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更多精彩的文档与您分享,欢迎来我的豆丁网:http://www.xiexiebang.com/penpaint
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教育故事之一
有一道测试题,从下面3个候选人中选出一位能造福人类的,你会选谁?第一个,他信巫医和占,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第二个,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肯起来,读大学时曾经吸过毒,每晚都要喝许多白兰地;第三个,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保持着素食习惯,从不吸烟,也不喝酒,年轻时没做过什么违法的事情。大多数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第三个,但没想到却是错的。有史料记载:第一个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第二个是丘吉尔,第三个是希特勒。这不禁引起了人们的思索,没有想到,罗斯福和丘吉尔这样的大好人,身上还有这样的缺点;而希特勒,这个杀人的魔鬼,他的身竟还有如此多的闪光点。由此我们想到了孩子,如果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的成功者,如后来的罗斯福和丘吉尔,他们所谓的一些缺点怎么也比不过早先的罗丘两人吧。所以孩子一时错误,不代表会什么,我们对孩子要增加信任和期待,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就在于相信孩子。
教育故事之二教育从尊重开始
一位从德国回来的女士谈及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对于我们教育孩子颇有启示。一个星期天,她领5岁的儿子到公园玩。儿子用一只“纸飞机”换回了德国小朋友的一辆电动“小汽车”,这件事使母亲大吃一惊。因为那只纸飞机充其量只值5 美分,而这辆小汽车至少也要值20多美元。开始她以为儿子说谎,当找到小汽车的主人和德国小孩的妈妈时,这位德**说:“小汽车是属于孩子的,该由孩子做主。”她还说:“你儿子喜欢,小汽车就归他了。过会儿,我会领着孩子上玩具商店,让他知道这辆汽车值多少钱,能买多少个纸飞机,这样他就不会第二次做这样的蠢事了。”
尊重孩子的选择,不干预、不阻止,也不单纯批评孩子的做法,而是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对孩子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中正是缺少了对孩子的这种尊重。尊重孩子的选权,并不能保证孩子的每一次选择都是正确的,但他们毕竟还小呀!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肯定会摔几个跟头,走一段弯路,但孩子的选择能力却在一次次尝试中得以提高。让我们在教育中少一分盲目和粗野,多一份理智和科学,把爱变得更深沉一些、艺术一些。
教育故事之三
让教育多份选择和智慧
著名特级教师袁浩在处理4个放学后贪玩抓虾的“小调皮”时,用了如下方法:袁老师事先对他们捉虾的地点做了了解,发现了那个“清浅的小溪”是没有危险的。于是当4个“小调皮”耷拉着脑袋,站在办公室里等着挨批时,袁老师只是笑着对他们说:“你们喜欢虾子,这好啊!大科学家达尔文、法布尔从小不都是昆虫迷吗?你们谁能告诉我,虾子喜欢歇在什么地方?你是怎么抓着的?抓虾用什么办法最好?虾子到底是什么模样、什么颜色的,头上有什么?脚有多少只?尾巴呢„„”小调皮们傻了眼,只顾着抓,谁会注意到底是什么模样?看到孩子们傻了眼,袁老师又拍拍他们的肩膀说:“我本想让你们明天向全班同学介绍介绍的,可是你们„„这样吧,你们再去抓一次,抓的时候,认真看看,好好想想,回来再讲给我听听,好不好?”孩子们相互望望便撒腿去了。
孩子放学回家忙着捉虾,这事若落在我们手里可能会把他们的家长传来!左一个“不遵守纪律”,右一个“不注意安全”,通常会把孩子说得眼泪汪汪!因为我们所关注、所思考的只是“放学不回家捉虾”这个事情的性质,至于孩子们捉虾的危险大不大,坏事能不能变成好事,我们很少会去关心和注意的。在这一点上,袁老师做了有心人。他通过孩子们对虾的特殊“情结”,引导他们进行观察、思考、探索、教孩子们如何玩得更有意义。教育就是这样,有时只要我们的多些了解和思考,就可能多份选择和智慧。
教育故事之四两种思维的碰撞
一天,富有的父亲带着儿子从城里去乡下旅行,想让他见识一下穷人是怎样生活的。在农场一户最穷的人家里,他们度过了一天一夜。旅行结束后,父亲问儿子:“旅行怎样?”“好极了!”“这回你应该知道穷人是什么样了吧?”儿子回答:“是的,我知道了”。“你能描述一下富人和穷人的区别吗?”儿子想了想说:“我们家里只有一条狗,可是他们家里却有4条狗;咱家仅有一个水池通向花坛中央,可他们竟有一条望不到边的小河;夜里我们的花园里只能看见几盏灯,可他们的花园上面却有千万颗星星;还有,我们院子里只能停几辆小汽车,可他们院子里却能容得下几百头奶牛。”儿子说完,父亲哑口无言。接着儿子又说:“等我长大了,一定过上和他们一样富裕的生活。”孩子心中富有和成人心中的富有是不同的,正像孩子心中的快乐和成人心中的快乐不同一样。
今天要想真正走进新课程,教师一定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把握学生思维方式。知道学生的理解与想象和教师是不同的,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研究学生已有经验、认知能力、心理特征,认识学生思维,学生才能带着教科书走进教师,这样课堂教学中两种思维的碰撞才能会如“水”如“潮”,心灵对话才会撞击出生命的浪花。在那流淌轻松活力、润泽生命的课堂里快乐、健康、和谐地成长。
教育故事之五潜能
传说苏格兰北部的古城堡和蓦地经常闹鬼。有一个人因为公务繁忙半夜时分才回家,而他又必须经过蓦地。蓦地里有偶尔传来令人毛骨悚然的号叫,蝙蝠幽灵一样无声地飞来飞去,枯枝像鬼怪的手爪伸向暗黑的天空。走着走着,他一不小心掉进一个新挖的墓坑里。这个坑太深太大了,人高马大的他几经努力还是爬不出去。他索性坐在那里,等天亮再说吧。这时,又有一个人经过这里,也不小心掉了下去,这个人使出吃奶的力气也爬不出去。先掉下来的人实在看不过去,开口说:“别费力气了,你是爬不出去的。”那人忽然听到说话声以为是遇到了鬼,吓得魂不附体,手脚并用,没想到三两下竟然爬了上去,然后惨叫着逃得无影无踪。
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深不可测的,我们没有理由给任何人妄下断语-------“你是庸者,你是天才”。谁知道一个人的潜能在什么时候爆发出来?值得思考的是,平常的生活里,“平庸”的人很少爆发自己潜能因而显得平庸,“聪明”的人则会让自己的潜能像山泉一样长流常新地表现出来,因而不同凡响。其实,我们全部可以做出不同凡响的事,因为我们的潜能就像埋藏起来的石油,一直没有得到开发。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作这种“潜能”的挖掘者、激发者,使每一名学生身体里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每一个教师都能做到这一点,那就是整个教育的成功。
教育故事之六你不能施舍给我翅膀
在蛾子的世界里,有一种蛾子名叫“帝王蛾。”帝王蛾的幼虫时期是在一个洞口极其狭小的茧中度过的。当他的生命要发生质的飞跃时,这天定的狭小通道对它来讲无疑成了鬼门关。它娇嫩的身躯必须拼尽全力才可以破茧而出。太多太多的幼虫在往外冲杀的时候力竭身亡,不幸成了“飞翔”这个词的悲壮祭品。有人怀了悲悯恻隐之心,企图将那幼虫的生命通道修得宽阔一些。他们拿来剪刀,把茧子的洞口剪大。这样一来,茧中的幼虫不必费多大的力气,轻易就从那个牢笼里钻了出来。但是,所有因得到了救助而见到天日的饿子都不是真正的“帝王蛾”-------它们无论如何也飞不起来,只能拖着丧失了飞翔功能的累赘的双翅在地上笨拙地前行!原来,那“鬼门关”般的狭小茧洞恰是帮助帝王蛾幼虫两翼成长的关键所在,穿越的时刻,通过用力挤压,血液才能顺利送到蛾翼的组织中去;惟有两翼充血,帝王蛾才能振翅飞翔。人为地将茧洞剪大,蛾子的翼翅就失去充血的机会,生出来的帝王蛾便永远与飞翔无缘。
现在的青少年就需要这种磨练,他们惧怕那黑黑的隧道,总是渴望有一双援助的手将他们一路护送;现在的家长也多是“怀了爱怜之心”的父母,总是怕孩子吃苦受累,于是把孩子的“生命通道”修得特别宽畅,让孩子“自由快乐”地成长;现在的老师也大有“怀了恻隐之心”的,他们怕学生做不出“标准答案”,怕学生的答案与自己的要求相差太远,居然把答案一字不差地读给学生!这样下去,将来的社会上,会有多少能够展翅飞翔的“帝王蛾”呢?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今天的青少年吃点苦不算什么,“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父母和老师一定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给他们锻炼的机会,给他们锻炼的空间,这样他们才会在未来的社会上凭借自己的能力占据一席之地,这样他们才能用坚强的臂膀托起未来中国绚丽的朝阳。
教育故事之七 头鱼
这是一条很不起眼的小鱼儿,很瘦小孤单。
主人喂食时它总也抢不到,最多只能吃些别的鱼剩下的残渣碎末。平时它常孤零零地在鱼外游荡,似乎谁都可以欺负它。万幸的是,终于有一天主人发现它是如此可怜,打那以后喂食时都先在它身边撒些饵料。不想这一些微不足道的举动,竟改变了小鱼的命运,还创造了一个奇迹。因为聪明的鱼儿们渐渐地发现:只要在小鱼的周边就一定能得到食物。于是一星期以后一个颇为壮观的场面出现了:一条不起眼的小鱼,领着一个偌大的鱼群在水中游来游去。这条小鱼儿竟然成了“头鱼”。从此它再也不会以自卑的神色黯然地徘徊在池边、角落,而是摇头摆尾、神气活现地做着“领头鱼”,俨然开始统帅起整个鱼群。
主人不是教育学家,他完全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把任何一条鱼都培养成“头鱼”“统帅”。同样道理,如果我们对学生多一些关注,哪怕他是一个“差生”,也很有可能让他走出困境、窘界。能否创造出更大奇迹,在孩子本身,更在于你我的关注。
教育故事之八习惯的力量
有兄弟俩,一个出奇的乐观,另一个则非常的悲观。他们的父母想让他们的性格都改变一些,于是就把那个乐观的孩子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屋子里,把悲观的孩子锁进放满漂亮玩具的屋子里。过了一个小时,当他们打开悲观孩子的屋门时,发现他坐在一个角落里,正在伤心地哭泣,原来他怕不小心弄坏了玩具,受父母责骂。
当他们打开满是马粪的房间时,发现那乐观的孩子正在兴奋地用一把小铲子挖着马粪,并不断地把散乱到门口的马粪铲干净。看到进来的父母,那乐观的孩子像发现奇迹似的嚷到:“爸爸,看!这儿有这么多马粪,附近肯定会有一匹漂亮的小马,我要给它清理出一块干净的地方来!”这个乐观的孩子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他从报童到好莱坞明星,再到州长直至走上总统的宝座,乐观一直伴随着他。
著名心理学家维纳第的研究表明,人们对外界事物所抱有的稳定的情感和态度,大多由他们从小习惯化的情感归因模式所决定。习惯是人们心理内部的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培根认为“一切天性与诺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量”。学生的各种习惯是在有意或无意之中多次重复而产生的,许多有益的好习惯,往往比坏习惯更难形成。我们的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习惯,因为形成良好习惯,将使人受益终生。
教育故事之九 造句与“造人”
这是小学一年级的一堂说话练习课,练习用“是”字说话造句。“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爸爸是老师”。“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孩子们纷纷发表“见解”。就在这时,有个叫刘涛的孩子站了起来,他是个有名的捣蛋鬼,班上的女孩子见了他就赶紧躲开。“我是好„„”听得出,他想说“我是好孩子”,可是没等他说完,同学们已哄堂大笑。不少学生在窃窃私语:“哼,他也能是好孩子?”“他还有脸说!”„„看着刘涛同学尴尬的样子,张老师示意他坐下。谁知刘涛却站在那儿不愿意坐下。于是,张老师便鼓励他想一个更“合适”的句子。果然,刘涛开口说:“我是个坏„„”正当大家等他说自己是个“坏孩子”的时候,他却突然停了下来,脸涨通红。很显然,他不甘心承认自己是“坏孩子”。此时,张老师又满怀柔情地鼓励他再来一次。小刘涛从老师的目光中获得了动力,他内心深处发出一个响亮的声音说:“我不是一个坏孩子!”这时,张老师情不自禁地带头鼓起掌来。而小刘涛的眼里已噙满了泪水。下课后,张老师把小刘涛叫到办公室跟他谈心。张老师还没开口,刘涛却主动地说:“老师,我以后一定做个好孩子。”
我们可以想象小刘涛以后的发展变化。人最重要的是自尊,是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和信赖。即使是后进生,也同样看重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培养学生独立和完整的人格,首要的是营造一个平等、友善、祥和的生活环境。在这里,小刘涛“灵活”运用“是”字的造句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自我价值的体现并逐步完善的过程,在否定之否定中,肯定了自我,这不仅表现了他的勇气,也显示了他的机敏。而张老师更是慧眼识珠,通过热情的鼓励、善意的引导使小刘涛最终从“坏孩子”变成一个好孩子。
一次寻常的造句,演绎成非同寻常的“造人”,这便是师者的爱心和育人的艺术,令人叫好。
教育故事之十上帝施舍的天堂
曾经看过一幅儿童画:一个鱼缸,里面游动着六条漂亮的大尾巴金鱼;在鱼缸的四周,围着六只眼睛发亮的小猫,心想:六比六,还省得争抢打架。但是看看那幅儿童画下面歪歪扭扭的题字,居然是:太美了,舍不得吃!不禁为自己精神的庸俗而惭愧。一日课间休息时,一个平日比较调皮但很聪明的小男孩,跑到我跟前仰着头好奇地问:"老师,太阳会生小孩吗?人会生小孩,小猫、小狗会生小孩,那么太阳会不会生小孩呢?"我一时语塞,本想胡乱地搪塞过去,转念一想,不由计上心来,于是对他说:"老师明天回答你好吗?"第二天的文体课上,我给他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专门介绍太阳。下课后,我问那个小朋友:"你心中的疑团解开了吗?"他会心地朝我点了点头。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一个坐在妈妈自行车后座上的孩子突然指着一幅巨大的广告牌高声喊道:"谁、找、你!"那个孩子得不到妈妈回应,拽了一下妈妈衣服,继续不依不饶地指着广告牌说:"妈妈,你看呀,谁、找、你!"那位妈妈似乎明白了什么,猛地回头捂住孩子的嘴。原来孩子所谓的"谁找你"是"雅戈尔"的误读。其实那位妈妈真的大可不必,孩子并不是在存心丢你的脸,虽说他没有读对一个字,但他那大声读出三个半边字的热情与勇气不是很可贵吗?
在这物质的世界里,我们的精神有时会觉得恍惚无依。我们眼看着自己的纯真与热忱、敏感与同情一点点被剥蚀、被风化。在"早熟"成为全球性流行疾病的今天,让我们悉心守护那弥足珍贵的童真与童趣,并让自己知道,这童真与童趣,是上帝送给人类最后的礼物,是上帝通过孩子施舍给我们的美丽天堂。
教育故事之十一
不可能有有答案的“答案”
德国著名数字高斯在上中学时,有一次在数学课上打瞌睡,下课铃声响起时,他醒了过来,抬头发现黑板上有一道数学题,以为是当天的家庭作业,便匆匆地抄到练习本上。回家后,他埋头演算,就是算不出来,但他不气馁,不妥协,锲而不舍,终于求得了答案。他把答案带到课堂,老师见了大吃一惊,瞠目结舌,原来那是一道一直被认为“无解”的数学题。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又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会感悟到;如果高斯真的知道此题“无解”,他还会去如此“劳神”吗?“答案”恐怕仍为“千古之谜”。一件事,如果在一个人的意识中被认为“不可能”,在行动上自然不会去做,“结果”也就真的“不可能”。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自然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行为,也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结果。
中小学生正处在发育期和成长期,他们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思维意识是完全可塑的,是有充分潜力可挖掘的,关键是我们能否去发现、去挖潜、去设计、去雕琢。我们要牢牢记住,千万不可犯“盲人摸象”这一令世人耻笑的错误。
教育故事之十二 孩子的答案
这是一道重在考查三年级小学生思想品德的题:“在书店里买书,营业员阿姨多找你10元钱,你会怎么办?”此题的成人格式化的答案是:退回给营业员阿姨!否则,答题的小学生便思想品德有问题。可是孩子的答案却丰富多彩:我退给营业员阿姨3元,剩下7元再过买一本书;我回家交给我妈妈,因为妈妈下岗了;我去交给警察叔叔,可警察叔叔自己买糖吃怎么办?我还给营业员阿姨,但阿姨必须给我买一支冰淇淋;我用钱去玩儿游戏机„„事实上,10元钱检验不出一个孩子的思想与品德。但如果用10元钱来检验一个成人的思想与品德却应该很有效。我想,如果让“河北第一秘”李真来回答,他肯定会说“退还给营业员阿姨”,如果让胡长清、张二江之流来答,也必定是“退还给营业员阿姨”。在10元钱的砝码面前,伪君子恰恰在“正确”的答案里暴露出自己灵魂的阴影、道德的败坏;而孩子们同样暴露的是童年的天真烂漫、心无杂念。当然了,也许这种对比缺乏说服力。可是当我看到孩子“我回家交给妈妈,因为妈妈下岗了”这一答案时,我的心为这个孩子对母亲的关爱而震动!我想,这个孩子的思想品德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另外一个老掉牙的脑筋急转弯:树上有3只鸟,一枪打死1只,树上还剩几只鸟?所有成人及所有被成人误导的孩子们都会哈哈一笑:笨死了,当然一只也没剩!“"树上还剩两只鸟。”这是一个二年级小女孩的答案。面对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这位小女孩说:“树上3只鸟分别是鸟爸爸、鸟妈妈和鸟宝宝。鸟爸爸被坏蛋一枪打死了,鸟妈妈吓飞了;鸟宝宝还不知道害怕,所以没有飞,飞走后的鸟妈妈看到鸟宝宝没有跟过来,就飞回来救鸟宝宝。所以说,树上还剩下2只鸟,鸟妈妈和鸟宝宝。”值得庆幸的是,小女孩碰到了一个有思想、有品德的老师,在全班同学的哄笑中,老师认真地鼓励了小女孩:“你真是有爱心的孩子,你回答得太好了!”。
在程式化的答案面前,我们都在渐渐适应机器的习惯,而忘记了我们本身,忘记我们是一个会思考的真真正正的人。并且在这可怕的循环里,一批批成人正在复制着一批批同样的孩子。当个别孩子用残存的想象力去突破成人钢筋水泥般的思想限制时,他们获得的往往
是讥讽与嘲笑,而不是认可与鼓励!所以孩子们的想象力在渐渐退化、消失,连同同情与爱心一起,最终变得麻木无知,仅仅剩下一副毫无生气的思想品德僵化的躯体。
教育故事之十三批评,原来可以如此幽默
这是一节自习课,学生们都在座位上专心地阅读、写字,我站在讲桌前批改他们的练习册,当改到小康的作业时,我不禁皱起了眉头:字又宽又大,格子塞得满满的。于是,便随口说了一句:"小康啊,你的字该减肥了。"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我丝毫没想到的是,下课后,几个平素快嘴的孩子将我围住了:"老师,你今天批评小康真幽默,我们喜欢你这样说话。"体育委员帅帅说道:"老师,我们犯错误时,你要能像今天批判小康那样,我们肯定喜欢你了。真的,我们喜欢这样的批评。" 幽默,创设了和谐融洽的教育情境,它让本来难堪的批评变得友好起来,更为重要的是,幽默传达了监督对学生的尊长和信任,正如老舍先生所说:"幽默者的心是热的。"幽默的老师不仅不认为学生的过错行为是出自恶劣的动机,有时还假设动机是善良的,这种"文过饰非"的假设,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更能激发起学生改过向善的强烈愿望。
教育故事之十四 批评与鼓励
上小学时,我很淘气、很好动,成绩也不好。记得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老师布置了许多数学作业。放学后,比我高两年级的姐姐为了能多和我玩一会儿,就帮我把作业都写好了。第二天交出作业以后,我一直忐忑不安地等着结果。熬到数学课,老师将作业本发到了每一位同学手里,惟独没有发给我和另一位成绩很好的同学。只记得当时我脸色通红,觉得肯定被老师发现了。于是,我低着头,紧张地等着老师的“判决”。出乎意料的是,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将我和那位同学的作业本展示出来,并且说:“同学们,这是老师批改时遇到的最工整、最准确的两本作业,希望大家以后多向这两同学学习!”然后说出了我和那位同学的名字。在同学们羡慕和怀疑目光的注视下,我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下课后,老师单独将作业本交给我,意味深长地对我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希望以后你能够自己将作业完成得像今天这么好。”那天以后,每次写作业时,我都格外认真,甚至超过了姐姐的笔记,成绩也不断得到了提高,甚至其他学科也都有了起色。
中学时,有一次英语老师点名让我朗读一节课文。那节课文是我花了很大心思预习过的。读后,当我满怀期待地等着老师的肯定与赞扬时,得到的却是这样的一句话:“你读的这是什么?是英语还是念经,你的口语太差了,以后要多锻炼„„“伤心的我从那次起就不再喜欢英语了,直到现在英语仍然是我最最弱的一项。
事隔十几年了,对那位曾经鼓励我的数学老师仍心存感激,而那位英语老师的话我仍然记得清清楚楚。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教育工作者,忆起往事,实在无意指责谁,只是想敬告我的同仁们:您的肯定与鼓励,您漫不经心随口而出的一句批评,对您学生产生的作用和后果是多么大癌„
教育故事之十五生命中最初的痛
那一年他刚刚满7岁,读小学二年级。一天下午,老师组织学生在校园地里采摘还未成熟的青青豆荚,他个子最矮也最卖力。孩子天生好馋,何况又是饥饿年代,劳动过程中,全班同学几乎都私下偷偷往嘴里塞了几枚青豆,惟有他,咽回去一次又一次溢出的涎水,任凭饥肠辘辘,任凭胃壁痉挛,始终不曾让自己吞下一枚豆子。 放学时,老师逐一盘诘这些不谙世事的孩子,每个孩子都胆怯怯地默认了,惟有他挺胸、抬头、干脆爽朗答道:”没有,一颗都没有。“老师死死地盯着他,再次厉声责问,他的声音
明显低沉了下去。”一点不老实,小小年纪就撒谎。“他被牵着耳朵推搡,其他同学回家了,惟有他被留下了,流着泪„„
诚实的语言需要有信任的耳朵来倾听,更需要量有善良的心来领会。
教育故事之十六你的眼神它能察觉到
春秋时期,一位有名的智者路过一片稻田。他看到一个农夫赶着两头牛奋力地耕田,就随意地问道:你的哪头牛干活更好一些?老农没有答话,等到了田边他给两头牛拴好、喂上料,才来到智者身边,背对着牛小声对智者说:就那头正摇尾巴的家伙,干起活来特卖力。智者大为不解:我方才问你,你怎么不说呢?现在又为什么这么小声对我讲?难道怕谁听到吗?老农一脸正色道:不错,就怕旁边的那头牛听到我夸别人而冷落它,你的眼神它能察觉到,而后这家伙就会闹情绪、不好好干活了,其实牲口和人一样,都愿意被别人夸、被大伙称赞。
我们在为人师、为人父母时,是否也能像老农那样,考虑到孩子们的感受呢?试想一句:”同学们,这次考试平时咱班最差的李某某都考了70多分,看来咱班的确是有了进步“,真能激励他们吗?”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此刻又在挫伤谁呢?愿我们用真心去赞赏,激扬起更多孩子的信心和勇气,而不是在无意中制造一份不必要的伤痛与苦楚。
教育故事之十七神秘的礼物
这是发生在小男孩初中三年时的故事。小男孩的班级刚换了一位新班主任,这对有点玩世不恭的他并不感到新鲜。第一次开班会,老师没有说太多,只是反复强调一点:凡是月考成绩好的,或者进步幅度大的,都会得到一分他送的神秘礼物。起初,小男孩以为这又是一位爱发神经的班主任在搞什么花样,所以不是很在意。第一次月考结束,老师果然拿出5份包裹严密的礼物,赠给了5名表现优秀者。大家都很想知道是什么,就怂恿获奖者打开,可是,被老师阻止了。他要求获奖者必须到家后再打开,且只能一个人看。
第二天,满以为礼物之谜会立即揭开,可是,不管管怎么问,哪怕是最好的朋友,他们都不说。而且,与以往不同,看上去他们各个精神抖擞,神采飞扬。两次、三次,每次月考过后都重复着相同的故事。”神秘的礼物“就这样成为这个班每个人心中一份沉甸甸的渴望。但大家都清楚,要想得到它,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为了得到这份”神秘的礼物“,几乎是名列班级最后的小男孩也在默默地努力着。
天道酬勤。终于,在中考前一个月的模拟考试上,小男孩力压群芳,位居班级第一。拿到了老师那份”神秘的礼物“,他欣喜若狂。回到家,他迫不急待地打开层层包裹,看到 一个精致的小瓶,里面有一张小纸条,拿出来一看,上面写着:我知道你很优秀,所以相信会努力改变自己,并能严守”礼物“的秘密,对吗?看完礼物,小男孩会心地笑了。
中考时,带着纸条上的那句话,小男孩顺利地考上了县内重点高中。再后来,他成为一名著名的律师。
对于任何一件事情,”让他做“和”他要做",其最终的结果会截然不同。教育者更多的时候应该把精力放在二者的转化上。只有这样,教育的效能才能最大化。, ,教育无痕是一种智慧
美国著名成功学家卡耐基先生演讲之后回到办公室,其秘书莫莉小姐笑吟吟地迎上来说:“卡耐基先生,演讲成功吗?”“非常成功,掌声四起。”“那太祝贺你了。”莫莉由衷地笑着说。“莫莉,你知道吗?我今天去给人家讲的是‘如何摆脱忧郁创造和谐’,我从公文袋里取出讲稿,刚一开口,下面便哄堂大笑。”“那一定是你讲得太精彩了。”“的确精彩,我读的是一段如何让奶牛产奶的新闻。”说着将手中的材料递给莫莉。莫莉的脸刷地
红了,喃喃地说:“昨天我太粗心了,卡耐基先生,这不会让您丢脸吧。”“当然没有,你这样做使我自由发挥得更好,还得谢谢你呢)从此以后,莫莉再也没有出现过因粗心而造成工作失误。
卡耐基先生对莫莉的批评和教育是一种“将教育的意图掩盖起来”的教育艺术,是一种充满人性关怀的超凡的教育智慧。其“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成效应该给中小学教师以有益的启迪。
从中小学教师批评教育学生所使用方法的现状来看,尽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成功教育在局部的区域里开花结果,但对问题学生进行直言不讳的批评指责乃至训斥、嘲讽仍是大多数教师的首选之策,让人触目惊心的侮辱、体罚等非教育行为也不乏其例。这种“反教育”的教育行为严重摧损着学生的自尊、自信,也摧残着学生的人格和身心健康。
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智慧的教育者,首先要使自己成为具有“人文情怀”的人。因为一个具有“人文情怀”的人,才能够给他人以人文关怀。
一位来自农村、家境贫寒的青年学生在第一次乘坐火车去上大学的途中,因口渴难耐破例买了一罐健力宝,但他却不知如何打开,在手中颠来倒去看了又看,捏了又捏,甚至拿出了水果刀希望能把拉环撬开,但试了几次因未敢用力而终未打开。这时他听见坐在对面的一位妇女说:“童童,快把健力宝给妈拿来。”小男孩说:“妈妈,你刚喝过水,怎么又渴了?”“快,听话。”小男孩便站在车座上把手伸进了车窗旁边挂着的塑料袋。妇女把健力宝拿在手中,眼睛盯在拉环上,余光看着男青年,只听“砰”的一声,健力宝打开了。随之,车厢里又传出“砰”的一声响,男青年的易拉罐也打开了。妇女微微笑了一下,喝了一口,就把健力宝放在了茶几上,显然,她并不渴。许多年后男青年依然感激那位善良而又聪慧的妇女给他的人性化的启示。
显然,案例中的那位妇女具有极其浓厚的人文情怀,正是这种情怀使得她没有直接将开启易拉罐的方法教给那位青年学生,以避免青年学生的难为情。
教师每天都有可能面对学生的这种困惑和无助。如果我们能够如那位妇女一样,聪慧地给学生以情景暗示或者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自悟自觉中走出困惑和无助的状态,教育的效果肯定是明显而持久的。那么怎样才能丰富自己的人文情怀呢?朱永新教授说:“要想具有人文情怀,读书显得尤为重要。”尽管读书不是获得人文情怀的全部条件,但读书可以夯实我们做人的精神底蕴,为人文情怀的生根发芽提供肥沃的土壤。
其次,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宽容心的人。
原谅是一种风格,宽容是一种风度,宽恕是一种风范。尽管“年轻人所犯的错误连上帝也会原谅”,但令人遗憾的是,面对学生的错误为人师表者却往往没有了宽容的风度,更不用说宽恕的风范了。还是让我们看一个被称为“宽容的最高境界”的故事吧。
二战期间,一场激战过后两位来自同一个小镇的战友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他们在森林里艰难的跋涉了十几天之后,用以维生的鹿肉已所剩无几。一天,他俩再次与敌人遭遇,交战中他们巧妙的避开了敌人。就在自以为安全时,却听到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士兵中了一枪——幸亏伤在膀子上。后面的士兵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着战友泪流不止,并赶快把自己的衬衣撕下来包扎战友的伤口。所幸的是第二天他们的部队找到了他俩。事隔30年,那位受伤的士兵安德森说:“我知道是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当他跑过来抱着我时,我碰到了他发热的枪管。我知道他想独吞那仅剩的鹿肉,我也知道他想为了他的母亲而活下去。当晚,他跪了下来,请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宽容了他。之后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
一个人能够宽容患难与共的战友对他背后开黑枪,面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错误,我们何尝不能够以宽容之心待之呢?当然,对学生错误的宽容并不是听之任之,而是不要揪着错误不放,置之退学(开除)而后快,或者虽然未退学(开除),但是对其错误无限的上纲上线,硬逼着其承认自己道德败坏或者不可救药。其实很多学生的问题都是心理问题,而与道德境界无关。唯一正确的做法是将其错误作为一种教育资源,运用我们的教育智慧和艺术去实施我们的教育行为。
一位班主任在检查学生宿舍时发现了几个烟头,经查确系本班的几位学生所为。若按惯例,写检查、通知家长、上报学校给与纪律处分是常见的处理程序。但这位班主任在冷静地思考之后,面对惴惴不安的学生说:“现在有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你们完成,利用各种渠道搜集吸烟有害健康的材料,做成宣传版面,在校园内公开展览,只要完成得好,就取消对你们的处罚,时限为两周。”两周后,图文并茂、制作精美的“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版面引起了全校师生的关注,成为对学生进行“吸烟有害健康”教育的不可多得的教育载体,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老师,您还处罚我们吗?”
班主任指着宣传版面说:“这不是最好的处罚吗?”
我不敢断言这几位同学此后将会与吸烟诀别。但是我却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美丽的惩罚”,其教育效果远远好于常规的处理。因为这样的教育过程是蕴涵着老师的教育智慧和教育艺术,又是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制作版面)切身体验和自觉自悟的过程。
“在少年教育中产生困难的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教育行为以赤裸裸的方式出现在他们面前,而人在这种年龄段从本性上就不愿意被他人教育。” ,更多精彩的文档与您分享,欢迎来我的豆丁网:http://www.xiexiebang.com/penpaint
第二篇: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教育故事之一
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教育故事之一
有一道测试题,从下面3个候选人中选出一位能造福人类的,你会选谁?第一个,他信巫医和占,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第二个,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肯起来,读大学时曾经吸过毒,每晚都要喝许多白兰地;第三个,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保持着素食习惯,从不吸烟,也不喝酒,年轻时没做过什么违法的事情。大多数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第三个,但没想到却是错的。有史料记载:第一个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第二个是丘吉尔,第三个是希特勒。这不禁引起了人们的思索,没有想到,罗斯福和丘吉尔这样的大好人,身上还有这样的缺点;而希特勒,这个杀人的魔鬼,他的身竟还有如此多的闪光点。由此我们想到了孩子,如果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的成功者,如后来的罗斯福和丘吉尔,他们所谓的一些缺点怎么也比不过早先的罗丘两人吧。所以孩子一时错误,不代表会什么,我们对孩子要增加信任和期待,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就在于相信孩子。
教育故事之二教育从尊重开始
一位从德国回来的女士谈及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对于我们教育孩子颇有启示。一个星期天,她领5岁的儿子到公园玩。儿子用一只“纸飞机”换回了德国小朋友的一辆电动“小汽车”,这件事使母亲大吃一惊。因为那只纸飞机充其量只值5 美分,而这辆小汽车至少也要值20多美元。开始她以为儿子说谎,当找到小汽车的主人和德国小孩的妈妈时,这位德**说:“小汽车是属于孩子的,该由孩子做主。”她还说:“你儿子喜欢,小汽车就归他了。过会儿,我会领着孩子上玩具商店,让他知道这辆汽车值多少钱,能买多少个纸飞机,这样他就不会第二次做这样的蠢事了。”
尊重孩子的选择,不干预、不阻止,也不单纯批评孩子的做法,而是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对孩子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中正是缺少了对孩子的这种尊重。尊重孩子的选权,并不能保证孩子的每一次选择都是正确的,但他们毕竟还小呀!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肯定会摔几个跟头,走一段弯路,但孩子的选择能力却在一次次尝试中得以提高。让我们在教育中少一分盲目和粗野,多一份理智和科学,把爱变得更深沉一些、艺术一些。 教育故事之三让教育多份选择和智慧
著名特级教师袁浩在处理4个放学后贪玩抓虾的“小调皮”时,用了如下方法:袁老师事先对他们捉虾的地点做了了解,发现了那个“清浅的小溪”是没有危险的。于是当4个“小调皮”耷拉着脑袋,站在办公室里等着挨批时,袁老师只是笑着对他们说:“你们喜欢虾子,这好啊!大科学家达尔文、法布尔从小不都是昆虫迷吗?你们谁能告诉我,虾子喜欢歇在什么地方?你是怎么抓着的?抓虾用什么办法最好?虾子到底是什么模样、什么颜色的,头上有什么?脚有多少只?尾巴呢……”小调皮们傻了眼,只顾着抓,谁会注意到底是什么模样?看到孩子们傻了眼,袁老师又拍拍他们的肩膀说:“我本想让你们明天向全班同学介绍介绍的,可是你们……这样吧,你们再去抓一次,抓的时候,认真看看,好好想想,回来再讲给我听听,好不好?”孩子们相互望望便撒腿去了。
孩子放学回家忙着捉虾,这事若落在我们手里可能会把他们的家长传来!左一个“不遵守纪律”,右一个“不注意安全”,通常会把孩子说得眼泪汪汪!因为我们所关注、所思考的只是“放学不回家捉虾”这个事情的性质,至于孩子们捉虾的危险大不大,坏事能不能变成好事,我们很少会去关心和注意的。在这一点上,袁老师做了有心人。他通过孩子们对虾的特殊“情结”,引导他们进行观察、思考、探索、教孩子们如何玩得更有意义。教育就是这样,有时只要我们的多些了解和思考,就可能多份选择和智慧。
教育故事之四两种思维的碰撞
一天,富有的父亲带着儿子从城里去乡下旅行,想让他见识一下穷人是怎样生活的。在农场一户最穷的人家里,他们度过了一天一夜。旅行结束后,父亲问儿子:“旅行怎样?”“好极了!”“这回你应该知道穷人是什么样了吧?”儿子回答:“是的,我知道了”。“你能描述一下富人和穷人的区别吗?”儿子想了想说:“我们家里只有一条狗,可是他们家里却有4条狗;咱家仅有一个水池通向花坛中央,可他们竟有一条望不到边的小河;夜里我们的花园里只能看见几盏灯,可他们的花园上面却有千万颗星星;还有,我们院子里只能停几辆小汽车,可他们院子里却能容得下几百头奶牛。”儿子说完,父亲哑口无言。接着儿子又说:“等我长大了,一定过上和他们一样富裕的生活。”孩子心中富有和成人心中的富有是不同的,正像孩子心中的快乐和成人心中的快乐不同一样。
今天要想真正走进新课程,教师一定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把握学生思维方式。知道学生的理解与想象和教师是不同的,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研究学生已有经验、认知能力、心理特征,认识学生思维,学生才能带着教科书走进教师,这样课堂教学中两种思维的碰撞才能会如“水”如“潮”,心灵对话才会撞击出生命的浪花。在那流淌轻松活力、润泽生命的课堂里快乐、健康、和谐地成长。
教育故事之五 潜能
传说苏格兰北部的古城堡和蓦地经常闹鬼。有一个人因为公务繁忙半夜时分才回家,而他又必须经过蓦地。蓦地里有偶尔传来令人毛骨悚然的号叫,蝙蝠幽灵一样无声地飞来飞去,枯枝像鬼怪的手爪伸向暗黑的天空。走着走着,他一不小心掉进一个新挖的墓坑里。这个坑太深太大了,人高马大的他几经努力还是爬不出去。他索性坐在那里,等天亮再说吧。这时,又有一个人经过这里,也不小心掉了下去,这个人使出吃奶的力气也爬不出去。先掉下来的人实在看不过去,开口说:“别费力气了,你是爬不出去的。”那人忽然听到说话声以为是遇到了鬼,吓得魂不附体,手脚并用,没想到三两下竟然爬了上去,然后惨叫着逃得无影无踪。
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深不可测的,我们没有理由给任何人妄下断语-------“你是庸者,你是天才”。谁知道一个人的潜能在什么时候爆发出来?值得思考的是,平常的生活里,“平庸”的人很少爆发自己潜能因而显得平庸,“聪明”的人则会让自己的潜能像山泉一样长流常新地表现出来,因而不同凡响。其实,我们全部可以做出不同凡响的事,因为我们的潜能就像埋藏起来的石油,一直没有得到开发。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作这种“潜能”的挖掘者、激发者,使每一名学生身体里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每一个教师都能做到这一点,那就是整个教育的成功。
教育故事之六你不能施舍给我翅膀
在蛾子的世界里,有一种蛾子名叫“帝王蛾。”帝王蛾的幼虫时期是在一个洞口极其狭小的茧中度过的。当他的生命要发生质的飞跃时,这天定的狭小通道对它来讲无疑成了鬼门关。它娇嫩的身躯必须拼尽全力才可以破茧而出。太多太多的幼虫在往外冲杀的时候力竭身亡,不幸成了“飞翔”这个词的悲壮祭品。有人怀了悲悯恻隐之心,企图将那幼虫的生命通道修得宽阔一些。他们拿来剪刀,把茧子的洞口剪大。这样一来,茧中的幼虫不必费多大的力气,轻易就从那个牢笼里钻了出来。但是,所有因得到了救助而见到天日的饿子都不是真正的“帝王蛾”-------它们无论如何也飞不起来,只能拖着丧失了飞翔功能的累赘的双翅在地上笨拙地前行!原来,那“鬼门关”般的狭小茧洞恰是帮助帝王蛾幼虫两翼成长的关键所在,穿越的时刻,通过用力挤压,血液才能顺利送到蛾翼的组织中去;惟有两翼充血,帝王蛾才能振翅飞翔。人为地将茧洞剪大,蛾子的翼翅就失去充血的机会,生出来的帝王蛾便永远与飞翔无缘。
现在的青少年就需要这种磨练,他们惧怕那黑黑的隧道,总是渴望有一双援助的手将他们一路护送;现在的家长也多是“怀了爱怜之心”的父母,总是怕孩子吃苦受累,于是把孩子的“生命通道”修得特别宽畅,让孩子“自由快乐”地成长;现在的老师也大有“怀了恻隐之心”的,他们怕学生做不出“标准答案”,怕学生的答案与自己的要求相差太远,居然把答案一字不差地读给学生!这样下去,将来的社会上,会有多少能够展翅飞翔的“帝王蛾”呢?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今天的青少年吃点苦不算什么,“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父母和老师一定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给他们锻炼的机会,给他们锻炼的空间,这样他们才会在未来的社会上凭借自己的能力占据一席之地,这样他们才能用坚强的臂膀托起未来中国绚丽的朝阳。
教育故事之七头鱼
这是一条很不起眼的小鱼儿,很瘦小孤单。
主人喂食时它总也抢不到,最多只能吃些别的鱼剩下的残渣碎末。平时它常孤零零地在鱼外游荡,似乎谁都可以欺负它。万幸的是,终于有一天主人发现它是如此可怜,打那以后喂食时都先在它身边撒些饵料。不想这一些微不足道的举动,竟改变了小鱼的命运,还创造了一个奇迹。因为聪明的鱼儿们渐渐地发现:只要在小鱼的周边就一定能得到食物。于是一星期以后一个颇为壮观的场面出现了:一条不起眼的小鱼,领着一个偌大的鱼群在水中游来游去。这条小鱼儿竟然成了“头鱼”。从此它再也不会以自卑的神色黯然地徘徊在池边、角落,而是摇头摆尾、神气活现地做着“领头鱼”,俨然开始统帅起整个鱼群。 主人不是教育学家,他完全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把任何一条鱼都培养成“头鱼”“统帅”。同样道理,如果我们对学生多一些关注,哪怕他是一个“差生”,也很有可能让他走出困境、窘界。能否创造出更大奇迹,在孩子本身,更在于你我的关注。
教育故事之八习惯的力量
有兄弟俩,一个出奇的乐观,另一个则非常的悲观。他们的父母想让他们的性格都改变一些,于是就把那个乐观的孩子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屋子里,把悲观的孩子锁进放满漂亮玩具的屋子里。过了一个小时,当他们打开悲观孩子的屋门时,发现他坐在一个角落里,正在伤心地哭泣,原来他怕不小心弄坏了玩具,受父母责骂。 当他们打开满是马粪的房间时,发现那乐观的孩子正在兴奋地用一把小铲子挖着马粪,并不断地把散乱到门口的马粪铲干净。看到进来的父母,那乐观的孩子像发现奇迹似的嚷到:“爸爸,看!这儿有这么多马粪,附近肯定会有一匹漂亮的小马,我要给它清理出一块干净的地方来!”这个乐观的孩子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他从报童到好莱坞明星,再到州长直至走上总统的宝座,乐观一直伴随着他。 著名心理学家维纳第的研究表明,人们对外界事物所抱有的稳定的情感和态度,大多由他们从小习惯化的情感归因模式所决定。习惯是人们心理内部的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培根认为“一切天性与诺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量”。学生的各种习惯是在有意或无意之中多次重复而产生的,许多有益的好习惯,往往比坏习惯更难形成。我们的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习惯,因为形成良好习惯,将使人受益终生。
教育故事之九 造句与“造人”
这是小学一年级的一堂说话练习课,练习用“是”字说话造句。“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爸爸是老师”。“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孩子们纷纷发表“见解”。就在这时,有个叫刘涛的孩子站了起来,他是个有名的捣蛋鬼,班上的女孩子见了他就赶紧躲开。“我是好……”听得出,他想说“我是好孩子”,可是没等他说完,同学们已哄堂大笑。不少学生在窃窃私语:“哼,他也能是好孩子?”“他还有脸说!”……看着刘涛同学尴尬的样子,张老师示意他坐下。谁知刘涛却站在那儿不愿意坐下。于是,张老师便鼓励他想一个更“合适”的句子。果然,刘涛开口说:“我是个坏……”正当大家等他说自己是个“坏孩子”的时候,他却突然停了下来,脸涨通红。很显然,他不甘心承认自己是“坏孩子”。此时,张老师又满怀柔情地鼓励他再来一次。小刘涛从老师的目光中获得了动力,他内心深处发出一个响亮的声音说:“我不是一个坏孩子!”这时,张老师情不自禁地带头鼓起掌来。而小刘涛的眼里已噙满了泪水。下课后,张老师把小刘涛叫到办公室跟他谈心。张老师还没开口,刘涛却主动地说:“老师,我以后一定做个好孩子。”
我们可以想象小刘涛以后的发展变化。人最重要的是自尊,是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和信赖。即使是后进生,也同样看重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培养学生独立和完整的人格,首要的是营造一个平等、友善、祥和的生活环境。在这里,小刘涛“灵活”运用“是”字的造句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自我价值的体现并逐步完善的过程,在否定之否定中,肯定了自我,这不仅表现了他的勇气,也显示了他的机敏。而张老师更是慧眼识珠,通过热情的鼓励、善意的引导使小刘涛最终从“坏孩子”变成一个好孩子。
一次寻常的造句,演绎成非同寻常的“造人”,这便是师者的爱心和育人的艺术,令人叫好。
教育故事之十上帝施舍的天堂
曾经看过一幅儿童画:一个鱼缸,里面游动着六条漂亮的大尾巴金鱼;在鱼缸的四周,围着六只眼睛发亮的小猫,心想:六比六,还省得争抢打架。但是看看那幅儿童画下面歪歪扭扭的题字,居然是:太美了,舍不得吃!不禁为自己精神的庸俗而惭愧。一日课间休息时,一个平日比较调皮但很聪明的小男孩,跑到我跟前仰着头好奇地问:"老师,太阳会生小孩吗?人会生小孩,小猫、小狗会生小孩,那么太阳会不会生小孩呢?"我一时语塞,本想胡乱地搪塞过去,转念一想,不由计上心来,于是对他说:"老师明天回答你好吗?"第二天的文体课上,我给他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专门介绍太阳。下课后,我问那个小朋友:"你心中的疑团解开了吗?"他会心地朝我点了点头。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一个坐在妈妈自行车后座上的孩子突然指着一幅巨大的广告牌高声喊道:"谁、找、你!"那个孩子得不到妈妈回应,拽了一下妈妈衣服,继续不依不饶地指着广告牌说:"妈妈,你看呀,谁、找、你!"那位妈妈似乎明白了什么,猛地回头捂住孩子的嘴。原来孩子所谓的"谁找你"是"雅戈尔"的误读。其实那位妈妈真的大可不必,孩子并不是在存心丢你的脸,虽说他没有读对一个字,但他那大声读出三个半边字的热情与勇气不是很可贵吗?
在这物质的世界里,我们的精神有时会觉得恍惚无依。我们眼看着自己的纯真与热忱、敏感与同情一点点被剥蚀、被风化。在"早熟"成为全球性流行疾病的今天,让我们悉心守护那弥足珍贵的童真与童趣,并让自己知道,这童真与童趣,是上帝送给人类最后的礼物,是上帝通过孩子施舍给我们的美丽天堂。 教育故事之十一不可能有有答案的“答案”
德国著名数字高斯在上中学时,有一次在数学课上打瞌睡,下课铃声响起时,他醒了过来,抬头发现黑板上有一道数学题,以为是当天的家庭作业,便匆匆地抄到练习本上。回家后,他埋头演算,就是算不出来,但他不气馁,不妥协,锲而不舍,终于求得了答案。他把答案带到课堂,老师见了大吃一惊,瞠目结舌,原来那是一道一直被认为“无解”的数学题。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又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会感悟到;如果高斯真的知道此题“无解”,他还会去如此“劳神”吗?“答案”恐怕仍为“千古之谜”。一件事,如果在一个人的意识中被认为“不可能”,在行动上自然不会去做,“结果”也就真的“不可能”。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自然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行为,也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结果。
中小学生正处在发育期和成长期,他们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思维意识是完全可塑的,是有充分潜力可挖掘的,关键是我们能否去发现、去挖潜、去设计、去雕琢。我们要牢牢记住,千万不可犯“盲人摸象”这一令世人耻笑的错误。
教育故事之十二孩子的答案
这是一道重在考查三年级小学生思想品德的题:“在书店里买书,营业员阿姨多找你10元钱,你会怎么办?”此题的成人格式化的答案是:退回给营业员阿姨!否则,答题的小学生便思想品德有问题。可是孩子的答案却丰富多彩:我退给营业员阿姨3元,剩下7元再过买一本书;我回家交给我妈妈,因为妈妈下岗了;我去交给警察叔叔,可警察叔叔自己买糖吃怎么办?我还给营业员阿姨,但阿姨必须给我买一支冰淇淋;我用钱去玩儿游戏机……事实上,10元钱检验不出一个孩子的思想与品德。但如果用10元钱来检验一个成人的思想与品德却应该很有效。我想,如果让“河北第一秘”李真来回答,他肯定会说“退还给营业员阿姨”,如果让胡长清、张二江之流来答,也必定是“退还给营业员阿姨”。在10元钱的砝码面前,伪君子恰恰在“正确”的答案里暴露出自己灵魂的阴影、道德的败坏;而孩子们同样暴露的是童年的天真烂漫、心无杂念。当然了,也许这种对比缺乏说服力。可是当我看到孩子“我回家交给妈妈,因为妈妈下岗了”这一答案时,我的心为这个孩子对母亲的关爱而震动!我想,这个孩子的思想品德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另外一个老掉牙的脑筋急转弯:树上有3只鸟,一枪打死1只,树上还剩几只鸟?所有成人及所有被成人误导的孩子们都会哈哈一笑:笨死了,当然一只也没剩!“"树上还剩两只鸟。”这是一个二年级小女孩的答案。面对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这位小女孩说:“树上3只鸟分别是鸟爸爸、鸟妈妈和鸟宝宝。鸟爸爸被坏蛋一枪打死了,鸟妈妈吓飞了;鸟宝宝还不知道害怕,所以没有飞,飞走后的鸟妈妈看到鸟宝宝没有跟过来,就飞回来救鸟宝宝。所以说,树上还剩下2只鸟,鸟妈妈和鸟宝宝。”值得庆幸的是,小女孩碰到了一个有思想、有品德的老师,在全班同学的哄笑中,老师认真地鼓励了小女孩:“你真是有爱心的孩子,你回答得太好了!”。
在程式化的答案面前,我们都在渐渐适应机器的习惯,而忘记了我们本身,忘记我们是一个会思考的真真正正的人。并且在这可怕的循环里,一批批成人正在复制着一批批同样的孩子。当个别孩子用残存的想象力去突破成人钢筋水泥般的思想限制时,他们获得的往往是讥讽与嘲笑,而不是认可与鼓励!所以孩子们的想象力在渐渐退化、消失,连同同情与爱心一起,最终变得麻木无知,仅仅剩下一副毫无生气的思想品德僵化的躯体。
教育故事之十三批评,原来可以如此幽默
这是一节自习课,学生们都在座位上专心地阅读、写字,我站在讲桌前批改他们的练习册,当改到小康的作业时,我不禁皱起了眉头:字又宽又大,格子塞得满满的。于是,便随口说了一句:"小康啊,你的字该减肥了。"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我丝毫没想到的是,下课后,几个平素快嘴的孩子将我围住了:"老师,你今天批评小康真幽默,我们喜欢你这样说话。"体育委员帅帅说道:"老师,我们犯错误时,你要能像今天批判小康那样,我们肯定喜欢你了。真的,我们喜欢这样的批评。"
幽默,创设了和谐融洽的教育情境,它让本来难堪的批评变得友好起来,更为重要的是,幽默传达了监督对学生的尊长和信任,正如老舍先生所说:"幽默者的心是热的。"幽默的老师不仅不认为学生的过错行为是出自恶劣的动机,有时还假设动机是善良的,这种"文过饰非"的假设,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更能激发起学生改过向善的强烈愿望。
教育故事之十四批评与鼓励
上小学时,我很淘气、很好动,成绩也不好。记得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老师布置了许多数学作业。放学后,比我高两年级的姐姐为了能多和我玩一会儿,就帮我把作业都写好了。第二天交出作业以后,我一直忐忑不安地等着结果。熬到数学课,老师将作业本发到了每一位同学手里,惟独没有发给我和另一位成绩很好的同学。只记得当时我脸色通红,觉得肯定被老师发现了。于是,我低着头,紧张地等着老师的“判决”。出乎意料的是,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将我和那位同学的作业本展示出来,并且说:“同学们,这是老师批改时遇到的最工整、最准确的两本作业,希望大家以后多向这两同学学习!”然后说出了我和那位同学的名字。在同学们羡慕和怀疑目光的注视下,我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下课后,老师单独将作业本交给我,意味深长地对我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希望以后你能够自己将作业完成得像今天这么好。”那天以后,每次写作业时,我都格外认真,甚至超过了姐姐的笔记,成绩也不断得到了提高,甚至其他学科也都有了起色。
中学时,有一次英语老师点名让我朗读一节课文。那节课文是我花了很大心思预习过的。读后,当我满怀期待地等着老师的肯定与赞扬时,得到的却是这样的一句话:“你读的这是什么?是英语还是念经,你的口语太差了,以后要多锻炼……“伤心的我从那次起就不再喜欢英语了,直到现在英语仍然是我最最弱的一项。
事隔十几年了,对那位曾经鼓励我的数学老师仍心存感激,而那位英语老师的话我仍然记得清清楚楚。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教育工作者,忆起往事,实在无意指责谁,只是想敬告我的同仁们:您的肯定与鼓励,您漫不经心随口而出的一句批评,对您学生产生的作用和后果是多么大癌…
教育故事之十五生命中最初的痛
那一年他刚刚满7岁,读小学二年级。一天下午,老师组织学生在校园地里采摘还未成熟的青青豆荚,他个子最矮也最卖力。孩子天生好馋,何况又是饥饿年代,劳动过程中,全班同学几乎都私下偷偷往嘴里塞了几枚青豆,惟有他,咽回去一次又一次溢出的涎水,任凭饥肠辘辘,任凭胃壁痉挛,始终不曾让自己吞下一枚豆子。 放学时,老师逐一盘诘这些不谙世事的孩子,每个孩子都胆怯怯地默认了,惟有他挺胸、抬头、干脆爽朗答道:”没有,一颗都没有。“老师死死地盯着他,再次厉声责问,他的声音明显低沉了下去。”一点不老实,小小年纪就撒谎。“他被牵着耳朵推搡,其他同学回家了,惟有他被留下了,流着泪……
诚实的语言需要有信任的耳朵来倾听,更需要量有善良的心来领会。
教育故事之十六你的眼神它能察觉到
春秋时期,一位有名的智者路过一片稻田。他看到一个农夫赶着两头牛奋力地耕田,就随意地问道:你的哪头牛干活更好一些?老农没有答话,等到了田边他给两头牛拴好、喂上料,才来到智者身边,背对着牛小声对智者说:就那头正摇尾巴的家伙,干起活来特卖力。智者大为不解:我方才问你,你怎么不说呢?现在又为什么这么小声对我讲?难道怕谁听到吗?老农一脸正色道:不错,就怕旁边的那头牛听到我夸别人而冷落它,你的眼神它能察觉到,而后这家伙就会闹情绪、不好好干活了,其实牲口和人一样,都愿意被别人夸、被大伙称赞。
我们在为人师、为人父母时,是否也能像老农那样,考虑到孩子们的感受呢?试想一句:”同学们,这次考试平时咱班最差的李某某都考了70多分,看来咱班的确是有了进步“,真能激励他们吗?”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此刻又在挫伤谁呢?愿我们用真心去赞赏,激扬起更多孩子的信心和勇气,而不是在无意中制造一份不必要的伤痛与苦楚。
教育故事之十七神秘的礼物
这是发生在小男孩初中三年时的故事。小男孩的班级刚换了一位新班主任,这对有点玩世不恭的他并不感到新鲜。第一次开班会,老师没有说太多,只是反复强调一点:凡是月考成绩好的,或者进步幅度大的,都会得到一分他送的神秘礼物。起初,小男孩以为这又是一位爱发神经的班主任在搞什么花样,所以不是很在意。第一次月考结束,老师果然拿出5份包裹严密的礼物,赠给了5名表现优秀者。大家都很想知道是什么,就怂恿获奖者打开,可是,被老师阻止了。他要求获奖者必须到家后再打开,且只能一个人看。
第二天,满以为礼物之谜会立即揭开,可是,不管管怎么问,哪怕是最好的朋友,他们都不说。而且,与以往不同,看上去他们各个精神抖擞,神采飞扬。两次、三次,每次月考过后都重复着相同的故事。”神秘的礼物“就这样成为这个班每个人心中一份沉甸甸的渴望。但大家都清楚,要想得到它,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为了得到这份”神秘的礼物“,几乎是名列班级最后的小男孩也在默默地努力着。
天道酬勤。终于,在中考前一个月的模拟考试上,小男孩力压群芳,位居班级第一。拿到了老师那份”神秘的礼物“,他欣喜若狂。回到家,他迫不急待地打开层层包裹,看到 一个精致的小瓶,里面有一张小纸条,拿出来一看,上面写着:我知道你很优秀,所以相信会努力改变自己,并能严守”礼物“的秘密,对吗?看完礼物,小男孩会心地笑了。
中考时,带着纸条上的那句话,小男孩顺利地考上了县内重点高中。再后来,他成为一名著名的律师。 对于任何一件事情,”让他做“和”他要做“,其最终的结果会截然不同。教育者更多的时候应该把精力放在二者的转化上。只有这样,教育的效能才能最大化。
***********************************************
被我忽略的孩子
一天早上,彤彤的妈妈对我说,昨天晚上彤彤发烧了,半夜三更还去挂了急诊。我很吃惊地问彤彤,昨天下午还好好的,晚上怎么会发烧呢?彤彤小声地说:”下午,午睡起来的时候跟你说,我头很痛,你点了一下头,说知道了。“听了彤彤的话,我的头嗡地一下,飞快地回忆着昨天午睡后的每个细节,却还是想不起来彤彤是否找过我,也记不得她跟我说过什么。我尴尬而惭愧地面对他们母女俩说:”真是对不起,我昨天可能没注意到。“说完,为了掩饰自己的窘态,我赶忙摸一摸彤彤的额头,关切地问:”今天好多了吧,如果不舒服一定告诉老师,知道吗?“并顺手接过彤彤妈妈手里的药,带着彤彤进了教室。
虽然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可我心中还是感到很愧疚,彤彤肯定和我说过身体不舒服,可我怎么就想不起
来呢?想到这儿,我的心中产生了深深的负疚感。
以后,我一定注意认真倾听孩子们对我说的每一句话,把工作做得更加细致、周到。彤彤平时温和、安静,很少向我告状,也不给我惹麻烦,即使她来和我说了些什么,也似乎从没希望能从我这里得到什么反应。所以,我也常认为这样的孩子没什么问题。总是让人很省心,我真希望班上再多几个这样的孩子,可以使一些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们有时候常常为了一个行为问题突出的孩子费尽心机,以求得他的转变和进步,但却忽视了那些不太起眼的、安静的、让人省心的孩子。我又想起一个今年刚转园过来的小朋友。她的妈妈曾对我说过:我的孩子转园是因为原先的老师太忽略她了,我的孩子属于比较”乖巧“这一类,又不是特别优秀,以至于老师不会太关注她。这些像彤彤一样”省心“的孩子,使我往往忽略了他们向我传达的”请你关注我“的信息。
不管他们是否很敏感和脆弱,我想,老师对他们的忽视、淡漠所造成的心理上的伤害远比身体上的疼痛更为严重。当我认识到这一点后,我把班上每一个孩子的姓名写在教育笔记本的后面,每天有针对性地记录一些孩子的情况,并不时地翻看每页姓名下面的记录。过一段时间,我就会反思一下很少关注或者忽视了哪些孩子,并及时进行补救。假如我们教师都能以一颗平常心,真诚而慎重地对待所有孩子,既不对那些出色的孩子以过分的关注及过多的赞美之词,也让我们放手以适度的引导对待那些所谓的”问题儿童“,更不要忽略”让我们省心"的孩子,这样每个孩子在我们的眼里就都是一样的富于个性,丰富多彩。
把心奉献给孩子们
曹堡小学 马素玲 教师光荣而伟大,教师的职业崇高而艰巨,我热爱自己的教育教学岗位,时时刻刻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执行“五严”规定。近几年,我一直担任三个不同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我用自己一颗赤诚的心在这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到了一名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虚心好学是我的工作追求。前些年,学校缺少英语教师,承蒙领导的信任,让我担任这门学科的教学,此时我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只有暗下决心,做理发师的徒弟——从头学起。我相信“只要有根,就会开出花来,只要有志,就会做出事来。”终究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能胜任这门学科的教学。
要想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备好课是前提,因此,课前我花大量的时间去钻研教材,把握其重、难点,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教学过程中,利用“重积累”的方法,也就是把学过的词,词语或语法与新授内容结合起来,温故而知新,逐步拓展,不断积累,此外,利用挂图、卡片,录音带,学生身边的实物,通过听,说、读、写、游戏等活动,同时利用身体语言激发兴趣,培养语感,课后做到认真反思,总结,课堂作业认真批改,做到有错必纠,课后作业做到有布置有检查,坚持把洋思的“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这四清的工作作风落实在实际操作中。这样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多年来所教班级质量位于前列。
关爱帮助学生是教师的义务,严而有度是教师的责任,每个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天平上都是平等的,每个年级,每个班级总有一些学习困难,调皮的孩子,针对这些智力上的差别,个性上有差异的学生,我能认真,耐心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手段做好辅导工作,我坚信:“成事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的理念。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这些学生,使他们不断改造,不断进步。如上届毕业生徐洋,学期中途来自安徽。父母在姜堰一家超市上班,他的语文,数学都是顶尖,就因为英语没学留五年级,这对我来说是个烫手的山芋无从下手,可我的责任心在告诫我不能把这个孩子扔在一旁不管。因此,我利用课间,早读,早操,中午休息的时间,帮助这个孩子从3A补习到4B。每天从不间断。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以他惊人的毅力和超人的智慧不但弥补了前两年的知识,而且跟上甚至超过班级中等的学生。到了六年级成绩尤为突出,孩子和家长都非常感激,当我看到我的学生有了进步,就觉得我的付出很值。
工作上没有最好,只求更好。花要叶扶,人要人帮。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是因为周围同事的影响,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更上一层楼。
第三篇:故事很有启发
有个故事很有启发,与大家共享:
在黑龙江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位名叫李四的年轻人因为汽车“抛锚”被困在郊外。正当他万分焦急的时候,有一位骑马的男子正巧经过这里。见此情景,这位男子二话没说便用马帮助李四把汽车拉到了小镇上。事后,当感激不尽的李四拿出不菲的钞票对他表示酬谢时,这位男子说:“这不需要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也要尽力帮助他人。”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李四主动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并且每次都没有忘记转述那句同样的话给所有被他帮助的人。许多年后的一天,李四被突然暴发的洪水困在了一个孤岛上,一位勇敢的少年冒着被洪水吞噬的危险救了他。当他感谢少年的时候,少年竟然也说出了那句李四曾说过无数次的话:“这不需要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 李四的胸中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暖的激流:“原来,我穿起的这根关于爱的链条,周转了无数的人,最后经过少年还给了我,我一生做的这些好事,全都是为我自己做的!” 当您有幸看到此消息时,请转发给自己的朋友亲人。我相信有更多的人需要我们的帮助,正义会传染 邪恶也是如此,为现在的别人做善事也是为了将来的自己。
传递温暖,拒绝冷漠。
1、如果钱还宽裕,别养二奶,偷偷养几个贫困山区的学生,你心里一定会觉得舒坦;
2、遇到夜里摆地摊的,能买就多买一些,别还价,东西都不贵。家境哪怕好一点,谁会大冷天夜里摆地摊;
遇到学生出来勤工俭学的,特别是中学生、小姑娘,她卖什么你就买点。如果她不是家庭困难,出来打工也需要勇气的,鼓励鼓励她吧;
3、捡到钱包就找找失主。如果你实在缺钱就把现金留下,打电话告诉失主就说你在厕所里捡到的。把信用卡、身份证、驾驶执照还给人家,一般别人也不会在乎钱了。把人家的地址记在你的笔记本上,以后发达了去找人家道个歉,把钱还给人家;
4、遇到问路的,碰巧你又知道那个地址,就主动告诉一声。别不好意思,没有人笑话你;
5、如果丢的垃圾里有碎玻璃、大头针、刀片等,请用胶带把它们缠裹一下,并尽量多缠几层。这样就降低了保洁人员或者捡垃圾者被伤害的概率。他们大都是没有医保的弱势群体,体贴体贴他们吧,好人会有好报的。
6、遇到迷路的小孩和老头老太,能送回家送回家,不能送回家的送上车、送到派出所也行。替老人或小孩打个电话再走,反正你也不缺那两个电话费;
7、雨雪的时候、天冷的傍晚,遇到卖菜的、卖水果的,剩的不多了又不能回家,能全买就全买,不能全买就买一份,反正吃什么也是吃,买下来让人早点回家;
8、上车遇到老弱病人、孕妇,让座的时候别动声色,也别大张旗鼓。站起来用身体挡住其他人,留出空位子给需要的人,然后装作下车走远点。人太多实在走不远,人家向你表示谢意的时候微笑一下;
9、不要对有精神信念的人用猥亵言词,要知道中国人缺就缺在没有信仰。这世界什么都在变,什么都不可全信,唯有信念不变、不动、永恒;
10、如果您的时间还宽裕,把这几句话转几个群,网上很多人看,转了心里舒坦。
11、一般情况,看完这段文章而且主动到各个群里转发的人,都还是遗留着传统美德的中国好人。但愿你是这样的好人,我相信,做好人不吃亏。
第四篇:教你如何写工作总结。很有意义的
光阴如梭,时光荏苒。2011年就要成历史,内心不禁感慨万千,转眼间又将跨过一个之坎。回顾过去的一年,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但也算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考验和磨励。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以一名合格的银行员工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我立足本职工作,潜心钻研业务技能。作为综合岗位员工,我们更应该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水平,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更好的为广大客户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服务。以“客户满意、业务发展”为目标,搞好服务,树立热忱服务的良好窗口形象,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要让每个顾客都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港闸支行周边商户多,现金收付量很大,每天每人的业务量平均就要达到一百多笔,接待的顾客一二百人,尤其是小钞和残币特别多,因此这样的工作环境就迫使我自己不断的提醒自己要在工作中认真认真再认真,严格按总行和支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来进行实际操作。
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勤勤垦垦,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虽说年纪比较大了,但始终以饱满的热情,认真做好每天的工作。坚持中午碰库,晚上轧帐,做到帐实相符,帐账相符。在服务过程中,发现客户,挖掘客户,使他们成为建行的优质客户。充分利用柜面资源,做好柜面吸储工作,同时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努力完成个人吸储任务。在领导和关心和帮助下,在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业务指标。这一年来,我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在工作中,我忠于职守,尽力而为。银行属于服务行业,工作使我每天要面对众多的客户,为此,我常常提醒自己“善待别人,便是善待自己”,在繁忙的工作中,我仍然坚持做到“微笑服务”,耐心细致的解答客户的问题,力求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我深知,我的一言一行,不仅仅是我个人行为,而是代表建行对外服务形象,服务质量,深感责任重大。银行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每天接触大量现金和客户奖金,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世界观改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工作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切实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时代在变,环境在变,银行的工作也在时时变化着,每天都有新的东西出现,新的情况发生,这都需要我跟着形势而变化,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提高自己的履岗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业务全面的银行员工。总结过去,是为了吸取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工作中的不足和欠缺,请领导和同事批评、指正。
第五篇:很有道理的故事
我特别喜欢这个故事
早上起来,她发现家里停电了。于是没办法用热水洗漱,用电吹风吹头发,不能热牛奶,烤面包,只好草草打理一下就出门。
刚走进电梯,邻居家养的小狗一下子冲进来扑住,上周刚买的米白长裙上顿时出现两只黑黑的爪印儿。
开车被警察拦,才想起来今天限行,罚了一百。
到了公司,正好晚了一分钟,又罚五十。
冲进会议室开例会,老板正在宣布工作调整的名单。她的业务居然被无故暂停,她的职位则被一个不学无术,整天就知道开豪车,用菠崃史特泡嫩模的家伙所取代。
午餐时间,所有人都闹着要新任主管请客,一窝蜂笑闹着出了门,没有人叫她。
她一个人去了餐厅,刚把一口饭送进嘴里,重要客户打来电话。
对方取消了金额最大的一笔订单,年底的奖金泡汤了。
她看着面前的午餐,再无半分胃口。
刚回公司,电话响起,妈妈在电话那端哽咽,说姥姥的病又重了,可能熬不过这个月了。
她安慰着妈妈,丝毫不敢提及自己的工作变动,只说一定尽快回去看姥姥。
放下电话,短信声响起。
居然是暗恋了十年的对象发来的消息:HI,我要结婚了。
黄昏,她站在回家的路边等着打车,可每位司机听到要去的地点都拒载。无奈,她踩着高跟鞋,拎着沉重的电脑包,向家的方向走去。
脚很快磨出了血泡,实在走不动了,太痛了,她蹲下来缓缓地揉着伤口。
夜色笼罩,头顶的月亮冷冷地俯瞰着她,仿佛无声的提醒,家里还是一片黑暗。
她的眼泪在一瞬间夺眶而出。
……
看起来,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悲伤。
拼尽全力的会急转直下,刻骨铭心的会草草结局,飞蛾扑火的会灰飞烟灭。
于是我们失望、沮丧、困惑、挣扎,甚至绝望,对这一切产生深深的不信任感与抗拒感。终于觉得筋疲力尽,无路可走。可是真的走不下去了吗?
……
她站起来,擦干眼泪,摇晃着继续往前走。
直到下一个路口,有一辆车终于停下来。报了地址,司机和气地说这么巧,我们住同一个小区,看小姑娘你走得辛苦,正好收工,免费送你回家。
她连声道着谢上了车,电话响起。客户在另一端说,虽然订单取消,可是她的敬业态度让他觉得感动。不知她是否对新的岗位感兴趣?如果愿意跳到自己的公司,薪水涨一倍,职务也提升。他说,其实我等你辞职已经等了好久。
她惊喜地说着谢谢,心情豁然开朗起来。
于是顺手给暗恋对象回了个短信,说祝你幸福。
手机屏幕闪亮,是他发来的回复:今天我跟阿姨通了电话,我们这周末一起回家看姥姥吧。
她惊疑地回:为什么你要陪我回家看姥姥?
他发来一个笑脸:如果不是想让姥姥开心,我不会把求婚提前这么久的。
她不敢置信地望着那一行话,张大了嘴巴,手足无措。
他像知道她的心事,又发:我都知道,我喜欢你。
她眼圈一下子又红了,心里却轰轰炸开几朵烟花。
一路抿着嘴笑。回家,拿出钥匙,邻居家的门却先开了。
邻居笑眯眯地说:今天我遛狗回来,发现你家的电闸坏了,就叫我老公帮你修好了。在她的身后,那只小狗探出头来,汪汪两声,欢快地摇着尾巴。她推开家门一室融融,满眼暖意。
所有的故事都会有一个答案。所有的答案却未必都如最初所愿。重要的是,在最终答案到来之前,你是否耐得住性子,守得稳初心,等得到转角的光明。放宽心,坚持住,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