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政治热点专题三: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23:59: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高考政治热点专题三: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高考政治热点专题三: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第一篇:2011年高考政治热点专题三: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2011年高考政治热点专题三: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时政背景】2010年12月21日-22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2010年是“三农”工作历尽艰辛、砥砺奋进、再创佳绩的一年。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积累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探索和拓宽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农村发展道路。会议强调,明年面临着很多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切实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奋力夺取明年农业农村工作新胜利。“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重中之重”战略思想,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作为明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快水利发展,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会议提出,明年要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深入推进农村改革等农业农村工作任务。【教材与时政】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农业问题和粮食问题,始终是人类所面临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我国耕地少,人口众多,加上自然灾害频发和国际市场的压力等实际状况使得农业农村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最为现实,也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过去取得的成就以及明年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工作任务,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求,立足于我国国情的表现。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有利于指导人们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会议强调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切实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这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思想,增强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指导作用,推进农业农村发展。

3.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会议提出,要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抓好农业生产、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中央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影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各方面因素,有利于正确认识和发挥各方面因素的积极作用,切实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

4.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事物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会议提出要加快水利发展,这意味着中央开始着手解决水利等影响全局的薄弱环节和重大问题。这有利于

加强农业薄弱环节建设,发挥水利在农业整体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有效推动农业农村的协调发展。

5.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当前我国迫切需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供应。因此,中央围绕农业生产提出发展农业农村的六项任务,这进一步明确了农业农村的发展方向,更加注重强化强农政策,突出了政策的针对性,有利于切实解决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

6.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会议提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明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这有利于正确把握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矛盾,有效增加粮食产量,稳定粮食供应,改善农田水利,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

7.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会议指出,2010年是“三农”工作历尽艰辛、砥砺奋进、再创佳绩的一年,明年农业农村发展仍面临着很多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切实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凝聚支持“三农”力量,奋力夺取明年农业农村工作新胜利。这既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困难,又要增强信心,切实推进农业农村发展。

8.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农业农村工作,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观,既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时政强化训练】

1.“十一五”期间,我国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积累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探索和拓宽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农村发展道路。探索农业农村发展道路要适合我国国情()

A.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

B.必须发挥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发展的特殊决定作用 C.意味着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实的反映就会不同

D.说明受历史条件限制,每一时期的人们都不能对客观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2.会议指出,“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依据在于()

A.客观必须符合主观 B.正确的思想意识,有利于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C.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 3.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而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30不变的政策至今仍然延续。本次会议又提出,要尽快明确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 ③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④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财政部农业司副司长卢贵敏说,增加农业投入,不仅直接拉动相关产业发展,还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乘数效应。据测算,国家投入农机购置补贴100亿元,可增加农机工业销售产值约635亿元。上述材料表明()

A.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有所建树 B.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事物的因果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5.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全面部署水利改革发展,有利于全党全社会统一思想认识、形成治水兴水合力,为推动水利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从全局高度全面部署水利改革体现了()

A.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有目标 B.搞好局部,有利于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C.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 D.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6.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是关键,我国力争2011年完成在全国普遍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强调创新的主要依据在于()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矛盾具有普遍性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

7.目前中国粮食将近40%的库存消费比,远远高于国际公认17%—18%的警戒线。按照这一国际警戒线标准,我国则安然度过了粮食危机。这说明()

A.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B.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C.矛盾的普遍性对特殊性有指导作用 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8.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盛传“绿豆治百病大法”,“喝绿豆汤可以包治百病”,导致绿豆价格飞涨。从辩证法角度看,“绿豆治百病大法”不合理之处在于()

A.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B.否认了矛盾具有特殊性

C.否认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D.用特殊性代替了普遍性

9.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明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之所以提出这样的任务,是因为()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C.规律是客观的,具有不可抗拒性D.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10.“十一五”期间我国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积累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宝贵经验,但还面临着很多新的困难和问题,必须切实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上述判断说明()

①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②事物的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间接经验也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2010年来,一些农产品接力涨价,人们戏称“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油你涨”、“苹什么”。这些网络新词的出现,从本质上来说()

A.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是一种价值观

C.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D.有利于改变物质的存在方式

12.201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

A.意味着我国农村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消失B.坚持了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方法

C.是中央坚持正确价值观的体现 D.有利于改造农业生产规律

1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十一五”期间,我们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积累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探索和拓宽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农村发展道路。明年还面临着很多新的困难和问题,压力之重、挑战之大,是这些年来从未有过的。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切实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创新农村工作思路,凝聚支持“三农”力量,奋力夺取明年农业农村工作新胜利。运用客观的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为促进我国明年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合理建议。

14.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黄河、长江哺育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治水使中华民族走向融合和统一。但时至今日,洪涝灾害频繁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称之为 “最大硬伤”、“明显短板”。现代社会,水利是“重要条件”、“基础支撑”、“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注重科学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矛盾观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我国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有何必要性。

参考答案

1.A 2.B 3.B 4.C 5.A 6.C 7.C 8.B 9.D 10.C 11.A 12.C 13.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创造、消灭规律。农业农村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我们要尊重其变化发展规律,从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出发,立足于国情,实事求是。②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明年农业农村发展还面临着很多新的困难和问题,压力重、挑战大,因此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切实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创新农村工作思路,凝聚支持“三农”力量。把尊重农业农村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明年农业农村工作的胜利。

14.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农业的“重要条件”、“基础支撑”、“保障系统”。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水利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有利于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推进农业农村协调发展的措施。②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事物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洪涝灾害频繁,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明显短板”,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有利于减少洪涝灾害的危害,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充分发挥农业发展的整体功能。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水利被称之为我国农业的“重要条件”、“基础支撑”、“保障系统”。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有利于正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处理好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主次矛盾,切实有效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

第二篇:2010年高考政治热点: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2010年高考政治热点:

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湖南省郴州市嘉禾一中教研室

罗石文(不经本人同意,严禁其他网站转载)

背景资料:

2009年12月27至28日,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总结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研究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政策措施,全面部署2010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次会议。会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门研究审议了会议文件,对开好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

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讨论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三农”工作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一年。全国上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面对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多年不遇自然灾害的重大考验,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的不利影响,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巩固和发展了农业农村好形势。全国粮食总产量预计1061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增产,首次实现连续3年超万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大关,实际增幅6%以上。农村民生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改革有了新突破,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会议指出,我国“三农”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为党和国家战胜困难、共克时艰赢得了战略主动,为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基础支撑,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会议强调,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长期制约因素尚未根本消除、有些还会进一步加重,新的矛盾问题不断显现、有些还难以预料,2010年将是更为复杂而又十分困难的一年。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乘势而上,着力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继续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继续增进农民福祉。

会议强调,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新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关系全局、意义重大。会议指出,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三农”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会议对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全面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环境进行了深刻阐述,强调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必须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目标任务、本质要求,牢牢把握加强“三农”这个根本立足点,牢牢把握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这个重要着力点,牢牢把握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这个战略着眼点,牢牢把握城乡改革联动这个关键切入点,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安排、扎实推进。

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5、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会议要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这些举措有利于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6、国家财政在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中应起怎样的积极作用。国家财政在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推动农村和和谐稳定发展,通过加大对农村能源、交通、通信、水利等设施的资金投入,促进农村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农村经济的平稳发展。

7、促使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进一步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

8、扩大农村就业的意义及措施。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生产目的和共同富裕的目标决定的。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要加快城镇化步伐,拓展农民外出就业空间,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壮大县域经济,积极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加强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

9、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会议对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全面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环境进行了深刻阐述,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做好新形势下的统筹城乡发展工作。

10、正确认识推进农村改革的性质。改革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制度,使新农村充满生机和活力。会议指出,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确保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草原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政治生活:

1、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会议强调,做好明年农业农村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振奋精神,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再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新佳绩,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农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3、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会议体现了保障农民的生存权、发展权,政治、经济、文化等权利。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体现了我国保障人权,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武装农村党员、教育农民群众,引导农民牢固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创新精练:

会议指出,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确保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草原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回答1—2题:

1、上述决定有利于

①改变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③进一步完善生产要素市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②完善农村承包经营权内容

④促进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C.①②④

C.①③④

2、在我国农村,农民通过经营土地承包所获得的收益属于

① 按劳分配 ②按土地要素分配③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所得分配④财产性收入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会议指出,2009年,我国“三农”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为党和国家战胜困难、共克时艰赢得了战略主动,为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基础支撑,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会议强调,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长期制约因素尚未根本消除、有些还会进一步加重,新的矛盾问题不断显现、有些还难以预料。这体现的主要哲学道理是 A.普遍联系的观点

C.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原理

B.内外因的关系原理 D.主次矛盾的关系原理

4、会议强调,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顺应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党的建设,提升党领导农村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这要求中国共产党应该

①加强和改进农村党的建设,加强立法职能 ②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 ③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④正确行使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职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

5、会议指出,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确保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草原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一确保,二继续”从哲学上体现了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C.真理是客观的和永恒的 D.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发展的条件

6、会议指出,要持之以恒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要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尽快改变抗灾能力弱的局面;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建成一批高产稳产基本农田,着力提高耕地的持续增产能力。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提高耕地的持续增产能力是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D.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7、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出台了一系列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惠农政策。在下列选项中属于这类性质的财政政策有

①2010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2009年 ②适度放开农村的土地调控,适当新增农村建设用地

③要努力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信号不能变、要求不能松、支持不能减 ④持之以恒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2010年要着力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在统筹城乡发展

贡献。

(3)请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2010年怎样才能做到“再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新佳绩”?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

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并没有改变,排除①

2、A

农民通过经营土地承包所获得的收益是在公有制范围内进行的分配,属于按劳分配。

3、C

A、B、D材料没有直接体现。

4、D ①“加强立法职能”说法错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职能应该是政府来行使,④不选。

5、D

“一确保,二继续”从哲学上体现了静止的相对性。

6、C

注意逆向思维“错误”

7、B

②说法错误。

8、A

材料直接体现的是联系和发展观点。

9、A

③与实际不符合。

10、D

材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

11、D

着力点、着眼点、关键切入点都体现了主要矛盾。

12、C

②与材料主旨五关。③表述不科学。

(1)上述材料蕴含的政治信息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坚持民主集中制。国务院等国家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以展阶段上具有不同的特点。会议认真研判了“三农”形势,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经过慎重考虑才作出了重大决策。会议强调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必须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目标任务、本质要求,有很强的针对性。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四个牢牢把握”体现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我们必须正视矛盾而不能回避和掩盖矛盾。会议对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全面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环境进行了深刻阐述,并找到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3)① 毫不松懈抓好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要努力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信号不能变、要求不能松、支持不能减。②持之以恒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要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尽快改变抗灾能力弱的局面。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建成一批高产稳产基本农田,着力提高耕地的持续增产能力。③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要加快城镇化步伐,拓展农民外出就业空间,加强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④下大力气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支持农村住房建设,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进一步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抓好农村扶贫开发。⑤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确保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草原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第三篇:2014届高考政治备考:201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2014届高考政治备考:201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高三政治教学网

一.【背景材料】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政策,部署201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大局出发,高屋建瓴.深刻精辟阐述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具有方向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同时提出明确要求.李克强在讲话中深入分析了农业和农村工作形势,并就依靠改革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更好履行政府“三农”工作职责等重点任务作出具体部署.会议指出,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出台的“三农”政策行之有效.深得民心,有效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有力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我国改革是从农村起步的,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会议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关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会议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要进一步明确粮食安全的工作重点,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首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调动和保护好“两个积极性”,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要探索形成农业补贴同粮食生产挂钩机制,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把有限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搞好粮食储备调节,调动市场主体收储粮食的积极性,有效利用社会仓储设施进行储粮.中央和地方要共同负责,中央承担首要责任,各级地方政府要树立大局意识,增加粮食生产投入,自觉承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适当增加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把握好进口规模和节奏.高度重视节约粮食,节约粮食要从娃娃抓起,从餐桌抓起,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关于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会议指出,坚持党的农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农村集体土地应该由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民家庭承包,其他任何主体都不能取代农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利.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同经营权主体发生分离,这是我国农业生产关系变化的新趋势,对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规模经营,要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要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推动土地经营权等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关于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会议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正本清源,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要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治地治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对受污染严重的耕地.水等,要划定食用农产品生产禁止区域,进行集中修复,控肥.控药.控添加剂,严格管制乱用.滥用农业投入品.食品安全,也是“管”出来的,要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使权力和责任紧密挂钩,抓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要下猛药.出重拳.绝不姑息,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要大力培育食品品牌,用品牌保证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关于“谁来种地”,会议指出,解决好这个问题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提高种地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农民务农收入,鼓励发展.大力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确保农业后继有人.要强化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创造良好务农条件和环境,要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建立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体系,制定大中专院校特别是农业院校毕业生到农村经营农业的政策措施.要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建立专门政策机制,构建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与此同时,也要继续重视普通农户的生产发展.关于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会议指出,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 的故园.要重视农村“三留守”问题,搞好农村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坚持不懈推进扶贫开发,实行精准扶贫.要重视空心村问题,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要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有序,及时反映和协调农民各方面利益诉求,处理好政府和群众利益关系,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要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扩大农村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加大培养青年党员力度,提高基层党组织为群众服务意识,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保证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会议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农情,遵循现代化规律,依靠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涉农行政管理方式创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继续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处理好政府和农民的关系,切实维护农民权益,坚持因地制宜.试点先行,尊重农民和基层首创精神;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把方向.管大局.抓重点,地方按照中央“三农”决策部署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问题.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镇化,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推动新型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突出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二.【创新试题】

1.2013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加快科技创新可以:

A.提高商品的价值 B.改变企业的经营机制 C.转变企业经营战略 D.提高劳动生产率 2.2013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强调,按照增加总量.优化存量.用好增量.加强监管的要求,不断强化农业补贴政策,让主产区财力逐步达到全国或全省平均水平.不断强化农业补贴政策体现的财政的作用是:

A.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的物质保障

B.国家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C.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D.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3.2013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强调,加大农业补贴力度.这表明:

①国家把促进农业发展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 ②党和政府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③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 ④财政对农业农村发展起基础性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13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强调,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继续实施种业发

展等重点科技专项,加快粮棉油糖等农机装备.高效安全肥料农药兽药研发.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要求政府切实履行:

A.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B.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5.2013年12月23日 至24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强调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就要求政府:

①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②发展农村科学事业 ③发展农村生产力 ④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这是因为: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3年12月23日 至24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材料二:2013年12月23日 至24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对农业生产进入高成本.高风险.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新阶段,要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请根据生产力的有关知识谈谈为什么要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2)运用市场供求的有关知识谈谈为什么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3)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我国政府应该如何进一步搞好农业农村工作?

(4)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谈谈增强创新驱动对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

1.D 解析:科技创新会使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降低商品的价值,A不选;B.C与题意无关.科技创新可以增加单位时间的产品产出,提高劳动生产率,D正确。

2.C 解析: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是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体现了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C正确。

3.C 解析: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是经济增长,①不准确;市场在农业发展中起基础作用,财政作为宏观调控的手段对农业农村发展不起基础性作用,④错误。

4.C 解析:发展科技事业体现的政府职能是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C正确。5.B 解析:发展农村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是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B正确;发展农村生产力是物质文明的内容,③与题意无关。

6.D 解析: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是属于社会意识,材料强调社会意识的重要性,体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正确;A观点错误;B不符合题意;C不是历史唯物主义。7.(1)①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科学技术尽管不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但它与生产力的三个要素的发展密切相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②我国农业科技的总体水平还不够高,发展不平衡,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才能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必须坚持科教兴农战略,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2)①供求影响价格.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当农产品供不应求时,农产品短缺,形成卖方市场,农产品价格会出现大幅度提高,不利于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也不利于国家抑制通货膨胀。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对农业生产进入高成本.高风险.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新阶段,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才能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有效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3)①我国政府要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在农业发展中要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在农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政府提供各种社会公共服务。②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③政府要接受监督,要坚持依法行政,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切实提高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水平。

(4)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增强创新驱动,能够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更新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开辟更广阔的劳动对象,从而推动生产力发展。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增强创新驱动,能够推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②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增强创新驱动,使我们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认识的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④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增强创新驱动,是我国农业农村进步的灵魂和不竭动力。

第四篇:2010高考政治热点专题三

热点专题三:关注节能减排,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

会)

1.联合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气候变化峰会2009年9月22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峰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此次会议目的是敦促各国领导人为当前的气候变化问题国际谈判提供政治指导,推动国际社会在年底举行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达

成新的温室气体减排协议。

来自美国、中国、日本、法国、卢旺达、瑞典和哥斯达黎加等国的领导人在开幕式上发表了讲话,就气候变化问题阐述了本国立场。此次联合国气候高峰会议给全球组织气候变暖的努力注入了新的动力。

2. 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这一会议也被称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12年即将到期,本次会议主要任务是确定全球第二承诺期(2012年到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安排。中国在至关重要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前夕宣布量化减排目标,显示了中国继续加大力度、减少经济发展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坚定决心。中方希望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并切实坚持和兑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旨在给地球降温的这场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表面上是各国就温室气体排放额度讨价还价,但更深层次的问题,则是各国关于能源创新和经济发展空间的博弈,进而影响长期的国际权势转移。暗战主要是三大阵营:首先是欧盟;其次是以美国为首的伞形集团,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还有包括中国在内的77个发展中国家。阻碍哥本哈根大会达成全面气候协定的因素有两个,即发达国家的中期减排目标问题和资金问题。对中期减排目

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分歧较大。

3.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17日在哥本哈根会见了巴西总统卢拉。温家宝说,中国和巴西都是发展中大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上有着广泛的共识。两国坚定地同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维护共同利益。同时,与有关各方加强沟通协调,增信释疑,凝聚共识,为推动哥本哈根会议谈判进程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体现了对世界和未来负责的严肃态度。发达国家应该支持发展中国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努力,这有利于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卢拉表示,巴西对哥本哈根会议谈判的立场与中方完全一致。巴西和中国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必须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不能要求发展中国家做超出自身发展水平和能力的事。巴西愿与中方保持沟通协调,加强发

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各方共同努力,争取哥本哈根会议取得成果。

4.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12月18日在丹麦举行。10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以及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会并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 加强合作 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中国政府

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立场、主张和举措。

5.2009年12月2 2日,大唐鲁北生态电厂2×330兆瓦热电联产项目2号机组顺利通

过168小时满负荷连续运行正式投产发电,标志着我国首座2×330兆瓦生态电厂经过4年的建设顺利竣工投产。位于山东无棣县北部的大唐鲁北生态电厂采用海水冷却,海水温度和卤度升高后,送鲁北盐场制盐、提溴。电厂排出的炉渣,一部分送水泥厂作掺加混合料,另一部分送制砖厂生产粉煤灰砖。电厂锅炉烟气经脱硫后所产石膏渣送硫酸厂作原料,整个电

厂形成了一条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

6.低碳经济 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7.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更加

注重推进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加快自主创新,更加注重加强节能环保。

8.2009年9月28日,环境保护部公布2009年上半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结果,污染减排继续保持双下降的良好态势。结果表明,上半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657.6万吨,与2008年同期相比下降2.4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147.8万吨,与2008年同期相比下降5.40%,污染减排继续保持双下降的良好态势。但上半年仍有一些地方和企业在污水

处理、脱硫设施运行等方面存在问题。

9.第五届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届论坛以“科学发展直面金融危机、结构调整推进能源战略”为主题,坚决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推进国际互利合作为宗旨,通过论坛的召开,加快我国能源领域节能技术的推广步伐,鼓励各行业在关键技术创新的能力,提升能源行业整体装备制造水平,更好的服务于我国能源事业,同时加强能源领域前沿技术的研究。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

(一)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

经济学角度说明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因(依据,为什么)

1.资源是有限的: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

须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2.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

下实现经济较快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3.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障,有利于

缓解资源供求矛盾,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4.依靠科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保障经

济安全和国家安全。

5.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经济效益。

从经济学角度说明如何加强能源节约,促进建设生态文明?

1.从消费角度:提倡文明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改变

消费模式。

2.从产业结构调整角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3.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角度:一靠科技、二靠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使经济增长方式

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从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角度: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宏观调控可以防止和克服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严重失衡,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避免经济资源的巨大浪

费。

5.坚持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6.大力发挥财政的巨大作用,财政具有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通过加大扶持新能源企业财政力度,减少新能源企业税收,从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

展。

7.经济全球化,使得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家间应共同应对全球气候

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加强交流与合作。

(二)、从哲学常识角度分析

哲学角度说明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因(依据,为什么)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资源越来越短缺,能源越来越紧张,环境越来越恶化,生态越来越脆弱。从国家长远发展看,建

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正是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

能动性的体现。

3.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要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资源

节约和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事物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如果任由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而不加以扭转,必将对我们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每个公民也应该树立环保意识,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等,最终促进整个世界的和

谐发展。

5.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

众的利益而奋斗。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归根到底是为了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在保护全球气候,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1.世界是物质的,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承认和尊重自

然界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本前提,要学会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自然界运动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

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3.坚持联系地、发展地、全面地看问题。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我们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同时,经济的发展与节约资源、环境的保护,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应该全面的看待二者的关系。

4.人类认识要在实践基础上要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实践表明,一味的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忽略社会效益、环境保护,最终只能使得社会的倒退,遭到自然的报复。人类的认识应该不断的在实践基础上深化认识,树立环保理念,发展低碳经济。

5.要树立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人类根本利益的正确价值观。科学的价值观要求我们既要重视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又要重视其生态价值;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体现了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三)、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

国际社会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政治学依据是什么?

1.主权国家具有管理社会事务的社会属性。关注全球气候,节约资源,发展低碳经济,是国家管理社会事务的社会属性的体现。同时,也是主权国家的应有义务。

2.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的变化。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利益相悖是冲突的根源。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上,各个参会国家有着广泛的共识。因此,国家之间需要加强交流与合作。但是,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对于中期减排目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

家的立场分歧较大,这表明利益相悖是冲突的根源。

同时,国家利益是国家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中国切实坚持和兑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

任原则,是根据本国具体国情和国家实力出发的。

3.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及作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要求加强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体现了联合国的巨

大作用。

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加强国际交流,共同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推动世界发

展,体现了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5.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在给地球降温的这场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表面上是各国就温室气体排放额度讨价还价,但更深层次的问题,则是各国关于能源创新和经济发展空间的博弈,进而影响长期的国际权势转移。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怎么做)

1.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政治领导,不断提高党驾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2.政府要切实要履行政治、经济、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和对外交往职能,要坚持对人民

负责和依法治国的原则,加大对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力度。

3.公民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履行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义务,增强节约意识和环境意识,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贡献。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原则。增强公民的义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参与建设生态文明是公民承担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的体现,应当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坚持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原则。积极参与建设生态文明,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保护环境。

从依法治国角度说明怎样解决资源短缺问题?

1.国家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解决能源短缺问题,提供法律保障。

2.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促进能源的合理有序利用。

3.司法机关要严格司法和公正司法,对破坏能源安全,违反能源保护法规的行为,依

法处理。

4.切实做好普法教育工作,提高公民的节约意识

第五篇:2017高考政治热点专题30.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下帷幕.doc

十、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下帷幕

【背景材料】

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15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部署2016年经济工作,重点是落实“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推进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李克强在讲话中阐述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具体部署了明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并作总结讲话。会议指出,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按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贯彻落实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妥善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考点链接】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型服务业,比如互联网、物流等发展起来会带动创造就业机会,加上人口结构变化引发新的就业需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就业问题放在重要位置,着力解决大学生就业和解决产能过剩导致的下岗问题。

2.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不仅需要市场调节,还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不仅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也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会议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

3.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必须以经济社会发展为第一要义,以人为本为核心立场,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要求,统筹兼顾为基本要求。2016年要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按照中央经济工作的战略部署,以结构调整带动经济增长,以经济增长促进结构调整,是做好明年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重要思路。

5.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央在部署2016年经济工作时,强调必须破解限制创新要素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通过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彻底激发创新活力。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加强供给管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供更多高质量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体现了人民专政的国家性质。

2.政府的经济职能。2016年,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实行减税政策,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在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的同时,主要用于弥补降税带来的财政减收,保障政府应该承担的支出责任。这是政府行使经济职能的体现。

3.政府的宗旨和原则。我国政府的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其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会议还提出,要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使他们形成在就业地买房或长期租房的预期和需求。这体现了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原则。

4.坚持党的领导。会议强调,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妥善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三、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会议强调,要按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贯彻落实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

2.按客观规律办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突出强调加强供给侧管理,将其作为推动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市场经济运动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标志着宏观调控指导思想和体制机制的重大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经济建设实践中,中央对中国经济有准确把脉,有清醒认知,更有一揽子计划,这正是我们对中国经济保持信心的重要理由,也为“十三五”时期发展顺利开局和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4.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会议强调,201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做到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

5.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

发展,生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会议强调,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抓好改革举措落地工作,使改革不断见到实效,使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要着力做好宝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会议强调,社会政策要托底,守住民生底线。要更好发挥社会保障的社会稳定器作用,把重点放在兜底上,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跟踪试题】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政府肩负着宏观调控的重任,为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经常会打出“组合拳”。下列政策、措施最有可能成为“组合拳”的是

A.增加税收 扩大国债发行规模 提高存贷款利率

B.紧缩性财政政策 降低税率 提高存贷款利率

C.减少国债发行规模 降低存贷款利率 增加经济建设支出 D.积极的财政政策 增加货币发行量 降低存贷款利率

2.从2011年至今年的5年间,我国安排财政赤字分别为9000亿、8000亿、1.2万亿、1.35万亿、1.62万亿,赤字率分别占当年GDP的2%、1.5%、2%、2.1%、2.3%左右。实行赤字财政

①是我国扩大内需、主动应对国际金融风险的重大举措

②表明赤字财政优越于紧缩财政,有助于经济增长 ③通常是在居民消费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加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而采取的措施 ④是政府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体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会议强调,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等,推动形成新的增长点。这表明国家致力于

A.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B.统筹区域发展

C.加强产业结构调整

D.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存在结构性问题,即更多地依靠外需和投资拉动。但最近几年,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内投资增速的下滑,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如何确保第二产业稳定,继续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成为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这是基于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②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③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④完善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会议强调,要加强供给管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供更多高质量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表明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

③我国政府尊重和保障人权

④我国人民当家作主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6.会议强调,2016年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实行减税政策,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在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的同时,主要用于弥补降税带来的财政减收,保障政府应该承担的支出责任。这是我国政府

①行使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②政府履行社会职能,保障人民利益 ③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积极打造有服务型政府 ④坚持对人民负责,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7.会议还提出,要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使他们形成在就业地买房或长期租房的预期和需求。这对政府的启示是

①在管理与服务中,要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②转变政府职能,把社会管理权力下放给基层自治组织 ③通过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人民群众权益 ④履行政治职能,主要运用行政手段化解人民内部矛盾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8.会议强调,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妥善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A.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B.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C.在不断地加强自身执政能力建设

D.科学执政、依法执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15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部署2016年经济工作,重点是落实“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推进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据此回答9-10题:

9.从唯物论的角度来看,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发挥意识能动性,创新推广模式 C.努力改造主观世界,树立创新意识

D.通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性

10.这一会议精神蕴涵的哲理是

A.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统一

C.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承认矛盾、分析矛盾 D.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11.要完善落实机制,把握好改革试点,加强统筹协调,调动地方积极性,允许地方进行差别化探索,发挥基层首创精神。这体现了

A.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关系

B.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关系 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D.系统与要素的辩证统一关系

1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突出强调加强供给侧管理,将其作为推动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市场经济运动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这表明

A.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自身

B.实践活动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一切奇迹

D.人类已经全面把握社会规律

13.在经济建设实践中,中央对中国经济有准确把脉,有清醒认知,更有一揽子计划,这正是我们对中国经济保持信心的重要理由,也为“十三五”时期发展顺利开局和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从认识论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A.要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

B.有些认识不需要通过实践即可获得 C.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 14.会议强调,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抓好改革举措落地工作,使改革不断见到实效,使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改革的哲学依据是

A.生产力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特征

D.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和上升的 15.会议强调,社会政策要托底,守住民生底线。要更好发挥社会保障的社会稳定器作用,把重点放在兜底上,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上述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实践的主体 B.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和唯一途径 C.新闻报道引导和决定社会发展变化

D.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如实反映 16.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宏观政策要稳,就是要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产业政策要准,就是要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坚持创新驱动,注重激活存量,着力补齐短板;微观政策要活,就是要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提高有效供给能力,通过创造新供给、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消费需求;改革政策要实,就是要大力推动改革落地,完善落实机制,使改革不断见到实效,使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线,更好发挥社会保障的社会稳定器作用,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

运用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五大政策支柱”的哲学依据。‘

【参考答案】

1.D 2.D 3.C 4.A 5.C 6.B 7.C 8.A 9.A 10.D 11.C 12.A 13.D 14.B 15.A

16.(1)从联系的多样性看,联系千差万别。在经济建设中,既有宏观的联系,也有微观的联系;既有眼前的联系,也有长远的联系。我们不能只从短期利益出发,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而忽视间接的、本质的、长远的联系。

(2)整体与部分是统一的,我们应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制定宏观政策,要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

(3)系统优化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中,“五大政策支柱”要相互配合,做到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

(4)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主要结构性问题。破解结构性问题需要“五大政策支柱”相互配合,这是改变事物的联系状态,建立新的联系的表现。

下载2011年高考政治热点专题三: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高考政治热点专题三: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22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心得体会三

    2022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心得体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2021年12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时发表的重......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4全文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4全文 即将在12月8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讨论热度持续飙升,据各大媒体分析,一大波新政策即将伴随此次会议汹涌袭来,土地资源网小编也归......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会议......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

    2016年高考政治热点专题复习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doc

    16届高考政治备考: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 一、【热点点击】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

    2021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心得体会三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心得体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向第二个百年奋......

    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简要

    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简要 (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 ※“三农”工作:牢牢抓住 紧紧抓好※ 历数中央农村工作思路的“一二三四五六” 透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新信息 “三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