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诗夜游》中考对比阅读题

时间:2019-05-13 22:27: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记承天诗夜游》中考对比阅读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记承天诗夜游》中考对比阅读题》。

第一篇:《记承天诗夜游》中考对比阅读题

文言文对比阅读之《记承天诗夜游》

姓名 班级

【甲】(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1)相与步于中庭(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轼诣武卫营(4)卒全其城 ..

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河 将 害 城 事 急 矣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译文:

(3)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译文: 4.【甲】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4分)答:

(五)答案 1.⑴散步,漫步 ⑵只,只是 ⑶到……去 ⑷最终,终于 2.河将害城 / 事急矣 / 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3.⑴译句:(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好像)还有水藻荇菜交相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而已)。⑵译句:富人出城了,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呢?⑶译句:苏轼把自己的住所建造在河堤上,(即使)路过家门也不进去。

4.⑴宦途失意的苦闷。⑵勤于政事,爱护百姓。

【参考译文】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城墙将要被浸坏,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躲避水灾。苏轼说:“富人出去了,文言文对比阅读之《记承天诗夜游》

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洪水决不会浸坏城墙。”又把富人重新

赶进城去。苏轼到武卫营,喊来卒长,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替我出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就率领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去,筑起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始,一直连接到城墙。苏轼把家安置在堤上,即使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他又请求调发第二年的役人来增筑旧城墙,用树木筑起防护堤,以防水再来。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

(九)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 —— 3题。

【甲】(《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怀民亦未寝(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4)思欲就亭止息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3.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3分)

(九)答案:1.(4分)(1)睡觉(2)只,只是(3)曾经(4)到,靠近

2.(4分)(1)(2分)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空明”1分,“盏”1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2)(2分)于是(或“因此”,“由于这”等)(我)如同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由是”1分,整旬的意思大体正确1分。)

3.(3分)乐观、旷达(或“豁达、洒脱”等);随缘自适(或“随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答对其中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

(十)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 —— 4题。【甲】(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第 1 页 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⑴月色入户。户 ⑵盖竹柏影也。盖 ..⑶止午、未、申三时。止 ⑷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⑵安可为俗士道哉?

3.【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5分)

⑴写月语句 ⑵描写方法 4.【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2分)

(十)答案:1.⑴窗户⑵原来⑶仅仅,只是⑷美妙

2.⑴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⑵怎么能讲给那些世俗的人听呢?

3.⑴【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乙】月影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⑵【甲】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乙】文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

4.【甲】文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乙】文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文言文对比阅读之《记承天诗夜游》 第 2 页

第二篇:记承天诗夜游练习(范文)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能力测试

一、为下列字注音

tuí(颓)lín(鳞)suì(遂)xìng(荇)

二、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 字的意思是

陶弘景,字 通明,号 华阳隐居。题目中的第二个“书”信。

苏轼,字子瞻,号 东坡居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东坡志林 》,作者是

士,是 宋朝的文学家。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三、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2.晓雾将(歇):消散

3.(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四、阅读

(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解释下列词语。

念: 想,考虑 遂:于是,就 盖: 原来是 但:只

2.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月色(或月光),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怎样理解这句话?本句的意思是:月光照在院子里,好像水一样空明澄澈,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3.上文共分三层:

第一层,记事,交代了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 第二层,写景,写了月下庭中景物;

第三层,抒情,抒发了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的心情。这是因为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纵情山水,在江山月夜中找到美景寄托自己的苦闷;另一方面大自然给了作者无穷的愉悦,令作者陶醉,远离人间世俗,使作者感到了世人难以得到的满足和自慰。

5.下面对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欣然起行(高兴地)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6.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7.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

8.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旷达(豁达)的心境。

(须扣住“月”字概括。)

1、本文最后一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说说句中的“闲”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点?(10分)

1、“闲”字是本文的文眼,“闲人”是本文的点睛之笔。“闲”人含义是:①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②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③慨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闲顾及良辰美景。

2、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用“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感;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

3、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闲” 入夜即“解衣欲睡”,“闲”;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闲”;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细,那么清楚,两个人都很“闲”;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慰藉的甘味。

5、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

6、简要说说这篇文章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特殊心境。

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二)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加粗字: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消散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2.翻译下列句子: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们争相跳出水面。

3.总领全文的语句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又以“实是欲界之仙都。”感慨收束全文。

第三篇:《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

【甲】元丰六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0、如何理解作者笔下的“闲人”?(2分)

11、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遂至承天寺

(2)尝寓居惠州嘉祐寺

..(3)虽兵阵相接

(4)念无与为乐者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14、“若人悟此”一句中“此”具体指代的内容是什么?(2分)

第四篇:《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与《游虎丘小记》对比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7.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A.月色人户

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时闻风铎隔篁竹

闻水声 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道不通,度已失期 8.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9.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译文:

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11.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2分)答:

12.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答:

【答案】7.D 8.A 9.怀民在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10.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11.用比喻来描写夜色。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12.月色美好;幽静(意思对即可)翻译:

我在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月色很美,游人也 还不多,风吹过亭子月光洒落在树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使人厌恶。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合我意。我曾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来往,只听到悬于檐下的风铃声,看到佛灯在静夜之中若隐若现。还有今年春天,我和无际一起在这里拜访仲和。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一起盘膝坐在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间心与周围清净之情景同在了。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也就这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我的朋友徐声远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说的真对啊!

阅读《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习题。(24分)【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3、请用斜线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2分)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古来共谈()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怀民亦未寝()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5、翻译句子。(6分)(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6、甲文描绘了“________之美”,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乙文描写了“________之美”,写景的名句用四个字概括是_____________。(5分)

17、甲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18、画线的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乙文中“闲人”的含义?(4分)背境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才,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参考答案:

(二)《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

13、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

14、赞叹、赞美;参与,这里指欣赏;

睡觉;

只是。

15、(1)早晨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了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傍晚夕阳将要落下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2)(月光照在)庭院的地面上,如积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第五篇:记承天寺夜游题

一、【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记承天寺夜游》)

9.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晓雾将歇()(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怀民亦未寝()(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沉鳞竞跃。译文:

(2)相与步于中庭。译文:

12.填空。(8分)(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4分)(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_______的语句中。(4分)

二、[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记承天寺夜游》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语言有何显著特征? 文中对月夜的描写有何特点,能够给人以怎样的感受? 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呢? 作者“欣然起行”是因为“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寻张怀民”是由于“________”,作者的心理活动是________.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积水空明,藻荇交横表现景物什么特点?

三、(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西湖游记》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月色入户。户:

②其实湖光染翠着工。工: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

10.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

四、(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B)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②。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⑥之。经宿⑦方至,造门⑧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皎然:洁白的样子。③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⑤剡(shàn):县名,今浙江嵊县。⑥就:拜访、访问。⑦经宿:一整夜。⑧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

(3)相与步于中庭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用现代汉语写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意思。(2分)

21、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来描写月色。请你写出一句他的其它作品中关于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或语句吗?(4分)

22、两段文字都写了月色、月夜,请说说它们什么异同点?(3分)

23、两段文字都是写的夜找好友,请比较他们的异同点?(可从目的、原因、结果、情感、性格等方面考虑)(3分)

五、【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怀民亦未寝(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4)思欲就亭止息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9.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3分)

六、【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7.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A.月色人户 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时闻风铎 隔簋竹,闻水声

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 道不通,度已失期

8.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9.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之 11.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2分)答:

12.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答:

七、[甲]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把洒问青天()

(2)念无与为乐者()4.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A.不知/天上宫阙 B.我/欲乘风归去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 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分)(1)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笔下柏影也

译文: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7.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八、【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乙】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22)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23),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节选自苏轼 《超然台记》)

【注】①葺(qì):修整 ②撷(xié):采摘③疏:通“蔬”④秫(shú)酒:用粘高粱酿的酒 ⑤瀹(yuè):这里是煮的意思⑥脫粟:糙米

⒍ 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

因 城 以 为 台 者 旧 矣

⒎ 下列句中的“之”与“以见予之所往而无不乐者”中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雨雪之朝 B.瀹脫粟而食之

C.辍耕之垄上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⒏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⒐ 甲乙两文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甲文:

乙文:

九、【甲】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l)左牵黄,右攀苍()(2)念无与为乐者()

10.下列句中的“/ ”广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千骑 / 卷平冈 B、酒酣胸胆尚 / 开张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

1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 分)

(l)请写出《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苏轼渴望重新得到皇帝重用的句子(l 分)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答: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时,甲境界开阔,表达爱国热情;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到了“月”,甲篇“会挽雕弓如满月”,表现了诗人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乙篇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天狼”指天狼星;乙中的“闲人”指悠闲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游记,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下载《记承天诗夜游》中考对比阅读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记承天诗夜游》中考对比阅读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阅读对比试题集锦(含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真题 一、2003年呼和浩特市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语段,完成24—27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真题集锦(含答案)

    第 1 页 共 12 页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真题 一、2003年呼和浩特市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语段,完成24—27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

    《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诵读,积累文言词语能力目标:赏读,欣赏月夜美景情感目标:悟读,体会作者闲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往今来月亮始终受到文人的青睐,一缕月光勾起......

    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识记常用的文言词语。 2、诵读、品味文章描写月色的语句,体会其清幽宁静的意境。 3、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

    记承天寺夜游(范文)

    记承天寺夜游 一、 直接导入,介绍背景 上课,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学习新课之前,让我们先来看几组资料。 资料一: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

    2017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

    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大意 2.学习文章夜游写景的千古名句 3.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夜游蕴含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

    记承天寺夜游

    写景抒情状物类——《记承天寺夜游》考点梳理 一、主要内容梳理 1.分层理解 元丰六年——步于中庭:记叙交代、与夜游。 庭下——竹柏影也:描写(虚实结合) 何——两人者耳: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