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子政务在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电子政务在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日益发展的电子政务具有信息传递快捷,资源共享,信息交互及时的功能和特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应该借鉴和利用电子政务这一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政府与民众之间进行直接与间接的、同步与非同步的、一对一的、多对一的、一对多的、多对多的,以电子政务特别是政府网站为中介的对话、讨论与互动,把电子政务建设成为政务公开透明、决策民主科学、监督健全有效的廉政建设新平台。
一、电子政务——政务公开透明的新平台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要求政府必须公开包括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制度等在内的一切公共信息,为权利阳光运作奠定基础。从行政学与政治学的角度看,政务公开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现代公共行政的特质。根据党的性质和政府的职能,凡不涉及国家机密的政务,都应当公开。因为,政务公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是遏制腐败的消毒剂;同时,公开还可以提高政府在民众心中的信用度,降低管理监督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腐败成本。
作为电子政务系统的政府网站,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迄今为止大家公认的最好的公开政务的新平台。通过政府网站发布信息,除权威性外,还可以做到实时和双向传输,而且还能够突破地域的限制。因此,政府机关应当通过建立政务网站,及时地向社会发布政务信息和接收民众的意见、建议,从而在政府和民众之间形成良性的信息互动关系。通过政府网站,发布公共信息、政府公告,提供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政策和重大事件披露、市政建设、公共管理、环保、就业、医疗、人事、物价等方面的信息和咨询服务,让民众及时地了解政府的大政方针,决策措施,从而扩大民众的知情权,增强政府的信用度。如,2005年10月1日试运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简称“中国政府网”www.xiexiebang.com),就是国务院和国务院各部门,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政府信息和提供在线服务的综合平台。中国政府网作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面向社会的窗口,通过开通“今日中国、中国概况、国家机构、政府机构、法律法规、政务公开、工作动态、政务互动、政府建设、人事任免、新闻发布、网上服务”等栏目,向社会提供政务信息和与政府业务相关的服务,对于促进政务公开、改进行政管理、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平台还有利于防止信息“富者”和信息“贫者”走向两极分化。
为推进政务公开,根据电子政务的特点和有关国家在电子政务实践中的经验以及我国国情,我国建立比较规范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具体来说是:第一,政府机关通过统一的政府网站公布其机关组织、职能、程序、实体规则以及一般性政策声明。第二,通过互联网等传媒设立“电子阅览室”,供民众了解政府信息。为解决“电子阅览室”数字鸿沟的问题,可以考虑向低收入者发放统一的“专用电子政务免费上网卡”,解决其上网难的问题。第三,建立民众个人信息制,除上述两类信息以外,民众可以以个人名义向有关的政府机关提出提供或获取信息的申请,政府机关通常应回复申请人的申请,并决定是否接受其申请。如果拒绝申请人的申请,应详细说明理由。第四,制定信息提供、获取、发布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裁故意销毁或者隐瞒信息的行为。通过电子政务这一新平台,让民众及时、准确地了解政府的信息,知道政府想做什么样、要做什么、在做什么样、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怎样做的问题。
二、电子政务——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新平台
决策民主化是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决策科学化的重要前提。民主决策要求决策前要听民意集民智。这样,决策才可能是比较正确的;同时,民主决策本身又能充分地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并使正确的决策更易于执行;另外,复杂多变、充满挑战和风险的社会环境,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电子政务这一平台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现实证明,电子政务是政府与民众之间相互沟通的“新桥梁”。民众可以借此表达意见,以增加对政府决策的影响;政府能充分利用这一新平台更广泛地了解民众的意愿,有利于集思广益,进行正确的决策,让决策更多地体现民意。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其鲜明特点之一就是,中央在酝酿“十一五”规划草案时,就在有关政府网站上公开并开设了国家“十一五”规划的网上大讨论,先后有412万公众向“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这部变“计划”为“规划”、大规模问计于民的新五年规划,由于首次大量吸收了民众的真知灼见,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凝聚人民意志的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和总体部署。不但社会反响极好,而且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根据我国的国情,借鉴外国的经验,笔者认为,决策参与民主化科学化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一是政府(包括立法)机关在政策起草过程中,先期通过网站发布政策建议并公布政策草案全文,让民众通过网络参与,提出意见;如有必要,还可以就政策中的重大问题、争议问题等等,组织网上听证,实现决策者与民众之间的实时互动。二是政府可以利用现代的政府网站定期举行听证会,与民众对话,获取信息,征求意见。政府与民众可以通过网络,开辟政府网站与个人主页,公布自己的网址、电子信箱,专门收集民众的意见,接受网上群众的来访;通过BBS等方式与公民进行定期网上对话,“通过视频聊天”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三是开通领导机关信箱或领导者个人信箱,接收群众来信等形式直接把政府与市民连接起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民众沟通,扩大民众参与的程度和范围,争取民众对政府工作的支持、参与和监督。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探索民众通过互联网参与决策的其他形式,如电子投票、电子问责制等等,从而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的发展和进步。
三、电子政务——监督健全有效的新平台
公共信息通过电子政务信息平台,公之于众,有利于扩大民众的知情权,加强民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政府工作在公开透明的条件下、在民众的监督下运作,更容易发现缺点和弊端,及时改进工作,提高效率。
当前,由于种种原因,一方面政府与民众的沟通渠道非常匮乏,政府总想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一项政策对公众的实际影响,而民众也在揣度政府的真正意图,这种相互反馈机制的缺失,使政府与民众始终处于博弈状态,形成了信息资源的“内耗”;另一方面,政府除决策外,还掌握着80%以上的公共信息,往往与普遍民众形成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就为政府信息寻租的腐败现象提供了滋生的温床。采用电子政务,可实现全天候互动式服务,促进政府廉洁高效,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如,在网上进行行政审批。目前,我国的行政审批程序和程式,仍然是以传统的运作方式为主,其特点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办理,有关领导及其办事人员还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加之配套制度不健全等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制度设计意味着“人治”高于“法治”,当把行政审批放到网上在民众的监督下进行时,政府在网上进行行政审批,依据一定的程序进行,通过公众的信息反馈,就能够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减少失误,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
让权力在“电子眼”下运行,在民众的电子平台上运作,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阳光工程”,监督政府也就成了实实在在的监督。如,各地正在探索的网上审批制度。市民可以在网上查询、下载资料等,其目的是借助电子网络手段,提高办事效率,加强监督,遏制行政审批中的腐败现象。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设计固定的程序,以预防公职人员腐败。在建成电子政务系统之后,我们可以把某些工作交给机器来执行,在人操作机器的同时,也让机器管人,从而把制度执行过程中的人为干扰降低到最低限度,消除或减少某些公职人员以权谋私的机会。如,教育部2005年通过实行网上招生,就有效地防止了招生人员的偏袒和舞弊行为,有效地遏制了“招生腐败”。另外,电子政务系统还能有效地防止公职人员的越权行为。如,通过对党政机关的内部电子政务办公系统设置特殊的程序,使公职人员在计算机上只能进行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固定工作,而无法越权办额外的工作,从技术的层面保证了办事始终严格地按照工作程序和职责分工进行。除此之外,党政机关的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在联网运行之后,内部的决策过程就变得更加透明,而且所有操作都记录在案,有据可查,这也大大提高了某些腐败行为的难度和风险。
1、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政府部门通过互联网建立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发布各种政策信息和服务。政府部门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行政管理,实现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
2、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通过共同的网络平台可以将政府各部门的信息孤岛进行连接整合,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对同一事项进行协同工作,从而优化政府决策,提高办事效率。
3、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通过电子政务,公民可以实现在网上在线登记、注册、申报项目、缴纳税收等业务活动。政府也可以实现在线征集公民意见、发布招标信息,审批项目、网络征管税收,电子采购等业务活动。
第二篇:电子政务在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电子政务在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日益发展的电子政务具有信息传递快捷,资源共享,信息交互及时的功能和特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应该借鉴和利用电子政务这一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政府与民众之间进行直接与间接的、同步与非同步的、一对一的、多对一的、一对多的、多对多的,以电子政务特别是政府网站为中介的对话、讨论与互动,把电子政务建设成为政务公开透明、决策民主科学、监督健全有效的廉政建设新平台。
一、电子政务——政务公开透明的新平台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要求政府必须公开包括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制度等在内的一切公共信息,为权利阳光运作奠定基础。从行政学与政治学的角度看,政务公开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现代公共行政的特质。根据党的性质和政府的职能,凡不涉及国家机密的政务,都应当公开。因为,政务公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是遏制腐败的消毒剂;同时,公开还可以提高政府在民众心中的信用度,降低管理监督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腐败成本。
作为电子政务系统的政府网站,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迄今为止大家公认的最好的公开政务的新平台。通过政府网站发布信息,除权威性外,还可以做到实时和双向传输,而且还能够突破地域的限制。因此,政府机关应当通过建立政务网站,及时地向社会发布政务信息和接收民众的意见、建议,从而在政府和民众之间形成良性的信息互动关系。通过政府网站,发布公共信息、政府公告,提供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政策和重大事件披露、市政建设、公共管理、环保、就业、医疗、人事、物价等方面的信息和咨询服务,让民众及时地了解政府的大政方针,决策措施,从而扩大民众的知情权,增强政府的信用度。如,2005年10月1日试运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简称“中国政府网”),就是国务院和国务院各部门,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政府信息和提供在线服务的综合平台。中国政府网作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面向社会的窗口,通过开通“今日中国、中国概况、国家机构、政府机构、法律法规、政务公开、工作动态、政务互动、政府建设、人事任免、新闻发布、网上服务”等栏目,向社会提供政务信息和与政府业务相关的服务,对于促进政务公开、改进行政管理、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平台还有利于防止信息“富者”和信息“贫者”走向两极分化。
为推进政务公开,根据电子政务的特点和有关国家在电子政务实践中的经验以及我国国情,我国建立比较规范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具体来说是:第一,政府机关通过统一的政府网站公布其机关组织、职能、程序、实体规则以及一般性政策声明。第二,通过互联网等传媒设立“电子阅览室”,供民众了解政府信息。为解决“电子阅览室”数字鸿沟的问题,可以考虑向低收入者发放统一的“专用电子政务免费上网卡”,解决其上网难的问题。第三,建立民众个人信息制,除上述两类信息以外,民众可以以个人名义向有关的政府机关提出提供或获取信息的申请,政府机关通常应回复申请人的申请,并决定是否接受其申请。如果拒绝申请人的申请,应详细说明理由。第四,制定信息提供、获取、发布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裁故意销毁或者隐瞒信息的行为。通过电子政务这一新平台,让民众及时、准确地了解政府的信息,知道政府想做什么样、要做什么、在做什么样、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怎样做的问题。
二、电子政务——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新平台
决策民主化是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决策科学化的重要前提。
民主决策要求决策前要听民意集民智。这样,决策才可能是比较正确的;同时,民主决策本身又能充分地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并使正确的决策更易于执行;另外,复杂多变、充满挑战和风险的社会环境,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电子政务这一平台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现实证明,电子政务是政府与民众之间相互沟通的“新桥梁”。民众可以借此表达意见,以增加对政府决策的影响;政府能充分利用这一新平台更广泛地了解民众的意愿,有利于集思广益,进行正确的决策,让决策更多地体现民意。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其鲜明特点之一就是,中央在酝酿“十一五”规划草案时,就在有关政府网站上公开并开设了国家“十一五”规划的网上大讨论,先后有412万公众向“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这部变“计划”为“规划”、大规模问计于民的新五年规划,由于首次大量吸收了民众的真知灼见,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凝聚人民意志的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和总体部署。不但社会反响极好,而且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根据我国的国情,借鉴外国的经验,笔者认为,决策参与民主化科学化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一是政府(包括立法)机关在政策起草过程中,先期通过网站发布政策建议并公布政策草案全文,让民众通过网络参与,提出意见;如有必要,还可以就政策中的重大问题、争议问题等等,组织网上听证,实现决策者与民众之间的实时互动。二是政府可以利用现代的政府网站定期举行听证会,与民众对话,获取信息,征求意见。政府与民众可以通过网络,开辟政府网站与个人主页,公布自己的网址、电子信箱,专门收集民众的意见,接受网上群众的来访;通过BBS等方式与公民进行定期网上对话,“通过视频聊天”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三是开通领导机关信箱或领导者个人信箱,接收群众来信等形式直接把政府与市民连接起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民众沟通,扩大民众参与的程度和范围,争取民众对政府工作的支持、参与和监督。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探索民众通过互联网参与决策的其他形式,如电子投票、电子问责制等等,从而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的发展和进步。
三、电子政务——监督健全有效的新平台
公共信息通过电子政务信息平台,公之于众,有利于扩大民众的知情权,加强民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政府工作在公开透明的条件下、在民众的监督下运作,更容易发现缺点和弊端,及时改进工作,提高效率。
当前,由于种种原因,一方面政府与民众的沟通渠道非常匮乏,政府总想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一项政策对公众的实际影响,而民众也在揣度政府的真正意图,这种相互反馈机制的缺失,使政府与民众始终处于博弈状态,形成了信息资源的“内耗”;另一方面,政府除决策外,还掌握着80%以上的公共信息,往往与普遍民众形成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就为政府信息寻租的腐败现象提供了滋生的温床。采用电子政务,可实现全天候互动式服务,促进政府廉洁高效,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如,在网上进行行政审批。目前,我国的行政审批程序和程式,仍然是以传统的运作方式为主,其特点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办理,有关领导及其办事人员还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加之配套制度不健全等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制度设计意味着“人治”高于“法治”,当把行政审批放到网上在民众的监督下进行时,政府在网上进行行政审批,依据一定的程序进行,通过公众的信息反馈,就能够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减少失误,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
让权力在“电子眼”下运行,在民众的电子平台上运作,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阳光工程”,监督政府也就成了实实在在的监督。如,各地正在探索的网上审批制度。市民可以在网上查询、下载资料等,其目的是借助电子网络手段,提高办事效率,加
强监督,遏制行政审批中的腐败现象。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设计固定的程序,以预防公职人员腐败。在建成电子政务系统之后,我们可以把某些工作交给机器来执行,在人操作机器的同时,也让机器管人,从而把制度执行过程中的人为干扰降低到最低限度,消除或减少某些公职人员以权谋私的机会。如,教育部2005年通过实行网上招生,就有效地防止了招生人员的偏袒和舞弊行为,有效地遏制了“招生腐败”。另外,电子政务系统还能有效地防止公职人员的越权行为。如,通过对党政机关的内部电子政务办公系统设置特殊的程序,使公职人员在计算机上只能进行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固定工作,而无法越权办额外的工作,从技术的层面保证了办事始终严格地按照工作程序和职责分工进行。除此之外,党政机关的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在联网运行之后,内部的决策过程就变得更加透明,而且所有操作都记录在案,有据可查,这也大大提高了某些腐败行为的难度和风险。
第三篇:电子政务廉政中作用
I 电子政务在廉政中的作用
摘要:
目前,电子政务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追求的目标和关注的焦点,电子政务在不断打破传统的行政体制,促进政府管理的发展和变革中,已经显示出了巨大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并成为政府信息化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在我国,推行电子政务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推进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信息化建设,以及为推进政府管理变革而制定的一项战略决策,这对于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管理质量和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监督和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通过电子政务建设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改变行政管理方式、推动勤政廉政建设是政府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政府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工作方式将会进一步优化,将全方位地向社会民众提供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的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关键词 : 电子政务;廉政建设;政府1 引 言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信息化已广泛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中,与政府管理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政府管理与服务领域,即发展电子政务,能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是一种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一方面,政府部门内部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界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充分进行信息共享与服务,加强群众监督,提高办事效率及促进政务公开。推行电子政务、打造“阳光政府”,开放和披露政务信息,能改变权力的运行方式,使政府的职权、程序、办事过程、时限、监督方式、办事结果等均向公众公开,可以从源头上形成预防腐败的“防火墙”,避免出现暗箱操作或权钱交易。电子政务具有传统行政方式所无法比拟的透明、公平和规范的特点,能有效促进信息公开,加强权力监管,预防职务违纪,已成为构建政务公开透明、决策民主科学、监督健全有效的廉政新平台的重要抓手。电子政务促进廉政建设的现状 2.1 信息公开有效推进 信息日益向公众公开,公众关心的重要信息日益向公众开放,株洲市招投标中心网的交易信息,公布了包括工程建设项目招标公告、政府采购公告等 8 项公告项目,公布了各期的招投标动态、办事指南,更新比较及时。株洲市政府采购网公布了采购动态、招标信息、中标公告、招标采购等信息,内容较为详细。株洲市企业信用信息网覆盖了市所辖县(市)区,还覆盖了全市9万多企业,截止2010 年 9 月 23日,株洲企业信用信息网总点击数达到 102613 次,其中查询企业信用信息 80899 次,占总点击数的 80%,基本达到了开办株洲市企业信用信息网的目的,即为企业提供一个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的平台。
2.2 政府审批逐渐形成 网上审批逐渐形成。调研市级 15 个重点单位中有 40%完成简单的网上申报、核准事项,75%以上单位实现网上表格、信息等下载,规划网站已经对报建单位实现审批进展状况查询等。在政府上网工程建设中,实现了一些为民服务,如面向市民的社会保险服务网络、就业服务网络应用取得一定效果;交通定位系统和网上售票系统得到推广应用。
2.3 网上监督系统逐渐形成 网上监督系统逐渐形成,调研 15 个重点单位的网站,开设投诉专栏或局长信箱的有 95%,基本上能做到内容及时更新,内容涉及干部违法违纪举报、政府采购违法违纪投诉、廉政投诉等各方面。网上监督有效地促进阳光工程。把市级领导重要政务活动、工程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干部人才招聘等信息都在网发布,既可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的配置,又可最大限度地扩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把上级和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重要政策规定适时在网上公布,既可以使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获得可知情权,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发挥网站交互性好的优势,在网上开设了热点调查栏目,专门就各个时期社会关心的党风廉政建设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网上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掌握人民群众广泛真实的意愿,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电子政务在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社会监督力度不够
外网服务单向为主,双向互动少,审批事项受理后,由于传统人工处理,不能很好进行全程监管和监督。有一些网站没有设立投诉信箱或是相关的栏目,社会监督力量不强,有一些网站虽设立了投诉专栏或局长信箱,但更新不及时,监督作用有限。
3.2 社会信息公开不够
政府没有统一的综合门户网站。虽有纵向信息网络体系,政府各部门、各机关、各行业的信息网络体系各自发展,横向连接不够。政府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尚未进入成体系、上规模的综合开发应用阶段。国民经济宏观信息、政策法规信息、国土资源、人才、劳动力需求、投资环境、城市建设规划、人口信息、档案等一系列数据库有待统筹规划和建设。
3.3 网上审批还只是处于低级阶段 应用系统建设进度滞后,目前大多数政府网站的服务停留在政策发布、文件公布、报表下载和 EMAIL 发送等单向互动上,企业网上审批、电子证照办理等等服务还没有取得大的突破,如没有实现在网上进行招投标,许多投标者还是需要来到现场进行投标活动,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和市民的需要。市政府部门的网上办公还处于起步阶段,能够全程进行网上办公处理的项目几乎为零。加强电子政务在廉政中的对策 4.1 确立可行的电子政务运行方式 自 2004 年起,株洲市利用委属单位省经济信息中心的资源优势,先后创建了委内局域网办公系统、株洲市门户网站、网上并联审批系统以及纵向网视频应用系统等电子政务,并开辟了“公众建议”、“监督投诉”、“在线咨询”等公众栏目,在确立电子政务运行方案时,充分考虑电子政务对预防职务违纪违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明确了电子政务的操作规程。譬如就如何运用网上并联审批系统方面,明确规定了申报程序、审批依据、审批条件、提交材料、审批时限等,并在网上公开,使电子政务运作模式得以顺利地推行与实施。
4.2 明确电子政务的适用范围 株洲市局域网、株洲市门户网站、系统网、纵向网等四大网络适用的范围各为不同。其中株洲局域网系统,主要是应用于部门的电子政务办公,包括株洲市内部的文件传阅、分办、拟文、会签、发文等。株洲市门户网站,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接受社会的监督。截止 2005 年底,处理网上“公众建议”53 件、网上“监督投诉”42 件、“在线咨询”38 件。系统网是纵联各市县,横联省级机关有关厅局的区域网系统,目前主要应用于网上并联审批。截止 2009 年底,全省大部分省级厅局、63 个市县节点网络实现了互联互通,并联审批联网单位 389 个,共有用户 634 个;受理审批项目 9381 项。此外,还通过纵向网视频应用系统,成功召开了 30 多次全国性的电视电话会议。
4.3 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打造促进廉政的监督平台 依托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平台,把行政职权运行过程固化为系统程序,构建行政权力公开运行机制,促进行政权力运行过程动态公开,是打造廉政的“阳光政府”的基础。早在 2004 年,株洲市就建立了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平台,经过两年的探索,2006 年,株洲市整合了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土地出让、建设工程 4个中心,建立了统一的市招标投标管理中心,搭建了统一的招标投标管理系统平台。2007 年,建设工程及政府采购资金节约率 15.17%;产权交易及国有土地出让增值率 20.73%,有力地支持了全市“大建设”的深入推进。电子政务在廉政中的作用 5.1 有利于加强与民众的沟通 实施电子政务的内涵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打破原政府部门之间的界限,构建一个全面电子化的虚拟政府,使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获得政府的各种政策信息和服务;政府部门之间及政府与社会之间由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加强政府与民众的联系,消除过去政府与基层企业和广大民众之间沟通不畅的问题,并依据人们的要求和使用的方法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选择,组成一个每天 24 小时运行的网络体系,更好地为民众服务。
5.2 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克服官僚作风 实施电子政务,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网络,向社会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如政府的政策导向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信访服务、管理服务等,这些服务,为企事业单位、群众个人及时了解政府的各种公共服务信息提供了有利条件,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政府公共服务技术手段落后的问题。通过优化政府业务处理流程,不仅可以减少机构和中间管理层次,减少政府的公职人员,降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人力、物力、资金成本,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而且还有利于政府克服长期存在的官僚主义作风,也有利于政府的廉政、勤政建设。
5.3 改变政府管理方式,遏制权力腐败 电子政务是信息时代政府工作的必然选择,政府要体现精简、高效的原则,削减财政负担,就必须实现数字化办公。政府通过网络向社会及时、快捷地发布政策和信息,尽快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与推行政务公开,加强社会管理科学化和公共决策民主化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及时接受处理信息,听取来自社会各阶层的建议和意见,使民众更多、更全面地了解政府工作,可以使政府受到公众的监督,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打破部门特权,遏制权力腐败,这对于发扬民主,搞好政府部门的廉政建设,树立高效廉洁的政府形象有着很大的意义。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发展电子政务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有利于增强管理手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有利于加强勤政廉政建设。从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经验来看,电子政务以其公开性、交互性的特点,可以加强政务的透明度和依法行政,有力地促进廉政建设。同时也是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倩.论电子政务与行政权力监督机制创新[J].法制与社会.2007年11期
[2]刘华容.信息经济学视角下的电子政务廉政意义探析[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周若辉.谈谈互联网时代廉政建设与网络监督[J].湖湘论坛.2009年04期
[4]滕赋骋.基于电子政务的行政监督创新[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7年03期
[5]王北京.电子政务在廉政建设中的作用[N].绍兴日报.2006年
第四篇:论新闻媒体在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论新闻媒体在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新闻媒体在廉政建设中有五大基本功能,即反腐倡廉的信息传播功能、宣传引导功能、舆论监督功能、警示教育功能、陶冶教化功能。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新闻媒体的作用,但新闻媒体在廉政建设中发挥作用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性,如传播反腐倡廉信息不够准确、及时、权威;反腐倡廉宣传引导对象不够明确具体,形式不够生动活泼;反对腐败的舆论监督没有刚性措施,缺乏问责机制;案件披露热衷于贪官色情和贪污受贿金额,警示剖析不够;对廉政建设的理解粗浅,起不到陶冶情操、启迪心智的效果。对策建议是: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媒体的领导;建立健全反腐倡廉信息公开发布机制;建立健全反腐倡廉舆论监督结果反馈机制;改革创新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方式方法;深入灵活地开展防治腐败警示教育;分层次有效开展廉政文化传播。
新闻媒体在反腐败尤其是廉政文化建设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发挥自身功能有哪些不足和局限性?应采取哪些对策?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和理论研究,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重视新闻媒体在反腐败中的作用是国内外的共识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政务公开透明是时代的潮流。不论是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还是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都对新闻媒体在反腐败中所起的作用有充分的认识
1.重视舆论监督是国际反腐的一大有益经验
就推动公共部门以外的个人和团体积极参与预防和打击腐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这种参与应当通过下列措施予以加强:
(一)提高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并促进公众在决策过程中发挥作用;
(二)确保公众有获得信息的有效渠道;
(三)开展有助于不容忍腐败的公众宣传活动,以及包括中小学和大学课程在内的公共教育方案;
(四)尊重、促进和保护有关腐败的信息的查找、接收、公布和传播的自由。”
一些非政府的反腐败国际组织也非常重视媒体的作用。如“透明国际”设计的国家廉政体系,就把大众媒体作为基本的“廉政支柱”之一。“透明国际”的创始人之一杰米里•波普认为:“如果政治家和国家公务员确信,他们不会有被新闻媒体在公众面前曝光因而受到羞辱的危险,他们就愈益受到滥用权力以谋取私利的诱惑,而政治家在追逐这类好处的时候,总试图使新闻界保持缄默。” “透明国际”的另一位创始人彼得•艾根甚至看到了新兴新闻媒体——网络对反腐败的积极作用,他说:“对于我们这些反腐败积极分子而言,网络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不可或缺的反腐败工具。”
很多国家也都很重视媒体的新闻监督作用。瑞典前副首相用公务信用卡购买个人衣物,被曝光后,受到了处理。芬兰中央银行行长有一次在公务接待中点了一道鹅肝,被媒体指责“超标”,结果引咎辞职。
2.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新闻媒体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
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将舆论监督作为10项党内监督制度之一。2005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指出:“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在2008年1月召开的十七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指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进一步树立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运用反面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完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格局。” 在2009年初的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贺国强再次强调:“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做好对外宣传,树立我们党和政府清正廉明的良好形象。”
2008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明确提出:“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和重点新闻网站、政府网站继续办好反腐倡廉专栏、专题节目。完善反腐倡廉新闻发布制度。做好反腐倡廉对外宣传工作。严格执行反腐倡廉新闻宣传纪律。加强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开展反腐倡廉网上宣传和热点问题引导。积极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 《工作规划》强调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重视和支持新闻媒体正确开展舆论监督。各级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舆论监督,增强接受舆论监督的自觉性,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推动和改进工作。新闻媒体要坚持科学监督、依法监督和建设性监督,遵守职业道德,把握正确导向,注重社会效果。”
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
二、新闻媒体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功能
从当前新闻媒体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发挥出的作用看,新闻媒体在廉政文化建设中主要有五大基本功能:
1.反腐倡廉的信息传播功能。在廉政文化建设中,新闻媒体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传播反腐倡廉信息。新闻媒体传播的反腐倡廉信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层反腐倡廉决策。包括以反腐倡廉为主题或与反腐倡廉相关的中央文件、领导讲话、工作部署及有关法律法规等。二是反腐倡廉成效。主要是刊载、播发进入一定程序的腐败案件的处理结果,以及预防腐败的效果。三是反腐倡廉知识。包括刊播反腐倡廉理论评论、经验做法和国外信息。
2.反腐倡廉的宣传引导功能。新闻媒体的反腐倡廉宣传引导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新闻报道或新闻评论的方式,宣传党中央确定的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工作原则和主要任务等,督促各级党委政府贯彻落实。二是推介廉政勤政先进典型,引导全体公民尤其是党员干部爱廉、向廉、敬廉。三是通过宣传反腐败的成效,昭示我们党和政府反腐败的坚定决心,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反腐败斗争。
3.反对腐败的舆论监督功能。中央多次强调,“在党的领导下,新闻媒体要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通过内部反映或公开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新闻媒体在反腐败中的舆论监督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对党政机关及党政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奢侈浪费、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进行曝光批评,督促党政领导干部增强党性修养和个人道德品格修养,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二是曝光腐败分子的丑恶嘴脸。三是对党政机关尤其是行政执法部门、司法机关中存在的失职渎职、执法犯法、司法不公问题进行批评,推动执政为民、执法为民、司法为民。
4.防治腐败的警示教育功能。运用反面案例开展警示教育,至少在当前是防治腐败最有针对性、效果最快最易显现的教育手段。新闻媒体刊播典型腐败案件,通过贪污受贿者被依法依纪惩罚处理,对其他企图贪污受贿者以震慑,对党员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以警醒,使他们不敢去以身试法。新闻媒体通过对典型腐败案件的特点、危害、发生原因的剖析,向有关方面提出预防建议。有关方面据此制定对策,完善法律规章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从而使公职人员没有贪的机会。
5.倡导廉洁的陶冶教化功能。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廉洁程度或者说腐败程度,与这个国家、这个地区的文化背景有相当大的关系。传承廉政文化、批判腐败文化,在全社会营造廉洁的氛围,是新闻媒体的重要使命。新闻媒体在传播廉政文化中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廉政文学陶冶人的崇廉、为廉的人格情操,建设廉政精神家园。二是以廉政理论评论升华人的议廉、思廉的思想境界,建设廉政理论家园。三是以廉政公益广告强化人的爱廉、尚廉的责任意识,建设廉政社会家园。
三、当前新闻媒体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存在的问题
我国新闻媒体与中央的要求和期望相比,与国外媒体在反腐败中所起的作用相比,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当前,新闻媒体在反腐败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影响新闻媒体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传播反腐倡廉信息不够准确、及时、权威。这在腐败案件报道方面尤为突出。由于案件信息来源渠道不畅,特别是媒体市场竞争激烈,一些媒体尤其是都市生活类、晚报类报刊,对一些腐败案件道听途说,造成报道的案件新闻信息不准确甚至严重失实,以至于出现假新闻。一些媒体对反腐败决策政策、反腐做法措施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由于信息来源不正规、渠道不畅通,也造成了一些新闻媒体发布的反腐信息不权威、不可靠。
2.反腐倡廉宣传引导对象不够明确具体,形式不够生动活泼,效果不够明显。对反腐倡廉尤其是重大反腐决策的宣传,党报与都市生活类、晚报类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媒体,综合性报刊与专业报、行业报刊,报刊与广播、电视、网络,没有根据自己的受众特点进行宣传引导,面向的对象不明确不具体,形式上千篇一律,内容上缺乏针对性,对廉政勤政先进典型的宣传,追求“高大全”,没有个性,形式单一,不易被受众接受。反腐成效的宣传,也不够生动活泼。这样的宣传引导,很难收到明显的效果。
3.反对腐败的舆论监督没有刚性措施,缺乏问责机制,成效不够理想。一些腐败现象,经过新闻媒体的曝光批评,被得到了纠正处理,但也有相当多的腐败问题、腐败案件、腐败分子在媒体曝光后没有受到处理,或者说处理得过轻。这里面既有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的因素,也有舆论监督体制机制不健全不科学的问题。就新闻媒体来说,存在不愿监督、不敢监督和不会监督的问题。就有关部门来说,对媒体报道的腐败现象,缺乏快速反应机制;或者虽然注意到了,也查实了,但缺乏刚性的处理措施,问责没有得到落实或真正落实,不能及时回应媒体,反馈处理结果。
4.案件披露热衷于贪官色情和贪污受贿金额,警示剖析不够。一些都市生活类、晚报类报刊,对腐败给国家、社会造成的损害并不关心,而是热衷于炒作贪官包养了几个情妇、“二奶”,贪污受贿了多少钱,私生活如何奢侈糜烂,很少去理性地探寻案件的发生原因、特点和防治对策,剖析的深度、警示的效果远远不够,甚至给办案带来不利影响,在社会上产生负面效应。
5.对廉政文化的理解粗浅,起不到陶冶情操、启迪心智的效果。从总体上看,宣传廉政文化的新闻媒体数量太少,而且一些新闻媒体仅仅把廉政文艺晚会、廉政歌曲等浅显的东西作为廉政文化,对廉政文化的概念模糊不清、理解肤浅,对真正能陶冶情操的廉政文艺作品刊播得不多。对于一些腐败案件的评论也过于粗浅,很少能从制度、经济、法律、社会等深层上研究腐败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去找出有效防治腐败的路径。这样就很难让人能理解腐败的危害、廉洁的益处,很难起到去除私欲、崇尚廉洁的成效。
四、进一步发挥新闻媒体在廉政文化建设中作用的对策建议
就进一步发挥新闻媒体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笔者提出一下对策建议:
1.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媒体的领导。一是党对新闻媒体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舆论导向正确与否,不仅对反腐败有直接影响,而且关系着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所以,各级党委要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加强对各级各类新闻媒体的领导,新闻媒体一定要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二是要改善党对新闻媒体领导的方式方法。根据不同类型媒体的特点,采取多维的领导管理模式。做到既要在原则问题上管得住,又要在具体运作上放得开,把坚持党的领导与按新闻规律办事结合起来,把坚持正确反腐舆论导向与反腐宣传报道多样化结合起来。
2.建立健全反腐倡廉信息公开发布机制。一是能够在第一时间及时公开重大案件信息。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反腐败机构应当增加自己工作的透明度,和新闻媒体建立起稳定的联系,通过定期举行新闻发布会等多种形式,向公众介绍反腐败工作的进展和取得的成就”,如“建立新闻媒体案情通报制度”,为公众参与反腐败创造条件。二是反腐倡廉信息要向所有关心某一信息的媒体公布,使小媒体和大媒体在反腐倡廉新闻宣传报道中处于同等的地位、享受同样的权利、承担同样的义务,这样才能保证所有的反腐倡廉新闻都具有权威性。
3.建立健全反腐倡廉舆论监督结果反馈机制。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正确看待新闻媒体的批评。绝大多数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不是要给党委政府添乱,而是要帮助、推动党委政府改进工作,对党的事业是有益的。二是有关职能部门应及时开展舆论监督事件的调查。新闻媒体对腐败现象进行曝光批评,相关部门就要及时对事件进行调查。问题属实的,及时启动问责制,依纪依法作出处理。三是及时向媒体反馈调查处理结果。舆论监督不实的,及时澄清事实;情况属实的,通过媒体公布,给社会公众一个交待。
4.改革创新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方式方法。一是要根据每家媒体的特点确定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对象、目标和路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必须分成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领域,采取不同的方式,这样教育引导才有针对性,也才会有效果。二是要贯彻“三贴近”原则。党的反腐倡廉决策、政策,国家的反腐败法律法规的宣传,要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群众易于理解和认同。三是先进典型宣传要注重个性。新闻媒体要抓住先进典型的个性特征和时代特征,以及他(或他们)所处的地域特征、工作特征进行宣传报道,使受众觉得先进典型也是人,既有值得学习的一面,也有和普通人一样的一面,是可敬、可爱、可近的人。
5.深入灵活地开展防治腐败警示教育。一是警示教育要在案件的深入剖析上下功夫。在腐败案件的特点、发生原因的分析上,新闻媒体要从社会层面研究腐败现象,从制度方面探讨腐败发生的根本原因,提出防治腐败的可行对策。二是警示教育要在新闻处理方式灵活性上下功夫。可以运用案件剖析、贪官忏悔、办案人员解析等多种形式,开展有效的警示教育。通过灵活的处理方式、可读耐看的故事,吸引人、打动人、警示人。三是要在加强案件报道的管理上下功夫。新闻宣传主管部门要关注腐败案件报道的异常动向,对于过度渲染贪官糜烂生活容易造成负面社会效应的,要及时提醒、批评、阻止。新闻媒体要加强新闻从业人员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纪律的教育,防范格调低俗的腐败案件报道出现。
6.分层次有效开展廉政文化传播。一是要厘清廉政文化的概念。新闻媒体要通过发动专家学者展开研讨,形成一个大家比较认可的廉政文化概念,从而使廉政文化建设及廉政文化传播更有的放矢。二是针对不同人群推出不同廉政文化精品。如高级领导干部,要向其灌输有一定思想深度的廉政理论;中级领导干部,要向他们传递依法用权办事的权力观;普通党员干部,要强化他们廉洁的意识。三是要更多地推出多样化的廉政文化作品。既要有深刻的廉政理论,也有要热点廉政评论,还要有脍炙人口的各种廉政文艺作品等等。
有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笔者相信,通过方方面面的努力,新闻媒体不仅能够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也能够为廉政文化建设拓展出新的天地。
第五篇: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在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在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 2009-12-15 ]
崔 瑛
廉政文化是在反腐倡廉实践中形成的倡导廉洁从政的文化,其所包含的精神理念、价值取向、道德准则,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导向和社会舆论作用,对社会生活发挥着评判作用,它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对什么,都具有鲜明的指向性。当前,腐败问题之所以滋长蔓延,除了体制层面的原因外,还因为它获得了一种文化上的支持。一些腐败现象已经成为一种得到认可的社会风气和生活方式,甚至演变成为一种“潜规则”,这不仅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格格不入,而且对廉政勤政建设的影响和破坏也是巨大的。因此,必须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使廉政思想、廉政道德得到弘扬,从而消除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
发挥教化育人作用,以廉政文化提高廉政建设的文化含量。着眼于为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能力服务,培育塑造先进的理论和行为文化,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和核心任务。一要促使党员领导干部树立廉政文化价值观。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廉政文明成果,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为民、务实、清廉”教育,真正形成并永远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革命品质,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经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二要用廉政文化提高领导干部的官德修养。廉政文化作用于党员领导干部的内心世界,“文化而润其内,养德以固其本”。要发挥廉政文化潜在的熏陶、引导、渗透、影响作用,以崇高的道德信念给人鼓舞,以纯洁的道德情操给人理智,以正确的道德规范给人准绳,以高尚的道德素质更好地约束自己,培育礼义廉耻之心,做到谨慎用权,守住防线,修正自我,廉洁从政。三要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廉政文化建设在面向领导干部、公务人员的同时,也必须面向全党全社会,这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一条规律性要求。要特别注重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我们的主流价值观渗透到文化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使人们在廉政教育中思想得到升华。
发挥凝聚作用,以廉政文化形成廉政勤政的社会文化氛围。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能够繁衍生息,文化的凝聚作用是一个重要原因。廉政文化是一种文化体系、一种廉政理念,它能使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在同一类型和模式的文化氛围中得到教化、培养,从而以相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在不同层次上联系起来、聚集起来,使整个队伍因同一的文化渊源而形成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深入推进廉政勤政建设,必须很好地发挥和运用廉政文化的凝聚功能。一要开展公民权利意识教育,鼓励公民自觉抵制党员干部的索贿受贿行为。二要使全社会切实负起监督政府的责任,形成人人追求公平正义,敢于监督、乐于监督、支持监督的社会文化。三要培育各职业阶层的从业人员恪守职业道德、依法诚信经营的职业文化,推动商业道德建设。
发挥规范作用,以廉政文化加强廉政制度建设。廉政文化具有约束、规范、引导人们思想行为的作用。一方面,它以道德规范来引导人们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行为,把道德规范的要求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以道德自律的作用对人产生内在约束。另一方面,它又以融合在廉政文化中的一些管理制度、廉政准则、廉洁自律规定,以及公认的社会道德规范等对人产生外在约束,以权威性和强制力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仅靠内在约束(自律),或单靠外在约束(他律),都是不够的。只有两者形成合力,双管齐下,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廉政文化的特点就是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结合,是道德自律与法律制度约束的统一。以廉政文化加强和完善廉政制度建设,一要尽快实现廉洁从政规范的法制化,把党员领导干部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和从政行为规范,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二要构筑廉洁从政规范监督机制,切实抓好党内监督条例的贯彻落实,加大监督的力度。三要建立权力之间相互制约的制度,在建立集体领导制度的同时,通过权力分配,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的状况,形成权力主体相互制约机制,从源头上遏制腐败。(作者系山东省纪委副书记)
(中国廉政网——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