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银山.砌体结构课程设计

时间:2019-05-13 23:54: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张银山.砌体结构课程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张银山.砌体结构课程设计》。

第一篇:张银山.砌体结构课程设计

一、布置构造柱和圈梁

1、构造柱的设置

考虑房屋层数为四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应在外墙四角,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以及楼梯间的四角设构造柱。构造柱截面采用240mm×180mm,纵向钢筋采用4φ12,箍筋间距为200mm,且在柱上下端应适当加密。构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沿墙四角每隔500mm设2φ6的拉结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2、圈梁的设置

因此建筑物为办公楼,且层数为四层,应在底层和檐口处设置圈梁,基础圈梁的截面尺寸按构造要求取240mm×240mm,檐口圈梁尺寸为200mm×500mm,钢筋混凝土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圈梁应上下搭接。

二、验算纵横墙高厚比

1、确定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

最大横墙间距S=3.6×2=7.2m,屋盖、楼盖类别属于第1类,S<32m,因此本房屋属于刚性方案房屋。

2、外纵墙高厚比验算

本房屋第一层墙体采用M7.5混合砂浆,其高厚比β=3.6/0.24=15 第二、三、四层墙体采用M5.0混合砂浆,其高厚比β=3.6/0.24=15 由此可见,各层高厚比相等,因二、三、四层砂浆等级相对较低,因此首先因对其加以验算。

对于砂浆强度等级为M5.0的墙,查表4-4,可知[β]=24 取第四层A轴线上的横墙间距最大的一段外纵墙,H=3.6m,S=7.2m,2H=S

H0=0.4S+0.2H=0.4×7.2+0.2×3.6=3.6m 考虑窗洞的影响,u2=1-0.4bs/s=1-0.4×1.5/3.6=0.79>0.7 β=3.6/0.24=15< u1u2[β]=1.2×0.79×24=22.75 符合要求。

3、内纵墙高厚比验算

轴线B上横墙间距最大的一段内纵墙上揩油两个门洞,u2=1-0.4×2.4/7.2=0.87>0.79 ,故不需验算即可知该墙高厚比满足要求。

4、横墙高厚比验算

横墙厚度为240mm,墙长s=6.0m,且墙上无门洞口,其允许高厚比比纵墙有利,因此不必再做验算亦能满足高厚比要求。三、一二层横墙控制截面承载力

1、静力计算方案

最大横墙间距S=3.6×2=7.2m,屋盖、楼盖类别属于第1类,S<32m,因此本房屋属于刚性方案房屋。

2、荷载资料

根据设计要求,荷载资料如下: ﹙1﹚

屋面恒载标准值

40厚C30细石混凝土刚性防水层,表面压光 25×0.04=1 kN/m2 20厚1:2.5水泥砂浆找平: 20×0.02=0.4kN/m2 两毡三油柔性防水层: 0.3 kN/m2 180mm厚预应力空心板(含填缝): 2.57 kN/m2 屋面实际情况:会议室上屋面采用180mm厚预应力空心板,其余部分采用120mm厚预应力空心板,问安全起见,整个采用180mm厚预应力空心板进行计算。

20厚板底粉刷: 16×0.02=0.32 kN/m2 合计 4.59 kN/m 屋面梁自重 25×0.2×0.5=2.5 kN/m ﹙2﹚

不上人屋面活荷载标准值: 0.5 kN/m2 ﹙3﹚

楼面恒荷载标准值

地板砖楼面(含水泥砂浆打底): 0.55 kN/m2 120mm厚预应力空心板(含填缝): 1.95kN/m2 20厚板底粉刷: 16×0.02=0.32 kN/m2 合计 2.82 kN/m2 楼面梁自重 25×0.2×0.5=2.5 kN/m

﹙4﹚

墙体自重标准值

240墙体: 5.24 kN/m2 面砖墙面(含水泥砂浆找平层): 0.5 kN/m2 合计 5.74 kN/m2

2木门: 0.2 kN/m 铝合金推拉窗自重: 0.3 kN/m2

﹙5﹚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办公室的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2.0 kN/m2。设计房屋墙,基础时,楼面活荷载标准值采用与其楼面梁相同的折减系数,而该楼面梁的从属面积为3.6×6.0=21.6 m2<50 m2,因此楼面活荷载不必折减。

该房屋所在地区的基本风压为0.3kN/m2,且房屋层高小于4m,房屋总高小于28m,该房屋设计时可不必考虑风荷载的影响。

3、横墙承载力计算

以轴线④上的横墙为例,横墙上承受由屋面和楼面传来的均布荷载,可取1m宽的横墙进行计算,其受荷面积为1×3.6=3.6m2,横墙为轴心受压构件,验算如图1-

1、2-

2、3-

3、4-4截面的承载力。

﹙1﹚

荷载计算

取一个计算单元,作用于横墙的荷载标准值如下:

屋面恒荷载: 4.59×3.6+2.5×3.6/6.0=18.024 kN/m 屋面活荷载: 0.5×3.6=1.8 kN/m 二、三、四层楼面恒荷载: 3.84×3.6+2.5×3.6/6.0=11.712 kN/m 二、三、四层楼面活荷载: 2.0×3.6=7.2 kN/m 各层墙体自重: 5.71×3.6=20.67 kN/m ﹙2﹚ 控制截面内力计算 1﹚ 第二层截面4-4处:

轴向力包括屋面荷载、第三四楼面荷载和第三四层楼面自重,N4﹙1﹚=1.2×(18.024+11.172×2+2×20.67)+1.4×(1.8+7.2×2)=122.03 kN/m ﹙﹚ N42=1.35(18.024+11.172×2+2×20.67)+1.4×0.7×(1.8+7.2×2)=127.17 kN/m 2﹚

第二层截面3-3处:

轴向力为上述荷载N4和第二层墙体自重,﹙﹚

N31=122.03+1.2×20.67=146.83 kN/m N3﹙2﹚=127.64+1.35×20.67=155.54 kN/m 3﹚

第一层截面2-2处:

轴向力为上述荷载N3和第二层楼面恒活载,N2﹙1﹚=146.83+1.2×155.54+1.4×7.2=170.96 kN/m N2﹙2﹚=155.54+1.35×11.712+1.4×0.7×7.2=178.41 kN/m 4﹚

第一层截面1-1处:

轴向力为上述荷载N2和第一层墙体自重,N1﹙1﹚=170.96+1.2×20.67=195.76 kN/m N1﹙2﹚=178.41+1.35×20.67=206.31 kN/m ﹙3﹚ 横墙承载力验算 1﹚

第二层截面4-4处:

e/h=0, β=3.6/0.24=15,查表3-1,φ=0.745,A=1×0.24=0.24 m2 φfA=0.745×1.5×0.24×103=268.2 kN >127.64 kN, 满足要求。2﹚

第二层截面3-3处:

e/h=0, β=3.6/0.24=15,查表3-1,φ=0.745,A=1×0.24=0.24 m2 φfA=0.745×1.5×0.24×103=268.2 kN >155.54 kN, 满足要求。3﹚

第一层截面2-2处:

e/h=0, β=3.6/0.24=15,查表3-1,φ=0.745,A=1×0.24=0.24 m2 φfA=0.745×1.69×0.24×103=302.17 kN>178.41 kN, 满足要求。4﹚

第一层截面1-1处:

e/h=0, β=3.6/0.24=15,查表3-1,φ=0.745,A=1×0.24=0.24 m2 φfA=0.745×1.69×0.24×103=302.17 kN >206.31 kN, 满足要求。上述验算结果表明,该横墙有较大的安全储备,显然其他横墙的承载力均不必验算。

四、验算会议室屋面梁下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 ﹙1﹚

选取计算单元

取一个开间的外纵墙作为计算单元,其受荷面积为3.6×3.0=10.8 m2。﹙2﹚

内力计算

第四层截面5-5处:

屋面恒荷载: 4.59×3.0×3.6+2.5×3.0=57.07 kN 屋面活荷载: 0.5×3.0×3.6=5.4 kN Nl(1)=1.2×57.07+1.4×5.4=76.05 kN Nl(2)=1.35×57.07+1.4×0.7×5.4= 82.34 kN 由题意圈梁作为钢筋混凝土垫梁,尺寸为200mm×5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第四层采用Mu10粘土砖,混合砂浆M5,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1.50Mpa,弹性模量为E=1600f=2400Mpa, h0=2×((Eb×Ib)/(E×h))1/3 =2×((30.0×103×20.83×108mm4)/(2400×240))1/3=954mm=0.95m

2.4δ2f bbh0=2.4×0.8×1.5×0.24×0.95×106=656.64 kN>82.84 kN,符合要求。

五、验算横墙抗震承载力

(略)

六、设计墙下条形基础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墙下条形基础的的埋深取d=0.8m,取1.0m长条形基础为计算单元。采用砖基础。

1、外纵墙下条形基础

荷载计算 取一个计算单元,作用于纵墙的荷载标准值如下: 因为此结构为横墙承重,所以基础纵墙底部只受到4层墙体自重作用。一、二、三、四层墙体和窗自重:

5.74×(3.6×3.6-1.8×1.5)+0.3×2.1×1.5=59.84 kN Fk=59.84×4/3.6 =66.49 kN b≥Fk/(fa-rmd)=66.49/(200-20×0.8)=0.36m 基础剖面如图(a)所示

2、内横墙下条形基础

Fk=18.024+11.172×3+20.67×4+7.2+1.8×0.7+7.2×0.7×2 =144.3 kN b≥Fk/(fa-rmd)=144.3/(200-20×0.8)=0.78m 基础剖面图如图(b)所示

第二篇:砌体结构课程设计

砌体设计

楼梯间采用现浇混凝土楼盖,纵横向承重墙厚度均为190mm,采用单排孔混凝土小型砌块、双面粉刷,一层采用MU20砌块和Mb15砂浆,二至三层采用MU15砌块和Mb砂浆,层高3.3m一层墙从楼板顶面到基础顶面的距离为4.1m,窗洞均为1800mm×1500mm,门洞宽均为1000mm,在在纵横相交处和屋面或楼面大梁支撑处,均设有截面为190mm×250mm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构造柱沿墙长方向的宽度为250mm),图中虚线梁L1截面为250mm×600mm,两端伸入墙内190mm,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

纵墙计算单元横墙计算单元

三毡四油铺小石子10.809009.90+油膏嵌实15mm厚水泥砂浆40mm厚水泥石灰焦渣砂浆3‰找坡 +100mm厚沥青膨胀珍珠岩120mm厚现浇混凝土板33006.60+3.3010mm厚水磨石地面面层 20mm厚水泥打底 120mm钢筋混凝土板33003300

1、荷载计算:

(1)屋面荷载:

防水层:三毡四油铺小石子 0.4kN/㎡ 找平层:15mm水泥砂浆 0.3kN/㎡

800++-0.00

找坡层:40mm厚水泥焦渣砂浆3‰找坡 0.56kN/㎡ 保温层:100mm厚沥青膨胀珍珠岩 0.8kN/㎡ 结构层:120mm厚现浇混凝土板 3.0kN/㎡ 抹灰层:10mm厚混合砂浆 0.17kN/㎡ 钢筋混凝土进深梁250mm×600mm 1.18 kN/㎡ 屋盖永久荷载标准值: ∑6.41kN/㎡ 屋盖可变荷载标准值 0.5kN/㎡ 由屋盖大梁给计算墙垛计算:

标准值:N1k =Gk+Qk=(6.41 kN/㎡+0.5 kN/㎡)×1/2×6.3m×3.6m=78.36 kN 设计值:

由可变荷载控制组合:N1=1.2Gk+1.4Qk=(1.2×6.41 kN/㎡+1.4×0.5 kN/㎡)×1/2×6.3m×3.6m=95.17 kN 由永久荷载控制组合:N1=1.35Gk+1.0Qk=(1.35×6.41 kN/㎡+1.0×0.5 kN/㎡)×1/2×6.3m×3.6m=103.80 kN(2)楼面荷载:

10mm厚水磨石地面面层 0.25 kN/㎡ 20mm厚水泥打底 0.40 kN/㎡ 结构层120mm钢筋混凝土板 3.0 kN/㎡ 抹灰层10mm厚 0.17 kN/㎡ 钢筋混凝土进深梁250mm×600mm 1.18 kN/㎡ 楼面永久荷载标准值: ∑5.0kN/㎡

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 1.95kN/㎡ 由楼面大梁传给计算墙垛的荷载:

标准值:N2k =Gk+Qk=(5.0 kN/㎡+1.95 kN/㎡)×1/2×6.3m×3.6m=78.81 kN 设计值:

由可变荷载控制组合:N2=1.2Gk+1.4Qk=(1.2×5.0kN/㎡+1.4×1.95 kN/㎡)×1/2×6.3m×3.6m=99.0 kN 由永久荷载控制组合:N2=1.35Gk+1.0Qk=(1.35×5.0 kN/㎡+1.0×1.95 kN/㎡)×1/2×6.3m×3.6m=98.66 kN(3)墙体自重:

女儿墙重(厚190mm,高900mm)计入两面抹灰40mm其标准值为:N3k =2.96 kN/㎡×3.6m×0.9m=9.59 kN 设计值:

由可变荷载控制组合:N3=9.59 kN×1.2=11.51 kN 由永久荷载控制组合:N3=9.59 kN×1.35=12.95 kN 女儿墙根部至计算截面高度范围内墙体厚190mm其自重标准为:2.96 kN/㎡×3.6m×0.6m=6.39 kN 设计值:

由可变荷载控制组合:N3=6.39 kN×1.2=7.67 kN 由永久荷载控制组合:N3=6.39 kN×1.35=8.63 kN 计算每层墙体自重,应扣除窗面积,对于2、3层墙体厚190mm,高3.3m自重为:(3.3m×3.6m-1.8m×1.5m)×2.96 kN/㎡+

1.8m×1.5×0.25 kN/㎡=27.85 kN 设计值:

由可变荷载控制组合:27.85 kN×1.2=33.42 kN 由永久荷载控制组合:27.85 kN×1.35=37.60 kN 对于1层墙体厚190mm计算高度4.1m其自重为:(3.5m×3.6m-1.8m×1.5m)×2.96 kN/㎡+1.8m×1.5×0.25 kN/㎡=29.98 kN 设计值:

由可变荷载控制组合:29.98 kN×1.2=35.97 kN 由永久荷载控制组合:29.98 kN×1.35=40.47 kN

2、内力计算:

楼盖、屋盖大梁截面b×h=250mm×600mm,梁端在外墙的支撑长度为190mm,下设由bb×ab×ta=190mm×500mm×180mm的刚

a01hf性垫块,则梁端上表面有效支撑长度采用墙偏心距e=h/2-0.4a0。h为支撑墙厚。,对于外由可变荷载控制下的梁端有效支撑长度计算表:

楼层 h/mm f /N/㎡

N /kN 600 4.02 11.51 600 4.02 140.1 0.41 600 5.68 272.52 0.80 0/N/mm2 0.034

1

0/mm

5.41 66.10

5.55 67.80

5.63 57.90 由永久荷载控制下的梁端有效支撑长度计算表:

楼层 h/mm f /N/㎡

N /kN 600 4.02 12.95 600 4.02 154.35 0.45 5.57 68.05 600 5.68 290.61 0.85 5.62 57.76 0/N/mm2 0.038

1

0/mm

5.41 66.10 外重墙的计算面积为窗间墙垛的面积A=1800mm×190mm墙体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计算模型与计算简图如下

纵向墙体的计算简图

各层I-I、IV-IV截面内力按可变荷载控制和永久变荷载控制组

合分别列于下表

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纵向墙体内力计算表

截面上层传荷

楼层

Nu 3 2 1 /kN 11.51(7.67)147.77 280.19

本层楼盖荷载 Nl

/kN 95.17 99.0 99.0

截面I-I

IV-IV NⅥ

/kN 147.77 280.19 412.61

e2

/mm 0 0 0

e1

M NⅠ

/mm /(kN/m)/kN 68.56 6.52 114.35 67.88 6.72 246.77 71.84 7.11 379.19 表

NⅠ= Nu+ Nl M= Nu·e2+ Nl·e1 NⅥ=NⅠ+NW(墙重)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纵向墙体内力计算表

截面上层传荷

楼层

Nu 3 2 1 /kN 12.95(8.63)162.98 299.24

本层楼盖荷载 Nl

/kN 103.80 98.66 98.66

截面I-I

IV-IV NⅥ

/kN 162.98 299.24 435.5

e2

/mm 0 0 0

e1

M NⅠ

/mm /(kN/m)/kN 68.56 7.12 125.38 67.78 6.30 261.64 71.94 7.10 397.9

3、墙体承载力计算:

本建筑墙体的最大高厚

H04100mm21.58c20.81.0692624.46h190mm满足要求

承载力计算一般对I-I截面进行,但多层砖房的底部可能IV-IV截面更不利计算结果如下表

纵向墙体由可变荷载控制时的承载力计算表

计算项目

M/(kN·m)N/kN e/mm h/mm e/h

第2层

截面第3层

截面I-I 6.52 114.35 57.02 190 0.3 17.37 0.26 342000 15 10 4.02 357.46 >1

6.72 246.77 27.23 190 0.14 17.37 0.44 342000 15 10 4.02 604.93 >1

IV-IV

第1层

截面

截面I-I 7.11 379.19 18.75 190 0.099 18.42 0.45 342000 20 15 5.68 875.15 >1

IV-IV

0 280.19 0 190 0 17.37 0.69 342000 15 10 4.02 948.64 >1

0 412.61 0 190 0 18.42 0.63 342000 20 15 5.68 1223.81 >1 H0h

A/m㎡ 砌块MU 砂浆M f/(N/mm2)

Af/kN Af/N

纵向墙体由永久荷载控制时的承载力计算表 计算项目

M/(kN·m)N/kN e/mm h/mm e/h

第2层

截面第3层

截面I-I 7.12 125.38 56.78 190 0.30 17.37 0.26 342000 15 10 4.02 357.46 >1

6.30 255.98 24.61 190 0.14 17.37 0.44 342000 15 10 4.02 604.93 >1

第1层

截面

截面I-I 7.10 397.9 17.84 190 0.099 18.42 0.45 342000 20 15 5.68 875.15 >1

IV-IV IV-IV

0 435.5 0 190 0 18.42

0 293.58 0 190 0 17.37 0.69 342000 15 10 4.02 948.64 >1 H0h

A/m㎡ 砌块MU 砂浆M

0.63 342000 20 15 5.68 1223.81 >1 f/(N/mm2)

Af/kN Af/N

由上表可知砌体墙均能满足要求。

4、气体局部受压计算:

以上述窗间墙第一层为例,墙垛截面为190mm×1800mm,混凝土梁截面为250mm×600mm,支承长度a=190mm,根据规范要求在梁下设190mm×600mm×180mm(宽×长×厚)的混凝土垫块。根据内里计算,当由可变荷载控制时,本层梁的支座反力为Nl=99.0kN墙体的上部荷载Nu=280.19KN,当由永久荷载控制时,本层梁的支座反力为Nl=98.66kN,墙体的上部荷载Nu=299.24KN。墙体采用MU20空心砌体砖,M10混合砂浆砌筑。由a0=57.76mm A0=(b+2h)h=(600mm+2×190mm)×190mm=186200

190mm=324000mm2mm2<1800mm×

故取

A0=186200mm2

2垫块面积:Ab=bb×ab=190mm×600mm=114000mm

计算垫块上纵向的偏心距,取Nl作用点位于墙距内表面0.4 a0处,由可变荷载荷载控制组合下:

280190N11400093.40kN1800mm190mm 190mm99.0kN(0.457.76mm)2e37.0mm99.0kN93.40kN NU0Abe37.0mm0.195h190mm查表得=0.69 A0186200mm2r10.35110.3511.292rl0.8r0.81.291.032 Ab114000mm垫块下局压承载力按下列公式计算:

N0NL99.0kN93.40kN192.4kN

rlAbf0.691.032114000mm25.68kN/mm2461.09kN

N0NLrlAbf

由永久荷载控制组合下

299240N11400099.75kN1800mm190mm 190mm98.66kN(0.457.76mm)2e35.75mm98.66kN99.75kN NU0Abe35.75mm0.188h190mm查表得=0.704 垫块下局压承载力按下列公式计算:

N0NL98.66kN99.75kN192.4kN

rlAbf0.7041.032114000mm25.68kN/mm2470.44kN

N0NLrlAbf

由此可见,在永久荷载控制下,局压承载能力能满足要求。

5、横墙荷载

(1)屋面荷载:

防水层:三毡四油铺小石子 0.4kN/㎡ 找平层:15mm水泥砂浆 0.3kN/㎡ 找坡层:40mm厚水泥焦渣砂浆3‰找坡 0.56kN/㎡ 保温层:100mm厚沥青膨胀珍珠岩 0.8kN/㎡ 结构层:120mm厚现浇混凝土板 3.0kN/㎡ 抹灰层:10mm厚混合砂浆 0.17kN/㎡ 屋盖永久荷载标准值: ∑5.23kN/㎡ 屋盖可变荷载标准值 0.5kN/㎡

标准值:N1k =Gk+Qk=(5.23 kN/㎡+0.5 kN/㎡)×1/2×1.0m×3.6m=10.31 kN 设计值:

由可变荷载控制组合:N1=1.2Gk+1.4Qk=(1.2×5.23 kN/㎡+1.4×0.5 kN/㎡)×1/2×1.0m×3.6m=12.56kN 由永久荷载控制组合:N1=1.35Gk+1.0Qk=(1.35×5.23 kN/㎡+1.0×0.5 kN/㎡)×1/2×1.0m×3.6m=13.61 kN(2)楼面荷载:

10mm厚水磨石地面面层 0.25 kN/㎡ 20mm厚水泥打底 0.40 kN/㎡ 结构层120mm钢筋混凝土板 3.0 kN/㎡ 抹灰层10mm厚 0.17 kN/㎡ 楼面永久荷载标准值: ∑3.82kN/㎡ 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 1.95kN/㎡ 由楼面大梁传给计算墙垛的荷载:

标准值:N2k =Gk+Qk=(3.82 kN/㎡+1.95 kN/㎡)×1/2×1.0m×3.6m=10.39 kN 设计值:

由可变荷载控制组合:N2=1.2Gk+1.4Qk=(1.2×5.0kN/㎡+1.4×1.95 kN/㎡)×1/2×1.0m×3.6m=13.17 kN 由永久荷载控制组合:N2=1.35Gk+1.0Qk=(1.35×5.0 kN/㎡+1.0×1.95 kN/㎡)×1/2×1.0m×3.6m=12.79 kN

横向墙体计算简图

(2)横墙自重承载力计算

对于2、3层墙体厚190mm,高3.3m自重为2.96 kN/㎡×3.3m×1.0m=9.768kN 设计值:

由可变荷载控制组合:9.768 kN×1.2=11.72 kN 由永久荷载控制组合:9.768 kN×1.35=13.19kN 对于1层墙体厚190mm计算高度4.1m其自重为: 2.96 kN/㎡×3.3m×1.0m=12.14kN 设计值:

由可变荷载控制组合:12.14kN×1.2=14.57kN 由永久荷载控制组合:12.14 kN×1.35=16.39 kN 本建筑墙体高厚比

H04100mm21.5826h190mm满足要求。

横向墙体由可变荷载控制组合表 计算项目 第3层

N/kN h/mm H0/m

24.28 190 3.3 17.37 0.69 190000 15 10 4.02 527.02 >1

第2层 49.17 190 3.3 17.37 0.69 190000 15 10 4.02 527.02 >1

第1层 76.91 190 4.1 21.58 0.59 190000 20 15 5.68 636.73 >1 H0h

A/m㎡ 砖MU 砂浆M f/(N/mm2)

Af/kN Af/N

横向墙体由永久荷载控制组合表 计算项目 第3层

N/kN h/mm H0/m

26.8 190 3.3 17.37 0.69 190000 15 10 4.02 527.02 >1

第2层 52.78 190 3.3 17.37 0.69 190000 15 10 4.02 527.02 >1

第1层 81.96 190 4.1 21.58 0.59 190000 20 15 5.68 636.73 >1 H0h

A/m㎡ 砖MU 砂浆M f/(N/mm2)

Af/kN Af/N

由上表可知砌体墙均能满足要求

第三篇:砌体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砌体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某教学办公楼

二、设计资料 水文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概述:拟建场地东高西低,场地绝对标高317.5m—320.3m之间.(2)地下水情况:地下水位于标高为309m,经对地下水质分析表明,地下水对一般建筑材料无侵蚀作作.(3)土层情况: 地质勘探报告指出:1)在场地勘探深度内,第一层土为素土,1号井为0.5m,3号井为1.2m;第二层为黄土Q3黄色—黄褐色,湿—稍湿,可塑—硬型状态,针对孔隙发育,不具有湿隙性,厚度约为3m左右,第三层为古土壤(Q3),呈褐黄—褐红色,块状结构,稍湿,可塑—硬塑状态,含有钙质结核,开挖井时未穿透,厚度在3m以上。2)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从略。3)该场地土不具不湿陷性。4)各层土承载力标准值建议采用如下值。

黄土fk=150Kpa Ⅱ

古土壤fk=170Kpa 不考虑土的液化。

2、气象条件

该地区主导风向为西南风、西北风,基本风压W0=0.4KN/;基本雪压S0=0.3KN/

3、地震设计防烈度:6度

材料供应,施工能力均可保证。

5、建筑设计要求

(1)该工程建筑面积控制在此2000m2以内。四层。

(2)教室开间为3.0m,进深为6.6m,三个小开间形成一个教室;办公室的一侧,开间3.0—3.3m.进深5.4m,室内外高差0.45m,室内土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320.8m.每层设6个小教室,其余这办公室,详见图。

(3)材料作法:

① 门厅、走廊、实验室均采用水磨石地面,其它各房间均采用水泥地面。② 屋面作法,见剖面图。

③ 内墙面采用20mm厚。顶棚15mm厚,混合砂浆粉刷。踢脚线高120mm高,采用水泥砂浆粉刷25厚。墙面用107白色涂料喷白。④ 外墙面采用25mm厚中八厘白石子水刷石墙面。

⑤ 窗采用钢窗。B×h=1800×2400mm;门采用900×2700的木门。

三、设计任务

1、建筑设计

学生可利用建筑学所学知识,在教师指导下,不受上述建筑平、立、剖面及材料作法的限制,按学校及办公室设计的基本要求,自行设计平、立、剖面及材料作法设计。但应当受建筑场地及总面积要求的控制。

2、结构设计(1)、墙体布置:结合建筑设计或已给定的平面,进行墙体布置,确定采用的承重方案,初拟各墙厚度。

(2)进行圈梁、构造柱的布置。(3)进行结构平面布置。(4)选择(屋)面板。

(5)墙体的强度验算。钢筋混凝土大梁截面采用,伸入墙内大于240mm,底层外墙厚370mm,二层以上及内墙均采用240mm墙体。梁下设240×370mm内壁柱,墙采用双面抹灰。砖用MU10;砂浆:

一、二层用M5混合砂浆,三、四层用M2.5砂浆砌墙.(6)过梁设计.3、绘制办公楼的建筑施工图(1)平面图(2)立面图(3)剖面图

(4)卫生间(厕所)详图

4、绘制办公楼的结构施工图(1)楼盖的结构布置图(2)屋盖的结构布置图

第四篇:砌体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砌体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任务

学生先做出住宅楼或学生宿舍的建筑施工图,然后完成如下任务: 1.确定房屋的结构承重方案; 2.确定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 3.刚性方案多层房屋墙体设计; 4.墙或柱高厚比验算;

5.梁端下砌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 6.过梁.挑梁设计计算;

7.掌握墙体设计中的构造要求,确定构造柱和圈梁的布置; 8.绘制结构平面布置图。

二、设计资料

某四层砖混结构住宅,各层建筑平面图依次见后图,层高均为3m。楼板除走廊及卫生间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外,其余均采用预应力空心板,屋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室内外高差0.45m,基础顶面距室内地面1.5m。砌体采用MU10粘土砖,M5混合砂浆砌筑。(见附图)

门窗洞口尺寸为:

M-1 1000×2400 M-2 1500×2700 C-1 1500×1800 C-2 1000×1800 1.地形:根据建筑设计部分提供的资料;

2.工程地质及水文资料:地层自上而下为:(1)填土层:厚度约为0.5m;

(2)粉质粘土:厚度约为 0.8m内为(fa130kPa);(3)其下为1.2m厚为粘土(fa220kPa);

(4)再下面是砾石层(fa355kPa)。

(5)基岩:表层中度风化。

(6)建筑区地层的承载力较高,地下水位埋深在地表下-8.00 m, 地下水对一般建筑材料无侵蚀作用;不考虑土的液化。

3.气象条件: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基本风压W0=0.40kN/m,地面粗糙度为B类;

4.抗震设防烈度:按7度设防,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土类别为Ⅱ类,场地特征周期为0.35S,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5.材料供应及施工能力均能得到保证;

26.不上人屋面活荷载:0.5kN/m;上人屋面活荷载:2.0kN/m(标准值)。

(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资料进行设计)

三、设计要求

完成以上设计任务。最终成果为计算书一份,设计图纸(包括结构平面布置图、过梁、挑梁配筋图等)一套。

四、参考资料

1.《土木工程专业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设计指南》.周俐俐,陈小川.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2.《混凝土结构疑难释义附解题指导(第三版)》.沈蒲生、罗国强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8.《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五、课程设计时间

理论课修完后进行,时间为一周。

六、成绩评分依据及标准

1、课程设计成果:(1)设计计算书(2)设计图纸

2、课程设计评分依据和标准:(1)设计计算书,占总分的50%。① 优(90-100)

设计思路清晰,结构方案良好。设计参数选择正确,选择依据充分,设计计算内容完整,正确无误。设计计算书规范、完整,语言表达逻辑性强,书写清晰,有条理。设计态度端正。

② 良(80-89)

设计思路清晰,结构方案合理。设计参数选择正确,选择依据较充分,设计计算内容完整、正确。设计计算书规范、完整。语言表达逻辑性较强,书写清晰,有条理。设计态度端正。③ 中(70-79)

设计思路较清晰,结构方案基本合理。设计参数选择基本正确,主要参数的选择有依据。设计计算内容完整,有少量错误。设计计算书较规范,内容完整。语言表达有一定的逻辑22性,书写整齐。设计态度基本端正。④ 及格(60-69)

设计思路基本清晰,结构方案基本合理。主要设计参数选择正确。设计计算内容基本完整,有一些错误。设计计算书基本规范,内容基本完整,语言表达有一定的逻辑性,书写整齐。设计态度基本端正。⑤ 不及格(60以下)

设计思路不清晰,结构方案不合理。关键设计参数选择有错误。设计计算内容不完整,计算有明显错误。设计计算书不规范,内容不完整。设计态度不端正。(2)设计图纸,占总分的50%。① 优(90-100)

设计图纸满足工程制图要求,表达内容满足课程设计要求,正确无误。图面整洁,布局合理。

② 良(80-89)

设计图纸能满足工程制图要求,表达内容能满足课程设计要求。图面较整洁,布局较好。③ 中(70-79)

设计图纸主要内容满足工程制图要求,表达内容满足课程设计要求。图面基本整洁。④ 及格(60-69)

设计图纸基本满足工程制图要求,表达内容基本满足课程设计要求。图画基本整洁。⑤ 不及格(60以下)

设计图纸基本满足工程制图要求,设计图纸表达内容不满足课程设计要求。

第五篇:砌体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砌体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任务

学生先做出住宅楼或学生宿舍的建筑施工图,然后完成如下任务: 1.确定房屋的结构承重方案; 2.确定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 3.刚性方案多层房屋墙体设计; 4.墙或柱高厚比验算;

5.梁端下砌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 6.过梁.挑梁设计计算;

7.掌握墙体设计中的构造要求,确定构造柱和圈梁的布置; 8.绘制结构平面布置图。

二、设计资料

某四层砖混结构住宅,各层建筑平面图依次见后图,层高均为3m。楼板除走廊及卫生间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外,其余均采用预应力空心板,屋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室内外高差0.45m,基础顶面距室内地面1.5m。砌体采用MU10粘土砖,M5混合砂浆砌筑。(见附图)

门窗洞口尺寸为:

M-1 1000×2400 M-2 1500×2700 C-1 1500×1800 C-2 1000×1800 1.地形:根据建筑设计部分提供的资料;

2.工程地质及水文资料:地层自上而下为:(1)填土层:厚度约为0.5m;

(2)粉质粘土:厚度约为 0.8m内为(fa130kPa);(3)其下为1.2m厚为粘土(fa220kPa);

(4)再下面是砾石层(fa355kPa)。

(5)基岩:表层中度风化。

(6)建筑区地层的承载力较高,地下水位埋深在地表下-8.00 m, 地下水对一般建筑材料无侵蚀作用;不考虑土的液化。

3.气象条件: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基本风压W0=0.40k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

4.抗震设防烈度:按7度设防,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土类别为Ⅱ类,场地特征周期为0.35S,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5.材料供应及施工能力均能得到保证; 6.不上人屋面活荷载:0.5kN/m;上人屋面活荷载:2.0kN/m(标准值)。

(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资料进行设计)

三、设计要求

完成以上设计任务。最终成果为计算书一份,设计图纸(包括结构平面布置图、过梁、挑梁配筋图等)一套。

四、参考资料

1.《土木工程专业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设计指南》.周俐俐,陈小川.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混凝土结构疑难释义附解题指导(第三版)》.沈蒲生、罗国强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9.《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五、课程设计时间

理论课修完后进行,时间为一周。

六、成绩评分依据及标准

1、课程设计成果:(1)设计计算书(2)设计图纸

2、课程设计评分依据和标准:(1)设计计算书,占总分的50%。① 优(90-100)

设计思路清晰,结构方案良好。设计参数选择正确,选择依据充分,设计计算内容完整,正确无误。设计计算书规范、完整,语言表达逻辑性强,书写清晰,有条理。设计态度端正。

② 良(80-89)

设计思路清晰,结构方案合理。设计参数选择正确,选择依据较充分,设计计算内容完整、正确。设计计算书规范、完整。语言表达逻辑性较强,书写清晰,有条理。设计态度端正。③ 中(70-79)

设计思路较清晰,结构方案基本合理。设计参数选择基本正确,主要参数的选择有依据。22设计计算内容完整,有少量错误。设计计算书较规范,内容完整。语言表达有一定的逻辑性,书写整齐。设计态度基本端正。④ 及格(60-69)

设计思路基本清晰,结构方案基本合理。主要设计参数选择正确。设计计算内容基本完整,有一些错误。设计计算书基本规范,内容基本完整,语言表达有一定的逻辑性,书写整齐。设计态度基本端正。⑤ 不及格(60以下)

设计思路不清晰,结构方案不合理。关键设计参数选择有错误。设计计算内容不完整,计算有明显错误。设计计算书不规范,内容不完整。设计态度不端正。(2)设计图纸,占总分的50%。① 优(90-100)

设计图纸满足工程制图要求,表达内容满足课程设计要求,正确无误。图面整洁,布局合理。

② 良(80-89)

设计图纸能满足工程制图要求,表达内容能满足课程设计要求。图面较整洁,布局较好。③ 中(70-79)

设计图纸主要内容满足工程制图要求,表达内容满足课程设计要求。图面基本整洁。④ 及格(60-69)

设计图纸基本满足工程制图要求,表达内容基本满足课程设计要求。图画基本整洁。⑤ 不及格(60以下)

设计图纸基本满足工程制图要求,设计图纸表达内容不满足课程设计要求。

下载张银山.砌体结构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张银山.砌体结构课程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砌体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新)

    《砌体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教研室 砌体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任务 在土木工程中,砌体结构是工业与民用房屋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形......

    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某建筑的楼盖布置如图所示,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楼面做法为20mm水泥砂浆面层;钢筋混凝......

    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课程设计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 1.设计题目 某工业厂房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 2.设计目的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的课程设计是“混凝土结构与砌体......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设计要求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任务书 一、设计资料 1、某钢筋混凝土整浇楼盖平面如图1所示。 2、楼面作法: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80mm厚钢筋混凝土现浇板;15mm厚板底抹灰。 3、混凝土......

    砌体结构课程设计原本[共五篇]

    砌体结构课程设计 砌体结构课程设计 I砌体结构课程设计任务.....................................................................................2II、 砌体结构课程设......

    四层建筑砌体结构课程设计实例

    目录 一.结构方案 1. 主体结构设计方案 2. 墙体方案及布置 3. 多层砖混房屋的构造措施 二.结构计算 1. 预制板的荷载计算与选型 2. 梁的计算与设计 (1) 计算单元及梁截面尺寸......

    2013-2014第二学期砌体结构课程设计范文合集

    砌体结构课程设计题目 一、结构方案选用 1.主体结构设计方案 本设计房屋为五层混合结构房屋,总高度为16.8m,总宽度为 42.4m,底层高为4m〈5m,房屋的高宽比 16.8/42.4=0.3962〈2,符......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上)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大全五篇)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上)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设计名称: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 课程设计学分:3 课程设计周数:3周 课程设计授课单位:理工教研室 指导方式: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