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故事

时间:2019-05-13 23:08: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故事》。

第一篇: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故事

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故事

刘益阳

教授

什么是创新?

众所周知,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是当今最走红的“学术超男”。易中天的走红起源于他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的《品三国》。易中天不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也不是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为何他的《品三国》要比任何历史、文学权威都要著名N倍呢?原因是他《品三国》的绝妙构思。

易中天把历史著作《三国志》和小说《三国演义》对照起来品味,于是品出了许许多多的滋味。从思维的角度来讲,历史著作《三国志》运用的是逻辑思维,而小说《三国演义》运用的则是形象思维。这就是说,把《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对照起来品味,就是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于是许多亮点就闪耀了,许多地方就出彩了。比如说,对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的故事,就出现了许多需要探索的疑问:到底是三顾茅庐还是一顾茅庐?当初是诸葛亮毛遂自荐、刘备不感兴趣还是后来诸葛亮待价而沽、姜太公钓鱼?《三国演义》为什么要修改《三国志》的历史事实?这对于塑造诸葛亮、刘备等人的形象有什么意义?等等。如此对照品味,既体现出易中天研究的独到和精深,又吸引了听众、读者的浓厚兴趣。这就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创新思维的魅力。这就是创新!

创新是一个非常时尚的新名词,如今,人人都言必称创新,创新这个新名词的使用频率极高。可是,创新是一种高境界,不是可以随手采撷用以点缀的鲜花。创新要具备三个必要条件:第一,要以创新意识为前提;第二,要以创新思维为基础;第三,要以创新实践为载体。不具备上述三个必要条件,创新就是一个空有其名的时尚的招牌而已。

今天,我讲的是创新思维的一些方法和故事,用简要的阐述和形象的描述来吸引大家对创新思维的兴趣。

一、联想思维

所谓联想思维,就是从这一事物联想到那一事物的创新思维方法。联想思维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创新思维方法。

联想思维分为对比联想、接近联想和相似联想三种类型。1.对比联想

所谓对比联想,就是从这一事物联想到相对应的那一事物的创新思维方法。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看到山,通过对比联想,就可以想到水,山和水是相对应的事物。

请看案例:再穷也不能穷孩子与再富也不能富孩子

当今有一句话早已深入人心,那就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说的是穷困地区和弱势群体即使再穷,也不能误了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使穷苦家庭的孩子有求学受教育的机会,使他们有成才的可能。只有这样,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和贫苦孩子才可能有美好的未来。

经过对比想象,有人说出了另外一句如雷贯耳、发人深省的话,那就是“再富也不能富孩子”。说的是对于富裕地区和优势群体而言,即使他们富得流油、富得发昏,也不能让孩子在蜜罐中泡大,不能让孩子远离创业的艰辛,不能让孩子远离人生的辛酸苦辣。否则娇惯了的孩子长大了就不能自立于社会,就经受不住艰难和挫折,就有可能成为花花公子、败家仔,令溺爱他们的父母为之伤心欲绝。古人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俗语说富不过三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这里有一张2005年9月13日的羊城晚报,大标题是:大学生自杀,只因饭菜不合口?说的是,9月9日晚上,广州某大学一名入学仅仅一周的新生,从学校的7楼纵身跳下,当场死亡。这名大学生为什么自杀呢?这名大学生入学前是番禺的高中生,从小就没有离开过父母,是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现在上了大学,住进了集体宿舍,自己不会洗衣服,又嫌学校食堂的饭菜不合口味,咽不下去,因此觉得简直是下了地狱!这还不算,学校又组织军训,又热又苦又累,苦熬了一个星期,就自杀了!看起来这简直是天方夜谭,然而却是非常真实的故事。近几年来,我国每年都要发生几起大学生自杀的事件。

大家想一想,像这样的大学生,即使是大学毕业了,读了硕士、博士甚至博士后了,又能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有什么贡献呢?只能让他的父母为之伤心欲绝!只能让他的老师仰天长叹!可悲啊可悲!这就是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的不争的事实!

再说接近联想。

所谓接近联想,就是从这一事物联想到相接近的那一事物的创新思维方法。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看到水,通过接近联想,就可以联想到鱼,水和鱼是相接近的事物,水中有鱼,鱼离不开水。

请看案例:从《滕王阁序》想到阎都督

这个画面是“初唐四杰”之一的著名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的拓片。

王勃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

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话说王勃25岁那年,因为官场倾轧,丢了乌纱帽,重新变为一介布衣。27岁那年,王勃去交趾看望父亲途经南昌,正赶上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刚刚建成。当时南昌的最高军政首长阎都督正组织一场文坛盛会,请了众多的文化名人来写诗作赋,暗中已叫其女婿写好一篇《滕王阁序》作为压台的文章。不料,王勃触景生情,文思泉涌,即席写了一篇千古奇文《滕王阁序》。阎都督一看王勃这篇《滕王阁序》,惊呼不得了,天上的文曲星下凡了!比他女婿的《滕王阁序》要好上一百倍!于是,阎都督便当机立断,压下了自己女婿的《滕王阁序》,隆重推出王勃的《滕王阁序》,从此,王勃的《滕王阁序》变成了流传千古的绝妙奇文!

通过接近联想,我想到了这位堪称伯乐的阎都督。阎都督真是一位难得的好领导啊!用如今组织部长的话来说,阎都督在这件事情上至少有如下四大亮点:

一是给了王勃机会

试想一个交趾县令的儿子,“被清理出队”的原“青年干部”,灰溜溜的既非炙手可热的权贵,更不是“万字头,湿湿碎”的大款,高规格的贵族豪宴偏偏鬼使神差地让他参加上啦。当有头有脸的名流写诗作赋赞美滕王阁,这作序就好比“秤砣压千斤”,原是阎泰山安排给自家东床露一手的,谁料位列末座的“小弟小”王勃触景生情,技痒难熬,居然反客为主,洋洋洒洒地径自作起序来了。

二是认可王勃才华

王勃下笔,虽也点了洪都才俊、名阁胜景,但那文心,却分明重重地放在了怀才不遇的惆怅、时光不待、作客他乡的惆怅上面,与当时的太平盛世极不协调,可以说是不识时务。若是阎都督崇奉“168一路发”那一套,那么,王勃一定是文遭枪毙人倒霉。谁料阎老爷子识真货,知道碰上了“文曲星”,便不让姑爷班门弄斧了。

三是不抓王勃辫子

再往深一层想,如果阎都督不但没有雅量,而且心眼歹毒,那么王勃就必然会“吃不了兜着走”,因为只要随意拿几个针砭时弊的句子,上纲上线为“触犯时政”,王勃就会轻则坐牢,重则掉脑袋!然而阎都督爱才心切,没干蠢事。领导既有雅量,他手下的名流们也就认可了王勃这个“无官衔、无职称、无资历”的“三无”青年的序文。

四是不占王勃便宜

有人写文章调侃说:阎都督啊,你压下贤婿的创作发表欲尚可理解,至于你不在王勃名字前署上自家大名,实属观念保守。是你抬举了爬格子的王勃,你只消暗示一下,他就会乖乖地将你老人家的大名冠于王勃之前,文章千古事,不朽名难寻啊!可阎都督

你偏偏不!天可怜见,今日里翻遍史书府志也还是查考不出你这位官儿的大名呢!

我想,我的各级领导,都应该向阎都督学习。如果我们的各级领导都像阎都督那样,那么青年人走进社会以后成才的可能性就大多了。只要你是千里马,总会被伯乐发现的!是金子总会闪光的!这就是从王勃这匹千里马联想到阎都督这个伯乐的接近联想对我们的启示。

接下来我说相似联想。

所谓相似联想,就是从这一件事物联想到相似的那一事物的创新思维方法。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看到了鱼,通过相似联想,就可以联想到虾,鱼和虾是相似的事物。

请看案例:《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与《一个门将引发的“血案”》

这个画面是几年前,针对影片《无极》,有人制作的一个恶搞的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当年引起了轰动效应。

通过相似联想,我想到了下面一件事。2006年3月1日,中国足球队在2007年亚洲杯预选赛的第二场小组赛中,客场以1:2不敌伊拉克队。一位体育记者新闻报道的大标题是《一个门将引发的“血案”》,一针见血地指出门将李雷雷发挥极度失常,是中国队输球的主要原因。

记者在报道中写道,李雷雷简直是在梦游!对于伊拉克队的两次进球,李雷雷的反应是:一次是麻木不仁地目送着足球滚进球门,另一次却异常敏捷地将球撞入自家球门。这还不算,上下半场,李雷雷各有一次低级到足以致命的开球失误,上半场的一次球门球直接开到了对方球员的脚下,形成了伊拉克队的单刀突破,情况万分危急,中场大将李玮峰被迫连拉带拽,才以一张黄牌的代价化解了危机。下半场的那一次球门球又直接开到了对方球员的脚下,又一次造成了伊拉克队的突破,情况更为紧急,主力前锋杜威被迫飞身滑铲,才再次以一张黄牌的代价化解了危机。

且不管国足中伊之战输球的原因还有哪些,我感兴趣的是《一个门将引发的“血案”》这个大标题。一是因为它使用了相似联想的创新思维方法,同在网络上引起轰动效应 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相对照,句式相同,感情色彩相同,令人拍案叫绝!二是因为它巧妙地借用了《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轰动效应,大大地增强了这篇报道对球迷们眼球和大脑的刺激!三是因为它体现出了记者的才气和灵气。该记者善于联想,善于利用联想来鼓动读者想象的翅膀,善于利用联想来煽起读者感情的波澜。因此,不管别的报道、别的评论如何说,这篇《一个门将引发的“血案”》的标题都是非常成功的。尽管这是负面的报道,很难评上什么奖项,但是,我相信,有如此创新思维的记者,将来

靠别的文章拿奖应该是指日可待的事。

二、联结思维

所谓联结思维,就是把两个或者几个不同的事物联结起来思考的创新思维方法。联结思维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创新思维方法。

几乎所有的多功能的产品都是联结思维的产物。例如具有照相、摄像、上网功能的手机,收、录、放三用机,水陆两栖坦克、水上飞机等等。

“将铅笔与橡皮擦连成一体”,这个说起来极其简单的联结思维,为它的发明带来了一千万美元的专利收入。

“将电脑和游戏结合在一起”,这就产生了电子游戏机。这是一个普通人的一个普通的联结思维,然而它的专利价值却是一亿美元!

联结思维不但非常有用,而且非常有趣。请看案例:名叫“玛丽莲.爱因斯坦”的混合画

请坐在后面的朋友说,画面上的人是谁?有人说是好莱坞著名影星玛丽莲.梦露,对!完全正确!加10分!

现在再请坐在前面的朋友说,画面上的人是谁?有人说是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对!回答正确!也加10分!

这幅画远看是玛丽莲.梦露,近看是爱因斯坦。这幅画的名称叫玛丽莲.爱因斯坦。按照西方人的姓名规范,梦露是姓,玛丽莲是名,女人嫁了老公以后,就要改姓老公的姓。所以,这幅画叫玛丽莲.爱因斯坦,就意味着梦露嫁给了爱因斯坦。这是美国人开的玩笑,是美国式的幽默。

这幅画运用光学原理,把梦露和爱因斯坦的面貌特征结合起来,组成了这样一幅神奇的混合画。

我们感兴趣的是创作这幅画的联结思维的创新思维方法。它把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结合起来,它把一个非常美丽的女人和一个相对丑陋的男人结合起来。它把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和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结合起来。请朋友们说,联结思维的魅力是不是很大?

请大家再看一个更加令人惊叹也更加发人深思的案例:洛克菲勒与世界银行。上个世纪初,也就是一百年前,在美国,有一位大学刚毕业的帅哥,他的求职之举不但像是一个神话故事,而且求职之路也是一步登天,令人难以望其项背。

这位帅哥求职的思路既大胆又新奇,从表面上看这位帅哥是异想天开,仿佛得了神经病,而实际上他却是摸准了时代的脉搏,摸对了经济寡头们的胃口。

先是由帅哥的老爸出马,拜会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开门见山地说:我有一个儿子,大学刚毕业,既相貌英俊,又才华出众。我知道您的女儿非常漂亮,聪明可爱。因此,我请求您把您的女儿嫁给我的儿子。洛克菲勒回答说:您的这个主意看来很不错。但是,您的儿子要想成为我的女婿,恐怕光靠相貌英俊、才华出众还是不够的。我想,他还得有些什么成就才行。帅哥的老爸接着说:洛克菲勒先生,您说得太对了!假如我的儿子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那么他的这点成就够不够成为您的女婿的资格呢?洛克菲勒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完全够格!

于是,帅哥的老爸又去拜会世界银行的总裁,也是开门见山地说:我有一个儿子,大学刚毕业,既相貌英俊,又才华出众,我想推荐他做您的副总裁,您看怎么样。世界银行总裁回答说:您的这个主意看来很不错。但是,您的儿子要想成为世界银行的副总裁,恐怕只靠相貌英俊、才华出众还是很不够的。我想,他还得有些什么独特的优势才行。帅哥的老爸接着说:总裁先生,您说得太对了!假如我的儿子是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女婿,那么他的这点独特的优势够不够成为您的副总裁的资格呢?世界银行总裁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完全够格!

神话就这样诞生了!梦想就这样实现了!先是帅哥被任命为世界银行副总裁,接着,帅哥就成为了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女婿。不但求职之路一步登天,而且成就了令世人羡慕不已的美满姻缘。按照我们中国人传统的说法,那真是名副其实的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啊!

神话难道就这么容易创造吗?其实也不,创造神话还得有千载难逢的机会和绝顶聪明的脑袋!帅哥的机会是:当时的美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了垄断资本主义的阶段。在实业界,出现了诸如石油大王、钢铁大王、铁路大王等等实业巨头;在金融界,出现了诸如世界银行、花旗银行、大通银行等等金融寡头。由于资本主义市场的不断发育,实业界和金融界因为各自利益的需要而互相渗透。这种互相渗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必然会导致实业巨头和金融寡头之间的某种形式的联合。帅哥的求职思路正是顺应了这个美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抓住了一个让石油大王和世界银行实现某种联合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帅哥的绝顶聪明之处在于:他成功地采用了创新思维的方法来设计了他的求职思路。石油大王和世界银行不仅是两个不同的事物,更重要的,他们是美国市场经济中的两个相互之间具有强烈吸引力的事物。帅哥通过他的创新思维,把这两个事物联结在一起,促使垄断资本主义向更高的阶段发展,所以,他成功了。在帅哥获得成功的诸因素中,相貌英俊、才华出众虽然是重要的因素,然而决定性的因素却是他的创新思维,是他把石油大王和世界银行联结在一起的创新思维!

三、扩散思维

扩散思维又叫发散思维。

所谓扩散思维,就是从一个点向四周辐射的创新思维方法。扩散思维是我们中国人最需要向西方人学习的创新思维方法。

有人说,中国人至今还拿不到诺贝尔奖,关键是因为中国人扩散思维的能力比较弱,太过于强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想,这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我们的首都北京是一圈一圈的:紫禁城、内城、外城、三环、四环、五环、六环。而法国巴黎的街道却是放射状的,以凯旋门广场为中心,放射出12条街道。从空中往下看,凯旋门好像是太阳,12条街道好像是太阳的光芒。这就是当年拿破仑的构想:我是太阳,请看太阳光芒四射!

1996年,我出访巴黎。在凯旋门广场游玩了以后,我同几位朋友一起逛街。因为巴黎的街道是放射状的,是斜的,我们逛了几条街以后,就迷失方向了。我们几个人不但不会说法语,就是英语也很陋嘢,问路时,虽然法国人都很热情,打着手势,表情也很丰富,还画图给我们看,但是我们还是一脸茫然。后来,还是巧遇了两位中国老夫妻,才帮助我们找到了返回的路。这一回,真是真真切切地让我感觉受到了西方人扩散思维的厉害。

虽然说我有过这样一次难忘的经历,然而话还得说回来,我们东方人学习扩散思维也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请看案例:《焚书坑》一诗的解释。

画面上是一首唐诗《焚书坑》,其中蕴含着一件令我终身难忘的经历。

1971年11月,单位传达关于林彪反革命集团主要干将黄永胜路过河南古战场荥阳时念的一首唐朝诗人章碣写的七言绝句:“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这份绝密文件是逐级传达的,从矿务局领导到厂领导到科室车间采矿场领导到党员干部到非党员干部到工人,等到我这个非党员干部听传达时差不多已经是最后一级了。此时文件对我既已解密,于是矿党委书记就叫我把这首诗解释一下。其实,我是个工科大学生,没有读过这首诗,于是,我凭借扩散思维的方法来解读这首诗。

我的目光盯在了“祖龙”这个词上。当时我手上有一本郭沫若的诗集《邕漓行》,记得其中一首写兴安灵渠的满江红词的最后三句是:“说猪龙,其实是祖龙,能开创。”注释中说:“所谓猪婆龙者,盖由祖龙讹传而来,祖龙即秦始皇之异称。“既然敲定了诗中的祖龙就是秦始皇,那么以此为中心辐射开来,进行扩散思维,其他的词句就可以陆续界定,诗的意思就明白了。显然,“刘项”就是刘邦和项羽;原来不读书”就是说刘

邦和项羽原来都不是读书人“竹帛”应该是当时的书,因为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以前,书都是刻在竹板上或者写在布帛上的;“烟销”应该是烧毁,秦始皇焚书坑儒嘛;“关河”应该是函谷关和黄河;“空锁”自然是指函谷关和黄河对秦国首都咸阳的拱卫是徒劳的;“祖龙居”自然是指秦国的首都咸阳一带;“坑灰未冷”当然是比喻时间没过多久,烧书的灰都还没有冷嘛,秦朝实际上只传了两代,到秦二世时就土崩瓦解了!“山东乱”当然是指骊山以东发生了叛乱,陈胜吴广领导的中国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随之刘邦、项羽等地主武装也竞相割据,秦朝就灭亡了。扩散思维的结果,辐射到了诗中所有的词句,诗的意思就跃然纸上了: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的政策,失去了天下人心,导致了秦朝的灭亡,像刘邦、项羽这些灭亡秦朝的主要势力的代表人物,原来都不是读书人啊!黄永胜在秦朝末年荥阳古战场念这首诗,影射毛主席像秦始皇一样实行焚书坑儒的政策,必然导致天下大乱。所以中央绝密文件称之为“反诗”。经我这一解释,那位矿党委书记豁然开朗,对我赞扬备至,并迅速将诗意传播到矿务局机关和其他厂矿,于是我这个矿中学语文老师在平桂矿务局这个万人大企业也就开始小有名气了。这件事也就成为了我后来获得连续破格提拔的人生转折点。对于我来说,扩散思维是功不可没的。接下来,请大家再看一个案例:火烧赤壁的策略。

这个画面是火烧赤壁的画面。

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一次战役,它奠定了东汉末年天下三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合抗曹的胜利,取决于诸葛亮、周瑜、黄盖、庞统等人的一连串的锦囊妙计,其中的核心计谋是火攻。当东吴都督周瑜因无破曹良策,急火攻心,口吐鲜血,昏倒在地以后,诸葛亮探病时开的药方就是手心里写的一个“火”字。围绕着火攻这个核心计谋,经过扩散思维就有了一系列与之配套的计谋。例如,群英会蒋干中了周瑜的离间计,导致曹操杀了荆州降将蔡瑁和张允,损失了至关重要的水军统领。再如,黄盖行苦肉计,诈降,使曹操放松了警惕,寄希望于东吴不战自乱,为火攻创造了最重要的必要条件。又如,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让曹军把战船用铁索锁在一起,表面上看是抗御江上的风浪,使北方士兵免受晕船之苦,实际上是为了火攻威力的充分发挥。当周瑜再一次因破曹之难而口吐鲜血、昏倒在地时,诸葛亮探病开的药方是四句十六个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其实,诸葛亮预测了气象,知道三日后有东南风。于是,他演出了一台借东风的好戏,并且乘机脱离了虎口,逃出了周瑜布下的罗网。赤壁之战中运用扩散思维而形成的系列计谋还有舌战群儒、智激孙权、智激周瑜、草船借箭、智算华容,等等。正是由于围绕火攻扩散思维而形成的一系列妙计,才使火烧赤壁这台大戏演得威武雄壮、精彩无比!

四、求异思维

所谓求异思维,就是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创新思维方法。

求异思维要求人们从新的与众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要独立思考,具有独特思维,提出独具匠心的创新设想。

求异思维是最基本的创新思维方法。请看案例:柏杨的《中国人史纲》

写过《丑陋的中国人》的台湾作家柏杨写了一本《中国人史纲》。这本书很畅销。据我的理解,这本书之所以畅销,除了柏杨的名气大以外,是因为这本书体现了四个方面的求异思维。一是以人为本。一般的历史书都以写历史事件为主,而柏杨这本《中国人纲史》却以写历史人物为核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二是公元纪年。一般的历史书都以封建皇朝的年号作为时间顺序,不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而柏杨的《中国人史纲》却以公元纪年作为时间顺序,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三是中西对比。柏杨这本《中国人史纲》不但写中国的历史,而且也同西方的历史相对比。从明朝开始,西方的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而我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却遭受了压制和扼杀。两相对比,能引发人们无比的慨叹和深入的思考。四是文学语言。柏杨善于运用文学语言来描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因此他的《中国人史纲》的可读性自然高出一筹。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个案例:廖仲恺女婿之死的疑案

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期间,周恩来最关心的头等大事就是毛泽东的安全。就在谈判取得成果,毛泽东即将返回延安的前几天的一个晚上,突然发生了一件非常意外的事件。周恩来的秘书李少石乘坐中共驻重庆办事处的汽车返回红岩村的时候,突然遭到枪击而死亡。办事处雇用的司机把车开回红岩村后便失踪了。于是,李少石之死便成了一个谜。周恩来立即召集会议研究案情,参加会议的绝大多数同志都认为这是国民党特务暗杀周恩来的阴谋,理由是李少石的相貌跟周恩来相似。周恩来想到,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国民党特务谋杀了廖仲恺同志,而李少石正是廖仲恺的女婿。20年后悲剧重演,使周恩来的心情非常沉重。就在这众口一词、义愤填膺的时候一位办事处的年青同志运用求异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他认为办事处的司机突然失踪,说明存在着司机肇事的可能性。此言一出,立即招来大家严厉的批评,都认为这位年青的同志缺乏敌情观念。周恩来是善于进行创新思维的人,对那位年青同志的求异思维非常重视。他想,年青同志说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不经过调查不应该轻易排除。再说,毛泽东同志的安全和谈判的成果才是最重要的。国民党特务没有必要在这种时候来谋杀周恩来。于是,周恩来果断地布置了周密地调查,结果,确实如那位年青同志所预料的,是由于办事处司机开车

速度过快,不慎撞倒了路边一名国民党士兵,另一名国民党士兵喝叫停车,办事处司机不听,继续行驶,于是,另一名国民党士兵举枪射击,结果导致李少石同志死亡。与此同时,国民党方面也得出了相同的调查结果。由于周恩来对求异思维的高度重视,头脑清醒,避免了国共双方的激烈冲突,维护了谈判的成果。同时也使国共双方对毛泽东的安全更为重视。求异思维可谓立了一大功。

五、逆向思维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把问题反过来思考的创新思维方法。

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都是有效地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它们反映了客观物质世界中可能与现实之间的辩证关系。由于这两者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因而对同一对象的认识就会出现不同的认识效果,这正是逆向思维的创新魅力之所在。更由于人们习惯于顺向思维,因而逆向思维往往就特别具有创新的意义。

逆向思维是最难把握的创新思维方法。

我们先看一个案例:穿鞋人的荒漠与卖鞋人的天堂

有甲、乙两位推销员,分属不同的公司,一起去非洲某国推销鞋子。两人抵达后,马上开展了市场调查。他们惊讶地发现,该国位于赤道附近,气候炎热,人们习惯于打赤脚,不穿鞋子。因此,推销员甲马上沮丧地向公司汇报,认为这里是穿鞋人的荒漠,鞋子在这里根本没有销路,所以他抓紧时间立即返程了。与此相反,推销员乙对这块荒漠却情有独钟,他兴奋地向公司汇报说:“我发现了 一块新大陆,请火速将大批鞋子运过来。”两位推销员针对同一情况得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甲推销员按顺向思维思考:“鞋子一定要有人穿,才可能有市场。”乙推销员则按逆向思维思考:“人可能要穿鞋,因而一定有市场。”于是,甲走了,乙留下来了。不久,经过乙推销员的努力,把该国居民打赤脚的习惯改变为穿鞋子的习惯,于是,乙所属的公司成为了该国最大的鞋业批发商。从这个乙推销员成功的案例,我们不难看出,逆向思维可以将可能转化为现实,这是因为现实中的确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可能。

请再看一个案例:持续17年的爱心“骗局”

据2005年6月9日《重庆晚报》报道:家住重庆沙坪坝的一对夫妇隐瞒大款身份17年,高考前夕,向女儿许下重金承诺,无意中曝光了这场持续17年的爱心“骗局”。

这的确是闻所未闻的传奇故事。经营着一座煤矿和一个书城的大款父母,为了培养女儿吃苦耐劳、勤奋节俭的品德和自立意识,竟然十分委屈地装穷17载。他们这种几乎与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截然相反的教育方式让人惊异,让人感动,也颇具启示意义。

不妨先来看看装穷式教育的最终技术效果:从小学到高中,女儿一直是老师眼中的乖孩子,善良真诚,成绩优秀。显而易见,到目前为止,这对用心良苦的父母得到了自己期盼的教育回报。

有道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穷是一笔精神财富“,无数的事实和经验告诉我们,那些在清贫、艰难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往往具有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的意志、勤奋拼搏的精神和可贵的同情心、爱心,而这些人性美德之花的绽放,往往是在幼年、童年、少年时期不断播种、浇灌、培育的结果。很难想象,一个从小便大手大脚、沉醉于物质享受和以富为荣的富家子弟,能够真正发自内心的在任何时候,任何人面前表露出体恤与关怀,传达爱心与同情,乐于付出和奉献。

因此,当球王贝利喜得贵子的时候,有人赞叹说,这个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像您这样伟大的运动员!然而贝利却说,他或许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运动员,但绝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运动员!因为他一生下来就太富有,而我的童年却很穷。

前不久,大连某小学门口出现了这样一幕场景:放学后在学校门口,一名小学生在同学面前夸耀自家宝马车的豪华,恰在此时,他的父亲却开着一辆桑塔纳轿车来接他回家。感到在同学面前丢了面子的儿子不乐意了,执意不肯上这辆“破车“,非要父亲回家将宝马车开来不可。面对如此的场景,如此在富裕温室中长大的”小花“,你会作何感想?你能够期待他们在未来的爱心世界中成为铺路奠基的坚硬、扎实的一份子吗?

当然,重庆这对大款父母的教育方式确实有些另类,有些极端,有些矫枉过正,而且也很难向他们学习。但是,从创新思维的角度来说,这对大款父母的装穷式教育方式正是对现行常规教育方式和环境的逆向思维的产物,而这,才是这个案例引起人们关注和深思的理由。

接下来,请大家再看一个案例:荷花出污泥而不染与荷花对淤泥这样说。在这里,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是顺向思维,荷花对淤泥这样说是逆向思维,让我们用形象思维来领略一下逆向思维的魅力。

我作为一个工会干部,从逆向思维的角度构思了《荷花对淤泥这样说》这首诗。这首诗诠释了这样一个主题,那就是在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的决定》精神的指引下,党政工领导干部对待职工群众的应有的正确态度。

诗中的我指的是荷花,是党政工领导干部:诗中的你指的是淤泥,是职工群众。下面,我朗诵这首诗:

六、形象思维

这里所说的形象思维,是指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的创新思维方式。形象思维是最有魅力的创新思维方法

大家都知道,形象思维是文学创作的核心,逻辑思维是理论研究的核心。一般地说,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通常是两股道上跑的火车,交汇、碰撞不到一起。要让这两个核心相互渗透甚至相互融合,是十分困难的事情。纵观古今中外,既是文学家又是理论家的人是少有的。对于某一个特定的人来说,似乎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是,从创新思维的角度来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既是难能可贵的,也是应该追求的,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而且杂交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

请大家先看一个案例:《导演·性格演员·钢琴家》

这是我的一篇关于领导科学的论文。大家可能会感到很奇怪,这种形象思维的题目怎么能作为理论文章的题目呢?其实啊,妙就妙在这里。文章的第一部分写的是领导干部要像导演那样具有驾驭全局的领导能力。第二部分写的是领导干部要像性格演员那样具有演什么就像什么的领导素质。第三部分写的是领导干部要像钢琴家那样具有统筹兼顾的领导艺术。说老实话,我这篇文章内容上并没有什么特别新奇之处,但是大小标题却特别新颖别致,强烈地吸引着评委们的眼球。结果,这篇文章获得了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这是省部级的重大奖项。当年一等奖空缺,二等奖、三等奖几乎都是社科院研究员和大学教授的研究成果,我作为一名企业领导干部,作为一名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业余的散兵游勇,能够获此殊荣,实事求是地说,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的创新思维方法功不可没。这篇文章就收录在我2002年出版的《工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这本书里。

请大家再看另一个案例:《雷达.天平.灯塔》

这是我的一篇关于企业经营者决策的逻辑思维的理论文章。文章的第一部分写的是企业经营者要像雷达那样探寻决策的目标。第二部分写的是企业经营者要像天平那样衡量决策的风险。第三部分写的是企业经营者要像灯塔那样指明决策的方向。这篇文章以其大小标题形象思维的魅力,又一次获得了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使我有幸两次获得省部级奖。这篇文章就收录了我2006年出版的《同工会干部谈逻辑》这本书里。

我两次因为形象思维而荣获省部级奖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具有了被评为享受广西政府津贴专家的资格。现在每月津贴300元。虽然因为我是副厅级干部,当年区党委马庆生副书记没有批准我参加评选,但是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文件精神,我的退休费因此而增加了五个百分点。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个最精彩的案例: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我个人认为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气势最宏伟、联想最美妙、议论最精确的一

首词。这这首词上半阙写景,下半阙言志,写景是形象思维,言志是逻辑思维,二者之间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达到了革命浪漫主义的顶峰。当年毛主席重庆谈判期间,这首词曾经轰动山城重庆,为毛主席赢得“诗人领袖”的美誉。蒋介石气急败坏,亲自策划纠集了一帮御用文人,炮制了几十首《沁园春.雪》,妄图压倒毛主席的这首词。结果统统都是雕虫小技,根本无法同毛主席的《沁园春.雪》相提并论,气得蒋介石暴跳如雷,把那几十首狗屁诗词摔在地上,大骂“娘希匹!”

下面,我朗诵一下毛主席的《沁园春.雪》,让我们来领略一下毛主席的伟大气魄,同时领略一下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的创新思维方法的无穷魅力。

七、公关思维

所谓公关思维,主要是从人际关系的角度进行思考的创新思维方法。

公共关系的理论告诉我们:公共关系的核心,一是交流沟通协调,二是设计塑造形象。对于交流沟通协调而言,需要别出心裁地使用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核心。要想别出心裁地使用语言,收到交流沟通协调的公关效果,就需要创新思维。对于设计塑造形象而言,需要独具匠心地进行策划。这个策划,既要合乎情理之中,又要出乎意料之外。要想独具匠心地进行策划,收到设计塑造形象的公关效果,也需要创新思维。离开了创新思维,公共关系的交流沟通协调和设计塑造形象都只能是老生常谈,既无吸引力,又无凝聚力。只有以创新思维为核心,公共关系学才是一门具有活力、魅力、生命力、创造力的科学和艺术。

公关思维是最有实用价值的创新思维方法。请大家先看一个案例:“移山倒海”的大师豪斯

向顶头上司、向决策者贡献自己好的建议和计划,是我们每个职场人员应尽的职责。然而,我们在献计献策的时候,往往会遇到不受重视、不被采纳的苦恼,尤其是一个非常合理、非常优秀的建议或计划被上司断然拒绝的时候,我们的苦恼会更加剧烈。

碰到这种“进而不纳”的情况,人们往往抱怨上司说:“能遇上知人善任、从谏如流的上司就好了。”这几乎成了所有下属一种传统的、固定的思维模式,这样的下属之中很少有人愿意换一种思维模式来考虑“进而不纳”的问题。

其实,新的思维模式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新的出路。

在美国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鞍前马后工作的众多人中,都觉得这任总统是“一扇老橡木做的门”,任何新鲜的意见都被他毫无例外地拒之门外。威尔逊有才能、自负,所以对别人的意见往往瞧不起,要么不采纳,要么根本不予理睬,但是,有一个人是独一无二的例外,这个人就是他的总统助理豪斯。

豪斯有什么绝招呢?

豪斯自己说,有一次,他在总统办公室里被单独召见。他明知总统不容易接受别人的建议,但还是尽自己所能,清楚明了地陈述了一种政治方案,因为他苦心研究过,自认为相当切实可行,所以说得理直气壮。然而他并没有得到与其他同事不同的命运,威尔逊总统当即表示:“在我愿意听废话的时候,我会再次请你光临。”但是几天后,在一次宴会上,豪斯很吃惊地听到威尔逊总统正在把几天前他向总统的建议作为总统自己的见解公开发表!这件事,使豪斯大彻大悟,懂得了向总统贡献意见的最好方法:首先是要避免他人在场,其次是要不露声色地、悄悄的把意见“移植”到总统的心中。开始,要使总统不知不觉地对你的意见感到兴趣,然后使这个计划可以作为总统自己的“天才构想”而公之于众,最后,使总统坚定不移地相信是他本人想出了这个好主意。换句话说,绝不要强调某某计划是豪斯的主意。为了使一个好的计划被总统采纳,他得自愿牺牲“版权”,把“版权”让给总统,而且必须是悄悄地、人不知鬼不觉地转让。这样,他的计划就能顺利地被总统采纳。例如,1914年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豪斯奉总统之命赴法国做外交上的斡旋。出发前,威尔逊总统原则上同意了豪斯的计划,但态度相当谨慎,距离被正式批准还相当遥远。豪斯到巴黎以后,就把自己想出的、经总统谨慎同意的计划,说成了“总统的创见”,并热烈赞扬说,这是“天才、勇气、先见之明”的表现。当威尔逊总统看了电传过来的豪斯与法国人初次会谈的记录,就毫不犹豫地正式批准了豪斯的计划。计划的实施给美、法两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豪斯为自己实际发挥的作用由衷地高兴,同时威尔逊总统也更加由衷地喜欢豪斯。对他更加倚重。但有一件事是心照不宣的:豪斯从来不表示某项计划是他想出来的。若干年后,豪斯说道:“我不愿意称那些计划是我的,并不仅仅出于讨总统喜欢。我的计划充其量是一颗树种,要长成参天大树必须有土壤、水分、空气和阳光。只有总统才有这些条件。把树种变成大树的,公平地说,是总统。我只不过把种子移植到了总统心中。”

在威尔逊执政期间,豪斯一直采用这种简单而有效的“种子移植”的策略,然而他对威尔逊的影响,比当时成群的政治领袖加在一起都大。多年以后,人们才窥见豪斯的秘诀,豪斯获得了“移山倒海”的大师的美誉。

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在一切人类的潜意识中,活跃着一种本能的强烈的欲望,就是偏爱自己、珍视自己的东西,维护自己的“尊严”。这种欲望,从积极的方面来讲,有利于人类自身的生存。试想,如果每个人都不爱自己、不珍视自己的东西,不维护自己的“尊严”,人类还能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吗?从消极的方面讲,这种欲望又具有强烈的排他性,不肯轻易地承认别人比自己强。一般人如此,领袖人物更是如此,他

们总是特别钟爱自己的计划,维护自我尊严的倾向也更明显,这是领袖人物接受别人意见时的一个巨大心理障碍。我们在献计献策的时候,必须正视这个障碍,超越这个障碍,利用这个障碍,把“我的”种子移植到“他”的心中,由他当作“己出”,当做“自己生的孩子”养育。这样,我的“种子”就不怕不能成活,不怕不能长成参天大树了。豪斯就是这样做的,所以他成了“移山倒海”的大师。有人还形象地比方说,豪斯第一个发明了“思想试管婴儿”,威尔逊总统则是这次伟大试验的母体。

请大家再看一个更加精彩的案例:大智若愚的华西列夫斯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斯大林,由于反常的“自我尊严”的驱使,变得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他“唯我独尊”,不能允许世界上有人比他高明。莫斯科保卫战前夕,苏军大本营总参谋长朱可夫将军曾经建议“放弃基辅”,以免遭到德军的“合围”,这本来是一个很有战略眼光的建议,但斯大林听不进去,当面骂朱可夫“胡说八道”,并一怒之下把朱可夫赶出了大本营。不久,基辅果然遭德军合围,守城的苏军精锐部队全军覆没,等到斯大林对朱可夫说:“你是对的”的时候,已经是马后炮了。但是,另一位后来当了苏军大本营总参谋长的华西列夫斯基将军,却往往能使斯大林不知不觉地采纳他的正确的作战计划,从而发挥杰出的作用。

华西列夫斯基的进言策略比豪斯还要别致。

在斯大林的办公室里,在斯大林与华西列夫斯基谈天说地的“闲谈”中,华西列夫斯基往往“不经意”的“顺便”说说军事问题,既不郑重其事,也不头头是道。可是奇妙的是,等华西列夫斯基走了以后,往往斯大林想起一个好计划。过不了多久,斯大林在军事会议上陈述自己的计划的时候,大家都惊叹斯大林的深谋远虑,纷纷称赞不已。斯大林自然十分高兴。再看看华西列夫斯基本人,也同大家一样惊叹不已,好像他也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个计划。这样一来,就再也没有人会想到这是华西列夫斯基的主意,甚至斯大林本人也不这样想了。但是,上帝最清楚,统帅部实施的毕竟还是华西列夫斯基的计划。

华西列夫斯基在军事会议上的进言更是令人啼笑皆非。他首先讲三条正确的意见,但口齿不清,用词不当,前后重复,没有条理。因为他的座位通常靠近斯大林,所以往往只有斯大林明白了他的意思。接着,他又画蛇添足地讲两条错误的意见,这时候,他反而来了精神,条理清楚,声音洪亮,振振有词,必欲使这两条错误意见的全部荒谬性都昭然若揭才肯罢休,往往使在场的其他将军目瞪口呆,悬口在心。

等到斯大林定夺时,自然首先批判华西列夫斯基那两条错误意见。斯大林往往批判得痛快淋漓,简直使华西列夫斯基体无完肤。接着,斯大林逐条逐条、清楚明白地阐述

他的决策。斯大林当然完全不像华西列夫斯基那样词不达意、含混不清,但华西列夫斯基心里明白,斯大林正在阐述他刚刚表达的那几点意见,当然是经过加工、润色了的。不过,这时谁也想不到斯大林的意见是从那里来的,谁也不会想到这是没有华西列夫斯基的华西列夫斯基意见。这样一来,华西列夫斯基的意见,也就因为已经移植到斯大林心里,变成了斯大林的意见,从而得以付诸实施。事后,曾有人嘲讽华西列夫斯基神经有毛病,是个“受虐狂”,每次开会不让斯大林骂一顿心里就不好受。华西列夫斯基往往是笑而不答,只是有一次,他对过分嘲讽他的人回敬道:“我如果也像你一样聪明,一样正常,一样期望受到最高统帅的当面赞赏,那么我的意见就会像你的意见一样,被丢到茅坑里去了。我只想我的进言被采纳,我只想前线的将士少流血,我只想我军打胜仗,我以为这比讨斯大林当面赞赏要重要得多。”

史学家评论华西列夫斯基是聪明的,绝顶聪明,达到了大智若愚的境界。他用傻里傻气的做法,巧妙地满足了斯大林的“自我尊严”的需要。当他自己被骂得狗血淋头,而斯大林心情舒畅的时候,也正是他的好计划被采纳的时候。更妙的是,骂过之后,被骂的人更受骂人的人的器重。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大林在军事上最倚重两个人:一个是军事天才朱可夫,另一个就是华西列夫斯基。有人甚至说,军事天才朱可夫之所以被斯大林倚重,从某种意义上看,正好与大智若愚的华西列夫斯基有关,因为倚重朱可夫,也是华西列夫斯基的主意之一。

我们举了豪斯和华西列夫斯基两个经典的事例,绝非让天下所有的下属都像他们两位一样进言,而仅仅是想提示大家:这个个世界上的事往往是光怪陆离的,作为上司,其性格也不会千人一面。“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当某种进言的方式方法不能使上司采纳自己的重要建议时,应当想到改换方式方法。豪斯和华西列夫斯基之所以进言成功,主要是因为他们不循旧例,不按常规,别具一格,出奇制胜。世界上性格如威尔逊、斯大林的上司固然不少,但亦非所有上司都如威尔逊、斯大林。并且,即使对威尔逊、斯大林,也不意味着只有一种进言方法。“通往罗马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非常有用,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它能提醒我们另想新办法,另辟新途径,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二篇:创新思维与方法论文

创造性思维与方法论文

创造性思维是我们当代大学生都应该尽力培养的一种思维模式,说起创造性思维,那就不得不谈起它的概念,那么它的内容有哪些呢?对于我的理解是这样概括的: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开创意义的理性思维活动,它可在原有的客观事实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律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理性认识的飞跃。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曾提出了“思维方法”的范畴,其论述中把“方法”界定为“知”的“思维方法”与“行”的“实践方法”,在实际意义上利用这两种源头工具可或多或少增加主体认识从而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如今,在大学生群体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意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可是当面对不完善的自身与外界条件时,往往拘泥于平凡。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有着广泛的接受信息的渠道,对各种知识信息和社会思潮反应敏锐,具有比较独立的主体分析判断能力。相比较来说,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无论从内容和方法,都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创新思维对我而言固然十分重要,但更加重要是如何去培养这种思维。

创新思维需要一定的智力条件,智力是创造力的基础,高智商的人可能是低创造力,但低智商的人很少有高创造力。大学生要提高创新能力,首先要注重智力能力的培养。

首先,我们要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因为良好的观察能力是科学研究的必备素质,是创新理论的智力基础,是创新成功的决定因素,同时还是捕捉机遇的心理条件。因此观察能力十分重要。要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就必须培养浓厚的观察兴趣、观察习惯、观察方法以及观察能力。

其次要有良好的记忆能力,这就要求个人的记忆敏捷、持久、正常、系统、广阔、与备用的特性。一是要培养记忆能力就要学会用脑,提高记忆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稳定情绪,提高记忆效果,劳逸结合,合理用脑。二是掌握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要分轻重点,记忆有规律。

然后就是培养个人的思维能力,思维有很多的特点,比如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批判性、灵活性、创造性等等。培养思维能力可以改革我们的思维方式,比如从封闭型思维方式转变成转向现代的开放型,从静态型思维转向信息不断调整的动态型思维,从经验型的思维方式转向知识、智力型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从单一型的僵化的思维方式转向多样化的创造型思维,从简单的分析转向高度综合分析等等。

智力因素还有如想象能力,操作能力,自学能力等等。虽然智力因素很多,但非智力因素也不少,非智力因素在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中也很常见,如“勤能补拙”等。

其次便要培养一些有利于发挥创新的个性特征,我们要有好奇心与求知欲,还要有独立性与自信心,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对所学定义、定理、公式、法则、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策略等提出自己的观点、想法,提出科学的假设,突破“定向”、“系统”、“规范”、“模式”的束缚;在创造过程中我们要敢于面对复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大胆质疑,合情合理的“挑剔”,绝不人云亦云。还要有怀疑与冒险精神,多思与幽默等特性,不过我们要避免从众与附庸,固执与偏见,刻板与保守的不良性格特征。

我们还要培养坚强的意志,对创新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与情感。是的,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意志与兴趣实可以让人获得相(对)应价值的“财富”,也可以说: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面对大学生的创新,不只是社会,学校的责任。最重要的是自己,大家都知道自己就是最强大的敌人,打败了自己的懒惰和颓废,才可以为创新打开一条通道。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很难在社会中生存的。不断发展自己,反省自己,这才是一个大学生应该做的事情。每天多思考一些,多学习一些,那么每天都是在进步的。

在新时代中,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发展,如果没有创新精神,是难以适映现代社会的。所以说,勇于创新是大学生应具备的新形象。然而长期以来,调查与观察结果反应出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普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这绝不依赖于外界条件,更可能的是我们自身状况有一些问题,距达到所谓的程度还有一段路程要走,而那些问题往往是我们负有的思维障碍。

思维障碍抑制着我们的创新意识,使我们的创新能力难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要提高创新和创造能力就应该突破思维障碍,而突破思维障碍的关键就是拓宽思维视角。具体方法如下: 一改变思考顺序

我们思考问题时常常顺着想。顺着想能使我较为方便地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并且顺着想也的确能帮助我解决一些问题,但客观事物的发展是千变万化的,凡事都顺着想未必能真实地反应事物的客观规律。

一个立志于创新的人,一定要深刻认识顺着想的局限性,改变成事顺着想的惰性,不妨从事物的对立面多考虑考虑,也就是我们说的逆向思维,很多时候逆向思维能将我们带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它站在问题的对立面,使问题解决得干净利索而充满智慧。

二转化思维方式

哲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世界万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些相互联系的事物是可以转化的,在创新学里我们的转化更多指的是思维方式的转化:将直接转化为间接,将复杂转化为简单,将不可能转化为可能。

我也总结了自己的关于突破思维障碍的观点主要是分为以下几点: 一是要改变自己的意识,如果自己不想创新,或不愿创新,那么即使有再多的创新方法提供给你也于是无补,要想创新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意识,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去努力。

二是要肯动脑,创新不是嘴上说说就能达到的,即使你有创新的意识,然而却不积极动脑,那也是不行的。

三是要态度要端正,不能盲从,要有较强的抑制力,时时提醒自己。

四是在创新过程中突破权威型思维的障碍,不能只相信权威,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要突破自我思维定势,通常情况都是按照自己的观念、站在自己的立场、用自己的目光观察思考大自然,然而这丈量的结果评定出一个木讷的自己,所以要积极主动的锻炼及增强自己的创新素质,严格要求自己,要敢于承认错误,重塑自我。

俗话说:“第一个用鲜花比喻少女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套用比喻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材。”可见,创新是有生命力的选择,可以让不一样的事物来增加自己的价值,作为一个学生,一个化工专业的学生深感体会。就化学实验来说一说这其中的韵味--创新设计的理念。例如教材中制备溴苯的实验是将溴和苯先加入烧瓶,然后向烧瓶中加入铁粉,由于反应物已全部加入烧瓶,加入催化剂后,反应的剧烈程度无法控制,导致溴挥发出导管,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中老师采取了先将铁粉加入烧瓶,将溴和苯的混合物加入分液漏斗,通过分液漏斗的活塞来控制液体滴加的速度(即铁粉“静”、溴和苯“动”),从而克服了原实验的缺陷。这一案例就如实的反应了逆向思维设计法中的属性逆向法,根据药品某属性(如“动”与“静”)的逆向来对化学实验进行创新设计。逆向思维就是沿着事物的相反方向,用反方向探求的思维方式对现有的实验设计进行逆向思考,从而对实验提出新的设计方法,实验是什么,是书本的再现与重复吗?我认为它不仅仅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或者说书本的一部分),它更是一种挑战。世界上没有尽善尽美的东西,化学实验也一样,在体现某些功能的优越性同时,则另一些功能可能存在某些不实用的部分,对化学实验进行观察、研究、分析、发现其缺陷,并进行探索改进,就可以对化学实验进行创新,以旧换新。

我们应当坚定信念,确信 “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相信只要培养机制合理、培养方法得当,各类极富创新意识与想法会像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同时相关研究结论也表明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确实可以培养的。创新思维就是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的束缚,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属于创新活动的智能系统。它是创新实践,是创造力发挥的前提。现阶段,我们个性基本形成,智力发展趋于成熟,情感意志也得到良好的发展,因而处于创造心理的大觉醒时期。因此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最佳时期。每一个人在生活与生存的过程中,做任何一件事或任何一种行为,总是存在一种“思”和“做”的两个不同环节,即“先想后做”的逻辑联系。思路决定出路。从个人发展来说,要想表现出“惊天动地”的行为,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中,事业能扎下根,并根深叶茂,就必须具有“惊天动地”的思维、也即创新思维。我的想法是:在校学习期间就应注重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创新心理素质,打破思维定势,敢于尝试、勇于实践,并且能正确认识失败。失败本来就是相对的概念,事实的成与否只有自己说了算,如果是认定“败”了的事,就不要忽略它的存在,列举原因,推己及人,试问下一次成功的可能性。每次这样做了,减少的是遗憾,增益的是自己。其次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学会用自己的长处来鼓舞自己,用自己的短处来警戒自己不要自满,所谓“疑人轻己者皆不足。”再次要培养自己的“理性智慧”,多与指导老师交流,了解先进思想经验,同时重视创新理论的学习和运用,主动在实践中检验理论水平的掌握和使用情况。最后,树立学无止境、创无止境的思想,敢于并乐于向自己的观点和成就挑战,应在不断否定自我中使自己的创新性思维获得新生、实现自我转换、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

第三篇:创新思维方法与训练

第四讲:阻碍创新思维的基本因素

第一节

阻碍创新思维的客观因素

创新需要一个鼓励创新的良好的社会环境。而我们生活在一种传统的僵化的社会环境中,头脑中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守旧观念,这都严重压抑着创新。

1、守旧观念

守旧观念压抑着创新,而传统守旧观念来自于传统社会。

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农业为主,手工操作为主,信息闭塞,缺乏交流,社会主体是一元的而非多元的,所以极少发生横向之间的竞争,人们习惯于按照老规矩办事。

在这种传统社会下,创新思维只属于极少数天才伟人的特权,而广大民众则不需要创新思维,只需要去理解和执行就可以了。并且是“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2、传统教育

传统教育体制扼杀创新。

传统教育注重书本知识,轻视甚至反对学生提出与之不同的观点或想法,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

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扼杀创新。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强调听话,在对孩子的培养教育中,带有强烈的家长意识,有的家长批评孩子时不听孩子申辩,不容许孩子顶嘴,大人说话不许孩子插嘴,这就压抑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和思维创新。

第二节

阻碍思维创新的主观因素

由于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对现有思维方式的超越,因此这就决定了阻碍思维创新的主要因素必然地来自于被超越者——思维方式本身。阻碍思维创新的主要因素有四个,一是固定观念,二是思维定势,三是自我思维,四是思维障碍。

1、固定观念

观念是内化于人脑潜意识中的观点和认识。

人们在实际的思维过程中,反复地运用某种观点、某种认识去思考、评价问题,经过多次重复,久而久之,这些观点和认识被积淀到大脑深层意识之中而达到“无意识”、“下意识”状态,这就形成了固定观念。

由于观念是人的思维长期积淀的结果,所以它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固性和不易更改性。

2、、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就是一种思维模式,是存在于头脑当中的认知框架.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头脑中随时会遇到各种信息,各种事物和问题,而人们在筛选信息、分析问题、作出决策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沿着过去所熟悉的方向和路径进行思考,而不愿意另辟新路,这就是所谓的思维定势。

有一句经典的语言说:思维一旦进入死角,其智力就在常人之下。

(1)辨证看待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对于解决经验范围以内的一般性的、常规性的问题是有积极作用的。它可以使人们熟练地运用以往的经验,驾轻就熟,简洁、快速地处理问题,从而具有很高的效率。

思维定势的弊端在于,当我们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而需要一定创新的时候,它就会变成“思维枷锁”,阻碍新观念、新点子的构想,同时也阻止头脑对新知识的吸收。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所说:“妨碍人们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

(2)思维定势主要表现

思维定势主要表现为:经验思维;从众思维;权威思维;书本思维等。

A、经验思维定势

如某些流传已久的观念、行为和处事经验等,构成了人的经验思维枷锁。

经验思维定势与一个人所继承的社会文化传统和个人的独特生活经历有很大关系。它一旦形成,就具有很大的惯性,而且很难改变。

思维定势(经验思维)的好处在于,我们用来处理日常事物和一般问题时,能够驾轻就熟,得心应手,使问题得到较快的解决。

但是,经验思维定势的弊端在于,当我们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而需要开拓创新时,它就会变成思维枷锁,阻碍新观念、新点子的构想,阻碍头脑对新知识的吸收。“妨碍人们学习的最大障碍,有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

马戏团的人在训练大象时,一般都是从小开始训练,为了防止象的逃跑,最初用结实的绳子,甚至钢索,把它们拴在结实的柱子上,小象一次又一次的企图挣脱绳索对它的约束,然而一次又一次失败,经过无数的尝试后,便不再进行这种努力,马戏团的人用一根很细的绳子,就可以控制住象的自由。为什么呢?象已经适应了这种约束,不想再改变了。

把跳蚤放在广口瓶中,用透明的盖子盖上。这时跳蚤会跳起来,撞到盖子,而且是一次又一次地撞到盖子。当你注视它们跳起并撞盖子的时候,你会注意到一些有趣的事情。跳蚤会继续跳,但是不再跳到足以撞到盖子的高度。然后你拿掉盖子,虽然跳蚤继续再跳,但不会跳到广口瓶以外。为什么呢?跳蚤已经调节了自己跳的高度,不想再改变自己了。人的思维往往也是这样。

经验具有很大的狭隘性,束缚了思维的广度。

首先,经验具有时空狭隘性。其次,经验具有主体狭隘性。第三,个人的经验在内容上仅仅抓住了常见的东西,而忽略了少见的、偶然的东西。

B、从众思维定势

“从众”就是服从众人,顺从大伙儿,随大流。

从众思维定势与我们所倡导的“集体主义”道德有关,所谓“个人服从群体,局部服从全局,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

从众思维的好处在于它使人有一种归宿感和安全感,是一种比较保险的处世态度。但是,它使人习惯于以众人的是非为是非,这样久而久之,就必然使人缺乏独立性,妨碍创新思维。

从某种角度来说,从众行为是必要的。社会生活需要相互合作,如果没有一致的行为,社会组织将崩溃。况且,在特定的情况下,当你茫然不知所措时,仿效他人的行为和见解也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

然而,从众行为却牺牲了我们的个性,妨碍了我们产生新的创见,压抑了个人的独创精神。特别是当这种一致性要求达到相当的程度时必然对人的实践行为、情感态度乃至思想和价值观产生影响。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从众行为和附和态度不利于创造性思维,而独立思考的个性确有助于发展创造力。从众思维定势形成的原因

(1)来自于群体的压力。人类是一种群居性的动物,为了维持群体的稳定性,就必然要求群体内的个体保持某种程度的一致性。然而实际情况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不可能完全一致,也不能长久一致。一旦群体发生了不一致,那怎么办呢?在维持群体不破裂的前提下,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整个群体服从某一权威,与权威保持一致;二是群体中的少数服从多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于是,思维领域中的“从众障碍”便逐渐形成了。

(2)来自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个社会的传统色彩越强烈,其中个人思维的从众枷锁也越稳固。

C、权威思维定势

是外界权威对思维的一种制约。

权威思维定势的形成:一是儿童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所接受的教育权威;二是来自于专业权威和思想权威、政治权威等。

权威思维定势在日常思维中有积极意义,它为我们节省了时间和精力,拿来就用,且行之有效。但是,权威思维定势显然束缚人的创新思维,特别在需要推陈出新的时候,人的思维往往难以突破旧的权威的束缚,总是被权威牵着鼻子走,使人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D、书本思维定势

书本对人类所起的积极作用

书本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是千百年人类经验和体悟的结晶。应该说,书本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有了书本,前一代人能够很方便地把自己的观念、知识和价值体系传递给下一代人。使得下一代人能够从一开始就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而不必每件事情都从零开始。

假设一下,某一只野狼,掌握了它的前辈们对付猎人的所有手段,那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书本知识的缺陷

由于书本知识反映的是一般性的东西,表示的是理想化状态,与客观现实之间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处理问题时,如果忽视这种差距,不视实际情况,不加思考地盲目运用书本知识,一切从书本出发,以书本为纲,那么书本知识在为我们带来无穷好处的同时,也会招来一些麻烦。

其根本原因在于:书本知识与客观现实之间存在着一段距离,二者并不完全吻合。如:成语“纸上谈兵”。

E、如何突破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就象一副有色眼镜,戴上它,整个世界都与眼镜片的颜色相同;如果脱掉它,眼睛又无法看清外界事物。

通过科学的训练能够削弱惯常定势的强度,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另一条思路是,尽量多地增加头脑中的思维视角,学会从多种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

3、自我思维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在日常思维活动中,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观念、站在自己的立场、用自己的目光去思考别人乃至整个世界,由此,产生了自我中心型的思维定势。

在这种思维定势的束缚下,个人的思考以自己为中心,一个团体的思考也习惯性地以本团体为中心,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则习惯以本国本民族为中心,而整个人类同样也跳不出“人类中心主义”的小圈子。

4、思维障碍(或思维封闭)

就是说,你的思维你的境界只有这么大,没有打开,没有上层次。

如:“霍布森选择 ”。

(1)思维障碍形成的原因

缺钱并不是问题,缺乏想法才是真正的问题。【名言】

知识贫乏是思维障碍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叫没有批判性的学习。(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学习就应该有主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思维障碍的第三个原因就是迷信。迷信会让人耳目失聪,对周围事物不敏感。

第四个原因是知识贫乏没有批判性的学习。迷信。固执与偏见。

第五个原因是习惯性思维。思维最大的敌人就是习惯性思维。

(2)影响创新思维的心理障碍

自卑感。总认为自己智力低下、知识浅薄,不是搞创新的材料。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怕自己栽跟头、怕别人看笑话,因而缩手缩脚、不敢尝试创新。

疲倦感。创新的过程,会遇到许多挫折和困难。意志薄弱者,常常会不胜其烦,产生厌倦情绪,很快就因精疲力竭而半途而废。胆怯感。有些人在创新活动中,常常前怕虎、后怕狼,顾虑重重、畏缩不前。他们既怕知识不够,又怕条件不备,还怕难度太大。只能因循守旧,不敢开拓进取。

懒惰散漫。创新是一项艰难的事业,消极、懒惰、散漫皆可能动摇人的创新决心和开拓意志,使他们的创造热情逐渐低落、创新进度逐渐减慢,并使工作杂乱无章、事业一无所成。

好高骛远。有的人在开展创新活动时,贪大求全,心高手低。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整天把希望寄托在灵感上,指望有惊人的创新奇迹产生,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去胡思乱想。

(6)思维定势也是影响创新思维的心理障碍。

5、思维的误区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天份,有些人有,有些人没有。

◆新点子会突如其来,不可能事先估计策划。

◆创造性思维一定是异想天开,标新立异才顶用。

◆创造性思维是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不关我的事。

◆只有聪明人才有好主意。

◆创造都是大的举动。

6、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

(1)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庸思维、辨证思维、整体思维。

中国人习惯从整体去把握事物,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承认变化,容纳矛盾观念,处理人际关系时追求和谐,处理问题时采取折衷方法。

北大教授费孝通讲过四句话,可以概括中国人做人方面的思维方式:“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西方观念更倾向于绝对独立的思考。而中国人的思维核心是承认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变。

(2)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形成与缺点

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几千年特有的文化密不可分。

中国文化具两个根本缺点,一是崇圣性,二是狭私性。

崇圣性:“崇圣”就是崇拜圣人。总在子曰君言,谁怎么说过,哪本书有什么观点,历史是怎样的……,似乎只有拿着圣(别)人的观点,找着过去的东西,自己才有站得住的脚跟,才理直气壮,才可能找到真理。

“崇圣”思维经常穿着眩目的正统外衣,具有很大欺骗性(当然是对陷入窠臼者),其错误是认识方法出了偏差,症结是“脱离实际”,游离在过往知识的苦海,不能与时俱进。现实问题层出不穷,却视若无睹。

狭私性:狭私性是中国文化及由之造成中国人思维定势的另一个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缺乏一种对人类长远利益的追求,总是纠缠着维护人际间的等级道德关系,象“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师生”等主要关系上,就有“忠、孝、仁、义、尊”等单方面苛刻要求的道德观。进而赋予了很多“利诱”的内容。如为长生活命,道教则行修身养性炼丹;为晋升现世的等级,正统文化则有“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的引导。在民俗文化中,也有“狭私”的价值指向,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好死不如赖活着”等等。

“崇圣”与“狭私”是中国人非理性思维方式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统治者崇圣,为着稳固自己正统江山的狭私;一般人崇圣,也有意于拉大旗作虎皮,目的还是狭私。反之亦然,中国人为了狭隘的个人利益,又必须崇圣。

崇圣与狭私,都是深藏中国人头脑中的“既定路径”,习惯成自然,这一切都会是那么的见怪不怪,冥冥之中,是带给中国人无尽的愚昧和落后。譬如“造假”……

第四篇: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研究

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研究考试思考题:

1、思维定势的含义(包括从众定势、经验定势、阿希测试等)

在长期的思维实践中,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所惯用的、格式化的思考模型。当面临外界事物或现实问题的时候,我们能够不假思索地把它们纳入特定的思维框架,并沿着特定的思维路径对它们进行思考和处理。这就是思维定势。

1、从众定势

思维定势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从众定势“。“从众“就是服从众人,顺从大伙儿,随大流。在“从众定势“的指导下,别人怎样做,我也怎样做;别人怎样想,我也怎样想;用孔夫子的话说,就是“乡愿“之类的人物。人类是一种群居性的动物,为了维持群体的稳定性,就必然要求群体内的个体保持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首先表现在实践行为方面,其次表现在感情和态度方面,最终表现在思想和价值观方面。然而实际情况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不可能完全一致,也不可能长久一致;一旦群体发生了不一致,那怎么办呢?在维持群体不破裂的前提下,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整个群体服从某一权威,与权威保持一致;二是群体中的少数人服从多数人,与多数人保持一致。本来,“个人服从群体,少数服从多数“的准则只是一个行为上的准则,是为了维持群体的稳定性的。然而,这个准则不久便产生了“泛化“,超出个人行动的领域而成为普遍的社会实践原则和个人的思维原则。于是,思维领域中的“从众定势“便逐渐形成了。不论生活在哪种社会、哪个时代,最早提出新观念、发现新事物的,总是极少数人,而对于这极少数人的新观念和新发现,当时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不赞同甚至激烈反对的。因为每个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生活在相对固定化的模式里,他们很难摆脱早已习惯了的思维框架,对于新事物新观念总有一种天生的抗拒心理。

2、权威定势

思维中的权威定势是从哪里来的呢?它来自于后天的社会环境,是外界权威对思维的一种制约。根据我们的研究,权威定势的形成,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一是儿童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所接受的“教育权威“。二是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和知识技能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专业权威“。“人是教育的产物“。来自教育的权威定势使人们逐渐习惯以权威的是非为是非,对权威的言论不加思考地盲信盲从,其结果正如我们传统的“听话教育“那样:在家听父母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在单位听领导的话──而唯独缺少“自我思索、冲破权威、勇于创新“的意识。权威定势形成的第二条途径,是由深厚的专门知识所形成的权威,即“专业权威“。一般来说,由于时间、精力和客观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个人在自己的一生中,通常只能在一个或少数几个专业领域内拥有精深的知识,而对于其他大多数领域则知之甚少甚至全然无知;这就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道理。某一领域内的权威确立之后,除了会出现不断强化的情况之外,还会产生“权威泛化“的现象。所谓“权威泛化“,是指把个别专业领域内的权威,不恰当地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之内,这种泛化加剧了人们思维过程的权威定势。

3、经验定势

从思维的角度来说,经验具有很大的狭隘性,束缚了思维的广度。这种狭隘性主要有三方面的表现。首先,经验具有时空狭隘性。任何经验总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中产生的,而有往往也只适应于一定的时空范围;一旦超出这个范围,某种经验能否有效,就要打上一个问号。第二方面,经验具有主体狭隘性。每一个思维主体,不管经验多么丰富,从数量上说总是有限的,他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总是无穷多的。这样,当他面临自己所从没遇到过的事物或者问题的时候,他常常会手足无措,如果单凭已有的经验推断,其结果大多是错误的。最后一个方面,个人的经验在内容上仅仅抓住了常见的东西,而忽略了少见的、偶然的东西。但是在每一个具体的现实环境中,总会有大量的平常很少见到的、偶然性的东西出现,如果我们仍然用以往的经验来处理,则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偏差和失误。

4、阿希测试

1956年心理学家阿希进行了从众现象的经典性研究— 三垂线实验。

实验内容:

他以大学生为被试,每组7人,坐成一排,其中6人为事先安排好的实验合作者,只有一人为真被试。实验者每次向大家出示两张卡片,其中一张画有标准线X,另一张 画有三条直线A、B、C。X的长度明 显地与A、B、C三条直线中的一条等长。实验者要求被试判断X线与A、B、C三条线中哪一条线等长。

实验者指明的顺序总是把真被试安排在最后。第一二次测试大家没有区别,第三至第十二次前六名被试按事先要求故意说错。这就形成一种与事实不符的群体压力,可借此观察被试的反应是否发生从众行为。阿希多次实验,所得结果非常相似。

实验表明:

(1)大约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被试保持了独立性,没有发生过从众行为。(2)所有被试平均从众行为百分比为35%。

(3)大约有15%的被试,从众行为的次数占实验判断次数的75%。

实验结论:

实验后,阿希对从众的被试作了访谈,归纳从众的情况有三种:(l)被试确实把他人的反应作为参考框架,观察上就错了,发生了知觉歪曲。(2)被试意识到自己看到的与他人不同,但认为多数人总比自己正确些,发生了判断歪曲。

(3)被试明知其他人都错了,却跟着作出了错误反应,发生了行为歪曲。

在阿希之后,研究者参照阿希的实验程序,做了大量的实验,进行重复验证。虽然在实验中并非有那么多的从众现象,但是实验确实表明在下列情况下从众现象会增加:(1)个体感到力不从心或有不确定感;(2)团体中至少要有3个人;(3)团体的意见是一致的(只要有一个人持不同意见,就会大大增加其他人做出不从众行为的勇气);(4)个体崇尚团体的地位和吸引力;(5)个体对任何回答都没有作出预先的承诺;(6)个体的举动可以被团体中的其他人看到;(7)个体所处的文化非常鼓励人们对社会标准的尊崇。

2、光明心态的意义(包括良性暗示、皮格马利翁效应等)

光明心态就是要我们用轻松、平静、宽容、乐观的精神看待世界和人生。现代社会的活动大都是以团队的方式进行的,人的活动往往下意识的会受到别人的影响。如何才能避免受到别人的干扰及影响,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方法。

首先我们要给自己某些暗示,暗示又可分为积极的暗示即“良性暗示”、消极的暗示即“负面暗示”。学者们认为,暗示通过显意识进入潜意识,到达意识的深层部分。从这个方面讲,潜意识乃是暗示的积累与沉淀。它深刻地,从根本上影响着、折射着、塑造着人的生命。暗示在深层潜意识中深沉地潜伏着,广大地弥漫着、持久地延续着、多方地沟通着。与显意识相比,潜意识平时处于压抑状态,暗示积淀的各种各样的图景处在被压抑、被封锁、被束缚、少自由、被控制状态。遇到偶然的机会,也会冒出来,在意识中出现,其表现形式即为灵感、直觉、想象等。积极暗示能够开发头脑中的思维潜能,应该尽可能多地从周围环境和别人那里得到积极暗示,或者直截了当地对自己进行良性暗示,同时要拒绝和抛弃那些压抑思维潜能的消极暗示。自我暗示的五条原则:(1)简洁:默念的句子要简单有力。例如:“我越来越进步“等等。(2)正面:这一点极为重要,消极的语言会印在潜意识里。(3)信念:句子要有“可行性“,以避免与心理产生矛盾与抗拒。(4)观想:默诵或朗诵自己定下的语句时,要在脑海里清晰地形成意象。(5)感情:要把感情贯注进去,否则光嘴里念是不会有结果的,潜意识是依靠思想和感受的协调去运作的。

人为什么会不自觉地接受别人的影响呢?其实,人的判断和决策过程,是由人格中的“自我”部分,在综合了个人需要和环境限制之后做出的。这种决定和判断就是“主见”。一个“自我”比较发达、健康的人,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有主见”、“有自我”的人。但是,人不是神,没有万能的“自我”、更没有完美的“自我”,这样一来,“自我”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是对的,也并不总是“有主见”的。“自我”的不完美、以及“自我”的部分缺陷,就给外来影响留出了空间、给别人的暗示提供了机会。我们发现,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这使人们能够接受智者的指导,作为不完善的“自我”的补充。这是暗示作用的积极面,这种积极作用的前提,就是一个人必须有充足的“自我”和一定的“主见”,暗示作用应该只是作为“自我”和“主见”的补充和辅助。表面上看,有些积极暗示似乎起着决定性作用,其实,积极暗示对于被暗示者的作用,就像是“画龙点睛”。换句话说,如果你不是那块材料,再多的暗示也无济于事。心理暗示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自我”的不完善和缺陷,那么如果一个人的“自我”非常虚弱、幼稚的话,这个人的“自我”很容易被别人的“暗示

”占领和统治。暗示也有消极的方面,那就是容易受人操纵、控制。心理暗示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自我”的不完善和缺陷,那么如果一个人的“自我”非常虚弱、幼稚的话,这个人的“自我”很容易被别人的“暗示”占领和统治。这种人的人格本身,就存在着严重的依赖倾向。所以,皮格马利翁效应虽然会对你的生活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但是千万不要盲目地相信它,完全被它所左右。因为外界的鼓励或是批评是每个人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如果总是因为别人的态度而改变自己的话,那就永远也不会成熟。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由来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善雕刻。他不喜欢塞浦路斯的凡间女子,决定永不结婚。他用神奇的技艺雕刻了一座美丽的象牙少女像,在夜以继日的工作中,皮格马利翁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热情、全部的爱恋都赋予了这座雕像。他像对待自己的妻子那样抚爱她,装扮她,为她起名加拉泰亚,并向神乞求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爱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动,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

“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在现代企业里,皮格马利翁效应不仅传达了管理者对员工的信任度和期望值,还更加适用于团队精神的培养。即使是在强者生存的竞争性工作团队里,许多员工虽然已习惯于单兵突进,我们仍能够发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其中最有效的灵丹妙药。

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赞美。每个人只要能被热情期待和肯定,就能得到希望的效果。管理者应该而且必须赏识你的下属,要把赏识当成下属工作中的一种需要。赞美下属会使他们心情愉快,工作更加积极,用更好的工作成果来回报你,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别吝啬你的口才,对你周围的人说出赞美之词吧。

3、团队创新的方法(包括头脑风暴、六顶思考帽等)

创新是21世纪最热门的话题,各行各业都在高倡“创新”:不论你的年龄性别和工作岗位,你都必须在创新中生存,在创新中发展,不创新就意味着失败与死亡!因此,掌握思维创新的理论与方法,不断提升自己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每位领导者和有识之士无法回避的当务之急。我们正处在一个高速变化的新时代,这个时代出现了许多传统中国社会闻所未闻的新情况新问题,因而必须改变以往的旧理念并建立相应的新理念才能加以应对。“

团队创新的方法有很多,在此我们举例头脑风暴及六顶思考帽等方法。

头脑风暴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性思维的方法。在群体决策中,由于群体成员心理相互作用影响,易屈于权威或大多数人意见,形成所谓的“群体思维”。群体思维削弱了群体的批判精神和创造力,损害了决策的质量。为了保证群体决策的创造性,提高决策质量,管理上发展了一系列改善群体决策的方法,头脑风暴法是较为典型的一个。

采用头脑风暴法组织群体决策时,要集中有关专家召开专题会议,主持者以明确的方式向所有参与者阐明问题,说明会议的规则,尽力创造在融洽轻松的会议气氛。一般不发表意见,以免影响会议的自由气氛。由专家们“自由”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头脑风暴何以能激发创新思维?根据A·F·奥斯本本人及其他研究者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联想反应。联想是产生新观念的基本过程。在集体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每提出一个新的观念,都能引发他人的联想。相继产生一连串的新观念,产生连锁反应,形成新观念堆,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第二,热情感染。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况下,集体讨论问题能激发人的热情。人人自由发言、相互影响、相互感染,能形成热潮,突破固有观念的束缚,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地思维能力。

第三,竞争意识。在有竞争意识情况下,人人争先恐后,竞相发言,不断地开动思维机器,力求有独到见解,新奇观念。心理学的原理告诉我们,人类有争强好胜心理,在有竞争意识的情况下,人的心理活动效率可增加50%或更多。

第四,个人欲望。在集体讨论解决问题过程中,个人的欲望自由,不受任何干扰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头脑风暴法有一条原则,不得批评仓促的发言,甚至不许有任何怀疑的表情、动作、神色。这就能使每个人畅所欲言,提出大量的新观念

六顶思考帽是英国学者爱德华·德·博诺(Edward de Bono)博士开发的一种思维训练模式,或者说是一个全面思考问题的模型。它提供了“平行思维”的工具,避免将时间浪费在互相争执上。强调的是“能够成为什么”,而非 “本身是什么”,是寻求一条向前发展的路,而不是争论谁对谁错。运用博诺的六顶思考帽,将会使混乱的思考变得更清晰,使团体中无意义的争论变成集思广益的创造,使每个人变得富有创造性。

所谓六顶思考帽,是指使用六种不同颜色的帽子代表六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任何人都有能力进使用以下六种基本思维模式:

白色思考帽   白色是中立而客观的。戴上白色思考帽,人们只是关注事实和数据。

黄色思考帽   黄色代表价值与肯定。戴上黄色思考帽,人们从正面考虑问题,表达乐观的、满怀希望的、建设性的观点。

黑色思考帽   戴上黑色思考帽,人们可以运用否定、怀疑、质疑的看法,合乎逻辑的进行批判,尽情发表负面的意见,找出逻辑上的错误。

红色思考帽  红色是情感的色彩。戴上红色思考帽,人们可以表现自己的情绪,人们还可以表达直觉、感受、预感等方面的看法。

绿色思考帽  绿色代表茵茵芳草,象征勃勃生机。绿色思考帽寓意创造力和想象力。它具有创造性思考、头脑风暴、求异思维等功能。

蓝色思考帽  蓝色思考帽负责控制和调节思维过程。它负责控制各种思考帽的使用顺序,它规划和管理整个思考过程,并负责做出结论。

4、多视角思维的价值(包括逆向思维、换位思维等)

视角就是思考问题的角度、层面、线索或立场,观察思考任何事物都会存在某一特定的视角。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唯一标准答案”的影响,我们往往只习惯从一个视角观察事物并且只满足于得到一个答案。

现实世界是个多维度多层面的无限复杂的系统,只从一个视角得出一个答案往往是不够的。我们要想提升创新能力,应该尽量多地增加思维的视角,学会从多种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从而容易发现被大家忽略的事物新内容或者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增加思维视角的方法有很多:如逆向思维、换位思维等。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逆向思维法,不是一种培训或自我培训的技法,而仅仅是一种思维方法或发明方法,然而要挖掘人才能力,有必要了解这一方法。因为在实践中使用这一方法,可能取得惊人的效果。

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实践证明,逆向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考能力。个人的逆向思维能力,对于全面人才的创造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换位思维,即换位思考。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思考方式。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理解,信任,并且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互相宽容、理解,多去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换位思考是融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佳润滑剂。人们也都有这样一个重要特点:即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假如我们能换一个角度,总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会得出怎样的结果呢?最终的结果就是多了一些理解和宽容,改善和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一切都是从换位思考做起的,宽容这一美德的得来,也开始于换位思考。在一个团队之中,只有换位思考,才可能增强凝聚力。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换位思考的能力是能否成功进行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观察思考外界的事物总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用自我目的、自我需要、自我态度、自我价值观念、情感偏好、审美情趣等等,作为标准尺度去衡量外来的事物和观念。

但是人与人是有差别的,现代社会价值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当我们站在另外一个人、另外一群人、直至另外一个国家民族的人,再对同一个事物进行一番重新思索,才可能摆脱自我的狭小天地,走出“围城”来到“城外”,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发现其中只站在自我视角永远都看不到的新内容和创意的苗头。

多视角思维能使人们更加顺畅的相互理解、相互宽容,提高沟通能力,不断发现新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5、怎样理解“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里”

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里,这是对从众心理的一种突破。

从众,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它是在社会团体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其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在实际存在的或头脑中想象到的社会舆论与群体压力下,认知和行动上不由自主地趋向于跟“多数人”(相对)一致。我们平时讲的“随大流”就是一种从众心理的表现。

从众的主要因素:1、群体因素:一般地说,群体规模大、凝聚力强、群体意见的一致性等,都易于使个人产生从众行为。2、情境因素:这主要有信息的模糊性与权威人士的影响力两个方面。即一个人处在这两种情况下,易于产生从众心理。3、个人因素:这主要反映在人格特征、性别差异与文化差异等三个方面。一般地说,智力低下、自信心不足、性格软弱者,较易从众;又妇女比男子容易从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其从众表现有一定差别。就个人从众的发生看,从众可能是盲目的,也可能是自觉的;可能是表面的顺从,也可能是内心的接受。而就其意义说,从众可能是消极的,也可能是积极的。

人们的从众行为,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研究人们的从众现象,对于优化群体结构,利用从众行为的积极影响,防止其消极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众行为的过分普遍,反映了部分大多数人自我意识弱化,独立性较差,缺乏个体倾向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从众行为中消极现象抬头的主要原因,即使从众行为出现积极效应,但一旦失却这种从众氛围,又很容易不知所措,找不到自己努力的方向,走向社会后的迷悯、失落,实际上这是从众现象最直接的后遗症。

从众心理人皆有之,但以被动为前提的从众,势必使你的独特失去价值。一味从众便意味着自己失去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抛却了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地。盲目从众意味着部分大学生丢失了以个体色彩的思维和行动编织的草帽,在喧哗与骚动中麻木自己,“创新意识“在头脑中只成了四个机械的汉字,所接受的高等教育也锈蚀成了斑驳的条条框框,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只成了人生进程中的标志,却难以成为升华人生的动力。

有的人对“从众”持否定态度。但是根据马克思唯物主义辨证分析法分析可知其实它具有两重性:消极的一面是抑制个性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无主见和墨守成规;但也有积极的一面,即有助于学习他人的智慧经验,扩大视野,克服固执己见、盲目自信,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减少不必要的烦恼如误会等。

我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扬“从众”的积极面,避“从众”的消极面,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遇事和看待问题,既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从而使判断能够正确,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凡事都“从众”或都“反从众”都是要不得的。

6、知识与智慧的联系与差异

知识就是及经验的固化,概念之间的连结。它是概念的内容的一个方面。概念的内容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与直观之间的连结。我们构造概念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把握直观。因此,概念与概念之间必需彼此连结形成知识。有了知识才有力量,才能去把握直观。智慧就是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

对人来说拥有知识与智慧都非常重要,但这两者还是有很大的分别。“知识”强调了人所知道的所拥有的学问。人类有史以来一直在求知识、探学问,人们从社会到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中不断地分析、研究、讨论、归纳产生了各个不同范畴的理论知识,人类社会也在知识的增长与社会的发展中建立了教育制度。可以说一个人从婴儿开始,都在增长知识的过程中能哭、能听、渐渐地能知道别人的意思,也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再大了,就进幼儿园、到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再到研究生饱学之士将各样知识传授给人们,知识愈研究愈深,似乎没有穷尽,所以俗语说,“学海无涯苦作舟”,人穷尽一生,也有学不完的知识,“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好”。知识使人知道了许多事,使人更聪明。人们能获得丰富的知识固然很好,但智慧更为重要,智慧表现在人如何正确地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所以人仅仅有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人有了知识,还应该明白如何正确地将所掌握的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积存得再多,若没有智慧的加以应用,这些知识就失掉了价值。所以智慧包含了知识和聪明,它是头脑的智能,是洞察人生和实践道德的才能,是丰盛生命美好人生所需要的,成功的人生是在于不断地把拥有的知识,有智慧地应用实际生活中。

知识是有限的,再博学的知识在无限面前也会黯然失色。智慧是富于创造性的,其不被有限所困,面对无限反而显得生机勃勃。知识学习是智育的首要目标,但不是惟一的目标。知识学校的目的不在为知识而知识,知识应该为人的发展奠定基础。知识必须转化为智慧,才显示出它的价值。也只有在智慧的引导下,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心智活动。知识若不转化为智慧,知识越多越是身心发展的沉重负担。杜威曾经指出:教育要区分两种人,一种是拥有许多知识的人,另一种是睿智的人。前者拥有一大堆“间接知识”、“外在的公共经验”,这些知识非但无助于其经验、智慧的增长,反而有可能阻滞生命的灵性和智慧的闪现。后者是机智的、消息灵通的并善于处理他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教育活动的目的应该是培养

“睿智的人”。新的知识观的提出,把智慧技能,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纳入知识的范畴,初步改变了知识与智慧的分离。但必须指出的是,我们对智慧的理解必须超越逻辑思维和传统理性主义的狭隘智慧观,认识到非逻辑的直觉、想象、灵感的重要性,树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智慧观。

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一个人可能学富五车,但他不一定是智慧之人。因为他完全可能千万次地重复人家的思想,却自己不善思考,不去探究,更不会发明创造。相反,像苏格拉底那样,逢人便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倒可能最富智慧。因为他自认无知,所以总想与人理论,探究真理在何方。知识关注的是现成的答案,现成的公式,现成的历史事件的归纳,而智慧关注的是未知的世界,这就是知识与智慧的区别。知识只是为了达到真正认识的出发点,而智慧,是在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经验、阅历、见识的累积,而形成的对事物的深刻认识、远见体现为一种卓越的判断力。因此,有知识不一定有智慧,但有智慧一定有知识,知识必须转化为智慧,才能显示其真正的价值。“知识”是死的,“智慧”是活的,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的人便拥有了智慧,拥有智慧却不懂得坚持学习新知识的人便成了只有小聪明的人。

知识是人类对有限认识的理解与掌握,智慧是一种悟,是对无限和永恒的理解和推论。因此,博学家与智者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人,智者掌握的知识不一定胜过博学家,但智者对世界的理解一定深刻得多。两者比较就如一个知识女性和一个聪慧女性的比较,后者令人心仪的不是其掌握知识的多少而是在其灵性。

知识是有限的,再博学的知识在无限面前也会黯然失色。智慧是富于创造性的,其不被有限所困,面对无限反而显得生机勃勃。

第一,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一个人可能学富五车,但他不一定是智慧之人,因为他完全可能千万次地重复人家的思想,却自己不善思考,不去探究,更不会发明创造。相反,像苏格拉底那样,逢人便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倒可能最富智慧,因为他自认无知,所以总想与人理论,探究真理在何方。知识关注的是现成的答案,现成的公式,现成的历史事件的归纳,而智慧关注的是未知的世界,这就是知识与智慧的区别。

第二,掌握很多实用技能也不等于智慧。一个人学会驾车,学会电脑,但他却不一定富有智慧,因为他很可能是被迫去做,内心却对这些行当毫无兴趣,更谈不上从中悟出智慧。我想,真正的智慧之人,都会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深感兴趣,他不是被迫去做,而是自愿去做,只要感兴趣,即使没有什么实际好处,也仍然乐此不疲,因为他从做的过程中体验到生活的愉快,人生的乐趣。还有什么比品尝生活的愉快和乐趣更接近智慧呢?此外,他也可能武艺十八般,谋生之道样样精通,但却思想贫乏,内心空虚,没有信仰,没有对真善美的渴望,你能说这是有智慧的人吗?

知识只是为了达到真正认识的出发点;而智慧,我认为是,在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经验、阅历、见识的累积,而形成的对事物的深刻认识、远见,体现为一种卓越的判断力。

关于知识与智慧的关系,我简单的理解是:有知识不一定有智慧,但有智慧一定有知识,知识必须转化为智慧,才能显示其真正的价值!“知识”是死的,“智慧”是活的;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的人便拥有了智慧,拥有智慧却不懂得坚持学习新知识的人便成了只有小聪明的人。

。“知识”强调了人所知道的,所拥有的学问。人类有史以来,一直在求知识、探学问,人们从社会到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中,不断地分析、研究、讨论、归纳,产生了各个不同范畴的理论知识,人类社会也在知识的增长与社会的发展中建立了教育制度。智慧表现在人如何正确地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所以人仅仅有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人有了知识,还应该明白如何正确地将所掌握的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积存得再多,若没有智慧的加以应用,这些知识就失掉了价值。所以智慧包含了知识和聪明,它是头脑的智能,是洞察人生和实践道德的才能,是丰盛生命美好人生所需要的,成功的人生是在于不断地把拥有的知识,有智慧地应用实际生活中。包括你所获得的圣经知识,属灵知识,如果懂得一大堆知识,还算不得什么,关键你如何应用,属灵智慧使你晓得怎样实践主道,你才能成为一个满有智慧的人。犹太人的智慧来自圣经,他们很注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在犹太人观念中,人类的智慧是心思的发展,知识的扩展,也是对生命的意义和生活方式的理解,有着强有力的道德内涵。在犹太人看来,一个人有智慧,不仅仅是知识,是个知识分子,而在于这人明事理,有忍耐,勤劳,可靠,自律,谦逊,有德性,才是一个智慧的人。所以,比起知识来,犹太人更重视智慧,这种观念,源自圣经,圣经的启示一再叫我们明白,人类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怎样更好地生活,实践生命的真实意义。所罗门王是一位智慧的君王,一个最聪明的王,他是今天我们所读的《箴言》书的作者,而箴言书可称为智慧格言的汇编,在教会中流传一种说法,不会祷告读诗篇,缺少智慧读箴言。《箴言》书涉及内容甚广,包括对年轻人的劝诫,道德伦理,夫妻生活之道,言谈举止,认识真神等等,为我们善用知识,管理人生提供了语重心长的建议,因此,这卷圣经也被称作智慧书,领受这卷书,我们也当从中受教,成为智慧之人。一个人有知识,不一定有智慧,在这样一个知识丰富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地追求、学习,在知识上多而又多,更要竭力追求得着智慧,圣经教导我们要“侧耳听智慧,专心求聪明。”

第五篇: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

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 1章

一、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间接和概括的能动反映。

二、思维的本质特征:思维的间接性、思维的概括性、思维的内隐性

三、思维的功能特征: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创新性

四、思维定义的三个方面:

1、思维是人脑的机能;

2、思维是人类认知的高级阶段;

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五、思维的历史发展:古代思维、中世纪思维、近代思维、现代思维

六、思维的类型:

1、根据思维的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分形象性思维和抽象性思维;

2、根据思维封闭或开放的标准可以把思维分为收敛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3、根据思维是否具有创新性可以将思维分为常规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4、根据思维过程是否具有逻辑性可以将思维分为直觉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

七、创新的表现方式:

1、新产品和新服务;

2、老产品的新用途;

3、新的研究方法;

4、新观念和新理论;

5、纯粹的思维结晶

八、创新:对既往的超越,是人类独创力、扩张力和智慧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九、创新的界定包含着四点含义:

1、创新是一种超越;

2、创新是一种独创力;

3、创新是一种扩张力;

4、创新是一种智慧力

十、创新的主要特征:创新具有智能性、社会性和团队性

十一、创新的社会的三个方面:

1、创新是社会需求的结果,社会需求推动着创新;

2、创新产生于人类交往活动;

3、创新具有竞争性

十二、创新的类型:

1、按照领域分类:科技创新、社会创新和人文创新

2、按照主体的分类:个体创新和团队创新

十三、创新思维:思维的跳跃,它是在人的思考中实现超越。

十四、创新思维包含的两个方面:

1、创新思维寻求思维的跳跃;

2、创新思维是一种能动思维模式的选择。

十五、创新思维的自身超越:

1、超越思维的惯性;

2、超越思维的惰性;

3、意志的超越

十六、创新思维的境界超越:

1、前提超越;

2、逻辑超越;

3、关系超越

2章

一、人具有潜在创新能力的社会依据:

1、创新本质上是社会需要的产物;

2、创新是个人回应社会挑战的需要;

3、人人都有无限的创新空间

二、个体创新的生理基础:

1、人从整体上就是生物创新的产物;

2、人脑的认知功能具有创新潜能

三、人人都有潜在的创新能力:

1、人具有潜在创新能力的社会依据;

2、个体创新的生理基础;

3、创新是人类进化的特殊能力

四、创新人才具有基本品德:

1、强烈的好奇心和惊奇感;

2、标新立异的胆魄;

3、坚强的意志力;

4、勤奋而专注地工作;

5、独立和自信

五、创新思维的核心技能:

1、增长知识和见识的能力;

2、适应、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培育直觉敏感、发挥大胆想象和捕获思维灵感的能力。

六、知识的一般定义:知识是人类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精神文化财富和认识成果。

七、知识的常规分类: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

八、最佳优化知识结构:适合创新思维活动的需要,极大促进创新思维功能发挥,各种门类知识配置合理的知识结构。

九、最佳优化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

1、在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优化配置的基础知识。

2、在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优化配置的专业知识;

3、思维主体的知识结构必须处于一种开放和动态的状态。

十、知识的跨学科分类:分子生物学、数理逻辑,光纤通讯理论、超导理论等。

十一、思维主体的知识结构:专才和通才之分。

十二、自然语言的基本特征:

1、自然语言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

2、自然语言具有丰富多彩的特征;

3、自然语言具有模糊性特征;

4、自然语言具有社会性特征。

十三、自然语言的基本功能:情景表达功能、信息交际功能和行动指示功能

十四、创新思维和自然语言之间的关系:

1、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中蕴含的内容;

2、对自然语言的敏感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先决条件;

3、自然语言的转换生成能力是实现创新的重要前提。

十五、科学语言是自然语言的派生语言,它是在自然语言基础上加入术语、符号和图表等基本形式构成的。

十六、科学语言的特征:

1、科学语言具有精确性特征;

2、客观性;

3、简洁性

十七、科学语言和创新思维的关系:

1、创新思维促进了科学语言的产生;

2、科学术语、科学公式和科学图表的形成是创新思维的结果;

十八、新术语产生的途径:

1、直接借用自然语言中现成的语词;

2、借用相关学科的术语,或者新造术语,都可能导致新理论的产生。

十九、缄默认知:它是以行动为导向的认知,这种行动导向认知和人的目标实现相关,获得这种认知一般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二十、实践能力是一种日常生活的智慧,这种智慧很少得到主流承认,但又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实实在在的智慧。

二十一、实践能力的特征:

1、经验特征;

2、智慧特征;

3、创新特征;

4、非言语沟通特征;

5、技术接受特征

二十二、实践能力的创新特征:

1、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性层面;

2、实践能力的创新性需要经验直觉。

二十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之间的关系:

1、实践能力和思想能力;

2、思想能力和实践能力中都有创新思维

3章

一、问题:某种事态在人头脑中的反映,这种事态令人困惑或者令人不满意,但对这种事态,又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法去改变,该事态挑战我们的智能。

二、论题:一种观念性的事态在人头脑中的反映,这种观念性事态挑战我们的智能,引起不同人群之间的争辩。

三、问题和论题之间的关系:

1、问题和论题的区别:

1、概念的着重点不同;

2、问题和论题的处理方式不同

2、问题和论题的关系:

1、所有论题本质上都属于问题;

2、问题和论题互相渗透。

四、问题分类:

1、界定明确的问题:属于知识性、记忆性的问题大都属于界定明确的问题,这类问题本身是明确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也是明确的。

2、未界定明确的问题:那些既没有明确的问题域,也没有明确的答案的问题。

五、境况问题:有些是有关物质世界的事实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多用实验的方式,所以这类问题往往有正确答案。

六、境况问题的特征:

1、它是在客观事实基础上产生的问题;

2、解决这样一类问题,需要用事实来验证,或者是需要用新地境况来替代旧的境况。

七、价值问题:几乎所有的论题都有价值成分在内,所以,我们可以用论题概念来表示价值问题。

八、价值问题的特征:

1、这些问题中包含着认知主体的主观意志,或者是主观信念。

2、这样一类问题往往不仅仅是用客观事实来验证,更多的是依赖人的观念认同。

3、价值问题大都和人类的行为相关,因此价值问题也是有关人类行为的问题。

九、问题意识是对问题的一种敏感,产生这种敏感的动因是人对周边世界的好奇心。

十、观察力的培养:一要养成依靠观察接受信息的良好习惯;二是观察力测试的方法提醒自己;

3、注意保持观察的灵活性。

十一、在实践中培养问题意识:

1、观察力的培养;

2、良好心态的培养

十二、思维主体具有良好的心态表现为:

1、质疑和改良的认知态度;

2、对暗示和机遇的心理敏感;

3、乐于寻找因果联系的求知欲望。

十三、质疑和改良的认知态度:

1、世界是不完善的;

2、向完善走近;

3、关注不满情绪。

十四、对暗示和机遇的心理敏感:

1、对事件、现象背后的东西保持敏感;

2、对机遇的敏感。

十五、乐于寻找因果联系的求知欲望:

1、喜欢问“为什么”

2、从不相关的现象和不相干的研究中寻求因果联系。

十六、问题定位就是初步确定问题属于什么类型,是界定明确问题,还是未界定明确的问题?是境况问题还是价值论题?要想有效地解决问题,境况问题和价值问题的区分是很重要的。因为问题的类型不同,解决的思想会是不同的。

十七、表达问题的步骤:

1、抓住感觉;

2、把问题描述出来者不拒、进一步精炼这些表达式。

十八、间接调查的信息来源:

1、首要的信息来源是自己;

2、你周边的人也是信息源泉;

3、网络、图书馆信息源泉。

十九、直接调查的方式:群体调查、体验式调查和实验调查

二十、主意越多何以获得好主意的机会就越多呢?

1、一个创新的主意在统计上就应该是不寻常的;

2、我们最初产生的主意和后来产生的主意相比,最先想到的主意往往是粗糙的。

二十一、激发你的想象力:

1、带一点游戏心态;

2、紧张中的放松;

3、在观念面前保持中立心态。

二十二、观念评价的要点:

1、弄出主意的细节;

2、找出主意中的缺陷和困难;

3、完善问题解决的主意

4章

一、方法是任何特殊领域中,思维主体利用一定的工具来控制对象的程序。

二、创新思维方法是用超越性的智慧来组织协调思维对象要素的途径和思路。

三、创新思维方法的作用:

1、认知和实践之间的中介;

2、产生新观念新发现的工具;

3、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启示功能;

4、对客观事件发展进程的适应、控制和引导功能

四、创新思维方法的基本特征:能动性、互补性、层次性、实践性

五、创新思维的层次性:第一层依据知识的分类把创新思维方法分为一般方法、特殊方法、专门方法;第二层从实践角度对创新思维方法的区分,就是方法和技法的两分层次。

六、创新思维的实践性的表现:

1、创新思维方法本身就是实践的产物。

2、创新思维方法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出现更能激发人创造性的新方法;

3、创新思维方法用于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人们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总要自觉能动地去运用创新思维方法。

七、创新思维方法的分类:

1、依据知识分类的标准对创新思维方法分类:一般方法、特殊方法、专门方法。

2、依据思维特征的标准对创新思维方法分类:立体思维和平面思维,有纵向思维和水平思维,还有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等

八、思维的技巧就有结构扩散、形成扩散、因果扩散、属性扩散、关系扩散、功能扩散

九、创新思维技法:

1、组合法;

2、换元法;

3、模仿法;

4、希望点列举法;

5、奥斯本检核表法;

6、5W2H法;

7、聪明12法;

8、信息交合法;

9、移植法;

10、形态分析法;

11、开孔挖槽法;

12、创造需求法。

十、移植法分类:方法移植;原理移植、材料移植、结构移植

十一、创新思维原理:

1、超越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简单性原理;

4、微量效应原理;

5、对应原理

十二、依据不同原理而生成的创新思维方法:

1、要素整合法;

2、删繁就简思维法;

3、关联思维法;

4、协同思维法;

5、逆向思维法;

6、极限思维法

十三、信息交合法:把思考对象所有的信息要素,按照不同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每一个类别作为一条坐标轴,然后根据需要,将各种人材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各种信息的交合点入手来进行创新的一种思维方法。

十四、信息交合法的步骤:

1、确定坐标原点,并将思考对象分解成若干独立的信息要素;

2、确定子类;

3、连接不同的信息坐标点,每一个信息坐标点连线都是一种新的信息反应物。

4、从产生的这些新信息中,选择合适的我们所需要的信息。

十五、关联思维法是思维主体从事物之间的关联中寻求发现事物的发展趋势,进行创新发明的思维方法。

十六、逆向思维方法:思维主体沿着思维客体发展的相反方向,用一种反向探求的方式来对产品、课题或者问题解决方案进行逆向思考,从而实现创新的思维方法。

十七、极限思维方法是一种假设思维方法,它是把所思维的问题及其条件进行理想化的极限假设,在这种理想化极限假设的条件下,常常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恰当办法,从而实现创新。

十八、伽利略使用的极限思维法:

1、确定问题;

2、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3、提出第一个极限假设;

4、用实验验证第一极限假设;

5、引申出第二个问题;

6、提出第二个极限假设;

7、用实验验证这个假设。

五章

一、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同一律

二、逻辑思维方法包括:演绎方法、归纳方法和类比方法

三、演绎方法是从一般性前提获得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方法

四、逻辑联结词的真值表定义法:其基本思路是,任何一个命题都有真假这两种值当中一种,一个不带逻辑联结词的简单命题形式,比如P,我们确定不了P是真的还是假的。然而,一旦一个带上逻辑联结词,逻辑联结词就赋予了复合命题某种确定的逻辑关系,当我们给其命题变元指派不同的真值的时候,我们穷尽一个复合命题真值组合的所有可能性,该命题真值的每一种组合就总有一个相应的真值和这些指派的值相对应。

五、命题逻辑的基本推理模式:

1、联言推理:包括联言推理分解式和联言推理合成式;

2、选言推理:包括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和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和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

3、假言推理:包括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后件式、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后件式、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

六、直言命题的类型:全称肯定命题、全称否定命题、特称肯定命题、特称否定命题

七、概念的内涵: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它所具有的本质属性。

八、概念的外延:概念所有反映的那些本质属性的思维对象。

九、概念外延间的五种关系: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

十、周延性:一个直言命题中主项与谓项外延之间的关系的断定情况,在三段论推理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十一、直言命题主谓项周延性的情况:

1、对形式为SAP的全称肯定命题;

2、对形式为SEP的全称否定命题;

3、特称肯定命题SIP;

4、特称否定命题SOP

十二、直言命题的真值情况

1、直言命题的真值与其质和量紧密相关;

2、直言命题的真值主要由其主要由其主谓项外延间的关系来决定;

3、直言命题真值情况的断定 十三、三段论的构件:小项:结论的主项,用S表示。大项:结论的谓项,用P表示; 中项:前提中共有的项,用M表示。

六章

一、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的主要区别:

1、在演绎推理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充分条件的关系,前提蕴涵着结论。而在归纳推理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必要条件的关系。

2、有效演绎推理的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度都为最高的支持度,而不同的归纳推理的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度却是有弱和强的。

二、归纳推理的类别:

1、完全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划界的临界点,从思维方向上它更像归纳推理,但从逻辑思维的实质考虑,它又显然是演绎推理,可以看作是归纳推理的特例。

2、不完全归纳推理又分为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

简单枚举法是把一部分个体具有的性质聚合成一个整体类所具有的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一种聚合归纳法。

科学归纳法的主要内容是探求因果联系的穆勒五法。这种方法由近代英国逻辑学家穆勒所创立。

三、英国逻辑学家穆勒的方法:契合法、差异法、契合差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

四、契合法(求同法)是用来寻找被研究现象的必要条件的,它的内容是:如果仅有一个先行情况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中都出现,那么这一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产生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被研究现象产生的原因。

五、差异法(求异法)是用来寻求在特定的场合下,被研究现象的充分条件。

六、共变法是从被研究现象变化的数量和程度来判明因果相关的。一般内容:在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如果只有一个先行情况是相应变化着的,而其他先行条件没有变化,那么,这个唯一变化的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充分条件,也就是产生被研究现象的原因。

七、契合差异并用法也称为求同求异并用法,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如果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先行情况是相同的,而在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原先那个共同出现的先行情况又完全不出现,那么,这个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充分条件,也就是被研究现象产生的原因。

八、剩余法是寻找被研究现象的充分条件或者原因的方法,它的内容是:如果已知某一复合的先行情况是另一复合现象的原因,同时又知道这一复合先行情况中的某一部分是后一复合现象中一部分现象的原因,那么这一复合先行情况的其余部分就是后一复合现象的其余部分产生的原因。

九、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者两类对象在部分属性上的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的一种思维方式。

十、归纳和类比的关系:

1、归纳类比互相依赖;

2、归纳和类比的可靠性比较

十一、类比的作用:

1、助发现的作用;

2、类比的解释作用;

3、作为模拟法的逻辑根据

十二、模拟法分类:

1、实质同构法;

2、形式同构法;

3、功能类比法。

十三、假说的作用:

1、它是形成科学理论、发展科学理论的必经阶段;

2、假说是科学分类的依据。

十四、假说直接验证:一个假说中所说明或者解释的事实,是通过提出假说的人自己的观察和实验来证实的,这样一种证实方式就是假说的直接验证。

十五、假说间接验证包括:

1、从假说的基本观念引申出关于事实的推测;

2、通过观察和实验,或者是自己的或者是其他的观测和实验,检验这些推测是否符合事实;

3、当假说的主要内容不能直接由经验来证实的时候,还需要通过逻辑的论证推理手段为假设命题作逻辑验证。

十六、假说评价的标准:

1、该假说和已经建立的科学假说是相容的;

2、假说的预见能力和解释能力;

3、假说的简洁性

十七、假说形成的常规步骤:

1、认定问题;

2、设定被步假说;

3、收集更多的事实证据;

4、设计更精致的假说;

5、推出进一步的结论;

6、验证这些结论;

7、应用这一假说理论

七章

一、发散性思维是在思维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由一点向四面八方展开,通过对思维对象的属性、关系、结构等重新组合获得新观念和新知识,或者寻找出新的可能属性、关系、结构的创新思维方法。

二、发散性思维的注意两点:

1、发散性思维体现了思维的超越;

2、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互为补充。

三、收敛性思维是从众多的备选方案中搜索寻求其中优化方案的思维方法。

四、思维的发散和收敛的区别:

相似之处:

1、归纳方法和类比方法,类似于心理学中的发散性思维。

2、演绎方法则有些近似于收敛性思维。

两者的区别:

1、使用归纳方法和类比方法,同样的已知条件推出的是一个假说,不是多个假说。使用发散性思维,同样的已知条件获得的是多个假说,不是一个假说。

2、使用演绎方法,从前提到结论的思维过程虽然是封闭性的,但这种封闭性是指在推导过程中,我们用已知条件获得的结论,没有超越已知条件所断定的范围。而收敛性思维所体现的封闭性,则是在众多的假说和猜测之中,选择其中优化的假说和猜测。收敛性思维中的已知条件是多个方案,它是从多个方案中,选定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方案。

五、思维产生的基础:

1、人的大脑机制具有发散功能;

2、我们面对着一个无限可能性的世界;

3、问题解决方案的可能性是无限的

六、发散性思维的特点:

1、思维的流畅性;

2、思维的灵活性;

3、思维的精细第三性;

4、思维的独创性。

七、发散性思维方法分类:

1、过程发散和结果发散;

2、理论发散和操作发散;

3、个体发散和群体发散;

4、理性发散和灵感发散;

5、线性发散和立体发散;

6、其他分类:流畅性思维、灵活性和敏感性思维

八、发散性思维所使用的方法:

1、提问法:使用一个条件疑问句,或者是使用大量的条件句来进行提问,即用“如果——,那么——”句式来进行提问,以激发大量的设想和主意的方法。

2、语词运算法:是对表述问题的语词进行组合运算,求得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

3、相关联想法:把问题解决的思路扩散到和问题相关的领域,给出解决问题的多样化设想的思维方法。

九、发散性思维的生成图式:

1、自由发挥环节;

2、思维形象化环节;

3、吸收异议环节;

4、持续努力环节;

5、适时停止环节。

十、发散性思维的实施技术:

1、自由发挥;

2、追求数量;

3、思维形象化;

4、暂缓评价;

5、吸收异议;

6、搭便车;

7、持续努力;

8、暂时搁置;

9、适时停止

八章

一、直觉:指思维主体不受某种固定的思维规则制约,直接地领悟客观事物本质及其关系的思维方法。

二、直觉内涵的要点:

1、直觉省略了思维的中间过程;

2、直觉的产生往往依赖于感官;

3、直觉是一种自明性能力

三、直觉的基本特征:

1、直觉的超逻辑性;

2、直觉的不确定性;

3、直觉的经验性;

4、直觉的快速性;

5、直觉的累积性

四、直觉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

1、预见功能;

2、选择功能;

3、发现功能

五、灵感:在思维的过程中,新思路、新假设和新形象突然间产生出来,这种带有突发性的创新思维。

六、灵感的特征:

1、突发性;

2、突逝性;

3、终端性;

4、积累性

七、直觉和灵感的联系:

1、灵感和直觉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是类似的;

2、灵感和直觉都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3、直觉和灵感都是超越逻辑的思维方法

八、直觉和灵感的区别:

1、直觉是思维的直接活动,灵感是一种神秘的意识状态;

2、直觉的出现表现为快速,灵感的出现则主要表现为突然和意外;

3、直觉往往出现在最初的猜想之中,灵感则往往是问题解决终端将要出现的征兆。

九、灵感激发方式:

1、外部激发;

2、内部激发;

3、情境激发

十、想象是一种心理过程,它是头脑中已有表象经过结合和改造产生新表象的心理活动

十一、想象的特征:

1、形象性;

2、超现实性;

3、自由灵活性;

4、想象的多元性;

5、现实转换的可能性

十二、想象在创新中的作用:想象是创新的翅膀;

2、想象是获得新概念、新理论、新发现的源泉;

3、想象是直觉和灵感产生的心理条件

九章

一、头脑风暴法的创始人为美国企业家A-F-奥斯本

二、头脑风暴法:一组人员运用开会的方式来集中起来讨论问题,在一定的时间内提出大量解决特定问题的主意,以谋求问题解决最合适方案的创新技法。

三、头脑风暴法的效能背景:

1、群体动力学基础;

2、竞争促进想象力;

3、激励作用

四、头脑风暴法的基本原则:

1、延迟评判;

2、自由联想;

3、数量产生质量;

4、搭便车

五、头脑风暴法的具体实施要点:

1、会议规模;

2、主持人;

3、会议时间地点;

4、通知

六、开好“头脑风暴”会议的要点:

1、议题具体明确;

2、交叉进行;

3、顺序发言;

4、只听不议;

5、代表性;

6、气氛宽松;

7、激发思考;

8、主意编号;

9、另行评价

七、奥斯本检核表法的使用步骤可以归结为:

1、对某一决策方案、产品或某一事物,从多方面进行提问;

2、为了解决所提出的各种问题,产生出一系列的新设想;

3、对所列出的所有新设想逐一加以分析研究,取其精华,舍去糟粕,权衡利弊,综合一体;从而产生出一种最佳的决策方案或一种功能更强、造价更低的产品以及一件尽善尽美的事件。

八、奥斯本的检核表提到了九种检核方式:

1、移用法;

2、移植法;

3、修改法;

4、放大法;

5、缩小法;

6、替换法;

7、重新安排法;

8、颠倒法;

9、组合法

九、头脑风暴法的适用范围: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

十、开放性问题:是指那些没有固定的答案空间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数量一般是无限的,没有现成的标准答案。

十一、戈登法:以抽象主题寻求卓越设想由美国阿沙-德-里特尔公司员工戈登创造的技法。

十二、戈登法简要实施步骤:

1、会前准备;

2、决定主题;

3、召开会议

十三、635笔写法:以笔写代替发言提高主意品质:头脑网易法传入西德后,西德人鲁尔巴赫根据德意志民族习惯于沉思的性格,通过改进,创造了笔写式头脑风暴法。每次会议由6人参加,每5分钟轮流一次,每人在5分钟内提3个设想,所以称为“635法”

十四、川喜田法:以卡片方式获得创意方案综合:是东京工业大学教授川喜田二郎。此方法在1964年发表以后,作为一种有效的创造性开发方法在日本流行很广。

十五、特性列举法:不同特性不同创意由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教授克劳福德创立的

十六、图画刺激法:图片刺激想象力

图画刺激法的具体步骤:

1、图片展示;

2、观看和描述;

3、创意;

4、再观看和描述

十七、逆头脑风暴法:借助评价使设想完善是美国“热点”公司开发的方法,又称对演法。

十八、超级主人公法:用角色启发新主意的产生

该法的基本过程:

1、选择一个超级主人公;

2、发现这个主人公的主要特征;

3、从这个主人公的角度来角度来发现问题解决的方法。十九、三菱式头脑风暴法:笔写和书面的结合激发创意是由日本三菱树脂公司开发的方法。二十、三菱式头脑风暴法的具体做法:

1、提出议题;

2、由参加会议的人各自在纸上填写设想,时间为15分钟。

3、每人轮流谈自己的设想,由会议主持者记下每人的设想,别人也可根据宣读者提出的设想,填写自己的新设想,待大家发表完意见后再提出,这段时间约1时间;

4、将设想写成正式提案,进行详细说明,并互相质询,批评,讨论,这段时间约1个半到2个时间。

5、由会议主持者将各人提案用图解方式写在黑板上,大家边看图解边进行深入讨论,以获得最佳方案。二十一、七乘七法:限定数量提升质量由美国人卡尔-古莱格开发的。二十二、七乘七法的主要步骤:

1、引出方案;

2、卡片排序;

3、讨论

二十三、片方法:巧用书写环境寻求最佳方案:是由东京工业大学片善治所创,以其姓名英文字头“ZK”命名。

二十四、片方法基本步骤是:启、承、转、合 十章

一、确定心理年龄的步骤是:

1、确定基底年龄;

2、计算基底年龄之后的各年龄级答对问题的总数;

3、再乘以2作为月数;

4、将所得月数和基底年龄相加。

二、实足年龄:依据被试者的实际出生日,依据被试者接受测试的时间,按照规定的计算步骤,所获得的被试者年龄数据称之为实足年龄。

二、智商测试项目分言语性测试和动作性测试

三、智商和创新能力的关系:智商只是智力的一部分、创新能力研究和测试

四、创新能力测试方法:

1、吉尔福特测试法;

2、托伦斯创造性思维测试法(TTCT法)

3、梅德尼遥远联系创造性测试(RAT法);

4、创新团体调查测试;

5、创新产品评价表;

6、重案组测试法;

7、PMI方法

五、托伦斯的测试活动:

1、猜疑活动测试;

2、语言表达测试;

3、产品改良活动测试;

4、列举非凡用途活动测试;

5、图形测试

六、创新能力测试的作用:

1、创新能力测试是社会需要;

2、创新测试方法一法二用

七、自测题导语:

1、答题时间;

2、答题符号意义;

3、答题要求

八、语言创新能力自测题:

1、自测题导语;

2、自测题;

3、答案和评分标准

九、图形想象力自测题:

1、自测题导语;

2、想象力自测题;

3、答案和评分标准。

下载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思维与方法论文

    学号:200901001209 班级:电气化0912班 姓名:孔杰 谈如何创新性开展中学英语的学习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宗旨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因而对创新教育......

    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

    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 1 思维的定义: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人类认知的高级阶段,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间接和概括的能动反映。 2 思维的本质特征:间接性,概括性,内隐性。 3 思维的功能......

    创新思维

    创新孕育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是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的具体体现。目前,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都在拼命地发展经济,努力提高综合国力,国际间呈现出......

    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 改进方法 依法做好新形势下的保 密工作 金昌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委保密委员会主任 方银天金昌日报 创新思维 改进方法 依法做好新形势下的保密工作 《中华人......

    创新思维方法与训练选修课论文(范文大全)

    2014-2015第二学期 《创新思维方法与训练》试卷 院 (部): 计算机学院 专 业: 网络工程 班 级: 121班 姓 名: 马总 学 号: 2012******** TRIZ理论介绍 TRIZ的俄文拼写为теор......

    动漫设计专业创新思维及设计方法研究

    动漫设计专业创新思维及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在我国,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在高校中,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各地的动漫产业基地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可见政府对发展创意产业的重视......

    在本职工作中培育创新思维方法

    文章标题:在本职工作中培育创新思维方法在本职工作中培育创新思维方法恩格斯说,人类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而创新思维更璀璨。笔者认为,在本职工作中培育创新思维,重点要......

    (自考)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整理资料

    创新思维与理论整理资料 这是我考这门的时候自己整理的,希望帮助到大家。 经验分享: 1、 选择题和填空题占了将近一半的分值,如果将这些题做对90%,及格是没问题的。 2、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