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务员考试热英语作文
Nowadays,there are more and more people who have participated in the test for national civil servants.Especially to the young generation living in the big cities, they tend to take part in the examinations.Millions of students choose civil servant as their most ideal Occupation after graduation.The craze in civil servant test 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Why the phenomenon of craze for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s has arouse wide concern among the people who care about the young people.?Firstly , nowadays college.students face great employment pressure.Pressure from education, family and career.It is easy to blame the school for charging too much money but teaching too little knowledge, the family members for the heavy burden, and the society for the fierce competition.Secondly
,in recent years,the welfare and salary of civil servants have been improved greatly,and so on.In my opinion ,the craze in civil servant test will continue if we donot pay attention to the phenomenon of craze for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s and solve the problem.if most high Quality talents gather in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it might lead to a waste of resources.what’s more ,from the long run ,it doesn’t do goo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I hope that this problem can be perfectly solved in the near future
第二篇:浅论公务员考试热
论公务员考试热
公务员,顾名思义是公共服务人员,在1993年以前,我国很少有“公务员”这个说法,也没有真正意义的公务员。在正式施行公务员制度之前,中国实行的是干部制度,但干部制度缺乏着具体的管理制度,因此我国开始思考别的制度。1993年8月14日国务院令第125号发布,1993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自此开始,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正式建立。也正是从1994年开始,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公务员考试,不过范围很小,尚未全国普及。2002年以后,公务员考试热度逐年升温,录取率由原来的十几比一到最近的几百比一,难度堪称中国第一考,但从收入,稳定,权力,社会地位,人脉等方面考虑,这几年大量的学子报考公务员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摘要:公务员 考试热 制度 录取率 收入 稳定 社会地位 人脉 流行趋势
最近几年,公务员考试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学子参加公务员考试,然而录取率是越来越低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考试报考合格人数与录用的人数比例平均为37:1,其中38个部门职位的报考与拟录人数之比超过100:1,9个部门的报考人数与拟录人数之比超过200:1,,5个部门的报考人数与拟录人数之比超过1000:1。
纵观最近几年的公务员考试人数与录取情况,2011年报考人数1415138人,录取率
1.57%,2010年,报考人数1468394人,录取率1.44%,2009年报考人数1040000人,录取率1.28%,2008年报考人数800000人,录取率1.67%,2007年报考人数535574人,录取率
2.38%。从中发现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越来越多,公务员考试进入“热”状态。
一、公务员考试热原因分析
1、公务员的福利、待遇好
首先是公务员职业稳定。虽然公务员在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予以辞退。可从目前情况来看,考核不称职的公务员较少,即使有人第一年考核不称职,第二年他也会想办法调整状态,使自己称职。所以目前离开公务员队伍的,除个别自动离职外,就是违法乱纪被淘汰的,因考核因素被辞退的微乎其微。其次是公务员待遇高,各种保障体系健全。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地区附加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位津贴等;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住房、医疗等补贴、补助;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称职的,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年终奖金;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老有所依,公务员退休后可以领取在职时一样的工资。
2、就业形势严峻
最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及教育制度的弊端,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所以在如此恶劣的就业环境面前,找一份如公务员这样待遇优厚,环境稳定,发展前景光明的工作显得尤为珍贵。
3、权力思想的遗留
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着强烈的“官尊民卑”的“官本位”思想,在中国五千年封建礼教传统文化熏陶下的群众,都向往当官。如今的社会现象在人们脑海中形成一个共识:没钱的怕有钱的,有钱的怕有权的,因此国家公务员成了众多人的追求。同时,公务员社会地位高是大家公认的,也是“官本位”思想影响的结果,今天很多人同样认为,当公务员可以获得比其他工作更高的精神享受。因为一个方面公务员多身处权力部门,手持公共权力的支配权,这为他们提供了权力寻租的机会。另外一个方面还体现在其他行业无与伦比的独一无
二的公权力上,并不是说公务员利用公权力去为自己谋私利,而是强大公权力折射出的美丽光环起作用。对于广大的刚踏入社会的学子们来说,与其说他们了解公务员职业,不如说他们是羡慕公务员这个职业,实际上他们是对公务员权力和荣誉的一种向往。
4、考生的盲目跟风的心态
“跟风心态”一方面表现在公务员考试带有盲目性,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群体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窘境。公务员的职业在社会中处于强势地位、占据大量资源、竞争机制不健全、缺乏淘汰机制。激烈的竞争以及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可利用的资源十分稀少,使得大学生想尽快摆脱这种“漂泊”,追求一种很稳定且资源相对很丰富的“铁饭碗”。考生还存在“唯利是考”的价值取向,跟着其他人向稳定的收入走。
5、家庭因素
很多考生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望孩子有稳定的工作,以后生活无忧,所以,一直鼓励孩子报考公务员。
6、机会均等,条件简单
公务员的要求不像军人那样严格,没有身高,年龄,视力,外形的限制,这令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参加公务员考试,并且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
二、公务员考试热的利弊
1、有利的方面:
由于公务员考试采取的是考试制度,对每个考生的要求与机会是均等的,因此考试结果主要是看考生的实力,这就要求考生自己努力学习相关方面的考试内容,有利于考生的自主学习,也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
2、存在的弊端:
公务员考试过热会引起就业失衡,人才过于集中,整个社会的人才资源配置失调,同时,国家每年公务员考试都要耗费很大的选拔成本,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
1)资源浪费
公务员考试耗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其中,既包括国家为此付出的大量选拔成本,也包括参考者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甚至压力、努力等个体成本,个别职位千人竞争一岗现象更是代价巨大。公务员考试过热导致考试经济发达,社会资源耗费严重。
2)人才配置不合理
公务员调动了大部分的人才,不少理工科博士却争做公务员,理工科硕士报考公务员更比比皆是,这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这种状况长期持续,可能出现政治领域人才堆积并大量剩余,科技领域等人才缺失,其结果必然是加剧内耗。
3)大学生就业观念越来越出现偏差
公务员的稳定,好待遇,使得大批的高校毕业生投身于公务员的考试中来。这就影响了他们正常的毕业、就业和创业。现代社会本是一个全民积极创造财富的社会,广大的毕业生毕业后应该投身于社会财富的创造中来,然而事广大的优秀学子的选择却是选择有稳定收入的工作,倾向于公务员这个“铁饭碗”。
4)权力思想更加严重
受封建社会的“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公务员职位受到公众的热烈追捧。“官本位”强调以官为本,唯官独大,官位不但成为决定权力配置和利益分享的唯一标准,甚至也成了衡量一个人事业成就和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在“官本位”的强力导向之下,众多社会成员为获得当官的资格,先是千军万马过公务员考试的“独木桥”,接下来又千方百计追求仕途上的步步高升。各种跑官要官的“潜规则”、买官卖官的腐败伎俩很可能愈演愈烈,社会风气将受到更大的毒害。
三、正确处理公务员考试热
1、引导考生有正确的权力思想
国家需要在公务员管理中加入更为致密的监督网络,严格约束国家公务员的职务行为。因为不少人是怀着权力和经济收益目的选择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没有谁能保证他们不会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如果放松了监督,公共权力就可能沦为他们谋取一己之私的工具。
2、改变公务员“铁饭碗”的现象
很多考生考公务员就是因为公务员的收入稳定,待遇好,是货真价实的“铁饭碗”,要改变公务员考试热的途径之一可以从打破公务员“铁饭碗”的格局入手,让公务员与非公务员一样,面临着一样的就业风险,取消公务员“稳定”的专利。
3、正确引导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这几年,随着国家扩招政策的不断实施,大学生就业市场压力不小,但与我国目前人才规模偏小的现实相比,扩招政策显然存在积极作用的空间。问题在于,与招生数量的急剧扩大不相适应,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职业评价尺度却修正得很不够,因此需要纠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偏差,引导大批青年学生到国家、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同时,政府应重视创造就业岗位,帮助更多大学生就业。
4、加大力度纠正考生的心态
充分利用现代传媒与舆论的宣传工具,批判功利主义思想,积极宣传无私奉献、职业平等、埋头苦干等健康向上的心态。
参考文献
1、佚名,关于公务员考试热现象的研究,2012.6.132、贾宇,如何看待国家公务员考试热现象,光明日报,20083、吴宁,如何看待公务员考试热现象,光明日报,2008.11.34、佚名,如何理性地看待炙热的国家公务员考试2013年百度文库
5、韩勇,廉永杰,“公务员考试热”现象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第二期
第三篇:如何看待公务员考试热
时事热点评论:该如何看待今年的公务员热
据统计,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网上报名通过资格审查人数超过105万,最终能捧上“金饭碗”的仅13566人,淘汰率高达98.7%,不少人自嘲自己是“国考炮灰”。
公务员考试之所以越来越热,有“历史遗传”的原因。今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是一次情况特殊的“过热”延续。
和白领们相比,公务员们的工资也许不算高,但职业风险却小得多。据国家人事部门统计,从1996年实行辞职辞退制度到2003年,我国公务员辞退率约0.05%。这是一个远低于其他行业的数字。同时,和其他群体比起来,公务员的养老、医保和住房等福利,都有较为完备的保障体系。以此观之,难怪“公务员热”会“高温不降”。
在金融风暴的寒冬里,今年的“公务员热”,又有所不同。一方面,毕业生越来越多了,据相关统计显示,2007年全国近500万高校毕业生中,至今仍有100万没有找到工作。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559万人,2009年预计将突破600万人。另一方面,就业越来越难了——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可是,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地方公务员的工资,却呈现了“逆势而涨”的趋势。据11月29日《经济观察报》报道,11月中旬,河南省获准将全省公务员平均每月津贴补贴增加300元。“薪动”的不仅是河南。这是一个旨在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的三年计划实施的第二个年头。这个计划又被称为“阳光工资”改革。据悉,更大范围的第二轮调薪可能在明年渐次展开——在经济下行和就业遭遇危机的冬天,公务员的工资竟“逆势而涨”,不禁让人唏嘘。
有论者早就说过,一个社会的年轻精英人群,都想方设法进入公务员队伍,是某种程度的人才损失,更反映出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结构性缺陷——公务员群体工作和生活的“优越”,除了说明公务员竞争、淘汰机制的不完善外,更反衬出薪酬分配格局的失衡,以及常态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完善和健全。
方方面面的改革和完善,绝非一日之功;短时间内改变“公务员热”的状况,也注定不现实。当前情况下,冷却“公务员热”,应该从两个大方面着力:一是让公务员群体能和普通公众一样,切身体验到金融危机的寒流——“阳光工资”改革不妨暂缓,适当的时候甚至可以考虑降低薪酬——国际劳工组织不是预测过,2009年发达国家员工薪酬将降0.5%吗?同时,更要动用各种方式缩减政府开支。其二,要想方设法帮助毕业生和其他群体就业——比如,在地方政府的18万亿投资计划中开拓出更多的就业机会;用更多积极的财税政策,促使中小企业吸纳更多的就业。
第四篇:如何看待公务员考试热
如何看待公务员考试热
2009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录公务员(俗称“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审核工作日前结束,通过审核的报名人数创纪录地超过105万人,而国家公务员拟招录人数为13500余人,这意味着各职位平均竞争比例已达78比1,而这一比例在去年为60比1。更令人咂舌的是,在今年的报考中甚至出现4723人竞争中残联1个职位的火爆场面。今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与历年相比有什么共性和特性?持续升温现象背后透露出哪些信息?
趋热原因:就业压力、公务员比较优势和队伍建设成效驱动报考热潮
一般而言,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是在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实施之后,伴随现代公务员制度引进而得以确立和全面推行的。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白智立多年从事国家公务员制度研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代公务员制度的确立是很多国家现代化成功、国家稳定发展的要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转型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不高的考试成本和相对公正的录用程序使很多人将国家公务员考试作为职业规划的备选,而长期以来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成效和明显的比较优势,也成为人们报考国家公务员的主要考虑因素。
“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实施以来,应该说取得了很大成绩,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得到了较好贯彻,较为全面地向社会开放公共职位,吸纳了大量的社会人才进入公共部门工作,公-1-
务员队伍的能力和效率得到了较为全面提升,也正是这一改革成果使得公务员职位成为众多应届毕业生和社会人才最为关心的职业选择。近年来,由于就业压力的增大,公务员报考热进一步升温。特别是中央国家机关以及省市机关公务员职位更深得求职者青睐,这主要与这些地区或部门在户籍制度、生活条件、工作条件、薪酬水平、自我实现等方面所具有的比较优势有关。”白智立说。
那么,应如何看待国家公务员考试炙手可热的现状呢?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国家公务员法起草小组成员宋世明认为大可不必对此担忧。他对记者表示:“'凡进必考'的考试录用制度,是从源头上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的基础性制度设计。同时,公务员职位具有公共性,公务员报考具有开放性。报考公务员,也只是多了一种职业选择尝试而已。一次考不中就寻死觅活者少有耳闻;准备像'范进'那样用几年的努力来实现做公务员梦想的报考者,也比较罕见。”
对于未来国家公务员报考趋势,白智立明确表示:“报考国家公务员应该说是众多高校毕业生经过理性思考后的一种较为现实和稳妥的择业行为。只要巨大的就业压力存在,国家公务员报考热的现象就还会持续。”
报考规定:基层工作经历可提高公务员队伍成熟度,却非“一劳永逸”
此次国家公务员招录的最大特点是更加注重具有“基层工作
经历”的报考者。按照计划,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用于招录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的计划数不低于计划总数的50%。同时,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等机构的部分职位还首次拿出专门计划,招录曾参加过“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到村任职”项目的高校毕业生。“有经验的人加入公务员队伍,不但可以提高公务员的成熟度,而且还可以节省政府培训的费用。”白智立认为。
而作为我国公务员队伍重要来源的应届高校毕业生,由于绝大多数经历单
一、缺乏“基层工作经历”,只能对很多心仪的职位“望洋兴叹”。日前,来自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2902名被调查者中,有66.0%的人表示愿意去基层工作,18.2%的人对此持拒绝态度,还有15.8%的人表示“不好说”。
白智立分析认为,近年来力度逐渐加大的就业引导政策,使部分应届高校毕业生放弃过去一步到位的择业策略,通过“以退为进”的方式,将去基层工作纳入日后从事公务员职业的整体规划;另外,近年来严峻的就业压力,迫使愿意去基层工作的人比过去增多,这对很多人来说,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一种不情愿的选择。其实,即使经过基层工作的历练也并非意味着可以在国家公务员职位上一劳永逸。白智立认为,“公务员的录用,要符合不同职位要求的基本任职资格和能力条件。从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以及公务员管理制度安排来看,还无法做到职位与任职资格条件的完全匹配。而且即便将基层工作经验作为公务员录用的硬性任职
条件,由于中央国家机关与基层之间在工作性质和内容上仍然存在较大差异,公务员录用后还需不断加大对他们的人力资源开发。”
实施效果:提升公共管理效率及公共意识,但存在甄别缺陷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飞跃发展,这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实施以来公务员队伍的结构性转变有着紧密联系。谈及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实施以来的成效,白智立表示,“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实施,不仅改变了公共部门的组织人事管理模式,促进了公务员队伍的能力和素质的提升,进而提高了公共管理的效率,同时还拓宽了公共职位面向社会的开放度,使公务员管理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这对公众公共意识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而与此同时,他也认为,作为公共部门人员的录用,更应着眼于吸纳那些有志于服务人民和推动国家社会发展的优秀公共管理人才,反观当前的公务员考试,还难以甄别这类人才,而是多倾向于筛选具有处理一般性事务能力的人才。
近年来,国家公务员报考数量持续走高,谋职于国家机关也成为很多高学历人群的第一择业目标,再加上“优中选优”的严格筛选程序,就使得国家公务员考试产生很强的精英吸纳作用。已在国家某部委工作三年的小郭说,国家公务员身份给自己带来了社会认可感,贷款、办信用卡是优质客户,相亲是“优质对象”,“有时还真有点精英的意思”。
对于这种社会现象,白智立认为,“公共部门垄断社会精英资源,不仅使其他社会部门无法吸纳有用的人才,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使权力监督遭遇深刻危机,因此这对社会长期发展自然不是件好事。”但他同时表示,“从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高学历精英的数量及其多样性,以及规模较小的公务员录用规模来看,这种危机在我国还不会成为现实。”
从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实施迄今,十五年间我国公务员录用和管理制度日益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等法规陆续出台。宋世明同时也表示,目前公务员考录制度还有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的空间,如还需在法规中进一步明确笔试和面试成绩在最终成绩中所占的比例等。
第五篇:公务员考试热的冷思考
公务员考试热的冷思考
公考热,年年热。在报名人数年年上涨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催生了公考热?“你为什么做公务员?”面对这个问题,十有八九的公务员,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稳定”。《新快报》记者查阅了近年来有关公考热的一些调查问卷,“稳定”基本上都排在公考原因的榜首。
以往人们分析公务员报考热时,习惯于强调公务员这一职业的报酬相对较高,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新兴产业甚至民营企业所开出的报酬已远远高于普通公务员,某些公务员“考霸”并非没有就业的机会,但他们还是放弃了那些职位,而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报考公务员的茫茫人海。不难看出,在那些一门心思考取公务员的“考霸”心里,高报酬固然重要,但他们更看重的还是公务员这一职业所特有的稳定。
面对与日俱增的就业压力,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变数,没有了梦想与激情的“考霸”早已将“金饭碗”当成了自己唯一的出路。公务员热的持续升温,不仅是大学生出于对稳定职业的向往以及对就业压力的逃避,这一现象本身也暴露出大学生创业理想与激情的泯灭,而这与大学的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不能说毫无关系。
“考霸”热衷于报考公务员无非是出于“体面”和“稳定”两种考虑。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并没有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加而削弱,甚至很多大学的课程安排本身就是为步入仕途而准备。于是,大学生学历越高、成绩越优秀,往往越是将考取公务员当成“出人头地”的唯一选择。虽然很多大学开始注重就业指导,但与实际需求还存在着不小差距,而且也仅限于指导“就业”,而不是“创业”。既然是“就业”,自然是以被动适应为主,专业技能的欠缺以及实践经验的匮乏,使得大学生在被动适应过程中并没有太大的优势可言,由此而“回炉”读中专或技校的大有人在。相比之下,考取公务员则无疑是种“一劳永逸”的选择———与其被动适应一份并不稳定的职业,不如挑选一份相对稳定的职业更为稳妥。
青少年无限的想象力以及无所畏惧的勇气是编织国家未来的原材料及原动力,如果我们的大学既不能鼓舞起大学生足够的创业勇气,也不能提供给他们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波澜不惊的机关生活实际上就已经成了他们最佳的生存选择,垂垂老矣也将成为他们难以摆脱的最终宿命。面对这样的结局,仅仅指责他们“不理智”显然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