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000以内数的认识》第一课时 说课稿
《1000以内数的认识》第一课时
说课稿
一、说教材:
《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个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这单元的第一小节内容。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伸和扩展,又是万以内的数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而且这个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安排四个例题、四课时来达成《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目标。例1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数数,认识计数单位“千”,感知更大的数的组成,发现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制的关系。例2和例3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会读、写1000以内的数,并能说出每个数的组成。例4是让学生认识算盘,能用算盘帮助数数和计数。然后是练习十六。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定为例1,学习1000以内数的认识,知道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会数1000以内的数。对于这一部份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中是这样阐述的: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数感。依据以上分析和新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作用。
2、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体会十进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等数学活动过程,结合现实材料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逐渐发展学生的数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人交流、勤于思考的习惯。
2、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与快乐。教学重点:会数1000以内的数,掌握千以内各个数位的十进制关系。教学难点:
1、“拐弯处”的数法。
2、1000以内数感的建立。
如何突破重难点:1.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2.计数器演示,突破难点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生活中听别人说起过比100大的数,自己也从书上、电视上听说过,所以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有一定的基础的,但在他们的脑海里却没有数感。还发现学生会按照100以内的数数方法数1000以内的数,有不错的数数能力,但“拐弯处”的数数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同时学生对于生活中估计事物数量的多少时大多都凭着感觉乱猜。所以,为突破重难点,关键要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从具体到抽象,借助直观操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架起一座认知桥梁。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准备的学具有:计数器。
三、说教法
二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本节课教学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运用直观教学法、操作发现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四、说学法
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虽然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能力弱,但我们还是要舍得放手,由扶到放,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五、说教学过程:
为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新课标,我设计了以下4个环节: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下面我就这四个环节说一说。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首先以挑战灰太狼的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一个一个地数,从36数到50。(2)2个2个地数,从14数到30。(3)5个5个地数,从20数到50。(4)10个10个地数,从10数到100。
然后小结:数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不同的数法。这样的设计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回忆数数的方法,感受数数方法的多样性,为学习新知识作好充分准备。我以:你会从100开始接着往后数吗?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更大的数来导入新课。然后出示体育馆 主题图说一说画面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估算画面上的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学生观察主题图,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板书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这样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也使学生初步感受大数的意义。大约5分钟。
第二环节: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首先利用课件依次出示零散放置的10个、100个小正方体,先让学生估一估有多少,再说一说要知道到底有多少,你准备怎么数?小组讨论自由汇报
课件演示: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同时板书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出示一个大正方体,估一估有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又该怎样数呢?(这时候我会引导学生一百一百地数)课件演示。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同时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这时向学生介绍“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个、十、百一样,也是一个计数单位。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
我知道了,当物体个数不太多时,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地数;当数更大的数时,可以____________地数。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数小正方体,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直观地建立“千”的概念。同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使学生自己发现数数的方法并总结规律。
2、探究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几?
接下来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课件,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汇报。
让学生说出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知道各自所在的数位。可以从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10个一百是一千进行观察得出结果。
3、认识计数器上的千
先提出问题在356的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首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计数器,提出操作要求:(1)同桌两人合作,看哪桌拨得又快又准?教师巡视全班各小组的拨珠子情况。然后老师手拿计数器演示,重点引导学生数“拐弯处”的数。课件演示从359数到360让学生边看边数。
这样的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进一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接近整百、整千的“拐弯处”的数数这一难点也得到了很好的突破。
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本环节我充分利用了课件直观演示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大约需要20分钟。第三环节: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数数方面内容的练习。首先完成p75的“做一做”。
接下来设计了青蛙跳台阶(一步台阶代表一个数)的游戏来进行数数练习。
这些练习题我都以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非常直观,形象。最后我让学生估一估我校有多少学生?。(学生任意估,提供每班约20人,有5个班的信息,最后教师指出准确人数:100人。)
这样设计的练习,既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提升学习的成就感,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练习,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一环节大约需要12分钟 第四环节: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汇报自己一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回归生活加强对数的体验。大约需要3分钟。
六、板书设计
1000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是
(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
由于发现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制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而且是比较抽象的概括,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并且把10写成了红色,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第二篇:《亿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1
《亿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大家好,我是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下面我将按照以下顺序为大将讲解我今天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的第一课时。教材P2—5页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亿以内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第七册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
三、教学目标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打基础。遵循儿童心理规律和认知规律。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必须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师精心组织下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亿以内数的规律,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成功的体验。
1.知识技能目标:
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问题解决目标:
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数。3.数学思考目标:
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4.情感态度目标:
让学生在尝试、交流等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亿以内数的认识,读法。教学难点: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读法。
五、教具学具:
行政区划图、数位表。师生都备计数器。
六、教法学法教法:
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大数对于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创设具体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大数获得丰富感受,注意放手让学生探索,理解大数的读法后,通过独立练习,小组合作交流训练,达到熟练程度。
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对于数位、数级,十进关系等知识,应该让学生牢固掌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现,去体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达到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密切了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收集大数的习惯和能力,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认识数是为了用它来交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学法:
学生主体参与;动手操作;多向交流;教学游戏
七、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认识”(揭题):学生观察,交流。学生读题,明确学习目标。
2、设计意图:通过第一组信息,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准备。通过比较两组信息中的数,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还大的数,而且这样的数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体会学习大数的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第二板块:引导探究,深入理解。
1、结合计数器认识计数单位。(1)出示计数器:观察计数器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拨珠,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支数到九千,再拨入一千,问: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怎么办?也就是十个一千是一万。(板书)
(2)(教师拨珠)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再加上一万是多少?认识是
10个一万是十万。(板书)出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观察:得到了哪些信息?发现了什么?
用同样的方法,继续数数,认识10个一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板书)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拨数,引导学生思考“万位满十怎么办”,使学生自主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并体会10个一万是十万。
2、(1)想一想。以往我们学习了哪些计数单位?万以上的计数单位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
(2)在刚才的拨珠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3)你是怎么理解“相邻”的?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如果中间隔了一个单位呢?隔了两个单位呢?
设计意图:利用类比迁移规律,在认识了计数单位“十万”后,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出新的计数单位“百万”“千万”和“亿”,并把它们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归纳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通过小正方体的累加过程,帮助学生感受十万的大小,培养数感。
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1)数位
A、能不能根据刚才这些内容来完成手中的表格?
B、口答:从右起,第三位是()位,第五位是()位,万位的右边一位是()位,左边一位是()位。C、闭眼,将数位顺序表放进脑子里。
D、将19612368人在自己的数位顺序表中表示出来。
说说每个数字所占的数位名称、计数单位、表示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说说十万位上的数1表示什么?百万位上是几,表示什么?千位上是几,计数单位是什么?
E、小结:要把一个数写出来要用到数字,用数字表示数的侯,每个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一个数字所占的数位不同,表示的数的大小也不同。(课件显示:5,把它放在不同的数位时,分别说说它的计数单位)(2)数级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个”,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学生思考、交流。独立思考,填写数位顺序表。学生口答。学生将数在数位表上表示出来,思考,交流。学生倾听,交流。
说明:1.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2.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
设计意图:在整理数位顺序表的过程中,认识数位、数级,并结合现实情境,体会相同的数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大小就不同,即“位值”的含义
第三板块: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1、试一试(1)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六万数到一百零三万。
(2)十万十万地数,从七十万数到一百万。(3)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八千万数到一亿。
2、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
3、口答:
(1)从低位到高位,按照顺序说出个级和万级的每一个数位。(2)从个位起,第几位是万位?第几位是百万位?第几位是亿位?(3)万位的右面一位是什么位?左面一位是什么位?
4、随堂练:第1题、第2题。学生数数。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做一做第1题,通过数数,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数规律,第2题通过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加深学生对数位排列顺序和数级划分的认识。
第四板块:发挥想象、扩展知识
1、通过图片过渡提问:大家知道吗,1亿个小学生手拉手可以绕地球赤道3圈半;如果每秒画1个点,一刻不停地画,画3年2个月多月才能画完1亿个点。问题:你知道1亿有多大吗?发挥你的想象力,小组讨论。
2、提问同学:我们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认识,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第五模块:作业布置
用过作业的方式,使学生们彻底巩固掌握亿以内数的认识。第六模块:板书设计
半板书展示了清晰的知识结构,紧随课堂教学过程,目的在于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突出重点,增强记忆。
第三篇:《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数学的学习可以说很枯燥,记公式做题,做大量的类型题。这时候,如果教师有一份明确的说课稿,将会大大提升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活跃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优秀的老师往往都有自己风格的说课稿,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授课技巧,它会成为你的一种魅力。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希望能帮助到您。《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1)
【教材分析】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生活中的数》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且基本上已能数百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数序的同时,了解数数方法的多样化及如何按规律选择合适的方法数数,这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百以内写数、比大小的基础。
【设计思路】
1.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据此,课前安排小调查,课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2.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中安排两次小组合作学习。第一次8人小组合作分类、数数,在活动中让学生试着与他人分工、合作。第二次小组合作学习设计综合练习——“去公园”,如果说第一次合作学习是教师安排的话,这次合作可属于学生自发行为,当学生独自未数清画面数量时,自发产生小组分工、合作的需要,从而再次数数。
3.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地学习。数数中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对于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在数格子时,请学生当小老师,讲自己巧数的方法,其他学生可对其随时发问,了解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地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调查、数数活动,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百以内的数,知道10个10是100。
3.通过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初步培养观察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流程】
一、汇报调查结果。
请学生课前调查:生活中哪些方面存在着数,说一句含有生活中的一个实际数字的话。
教师询问调查结果。
学生汇报调查情况。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对100以内的数有一个初步感知。】
二、开展分类、数数活动。
1.创设智慧老人和大家做游戏的情境。
2.讲清活动(游戏)要求:
(1)8人一组在组长带领下将盒中东西分成四类,由组长分配好哪两人分哪一类。
(2)两人合作用最快或最喜欢的方法一起数清各类东西的数量。
(3)每类东西都数正确的小组获胜。
3.学生游戏。
教师激情引入,电脑显示活动要求,了解学生的数法,观察他们能否熟练数数,对不同数法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
学生看看盒中有哪几样东西。小组合作学习,先分类,再动手数数。
【8人小组的分类活动,旨在体现学习中的分工与协作。两人合作的数数活动,使学生在操作中了解数序,在共同数数中互相提示、检查。用最喜欢的方法数数,旨在体现个性化的学习。】
4.交流、汇报数数方法。
(1)请学生讲讲自己是怎样数的?
教师激励评价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数数。
学生展示数数方法,集体接数。
【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成果。】
(2)每当出现一种新的数数方法,教师及时鼓励学生。当出现下列几种情况,请全班学生用此方法数数。
1个1个数——随意接数;2个2个数——数至50;5个5个数、10个10个数——数至100。
【只选此四种方法请学生接数,原因在于这四种方法学生易于接受,旦生活中较为常用。】
5.理解10个10是100。
(1)小棒演示。
①(电脑显示:一捆一捆出示小棒。)提问:看看这有几个10?
教师操作媒体,引导学生探究。学生观察并思考。
②(教师出示9捆小棒后)提问:几个10?是多少?再添1个10呢?引入:10个10是100。
教师操作媒体,引导学生探究。学生议论并归纳。
【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初步感知“10个10是100”。】
(2)小树演示。
①(电脑演示先出示1棵树,再出示1排树——10棵,最后出示10排树。)提问:估计一下共有多少棵树?
教师要求说明估计的理由。学生观察并估计,讲清理由。
②验证:得出10个10是100棵。
学生数数。
③提问:100里有几个10?
学生进行逆向思维。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明确“100里有10个10”,学习逆向思维。】
④进行环保教育。
(3)伸手指游戏。
①提问:每人有几根手指?请小组同学把手伸在一起,数数看有几根手指?学生进行伸手指活动。
②给第二组再添两个人,提问:几根手指?
学生观察并相互交流。
【再次直观地使学生体验100有多少,加深对“10个10是100”的理解。】
6.展示数数本领。
(1)学生小组成员展示。要求:1个1个接数,每人只接1个数。
(2)反应训练:按要求抢答,每次只接1个数。1个1个数(49、69),2个2个数(38、58、68、78),5个5个数(75)。
(3)实际生活中数数,提问:我们班多少人?添上我和听课老师呢?(齐数)得出:数数时既不能多数,也不能少数。
教师提出生活问题。学生通过数数解决问题。
【在需进位处加强练习,提高学生数数正确率。能运用数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选择数数方法。
1.生活中数不同东西要学会选择比较合适的数法,举例数楼层、数本子。
教师进行操作和演示。学生观察并思考,可举例。
2.数点子。
(1)(红点子)提问:总数有多少个?你怎样这么快数出来?
教师操作电脑,横排出示红纽图。学生观察,讲数的方法。
(2)交流后得出:数排列较整齐的物品数量时要先找规律。
(3)(黄点子)先观察,后自己在书上圈,再在展台上展示、讲评。
教师操作电脑,竖排出示黄点子。学生圈点子,也可小组议一议。
【数实物过渡到数点子,看看学生是否能选择较合适的方法,但不作统一要求。】
3.看谁数得快。
(1)(出示方格图)提问:怎样数得快?可先观察,再小组讨论。
(2)请学生当小老师上台指屏幕讲解。
教师配合学生讲解,课件演示(移动、凑十、同样多)。
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可直接向小老师发问。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善于表达、敢于发问的良好习惯,学生当小老师随时发问,体现平等交流、个性化的学习氛围。】
《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2)一、教材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教育,很多孩子在未学习这一课前,已能数出100以内数,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未有10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很注重学生数感的建立,主题图给了学生100这个数有多大的概念,通过估计和比较建立数感。教材还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例题1、2、3的教学都是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进行,通过操作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初步掌握数100以内数的方法。
经过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我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我能学会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二、教法和学法分析:
1.动手操作学习,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合作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注意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的指思想是力求体现:“以发展为主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增强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高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本节课主要按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我们班一共有58名同学,如果用1根小棒代表一个同学的话,需要多少根小棒?(生58根)
师:请学生各自独立数出58根小棒(生数,老师巡视学生汇报自己的数法,可能的答案是一根一根数,二根二根数,5根5根数……设计意图:明确的目标驱动,使学生向往积极的操作活动。也能充分展示学生的真实水平,再通过交流,使学生感受到数数的方法多样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自主建构计数单位“十”
师: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数出48杯小棒。但摆放在一起,老师很难判断你们数的是否正确。你们能开动脑筋,想办法清楚地表示你数出来的小棒正好是48根吗?
生:独立尝试,教师巡视,并把学生中不同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可能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a.二根二根的摆29堆
b.五根五根的摆11堆还多3根
c.十根十根的摆
d.5堆还多8根教师引导学生对出现的几种情况进行观察,并反复地教,在数的过程中感悟第三种方法的好处。能一眼看出结果是58根。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呈现不同的表示方法,再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选择最佳的计数方法。这样做不仅满足了学生的主动探究的欲望,突破了为什么要用“十”来表示的难点,还很好地体现了数学中的优化策略。
2、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1)理解几十几的组成(2)掌握整十数的组成。
(3)认识100并掌握100里面有10个十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十几的组成这一知识基础知识进行适当的迁移。让学生自己说出58的组成并及时进行巩固练习,再通过50的认识来强化把10个当作一个“十”,为100里面有10个“十”铺垫,整个过程层层递进,十分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第33页做一做
2、多媒体出示许多小星星(87个)
(1)估计有多少个?
(2)怎样摆放才能清楚地看了小星星的个数?
(3)怎样变成90个,再变成100个?
(4)从不同方向数出100。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通过学习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2、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介绍教室内的人数和物品。
设计意图: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成功,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教学,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用教学,逐渐渗透数学的应用意识。
(五)板书设计
板书作为课堂语言另一种表现形式,应具有艺术性、指导性、启发性、实用性、应发挥其“引”、“导”功能,引学生之思,导学生之路。
设计意图:这样板书,层次分明,便于学生观察、突出重点,体现了突破难点的过程,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
四、评价分析
根据小学生年龄小、好胜心强的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挥、说、议、练中学习;从而达到人人想学、爱学、乐学的目的。
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利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的学习活动中,掌握100以内数的激发了学生主动思考,巧妙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3)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内容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以及摆一摆、解决问题等。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四、学情分析
由于数的范围扩大,100以内数的认识与20以内的数又有所不同。首先数数的难度增加了。学生虽然大部分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但这种数数大多属于唱数的水平,学生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也不太容易,往往漏数或跳数。因此这里要指导学生手口一致地准确数数,使学生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同时了解计算单位“十”。前面10以内的数是以“个”为计数单位,以“十”为计算单位,在11~20以内数的认识里初步认识过,但由于数目较小,有一定的局限性,认识计算单位“十”主要在这一单元完成。因此,这一单元要求学生学会学会十进制计数法,能认、读、写百以内的数,知道这写数的组成(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能够用符号和语言描述数的大小,能说出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注重的是将数的组成与数的计算建立起联系,让学生能结合现实情境,通过数的组成来进行口算。我个人认为本单元教学中要做到两个重视:一是重视十进制计数法;二是要重视数感的培养。
五、教材编写特点
1、选取的素材贴近生活,又形式多样。100以内数的认识涉及的十进制、位值制概念比较抽象,而学生的思维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为了妥善解决好这一矛盾,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概念,教材为学生的实际操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些素材不仅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找到,而且品种多样。在呈现方式上,教材采用了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有图片、有表格、有实践活动、有游戏等。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数概念。
为了使学生掌握数概念中诸多重要但又教抽象的内容,教材加强了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掌握这些概念。如在数的组成、读书和写数的教学中,都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学具来弄清100以内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策略以及数学思考方法的获得。
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这就需要为学生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逐步获得数学思想方法。
六、单元教学建议
1、抓住基本概念,切实掌握数的意义。
如教学例4时教师可通过两个层次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来理解数位的意义:
(1)要求学生用小棒摆出24,并说一说2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接着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4,让学生明白:2个十在十位上用2个珠子表示,4个一在个位上用4个珠子表示,引导学生理解个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一个一,十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一个十。然后借助计数器正确地读写24。
(2)可通过对比操作24和42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教师在引导学生读写完24后,可引导学生在计算器上拨珠表示42,在读写出来后,引导学生来对比24和42中的4和2各在什么位上?各表示什么意义?从而加深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2、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如例9还是比较数的大小,只是一种模糊的比较。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两个层次来把握教学。
(1)先只出示金鱼让学生直观感知,两两之间进行比较。教学时可以先不出示三种金鱼的条数,直接用红金鱼和花金鱼进行比较,谁多谁少,再用花金鱼和黑金鱼比较谁多谁少,从而得出红金鱼最多,黑金鱼最少。引导学生说出红金鱼比黑金鱼多得多,黑金鱼比红金鱼少得多;花金鱼比黑金鱼多一些,黑金鱼比花金鱼少一些。
(2)再出示三种金鱼的条数,引导学生说出48比10多得多,10比48少得多,15比10多一些,10比15少一些,从而达到结合具体的情境感知100以内数的大小。
3、用好直观化、结构化的学具。认识数离不开直观的学具。例如,例1中呈现的一堆“小棒”“第纳斯”木块等,直接用眼睛看不出是多少,但可以把这些学具“结构化”:10根一捆、10个一列,强调“十进制”,这样的直观“结构化”的学具就能使学生一眼看出小棒的数量,感受“十进制”。
4、切实组织好实践活动。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掌握本单元的诸多抽象概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经历每一个概念的形成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
七、分课时说教学重难点
“数数、数的组成”这部分知识的重点是让学生正确数出物体的数量,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难点是体会十进位值制。教学中通过操作、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100以内数的意义。“读数、写数”这部分知识的重点是让学生会读写任意两位数,难点是由直观到抽象,读写两位数。教学中可以通过摆小棒、拨珠子等活动,沟通小棒与计数器的关系,使学生感受研究问题的方法。“数的顺序、比较大小”这部分知识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难点是能灵活运用百数图中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教学中注意让学生经历具体情境、借助计数器、抽象比较三个层次的活动,主动探索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第四篇:《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教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单元《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属于数与代数板块的内容,是有关数概念的教学,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数学知识。本册教材中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20各数的认识上进行教学的,这个阶段的数概念不仅是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基础,是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万以内的数、大数的认识)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第一学段出现的整数认识。
教学分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一年级上册学习20以内各数的认识; 第二阶段是一年级下册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三阶段是二年级下册认识万以内的数。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 础上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由“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4个小节组成。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的数的大小。
2、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三、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这是因为,一方面读数和写数的过程是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概念的过程,每读、写一个数,都要应用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等重要的概念;另一方面它又是后面要学的数的大小比较、百以内数的计算的重要基础,因此,应抓好这个重点内容的教学。教学时,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例
4、例
5、例6提供的教学程序,让学生通过数具体事物的数量──说出数的组成──在计数器上用算珠表示──数的读、写这样一个过程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
四、本单元教学的难点:(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2)数位的意义。(3)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关于难点(1)的教学,教师除以教材中安排的例2(从三十五数到四
十二、从八十八数到一百)为突破口外,还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同桌的两生轮流数数的方法来突破这个教学的难点。关于难点(2)的教学,可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用小棒摆数,用标有计数单位的计数器表示数、并根据计数器读数和写数等一系列活动来理解数位的意义。使学生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和顺序,知道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关系。至于难点(3)的教学,可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细细琢磨,互相讨论、提示,把自己找到的规律写出来,第二天再到班上来交流。这样做,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本节课教学本节课教学本节课教学本节课教学的的的的主要内容是主要内容是主要内容是主要内容是:“数数”包括例1和例2的内容。很多学生已经能数出100以内的数,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也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没有10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例1的教学要点是: 数100以内各数。从整体感知100。在这个例题教学中主要完成: 1.在尊重学生数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让学生感知10个10是100。2.注意个体独立数数和同桌合作数数相结合,教师个人数数和学生集体数数相结合。3.组织学生比较杂乱无章和有序堆放,突出10一捆,10个一堆,体现出有序堆放的好处。4.注意实物和数的对应关系。例2的教学要点是:
突破数数的难点:当数到整十数时,下一个是多少。注意数数的层次,从借助实物数数到脱离实物数数。我要说课的内容完毕,谢谢
第五篇:100以内数的认识__说课稿
水桥小学2014—2015学(第二学期)
《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一年级 殷孝丽
一、教学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识”,书本第33页---35页。
二、教材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教育,很多孩子在未学习这一课前,已能数出100以内数,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未有10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在让孩子掌握数序的同时,了解数数方法的多样化,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很注重学生数感的建立,通过估计和比较建立数感。教材还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例题1、2的教学都是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进行,通过操作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初步掌握数100以内数的方法。
经过对教材的理解、分析,确定以下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理念:
师生角色转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成了学生研究成果发布会。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儿童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和创造力,教师的任务就是管理和引导他们。把他们的驱动力和创造力用于值得从事的活动中。”本课通过猜小棒数量、数小棒、摆小棒、比赛形式接力数数、找生活中100以内的数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研究的精神。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合作交流,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3.情感目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建立100以内数概念,正确数出100以内数。教学难点是: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
教法、学法
1.在教学思想上,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在教学方式上,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之间的自主探究、信息交流,合作学习,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3.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媒体投影、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等方法,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4.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投影辅助教学,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增强了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思路,我将本课分为以下四个模块:
(一)、复习导入。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1.认识100,构建10个十是一百。本课学习是建立在学生20以内数的认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的,他们对100以内数看似了解,却概念模糊,教师在引入时用数小棒的方法,增加孩子的学习热情,100根小棒,通过观察、估计、比较、探究、逐步建立数感。数100根小棒,这一环节以学生操作学具为主,并在操作中发现,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这一知识点。通过数出数量是100根小棒,让孩子经历数1到100的过程,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逐步突破本课的难点,数接近几十九到整十数的过渡。教学中两2次猜数游戏的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孩子的数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2、学习数数.数出36根小棒,又从36数到43,突破几十九到整十数的难点,教师添小棒,学生齐数 37 38 39 当数到39时,师问:再添一根呢,谁知道?生答:40师又问: 你怎么知道是40呢?请学生先说说自己的想法,可能说得不清楚,然后师说: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边说边演示:39根小棒 这里有()捆 这里有()根,9根再添一根是()又可以扎一捆,就是一个()现在一共有几个十?(4)
师: 4个十是40,谁已经明白了,39添1根为什么是40?再请小朋友说一说,这样比较清楚。
通过多媒体投影的操作演示,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
(三)巩固练习
顺数、感知100-99-100的过程,进一步感知教学难点,倒数,五个五个数,2个2个数,前面所学知识既得到巩固,又得到发展。以比赛形式练习数数,使得课堂气氛热烈、愉快。孩子的学习兴趣高涨。知识在有趣的活动中得到巩固。
(四)课堂总结
(五)联系生活,巩固发展
生活中的数,100以内的数生活中有很多,通过植树节练习,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是如此贴近,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