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政治热点专题复习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doc

时间:2019-05-13 05:41: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年高考政治热点专题复习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年高考政治热点专题复习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doc》。

第一篇:2016年高考政治热点专题复习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doc

16届高考政治备考: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

一、【热点点击】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上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这次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召开的第一个中央工作会议,体现了党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明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任务作出部署,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习近平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经过改革开放37年来的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这个成就,足以载入人类社会发展史册,也足以向世界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习近平强调,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截至去年底,全国仍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习近平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要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

习近平强调,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搬迁,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加大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要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政策要对贫困人口倾斜。要高度重视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工作。

习近平指出,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要设定时间表,实现有序退出,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要留出缓冲期,在一定时间内实行摘帽不摘政策。要实行严格评估,按照摘帽标准验收。要实行逐户销号,做到脱贫到人,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

习近平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各级领导干部要保持顽强的工作作风和拼劲,满腔热情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地区党委和政府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要建立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察制度,加强督察问责。要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激励各级干部到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选好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

习近平指出,扶贫开发投入力度,要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相匹配。中央财政专项扶

贫资金、中央基建投资用于扶贫的资金等,增长幅度要体现加大脱贫攻坚力度的要求。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各类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要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省级财政、对口扶贫的东部地区要相应增加扶贫资金投入。要加大扶贫资金整合力度。要做好金融扶贫这篇文章,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步伐。要加强扶贫资金阳光化管理,集中整治和查处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对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挥霍浪费扶贫资金的要从严惩处。

习近平强调,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

李克强在讲话中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在充分肯定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看到扶贫开发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必须拿出硬办法,确保实现脱贫目标,决不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落伍掉队。要着力增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能力,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确定的交通、水利、电力、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大生态工程要向这些地区倾斜,适当提高农村公路建设补助标准,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制定和实施贫困村通动力电规划,加快推进宽带网络覆盖贫困村,逐步对25度以上该退的陡坡耕地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完善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政策,更多让当地和群众受益。要发挥好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对脱贫的辐射带动作用,让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及其家属落户,国家扶持“三农”的政策、资金和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十三五”期间对1000万左右贫困人口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确保搬迁对象有业可就、稳定脱贫。要以精准帮扶促进贫困地区民生改善,通过输出劳务、发展产业、加强培训、推动创业促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业,找到适合自己的脱贫致富门路。加强教育扶贫,对贫困家庭的高中学生,要全部免除学杂费,扩大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推进大病医疗保险全覆盖,提高贫困地区医疗服务能力,加强传染病、地方病等防治。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危房改造。把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

李克强强调,要拿出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大力支持脱贫攻坚,加大中央财政对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较大幅度增加专项扶贫资金规模,设立扶贫再贷款并实行比支农再贷款更优惠的利率,通过税收优惠、贴息支持、财政奖补及过桥贷款、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扶贫产品和服务,引导资金、土地、人才、技术、管理等各种要素向贫困地区聚集,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扶贫脱贫的强大合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汪洋在总结讲话中表示,全党要认

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确保扶贫工作沿着正确方向推进。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以上率下、真抓实干、形成工作合力。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着力解决关键问题,与时俱进创新扶贫方式,真正围绕群众脱贫出实招,不搞形式主义的扶贫,不建形象工程的样板。要完善机制,调动各方特别是贫困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会议期间,中西部22个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江西、广西、贵州、西藏、甘肃、新疆等6个省区的负责同志作大会发言。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等出席会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单位、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有关专门委员会、部分中管企业、军队和武警部队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二、【理论思考】

1、从《经济生活》角度来看

(1)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为解决民生问题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国家通过发挥财政政策的调控作用,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到2010年底,我国贫困人口从改革开放之初的2.5亿减少到2688万。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体现了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3)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的要求。

2、从《生活与哲学》角度来看

(1)唯物论角度: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达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面对“我国贫困人口从改革开放之初的2.5亿减少到2688万,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的现实,国家适时制定《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确立新的扶贫标准,促进扶贫开发事业的发展,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达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要求。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全面部署《扶贫开发

纲要》贯彻落实工作,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坚决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之下,我国的扶贫开发事业必将取得辉煌的成就,这体现了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的促进作用。

③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扶贫开发工作,必须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体现了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2)辩证法角度:

①联系的观点。事物处在普遍联系之中,联系具有普遍性,也具有客观性。“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扎实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对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这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②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着力巩固和发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大扶贫格局,着力完善扶贫开发政策保障体系,着力加强扶贫开发国际交流合作。”体现了这一要求。

③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到2010年底,我国贫困人口从改革开放之初的2.5亿减少到2688万。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一原理。

④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

⑤矛盾的特殊性要求解决矛盾时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扶贫开发要做到“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制定扶贫政策,实行有差异的扶持措施。”这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⑥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扶贫开发要“坚持突出重点,中央重点支持连片特困地区。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扶持力度。”体现了这一原理。

(3)认识论角度:

①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体现了实

践的这一特征。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体现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4)历史唯物主义角度: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扶贫开发工作要“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坚持全社会参与、合力推进,坚持尊重扶贫对象主体地位、激发贫困地区内在活力。”体现了这一原理。

3、从《政治生活》来看

(1)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发展扶贫开发事业,为人民享有真实民主提供物质保障。(2)国家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扶贫开发工作要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扶贫开发工作负总责”的原则以及确定的十二项主要任务,体现了国家应履行的职能。

(3)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纲要》提出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体现了政府的性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

(4)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她的宗旨。胡锦涛的讲话体现了这一点。

(5)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体现了这一点。

(6)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党中央提出我国2020年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体现了这一点。

(7)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材料中“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扶贫开发与推进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体现了这一点。

三、【热点试题】

1.据《人民日报》2011年11月29日报道,近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白皮书发表,宣布我国农民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

启动,扶贫开发开始主攻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启动扶贫攻坚试点体现的唯物辩证法依据是: A.坚持联系的观点

B.坚持发展的观点

C.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D.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观点 新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家不断加大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的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采取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的惠农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贫困地区发展。这一进程中,我国把扶贫投入作为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优先领域,把贫困地区作为公共财政支持的重点区域,广大贫困群众受益良多。据此回答2—3题。

2.我国把扶贫投入作为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优先领域体现财政的作用是: ①促进社会公平

②改善人民生活

③资源合理配置

④经济平稳运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把贫困地区作为公共财政支持的重点区域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按客观规律办事 C.抓主要矛盾

D.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 4.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扶贫资金,从2001年的127.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49.3亿元,十年累计达到2043.8亿元。十年来,592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幅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2043.8亿元人民币的扶贫资金属于:

①财政支出 ②财政收入 ③文教卫生事业支出 ④经济建设支出 ⑤行政管理支出

A.①②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指出:到2020年,要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上述目标,按照消费的目的划分,包括了:

①有形商品的消费

②生存资料的消费

③发展资料的消费

④享受资料的消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颁布后,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提出了制定地方扶贫标准的意见。这体现了: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③量变与质变的关系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扶贫开发工作要“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坚持全社会参与、合力推进,坚持尊重扶贫对象主体地位、激发贫困地区内在活力。”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党的群众观点 ③群众路线 ④党的宗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以经济发展为带动力量、以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为根本途径的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通过大力推进扶贫开发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说明国家履行的职能有: ①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②对人民负责的职能

③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④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材料一:记者从9日在郑州召开的全国定点扶贫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02年至2010年的8年间,中央和地厅级单位在定点扶贫中,共派出挂职蹲点干部7万6千多人,不仅为整个社会参与贫困帮扶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更有效推进了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进程。

材料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后,全国各省、区相继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中央会议精神。近10年来,河南省82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已实现脱贫和解决温饱。广西10年来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累计解决412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农村贫困人口从800万减少到388万。按2300元扶贫标准,云南省扶贫对象约1500万人。结合材料,请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扶贫工作?

10.北方某县地处城市边缘的山区,山多地少,长期以来只从事单一的粮食种植业,越种越穷。近几年来,他们把党的富民政策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山区农业发展的新路。

县政府组织农科人员进行实地考察,根据本地实际,一方面修筑公路,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另一方面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教会农民科学种植,发展起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和中,药材生产,对蔬菜进行真空保鲜包装,销售到周边大中城市,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在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后,又聘请科技人员,引进高新技术办起了蔬菜、药材加工厂。为了使农产品能够顺利销售出去,组织起上万人的专业销售队伍,该县迅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该县能够脱贫致富的原因。

11.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

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发展农村扶贫开发事业,有何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1.D 2.A 3.C 4.C 5.D 6.B 7.A 8.C 9.①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她的宗旨。上述材料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②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各省、区已经完成和新确定的目标体现了这一点。③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体现了这一点。④党的组织领导。2002年至2010年的8年间,中央和地厅级单位在定点扶贫中,共派出挂职蹲点干部7万6千多人体现了这一点。⑤我国政府的职能。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政府具有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公共服务的职能。⑥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上述材料也体现了这一点。

10.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是该县农民能够脱贫致富的主要原因。②首先,从当地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把党的富民政策同本地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本地的实际,修筑公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反季节蔬菜和中药材,发展当地经济。③其次,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该县充分研究市场,深层加工,组织销售,培训科技人员等,都是按照经济运行的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11.(1)经济生活角度:①有助于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②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③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④有利于增加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消费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2)政治生活角度:①发展扶贫开发事业,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②发展扶贫开发事业,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我国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社会和谐,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也将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第二篇:12届高考政治备考: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

12届高考政治备考: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 发表日期:2012年1月13日出处:河南省潢川第一中学作者:易荣河

一、【热点点击】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2011年11月29日上午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任务,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全党全社会要深刻认识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扎扎实实做好扶贫开发各项工作,确保到2020年全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胡锦涛指出,到2020年,深入推进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是: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同时实行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把扶贫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温饱问题的基本手段;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扶贫开发与推进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要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坚持全社会参与、合力推进,坚持尊重扶贫对象主体地位、激发贫困地区内在活力。

二、【理论思考】

1、政治生活角度

(1)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她的宗旨。胡锦涛的讲话体现了这一点。

(2)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体现了这一点。

(3)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党中央提出我国2020年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体现了这一点。

(4)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材料中“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扶贫开发与推进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体现了这一点。

(5)我国政府的职能。“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同时实行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把扶贫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温饱问题的基本手段。要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坚持全社会参与、合力推进,坚持尊重扶贫对象主体地位、激发贫困地区内在活力”体现了我国政府具有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6)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上述材料也体现了这一点。

2、经济生活角度

(1)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上述材料体现了国家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推动扶贫对象共同富裕的决心。

(3)财政的作用。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坚持政府主导,体现了财政的巨大作用。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生活与哲学的角度

(1)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的认识和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胡锦涛指出,“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扎扎实实做好扶贫开发各项工作,确保到2020年全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体现了这一原理。

(2)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我国2020年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贯穿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3)抓主要矛盾。材料中“要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坚持全社会参与、合力推进”,体现了这一观点。

(4)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坚持尊重扶贫对象主体地位、激发贫困地区内在活力”体现了这一原理。

三、【热点试题】

1.据《人民日报》2011年11月29日报道,近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白皮书发表,宣布我国农民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启动,扶贫开发开始主攻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启动扶贫攻坚试点体现的唯物辩证法依据是:

A.坚持联系的观点B.坚持发展的观点

C.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D.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观点

新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家不断加大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的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采取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的惠农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贫困地区发展。这一进程中,我国把扶贫投入作为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优先领域,把贫困地区作为公共财政支持的重点区域,广大贫困群众受益良多。据此回答2—3题。

2.我国把扶贫投入作为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优先领域体现财政的作用是: ①促进社会公平②改善人民生活③资源合理配置④经济平稳运行

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

3.把贫困地区作为公共财政支持的重点区域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B.按客观规律办事

C.抓主要矛盾D.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

4.材料一:记者从9日在郑州召开的全国定点扶贫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02年至2010年的8年间,中央和地厅级单位在定点扶贫中,共派出挂职蹲点干部7万6千多人,不仅为整个社会参与贫困帮扶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更有效推进了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进程。

材料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后,全国各省、区相继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中央会议精神。近10年来,河南省82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已实现脱贫和解决温饱。广西10年来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累计解决412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农村贫困人口从800万减少到388万。按2300元扶贫标准,云南省扶贫对象约1500万人。

结合材料,请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扶贫工作?

参考答案:

1.D2.A3.C

4.①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她的宗旨。上述材料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②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各省、区已经完成和新确定的目标体现了这一点。③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体现了这一点。④党的组织领导。2002年至2010年的8年间,中央和地厅级单位在定点扶贫中,共派出挂职蹲点干部7万6千多人体现了这一点。⑤我国政府的职能。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政府具有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公共服务的职能。⑥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上述材料也体现了这一点。

第三篇:2010年高考政治乌鲁木齐暴力事件热点复习

2010高考历史乌鲁木齐暴力事件热点复习

一、时事热点材料

2009年7月5日晚上,乌鲁木齐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在此次事件中,乌鲁木齐被毁车辆达260部,其中190部公交车,50多部民用车;受损门面房203间,民房14间,总过火面积达到56850平方米,全市共有220多处纵火点,有两栋楼房被烧毁。7月6日12时30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乌鲁木齐市委书记栗智说,乌鲁木齐“7?5”事件死亡人数已达到140人,其中有57具尸体是从背街巷道中发现的,受伤人员达800多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6日凌晨发表电视讲话指出,这起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是一起典型的境外指挥、境内行动,有预谋、有组织的打砸抢烧事件。在各民族团结坚如磐石的情况下,“三股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的煽动袭击一定会遭到各族人民的唾弃,敌人的分裂破坏活动注定要彻底失败。

二、历史考点分析

1.中国封建中央政权与西北少数民族的关系

(1)两汉:(考点——张骞通西域)张骞通西域;设西域都护;东汉班超经营西域。

(2)隋唐:(考点——突厥)突厥汗国的建立与分裂;对东西突厥的战争、管辖(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3)宋元:(考点——西夏的建立和宋夏的和战)北宋与西夏的和战;蒙古灭西夏。(4)清前期:(考点——和新疆地区的关系)平定回部贵族叛乱(乾隆帝时)。(5)清后期:(考点——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非考点,但较重要)建新疆行省(1884年)。2.中外历史上的维护国家统一问题(1)中国古代史

春秋战国:(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儒家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法家主张以改革和法治统一天下。秦汉:(考点——秦朝的统一)统一河套地区和越族地区。(考点——匈奴的兴衰、张骞通西域、西南夷与百越)与匈奴的和与战;设西域都护;管辖西南夷和百越。隋唐:(考点——突厥、回纥、靺鞨——2008、2009年新增考点、南诏)攻打东、西突厥;与回纥、吐蕃和亲;册封革末革曷、南诏首领。宋元:(考点——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金的建立和宋金的和战)中原和南方地区的统一;和辽、夏、金的和与战。(考点——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蒙古的兴起(2008、2009年新增考点);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2008、2009年新增考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行省制度和宣政院的设立。明清:(考点——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蒙古、新疆地区的关系;和西藏地区的关系;改土归流;台湾府的设置;清朝的疆域。

(2)中国近现代史

沙俄侵占我国西北、东北领土简况(考点——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地方傀儡政权的设置(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联军委员会、都统衙门、伪满洲国、汪伪政权。

与晚清政府对峙的两个政权:太平天国政权(考点——金田起义和定都天京)南京临时政府(考点——中华民国成立)。

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略,非考点);“东北易帜”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了全国统一。

与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对峙的政权:(考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2008年、2009年考纲新增考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考点——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考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抗日根据地的建设)陕甘宁边区政府;(考点——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考点——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汪伪政权。

中国现代史:和平解放云南、西康、西藏等(全国领土的基本解放);港澳回归和台湾问题(考点——“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大业)。

(3)世界近现代史

德意志统一(考点——“德意志统一”)(王朝战争)和两德统一(考点——东欧剧变)(和平方式)。

朝鲜分裂(考点——两极格局的形成、亚洲人民民主国家)与朝韩首脑会晤(考点——两极格局解体后的局部缓和)。

意大利统一(考点——意大利统一)(人民力量如红衫军;利用战争机会如利用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机会)。

美国维护统一(考点——美国内战)(南北战争的背景、经过及意义)。

三、原创试题演练

01.秦汉时期,面对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间的冲突,为了保卫自己的文明系统,帝国采取“用险制塞”的隔绝固守与“导途凿空”的外拓互通并举之策。表现在 D A.联络月氏、夹击匈奴、通婚和亲 B.北讨匈奴、南征北战、开凿灵渠

C.修建驿道、收复河套、开发象郡 D.构筑长城、通使西域、开辟丝路

02.“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粮,民物蕃息,四夷降附者百二十万人”。当时,四夷的分布方位是 D 03.《宋史?夏国传》记载:“其地饶五谷,尤宜稻麦。甘、凉之间,则以诸河为溉。兴、灵则有吉渠曰唐来,曰汉源,皆支引黄河。故灌溉之利,岁无旱涝之虞。”根据上述材料,对西夏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D A.西夏部分地区粮食丰盈 B.灌溉系统利用自然河流

C.沿用了前代的水利工程 D.西夏已转变为农业国家

04.历代中央政府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下列属于中央政府加强对新疆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是 B ①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②唐朝设置安西、北庭都护府

③元朝设宣政院 ④清朝设伊犁将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05.中国古代行政区域的划分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阅读以上地图,依据地图说明秦朝到西汉初年地方行政制度的不同。此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 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认为;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独立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的一体化趋势较强,故产生割据局面的时期较多,从元代开始,中央任意将自然环境和文化认同差异明显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削弱地方经济力量和文化认同感,防止政治上地方割据政权出现。但难以形成独立经济体,不利于地方发展经济。

(2)结合以上材料,说明元代前后中央政府在划分地方行政区的原则上有何不同。分析这种变化的利弊。

(3)明清时期,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尤其是同边疆地区的关系空前加强。结合史实说明明清时期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采取了哪些措施或政策?这些措施或政策有何意义? 答案要点:(1)不同:秦朝建立后,推行郡县制;西汉初年,形成郡国并行的局面。变化:汉武帝时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2)不同:元代以前地方行政区划分以使行政区的自然和经济、文化属性相同为原则;元代以后将自然属性和文化认同差异较大的地区拼成一级行政区。利弊:防止政治上地方割据政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但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3)措施:①平定地方割据叛乱势力——如平定“三藩之乱”、平定准葛尔部和大小和卓的叛乱等;②击退外国侵略势力——如明朝戚继光抗倭胜利、郑成功击退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清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等;③设置机构加强管辖——如设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设驻藏大臣、设台湾府等。意义:我国的版图在清朝前期最终奠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0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在今天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北130多公里沙漠深处,发现了一个深埋于流沙之下l600余年的古老王国──尼雅古国遗址。尼雅古国在《汉书?西域传》中被称为精绝国。它地处尼雅河的尽头,背依莽昆仑,面向无垠沙漠,在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势南高北低,自西向东倾斜。

材料二 1901年1月,英籍匈牙利人A?斯坦因首次来到尼雅。短短两周他即掘获大量的怯卢文(印度西部土着民族的语言)和汉文木简,其中有不少要求配水和对水资源严格控制的记录。还有键陀罗(古印度)艺术风格的木雕,以及玻璃器、铜镜、五铢钱等文物,装了12大箱,运回伦敦。斯坦因的发现使西方学术界为之震惊。尼雅随之成为考察的热点。

材料三 目前在尼雅已发现了150多处遗址。较大居址,建筑面积达一二百平方米,四周用红柳、芦苇围成防护墙,居室多间,可以看出客室、卧房、储藏间、厨房、畜厩之别。而较小的民居,或只有住室一间,与畜厩为邻。在尼雅一百多公里的范围内,还发现了引水渠、农田、粟粒、葡萄园、沙枣、杨木和桑林,也见到了羊、马、骆驼的骨骸。在出土文物中不止一见的有木制的锁钥,还发现过一只陶蚕。

材料四 1995年,联合国考察队中方学者发现并发掘出尼雅贵族墓地。死者已成干尸,保存相当完好。他们以锦绢盖头,身着锦袍、锦裤,上覆锦被。锦纹是汉代统治阶层使用的典型的带有“长乐大明光”、“延年益寿”等字样的图案。随葬的还有汉朝丝绸艺术精品锦、绫、罗等,也有颇具罗马艺术风格的华丽毛织物。

材料五近些年来在尼雅遗址发现的怯卢文,与斯坦因当年所见的一样,不少并未开封拆阅。它们或有序的放置在休息的土炕炕沿,或藏至在陶瓮之中。这些宅邸周围有许多被风沙拦腰折断的直径超过50公分的胡杨枯树。

──上述材料据1998年第三期《地理知识》杂志中《失落在沙海中的精绝国》摘编

请回答:(1)根据材料从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方面概括尼雅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推测尼雅文明的淹没可能是什么原因?依据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要点:(1)特点:政治上,尼雅在西域都护的管辖之下,已经出现了贫富不均和私有制。经济发展程度较高,以农业、畜牧业为生,种植果树,学会了植桑育蚕和纺织。在文化上兼容印度和中原文化,荟萃了东西方文化的精华。在对外关系上是丝绸之路的要冲,为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作出了贡献。

(2)可从以下两种不同角度作答: 答案一:尼雅文明淹没的原因可能是沙漠化造成的。在风沙侵蚀和堆积作用下,河水水量日益减少。控制水资源的记录,以及被风沙拦腰折断的胡杨树就是证明。尼雅文明淹没的悲剧告诉我们,人类必须保护并不断改善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答案二:尼雅文明淹没的原因可能是外族入侵造成的。因为材料四中被发现的怯卢文,不少并未开封拆阅,可能收件人是迫于形势不能不离去。被拦腰折断的胡杨树也说明生活环境并未恶化到不能生存的地步。外族入侵、社会动荡会导致一个文明消亡,这也是值得我们汲取的历史教训。

(若答出其他可能性,言之成理者,皆应鼓励。)w.w.w.k.s.5.u.c.o.m

第四篇:2010届高考政治二轮热点复习7

2010高考二轮复习学案

政 治

第二部分:热点专题

专题七 加强两岸经贸文化交流 开创和平发展新局面

【学法导航】

一、其他学科多角度思考

(一)地理学科:

1.熟悉港、澳、台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组成,并分析说明其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其成因。

2.分析说明20世界70年代以来港、澳、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其原因。3.分析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港、澳、台地区与大陆间的经济文化相互交流发展状况及其重要意义。

(二)历史知识

1.台湾自古一直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平统一是台海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

2.港、澳两地近代被迫与祖国分离,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港、澳回归祖国大家庭是国家实力增强的突出表现。

3.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有效途径

二、重点提示:

1.从和平与发展的角度谈谈四项协议的签定、两岸关系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原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陈江会“台北四项协议的签订,两岸关系能取得这样良好的进展,很大部分原因在于两岸许多政治家以苍生为念,因势利导,高瞻远瞩,准确把握住了当前有利于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种种资源条件、准确把握住了和平与发展 这个当今时代的主题。

意义:(1)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这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

(2)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中,才能顺利实现经济的发展。(3)发展经济是维护和平的重要基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陈江会”签订的四项协议,是在两岸“三通”上的重大突破,两岸交流将会更加便利,给台湾带来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推动力量。四项协议的签订,不仅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带来机遇,也是两岸共同抵御国际金融风暴的有效举措,将推动两岸交流出现新的高潮。

2.从民族关系的角度说明两岸关系迈向和平发展势头的原因? 共同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共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习俗方面,是区别民族的最显著的特点。海峡两岸都是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民族共同完成的;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各族人民奋勇抵御殖民主义侵略,共同保卫了祖国边疆;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两岸自一九八七年台湾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后,在两岸血缘相同、文化同源、语言相通、地缘接近的有利发展条件下,两岸交流日益密切,目前大陆已是台湾人民前往观光人数最多的地区、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出口伙伴及第二大的进口伙伴,两岸理应建立和平稳定的互动架构,走向经济繁荣发展的道路。3.从国家的结构形式上说明台湾与中央的关系。

(1)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相互关系;

(2)我国是实行单一制的国家,台湾与中央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关系;

(3)按“一国两制”构想处理台湾与大陆关系后,台湾可以享有高度自治权,但必须在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

4.作为公民应该怎样为两岸统一作出自己的贡献?(1)维护民族团结,不断增强包括各民族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2)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入侵或占领,坚决反对分裂国家的行为;

(3)积极参加一切有利于改善两岸关系的活动。5.从政治常识的角度看,两岸应该怎样实现国家的统一?(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前提和基础o

(2)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在一国的前提下,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台湾实行高度自治。

(3)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这是维护台海稳定、实现两岸统一的要求。

(4)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义务。作为中国公民要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一切分裂活动作坚决的斗争是每个中国公民应尽的责任。6.两岸关系出现历史性突破的原因是什么?(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公民必须履行的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国家的 统一、全国各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也是实 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因此,每个中国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 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地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 务。当前两岸关系取得重大突破,是两岸同胞自觉履行上述义务的结果。

(2)主权是一个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中国是 单一制国家,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维护国家统一,一方面要维护民族团结,另一方面要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这是 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两岸关系取得新进展。

7.联大拒绝涉台提案体现了政治常识的哪些道理?(1)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政府问的国际组织。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少数国家关于“台湾参与联合国专 门机构活动”的提案理应遭到拒绝。

(2)主权国家享有独立权、管辖权等。少数国家违背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不履行 应尽的国际义务,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对此我们坚决反对。8.运用有关政治学知识,谈谈在解决台湾问题上你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认识。

(1)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2)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3)公民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义务。坚决反对任何意在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言行。【典例精析】

2009年7月13日,“新金桥Ⅱ”豪华客轮载着19个旅游团、630名旅客从福州马尾出发直航台湾基隆港。这是两岸海上客滚直航福州马尾首航,也是大陆直航台湾本岛的第一艘客轮。这是海峡两岸直接“通商”,“通航”,“通邮”正式启动的又一成果。据此回答1-3题。

1、直接“三通”的经济意义体现在:(D)①降低企业交通成本,促进企业发展 ②促进两岸旅游业发展 ③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④增强两岸同胞心理、精神的认同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A)A “一个中国”原则 B “一国两制”C 和平统一 D 九二共识

3、“三通”的实现,得益于:(D)

①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 ②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

③我们党对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使命的担当 ④两岸人民在血脉、心灵上的融通 A ①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故宮博物院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2009年10月7日,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启了务实交流,在台北成功进行了“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据此回答4~5题

4、与唐代长安城相比,明清时期的北京城(A)①面积小 ②营业时间固定 ③商业更加繁荣 ④建筑布局突出了皇权 A.①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5、关于雍正帝的说法正确的是(C)①推行“摊丁入地”的赋税改革 ②创立军机处,推广奏折制度 ③实行“改土归流”政策 ④两次组织雅克萨之战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近年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先后访问大陆,进一步深化了两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A)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两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C.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7、2009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和他率领的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全体成员,并同吴伯雄举行会谈。这次“胡吴会谈” ①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②推动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③开创了两岸关系新局面 ④结束了两岸敌对状态,实现了统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多元一体,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既异彩纷呈,形成诸多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又相互融合,构成丰厚多姿的中华文化统一体,并决定着各区域文化的发展方向。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C)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看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D.内外因辨证关系

9、台湾同胞因近代以来特殊的历史遭遇和形成的台湾意识,反映的是爱乡爱土的炽热情怀和自己当家作主的朴素愿望,这与图谋分裂中华民族的所谓“台独”意识有着本质区别,不容歪曲和利用。这段话体现了(A)①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②原因和结果的对立统一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现象和本质的对立统一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10、第五届经贸文化论坛的举办,对推进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缔造中华民族的新时代,必将产生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D)

①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与期盼,将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②有利于深化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增强两岸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③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④有利于促进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升两岸教育品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在海峡两岸经贸文化合作交流中,大陆的主要优势是(D)①资金 ②技术 ③市场 ④劳动力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2、在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中,在台湾出口贸易中占重要地位,产品种类多、技术含量高的工业部门主要是(B)

A.纺织 B.信息电子 C.汽车 D.钢铁

13、(2007上海高考36)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以来,中央政府坚定地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香港原有的经济、社会制度没有变,生活方式没有变,法律基本没有变,香港居民依法享有广泛的自由和民主权利,外国投资者在港的利益得到切实保护。

2006年,香港继续成为内地第四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顺差来源地。同年,内地与澳门、香港分别签署了CEPA(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联系的安排)补充协议三,根据该协议,内地从2007年1月1日起对香港在法律、舒展等9个领域进一步采取15项具体开放措施。

2007年3月25日,曾荫权以高票当选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人选。4月,温家宝总理签署了国务院第490号令,任命曾荫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香港的繁荣稳定,对解决台湾问题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促进作用。

请运用所学“一国两制”的有关内容分析上述材料。参考答案:

“香港原有的经济、社会制度没有变,生活方式没有变,法律基本没有变”,说明我国按照“一个国家、两中制度”的方针,在香港继续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得到贯彻落实。

“香港继续成为内地第四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顺差来源地,内地与香港签署CEPA”,说明“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及其付诸实践,有利于推动大陆的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香港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必须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说明“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直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的管辖,两者的关系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香港的繁荣稳定,对解决台湾问题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促进作用”,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4、材料一:2008年5月20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就职典礼以“人民奋起,台湾新生”为题,发表了对台海两岸采取的新立场。最引人关注的是,马 英九特以“中华民族"的高视角,审视两岸的未来。这是他主动率先提出的,是与过去八年陈水扁政府的施政方针对比而得出来的。前扁政府的主体意识在维护“台独”,所以岛内族群八年间凸显本土外省人之分,使族群间产生阻隔摩擦,“台独”变成了“台毒”。

材料二:2009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和他率领的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全体成员,并同吴伯雄举行会谈。胡锦涛强调,一年来两岸关系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展现出和平发展前景。实践证明,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了台海地区和平稳定,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欢迎和支持。(1)材料一中陈水扁的“台独”主张为什么会遭到惨败?(2)材料二中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给我们怎样的哲学启示?(3)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对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认识。

参考答案:

(1)①众所周知,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同属中华民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②陈水扁的“台独”主张,将台湾人民带入危险境地,忽略了广大台湾人民求和平、求发展、求稳定的愿望,所以必然遭到失败。

(2)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国共两党从当前台中关系现状出发,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必将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当前,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应该紧紧抓住这种积极变化,明确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③要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紧密结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社会趋势,是历史的必然,是社会发展规律,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心态,务实的行动来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④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个人活动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国共两党领袖顺应历史潮流,必将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

(3)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历史潮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这必将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台湾的稳定、繁荣和发展,最终有利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专题突破】

2009年7月11日至12日,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长沙举行。本届主题是“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这是论坛自设立以来首次以“文化教育”为主题,目的是共同弘扬中华文化,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回答1--3题

1、从经济生活角度看,加强两岸经贸文化合作

①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 ②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③有利于两岸经济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④有利于反对台独分裂势力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看,上述材料表明 A、中国将不惜一切代价实现祖国统一 B、两岸和平统一、共同繁荣是大势所趋 C、和平统一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途径 D、“一国两制”是一切中国公民的共同愿望

3、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成功举办后,台湾多家媒体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普遍认为,加强两岸合作,可以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综合效果。从哲学上看,这句话体现了 A、矛盾的特殊性 B、对立统一规律

C、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D、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4、当前,两岸关系出现了和平发展的积极势头,但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斗争仍然是十分严峻的、复杂的。这一认识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 D.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5、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尽管还会面临许多艰难险阻但祖国统一大业必将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实现。

A.事物的发展是主要矛盾决定的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6、2009年7月13日,首个两岸包机直航互动旅游项目在南京禄口机场启动。南京、澎湖之间旅游往返直航包机开通运行,两岸游客只需2小时10分钟即可互达南京和台湾澎湖两地。

两岸直航,拉开了两岸合作的新局面。其中,两岸农业合作方面前景更加广阔。两岸开展农业作

①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 ②形成了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③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④完善了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2009年7月13日,“新金桥Ⅱ”豪华客轮载着19个旅游团、630名旅客从福州马尾出发直航台湾基隆港。这是两岸海上客滚直航福州马尾首航,也是大陆直航台湾本岛的第一艘客轮。福建省人民政府、国台办、交通运输部共同举办海峡两岸海上直航福州港首航仪式在福州港青州码头举行。表明我国政府在履行____职能。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职能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职能 ④提供公共服务职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比以往更加努力地开展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民族认同。这是主要是因为 ①两岸文化都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两岸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③中华文化具有最强的生命力 ④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这次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除了中国国民党、亲民党、新党、无党团结联盟外,还有民进党人士范振宗、许荣淑也参加了论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意味着我们反对“台独”的态度和决心有所改变 B.意味着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更具广泛性

C.意味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有所变化 D.意味着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是两岸关系的唯一平台

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在论坛开幕式上指出,一百多年前,列强入侵,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屈辱与挑战,甚至濒临民族自信心的崩解,而台湾,更在西方列强横肆全球、疯狂掠夺资源的情况下,历经了荷兰、西班牙与日本的殖民统治,这是台湾历史的悲情与伤痛,但值得骄傲的是,即使存在异族统治下,台湾文化反而更加茁壮、新生,使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回答10~11题

10、中国近代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写下的《七子之歌》,强烈地表达了盼望祖国统一富强的愿望。诗中“七子”,除大连、旅顺、威海卫外,还包括 ①天津②香港③宁波④台湾⑤上海⑥澳门 A.②④⑥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①②④

11、“逆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这里张学良将军歌颂的是

A.徐骧 B.郑成功 C.施琅 D.刘铭传

12、即使存在异族统治下,台湾文化反而更加茁壮、新生,使中华文化更加丰富。这主要体现了民族具有

①共同的宗教信仰 ②共同的地域 ③共同的经济生活 ④共同的心理素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3、中国文化部、教育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相关负责人在出席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时,公布了多项促进两岸文化教育交流的政策措施。这表明 A.促进两岸文化教育交流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目标 B.促进两岸文化教育交流是处理两岸关系的最佳方式 C.我国致力于促进两岸和平发展 D.祖国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14、材料一: 2009年7月11日至12日,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长沙举行。本届主题是“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这是论坛自设立以来首次以“文化教育”为主题,目的是共同弘扬中华文化,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论坛重点讨论三项议题: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拓展两岸教育交流合作。此次论坛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二是首次集中研讨了文化和教育问题。三是代表性更为广泛。

材料二:2009年7月13日,首个两岸包机直航互动旅游项目在南京禄口机场启动。南京、澎湖之间旅游往返直航包机开通运行,两岸游客只需2小时10分钟即可互达南京和台湾澎湖两地。两岸包机直航不仅可以节省两岸人员与货物往来两岸的时间及费用,同时也可以降低企业布局两岸的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增进两岸的交流合作与相互了解,对两岸总体经济发展均有极大的正面帮助。

(1)请你从唯物论的角度分析说明两岸“共同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拓展两岸教育交流合作”的理论依据。

(2)“两岸同胞翘首以盼近30年的‘三通’梦想终于成为现实”。请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专题突破”参考答案

1、C 经济全球化及经济文化发展的相互依赖性需要两岸合作,只有坚持平等互利、实现双赢,才有利于两岸的合作。故①②③均正确。④不属于经济生活角度,是政治生活。所以正确答案应该选C。

2、B 两岸的经贸文化合作带来了两岸的诸多实惠,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台湾民众和媒体的高度评价,说明两岸统一、共同繁荣是大势所趋。A、C、D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3、C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4、D 当前我们既要看到两岸和平发展的积极因素,同时又要看到反对“台独”的斗争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既一分为二地看问题。A是辩证唯物论的道理,B、C不合题意。

5、C 祖国统一大业必将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实现,说明前途是光明的;还面临许多艰难险阻,说明道路是曲折的。

6、A ④不合题意,故用排除法排除,选A。

7、D 福建省人民政府、国台办、交通运输部共同举办海峡两岸海上直航福州港首航仪式体现了政府在履行经济建设和提供公共服务职能。政治和文化职能在这里并没有涉及。

8、D ③不科学。正确选项是D。

9、B

10、A

11、B

12、B

13、C

14、(1)①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两岸“共同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拓展两岸教育交流合作”,是坚持一切实际出发的具体体现。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以正确的意识、高昂的精神指导实践,可以催人奋进,有利于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两岸“共同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拓展两岸教育交流合作”,必将有利于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2)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两岸同胞翘首以盼近30年的“三通”梦想成为现实,充分体现了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认同感。②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基本内涵。两岸同胞翘首以盼近30年的“三通”梦想终于成为现实,体现了团结统一是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之一。

第五篇:2018年高考政治复习重大热点例题集锦

乡村振兴战略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陕西某社区注重传承农耕文化,建设文明家园,取得明显成效,成为乡村振兴的成功典型。该社区围绕“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农耕文化内涵,建成二十四节气桥、五行八卦桂花园、农耕文化雕塑、农耕文化展示馆和放心农产品体验馆。深挖当地乡村文化内蕴,弘扬传统孝德,继承和发扬传统村规民约、祖训家规等特色文化,建起村史馆、道德讲堂、农家书屋,提升了乡村的内在品质和独特魅力。该社区是著名生猪养殖专业村,他们把农耕文化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引入循环农业发展中,全面推行“猪—沼—菜(茶、果、粮)”生态养殖模式,生猪养殖、沼气工程供应、生物有机肥生产、花卉蔬菜、水产种植等多种产业相互依托共同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观光农业景点。游客纷至沓来,休闲旅游,体验农耕文化。大量本村外出务工人员和大学生,纷纷返乡就业创业。

如今,该社区松林环抱,郁郁葱葱,各类企业集结成群,厂房林立,文化设施齐全,人居环境静宜祥和,成为民富村强、远近闻名的明星社区。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运用经济知识,说明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并结合材料分析该社区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的启示。(14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传承优秀农耕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10分)

(3)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不少大学生选择返乡创业。请你为他们返乡创业提出两条建议。(4分)参考答案:

(1)重要性: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2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4分)

启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生态宜居乡村。(2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循环经济,提高农产品质量。(2分)坚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增收。(2分)充分挖掘利用农村文化资源,吸引人才、资金等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分)(2)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是文化创新与发展的根基,顺应社会发展和人们精神需求的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3分)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的根和魂。(1分)传承优秀农耕文化,能够延续文化血脉,丰富人们精神世界,满足人们精神需求;能够教化群众,形成良好家风、民风、乡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能够引领社会价值取向,规范村民行为,促进乡村有效治理;能够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6分)

(3)示例:更新观念,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适应市场需求,发挥自身优势,选准创业方向;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创业能力,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建议要有针对性。回答2条即可,每条2分,满分4分)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天乡路社区是成都市最早探索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化改革的社区。该区实施的“两股一改”,即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农村集体土地股权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机制改造取得明显成效。几年前,通过清产核资,该区将清理核实的集体资产1921.22万元、集体土地2298.37亩、商业铺面3.6万平方米量化成股权,分到每个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头上,通过该区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如今,该区集体资产不断增值,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1547.6万元,集体资产增加到6200余万元,实现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32元,社区数千位农民也住进了漂亮的新居,钱袋子越来越鼓„„社区经济活力大增,集体经济年收入是9年前的12.87倍。近两年,该区不断创新,依托全国首批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契机,最终实现了就地城镇化,社区整体实现了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进步,基本形成“产城共生、城富生态、乡具现代”的新型城乡形态,从“兼田园之美、具城市之利”到“重构乡村的美与生活”,一个新型社区呈现在人们眼前。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该地“两股一改”做法对天乡路社区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启示。(2)结合材料,说明天乡路社区探索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化改革的经济意义。参考答案:(1)启示:

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②坚持和完善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实行三权分置,进行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发展农业生产力。(2)意义:

①是农村集体经济的重大制度创新,有利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三权分置制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探索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②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有利于发挥集体的优越性,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生产力发展。③有利于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④有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社会公平)。

宪法修改,依法治国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首次以24个字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先后出台《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全过程,融入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201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明确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法宗旨之一,规定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坚持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针对盗取、泄露公民个人信息,个人隐私得不到尊重的情况,明确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针对近些年来见义勇为者受伤后无人问津甚至反遭索赔的现象,对保护见义勇为作出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在各地陆续出台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的基础上,公安部已制定全国统一的《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当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意义。(2)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应如何提高立法质量。参考答案:

(1)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有利于保证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正确方向;有利于发挥法治的规范和保障作用,引导社会崇德向善,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有利于提升公民和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必须遵循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的规律、适应社会和时代进步要求,科学立法;拓宽公民参与渠道,广泛听取民意,坚持民主立法,做到以民为本、立法为民。2.(2018年•衡阳质检)阅读材料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在全国成立各级监察委员会,是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决策。

各级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其独立于国家司法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立法机关。组建后的监察委员会,与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监察委员会在行使职权时,重要事项由同级党委批准,监察委员会履行监督、调查、处理职责是依据法律的授权,行政机关、社会国体和个人无权干涉,在履职的过程中,监察委员会也要严格接照程序规定,加强与有关机构部门的协作配合,加强对监察人员执行职务遵守法律情况的监督。监察委员会按照管理权限,对本地区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依法实施监察,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对涉嫌职务犯罪的,移送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诉。结合材料,说明监察委员会与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并说明各级监察委员会应如何履行其职责。参考答案:监察委员会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监察委员会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大负责,接受人大的监督;监察委员会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各级监察委员会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如何履职:为了提高各级监察委员会在国家机构中的地位,加强反腐力度,监察委员会要坚持党的领导;依法行使监察权;与其它机关形成反腐合力;接受外部监督,完善内部监督;对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月18-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

材料一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张德江就《建议(草案》向全会作了说明。全会认为,宪法修改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材料二 全会认为,宪法修改关系全局,影响广泛而深远。要贯彻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要求,注重从政治上、大局上、战略上分析问题,注重从宪法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要求上思考问题,维护宪法权威性。(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修改宪法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谈谈在宪法修改中如何更好地维护宪法权威性。参考答案:

(1)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修改宪法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②依法治国是党治国的基本方略,修改宪法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③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宪执政是依法执政的前提和基础。修改宪法有利于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把党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④修改宪法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若考生从“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等角度回答,可酌情给分)

(2)①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宪法的修改要贯彻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要求,维护宪法权威性。②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宪法的修改要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符合宪法发展的客观规律。③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宪法的修改必须充分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当前,一些领域党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还不够健全有力,保障党的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对党、政府、人大、政协、群团等机构改革进行全面系统部署,把加强党对各领域各方面工作领导,作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首要任务。设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财经、审计、外事工作等主要战线和主要领域的领导委员会,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并强化了党的组织在同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等组织中的领导地位。

结合材料,说明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依据及其意义。(12分)【参考答案】

(1)依据: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2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4分)说明:如果学生从党的全面领导现状角度回答,也可酌情给分。

(2)意义:有利于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2分)有利于把党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各领域和各环节,更好地维护广大人民利益;(2分)有利于从制度上保证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2分)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积极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各方面机构职能不断优化,逐步规范,实现了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机构职能体系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机构职能体系的重大转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要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向导,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提高效率效能,积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制度保障。(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意义。(2)结合材料,从系统优化的角度,对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1)①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有利于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有利于坚持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②有利于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③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权威,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观念,提高宪法意识;④有利于推动地方因地制宜运用立法手段解决本地具体问题;⑤有利于推动“一府两院”、“监察机关”依法行使权力。⑥有利于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重事物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坚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看问题。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坚持以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为整体目标,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③在优化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的同时,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制度保障。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6年12月,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率先在北京、山西、浙江三个省市展开试点,3个试点地区在一年的先行试点过程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监察体制改革的具体路径,始终坚持审慎稳妥推进试点工作,圆满完成试点任务,推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为在全国推开试点提供了示范样本和实践经验。

2017年11月,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国有序推开;今年2月,随着广西大新县监察委员会的成立,全国省、市、县三级监督委员会全部完成组建„„伴随实践脚步,立法工作亦同步推进、稳步开展。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修改宪法,赋予国家监察委员会宪法地位,用一节五条的篇幅规定国家监察机关的产生、性质、组成、体制、权限和程序等重大问题,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就是为了确保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于宪有源、于法有据,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提供法治保障。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指出监察委员会与人大的关系,分析制定国家监察法的意义。(2)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中国共产党在进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并推广的过程中所坚持的方法论。参考答案:

(1)关系: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监察机关,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监察委员会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并接受其监督。

意义:①制定监察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②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领导,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③有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④有利于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丰富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⑤有利于创新和完善国家监察制度,实现立法与改革相衔接,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反腐败工作;⑥有利于公职人员依法履职,廉洁从政,提高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

(2)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这一过程着眼于事物的整体进行顶层设计,有利于形成关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完整准确认识;②坚持矛盾的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进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并进行推广,坚持了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坚持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完善健全党国家监督体系,推进制度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例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期,大型记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在全国院线公映,并以票房口碑的双高引起各方关注。该影片首次以新闻纪录片的形式,全方位呈现了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下中国这五年取得的伟大成就。一个个大国重器是中国科研领域硕果累累的真实反映;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大飞机、深潜、航天等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对国家实力的极佳写照。影片在彰显国家实力的同时,也将其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驻村干部、电网工人、登门为患者办理服务的健康管理员等,一个个非凡工程背后的平凡人,汇聚成一个个奋斗者的故事,体现出国家建设者们坚守梦想、不辞艰辛、埋头苦千、开拓创新的精神,正是他们无怨无悔的付出,才得以缔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

《厉害了,我的国》引发现众热议。有网友表示“祖国的强大,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而且这种震撼是无与伦比的!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也有许多人看到“也门撤侨”的真实片段时热泪盈眶,真切地感受到每个中国公民身后都是强大的祖国,并由衷地感叹“我庆幸,我是中国人!”更有许多人表达了自己的决心“新时代,为了我的国更厉害,为了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

(1)对于《厉害了,我的国》这样的影片来说,其成功体现的不是经济效益而是社会效益。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其社会效益。

(2)结合材抖,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知识,谈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国更厉害。

(3)某校开展了以“我奋斗我幸福”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为该活动拟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每条限14字以内。参考答案

(1)①《厉害了,我的国》在彰显国家实力的同时,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和革命文化,有利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②《厉害了,我的国》对中国辉煌成就的文化表达,让人们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唤起了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③《厉害了,我的国》用一个个奋斗者的故事,激励每一个普通公民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为实现祖国的强大团结奋斗。

(2)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为了使我们的国更厉害,必须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②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③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为了人民的幸福努力奋斗。④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埋头苦干,为创造“中国奇迹”贡献力量。

(3)答案示例:自立自强走出幸福人生路;坐享难成,奋斗得福;人生出彩靠奋斗,梦想成真靠拼搏;读书改变命运奋斗幸福人生。(每条2分,答出任意两条即可。

例2.2018年2月16日大年初一,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首播,节目以“和诗以歌”的艺术形式,邀请经典传唱人用流行音乐演绎经典诗词,力压同天播出的各大一线卫视春晚,占据当晚同时段实时收视第一位置,成为叫好又叫座的文化节目。网上好评如潮!网评一 诗言志,歌咏言。时代在变,潮流在变,但经典的内涵从未改变。如何让经典流行?这个节目在诗词与音乐之间找到了答案。

孤独了300年的清代大诗人袁枚的《苔》,被乡村教师梁俊和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们用天籁之声动情演绎,一夜爆红。“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词对生命的礼赞也让网友感动。

网评二 一首诗何以唱哭人?因为它依然有着强大的现实意义:普通人可以伟大。(1)请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阐释网评一中所说的“答案”。

(2)结合你对小诗《苔》的理解,请从价值观的角度,说明普通人何以伟大?

(3)在传承经典诗词的过程中,学校应怎样更好地发挥作用?请你写出两条切实可行的建议。参考答案

(1)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经典诗词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其内涵经得起时代发展的考验,得以流传至今,能引起人的共鸣。②对待优秀传统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文化发展的实质是创新。节目用现代音乐、流行唱法演绎经典诗词,并通过大众传媒来传播,实现了形式创新、传播手段创新,让经典得以流行。③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包括经典的和流行的、传统的和时尚的。经典的诗词通过与流行音乐结合,让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经典的可以流行,传统的也可以时尚。

(2)①苔,虽“白日不到”,“花如米小”,也不甘平庸,尽情绽放。作为普通人,主客观条件往往都不优越,但要不负青春,积极向上,努力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伟大。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伟大。作为普通人,社会给我们提供的客观条件有限,但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已有条件,并努力创造条件来实现人生价值。③要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伟大。作为普通人,我们的主观条件也不优越,但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④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成就伟大。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虽然我们平凡,只要我们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尽己所能,也能在平凡的事业中成就伟大。

(3)示例:①开展经典晨读或夜读。②定期举办诗歌朗诵会。

例3.2018年2月26号,电影《红海行动》在中国内地首映,《红海行动》其票房超出同期档电影《空天猎》、《捉妖记2》、《祖宗十八代》、《唐人街探案》、《西游记之女儿国》等一大截的事实,充分说明爱国主义是中国民众内心最深沉的精神基因,是流淌在国民血脉里的文化寄托。这再次说明,只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秉承“工匠精神”,在艺术性上、制作上精益求精,爱国主义等主旋律题材影视作品一定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获得票房的回报。

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辉煌的文明史,也有100多年受屈辱、受压迫的历史。在国人心中,爱国主义情感难以磨灭。今日之中国,正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中央;今天的中国人,正前所未有地把自己的足迹留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在国家、民族依然是世界交往主体的今天,高扬爱国主义既顺应了国民的历史情怀,也回应了国民的现实关切。(1)结合材料,运用“我们的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分析电影《红海行动》成功击败其他几部新春大片的原因。(2)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有关知识,谈谈工匠精神在电影《红海行动》等主旋律题材影视作品创作中的作用。

(3)请你为宣传和推广爱国主义等主旋律题材影视作品撰写两条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

参考答案:(1)①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民众内心最深沉的精神基因,是流淌在国民血脉里的文化寄托。电影《红海行动》高扬爱国主义情怀,能够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②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电影《红海行动》唱响了新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强音,契合了中国以大国形象走上国际舞台这一特定历 史时期的国民求强大、求自信、求安全、求和平的心理。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国家、民族依然是世界交往主体的今天,电影《红海行动》高扬爱国主义,既顺应了国民的历史情怀,也回应了国民的现实关切。

(2)①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②工匠精神是激励主旋律题材影视作品创作者精益求精、不断超越的强大精神动力。③工匠精神能够激发主旋律题材影视作品创作者的热情,坚定主旋律题材影视作品创作的信心,不断对作品进行精雕细琢。

(3)示例:①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②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③高奏爱国主义主旋律,唱响文化自信凯旋歌。(写出两点即可)例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南湖革命纪念馆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创设载体,创建基地,努力在最大程度上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党的十九大后,南湖革命纪念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讲好革命故事,宣传党的精神。在依托基本陈列展览讲好红船故事的同时,突破地域限制,精心设计制作流动展板,积极主动地走出去,策划举办临展、巡展活动,把“红船精神”送往全国各地,用“红船精神”来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

2017年10月,习近平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追寻党的根脉。习近平在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时指出:“红船精神”作为党的革命精神之源,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承载。我们要扬起红船的风帆,以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阐释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的原因。(12分)(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南湖革命纪念馆是如何讲好红船故事的。(10分)(3)请你就如何推动“红船精神”走进校园提出两条建议。(4分)

参考答案(1)①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弘扬“红船精神”,能够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能够引导人们在面对价值冲突时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②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弘扬“红船精神”,有助于激励和引导人们积极投身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有助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2)①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②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③创新红船故事的传播形式和手段,弘扬“红船精神”。

(3)答案示例:①为学生开展“红船精神”辅导讲座,引导师生深入学习“红船精神”内涵。②构建“颂红船、践价值、尚美育”红色德育课程体系和红色德育经典活动项目。

例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着眼于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文化自信”,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和充足的底气。它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自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更有坚定的行动和成果。目前,全球已有 146 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 525 所孔子学院和 1113个孔子课堂,近年在校学习汉语的美国中小学生人数出现“爆炸性增长”,汉语成为美国中小学生的第四大外语,使凝聚了千年智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越时空,超越国度,不断吸引着世人追随的脚步。近十几年来,我国文化事业和产业的长足发展,为我们的文化自信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中国主流电影的规模已经成为全球第二,总票房从10 亿元左右攀升至 500 亿元以上。2017 年,创造了 56 亿元票房神话的《战狼 II》,更是将成绩推向高峰。它将个人英勇战斗与国家撤侨行动相结合,通过“破坏性”创新—— 把主旋律置于商业大片的外衣之下,借鉴好莱坞电影商业模式,实现了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和愛国主义情怀的融合,让观众看得热血沸腾、热泪盈眼,实现了市场与口碑双丰收。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坚定文化自信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

(2)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电影《战狼II》是如何实现市场与口碑双丰收的。(3)请就进一步提升我囯国民的文化自信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1)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坚定文化自信,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持久与强劲的动力和精神支持。②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在对外交流和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确保文化安全。③文化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潮,凝聚共识。④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文化繁荣。

(2)①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要求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思想观念。②《战狼II》着眼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把主旋律置于商业大片的外衣之下,在内容形式上积极创新。③注重研究新情况,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④影片将个人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怀结合,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向世界传播中国主流价值观,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3)答案示例: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主流媒体继续举办类似“诗词大会”、“朗读者”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在全社会开展国学阅读及体验活动;开展中外文化交流,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优秀成果,保持文化独立。(4分,答出两条即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当前,一些领域党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还不够健全有力,保障党的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对党、政府、人大、政协、群团等机构改革进行全面系统部署,把加强党对各领域各方面工作领导,作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首要任务。设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财经、审计、外事工作等主要战线和主要领域的领导委员会,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并强化了党的组织在同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等组织中的领导地位。

结合材料,说明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依据及其意义。(12分)

【参考答案】(1)依据: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2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4分)说明:如果学生从党的全面领导现状角度回答,也可酌情给分。

(2)意义:有利于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2分)有利于把党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各领域和各环节,更好地维护广大人民利益;(2分)有利于从制度上保证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2分)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人民盼环保、求生态的强烈愿望,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愿景、重点任务、制度体系。

根据中央有关部署,国务院陆续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2015年开始实施。从环保部公开约谈,到开展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再到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一系列环保重拳出击,一系列举措抓铁有痕,生态环保执法监管力度空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绿色发展观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大会首次把“美丽”写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参考答案】制定目标和规划,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通过支持立法、加强执法监管和环保督查,坚持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盼环保,求生态需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勇于担当,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力度大、举措实、效果好。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法治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法治已经成为治理体系的关键一环。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同题的决定》,到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从竞的十九大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再到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决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均表明法治中国建设已进入“快车道”。彰显了中国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新组建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作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主要职责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研究全面依法治国重大事项、重大问题,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等。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并分析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对建设法治中国的意义。(12分)【参考答案】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系统推进依法治国的落实;完善党的组织机构,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6分)有利于强化党对法治中国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协调处理中央与地方的法治关系,充分调动法治建设的资源和力量推进法治建设;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法治中国。(6分)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决定的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下列为我国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部分重大事记。

2016年1月,总书记指出,要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国家监察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制定国家监察法。

2017年11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关于全国各地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法(草案)》在全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018年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监察法,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产生国家监察委员会组成人员。结合材料,说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坚持党的领导的必要性,并分析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党和国家的重大意义。(12 【参考答案】(1)必要性: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党是领导一切的;(2分)②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全面领导是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2分)(若答出“依法执政的必然要求”,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超过4分)

(2)意义:①完善监督体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②党坚持以人民作为中心,确保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切实用来为人民谋福利。③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④对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促进其依法履职,有利于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⑤有利于深入推进反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若答出其中任意4条,得8分,但总分不超过8分)

下载2016年高考政治热点专题复习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年高考政治热点专题复习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如何抓民生热点

    高考冲刺阶段要有全科规划意识,高考是看总分的,要做到重点学科重点突破。 政治复习,考生每天要保持一定的练习量、阅读量和背诵量;摸准各个知识点的“要害”,找出自己的盲点加以......

    高考政治复习

    高考政治复习:国际社会和我国外交政策12个考点 高中政治学习需要总结归纳重要知识点才能更好学习政治学科,在掌握了每课重要知识点后才能为以后高考文综复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3高考政治复习

    2013高考政治复习:经济常识57个考点与分析 一、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 (2)货币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的产生和发......

    2011高考政治――热点跟踪

    2011高考政治――热点跟踪 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背景材料: 1、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

    2010高考政治热点专题三

    热点专题三:关注节能减排,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 会) 1.联合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气候变化峰会2009年9月22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峰会开幕......

    2014高考政治热点5篇

    2014高考政治热点: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一、【时事背景】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胜利在北京闭幕。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

    2017高考政治热点专题30.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下帷幕.doc

    三十、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下帷幕 【背景材料】 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2010年高考政治热点:中央农村工作会议(5篇范例)

    2010年高考政治热点: 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湖南省郴州市嘉禾一中教研室罗石文 (不经本人同意,严禁其他网站转载) 背景资料: 2009年12月27至28日,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