资本)分配
李四的女儿:我是工程师,除了工资我还利用双休日为一家私营企业当技术顾问,也有一份丰厚的报酬——工资属按劳分配,当技术顾问的报酬属于按生产要素(技术、信息要素)分配
李四的母亲:我每月靠出租房屋也能有一定的收入——按生产要素(土地要
素)分配。
第四篇:(2015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要点
(2015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复习要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一、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三、马克思中国化的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第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之中。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
五、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六、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的理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七、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
十、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
十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其中,战略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举措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飞跃的理论成果
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
十三、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
十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的动力是工人和农民。
※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1、统一战线
2、武装斗争
3、党的建设
七、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认真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具有独创性的革命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一、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主要内容包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哪三个步骤: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的利润,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即当时所说的“四马分肥”。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第三步主要实行全企业的公私合营。
※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四、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
五、1956年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初步确立以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为标志。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了解)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设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二、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
五、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制定最早是在党的十五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六、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
一、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长远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四、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
五、中国梦的实现途径:必须坚持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力量)。六、三步走战略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
一、坚持改革正确方向的核心: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包括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中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要性。
三、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包括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
四、实施互利共赢战略,要着力建构互利共赢格局。中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是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
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
二、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
三、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按劳分配为主体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其必要性,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就其内容而言有三种形式:
1、以劳动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2、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3、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
五、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
七、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旧十六字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新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
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
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
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十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2、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和谐。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
十三、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变民生为重点。
※
十四、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
一、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1、一个中国;
2、两制并存;
3、高度自治;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二、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香港升起,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一、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形成依据: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基本原则:
1、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1、建设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2、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
3、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二、为什么说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第一,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第二,人民解放军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第三,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第十二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
一、坚持党领导的必要性:
第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战略目标: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三者是相互关联的,学习是基础,服务是目的,创新是动力)
三、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四大考验:必须清醒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四、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第五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
第一章
P3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补充:20C30S党内第一个提出反对教条主义的是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时间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斯,时代特色。
P7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实际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P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P13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1、20C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3、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引入和传播,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思想理论条件。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P15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那些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7、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
8、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补充:毛泽东建军最基本的要求: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这一理论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P23 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P29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坚持与时俱进,在坚持执政为民。
补充: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有:党面临执政的考验,面临改革开放的考验,面临发展市场经济的考验,面临和平与发展的考验。
P30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补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根本任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P36 科学发展观的含义: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P43 补充: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P47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
这一品质是由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本质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很强的实践性,鲜明的批判性,高度的开放性,鲜明的阶级性,严格的科学性。
P54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P55 补充: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 72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的手中。
P74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是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它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