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00以内数的认识2,第一课时教案
第七单元 大海边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二)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P63——P64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既是学习笔算的开始,又是以后学习三位数的加减计算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其计算方法,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和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经历探索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感受计算过程的合理性。
3.在现实生活中,能发现、提出并解决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不进位、不退位)和笔算。教学难点:
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和退位)。教学措施:
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如学生熟悉的换回生活,动物世界,手工劳动等,学习本单元让学生充分运用小棒,计数器等学具进行直观操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让学生通过随堂练习、基础训练、单元达标检测等形式来检测本单元知识的掌握。课时安排:1课时。
信息窗1 赶海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体 会算法多样化。
3、在用计数器、小棒解释结果的过程中学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拓 宽数的计算的认识渠道。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学习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方法。教学难点: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方法。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教学挂图、气球图片、三角形学具图片、计数器、小棒。
学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那你们去过海边吗?老师也去过海边,在海边还拍了照片呢,同学们想不想看看呢?(课件展示图画)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呀,在对话中,藏着许多数学信息,你找到了吗? 生1:小红捉了12只虾,小林捉了26只虾 生2:小文捉了11只螃蟹,小丽捉了23只
师:同学们找到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一共捉了多少只虾?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 自主探究 解决问题
1、口算 师:我们这节课解决这两个问题,其他的问题我们留在问题口袋当中以后再来解决。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题,谁来列式?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会算吗?怎样算的?
生1:2 + 6 = 8,10 + 20 = 30,12 + 26 = 38。生2:26 + 10 = 36 36 + 2 = 38
2、动手操作
师:同学们用口算得出26+12=38,算的对吗?我们可以用手中的学具来验证一下。首先自己来摆,然后小组间互相交流。(小组交流)
师:谁来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展示一下?
摆小棒
先摆出26,是由2个十和6个一组成,再摆出12根小棒,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先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有8根,再把整捆的合起来一共是3捆,所以12加26得38。
师:说的真好,那些同学也是这样摆的?再来说一说。(课件演示摆小棒)师:除了摆小棒的方法,还可以使用计数器,谁想到这里来拨一拨?
拨计数器
先在计数器上拨出26,再在十位上拨上1个珠子,表示加上1个10,在个位上拨上2个珠子,表示加上2个1。和起来就是38。师:谁还会说?(课件演示拨计数器)
3、竖式计算
师:今天老师介绍一种新的方法,用竖式计算。既然是竖式计算,那肯定是竖着写的,写错了没关系,大胆的在答题纸上写一写吧!
师:同学们太聪明了,自己就写出了你的竖式,谁写的最正确呢?来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请你一起来书空。师:你会写了吗?来说一说吧,(课件演示)谁写对了?请你在下面再写一个正对的竖式吧!
师:同学们真聪明,咱们竖式学的真棒,能不能也用列竖式的方式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师:把你们的想法大胆的写在练习本上呢?谁愿意上来在黑板上展示。
生:11+23=34(只)1
+ 2 3
4.巩固练习
聪明的小朋友,帮助他们找到他们的尾巴。
当堂达标:
课本自主练习2题。5.总结与反思
师: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法(不进位)的口算和笔算,谁能说一说,我们在写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多说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 一共捉了多少只虾?
12+26=38(只)11+23=34(只)
1 1 + 2 6 + 2 3
3 4 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
第二篇:1000以内数的认识第一课时教案
第 1 课 时 赵双
教学内容:
课本第67-68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引导学生认识新的计算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和能力,发展数感;并培养与人交流、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数1000以内的数,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充分掌握接近整
十、整百数拐弯处数的数法。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师、生每人一个)。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口算。
2.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体育馆图片。提问引入情境:这是北京体育馆,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用我们以前学习的100以内的数够不够用?生:不够。师:这可把老师难住了,应该怎么办?生:用更大的数 师:对!这个体育馆能坐好多好多的人,要用一个比100大的多的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一小堆方块(10块)
谈话:你能数一数这里有多少个方块吗?
提问:你们是怎样数的?(学生可能回答:一个一个地数)
我们还可以怎么数?(学生可能回答: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
板书:10个一是10(2)出示一堆方块(100)
谈话:你能估计这堆方块有多少块吗? 课件演示:一排10个方块,共10排。
现在你知道有多少个方块吗?你为什么能一下子说出是100块呢? 引导学生理解以10作单位清楚、方便。
请学生随着课件一十一十的数一数:10、20、30„„90、100 板书:10个十是100(3)出示更大一堆方块(1000块)
谈话:你现在还能估计这堆方块有多少个吗? 课件演示:一板100个方块,共10板。
现在知道有多少个方块吗?你为什么也能一下子说出是1000个方块呢? 引导学生理解在这里以100作单位,能更方便地数数。
请学生随着课件一百一百的数一数:100、200、300„„900、1000。
2、认识计数器上的“千”。
谈话: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会老朋友。(计数器)那关于计数器你还记得什么呢?(学生回答学过的计数单位个、十、百)
那现在我们一起在计数器上把我们刚才数方块的过程在计数器上在演示一遍。老师拨珠,学生数数。(先一个一个的数,数到10)
提问:个位满十了该怎么办?(个位满十往十位进一)同样的方法继续拨珠数数,让学生明确十位满十往百位进一,百位满十往下一位进一。引出计数单位千(学生利用迁移规律认识计数单位千)
3、活动体验。一千到底有多少呢? 三、二次尝试。
谈话:数数的方法有很多,现在你能准确地按要求数出这些数吗? 出示练习:用计数器边拨珠边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一百八十八数到二百零四。(2)一个一个地数,从九百八十六数到一千。(3)十个十个地数,从六百八十数到八百二十。(4)一百一百地数,从三百数到一千。用计数器加以引导,突破拐弯数。
四、全课总结,不断升华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认识了比百大的数——千以内的数,希望你们在生活中多留心观察身边的数学,认识千以内的数。(板书设计:)
千以内数的认识
一个一个
10个一是10 十个十个
10个十是100
满十进一
一百一百
10个百是10
第三篇:1000以内数的认识第一课时教案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象洞中心学校罗忠福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课本第67-68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引导学生认识新的计算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和能力,发展数感;并培养与人交流、勤于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
正确数1000以内的数,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充分掌握接近整
十、整百数拐弯处数的数法。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师、生每人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体育馆图片。提问引入情境:这是北京体育馆,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用我们以前学习的100以内的数够不够用?生:不够。师:这可把老师难住了,应该怎么办?生:用更大的数
师:对!这个体育馆能坐好多好多的人,要用一个比100大的多的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
二、主动探究、建立数感。
1、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一小堆方块(10块)
谈话:你能数一数这里有多少个方块吗?
(学生进行初步地数数体验)
提问:你们是怎样数的?(学生可能回答:一个一个地数)
我们还可以怎么数?(学生可能回答: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教师对学生多种数的方法都要给予肯定。
板书:10个一是10
(2)出示一堆方块(100)
谈话:你能估计这堆方块有多少块吗?
(学生进行估计,可能回答80块或100多等)
课件演示:一排10个方块,共10排。
现在你知道有多少个方块吗?你为什么能一下子说出是100块呢?
引导学生理解以10作单位清楚、方便。
请学生随着课件一十一十的数一数:10、20、30„„90、100
板书:10个十是100
(3)出示更大一堆方块(1000块)
谈话:你现在还能估计这堆方块有多少个吗?
(学生再次进行估计)。
课件演示:一板100个方块,共10板。
现在知道有多少个方块吗?你为什么也能一下子说出是1000个方块呢? 引导学生理解在这里以100作单位,能更方便地数数。
请学生随着课件一百一百的数一数:100、200、300„„900、1000。
2、认识计数器上的“千”。
谈话: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会老朋友。(计数器)那关于计数器你还记得什么呢?(学生回答学过的计数单位个、十、百)
那现在我们一起在计数器上把我们刚才数方块的过程在计数器上在演示一遍。老师拨珠,学生数数。(先一个一个的数,数到10)
提问:个位满十了该怎么办?(个位满十往十位进一)同样的方法继续拨珠数数,让学生明确十位满十往百位进一,百位满十往下一位进一。引出计数单位千(学生利用迁移规律认识计数单位千)
3、活动体验。一千到底有多少呢?
2、练习数数
谈话:数数的方法有很多,现在你能准确地按要求数出这些数吗?
出示练习:用计数器边拨珠边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一百八十八数到二百零四。
(2)一个一个地数,从九百八十六数到一千。
(3)十个十个地数,从六百八十数到八百二十。
(4)一百一百地数,从三百数到一千。
用计数器加以引导,突破拐弯数。
三、智力闯关,巩固内化。
猜数游戏。
四、全课总结,不断升华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认识了比百大的数——千以内的数,希望你们在生活中多留心观察身边的数学,认识千以内的数。现在刚过年,相信同学们都收到了不少压岁钱吧,课下和你的伙伴说说自己收到了多少压岁钱吧。
板书设计:
千以内数的认识
一个一个10个一是10
十个十个10个十是100满十进一
一百一百10个百是10
第四篇:《1000以内数的认识》第一课时 说课稿
《1000以内数的认识》第一课时
说课稿
一、说教材:
《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个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这单元的第一小节内容。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伸和扩展,又是万以内的数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而且这个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安排四个例题、四课时来达成《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目标。例1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数数,认识计数单位“千”,感知更大的数的组成,发现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制的关系。例2和例3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会读、写1000以内的数,并能说出每个数的组成。例4是让学生认识算盘,能用算盘帮助数数和计数。然后是练习十六。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定为例1,学习1000以内数的认识,知道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会数1000以内的数。对于这一部份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中是这样阐述的: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数感。依据以上分析和新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作用。
2、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体会十进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等数学活动过程,结合现实材料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逐渐发展学生的数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人交流、勤于思考的习惯。
2、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与快乐。教学重点:会数1000以内的数,掌握千以内各个数位的十进制关系。教学难点:
1、“拐弯处”的数法。
2、1000以内数感的建立。
如何突破重难点:1.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2.计数器演示,突破难点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生活中听别人说起过比100大的数,自己也从书上、电视上听说过,所以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有一定的基础的,但在他们的脑海里却没有数感。还发现学生会按照100以内的数数方法数1000以内的数,有不错的数数能力,但“拐弯处”的数数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同时学生对于生活中估计事物数量的多少时大多都凭着感觉乱猜。所以,为突破重难点,关键要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从具体到抽象,借助直观操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架起一座认知桥梁。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准备的学具有:计数器。
三、说教法
二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本节课教学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运用直观教学法、操作发现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四、说学法
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虽然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能力弱,但我们还是要舍得放手,由扶到放,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五、说教学过程:
为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新课标,我设计了以下4个环节: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下面我就这四个环节说一说。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首先以挑战灰太狼的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一个一个地数,从36数到50。(2)2个2个地数,从14数到30。(3)5个5个地数,从20数到50。(4)10个10个地数,从10数到100。
然后小结:数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不同的数法。这样的设计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回忆数数的方法,感受数数方法的多样性,为学习新知识作好充分准备。我以:你会从100开始接着往后数吗?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更大的数来导入新课。然后出示体育馆 主题图说一说画面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估算画面上的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学生观察主题图,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板书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这样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也使学生初步感受大数的意义。大约5分钟。
第二环节: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首先利用课件依次出示零散放置的10个、100个小正方体,先让学生估一估有多少,再说一说要知道到底有多少,你准备怎么数?小组讨论自由汇报
课件演示: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同时板书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出示一个大正方体,估一估有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又该怎样数呢?(这时候我会引导学生一百一百地数)课件演示。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同时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这时向学生介绍“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个、十、百一样,也是一个计数单位。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
我知道了,当物体个数不太多时,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地数;当数更大的数时,可以____________地数。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数小正方体,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直观地建立“千”的概念。同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使学生自己发现数数的方法并总结规律。
2、探究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几?
接下来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课件,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汇报。
让学生说出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知道各自所在的数位。可以从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10个一百是一千进行观察得出结果。
3、认识计数器上的千
先提出问题在356的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首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计数器,提出操作要求:(1)同桌两人合作,看哪桌拨得又快又准?教师巡视全班各小组的拨珠子情况。然后老师手拿计数器演示,重点引导学生数“拐弯处”的数。课件演示从359数到360让学生边看边数。
这样的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进一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接近整百、整千的“拐弯处”的数数这一难点也得到了很好的突破。
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本环节我充分利用了课件直观演示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大约需要20分钟。第三环节: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数数方面内容的练习。首先完成p75的“做一做”。
接下来设计了青蛙跳台阶(一步台阶代表一个数)的游戏来进行数数练习。
这些练习题我都以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非常直观,形象。最后我让学生估一估我校有多少学生?。(学生任意估,提供每班约20人,有5个班的信息,最后教师指出准确人数:100人。)
这样设计的练习,既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提升学习的成就感,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练习,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一环节大约需要12分钟 第四环节: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汇报自己一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回归生活加强对数的体验。大约需要3分钟。
六、板书设计
1000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是
(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
由于发现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制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而且是比较抽象的概括,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并且把10写成了红色,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第五篇: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二课时教案
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材第70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十五第5、6题)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掌握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数位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录音机、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读出下面各数,并说说各数的组成.
504
310
999
876
2.写出下面各数.
(1)五百二十三.
(2)6个十,5个一.
(3)百位上是3,十位上是7,个位上是0.
3.填空.
(1)“369”百位上是(),表示()个(),十位上是(),表示()个(),个位上是(),表示()个().
(2)“999”百位上的“9”表示()个(),十位上的“9”表示()个(),个位上的“9”表示()个().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
在一个美丽的河滩上,青草翠绿,红花芬芳,两只小青蛙正在争吵不休.(播放青蛙争吵的声音)
它们为什么争吵呢?一只青蛙捕了19只害虫,一只青蛙捕了17只害虫,都说自己捕的多.请你们来帮它们比一比,到底谁捕的多?怎样表示它们之间的多少关系?(9<17)你是怎样比出它们的多少的?(一位数<两位数=比较多少,其实就是要我们比较数的大小.
这时河边又游来一只老青蛙,它捕了75只害虫.
那么75和17这两个数相比,哪个数大?怎样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17<75)你是怎样比出它们的大小的?
(2)小结:刚才比较的三个数的大小是我们以前学过的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今天我们来探讨1 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1 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教学例3.
(1)课件显示例3计数器图.
(2)比一比100和1 000谁大谁小?再比一比210和120谁大谁小?怎样比?
(3)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学法尝试;对于100和1 000比较大小,我这样比较:100是一个百,1 000是一个千,10个百,一个百比10个百少,所以100<1 000;我想还可以这样比较;比较数位的多少,数位多的那个数就大.因为一位数比两位数小,那么三位数肯定比四位数小,100是一个三位数,1 000是一个四位数,所以100<1 000;210和120的大小,我这样比较:它们都是三位数,我就从百位上比起,百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210百位上是2,是2个百,120百位上是1,是1个百,2个百比1个百多,所以210>120.]
(4)小组汇报,合作交流.
(5)教师小结:数位不同的两个数进行比较,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少的数就小;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时,先看它们的最高位,最高位大的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相同,就看它的下一位,一直比下去.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做一做”(教材第70页)第1题.
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完成后和同桌说一说是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的.
2.“做一做”第2题.
指名说一说为什么百位上的3表示的数比十位的3表示的数大?
3.“做一做”第3题.
先引导学生理解“少一些”和“多得多”的意思,再来比较表中的五个数.(学生独立完成)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
[学法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还掌握了比较大小的方法.如:不同数位的数相比较,位数多的数大,四位数大于三位数,三位数大于两位数;相同数位的数相比较,首先看最高位上的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看它们下一位的数的大小,一直比下去.]
五、课后作业,辅助消化
练习十五的第5、6题.
教练创新
课后作业指导
练习十五第5题: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坐车走高速公路的经历,然后再填空.第6题:是估一估书架上的书的题目,采取的策略可以很灵活,只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即可.
补充习题及解答
1.在()里填上“>”、“<”或“=”.(1)350○360
(4)563○562
2.画珠子,比一比.
(2)780○870(5)444○444
(3)203○230(6)98○101
3.用7、3、5这三个数组成六个大小不同的三位数,再把这六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中间用“<”号连接.
4.在□里填数.
(1)245>24□
(2)453<4□3
[解答:1.(1)<
(2)<
(3)<
(4)>
(5)=
(6)<
3.357<375<537<573<735<753 4.(1)可填4、3、2、1、0(2)可填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