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说课稿

时间:2019-05-13 23:48: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说课稿》。

第一篇: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说课稿

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包括四大板块的内容,即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红军长征。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二、说目标

1、知识识记

主要让学生记住南昌起义、毛泽东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红军开始长征、遵义会议、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和长征胜利结束。

2、能力培养

1看图表达;介绍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主要事例和英雄业绩。○2分析理解: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的正确性。○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认识南昌起义的意义、中国革命道路的特点、长征胜利的意义,并用长征精神激励自己今后的生活。

三、说重点、难点

1、我认为本课的重点一个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一个是遵义会议。

2、难点也有两个,一个是如何深入浅出的分析中国革命所走的道路,一个是如何详略得当的介绍本课集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四、说授课思路

1、努力凸现学生自学为主的精神。在整堂课中,努力按照我校创设的“十六字教学模式”进行。第一步在学生明确目标后,我将自主学习的内容设计成小简答题和填空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自学。在完成一站的学习后,让学生以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展示过程中,让学生得到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过程。同时提出问题。

2、小组合作探究。a、中共为什么要在南昌发动起义?南昌起义既然损失严重,最后被迫撤离,为什么还要定“八一”为进军节?b、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正确革命道路的?c、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3、展示点拨。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从课文资料中筛选了四处比较有意思的材料: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生活材料);二:井冈山会师(朱毛会师)三:井冈山会师后成立的工农红军为何称“第四军”?四:补充了几处红军前四次反围剿中使用过的战术。这几处材料,虽然不是课文重点内容,但是适当的穿插于教学中,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当然,兴趣点没有长篇大论地讲,只是一两句话简言代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即可。我在教学中主要对五个问题进行了点拨讲解。(1)、“南昌起义”的意义。

(2)、对“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道路”理解。(3)、红军为什么要长征。(4)、长征中的主要事件。(5)、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4、处理疑难问题的方法

(1)、“南昌起义”的意义虽然只有短短两句话,但每句话都比较长,一般学生来说还是难以记住。于是我将其分解,分别记住几个第一:第一枪;第一步;第一支队伍;学生理解了这几个第一的意思之后,再去背诵,会更加感性一些,效果也好多了。

(2)、对“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道路”这个问题的处理,我没有正面解释,而是在学习完“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之后,补充了一个问题:

学生比较: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的结果有什么相同点?为什么会这样?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通过对比两次起义的结局,从其失败的根源中得出一个教训:大城市附近敌强我弱,难免失败。而中国农村人口占90%以上,深入农村,发动农民成为无产阶级的同盟军,是革命的必须。因此应该在农村广泛地建立根据地。同时出示根据地分布示意图,让学生直观的看一下各根据地位置。学生自然而然明白了什么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3)、红军长征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但是内容比较散,在让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处理问题的情况,我主要点拨了三个知识点:

1: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这个问题书中没有直接的答案,所以学生看了书后,归纳不出来。于是我补充了一部分材料,将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进行了比较: 前四次反围剿

指 挥 者: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游击战、运动战、诱敌深入、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 第五次反围剿

指 挥 者: 博古、李德、周恩来(三人团)

阵地战、消耗战、死打硬拼

最终得出:正是因为“左倾”领导人的错误指挥,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被迫长征。

2:长征中发生的一些主要事件。○学生在自学看书之后,对主要事件的名称很难找全,甚至对哪些是主要事件也很难说清楚,最多的能回答出三四个。于是,我借用多媒体出示长征中的一些图片及材料,让学生根据提示找出长征途中的一些主要事件,这样做的效果就好多了。同时,根据这些事件的发生,让学生也体会到了自己应该学习哪些长征精神。

3: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为了降低难度,我借用《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来让学生记住起止时间、长征路上的几个重要地名:瑞金——遵义——会宁。同时根据这幅示意图设计了五个问题,学生记住了这五个问题,“红军长征”这一部分的知识点就基本落实到位了。

5、训练贯串始终,时时抓好落实。

我在教学中,除去第三板块外,其余每个板块都设计了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强化对学生的训练。在“红军长征”部分,我选用了《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和《描写红军的诗》,来落实有关知识点。同时,教材中涉及到“南昌起义的意义;”、“井冈山会师”的意义、“遵义会议的内容;”、“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四处内容需要背诵,我也尽可能地落实到位。另外,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选用了一部分中考题,使学生及时了解中考动向,提前接受中考题的熏陶。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陵川第三种学校 姓名: 程春兰 邮编:048300

第二篇:红军长征说课稿

《红军长征》说课稿

人和中学

熊姗

教材分析

现代的初中生是缺乏磨难的一代,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出现畏难的情绪.川教版八年级上册 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设问——讨论——作答——归纳来理解本课内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悟长征精神,学习中国红军坚强不屈、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

将长征精神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去

教法学法

教法

1、情景导入法

2、探究式教学法

3、品味法、互评法

主要采用的是情景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以这两个方法为主,同时多法并施。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需要,借助一定教学手段,模拟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得到历史体验并进行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情感,从而培养各种学习能力和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探究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组织形式,通过自主独立的研究完成一系列由易到难的题目。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较全面的自学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学法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合作等环境要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的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读图法:指导学生掌握读图,用图的基本要求。本课按长征路线,依次找到红军经过的省份、江河,找出重要地点,了解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

分析法:学会分析问题:分析遵义会议的意义,长征胜利的意义等,教会学生分析的方法,如比较、联系等方法,还要注意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审视历史。

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用不同的符号圈点出课文重点内容,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载体。教师是教学情境的设计者。在本课,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出《十送红军》这首歌。导语如下: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一首我们江西的民歌,也是一首红歌 ——《十送红军》请大家欣赏。看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演员们的表情。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群众们对这支姓红的队伍的不舍和敬重,正是这样一支深受百姓爱戴的迅速扩大的队伍同时也引起了国名党反动统治的恐慌,于是我们的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迎来了一段伟大的历史。今天就让我们来见证这段伟大的红军长征的历史。通过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长征的开始

教师出示五次围剿实力对比图分析红军 通过图片的展示和我的讲述再现了当年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往无前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给学生以震撼。

体会长征精神

在感知长征的整个过程及艰苦历程的基础上,阅读相关的材料,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什么是长征精神?请学生谈谈他们所理解的长征精神。

使学生认识到长征精神是: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理解长征胜利的意义

引导学生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总结:一是红军长征对中共和红军的考验,给后人留下的光荣的革命传统;二是长征的胜利,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红军开始走上抗日战场。

小结(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本着简洁、美观,突出重 左倾错误的泛滥(根本原因)难点的原则,我作了如下的板书设计:原因 陕北会师 甘肃会宁会师

意义①保存了中共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②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教学反思 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充分体验学习历史的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也是我今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深入发展,探究的方向。

第三篇:红军长征说课稿

《红军长征》说课稿

庙岭中学 熊彩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来自庙岭中学,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红军长征》,下面我主要从教学资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说。

一、教学资源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材只是教学资源之一,网络资源、历史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教师、学生的经历和知识等等,都可成为我们的教学资源。所以,我从以下三方面来说教学资源。

1、教材分析

《红军长征》是岳麓版八年级上册 中央红军的长征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因为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的长征最能反映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最能体现长征精神,在中国革命中具有重要地位。以中央红军的长征为点,以点带面,认识红军长征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体会红军将士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遵义会议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因为这次会议解决了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即军事和组织问题。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是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正是由于这一转折,才使得长征最终取得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教学难点

难点之一是红军 首先引导学生探究红军为什么要长征这一问题,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及地图,分组讨论找出红一方面军长征的路线。各组选代表回答。我对学生答案做补充归纳,用多媒体活动地图展示这一路线,让学生直观了解这一过程。即瑞金→突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攻占遵义。

而后让学生继续找出攻占遵义之后的路线,这一过程中,让学生重点掌握的是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爬雪山。同样我用了另一幅活动地图展示这段路线。即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

对遵义会议,我用视频播放会议场景,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 C、1934年10月—1935年10月 D、1935年10月—1936年10月

②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主要是因为 A确定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决定由张闻天负总责

C取得了对蒋介石军事上的胜利

D停止了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领导

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说说怎样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6、小结(大约需要2分钟)

小结这节课的内容,播放《七律〃长征》的歌曲视频,在歌声中有毛泽东挥笔题诗的画面,有长征过程中的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以及三军会师的画面,让学生在歌曲与画面中再次去感受长征那段历史。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本着简洁、美观,突出重难点的原则,我作了如下的板书设计:

第四篇:红军的长征说课稿

《红军长征》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红军长征》。下面,我将从教材地位、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六个方面向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汇报。

(一)教材地位

《红军长征》一课是课标川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的最后一课。这一主题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反映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开始探索的艰难历程。教材在本课设计了三个子目,即长征的开始、遵义会议、长征的胜利,这既体现了课标精神,让学生“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但教材又不囿于课标,突出了遵义会议的内容。在本学习主题中,本课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既反映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又预示着中国革命将走上新的征程。

(二)学情分析

《红军长征》一课的教学对象是十四岁的初中学生,他们正处于身心的迅速成长期,开始走向独立、思考人生。而有关资料显示,曾经参加长征的红军战士40%的年龄在14岁至18岁。相近的年龄,身处不同的时代,如何让生活在都市中的孩子领会70多年前的长征?学生的小学课本中有《草地夜行》、《丰碑》等关于长征的课文,他们的心灵曾有过红军战士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把死亡留给自己的震撼,但“为什么”“值得吗”类似的问题在此时会涌现,和诸多关于长征的零散信息,一起冲击着他们正在形成的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在课堂教学中,我以《红军长征》的知识学习作为载体,帮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艰难的历程,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历史学习的价值是什么?对人生的感悟和引领,十四岁,是一个开始。

(三)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要实现的三维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

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的读图和概括能力。

通过了解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在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面临的不同革命形势的基础上,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和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借助多种呈现方式在学生充分感知长征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学习综合、归纳相关历史知识以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多种历史资源的提取方法,促成师生彼此的心灵感动,加深对中国革命历程艰难与曲折的认识。

学习通过与教师、与同学进行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共同感悟长征精神的内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人民军队的真挚感情,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学习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感悟生命的意义。

通过遵义会议的学习,体会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力挽狂澜的伟大魄力,感受伟大人格的力量。

通过挖掘身边的长征历史,培养学生在生活中领会历史的意识和亲近历史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本课以长征的历程作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在了解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中,感悟长征精神。

以遵义会议为何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作为教学难点。因为这一问题初中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通过这一难点的突破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五)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自主——互动的教学方法。

历史学是充满着个性和人性魅力的学科,而历史教学又是最能彰显学生个性特长,最能挖掘学生“隐性潜能”的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在教学中,我结合课标要求和教材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通过感知、感动、感悟三个主要环节,让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体验长征艰苦的历程,从而完成本课教学。

(六)教学过程

在本课准备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利用重庆及周边丰富的长征历史资源,有条件的同学可进行关于长征资料的整理、收集和老红军的寻访,倾听红军的故事,领略红军的风采。

课堂教学(40分钟)

(一)导入(2分钟)

针对八年级学生感性知识为主的心理特点,紧扣教材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以崔永元主持的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行动《我的长征》视频导入: 2006年5月1日《我的长征》全体队员从福建宁化、长汀和江西瑞金三地同时出发,行军250余天、6100多公里,2007年1月5日在甘肃会宁会师。然后以崔永元接受采访时说的“《我的长征》虽然已经结束,但我们的长征才刚开始。”引出本课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长征是什么?二是为什么很多人要重走长征路?

(二)新课教学(35分钟)

在新课教学中我紧扣教材,力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三维目标有机地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感知、感动、感悟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感知(15分钟)

感知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第一个问题:长征是什么?具体教学步骤是逐步向学生提出三个问题:

1.“你记忆中的长征是什么?”通过不同学生对长征的寻访和已有记忆的零散回顾,引出学生的第二个问题。

2.“关于长征,你还想知道什么?”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对未知长征知识的了解,进而引出第三个问题。

3.“长征是什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与历史知识的结合,通过演示两个FLASH文件,完成对长征整体知识的把握。

(1)长征的背景:运用FLASH展示1928年至1935年红军长征前农村革命根据地面积的扩大与缩小的变化过程,分析前四次反“围剿”红军取胜与第五次反“围剿”红军失利的原因,认识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正确探索,而王明“左倾”错误直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红军军事行动的失利,明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根本原因。

(2)长征的经过:这是本课的重点。为了突出这一重点,我运用FLASH演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展示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同时简述过程。

为了突破内含在这一重点中的难点——为什么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我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充分利用课程历史资源,加强遵义会议基本史实的把握。第二,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一从遵义会议前红军和中国革命危在旦夕的险恶形势角度分析遵义会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是酌情补充遵义会议上激烈的政治斗争和遵义会议的内容这一角度,引导学生理解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的艰难和遵义会议所具有的转折性意义。三从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胜利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遵义会

议与长征胜利的直接关系。最后教师以画龙点睛的方式对重点和难点进行小结,完成感知环节。

感动(10分钟)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感性认识仍居主要方面。因此,让学生感动,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憾,才能引起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感悟。

实现本环节的教学,主要从关注细节入手,从生生互动、师生互补入手,运用图片、视频等多种呈现形式,列举长征细节,讲述长征故事,实现彼此的生命感动。比如讲述《金色的鱼钩》、《七根火柴》、教材中史海拾贝中“彝海结盟”的故事等。还可以充分利用重庆的本地资源,比如重庆綦江石壕镇是长征途经重庆的唯一地区,引导学生了解并讲述当地流传的红军长征故事。

感悟(10分钟)

一是对历史的感悟:

在学生分组讨论长征胜利的原因、长征精神的内涵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正是由于对崇高理想的坚持、敢于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面对挫折不屈不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官兵一致同心同德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精神是一种力量,正是这种力量使长征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二是联系现实进行感悟:

此处回到本课导入时的问题:为什么很多人要重走长征路?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去寻找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感悟长征的现实意义。学生讨论后,教师播放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视频,对长征精神进行升华。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在新长征的征途上,要把长征精神作为在青少年中进行理想信念的重要内容,坚持不懈地发扬光大,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

(三)本课小结(3分钟)

对本课知识进行梳理,在学生头脑中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并利用教材后面的学习与探究,落实基础知识;在心得与疑问中,留下对长征的进一步思考。

最后,在《七律长征》的音乐声中,对本课进行小结:

长征离我们很远,长征离我们很近。我们不可能人人去走长征路,但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就如同漫漫的长征,长征的精神将融入我们的生命中。

师生一起诵读《七律.长征》,铭记伟大的长征,铭记英雄的身影!

本课知识结构:

第五次反 “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长征开始

1936年10月长征胜利1935年1月遵义会议

第五篇:第13课 红色政权的创建和红军长征

八年级历史第十二课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学习目标:

1、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的基本史实。掌握红军长征路线,了解遵义会议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2、通过学习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开辟井冈山革命道路,明白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3、通过学习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北伐战争》,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大大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就在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然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新的革命道路。今天我们学习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二、学案引导 自主学习

(一)阅读“南昌起义”,探究下列问题:

1、南昌起义的时间:1927年8月1日 2.主要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

3、经过:占领南昌后南下广东,受挫后转战湘南

4、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二)阅读“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探究下列问题:

1、秋收起义的时间:1927年9月。地点:湘赣边界。领导人:毛泽东。

结果: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意义: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

2、井冈山会师的时间:1928年4月。会师部队: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民武装与毛泽东领导的队伍会师。结果: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意义:红军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

(三)阅读“红军长征”,探究下列问题:

1、长征的原因:1933年10月,由于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 进行战略转移。

2、长征开始的时间:1934 年10月。

3、长征的路线(红一方面军):①从瑞金出发(1934.10)②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③渡过湘江------④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⑤渡过乌江,占领遵义(重要事件:召开遵义会议)------⑥四渡赤水-------⑦渡过金沙江________(意义:跳出敌人的包围)-------⑧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⑨翻过雪山-----⑩通过草地--------⑾进入甘肃-------⑿到达陕北吴起镇(1935.10)。

4、遵义会议的主要决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5、遵义会议的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时间:1935年10月。

地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

7、红军三大主力会师。(1)时间:1936年10月(2)地点:甘肃会宁

(3)会师部队: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

(4)意义: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8、长征胜利的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三、聚焦主题 合作探究 探究一:南昌起义

活动一:播放南昌起义的录像,要求学生讲述南昌起义的基本过程,包括南昌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起因、经过、结果等让学生掌握起义的领导人。指导学生看书: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

[小组讨论]:

1、你认为从大革命的失败中,共产党人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2、南昌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对于中共来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为什么我国将南昌起义纪念日定为建军节吗?

[归纳] 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为了挽救革命,中共决定用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南昌起义 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的武装斗争,是反抗国民党叛变革命、实施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人民军队的创建。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的光荣节日。

探究二: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活动二:看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及文中的小字内容。简述秋收起义的经过和结果。出示“井冈山会师”图片,鼓励学生讲述“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革命的第一支坚强的革命的武装建立了。组织学生讲革命故事:“朱德的扁担”。

[小组讨论]

1、井冈山在那儿?是一个什么样地区?为什么要在那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的影响。

[归纳] 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革命群众基础好,敌人统治力量薄弱;远高中心城市,四周都是产粮区,很利于军事割据。结合前面所了解到的中国革命失败的教训和井冈山地区的客观条件分析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必要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它为大革命失败后继续坚持革命斗争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它犹如中国革命的一点“星星之火”,终会形成“燎原之势”。

3、井冈山会师对中国革命具有怎样的深远影响?

[归纳]井冈山会师,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党开始真正拥有自己掌握的坚强军队,确保中国革命能继续进行,朱德、毛泽东会师,结下深厚友谊,共同领导中国革命前进。

探究三: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

活动三:认真看课文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开始、经过等。

[小组讨论]

1、为什么前4次红军的反围剿都取得了胜利而第5次反围剿却失败了呢? 中央红军为什么要放弃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长征)呢?

2、红军是什么时候开始长征的?红军长征的出发点在哪里?

3、我们的红军战士从“瑞金”出发之后遇到了哪些困难?红军要冲破多少道敌人的封锁线?

4、渡过“湘江”之后,红军改向哪里前进?渡过“乌江”之后红军占领了什么地方?在“遵义”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件事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什么影响?

[归纳]由于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又渡过乌江,解放遵义,在那里召开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探究四:长征的胜利 活动四:看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数数红军长征走过多少省?在图上找到瑞金、遵义、吴起镇的位置。依据中央红军长征路线,说出红军渡过哪几条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过什么事?

[小组讨论] 1、红军在长征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2、既然在长征中红军遇到了那么多的困难,为什么红军还能够取得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 3、红军依靠什么克服了长征中的种种困难? 4、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5、我们要学习红军哪些精神?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弘扬“长征精神”?

四、达标检测 反馈矫正

(一)单项选择

1、下列有关南昌起义的意义表述正确的是(A)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为争取革命新局面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C.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D.保存了党和红军的骨干力量

2、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B)A.中央革命根据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D.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3、毛泽东之所以选井冈山作为革命根据地是因为①离大城市较运,敌人统治力量薄弱②群众基础较好③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④附近农产品丰富,便于筹粮筹款(A)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1927年,毛泽东在一首诗里这样写到:“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B)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井冈山会师 D.广州起义

5、井冈山会师的双方是(D)

A、朱德、毛泽东的队伍——陈毅的队伍B、朱德、陈毅的队伍——刘伯承的队伍 C、朱德、周恩来的队伍——毛泽东的队伍D、朱德、陈毅的队伍——毛泽东的队伍

6、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说:“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B)

①武昌起义 ②黄埔军校的创办 ③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中国共产党走上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始于(B)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8、毛泽东从秋收起义中总结出具有历史意义的一项英明举措是(D)

A、肯定“八七会议” B、兵分三路,全力进攻长沙 C、整顿工农革命军 D、放弃攻打城市,转向农村进军

9.CCTV 综合频道从2011 年5 月下旬开始播出电视连续剧《红色摇篮》,该剧再现了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江西等南方各省根据地的战斗生活。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要对象是(D)

A.清政府反动统治 B.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C.日本侵略者 D.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10、美国某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C)

A.实现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B.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D.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11、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人民已经醒来。但是,正如鲁迅所说的“人生最痛苦的事,是梦醒了发现无处可走”。下列为中国人民指明了革命道路的事件是(D)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C.国民大革命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2、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这主要是因为(A)

A.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始 B.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C.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粉碎了国民党的四次“围剿”

D.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山势高大,主要山峰海拔都在千米以上。井冈山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64%,景区内拥有各种植物3800多种。

材料2(井冈山)反动力量薄弱。这里还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党的组织基础,并且留有一定数量的农民自卫军。

材料3 “上山(井冈山)之后,毛泽东还提出:红军要严格执行‘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的三大纪律和‘上门板,捆稻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的六项注意。” 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解答毛泽东当初选择井冈山作为根据地的原因。

答:城市里敌人力量强大,敌强我弱,在大城市起义不可能取得成功。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在那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可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

(2)请你进一步解答工农革命军能够在井冈山站稳脚跟的原因是什么?

答:井冈山地区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好,附近农产品丰富,红军队伍纪律严明,维护人民利益。

(3)从毛泽东领导军队进攻中心城市受挫后,进军井冈山成功开辟革命根据地的事件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方针政策。

14、“实是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精髓。请你以秋收起义后,工农革命军向农村进军为例,说明这一思想是如何体现的?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

答:秋收起义时,城市里敌人力量强大,敌强我弱,在大城市起义难以取得胜利,而以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为落脚点,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这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也是实是求是精神的体现。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5、阅读下列材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长征》

请回答:

1、“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远征”结束于哪一年? 答: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6年。

2、“金沙水拍云崖暖”指长征途中什么事?有何重大意义?使红军在远征途中由被动变为主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强渡金沙江。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和英明决策。(3)“三军”有哪三军?“尽开颜”指什么事件? 答: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三方面军。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4)这次“远征”有何历史意义?

答: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5)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答: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总结梳理 整合提高 知识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为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共同学习了红军长征的历史史实,通过学习同学知道了红军经历怎样的苦难才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今天我们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这篇课文,就是要学习红军的“长征精神”,学习红军“有坚定的革命理想和革命信念,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同时还要学习红军“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学习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精神,学习红军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搞好自己的学习,学好各种本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下载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10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教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

    课题 第10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红军反“围剿”斗争红军开......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0课 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0课 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 【内容标准】 (1)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

    红军长征

    红军岩的故事 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的红军岩,长约10来米,形状有如龙的舌头,老百姓原来叫它龙舌岩。岩石上留下的一幅红军标语至今还清晰可见。岩石旁边还有一座风格别致的凉亭......

    红军长征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中的存在方式,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表现和产物。而长征文化,便是“五四”以来形成的最重要的革命传统文化之一。“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 是播......

    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 红军的长征实际是不得已的。由于没有粉碎国民党的围剿,在原来的根据地没有办法坚持下去,只好进行战略转移。但是究竟到哪里去,是没有明确方向的。北上抗日只是后来的......

    红军长征

    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于1934年10月10日率红1方面军从江西瑞金开始长征。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

    红军长征与北上抗日

    红军长征与北上抗日 红军长征最后胜利到达陕北,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陕甘,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大转移。然而红军长征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确定北上抗日的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

    红军长征路上

    红军长征路上,发生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我读过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