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高考政治热点专题三
热点专题三:关注节能减排,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
会)
1.联合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气候变化峰会2009年9月22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峰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此次会议目的是敦促各国领导人为当前的气候变化问题国际谈判提供政治指导,推动国际社会在年底举行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达
成新的温室气体减排协议。
来自美国、中国、日本、法国、卢旺达、瑞典和哥斯达黎加等国的领导人在开幕式上发表了讲话,就气候变化问题阐述了本国立场。此次联合国气候高峰会议给全球组织气候变暖的努力注入了新的动力。
2. 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这一会议也被称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12年即将到期,本次会议主要任务是确定全球第二承诺期(2012年到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安排。中国在至关重要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前夕宣布量化减排目标,显示了中国继续加大力度、减少经济发展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坚定决心。中方希望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并切实坚持和兑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旨在给地球降温的这场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表面上是各国就温室气体排放额度讨价还价,但更深层次的问题,则是各国关于能源创新和经济发展空间的博弈,进而影响长期的国际权势转移。暗战主要是三大阵营:首先是欧盟;其次是以美国为首的伞形集团,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还有包括中国在内的77个发展中国家。阻碍哥本哈根大会达成全面气候协定的因素有两个,即发达国家的中期减排目标问题和资金问题。对中期减排目
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分歧较大。
3.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17日在哥本哈根会见了巴西总统卢拉。温家宝说,中国和巴西都是发展中大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上有着广泛的共识。两国坚定地同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维护共同利益。同时,与有关各方加强沟通协调,增信释疑,凝聚共识,为推动哥本哈根会议谈判进程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体现了对世界和未来负责的严肃态度。发达国家应该支持发展中国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努力,这有利于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卢拉表示,巴西对哥本哈根会议谈判的立场与中方完全一致。巴西和中国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必须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不能要求发展中国家做超出自身发展水平和能力的事。巴西愿与中方保持沟通协调,加强发
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各方共同努力,争取哥本哈根会议取得成果。
4.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12月18日在丹麦举行。10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以及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会并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 加强合作 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中国政府
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立场、主张和举措。
5.2009年12月2 2日,大唐鲁北生态电厂2×330兆瓦热电联产项目2号机组顺利通
过168小时满负荷连续运行正式投产发电,标志着我国首座2×330兆瓦生态电厂经过4年的建设顺利竣工投产。位于山东无棣县北部的大唐鲁北生态电厂采用海水冷却,海水温度和卤度升高后,送鲁北盐场制盐、提溴。电厂排出的炉渣,一部分送水泥厂作掺加混合料,另一部分送制砖厂生产粉煤灰砖。电厂锅炉烟气经脱硫后所产石膏渣送硫酸厂作原料,整个电
厂形成了一条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
6.低碳经济 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7.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更加
注重推进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加快自主创新,更加注重加强节能环保。
8.2009年9月28日,环境保护部公布2009年上半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结果,污染减排继续保持双下降的良好态势。结果表明,上半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657.6万吨,与2008年同期相比下降2.4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147.8万吨,与2008年同期相比下降5.40%,污染减排继续保持双下降的良好态势。但上半年仍有一些地方和企业在污水
处理、脱硫设施运行等方面存在问题。
9.第五届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届论坛以“科学发展直面金融危机、结构调整推进能源战略”为主题,坚决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推进国际互利合作为宗旨,通过论坛的召开,加快我国能源领域节能技术的推广步伐,鼓励各行业在关键技术创新的能力,提升能源行业整体装备制造水平,更好的服务于我国能源事业,同时加强能源领域前沿技术的研究。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
(一)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
经济学角度说明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因(依据,为什么)
1.资源是有限的: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
须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2.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
下实现经济较快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3.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障,有利于
缓解资源供求矛盾,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4.依靠科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保障经
济安全和国家安全。
5.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经济效益。
从经济学角度说明如何加强能源节约,促进建设生态文明?
1.从消费角度:提倡文明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改变
消费模式。
2.从产业结构调整角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3.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角度:一靠科技、二靠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使经济增长方式
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从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角度: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宏观调控可以防止和克服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严重失衡,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避免经济资源的巨大浪
费。
5.坚持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6.大力发挥财政的巨大作用,财政具有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通过加大扶持新能源企业财政力度,减少新能源企业税收,从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
展。
7.经济全球化,使得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家间应共同应对全球气候
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加强交流与合作。
(二)、从哲学常识角度分析
哲学角度说明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因(依据,为什么)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资源越来越短缺,能源越来越紧张,环境越来越恶化,生态越来越脆弱。从国家长远发展看,建
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正是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
能动性的体现。
3.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要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资源
节约和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事物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如果任由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而不加以扭转,必将对我们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每个公民也应该树立环保意识,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等,最终促进整个世界的和
谐发展。
5.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
众的利益而奋斗。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归根到底是为了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在保护全球气候,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1.世界是物质的,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承认和尊重自
然界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本前提,要学会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自然界运动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
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3.坚持联系地、发展地、全面地看问题。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我们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同时,经济的发展与节约资源、环境的保护,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应该全面的看待二者的关系。
4.人类认识要在实践基础上要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实践表明,一味的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忽略社会效益、环境保护,最终只能使得社会的倒退,遭到自然的报复。人类的认识应该不断的在实践基础上深化认识,树立环保理念,发展低碳经济。
5.要树立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人类根本利益的正确价值观。科学的价值观要求我们既要重视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又要重视其生态价值;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体现了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三)、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
国际社会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政治学依据是什么?
1.主权国家具有管理社会事务的社会属性。关注全球气候,节约资源,发展低碳经济,是国家管理社会事务的社会属性的体现。同时,也是主权国家的应有义务。
2.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的变化。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利益相悖是冲突的根源。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上,各个参会国家有着广泛的共识。因此,国家之间需要加强交流与合作。但是,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对于中期减排目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
家的立场分歧较大,这表明利益相悖是冲突的根源。
同时,国家利益是国家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中国切实坚持和兑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
任原则,是根据本国具体国情和国家实力出发的。
3.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及作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要求加强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体现了联合国的巨
大作用。
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加强国际交流,共同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推动世界发
展,体现了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5.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在给地球降温的这场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表面上是各国就温室气体排放额度讨价还价,但更深层次的问题,则是各国关于能源创新和经济发展空间的博弈,进而影响长期的国际权势转移。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怎么做)
1.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政治领导,不断提高党驾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2.政府要切实要履行政治、经济、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和对外交往职能,要坚持对人民
负责和依法治国的原则,加大对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力度。
3.公民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履行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义务,增强节约意识和环境意识,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贡献。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原则。增强公民的义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参与建设生态文明是公民承担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的体现,应当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坚持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原则。积极参与建设生态文明,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保护环境。
从依法治国角度说明怎样解决资源短缺问题?
1.国家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解决能源短缺问题,提供法律保障。
2.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促进能源的合理有序利用。
3.司法机关要严格司法和公正司法,对破坏能源安全,违反能源保护法规的行为,依
法处理。
4.切实做好普法教育工作,提高公民的节约意识
第二篇:2011高考政治――热点跟踪
2011高考政治――热点跟踪
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背景材料:
1、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建议》提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的环境问题,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建议》明确提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是:“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耕地减少过多状况得到有效控制”。
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友好型社会作为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重要途径、工作重点和措施。
3、近段时间以来,水、电、煤、天然气、石油频频告急,直接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我国资源的紧张状况,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与节约资源有关的法律法规。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土地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此举表明国家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4、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魏复盛说,目前,发展,高污染问题无法回避。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绝大部分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消耗却处于世界前列。这些都决定我国必须走跨越式发展道路,也就是必须选择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道路。
5、以“循环经济在实践”为主题的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年会在厦门举行,会议通过了“厦门共识”。指出“发展循环经济,要政府推广、市场驱动、公众行动。”
二、材料解析:
(一)、是什么: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
1、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
2、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为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它是一种环境伦理价值观念,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实践指南。
3、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从内涵上理解,主要有两层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含义:一是指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二是指良好的环境也会促进生产、改善生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内容就是,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遵循自然规律,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二)、结合材料,从经济、哲学、政治三个角度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原因、意义)
经济学角度:
1、我国的资源具有稀缺性,走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是必然的战略选择。
(1)、我国人口多增加了对资源的索取量和对自然界的排放量,从而使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
(2)、我国资源相对不足、资源消耗高、资源利用效率低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2、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弱点和缺陷,这可能会导致人们在使用资源的过程中造成资源浪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
3、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客观要求。
4、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缓解资源瓶颈制约,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5、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6、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障。
7、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8、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哲学角度: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弱。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路子。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
3、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求我们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从长远出发,树立全局观念。因此我们一定要从长远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5、全面地看问题。任何一个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就要求 我们在认识事物、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必须坚持全面观点,反对片面性。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是一个对立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十一五”规划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之一,就充分体现了坚持用全面观点看问题。
6、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推进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既是缓解资源供求矛盾的重大举措,也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7、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事物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如果任由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而不加以扭转,必将对我们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要求企业必须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等,都体现了要重视量的积累,促成事物质变的发生;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等,都体现了要重视事物结构的优化,通过优化结构实现事物的质变。
8、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正是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9、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归根到底是为了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政治学角度:
1、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求国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国家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国家机构履行经济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
3、我国的国家机关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国家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客观要求。
4、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要求。
6、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执政为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7、国际竞争的实质。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够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能够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三)、结合材料,从经济、哲学、政治三个角度说明我国该如何实施这一战略?经济学角度:
1、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合理使用和优化配置。
2、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综合采取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促进资源的有序、高效开发和利用,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国民经济体系。
3、利用价格、税收、利率等经济杠杆,推动节约资源,倡导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循环经济模式和绿色消费方式,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4、大力推进结构调整,逐步建立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
5、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扭转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
6、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采用现代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最小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更多的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技术支撑体系。
7、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对我国能耗高、资源浪费严重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促进资源的节约,提高资源利用率。
8、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能源的再生和可持续利用。
9、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资源节约及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
10、树立科学消费观,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总之,建设节约型社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哲学角度:
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做到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4、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培养创新精神,促使新事物的成长。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技术支撑体系。
5、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重要途径。
6、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动能动性,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7、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要求我们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好的方面转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
8、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坚持科学生态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政治学角度: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2、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3、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立法机构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行政机关严格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
4、国家要认真履行其职能。履行经济职能,通过市场监管、经济调节引导企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履行文化职能,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体公民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搞好资源、环境的保护工作。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树立节约意识、建设节约文化、倡导节约文明,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这国家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对内职能的表现
5、要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坚持党的领导,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三篇:2014高考政治热点
2014高考政治热点: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一、【时事背景】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胜利在北京闭幕。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集中全党智慧,顺应人民意愿,是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的纲领性文件,是为赢得战略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实现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第一年的良好开局,进一步坚定了全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一步凝聚起深化改革的广泛共识,增强了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把改革推向深入、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必胜信念。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第四篇:2007年高考政治热点辨析题集锦
2007年高考政治热点辨析题集锦
1.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于2006年8月24日经过投票表决,多数人赞成太阳系只有8颗行星,冥王星遭到“降级”。
辨题: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一看实践,二看大多数人的意见。(11分)答:(1)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因为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只有实践才能检验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5分)
(2)“大多数人的意见”不能成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因为大多数人的意见仍属于人的认识范畴,人的认识不能判断自身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3分)
(3)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认识,即是真理,最终是要被大多数人接受而成为大多数人的意见。(2分)(4)所以上述观点是不科学的。(1分)
2.政府的权威来自政府及公职人员道德形象的树立。(11分)
答:(1)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德行操守,是一种无形的影响力。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有利于促进政府与公民关系趋向协调和谐,促进政府权威的形成。从这个意义上说,上述说法有其合理之处。(4分)
(2)作为当代政府仅靠政府及公职人员道德的影响力来树立权威是不够的,还必须坚持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履行有效管理社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职能等。(4分)
(3)对我国政府及公职人员来说,树立政府权威,最根本的是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2分)
(4)所以上述观点是片面的。(1分)3.背景材料: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辨题:思想道德修养比知识文化修养更重要。答:(1)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如果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难以避免人格上的缺失,甚至危害社会。“道德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是正确的。
(2)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有助于人们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是为社会多做贡献的智力基础。“思想道德修养比知识文化修养更重要”的观点是错误的。(4)因此,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应该做到既要有良好的知识文化内涵,又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5)因此,辨题观点是不科学的。
4.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就是国家要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
答:(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国家确实要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
(2)一个人的基本利益并不局限于经济利益,还包括政治权益、社会权益和文化权益等多方面的利益。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国家还要维护好人民群众的这些利益。
(3)在我国,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还要切实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等义务。同时,还要构建和谐的人和人、人和社会的关系。
5.企业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增加利润,提高效益。
(l)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增加利润,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2 分)
(2)如果生产的产品不适销对路,商品的价值就不能实现,也就不能获得利润和经济效益。(3分)
(3)通过扩大生产规模等方法也能增加利润,但不一定能提高经济效益。(2分)
(4)企业不能仅仅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还要着眼于社会效益。如果生产假冒伪劣商品或污染环境等,会对社会带来严重危害。(2分)
题中的说法是不科学的。(l分)
6.材料: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辨题:公平正义的社会理想依赖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l)理想源于现实。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不平等的社会制度是公平正义理想产生的现实根源。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是共产主义这一公平正义的崇高社会理想产生的现实基础。(如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知识回答亦可得2分)(2分)
(2)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特征,也要求市场交易遵循平等、公平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高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的公平正义奠定了物质基础。(3分)
(3)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可能产生一些不正当的经济行为,容易引起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的扩大,甚至造成两极分化。因此,国家要通过加强宏观调拧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等,同时要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等措施来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3分)
(4)理想对社会存在产生重大的影响。公平正义的社会理想也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2分)7.通货紧缩比通货膨胀好,消费者可以得到更多实惠,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是相对的,通货紧缩是指由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普遍下降而造成的消费不旺、商品流通不畅、经济发展乏力的现象。(2)通货紧缩并不一定比通货膨胀好。通货紧缩可以暂时使消费者得到一定的实惠,但从长远看,不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3)通货膨胀使物价上涨,人民的购买力相对下降,从而引起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会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通货紧缩使物价普遍下降,市场流通不畅,企业利润减少,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正常发展,使国民经济处于徘徊状态,因此通货紧
缩和通货膨胀一样都会阻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发展。8.海南警方破获了海南锦绣大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帮助农民种仙人掌致富”为诱饵,4年狂骗全国近3 000农户、涉案金额9 900 7Y.~的特大坑农案件。锦绣大地公司通过对仙人掌的经济效益进行夸大宣传,烘托市场气氛,虚构可观的市场前景和利润空间,诱使种植户购买种苗。
辨题:锦绣大地公司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背离诚信原则无可厚非。答案
①追求利益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的根本动力和重要特征,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并没有错。(1分)②企业的经营活动不能背离诚信,否则,不仅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而且损害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最终丧失企业的利益,甚至触犯法律。如锦绣大地公司这样”追求”经济效益,不但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会给社会安定和经济建设带来破坏。(4分)③企业经营者应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在追求利益的同时要考虑是否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否侵犯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同时,国家有关部门要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道德的手段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促使企业遵守诚信原则,追求企业的正当利益。(4分)9.2006年以来,我国相继通过了选举法、破产法、物权法、监督法、未成年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正处于一个全面推进、快速发展的时期。
辨题:法律越完备越能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
.①法律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在资本主义国家,法律越完备,越有利于保障资产阶级的的利益,不会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在社会主义国家,完备的法律制度才能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3分)
②在我国,制定完备的法律使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有了法律的保障,辨题观点有其合理性。(2分)
③制定了完备的法律,只是做到了有法可依,要保障人民民主权利,还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注重法律的实施。(3分)④另外,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还必须有制度保障和物质保障。(2分)10.只要人人讲奉献,整个社会就能和谐发展。
(1)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提供的条件。(3分)
(2)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人人讲奉献,才能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基本保障,也是人生真正价值所在。(3分)(3)社会的和谐发展,还需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2分)(4)社会的和谐发展,也离不开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2分)
11.2007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 指出,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是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辨题:
只要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就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构建社会丰义和谐社会是全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
益所在:人民群众作为实践的主体,应共同参与,共建共享。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人民和政府的共同努力。(4分)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1分)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J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来推动社会和谐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2分)
(3)此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必须发挥国家权力机关和司法机关的作用,以及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作用。(2分)所以说,题中的观点是片而的。(1分)12.创新需要实践,大胆实践就能创新
(1)创造是人类本质的最高表现,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1分)创新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总结新经验、提出新问题、获得新知识,使自己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才能使实践的创造性真正发挥出来。(2分)
(2)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1分)人们要在实践中变革客观事物,把
原有的东西改造为新的东西,创造出新的东西,需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2分)
(3)实践具有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1分)
大胆实践不是蛮干,创新要获得成功,要解放思想,还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2分)
所以,认为大胆实践就能创新是不科学的。(1分)13.背景:为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对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自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
辨题:加强对国家机关及其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必须由人大常委会统一行使监督权。(1)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对其他国家机关行使监督职权。(3分)
(2)监督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依法行使对国家机关及其机关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检
举、申诉和控告等监督权。(3分)
(3)加强对国家机关及其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还必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发挥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作用,完善包括党内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在内的监督体系。(3分)认为监督权由人大统一行使是片面的。(1分)
14.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要做到“知其不可而为之”。
(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3分)不尊重客观规律、不顾实际条件而蛮干是错误的。(1分)
(2)客观条件虽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却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1分)在条件暂不具备或遇到困难、挫折和失败时,“知其不可而为之”体现的是一种坚强的意志和十足的干劲,有利于在规律指导下,利用现有条件、改变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有利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2分)认为人在客观条件面前无能为力,从而放弃主观能动性,同样也是错误的。(1分)
(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还要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端正主观动机,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2分)
15.美国一家刊物直言不讳地指出:“华盛顿认为,国际法只适用弱国,弱国做它必须做的事,美国做它愿意做的事。” 辨题:国力强大了就会产生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答案: 1)国家力量是衡量一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尺度,综合国力的强大是产生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基础,美国之所以能在世界上为所欲为,离不开它强大的综合国力。(3分)
(2)国家性质和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是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根源。美国资产阶级的国家性质和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根本原因。(3分)
(3)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离不开强大的综合国力,但综合国力强大了不一定就会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它还与国家性质和对外政策等因素有关。(2分)
(4)第三世界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3分)16背景材料: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辨题:思想道德修养比知识文化修养更重要。
答案:答: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如果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难以避免人格上的缺失,甚至危害社会。“道德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是正确的。(4分)②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有助于人们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分)③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是为社会多做贡献的智力基础。“思想道德修养比知识文化修养更重要”的观点是错误的。(2分)④因此,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应该做到既要有良好的知识文化内涵,又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2分)⑤因此,辨题观点是不科学的。(1分)
17.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及其他财产权利。
辨题:在我国,公民权利的实现,依赖国家为公民着想,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
(1)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国家为公民着想,需要立法机关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为公民权利的实现提供具体的法律依据和保障。(3分)
(2)国家为公民着想还需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并加强执法监督工作,以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3分)需要发展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健全民主制度,为公民权利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和制度保障。(2分)
(3)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也应该为国家着想,自觉履行义务,维护国家利益,从而为权利的实现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2分)
18.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林秀贞,30年来克服了各种困难,像女儿一样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从未向她索取分文,相反,却不断用自己的积蓄来救济这些老人,为他们支付医药费、伙食费等等,这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的爱确实令人感动,甚至让人觉得不能理解。辨题:贡献不能讲回报。
(1)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索取或回报。(2分)
(2)林秀贞只讲付出、不求回报的爱表明,在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中,贡献是居于首位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人生价值的基本的、可靠的标志。(3分)
(3)同时,社会对个人的回报是人生价值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2分)个人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满足,才能更好地工作和劳动,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2分)
(4)贡献和索取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单讲贡献不讲回报是片面的。(1分)
19.三峡大坝蓄水到156米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因为在此之前,所有的设计和设想都是纸上谈兵。经过156米蓄水的成功,才能证明三峡工程的可靠。工程在新的水位高程下运行,从此可以全面发挥防洪、通航、发电三大功能。辨题: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
(1)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其自身都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实践才能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2)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总是要发展的:人的认识需要逐步深化;应当不断扩展;必须向前推移。(3)三峡工程是否可靠,所有的设计和设想在大坝蓄水成功之前都还无法自我证明其正确性、可靠性,而只有在大坝蓄水成功之后,工程在新的水位高程下安全运行,全面发挥防洪、通航、发电三大功能,才证明三峡工程的设计和设想是正确的。当然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对当初的设计又会有新的认识。20.收入分配的公平意味着没有差距。
(1)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和谐,收入水平过于悬殊,甚至造成两极分化,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2分)
(2)收入分配的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并不意味着没有差距,事物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每个人的素质、能力、机遇等是不同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的作用,社会成员之间存在一定收入差距是正常的(4分)
(3)公平的收入分配承认人们的收入差距并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效益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否则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3分)
(4)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既不是也不可能完全消除收入差距,而必须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健全分配制度,把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2分)
21.辨题:社会公平,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政治权利。
关键词: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是主人、国家依法保护、还包含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方面的权利、统一、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①社会公平,应该包含公民平等地享有政治权利。因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3分)
②社会公平,还包含公民平等地享有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权利。(3分)
③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社会公平,需要公民在乎等地享有权利同时,还必须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3分)④这一观点是片面的。(1分)22.背景:某生学哲学,知道规律乃事物之间必然联系,于是暗思:成功必有术,得之便辉煌。
辨题:认识了规律,人生之路就会一帆风顺。
关键词:有规律、必然的联系、是客观的、认识和利用规律、少走弯路、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实践、尊重和利用规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积累正确主观因素。
①事物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3分)
②认识了规律,可以少走弯路,但不等于说人生之路就会一帆风顺。因为:任何事物发展是前进性气曲折性的统一,人生之路也是如此,幻想一帆风顺,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③要使人生少走弯路,还需要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和利用规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3分)
④这一观点是片面的。(1分)23.成功需要规则,规则需要打破。
⑴规则是人们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正确的、合理的规则是根据客观事物的属性和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一种反映形式。遵守这样的规则,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表现,对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预期的成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对成功的取得会产生阻碍作用。
⑵成功的取得还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2分)
⑶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规则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循规蹈矩、墨守成规,没有创新精神,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所以成功的取得需要打破不适应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的规则,遵守和发扬与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相符合、相一致的规则。(4分)24.个人服从社会就能实现社会和谐。
⑴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个人与社会相比,社会是第一位的。因此,实现社会和谐需要个人服从社会,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3分)
⑵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因此,社会和谐也需要社会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3分)⑶社会和谐还有赖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3分)⑷观点片面。(1分)
25.胡锦涛在庆祝建党8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民心向背是检验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的试金石。此前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衡量党的一切上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也是衡量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准。
辨题:中国共产党只要依法执政就能维护人民利益。
【试题答案】
①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人民的利益,必须依法执政。(4分)②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辩证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维护人民的利益还必须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3分)③中国共产党必须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3分)【试题评析】 划分辨题中的层次,运用党的执政方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有关知识分析。要注意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的区别。26.青年代表、全国学联主席、北京大学学生刘凯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发言中指出,伟大的长征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而且给我们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辨题:精神是万能的,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试题答案】:(1)物质和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3分)(2)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必须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4分)(3)意识由物质决定。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不论意识的反作用有多大,它总是受着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归根到底是由物质决定的。所以,精神不可能是万能的。(3分)【试题评析】: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民族之林,开发人的精神之源,调动人的精神能量,对推动社会和人自身的进步具有一定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弘扬长征精神。这一热点问题也是07年高考关注的问题。27.央行数据显示,2006年10月末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为1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5%。辨题:公民存款储蓄可以为国家积累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所以存款储蓄越多越好 【试题答案】:(1)生产与消费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两个重要环节,生产决定消费,同时消费对生产又有重要影响。二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4分)(2)公民储蓄在国家经济生活中有重要作用,它为国家积累资金,对促进生产有重要意义。但是,消费的增长可以为生产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市场,进而促进生产的发展。如果消费增长缓慢,或者出现消费市场萎缩现象,则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会引起生产的下降,最终也会影响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4分)(3)因此,公民储蓄不是越多越好,提倡公民科学适度的消费,合理地安排储蓄和消费,才能促进生产的发展,题中的观点没有全面认识储蓄、消费和发展生产之间的关系,因而是片面的。(2分)【试题评析】:“居民储蓄存款”与我们每一个考生的家庭密切相关,关注考生周围的事以及考生的生活是高考命题的一大特点。本题的用意就在于此。
28.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努力实现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其核心问题是要在领导干部中树立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良好风气,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辨题:作为党的干部,人生价值的全部内容就在于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试题答案】:(1)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既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又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因此,作为党的干部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必须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4分)(2)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只是人生价值的贡献部分,个人从社会那里得到尊重和满足会激发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4分)
(3)题中观点强调党员干部要为了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正确的,但认为他是人生价值的全部内容是不正确的。对人生价值要坚持贡献和索取的统一。(2分)【试题评析】: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作风是中央一直关注的问题,它与政治常识第三课有直接的关联,同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涉及到经济和哲学,是我们备考的重点。
29、辨析:背景材料:2007年1月14日,第七次中国、日本、韩国领导人会议在菲律宾举行。三国领导人一致认为,三方愿本着《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和《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联合新闻声明》的精神和原则,增进政治互信,深化互利合作,加强在地区事务中的沟通与协调,共同致力于亚洲的持久和平与发展。
辨题:中国、日本、韩国各自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三国的关系是合作,共同发展本地区的经济。
(1)国际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中国、日本、韩国三国的合作是因为三国有共同的利益。认为三国之间的合作关系是由经济地位决定的是片面的,因为经济地位只是国家力量的一个方面。(3分)
(2)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是合作、冲突和竞争。中国、日本、韩国三国的关系不仅仅是合作,还有竞争,甚至冲突。(2分)
(3)国家间的关系包括国家间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教育等交流与合作。认为中国、日本、韩国三国的关系就是共同发展经济,是片面的。(2分)
(4)国家间的合作最重要的是为了本国的发展和本国的利益。认为中国、日本、韩国三国的合作就是共同发展本地区的经济是不准确的。(2分)
(5)总之,题中的观点是片面的,没有全面准确地理解国际关系。(1分)
30.2006年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闭幕大会上,2500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天文学代表对四个关于确定太阳系行星身份的草案进行投票表决后决定,冥王星失去“行星”地位,被划为“矮行星”。这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太阳系九大行星论被修改了。
辨题:真理是可以被人为修改的。
(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规律是客观的,真理必须如实反映规律的客观性。因此,人们不能随意修改真理。
(3分)(2)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和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们对太阳系行星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理是可以修改的。(3分)(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
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3分)(4)综上所述,辨题中的观点是不科学的(1分)
3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和谐社会建设。要善于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公正,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辨题:在我国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讲效率意味着牺牲公平,讲公平就没有效率。参考答案:(1)①在我国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经济条件的差异、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社会成员之间出现的收入差距是必然趋势。②但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我们能对市场经济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我们能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兼顾效率与公平,所以题中观点是错误的。
(2)①现阶段,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②这既承认收入分配中差距的存在,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又通过分配政策和税收政策,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从而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尽可能地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32、和谐就是使矛盾双方由对立走向统一。参考答案:(1)矛盾就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和谐就是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达到一种相对均衡、统一、协调的状态,这是矛盾统一性的表现。但矛盾的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无论是离开对立还是离开统一,都不能构成矛盾。这是一切事物矛盾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2)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
(3)认为“和谐就是使矛盾双方由对立走向统一”的说法,割裂了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实质上是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因而是不科学的。
33、背景:在某中学高三(2)班“我们畅想未来”的主题班会上,有同学表达了这样一种看法:青年人不要在意小事,而要做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辨题:人生的意义在于做大事。参考答案:(1)人生价值是贡献和索取的统一,人生真正意义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不论做大事还是做小事,只要有利于社会发展,有利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生就有意义。
(2)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小事的积累,就没有大事的辉煌。因此,做大事必须要脚踏实地,从具体小事做起,任何否认量变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因而,题中观点是片面的。
34、“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我国的繁荣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取决于依法执政。
参考答案:(1)“法令行,则国治国兴”,说明一个国家依法治国,执政党依法执政有利于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2)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不断推进政治、经济的法制化、规范化,并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
(3)依法执政是党的执政方式,党带头守法、保证执法。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推进依法治国,促进法令畅通有一定作用。对我国的繁荣富强,民族振兴也有促进作用,但根本是取决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题中观点是片面的。
35、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政府要用全部精力把一切社会事务管好。
参考答案:(1)建设服务型的政府是指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参与公共管理,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政府的公信力等。
(2)当前政府的工作重点要侧重于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的管理,解决好各种社会矛盾。但不等于要管理全部社会事务,要把不该管的事交给企业、社会团体或中介组织;对该管的社会事务一定要管好。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政府不可能用全部精力进行一切社会事务的管理。
(4)题述观点把政府管理的方式与政府管理的职能混淆了。
36.2006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该法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
辨题: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监督。(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监督法》的实施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内容。(2分)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监督法》的实施,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有法可依,有利于促进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职权,保证宪法和法律的正确实施,促进“一府两院”的工作,确保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3分)(2)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1分)政府、法院、检察院要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的水平。(2分)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依法执政,支持人大依法开展监督工作。(2分)3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正视矛盾、化解矛盾、直线上升的过程。
(1)矛盾具有普遍性,它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同时矛盾又具有客观性,它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不会因为人们否认它、回避它而消失。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是一个不断正视矛盾的过程。(3分)
(2)矛盾具有特殊性,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具体分析不同阶段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的特点,并有针对性地化解矛盾。(2分)
(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只有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2分)
(4)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新事物,其前途是光明的,但其成长并不是直线上升、一帆风顺的,也会有艰难曲折的过程。(3分)
38.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能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分,若答出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也可以得1分。)实行这一制度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3分)(2)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必须坚持民族平等原则、团结原则。(2分)(3)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需要民族地区自力更生,充分利用自身优势(2分);还需要国家、发达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和帮助。(2分)39.200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孔祥瑞,150项革新,给国家带来8000万元效益。辨题:创新是推动事物发展的物质力量。
(1)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创新能够促进事物发展。(4分)(2)创新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利用一定的物质条件,并通过实践,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3分)(3)创新不仅是一种物质力量,也是一种精神力量。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3分)40.公司规模越大,其经营就越成功。
⑴公司经营的目的是利润。其成功取决于三点:一是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二是要在自己经营的领域中,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三是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6分)⑵在获利增加的前提下,扩大公司规模,特别是通过“强强联合”,形成大企业集团,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2分)
⑶辨题看到了公司规模与经营成功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具有合理因素,但是,把公司经营成功归结为公司规模的大小是片面的。(2分)
4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引进的技术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⑴在现代化生产条件下,科技对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先进科技一旦用于生产能成倍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向前发展,因此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分)
⑵当今世界,国际技术贸易已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技术基础比较落后,因此要推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实现现代化,引进先进技术是切需要的。(3分)
⑶并非引进的技术越先进越好。技术引进必须从我国社会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的实际出发,注重实用性,并且必须把引进的技术的关键放在消化吸收和创新上,使之真正形成更高的生产力以提高自力更生的能力。(4分)
42、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把握事物的联系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关键词:联系是基本条件、需要具体分析把握联系、矛盾分析法是根本方法
(1)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引起事物的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2分)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1分)(2)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又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2分)人们必须具体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联系,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1分)
(3)联系的根本内容,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矛盾双方的联系。(1分)矛盾的观点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人们改造世界,就是解决事物的矛盾。(2分)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1分)43辨题:法院的判决应满足人民的期盼(10分)
关键词:法院性质;体现民意;依据宪法和法律;合理期盼 ①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利益的捍卫者和维护者。资本主义法院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社会主义法院维护的是广大人民的利益。(3分)
②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旨意的执行者和利益的维护者。法院审判应对人民负责,维护人民当家作主地位。广大人民享有监督权,法院应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2分)
③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法院审判要忠于宪法和法律,忠于事实的真相,行政机关、团体和个人均不得干涉。(3分)
④法院的判决应满足人民合理期盼,不应满足极少数人的不合理期盼。(2分)背景:“创新一互联网带来的机遇”,这是2006年中国互联网大会的主题。44.辨析:互联网对公民言论自由有重大价值。“想说就说,想发就发”的形式,正是公民享有言论自由的具体表现。
(1)前一句话是正确的。在互联网上让公民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3分)(2)后一句话是错误的,因为①自由与法律是统一的,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想说就说,想发就发"的形式,片面强调自由,背离法律,会造成是非不明、荣辱颠倒的不良后果。公民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4分)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义务。只讲权利,否定义务是错误的。(3分)背景:截至2006年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 0663亿美元,全年外汇储备增2473亿美元。45.辨析:外汇储备越多,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越有利。
这句话是错误的。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多,是经济高速增长的结果,是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强的体现,也是我国抵御金融风险的重要保障。(3分)但长期无限制地攀高并非是好事,这是因为外汇储备构成不合理或增长超过适度区间,就会降低资源使用效率,加剧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给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挑战,还会造成国际贸易摩擦增多。只有保持适度、合理的外汇储备,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7分)46.背景材料:2006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权建设,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和村民自治制度。” 辨题:村民只要参与民主管理,就能实现自身的利益。
(1)民主管理是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村民参与民主管理,有利于集中民智,促进农村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和维护农民自身的利益。(3分)(2)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相互统一的。实现和维护广大村民的根本利益,除了参与民主管理外,还必须通过民主选举产生高素质的村委会;实行民主决策,制定发展规划;实行民主监督。(3分)(3)村民参与民主管理,实现和维护的是广大村民的根本利益,不可能使每一个人的利益都能得到满足,更不可能用来实现个人的不正当利益。村民参与民主管理必须从全局利益出发,依法参与民主管理,促进村民自治制度化和规范化。(2分)(3分)(4)总之,辨题中的观点是不科学的(1分)
47、辨析:当前,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辨题: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说明目前我国社会还不和谐。答案:(1)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主次方面的辨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本质。
(2)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的,决定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国社会在本质上是和谐的。
(3)矛盾具有客观性,目前,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矛盾和问题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着眼于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4)我们不能因为社会存在不和谐因素,就否认社会从总体上是和谐的;我们要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48. 辨析:背景材料:2007年1月14日,第七次中国、日本、韩国领导人会议在菲律宾举行。三国领导人一致认为,三方愿本着《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和《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联合新闻声明》的精神和原则,增进政治互信,深化互利合作,加强在地区事务中的沟通与协调,共同致力于亚洲的持久和平与发展。
辨题:中国、日本、韩国各自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三国的关系是合作,共同发展本地区的经济。
(1)国际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中国、日本、韩国三国的合作是因为三国有共同的利益。认为三国之间的合作关系是由经济地位决定的是片面的,因为经济地位只是国家力量的一个方面。
(2)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是合作、冲突和竞争。中国、日本、韩国三国的关系不仅仅是合作,还有竞争,甚至冲突。
(3)国家间的关系包括国家间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教育等交流与合作。认为中国、日本、韩国三国的关系就是共同发展经济,是片面的。
(4)国家问的合作最重要的是为了本国的发展和本国的利益。认为中国、日本、韩国三国的合作就是共同发展本地区的经济是不准确的。
(5)总之,题中的观点是片面的,没有全面准确地理解国际关系。
49.公民上书,是近几年中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频繁出现的一种现象:五位法学教授上书
全国人大,启动对收容遣送制疫实施状况的特别调查;广东律师上书全国人大呼吁城乡“同命同价”;广东省律师上书全国人大,要求审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法学硕士上书铁道部长呼吁2007年春运停止车票涨价等。辨题:公民“上书”是公民表达诉求的唯一有效渠道。
答:(1)公民“上书”,是公民表达诉求,行使公民监督权的有效渠道之一。这有利于公民直接行使监督权,有利于提高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的主人翁精神,有利于依法治国。(5分)
(2)但公民除了“上书”表达诉求的渠道之外,还可以通过信访举报制度,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通过新闻媒体等舆论监督制度,通过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5分)(3)所以题中的观点是片面的。(1分)50.辨析:坚持真理,就是坚持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答:(1)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的正确反映,坚持真理,就是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否正确,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要树立丁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4分)
(2)但是,不能把是否坚持真理作为衡量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否正确的标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否正确,它有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4分)
(3)总之,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既要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分)可见,题中观点是不科学的。(1分)51.材料: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辨题: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就是增强矛盾的同一性;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就是要消除矛盾的斗争性。答案:这观点是不正确的。(1分)(1)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是指人们要积极地努力地采取一切办法解决矛盾和化解矛盾。(2分)(2)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2分)(3)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的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4分)由上可见,上述观点把和谐因素等同于矛盾的同一性,把不和谐因素等同于矛盾的斗争性,实质上是把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割裂开来,因而都是极其错误的。(2分)52.辨题:“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也;水能载舟,水亦能覆舟。”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工作人员与人民的关系 答案:(1)引文指的是封建统治者与劳动人民的关系完全不同于我国政府工作人员与人民的关系。从这一角度看,题目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2分)
(2)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对人民负责为基本原则。如果政府工作人员能切实维护和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水能载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3分)
(3)政府工作人员还要受到人民的监督。政府的权力必须依法行使,如果滥用职权,超越法律的界限,甚至滋生腐败,危害人民的利益,就必将受到人民群众的唾弃,“水能覆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3分)
(4)政府的权威来自于依法行政、廉洁高效,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人民的自觉认可和拥护。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水”与“舟”的和谐关系。(2分)(5)因而辩题观点不科学。(1分)
(说明;建立责任政府,反腐倡廉是本届两会的热点之一。)
53.目前,司法不公的现象在有些地方比较严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的法院、检察院不能严格依法办事,办人情案、关系案、搞地方保护主义,袒护本地企业,个别工作人员搞权钱交易,严重损害了司法机关的形象。辩题:实现司法公正就要把司法工作置于政府的管理之下。
(1)题中观点是错误的。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党的领导下独立行使检察权和审判权,接受人大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政府不能干预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独立行使检察权和审判权。
(2)要实现司法公正,就必须贯彻依法治国的原则,切实做到依法司法;就必须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工作;就必须加强司法队伍建设,加大惩治司法腐败的力度。
(3)要实现司法公正,要切实做好普法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司法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以形成人人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好风尚,要把司法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4)要实现司法公正,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保持社会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54.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关键是健全基层民主制度。
(1)基层民主包括村民自治、城镇居民自治、企事业单位的职代会等制度等,其具体内容有村委会直选、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政务公开等,的确是实现人民民主重要途径和保障。
(2)但要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对权利,最根本的是必须把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民主结合起来,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要完善立法,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同时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要确保人民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3)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既要借鉴人类的政治文明成果,又要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在党的领导下,在法制的轨道上逐步推进。55.背景材料:2006年11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党的十七大代表选举工作的通知》提出,党的十七大代表应当是共产党员中的优秀分子,要在坚持先进性的同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要有适当数量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员。辩题:允许适当数量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员作为党代表,必将影响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允许适当数量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员作为党代表体现了广泛的代表性。
(2)在党员代表的问题上,我们党是既讲成分又不唯成分。一个人是否可以成为党代表,关键不在于来自哪个阶级和阶层,关键在于是否接受党的理想和纲领,是否符合优秀党员的条件和标准,关键在于个人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是否能够发挥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3)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员作为党代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理念和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不会改变党的性质。56.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全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
(1)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要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2)推动党风廉政建设,首先要靠中国共产党自身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3)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民主监督,必须加强党内监督,同时进一步加强法律监督、人大监督、民主党派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
57.辨析: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所以,部分也能决定整体。
(1)唯物辩证法认为,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在这种情形下,“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是正确的;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在这种情形下,“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是错误的。
(2)部分制约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起决定作用。但是,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和功能是不同的,整体总是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开整体就不再具有部分的功能。所以,部分是由整体决定的,整体高于部分。
(3)我们不能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等同于整体功能和部分功能的关系,整体一定高于部分,但整体功能不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58.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这种联系是不可改变的。
(1)联系是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同时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而不是抽象的。所以,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2)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但并不是说事物的具体联系是无法改变的。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对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可以趋利避害;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59.背景材料:“八荣八耻”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辨题:只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就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1)荣辱观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属于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利用规律和条件,克服前进过程中的困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2)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是按规律办事,是否尊重客观条件,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
(3)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民族精神,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责任感和民族凝聚力,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必须从中国的客观实际出发,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
(4)题中观点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不科学的。
60.背景:新课程的实施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促进了他们潜能的开发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减轻了课业负担。但不少家长担心这会影响孩子的成绩和升学,纷纷要求学校增加课时,加深难度,并忙于为孩子添教辅、请家教。辨题:只有被大家接受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1)判断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是看是否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而不是以人们接受与否来评价。
(2)实施新课程改革,符合教育发展规律,也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它关系到每位学生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是正确的价值观。它会随着人们在实践中对它的认识不断深入和全面,最终会被广泛欢迎和接受,也一定会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3)一种价值观即使在某一时期被人们接受,如果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人类的根本利益,也是错误的,会阻碍事物的发展。61.辨题: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因此,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不重要。答.(关键词:政治权力机构、政治职能、社会属性、维护统治、片面)
(1)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构。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因此,国家具有政治职能。(4分)
(2)国家具有社会属性,因而同时还具有社会管理职能,国家只有有效地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才能更好地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5分)
(3)命题片面强调政治统}台职能,忽视社会管理职能。(1分)62.背景:每逢节假日,不少商家采用降价手段,吸引大量消费者,促进商品销售。辨题:只有降价,才能促销。
答.关键词:片面、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使用价值和价值相统一、适销对路。①题中的观点是片面的。(1分)
②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同的商品,价格降低时,可以吸引大量消费者 购买,促进商品销售。(4分)
③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生产经营者要扩大商品销售,必须重视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同时要面向市场,生产经营适销对路的商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要。(5分)63.辨题:减少职务犯罪,依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自律。
答.关键词:违法行为;通过自律;依法打击;发挥监督;片面的。①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所进行的违法行为。(1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通过自律,加强自身修养,依法办事,有利于减少职务犯罪。(3分)②减少职务犯罪,还必须建立、完善和依靠法律及各项制度,依法打击各种职务犯罪;(2分)同时要充分发挥公民监督、舆论监督、人大监督等作用。(3分)可见,该命题是片面的。(1分)
64.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外交活动频繁,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希望得到别国的尊重和支持。
辨题:一国的外交活动就是为了谋求别国的支持。答.(关键词:需要、国家利益、世界和平与发展、片面)
(1)加强国际交往,创造有利于本国发展的国际环境,需要得到别国的尊重和支持。(2分)
(2)但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根本目的。谋求别国支持,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4分)
(3)国家的对外活动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还必须致力于世界和平与发展,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家利益。(3分)
(4)所以,该说法是片面的(1分)65.辨题:任何社会活动都是由人来参与的,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答.关键词:片面、个人与社会密不可分、能动影响、个人活动受制约。①题中的观点是片面的。(1分)
②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 个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在社会历史领域,任何社会活动都是由人参与的。(3分)③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个人活动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反映人民群 众的根本利益,就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4分)
④个人与社会相比较,社会起着根本的、决定的作用。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2分)
66.背景:在某中学高三(2)班“我们未来之畅想”的主题班会上,有同学表达了这样一种看法:青年人不要在意小事,而要做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辨题:人生的意义在于做大事。
答.关键词:大事、小事在于对社会贡献;要有小事积累;片面的。
①人生价值是贡献和索取的统一,人生真正意义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不论做大事还是做小事,只要有利于社会发展,有利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生就有意义。(4分)
②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小事的积累,就没有大事的辉煌。因此,做大事必须要脚踏实地,从具体小事做起,任何否认量变的观点都是错误的。(5分)题中观点是片面的。(1分)
第五篇:2013届高考政治热点专题一
热点专题一
共筑中国梦想实现人生出彩
【命题猜想】
特别提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今年高考政治和各科命题的重要背景,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对于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说,要站在这样的视野上把握命题意图,提升思维层次,在高考答题中“出彩”。从政治学科来说,要注意结合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通知的“要求”,结合考点,把握好相关内容。
1、学生要明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已经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2、明确“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本质属性。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政治生活角度:国家性质,党的性质和宗旨。
生活与哲学:人民群众的历史低位——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如何做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文化生活角度: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的作用;②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③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①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教材P6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从产生之日起就始终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国家的繁荣和富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百折不挠地奋斗)
②坚持党的领导的意义。(三方面意义可以理解为“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③ 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④我国现代化建设成绩辉煌,经济社会出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智慧和能力。
⑤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生活与哲学角度: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2)中国梦与个人梦。
此角度非常重要!需要下大力气深刻理解,认真把握!生活与哲学角度:
视角一: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深刻领会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深刻领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励志刻苦学习,积极投身实践,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发展好而努力奋斗。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有梦想(崇高理想、正确价值观、奉献),有机会(社会提供的条件),有奋斗(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提高素质),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价值与价值观”“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等知识都要引起重视。具体角度
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实现中国梦为实现人生价值、“人生出彩”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我们要珍惜和利用大好机会和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②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我们要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⑤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要树立崇高理想,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幸福结合起来,在追求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教材P109关于理想的知识要重视)„„等等。
视角二:整体与部分、量变与质变(见例题)(3)中国梦与世界梦。(见例题)
【典题示例】
1、(2013临沂二模)
2、(2013潍坊一模、二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构建,又为个人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习近平指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共同为之努力。
(1)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个人梦和中国梦的关系。(5分)
材料二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舍生取义”、“自强不息”、“以和为贵”等精神特质,为中华民族自强于民族之林提供有力的精神滋养。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2)运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推“中国梦”的实现。(9分)
材料三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三条路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3)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实现中国梦为什么必须弘扬中国精神。(8分)(4)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析实现中国梦的三条路径体现的方法论原则。(6分)【参考答案】
(1)①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个人梦和中国梦也是紧密相联的。(1分)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要把个人梦和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2分)③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要求我们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要积极完善自我,努力实现个人的梦想,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基石。(2分)
(2)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以自己独特的魅力,推动中国梦的实现。(3分)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能够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有利的精神滋养。(3分)③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3分)
(3)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实现中国梦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3分)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增强我国的国
际竞争力,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从而助推中国梦的实现。(3分)③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2分)
(2)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2分)②弘扬中国精神体现了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2分)③凝聚中国力量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分)(若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3、(2013济南、德州二模)(济南二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某校高三(2)班同学开展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1)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8分)材料二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美好的梦想是发展的奋斗目标,也是前进的强大动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求真务实”才能实现“中国梦•我的梦”。
(2)据材料从哲学上说明,为实现梦想我们应如何做到“求真务实”?(6分)(青岛二模)(3)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知识,说明我们应怎样去实现中国梦?(6分)(德州二模)(4)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梦”提出的现实意义。(7分)【参考答案】
(1)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中国精神。②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③弘扬中国精神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8分。①要点2分,②③要点中每分句1分)
(2)①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实际、真抓实干,将梦想变成现实。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推动梦想的实现;③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使思想与实际相符合,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实现梦想。④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在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实现梦想。(6分。每要点2分,每句1分,最高给6分)
(3)
(4)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成长和民族国家的发展都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国梦的提出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原动力;②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
展。提出中国梦可以激发人们追逐梦想的精神;③中国梦的提出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时代主旋律。(若从“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的角度回答,可酌情给分)
4、(2013淄博二模)
“中国梦”凝聚亿万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2013年“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材料一2013年3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1)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弘扬中国精神?(7分)
材料二实现中国梦必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的要求,2013年2月26日至28日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二全会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为加快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重点是,紧紧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
(2)从“认识社会”角度看,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主要哲学依据及基本内容是什么。(4分)(3)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性。(6分)【参考答案】
(1)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1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1分)中国精神作为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1分)
②要正确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1分)弘扬中国精神就是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1分)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分)只有弘扬中国精神,才能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从而实现中国梦。(1分)
(2)主要哲学依据: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分)
其基本内容是: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分)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1分)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1分)
(3)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1分)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创新政府,进一步提高政府管理服务能力;(1分)有利于政府依法
行政,建设法治政府;(1分)有利于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建设廉洁高效政府;(1分)有利于实现政府的宗旨,促进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更好地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1分)提高政府权威和公信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1分)
5、(2013北京房山、丰台二模)
(北京房山二模)
材料一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提出,为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注入了强大正能量。
(1)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说明,实现民富国强为什么需要中国梦?(12(北京丰台二模)
材料二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2)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为什么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精神。(10分)材料三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只有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相关知识,说明中国梦要依靠人民来实现的哲学依据。(4分)【参考答案】
(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会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3分)中国梦有利于国强民富、民族振兴。(2分)。②价值观的具有导向作用,(2分)中国梦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的正确价值选择,(2分)实现中国梦有利于人民幸福。(2分)
(2)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分)伟大的中国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是团结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3分)弘扬中国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有利于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从而有利于实现中国梦。(3分)中国精神能够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将中国梦变成现实.(2分)
(3)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中国梦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变成现实。(4分)
6、(2013北京东城二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实现“中国梦”,经济富强是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多年居世界第一,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必将更加注
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注:(1)投资率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发达国家在20%左右,世界平均投资率为25%。(2)增量资本产出率是投资与增量产出之比,简单讲就是每增加1元钱的国内生产总值,需要投资几元钱。是反映投资效率最重要的经济指标。研究表明,发达国家的增量资本产出率一般为2到3之间。
(1)图10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2分)
(2)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解决图10中反映的问题,国家、企业应如何作为。请参实现“中国梦”,文化复兴是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需要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再次闪耀光芒。
(3)从《文化生活》角度,简述中华文化复兴的意义。(6分)
实现“中国梦”,政治民主是保障。“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是政治民主的重要表现。有评论指出:要把“权力关进笼子”,还需“把权利放出笼子”。
(4)从政府和公民角度,分析“把权力关进笼子”和“把权利放出笼子”的关系。(10分)为实现“中国梦”,习主席号召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的进步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5)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青少年在“圆梦”过程中,应该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9分)
(1)我国投资率较高,投资效率较低(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3)复兴中华文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第一,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中华文化复兴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第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有助于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第三,由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从而有助于提升我国国家形象;第四,世界的发展,需要从中华文明中吸取营养。(6分)
(4)“把权力关进笼子”是指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不能滥用人民和法律赋予的权力;“把权利放出笼子”是维护公民的监督权。权力是把双刃剑,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就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有效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监督权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维护公民的监督权,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也有利于打造廉洁高效、有权威的政府。(10分)
(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也是每个中国人实现自己理想和价值的过程。作为青少年,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实现理想,走向成功。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引自己奋斗。(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