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红色寻访 报告文章2000字
红色寻访-蔡锷故居
在颇具情调氛围的北风细雨中,我缓缓行走在冬日泥泞的田塍小径上,走向蔡锷先生故居的脚步很是坚定。
尽管这里只是城郊十几里外的普通山村,窄狭却成片的农田,小巧而随意的池塘,或远或近的简朴农舍,无拘无束的鸡鸣狗吠;也尽管先生故居是矮矮的土墙青瓦平房,屋后只有矮矮的长满修竹的丘岗,环屋也只茂盛着数株矮矮的树木,我却像攀登一座高山那样,仰止间觉得自己是如此地渺小,每向先生的心境走近一步,都要付出难以言状的努力。
我辈其实是从历史教科书中认识这位名声显赫的长者的,知道他是中国近代史中一位极其重要的著名的扳道工,在中国历史的列车驶出封建王朝的终点站,而将要倒退或走向岔道的时候,他力挽狂澜,处险不惊,气贯虹兮力拔山兮,将列车引向了通向共和的光明之路。锷,刀剑之刃。他是挑破中国近代史黑夜的剑光,使祖国迎来黎明,迎来破晓的红日。我们都能背诵出这样的句子:蔡锷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卓越的军事家、杰出的爱国志士。于我的记忆中,还非常感谢那部名叫《知音》的电影,它让许多后来人还知道蔡锷将军那为民主革命而聪明机智的故事,以及胸怀大局而风流倜傥的飘逸形象。这些当然只是骨架似的营构,所以今天直面先生的故居,足以使我感到胸中将要接纳一种强力的撞击。
这是一栋极为普通的农家住宅,中为堂屋,两边正房,右正房外再加一厨房。山土垒的墙,山土烧的瓦,粗木板镶的门,粗木棍竖的窗,宽宽的阶基走廊并无阔人家显摆的雕龙附凤的伞柱,窄窄的后檐让冬雪春雨滴落出一长溜水窝,高高的门坎为的是防止夏季山区多见的蛇鼠闯入,而小小的地坪正说明主人家当年并不宽裕,无须晒谷囤仓、跑马走车。
一代伟人就诞生在这里。
静立在地坪中,我似乎听到了1882年12月18日上午十时的时候,从屋内传出的新生儿嘹亮的哭声。那时有冬日少有的阳光,却无冬日多见的北风,静幽平和的山村把哭声传播得很远,回音经久不散,到今天还缭绕着后人的耳鼓。
站在木箱前,蔡锷那不平凡的少年、青年生活如此鲜活的在我眼前闪现。他六岁进私塾念书,他十七岁时到上海考入南洋公学,又应梁启超之召,赴日本东京大同高等学校学习日语,研究政治、哲学,十八岁时他回国,在武汉参加唐才常的“自立军”,策动反清武装起义,事败后重返日本,转入陆军成城学校。他二十一岁时考入东京士官学校,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中国士官三杰”之一。在1904年的时候,二十二岁的蔡锷竟然奋笔五万言,请家乡湖南的巡抚行新政。回国后,他坚持“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信念,加入章土钊所领导的华兴会的外围组织--爱国协会,后又加入同盟会,创立武德会。他在将近十年的日子里,先后奔波于江西、湖南、广西、河南、云南等地,从事军教,为建立民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骨干人才。在他二十九岁的时候,武昌起义爆发。他马上在云南发动起义,成立了军政府,被举为都督,使云南成为当时中国乃世界的民主革命的亮点。
我可以确定木箱里绝对没有任何物件,更莫说那顶必须配置的官帽了。封建王朝的玩法的确老套,连官帽也设计成斗笠似的,还加一个难看的尾巴。他们穿着宽袖长袍,不伦不类且碍手碍脚。后来的革命把剪长辫子作为大事来抓,是很有时代意义的。眼前的木箱造型滑稽可笑,蔡锷当然嗤之以鼻。岂只是这斗笠大的权力,他要把扣在亿万同胞头上的那顶沉重的帽子彻底摘除哩!于是蔡锷不屈不挠地与重辟帝制的袁世凯进行斗争。这口在当时很时尚的大皮箱,跟随他走南闯北,战火烧过,硝烟熏过,装载的是他而立之年的烈烈人生。
蔡锷英年早逝,可有谁敢说他远离了我们呢?他忧民为民的精神不死,他爱国主义的精神不死。在我的眼中,孙中山先生为他而亲笔书写的挽联“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就装在皮箱里,杨度、谭人凤等许多名人志士为他写的挽联都装在皮箱里,他自己的文采飞扬、思想深刻的文集《蔡松坡先生遗集》、《蔡锷集》也装在皮箱里。这皮箱是万里长城上的一块砖,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块基石,是中华民族灵魂的结晶、精神的永存啊!从蔡锷童年的住房过堂屋,走到蔡锷父母的住房和厨房,恰似穿越时空隧道,在蔡锷精神之亮光的映照下,去探索那光泽之源和力量之本。我特别被那辆纺车和那座臼台所感动。纺车置在蔡锷母亲的床前,老得绳子和木架都已发朽,轴眼已干裂得不再润滑闪光,我们已经不敢也不忍心去摇动那苍老的轮轴。据蔡锷的堂侄儿蔡清洲和其他世居在这里的蔡锷的晚辈们介绍,这是蔡老夫人王氏的用物。那石臼也是蔡锷家的原物。时光能腐蚀生活中的许多东西,却难以改变石头的坚强。我大胆地踩动几下舂杆,让舂头去撞击石臼,传出闷闷声音也似春雷的呼唤。
无须研究族谱中那剔除了枝叶的简介,我们从眼前的用物和房屋上就知道这是湘西南宝庆地域的贫寒农家。历史上宝庆人被称之为“宝古佬”,其勇敢倔强和吃苦耐劳的山民性格如同生命基因,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在蔡锷故居旁边的蔡锷生平事迹图片陈列馆里,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有关蔡锷生活的照片。有英姿飒爽地握长剑、着戎装的,也有威武雄壮地率大队人马出师征战的;有和战友们昂首挺胸的集体照,也有与妻儿温馨团聚的全家福;有他弥留在人间时而留下的刚毅的最后一瞬,也有全国各地亿万民众哀悼他的浩大场面……
我印象最深的则是那张照片。这拍摄的是一张革命烈士的证书,上面清晰地写着蔡锷被誉称为革命烈士,颁发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签署者是毛泽东主席,时间是一九五一年。在这张照片面前,我像在看一部恢宏大气的中国近代革命史的电影,蔡锷辉煌的三十四年人生在画面上闪现出来,那挑破历史黑夜的剑光闪现出最为亮丽的一点。这是蔡锷的最高荣誉!激动之中,我站到蔡锷故居堂前的阶基上。恰有雷声从云层中响起,仿佛是伟人们在不停地复述着评价蔡锷的颂词。我的目光投向天边,一颗心神驰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在仔细的追寻蔡锷那高挑伟岸的身影,追寻他从这里降生而成长,而走向山外大世界,干出惊天动地伟业的英雄境界。
雷声仍在擂鼓,我精神陡涨,气劲倍增。我向蔡锷先生的照片崇敬的鞠一躬,然后大步朝响雷的方向走去…
第二篇:2016年寒暑假社会实践报红色寻访论文
2016年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红色寻访之二七纪念塔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追忆“二七精神”
为寻访红色足迹,我们一行人计划参观二七纪念塔等红色教育基地,感悟革命精神,追忆革命先烈的光辉历程,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点亮奋斗青春,通过实地调研,参观学习等方式,真正做到铭记历史,推广革命精神。
寒假里,我和*******组队进行了红色寻访的活动,团队名称为“红色小分队”。初定计划为二月五日去郑州实践,后改为二月二日。我们计划坐车去郑州,参观二七纪念塔,追寻革命先烈的事迹,经费预算为每人100元。
2月2日早上六点,我们集合坐车,临近九点钟到达郑州火车站附近,然后步行到达二七纪念塔下方,很幸运的听到了九点的东方红钟声,清脆舒缓的乐曲在空中飘扬,令人不由自主地驻足,侧耳,激动。后来经过询问得知钟声来自挑角飞檐、绿色琉璃瓦覆顶的仿古联体双塔顶楼。93年前,这里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工人运动——二七大罢工。(附图一:团队在二七纪念馆门口合影,从左到右依次为****************)
“没到‘二七塔’,就等于没到过郑州”,这句话在中国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几乎家喻户晓,它同时也使“二七塔”无可厚非地成为郑州市的标志性建筑。这座塔不仅见证了河南的发展、郑州的发展,更是见证了当年那场为抵制军阀而斗争的大罢工。
了解二七纪念塔,首先要了解他的来历。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各站工人在郑州普乐园(今二七纪念堂),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由于遭到封建军阀的阻挠和破坏,大会决定在2月4日,京汉铁路2万多名工人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举行全线总罢工。仅3个小时,1200多公里铁路便全线瘫痪。2月7日,军阀吴佩孚、肖耀南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调动2万多名军警在京汉铁路沿线镇压罢工工人,对郑州、江岸、长辛店的罢工工人进行了残酷镇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全线工人同仇敌忾,不怕牺牲,同反动派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共产党员、工人领袖林祥谦、施洋以及高斌等40多人被杀,300多人负伤,激起了全国工人大罢工的革命怒潮。这就是有名的“二七”大罢工。1925年2月7日,京汉铁路工人在郑州召开全路工人代表大会,庄严宣布:恢复京汉铁路总工会。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于1926年10月15日,又杀害了郑州分会负责人汪胜发、司文德,并把二位烈士的头颅悬挂在“长春桥”(今二七纪念塔地址)的电线杆上。但是,英雄的铁路工人并没有被吓倒,他们继续战斗着。京汉、陇海两铁路自然成为共产党重点活动的地方。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特别重视在工人中宣传自己的主张,教育团结工人进行革命斗争并在斗争中发展壮大自己。
为了纪念这次伟大的罢工运动和“二七”烈士,1951年,人们在原长春桥旧址附近修建了二七广场,场内建一座15米高的木制纪念塔。1971年,屹立了20年的木塔砰然倒地。为了继承和发扬“二七”光荣革命斗争传统,时任郑州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王辉和建筑师胡诗讪等人经过多次协商后确定了重建“二七塔”的方案,由郑州市建筑设计院的三位建筑设计师林乐义、杨国权、周培南开始设计,7月1日开工建设,10月1日开放,三个月落成(附图七:二七纪念塔建设施工盛况)。1971年9月29日改修成塔式,双身并联式塔身,塔全高63米,共14层,其中塔基座为3层塔身为11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层顶角为仿古挑角飞檐,绿色琉璃瓦覆顶。塔顶建有钟楼,六面直径2.7米的大钟,整点报时演奏《东方红》乐曲。钟楼上高矗一枚红五星。塔平面为东西相连的两个五边形,从东西方向看为单塔,从南北方向看则为双塔,塔式新颖、独特,雄伟壮观,具有中华民族建筑的特点。钟楼上高矗一枚红五星。二七纪念塔现名为二七纪念馆。馆内共有10个塔层层厅和1个地下层厅,塔内陈列有“二七”大罢工的各种历史文物、图片、文字资料。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最年轻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附图六、八)
现在的二七广场已经没有了当初工人大罢工时的遗迹了,周围环绕着郑州繁荣的商业街,但来参观二七塔的游人很多,大家深切的缅怀着每一位逝去的先烈,在展厅内驻足,看着工人起义的故事,追寻远久的记忆。几乎每个人都要在二七塔前面留念。我们从第一层开始逐层参观,沿着台阶上去,可以感受到二七塔的庄严。每一层里面都有展览厅,里面放置了很多当时大罢工时的图片,声光,浮雕,模型等,还原再现了当时的工人罢工场景以及郑州在中国近代的历史景象。展览柜中还放置了许多相关书籍和当时的一些物品,这些都是历史的记忆。展览墙图片上的工人有着晒得黝黑的皮肤、突出的骨头,他们蹲坐在铁路边,在那样的年代,那样恶略的条件下,修铁路是如此的辛苦与不易。当我们看到工人罢工起义的画面和介绍时,每个人都非常震撼,我感受到了革命的力量,革命斗争的精神,感受到了中国工人阶级最勇猛的奋斗精神和最伟大的牺牲精神。工人们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献出青春献出力量。在 “工人运动的恢复和再遭摧残”的展厅中,照片记录了当时封建军阀残酷镇压工人,杀害工人,工人流血牺牲的照片,工人受到迫害的景象,展柜中还有迫害工人使用的鞭子等物品,让我心里为之沉痛。这是以工人的头颅和鲜血,来唤醒中国人民,使人民更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得到和平安稳的生活,就必须与帝国主义势力和封建军阀斗争到底。这次罢工虽然失败了,但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影响,共产党人并没有消沉,而是在积蓄更多的力量,准备进行更大的斗争。当时的中国处于一个格局混乱的年代,人们的权益得不到一点保障,而当时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一个的时代中领导者人们前进,领导着人们不向恶势力低头。京汉铁路大罢工充分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最勇猛的奋斗精神和最伟大的牺牲精神。“二七大罢工”的伟大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二七纪念塔内的展厅由下到上依次为:序厅、京汉铁路的修建于早期工人运动、京汉铁路总工会的成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工人运动的恢复和再遭摧残、永恒的纪念、二七塔今夕、城市记忆、继往开来(附图五:展厅内容简介),从塔底至塔顶的逐渐更替,也说明着中国越来越美好。在“二七塔今夕”的展厅中,通过投影的方式,用视频对比展现了二七塔的变化和周边的发展。在“继往开来”的展厅中,放置了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来访问的照片,看到这些,我们的内心感到非常激动,工人们在经受过压迫残害之后,终于迎来了胜利,迎来了祖国的美好。和平年代的我们无法像先烈一样手持钢枪保卫家园,无法看到战士沙场的英雄豪迈,无法体味到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但是这次活动却使我深刻体会到浓浓的爱国热情,这将鞭策我不断向前,为祖国的未来而奋斗。
当我们登到塔顶时,可以俯瞰整个二七广场和周围的商业圈。改革开放的几十年,新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郑州也因此得到发展的契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流逝,二七纪念塔也经过了很多次的修葺,见证了郑州的变化,虽然建筑规模渐渐的赶不上周围的发展了,但依然是郑州的地标性建筑,我想也许就是因为这种 “二七精神”,这样一个体现中国体现河南体现郑州的建筑,让我们铭记历史,让我们的子子孙孙万代去追求先辈的那样一种精神。现在的中国已经不再是战乱年代,中国进入了安居乐业,享受生活的小康年代了,这都是老一辈革命家用热血用奋斗为我们创造的安定生活。在新的时期,我们应当在党的指引下,以革命烈士为榜样,发扬革命斗争精神,为建设美好和谐的中国,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奋斗着。
今天,我国已经步入新的历史时期,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吃苦耐劳的精神。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回顾过去,我们雄心激扬;立足今日,我们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我们要不断传承“二七精神”,激励自己努力学习奋勇前行,不遗余力地发挥光和热,把“二七精神”融入血脉。
这次的参观,让我重新认识了革命先烈们勇于奋斗与不怕牺牲的精神,也使我懂得了今天的安定生活来之不易,让我更懂得珍惜今日的一切,他们的精神也深深的激励我,那将鼓舞我在今后努力前行,不辱先烈赋予我们的使命。
第三篇:溧阳红色印记寻访社会实践报告
溧阳红色印记寻访社会实践报告
一、战场士兵干部寻访篇——史首长
7月12日,我们开始了在溧阳的红色寻访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溧阳站的第一项寻访实践活动,我们将对史首长进行采访。史首长曾参加过越南战争,那段时期是我党走向光辉的岁月的过渡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意义。在和史首长的交谈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党路发展的艰辛;感受到了安定和谐的生活来之不易;更感受到了军人的英勇气魄。
志愿参军,义不容辞。当兵,保国安定,是军人的职责。当年史首长亦是满怀一腔男儿热血,希望自己能够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进入部队,严格的部队化训练让人痛苦不已,但作为一名士兵,毅力是不可缺的,即使再苦也要坚持,服从组织。
留有遗书,战场拼搏,义无反顾。越南战争爆发后,我军积极备战,进入战场的前一夜,所有参战军士都抱着视死如归的精神,为自己留下一份诀别遗书。初入战场,对于新参军的士兵来说是充满危险和畏惧的。史首长说,有一位新战友,因为紧张过度,在听到枪声儿后就开始扔手雷弹,可是却仍到我军自己的营地里,给军队带来很大的损失。面对艰苦的作战环境,他们时刻提防敌军的行动,听从组织的战略指挥,拼命向前冲。
兄弟情深,难忘军旅生涯。军旅生活虽然都是军事化的训练,十分辛苦,甚至枯燥。但偶尔也会有一些表演活动,兄弟们之间都很热情,彼此关系很铁。难忘当年一起出入生死的日子;难忘夜里一起谈
论各自人生的理想。现在兄弟们之间还会每几年一起聚聚,重温当年的情怀。
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愿党永远光辉照人心。在史首长的祝愿下,我们结束了这次难忘的访谈。饮水思源,我们将会一直追随党的足迹。
二、溧阳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参观篇
雨喝着风,密密的打在伞上,淅淅沥沥。在大雨的洗礼下,我们来到了溧阳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遗址。在讲解工作人员的陪伴下,我们先来到了李氏宗祠,在抗日战争时期,其作为江南指挥部司令部,在这里,陈毅、粟裕运筹帷幄,决战千里,巩固了苏南抗日根据地。如今,此遗址已被恢复到30年前的样子,我们在门庭间穿过,一幕幕场景映入眼帘,棉被、油灯、草鞋、小木床。。。想象着革命领导人们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指挥作战策略。其中,一座石碑上的简介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工作人员介绍,此石碑下埋葬的是粟裕同志的部分骨灰,他在临逝之前嘱咐其妻子将其骨灰撒在他作战的各个革命根据地中,与我们的革命事业永存。粟裕为革命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敬佩。
新四军纪念馆的独特设计在国际享有盛誉,进入里面,其开阔的视野,历史的展现征服了我们的眼球和灵魂。每层楼都赋予其特殊的主题,展现历史的印迹。
运筹帷幄。一楼向我们展示了陈毅、粟裕等领导人运用科学,指挥士兵作战。严密的作战计划和人员分配让抗日战争逐步走向成功,新四军逐步发展壮大。
威震敌胆。二楼向我们展示了战士们英勇作战的场景。新四军东进苏南敌后时,苏南沦陷已近半年。日军残酷的屠杀让不甘任人宰割的苏南人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勇敢的与敌人作斗争。在水西保卫战中,罗忠毅率领人民英勇作战,在战斗中,罗忠毅身中数弹,肠子都已出来,但他依然抗战,最后因失血过多,英勇就义,他的妻子后来也在战场上牺牲。这些英雄先烈们舍生取义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廉洁思想教育。三楼向我们展示了英雄们对我们的告诫,保持一颗平常心,戒骄戒躁,廉洁工作。
饮水思源,追寻党的足迹;缅怀过去,展望美好未来。我们会记住党的光辉历史,记住那些感动,那些拼搏,那些告诫。。。希望党的明天会更好!
第四篇:寒假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红色寻访
“铭记历史,继往开来”红色寻访追忆辉煌
历程
——韩城市烈士陵园
学院: 姓名: 班级: 学号:
时间:2016年2月26日
“铭记历史,继往开来”红色寻访追忆辉煌历程
——韩城市烈士陵园
在历史文化名城韩城市老城区的北关,一座顺坡而修的建筑将韩城老城区和新城区连接在一起。登上坡顶的金塔眺望,古城风光尽收眼底,南边的古老建筑与北边的现代建筑汇为当今崭新韩城之规模,下面的古老文明与上面的时代气息聚为和谐文明韩城之精华。这座连接新老城区的建筑,便是韩城烈士陵园。
应学校号召,我利用寒假时间参观了所在市的烈士陵园,向陵园管理员了解了陵园的历史及发展,走访了几位老一辈革命者,红色年代的感人事迹及革命精神是我感叹不已。
韩城烈士陵园建于1958年,是在圆觉寺旧址上兴建的。整个建筑用白灰砌砖修成,工艺独特,别具一格。陵园顺着坡势分为五级台地,修建有革命烈士纪念塔、两座展览馆和300多位烈士坟墓。
从陵园门前拾级而上,二级台地上建有革命烈士纪念馆。馆内陈列有革命遗物,记载着从上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英烈们的光辉事迹。纪念馆的东侧,有田汉先生1961年谒陵时题诗的石刻。登上三级台地,迎面矗立着一座11米高的革命烈士纪念塔。纪念塔的西侧有新修的碑亭。碑亭是由韩城籍抗美援朝老战士和烈士子女240多人为纪念牺牲在朝鲜战场上葬身于异国的的25位韩城籍烈士修建的。四级台地上修有钟亭,亭内悬挂着铸于金承安四年的高2..41米的古钟。据管理员说上世纪60年代,每逢正时,钟亭里就会传来雄壮的钟声,催促着人们匆忙的步伐。五级台地的古塔建于金代,是省级保护文物。从金塔后面跨过新建的天桥,可到新城区的金塔公园。
陵园的东西两侧,分别修有东陵和西陵6个墓区,安葬着300多名烈士。这些烈士多数是早期投身革命的志士青年,他们的坟墓是从烈士牺牲的地方移葬来的。在这些烈士中,有290多位是无名烈士。面对这些只有编号没有英名的英烈,人们已无法考究他们的身世,只记的他们把身驱捐给了共和国的新生,只知道在共和国的旗帜上有着他们血染的风采。
东陵2墓区的两排墓碑下是34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字0042部队烈士的坟墓。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烈士把自己的身驱捐给了韩塬大地,是代号450部队的优秀代表。这支英雄部队在韩12年间,建成了下峪口和桑树坪煤矿,修建了铁路运煤专线和百余座楼房。“450部队对韩城的贡献很大!”提起这支英雄部队时,走访的几位老革命家们感慨地说。
随着时间的发展,烈士陵园除了见证革命时期英雄们的无畏,也加入了后来的烈士。
西陵2墓区有公安二级英模冯丁宁的坟墓。1985年7月,韩城市公安局桑树坪派出所民警冯丁宁,侦破了一个以盗窃电缆、电线、马达等物资进行变卖,作案30余起的5人犯罪团伙。8月2日下午,在赵家山村的学校里,冯丁宁同志和其他同志正在审查盗窃团伙主犯赵宪法和枣庄供销社赵家山分销店收购员薛青玉,盗窃嫌疑人石顺才敲门而入,准备变卖盗得的电缆铜线,被丁宁同志敏锐的发现。狡猾的嫌疑人谎称物品是其他人的,丁宁同志便安排其他同志继续审查赵宪法和薛青玉,自己跟随其外出查找同伙,出校100余米,该男子突然拔腿逃跑,他紧追不舍,在追出200多米,他背向悬崖挡其去路,双手抓住嫌疑人的左手右肩向上硬推,嫌疑人用右掌对准丁宁的腹部猛的一下将其推入14.6米深的崖下,冯丁宁同志身负重伤,不幸壮烈牺牲。被公安部授予二级英雄光荣称号。年仅30,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保卫四化建设的壮歌。多少年来,冯丁宁的精神激励着公安干警们为护卫秦东大地的安宁勤奋工作着。
陵园是韩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记得高中时期,每年清明,学校都要组织学生们谒陵扫墓,伴着迎春花的寂寞,学习烈士们伟大的精神。一年四季,络绎不绝的人们在这里谒烈士陵园,登五级高台,仰六层古塔,抒欣慰之情。正如田汉先生诗言:“不催圆觉催前进,今古钟声不一般。”半个世纪来,一群一群的青少年来到这里,学习烈士精神,陶冶理想情操;一茬一茬的青少年走出这里,继承烈士遗志,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共和国的大厦增砖添瓦。
通过此次参观走访,我看到了不一样的韩城烈士陵园,虽然以前经常从老城穿过陵园去新城,但是只把注意力放在了这里壮观的景象上,而忽略了这里的文化意义。深入的了解这里以后,真正为建筑师们的匠心独具而感叹,更为这里的英灵所折服。烈士们将身躯献给新中国,将一腔热血洒在共和国的旗帜上,用生命为后代们带来了永久的和平与安定。巍巍陵园永立,烈士精神永存。
我们新一代韩城的青年人,在烈士们伟大的精神熏陶下,奋发图志,用知识武装自己,在大社会里,即使是一枚小螺丝钉,也要闪出自己的光芒,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五篇:XX大学生红色寻访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XX大学生红色寻访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第一篇】
7月21日,生命科学学院红日实践小分队来到石家庄市华北革命战争纪念馆参观学习,这是实践队“踏寻红色足迹,缅怀革命先烈”系列活动的第一站。华北革命战争纪念馆位于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内。纪念馆通过历史图片、珍贵文物、雕塑、声光电等多种表现形式,再现1919至1949年间,河北军民英勇斗争的革命史。
红日实践小分队成员对华北革命战争纪念馆进行了全面了解和学习,听取馆内工作人员的介绍并随机采访来参观的游客。
82岁高龄的老党员吕佃霞和儿子恰好来纪念馆参观,她的五个儿子中有三个在部队,其中一个曾担任团长。她向实践队同学回忆起当年战争的残酷和生活的艰辛,依然难掩热泪。在纪念馆担任安保工作的一位55岁的老大爷,以及84岁的一位轮椅老奶奶分别给同学们讲述抗日战争时期动荡不安的社会和家庭生活,感慨今天幸福安定的生活来之不易。
参观华北革命战争纪念馆的实践活动圆满成功,生命科学学院红日实践队在此次实践活动中深刻领悟了抗日战争的悲壮,同样也为华北地区为抗日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伟大贡献而感到无比自豪。
7月16日,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我心飞翔”小分队正式开始暑期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的主题为“追寻红色足迹,发扬革命精神”。紧扣实践主题,小分队全体成员于7月16、17日对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进行认真地参观与学习,从中收获颇丰。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位于石家庄,于1953年竣工,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园内布局严谨,东西对称、层次分明,更有苍松翠柏陪衬,显得气势雄伟、庄严肃穆。其中的主要建筑有:烈士纪念碑、铭碑堂、烈士纪念馆、烈士纪念堂、革命文物厅、白求恩大夫陵墓和“白求恩纪念馆”、董振堂、赵博生纪念碑亭等。
为表达对革命烈士的崇敬与感激,弘扬大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小分队的队员在参观完毕后,主动向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求,参加到义务劳动之中。因石家庄刚刚下过雨,陵园的甬道上有很多落叶。小分队队员借来扫帚,认真进行打扫,希望烈士的安息之地保持干净、整洁。
【第二篇】
值此建党94周年及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第四期“民族旗舰”班实践团队重走革命老区,缅怀先烈。7月17日至23日,实践团队在百色市田东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红色景点、调查走访的方式,探访红色印记,感受革命情怀,学习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
实践队首先来到粤东会馆,这里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同志领导和发动百色起义总指挥部所在地,是进行会议部署的重要场所。在这里,队员们参观了重要的历史文物,学习爱国主义和革命教育精神,从而更加坚定了大家弘扬百色起义精神,争做“三严三实”好干部的信心。在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们对游客进行了简单的采访,并在他们身上了解到一些关于红色革命方面的信息。有一位游客说,他从小就很喜欢历史,他认为作为中国人,每一个人都应该牢记历史,牢记先辈们洒下的热血。而有的游客对于红色革命并不了解,他们只是简单地参观,也没有通过其他渠道深入了解革命,红色革命意识比较淡薄。团队成员杨帆说:“我认为红色革命精神应深植于每个人心中,无论身份无论职业,都应对革命成果心怀感恩。”
实践队做问卷调查
次日,实践团队来到百色起义纪念公园,经过十多分钟的阶梯攀爬之后,来到了纪念碑前,并进行宣誓,整齐的声音表现了旗舰班团队成员的激情与斗志。在这里,实践队还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红色文化。
19日,旗舰班实践队到百色市华宇安老院了解老人家的生活状况,并与他们谈国事聊家常,同时与革命老兵谈谈抗战那些事儿。实践队成员一大早就来到安老院,见到了曾参加过抗日战争、百色起义等战争的革命老兵,老人家如今已有90岁,行动不便,但他的思路却很清晰,他说:“那个年代条件特别辛苦,打仗很累,但是我们都没有放弃,后来我们还是取得胜利了。”说起战争,老人家眼角泛起泪花,往事历历在目。实践队的队员们听后也感触颇多,队员陀蕙僡说:“老爷爷的话很朴实,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铭记那些为了祖国统一和平付出生命和青春的英雄们。”
队员与安老院的老人聊天
此外,旗舰班实践队还参观了清风楼、灵洲会馆、百色起义纪念馆。团队还沿着革命老路,来到田东县的百谷红军村,帮助村民干农活,并拜访了现年98岁的老红军李著尧老人和红军后人韦瑞清,了解百谷红军村的革命事迹。
实践队队长曹璐说:“通过这次寻访红色印迹的活动,我们收获了很多,也更加明白了作为接班人的责任有多重大,相信我们会更加努力学习,锻炼自己,成为更加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