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手册(制度范本、DOC格式)(共5篇)

时间:2019-05-13 23:55: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手册(制度范本、DOC格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手册(制度范本、DOC格式)》。

第一篇:XX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手册(制度范本、DOC格式)

锦州电力电容有限责任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手册

200309

Q/JR.G28.01-2001 质 量 手 册 QUALITY MANUAL 锦州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

JINZHOU POWER CAPACITOR LIABILITY CO.,LTD 锦州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标准 Q/JR.G28.01-2001

质 量 手 册

(第3版 第1次 修订)手册编号: 副本控制: 持 有 者:

2001年5月28日发布 2001年06月01日实施

目 录 发布令

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

前言„„„„„„„„„„„„„„„„„„„„„„„„„ 1 0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3 1 范围„„„„„„„„„„„„„„„„„„„„„„„ 5 2 引用标准„„„„„„„„„„„„„„„„„„„„„ 6 3 术语和简称„„„„„„„„„„„„„„„„„„„„ 7 4 质量管理体系„„„„„„„„„„„„„„„„„„„ 10 4.1 总要求„„„„„„„„„„„„„„„„„„„„„„ 10 4.2 文件要求„„„„„„„„„„„„„„„„„„„„„ 11 5 管理职责„„„„„„„„„„„„„„„„„„„„„ 13 5.1 管理承诺„„„„„„„„„„„„„„„„„„„„„ 13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15 5.3 质量方针„„„„„„„„„„„„„„„„„„„„„ 16 5.4 策划„„„„„„„„„„„„„„„„„„„„„„„ 17 5.5 职责、权限和沟通„„„„„„„„„„„„„„„„„ 18 5.6 管理评审„„„„„„„„„„„„„„„„„„„„„ 19 6 资源管理„„„„„„„„„„„„„„„„„„„„„ 21 6.1 资源的提供„„„„„„„„„„„„„„„„„„„„ 21 6.2 人力资源„„„„„„„„„„„„„„„„„„„„„ 22

6.3 基础设施„„„„„„„„„„„„„„„„„„„„„ 23 6.4 工作环境„„„„„„„„„„„„„„„„„„„„„ 24 7 产品实现„„„„„„„„„„„„„„„„„„„„„ 25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25 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27 7.3 设计和开发„„„„„„„„„„„„„„„„„„„„ 29 7.4 采购„„„„„„„„„„„„„„„„„„„„„„„ 32 7.5 生产和服务提供„„„„„„„„„„„„„„„„„„ 34 7.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36 8 测量、分析和改进„„„„„„„„„„„„„„„„„ 37 8.1 总则„„„„„„„„„„„„„„„„„„„„„„„ 38 8.2 监视和测量„„„„„„„„„„„„„„„„„„„„ 39 8.3 不合格品控制„„„„„„„„„„„„„„„„„„„ 41 8.4 数据分析„„„„„„„„„„„„„„„„„„„„„ 42 8.5 改进„„„„„„„„„„„„„„„„„„„„„„„ 44 9 质量手册的管理„„„„„„„„„„„„„„„„„„ 46 附录 A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清单„„„„„„„„„„„ 48 附录 B 质量手册编写人员名单„„„„„„„„„„„„„ 49 附录 C 质量手册更改控制表„„„„„„„„„„„„„„ 50

发 布 令

锦州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JR)在多年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完善质量体系。依据GB/T 19001-1994 idt ISO 9001:1994《质量体系 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对原JR《质量手册》进行换版。编写了JR《质量手册》(第二版)。适用于JR产品的全过程的质量保证,并于1998年4月完成了对GB/T 19001-1994 idt ISO 9001:1994 《质量体系 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在锦州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应用,同时通过了质量认证。在此基础上,JR基于国际标准的换版,依据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 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对质量手册予以换版(第三版),以持续改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的要求。

本手册是JR质量管理的最高法规,是指导JR质量管理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是全体员工必须遵守的质量行为准则,是对正常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的描述,是JR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文件。

依据标准要求和JR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需要,授权总工程师王毅为管理者代表,全权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及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事宜的外部联络。授权质量管理部负责日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具体协调工作。我作为JR总经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对JR的产品质量全面负责。

为此,我正式批准本手册并发布实施,要求全体员工认真贯彻执行。

总经理:

2001年5月28日 质量手册 前 言

锦州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原锦州电力电容器厂)创建于1965年5月。该公司位于关内外交通咽喉、渤海之滨、美丽英雄的锦州市市中心。锦容公司(JR)是国家大型二档企业,是东北输变电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上市公司)的子公司,辽宁省电力电容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国家机械部重点骨干企业,是全国电力电容器行业三大厂之一。1993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500家最大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企业”之一。

JR现有员工1047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45人。其中高级工程师32人,中级技术人员87人。

JR占地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3万平方米。拥有主要设备331台(套),计量检测及仪表设备73台(套)。JR拥有总资产28,7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1,100万元,流动资金20,000万元。JR生产的主要产品有:高压并联电容器、高压全膜并联电容器、干式自愈式高压并联电容器、高低压并联补偿成套装置、交直流滤波电容器及成套装置、集合式电容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耦合电容器、箱式电容器、积木式电容器、低压自愈式并联电容器、电动机无功就地补偿器、电气化铁道电容器、串联电容器、电热电容器、脉冲电容器、断路器电容器、干式过电压吸收器等二十个品种系列500多个规格。

JR产品质量稳定,创部优3项,国家级新产品3项,机械部科技进步奖2项、省优7项,省科技成果9项、市科技成果18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连续8年占40%以上。

2000年JR产值22,012万元,创造了建厂36年来历史最高水平,实现利税2,053万元,创利润973万元。

JR以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保证产品质量为宗旨,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经过技术改造,新建了厂房,更新了设备,形成了年生产各种电力电容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900万千乏的生产能力。

JR在多年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依据GB/T 10300标准,编写了质量手册(第1版),1996年开始贯彻GB/T 19001-1994 idt ISO 9001-1994标准,1997年将质量手册修改为质量手册(第2版)。并在1998年4月顺利通过GB/T 19001-1994 idt ISO 9001:1994质量保证体系认证。

现在依据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标准将质量手册转版为JR 2001版质量手册(第3版)。

JR愿热忱为国内外顾客服务,精诚合作,共图发展。总经理才奇向国内外顾客致意!

地 址: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锦华街49号 邮政编码:121000 电 话:0416-3163853,3149070,3153546 传 真:0416-3148272 公司主页:http://www.xiexiebang.com pclcl@elong.com

0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0.1 质量方针

JR以开发生产电力行业首选精品电力电容器为永恒的宗旨。内涵:

-承诺:JR开发生产电力行业首选精品电力电容器。-精品:当代质量水平的电力电容器产品。-开发生产:包括开发、设计、制造。

-永恒的含义:持续改进,不断改进JR的质量管理体系,以达到顾客满意。0.2 质量目标

提供100%的合格产品。年损坏率小于3‟。

成品一次交检合格率95%,三年内逐年提高0.5%。顾客满意率95%。内涵:

-在JR质量方针的框架内制定质量目标。

-提供100%的合格产品是指提交给顾客的当代质量水平的电力电容器产品,是JR产品所要求的内容。

-满足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按《质量目标分解和考核管理规定》在JR各部门、各层次上进行了分解。附:组织单元质量目标。

组织单元质量目标

组织单元 质量目标 指标 考核周期 销售公司 合同兑现率 100% 月

技术中心 设计任务及时完成率 100% 月 设计重大差错率 0% 月 工艺纪律执行率 95% 月 设计差错率 三年内逐年降低1% 5% 月

质量管理部 质量目标考核率 100% 月 质量监督检查合格率 100% 月

组织人事部 培训计划完成率 100% 月 用户服务部 服务及时率 100% 月 顾客满意率 95% 季

生产制造部 设备、工装完好率 95% 月 比价采购降低率 2% 年 生产计划完成率 100% 月 各分厂 成品一次交检合格率 三年内逐年提高0.5% 95% 月 成品合格率 100% 月

监视、测量装置及时送检率 100% 月 错、漏、误检率 1% 月 范围

1.1 本手册规定了JR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a)证实JR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需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

b)通过JR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持续改进和预防不合格品的过程,保证符合顾客需求和适用法律法规的要求,从而达到顾客满意。

1.2 本手册适用于JR生产的500kV及以下电力电容器产品、220kV及以下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产品(装置型)生产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1.3 本手册适用于JR与质量有关的各组织单元和人员。

1.4 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完全适用于JR的实际。本手册未对标准进行删减。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在JR《质量手册》中引用。并结合JR的具体实际,而构成JR《质量手册》的条文。

本手册发布时,下列标准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a)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b)GB/T 19000-2000 idt 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术语和简称 3.1 引用标准

JR《质量手册》(第3版)采用GB/T 19000-2000 idt ISO 9000: 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3.2 常用术语 3.2.1 质量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3.2.2 要求

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3.2.3 顾客满意

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3.2.4 体系

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3.2.5 质量管理体系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3.2.6 质量方针

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的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3.2.7 质量目标

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3.2.8 质量管理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3.2.9 质量策划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3.2.10 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3.2.11 质量改进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3.2.12 组织

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3.2.13 组织结构

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安排。3.2.14 工作环境

工作时所处的一组条件。3.2.15 顾客

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3.2.16 供方

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3.2.17 过程

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系或相互作用的活动。3.1.18 产品 过程的结果。

3.2.19 设计和开发

将要求转换为产品、过程或体系的规定的特性或规范的一组过程。3.2.20 程序

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3.2.21 质量特性

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3.2.22 可追溯性

追溯所考虑对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场所的能力。3.2.23 合格 满足要求。3.2.24 缺陷 未满足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3.2.25 预防措施

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它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3.2.26 纠正措施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它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3.2.27 文件

信息及其承载媒体。

3.2.28 记录

阐明所采取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3.2.29 质量手册

规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3.2.30 检验

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3.2.31 审核

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3.2.32 审核准则

用作依据的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3.2.33 审核发现

将收集的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进行评价的结果。3.2.34 审核结论

审核组考虑了审核目标和所有审核发现后得出的最终审核结果。3.3 简称

JR-锦州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质量管理体系 4.1 总要求

4.1.1 JR的质量管理体系是JR整个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JR按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建立JR质量管理体系并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予以持续改进。4.1.2 为了有效地实施JR质量管理体系,JR应:

a)识别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所需的过程及其在JR中的应用;

b)明确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确定这些过程的接口关系; c)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有效运作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 d)确保可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作和对这些过程的监视; e)监视、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

f)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这些过程所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 g)对外包过程加以识别并有效控制,对此类外包过程的控制应在JR质量管理体系中加以识别。JR的外包情况有:成套装置框架镀锌、集合式箱体制作、铸铁件加工等;

H)评审改进结果,以确定适宜的后续措施。

4.2 文件要求 4.2.1 概述

为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JR质量管理体系应文件化并加以有效的控制。4.2.2 职责

4.2.2.1 总经理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质量手册的批准发布。4.2.2.2 管理者代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策划,主管质量手册的设计及组织编制和控制。

4.2.2.3 质量管理部是文件控制和质量记录的归口管理部门,具体组织质量手册的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管理文件和质量记录的管理和控制。

4.2.2.4 技术中心负责技术文件的控制,具体组织各分厂技术文件的管理和控制。

4.2.2.5 其它各部门负责职能范围内的文件的管理和控制。4.2.3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4.2.3.1 JR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 a)JR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b)JR质量手册;

c)依据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要求编制的程序文件;

d)依据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要求明示或非明示的有关准则、规定和方法等;

e)JR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运作和控制所要求的文件,包括技术文件、管理文件、适当的外来文件等;

f)依据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要求形成的质量记录;

g)JR的文件采用书面形式和计算机软盘等形式。4.2.3.2 质量手册

JR按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要求,结合JR的实际情况对原JR《质量手册》(第2版,1997年发布)进行换版(第3版,2001年发布)。质量手册是组成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

a)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任何删减的细节与合理性;

b)形成文件的程序文件(详见附录A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清单); c)对质量管理体系所包括的过程的相互作用的表述。4.2.3.3 文件控制

JR编制并实施《文件控制程序》,对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按以下要求进行控制:

a)按程序规定,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的和适宜的; b)按程序文件要求,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更改并再次批准发布;

c)建立文件清单,文件更改一览表,确保对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

d)确保在JR使用处可获得有关版本的适用文件; e)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f)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

g)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若因任何原因而保留作废文件时,对这些文件加以适当的标识。

4.2.3.4 质量记录的控制

JR编制并实施《质量记录控制程序》,制定并保持质量记录,按程序要求对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质量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等进行控制,以提供产品符合规定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4.2.4 相关文件

a)Q/JR.G28.02-2001《文件控制程序》; b)Q/JR.G28.03-2001《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c)Q/JR.G01.01-2001《企业标准的分类与编码规定》。管理职责 5.1 管理承诺 5.1.1 概述

总经理(最高管理者)对JR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其有效性做出承诺,确保在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JR质量管理体系中发挥其领导作用。5.1.2 职责

5.1.2.1 总经理是JR最高管理者,是管理承诺的主管领导。负责JR质量意识的建立,组织制定并发布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主持管理评审,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配备必要的资源。

5.1.2.2 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管理者代表协助总经理在JR建立质量意识的基础上,与总经理共同研究制定JR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5.1.2.3 质量管理部是管理承诺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按总经理所作出的承诺,具体组织建立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协调各部门对管理承诺的实施,保存管理承诺的有关证据记录;

5.1.2.4 各部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管理承诺相关部分的具体实施。5.1.3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5.1.3.1 为建立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部通过组织以下活动为总经理做出管理承诺提供依据。

a)汇集顾客要求,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发展要求,上级行政要求(包括东北输变电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b)对JR质量目标按《质量目标分解和考核管理规定》进行考核; c)广泛征求JR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5.1.3.2 总经理对JR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做出承诺,通过开展以下活动提供证据: a)采取必要的方式(会议、刊物、培训等)组织建立和提高JR员工的质量意识,使JR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满足顾客需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b)制定并发布实施JR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c)总经理依据《管理评审规定》要求按计划组织管理评审;

d)总经理应确保可获得必要的资源,以实现对建立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做出承诺。

5.1.4 相关文件

a)Q/JR.G28.10-2001《管理评审规定》;

b)Q/JR.G28.28-2001《质量目标分解和考核管理规定》。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2.1 概述

销售副总经理在总经理的领导下应把实现顾客满意作为JR的根本目标,确保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转化为规定的质量要求,并予以实现。5.2.2 职责

5.2.2.1 销售副总经理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主管领导,把实现顾客满意作为JR的根本目标。

5.2.2.2 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管理者代表配合、协助销售副总经理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转化为产品要求(规定的质量要求)并予以满足。

5.2.2.3 销售公司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通过适当的方法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5.2.2.4 技术中心负责组织将顾客的需求转化为产品要求,实施设计和开发等过程,使转化的产品要求得到满足。

5.2.2.5 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

5.2.2.6 生产制造部负责组织各分厂对产品要求实现的具体实施。5.2.3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5.2.3.1 销售公司通过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市场开发,与顾客直接接触,了解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5.2.3.2 技术中心依据销售公司确定的顾客要求,按《设计控制和验证管理规定》、《产品设计评审管理规定》组织进行产品设计,将顾客需求和期望转化为产品要求。

5.2.3.3 生产制造部组织各分厂实施生产、监视和测量,以实现产品要求。5.2.3.4 质量管理部组织各部门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进行持续改进。5.2.4 相关文件

a)Q/JR.G28.14-2001《设计控制和验证管理规定》; b)Q/JR.G28.38-2001《产品设计评审管理规定》;

c)Q/JR.G28.12-2001《(顾客)产品要求的评审规定》; d)Q/JR.G28.17-2001《监视和测量管理规定》。

5.3 质量方针 5.3.1 概述

总经理根据GB/T 19000-2000 idt 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标准中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制定、批准、发布并组织实施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实施有效的控制。5.3.2 职责 5.3.2.1 总经理负责制定并发布JR质量方针,组织JR质量方针在各层次的沟通、理解,及对JR质量方针持续适宜性进行评审。

5.3.2.2 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管理者代表参与JR质量方针的制定,负责所辖职责范围内质量方针的贯彻。

5.3.2.3 质量管理部是质量方针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JR质量方针的传达、学习。

5.3.2.4 各部门负责质量方针的理解和贯彻执行。5.3.3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5.3.3.1 总经理组织制定JR质量方针,并为质量目标的制定确定框架。5.3.3.2 JR质量方针(见0.1)应: a)与JR的宗旨相适应;

b)包括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 c)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

d)通过培训或其它方式在JR各层次内达到沟通和理解;

e)按《管理评审规定》要求对质量方针持续适宜性方面进行评审。

5.3.3.3 按《文件控制程序》要求,对质量方针的评审、批准、发布、更改进行控制。

5.3.4 相关文件

a)Q/JR.G28.02-2001《文件控制程序》; b)Q/JR.G28.10-2001《管理评审规定》。

5.4 策划 5.4.1 概述

总经理确保在JR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并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满足质量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总要求。5.4.2 职责

5.4.2.1 总经理组织在JR各部门、分厂建立质量目标,并为实现质量目标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5.4.2.2 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管理者代表协助总经理制定质量目标及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

5.4.2.3 质量管理部负责对质量目标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并组织策划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

5.4.2.4 各部门、分厂负责所辖职责范围内质量目标的实现。5.4.3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5.4.3.1 质量目标:

a)JR的质量目标在JR质量方针的框架内制定,具体内容见本手册第0章; b)JR按《质量目标分解和考核管理规定》在各部门、分厂建立质量目标,并进行考核;

c)各部门、分厂的质量目标是可测量的,并与质量方针(包括对持续改进的承诺)保持一致。

5.4.3.2 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 总经理应确保:

a)JR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满足质量目标及本手册4.1的要求。b)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更改进行策划和实施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完 整性。5.4.4 相关文件

a)Q/JR.G28.28-2001《质量目标分解与考核管理规定》。

5.5 职责、权限和沟通 5.5.1 概述

为了有效实施质量管理体系,JR应对组织内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作出规定和沟通。5.5.2 职责

5.5.2.1 总经理批准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组织机构的设置,批准并传达各部门职责和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权限,任命管理者代表。

5.5.2.2 质量管理部是各部门职责和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权限的归口管理部门,并负责组织信息沟通。

5.5.2.3 各部门按规定实施对本部门的职责、权限和部门内人员的职责、权限的落实。

5.5.3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5.5.3.1 职责和权限:

JR各部门及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在《质量职能分配与部门质量职责》、《各级人员质量责任管理规定》中予以规定。同时,由各部门传递到全体员工,以促进有效的质量管理。5.5.3.2 管理者代表:

总经理应在管理层中指定一名成员为管理者代表,其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a)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 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包括改进的需求; c)确保在JR组织内提高对顾客要求的意识的形成; d)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联络。5.5.3.3 内部沟通:

JR按《质量信息管理规定》在JR各部门及各级人员之间,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各种方式(如简报、会议、文件、计算机网络等)在组织内建立纵向、横向的联系,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5.5.4 相关文件

a)Q/JR.G28.08-2001《质量职能分配和部门质量职责》; b)Q/JR.G28.09-2001《各级人员质量责任管理规定》; c)Q/JR.G28.30-2001《质量信息管理规定》。

5.6 管理评审 5.6.1 概述

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总经理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组织实施管理评审。5.6.2 职责

5.6.2.1 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签署管理评审报告。5.6.2.2 管理者代表协助总经理实施管理评审。5.6.2.3 质量管理部是管理评审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评审输入资料的准备及管理评审输出结果的跟踪。

5.6.2.4 各部门参与相关的管理评审,负责对评审输出结果的实施。5.6.3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5.6.3.1 总经理依据《管理评审规定》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进行管理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改进和变更的需要,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5.6.3.2 管理评审输入:

质量管理部组织各个有关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管理评审的输入资料形成记录,其具体内容包括: a)审核结果; b)顾客反馈;

c)JR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 d)实施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

e)上次管理评审的结果实施情况和有效性;

f)可能影响JR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外环境的变化,包括资源变化、法律法规变化、新技术的应用、新设备的开发等; g)JR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建议等。5.6.3.3 评审输出:

管理评审的输出结果由各相关部门负责实施并予以记录,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措施:

a)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 b)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

c)资源需求,包括对JR未来所需的资源进行策划。

5.6.3.4 管理评审的输入、输出应形成记录,由质量管理部妥善保管。5.6.4 相关文件

a)Q/JR.G28.10-2001《管理评审规定》。资源管理

6.1 资源的提供 6.1.1概述

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和改进,满足顾客需求,增强顾客满意,JR应及时确定并提供所需的资源。6.1.2 职责

6.1.2.1 总经理负责确定并批准所需资源的提供。6.1.2.2 生产制造部是资源提供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各相关部门确定所需要的资源,并组织有关信息的沟通。

6.1.2.3各分厂具体负责提出资源需求,提交生产制造部审核,上报生产副总经理,由总经理批准。

6.1.2.4 销售公司负责顾客信息的收集和提供。

6.1.2.5 组织人事部负责人力资源的调配、培训和考核。6.1.2.6 财务管理部负责财务资源的计划及调配。6.1.2.7 技术中心负责提供技术信息。6.1.3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6.1.3.1 JR的资源包括: a)人力资源;

b)信息:相关方信息等;

c)设施:厂房、生产设备、监视测量设备、工装、运输设备、计算机 及备品备件等;

d)软件:技术文件、资料、计算机软件等; e)原材料、配套件、外购件、外协件等; f)工作环境:生产现场、库房、办公室等; g)资金。

6.1.3.2 各相关部门应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及时确定并提出所需资源,上报总经理。

6.1.3.3总经理对各部门提出的有关资源的计划,及时确定并批准,并指派有关部门提供所需的资源,以:

a)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 b)达到顾客满意。

6.2 人力资源 6.2.1 概述

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应使承担质量管理体系规定职责的人员具备相应的能力。6.2.2 职责

6.2.2.1 人事副总经理在总经理的领导下,主管人力资源,负责批准、任命各级各类人员。

6.2.2.2 组织人事部是人力资源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员计划、调配、培训、考核等各项工作。

6.2.2.3 各部门配合组织人事部编写人员计划,服从调配,组织本部门人员参加培训与考核。

6.2.3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6.2.3.1 人员安排:

组织人事部根据《岗位人员能力要求及考核管理规定》有计划地配备人员,提出各部门人员花名册(人力资源表)。并经人事副总经理的批准,实施调配工作,确保能够胜任的人员承担起质量管理体系规定的职责。6.2.3.2 能力、意识和培训:

a)根据《岗位人员能力要求及考核管理规定》对人员进行评价,明确从事影响质量活动的人员能力要求;

b)按《培训管理规定》提供培训或采取其它措施,以满足各岗位人员的能力的要求,并评价培训的有效性。

c)确保员工意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作出贡献。

d)应保持教育、经历、培训和资格的适当记录。6.2.4 相关文件 a)Q/JR.G28.22-2001《培训管理规定》;

b)Q/JR.G28.27-2001《岗位人员能力要求及考核管理规定》。

6.3 基础设施 6.3.1 概述

为确保实现JR产品的符合性,应确保设施、设备、硬件和软件的配备、维护。6.3.2 职责

6.3.2.1 生产副总经理是基础设施的主管领导,负责领导生产所需的设施、设备、硬件的识别、提供和维护工作。

6.3.2.2 总工程师负责领导设计和开发硬件、软件的识别、提供和维护工作。6.3.2.3 生产制造部是基础设施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相关生产设备及工装的管理与控制。

6.3.2.4 各分厂提供生产所需的设备和工装。6.3.2.5 技术中心负责计算机硬件、软件的管理。6.3.3 管理内容及要求

6.3.3.1 生产制造部组织各分厂按《生产设备管理规定》组织实施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保养,以满足生产能力的要求。

6.3.3.2 按确定产品符合性要求,由各分厂技术处提供新工装项目计划,并设计绘图,提出方案和要求,并具体实施,必要时由技术中心组织各分厂进行评审、验证等工作。

6.3.3.3 生产制造部组织各分厂按《工艺装备管理规定》正确使用与管理本分厂使用的工艺装备。

6.3.3.4各分厂根据需求,按生产制造部指令识别并提供生产所需设备、设施、硬件。

6.3.3.5 根据设计和开发的需要,技术中心应识别并配备计算机硬件、软件,作好应用与管理工作。

6.3.3.6 对运输的供方,应予以评价和控制,以满足JR对运输车辆的要求。6.3.4 相关文件

a)Q/JR.G28.25-2001《工艺装备管理规定》; b)Q/JR.G28.29-2001《生产设备管理规定》。

6.4 工作环境 6.4.1概述

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满足顾客要求,JR应对生产现场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管理。6.4.2职责

6.4.2.1生产副总经理是工作环境的主管领导,负责领导生产现场、工作环境的管理与检查。

6.4.2.2生产制造部是工作环境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生产现场、工作环境管理的实施与维护及监督检查。

6.4.2.3各分厂具体实施生产现场、工作环境的管理与维护。6.4.3管理内容与控制要求

6.4.3.1 生产制造部按生产管理及安全生产的要求,组织对生产现场、工作环境的管理,确保在适宜的环境下生产。

6.4.3.2 各分厂实施对生产现场、工作环境的管理,确保并达到在适宜的环境下进行生产。

6.4.3.2 由各分厂每月对本分厂工作环境、安全生产进行监督检查,并组织实施改进。

6.4.4相关文件

a)Q/JR.G28.26-2001《安全管理规定》; b)Q/JR.G28.47-2001《生产现场管理规定》。产品实现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7.1.1 概述

为使JR电力电容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产品确保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必须对实现JR产品的全过程进行策划。7.1.2 职责

7.1.2.1 总工程师是产品实现的策划的主管领导,负责产品实现过程及子过程的策划,批准开发性新产品的质量计划、工艺方案、工艺路线及其它工艺文件。7.1.2.2 技术中心是产品实现策划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制定产品的质量计划、技术标准等技术文件。

7.1.2.3 质量管理部负责参与产品实现的策划,对质量计划、工艺方案、工艺文件的可操作性提出意见,并予以确认。

7.1.2.4 技术中心组织各分厂制定产品工艺方案、工艺路线、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工艺文件。

7.1.2.5各分厂参与产品实现策划。7.1.3 管理内容与控制要求

7.1.3.1 JR针对特定的产品、项目或合同,质量管理体系的各过程,按电力电容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生产的专业技术进行产品实现的策划,策划时应确定如下几个方面内容:

a)电力电容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新项目、新产品); b)针对具体产品确定所需过程、子过程,以及所提供的文件、资源和设施; c)具体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需的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接收准则;

d)对生产过程及其产品符合性提供信息化所必须的记录,新产品实现 过程的策划结果应形成质量计划。7.1.3.2 质量计划

表述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及如何应用于具体产品、项目或合同的文件称之为质量计划。

a)质量计划的内容应根据质量策划的内容和结果确定;

b)质量计划的编制、审批和发放,实施、监督和修改,应执行《质量计划编制管理规定》。7.1.4相关文件

a)Q/JR.G28.11-2001《质量计划编制管理规定》; 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7.2.1概述

为满足顾客需求和法律法规的要求,JR应对顾客对电力电容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产品规定的要求予以确认,对产品有关要求的识别、评审和沟通实施控制。7.2.2职责

7.2.2.1销售副总经理是与顾客有关过程的主管领导,负责组织对重大投标项目及合同的评审。

7.2.2.2销售公司是与顾客有关过程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顾客对产品要求(投标及合同)的识别、评审与沟通。

7.2.2.3技术中心、质量管理部、财务管理部、生产制造部、各分厂职能部门参与顾客对产品要求的评审,对本部门涉及的内容提出评审意见。7.2.3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7.2.3.1与产品有关要求的确定: a)确定顾客有关的要求; 产品的技术质量要求; 产品的质量责任要求; 质量保证责任;

满足顾客产品要求的能力;

交货期、交货方式、地点等要求; 付款方式要求;

交付及交付后的活动要求。

b)顾客未做规定,但规定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要的产品要求; c)与产品有关的义务,包括法律、法规要求; d)JR确定的任何附加的要求。7.2.3.2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

按《(顾客)产品要求的评审规定》的要求,销售公司组织各相关部门对所有的投标、合同、订单中顾客对产品的要求进行评审,评审必须在向顾客作出提供产品的承诺前进行,并应确保:

a)电力电容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产品要求得到规定并形成文件;

b)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已予以解决;

c)对顾客没有以文件形式提供要求的情况下,顾客要求在接受前应得到确认; d)JR有满足合同规定要求的能力;

e)评审的结果及评审所引发措施的记录予以保持;

f)当顾客对产品要求发生变更时,JR应确保相关文件得到修改,并确保相关人员知道变更的要求,并予以实施。7.2.3.3顾客沟通:

a)销售公司应从顾客订货开始至交付使用后全过程的各阶段中,与顾客进行有关产品要求等方面信息的沟通。沟通通常采用走访、面谈、会议、电话、传真、问卷等方式进行;

b)识别并实施与顾客的沟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产品有关信息;

问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包括对其的修改; 顾客反馈,包括顾客的投诉。7.2.4相关文件

a)Q/JR.G28.12-2001《(顾客)产品要求的评审规定》; b)Q/JR.G28.23-2001《服务管理规定》。

7.3 设计和开发 7.3.1概述

为实现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确保JR电力电容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产品的设计质量,JR应对产品设计和开发进行策划,并对JR设计和开发的策划、输入、输出、评审、验证和确认及其更改实施控制。7.3.2 职责

7.3.2.1 总工程师是设计和开发的主管领导,负责领导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批准设计成果工作。

7.3.2.2 技术中心是设计和开发的归口管理部门,具体实施JR产品设计和开发全过程的各项工作。

7.3.2.3 销售公司、财务管理部、质量管理部、生产制造部、各分厂参与设计和开发的评审、确认、更改。7.3.3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7.3.3.1 设计和开发策划:

按电力电容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产品设计开发流程(见流程图)要求,在实施设计和开发的策划时应:

a)明确设计和开发阶段,规定每个设计和开发阶段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编制产品质量计划或设计和开发计划;

b)明确设计和开发的职责和权限,在设计和开发活动中,委派有资格人员承担设计和开发任务,明确职责。确定设计和开发活动的要求和进度,配备必要的资源;

c)策划的输出(产品质量计划、设计开发计划等),要随设计和开发的进展,在适当时予以更新;

d)规定技术中心各处室、各分厂之间在组织和技术上的接口关系,以确保有效地沟通,并明确职责。7.3.3.2 设计和开发输入:

应确定与电力电容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产品有关的输入并保持记录:

a)将顾客对产品功能和性能的要求,合同评审的结果、适用的法律法规等设计输入要求形成文件;

b)适当时,应提供以前类似设计信息;

c)编制并下达设计任务书,作为设计和开发的工作指令;

d)对以上设计文件的充分性进行评审,要求应完整、清楚,并且不能自相矛盾。7.3.3.3 设计和开发输出: 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应以能针对设计和开发的输入进行验证的方式提出,并应在发放前得到批准:

a)设计和开发输出必须形成文件。如图样、规范、验证要求等; b)设计输出应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并以验证确认的形式来表达; c)设计输出应为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适当信息; d)包含和引用产品接收准则;

e)规定对产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须的产品特性。7.3.3.4 设计和开发评审:

a)按设计和开发策划的安排,在设计和开发的适宜阶段,应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系统的评审。电力电容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设计开发评审包括: 方案设计评审; 图样设计评审; 工艺设计评审; 改进设计评审。

通过上述的设计评审,评价设计和开发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识别任何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

b)设计和开发的评审,由技术中心组织销售公司、质量管理部、财务管理部、各分厂参加进行评审;

c)评审的结果及任何必要的措施的记录(设计和开发评审记录,评审报告等)应予以保持。

7.3.3.5 设计和开发验证:

为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设计和开发输入的要求,按设计和开发策划的安排,应在适当阶段以不同的方法进行验证,以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包括:

a)变换方法进行计算;

b)对比类似的设计和开发(类比法);

c)必要的试验; d)对文件的评审等;

e)验证的结果及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以保持。7.3.3.6 设计和开发确认:

为确保产品能够满足规定或已知预期使用或应用的要求,按设计和开发策划的安排,应在成功的验证之后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确认,只要可行,确认应在产品交付或实施前完成:

a)通常电力电容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产品应针对最终产品进行确认; b)确认结果及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以保持。7.3.3.7 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

应识别设计和开发的更改,并保持记录:

a)必要时,应对设计更改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 b)设计和开发的更改在实施前应得到批准;

c)设计和开发更改的评审应包括评价更改对已交付产品及其组成部分的影响; d)更改评审的结果及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以保持。7.3.4 相关文件

a)Q/JR.G28.02-2001《文件控制程序》;

b)Q/JR.G28.13-2001《产品开发研制管理规定》; c)Q/JR.G28.14-2001《设计控制与验证管理规定》; d)Q/JR.G28.35-2001《产品可行性分析报告编制管理规定》; e)Q/JR.G28.38-2001《产品设计评审管理规定》; f)Q/JR.G28.40-2001《产品重要度分级管理规定》。

7.4 采购 7.4.1 概述

为确保采购产品符合规定要求,满足生产需要,JR应对影响电力电容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产品质量的采购产品进行有效的控制。7.4.2 职责

7.4.2.1 生产副总经理是采购的主管领导,负责对合格供方及重大采购计划的审批。

7.4.2.2 生产制造部是采购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供方评价、采购信息的确认。

7.4.2.3 生产制造部组织各分厂对本分厂所采购产品的验证。7.4.2.4 技术中心、质量管理部参与供方评价及控制。7.4.2.5 技术中心、各分厂技术处负责提供采购信息。7.4.2.6 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对采购产品的抽检质量验证。7.4.3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7.4.2.1 采购过程:

实施采购过程的控制,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

a)对供方及采购的产品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应取决于采购产品对随后的产品实现或最终产品的影响。按电力电容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产品质量要求,对采购产品按其质量重要程度进行分级:

A级:钢材、铜材、聚丙烯薄膜、电容器纸、铝箔、硅钢片、配套电器物资(电抗器、放电线圈、避雷器等);

B级:漆包线、绞线、绝缘漆、标准件、绝缘子等; C级:各种辅助材料等。

b)根据供方按JR的要求提供产品能力。依据《供方评价管理规定》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供方(每年确定本年度的合格供方,必要时应对合格供方重新评价); c)评价结果及评价所引发的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以保持; d)采购产品必须在合格的供方范围内实施。7.4.3.2 采购信息: 采购信息文件包括:

a)技术文件(图样、规范、标准、验收准则)、生产计划(用料计划、配套设计)、采购计划(采购合同、协议)等;

b)采购文件应包括:对采购产品的质量要求,验收要求及供方的产品、程序、过程、设备和人员提出有关批准和资格鉴定的要求; c)适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名称、编号和版本;

d)上述文件在发放前应进行审批,以确保规定要求的适宜性。7.4.3.3 采购产品的验证:

a)实施采购产品的检验和验证活动,确保采购产品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 b)当需要在供方的货源处进行验证时,应在采购文件中规定验证的安排和产品放行的方法,建立并保存验证记录。7.4.4 相关文件

a)Q/JR.G28.15-2001《供方评价管理规定》; b)Q/JR.G28.17-2001《监视和测量管理规定》。

7.5 生产和服务提供 7.5.1概述

为确保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按规定要求进行,使产品质量达到规定要求,应对生产和服务的提供进行有效的控制。7.5.2职责

7.5.2.1 生产副总经理是生产的主管领导,负责JR生产指挥;行政副总经理是服务的主管领导,负责JR的服务。

7.5.2.2 生产制造部是生产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生产的策划、组织实施、现场管理、设备、工装管理、安全生产及标识、可追溯性、产品防护。7.5.2.3 各分厂具体实施产品实现的全过程,并有效的控制。

7.5.2.4 用户服务部是服务提供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售后服务的实施。7.5.2.5 技术中心负责组织各分厂为生产和服务提供技术支持。7.5.2.6 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对生产和服务提供的监视、测量; 7.5.3 管理内容及要求

7.5.3.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应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进行策划,并使其处于受控条件下进行: a)根据电力电容器的工艺要求确定产品主要工艺过程如下: ――芯子制造:元件卷制→芯子压装→芯子焊接→芯子装配; ――外壳制造:下料→盖、底成型→壳身成型→油箱成型→磷化处理→箱盖焊接→水浸试漏→真空浸渍→热烘试漏; ――出厂检验和试验; ――表面处理;

――喷漆→装箱、标识→贮存→交付。

根据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工艺要求确定产品主要工艺过程如下: ――芯子制造:元件卷制→芯子压装→芯子装配→真空浸渍; ――电磁单元制造:下料→装配→组装→真空浸渍; ――出厂检验和试验;

――标识→包装→贮存→交付。

b)在工艺策划中,确定出电力电容器产品实现中的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

――关键过程:元件卷制、箱盖焊接、真空浸渍; ――特殊过程:热烘试漏。

c)生产和服务提供应从合同评审的结果,生产计划、图样、规范等获得表述产品特性的信息;

d)各生产岗位应按图样、工艺文件、技术标准、作业指导书等实施生产和服务; e)生产和服务提供应使用适宜的设备(工装)并按《生产设备管理规定》、《工艺装备管理规定》对设备、工装进行维护保养,以确保生产和服务的能力; f)生产和服务提供中应按工艺文件的规定获得并正确使用监视和测量装置,并确保监视和测量装置在有效期内合格;

g)按《工艺纪律检查管理规定》、《监视和测量管理规定》、《服务管理规定》实施对生产和服务提供监视和测量。7.5.3.2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时(特殊过程),应对其实施确认。

a)按《特殊过程“热烘试漏 ”管理规定》对本手册7.5.3.1 b)中过程实施确认;

b)按《关键过程管理规定》对本手册7.5.3.1 b)中过程实施确认; c)对特殊过程、关键过程设备进行认可确认,保持认可确认记录; d)对特殊过程、关键过程人员资格进行鉴定,保持记录; e)必要时,应进行再确认。7.5.3.3 标识和可追溯性:

a)为防止不同产品的混淆按《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定》实施产品标识,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控制并记录产品的唯一标识; b)防止不合格或未经监视和测量的产品的混淆,按《监视和测量状态管理规定》识别产品状态。7.5.3.4 顾客财产:

a)对JR控制和使用的顾客财产,应予以识别、验证、保护和维护;

b)当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的情况时,应报告顾客,并保持记录。

7.5.3.5 产品防护:

在内部处理和交付到预定的地点期间,JR应

a)对电力电容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产品生产、交付的全过程,针对产品符合性提供防护;

b)防护应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 c)防护应按《产品防护管理规定》实施。7.5.4 相关文件

a)Q/JR.G28.16-2001《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定》; b)Q/JR.G28.20-2001《监视和测量状态管理规定》; c)Q/JR.G28.21-2001《产品防护管理规定》; d)Q/JR.G28.23-2001《服务管理规定》; e)Q/JR.G28.25-2001《工艺装备管理规定》; f)Q/JR.G28.26-2001《安全管理规定》;

g)Q/JR.G28.43-2001《特殊过程“热烘试漏”管理规定》; h)Q/JR.G28.44-2001《关键过程管理规定》; i)Q/JR.G28.45-2001《物资管理的基本规定》; j)Q/JR.G28.47-2001《生产现场管理规定》。

7.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7.6.1概述

为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应识别需要的监视和测量,并提供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及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7.6.2 职责

7.6.2.1 总工程师是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的主管领导,负责对监视和测量装置配备的批准。

7.6.2.2质量管理部是监视和测量装置的归口部门,负责对其进行检定、校准及使用中的控制。

7.6.2.3 技术中心负责提供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有关标准。

7.6.2.4 各分厂负责正确使用与维护监视和测量装置,并进行检定,校准,并形成记录。

7.6.3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7.6.3.1 按工艺文件的规定配备为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建立监视和测量装置台帐,以及必要的档案资料。7.6.3.2 建立相应的过程,确保监视和测量活动可行,并与监视和测量要求相一致。

7.6.3.3 按《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规定》实施控制,当要求保持有效结果时,监视和测量装置应:

a)进行周期检定、校准。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基准的测量标准,定期或使用前进行校准验证。当不存在上述基准时,应记录校准的依据; b)对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标识,以确定其校准状态; c)采取措施,防止可能使校准失效的调整; d)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防止损坏或失效; e)保存校准和验证结果的记录; f)发现监视和测量装置在有效期间内偏了校准状态时,应再评价其以往结果的有效性,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记录应予以保持; g)当计算机软件用于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时,应确认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确认在初次使用前进行,必要时进行再确认。7.6.4 相关文件

Q/JR.G28.19-2001《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规定》。测量、分析和改进 8.1 总则 8.1.1 概述

为证实产品的符合性、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实现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改进,应策划并实施所需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持续改进过程。8.1.2 职责

8.1.2.1 总工程师是测量、分析和改进的主管领导,负责测量、分析和改进的策划。

8.1.2.2 质量管理部是测量、分析和改进的归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测量、分析和改进的策划和组织实施。

8.1.2.3 销售公司、技术中心、生产制造部、用户服务部、各分厂负责实施与本部门有关的测量、分析和改进。8.1.3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8.1.3.1 正确应用统计技术方法和手段,实施测量、分析和改进。

8.1.3.2 各相关部门按《质量信息管理规定》、《统计技术管理规定》,在收集内、外部信息的基础上,由质量管理部实施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进行日常监控。8.1.3.3 销售公司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收集有关顾客的信息并汇总。8.1.3.4 用户服务部在服务过程中,收集顾客有关信息并汇总。

8.1.3.5 按《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由质量管理部制定审核方案与审核实施计划,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实施审核。

8.1.3.6 对产品质量按检验和试验规程实施监视和测量以证实产品符合性。8.1.3.7 实施生产过程监视和测量,以证实过程稳定处于受控状态。8.1.4相关文件

a)Q/JR.G28.04-2001《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b)Q/JR.G28.17-2001《监视和测量管理规定》; c)Q/JR.G28.30-2001《质量信息管理规定》; d)Q/JR.G28.23-2001《服务管理规定》; e)Q/JR.G28.24-2001《统计技术管理规定》。

8.2 监视和测量 8.2.1 概述

为确保顾客满意,确保产品的符合性及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应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8.2.2 职责

8.2.2.1 总工程师是监视和测量的主管领导,负责策划与组织实施监视和测量工作。

8.2.2.2 质量管理部是监视和测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产品监视和测量,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8.2.2.3 用户服务部负责顾客满意的监视和测量。

8.2.2.4 生产制造部组织各分厂实施过程的监视和测量。8.2.2.5 各部门、各分厂参与质量管理体系审核。8.2.3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8.2.3.1顾客满意:

a)用户服务部应按《服务管理规定》中获取和利用顾客满意的方法,监视顾客对JR是否满足其要求的感知的有关信息;

b)常采用的方法包括:走访顾客、召开顾客座谈会、现场服务、问卷征求意见等;

c)对收集到的信息按《质量信息管理规定》、《统计技术管理规定》进行分析及反馈,作为改进的依据。8.2.3.2 内部审核:

a)建立并实施《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确保: 按计划的时间间隔实施内部审核; 确保审核人员的资格及审核的独立性; 记录与保持审核结果; 向总经理报告审核结果;

b)按《内部审核控制程序》实施内部审核,对质量管理体系符合审核准则的程度做出评定,由负责受审区域的管理者采取纠正措施或改进措施,由质量管理部对其结果进行跟踪验证,并做为管理评审的输入。8.2.3.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a)按四大过程的有关规定实施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进行监视,适当 时,对有关参数进行测量,保持监视和测量的记录;

b)按《统计技术管理规定》采用控制图、排列图、因果图、对策表等方法,对产品实现过程持续满足预定目标的能力进行证实;

c)对监视和测量所发现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应在适当时采取纠正和纠正措施,以确保产品的符合性。8.2.3.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a)按《工艺守则》、《监视和测量管理规定》对电力电容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生产全过程的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

b)应保持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检验和试验记录,检验和试验报告等)。记录应指明有权放行产品的人员;

c)除非得到有关授权人员以及(适用时)顾客的批准,否则在所有规定的活动均已圆满完成之前,不得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8.2.4相关文件

a)Q/JR.G28.04-2001《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b)Q/JR.G28.23-2001《服务管理规定》; c)Q/JR.G28.24-2001《统计技术管理规定》; d)Q/JR.G28.30-2001《质量信息管理规定》; e)Q/JR.G28.17-2001《监视和测量管理规定》。

8.3 不合格品控制 8.3.1概述

为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应对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和状态进行识别和控制。8.3.2职责

8.3.2.1总工程师是不合格品控制的主管领导,负责批准重大不合格品的处置意见。

8.3.2.2 质量管理部是不合格品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并组织责任部门对重大不合格品实施处置。

8.3.2.3 生产制造部负责组织各分厂实施对不合格品的处置的控制。8.3.2.4 各部门、分厂负责对监视和测量中发现的不合格品作出处置意见,负责对本部门、分厂产生的不合格品实施控制。8.3.3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8.3.3.1 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规定的职责、权限和要求,由质量管理部组织对重大不合格品的控制实施,以确保重大不合格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8.3.3.2 各分厂实施对一般不合格品的处置与控制。8.3.3.3 不合格品处置的方法:

a)采取措施(纠正和纠正措施)消除发现的不合格;

b)经有关授权人员批准,适用时经顾客批准,让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 c)采取措施,防止不合格品非预期的使用或应用。

8.3.3.4 对纠正后的产品再次进行验证,以证实符合要求。8.3.3.5 应保持不合格品控制的记录。

8.3.3.6 当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应对不合格所造成的后果采取适当的措施。8.3.4 相关文件

Q/JR.G28.05-200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8.4 数据分析 8.4.1 概述

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识别可以进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改进,应对适当的数据进行确定、收集和分析。8.4.2 职责

8.4.2.1 总工程师是数据分析的主管领导,负责组织重大信息的确定,收集和分析。

8.4.2.2 质量管理部是数据分析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组织有关数据的收集、分析,并进行汇总分析。

8.4.2.3 生产制造部负责有关产品实现中过程和产品特性方面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8.4.2.4 销售公司、用户服务部负责顾客满意程度的信息收集和分析。8.4.2.5 其他各部门、分厂负责有关信息的收集和分析。8.4.3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8.4.3.1 按《质量信息管理规定》各部门收集和分析本部门有关的信息,并向质量管理部反馈,由质量管理部组织汇总分析,作为改进的依据。8.4.3.2 各部门收集有关数据的来源包括: a)监视和测量活动的输出; b)相关过程的记录; c)顾客; d)供方;

e)政府部门、上级主管部门; f)同行业等。

8.4.3.3 按《统计技术管理规定》采用直方图、排列图、因果图、控制图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8.4.3.4 数据分析结果应提供以下方面的信息,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识别可以进行的改进,a)顾客满意或不满意; b)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

c)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

d)供方(控制及业绩的改进等)。8.4.4相关文件

a)Q/JR.G28.24-2001《统计技术管理规定》; b)Q/JR.G28.30-2001《质量信息管理规定》。

8.5 改进 8.5.1 概述 为持续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应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进行策划,控制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8.5.2 职责

8.5.2.1 总工程师是改进的主管领导,负责对重大改进的策划与批准,并组织实施与控制。

8.5.2.2 质量管理部是改进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组织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控制与验证。

8.5.2.3 各部门参与改进的策划,并对本部门涉及的改进实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8.5.3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8.5.3.1 持续改进:

JR应通过使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8.5.3.2纠正措施:

a)建立并执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再发生;

b)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的不合格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c)应按以下规定实施纠正措施: 评审不合格(包括顾客投诉);

调查不合格的原因,并确定产生不合格的直接原因; 评价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措施的需求; 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 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 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

d)对已决定立项的纠正措施项目,应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在质量管理部统一组织下进行策划和实施;

e)纠正措施在实施中应重点记录偏离规定的内容,待验证有效后,据此履行文件更改程序。

8.5.3.3预防措施:

a)建立并执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采取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发生;

b)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c)应按以下规定实施预防措施: 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

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要求; 确定并实施所需的措施; 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 评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d)质量管理部应依据数据分析结果的输出,确定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并指令责任部门实施;

e)对决定立项的预防措施项目,应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在质量管理部统一组织下进行策划与实施; f)预防措施在实施中应重点记录偏离原规定或未予规定的内容,待验证有效后,据此履行文件更改或补充程序。8.5.4相关文件

a)Q/JR.G28.02-2001《文件控制程序》; b)Q/JR.G28.30-2001《质量信息管理规定》; c)Q/JR.G28.06-2001《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d)Q/JR.G28.07-2001《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质量手册的管理 9.1 概述

9.1.1 JR质量手册是JR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的基础文件,因此应严格对JR质量手册的编制、审核、批准、发布、更改、更新和日常使用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9.1.2 为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起重要作用的人员能获得有效版本的质量手册,并使其与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保持一致,应对质量手册进行管理与控制。9.2 职责

9.2.1 总经理负责对JR质量手册的批准、发布; 9.2.2 质量管理部负责质量手册的管理和控制。

9.2.3 受控质量手册的持有者负责保管所持有手册,并执行质量手册更改。9.3 管理内容与要求

9.3.1 质量手册编制完成后由总经理终审并正式批准和发布。9.3.2 质量手册由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起草,管理者代表审定。9.3.3 质量手册的发放与保管:

9.3.3.1 手册发布后,质量手册正本(原稿)由质量管理部存档保管,副本(印刷件)由质量管理部向使用者发放,质量手册发放范围和数量由质量管理部批准,根据需要确定;

9.3.3.2 内部发放的质量手册按受控版本管理,履行签收手续,对外发放的质量手册,属于非受控版本,应加盖“非受控”标记,修改时不做通知。9.3.4 质量手册的修改、换版

9.3.4.1 对质量手册在实施中发现某些不一致、缺陷,由质量管理部负责批准修改的内容组织更改,并填写《质量手册修改表》。9.3.4.2 质量手册的换版由管理者代表提出,经总经理批准后由质量管理部在管理者代表领导下,组织质量手册的换版。9.3.4.3 导致质量手册换版的因素:

a)企业的质量方针或质量目标有重大变化; b)企业的组织机构有较大的变动;

c)质量保证要求或合同情况有重大变化; d)管理评审提出改进;

e)质量手册采用的标准或法规修改、换版等。9.3.5 质量手册的日常管理:

9.3.5.1 受控持有者要妥善保管质量手册,不得遗失、外传和擅自修改。9.3.5.2 质量手册持有者可及时向质量管理部反馈质量手册的修改意见。9.3.5.3 质量手册持有者应按规定执行质量管理部对质量手册的修改要求,对以换页方式进行的修改应立即执行旧页换新页的手续,对换版的质量手册在发放新版质量手册时应立即收回原版本,确保使用的质量手册是现行有效版本。

附录A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清单 序号 文件名称 文件编号 文件控制程序 Q/JR.G28.02-2001 2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Q/JR.G28.03-2001 3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Q/JR.G28.04-2001 4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Q/JR.G28.05-2001 5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Q/JR.G28.06-2001 6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Q/JR.G28.07-2001 附录B 质量手册编写人员名单 编制:孙 锦 汪 涛 金祥涛 审核:王 毅 批准:才 奇

JR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文件号:Q/JR.G28.03-2001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版次号:3 / 0 1 目的

为对质量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和处置实施有效的控制,特制定本程序。2 适用范围

2.1 本程序规定了质量记录控制的职责、范围、控制和使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2.2 本程序适用于JR对质量记录的控制。3 引用文件

3.1 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3.2 Q/JR.G28.01-2001《质量手册》(第3版)。4 术语

本程序采用GB/T 19000-2000 idt 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标准中的术语。5 职责

5.1 质量管理部是质量记录的归口管理部门。

5.2 各部门、分厂负责与本部门有关的质量记录的控制和管理。6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6.1 质量记录的控制范围

6.1.1 有关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记录:

a)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记录及形成的有关资料; b)管理评审记录及形成的有关资料; c)过程控制的质量记录 d)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记录; e)文件更改的记录;

f)监视、测量装置的检定、校准记录; g)培训和资格认可记录; h)其它必要的记录。

6.1.2 与产品质量有关的记录:

a)设计评审、验证、确认、更改及引发的必要措施的记录; b)工艺评审记录;

c)新产品试制计划任务书;

d)新产品试制计划(质量计划);

e)外购、外协产品、过程产品,最终产品的监视、测量记录; f)不合格品的处置及复检记录; g)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记录; h)服务记录; i)统计技术记录; j)其它必要的记录; 6.1.3 有关合同的记录

a)合同评审记录(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记录); b)合同修订记录; c)其它必要的记录; 6.1.4 关于供方的记录 a)供方的评定记录; b)合格供方的记录 c)供方控制记录; d)其它必要的记录; 6.2 质量记录的编制

6.2.1 统一确定各类质量记录的编号。

5.2.2 对各部门的质量记录建立相应的清单,并设计表式。6.3 质量记录的填写要求

6.3.1 质量记录应字迹清晰、内容完整、时间明确。

6.3.2 有填写人、核对人、审批人以及公章等内容时,手续应完整。6.3.3 质量记录应填写的项目不能空白、未发生项目应填写“/”符 号或盖“空白项未发生”章。

6.3.4 质量记录勘误处应有更改者的签字、盖章、保存。6.4 质量记录的收集、整理、保存

6.4.1 各部门的质量记录由各部门进行收集、整理、保存。6.4.2 有归档要求的质量记录必须按照规定执行移交手续。6.5 质量记录的贮存、保管和处置 6.5.1 质量记录必须有专人负责进行管理;

6.5.2 各部门的质量记录应由本部门在适宜的贮存环境中保管,并 做好防护工作,为防止损坏、变质、丢失,贮存条件应防霉、防潮、放火、防蛀、防盗,分类存放,便于检索和借阅使用。6.5.3 质量记录的保存期限:

a)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记录保存三年; b)设计控制的质量记录保存十年;

c)供方的评定记录保存到供方与组织的供需关系终止; d)产品最终检验记录保存十年;

e)合同(标书)评审记录保存十五年; f)不作特殊要求的记录保存三年;

6.5.4 凡是超过保存期需作废、销毁的记录,必须由专管人列出清 单,由授权人批准,及时处理销毁。

6.5.5 当合同有规定时,在商定期限内质量记录可提供给顾客或其 代表评价时查阅,并做好登记。7 形成的文件和记录

质量记录清单、质量记录借阅台帐、作废销毁质量记录清单、质量记录复制台帐、质量记录编号表等 8 附录

8.1表ZJ-01 质量记录清单 8.2表ZJ-02 质量记录借阅台帐 8.3表ZJ-03 质量记录复制台帐

8.4表ZJ-04 作废、销毁质量记录清单 8.5表ZJ-05 质量记录编码表

JR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文件号:Q/JR.G28.04-2001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版次号:3 / 0 目的

为了验证JR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是否符合 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的要求。是否所开展的质量活动和有关结果符合计划的安排,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和保持。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定期开展内部质量审核,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特制订本程序。2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2.1本程序规定内部审核的准备内容,内部审核的职责、实施和形成的文件及记录等要求。

2.2本程序适用于JR所有部门的有关质量的活动项目。3 引用文件

3.1 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3.2 Q/JR.G28.01-2001《质量手册》(第3版)。4 术语 4.1审核 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5 职责

5.1 总经理对内部审核负责。

5.2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实施内部审核。

5.3 质量管理部是内部审核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策划、组织、实施内部审核。5.4 各部门、分厂接受并协助实施内部审核,对发现的不合格采纠正措施。6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6.1 内部审核方案的策划:

质量管理部应在每年末根据准备审核的过程、区域、组织单元和

产品状况、重要程度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对下一年度的内部审核方案进行策划,形成《年度内部审核方案》,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并上报总经理。《年度内部审核方案》应规定:

a)各部门接受内部审核的时间安排;

b)内部审核的范围;过程和子过程、组织单元(部门场所)、产品; c)内部审核的准则: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质量手册、质量

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管理文件、质量计划、合同、适用的法律法规等; d)聘任或确定年度的内部审核人员; e)内部审核的重点内容;

f)有关审核结果、结论的报告程序。6.2 内部审核准备

6.2.1 成立内部审核组:

a)内部审核员由管理者代表任命,经过内部审核员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具有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以保证审核的质量;

b)内部审核组成员应与受审核活动无关,以保证内部审核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独立性。

6.2.2 审核前,质量管理部负责编写《内部审核实施计划》,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内部审核组组长组织审核员研究有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决定是否取得其他文件。

6.2.3 《内部审核实施计划》的内容包括: a)内部审核的目的、范围、准则; b)内部审核组成员;

c)内部审核的具体日程及审核路线安排。

6.2.4 按内部审核实施计划的分工,由内部审核员编制《内部审核检查表》,准备审核的有关工作文件。

6.2.5审核组提前10天发出《内部审核实施计划》,通知有关部门做好接受审核准备,受审核部门若对审核方案有异议时,可在2日内通知审核组,经协商可以进行调整。

6.3 内部审核的实施

6.3.1 召开首次会议: 在正式进行内部审核前,召开由受审核部门负责人、审核员和其它有关人员参加的首次会议,会议内容: a)介绍审核组成员;

b)简介审核的程序和方法; c)落实有关事项和日程安排。6.3.2 信息的收集和验证:

a)审核的具体项目按《内部审核检查表》进行;

b)审核员通过交谈、查阅文件、现场检查等方式收集审核证据;

c)对所收集的证据,根据审核准则进行评价,以形成审核发现(分为符合项与不符合项),对符合项和不符合项都要形成记录。6.3.3 编制不符合报告。6.3.3.1 对不符合项,经审核组确定,并得到受审核方的确认,开具不符合报告。6.3.3.2 根据审核发现,确定不符合项的性质,其性质按以下分类:

a)体系性不合格:质量管理体系与有关法律、法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合同等要求不符;

b)实施性不合格:未按文件要求执行;

c)效果性不合格:虽按文件实施,但未能达到规定要求。6.3.4 审核结果的汇总分析:

由审核组长召开审核组会议,对各部门的审核结果进行汇总分析: a)对不符合项进行汇总分析; b)做出审核结论。6.3.5 召开末次会议; a)由审核组长主持;

b)介绍审核情况,宣读不符合报告并提出纠正措施要求; c)报告审核结论,告知审核报告发送日期; d)宣布本次现场审核结束。6.4 审核报告

6.4.1 由审核组组长编写内部审核报告,报管理者代表批准,作为管理

评审的输入之一。

6.4.2 审核报告的分发:

a)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b)质量管理部

c)受审核部门和相关部门。6.5 纠正措施的实施和跟踪验证

6.5.1内部审核中发现的每一项不合格,必须采取纠正措施。

6.5.2 受审核部门制定纠正措施,并经审核员认可,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6.5.3 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审核员对纠正措施实施情况及效果进行跟踪验证,并形成验证结果的报告。

6.5.4 只有当纠正措施中规定的各项措施都已按期完成,达到预期效果,审核员才能在《内部审核不符合报告单》上签署验证意见。7 形成文件和记录

年度审核方案、内部审核员任命记录、内部审核实施计划、质量审核检查表、不符合报告单、内部审核报告。8 附录

8.1 表NS-01 内部审核实施计划 8.2 表NS-02 内部审核检查表

8.3 表NS-03 内部审核不符合报告单

JR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文件号:Q/JR.G28.05-2001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版次号:3 / 0 目的

为了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为此特制定本程序。2 适用范围

2.1 本程序规定了不合格品控制的环节及控制要求。

2.2 本程序适用于JR外购、外协产品及各种电力电容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过程产品、最终产品经检验和试验判为不合格品的控制。3 引用文件

3.1 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3.2 Q/JR.G28.01-2001《质量手册》(第3版)。4 术语

4.1 不合格 未满足要求。4.2返工

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4.3返修

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预期用途对其采取的措施。4.4让步

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许可。4.5 降级

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不同于原有的要求而对其等级的改变。4.6 报废

为避免不合格产品原有的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4.7 放行

进入一个过程的下一个阶段的许可。4.8 纠正

为消除已经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5 职责

5.1 总工程师负责对重大不合格品的处置意见的审批,并向总经理汇报。5.2 质量管理部是不合格品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重大不合格品的处置。

5.3 技术中心参与不合格品的处置,并提出处置意见。5.4 有关部门、分厂负责对不合格品的处置。6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6.1 当发现不合格品时,检查人员应及时向分厂主管部门报告,重大质量不合格品应向质量管理部报告,将其标识、隔离。

6.2 重大不合格由质量管理部组织技术中心及有关部门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置,一般不合格由分厂组织评价和处置。

6.3不合格品让步接收时,其使用部门应签署意见并形成记录。6.4不合格品未经处置一律不准使用转序。6.5 不合格品的处置

6.5.1 外购、外协不合格品的处置:

a)外购、外协不合格品的处置申请由各分厂采购人员办理手续; b)处置方法有让步接收(代用)、拒收等。6.5.2 过程不合格品的处置: a)各分厂调度施工员办理手续;

b)处置方法有让步接收(回用)、返工降级使用或改作他用、报废等。6.5.3最终不合格品的处置:

a)最终产品入库前不合格,由各所属分厂调度施工员办理手续;

b)最终产品入库后,在贮存、交付过程中受到损坏发生不合格时,由销售公司成品保管员办理手续;

c)处置方法有返工、报废等。

6.6不合格品被判为报废时,要将其隔离存放、妥善处理,并填写废品

通知单。

6.7 对不合格品经过返工或返修后,要重新进行相应的检验和试验。

6.8 合同要求时,若要使用或返修不合格品,应向顾客提出让步申请,同意后,应记录不合格和返修情况。

6.9 当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不合格时,应采取措施与不合格的影响或潜在的影响的程度相适应的措施。7 形成的文件和记录

不合格品回用(代用)申请单、返工(返修)通知单、废品通知单等。8附录

8.1 表BH-01 不合格品回用(代用)申请单 8.2 表BH-02 返工、返修通知单 8.3 表BH-03 废品通知单

JR质量管理程序文件程序 文件号:Q/JR.G28.06-2001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版次号:3 / 0 1 目的

为了消除已出现的不合格原因,采取纠正措施,防止不合格再次发生,特制定本程序。适用范围

2.1 本程序规定了采取纠正措施的内容和要求。

2.2 本程序适用于JR对产品、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出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控制。3 引用文件 3.1 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3.2 Q/JR.G28.01-2001《质量手册》(第3版)。4 术语

4.1 纠正措施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4.2 不合格(不符合)未满足要求。5 职责

5.1总工程师负责重大纠正措施的策划、批准和推动,并向总经理报告。

5.2 质量管理部是纠正措施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分析不合格原因、立项、跟踪验证及评审纠正措施的效果。

5.3 各部门、分厂负责本职能范围内的纠正措施的制定和实施。6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6.1 控制原则

6.1.1 纠正措施在实施前,应对已发生的不合格原因进行综合分析,从重要性和经济性考虑是否立项,以便使采取的措施与所遇到的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6.1.2对反复发生的带有倾向性的不合格要采取纠正措施。6.1.3 虽然只发生一次,但损失特别严重,影响特别坏的不合格要采取纠正措施。6.1.4 顾客反馈的质量问题,责任在本公司并多次出现的产品质量不合格,必须采取纠正措施。

6.1.5 内审中严重不符合项。

6.1.6 对已决定立项的纠正措施项目,应明确负责人(或部门),在质量管理部的统一组织下具体负责策划与实施。对有关文件进行修改或补充。

6.1.7 纠正措施在实践中应重点记录偏离原规定的内容,待验证有效后,应据此履行文件更改程序或制定程序,实施文件的更改控制。6.2 纠正措施的控制

6.2.1 质量管理部组织评审不合格(包括不合格品和不合格项),按《质量信息管理规定》收集以下信息:

a)市场反馈的质量信息,顾客投诉的质量问题等; b)不合格报告; c)内部审核报告; d)管理评审输出;

e)过程和产品的测量及监控结果; f)数据分析的输出; g)顾客满意度的结果;

h)其它有关的质量管理体系记录。6.2.2 确认问题:质量管理部组织有关部门对内、外部质量信息中的不合格及不合格项进行分析,确认需要采取纠正措施的问题,并下达纠正措施表。6.2.3 原因分析:责任部门接到纠正措施表后,应在一周内组织有关人员对不合格的形成原因进行调查,记录调查的结果,找出产生不合格的直接原因,并明确主要因素。根据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关责任部门制定纠正措施,报质量管理部并经主管副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6.2.4 评价出现的不合格对质量影响的重要程度,质量管理部组织有关部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评价。a)运作成本; b)不合格成本; c)业绩; d)可信性; e)安全性;

f)顾客满意度;

6.2.5 纠正措施的实施。纠正措施实施过程中,由质量管理部跟踪监控,确保其有效性。

6.2.6 质量管理部记录纠正措施的结果,包括原因、内容及采取措施的完成情况。6.2.7 纠正措施实施过程出现不协调时,由质量管理部组织协调,重大措施由总工程师协调。6.3 验证

6.3.1 当责任部门认为纠正措施已经实施完毕,并达到预期效果时,向质量管理部提出验证申请。质量管理部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对纠正措施进行验证,并出具证实材料,对确有成效的纠正措施,应对有关文件进行更改或补充,并做好记录;效果不明显的,要进一步分析与改进;纠正措施无效,重新按6.2.3执行。6.3.2 必要时,由总经理主持对纠正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或确认。6.3.3 对重大纠正措施的实施及其是否有效等情况,由质量管理部以书面材料提交管理评审,对管理评审后决定的措施,由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跟踪检查,督促落实情况,并验证。6.4 永久性更改

6.4.1 验证有效的技术性措施,应修改或补充设计,工艺等技术文件。6.4.2 验证有效的管理性措施,应纳入或修改管理文件。

6.4.3确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失效时,应更改或补充质量管理文件。6.4.4 所有文件的更改或补充应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6.5 纠正措施的有关信息应提交管理评审。7形成文件和记录

纠正措施表、质量信息反馈单、文件资料更改记录等。8 附录

8.1 表JC-01 纠正措施表 8.2 表JC-02 质量信息反馈单 8.3 表JC-03 不合格品评审表

JR质量管理程序文件程序 文件号:Q/JR.G28.07-2001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版次号:3 / 0 1 目的

为了消除潜在的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特制定本程序。2 适用范围

2.1 本程序规定了采取预防措施的内容和要求。2.2 本程序适用于对JR产品、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发现的潜在的不合格所采取的预防措施的控制。3 引用文件

3.1 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3.2 Q/JR.G28.01-2001《质量手册》(第3版)。3.3 Q/JR.G02.01-2001《质量信息管理规定》。4 术语

4.1 预防措施

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5 职责

5.1 总工程师负责重大预防措施的策划、批准和推动,并向总经理报告。

5.2 质量管理部是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分析潜在的不合格原因、立项、跟踪验证及评审预防措施的效果。

5.3 各部门、分厂负责本职能范围内的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6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6.1 原则要求

6.1.1预防措施实施前,应对潜在的不合格原因进行综合分析,从重要性和经济性考虑是否立项,以使采取的预防措施和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6.1.2 对已经决定立项的预防措施项目,应明确负责人或部门,在质量管理部的统一组织下具体负责策划与实施。

6.1.3 预防措施在实施中应重点记录偏离规定的内容,待验证有效后,应据此履行文件更改程序或制定程序,实施文件的更改控制。6.2 预防措施的策划

6.2.1 通过对质量信息的分析,找出潜在的不合格原因,制定措施,达到预防潜在不合格的发生。6.2.2 质量信息的收集

6.2.2.1质量管理部按《质量信息管理规定》搜集质量信息,质量信息可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a)管理评审、内部审核、第二方或第三方审核; b)顾客反馈的质量问题和意见; c)有关部门的质量报表; d)有关纠正措施的信息;

e)生产过程中反馈的质量问题和建议; f)不合格报告;

g)过程和产品测量结果; h)市场分析。

6.2.2.2 质量信息的分析和处理:

a)各部门按《质量信息管理规定》收集质量信息,并上报质量管理部;

b)质量管理部对收集到的质量信息及时进行登记,并汇总分类,进行系统的综合的分析确定是否存在潜在的不合格信息,是否需要采取预防措施。6.3 预防措施的实施、跟踪检查及验证 6.3.1 质量管理部组织有关部门,在分析确认潜在的不合格原因的基础上决定立项,有关责任部门制定预防措施,报质量管理部并经总工程师批准后实施,重大的预防措施报总经理批准。

6.3.2 预防措施实施过程中,由质量管理部组织有关人员对其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控。当责任部门认为预防措施已实施完毕,达到预期效果时,应向质量管理部提出申请,质量管理部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对结果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出具证实材料并做好验证结果记录,确有成

效的预防措施,应对有关文件进行更改或补充,做好记录;效果不明 显的,要进一步分析与改进;预防措施无效,重新按6.1、6.2执行。6.3.3 质量管理部对预防措施从原因分析、确认立项直至实施结束,应建立并保存预防措施分析记录。

6.3.4 质量管理部组织有关部门在预防措施完成后,评价预防措施结果达到预定要求的程度。

6.4 预防措施永久性更改的要求同纠正措施的相同。6.5 预防措施的有关信息应提交管理评审。7 形成文件和记录

预防措施表、质量报表、质量信息反馈单、文件资料更改记录等。8 附录

表YC-01预防措施表

JR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管理规定 版次号:3 / 0 设计控制与验证管理规定 文件号:Q/JR.G28.14-2001 设计控制与验证管理规定 目的

为对JR设计和开发的策划、组织和技术接口及设计和开发各阶段的质量活动实施有效的控制与管理,特制订本规定。2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2.1 本规定适用于JR设计和开发各阶段活动的控制与管理。2.2 本程序适用于JR的设计控制与验证。3 引用标准

3.1 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3.2 Q/JR.G28.01-2001《质量手册》(第3版)。4 术语

本规定采用GB/T 19000-2000 idt 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标准中的术语。5 职责

5.1 总工程师是设计与验证的主管领导。

5.2 技术中心是设计控制与验证的归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对产品设计和开发各阶段的质量控制与验证。

5.2.1 技术中心负责组织开发性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及工艺文件的编制工作。5.2.2 各分厂技术处负责派生产品的设计及工艺文件的编制工作。5.2.3 各分厂在设计和开发的新产品时,由技术中心负责组织相关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和开发,并按规定要求形成必要的文件。

5.2.4 技术中心负责质量计划、产品设计计划的制定,组织实施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及标准化审查工作。

5.3 生产制造部、销售公司、质量管理部、财务管理部、各分厂参与设计和开发的评审、验证和确认。

5.4 生产制造部负责新产品投产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准备,负责设计提出的原材料、外购件、特殊供货要求的审查。5.5 其他有关部门负责相关活动。6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6.1设计和开发的策划

6.1.1在新产品开发之前,为了确保新产品按计划实现,并能达到预定的质量目标,由技术中心制定产品设计计划,内容如下: a)确定质量水平目标;

b)确定目标成本界限和所需资源;

c)确定类型及选定的产品开发设计程序;

d)确定质量控制措施;把规定的专门质量措施项目分配到相应的承担部门,并明确其责任和权利;

e)提出随工作进展修改和完善产品质量计划的程序和环节。6.1.2 为了更好地完成新产品的开发活动,必须明确主设计者与辅助设计者及审查人员、试验人员的责任:

a)主设计者的责任:指导辅助设计者的工作,对设计质量负责; b)辅助设计者的责任:对所负责部分的设计质量负责;

c)审查人员的责任:负责设计的审查工作,对所审查的工作内容正确性负责,同时将审查意见填写传递卡反馈给设计者;

d)试验人员的责任:对设计和向顾客提供的试验数据的正确性、真实性负责。6.1.3 为完成新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任务,必须为设计人员和试验人员配备必要的手段和资源。

6.2 组织和技术接口的控制

6.2.1 对设计和开发的每项活动应明确各组织接口关系。

6.2.2 技术中心负责组织接口,协调各部门之间的有关设计和开发的接口关系。6.2.3不同部门之间的接口关系:

a)技术中心完成的新产品图样、技术文件要形成记录;

b)生产制造部负责组织各分厂编制月份生产作业计划; c)生产制造部负责组织各分厂完成生产计划中规定的要求; d)各分厂技术处负责将产品设计图纸发放至有关部门;

e)各分厂技术处负责编制为实施监视和测量作依据的技术条件、规范等。6.3设计和开发的输入

6.3.1技术中心根据新产品开发任务或顾客委托的设计项目,明确设计和开发输入的内容与要求并形成记录。

6.3.2 JR产品设计和开发输入的内容: a)产品设计计划书;

b)合同评审结果(合同评审表、合同修订申请表等); c)技术协议书;

d)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e)设计需要的其它资料等。

6.3.3对设计和开发输入的文件应进行评审,确保输入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对其中不完善的、含混或矛盾的要求应予以解决。6.4设计和开发的输出

6.4.1产品设计完成,应编制完整、明确的设计输出文件。6.4.2设计输出文件的内容: a)产品设计计算书;

b)设计说明书(生产流程及工艺要求); c)产品试验、检验要求; d)设计评审报告;

e)产品结构图样、零部件图样及所必要的明细表。

6.4.3设计输出文件在发放前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评审,确保输出文件的正确性、完整性。

6.5设计和开发的评审

6.5.1 按设计计划的要求实施设计评审。

6.5.2 按JR产品设计工作程序规定进行下列设计评审: a)方案设计评审; b)图样设计评审; c)工艺设计评审; d)改进设计评审。

6.5.3 按产品规定组织实施设计评审。

6.5.4 做好设计评审记录,编制设计评审报告。6.5.5 对设计评审提出的问题,由责任部门采取必要的措施并实施,记录应予以保持。

6.6 设计和开发的验证

6.6.1 为了确保设计输出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在适当阶段与设计评审的基础上,实施设计验证。

6.6.2设计验证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a)进行设计计算;

b)将新设计与已证实的类似设计进行比较; c)采用的试验方法;

d)对发放前的设计阶段文件进行评审。6.6.3 对工艺设计阶段和工装试验进行验证,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和补充有关的工艺文件、工装等。

6.6.4 对设计验证形成记录,编制设计验证报告。

6.6.5 对设计验证中提出的问题由责任部门采取措施纠正。6.7设计和开发的确认

6.7.1 在设计验证完成后进行设计确认,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6.7.2 将确认结果及必要的措施的记录应予以保持,作为设计改进的依据。6.8设计和开发的更改

6.8.1设计更改由设计者提出,技术中心组织审核,得到批准后方可由设计者实施更改。

6.8.2 对重大的设计更改,必须经评审并通过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由设计者实施更改。

7形成的文件和记录

设计任务书、设计输入文件、设计输出文件、设计评审记录、设计评审报告、设计验证记录、设计验证报告、设计确认报告、设计更改记录等。8附录

产品设计流程图

8.1表SK-01 设计任务书 8.2表SK-02 设计计划表 8.3表SK-03 设计评审记录 8.4表SK-04 设计验证记录

JR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管理规定 版次号:3 / 0 统计技术管理规定 文件号:Q/JR.G28.24-2001 统计技术管理规定 目的

为有效地确定控制和验证过程能力及产品质量特性,应正确和有效地运用适当的统计技术,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订本规定。2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2.1 本规定对运用统计技术的管理职责、内容和控制作出明确规定。2.2 本规定适用于JR统计技术的确定和应用。3 引用标准

3.1 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3.2 Q/JR.G28.01-2001《质量手册》(第3版)。4 术语

本规定采用GB/T 19000-2000 idt 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标准中的术语。5 职责

5.1 技术中心是统计技术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JR整个统计技术的实施。5.2 组织人事部负责统计技术的培训考核。

5.3 各有关部门负责统计技术的正确选择和应用。5.4 质量管理部、财务管理部参与统计技术的应用。6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6.1 根据需要JR统计技术应用的领域是: 6.1.1 确定、控制、验证过程能力。6.1.2 确定、控制、验证产品质量特性。6.1.3 数据分析、质量改进。6.1.4 但不限于此。

6.2 统计技术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6.2.1 排列图。6.2.2 因果图。6.2.3 波动图。6.2.4 调查表。

6.2.5 抽样检验方法等。6.3 统计技术的确定

6.3.1 各部门应根据生产特点、工作环境条件,针对需要绝迹的具体问题,按统计技术本身的适用范围,合理选择恰当的统计工具(附表列出常用的统计工具)。6.3.2 统计技术应用的提出

c)技术中心根据统计技术推广和工作需要,每年年初提出推广统计技术应用的种类;

b)各部门根据当年质量活动和工作项目的需要提出采用统计技术的种类、范围和要求,并填写统计技术选定表;

c)由技术中心对各部门拟采用的统计技术进行审查、确定。6.3.3 统计技术推广应用的实施

a)技术中心列出统计技术需培训的内容和要求,确认后交组织人事部统一组织实施培训;

b)组织人事部聘请专家或有经验的人员对实施统计技术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c)各部门具体组织有关项目或岗位有关人员,按要求正确应用统计技术,并做好记录。

6.3.4 统计技术应用成果的评价和总结

a)由技术中心不定期组织对统计技术应用情况的检查验证,做好记录或按年度做好总结;

b)评定统计技术的应用成果,并组织有关部门予以验证,对确有成效的应予以推广应用。

6.3.5 统计技术的应用资料由实施部门存档保管,验证记录或总结由技术中心保管。形成的记录

统计技术选定表、统计技术成果审批表、验证记录或总结等。8 附录

8.1 表TJ-01 统计技术成果审批表 8.2 表TJ-02 统计技术选定表

JR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管理规定 版次号:3 / 0 技术文件审查会签管理规定 文件号:Q/JR.G07.18-2001 技术文件审查会签管理规定 目的

为确保JR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技术文件管理的标准化,特制订本规定。2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JR产品及技术文件的标准化审查、会签。3 引用标准

3.1 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3.2 Q/JR.G28.01-2001《质量手册》(第3版)。3.3 Q/JR.G28.02-2001《文件控制程序》 4 术语

本规定采用GB/T 19000-2000 idt 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标准中的术语。5 职责

5.1 技术中心是技术文件审查会签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各分厂对技术文件的审查、会签。

5.2 各分厂技术处负责对本部门相关技术文件的审查、会签。5.3 各分厂负责本分厂相关记录的整理、存档。6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6.1 各种图样、技术文件的审查由负责单位组织人员进行审查,经各负责单位技术主管批准后会签,必要时上报技术中心。

6.2 工作图、零件图、部件图等按审查要求进行。

6.3 技术中心负责开发性新产品相关技术文件的会签。6.4 各分厂负责本部门技术文件的会签。

6.6 一般技术文件按审查要求完成后由负责单位会签。JR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管理规定 版次号:3 / 0 工艺装备管理规定 文件号:Q/JR.G28.25-2001 工艺装备管理规定 目的

为使工艺装备管理实现标准化,确保生产秩序条理化,提高JR生产效率,特制订本规定。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工艺装备(包括胎具、模具、夹具、工位器具等)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和保养。3 引用文件

3.1 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3.2 Q/JR.G28.01-2001《质量手册》(第3版)。4 术语

本标准采用GB/T19000-2000 idt 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标准中的术语。5 职责

5.1 技术中心是工艺装备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各分厂工艺装备的控制和管理。

5.2 各分厂负责编制工艺装备更新计划。

5.3 各分厂负责工艺装备的生产制造和维护保养。

5.4 技术中心组织对工艺装备的评审并参加验证工作。5.5 各分厂负责工艺装备的验收与记录。6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6.1 工艺装备计划的提出

6.1.1 各分厂技术处负责提出满足生产需要的工艺装备项目要求,并组织计划图样、设计绘制,提出方案和要求,提交技术中心。

6.1.2 各分厂根据需要提出新工艺生产计划或对原有工艺装备更新计划,报技术中心审批。

6.1.3 技术中心组织各分厂制订设计方案,完成图样设计。

6.1.4 各分厂提出工艺装备设备设计的全套图及工艺方案和要求,由技术中心组织评审工作。

6.1.5工艺装备评审要求主要是对设计的结构性能及工艺流程和合理性、安全性和质量控制的因素,进行分析。

6.1.6 评审会议结论形成记录,作为追溯依据之一。6.2 工艺装备设备的制造

6.2.1 新制造的工艺装备经调试、检验、验证合格后移交使用部门。6.2.2 工艺装备验证由使用部门组织进行,并填写验证卡(表格)。6.2.3 正确使用工艺装备并检测被加工零部件尺寸符合技术工艺要求的,即为验证合格。

6.2.4 保管人员做好标识,登记入库保管及正常使用。6.2.5 保存验证卡并填写工艺装备台帐。6.3 工艺装备设备的使用

6.3.1 当所用的工艺装备设备使用的结果达不到规定要求时,应做好检验记录和质量分析,报有关部门处置。

6.3.2 有关人员参与处置分析并采取纠正措施。

6.3.3 经过维修的工艺装备使用前重新验证,并做好返修时间记录。

6.3.4 经多次返修或没有修理价值的应在验证结论栏中提出报废,并形成记录,上报技术中心处理。6.4 工艺装备设备台帐

6.4.1 投入使用的工艺装备由各分厂按规定要求建立台帐。6.4.2 使用部门按台帐编号逐一做出明显标识。6.5 工艺装备设备的维护保养

6.5.1 按规定要求正确使用各种工艺装备设备。

6.5.2 使用过程中要掌握主要磨损件及磨损极限情况,及时判断工艺装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防止意外损坏。

6.5.3 工艺装备应定期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

6.5.4 所有完好的工艺装备都要入库保管,作到摆放有序、对号入座、整齐、清洁无尘无锈。

6.5.5 非完好状态的工艺装备,应及时进行处理。

6.5.6 长期不使用的工艺装备按指定地点摆齐封存,并做好标识。7 形成的文件和记录 工艺装备设计评审表、工艺装备验证表、工艺装备维护记录等。8 附表

8.1 表GZ-01工艺装备设计评审表 8.2 表GZ-02工艺装备验证表 8.3 表GZ-03工艺装备维护记录

JR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管理规定 版次号:3 / 0 工艺纪律检查管理规定 文件号:Q/JR.G07.49-2001 工艺纪律检查管理规定 目的

为确保JR产品满足顾客要求,考核JR员工对工艺要求的掌握程度,以满足产品实现的要求,特制订本规定。2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2.1 本规定适用于JR工艺纪律检查、考核与管理。3 引用文件

3.1 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3.2 Q/JR.G28.01-2001《质量手册》(第3版)。4 术语

本规定采用GB/T 19000-2000 idt 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标准中的术语。5 职责

5.1 技术中心是工艺纪律检查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各分厂制订工艺纪律的检查内容和考核办法。

5.2 各分厂负责对工艺要求及执行情况进行考核,提供相应的记录并实施改进。6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6.1 JR应制订健全实用的工艺纪律检查和考核制度。6.2 工艺纪律检查内容: 6.2.1 工艺执行情况:

a)操作者对岗位操作规程的熟悉掌握情况; b)操作者岗位规程执行情况; c)岗位生产符合要求情况。

6.2.2 生产所需资源符合技术要求情况。

6.2.3 生产设备运转情况:

a)生产设备运行情况是否完好; b)生产设备维护、保养情况; c)生产设备状态标识情况。6.2.4 工作环境情况:

a)工作环境清洁、整齐情况; b)工作通道是否畅通;

c)工作环境现场标识是否齐全。6.3 工艺纪律考核内容:

6.3.1 依据检查项目,编制工艺纪律检查和考核表。

6.3.2 根据检查结果评价工艺纪律执行情况,形成记录。7 形成的文件和记录 工艺纪律检查和考核表 8 附录

8.1 表GK-04 工艺纪律检查和考核表

JR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管理规定 版次号:3 / 0 工艺文件编制管理规定 文件号:Q/JR.G07.34-2001 工艺文件编制管理规定 目的

为规范工艺文件的编制和使用,做到有效的受控,以指导设计和开发工作,特制订本规定。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2.1 本规定对JR工艺文件编制的内容和要求作出明确规定。2.2 本规定适用于JR工艺文件编制的控制。3 引用标准

3.1 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3.2 Q/JR.G28.01-2001《质量手册》(第3版)。3.3 Q/JR.G28.02-2001《文件控制程序》 4 术语

本规定采用GB/T 19000-2000 idt 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标准中的术语。5 职责

5.1 技术中心是工艺文件编制的归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新设计开发产品工艺文件的编制和组织实施。

5.2 各分厂技术处负责对本部门相关产品工艺文件的编制和实施。6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6.1 编制依据

6.1.1 产品图样。

6.1.2 设备条件、生产计划、员工技术水平等。6.1.3 各类标准、技术文件等。6.2 编制要求

6.2.1 工艺文件要完整、正确、统一,并能确保产品质量。

6.2.2 技术上先进、可靠,能获得最佳经济效益。6.2.3 确保操作安全,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6.3 工艺文件类别内容 6.3.1 工艺路线图。

6.3.2 工艺方案和工艺守则。6.3.3 工装设备设计图样。6.3.4 材料定额等。

6.4 工艺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发放等应符合《文件控制程序》规定的要求 JR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管理规定 版次号:3 / 0 图纸图样、技术文件销毁管理规定 文件号:Q/JR.G07.36-2001 图纸图样、技术文件销毁管理规定 目的

为对作废、实效的图纸图样、技术文件按《文件控制程序》要求实施作废、销毁控制,特制订本规定。2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2.1 本规定对JR图纸图样、技术文件销毁的控制作出明确规定。2.2 本规定适用于JR图纸图样、技术文件销毁控制。3 引用标准

3.1 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3.2 Q/JR.G28.01-2001《质量手册》(第3版)。3.3 Q/JR.G28.02-2001《文件控制程序》 4 术语

本规定采用GB/T 19000-2000 idt 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标准中的术语。5 职责

5.1 技术中心是图纸图样、技术文件销毁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JR开发性新产品图纸图样、技术文件销毁的批准与组织实施。

5.2 各分厂技术处负责对本部门相关的图纸图样和技术文件的销毁。6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6.1 凡是作废、污损的图纸图样、技术文件由相关分厂有关部门组织处理,其他单位和个人无权进行处理。

6.2 销毁的图纸图样、技术文件必须经部门有关领导审核批准。6.3 图纸图样、技术文件在销毁前应逐一进行登记,并保存一份完整无损的文件存档。

6.4 图纸图样、技术文件在销毁时至少有3人在场 JR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管理规定 版次号:3 / 0 产品设计评审管理规定 文件号:Q/JR.G07.42-2001 产品设计评审管理规定 目的

为保证产品的性能、质量、成本与进度满足计划或合同规定的要求,将产品先天不足的缺陷控制在设计过程中,特制订本规定。2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2.1 本规定规定了JR产品设计评审的职责和控制要求。

2.2 本规定适用于JR设计评审,包括方案设计评审、图样设计评审、改进设计评审、工艺设计评审等。3 引用标准

3.1 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3.2 Q/JR.G28.01-2001《质量手册》(第3版)。4 术语

本规定采用GB/T 19000-2000 idt 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标准中的术语。5 职责

5.1 总工程师是产品设计评审的主管领导。5.2 技术中心是产品设计评审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实施开发性新产品设计评审及对评审结果的处理。

5.3 销售公司、质量管理部、生产制造部、财务管理部、各分厂参与开发性新产品设计评审,并实施相关的评审结果的处理。5.4 各分厂技术处负责相关产品的设计评审,必要时上报技术中心组织相关部门参与设计评审。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6.1 方案设计评审内容

6.1.1 产品任务来源及其本身具有的特点,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数量及样品完成情况、工作进程等。

6.1.2 产品结构、设计参数,主要原材料变动情况。6.1.3 产品生产过程中关键技术问题及解决办法。

6.1.4 分析预测技术经济指标与实际完成指标情况及主要差异。6.2 图样设计评审

6.2.1 图样及技术文件验证情况,6.2.2 工艺设计的先进性、合理性。6.3 工艺设计评审内容

6.3.1 必要的生产工艺、工装配备情况。6.3.2 主要生产工序加工质量、装配过程。6.4 改进设计评审内容

6.4.1 产品结构、设计参数的变动情况。6.4.2 主要原材料变动情况。6.4.3 产品质量情况。

6.4.4 产品符合顾客要求和产品标准(技术条件)的情况,并对出现的异常(如电容值、损耗值偏差等)进行对比分析。

6.5 评审的结果及任何必要的措施的记录应予以保持。7 形成的记录

设计评审记录、设计评审报告、必要的措施的记录等

JR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管理规定 版次号:3 / 0 产品经济技术分析报告编制管理规定 文件号:Q/JR.G07.43-2001 产品经济技术分析报告编制管理规定 目的

为有效地对新产品寿命周期内技术经济作出正确分析,以指导设计和开发工作,特制订本规定。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2.1 本规定对JR新产品技术分析的内容和要求作出明确规定。2.2 本规定适用于JR新产品技术经济分析的控制。3 引用标准

3.1 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3.2 Q/JR.G28.01-2001《质量手册》(第3版)。4 术语

本规定采用GB/T 19000-2000 idt 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标准中的术语。5 职责

5.1 技术中心是产品技术经济分析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产品经济技术分析的准备和组织实施。

5.2 各分厂技术处负责对本部门相关的分析。

5.3 质量管理部、财务管理部参与产品技术经济分析。6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6.1 产品的主要结构 6.2 对产品的性能、质量及成本费用有重大影响的主要原材料及零部件的技术经济分析。

6.3 预期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6.4 产品推广可行性分析。

6.5 产品寿命周期及总体效益状况分析。7 形成的记录

产品经济技术分析报告等

JR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管理规定 版次号:3 / 0 产品特性重要度分级管理规定 文件号:Q/JR.G07.45-2001 产品特性重要度分级管理规定 目的

为对JR产品生产关键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必须对产品特性重要度进行分级,并予以控制,特制订本规定。2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2.1 本规定对JR产品特性重要度分级作出明确规定。2.2 本规定适用于JR产品设计开发中产品特性的控制。3 引用标准

3.1 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3.2 Q/JR.G28.01-2001《质量手册》(第3版)。4 术语

第二篇:饲料质量管理体系手册(推荐)

一、组织结构

二、职责权限 总经理:

a)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b)批准质量目标和质量管理手册; c)确定组织机构对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任免; d)确保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得到有效策划及其完整性; e)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资源保障。

质量负责人:

a)确保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得到建立和保持。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业绩,包括改进的需求。c)在整个组织内促进食品安全意识的形成。d)就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关事宜对内对外联络。

办公室:

a)对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控制。b)对公司质量记录的控制负责。c)对公司人力资源的管理负责。d)对公司质量目标的考核负责。5.5职责、权限与沟通 与顾客的沟通 公司在识别和实施与顾客在有关方面的沟通安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关服务的信息。营销部在合同签订前应通过多种渠道向顾客顾客介绍产品,回答顾客咨询;在产品售后,由营销部负责收集,回复顾客的有关产品的服务信息。

2)客户的查询,由办公室根据查询内容和要求以口头或书面形式给与详细的答复。3)顾客的订单、合同(包括修改)由办公室负责进行处理。

4)顾客的反馈和投诉,以合适的书面文件的形式进行处理,以持续获得顾客的消息。5.5.3内部沟通

5.3.3.1制定目的:建立公司内部正常顺畅的沟通管道并形成制度。

5.5.3.2企业内部的沟通管道形式:

1)逐级汇报,正式的文件沟通。2)会议沟通(例行会议、临时性会议)。3)非正式场合、形式的沟通(电话、个别交谈等)5.5.3.3沟通反馈:在各个沟通环节中,凡须有需回复的意见或问题时,沟通双方必须明确反馈的时限。担负反馈的一方,必须在规定时限内给予回复。若在指定时间内未收到回复的,可直接在联络单中向行政部提出投诉,投诉将影响岗位绩效。

5.3.3.4相关责任:

a)部门主管有责任通过各种渠道以最佳方式解决员工所遇到的问题。b)各部门主管对《信息联络单》的处理方式及处理结果将与其绩效挂勾。c)如果当事人未使用书面沟通方式而耽误工作进展的,当事人负主要责任。5.6管理评审

5.6.1管理评审的时间、地点、人员安排。

5.6.2管理评审的目的:通过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适宜性进行科学地评价,寻找持续改进的机会,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5.6.3管理评审的具体资料准备和分解,相关部门准备管理评审会议资料汇总。5.6.4评审程序:

1)由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会议。2)分别由相关部门人员进行汇报。

3)与会人员就上述报告和以下内容进行评价,提出评价意见和促进提高品质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建议。A、质量管理体系及过程的有效性。B、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C、资源需求的满足。D、品质方针、品质目标的适宜性。

4)由总经理做出管理评审结论,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7.1产品实现的策划

7.1.1目的:针对豆制品生产制定专门的质量控制措施,确定资源配置及活动顺序,确保产品或项目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

7.1.2 适用范围:适用于豆制品生产项目及合同的质量计划的编制、实施、控制及其所涉及的所有部门。

7.1.3 职责分工:

a)技术质量部负责识别并确定有关的实现产品的过程的策划;

b)有关项目(过程)的主牵头部门负责相关质量计划的编制、报批、实施过程进度监督检查;

c)管理者代表负责质量计划的审批,相关部门负责按计划分工组织实施。7.1.4程序说明

a)在合同中有规定项目时需制订质量计划;

b)各部门针对上述情况,对照现有的体系文件,对文件未涵盖、未说明或不制定计划不能正确操作或完成的工作做为制订对象并提出要求;

7.1.5编制质量计划

a)编制质量计划应参照质量手册的相关内容,符合质量方针,与质量体系协调一致,可以引用已有文件,也可新增特殊要求,有的要求也可严于现有文件规定;b)进行产品实现策划(如制定质量计划)时通常应包含的内容为:产品、项目或合同的质量目标。实现过程所需要的资源,包括人员需求、设备、技术方法、各种材料等。实现过程所需的支持文件,如需要可直接引用现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制定需编制的文件清单,及各部门的配合方式。实现过程所需的步骤及时间要求。实现过程所需的测量和验证点。证实实现过程满足要求的质量记录。

7.1.6计划的审批和发放

经项目主牵头部门负责人审核,相关部门会签后,由主牵头部门报管理者代表审批。审批后的计划,由计划制订部门印发各相关部门,质量计划为受控文件发放,更改应按文件管理程序执行,并建控制台帐。

7.1.7计划实施控制:

各相关部门按计划规定开展工作;项目主牵头部门对质量计划的全部实施过程监控,按分工和阶段进度实施检查,并对结果进行记录,对未达到预计目标的部门应及时反馈并要求其整改到位。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7.2.1 与产品有关要求的确定:

供销部负责建立与顾客有关过程的程序,规定顾客要求的评审、确定和合同、订单的处理方法,并由供销部及相关部门负责实施,顾客要求包括:

a)顾客明示的要求,包括对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

b)顾客虽没有明示,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和预期的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c)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d)公司确定的任何附加要求。7.2.2产品要求的评审:

供销部负责对订单进行评审,技术质量部、生产部等配合评审工作的展开,在此应注意对识别的顾客要求连同公司确定的附加要求也应实施评审,对获得的每个合同都应按规定给予评审,评审应在投标、接受合同或订单之前进行,以保证:

a)产品要求有充分的文字规定;

b)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任何产品要求都已解决; c)公司具有满足合同或接受订单要求的能力;

d)合同评审采用小组讨论或会签评审的方式进行;

e)当接到顾客提出对产品原有要求进行修订时,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并保证修订产品要求的信息正确传递给相关部门,在对产品要求进行评审时应注意,当有关活动和规程涉及到顾客和公司内部各部门时,应规定联系的途径和确定各自的责任,产品要求评审的结果及跟踪措施应按记录的要求予以保存。

7.2.3产品要求评审的实施

a)普通产品评审由供销部直接签字认可;

b)有特殊要求的产品由供销部牵头,会同技术质量部、生产部进行评审。评审能够达到产品要求的,由供销部同顾客沟通,签订合同。

7.2.4顾客沟通

供销部确定与顾客沟通的渠道,并充分、准确地掌握顾客对公司提供产品的满意程度信息,以此来测量与监控顾客满意并做为实施持续改进的输入;确保在产品提供之前、之中和之后,在以下方面识别并实施与顾客的沟通:

a)在报纸、广告、电视等各种媒介上发布公司有关产品信息; b)收集顾客对产品要求信息;

c)对咨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包括对其修改;

d)顾客对产品的反馈,包括顾客投诉的处理,以合适的书面文件的形式进行处理,以待获得顾客满意。7.4采购

7.4.1采购管理

公司制定并执行《采购控制程序》,以确保采购的产品(包括材料、设备、配件、工具等)能满足规定的要求。采购负责人在采购工作中要对采购物料负全面责任,提高采购效率,坚持就地就近原则,做到同类物品比质量,比价格,严格所需的质量、数量、规格、型号采购。

7.4.2采购信息

原材料进货须根据生产需要按计划采购,不得随意采购,造成原材料积压,影响产品 质量;原料进货需逐批进行查验;采购人员在采购原料时,应选择有信誉的供方,与其签订购销合同,做到合理、合法,严格履行合同约束的条款,并向供货方索取质量检验报告以及相关证照证明;采购的原料质量要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求,对有质量问题的原料,采购人员必 须及时与供应商联系退货或拒收;对不能判断质量是否合格的原料,要抽样送有关检验机构进行检验。采购人员如不负 责任采购了不合格原材料并造成经济损失的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7.4.3采购产品的验证

采购的原料必须经产品感观检验、验证其标识、合格证真实性或抽样检验确认产品合 格后填写《进货验收记录》;因违反上述制度,使不合格原辅材料进入生产,造成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的,自觉接 受有关的处理,承担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公司通过以下方面控制生产过程和服务的实施:

7.5.1.1 通过已有的产品说明书或顾客要求评审结果,明确公司相关服务的特性。7.5.1.2 为了确保生产和服务的质量,编制并实施必要的作业指导书。7.5.1.3 为生产和服务的正常开展配置适当的设备并进行维护保养。7.5.1.4 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配置并使用适宜的测量和监控装置。7.5.1.5 对生产过程和产品特性进行适当的监控和测量。

7.5.1.6 规定产品放行的方法,交付的条件、方式和相关的手续,规定交付后如何开展相应的服务工作。

8.产品标识与可追溯性控制

1.制定目的:为制定每批入库物料(原物料、半成品、成品)的标识以利于制造、储藏等作业辨识并为品质责任追溯提供依据特制定本规章。

2.适用范围:本公司各种原物料、半成品、成品之标识及追溯均适用本规章

3.原物料之标识:(1)每批物料的包装容器外应贴上供应商的产品标签内容应包括:物料名称、编号、规格、数量、供应商名称、生产日期以及产品保质期等。(2)原物料进厂后仓库点收人员提供物料待检卡由供应商送货人员填写后贴在该批物料外包装上待检卡内容应包括:物料名称、编号、规格、数量、供应商名称、交货日期等

(3)公司有关人员依照进料检验规定对原物料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在待检卡上盖上“合格”、“不合格”、“特采”字样之印章并签署姓名、检验日期。

(4)合格或特采物料入库后至使用完之前每一包装容器的标签及整批物料之待检卡均不可撕毁。8.1半成品之标识

(1)制造部各单位在生产加工完成之半成品入库前应在其包装容器外贴上标签卡标签卡应填写下列内容:物料名称、编号、规格、数量、制造命令、客户、制造班组(必要时填入作业人员姓名)、生产日期等。

(2)制造单位物料人员对每批半成品送品管检验前应贴上该批物料之待检卡待检卡应填写下列内容;物料名称、编号、规格、数量、制造命令、客户、制造班组、生产日期等。

(3)有关人员依照最终检验规定予以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在待检卡上盖上“合格”、“不合格”、“特采”字样之印章并签署姓名、检验日期。

(4)合格或特采物料入库后至后工程使用完之前每一包装容器之标签及整批物料之待检卡均不可撕毁。

(1)成品包装之标识同半成品标识方法(标签卡、待检卡)

(2)应根据国家(或产品销售国)相关的产品质量法规的规定标识生产日期、使用期限(保质期)、生产批号等内容。

6.产品追溯规定

.产品追溯方式:出现产品品质问题需追溯时可从下列方式入手:(1)产品之生产批号、日期;(2)产品或物料之标签卡、待检卡;(3)各种产品的检验记录、检验报告;(4)生产日报表及相关生产记录;(5)其他可追溯之方式。9.测量、分析和改进

本公司策划并实施以下方面所需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

(1)通过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不合格品控制等过程,证实产品的符合性;

(2)通过顾客满意测量、内部审核、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数据分析等过程,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

(3)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措施、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在测量、分析、改进过程中,建立《数据分析控制程序》,确定包括统计技术在内的适用方法及应用程度。监视和测量。

10.内部审核

1.目的:为了确认公司现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过程是否符合ISO9001标准和公司所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以及是否有效的实施和保持,公司要定期对质量体系进行内部审核。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制造过程审核和产品审核。

3.职责部门:管理者代表。10.1审核程序概述

(1)公司须制定内部审核计划,内部审核须覆盖所有与质量管理有关的过程、活动和班次,且必须按计划进行安排。当内部/外部不符合,或顾客投诉发生时,审核频率须适当增加。

(2)实施内部审核前,公司要对审核方案进行策划,包括确定审核的准则、目的、范围和方法等。每次审核须使用规定的检查表。

(3)内部审查员要经过培训且获得iso9001内部审查员资格证书。(4)审核员不得审核自己的工作。

(5)内部审核包括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即验证与iso9001标准和任何附加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符合性;内部审核还包括制造过程内部审核,即审核每个制造过程,决定其有效性;内部审核还包括产品审核,即按规定的频次,在生产和交付的适当阶段对产品进行审核,以验证符合所有规定的要求。

(6)对查出的不合格项目,被审查部门要进行纠正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向审查组报告。审核组对纠正措施的实施及效果要进行确认

(7)整个内部审核活动要留下记录并按期限保管。

(8)内部质量审核的结果要向管理者汇报,并要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11.数据分析 1.目的

为了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评价在何处可以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公司必须收集并分析有关的数据。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来自监测和测量的结果以及其他有关来源的数

据的分析

3.职责部门 产品技术部

11.1数据分析程序概述(1)收集数据

公司收集的数据一般包括: ☉有关顾客满意的信息数据;

☉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有关的数据,如质量记录、成品合格率、产品不合格信息、顾客投诉等;

☉与体系运行能力有关的数据,如异常发生率、异常再发率、内部审核结论、管理评审输出、生产率、交货期等;

☉供方数据。

(2)通过对数据作出分析为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性和有效性的评价提供下列信息:

☉顾客满意程度的现状和趋势。☉产品和服务与顾客要求的符合性。☉过程、产品特性的变化和趋势。☉供方产品、过程和体系的相关信息。

3.通过数据分析,寻找改进的对策和方法。

☉质量和运行绩效的趋势须与整个业务目标的进展、与竞争对手以及适当的基准数据进

行比较,并采取措施以支持。

☉确定迅速解决顾客相关问题的优先顺序。

☉确定与顾客相关的关键趋势和相互关系,以支持状况评审、决策和长期策划。☉及时报告使用中产生的产品信息的信息系统。

第三篇:质量管理体系制度

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证公司依据ISO系列标准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确保公司的质量方针得到贯彻实施和质量目标能够实现,产品质量能够满足顾客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技术标准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确立的管理对象为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部门和具有质量管理职能的各级管理者和员工。

第二章

细则

第三条、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控制和管理

一、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

1.质量手册、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2.程序文件。

3.确保过程有效运行和得以控制要求的作业文件、操作规程、标准和法规、各种管理制度等。

4.记录表格。

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使用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公司质量活动的“法律和法规”,它规定了公司质量活动的原则、程序和标准,最终使公司产品满足顾客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技术标准的要求,达到用最经济的手段管理质量的目的,必须得到贯彻执行。

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控制

1.质量管理体系归口管理部门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控制,并进行统一编号、分类、归档。

2.各类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经授权人批准才能发布。

3.发现文件不适宜时,由相关部门对文件进行评审,确立文件修改的内容,经授权人批准后实施更新。

第四条、过程质量控制

一、人力资源部按照岗位人员能力标准,对员工能力进行考核,确保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是能够胜任的。

二、采购人员按照物资质量标准或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进行物资采购,每年对供方进行一次业绩评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与供方互惠互利双赢。

三、质量检验人员按照检验规则,依据检验标准对原料、半成品、成品进行检验,确保合格的原料才能投入生产,合格的半成品才能转序,合格的成品才能出厂。

四、各生产工序依据工艺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程进行生产。

五、仓库管理员按各类物资的要求入库码放,作好防护和标识,防止错发。第五条、质量管理体系实施与检查

一、公司的各部门按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职能分配表的职责开展质量活动。

二、公司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检查等活动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有效贯彻实施。制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检查计划,确保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覆盖部门的所有的质量活动每年至少得到一次审核和检查。

三、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管理评审活动,对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完成情况、产品质量和顾客投诉信息、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上次管理评审提出改进建议落实情况等进行一次系统评

审,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四、内部审核和检查以及监督审核发现的不合格项,由体系归口部门督促责任部门制定纠正预防措施,限期改正,并验证其有效性。管理评审提出的改进建议由公司办公室督促责任部门制定改进实施计划,并检查落实。第六条、处罚与奖励

一、人力资源部对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进行考核,不胜任者进行培训或转岗,仍不能胜任者解除聘用劳动合同。

二、采购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物资依据检验结果在不影响产品质量时可进行降级或降价处理,不能作降级降价处理的,由采购人员进行退货处理,带有本公司标志的物资应在本公司就地消毁。不按采购程序采购的不合格物资,由此造成的损失由供应公司或采购人员承担。

三、质量检验人员不按检验规则和检验标准进行检验,使不合格的原料投入生产,不合格的半成品转序,不合格的成品出厂而造成损失,由质量检验员或技术中心承担。

四、工序操作人员不按工艺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程操作的,每发现一次罚款50元,造成损失的承担赔偿责任。

五、仓库管理人员不按规定码放和标识,致使物资错发的,造成损失的由仓库管理人员承担。

六、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监督审核,发现的不合格项,管理评审提出的改进建议,责任部门必须在规定时间完成整改。不按时完成整改的每项按500元对责任部门或责任人进行处罚。

七、监督审核出现的严重不合格项,导致认证证书被取消,违犯质量控制程序发生批次重大质量事故给公司造成损失巨大的,依据事实,提交公司管理层讨论,作出处罚决定。

八、质量管理活动中徇私舞弊、玩忽职守、贪污受贿等触犯国家法律的,公司启动法律程序,追究其法律责任。

九、对严格执行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并作出贡献的人员,公司每年将予300---1000元的奖励。

第三章

附则

第七条、本制度由质量管理体系归口部门起草。

本制度自颁布日起正式执行。

2013 年 5 月 6 日

第四篇: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及手册测试题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及手册测试复习题

一、选择题

1、(D)为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适当的信息。A)设计评审B)设计验证C)设计确认D)设计输出

2、持续改进应是(B)的职责。A)最高管理者B)全体员工C)部门领导D)工程技术人员

3、GB/T 19001标准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D)。A)是为了统一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和文件B)是为了统一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C)是为了规定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D)是对产品要求的补充

4、采购信息应表述拟采购的产品,适当时包括(D)。A)质量管理体系要求B)人员资格的要求C)产品、程序、过程和设备的批准要求d)以上都是

5、生产过程受控的条件包括(D)。A)获得产品标准B)使用适宜的设备和测量设备 C)实施监视和测量 D)以上都是

6、内部审核是为了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D)。A)适宜性B)有效性C)符合性D)b+c7、当对某份合同中与产品有关的要求进行评审时(C)。A)必须召开会议进行评审 B)必须向总经理报告C)采用任何有效的方式 D)以上都不是

8、公司总经理主持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的评审是(D)。A)第一方审核B)第二方审核C)第三方审核D)管理评审

9、检查表(A)。A)是审核员对审核活动进行具体策划的结果B)应提前交给受审核部门的人员认可C)必须经过管理着代表的批准D)b+c10、生产工人对变形台板进行校正属于(A)。A)纠正B)纠正措施C)预防措施D)持续改进

11、过程监视和测量的目的是(A)。A)证实过程实现策划结果的能力B)证实过程的符合性C)证实产品满足要求D)以上都是

12、组织应确定并提供的资源是(D)。A)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B)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所需的资源C)满足顾客要求并增强顾客满意所需的资源 D)a+b+c13、可以做为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证据的是(A)。A)审核员看见操作工人没有按作业指导书加工零件 B)审核员发现工人加工的零件不符合图样要求,认为该工人没有经过培训C)操作工人现场操作没有作业指导书D)a+b+c14、设计更改应(D)。A)在实施前得到批准B)评审时应包括评价对产品组成部分和已交付产品的影响

C)应进行适当的评审、验证和确认D)a+b+c15、公司特殊过程包括(D)。A)焊接、热处理B)喷漆、热喷涂C)挤绝缘、挤护套D)a+b+c16、监视顾客满意感受的方法不包括(D)。A)顾客满意度调查B)流失业务分析C)索赔D)使用产品

17、以下(D)活动必须由无直接责任的人员来执行。A)管理评审B)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C)设计和开发D)内部审核

18、每次内审的审核结果应作为(C)过程的输入。A)设计和开发B)管理体系策划C)管理评审D)产品实现

19、收集信息的方法可以是(D)。A)面谈B)观察C)查阅文件和记录D)a+b+c20、不合格的产品不能放行,除非(D)。

A)总经理亲自下令紧急放行B)顾客批准C)按程序规定作为让步接收而放行D)b+c

二、填空题

1、公司《质量手册》确定了新亚星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其中质量方针是(精益管理,提供客户满意产品),2012—2015年公司质量目标是(顾客满意率≥90%,每年递增1%)、(焦炭综合合格率≥95%,每年递增0.2%)和(焦炭内控合格率≥92%,每年递增1%)。

2、《质量手册》的质量保证范围是(焦炭、化产品、外供能源的生产和服务)。

3、《质量手册》编制依据的标准号是(GB/T19001-2008idtISO9000:2008),标准名称是(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4、公司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与(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融为一体化管理体系。

5、《质量手册》的发放范围为(公司最高管理层)、(各单位管理者)、(认证公司)和有要求的顾客)。

6、质量手册由(生产质量部)负责编制、更改和发放,未经(管理者代表)批准任何人不得将本手册提供给本公司以外的人员,手册持有者调离时应将手册交还(生产质量部),并办理回收登记手续。

7、为了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公司质量管理运用过程方法、PDCA循环,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8、(文件控制)是指对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文件的编制、评审、批准、发布、发放、使用、变更、重新批准、标识、作废和回收等管理工作。

9、企管部制定(《记录控制程序》),规定各部门对记录予以标识、储存、保护、检索、保存期和处置的控制方法,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10、(管理者代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生产质量部)负责质量体系策划的具体实施。

11、企管部负责对公司各单位及各级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得到规定和沟通,并通过(《部门(车间)职责条例》)和(《岗位说明书》)的形式加以规定。

12、安保部根据(所有物料按指定位置存)、(位置指定有利于质量管理)、(位置指定有利于员工安全)来确保工作环境要求。

13、各部门都有责任管理工作环境,工作现场应保持明亮有序、(所有物料按指定位置存放)、(运输道路畅通)、干净整洁、环保设施得到维护控制。

14、生产操作人员对工作环境应该(保持设备工具状态良好)、(保持文件资料整洁)、(规范穿戴指定劳保用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15、公司对采购物资、成品等产品在内部处理和在交付期间,公司要针对产品的符合性提供防护,适用时,这种防护应包括对(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防护也适用于产品的组成部分。公司对采购物资材料的贮存、标识和成品保护的方法,确定产品符合性并满足顾客的要求。

三、判断题

(×)

1、顾客没有抱怨就代表顾客满意。

(×)

2、产品的测量应由专职检验员进行。

(√)

3、职能部门对基层单位的监督检查属于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

4、一个文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程序要求。

(×)

5、每一次内部审核均应覆盖ISO9001:2008标准中所有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

(×)

6、公司不必对顾客以口头方式提出的与产品有关的要求进行评审。

(√)

7、生产质量部负责要求和指导生产分厂在产品制造全过程中运用合适的搬运方法,防止产品在工序流转过程中损坏和变质。(√)

8、在现场审核时可以根据特殊情况适当调整检查表,以便于审核任务的完成。

(√)

9、发现不合格测量设备时,要对已测量的结果进行有效性评定和记录,并对该设备和任何受影响的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

(√)

10、“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定,某工序每个工人的做法都不同,而且产品的合格率差别很大。”适合于这一情景的条款是7.5.1a)。(√)

11、当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或顾客反馈信息需要服务时,工作站、销售部门应通知顾客和公司相关部门,并负责进行策划,提供服务。

(×)

12、每次内审的审核结果应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策划过程的输入。

(×)

13、组织应针对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运行中发现的每一个不符合项采取纠正措施。

(×)

14、组织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控制不包括对交付产品后实施的活动的控制。

(√)

15、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中每一名员工均应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活动或工作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各种活动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如何为实现所从事活动的质量目标做出贡献。

四、简答题

1、质量管理有哪八项原则?

答: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每个公司的生存都依赖顾客的需要,因此,应理解顾客当前的需要和潜在的需要。

原则2:领导作用;领导将本组织的宗旨、方向和内部环境统一起来,并创造使员工能够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环境。原则3:全员参与; 员工是组织之根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最大的利益。

原则4:过程方法;每一组将输入转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可视为一个过程。

原则5:管理的系统方法;针对设定的目标,识别、理解并管理一个由相互关联的过程所组成的体系,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原则6: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

原则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对数据和信息的逻辑分析或直觉判断是有效决策的基础。

原则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组织和供应商是相互利的,通过互利的关系,可以增加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2、生产的产品中出现不合格品,应如何进行控制?

答:①生产质量部制定《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以规定不合格品(或不符合)处置的职责和权限,对不合格品(或不符合)的处置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②不合格品的标识。经判定为不合格品应予以标识,标识可以挂牌、记录。③不合格品控制记录。不合格品控制应有相应的记录,记录应符合《记录控制程序》的要求。④交付后不合格品的处理。在交付后和开始使用后才发现产品不合格时,公司有责任采取适当措施解决问题,由供中特集团驻新亚星采购工作站、供销部会同顾客共同评审不合格产生的性质,并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到顾客现场协商处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些措施应与不合格品对顾客造成的影响(包括损失或潜在的影响)相适应,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和环境、安全不利影响。

3、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管理的能力,改进应自觉、有计划、系统地进行。问:改进包括哪几个方面,并简述各方面如何实施?

答: ①持续改进。采用适当的方式实现持续改进,并应用PDCA循环的方法策划该过程。本过程的主要职能由管理者代表承担。②纠正措施。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是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的重要活动。⑴建立并实施纠正措施程序文件,针对发生不合格的原因,采取当措施,以防止不合格再次发生。⑵ 纠正措施的实施应采取的步骤:识别和评审不合格,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运作方面的不合格,产品质量方面的不合格,顾客抱怨(包括投诉)所引发的不合格的评审:a通过调查、分析,确定不合格的原因;b研究为防止不合格再发生应采取的措施;c确定并实施这些措施;d跟踪并记录纠正措施的结果;e不明确的有必要采取进一步的分析与改进。③ 预防措施。有效开展预防措施是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改进的重要措施。预防措施的实施应采取的步骤:a识别并确定潜在不合格并分析原因;b评价采购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c研究确定需采取的预防措施,并予以实施;d确定需采取的预防措施,并予以实施;e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f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并做出永久更改或进一步采取措施的决定。

第五篇: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制度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制度

1、公司根据施工项目的规模,和不同的施工阶段组织配备一定数量及相应专业的专职质量检查员。

5000m2 以下的项目至少应配备1 名专职质量检查员;

5000m2~10000 m2的项目配备的专职质量检查员不应少于2 人;

10000m2 以上的项目应设置质量检查组并应专业配套;

2、督促并明确各级质量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定期对专职质量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考核,提高工程质量管理人员素质。

3、主要专业管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认真抓好项目操作人员的素质教育,提高操作者的生产技能,严格控制操作者的技术资质、资格与条件。

4、下列主要岗位人员应取得相应资格,持证上岗:

1)项目经理:从事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项目经理,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组织培训、考核和注册,具有国家授予的项目经理资质,其承担工程规模应符合相应的项目经理资质等级,获得《全国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培训合格证》和《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资质证书》,并按时参加年审复查,确保证书有效性。

2)项目技术负责人的资格应与所承包的工程项目的结构特征、规模大小和技术要求相适应。

3)专业管理人员和专业工长应由经培训、考核合格,具有岗位证书的人员担任。

4)施工试验,测量放线、资料管理人员应由经培训、考核合格,具有岗位证书的人员担任。

2.1.4 特殊专业工种(如电气焊、电工、电梯安装、防水工程等)操作人员应经专业培训具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其他专业的操作工人应按其专业技术技能划分为高、中、初级工,限定各级技术工人的操作范围。

下载XX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手册(制度范本、DOC格式)(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手册(制度范本、DOC格式)(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质量管理体系评审制度

    质量管理体系评审制度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评审的方式、时间间隔、评审内容及评审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大连惠腾机车焊材有限公司。 2 职责 2.1 技术部 a) 负责......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自查报告2007

    南通金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自查报告 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十个月至今,各部门都能认真贯彻执行标准,按照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的要求运行,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是有效的,......

    公司质量管理人员手册(共5则范文)

    公司质量管理人员手册公司质量管理人员手册(qchandbook)序言:此书为质量管理概论之必备手册,系全面概述实际运用于质量管理之要点。有人说,做质量管理须具备复杂的技能,错了。如......

    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及制度

    威永公路(缅寺河~河头段)10.07地震恢复重建工程项目部质量管理办法 及质量保证体系 编制单位:云南九巨龙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1总则及质量管理目标 1.1 总则 1.1.1工程概况......

    完善公司计质量管理体系(★)

    完善公司计质量管理体系配合公司三证合一管理体系顺利通过认证关键词:计量、质量完善计质量管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人、财、物和管理要求等综合性内容的输入过程,同时也是公......

    XX设计院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材料——质量手册

    XXXX设计院 质量手册 文件编号:QM-2012 文件版号:I / 0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受控状态:分 发 号: XXX设计院 文件编号:QM-2012 质量手册 版 次: I / 0 0.1章 质量手册......

    质量管理体系描述

    2.1质量管理体系描述 企业根据2010版GMP完善了质量管理体系,企业法人授权质量负责人、质量受权人全面负责质量管理工作及成品放行工作。质量部受企业质量负责人直接领导。质......

    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 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们都认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必须走质量效益的经营战略道路。我公司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建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