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共心理学之美国IBM公司案例分析
美国ibm公司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规模隆重的庆功会,对那些在一年中做出过突出贡献的销售人员进行表彰。这种活动常常是在风光旖旎的地方,如歹幕大或马霍卡岛等地进行。对3%的 作出了突出贡献的人所进行的表彰,被称作“金环庆典”。在庆典中,ibm公司的最高层管理人员始终在场,并主持盛大、庄重的颁奖酒宴,然后放映由公司自己制作的表现那些作出了突出 贡献的销售人员工作情况、家庭生活,乃至业务爱好的影片。在被邀请参加庆典的人中,不仅有股东代表、工人代表、社会名流,还有那些作出了突出贡献的销售人员的家属和亲友。整个庆典活动,自始至终都被录制成电视(或电影)片,然后被拿到ibm公司的每一个单位去放映。在这种庆典活动中,公司的主管同那些常年忙碌、难得一见的销售人员聚集在一起,彼此毫无拘束地谈天说地,在交流中,无形地加深了心灵的沟通,尤其是公司主管那些表示关心的语言,常常能使那些在第一线工作的销售人员“受宠若惊”。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销售人员更增强了对企业的“亲密感”和责任感。
你认为ibm公司的领导方式在属于哪种呢?制作的电影属于双因素中哪个 ?
那么ibm公司的庆功会在公司内部究竟都有哪些重大意义?这种活动对其他公司有何借鉴呢?
分组讨论,推举一个组长发言,组员可补充。我认为ibm公司的领导方式是属于民主式。民主式指主张将权力定位于职工群体中,使之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鼓励职工自行决策,实现自主管理,领导者多以劝告说服的形式,提出各项意见和建议。可从案例中提到的信息看出是民主式,例如在庆典中,ibm公司的最高层管理人员始终在场、公司的主管同那些常年忙碌、难得一见的销售人员聚集在一起,彼此毫无拘束地谈天说地,尤其是公司主管那些表示关心的语言,常常能使那些在第一线工作的销售人员“受宠若惊”、庆功会上不仅邀请股东代表、社会名流、工人代表还邀请了有突出贡献的销售人员的家属和亲人。
制作电影属于双因素中的激励因素。电影在公司单位播放可以让没有机会去参加庆功会的员工感受到庆功会的隆重与喜悦,感受到领导是如何关心员工、如何鼓励员工的,无形中鼓励其他员工,激励了其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兴趣。ibm公司的庆功会在公司内部重大意义:
1、它可以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庆功会让对企业突出贡献的员工亲身感受到企业高层管理者对他们工作、家庭及个人发展的关心,不仅表彰有功人员,也让职工联络感情,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促进公司人际关系的和谐。让员工感受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它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更高。在如此盛大的庆典活动中,受表扬者会产生一种继续奋发向上,为企业多做贡献的决心。
3、它可以使员工家庭和谐相处。因为那些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销售人员的家属、亲友也被企业邀请参加庆典活动,使这些受表彰员工的家属更了解他们在工作中的表现,从而使其家属更加支持和关爱理解他们的工作,从而使家庭和谐。也让员工更加努力工作、创造更多的辉煌。俗话说:“家和万事兴”,这种做法可以明显地体现出来。
其他企业应借鉴IBM的这种做法: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员工之间、员工与管理者的感情,可以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例如生日party、国庆五一节、头脑风暴、体育竞赛等
第二篇:IBM案例分析
请思考:
ibm公司的庆功会在公司内部究竟都有哪些重大意义?这种活动对其他公司有何借鉴呢?
ibm公司的“金环庆典”活动属于企业内部的公共关系活动,它对企业公共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现实意义。
第一,它可以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显现企业文化的氛围。通过“庆典”活动,让对企业有功的人员亲身感受到企业高层主管对他们工作、学习、家庭及个人发展的关心,感受到企业ibm公司每年一度的“金环庆典”活动,一方面是为了表彰有功人员,另一方面也是同企业职工联络感情,增进友情的一种手段。大家庭的温暖。这是一种企业文化的氛围,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它可以使公司内部更多地联络感情,增进友情,协调企业内部人际关系。
第二,它可以使员工家庭和睦、健康。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销售人员的家属、亲友也被企业邀请参加庆典活动,这会使这些受表彰者的家属更多地了解自己的亲人在工作中的表现,使其家属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多地支持亲人们的工作,使之多一份理解与关爱,从而保证这些家庭的和谐气氛。
第三,它可以使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更高,使企业形象更好。接受表扬者会产生一种继续奋发向上,为企业多做贡献的决心。同时也会鼓励更多的员工努力工作。在这种企业氛围中,员工们会处处为企业着想,在工作中表现出良好的员工形象,进而展示出企业的风格。第四,它可以使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同步增长。企业员工热爱自己的企业,以企业为荣,会自觉地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这样会使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拥有良好的形象,如人们会认定ibm公司是一个有文化的公司、关爱社会的公司等社会效益的提高会最终转化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IBM公司的“金环庆典”活动属于企业内部的公共关系活动,不但影响到企业内部的建设,对其外部形象的树立与传播也有很大作用,它对企业公共关系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美国IBM公司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规模隆重的庆功会,对那些在一年中做出过突出贡献的销售人员进行表彰。这种活动常常是在风光旖旎的地方,如歹幕大或马霍卡岛等地进行。对3%的作出了突出贡献的人所进行的表彰,被称作“金环庆典”。在庆典中,IBM公司的最高层管理人员始终在场,并主持盛大、庄重的颁奖酒宴,然后放映由公司自己制作的表现那些作出了突出贡献的销售人员工作情况、家庭生活,乃至业务爱好的影片。在被邀请参加庆典的人中,不仅有股东代表、工人代表、社会名流,还有那些作出了突出贡献的销售人员的家属和亲友。整个庆典活动,自始至终都被录制成电视或电影片,然后被拿到IBM公司的每一个单位去放映。
IBM公司每年一度的“金环庆典”活动,一方面是为了表彰有功人员,另一方面也是同企业职工联络感情,增进友情的一种手段。在这种庆典活动中,公司的主管同那些常年忙碌,难得一见的销售人员聚集在一起,彼此毫无拘束地谈天说地。
“金环庆典”公关活动增强了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显现企业文化的氛围。通过“庆典”活动,让对企业有功的人员亲身感受到企业高层主管对他们工作、学习、家庭及个人发展的关心,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使公司内部更多地联络感情,增进友情,协调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
“金环庆典”活动促使员工家庭和睦、健康。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销售人员的家属、亲友也被企业邀请参加庆典活动,这会使这些受表彰者的家属更多地了解自己的亲人在工作中的表现,使其家属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多地支持亲人们的工作,使之多一份理解与关爱,从而保证这些家庭的和谐气氛。
“金环庆典”公关活动可以使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更高,使企业形象更好。在这样的庆典活动中,接受表扬者会产生一种继续奋发向上,为企业多做贡献的决心。同时也会鼓励更多的员工努力工作。在这种企业氛围中,员工们会处处为企业着想,在工作中表现出良好的员工形象,进而展示出企业的风格。
“金环庆典”公关活动使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同步增长。企业员工热爱自己的企业,以企业为荣,会自觉地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这样会使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拥有良好的形象,如人们会认定IBM公司是一个有文化的公司、关爱社会的公司等社会效益的提高会最终转化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人们认定,拥有良好形象的企业,一定会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和提供优质的服务,进而愿意购买这样企业的产品。
IBM的这种做法也值得其他企业借鉴,更多地开展企业内部的公关活动,以增强企业职工与领导、职工与职工之间的感情,创造出良好的内部公共关系氛围。除了可以举办像IBM公司这样的庆典活动来联络感情、增进友情之外,还可以采用诸如组织全体职工开展文体活动,利用各种有意义的事件(如厂庆日,新产品投产和新设施的剪彩等)和有意义的节目(如新年、元旦、国庆节、五一节以及职工的生日等)举办各种形式的工作聚餐会、周末、文化沙龙、知识竞赛以及其他联宜活动。
第三篇:联想公司与IBM并购案例分析
联想公司与IBM重大并购案例分析
联想集团1984 年成立, 总部位于中国北京, 主要业务为在中国生产和销售台式电脑、笔记本、手机、服务器和外设产品。市场地位: 自1997 年起, 连续7 年成为中国最大PC厂商, 2003 推出的/ 深腾68000 超级计算机在世界超级计算机排名榜中名列第14 位;2004 年第三季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高达26.8%, 并成为全球第四大商用台式机厂商。
2004年,联想公司正式从“Legend”更名为“Lenovo”。从此树立其自己的世界品牌。
联想获得如今的成功,是与其与IBM公司并购这一重大举措分不开的。没有那一次的并购,就没有今天的Lenovo.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并分析那一次伟大的并购。
一、联想与IBM 公司并购背景及动因
1.联想并购背景及动因
。联想并购IBM 的动因: ¹扩展海外业务, 获取世界一流品牌, 借助IBM 的品牌提升国际地位和形象;º获取IBM一流的国际化管理团队;获取IBM 独特的领先技术;并购IBM 的个人电脑事业部后, 能得到更丰富、更具竞争力的产品组合;获得IBM 的研发和技术优势, 并获得IBM 遍布全球的渠道和销售体系和国际化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市场运作能力。
2.IBM 出售PC 部背景及动因
IBM, 全称为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或万国商业机器公司,总公司在纽约州阿蒙克市公司, IBM 出售个人电脑事业部动因: ¹剥离弱势PC 核心业务, 从1998年开始其个人电脑业务年年亏损, 成为各部门亏损之最, 卖掉PC 业务, 卸下包袱集中资源发展服务器及1T 服务等高利润业务, 重新在另外一个高端领域抢占制高点。º将PC部卖给联想既帮助IBM 卸掉包袱同时也借机获取更多的中国市场。
二、联想与IBM 公司并购过程跨国并购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投资活动, 并购过程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专业知识, 仅靠并购企业单枪匹马是难以完成的。联想在并购IBMPC 业务过程中, 中介机构阵容强大, 比如2003 年聘请麦肯锡作为战略顾问, 全面了解IBM 的PC业务和整合的可能。在进行了长达13个多月的艰难谈判之后, 2004 年12 月8 日双方终于达成了最终的并购协议:财务方面。IBM 全球PC 业务的实际交易价格是17.5 亿美元, 其中包括6.5 亿美元现金、价值6 亿美元的联想股票及PC 部门5 亿美元的债务。IBM 将持有联想集团约19% 的股份。2005 年第二季度起, 联想将分三年支付给IBM7.05亿美元的服务费用, 分别为2.85 亿美元, 2.23 亿美元和1.97 亿美元;º人事方面。董事会方面, 杨元庆先生接替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先生, 成为联想董事会主席。柳传志先生为董事会非执行董事。前IBM 高级副总裁兼IBM 个人系统事业部总经理Stephen Ward 先生为联想首席执行官及董事会董事。另外, IBM 提名Robert W.Moffat Jr.先生及周伟馄先生进入联想董事会作没有投票权的观察员。在股权交易完成后, 将有三位来自三大财团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美国新桥投资集团、泛大西洋集团的代表加入董事会。联想还宣布朱立南先生获任命为非执行董事,代替辞任董事会职务的曾茂朝先生, 联想集团将拥有约19, 000 名员工(约9, 500 来自IBM, 约10, 000 来自联想集团)。»业务方面。联想集团和IBM 将在全球PC 销售、服务和客户融资领域结成长期战略联盟。IBM 的全球金融部(IBM Global Financing)和全球服务部(IBM Global Services)以其现有的强大的企业及渠道, 分别成为联想在租凭和金融服务、授权外包维护服务方面的首选供应商;品牌方面。此次
交易包含一个五年期的对全球知名的IBM 品牌的许可使用协议, 并且拥有了享誉全球的Think0家族商标。
三、联想并购IBM 所面临的风险及其治理
1.人才整合风险及其治理
为了留住优秀的海外员工同时又安抚老员工, 使所有的员工同心同德联想采取了以下措施:在企业文化融合过程中, 有效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杨元庆提出了联想高层员工要注意三个词: 一是坦诚, 二是尊重, 三是妥协。为促进联想不同国籍员工之间文化融合,联想以实际行动来证实他们对人才的重视, 并购完成后的头18 个月, 联想把原有人才,文化整合停留在加强沟通、改用英语为官方语言、跨文化培训等。对高层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则认真宣讲公司愿景, 给予高级员工充分的施展空间, 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保证老员工的各种收入、福利、工作环境等保持与IBM 的相同, 联想还宣布不裁员以稳定员工心态, 而且IBM 高级副总裁兼IBM 个人系统部总经理史蒂芬# 沃德留任收购完后的联想的CEO, 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原IBM 的员工有些许亲切感。
2.财务风险及其治理
联想收购IBM 的个人电脑业务需要大量的资金, 而联想并购前全年营业收入为29 亿美元, 利润为1.44 亿美元。联想的财务风险主要有:联想并购IBM 付出了
17.5 亿美元的成本代价, 再加上股票和负债联想此次收购所付出的实际成本已经达到了24.55 亿美元。联想本次的收购大部分通过银行贷款以及发行新股筹集资金, 使其承担了大量债务, 资产负债表也因此而恶化。联想向战略投资者发行了大量的可转换优先股, 这些优先股可以赎回, 且每季都须支付现金股利。联想采取了以下措施:联想在高盛和IBM 的帮助下, 与巴黎银行、荷兰银行为首的20 家中外资银行签订了6 亿美元的融资协议(其中5 亿美元为定期贷款), 用于收购支付的现金。3 月份, 联想又获得了美国二大基金3.5 亿美元的战略投资(1.5亿美元作为收购资金, 2 亿作为口常营运之用)。这两笔交易确保了对IBM的顺利收购, 同时也使得联想有足够的现金维持企业运作。在国际融资构成中, 联想这次还获得了三个国际投资公司3.5 亿美元的资金。根据这一投资协议, 联想集团将向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美国新桥投资集团发行2730000股非上市A类累积可换股优先股, 以及可用作认购2374147474 股联想股份的非上市认股权证。该交易总现金为3.5 亿美元, 其中, 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投资2 亿美元、泛大西洋集团投资1 亿美元, 美国新桥投资集团投资5000 万美元。这笔巨资的进入为新联想未来发展上了一大大的保险。
3.客户流失风险及其治理
原IBM 庞大的个人电脑用户群是联想最为重视的。IBM 个人电脑业务每年可以创造将近10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 联想当然希望并购后能继续保持这份成果。联想客户流失风险来源有: IBM 个人电脑业务的主要客户为企业团体, 联想的个人电脑有六到七成为个人消费者, 每年美国政府及其他官方组织在IBM有10亿美元的固定订单, 这笔业务约占IBM 个人电脑业务的10%, 但是, 美国政府一直实行压制中国经济的对华政策, 这将导致美国政府的PC 采购转向其他的美国供应商, 这部分的订单极有可能流失。联想收购后尽管还是IBM 和Th inkPad 的品牌, 但是一个联想管理的IBM 和ThinkPad 品牌是否还能保持原有的口碑很值得怀疑。毕竟联想在国际市场上毫无知名度, 在美国人眼里Lenovo是一个低端品牌, 如果顾客不认可贴上了联想标志的ThinkPad 品牌则会转而购买惠普、华硕等品牌。新联想对客户流失风险是有预计的, 并采取了相应措施:联想和IBM 一起一共派
了2500 个销售人员到各个大客户去做安抚工作、说明情况, 一起和大客户进行交流和沟通, 让新老客户真切的认识新联想, 了解新联想, 对新联想重新定义。联想和IBM建立了广泛的、长期的战略性商业联盟;º全球销售、市场、研发等部门悉数由原工BM 相关人士负责, 联想的产品也通过IBM 加盟到联想的PC 专家进行销售。将总部搬到纽约, 目的是把联想并购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IBM 通过其现有的近3 万人的企业销售专家队伍, 并通过ibm.com 网站, 为联想的产品销售提供营销支持, 创造更多的需求, 同时联想开始大力开掘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 并加紧夺取成熟市场上的中小企业用户。
4.品牌整合风险及其治理
联想并购前的路线是走中低端市场, 这与IBM Tink2Pad, TinkCent er 的高端产品形象是不匹配的, 联想要成功的将这两种品牌进行整合风险在于:联想只拥有IBM 品牌五年的使用权, 所以联想要在短短5 年限期内完成高端品牌建设, 用5 年的时间来用自己公司的品牌价值挽救TH INK 品牌, 这意味着联想付出比17.5 亿多得多的代价。IBM 的品牌是值得所有使用PC 的消费者所信赖的ThinkPad 是IBM 的子品牌, 而且ThinkPad 并没有自己的品牌根基, 它一直依赖IBM 在PC 界的权威。当这个ThinkPad 的商标转给了联想, 它就不再是背靠一个强大的主品牌, 而是成为了联想的一个子品牌。当它不再属于IBM 之后, 这些忠实的顾客是否会继续保持对ThinkPad 的忠诚度, 一旦失去了IBM品牌, 缺少了IBM 品牌的支持Think 商标将黯然失
色, 很多客户将可能转向美国或日本品牌。
联想采取的措施有:营销战略,2004年联想为冬奥会提供了近5000 台台式电脑、600 本笔记本、近400 台服务器、1600 台桌面打印机以及技术支持和服务。战略联盟,联想集团与可口可乐公司结成市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已就共同助力北京2008 年奥运会签署了合作意向。同时, 双方将在未来充分利用品牌、渠道及营销等综合优势, 联合发动一系列大规模的合作推广活动, 共同在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上谋求双赢。
四、给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带来的启示
(一)做好并购前的准备
1.收购前进行详细的准备
2.充分考虑自身的财务状况
(二)注重并购后的整合1.明确总部职能, 对供应链进行整合2.快速确定新的组织结构
3.协调文化差异
第四篇:案例1 美国IBM公司的兴衰:公司治理的影响
[案例讨论题1-1]美国IBM公司的兴衰:公司治理的影响 美国IBM公司从1984年左右开始由兴到衰,由年盈利66亿美元到1992年亏损达49.7亿美元。在此8年期间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埃克斯被迫下台。新上任的格斯特纳对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更换2/3的高层经理人员,将公司原来的分权管理改为强调各部门资源、技能和思想的更大程度的共享。公司开始出现转机,并由亏损到1996年盈利约60亿美元。
IBM公司的兴起与衰落的原因很多。下面介绍的是企业内部治理、外部治理包括资本市场、经理市场和产品市场)以及激励约束机制的影响。
IBM公司,其原来的董事会中3/4成员基本上只起装饰作用,他们虽然是些知名的人物,如著名大学校长、前政府官员等,但很少真正关心过公司的经营状况,况且IBM公司的长期好绩效使他们习惯于“享受”董事长每年一次为他们精心安排的一周海外度假旅行会议。董事会议既已沦为形式,那么,董事会只能依靠其常设的执行委员会来行使职责。在80年代初的IBM公司执行委员会中,除了大权在握的首席执行董事(由董事长兼任)外,还有5个成员。其中4位是来自强生制药公司、ABC广播公司和时代出版公司的前任董事长及一建筑公司的总经理。他们尽管并无计算机企业经营经验,可十年来一直受聘担任IBM公司的董事会的执行董事。另一执行董事的职位则通常留给本公司的前任董事长。在埃克斯担任董事长期间,这一内部执行董事人选就是其前任奥佩尔,他曾在80年代的头5年接替卡里当政,虽然那时正处于“二度兴盛”之中,可他本人也明白自己在公司经营中造成了许多问题留待后任去解决,所以要指望他这样的人来行使执行董事的有力监督权是不大可能的。在1993年1月前后的东京董事会上,最终还是来自ABC广播公司的墨菲出来主持局面,撤换了经营无方、改革屡不见成效的前公司董事长埃克斯,并将其手下的总裁库勒提升为董事会副主席,以便给予新任董事长以全面的公司高层经理班子组阁权。同时,鉴于公司当时的首席财务审计官梅茨对1992年下半年公司经营状况的预计和对股东红利分配的允诺出现重大偏差,他亦被责令辞职。在最后关键时刻,IBM公司的执行董事促成了公司高层经理人员的更替。但功不抵罪。这些董事在位十年有余,他们对公司的重大经营问题决策负有主要的责任,因而在完成了撤换公司重要经营者的历史使命后,IBM公司董事会也解散重组。
1960年,IBM公司股票价值为每股20.6美元,1972年长到80.4美元,紧接着出现大幅度滑落,仅两年时间就跌至42美元。进入80年代后.局面有所扭转,股价在1987年
上升到175美元,但好景不长,公司在1991年到1993年的3年时间,连续亏损后股价跌至17年来的最低点。在格斯特纳接手公司后的1993年底的股价仅为47美元.但很快新领导班子便赢得了股民的信任,所以股价很快上升,在随后3年里分别达到73。
5、91.4和158.5美元。一度曾以30%的速度跌落,从而使股民造成重大损失的IBM股票,现在仅隔3年时间就使股民的收益增加了约10倍。公司的股票投资者正是从切身利益出发,迫切地希望并坚决地监督着企业经营者,使他们很好地行使着全体股东所委托的经营管理权。
IBM公司在20世纪50年代跨入计算机行业,首先就是顺应了市场从机械计算向电子计算发展的潮流。20世纪60年代开发出近乎垄断整个市场的大型机也是因为符合了市场和顾客的要求,从而使公司得以迅速发展壮大但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IBM的经营者开始变得以企业自身为中心,脱离顾客、不思反思,导致其后来开发出来的新产品只是原来产品线的延伸而没有更大的突破。正是因为脱离了市场的导向,结果大型机业务逐渐衰败。这正是因为看不到计算机市场向低廉、日渐小型化的小型机、PC机和便携机发展的势头而造成的。IBM公司在与苹果、康相等后起之秀的竞争中,最终走到了濒临破产和大面积亏损的危机境地,这正是市场优胜劣汰法则起作用的结果。而20世纪80年代个人电脑的成功开发和新领导的所作所为则从另一方面说明,顺应市场需求和变化的方向,公司将走向繁荣。
IBM公司的前董事长埃克斯是近年来继通用汽车公司和康柏计算机公司前董事长之后被解雇的美国商界主要经理人员。埃克斯最初结束飞行员生涯进入IBM公司时只是一名推销员,很快因为善于采取果断行动而被提升为管理人员,并迅速升到当时全世界最好的公司之一的高层管理职位。但他不曾料到自己竟成了历史上一直非常成功的“蓝巨人”衰败的主要责任者。埃克斯在得到300万美元的解职补偿后于1994年离开了IBM公司,并在拟合伙创办一家公司,计划失败后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商界。深知经理市场对经理人员能力评价的“无情”以及自身“人力资本”价值的宝贵,许多被列为埃克斯继任者的候选人,担心“烂摊子摘不好会引火烧身”,纷纷放弃了尝试念头。而缺乏高技术企业经营经验的格斯特纳,在最初并不是IBM公司董事会心目中的最佳人选,据媒体报道,他是毛遂自荐的。但格斯特约在接管IBM公司不到4年时间里,就使积重难返、被公认只能走“分散化”路子的巨型企业迅速地走出困境,他本人的“人力资本”也很自然地跟着公司绩效的改善而倍增。
在IBM公司,对高层经理人员的激励包括与现期绩效相关的激励和与未来绩效相关的激励两大部分。前者主要以高额年薪来体现,后者则反映在股票期权的使用上。比如,对于新上任的董事长兼CE0格斯特纳,IBM公司除了在聘用合同中答应补偿其调离所任R烟草公司董事长职务而造成的当年将得到的但现在不得不放弃的约500万美元股票期权收益损失,以及保证其已到手股票期权届满时将换得至少800万美元收益外,还明确其第一年在IBM的薪金为810美元,外加50万股IBM股票期权。第二年,IBM公司又赠给格斯特纳22.5万股期权股票。截止1990年底,格斯特纳的累计期权股票达77万股。若IBM股票能保持每股158.5美元的价格,那么,格斯特纳在不到4年的任期中所获得的股票期权将为他带来约800万美元的纯收益。当然,如果企业业绩长期上不去,股价没有比他接受股票期权时的价格有所提高,那么,他手中的股票就无法在期权期满后的交易中获得增值。因此,这是一种与高风险相伴随的激励。另外,除高薪和期权方面的物质激励外,将困境中的公司在这么短时间内迅速扭亏为盈,格斯特纳个人的声望和自我成就感也因此获得提高。这是同人力资本相关的一种更高挑战性的激励力量。
------资料来源:王凤彬:《领导者与现代企业组织》,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版。
讨论问题:
1.IBM公司今天的发展状况怎样?
2.请从董事会约束、资本市场约束、产品市场的约束、经理市场的约束、激励机制等五个方面,来探讨公司治理机制如何在IBM公司运营中发挥作用。
第五篇:联想并购IBM案例分析
联想并购IBM案例分析
J11021334 刘灯辉
摘要:
随全球经济形势的大幅度变化,企业并购也逐渐成为了企业快速发展的一种途径。面对全球经济化的大变化,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也日益紧密。这股企业并购热潮更是席卷我国,造成了不可避免的趋势。
并且随着企业并购的高峰期到来,有相当多的企业并购方案最终却以失败而告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忽略了并购后,企业与企业的整合后,对并购方案效果决定性作用差异。因此,研究企业并购后的整合问题,这是关键性的。也是提高企业并购成功率的重中之重。本文从企业的并购的理论入手,阐述了企业并购与跨国并购的基本概念。以联想公司的并购IBM整合结果为基本案例,将相关企业并购整合理论,综合运用到联想集团的并购实践中,对其企业并购整合效果进行详细的分析。最后对其可借鉴性进行探讨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 企业并购、联想、IBM、整合
无论对企业还是社会而言,企业并购是社会资源的重组,意义都非常重要。并购方案的失败,将会将并购双方企业拖入困难的境地甚至不可挽回。而且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大幅度浪费,造成社会损失。从而企业并购的各种要素在企业并购后整合,及在企业并购中,都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也是保证企业并购整合顺利,并购方案实施成功的重中之重。
企业并购整合在经济一体化的全球,倍加受到我国企业界与我国理论界相当大的关注量,吸引了各方企业的眼球。企业并购整合的具体实例着实不少。值得一说的是,2004年底的一起跨国并购案,夜就是联想集团并购IBM PC部门。这个跨国并购却引起了争议。不光在全中国,全世界各个企业领域也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因为在我国,企业的并购还像个新生儿,并不是很成熟。更别说是大型的跨国并购。所以在企业并购中,我国各企业对整合工作的研究相当不足,技术和经验也是相当欠缺。但是值得预见的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我国市场化程度也会逐渐提高。也因为如此,我国各企业之间的经济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物竞天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企业并购整合也会出充满发生的可能性。
然而对企业并购后,应该如何整合双方企业的的资源,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我们试图从企业并购与跨国并购的理论,联系联想并购案例的的实际,从客观角度出发,并且对企业并购整合的意义,企业并购整合的具体步骤,进行一个实务分析,并有助于企业并购的实际工作。
一、企业并购与跨国并购
企业并购形象的来说,是企业的控制权的一种让渡行为。这是各企业增强自己企业实力,向外部扩张策略经营的一种途径。其目的是为了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增长企业的受益。实现企业规模经营,拓并且宽企业经营范围,最终实现分散经营形式的综合化经营。而且,在企业并购的行为中,企业收购行为都是以企业控制产权作为企业的交易对象。
而跨国并购实质是企业并购的延伸,因此也可以细分为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跨国并购的基本含义:一国的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去也通过手段,一定的支付手段和渠道,将另一国的企业,其整个企业资产,或者是足够能行使经营企业的控制权的大部分股份购买下来。跨国并购涉及的是两个国家甚至的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其本身是某企业,对全球经济环境进行分析,并根据其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针对自己企业的结构、体制、规模、功能等一系列方面进行重新组合。并将调整企业的的组织,进行变革或企业制度创新维护,也将是企业对全球经济市场的直接投资的另外一种重要形式。
二、双并购方简介
联想集团简介
一、1989-1993年创业阶段
1984年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投资二十万元成立的。1988年在香港成立“香港联想科技有限公司”并实现了1.2亿港元的营业额。
1989年正式命名为“联想集团公司”拥有北京联想和香港联想,6月份在深圳成立深圳联想公司,建成低成本的生产基地。从此开始批量生产和出口主板。
1990年分别在美国洛杉矶和法国德斯多夫设立分公司,开始跨国经营。1992年初在美国硅谷设立实验室,以便及时获取电脑最新技术情况与信息。1993年国际PC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大批国内电脑生产厂商处境艰难。
二、1994-2003年的PC阶段
1994年2月联想在香港挂牌上市。标志着公司已经正式成为一个集研究、生产和销售于一身的大型企业。开始以市场为导向,改变管理体制,精简人员,改直销为分销,一举扭转了联想的颓势。
1997年北京联想和香港联想合并为中国联想,柳传志为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同年以10%的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市场首位。
2000年联想集团分为“联想电脑”和“神州数码”由联想集团控股公司作为母公司。
2001年杨元庆出任联想总裁兼CEO
三、2004年开始的全球化阶段。2004年,联想公司正式从“legend”更名为“lenovo”,并与国际奥委会签署合作协议,宣布成为第六期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
2005年联想正式宣布并购IBM全球PC业务,标志着联想集团国际化战略迈出实质性的第一步。
IBM公司简介
IBM是“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简称,1911年创立于美国,是全球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曾列美国四大工业公司之一,被称为“蓝色巨人”。该公司的主要业务为商用打字机,转为文字处理机,最后才到计算机及其有关服务。
IBM仍然保持着拥有全世界最多专利的地位。自1993年起,IBM连续十七年出现在全美专利注册排行榜的榜首位置。
公司的业务可分为全球服务、硬件、软件、全球融资和企业投资及其他总共五大部分。
IBM是计算机产业长期的领导者,在大小型和便携机(Thinkpad)方面成就相当瞩目。其创立的个人计算机标准,仍不断的沿用和发展。
另外IBM还在大型机,超级计算机,UNIX,服务器方面都领先于业界。软件方面也为软件界的领先者和强有力的竞争者。
三、企业并购
(一)、并购目的
央视财经《高朋满座》论坛,我国的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柳传志曾在在论坛上这样说道:“如果当时不做并购今天的联想充其量就是一个非常平庸的企业,甚至有可能在这几年被强势国外企业兼并,落得温水煮青蛙的结果。”
联想并购IBM PC业务的目的是: 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计算机行业的竞争也趋于白热化。随着激烈的价格战,市场上个人电脑的平均售价逐渐降低,中国计算机市场的利润空间逐渐变小,国际化已成为计算机行业攫取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必由之路。对于有国际化战略的联想集团,并购成为其短时间之内获取有利资源的最佳选择。
曾经,联想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但是由于主营业务单一,届时在国内由于电脑市场同质化加剧,价格拉锯战惨烈。而联想的CEO杨元庆提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联想企业的多元化战略。但是在其实施过程中受到各种阻碍,联想做出了一个决定:回归PC主业、进行战略收缩和剥离IT服务的决定。并且将将商标更改为“Lenovo”,在当时成为了奥运会全球的合作伙伴。新生的联想的战略意图是“专业化与国际化”。
(二)并购方法:
根据收购交易条款,联想企业支付给IBM的交易代价是12.5亿美元。包括约6.5亿美元现金,和按2004年12 月交易宣布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股票收市价价值6 亿美元的联想企业的股份。双方的交易完成后,IBM将拥有联想18.9%股权。此外,联想将承担来自IBM约5亿美元的净负债。他们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1+1=股权 + 现金
并购后,IBM 将成为联想的首选服务和客户融资提供商。双方企业在股权结构方面,IBM无疑 成为并购后的联想集团的第二大股东。联想集团此次并购的总价为12.5亿美元。但在三年锁定期结束时,IBM 也将获得至少6.5 亿美元的现金和价值至多6 亿美元的联想集团的股份。但联想还承担了来自 IBM约5 亿美元的净负债。而IBM 将持有联想集团18.9%的股份,成为联想第二大股东之前,IBM的股权在三年之内都不可以对外出售。2、1+1= 并购融资 + 股权投资
对于交易额中联想企业应支付的6.5亿美元现金。联想不仅得到了充足的资金,并且采取了合理转嫁风险的方式。
四、并购面临的风险和制约因素
(一)政治与法律因素
据熟悉美国法律的律师称,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和司法部的反垄断审查以及外国企业投资委员会(CFIUS)国家安全审查,是外商并购美国公司必须通过的两个最重要的政府审查环节。2005年1月26日,3名美国共和党议员联名致信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认为这一并购可能危及美国国家安全。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决定,对此次展开全面调查,45天后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宣布批准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2005年5月1日,联想正式宣布完成收购IBM全球PC业务。
(二)市场因素
IBM电脑的金字招牌在市场上占据着较大的消费群体,当PC部门被一家中国的企业收购之后,推出的产品是否还会得到市场的认可,能否避免客户流失是联想需要思考的问题。因为在2002年,惠普收购康柏电脑时就造成了18%的客户资源流失。不仅要保留原有客户,而且联想需要制定新的市场战略吸引新客户的购买。并购前联想的市场范围仅为亚太地区,对于识别其他区域消费倾向能力,市场推广能力,服务能力等积累甚少,欧美市场能否认可联想品牌及其产品存在未知性。
(三)文化因素
联想集团与IBM公司是两家文化完全不同的公司。从公司的发展角度来看,IBM的公司历史比联想长80年,文化的深度自然不能相提并论。地区上的不同也造就了文化差异,联想是以亚太区为主的公司要接收管理IBM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的PC机构,只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来看,也可看出其中的管理难度。再者,新联想在文化整合时,也凸显了文化差异问题,到底是谁要融合谁的文化?是IBM将联想变成其PC业务部,还是联想的红色文化浸染蓝色巨人?突然间被一家发展中国家的公司收购了,对于原有的JBM员工的心理冲击是巨大的,如何避免员工的大规模离职并使他们认同联想的管理模式与文化特征,对联想来说存在不小的整合难度。
五、并购带来的收益与机会
(一)产生规模经济效应 并购提高了企业规模,使联想对上游厂商的议价能力加大,控制供应链的能力增强,不但利用IBM原有的欧美供应链,而且双方的供应链可以合并使用降低全球采购成本。此次并购意味着联想的PC年出货量将达到1190万台,销售额达到120亿美元,从而使得联想在目前PC业务规模的基础上增长4倍。戴尔在全球PC市场以16.8%的份额位居第一,惠普紧随其后,而合并之后联想以约占全球PC份额的7.8%跻身前三。
(二)有利于国际化战略实施
联想在多元化战略失败后,开始向专业化转型,回归PC主业并决心打造成为国际品牌。联想得到了全球认知度非常高的IBM旗下PC品牌Think,并可以五年内使用IBM品牌,为联想的品牌过渡做好铺垫。
(三)提升技术研发与产品竞争优势 通过并购,联想集团得到了IBM关于台式机与笔记本电脑的所有专利和位于美国罗利、日本大和的两个研发中心,对于联想在PC领域技术上的积累获得了优势,弥补了联想在核心领域缺少关键性技术的劣势。
六、总结
企业并购并不是两个企业生产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必须通过有效地整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并购整合被称为并购过程中最关键、风险最大的危险期。它涉及到了企业全球化战略、财务控制、国际营销、人才国际化以及企业文化等多方面的整合。这是关系并购能否成功的最重要环节。
由于并购本身的高难度、高风险。联想高层在并购谈判过程中,充分估计了可能遇到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极大地降低了并购的 风险。并购双方在咨询公司美林和高盛的协助下,经过13个月的艰苦谈判,最后在董事会结构、CEO人选、总部位置等方面达成了协议,最终达成交易。根据双方协议,整个并购交易在2005年第二季度之前完成。之后,新联想从整合双方的物流、制造、采购业务等入手,开始进入历时3~5年的整合期。第一步,明确总部的职能,对供应链进行整合,通过联 合采购,重新规划两个公司原有的生产制造布局、物流、生产等环节,从而降低其营运成本;第二步,在合并一年或者一年半之后开始对整个市场、销售渠道和研发等进行整合;第三步,联想利用全球整合的品牌进入到一些新的业务和新的市场。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并购式的扩张和发展模式,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国企业必须做大做强,但不能再认为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就可以实现成功的企业并购,购买有形资产是一回事,如何将有 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包括技术、人才、经验、思想观念等)有机结合、发挥创造性的价值增值功能,才是企业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廖运凤.中国企业海外并购[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2]李善民、陈玉罡:《上市公司兼并与收购的财富效应》,《经济研究》, 2002 年第 11 期.[3]图表来源于百度文库.[4]王海.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经济后果研究———基于联想并购IBM PC业务的案例分析[J].管理世界,2007(2):94-106.
[5]刘楚峰.联想集团并购整合IBM PC业务问题研究[D].沈阳:东北财经大学,2007.
[6]中国青年报2005-05-20 新联想:收购IBM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