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的十大要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的十大要点
2013.11.19 13:15 来源: 学习时报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
【要点一】一个重大理论观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基础性”到“决定性”,一词之变显示出市场作用的提升。《人民日报》社论指出,这是公报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一鲜明思路,体现了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也契合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
【要点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总目标明确定位
公报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看来,上述提法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总目标作出了明确定位。“治理体系关乎各方面制度的完善和与时俱进,治理能力则是指执政党和政府如何在保持较小成本的同时跟上时代要求。”汪玉凯指出,这对新时期执政者提出了更为宏大的命题。
【要点三】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在顶层设计上把握改革方向和力度
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专家们认为,把深水区的改革向前推进需要具有权威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领导机构进行掌握,因此该领导小组将对改革议题进行整体设定和统筹安排,在顶层设计上把握改革的方向和力度。
【要点四】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家安全战略的思路显现
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国家安全战略的思路逐步显现。
【要点五】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用制度防腐败、保纯洁
公报提出,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专家指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涉及党的规章制度问题,要把我们的党管好,不仅需要规章制度,而且这个制度还应是一个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要点六】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全会提出,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曹红辉说,此处的改革必须和政府职能转变改革相配套,事权的重新划分不仅包括一部分上收中央,一部分划归地方,还将有一部分交给社会中介组织。我们不能重复过去“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简单二元管理法,要纳入更复杂的规则,也要相配套。
【要点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说,让农民拥有更多的财产权,就要有这样一种尝试,让宅基地、农民的自留地、农民的承包地能够以某种形式在市场上流转,形成这样一种收益,能够保障农民的生活,因为土地是农民的生活和生产资料。
【要点八】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重要组成部分
公报指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方面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我们既强调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也强调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实际上强调的是共同发展,让国有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各自发挥自己不同的作用。
【要点九】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
会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联系到全会提出的“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表述及此前相关环保政策执行中遭遇的困境,分析指出,下一步,相关环保政策执行力度有望加强。
【要点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公报指出,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丁元竹表示,公报始终贯穿公平正义的理念。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必须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对公平正义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司法公正,使法律成为社会公平正义,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社会事务、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坚强后盾。
(2013年11月13日新华社《新华视点》)
第二篇: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要点摘录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要点摘录
十八届三中全会12日下午闭幕。为期4天的全会听取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支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三中全会公报:加快自贸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全会提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来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三中全会公报:建现代财政制度 改进预算管理制度
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三中全会:有效政府治理是发挥体制优势内在要求
全会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制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三中全会公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三中全会公报:完善城镇化体制 赋予农民更多权利
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业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三中全会公报: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强调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制中国建设,强化全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三中全会公报: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全会强调,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
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政府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三中全会公报:坚决破除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
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第三篇: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要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要点
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3.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4.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5.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6.中国将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7.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8.提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9.提出要深化财税改革和军队改革
第四篇:十八届三中全会三中全会公报要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全文)三中全会公报要点提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中国将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提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提出要深化财税改革和军队改革
第五篇: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要点解读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要点解读
1、总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2、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3、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4、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
5、中央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中央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6、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
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7、建设法治国家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8、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政府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 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9、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10、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业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
11、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12、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
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要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13、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支策。
14、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
15、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16、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17、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8、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11月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全会公报发布的第一时间,央视网邀请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王远鸿对公报的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四大背景下的众望所归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几个大的背景:第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第二,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超高速(10%左右)增长后,切换到了中高水平(7%—9%)增长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国实现了人均GDP向一万元高收入国家的迈进,面临中等收入陷阱,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第三,金融危机之后,中国进行了累计10万亿的投资,这在拉动当时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后继的影响——比如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政府投融
资平台风险的累积等,要消化这些负面影响,结构调整的压力很大。第四,中国的人口结构现在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高速增长的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在这样的背景下,寻求新的增长动力,成为众望所归,人们对国家的进一步改革开放有很高的期望。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首次出现
这次全会公报的内容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我们党的文件当中,第一次很明确地提出,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尤其是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出现,而且强调了要“现代化”。这实际上指的是进一步推进政府行政体制的改革,简单地说就是政府放权,让市场发挥更重要作用。公报提到要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而以前的提法是“基础性作用”。这表明,现在我国把市场放到了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地位。
强调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另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内容是,公报特别强调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民主。这些以前也提过,这次再次提出,原因之一可能是人们此前对此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我们期待政府在经济领域放权的同时,在相关政治社会生活,包括社会管理等领域,也能够有更多的改变,让民间的呼声有更通畅的渠道和更好的传递方式,与未来政府的执政能力有更好的结合。
体系是提高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在公报中,此前外界高度关注的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最终被表述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涉及到两个问题:一个是治理体系,一个叫治理能力。实际上就是首先要建一个体系,这个体系是提高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这个体系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以经济方面为例,像财政体系,由财政制度、金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构成一个实际上完整的体系。在原来比较好的体系、政策框架前提下,进一步深化,进一步通过一些改革开放,把一些不好的东西给剔除掉。我们只有通过进一步的体制体系的建立,才能为国家的治理能力构建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职能转变将带来眼前一亮的东西
政府已经把审批权放下去了,现在在经济领域,比如投资的审计权等下放得比较多。下一步,只要政府没有明令禁止不能进入的,都是开放的,都是可以进入的。这是非常大的理念上的变化。还有比如说,商品领域的改革已经基本完成,下一步准备改革要素领域,包括利率、汇率、资本市场等。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未来八年左右,即到2020年的改革总路线图,并没有更多细节。对于细则,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将陆续推出。相信经过各个部门的不断努力,以后会看到越来越多让大家眼睛一亮的东西。
2020年前后真正实现结构转变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党和政府一直在强调稳增长和调结构。从大的方面说,第一大结构是内外需结构,要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更多靠内需;第二大结构是内需当中的投资和消费结构,比如让老百姓更多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减少对投资的依赖。下一步应该通过发展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减少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让消费能够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产业结构也要进行调整,总体上保持农业的稳定,减少对二产,尤其是落后二产当中落后的产能,如高污染、高污耗产业,把三产作为发展方向。从拼要素、拼低成本和低价格、消耗环境资源,转向向科技、向创新要增长,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使将来的发展成果更多惠及老百姓。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将来对投资的依赖可能会越来越减少。但在现阶段,投资还是相对很关键的,所以三中全会勾勒出了到2020年的路线图,希望在2020年前后真正实现结构的转变。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相提并论
全会强调,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是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体制的根基。“根基”的说法也是第一次提出。另外,公报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民间资本包括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角色,以前叫“重要补充”,现在与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并列的,都是“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资本占整个投资的比重,现在基本占60%,已经超过了公有制经济。如果政府真正实现放权,民间资本还有进一步提升比例的空间和可能。现在要解决的问题,一是把限制民间资本进入某些领域的玻璃门和天花板打破;二是要建立约束和保障体制机制,使民间资本有能力、有信心进入这些领域;三是让民间资本获得合理的回报。只有做到这三点,民间资本才真的能进入。这一方面非常值得期待。
中国进入活力爆发期
从经济发展阶段来说,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的需求是很大的,虽然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赶不上发达国家,但经过30年的发展,我们的创新能力还是得到了很大提升;尽管人口红利没有了,但老百姓素质提高方面还有很大空间。此外,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区域之间要素和产业的转移空间,是很多发达国家不可企及的。应该说,我们还有很多发展潜力。我们通过改革开放30年,现在要建成更高级、更全面、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上,我国综合国力得到很大提升的同时,发展理念也在不断地完善提高,政府宏观的调控能力、整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都在不断提升和不断地完善。经过这么多年的培植、萌芽和发展,我国市场的力量越来越强,可以跟政府的力量实现更好的吻合。我们应当有信心通过进一步的改革,让两种力量协作迸发出活力,创造新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